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简述财务管理

时间:2023-07-23 09:24:48

导语:在简述财务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简述财务管理

第1篇

一、国外MBA财务管理课程的逻辑体系与设置体系

(一)MBA财务管理课程的逻辑体系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资料、评价标准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1所示。在MBA财务管理及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中,财务管理课程都处于基础、核心地位。兼顾理论和实务的目标决定了传统授课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进而,决定了与学习方式相适应,课程宜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在经济领域,理论的发展有时会滞后于充满活力的经济活动、实践与创新,因而为达到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双目标,教学资料既要围绕国内外的经典财务管理教材,又要将不断更新、反映最新实务的资料(报刊、杂志、电子资源等)作为补充。

(二)MBA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体系全球排名第1的Pennsylv-mlia大学沃顿商学院除了共同必修的MBA公司财务基础课程外,还设立了公司财务、投资管理、银行和金融机构、国际财务等四大方向,并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能够在保证经典内容得到传授的基础上,不断随经济发展进行调整。保持课程体系的活力。在整个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注重与财务管理核心基础课程横向及纵向联系紧密的课程设置。横向注重金融市场、投资与定价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对财务学的两条主要路径均有所了解,拥有广泛的财务学背景和经验;纵向注重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将财务初级课程中的内容延伸、整合,运用于复杂的企业环境和实务中。

二、国外MBA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内容

(一)MBA教学目标定位MBA财务管理课程总体目标可以归纳为:一是提供概念、理论和框架;二是传授如何使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二者紧密相连,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理论和实务。在教学中始终要牢记:应使学生有能力理解理论并运用公司财务领域发展的技术;应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统一;应让学生体会公司财务的趣味性。同时,采取传统授课和课堂讨论(尤其是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听课、阅读来理解概念、理论,通过练习和完成作业来掌握方法、技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报告来解决特定企业在特定环境和背景下遇到的实际财务问题,强化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并辅之以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将总体目标具体化,分解为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哪些重要理论、方法和技能,不失为突出课程的重点和要点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使教学双方对目标有事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进行提示,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

(二)MBA教学内容MBA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涵盖内容有:财务分析、资金分析等使学生评价和理解公司所处的现状;公司定价方法及其所需的技术手段,使学生明确公司价值的提升是决策过程的主要目标;投资决策(包括资本预算评价方法等)、融资决策(包括资本结构、财务杠杆等)、股利政策、风险管理、营运资本管理等。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需要注意:如果未将金融市场与资产定价作为MBA核心基础课,则财务管理课程中还应涵盖金融市场。教学内容中强调将不确定环境、不完美信息和冲突、激励冲突等现实中的复杂因素引入,体现现代财务学主流理论和思想,并在教学中灌输给学生,让其拥有成体系的理论框架,用于分析各种现实的财务决策。在教学内容上宜采取由确定条件再到不确定条件下的渐进顺序。这种由简单到复杂,将纯理想状态放松至实际条件的顺序便于学生形成参照系,理解理论框架形成的逻辑,把握在现实中进行财务决策需考虑的各种因素。

三、国外MBA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一)MBA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国外名校普遍使用案例教学,该教学方式有效使用具有以下必要条件:一是要有好的案例素材。不少大学都使用哈佛大学案例库或其他一些可购买的商业数据库,仅有少数顶尖大学使用自己开发的案例。二是要明确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要全程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讨论前的准备期,教师应事先布置案例,对分组进行必要的调整,提供不同类型的问题,对学生讨论前需要做的准备予以明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讨论的方向;把握讨论的节奏;监控讨论进程中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点评,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讨论之后,教师还需要批改和反馈学生上交的案例作业。三是要明确学生的任务。案例讨论中学生是主角,其在课前需进行充分的案例准备,阅读案例背景资料,思考案例问题,进行支持性的分析、计算,开展小组讨论。案例作业的完成通常要作为课程评价标准中的一部分,激励学生通过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回答进一步巩固相关的理论、方法,归纳和梳理自己的思路、观点。四是要合理组成案例小组。案例小组的形成以最大化分散性为目的,这种分散性体现在多个维度:年龄、经验、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以期实现经验互补、头脑风暴的效果。五是要合理进行小组分工。每个小组每学期作为案例讨论的主要参与者,负责2个左右的案例报告,以提高案例分析、讨论和报告的质量。同时要强调其余小组需要做课前准备,参与课上讨论,并完成课后备忘小结式的作业。

(二)MBA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在MBA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名校鼓励和要求学生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尤其引导其进行课堂和课外讨论学习、案例学习、与当前热点联系较为紧密的学习以及相互学习。一是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自学。学生课前需要做充分准备才能配合教学进度,覆盖更广和更深的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二是强调案例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完成与案例相关的作业。在他们的学习中应突出理论背后的思想、理念,理论的实际运用,计算的方法和可简单实现的手段。因此,案例分析和讨论是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三是要求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经济热点事件,阅读包括报刊杂志在内的资料,并以此为主要来源对当前问题进行讨论,布置相关作业,以增强学生对现实商业世界的认识和经验,启发他们的思考。四是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生之间应互相视为资源,不但以各自的长处在案例讨论中为小组提供贡献,还应主动学习同学的有关经验和优势。

四 国外MBA教材与教辅资料

(一)指定教材的选择根据调查,近一半的商学院在MBA财务管理课程中将Ross,Westerfield and Jaffe的《公司财务》列为指定教材,该教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多次再版,最新版本是2008

年的第八版。其由几位资深教授共同编写,质量高,内容全面,难度适中,比较适合MBA财务管理基础课的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的一些商学院(如多伦多大学)使用本教材的加拿大版本。

(二)教材难易程度的选择建议将Ross,Westerlleld andJaffe的《公司财务》作为标杆,选择与之相同层次的教材。可选择难度较低的教材,如耶鲁大学教授Welch的《公司财务第一课》作为解释性、入门性教材,供财务管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参考;选择难度较高的教材,如Brealey,Myers and Allen的《公司财务原理》,作为后续高级读物,供基础较好、以财务为专业方向的学生参考。

(三)教辅资料的选择MBA财务管理课程的教辅资料除了指定教材和参考教材外,还应强调所使用的案例、课后的作业和答案、实务性新闻性报刊杂志和学术性杂志。如哥伦比亚大学MBA公司财务课程的阅读资料包括:选自案例教材的案例;教材;高级读物(Brealey andMyers,《公司财务原理》;麦肯锡公司,《定价》);《华尔街时报》是商学院学生的基础读物,课堂讨论将时常涉及报上的新闻事件,并推荐Morris and Siegel的《华尔街时报导读:理解货币和投资》,对不熟悉财务术语的学生尤为有用;课件在课堂上分发,同时挂在课程网页上。

五、国外MBA评价标准的确定

(一)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国外名校普遍不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方式,而部分依赖于平时的作业、案例、课堂等表现综合评价。通常,将案例讨论、分析情况计人评价标准中,并占总体评分的30%左右;将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计入评价标准中,约占总评分的10%左右。要避免平时表现评价流于形式。国外可借鉴的做法是:强调到课率;将讨论贯穿于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平时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贡献度作实时的监控和记录。

(二)不同评价方法相互补充,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MBA财务管理课程典型的评分体系中,各种不同方法侧重评价学生能力的不同方面。考试侧重评价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掌握背景资料,分析企业主体现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使用适当的理论、方法、技术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一般按照教材后附的问题布置,强调主要观念,偏重于技术的掌握,便于在整个学期判断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案例则侧重评价学生在相对开放的时间段内,对于开放式问题的分析能力,更侧重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平时表现尤其是在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侧重评价学生的纪律性、接受和吸收理论概念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和反应的敏捷性、口头表达能力等。不同评价方式的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可以多维度、多角度地衡量学生不同能力,以培养和锻炼出具有多方面能力、素质全面的学生。

六、国外MBA课程的教学特色与启示

(一)国外MBA课程提供的若干思路剑桥大学宣称其MBA教学特色之一表现在领导力讲座上,在讲座中学生有机会和世界各国的CEO座谈。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注重发扬其学术优势,强调学生学会从实证角度评价风险和收益,为学生做好进入企业的准备。学院的文化是提问和辩论,建立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促使学生观察每种答案并寻找更好的解释。而同样在学术方面走在国际前列的斯隆商学院在MBA培养体系中,将不少博士生课程以及数理、计量、经济等底蕴丰富的课程列为MBA选修课,形成了课程体系的鲜明特色。纽约大学Stem商学院MBA公司财务专业的选修课程体系独具特色,开有娱乐和传媒业公司战略和财务、娱乐和传媒业的投行与私有股权等课程。这些结合大学的优势专业开设的特殊行业财务管理课程可以为这些行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务能力突出的专才。可见,在课程体系中应发挥和突出大学的学科优势;在课程建设中大胆创新,既包括开发新的课程,又包括对原有课程不断更新,补充新的内容,通过内容的新陈代谢保持课程的活力。

(二)国外MBA对我国的启示综合以上中外比较研究分析的结果,我国MBA财务管理课程与国外著名商学院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财务管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或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教学内容与国外亦大体相近。其真正的差距在于缺乏对这些教学环节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深入认识,在一些方面复制的是西方著名商学院做法的形式,而没有贯彻其精髓,因此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未完全贯彻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中虽然采用案例教学,但对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全程组织以及课堂讨论的把握不够;对学生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学生课下自学强调不够,对学生案例讨论的前期准备要求不足,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资料方面对于紧跟实务发展动向的教辅资料重视不够;评价标准中对学生综合分析、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不够,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流于形式。只有真正领会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理解采用案例教学和强调学生的自学,以及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的原因。而只有理解了这些教学环节要实现的目标、效果,才能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精神实质,落实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资助课题“财务管理课程MBA教育中外比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2篇

一、当前的企业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企业融资及抗风险能力较低

国内目前的很多企业发展规模小,不稳定,经济效益很难保障,再加上很多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不足,无法承担高风险的金融贷款,因此在贷款及偿还方面,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这就限制了中小企业的集资能力。另外,企业自身的信用度不高,使得融资渠道受到限制,再加上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也很难得到融资渠道的拓展,使得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

(二)成本控制不规范

企业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如果缺乏合理的预算编制,或者编制不到位,就会导致预算的失控而变相地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再加上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不到位,成本核算不精确,也势必导致企业发展方向受到影响而最终丧失发展活力。

(三)企业缺少健全的监管机制

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对于人才结构的规划方面,由于岗位职责不清楚,责任不明确,使得内部管理相对混乱。在此基础上如果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监督,财务人员便会缺少对财务凭证的监督力度。这种财务资金流向的监督缺失,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滋生腐败现象。

(四)财务缺乏较强的分析能力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及设备的升级改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乏对整体市场竞争环境的全面分析,就会导致企业的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得企业的资金结构得到改变,从而会对企业的良好生产经营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这种问题的出现基本都是因为企业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比较弱,没有实现真正的财务职能发挥。

( 五)债务管理能力不到位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如果财务管理部门缺乏与业务、行政及生产部门的及时沟通,只是仅仅围绕财务对账进行相关的记录,就会导致一些应收账款可能因得不到及时的结算而存在欠款或长期挂账的问题。这种债务管理能力的缺失是财务管理中出现坏账和呆账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健全管理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因此财务管理中必须加强对这部分的管理。一旦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管理配比不合理,企业的潜力就得不到发挥,设备闲置或者库存积压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七)企业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力度

从当前的企业管理来看,大多数企业都在管理制度方面比较缺失,且企业财务管理力度不够,这就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了一定的信息误差。同时,企业因为内部管理问题,缺乏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使得财务管理无法作为企业的重点内容归入到企业决策中,这就限制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

(八)财务部门缺乏独立性

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还是要受企业管理层的统一管控,这就使得财务部门的独立性比较差。企业管理人员会对会计人员的选用、岗位责任进行管控,这就限制了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发挥。

(九)财务风险预测能力较低

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的保障。特别是当前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企业要想取得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分析,比如流动比率、货币变现能力、资金收益率等。如果缺乏对这些方面的风险分析,将会导致企业负债及偿还能力不足,最终使企业亏损或者倒闭。

三、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性质分析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对企业资本的管理,主要是进行企业运作中动态资金的全过程管理。资金运动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主要表现方式,从其实物的状态来看,资金主要是用来进行物资的采购、消耗和营销。从价值状态来看,随着物资购进和消耗,资金动态运动过程需要通过财务管理来对其价值形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控制。

财务管理又是比较系统性的。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分工时,管理内容部分是针对资金使用层面的,部分是侧重于价值层面的管理。财务管理则侧重的是后部分的价值管理,通过价值运用形式的分析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控制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由此看出,财务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必须将它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才能够使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得到发挥。

企业财务关系的导向也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各部门和相关方面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财务管理。企业经济体制之间的差距,使得财务管理的环境也不尽相同,这就对财务关系处理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当前所处的阶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企业的财务关系以市场经济特点为基础,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财税关系处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财务关系,各合作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等。企业只有通过对这些财务关系的良好处理才能够确保企业具有稳定的生存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及内部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四、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进行集中性财务管理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作为企业重要内容纳入到总体管理体系中进行统一的核算和调配。同时企业还要尽可能地对资金进行集中性的管理和分配,只有做到集中性,财务管理才能够使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通过有效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

(二)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对每笔账款进行真实、全面的记录和核实,并且做好源头的控制。通过严格的签证手续签订,确保业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够更加明确。同时也通过应收账款的明确便于必要时刻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预算编制来有效控制成本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对企业上年度的收支状况与本年度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综合预算分析,通过合理控制实际的预算编制并确保编制预算的可执行性,并保障预算的开支合理性。同时对收支情况进行定期的统计,对不符合预算的收支要进行探究和责任分析。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确保企业能够从全局角度来进行企业资金流向的合理控制。

(四)充分做好存货管理

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就要从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开始,通过责任的明确,充分做好出入库手续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管理。加强对会计与库管部门的工作支持,必须做好年度及季度账务的核实,做好存货的时间、位置、价格等信息管理,确保存货得到及时的调整和全面的管理。

(五)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企业决策权力

企业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能够从财务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融资及投资活动等进行及时的财务信息提供,发挥好财务管理的预测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确保企业经营能够实现盈利、偿债能力及健康平稳的经营能力。

(六)加强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财务管理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就大大地减轻了财务人员的管理负担,通过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运用,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能够帮助企业通过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实现生产经营中的信息、数据共享和更好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

(七)提升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3篇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的精髓:精意为精简、精细、精良,旨在提高效率;益意为趋利避害,旨在提高效益。精益管理的核心是不仅要关注降低成本,同时还要以创造价值为目标做正确的事。简言之,精益思想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降低成本。

(二)精益管理对烟草企业的特殊意义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卷烟市场消费能力持续下降,同时政府控烟措施不断强化,烟草企业面临外部市场萎缩的风险,要继续保持利润处于较高增长水平就必须实现管理转型,大力推行精益管理,尤其是推行精益化财务管理。

二、精益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

精益化财务管理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既是局部细节的精细化,也是总体目标的最优化。精益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成本管理等过程中,要求消除每一个环节、流程的误差和缺陷,不断关注并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利用最小的资源、较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达到效益最大化。精益化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建立无间断流程,实现全面动态管理。精益化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精准有效的财务数据库和数据链,从而帮助企业及时把握生产经营动态指标,以便于围绕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去适时的调整生产经营管理策略。

三、烟草企业推进精益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要点

烟草企业要深化精益化财务管理措施,强化关键性财务指标管理,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和良性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推进财务流程优化再造

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整合、优化关键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理顺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与业务协同,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规范和核算制度、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会计监督等制度体系,重视过程控制的精细化和财务监控,构建精益化财务管理长效机制。

(二)建立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烟草企业把投资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根本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方式和渠道。根据精益管理的思想重新设计评价投资方案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从更多的方面和更细的层次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三)强化现金流管理

将资金管理提高到核心目标,强化资金时间价值观和现金流量观,提高货币资金保值增值水平。不仅要侧重于企业账上的现金或现金流,更要拓展到整个产业链条上,运用供应链金融工具,将上下游的现金流打通,提高调动资金资源的能力。同时,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坚持节流与开源并重,管好钱,用好钱,建立全省统筹的资金营运增收机制,提高资金资本运作水平。

(四)统筹平衡应付应收计划

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适当、精准、合理的持有现金额度,运用理财方法,统筹平衡应付应收计划,保持适当的存货规模和数量。仅仅把现金为王作为一句口号已远远不够,资金管理者应该调查现金的来源和走向,获知现金赤字或者盈余的时间轴。

第4篇

(一)缺乏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

由于地勘单位的资金不是固定在一个部分的,它的分布比较散,涉及各个区域,有的设备出现问题了需要修理,有的设备更换也需要资金。现在部分地勘单位对资金的管理不是很到位,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资金管理理念不够先进,缺乏科学现代的管理理念;其次对资产的管理缺乏规律性,不能做到定期清理核对资金;再次对于已经倒闭的实体店未能及时进行处理

(二)举债规模较大,负债结构不合理

从公认的标准来看,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分别占负债总额的50%左右,而地勘单位负债比例偏大。债务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和财务杠杆收益的作用,不合理的负债结构势必影响收益。

(三)对于预算的管理没有形成制度,比较随意

由于地勘单位存在编制限制,财务人员不够用,很多财务人员做了多份员工的工作,导致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出现,所以经常会出现预算人员不够,预算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再加上财务工作本省的保密性,其他部门很少介入财务的工作,他们之间联系和沟通都不够充分,在进行预算的时候就会出现项目不清晰的问题,对预算工作缺乏监督,没有监督的工作就容易出现问题。

(四)工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地勘单位每年的工作量都很大,但是长期以来都是受制于传统的体制,经营方式也比较封闭,虽然承包了大量项目,但是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工作的重点放在产值上而不是效益上,所以往往都是高投资,低回报,无效益。如此缺乏风险意识,不懂得参与市场竞争,长此以往,势必要被市场所淘汰。

(五)筹资方式单调,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目前,地勘单位最普遍的筹资方式就是国家拨款、银行借款、企业内部积累和商业信用等,连融资租赁、联营这种比较老化的筹资方式也较少见更谈不上发行债券和股票。在筹资渠道上,地勘单位最常用的筹资渠道除了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企业自留资金外,偶尔会借用一点其他企业资金和职工资金,很少吸收其他方面的外生现金流量。

(六)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合同管理工作是地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工程项目合同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进度、预算、质量等。目前,我国的地勘行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市场积极方向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通过调查我们对当地勘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如下:1、合同内容不清晰并存在一定的缺陷;2、对合同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当。

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域风险控制的一些措施建议

(一)提高资产管理的理念

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不管是哪种资产,对其管理首先都要提升管理理念,放弃先前粗放式的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式的管理理念。首先将资产管理落实到人,权责分明,一旦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快速找到管理人,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这样就提高了管理效率;其次要定期对账,这样可以提早发现问题,提早解决。

(二)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

及时清理债权债务,是解决地勘单位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重要措施。应建立债权债务评价和分析系统,适时了解控制债权债务的变化情况,并定期与对方进行核对,制定完善的收款办法或措施,严格控制账龄、账额,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及时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三)重视预算管理

形成预算管理的制度,定期实施预算,提高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不要把预算部门鼓励起来,这会严重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在执行预算的时候,要及时调整方案,跟进项目,出现问题及时更正,通过和其他部门联系,随时关注资金动向,做好更改预算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会存在风险,地勘单位更是如此,矿产开发、地质勘探都会存在风险,所以要更加注意。在实际的经营中,管理者要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争取把存在的问题考虑清楚,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此外一旦出现了风险也要能够迅速及时地提出应对的策略,快速高效的解决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出现了问题不要推卸责任,将关注点放到解决问题上。

(五)加强合同管理

1、地勘企业在签订工程项目合同时,一定要确保合同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签订之前要充分审核合同的条款,尤其是关于项目造价与定价的条款;2)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以便于再出现合同纠纷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企业的利益。

2、增强对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签订合同之后,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企业也应该设置专人监督管理合同的执行情况,对于违反合同内容的操作要严厉制止,确保合同良好、有效的履行。

(六)做好会计的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整体水平

定期组织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培训人员的选择也要慎重,选取专业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主持培训,争取每一次培训,财务人员都能从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对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会计的工作不仅是报账,还要做好管理,对财务人员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向管理会计方向发展,这样他们才能全面掌握单位的财务现状,预测未来的发展形势,能够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的决策。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系统;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研究

传统的集团财务管理是一个分散的管理流程,企业下属各个子公司组织财务人员,设立独立的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期末结账后向上级单位递送书面报表。在这种模式下,不能得到对集团企业更有价值的经营信息,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价值。另外,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到会计期末,各个会计主体结帐后才可得到有关子公司经营情况的报表,也才能汇总得出整个集团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而市场情况瞬息万变,要求集团总部随时做出决策,并实施必要的调整,这种滞后的信息很难对集团总部的决策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

为了改变以上现状,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笔者在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与南粤物流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基础上,以交通集团为实际应用背景,研究了适合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关键技术,以期能满通集团总公司的需要。

一、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现状简述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集团或集团)作为广东省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管理的的大型国有企业,业务包括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管理、汽车运输与现代物流、工程施工及科研监理设计咨询四大板块。至2010年底交通集团总资产为1644亿元,净资产超过503亿元,排在广东省国资委管理企业的首位,综合实力进入全省50强和全国500强大型企业的前列[2]。

然而,在交通集团下属的15家二级单位中,除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和广东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实施了集中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外,其他的二级单位均采用独立、分散的财务核算系统。

交通集团的所属单位遍布广东省各地,且与一些省外单位有着合作关系,有些单位因为环境的限制,甚至不能可靠的使用网络。所以,不能套用常见的财务信息集中管理系统的模式,也不能简单套用B/S模式,而需要加入“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的功能。即,允许一些单位能离线的使用该系统的功能,然后定期的使用网络升级数据。

二、集中式管理与离线操作的分布式财务信息系统

2.1 概述

本系统实现“中心主机、统一管理、市县联网、分级核算”的管理模式。

常见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处理模式包括批处理、联机处理、分布式处理和分散式处理等几种方案。

(一)批处理方式

批处理方式通常使用集中的计算机系统,针对中心数据库处理所有业务,定时生成报表。批处理方式下往往要先将一定时期的同类经济业务累积起来,并转写到输入文档中,然后作为一个批次同时处理,得到结果。

(二)联机处理方式

联机处理方式下,事务从远程站点的终端输入,通过通信线路和系统的CPU相连。远程站点的用户也可以收到中心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结果,并显示在终端上。

在这种处理方式下,数据在输入的同时要进行检验,有的是由本地的输入终端进行校验,有的是由中心计算机进行校验,对出现的错误能够立即进行修改。

联机处理方式下通过终端输入的事务进入中心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可以对中心数据库或者本地工作站上的数据库进行编辑修改。这种处理有可以分为联机隔夜处理更新和联机实时处理两种。

所谓联机隔夜处理更新是指通过终端输入并传输到中心系统的输入数据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例如,当天夜里或者一天两次、一天三次等)集中进行成批处理,得到结果。所谓联机实时处理,是指通过终端输入并传输到中心系统的输入数据立即进行处理,对主文件进行相应的更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延误。

(三)分布式数据处理

分布式数据处理情况下,本地的事务可以用来更新本地文件,总的结果传输到中心系统。例如,各个零售商店根据销售情况更新本店的存货数据,并将总计的销售和存货数据传送到总部用于协调管理。

(四)分散式处理

带有数据库的一台专用小型机或微机可以作为一个分散式系统。当没有必要与其他系统交流或者应用相对独立时,可以采用分散式处理。

表41 常见交易处理方式的比较

2.2 集中式管理与离线操作的分布式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因为交通集团所属分公司分布在全省各个角落,考虑目前通讯线路的稳定性和带宽限制,有些单位甚至没有24x7可靠的网络连接。如果为集团的所有分公司和子单位都建立可靠的网络连接将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并且,如果所有操作都采用在线的方式进行,意味着将有几百台计算机同时与服务器连接并操作,需要大幅度提升服务器、路由器等服务器端硬件设施的配置水平,需要增加大量投资。

要求所有单位都使用B/S系统连接主服务器进行在线操作并不现实。并且考虑下属企业大多数为独立核算单位的特点,财务管理方案在设定在集团公司实施集中式管理的前提下,要求基层企业财会核算具有相对独立性,基层企业具有独立帐套和独立核算的功能。

在不良的网络状况下,要建立可靠的集中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方式以及传输速度是一个关键环节。因为网络状况和服务器承受能力的限制,不可能要求所有的用户都采用B/S方式,实施在线操作。面对大量企业群体,本项目认为“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的方案具有最好的性价比。

2.2.1 系统结构

公司核心企业(综合企业公司)作为一个法人与下属报账式单位实行跨地域统一核算是交通集团财务系统解决方案的一个突出特点,能否满足并实现这一要求是对财务系统功能性的严峻考验。本课题经过细致调研,根据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和新的财务管理需求,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认为集团应实行内部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的财务体制。本课题提出总公司集中式管理,基层单位离线操作的混合式财务管理信息解决方案。此种方式部门级服务器既可满足需要,可以大大降低投资水平和平时使用成本,有利于克服资金障碍。

在该方案中,根据下属分公司所牵涉的业务范围和权限,下属分公司可以访问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数据库。系统管理员把这些数据库在下属分公司本地进行镜像,下属分公司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连接本地数据库,对本地数据库上的数据进行操作。下属分公司作为客户端建立在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下的独立核算账套,对应在集团公司服务器端建立与用户端完全相同的镜像账套。平时下属分公司实行离线操作,每天定时与服务器连结,通过增量备份方式将当日原始凭证数据文件输入服务器端对应镜像帐套,保证服务器端与客户端数据完全一致。集团公司在服务器端及局域网对下属分公司和子公司财务状况实施监控、分析等作业,生成全公司合并报表以及相应财务报告。

“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的分布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如图41所示。

图41 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的分布式财务信息系统结构

该“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在系统建成的初期阶段采取一种过渡方式。每个基层企业作为一个客户端,暂时设置完整帐套,同时在公司服务器端为其设置对应镜像帐套。按照我们的预定方案,客户端通过Internet/Intranet连入公司服务器端,共享服务器资源,可以在免维护免安装的状态下运行。系统建成初期,暂时在客户端设置帐套主要是为了满足“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方式的需要。基层客户端既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在离线状态下可以独立使用;连入公司服务器端后又成为公司整个财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利于公司的集中管理与监督。

二是平时客户端离线操作,根据需要定时或不定时连接。客户端通过电话拨号方式直接连入公司服务器,每天将增量凭证传至服务器端对应镜像帐套,保证服务器端镜像帐套的内容和客户端内容完全一致。公司在服务器端可以通过镜像帐套随时查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直接生成各基层企业会计报表和全公司合并会计报表。

三是综合企业公司(集团核心企业)实行跨地域统一核算。作为一个企业财务核算系统,综合企业公司负责总帐套核算,下属各报账单位负责明细核算。各个报账单位明细账数据通过拨号连接传输至公司总帐套,自动进行数据归集合并处理,在公司服务器端直接出具会计报表。

并且,这种“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的分布式财务信息系统有利于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交通集团财会人员队伍庞大,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对计算机不熟悉,由手工记账改为上机操作需要相当的适应过程,误操作现象难以避免。在财务系统建成后的初始阶段,客户端暂时设置帐套并在服务器端为其设置对应镜像帐套,实行离线操作定点传输,可以把问题限定在局部不致对公司整个系统造成大的影响。一旦某客户端出现问题或由于误操作造成数据丢失,可以将服务器端对应镜像帐套数据及时下载至客户端,短时间即可使客户端恢复,不致影响基层财会核算的连续进行。在一定阶段内实行离线操作,整个集团内部点对点直接连接封闭运行,条件成熟后再考虑Internet登陆连接方式,这样有利于全集团财务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2.2.2 关键技术及实现

集中式管理要求在服务器端的镜像帐套内具有完整财务数据,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不仅能够传输会计报表,主要应能将原始凭证及会计分录传至服务器端镜像帐套内,自动进行登帐处理,使镜像帐套与客户端帐套在帐套结构和帐套内容上保持完全一致。通过查询服务器端镜像帐套即可了解全公司各企业财务状况,实施管理和监督,公司在服务器端可以利用镜像帐套直接生成各企业会计报表和全公司合并会计报表。这些都对财务软件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在日常使用中尽可能减少网路堵塞、杜绝传输错误,本系统采用增量更新和数据压缩技术、尽量减少需要传输的数据量。

为了实现“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的功能,需要一系列支撑核心技术,主要技术包括:

(1)离线运行技术

虽然本系统的主要功能采用Java EE的B/S架构实现,但如前所述,因为交通集团的特殊性,要求所有的财务人员都进行在线操作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并且一些子公司和合作企业具有独立法人的地位,也需要进行独立核算。因此,系统要能够提供给这些单位离线操作运行的能力。

为了实现离线运行的能力,常规的方法是使用C/S结构。即采用C/S技术单独再开发一套独立的,功能与B/S系统一致的系统。但因为C/S技术与B/S技术本身的差异性,用C/S技术进行重复开发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本项目的研究中,对于需要“离线操作运行”的单位,我们并不是使用单独的C/S系统,而是仍然采用B/S结构,但连接的是本地或者本机的数据库。也就是说,该B/S系统在运行前,具有设置数据库地址的能力,能根据具体环境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数据库。这也是我们在整个系统组成中,不采用Oracle数据库的原因。与那些不进行系统分析、不看具体情况,动不动就Oracle的项目不同,通过仔细分析,本项目认为,MySQL是最适合本系统的数据库系统。一方面,这是因为MySQL虽然免费,但非常强大,同时可以运行在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上面。另一方面,MySQL不需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甚至可以运行在一般的台式电脑上。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是Oracle等所无法达到的。

在需要进行离线运行的场合,财务人员可以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在本机或者局域网服务器上安装MySQL数据库系统,导入相应的财务数据,然后将B/S系统的数据库地址指向本地的MySQL数据库地址即可。

(2)总帐套分帐套并帐处理技术和数据库增量备份技术

平时客户端离线操作,根据需要定时或不定时连接。客户端通过电话拨号方式直接连入公司服务器,每天或者每个月将增量凭证传至服务器端对应镜像帐套,保证服务器端镜像帐套的内容和客户端内容完全一致。公司在服务器端可以通过镜像帐套随时查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直接生成各基层企业会计报表和全公司合并会计报表。

该处理方式的实现依赖于数据库增量备份技术和完善的数据库权限管理。对于总系统而言,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制度,明确集团公司管理员,集团公司财务人员,以及各分公司管理员和财务人员所拥有的不同权限。通常来说,集团公司财务人员拥有较高的权限,能够读写较多的数据库和表。而分公司财务人员只能读写那些与分公司业务相关的数据。在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制度之后,在进行整体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的时候,可以尽量根据不同公司,将数据分成不同的数据库和表。

进行权限设置和数据分割之后,本财务集中管理系统通过登入登出技术来实现财务数据库的账套同步。当集团系统管理员/财务人员将某个数据库的数据给予相应的分公司管理员/财务人员时,本系统将该数据库标记为“登出”。设置为“登出”之后,不能对该数据库进行写的操作,而只能进行读的操作。集团管理人员将该账套数据给予子公司财务人员之后,子公司人员可以在该账套数据上进行操作。并在进行修改后,以增量备份的方式,定期(比如,每天或者每个星期)将增量信息传送给总集团。集团财务人员在收到子公司的增量账套之后,利用该增量账套,对总系统里面的财务数据进行同步合并更新。并将该数据库标记为“登入”,并取消只读。而每隔一个更长的周期(比如每个月),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可以将所有财务数据的完全传送给集团公司,进行账套的完整传递。

进行总帐套分帐套并帐处理的关键在于数据库的增量备份和压缩技术。如果在两次数据传递之间只有少量的数据变化,通过采用数据库增量备份技术,能够节省备份时间和备份介质。增量备份技术主要有逻辑增量备份和物理增量备份两种。在使用数据库逻辑增量备份。一个逻辑增量备份在开始时首先检测自上次备份后改变了的数据块的列表。这些块被读取并被传送到备份服务器。增量备份减少了全备份必须被执行的频率。使用这种技术,数据库恢复就可以是自动的,因为数据库管理器的恢复功能可以从以前的全备份和后来的增量备份创建一个较新的数据库映像。增量备份使数据库性能只是稍有加强,因为数据库管理器必须创建一个变化数据块的列表。另外一种备份技术为物理增量备份。当一个数据库管理器刷新表中的一行数据时,只有包含这条数据的文件块改变了,其余的文件块并没有受到影响。然而针对文件的任何改变都会导致在增量备份中整个文件被拷贝,这种基于文件的增量备份通常等同于数据库全备份。如果数据库管理器或者备份程序能够识别在数据库文件中变化了的数据块,就可以只备份变化的数据块,这种技术被称作数据块级增量备份。

在使用快速镜像不太现实的情况下,除使用更少的备份介质外,数据库增量备份能够减小备份窗口。一些数据库管理器能够执行透明的数据库物理增量备份和恢复,使对个别增量备份的管理降到最低。

在交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系统中,我们将MySQL本身提供的增量备份技术进行加强,通过系统本身,对增量备份功能提供额外的支持。在获得增量备份之后,对财务数据进行压缩,再将压缩之后的增量财务数据进行传输。这样,最大限度的实现了“集中式管理、离线操作”的功能,使得网络条件较差的子公司也能很好的使用该系统,以及对子公司和集团公司之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很好的同步,满足了交通集团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需求。(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101)

参考文献

[1] 陈旭, 毛华扬.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词:单位 财务管理 监督 资金

一、引言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主管单位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管理及监督方面,越来越显得重要。行政主管单位因为对下属财务部门管理和考核上,存在很多的偏差和误区,致使财务管理出现不少的问题,造成很多的纠纷,甚至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行政主管单位对下属单位,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坚决不能允许下属财务单位得过且过,放任自流。下面就下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归纳和总结,并寻求更好的方法和途径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下属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成本核算的意识

很多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因为没有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没有在监督和管理上,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更加深入的教育,使得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在成本核算中不能够谨慎地处理财务支出,开支随意性很大。因为看到成本核算中缺乏主管单位的监督和考核,认为有机可乘,便在资金管理上以自己的私心,不断地做出手脚,占取集体的便宜,使集体在疏于防范的情况下,不断地受到这些蛀虫的侵袭,深受其害。所以应该不断地加强财务管理的法规宣传,增强单位领导财经法制观念,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强化外部监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由于没有实施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发现不少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较多,有的问题比较严重。 有些挪用应下拨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本级公用开支;有些主管部门凭借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协商” “明拨暗返”专项资金或将本级开支转移到下属单位。这些漏洞,因为资金管理的不严密,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的制度,致使财务管理在资金上出现损失 。

2、预算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

财务预算管理是主管单位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在一个时期内对内部的人、财、物进行统一调配和集中调控的一个过程,是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它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有的下属单位,却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利用预算管理制度。不能在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对工作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及时总结问题、及时纠正偏差。

主管单位实行预算绩效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督促,下属正常开展工作,在计划预算管理的范围之内,不能脱离监督和管控实施的绩效方式。财务管理实行预算与下属单位的是紧密相关的,计划预算基于下属单位的业务活动,为管理活动提供依据。所以计划预算更多的是管理行为,是财务管理的工具,绩效考核仅是管理行为的辅助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管理行为的正确性。那么,在预算管理的推进过程中,对下属实施有效绩效考核,就显得十分重要。

3、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在财政预算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因为有些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仍然以传统的财务体制,来管理财务工作,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更助长了下属单位财务“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阻挠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下属单位资产管理必须要在行政主管单位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在规范的控制和掌握下运行,防止资产流失。

下属单位财务岗位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会出现权责弱化的问题。会使一些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和工作中的使命意识,对工作中的财务管理不能做到全面负责,不能真实准确地将财务管理和落实的工作,细致深入地抓起来,完全依靠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进行深管、严管、实管。下属单位的财务岗位人员,缺乏权责意识,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完善管理体制,是改观财务管理状况的必要前提,但是光有这个前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不少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也起着一个决定性的作用[4]。因而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专业水平,提升财务人员的警惕性,强化他们在工作中的权责认识。

三、监督的办法及措施

1、实施会计人员委派制度

下属单位不再设立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所需要的会计人员全部由主管单位任命,委派的会计数量及工作时间可根据接受委派单位业务量的大小而定,以满足账务工作需要为宜,并要求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定期向主管财务单位做财务负责并定期述职和报告工作,委派的所有会计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原则上每4轮换一次。

实施会计委派制度,有利于对下属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由于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的行政关系,工资福利待遇不受所在工作单位的制约和影响,在较大程度上可以独立行使《会计法》赋予的是监督职权,自觉抵制“小金库”,帐外帐以及不合法的开支等行为。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高宏观决策能力。由于委派制可解除委派会计人员与工作单位的依附关系,消除顾虑,排除行政干扰,因而有利于解决按领导意志作帐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节约人员编制和经费。现行的会计制度,是不论单位大小都要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有的小单位由于业务量小,会计人员基本上无事可作,或者工作量很少,浪费了人力资源。由于委派的会计人员严把财务关,能有力地遏制腐败之风的蔓延。

2、实施会计人员集中核算制度

实施会计人员集中核算制度,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下属单位只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高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这样就会极大地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核算中心严格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产生,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

3、实施全委财务人员集中管理

站在行政主管的角度来看,对下属的监督是必然的选择,但是监督要有监督成本的产生,甚至监督不力又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失真,如果主管单位把下属的财务管理及核算纳入到集团内部,即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制度,这样就能减少监督成本和避免财务信息的失真[5]。财务集中管理可以把下属单位的财务情况,全部列入行政主管单位财务的核算和管理中,下属单位只有日常抉择的权利和执行主管各项政策的义务。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有利于保证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大大减少了内部各成员之间营私舞弊,有利于树立“整体利益观”,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四、建议

1、建立完善行政主管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应以《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下属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完善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完善基础管理制度。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约束机制,控制和防范舞弊行为和经营风险,加大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对防范欺诈舞弊行为的作用。

2、加强会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监管队伍的执业水平。要提高现有资格认证标准,严格会计监管队伍的资格审批制度;强化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财政预算应安排专项经费,选派部分优秀会计人员到有关高校培训,培养一大批既精通会计实务,又有一定理论研究水平的会计专业带头人。要让会计监管人员具有先进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监管效率的提高。

五、结语

对下属单位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是杜绝下属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出现违规违章的根本方法和途径。只有扎扎实实地将这项工作开展,下属单位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才会适应行政主管单位发展的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 2007,(7):20

[2]李淑珍.重新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理念体系[J].广西会计, 2011,(7):10-11

[3]张志宏.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第7篇

一、财务计划与控制职能

财务计划与控制职能的发挥是一种事中控制,财务计划就是对决策者提出的内容细化,也是财务决策职能的结果在执行上面的细化,更是财务决策职能在时间上面的延续。主要包括对资金需求量的计划,生产和销售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等,财务计划的编制程序为下:①、根据建筑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决策,制定相应的财务收支总体规划;②、调解相应的平衡,确保协调发展。③、根据协调的情况,制定可行性的具体计划。财务控制职能是为了确保财务计划的准确实施,财务管理人员合理的利用决策职能的成果,采用各种控制方法,确保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预期的轨道内进行。财务控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防护性控制。在财务活动前,通过制定各种有效的方案,来降低风险,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②、前馈性控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财务运行的过程进行监督,预测可能发生的偏差,制定解决的措施。③反馈下控制。对财务活动的运行结果进行跟踪,记录,发现了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此方法是财务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二、监督职能

财务监督的职能是确保建筑企业财务活动能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国家有相关的财务、财税等法规,所有的经营者都应该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建筑企业内部应该按照国家的法规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制度,实施对财务的监督,使得这些规定得以执行,从而确保建筑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的运行。

三、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途径

要解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重新设计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法律意识,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一,要加强建筑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能够积极的配合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发生的违法行为,要向上级部门进行举报。第二,要从思想上注重对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能够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能够通过财务管理活动调动企业资金的正常运作。第三,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对于建筑企业,应该实现规范化的会计工作管理。第四,要加快电算化和网络建设,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工作的效率。第五,重视财务管理内部制度的建设,在建筑企业的财产安全和资源配置上面,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第六,注重财会队伍的建设,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能够指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建立岗位责任制,使所有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

(二)加强资金等资产管理第一,制定投资政策前进行可行性分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相结合,制定投资政策时充分考虑建筑企业扩张、资金规模、建筑企业内部需求等因素,在资本积累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再尝试多元化经营。投资项目严重偏离预期目标时,及时调整投资方案。第二,加强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财务预算制定过程随意性大,执行过程缺乏刚性是很多中小建筑企业财务部门面临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财务预算的制定就要在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预算指标要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按照预算严格实施。当建筑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战略变化时及时调整预算,并要求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调整后的预算实施。第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在建筑企业全部资金中占有很大比重,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日常管理,保证营运资金的完整和安全;控制成本,加强存货管理,加快货物流通速度,避免资金呆滞;加强应收款管理,定期核对应收款,严格控制帐龄,制定合理的催款收款制度。第四,加强资产管理,资金和其他资产的管理和记录相分离,资产管理、记录、核对等工作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形成内部牵制,即管钱的不管帐,管账的不管钱,各相关岗位的人员互相监督、各负其责。第五,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物品资采购、领用、销售等管理方面建立制度规范,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对财产进行盘点,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做好本职工作。

第8篇

财务软件属于专门用于完成会计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一般完整财务业务管理软件称财务软件和通用记账类型的称之为财务记账软件。

财务管理系统分传统财务管理系统和现代财务管理系统。传统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是以会计业务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扩充其他的一些财务操作。如总账管理、生产财务报表等。现代财务管理系统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基础之上,再扩充了其他一些财务操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关键词

北京大学图书馆

外包

采编外包

外包管理

采访和编目是图书馆传统的两大核心基础业务。采访质量决定了图书馆馆藏质量的高低;编目质量决定了图书馆对外服务的水平。随着图书馆经费的不断增加,资源的种类与数量都在不断发展,图书馆面临的编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与此同时,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也在调整,从传统的纸质资源占主导到着重发展电子资源,从重视馆藏建设到重视对外服务,在图书馆工作纷纷社会化的浪潮下,为缓解人手不足的状况,将传统图书采编的辅工作外包,成了不二选择。

北京地区编目较早外包的有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于2006年率先外包。北京大学图书馆虽然于2006年便开始了图书加工部分的外包,但对于编目外包一直有疑虑,担心数据质量不过关以及公司人员的稳定性等。在编目是否应该外包的讨论声中,数据公司也在不断成长。直到2009年6月各方机缘终于成熟,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始采编外包,这一年来的外包实践表明,只要找到一种适合本馆的外包模式,从人员、流程到质量控制多方位重视外包管理,就有望获得稳定的外包队伍、较快的上架速度、以及相对满意的数据质量,从而获得图书馆与公司双赢的局面,本文旨在总结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外包实践经验,以推动图书馆采编外包事业的健康发展,

1采编外包模式选择

外包(Outsourcing)是"Out Source Using"的简称,意为“外部资源利用”。图书馆的业务外包是指通过委托契约将图书馆内部的某项服务或某项任务分包给外包公司来完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最快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的过程。将部分采编业务外包,公司负责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图书馆员可转而从事新型及特色文献资源的编目与整理,或创新型服务等,以应对快速发展的图书馆事业之需要。

按照作业地点划分,采编业务外包存在两种模式:馆外加工模式和到馆加工模式。馆外加工模式下,图书的收登、著录、分类及加工(盖馆藏章、贴磁条、条形码、书标、保护膜等)诸工序到馆时均已完成,经过简单验收后可直接上架,即所谓“即可上架”(shelf-ready)服务。书商多采取这种模式,此模式价格相对较低,但一般与图书的采购捆绑在一起。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建馆历史较短、采编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型馆。

馆内加工模式下,公司按照图书馆的要求,派出合适的员工进驻图书馆,加入图书馆的工作流程。这种模式类似于人事,但结算方式采用按件计酬、按时计酬,或一揽子承包方式。此模式价格相对要高。但能够根据图书馆的需求定制服务,方便灵活。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有一定历史积累,对于采编质量要求较高的大中型馆。

由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编目细则较多;排架号体系复杂,不易掌握;同时,为了保证图书的自由采访,北京大学图书馆采用的是馆内加工模式。

2外包人员管理

外包管理最重要的是对外包人员的管理。对于外包,图书馆最担心的是公司人员的稳定性。处理不好,图书馆会沦为外包公司的培训基地,陷于不停培养新人的境地,所以,如何培养并稳定外包队伍是外包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图书馆在跟公司签约时要做出严格限定,编目员要达到一定资质,且公司不得随意更换;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提供好的人文环境,留住人才。

2,1准入门槛

选择符合资质的编目员,一般通行的标准是持有CALIS三级编目员(中、西文)资格证书。但能拥有这种资质的外包人员不多。图书馆还要辅之以综合业务考核,来评定其水平。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考核办法是为被考核人提供多种类型的图书,包括港台或其他原编图书、连续出版物、中文译著、方志等,来考察其对编目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一定的评分原则,得出待考核人的最终得分。经测试“达标”的外包人员才能正式上岗工作。

2,2持续培训

外包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虽然达标,但距离合格编目员的水平还有相当距离。虽然图书馆不必再做基础培训,但本地化培训及日常培训必不可少。

本地化培训是针对本图书馆的个性化培训。每个图书馆的工作虽大体相似,但所使用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工作流程、操作细节等各不相同。对图书的分类和排架,各馆也都有历史沿袭下来的特殊规定和习惯。外包人员进驻后,图书馆必须针对以上方面开展系统培训。

日常培训是指在错误中不断积累与学习。有问题的记录,老师在图书中夹条说明,外包人员根据提示进行修改,从而获得经验与知识。外包公司的人员进驻后,可以专设一室独立工作,这样便于独立管理。也可以与本馆老师同室工作,遇到疑问可随时当面请教,这样更易于外包人员的成长。

2,3工作环境

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可以吸引外包人员长期驻留。一般情况下,外包人员刚到图书馆都会面临心理压力。对外包人员需要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不仅要对采编业务熟悉,还需要有较强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对外包人员要进行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情况,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工作难易调配、岗位调整带来的收入问题等。同时,营造“一家人”的氛围。视他们与本馆员工一样,组织一起春游、联欢、晨练等。虽然在人事制度上不可能做到平等,但在部门范围内尽量让他们感到平等与尊重,这样,既能发挥他们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吸引他们长时间留在图书馆。

3外包工作管理

为发挥外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外包工作多采用计件模式计费,同时也计件提成。能够采取计件付酬形式的工作,一般符合以下特点:①每道工序可以分别计量;②工作成果能够准确计量;③工作成果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可以逐个进行质量审核。与采编相关的工作,如图书信息的著录、套录;图书的订单与收登;图书的加工、入藏等,均符合以上条件,可采用计件付酬的办法。对于不适合计件的工作,如拉书、倒架、学位论文的分发排序整理等辅助工作,则可采用计时付酬办法作为辅助。

3,1采编流程的调整

外包服务的引入推进了采编流程的整合。采编流程的整合坚持以下原则:

①避免重复劳动。比如:独立做订单和编目时都需要。若将这两个工序集中在一起,则只需一次。

②兼顾外包成本。对于外包公司来说,数据员和加工员的工资待遇不同,他们从事工作的定价标准也不同。因此,在设计流程时,不要让数据员兼做加工员可以胜任的工作。

③交接流线清晰。办公室的布局应尽量按照交接流线顺序,不来回推拉图书。一次交接完毕,进入下一流程,不反复交接。

按此三原则重新设计流程后,采编工作被整体划

分成四部分。外包人员分成两组,数据外包和加工外包。嵌入到采编流程中。各部分的具体职责如下:

采访人员负责选书验书;数据外包员负责中文图书的套录或著录,做订单,图书的收登以及分配馆藏;编目员负责原始及套录数据的审校及建立规范;加工外包员负责图书的两贴两盖、上载馆藏,贴书标等。详见图1。

3,2完善管理文档

采编部分工作外包,外包人员与本馆人员一起工作。这增加了管理难度,容易出现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仅靠外包附件(以下称外包任务书)中的相关规定很难解决此问题,需要双方在实践中不断磨合。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文档:

①外包任务书。外包任务书是最早需要编写的,通常作为合同的附件,外包任务书应包括外包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以及质量考核标准等。

②岗位职责界定。制定各道工序的工作流程及业务规范,特别是明确外包与本馆岗位之间的职责划分细节。同时,明确岗位之间的交接方式。

③工序流转单。采编工作流以订单为单位,每个订单对应一份工序流转单。转单的内容包括订单号、书车号、种册数、原编/套录/复本的种数,以及流转经过订单、编目、审核、上载、加工各工序人员的签名。

工序流转单或其他形式的交接单,是图书馆向公司支付服务费的基础依据。有些图书馆也采用由系统报表生成统计数字的方式。不论是流转单形式还是系统自动记录,都要妥善保存,做到有据可查。

3,3允许一定积压

虽说外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图书积压,但是计件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要有一定的任务储备。因此,在确定公司派驻本馆外包人员的数量时,需要结合本馆每年新进图书的数量,留一定的可加班余量。换句话说,需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积压。或者图书馆与公司达成协议,根据任务量情况,随时调整驻馆人数。但在这种情况下,外包人员频繁更换环境,易出现质量不稳定状况,也容易导致出现问题后无人负责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图书馆要有一批不着急编目的图书,或是赠书或是待回溯图书。在完成新书之余,一点点消化。

4外包质量管理

采编业务外包中,质量最难以控制的是编目一环。外包人员的薪酬计件提成必然导致工作时追求速度最大化。若不加以约束,书目数据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从实践中看,套录数据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数据的质量。原始数据或者来自CAILS中文数据源,或者来自书商提供数据。外包人员每天完成近100种图书的编目,基本不可能做到字段的逐条校对。因此,需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和约束,让外包人员时刻树立质量意识,才能保证整体数据质量。从人性化管理角度,不简单限制外包人员的日工作量,而是要通过明晰质量归属、多层次质量控制来实现质量监督。

4,1明晰质量归属

根据外包任务书的规定,外包人员和本馆校对人员明确分工,确定各自的责任范围:

①外包人员对全部著录项负责,对不到位造成的索书号及重复记录等错误负责,出现错误由外包人员修改。规范属著录的内容,要求外包人员去查,但不作具体质量要求。

②主题、规范、分类号由本馆编目员负责,出现错误由编目员修改。

明确了质量归属,当编目员校对时发现书目数据的著录部分有错误时,编目员只指出错误,不代为修改。这样做虽然不如编目员直接改掉效率高,但却可以督促外包人员少犯错误,也能够促进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4,2分级质控措施

在不断的质控实践中,我们建立了多层级的质控管理制度,不同难度的图书,不同来源的图书采用不同的质控策略。

①向CALIS联机编目系统原始提交的图书,需要编目员逐本仔细校对。

②从CALIS联机编目系统下载的数据,由编目员抽校,抽校的比例视校对任务多少而定。

抽校时,编目员有意识地抽取多主题的图书、译著、多卷书等外包人员容易出错的图书。比如:外包人员可能会对多主题的分类把握不准,忘记做译著译者的人名规范,多卷书的著录标准可能不统一等,

③对于系统中已经有的复本与续卷图书不定期抽查。

不定期抽查是为了不留质控死角,防止外包人员因为无监督而懈怠。比如,续卷不添加分卷题名等。

4,3分级质量标准

对于书目数据质量的考察,不同的字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根据字段对于读者查询的重要性来分,可以分为三级:

①依据《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及《CALIS中文图书著录细则》规定,总体著录准确率应达90%以上。

②书目的关键字段著录应当准确,准确率应达95%以上。

常见关键字段包括:010字段的ISBN号、101字段的语种代码、100字段的各项代码、200字段的题名(包括并列题名、分辑题名、副题名)、著者;205字段的版本;210字段的出版者、出版年;215字段的页码,尺寸(不能差距太大);327字段的多卷书或连续出版物的子目517字段的其他题名;500字段的统一题名;510字段的并列正题名;701、702字段的个人名称,包括外国责任者的原名;711、712字段的团体名称等。

③关键检索点。

关键检索点是指ISBN、题名、著者、出版社、出版年这五项,是读者查询时最常用的入口。这五项错了会直接导致用户查不着数据,因此其重要性也最高。对这五个检索点,要求准确率最高。

4,4现状质量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统计,对外包数据的质量状况做了一下分类统计。表1是2010年下半年的抽样统计结果。从表1数据可见:

(1)主题、分类、给号类错误,占到外包员工总体错误的一半以上。

根据合同规定,主题与分类部分可直接参考图书的CIP数据,套录数据可以不修改分类和主题。这部分对外包人员不做太多质量要求。从统计结果看,主题给号和规范这三类错误的合计出错率为15.2%,占全部错误的78.15%。由此错误率来看,外包人员的编目水平距合格编目员还有一段距离,校对工作必不可少,不可放松,

(2)著录基本五项错误偏高

从统计数字看,关键著录项和其他著录项的出错率都在合格范围之内,但基本著录项1.61%的错误率偏高,需要向公司提出照会,进一步提高外包人员的质量意识,对外包人员加强质量教育。

5结语

北京大学图书馆采编业务的外包在高校图书馆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我们也听到不少业界的反对意见。但走向外包是客观形势推动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采编外包后,消除了新书积压现象,图书上架速度明显加快,图书的原编量也明显上升。一直以来未有精力涉及的电子资源与元数据项目也顺利展开。2010年图书馆为编业务外包支付数据费15万元,成本核算仅相当于一名馆员的投入,但中文编目组却因此节省出4名编目员投入馆内其他工作。无疑,采编外包实践是成功的。

但是毕竟外包人员的稳定性较低,而培养一个全面掌握主题和分类的合格编目员需要几年时间,因此,这部分工作只能由本馆骨干人员承担。林明老师在2010年6月CALIS联合目录专家研讨会上指出:“联机编目的大环境在客观上减少了对编目员的需求,但资源的海量发展和用户的广泛需求,又对编目员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编目资源实现共享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编目工作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和导航作用。”依靠外包队伍,只能完成最基本的著录工作,满足简单检索功能。若要实现FRBR和ICP提出的用户任务,将用户的便利放在第一位,还是离不开有责任心的编目员的努力。特别是随着RDA的面世,未来的编目规则面临调整,图书馆必须重视后继编目队伍的培养,这样图书馆的工作才能传承有序,发挥外包公司与图书馆的双方面优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程焕文,姜瑞其,谈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图书情报工作,2006(1):6-9

2Quin J B,Hilmer F G,Strategic outsourcing,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5(1):48-70

3张达凯编著,服务外包战略决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