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疗行业可视化

时间:2023-07-23 09:24:48

导语:在医疗行业可视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疗行业可视化

第1篇

集合这种种,“可视化协作”概念的发展势头在近几年由兴起到大热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视化协作时代“应运而生”

巴可公司产品副总监薛峰认为,市场的种种变化,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可视化协作的需求。

他指出:这种变化一方面在于企业组织架构的变化,越来越细化的分工导致彼此间的互动和沟通难度增加,效率因此变成一个突出的问题。传统的方式很可能已经无法满足效率沟通的需求。市场和客户在发生变化,需求在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人们的行为习惯也在发生变化。随着BYOD盛行,手机、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变成了重要的辅助工具,无论是开会、拍照亦或者拜访客户,电脑已经不再是必需的设备。如何将移动设备植入到其显示系统中去,成为很多用户面临的问题。这对于企业如何提供满足用户需求产品的思考方向的影响不言而喻。

巴可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萧楠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以“应运而生”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可视化协作的兴起。

萧楠表示,新生代的阅读、沟通、决策习惯,已经从纸张、电子邮件等方式转到更加即时性的手段,对沟通或决策效率的要求更高。从他们接触网络开始,这种要求就已经潜移默化种下了,而且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原本就更高。

“几年前,在网络覆盖、带宽、无线连接等方面还达不到应用需求的情况下,要实现数据的即时迁移还是一个梦想;而现在,大信息量,包括高清、超高清信号的传送,已经不是一个局限条件了,换句话说,通过视频和图像的形式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或做出决策的先决条件成熟了,能够满足用户流畅的协作体验。此时,可视化协作可以说应运而生。”她说道,“时代在发展,信息化的推进使得信息量大增,对于节奏,对于时效性的要求也必定随之上升。对于大量信息的汇聚、整理、分析以及直观显示的要求提升,促成了可视化协作的出现和不断进化。”

如水如空气

对于可视化协作产品,尤其是会议应用中,巴可推出的Clickshare“可立享”无疑是其中最鼎鼎大名的一员。

巴可认为,传统会议室除了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进行会前准备工作,讨论者还会因为在有大量数据和图像显示需要的复杂问题上面临如线缆连接、兼容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问题,消磨掉他们表达观点的意愿。这将极大影响决策的效果。

Clickshare“可立享”以一键式操作方式演示和分享会议内容,同时允许多方参与会议协作的理念,推广之初对于业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被巴可寄予厚望――相信Clickshare“可立享”是为客户会议的高效率决策以及良好的会议氛围提供的有贡献的产品,Clickshare“可立享”将如“水”和“空气”一样自然出现在将来的会议室中,并且变得不可或缺。

为了尽可能地打造符合用户需求的流畅的可视化应用体验,巴可对于Clickshare“可立享”功能的升级和完善亦不遗余力。

薛峰表示:Clickshare“可立享”从推出市场到现在,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软件方面的升级完善。基本上每个季度都会有一次比较重要的升级,优化并加入更多的功能,使其更有竞争优势。这其中包括安全性的更新、对音频的支持,以及诸如如何集成到客户的内网,如何实现对用户外部设备的控制与集中控制,如何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如何与第三方设备无缝集成等众多方面,通过软件的升级,将更多的功能融合进来,从而在应用方面实现更大的可能性。甚至通过iOS端分享Clickshare“可立享”都不再需要安装对应的App了,无论是在应用上还是体验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拥抱协作

协作概念的兴起,在专业AV领域刮起了一股旋风。包括巴可在内的大量的厂商都开始投入协作产品和解决方案,大至控制室、安防领域,小至会议室,众多厂商都开始正视协作的风潮,投入大量的资源予以推进。

巴可,可以说是专业AV行业进入协作领域较早的企业之一,相对来说Clickshare“可立享”也是其中知名度较高且极为成功的产品。据悉,为了适应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需求,巴可在目前的CSC-1型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简化版CSM-1系列;而更为高端的产品NRC-200也已经推向市场,该系统比ClickShare的功能更强,最多可同时处理8个输入源和驱动2个达到4K分辨率的屏幕,还内置了中央管理功能,可管理所有的信号源。

薛峰表示,协作是巴可非常重要的产品发展方向之一,公司未来还将对此继续大力投入,推出更多的产品线,让更多的客户能够受惠于协作的理念,通过可视化解决方案让控制系统的效率变得更高。

同时,巴可还在尽力降低其中的风险。

医疗行业的数字化手术室为例,萧楠指出,无论是4K级别的影像无延迟同步传输,还是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甚至包括医疗行业影像传输的高色彩还原要求,都体现了这一应用领域的超高级别要求。巴可在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除了产品显示性能本身,在包括人体工程学、特殊环境适应性等众多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体现出了企业负责任的态度,也展现了巴可强大的企业资质。

第2篇

这事美国资本家在大萧条时期干过,把牛奶倒进了密西西比河。现在,荷兰、德国、比利时的奶农也开始干这事了,原因是奶制品公司为控制成本而一再压低牛奶收购价。

除了降价,奶制品公司该怎样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新西兰的乳制品公司Fonterra应用业务活动监控技术,将全球供应链尽收眼底,实时操作处理问题,从而控制成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自2007年年底以来,荷兰主要奶制品企业的牛奶收购价从0.5欧元/升下降到0.34欧元/升,当地奶业委员会要求奶厂将收购价提高到维持成本的最低价――0.43欧元/升,并呼吁奶牛农场主销毁牛奶,停止向奶厂供应原料。

成本之争导致在荷兰、德国和比利时,奶制品企业和奶农们正上演着一场“损人不利己”的博弈――奶制品企业拼命降低牛奶收购价,而奶农们则宁愿将牛奶免费给当地居民喝,甚至倒掉,也不卖给奶制品企业。

奶制品企业如何才能有效控制成本,维持供应链上下游的良性运营?

Fonterra的世界级供应链

Fonterra作为新西兰1.1万多个牛奶场的联合体,是世界上最大的6个乳制品公司之一,主导着超过1/3的国际乳品贸易,其市场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每天销售的乳制品超过2600万吨。

Fonterra希望在其跨越140多个国家的供应链中实现端到端的可视化效果,能从一个界面上就了解到任何时候、任何一个订单的状态,能知道每个订单的牛奶是处在建立订单状态,还是在跨国运输途中,亦或是已经到达客户手中?

Fonterra选择基于业务活动监控(BAM)技术,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全球供应链可视化解决方案。

早在2004年,Gartner创建了BAM这个新名词,为IT行业的三字经增添了一个新成员。BAM,Business Activity Monitoring,业务活动监控,是通过对业务绩效指标的实时访问,改进业务运作的速度和效率。

总的来说,BAM就是帮助企业了解企业运作的实时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说,BAM就像一个医生,通过系统这种医疗仪器来了解业务运行的一举一动,监控运行某个特定部分的健康情况,提供目前状态的详细信息,并在情况发生变化时给出告警信号。与一般医疗仪器不同的是,公司可能还需要知道其业绩――例如财务数据,BAM能及时将这些数据提供给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管理者,供他们进一步分析调查,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BAM尤其适用于B2B流程,例如,那些依赖于实时库存的分布式供应链的公司,如果他们能够监控其原料库存的情况,并实时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联系进行调整,那么这样的公司的竞争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Fonterra基于BAM建立的全球供应链可视化解决方案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全球可视化解决方案帮我们实现了运营世界级供应链的目标。我们很快地部署了这个解决方案,并且所用的成本也很低。现在,我们在管理全球供应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Fonterra公司供应链策略与实现总经理Nigel Jones不无骄傲地介绍说。

Fonterra全球可视化解决方案的核心在于对Software AG公司的webMethods系列产品的应用。Software AG公司是世界领先的业务基础架构软件独立供应商,其产品理念是通过自动化,优化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和IT系统,快速实现业务价值,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目前,它已经帮助全球4000个客户快速实现了业务目标。

Fonterra全球可视化解决方案中,Software AG公司结合了业务活动监控(BAM)技术和业务流程管理(BPM)技术。通过该方案,Fonterra能够度量其按时足量交付(DIFOT)能力,每年能增加数百万美元的收益。Fonterra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服务,让商能够知道任一订单在任一时刻的状态。同时,基于自动报警机制,Fonterra也能提前发现、解决问题,更严格地控制非计划成本,更好地管理卖主。

这似乎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对Fonterra而言,这并不简单,因为Fonterra的供应链需每天要处理的乳制品原料超过2600万吨,覆盖140多个国家,其运输与储备网络都异常复杂。Fonterra高度依赖于各种外包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按时足量交付的服务。Fonterra要确定某一时刻一个订单的状态,通常需要在11个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手动搜索――这是一个复杂而迟钝的过程。

基于这些原因,很多时候,Fonterra在问题发生之后通常都无法及时获知相关信息。日积月累,Fonterra的管理非常被动。尽管之前它也花费了不菲的成本,但客户一直无法直接受益,直到Fonterra开始应用BAM技术。

Fonterra应用BAM技术为其全球供应链建立世界级的可视化解决方案的目标是降低非计划的成本;从单一的数据源获取其全球网络中订单的实时可视化状态;实现提前有效的事件管理;当数据不完整时,提高其准确性和及时性;提供数据以进行持续性的流程改进;将分布在不同地理地区的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3PL)提供商联系在一起;以最少的成本创建一个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我的订单在哪里?

基于Software AG 的webMethods系列产品,Fonterra的可视化解决方案包含了非常多的步骤和流程,它与Software AG公司之前实现的BAM或者BPM解决方案相比,所涉及的内容多出至少一个数量级。它连接了12个不同的内部系统或者合作伙伴系统,一切都是为了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的订单在哪里?”

Fonterra的主要投资用于webMethods企业级服务总线(ESB),它已经被确定作为公司的中间件整合平台。Fonterra选择webMethods系列产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成本很低,并且部署速度快。此外,webMethods系列产品具有流程和工作流管理功能,这点也超越了第三方物流(3PL)传统的可视化平台。

为整合来自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数据,Fonterra部署了Software AG的webMethods贸易网,用于B2B的整合。与ESB一起,这个B2B的网关为所有来自3PL提供商的事件信号提供消息接口,并将封装的消息到Fonterra的全球供应链中。webMethods贸易网捕获来自3PL提供商的数据,并立即封装,放到全球订单可视化解决方案中供查询。

此外,Fonterra还使用webMethods流程优化工具来监控和管理基于事件的流程。这个BAM产品可以提供关键业务流程活动的实时调查。它能够管理各种可控信息,迅速做出解决问题的决定,从而提供改进机会。

与Software AG公司的策略性业务解决方案团队一起,Fonterra的项目团队基于业务功能和角色设计了10个业务视图,其中一些流程包括20多个步骤,非常复杂。使用webMethods流程优化工具,Fonterra可以对这些事件驱动的流程进行实时分析,看到这些流程运行的过程,哪些是顺畅的,哪里可能是瓶颈,为什么会成为瓶颈,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等。webMethods流程优化工具所收集的流程数据,将作为排列、优化和重新分配性能测量的重要依据。

为了给订单创建独立的图形化视图,Fonterra用webMethods混合应用程序框架(CAF)建立了一个门户。客户服务商可以在系统中输入任一订单标识符,例如订单编号或者是集装箱号码,然后就能在屏幕上看到关于这个订单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如果供应链的情形有变化,系统也会收到信号,从而自动更新屏幕上显示的信息。Fonterra应用webMethods系列产品提供的业务调查能力,强有力地支持了供应链传递给贸易网的数据,收获了以下好处。

业务可视化

BAM可以让Fonterra实时地通过贸易网络监控业务的流向,使用基于元数据的简单方法跟踪业务文档中的关键数据,并与业务KPI联系起来,Fonterra能迅速轻易地得到一个公司贸易伙伴活动的相关业务视图。Fonterra可以轻松地了解到哪些供应商在按时交货方面做得最好或者最差,在指定的B2B流程中哪些环节是影响流程运行最严重的,等等。这种形式的可视化能够极大地提升Fonterra的竞争力。

运行生产力

应用webMethods,Fonterra的工作人员可以专心从事他们的日常工作,因为如果流程中发生了什么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事情,系统将会自动给他们发送告警信息。而且,对于发送告警信息的界限,系统可以通过使用统计算法自动学习掌握运行指标的正常范围,而不是让用户输入写死的界限值。例如,可设置当每天的订单比前一天减少20%时就生成告警,但webMethods可以通过统计学习确定各正常值的范围,可能调整为25%,也可能是18%,然后在超过这个范围的情况下自动生成告警。使用这个系统,工作人员就不必整天在屏幕面前监控数据,或者在所有上报数据中查找出问题所在。工作人员可以不必再干这些耗时耗力的事情,依赖于系统,只有在出现意外的情况由系统生成告警时,才去关注它。

流程改进

webMethods提供的视图能帮助Fonterra做出业务流程改进的决定。例如,流程分析视图提供一个流程的不同视点,让工作人员可以看到一些统计信息(如已经开始和已经结束的交易数量、已经出现错误的次数等),还有一些与特定交易实例相关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比较,了解目前交易运行的情况如何,并进一步关注特定的相关内容,从而决定如何改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一致性和生产线。Fonterra使用webMethods贸易网来整合其供应商和客户,并用来处理海关单据,能够及时监控订单的运输与交互过程,可以追踪其产品流向,满足其服务等级协定(SLA)的要求,保证货品的新鲜。

在影响客户前解决问题

Fonterra进一步加强了这个解决方案,整合了BPM工作流技术,以便能够得到提前的管理告警。根据BAM的规则,系统可以触发一个事件,这个事件能够在BAM的收件箱中创建一个告警,相应的工作人员登录这个收件箱之后,就会发现这个告警,并采取相关的措施。

当工作人员从其收件箱抓取了任务之后,他就可以立即访问到这个订单的独立视图,并开始处理这个问题。如果这个工作人员忽略了这个任务,或者在预先设置的时间段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那么系统将会生成另一个告警,发送给另外的工作组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个功能可以让Fonterra监督工作人员了解工作人员对告警的反应,并知道工作人员究竟花了多长时间去解决这一问题。

第3篇

位于北京海淀区知春路希格玛大厦五层,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朝东的一个办公区域内,微软资深高级研究员朱文武博士,带领一个6人小组(其中包括3名实习生),饶有兴趣地开展一个叫做“Bee”的医疗项目研究。这个中文被译做“必益”的计划,瞄准的方向是,在不远的未来,借助传感器、3G无线和云计算技术,实现无时不在的人体健康监控。

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可以不考虑短期利益去专注地做研究。微软亚洲研究院就拥有这样一支团队。这里的研究人员生活在一个非常纯净的科研氛围里,老板们通常不会问他们这些项目的市场在哪里,而是关心10年之后,某个领域应该朝哪些方向发生哪些变化。朱文武和他的项目团队就运转于这样一种创新氛围。

“我们的研究项目中十个若能有一个成为巨大的成功,就接近我们的期待。”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战略总监张益肇博士说,这不仅表明了微软研发投入力度之大,而且可以让研发人员摆脱市场和金钱的干扰,心无杂念地进行纯粹的科研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下,朱文武很习惯纯粹地从科研角度去审视他的数字健康项目。

躯感网――

无所不在的健康监控

40岁的王女士忙碌了一周,周末准备跟家人去爬爬山,这恐怕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平时王女士习惯于坐在电脑前,上下班也是开车,而且运动量很少,这应该也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典型的生活方式。缺乏锻炼的王女士爬山爬了半个多小时后,就感觉上气不接下气、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她很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会不会锻炼过度?尤其是最近登山猝死的事件常有发生,这更让王女士提高了警惕。

究竟是继续往上爬?还是就此放弃?对于爬山途中的这个问题,目前不可能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建议,只能是登山人“跟着感觉走”,根据身体状况自行判断。但是也许在10年之后,随着躯感网(BodySensorNetwork)、3G无线等技术的成熟与应用,王女士在登山途中就可以通过手机发送出自己的生理数据,并接收到专业人士的指点,提醒她是否该停下来休息了。

物联网这个大概念在医疗领域通常被称之为“躯感网”,据朱文武介绍,躯感网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和传感器捕捉人们的生理状态,如体力活动水平、血压、心跳、葡萄糖水平以及其他重要的生命指数,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中,供医生或个人随时随地进行调阅,从而让医生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早对疾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传统的健康监控模式,或者说当前我们大多数人的健康监控模式包括日常监测、体检和看病这几大部分。日常监测通常是在家里完成的,家庭中经常备有的医疗监测设备包括: 血压计、血糖仪、体重秤、体温计等,它们能帮助人们实现日常的健康监测。“但这些设备通常是存放在家里,很少能随身携带,也就是说只能实现固定位置的健康监控,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的监测。”朱文武说。体检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通常是一年一次,如果体检时发现问题再去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 看病则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再找医生进行治疗,这是事后的补救,没有预防的作用。

传感器、3G无线和云计算这三大技术的完美组合,将彻底颠覆我们传统的健康监控模式,将实现无所不在的健康监控,让人们能够随时监控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状况,比如说一天走多少步、消耗多少能量,这些数据对于“三高”人群尤其有用。

传感器是躯感网的前端,它能收集到很多有特征的数据。用于躯感网的传感器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移植到人体之内的; 另一种是佩戴在体表的,譬如对脉搏、血压、心跳运动的监测。从外观上看,传感器的形态也非常简单、巧妙,有的传感器类似于手表戴在手腕上,有的则像耳机一样戴在耳朵上,有的放在鞋里,还有的像创可贴一样贴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上(譬如: 心脏)。

随着3G无线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传递到手机上,“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拿着手机走到哪儿测到哪儿。”朱文武进一步解释说: “因为手机和传感器可以通过蓝牙进行连接,手机完全能够接收到传感器发出的信号。”

随后,大量的健康监测数据被收集上来之后,如何对其进行分析和使用呢?这就要仰仗于躯感网的后端――云计算平台了,它能够帮助人们在后端进行一些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搜索等工作,这样在强大的云计算平台的支撑下,大量的健康监测数据不需要人工去计算和分析就可以快速转换成实用方便的健康指导信息,并可以随时发送到手机上,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由此不仅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关键的是还能预防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朱文武表示。

3D物理人――

个人健康的“管家”

如何将健康数据转化为健康行动。

表面看,朱文武博士的创新“宽松而散漫”,但是,背后并不是没有任何章法。对于10年之后的数字医疗领域的研究,实际上将与微软现有商业化产品在未来应用趋势上试探高度耦合的可能性。

大量的健康数据被采集到之后,个人如何对这些杂乱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呢?对此,微软早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针对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的在线解决方案――HealthVault。它使得居民可以在不同的医疗解决方案间存储和共享数据。

HealthVault是一个在线的个人健康数据库,允许用户从医疗和健康设备添加数据,例如心率检测仪、血压仪、血糖测量仪、计步器等。通过HealthVault认证的仪器设备,可以借助标准的接口,把数据传到HealthVault。经过用户授权,个人信息可以与不同医疗机构进行共享。HealthVault可以通过CCR(Continuity of Care)标准提供文档交换。

HealthVault就像是一个健康“管家”,帮助个人全面掌控自己的健康数据。目前,这一方案已开始在美国投入使用,并将在加拿大推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视化的“管家”正在被研发之中,被称为“3D物理人的可视化”,这也是朱文武这个团队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对于与病历相关的信息都非常专业,只有医生才能看懂,普通人无法解读明白,“可视化”人体的目的,就是要让普通人也能轻松看懂专业的医疗数据,从而轻松掌握自己的健康信息,促进健康管理。“我们试图研究一个这样的三维数字化人体,它不仅界面友好,而且健康信息通过可视化的物理人表现出来,很容易被人理解。”朱文武称。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将专业问题通俗化的过程,比如可以用红、黄、绿这三种颜色进行标注,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指数一目了然。

在朱文武展示的电脑屏幕上,我们看到,这个物理人是一个3D人体模型,它能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自动从电子病历中提取一些关键字和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叠加到3D人体模型上。“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譬如锻炼情况、游玩儿地点、身体状况等,来对物理人进行个性化处理,进而形成个性化的3D物理人。”

举个例子: 刘先生是一个有着十年脂肪肝历史的患者,在他的病历中会有很多与脂肪肝相关的关键信息,譬如: 肥胖、甘油三酯、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动等,“物理人的可视化”就会将这些分散的、却有一定相关性的信息全部提取出来,并叠加到3D物理人身上。只要打开自己的3D物理人,刘先生就能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直观的了解。

可想而之,这个叠加的内容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生物学、医学的专业知识。“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为了改善个人健康,其中定然充满挑战,但我们要朝着这个长远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前进。”朱文武如此表示。

采访手记

微软迷上“医疗”

微软出手的领域,总让人惊奇。微软对于数字医疗的研究,更让人充满期待。

医疗算得上是迄今为止最让IT人头疼的行业。复杂的医疗知识、病患信息一旦装入IT系统,往往令IT系统不知所措。微软的研究,正是试图借助自身强大而专业的软件研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医疗信息化打开一片天。

2010年2月4日,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的“2010微软亚洲研究院数字健康与医疗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专家,既有计算机专家,又有医疗专家,他们共同探讨医疗行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IT技术创新来攻克现有难题、促进数字医疗健康领域取得有效进展。

“数字健康与医疗已经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战略总监张益肇博士说。普通个人在日常的医疗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杂乱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医疗保健信息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医疗保健数据(尤其是个体数据)的收集和挖掘,为辅助医疗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把数据转变为医疗保健的有价值的信息。”张益肇表示。

“这次是我们首次举办这一前沿领域的研讨会,希望可以为海内外同仁提供一个切磋与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并最终造福于民。”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宋罗兰表示,“数字健康与医疗将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未来两三年持续关注的主题。”

毫无疑问,医疗已经成为微软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谭啸)

经典案例

云南: 打造“大卫生”资源整合平台

云南省卫生厅携手IBM共同打造基于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 “医疗信息化资源整合平台”,协同全省各个领域的医疗应用系统,成为全国首个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这个资源整合平台将成为未来云南省卫生厅的信息中枢,协同各个应用系统,实现业务整合、服务整合和信息共享。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信息化都以部门的纵向建设为主,但云南省卫生厅则从横向整合的角度出发,为包括药品、医疗、保障、社保、公共卫生在内的“大卫生”领域提供一个整合的资源平台,实现各系统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在省级层面管理资源。该平台基于“大卫生”的概念,致力在区域内实现所有卫生信息系统的整合,成为云南省的卫生管理“中枢”。平台包含了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行政管理五大体系信息系统,共计35个应用组,160个应用。

“整个项目有如一尊‘千手观音’。”云南省卫生厅规财处处长谭中贵如此描述这个系统,建成后的SOA平台就是这个“千手观音”的躯干,每一只手代表一种应用系统,比如: 新农合、疾病控制、妇幼等。如果新增加一个应用,只需增加一只手即可。这尊“千手观音”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而且拥有极强的可扩展性。

上海曙光医院: 医疗数据灵活共享

上海曙光医院拥有东西两个分院,各类信息系统已经实现互联互通,唯独在医疗影像方面不尽如人意。具体来说,由于医疗影像数据量大,传输占用网络资源大,因此两个分院之间无法自如地传输影像数据,医疗影像更无法做到高效共享。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曙光医院客观分析了医院影像系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影像各自存储、报告共享调用、影像用时传输的方案,决定在西院也建设一个PACS系统及独立的存储平台。

上海曙光医院的具体想法是,第一,西院要按照东院的模式(光纤SAN)建设一个完整的PACS系统和大容量的存储系统; 第二,在调用影像数据时,东院和西院一般只调用本院存储系统上的影像资料(如果出现两院会诊的情况,可以通过网络调用); 第三,东西两院利用IP SAN 存储方案各建一个备份系统,备份系统主要是备份本院的医疗业务数据和影像数据,还有对方的医疗业务数据; 第四,东西两院之间的网络沿用以前的10M专网互联(租用电信线路)。

上海曙光医院最终采用了戴尔的新一代存储设备,构建“光纤SAN+ IP SAN”存储平台。具体来说,曙光医院东院采用了“CX300(原有设备)+CX3-20(原有设备)+PS 6000E(新引入设备)”存储方案,曙光医院西院采用了“CX500(原有设备)+CX4-240(原有设备)+PS 6000E(新引入设备)”的存储方案。其中光纤SAN用来存储医院的医疗业务数据和影像数据。IP SAN用来存储自身和对方的医疗业务数据,并负责影像数据的备份。

每周卫事

卫生部:

药事服务费将由医保“埋单”

近日出台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设置药事服务费。公立医院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将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是指对医生和药剂师的处方、处方审核、药品调剂、管理等工作所应给予的报酬,是为合理弥补医院药事服务成本、维持医院药房正常运转而设立的收费项目。

卫生部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探索收取药事服务费,不会让患者在医院看病开药环节多加钱,而是通过医保扩大覆盖面,提高报销比例来负担。从本质上看,取消药品加成而增设药事服务费,意味着用药事服务费这笔很少的钱,替换很大的医药费用。

北京社保卡定点医院新增十家

覆盖城八区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布,本市第六批社保卡定点医院开通。自3月15日起,北京市已领取社保卡的参保人即可持卡在北京安贞医院、中国人民总医院等109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以“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具体定点医疗机构名称,市民可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查询。

山东: 试点“按流程看病”

山东省卫生厅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了48家医院试点“临床路径管理”,对各病种的诊断依据、治疗方案、住院日期都有规范的流程,这样可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遏制“滥检查”、“大处方”。

在现行医疗模式下,医生做检查、开药方,有较大的随意性。而实施临床路径,患者必须做的检查项目、手术住院时间、使用什么样的药物都有了一系列规范流程,可防止医生“滥检查”、“大处方”。而对于病人来说,看病更加清晰明白,不用再接受“无数检查齐上阵”的排除式诊疗。

合肥: 试点单病种最高限价

第4篇

不容否认的是,施耐德电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着力深耕医疗系统,很大程度在于虽然目前整体经济环境并不景气,但医疗行业却是与其业务高度关联且能跑赢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领域。因而,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2015施耐德电气医疗行业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全国销售部负责人曹玮表示,随着“新医改”施行以及经济与政策导向构建,各级政府对医疗基础设施的重视升级。提高医院效率、保证医护质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及良性发展将成为绿色智能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施耐德电气已经做好准备,随时随地为中国医疗建设的新格局服务。”

曹玮作出这番表态,大体基于对自身硬软件系统的自信。活动中,施耐德电气围绕安全可靠、医护质量、运行效率三方面,通过对绿色智能医院神经中枢的解读,展示其为满足绿色智能医院不同核心区域设计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案例。他们重点提及与“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融合。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合作业务中国事业部负责人尹正认为,它定义了医疗物联网(IOT)的概念,高度结合智慧医疗(IT)与智慧后勤(OT)。中国构建现代智能化医院时,应以此解决日益增加的项目管理复杂性和信息孤岛的问题。他说:“施耐德电气有能力以精细化后勤、可视化管理为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绿色智能医疗。”

今天,施耐德电气正逐步将前述思路落地――全面铺开医疗行业市场。施耐德电气能效及楼宇事业部建筑能效支持中心总监孙靖表示,作为外资品牌,施耐德电气拥有跨度很宽的产品线。“无论是最顶尖的三甲还是最基层医院,我们都有相应的产品和方案进行配套。”他说,“当然,在一线城市会更多与三甲医院配合树立标杆项目。”

不过,要想让施耐德电气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挥、让产品和方案物尽其用,未来孙靖还会面临不少挑战。例如,怎样使医院能从设计源头就让作为提供者的施耐德电气介入并贯穿整个过程,目前能认同并响应的屈指可数。他强调,打造绿色智能医院,技术无难事,而是取决于被改造对象的心态和认知程度。

“对方能否认同这些动作很关键。事实上,很多服务都是无形的。从硬件来说,我国很多大医院并不比发达国家差,但理念和服务精细度方面仍有距离。这将直接影响智能绿色医院建设的最终效果。”孙靖说。

第5篇

一般来说,数据来源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网络数据;第二个层面是网络传感器上面的数据;还有一些既不是网络也不是传感器的数据,比如政府以及企业部门所收集的数据,就属于第三个层面,即社会层面的数据。基于数据库,我们在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用的数据,然后通过变换、利用,最终融合出来需要的东西。

谁在支持大数据

大数据产业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需要有一个大数据平台,还需要有宽带的存储设施、云计算等平台。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主要是在电缆上面的传输系统,是模拟的。随后光纤通信技术进入了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一根光纤传2.5G,实际可以把很多波长利用起来,我们叫波分复用,进而通过多种技术可以把光纤传输能力再进一步提高,现在一对光纤在实验室可以传到16TP。除了光系统以外,移动通信也在飞速地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通信方式主要是打电话;后来第二代移动通信出现了,现在大家大部分使用的还是第二代移动通信,它是数字的交换,带宽比较窄;2009年中国发放3家3G牌照。在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准发放了4G牌照,现在LET在中国很多地方布网和商用,实际上国际上已经启动了第五代通信网络应用,在家里不用网线就可以下载峰值达到50G,光纤的发展为大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除了光纤和通信以外,计算机也是少不了的,上世纪50年代大型计算机,上世纪60年代小型计算机,上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上世纪90年记本电脑,到现在的智能型手机。全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出现的,当时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那时候计算机的能力相当于会计手上拿的计算器;1975年美国国防部拿了500万美元买一台当时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iphone4;1985年美国防部更新了超级计算机,相当于IPaD2;上世纪90年代买1G的闪存要1800美元,而现在只要0.25美分,所以随着计算机能力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也相应提升。

另外,大数据也离不开软件,软件发展从单机到网络。早期的阿波罗登月飞行器软件只有4000行代码,现在波音飞机的软件有2万行,高铁有十几亿的行代码,我们用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有上百万行的代码。软件能力的提升也方便了对大数据的挖掘。

除了软件以外,云计算是大数据里重要的基础设施。云计算下面有基础设施,提供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现在,每个单位可能都会有信息化系统,自建信息化系统很不经济且利用率不高。因此,委托第三方进行系统建设,就构成了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服务,仅有基础设施服务是不够的,所以在云计算里通常都会增加平台服务,提供很多工具,有利于用户利用这些工具开发所需要的软件。尽管提供了工具,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讲,仍然没有能力利用这些工具开发软件。因此,云计算可以向更多公司提供租用软件,如客户关系管理、HR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另外,一些更大的企业可以自己在云计算开发事务性的企业管理软件。

有了宽带化、软件、计算机和云计算,是不是就一定能完全处理大数据呢?大数据比较难处理的是实现语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收集很多数据,但是如何让计算机来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像Google与斯坦福的合作,用很多张图让计算机去看猫,计算机看了10天以后就发现很多图片里面都有一只动物,尽管样子不一样,但是基本是一个类型,所以计算机学会了这是猫,然后再把2万张从来没有看过的照片给它看,它的识别率是15%,从应用上来说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但这也表明训练计算机识别图像仍然是有可能的,未来大数据分析就是要训练计算能力能够代替人去处理需要理解的一些文字、照片、图片、视频。大数据需要实现虚拟化和可视化,因为虽然收集了很多数据,只有通过可视化、虚拟化方式才能被大多数人理解。

大数据带来新财富

大数据的产品包括了软硬件服务、关系数据库的软件、数据集成和数据资料服务,大数据开发平台、数据可视化平台、应用分析和应用视频服务以及一些视频软件和大数据专业咨询培训服务。各种各样应用设施以及软件、服务,构成了大数据设施产业基础。

大数据的产业设施有多大呢?2017年硬件可能占1/3,软件占1/3,服务占1/3还多一些,按咨询公司估计,到2017年全世界大数据市场大概超过500亿美元。到2016年,中国大数据应用的市场大概是100多亿元,当然这主要是应用,还没有完全包括所有的产品设施。

广义的大数据产业更广泛,包括大数据硬件,网络设备、存储器,关系数据库、非关系数据库一些分析软件,还有跟大数据有关的服务,但是广义大数据产业还要再拓展,如传统产业利用大数据应用而增值,用于工业、农业、商贸、交通、建筑、教育、环保、制造业等等。

大数据在风电行业就有很好的应用,通过风电检测可以发现风资源状况以及怎么样更好地利用;另外大数据在零售业也有很好的利用,沃尔玛通过大数据分析知道买A商品的用户和买B商品的用户分别有多少,而这些大数据开发有助于零售业的开发。大数据也可以应用到医疗领域,从而在医疗研发上一年可以减少200亿美元的开支,在医疗商业模式上也会节省几十亿美元。据麦肯锡公司统计,大数据可以给美国医疗保健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的价值,给欧洲公共管理提供2500亿美元管理上的价值,给服务提供商带来6000亿美元年度盈余,给零售商带来60%的利润增加,给制造业带来50%成本的下降。大数据是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谁将从大数据里面受益呢,首先是制造业,因为企业多;第二是政府,大数据的一个特征就是开放,如果政府能够适当开放政府所掌控的数据,全世界都会从政府开放的数据当中受益,麦肯锡公司认为这大概会给全球经济每年带来23000亿美元到53000亿美元的红利。

第6篇

(理解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未来展望)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苏宁易购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跟随大数据旅行》是一本短小而精悍的书,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就能够让读者弄清楚大数据到底是什么,还能帮助读者了解大数据的来龙去脉以及未来大数据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与作用。大数据将带来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并推动管理变革、IT科技变革与业务变革、生态链变革以及分析变革。

《跟随大数据旅行》第1章讲述大数据的来龙去脉。第2章从应用的角度讲述大数据实际的业界应用。第3章从大数据的技术角度讲述大数据对当今和未来技术的影响。第4章从数据分析的角度讲述大数据分析,而大数据分析是大数据的核心,内容从数据到信息,从分析流程到算法应用、数据挖掘、模型应用、可视化展现以及分析团队建设。第5章从大数据的价值讲述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分析价值、安全价值以及未来价值。第6章讲述大数据的未来,对大数据未来给予一个前瞻性预测、未来IT科技、未来管理变革等。

《跟随大数据旅行》适合IT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数据分析人员、数据挖掘人员、统计分析人员和决策者以及想了解大数据的普通读者阅读。

目录

序言

第1章 大数据的前世今生

1.1 何谓大数据

1.2 横空出世的大数据

1.3 大数据将走向何方

第2章 无处不在的大数据

2.1 SNS社交网站中的大数据

2.2 电子商务中的大数据

2.3 医疗行业中的大数据

2.4 移动互联网上的大数据

2.5 金融行业中的大数据

2.6 物联网上的大数据

第3章 大数据下的商业智能与平台架构

3.1 商业智能—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发展

3.2 MPP架构—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新架构

3.3 云平台—大数据与云平台的关系

3.4 其他架构—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其他创新

3.5 多平台共存—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必然选择

第4章 理解大数据分析

4.1 数据的价值转换过程

4.2 数据分析流程

4.3 数据分析人员的要求

4.4 数据分析的团队建设—大数据分析部门组建

4.5 数据分析工具—大数据分析的利器

4.6 算法应用—大数据分析时代的基石

4.7 数据挖掘、模型与相关分析—大数据淘金

4.8 可视化分析—大数据分析的最高层级

4.9 报表与数据分析的关系—大数据分析的深层关系

4.10 带点怀疑精神—不要完全相信数据分析

第5章 大数据的价值

5.1 商业价值

5.2 分析价值

5.3 安全价值

5.4 未来价值

第6章 大数据未来展望

6.1 未来智能科技

6.2 未来管理变革

6.3 未来商业智能

第7篇

HDS公司在转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如果告诉你,HDS正在从一家专门做存储的公司转型为大数据厂商,你会不会有兴趣了解更多HDS转型背后的故事?

创新无止境

HDS是一家典型的技术型厂商,一贯奉行“少说多做”的原则,所以人们很少听说或看见HDS在跟风炒作某个新概念。闪存、软件定义存储、云计算等,HDS都不是第一个推出相关产品或解决方案的。但是,一旦产品后,HDS就一定能保证这些产品是具有HDS特色的、成熟且可以大规模商用的,能够给企业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在存储虚拟化技术领域,HDS基于存储控制器的虚拟化技术在业界一枝独秀,尽管当时基于存储网络的虚拟化技术风光正劲,但HDS始终“我行我素”。最终结果表明,HDS的存储虚拟化技术是过硬的,其存储虚拟化产品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用户认可度。在很多用户的印象中,HDS一直是一家专业的存储厂商。

但是进入云计算时代,一向比较谨慎、低调的HDS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看,HDS很快便采纳了“融合”的理念,推出了业界影响力可与其经典的存储产品相媲美的统一计算平台。如今,在亚太地区,HDS统一计算平台已经成了最受企业客户欢迎的解决方案。

多在技术上下功夫,很少谈及理念的HDS如今也开始热衷于谈论新的概念,并陆续抛出了与云计算、软件定义等最新趋势相关的战略、技术框架和蓝图。许多人能够脱口而出的HDS“三朵云”战略――基础架构云、内容云、信息云,成了HDS云计算的行动纲领。HDS的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策略都是围绕着“三朵云”展开的。

云计算是基础架构,是工具,它的价值在于可以更好地支持行业客户的应用。在以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新一波应用浪潮兴起时,云计算开始慢慢走向后台,成为推动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发展的幕后的那只手。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之间的互相渗透、融合将成为IT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HDS全球解决方案、社会化创新营销副总裁Ravi Chalaka表示:“以前,人们都知道HDS是一家存储公司。但是今天,HDS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已经跨越了多个市场和应用领域。HDS已经从一家专注于存储的厂商演变为提供融合性解决方案的厂商,产品包含服务器、存储、网络、嵌入式软件等。近几年,HDS一直在大力发展自己的软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HDS的软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虚拟化软件、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今天的HDS已经不再是人们印象中那个专注于存储的HDS了。特别是经过过去几年云计算、大数据的洗礼,HDS已经有了新的定位,制定了新的战略。

HDS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HDS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EMC、IBM这样的存储厂商,而是像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Oracle这样在社会化创新领域有很大投入的企业。第二,HDS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市场,就是大中型企业客户。目前,HDS在全球拥有1.4万个客户。在“财富100强”企业中,81%是HDS的客户。第三,HDS公司内部软件和硬件的收入比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HDS业务收入的54%来自于软件和服务,而三年前这一比例只有25%。在过去4年中,HDS进行了大大小小9次收购,被收购的厂商大部分是做软件、服务或大数据解决方案的。从收入比例来看,HDS不再是一家单纯的提供存储硬件的厂商,而是正慢慢转型为一家解决方案提供商。

为了配合解决方案的需要,HDS越来越重视与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的合作,特别是与增值分销商、系统集成商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伙伴,HDS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级客户提供服务。

Pentaho是敲门砖

以前,HDS也能为大数据提供支持,但仅限于硬件和存储架构。以收购数据集成、可视化和分析软件厂商Pentaho为标志,HDS真正融入了大数据领域,并打开了通往物联网市场的大门。

在今年4月举行的HDS Connect 2015大会上,HDS对Pentaho的收购成了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当时,由于HDS还没有完成对Pentaho的收购,Pentaho这样一个很可能决定HDS未来大数据策略走向的产品是继续保持其独立性,还是完全融入HDS原有的产品中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6月,尘埃落定,HDS正式完成了对Pentaho的收购。Pentaho成为HDS公司旗下一员,但原品牌名称保持不变。Pentaho平台除了继续独立提供服务以外,也会与HDS的其他相关分析软件结合,从而进一步扩展HDS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以前,HDS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基础架构层面,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平台支撑。有了Pentaho的分析软件以后,HDS可以深入大数据分析的核心,也更贴近客户的应用,可以把大数据分析的主动权尽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还记得HDS著名的“三朵云”吗?在HDS公布的大数据愿景中,基础架构云、内容云和信息云仍起到了核心的支撑作用,但也有了细微的变化,变成了相对应的软件定义基础架构、内容管理云架构和信息智能云。在这三层云架构之上是HDS通用的高端数据分析和访问平台。三层云架构与数据分析与访问平台合在一起,构成了HDS社会化创新的基石。

HDS倡导的社会化创新与物联网市场是遥相呼应的。在社会化创新方面,HDS选定了六大行业作为突破口,包括电信、医疗、商业分析、公共安全、石油和天然气、汽车。“物联网是下一轮技术革新的重点。”Ravi Chalaka分析说,“一台大型机可以支持数百个客户,一台小型机可以支持数千个客户,而在物联网时代,数以十亿计的设备被连接在一起,每个设备,甚至每双鞋都在产生数据。这就是物联网的能量。在未来的20~30年中,大部分的数据分析和计算都会围绕着由物联网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HDS关注的只是物联网中能够产生价值的那部分数据。只有通过对这些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才能产生洞见,才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健康、安全、美好。HDS希望更快速地交付能够达到上述目标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确立主导地位

在社会化创新方面,HDS坚守三大战略核心:数据为核心,软件是基础,同时实现全面连接。具体来说,数据要保持其独立性,即与创建它的硬件平台和应用分开。软件将是HDS未来收购的重点。所谓全面连接,就是HDS要借助整个集团公司的力量,通过物联网支持社会化创新策略的实现。HDS将不断推出整合型的解决方案,同时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打造一个社会化创新的生态系统。

第8篇

关键词:RFID;乳制品;流通

一、概述

(一)RFID技术简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通过读写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可读取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识别标签内代表的物品。它的优点显著:不需人工干预、可非接触远距离识别物体、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工作于恶劣环境等。近年来该技术被应用于生产、物流、交通、运输、医疗、防伪等领域。

(二)乳制品流通现状。近年来食品行业竞争加剧,乳制品的营养、价格、新鲜度等成为商家和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头娃娃”、三聚氰胺”等暴露出我国的乳制品安全体系的缺陷和流通中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利用RFID技术来提高乳制品产品的可追溯性,改善流通质量,确保用户食用安全。

二、乳制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一)奶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乳制品富含营养物质,但也是微生物的有利繁殖环境,这些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体、及外表面、挤奶设备等。另外,不法商贩为追求利益,向奶制品中肆意添加一些违禁物质。由于乳制品企业与奶牛饲养方信息的不对称,奶站或企业很难及时发现奶牛或牛奶的问题。

(二)仓储作业流程不规范。乳制品仓储存在仓库面积小、装卸操作人工化、库存管理手工化等问题。仓库面积小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与开拓市场,这是由于生产出的乳制品不能及时入库,且外销周转期有一定时间加之管理的手工化,容易导致货物无法得到储存。采用人工装卸方式效率低,不利于仓库的及时收、发货。

(三)冷链运输难以实现。无论自营配送还是第三方配送,即使所用的配送车辆都是冷藏车,也无法保证乳制品始终处于冷链环境下,因为企业缺少对配送车辆的监控,导致司机为了省油,通常会在半途关闭制冷设备。

(四)乳制品信息透明度低。前些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了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失望和恐慌。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对于乳制品信息不透明,因此,需要把乳制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让消费者知晓,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

(五)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较困难。乳制品的制造工艺、流程各不相同,多种原辅料也错综交叉,我国食品安全由多个监管部门分段监管,这些都造成了食品安全数据的多源、异构特性。而不同企业各自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考虑,以及政府部门分段监管对数据的需求等因素,使食品链追溯网络的构建面临很大的挑战。

三、RFID技术在乳制品流通中可应用的环节

(一)乳制品生产加工环节。奶牛饲养过程中,饲料上的有毒物残留,还有奶牛自身健康程度,这些都会影响奶水的质量。为了便于对奶源质量的监控,在奶牛的身上安装电子身份证,即为每头牛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数码档案,标识每头牛的属性,利用RFID的标签原理,在奶牛的颈部或耳部安装电子标签,然后将奶牛的信息写入芯片中,比如奶牛主人、喂养情况、是否接种疫苗等。

(二)乳制品仓储环节。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管理方式等,因此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对乳制品的仓储,可借鉴RFID技术在其他类物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如在出入库过程中的管理、在日常的盘点和保管中的管理等。

(三)乳制品运输环节。乳制品运输中可结合GPS与RFID两技术对在途货物监控、跟踪。对货主,也可通过远程计算机网络准确的知道货物的状态,途中位置等,在通过港口接受查验的时候,查验人员不用拆开食物,需要用手持式阅读器扫描便可知道包装产品的明细,提高了港口检查速度而且缓解港口拥堵压力。

(四)乳制品销售环节。乳制品作为大众消费品,首先要保证安全性;其次,要保证其食用的便利性;第三,还要保证物美价廉。乳制品的消费特性决定了必须保证它在销售渠道上的质量,注意卫生和安全及冷链管理。使用RFID技术可以让乳制品的销售渠道畅通且时效性好,缩小乳制品出现问题的范围。

(五)乳制品的可追溯。基于RFID技术,乳制品的安全追溯从生产环节和质量安全等方面入手,不仅要分析原辅料、包装材料、温湿度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操作条件以及人员等人为影响。我们应探索一套乳制品质量安全管控和溯源的RFID解决方案,实现乳制品从原料乳收购到乳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追溯管理。

四、RFID技术在乳制品流通中应用的建议

(一)监控奶源采集与加工过程。一方面,通过使用RFID对牛棚微生物信息进行记录和监控,保证奶牛健康。另一方面,要确保牛棚的卫生水平和温湿度在适当范围内,还要定时检查奶牛身体各项指标并进行记录。最后,通过RFID电子标签,可以掌握乳制品的采集和加工信息,包括商品名称、出厂日期等。

(二)形成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与仓储作业流程。第一,出入库。乳制品装箱处贴上标签,然后装入同样贴RFID标签的托盘上,标签里面包含商品信息和入库位置。在入库验收和出库审核时该技术可提高效率。第二,库存。乳制品库存时,可以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温湿度报警和防盗报警系统。

(三)增加物流作业的可视化管理,保证乳制品的冷链运输。运用GPS卫星导航定位、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实时实现对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的可视化与管理系统。给物流公司或乳制品企业建立GPS智能物流管理网络系统,以实现对食品冷链的车辆定位与食品温度实时监控,进行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

(四)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和物流速度。当配送中心将乳制品运送至零售商时,验货处阅读器会把RFID上的信息录入计算机,再核对后,工作人员将货物运往超市上架销售。零售商可以在乳制品的冷柜上安装阅读器,如果顾客购买了乳制品,那么阅读器就会将顾客的购买信息传到MIS系统,然后向零售商供货系统提交补货请求。

(五)全程跟踪追溯并共享乳制品信息。利用RFID设备采集数据,在消费者购买乳制品后,用户仅需输入其购买乳制品包装上的条码。通过追溯终端的个人电脑点击产品追溯,即可获得乳制品从原料奶、生产企业到零售商所经历的产品流通路径以及产品相关信息。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课题项目:2016西安市社科项目,课题名称:“一体两翼”下西安物流业现代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路研究,课题编号:16J164,课题负责人:雷宁,课题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 Supply Chopra,Peter Meindl.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Planning,and Operation.2011

[2] 颜波,石平,黄广文.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3

[3] 杜峻.基于RFID技术的乳制品安全追溯应用研究[J].2013

第9篇

以在能源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石油企业为例。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研究院数据中心目前就部署了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整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依赖英特尔的至强、至强融核、固态盘、高速互联技术,及它们与Lustre、Hadoop等软件的有力结合,石油勘探能效明显提升。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处理总中心总工程师赖能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IT技术创新与油气勘探的主要结合点在于地震波勘探法,它可以对人工制造和收集回的地震波进行处理,并将之转化成可视化的油藏模拟图像,帮助准确定位油气田的储藏。这一过程不仅要依赖能精准收集数据的前端传感探测设备,而且其产生的TB级、PB级海量数据,也需要借助高性能计算技术进行快速处理,获取洞察。”

从2011年开始,赖能和团队发现数据量开始快速增长,而且随着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的数据量比2013年增长了3倍。在谈到HPC下一步在石油行业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时,赖能和总结了以下几点趋势:“一、基于多核CPU+协处理器模式会成为主要的应用平台。二、高速网络,主要是基于万兆、4万兆和10万兆的网络会成为主流。三、存储方面,主要会在高性能、高可用性、可管理性、稳定性这块的挑战会更大。四、数据传输时间方面要求更高。五、绿色机房建设技术,主要是在节能制冷方面会有新技术出现。”而这其中,赖能和认为还需同步解决更高要求HPC的配置问题,需要更加稳定的大规模的并行处理系统。

密度海量数据处理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趋势,大数据成为常态,所以需要更大规模的计算资源。对此,龚毅敏表示:“英特尔在大数据方面已经具备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之前英特尔中国研发了自己的大数据分析平台Hadoop的产品IDH,并且在今年年初又与Hadoop的服务和软件供应商Cloudera达成战略合作,并面向中国用户开发推出了针对客户推广了融合版本Hadoop产品CDH。但是结合到具体不同的行业,我们会与合作伙伴一起,针对用户的具体它的应用场景做更多深度合作和技术的合作点的挖掘。”

除此之外,在端到端中新兴的物联网端,英特尔提供了在性能、功耗和功能上具备多样化特点的产品组合,包括了至强、酷睿和凌动产品线,既有传统的处理器,也有集成了更多功能的系统芯片(SoC)。还有去年的以Quark为代表的开放微架构,将有望大大提升能源行业专用智能物联网设备开发和应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