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24:49
导语:在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经营管理制度化建设
“连锁经营”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和杜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下而产生的先进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它是由在同一经营字号的总部统一领导下的若干个分店或分支企业构成的联合体所进行的商业经营活动。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及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相对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实质上是一种企业有形与无形资产的转让与承接,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它以科学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经营是连锁企业获得较好的规模收益。它具有天然的经营优势。
连锁经营作为现代零售商业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与传统的独立商店相对而言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同一店名下有多家商店,按规范、统一的原则和标准来经营,使连锁经营能够获得传统零售商业组织形式所不能获得的规模效益。
由于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对连锁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够,再加上实践不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连锁经营类型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经营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差,连锁企业的总店和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经济纽带,配送中心建设和发展滞后,统一配送率低,经营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员缺乏,店址和业态选择盲目性强,连锁经营企业资金不足,自有资金比例偏低,连锁企业自身品牌优势不明显,连锁企业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外部配套硬件建设落后,经营缺乏特色等。
我国连锁经营中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有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原因。而只有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才能扩大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才能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建立新的经营机制,提高它们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期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发展和壮大我国零售企业的实力。因此,必须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1.为了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尽快进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通过宏观政策指导,选择和确立连锁商业的发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分阶段推进的路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健全关于连锁经营的法律与制度,促进连锁经营的规范和统一,深化商业流通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进连锁经营发展;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杜绝有关管理部门的非规范性干预,在工商管理方面,简化登记和办证手续,促进连锁经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与国际上先进的税收制度接轨来推进连锁经营的跨区域发展;同时应加快建设对社会开放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保证商品在流通中质量的可靠性。
2.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实现效益梯度增长。首先,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同业竞争,实现零售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集约整合和跨越发展, 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效益的不断增加。其次,大力发展特许连锁,首先迅速抢占国内零售和服务业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发展特许连锁所需的各项支持系统;建立健全特许连锁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促进特许连锁的中介组织。同时积极开拓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大力发展与其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连锁超市。我国的小城镇和农村是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发达, 人口密度大,交通方便的沿海小城镇和农村,传统零售业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我国连锁零售业应积极了解那里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民俗文化,积极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理建立连锁分店,扩大销售规模。
3.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品牌战略,使连锁零售业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价值竞争,树立连锁零售业在消费者心中健康、诚信、充满活力的整体形象。积极开发自有品牌, 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通过塑造强有力的品牌个性,维护巩固现有市场地位,同时结合适当的品牌延伸和开发销售新产品,以实现品牌资产增值。连锁零售企业还应注重经营理念的创新,积极实施知识管理,注重长远战略的制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经营成本。
4.加快人才培训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我国连锁商业的现代化水平。现代连锁经营亟需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并掌握现代技术装备,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员工。因此,要依靠部门、地方、社会的力量,建立应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的体系和制度,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适合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连锁经营人才。同时应加快计算机、电子收银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类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使我国连锁商店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
5.加强连锁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促使企业内部行为的规范化,提高店面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水平,树立经营特色优势。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营与管理能力,重视连锁企业的纵向整合,形成“上下游”之间的综合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逐步培育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企业文化。同时应立足本土,积极创新,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努力降低经营成本,走中国特色的发展连锁经营道路。
参考文献:
[1]单小芬: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财贸研究,2002.6
[2]郭馨梅邱战槐:提升我国连锁零售业竞争力的途径,商业经济文荟,2006.3
[3]李东雷:我国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宁夏党校学报,2006.9
关键词: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企业
随着Internet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模式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强烈地影响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起了经营管理思想、行为模式以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变革。连锁经营被称为“现代流通的革命”,是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在流通行业中的应用。电子商务是商务的未来,连锁经营引领零售业潮流,但连锁企业却面临残酷竞争。
一、 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现状
我国的连锁经营产生于80 年代中期,与国外成熟的连锁经营形式相比,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经营过程中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因此,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整个连锁经营行业平均利润呈走低趋势,一些加盟商觉得无利可图,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不守规矩,破坏了连锁经营的“五统一”原则。
随着扩张力度的加大,必将带来人才、资金等层面的压力,而有限的收入和粗放的管理又不能消化这种压力。而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对连锁店铺的精细化管理、拓展网上销售渠道,则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
二、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的相互影响
从管理角度,连锁经营模式和电子商务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其管理体系也完全不一样。连锁经营模式是具有一定时间、区域限制的层级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是突破时间、空间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如何整合二者的管理是一个难题。从市场角度,连锁经营模式和电子商务模式所面对的顾客既有重叠又有区分,那么必然二者会产生竞争。从核心竞争力角度,连锁经营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庞大的终端销售网络和高效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其操作是规范化的控制和标准化的复制;电子商务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源于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和低价格的网络销售,其操作时提供低价优质产品。虽然二者有相互冲突的地方,但是更重要的是二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
1.电子商务实现连锁经营的快速反应
连锁经营的内部管理必须得到信息化的加入,这样才能使得各个环节的管理信息得到快速的传递和接收,使得整个连锁经营的链条得到快速的反应。连锁企业可以统一调动资金,制定统一的经营战略,集中采购以争取数量折扣,并通过统一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到各个连锁店,这是连锁企业经营方式的优势。只有应用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电子商务来进行电子通信和电子交易。
2.连锁经营能够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
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拥有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及物流配送系统,正好是发展电子商务尤其是B2C电子商务的基础和保障。连锁经营店与消费者距离近、接触广,大大缩短了送货时间,可以实现B2C商品的“三包”服务及处理退货等;连锁经营店地域分布广,能帮助电子商务更好地为不同地域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 网上网下相互结合
连锁经营店为其网上业务提供了有形的舞台,使得消费者对电子商务这个虚拟网络有实体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打消顾客对电子商务的顾虑,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进而促进了网上业务的发展。连锁企业网站把零售商场搬回消费者的家,节省了连锁企业的宣传费用,给连锁商带来了额外的客户连锁企业网站的运营,又可以通过大量实时的商品信息、个性化消费、快捷方便的购物方式,给连锁企业带来大量固定客户,促进连锁企业的发展。
三、 连锁经营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途径
从对连锁经营的概念分析中看出,连锁经营是先进的经营组织方式,促进产品与服务的流通。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往往创造出颇具实力的企业,这将是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联手的前景。而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可以使得连锁经营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有着更好的发展。
1.在发展已有的线下渠道之外,拓展网上销售
在电子商务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国美、苏宁、美特斯邦威、杰克琼斯等实体连锁企业都纷纷涉水电子商务,部分已经取得初步成功。连锁企业可以通过在Internet基础上建立电子商务网站,通过面向客户进行销售电子商务活动。连锁企业可以在这个商务网站平台提供商品浏览与搜索功能、购物车功能、下单及订单的查询和取消功能、在线支付功能等。
2.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在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是否拥有先进完备的物流配送体系决定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好坏与否。要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配送, 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统一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电子商务环境下,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通过合理地规划以及连锁物流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整合物流配送体系;并用工Internet/Intranet技术实现连锁网络、总部以及供应商的信息网络共享。电子商务环境下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相比传统的配送,具有诸多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配送自动化、物流配送网络化、
3. 进行资源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连锁经营 商业形态 商业结构 经济学分析
一、引言
连锁经营经历了产生和初步发展、高速发展、现展三个阶段。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50年代是连锁经营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也被称为传统连锁时代。在此时期连锁经营在美国的零售业产生,并逐步扩展到饮食、汽车以及灌装饮料等其他行业。连锁经营在发展过程中又演化出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三种不同的经营形态,连锁经营获得了初步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连锁经营的发展受挫,连锁企业的数量有所下降,发展速度减缓。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连锁经营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时期连锁经营获得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交通运输系统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他们为连锁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表现为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汽车运输的迅速发展使规模巨大而布局分散的连锁经营企业的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成为可能,而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销售活动和商业管理上的广泛应用,也为连锁经营企业实施高效、统一的管理提供了保障。20世纪70年代后期,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开始在大型连锁经营企业中使用,连锁经营企业得以实现统一的电子系统管理,保证了经营管理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使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优势充分显现。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经营进入现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连锁经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此种经营模式已经为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采用,许多采用连锁经营形式的零售业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物流等方面的技术已经标准化,这使零售业和服务业等传统的第三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一种新型的工商关系。连锁特许加盟体系成为现代商业活动中最流行的经营形态,已经在发达国家的零售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销售额一般都要占到零售额的三分之一以上。连锁经营强大渗透能力和扩展能力还表现在其与新的营销方式的结合方面,连锁经营开始与购物中心、超级市场、折扣商店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连锁经营利用其独特的扩展能力与超级市场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业绩非常可观。这一时期连锁经营的发展还表现出国际化的特点。
二、连锁经营的经济学分析
什么是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经营同类产品和服务的若干企业在核心企业(总部)的领导下,遵循共同的经营方针,从事一致的营销活动,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相结合,从而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方式的规范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经营制度和商业组织形式。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锁经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规模经济分析――摆脱束缚
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即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同一产品的同一经营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规模效益是指工业生产中产出总量即总收益的增加与投入要素总量即生产成本的增加的比例关系。规模经济是经济效益对所有经济活动的共同要求,流通领域要追求规模效益,也要受规模经济规律支配。但流通领域尤其是零售企业追求规模效益有其特殊性,需要解决规模经营与消费分散性的矛盾,因为零售经营的本质特征是分散化单个性,并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种特征越来越强化,这种分散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费的个性化,这是高收入支撑下的时尚与个性追求异质的消费,在消费者之间的分散;二是消费在空间上的分散,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是消费在时间上的分散,这是储藏工具进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生活习贯改变在消费上的体现。消费的分散性要求零售活动的分散性和个性化,这显然与规模经济产生了矛盾,制约着商业经营走向规模化,而连锁经营采取群体规模扩大的方式,弥补了单体规模传统经营方式的局限,解决了这一矛盾,从而在流通领域解放了规模经营:一方面,区域上相对分散的众多连锁店深入腹地,适应了消费的分散性、区域性和多中心化等特征;另一方面,连锁企业统一管理,将分散性小规模的商业机构组合成一个庞大的营销系统,形成在集中前提下的分散和分散基础上的集中的规模经营格局。
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首先得益于成本的降低,批量进货带来进价的降低,集中配货和库存管理带来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降低,同时,统一的广告宣传和企业形象设计使得大笔的广告费用得以节约。此外,连锁经营的标准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以及POS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信息控制、物流管理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还表现在其大规模销售方面,连锁总部以单个店铺不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经营战略与策略的研究上,对其销售的产品、店容店貌、广告宣传等进行不断改进,使整个连锁体系的经营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由于连锁分店众多,销售额庞大,流动资金周转迅速,使得每件商品的平均经营成本降低很多,这些都是规模优势形成后的技术共享效益。
2.信息经济学分析――降低不确定性
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实际上是稀缺的不充分的,这种稀缺性导致了行为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工业化大生产体制下,生产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预测性生产,而不是订购性生产。虽然订购性生产是一种不带市场风险的确定性生产,但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于是预测性生产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普遍生产方式,不过这种生产方式潜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使它不得不在产品的生产和顾客的寻找方面依赖流通系统,并且随着消费个性化的突出,这种依赖性越来越强。
而连锁经营则有效地降低了预测性生产方式的巨大不确定性,因为连锁企业一般拥有众多的店铺,覆盖区域广大,这些店铺直接面向顾客,每天都有大量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连锁系统总部,总部将顾客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或直接向其提出订货,使预测性生产得以进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使预测性生产转化为订购性生产;同时,连锁经营EOS电子订货系统、POS销售时点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连锁经营本身成为一个快捷、低成本的信息收集系统,信息的传输简单、正确、迅捷,为总部经营决策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3.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企业与市场的替代
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阿罗指出了交易费用的普遍性,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它作为一种成本发生并客观存在,要求在经济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方式使其尽可能降低。科斯认为企业是一个层级组织,它与市场之间存在着一个替代关系,即当一系列交易行为由企业内部完成时所需的交易费用比市场调节低时,这部分行为将内化到企业中去,反之,则由市场调节。因此交易费用是否节省是企业与市场能否替代的根本原因,而连锁经营的运行原理即是对市场行为的成功替代:连锁经营通过组织创新,由总部负责集中进货和配送,由分店负责分散销售,将采购、批发、零售等传统流通体系中相互独立的商业职能有机地组合到一个统一的经营体系中,实现产销一体化和批零一体化,这实际上就是企业与市场两种调节方式在流通领域的替代,同时,零售企业具备了联购批发功能,减少了交易环节,减少了采购费用,通过连锁经营,各个分店的进货就不再是交易行为,而是企业内部的协作关系,将外部市场交易内化,为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关系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连锁企业的经营效率。
通过上述对连锁经营原理的经济学分析,可以得出连锁经营对于零售业的意义:连锁经营是零售商业制度的创新,是商业组织形式划时代的革命,它根据市场需要,通过一定规模的共同体,以实现经营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改变,从而达到分散经营所无法实现的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创新,涉及到批发改革,连锁商店的物流中心承担了部分批发职能,使批发环节的部分利润由社会转到了企业内部,必然对批发企业形成冲击,从而带来商业购、销、调、存各个环节的变革和新的工商关系的建立,是一次商业的重组过程;连锁经营提高了零售商业的地位,成为实现零售业工业化的载体,由于连锁经营制度和效益上的优越性,连锁经营有迅速发展的巨大潜力,从而在零售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把持着销售通路的终端,连接着生产和销售两头,对生产和消费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三、连锁经营的特征
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作为一种风靡全球的商业形式,连锁经营有其独特的魅力,连锁企业与传统商业形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
在连锁企业中,一个总部与众多的分店构成一种联合体。除了这种联合化特征外,其组织形式还具有标准化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店名和店貌、商品和服务以及核心理念的标准化方面,即对连锁企业导入CI(企业识别)战略,从而使消费者对连锁店形成稳定的预期。
2.经营方式的一体化和专业化
连锁经营将传统流通体系中相互独立的各种商业职能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统一的经营体系中,即连锁总部负责集中进货和配送,各分店负责销售,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实现了采购、配送、批发、零售的一体化。
3.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连锁经营通过建立专业化职能管理部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调控体系,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采取电脑化管理、远程通讯网络系统等现代管理手段,使庞大而又分散的连锁经营体系内部的各类机构能步调一致地有效运转。(见上表)
一个规范、完整的连锁公司包括总部和门店两个层次。总部的职能是管理、采购、配送、核算、策划广告宣传和制定经营方针等,门店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总部对门店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统一性来实现,即主要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和统一商品价格等方面控制整个企业的成本、风险、利润及其对外形象。因此,连锁经营在总体上,提高了总部的管理效率和门店的动作效率。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它是通过企业形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简单化,通过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但是,连锁经营要能够达到它的目的,必须采用一系列管理技术,其中统一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以及商业信息自动化技术,可以称之为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因为,正是这三大核心技术使连锁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竞争力陡增,从而实现其规模效益。
四、连锁经营的条件和原则
1.连锁经营的条件
企业在决定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时,还必须考虑可不可以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即建立连锁经营模式还必须符合连锁经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连锁经营模式建立的基础性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工业加工生产水平的提高,为超级市场和便利业态自选销售以及开展连锁经营制的多店形式经营提供了条件。
(2)市场发展到进入大众消费阶段。
(3)发达的交通通讯为连锁经营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条件。
(4)激烈的竞争是连锁经营产生的内在条件。
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时,企业才有选择连锁经营的基础。
2.连锁经营的原则
企业在获得连锁经营条件的基础上,要顺利实施连锁经营,必须遵循以下一系列原则,否则连锁经营系统是难以实现的。
(1)简单化原则。简单化是指连锁系统作业流程、工作岗位上的商业活动尽可能简单化,减少经验因素对经营的影响。简单化原则是为了维持规定的作业,创造任何人都能轻松并且快速熟悉作业的条件。
(2)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指为持续性生产、销售预期品质的商品而设定的既合理又理想的状态、条件以及能反复运作的经营系统。它体现在作业标准化和企业整体形象标准化两个方面。
(3)专业化原则。专业化是指企业或个人在某方面为追求卓越,将工作特定化,并进一步寻求强有力的能力和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技巧及系统。连锁经营的专业化首先表现在总部、分店和配送中心的机能上,其次是公司各个经营管理职能的专业化。
(4)集权原则。在连锁经营中,大的决策权属于非程序化的决策,都完全集中在总部,各分店只能严格执行总部的这些决策,实施商品销售的职能。
(5)沟通原则。组织中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分离,各分店也基本不相互联系,但整个企业却由总部通过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联系起来,取得分离而不脱节的效果。
(6)安全便利原则。连锁店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吸引更多顾客,提高销售能力的基础。
(7)效益优先原则。实现规模化经营只是手段,获得最大化效益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
五、结束语
连锁经营的本质在于它把工业化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及大规模集中化管理模式应用于流通领域,通过“联合化、统一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等手段,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达到提高整体商业经营体系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经济效益的目的。
组织联合化使分散的经营主休组合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经营整体,通过总部的统一管理和集中采购,使经营费用大大降低,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同时,通过“遍地开花”的连锁分店,也有效解决了企业经营的规模经济性要求与消费分布的分散性及其对购物便利性的矛盾,兼顾了经营者、供应商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经营统一化使分散的经营分店遵循统一的规范,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运作效率,实现了系统的整体优化,又带给顾客一致的服务和形象,易产生顾客的定向消费信任和倚赖,减少顾客消费的风险成本,提高顾客的消费忠诚度,具有市场整合效应、资源共享效应和无形资产倍增效应等方面的优势,也避免了重复的成本支出和营销费用;作业专门化把各个经营环节有机融合起来,使商流和物流的组织更为科学合理,减少了流通环节和费用,具有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工作效率优势、专家采购优势和讨价还价优势等,既奠定了连锁经营价格优势的基础,同时也便于企业在某一经营环节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管理规范化则使广泛布点、组合经营、分散销售的连锁经营体系得以协调运作,使复杂的商业活动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的简单化,获得低成本、大批量的营销效益和管理的集约化效应优势。上述的经济优势正是连锁经营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陆强华:连锁经营[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11
[2]吕一林:美国现代商品零售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
[3]林正修:连锁店:最流行的经营模式[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
[4]周殿昆:连锁公司快速成长奥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5]郑灿朝高景远:超市连锁经营实务[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1
[6]李飞周景姝:连锁王 连锁经营策划与设计[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11
关键词:连锁企业 财务管理 重要性
1 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1.1 连锁经营的概念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分为三种形式:直营连锁、特许经营连锁和自由连锁。连锁经营是通过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的,它是将现代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同商业经营的特点相结合,运用到流通领域,即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了流通的系统化和规模化,达到了规模效率与灵活方便的统一。连锁经营的本质特征,集中表现在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上。
1.2 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是指连锁企业利用财务手段,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商品进、销、存的每一个结算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与控制,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进行财务决策和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2 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市场呈现国际化的竞争态势,企业生存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大。内外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提供了经济实力。据此我国连锁经营将表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2.1 多行业、多业态的发展趋势
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将从零售领域向批发领域、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不断发展。在零售业中,连锁经营将会迅速从超级市场向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购物中心、折扣店等业态发展。
2.2 连锁经营将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实质性突破
一些连锁经营方式导入早、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沿海城市的连锁企业已经开始规模化开拓国内市场,发展连锁组织。连锁店的业态也将主要选择超级市场、以实现这些连锁企业在业态上向周边地区和内地的梯度转移,在新市场上取得追加效益。
2.3 连锁经营方式将有大的变化
随着我国连锁企业运营方式的成熟化和社会对连锁经营规模利益认识的提高,连锁经营的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特许连锁和自由合作连锁方式将得到重大发展。
2.4 连锁企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在我国由于连锁经营是由政府推动的,因此会在短期内形成连锁企业的激烈竞争。在一些沿海大城市和主要城市中,超市连锁企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因此连锁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成为我国商业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锁企业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将迫在眉睫。
3 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3.1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它通过价值形态的管理实现对企业实物的管理。每一个连锁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利用财务手段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做出正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3.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将企业推向市场,连锁业迅猛发展,而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也迫切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方面的制约。在商业连锁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使用财务督导和激励手段进行人员管理,明确具体的账面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关键环节控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化管理。
3.3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任何企业都离不开资金,连锁企业也面临着资金管理这一问题。目前,连锁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现金收付业务和货物的流动,因此流动资金管理也是其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流动资金的管理又侧重于货币资金和存货的管理,这便要求各连锁企业对商品进、销、存的每一个结算环节进行必要的监督、认真检查与有效控制相结合。
我国的连锁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只要这些企业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苏同华.连锁店经营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世纪是“连锁的世纪”,早在2001年国家经贸委在“十五”规划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将连锁经营作为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我国连锁经营业经过初期开创、中期酝酿之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连锁经营行业发展及其人才需求现状
连锁经营在发达国家零售市场占到60%以上,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等是连锁经营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要求。
(1)连锁经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连锁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连锁企业(集团)逐年增加、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快速增长。连锁经营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商业流通业与服务业,同时还在不断向其他产业延伸。连锁经营规模扩张迅速,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经营的重要方式。(2)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规模巨大。从我国连锁经营迅速发展的现实及未来发展空间、国外连锁企业人才本土化的实际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模巨大。一般新开一个连锁店需要人员从数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而且要高中低各层次人才配备齐全。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入世后国际连锁业巨头将进一步加快拓展我国市场的步伐。这一现状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市场对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需求。(3)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规格高。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可复制性模式”实现品牌、技术、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库存、统一管理的规模化经营优势。从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计划的制定、物料采购、人力资源、投融资管理、选点布局、物流配送、店面规划设计等都要求更专业的人才,这就决定了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传统企业要求更高。(4)连锁经营人才需求专业性强。就企业经营管理而言,产业业态不同企业人才需求差异就会不同。就连锁经营企业的本质属性而言,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三大类人才是与其他企业存在核心差异的关键人才。
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总体上我国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企业对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专业人才供给的质量与企业要求差距较远,数量上也严重不足。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人才培养机构匮乏。目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主要三种方式:一是学院式培养方式,二是各类培训机构咨询机构及连锁企业内部开设培训班的培养模式,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总体上全国培养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学校和机构比较少, 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需求。(2)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等。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导致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期望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3)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欠缺。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师资不足特别是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4)教学体系设计脱离人才需求实际。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与市场接轨不到位。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特点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连锁企业发展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原理、熟悉连锁企业购销存业务流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的连锁经营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连锁企业总部各管理岗位、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岗位、连锁门店管理、折扣店、便利店、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四、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通过采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岗位从业能力。(1)根据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计。连锁经营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明确,因此应从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进行课程设计,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构建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连锁经营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实用型、技能型课程,如《店铺开发规划》《卖场营销管理》等。此外,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的课程教学大纲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以证书来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2)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高职连锁人才培养应该遵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践三大模块教学”培养特点,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重点,通过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具备连锁经营企业的基本管理技能。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连锁经营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连锁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如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物流、等一线操作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3)推行“332”的弹性学期制。逐步推行“332”工学交替弹性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原有两个学期之间,利用元旦、春节销售高峰期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小学期,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各为3个学期,并按照岗位能力递进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第1、3、4、6个学期依次掌握操作技能、仓储配送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4类岗位核心能力。同时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对连锁经营行业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的毕业定岗实习工作的开展。第三学年的2个学期主要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分别为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此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深化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广泛进行企业行业调研,吸纳行业企业的意见。校企双方在明确了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之后.应据此共同开发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习基地”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标准化实用型教材。连锁业的“3s”特征之一的“标准化”也应有标准化的教材与之对应。有些课程可以编写为企业的标准化操作手册,如麦当劳、肯德基的标准化手册。(5)积极推进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连锁经营业态的多样性和岗位的复杂性导致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的,从认知实践到案例实践,从校内基地实训到校外基地实训,各实践教学模式应相互衔接相互配合。项目化教学是满足连锁企业人才需求缺口的有效途径。具体改革内容还包括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综合实训、考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考核体系构建等。
参考文献: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一城五星”城市为总体架构,从构建与百万人口相适应、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出发,以大型连锁企业为龙头,以物流配送体系为依托,以先进的营销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基础,以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切入点,以扶优扶强为重点,坚持政策扶持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努力营造有利于连锁经营发展的环境,促进连锁经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实现连锁经营产需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我市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目标:利用3-5年的时间,市区连锁企业店铺数发展到200--500个,销售额超50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以上。农村市场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连锁店发展到5000家左右,销售额到25亿元,占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0%左右。重点支持年销售额超20亿元的大型连锁企业,近期着重培育2-3家主业突出、管理规范、经营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
二、主要任务
(一)政策扶持,优先培育一批连锁经营龙头企业。
选择一批资产质量好、经营机制规范、成长性强、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政府在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并鼓励他们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参股控股或发展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共享规模效益,促进我市连锁经营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市场占有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科学规划,加快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与城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相配套,科学制定我市连锁经营发展规划。实施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制度,有序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合理布局生鲜超市、便利店,以先进流通业态改造传统商贸零售业,鼓励社区商业配套网点开办生鲜超市和便民连锁店,不断提高便民连锁经营网点覆盖率;推进个性化服务及专卖特色的专业连锁;鼓励和支持区域内各连锁企业与房地产开发商及相关行业共建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商业圈。积极扶持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鼓励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物流管理技术,按照安全可靠、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委托或自建配送体系,努力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商品配货电子化,加快建立高效率的配送体系,提高商品统一采购和集中配送比例;积极支持大型连锁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立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的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
(三)科技创新,努力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的规范化水平。
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要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技术,实现技术创新,逐步推广条码技术、防损防盗管理、时点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在物流、配送企业推广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企业内部商务活动电子化,实现总部、配送中心、连锁店之间的网络传输和无纸化运作;不断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服务管理,按照连锁经营标准化、专业化要求,逐步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作业标准,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划与成本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以良好的信誉、完善的服务和优质的商品扩大销售。
(四)引导消费,努力开拓农村市场。
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农村连锁直营、加盟店。加快农村传统商业网点改造和资源整合,引导和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的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县城建设配送中心(店),乡(镇)发展连锁超市,村庄发展便民连锁农家店,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村新型营销体系和为农服务的商品销售网络,解决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等问题;努力实现“一网多用”,扩展农资代销、农产品收购和工业品下乡等市场功能,深挖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农村消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补贴、土地使用等方面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到城市社区、农村建立营销网络。
(五)产销对接,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贯彻实施商务部开展的“农超对接”工程,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对接力度,继续坚持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直接向超市、社区菜市场、便利店等配送产品。同时把优质农产品运进城,开展深加工,扩大城市连锁超市鲜活农产品经营比重,通过连锁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规模化,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三、政策措施
(一)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建立健全准入机制。
工商、卫生、环保、质检、消防等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除有特殊规定外,服务业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手续。流通连锁经营企业《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发放及监督管理工作由市工商管理局统一负责;餐饮连锁经营企业《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发放及监督管理工作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负责。连锁经营企业食品卫生监测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
鼓励连锁经营企业“一网多用”,可引入便利店+快餐经营形式,对其经营乙类非处方药品、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电信业务的,可由总部向审批机关申请办理有关批准文件(或许可证)。总部取得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后,向连锁店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并由连锁店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相关登记即可。对连锁经营企业要求设立非企业法人门店和配送中心的,门店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予以支持,不得设置障碍。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发展。
鼓励和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连锁经营企业(桑拿、洗车等特种行业除外)用水与一般工业并轨;社区内认定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暂缓实行峰谷电价;对社区内经认定达到标准化要求的连锁经营企业(包括纯大众洗浴设施),用水价格与居民用水价格并轨。对新增的我市连锁经营企业市内跨区域设立的直营门店,凡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与总部微机联网、并由总部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核算、统一规范化管理的,经税务主管部门和财政局审批同意,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可由总部统一办理。
对连锁企业的送配货车辆,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市商务局会同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统一研究审定后,办理*市货运“通行证”,配发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制作的临时“准停证”,以满足连锁企业配送货物的需要。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要对符合条件的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市区通行、停靠的便利,确保物流配送车辆畅通无阻。
对于实力较强、信誉度较高的连锁企业加盟店,可按规定程序向金融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小额担保贷款给予一定的贴息,从服务业引导资金中列支。
(三)打造优质发展环境,规范执法检查行为。
在保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工商、环保、质检、新闻出版、食药监、劳动、物价等部门对连锁企业及其分店的检查,可采取各部门联合行政检查或单级行政部门检查制度,减少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多头和重复检查。推行多部门联合检查和市一级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检查。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的特点,强化总店的管理责任,并把检查的重点放在总部和配送中心。
(四)切实加强收费管理,不断减轻企业负担。
各有关部门要规范收费制度,公开收费标准,实行收费登记卡或缴费明白卡制度,行政执法部门按规定收取的各种费用(包括罚没收入),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向连锁经营企业乱摊派、乱收费。
一、连锁经营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
1 连锁经营发展迅速、态势良好,人才需求规模巨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连锁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开创与酝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连锁企业(集团)逐年增加、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快速增长。连锁经营业态分布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商业流通业与服务业,同时还在不断向其他产业延伸。连锁经营规模扩张迅速,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对我国企业实现规模化战略性扩展经营以及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经营的重要方式,更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我国连锁经营迅速发展的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势、国外连锁企业人才本土化的实际来看,我国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
2 连锁经营要求高、技术含量高,人才需求规格高
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可复制性模式”实现品牌、技术、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库存、统一管理的规模化经营优势。从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计划的制定、物料采购、人力资源、投融资管理、选点布局、物流配送、财务、会计、保险、法律事务等企业宏观管理到每家店铺的具体选址、店面规划设计、现场管理、市场推广等微观操作都需要专业运作。连锁经营企业具有很高的现代科技含量及迅速的“可复制性模式”特性,这就决定了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传统企业要求更高。
3 连锁经营差异性强,人才需求专业性强
就企业经营管理而言,产业业态不同企业人才需求差异就会不同。就连锁经营企业的本质属性而言,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三大类人才是与其他企业存在核心差异的关键人才(具体需求如右表所示)。
二、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总体上我国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企业对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专业人才供给的质量与企业要求差距较远,数量上也严重不足。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
1 人才培养机构匮乏:目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主要三种方式:一是学院式培养方式,二是各类培训机构咨询机构及连锁企业内部开设培训班的培养模式,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总体上全国培养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学校和机构比较少,且多在职业技术学院,对于日益增长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需求远不能满足。
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不健全,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层次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按高、中、低端呈金字塔型,目前的培养体系人才供给主要集中在低端(高职多),对中、高端(本科、研究生少)人才供给相对薄弱。
3 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等。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感觉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学了,好像什么技能都掌握了一点,但是到了企业却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导致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期望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4 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欠缺。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师资不足特别是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5 人才培养办学模式传统,实践教学问题突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实际脱节,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实践技能没有基础。
6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供需矛盾解决关键
根据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目前要很好解决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供需矛盾,以下几个问题是关键:
1,基于教高[2006]16号、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解决人才培养办学模式问题。推行“产学结合”办学模式,产学结合点主要应体现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能力标准相结合、师资专职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相结合、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
2 基于实际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准确人才培养定位,解决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根据连锁经营企业人才素质模式构建满足企业需求的连锁经营人才能力、知识结构体系,从连锁经营企业的实际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该把专业方向重点瞄准定位于连锁经营运营管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
3 基于企业实际需求的连锁经营人才能力、知识结构体系,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解决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问题。重点基于连锁经营运营管理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因为连锁经营所需要的其他专业方向人才均有专门的专业培养相关人才(物流方向有物流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同时根据企业岗位能力标准构建相关课程标准。
4 基于“专兼结合”,建立理论教学功底扎实、实践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师资队伍问题。对学校专职教师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学院教师与企业员工有序互动的双向交流、学习、培训机制。
5 基于“双证教育”模式,整合教学执行内容体系与方法体系,解决因培养模式单一导致的培养效果问题。将认证机构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培训机构培训教育、学院学历教育内容体系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方法体系上建立以企业培训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教学、项目制教学等为核心的重过程、讲效果教学执行方法体系。
关键词:现状;规模效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09-02
连锁经营,就是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名号的若干企业,在同一个总部的领导下,按统一经营方针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共享规模效益。这种经营方式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而我国起步较晚,不过目前已经有比较好的势头。如今外资的进入,使得我国连锁商业也受到了国外的“狼”的威胁,同时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危及到传统的连锁经营。当然,要解除这种警报,我们必须仔细分析我国连锁商业的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我国连锁商业在竞争中站住脚。
一、我国连锁商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连锁商业以多种状态存在,如超级市场、社区便利店、综合性的百货商场、大型购物广场等,这些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其配送与分拨以及企业的管理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有的企业效果并不佳,甚至倒闭,这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状,那么,我国连锁经营业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其症结又在何处?经过分析与市场的表现可看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连锁商业大多数的企业管理都没有统一的规范。连锁商业的企业在经营时都应该有同样的店名、同样的装修风格和装修样式,从同样的供货商处采购,各连锁店均采用同样的配送模式和分拨,销售时采用同样的标价,从而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而目前我国连锁商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采用同样的配送模式和分拨,使得其销售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得不到良好的品质保证,由于采购渠道不统一导致其进货价不一致,中间环节不一样,从而达不到进货成本的最低化,失去了连锁经营的优势。配送中心的作用也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各个连锁店在配送时,由于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统一配送率低,多数连锁经营的企业统一配送率只在50%上下,造成其内部人员分配无法达到资源最优化,其配送的运输设备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使用,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较高,利润减少。
2.大多连锁企业经营中的信息系统不完备。国外很多先进的连锁企业都有自己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甚至能实现单品管理,能随时了解自己企业经营的状况,随时知道哪些商品是需求量大的,销售速度快,哪些商品容易滞销等,当然也能随时了解自己企业随时随地的销售收入,从而毛算出自己企业的利润等情况。而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的企业对这样的信息系统使用和管理不到位,虽然有的大型商业已经投入运营,但是还有很多小型的连锁商业并没有使用,还没有达到普及的效果,全靠人工完成会产生人工的误差,不能迅速地采购和补货,易使进销脱节,有的消费者想买的产品却买不到,导致顾客减少,效益降低。
3.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尚不完善,经营中会存在不规范现象,同时各连锁商业所售卖的商品也存在品种不齐的问题。我国目前很多连锁经营的企业在布局自己的网点时,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往往同一个经营商圈重复布局多个网点而形成自己与自己竞争的局面,竞争中又往往利用低价竞争,减少了企业的利润,没有根据企业网点周边购物环境、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水平进行相应的定位,而是统一布局相同的商品,导致品种单一,并不一定符合此网点购物者的要求。比如说,如果一个消费者准备购买300多元的东西,他可能会在一家店购买200多元的,然后到另一家店购买100多元的,这需要到多个店去完成自己的购买行为,而如果这个企业所经营的连锁店商品种类齐全,他就无需再到别的店进行购买,为这个消费者节约了时间,同时也为这个连锁经营的企业带来了利润,那连锁企业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国连锁商业这种品种不齐的现象是不容忽视的,而且,经营者们不懂得调查市场,看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这种现象导致企业的效益大大降低,乃至会使那些因以前在该店里没买到想要的东西的消费者不再踏入该店,从而永远失去这个顾客。长此以往的话,就会流失很多顾客,企业损失就大了。
4.连锁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引用和开发,导致企业内人才缺乏,素质堪忧,同时又缺乏优质的经营理念。我国目前大多连锁企业的管理人员主要是从原来的副食店、百货市场转移过来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一个门脸,其内部依然延续着原来那种传统的管理理念,缺少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另一方面,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尤其目前很多国外先进的大型连锁商业的进驻,导致我国连锁企业措手不及,无法与其进行竞争。因此,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目前存在的人才缺乏的情况进行专业的培训,使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并能灵活应用各种先进手段管理自己的企业,同时要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性宗旨,为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消费者是企业的利润来源,那么企业就应该有时刻准备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其进入购物场地时就一次能将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全部购买完成。目前很多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无法与同业竞争,更别说与国外先进企业竞争。经营理念其实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要使企业生存下来,这条生命线就必须存在,否则将被淘汰,这个社会只有生命力强的企业才会生存下来。
二、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虽然存在这么多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1.加工生产水平提高,连锁经营商品种类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的发展,使得我国连锁商业的经营资源配置也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为连锁企业经营品种齐全提供了条件,理所当然地顾客就有更多的商品种类可以选择。
2.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和合理,竞争方式将改变。目前有很多的外企进入我国,由于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从而使资源合理配置,但是,竞争对手的强大,使我国连锁企业不得不去应对,竞争也就更加激烈了。连锁企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价格的竞争,同时会根据消费者购物的体验出发进行竞争,从顾客需求出发,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包括齐全的商品品种、舒适的购物环境、可心的服务态度等。
3.管理人才的竞争将成为连锁企业竞争的核心。连锁超市企业管理中,其先进技术需要人掌握,管理理念需要人传播并深入人心,这就要求企业要有优秀的人才,人才的竞争成为所有连锁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懂经营、懂金融、懂法律、懂现代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将受到各个连锁企业的青睐。
三、我国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
以上所述,我国的连锁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又存在很多的问题,这要求企业不断分析问题,想出对策,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1.加大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竞争中的大国,企业的商业经营行为必须符合国际规则才能与外国的连锁企业进行有序有力的竞争。企业经营不能随心所欲,需要有一定的规则,这就要求政府建立严格的市场规则,将有利于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的法规以及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上升为相应的法律,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对连锁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的检查与监督,同时,企业也要加强自律,促使整个连锁商业市场往规范化发展。
2.对人才进行培训与培养,提高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需要很多既懂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同时又能进行经营与管理、能把握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各种经营人才。企业自身就得进行人才的储备与培养,进行专项培训,学习外国著名企业的经验,开展国际法律、国际规则、现代经营与管理等专项业务培训,全面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营销理论与经营管理的手段,不断提高我国连锁企业的核心能力――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除此以外,也要对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
3.进行差别化经营,丰富商品品种。由于我国目前很多连锁商业还停留在社区超市,以经营日用品为主的较低级的模式,那么随着目前各大型生活社区、大型商圈的出现,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以日用品为主的超市已经不适应大型社区、大型商圈的需求,这就要求连锁企业要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各类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要根据连锁企业周边的环境、周边消费者的状况进行差别化经营,丰富商品品种,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4.抓紧建设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业。连锁商业的发展与现代物流业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要抓紧建设与我国连锁商业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业。现代物流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蓬勃发展,连锁经营者应该依托电子商务的发展中的物流业来开展自身商品的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甚至依托第三方物流完成自身商品的分拨与配送。同时,通过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将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分店都连接起来,从而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
5.进行条块分割,创建大型连锁商业。规模化是连锁经营得以生存的前提,进行条块分割,创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连锁商业。但是,不能盲目地为了自身规模而仅从量上增加分店的数量,而应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可以以加盟、直营、投资等各种形式进行条块分割,从而将各种小型的业态联合起来,实现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创建大型连锁商业。
6.注重管理。企业要有自身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必须强化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当然,这绝对不可能有一个标准模版,企业只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标准,强化企业自身的理念,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
综上所述,我过连锁商业发展还是有很好的前景的,连锁企业应该分清利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的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制定一定的目标,按照计划朝着自身理想的目标,一步步地奋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丹.中国连锁经营需要联合创新――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J].经贸导刊,2001,(04).
[2]郭华.目前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剖析[J].商业研究,2010,(17).
一、工业经济环境的特点与关系
为了实现资本追逐利润以实现资本增值,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工业生产采取了标准化、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大量的标准化、大众化商品,同时孕育了大批量、大众化、标准化的消费市场。因此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环境体现了下述特点:市场供需两旺且比较稳定,竞争虽激烈但属于传统的成本竞争方式;消费需求的大众化、实用化、标准化,消费需求的全国性与区域性并存,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大众化,产品市场周期较长,采取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方式来实现竞争优胜。因此,工业经济时代的消费与生产作为社会的两个轮子存在着既匹配又矛盾的关系。表现为:大量需求匹配规模化生产,社会化需求匹配标准化系列化生产,低价格匹配低成本,消费分散化与生产集中化存在矛盾。
二、基于工业经济环境创新商业形成连锁经营
(一)商业创新的必要性与功能需求
基于市场需求与工业化大生产的特点,需要融合消费与生产特点、在消费与生产之间架构一个互通的中介体,以此平衡社会关系确保社会经济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对传统流通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它要求:既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能大量地向工业企业采购商品以促进和保障生产的良性发展,同时提供商品服务以满足社会大量商品消费需求;又必须适应分散化、社会化、低价化商品消费的特点,同时满足工业企业的规模化、集中化生产以获取规模效益、资本盈利的需求。另外作为流通企业也必须满足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即满足收益增加、成本减少、效率提高等要求。为此,该商业组织必须内含下述功能创新与相应要求:
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大量与系列的大众化商品即需要大量销售。二是在消费者群体身边普遍布局商店即需要分散化布局商店。三是提供低廉价格的商品即需要规模化采购与实施确保降低费用的运营管理。四是向生产商大批量订货,要求规模化采购、实时客户信息收集与传输的信息技术与物流设备构建。五是自组织具备有效性与收益,要求分工与专门化管理、标准化流程化运营、品牌化、规模化。六是自组织具有低成本与高效率,要求规模化经营、分工与专门化、标准化、高效信息系统构建。七是闲散资源如资金、人员的有效利用,要求资金投资入股、人员参与经营与管理。八是自组织具有可行性,要求资源筹集可达成、技术具备、组织与管理可实现。
(二)商业创新促成连锁经营
整合创新功能:由若干家商店而不是一家大型商店构成一个大型商业企业,该企业提供大量与系列化的类似商品与服务,每一家商店以标准化的商品服务以及品牌形象就近就便地服务区域市场消费者。商店与总部之间进行分工专门化管理、基于信息系统实行流程化控制、施行权利义务明晰的责权机制,商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由高效信息系统与物流系统有机融合,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与人员投资商店并参与经营管理。同时还需要满足前提条件:消费者对商品服务有品牌意识与需求;信息技术发展到可以有效搜集客户信息与整理分析、快速传输给供应商以组织规模化生产;物流系统满足商店所需,分工、专门化、标准化思想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有效运用等。工业经济发展到了19世纪中叶,生产与消费双双大规模化、消费者对商品开始有了品牌意识、以轮船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发展而产生现代物流配送、以电话电报等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而形成通畅信息系统、分工与专业化思想开始传播与实践,于是在1859年大美国茶叶公司创办,6年内发展了26家店铺,这标志着现代连锁经营开始形成。内容包括:内含标准统一的品牌形象与商品服务、专业化的经营活动等内容的面向客户的经营系统;内含信息搜集与传输、统一采购与配送、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支持激励与技术支持及协调控制等面向门店的组织管理系统;面向厂商的供应链系统,连接连锁体系各要素的信息系统等等。
三、连锁经营内在机理解析
基于环境特点、市场需求与工业化生产需求而产生的连锁经营,其运营模式与工业经济时代环境互相匹配,所以从出生开始就风风火火取得了辉煌成绩,显现了无穷生命力。总结其内在机理:通过标准化经营的规模化扩张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统一形象品牌与现代供应链等方式达成了连锁企业、连锁单元、消费者、社会资源之间多赢价值链均衡。
(一)连锁经营确保连锁企业产生效益
1、实现规模化效益
随着连锁分店的增加和商品交易额的扩大, 虽然交易费用总量增加了, 但单位交易成本却下降了, 即交易费用递减。表现为通过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简单化, 降低经营的平均单位成本和每一销售单位的边际成本, 使经济效益提高, 实现规模化效益。
2、有效降低成本
连锁经营通过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有效节省了各种运营费用,有效降低了连锁经营成本。其一,以企业替代市场,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和批零一体化,既节省了交易费用,又节约了流通费用,使连锁企业拥有低成本运行的绝对优势。其二,以技术整合资源,基于信息技术连接连锁体系各要素、以标准化规范经营行为与管理活动,提高效率、降低费用。
3、分工专业化提高效率
在连锁总部与连锁分店之间进行了分工,分别行使各自的职能,不仅可以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降低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提高管理效率,取得效益。
4、达成品牌效益
连锁经营容易产生定向消费信任或依赖,形成市场辐射效应,进而形成品牌,再通过品牌扩张来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通过分店扩张提升客户消费,最终扩大市场;随着市场扩大,连锁经营企业形成品牌、名店优势,社会知名度提高,容易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与支持,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应, 获得企业的外部利益。
(二)连锁经营确保连锁单元取得效益
基于连锁体系的连锁单元可以共享连锁经营体系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市场经验以及信息、物流、低成本供应的供应链系;享有可靠的品牌、产品、技术以及连锁体系的支持、培训、激励;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降低摸索与试错的学习费用,因此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迅速站稳脚跟,易于把握成功。同时连锁经营的产权设计保证了体系与连锁单元之间的利益、权责、地位的平等互利、共享共担关系,有效激发连锁单元的积极自主性与经营活力,确保经营效益。
(三)连锁经营确保供应商利益
规模化采购确保厂商生产的规模经济,结合连锁企业的信息系统有效降低预测性生产的不确定性,同时大规模物流配送促进了物流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从而实现物流规模经济,共同保障着供应商利益。
(四)连锁经营保证客户需求满足
连锁经营组织形式有效地满足了大批量、分散化、大众化以及价廉物美的消费市场需求。一是构建了庞大的连锁企业,实现了大量销售,满足了大批量的消费需求。二是在不同消费者群居的不同区域布局连锁商店,就近就便地满足消费者分散、普遍服务的需求。三是以标准统一的品牌形象与店铺设计、标准统一的商品与服务提供、标准统一的经营措施,满足了消费者在不同区域而实现同一消费与标准服务的需求。四是通过统一管理、统一进货渠道、直接定向供应,保证了商品质量。
四、结论
基于工业经济时代规模化生产、市场需求大批量与分散化的特点,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与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闲散资本的累积与资本追求利润的动机强化,连锁经营顺势形成。连锁经营是通过在各区域市场布局分店,在核心企业(连锁总部)的领导下,遵循共同的经营方针,从事一致的营销活动,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相结合,通过企业形象标准化、经营活动专业化、商品服务标准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经营制度和商业组织形式。连锁企业、连锁单元、供应商、顾客、社会资源之间通过反复博弈,平衡连锁体系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形成多方利益共赢格局的“多赢价值链均衡”与互利互动良性循环机制,给连锁体系注入了持续扩大经营规模的动力,从而使连锁经营成为最具活力的组织经营方式。
参考文献:
①刘星原. 促使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演变的因素与规律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4(7):80―86
②周殿昆. 商业连锁公司快速成长机理分析[J].财贸经济,2004(3):66―71
③李陈华、文启湘.流通企业的(规模)边界[J].财贸经济,2004(2):43―48.
④邵雪伟. 连锁经营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运营机理分析[J].商业时代,2010(3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