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毕业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7-23 09:24:55

导语:在毕业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毕业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1篇

针对本科毕业设计在新形势下所面临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探索一种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水平及质量;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兴趣,以更为实际、具体的题目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校内教师的业务水平。此外,借助毕业设计可反过来提高高校、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有望形成一种适应于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以及就业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2以产品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流程与机制

现从选题方式、校企双导师指导制、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方式、答辩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流程与机制进行展开论述。2.1选题方式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不允许毕业设计的题目有所重复。通过采用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来自于工程实际,并以新产品协同开发与工程应用为导向,选择正在研发的新产品设计、制造、装配过程涉及到的技术问题为选题范围,并侧重于“以理论分析与仿真设计为核心”、“以新产品开发为核心”、“以工艺设计为核心”、“以新技术工程应用为核心”、“以试验研究与验证为核心”等模式。这种选题内容具有实用性、广泛性、丰富性、新颖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较大选择范围,而且可结合自己工作意向进行选择,将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可从根本上避免选题重复、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此外,针对以前出现的企业选题范围过大且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一个大题分为几个部分,由多名学生各自承担其中一部分的方式。例如,一台机床由多个部件组成,其设计过程可分为几个部分,由一名或两名学生负责总体方案设计,而其他几个学生侧重于某个部件的设计。针对企业,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其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毕业设计为桥梁实现高校、企业的协同创新与合作。2.2校企双导师指导制毕业设计指导方式采用校企双导师指导制,其中企业的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实践指导工作;学校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理论指导部分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校企的指导老师互相协作,共同指导,而在这个协同创新式的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指导老师参与工程实践得到能力的提高,企业指导老师在理论上有所提升,有助于汇集校企智力资源,更好的开展新产品协同创新。此外,这种双导师指导制更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提早接触企业的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于他们以后更好的融入企业有较大帮助。2.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方式由于教学改革以及课时调整,目前本科毕业设计时间越来越短,而毕业设计期间也存在学生就业应聘以及实习占用部分时间的问题,因此给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尤其是校企联合方式也存在学校与企业相隔距离较远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想设计搭建校企联合本科毕业设计协同指导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毕业设计过程的全程管理与进度监控。通过该平台,指导老师下发设计任务以及进度控制,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根据任务安排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按时提交完成内容;双方可以实时沟通与反馈,以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此外,校企联合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保证学生每周到企业1-2次,以通过现场实践解决毕业设计过程的问题,并有助于指导老师掌握学生毕业设计情况;学生每周2-3次跟学校指导老师讨论与汇报毕业设计情况,解决设计过程中的理论问题。2.4答辩以及考核方式实施“以协同创新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考核机制,规范答辩流程以及考核方式。(1)针对该模式对于毕业设计的更高要求,需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考核办法,并制定严格、科学、量化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在这种模式下,毕业设计成绩由企业指导老师评定成绩(约占30%,占比最高以突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学校指导老师评定成绩(约占20%,侧重于理论部分)、专家评审成绩(约占20%)及答辩成绩(约占30%,强调答辩环节)4部分组成,即由指导教师的评分(包括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并且评分含平时成绩以及毕业设计成果评定成绩)、评阅人的评分以及答辩评审小组的评分组成。(2)组建由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组成的联合答辩评审小组。因为学生选题为企业实际工程问题且侧重于创新应用于实践应用,因此答辩评审老师应有企业的技术人员的参与;而毕业设计也涉及到大学期间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考核,因此高校教师也应参与毕业设计的答辩评审工作。组成联合答辩评审小组,力争使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判更加客观公正。通过强化评审环节,对于本科毕业生可起到一种鞭策作用,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3)校企联合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对于毕业设计的考核应侧重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这种毕业设计模式以协同创新为导向并侧重于新产品设计与开发,因此学生设计出来的产品可能由于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实现实物化,并有可能形成失败的设计方案;企业强调于工程问题的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很多设计过程及成果无法量化。在这种情况下,考核过程应重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而不单单以最终的结果来评定。

3结论

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技术;毕业设计质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125-05

Abstract: Big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is nowadays the most cutting-edge computer technology, through big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can provide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managers. In this paper, the work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Guidi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raduates graduate design works,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of previous graduate design works quality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presents the final analysis result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g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analysi

1 毕业设计工作现状分析

1.1 什么是毕业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所学知识全面的总结以及系统的运用,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难度要大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因为通常毕业设计设计的知识面很广,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1.2 毕业设计工作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工作对于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中,毕业设计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要对其最后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综合训练,同时,学生综合素质也要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毕业设计对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2)毕业设计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的演练

毕业设计可以看做是对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最后演练,在校教育的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多种选择,就业、创业等。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四个转变:从经济不独立到经济即将独立的个人转变;从同龄人活动群体到非同龄人活动群体转变;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工作项独立的学习、工作转变;从学习为主到工作为主的生活节奏的转变。

为了学生可以顺利的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毕业设计成为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这一环节,可以迅速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毕业设计可以成为衡量专业教育水平的标准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因此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所学专业的教育水平和总体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是高校专业教育最后的一个环节,可以对教学的质量进行综合性的检验,是衡量高校专业教学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准。

1.3 当前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分析

在以往每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中,都只是简简单单的教师指导,学生主导执行,然后到最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得到最终的结果,以往的毕业设计工作到这就结束了,缺乏最终的总结分析,通过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分析,毕业生才能更清楚明白的了解本次毕业设计自己毕业设计作品结果。

(2)对于存在的问题不清晰

在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将会有许多的问题或矛盾出现,以往的毕业设计工作没有将这些问题很好的呈现,更没有发现这些问题的实质所在,也就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些矛盾,所以毕业设计工作也就没有体现出最重要的意义。

(3)学生评价不准确

在当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而进行答辩时,各专业也都将会为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给予相应的分数,人们往往会通过这个分数去衡量一个毕业生,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可能是由于在做毕业设计作品期间,学生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所以说以分数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

(4)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不明确

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对学生的培训和实践,也是衡量高校专业教学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标准,但是目前许多专业中的毕业设计工作对各专业没有推动作用,毕业设计工作反馈回来的结果对教学改革没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2 大数据分析技术

2.1 什么是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技术,通俗地讲,是在多样或巨量数据中快速收集和分析数据,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存储、 管理、分析挖掘、可视化等技术及其集成。

当前,大数据不仅指数据量的巨大,更重要的是要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更多智能、深入、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之所以具备战略意义,之所以能够有效提升竞争能力,不在于掌握了何等巨量的数据,而在于其有能力对这些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用。没有高性能的分析工具,大数据的意义与价值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洞察和释放。因此,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核心,是大数据分析技术, 它是最终决定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而言, 大数据分析主要涵括预测性分析能力 (Predictive Analytic Capabilities)、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 (Data Quality and Master Data Management)、可视化分析( Analytic Visualizations)、 语义引擎( Semantic Engines)、数据挖掘算法(Data MiningAlgorithms)等五个基本方面。

具体的大数据处理方法有很多,但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挖掘。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处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其基本理念可以凝炼为: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从具体操作的层面来看,大数据处理可能用到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基础架构、数据存取、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模型预测、结果呈现等。

2.2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具体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顺利开展。当面对7届(从2005届到2011届)毕业生,854件毕业设计作品时,没有一个良好的技术手段,是无法对如何庞大的工作进行整理和汇总。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解决数量大的问题,所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顺利进行。在面对如此多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时,将会遇到许多无用或错误的数据(俗称“脏数据”),这些“脏数据”对毕业设计分析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面对着这些“脏数据”,选择删掉,从而保障了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3)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顺利完成。当完整对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后,这样的工作其实仅仅完后了一部分,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才是本次工作的重点。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对有关联的数据进行再一次的整理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以某种形式呈现,从而可以更直观的表现出某种观点,从而实现分析的最终目的。

3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目标与流程

3.1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预期实现的最终目标

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主要为了解决上述中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有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整理分析历届毕业设计工作内容。本次毕业设计数据分析统计的数据概况如下:

3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升本

7届毕业生:从2005届到2011届7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

41位指导教师:统计7届毕业生的所有指导教师信息。

854件毕业作品:统计7届毕业设计中所有毕业设计作品的全部信息。

(2)客观的评价学生。在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中,分析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通过时间的长短可以较为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能力。

(3)将存在问题呈现,直面问题。将毕业设计质量分析的结果以绘图的方式呈现,直观的看出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促进问题与矛盾的解决,从而使毕业设计工作在以后的开展过程中更加有力、有序的进行。

(3)以强有力的数据分析推动教学改革。通过对毕业设计作品质量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查看出学生总体的学习范围,并且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改变,推动教学体系的前进。

3.2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阶段和流程

本次毕业设计工作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集成、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解释,具体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目标详见表1所述。

4 毕业设计分析数据模型设计

(1)相关分析模型

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关系。例如,在本次的毕业设计质量分析中,以X和Y分别记一个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和该作品毕业生的性别,或分别记毕业设计作品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则X与Y显然有关系,而又没有确切到可由其中的一个去精确地决定另一个的程度,这就是相关关系分析。

相关关系分析模型也是本次大数据分析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的分析依据模型。

(2)对应分析模型

对应分析也称关联分析,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在本次毕业设计质量分析中,使用对应分析模型主要是为了以点的形式形成趋势,从而可以在趋势中看到数据波动变化。

(3)对比分析模型

对比分析是按照同一个参考依据,将同一类别的不同变量放在一起形成对比,通过不同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变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根据上述的分析模型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收集以及整理过程,如整理毕业设计成果形式数据分析时的内容如图2所示。

5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指标设计

在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过程中,整理的大量指标及其数据,具体的指标有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数量、毕业设计成果形式、科研项目衍生课题数量、参加二次答辩分析、不同软件开发技术的毕业设计作品、不同数据库技术的毕业设计作品、不同作品成果形式的毕业设计作品数量、作品扩展形式等众多分析指标,分析指标的具体内容详见表2所述。

6 毕业设计工作分析结果

6.1 分析报告结果形态

笔者与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整理,最终将如此多的数据整理汇总,并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本次分析的结果改变了以往纸质分析报告的常规,本次的毕业设计质量分析结果以Web化的形式呈现,网站地址为:http://,如图3所示。

本次的分析结果以网站的形式呈现,这样这设计的主要目的及意义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方便快捷。本次主要使用的是ECharts画图的方式,运用ECharts多种绘图的方式,将数据导入到ECharts画图代码中,可直接生成图像,也可对图像进行形状改变,从而方便快捷。

(2)修改整理方便。当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发现某些数值或字段是缺失或错误的,可在源数据中进行准确查找,并可将查找后的结果直接写在代码中,这将会自动从新绘制新的图形,从而可以在修改、查错的过程提供方便。

(3)分析结果直观、效果强。以网站形式将分析的结果呈现,可以直观、方便地看到毕业设计质量分析的结果,同时也可根据每个分析指标结果的色彩不同,从而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出各个字段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使分析的结果更具有可视化。

6.2 分析结果呈现

(1)历届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作品成绩层次汇总分析

首先对历届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数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然后对历届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进行统计,并对其成绩层次比例进行汇总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历届教师人均指导毕业设计的数量成逐步上升趋势,从图5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质量来看,所有的毕业设计中,优秀比率在30%以上的教师有9人(22%),优秀比率在30%以下的教师有32人(78%),从而充分的说明了,教师指导的力度不够,从而促使毕业设计的优秀率偏低。

(2)指导教师初评成绩分析

对历届指导教师初评平均成绩与毕业设计参加一次答辩时的平均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指导教师给自己所指导的毕业设计的打分(平均值),普遍高于一次答辩时评委组给相应毕业设计的打分(平均值)。

充分的体现出指导教师对自己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存在一定的“私心”,指导教师没有进行严格把关,展现出毕业设计工作中的问题。

(3)毕业设计所用软件开发技术分析

对历届毕业设计作品中所使用的软件开发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在本次分析的过程中,也根据性别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通过两个分析结果,可以看出HTML/CSS和JS/Jquery是毕业设计中用的最多的技术;.NET、C#的比例也较高,但从趋势来看,C#的比例有下降趋势;JAVA、JSP和C/C++呈上升趋势;PHP的比例相对稳定;ASP技术明显呈下降趋势。结合性别分析发现,男生中,使用C#与使用JAVA的人数基本持平,约为1.3:1,而女生中,这一比例达到2.8:1,说明女生更倾向于使用C#。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为本专业类教学内容体系的改变提供重要的依据,学院可以根据学生使用的比率而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7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7.1 存在的不足

(1)指标点少。由于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是第一次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分析,所以在设计和整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指标点都较少,所以造成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内容有待升华。

(2)关联性低。在进行关联数据分析时,对收集到的数据关联分析较低,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每一个字段的价值,同时,在本次毕业设计质量分析中,关联分析力度不足,如没有对毕业生的在校职位与毕业设计最终成绩分析、指导教师的年龄与指导毕业设计作品成绩分析等,这都是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中的所欠缺的。

(3)数据清洗度不高。虽然在前期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但是处理的力度不够,所以在分析过程中,仍能发现存在许多错误的数据,这样给毕业设计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7.2 下一步计划

根据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分析工作中,将加大对指标点的统计整理,如学生的籍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项、教师的工龄、教师的性别等等,同时也将增加每个指标点之间的关联分析,从而使每个指标点数据更加有意义。

8 结束语

随着国家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分析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每个项目的发展和前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也结合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质量分析,从分析结果中得到许多的结论,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从而也推动了整个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张泉灵.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2014-06.

[2]任长春.浅谈高职教育中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35).

第3篇

1 引言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是考查学生程序设计及系统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可以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检验,也是衡量学生专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下滑严重[2],教师论文指导工作也面临许多困难,甚至很多高校把毕业设计改革的焦点放在毕业设计是否应该存在和废除问题上。如何加强和改革大学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已迫在眉睫,找出问题的根源,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

2 存在的问题

笔者近8年来主要指导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认为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与学生、指导教师及学校所提供的环境及管理方式均有关联。

2.1 学生方面的问题

1)科研意识淡薄,理论水平不高,选题盲目,设计目标不明确。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3-4],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处及如何去查阅系统设计所需资料,在众多的资料中也不知如何有效地阅读及参考相应的资料,甚至对于目前较为流行的系统设计工具及开发语言等更专业性的问题,更是知之甚少;总是按照规定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可否换个角度去做”,不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缺乏创新能力。

在多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应用学过的理论和知识点,如无法规范地画出软件设计流程图,论文中流程图画得五花八门。笔者经过与他们详细的交流得知,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做软件系统开发时缺乏有效的设计,基本上就是学习了开发环境的使用,熟悉了部分代码开发工具如JAVA、VC++等,就开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完成后开始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再按软件开发流程来介绍毕业设计课题或项目的开发过程。由此画出的流程图基本上就是功能图,而学生对功能图的描述比较随意,所以画出的流程图极不规范。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毕设过程中对数据库的设计也是非常随意,不知数据的规范化,无法运用数据之间的联系,一般也就是设计简单的独立的几张数据表,然后运用开发环境对其进行简单的增、删、改操作,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使用缺乏应有的专业能力。

学生选题时,通常根据学院教师上传的毕业设计课题作为参考,由于高校系统开放的选题时间有限,加上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最后只是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教师来选定毕设课题,这种毫无目的的选题方式必然会给毕业设计带来很大的被动与压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熟悉使用开发环境的工作中,而对于软件项目开发的其他过程,如项目调研、项目系统设计等环节不重视,甚至不考虑,设计目标不明确。这样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论文写作、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达不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

2)论文写作程序混乱,抄袭严重。论文写作程序首先是确定选题,查阅资料并掌握相关基础后撰写开题报告,之后进行项目设计,待设计结束后完成毕设初稿并修改定稿。但笔者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往往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部分学生总是在毕设最后阶段将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一起上交,也就是说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书写时间是一致的,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并没有掌握毕设的基本流程。且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如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这些毕设课题,在参考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系统的实现方法,甚至可以在网上找到类似的源代码,学生把界面稍微换一换,就成了自己做的系统,大篇幅地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稍加修改就变成了自己的论文。

3)就业压力大,投入时间少。当前高校扩招严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成了毕业生严重的心里负担,各招聘单位每年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大范围地招聘,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就业机会,于是他们对各种招聘会跃跃欲试,基本都忙碌于各招聘会之间。除此之外,毕设时间与各高校考研初试、复试时间也相互重合,如此一来,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甚微。

2.2 指导教师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根据学科性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研究型课题,体现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性,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第二类是工程应用型课题,培养学生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及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但每一年学院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大多是相似或相同的,部分指导教师也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认为学生的科研能力非常薄弱,于是在自己所负责的教研及科研项目中也很少让学生参与;负责毕设相关指导任务的各位教师,大部分又同时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这样一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就不是很充沛。这些原因都可导致学生实践及科研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当然就很不理想。

2.3 毕设实验设备不足,没有良好的实习基地

学院的毕设实验平台设备少,学生多,且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毕设管理人员很难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欠缺,这些都直接导致毕设学生计算机系统开发平台运用能力差。且有些实验设备比较简单,主要以验证性操作为主,缺乏综合设计实验的探索性分析。

2.4 毕业设计开设时间不合理,模式单一,管理不到位

绝大部分高校均将毕设时间安排在本科生教学计划的第八学期,而这样的时间安排恰好又与就业、考研冲突,学生对毕设投入的精力少;且毕业论文基本上还停留在如何教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模式上,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课题根本不感兴趣,毕业论文质量差,论文模式单一无创新。由于答辩人数众多且答辩时间短,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也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答辩基本上停留在基本形式上,毕设监督的力度缺乏,无明确的考核标准,约束力度小。

3 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笔者根据以上分析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给出改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几点参考建议。

3.1 更改毕业设计教学时间

我国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大多数在第八学期完成,而毕业设计恰恰又是综合性及层次性最高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很难用一个学期完成。国外的一些大学将毕业设计实践安排在整个大学就读期间完成[3,5],以学分制为主,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可到工厂、企业等各处实习,并最终上交毕业报告。可借鉴并参考国外的经验,提前开设毕设相关指导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毕设的相关程序和写作格式等,有充分的时间和基础准备毕业设计论文。

3.2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及分配任务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选题要注重理论教学性、研究创新性和生产实用性,大学生往往对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爱好,促使他们自己主动去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笔者调差显示,学生愿意选择应用性课题的主动性显著地高于其他类型的选题,这就反应出毕设论文选题应该最大可能地接近生产及生活实际。作为指导教师,选题要透射出教学实质,既要重点强调原有知识,承上启下,又要注重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及一致性,这样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吸收知识,从而更好更快地得到提升。指导教师在毕设任务分工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所以教师对于选题的准备要具有层次性,按课题的难易度合理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工。若将较为简单的选题分配给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前完成毕设内容,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水平;若将较难的课题分配给能力较差学生,则会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觉得设计不知从何做起,指导教师碰到如此情形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指导,使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毕设拘泥于形式,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地安排课题分工,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实际水平,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自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学院可为专业教师提供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或到软件企业进行培训,增强实践经验;同时学院也可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从两个方面共同增强指导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

3.4 积极加强与企业及实习基地的合作,寻求更好的毕设指导方式

当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较为实际,既要求有理论基础又要求有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若毕业生没有相关的实践或培训的经历,在工作中会遭受很大的压力且难以满足工作性质需要,往往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而学生又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两难状况。

学校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算法的教学。现在的企业和实习基地针对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可提出具体实训的培训方式。企业和实习基地可以项目开发环境的熟练使用为目的,对程序代码的使用为方式,培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但实习基地偏重应用,对软件开发的相关思想、方法、理论的指导较少,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虽然能熟练地操作开发环境,运用相关的代码,但是很难独立地做出完整的项目。

学院可根据上述具体情况积极探讨与企业和实习基地的合作,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习基地为辅,将毕业设计的课题实施过程的指导工作交由企业和实习基地,并进行相应的成绩考核。而毕业设计任务的分配及论文的指导工作则由本院指导教师继续承担,也进行相应的考核,最后可将两部分考核成绩综合在一起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这样,学生既可利用毕业设计的时间段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训,又可在特定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深入学习。

3.5 加强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监督力度

学院可考虑成立专门的毕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毕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毕设教学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负责监督毕设的整体过程。并以各系教研室为单位进一步成立毕设指导小组,负责毕设教学内容的具体执行。

学院还可在毕业设计期间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组织毕业设计前的动员工作并组织参加毕业设计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毕业设计要求的文件、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题讨论及任务分配,这样学生可以熟悉课题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要求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合理安排好毕业实习;到毕设中期阶段,学院应组织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检查,及时了解并检查各课题任务完成进度,积极解决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毕业答辩时应成立答辩委员会,采取指导教师现场回避等原则。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对每位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审,对于部分较差者可实行“二次答辩”,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4 结束语

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主要由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学环境的整体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可大大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促进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毕设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外实训基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弱、对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及课题的科学性重视不够等问题,今后的毕业设计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参考文献

[1]韩建民,王丽侠,贾洞.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层次化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3):18-22.

[2]温艳冬.关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2):103-106.

[3]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53-155.

[4]王玉锋,刘保旨,李雪梅,等.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77-79.

第4篇

1.基本的识图能力。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管从事哪个方向,首先都要求有一定的读图能力,而目前毕业设计对学生这方面的要求相对比较低,而且不太规范,有待于加强。

2.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各种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少用到手算,对软件的认识及掌握能力也是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考核方面之一。而我们毕业设计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手算完成设计的基础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与实际脱节。

3.对规范的熟悉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及地方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熟悉规范,并详细了解规范的具体应用情况,而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很少主动去查阅相关规范。

4.具有一定开阔的视野。土木工程专业近几年发展越来越快,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及施工方法等层出不穷,学生应及时对专业发展新动态进行了解并学习,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上。

二、面向实际工作的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实际工作对毕业生的要求,本文在传统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建议做出以下几点改变:

1.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毕业设计选题不能过于单一,而要面向工程实际情况,形成学术研究、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等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各个过程的选题,同时为避免学生与专业的实际发展脱节,选题内容在传统毕业设计基础上可以再涉及一些专业发展的新课题,要求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毕业后从事岗位的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从而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适应能力。

2.加强计算机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土木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CAD、天正等绘图软件、结构设计软件、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相关软件已经普及,毕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增加电算的应用,大幅度提高设计的效率及精确性。

3.建立新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以实际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工作流程和成果要求为依据,形成一套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及要求,对毕业设计工作加以规范化,尤其是针对毕业设计的计算书和图纸,尽可能与工程实际贴近,并重新对设计成果建立考核与评价体系,对考核指标和方法重新进行细化与量化。

4.指导教师需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作为指导教师,更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深入到企业中参与实际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积累相关实践知识,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积极思考实际工程的需求,理论联系实际,更多的从实践的角度去指导学生,从而更好的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模式;指导教师;探索性课题

作者简介:寇红召(1962-),男,河南临颖人,信息工程大学密码工程学院,副教授;高承实(1973-),男,辽宁新民人,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4)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56-02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本科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是使本科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进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并使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从近年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来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1]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一、 现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组织和管理模式及其分析

1.现有组织和管理模式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期末进行。在具体操作上,一般是由承担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指导教师拟制一些题目,供学生选择。在题目确定以后,学生一般要经过开题、中期检查和验收答辩等环节,直至完成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目前多数高校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创新,这些管理创新措施基本上已形成了事实上的操作标准。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管理部门就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同时组织专家组对指导教师拟制的题目和内容要求进行审查。另外,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和验收答辩等环节也采取了专家组集体评议,以方便实施全程监控。

这些措施对于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督促指导教师加强指导等起到了重要的把关定向作用,但专家组和集体评议也容易导致集体平庸。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不得不迎合专家组的要求,很少敢于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题目,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另辟蹊径。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2]大多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对所在专业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或具体应用。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实现难度还是完成时间均在可控范围内,毕业设计(论文)的实现和完成路径也基本确定。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基本没有帮助,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外,对于指导教师而言,此类题目属于驾轻就熟,在几年内大多可以重复使用;学生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到此类大部分题目的解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抄袭现象比较普遍。

2.现有组织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有组织和管理模式从课题题目与课题内容方面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题题目是教师垄断的,学生只有有限的选择权,而没有自己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权力。在这一阶段,对于指导教师来说,没有“导”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题目既与个人的兴趣、爱好关联不大,也与毕业后的工作相脱节。

(2)课题内容上更多的是知识导向或专业导向,很少涉及问题导向。这既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在要求,也受限于指导教师个人的知识宽度和广度,同时也是指导教师为保证学生顺利毕业而向专家组妥协的结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进行,[3]同时在专业化教育背景下,多数高校指导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仅限于其所在学科,而缺少必要的社会工程实践经历和交叉学科背景。专家组的组成也一般是以专业系或学院为单位,成员具有基本相同的学术背景,另外,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顺利毕业,也很少敢于越过专业的边界另辟蹊径确定指导题目。因此,这类以知识或专业为导向的题目,既难以适应当今社会以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的要求,也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向。

(3)课题研究的路径基本固化。对于指导教师来说,课题如何开展、什么时间完成哪些工作,在题目确定时就已经基本确定,同时限于时间要求和指导教师自身的学术视野,基本不存在多路径、分头尝试的可能,指导教师一般也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虽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但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视野和能力也直接决定着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起点和方向。目前这种管理和组织模式很容易导致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平庸化,进而抹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首先,基于目前的操作模式,在确定指导和被指导关系前,学生和教师基本处于“背对背”状态。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一无所知,因此在拟定指导课题题目时,指导教师一般会趋向于“保守”状态。另一方面,专家组对题目的集体把关和最后的集体评议也导致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而不敢拟制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从选题的确定到研究路径的取舍,甚至是研究方法和工具的选定,都会局限于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大部分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甚至在选题确定以后,仍具体规定研究路径和使用的工具,导致学生很少拥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空间。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此种模式是合适和恰当的,但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则缺少了挑战。陈平原教授认为好的大学教育,要从制度上“为中才立规划,为天才留空间”。[4]虽然陈平原教授是针对大学教师培养制度所说,但对于学生而言也同样适用。

二、开展探索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实践

基于以上认识,在2012年的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中,笔者所在课程组开展了探索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实践。

1.探索性题目的拟制

在实施探索性毕业设计(论文)的5名本科毕业生中,3名是初级指挥学员,2名是专业技术学员。结合他们所学课程和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为初级指挥学员拟制了“网络舆情研究”、“信息素养研究”和“信息质量评价研究”3个课题题目;为专业技术学员拟制了“网络黑洞研究”和“软件中间件质量测评”2个课题。这几个题目都具有广泛的开放性,是基于特定问题而非特定知识的,又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每个题目又包含了众多小题目,且都没有固定的研究路径和成熟的工具,同时又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内容,要深入下去并取得一点突破绝非易事。

2.阶段性进展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确定后,学生们开始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而确定了各自的具体研究内容,到毕业答辩时已都能提出一些自己的可行性想法。另外,所有学生都撰写了毕业论文,研究深入的学生已经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并将相关成果整理成了相关的学术论文投稿发表,进而产生了深厚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此外,参与探索性毕业设计(论文)的5名学生,都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现自身知识上的短缺,认识到能力上的不足。通过探索性课题研究,学生们在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毕业压力、探求新知的动力和空前的探索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热情,开启了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帷幕。

阶段性的进展表明,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践中开展探索性课题是可行的。

3.指导教师的作用和指导方式

这些探索性课题无论是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研究路径、研究方法及工具的选取,对于指导教师来说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研究与讨论来确定。

探索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使指导教师失去了在知识上的优势和垄断地位,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检查和督促及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并依据自己的科研经验及时给学生提供各种建议。当然,每一个建议也都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继续去探索,而不是绝对地以教师的建议或意见为准。

此外,本科生毕竟不同于研究生,在课题入门阶段和相关的技术支持方面,还需要指导教师“传帮带”,同时在文献搜集、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过程中教师也要亲力亲为,带领学生克服最初的迷茫。另外,还要及时组织相关的讨论,尽可能地开启学生的智慧,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

三、相关工作的讨论和思考

从已经开展的工作来看,该探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存在一系列需要继续深入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质量评价难以把握

对于这种探索性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如何评价其质量,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既然是探索性题目,就有取得一定成果的可能,也存在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取得相应成果或干脆失败的可能。因此,如何既能考虑到题目的特殊性,又能考虑到本科生的实际水平,确实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2.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偏短

在现有模式下,学生从事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仅为半年。就本科生而言,学术起点偏低,同时需要大量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半年之内能够有新的设想已非易事,至于这些设想是否可行、是否科学合理则缺乏足够的时间去验证。因此,建议进一步延长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如可从学生完成基础课,甚至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让学生一开始就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选课,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团队协作不足

教育部要求“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3]虽然指导教师可以将大题目分解为小题目,分别交给不同的学生完成,但这是指导教师统领的团队,而不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团队。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无形中损失了自行分析问题、分解问题,以及采取不同方式实现相互配合与协调的锻炼机会。

4.学生的自主空间尚待进一步拓展

目前开展的探索性工作仍然是由教师拟制题目,以教师为主导,只是在学生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研究者的身份参与研讨,或者在方法论上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是否可以考虑由学生自拟课题,这样既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多。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必不可少,并非粗放的“放羊式”管理,参与和指导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结束语

对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和指导方式进行了初步改革,从目前取得的阶段性进展来看,这一模式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研究和分析的情况来看,在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但这种改革时间尚短,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思考,相关的经验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此外,笔者所在学校是部队院校,学生不存在毕业找工作的问题,管理上也相对严格,因此时间上相对更有保证。如何兼顾大部分学生因需要找工作从而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的实际情况,或在哪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做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程友联.本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对策的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54-157.

[2]谢宏全,高祥伟.测绘工程专业2006—2010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统计分析与思考[J].测绘通报,2011,(3):90-94.

第6篇

关键词:农业水利;毕业设计;问题;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95-02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和体现,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一次重要的专业排练和预演。毕业设计质量不仅反映了一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能力,也是一所高校教学成果和办学水平的直接展现,理应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给予充分的重视。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利专业前身是1958年东北农学院在土地规划系创办的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发展至今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千名以上的农业水利人才[1]。目前,我校农业水利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每年3月初左右开始,至6月上、中旬组织答辩并完成论文提交等工作,期间历时约13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结合所从事的专业教学实践,笔者对目前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毕业设计的一些发展模式。

一、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影响毕业设计的主要因素

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正经历与以往时代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当前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关注就业、外语计算机过级、考研、考公务员等一系列问题。在时间方面,毕业设计往往与考研(准备及等待录取结果)、毕业求职等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把毕业设计放在应有的地位,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在学习、跑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上。存在观望、等待、抄袭、“都能通过”等侥幸心理的学生大有人在,尤其是就业(或硕士研究)方向与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存在“毕业设计无用”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2.指导教师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各层次的专业教师一般均担负着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还面临着晋职称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在课堂教学、发表学术论文、申请或实施科研项目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因素导致了教师无暇顾及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窘况,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下滑的客观原因之一。

3.毕业设计不易选题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难易(内容)、宽窄(范围)、长短(周期)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困难。内容较难、范围较宽、周期较长的题目,学生不易按时完成;反之,又达不到毕业设计的预期效果。教师承担的项目一般不易分离出较独立完整、适合毕业设计的短期研究内容,学生也很难在数月内熟悉项目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研究中,因而一般只能做些简单的辅助工作。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然而教师能接触到的实际水利工程设计项目并不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要求不重复,要有所发展和创新,这无疑给题目的拟定增加了难度。

4.毕业设计经费投入较少

农业水利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开支主要有:实习期间的交通费用、购买各种资料(图书、数据等)和试验原料的费用、打(复)印、出图及印刷费用等。目前,我校本科毕业设计经费为50元,很难满足各项开支需要,直接影响了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一)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从历次修订和执行的本科教学计划看,农业水利专业以往和当前开设的课程,足以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工作和基本科研所需,关键问题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专业识并能灵活地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能否在大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加强知识储备和拓展专业实践技能。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不局限于一门课程或一本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即使在学习成绩好,或者已经被确认录取为研究生的学生当中,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并不多见,“学习好”基本等同于“课程考试成绩较高”,而不能代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强。

(二)主动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掌握最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并利用便利的校园网查阅文献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查过文献,需要专业文献时仅在网上搜索一些网页文件,复制粘贴一下便草草了事。指导教师详细布置好的设计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入手,需要老师事无巨细地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试验方案的制定,数据的观测、收集及分析处理等能力均为空白。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独立完成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密切配合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有时需要小组集体完成,然而小组成员往往存在观望、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心理,相互推托,不愿主动承担任务和责任。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

农业水利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较多,一般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编程语言(如Microsoft Visual Basic)、绘图软件(如AUTO CAD)等。从专业实践应用的角度看,无论对于学习或工作,开设的这些课程和课时量已足够,并且这些软件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自学并逐步提高熟练程度。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配备个人电脑的学生为数不少,但学生在基本的Word编辑排版、Excel绘图及公式计算、简单的程序编制、CAD制图出图等方面的熟练程度远不及网络聊天和电脑游戏。

(四)文字及口头表述能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和相关的文字材料层次不清,语句不通,详略不得当,标点符号乱用,错字别字常见。在与教师的沟通以及最后的毕业答辩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明显不足,不善于应用专业词汇表达专业研究内容。

二、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发展模式

(一)知识脉络的传承

从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课程的学习方面:在大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课,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从大二学年开始进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至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基本修完教学计划开设的所有课程。在此期间虽然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更多的情况是在每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很快转入到新学期的课程学习中,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梳理。

毕业设计往往针对较完整的项目,可能涉及“农田水利学”、“水工建筑物”、“水力学”、“钢筋混凝土”、“水利工程概预算”、“水泵”等多门课程知识,然而,在这些课程的独立授课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传达涉及的其它课程的所有知识。课程设计虽然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一门课程知识的运用。因此,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角度看,需要专业任课教师间的密切配合,尤其要突出强调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应用范畴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重点解决好专业知识脉络的传承问题。

(二)与专业对口单位的协作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解决学生毕业与工作衔接的一系列问题,除依靠全院教师的言传身教外,还可以加强与农业水利专业对口单位(如: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的协作,通过邀请工程师、专家、学者等到学院作报告或现场指导,将大四学生直接派往设计部门或其他生产实践部门参加实际项目等方式,开展多方面的沟通和配合,使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生产实际[1]。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识,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还可以及时了解对口单位的人员需求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对教师工作也是一种交流和促进。

(三)本科的导师制

实行本科导师制,可以使学生有更长的时间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而指导教师也有了比较稳定的助手。对于有课题和项目而无助手的中青年教师而言,导师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2]。结合我校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实际,可以考虑学生从大三学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协助教师和学长查阅资料、开展试验、撰写材料等逐渐提炼毕业设计题目和研究内容,从容地完成毕业设计。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科研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也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结语

由于学生在本科阶段提高的专业技能程度有限、专业学习和专业应用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导致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教师不得不在短期内对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电脑、应用文写作等技能进行“拔苗助长”式的短期培训。通过知识脉络的良好传承、加强与对口单位的协作以及本科导师制等方式,有望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大幅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比赛活动、加大学校经费投入等方面促进毕业设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能力本位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20

Exploration on Competency-based Electronic

Graduate Design Reform

YE Qun

(Hu'na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afety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51)

Abstract Gradua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course, through the graduation design, students will learn basic theories and professional integrated use of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to be going to work after gradu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graduation desig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and other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1 毕业设计的意义

毕业设计是电子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综合应用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毕业设计课程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所以,确实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①

2 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知,高职院校电子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五个学期中进行,时间大约是2~3个月。②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主要是包括毕业设计的选题 、毕业设计的实施、毕业设计的答辩等三个主要环节。由于毕业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一般都是担任学生们课程的电子专业的老师,也有小部分从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毕业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零距离”上岗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电子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子专业的毕业设计是要求运用以前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设计小型电子产品,所以,对学生来说,是一次知识的复习、汇总和融合。但是,有部分学生,知识的储备不是很足,可能还有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好,所以,在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就碰到了很大的困难。③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实施的训练过程中还忙于出去找工作,体现在毕业设计的技能培训指导过程中经常以找工作为由请假甚至无故缺勤,造成实践过程不扎实,无法通过最后的技能考核,同时,也难以完成优秀的毕业设计成果。

2.2 指导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指导老师设计出的选题存在题目过大、过小、陈旧等一系列的问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所以,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的基本要求。④第二、由于高职的大多数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很多的工作任务,所以,用于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偏少、精力不够,⑤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第三、由于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一般都为电子专业的任课教师,所以,老师们的理论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生产实践经验比较欠缺。

2.3 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毕业设计的管理中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学院、系部和教师之间的职责往往不够明确,尤其在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环节上,通常是强调过程管理有余,实施目标管理不足,从而形成了毕业设计指导和考核由同一指导老师完成的模式,造成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学生技能没有得到提高的局面,因此,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监控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3 改革的主要措施

(1)因材施教,把好选题关。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等的差异,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调整。比如,学生在设计信号发生器时,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就要求设计出方波、正弦波、三角波三种波形的信号发生器;但是,对于,学习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只要求设计出一种波形的信号发生器。这样,即解决了老师指导任务重的难题,又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2)把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贯穿于毕业设计的过程始终,重点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上。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取向,有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⑥在整个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注重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电子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实质就是一个设计和制作小型电子产品的过程。首先是电路原理图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的仿真软件,如:Multism仿真软件。其次,是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工艺和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参与进来,从画PCB原理图到最终制成PCB电路板,都是学生们自己独立操作完成,指导老师只是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在这个制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和制作PCB电路板的工厂一样的工序和流程。根据我们出去顶岗实习的学生和毕业生回访的情况来看,只要是在学校里认真掌握了这个工艺流程的学生,出去工作后都能很快地适应这个相关岗位的工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距离”上岗。⑦最后,就是毕业论文的书写和答辩PPT的制作,指导老师都有统一的要求和指导,实际上,答辩时重点就是要学生们讲清楚,自己设计的小型电子产品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能够实现什么功能,自己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重点是突出学生独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积极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针对指导老师教学任务重,对学生指导时间偏少,精力不够等现象,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一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担任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二是派遣本专业的老师到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来提高专业老师的实践工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积极发挥了“双师型”教师的优势。

(4)提高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规范过程监管。毕业设计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它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所以,全校上下都要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认识,明白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即将进行毕业设计的大三学生,首先要召开一次关于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跟学生们讲清楚进行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学校层面更要重视毕业设计在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过程监管,严格考核。⑧以专业为单位,成立毕业设计监管小组,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主要分为期初、期中和期末的监督和管理,每一次都有详细的记载,以此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最终考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每年,系部都可以根据考核评出一些优秀的指导老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发老师们参与到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老师、学生、企业的相互努力和配合。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才能做到让学生、家长、企业都满意。只要我们在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把好质量监管关,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就一定能够做好这项系统工作。

注释

① 谢树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31).

②⑧谢英星.基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毕业设计研究――以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为例[J].职业技术,2014(4).

③ 孟彩夹,王学军,李怡.工科学生毕业设计与综合素质培养[J].科学咨询,2013(22).

④⑤王金凤,陈根永,杨丽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1(6).

第8篇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同时它也是训练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技能的形成,高水平的知识运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形成良好学术道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提出:“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高等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认真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要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推动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这充分说明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如何做好毕业设计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管理组织者、教师和学生这三个主要参与者着手,提出具体的对策。

二、旅游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几年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教师的访谈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的调查,发现旅游本科专业在毕业设计上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毕业设计重要性认识不够

毕业设计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但教学管理人员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但在执行中不规范、不合格。监管力度也不够,缺乏对教师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严重;监管制度不严格,许多教师的工作态度上也存在很多问题,教师有时为了不影响学生就业,对学生放松要求,流于形式,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往往采取迁就、宽容的态度,使得成绩评定难以反映学生论文的真实水平;一些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往往抱着走形式、混毕业的心态对待毕业设计。

(二)对毕业设计的投入不足

对教学管理人员来说,近年来毕业设计经费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毕业设计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硬件条件不足,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无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涉及到硬件实现时往往由于条件限制只能使毕业设计止于理论分析的层面,很难做出高水平的论文。许多指导教师教学或科研任务繁重,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过于集中,指导教师投入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精力有限。甚至有个别的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与学生见面讨论的次数很少,毕业设计指导上往往敷衍了事。关于学生,由于传统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个时期正是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就业压力使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用在参加各种招聘会上,部分学生还要参加考研复习和出国培训,这使得学生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能经受应有的锻炼,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三)自身能力不够

教学管理部门是作为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是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证。有一些专业负责人业务水平,敬业精神不足,导致毕业论文工作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使得流程设计、执行、控制失当;答辩记录等重要信息缺失;情况汇总,沟通不充分不及时。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进入大众化教育的培养模式,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阅历。很多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对论文题目选取指导不到位,论文的框架也不规范,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指导也不够。这些因素同样影响了毕业设计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在能力方面的不足则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不会查找、运用资料。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可以学习相关知识,熟知本专业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但事实上,能真正有效使用文献资料的学生寥寥无几。二是文字表述的能力差,无法用精美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造成论文逻辑混乱、词不达意、错字连篇。三是写作训练不够,动手能力差。由于专业写作知识指导和训练不够,在毕业论文中几乎都是文字叙述,缺乏必要的实验和实际数据、统计图表和及具体的分析过程。同时也出现借鉴、引用他人观点不作标注,排版出现多种字体、字号,论文写作的规范性较差等问题。

三、提高旅游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通过对旅游本科毕业设计的研究,并对其进行分析,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以下的策略。

(一)关于学校管理者

1.强化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管理者不仅要自身意识到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也要使指导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可以把毕业设计与指导教师的职称挂钩,要通过建立制度和奖惩机制确保教师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毕业设计工作上。对学生应该使毕业论文与就业和考研复试挂钩。使毕业论文的专业性与企业用人相结合,成为推荐就业的一个方面;在学生考研复试时,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考核因素,算入复试的分数中。

2.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教学投入是扩招后提高毕业设计水平的当务之急,尤其对于工科毕业设计来说,实践环节多,很多毕业设计有硬件方面的要求,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如果仅依靠现有条件,很难满足毕业设计需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一方面是要不断加大硬件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采取切实措施改变当前对毕业设计工作投入不足的状况。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同时合理调配和利用已有资源;除了学校担负一定的经费外,还可以争取企业、事业和政府单位的支持。

3.加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从题目申报到最后完成答辩、资料归档包含若干环节,每一环节都与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息息相关。要提高毕业设计水平,必须加强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首先要明确毕业论文的整体要求,建立完善的工作规范和系统的管理制度;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教师的职责,答辩成绩的评定等环节规范化,统一毕业设计的格式要求。其次,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成立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机构,对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的执行进行检查,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管。最后,设立毕业论管理和指导机构,保证这些制度标准的具体落实和严格执行。

(二)关于教师

1.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科学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指导教师应重视选题。课题应有一定的深度、广度,使得学生通过综和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题目要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题目要争取联系实际,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生产、科研、文化和经济相结合,这样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大指导力度,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选题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2.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能力建设。指导教师是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责任心、学术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毕业论文的质量。这首先就要求指导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真正把精力集中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际问题上来。其次,指导教师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要选拔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对指导教师在职称上和业绩上提出基本的要求,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同时采取开展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邀请老教师传授经验、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体会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指导教师水平。指导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掌握一定的指导能力。

3.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缺少学术研究的基础和论文写作的锻炼与培养。因此,指导教师在文献资料的检索,研究方法的运用,论文格式正确使用上给予培训和指导。从大一开始了解学生的能力、兴趣、意愿等,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较早得将学生带入专业领域,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学术讲座,介绍学术前沿,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在专业上的创新精神,创造学术气氛。在论文写作中期,指导教师应经常和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措施帮助改正。学生撰写完毕业论文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达不到毕业设计规定要求的学生,不给予答辩。要坚决杜绝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三)关于学生

第9篇

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总体来说较差,仅仅能达到或者勉强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理论水平低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成人教育学生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差距较大,理论分析能力不足[1]。一些学生选好设计题目后,不知如何开始设计;结构方案提出后,不知建模计算;建模计算后不知如何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建模后将PKPM或GSCAD导出的施工图直接作为施工图,不知如何修改;该手算的地方不懂手算,致使计算书东拼西凑,毫无章法。

2.重视程度不够

成人教育的学生大概有两类:一类是跟全日制本科生类似的学生,另一类是已经工作的学生。前一类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考研的压力等,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上。后一类已经工作的学生可能面临着工作、家庭的压力,更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毕业设计上。

3.教师精力不够,不够重视

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指导教师有很大的关系,毕业设计在确定选题、熟悉建筑图、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指导教师都应当发挥指导监督、点拨启发、促进提高等作用,但在现实中,指导教师却指导不到位,导致设计质量不高。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设计的指导不利,主要原因有(1)随着扩大招生规模使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失调,教师完成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已经不易,而对于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只能是应付而已;(2)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一些不具备指导毕业设计资格的年轻教师也被迫担当起指导教师的重任,其指导的质量和有效性就打了折扣;(3)部分教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够重视,认为只是其工作的一个附带品而已。

4.题目混乱

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课题的选取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与商榷的问题,设计课题的选取各个学校不很统一,部分院校照搬全日制本科的毕业设计,在完成建筑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但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的素质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开设的混凝土结构和结构抗震设计等课程课时相对本科课时偏少,理论授课时讲解深度不够,许多学生在做结构设计时出现做不下去的现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感觉非常吃力。

5.管理混乱

成人教育毕业设计检查标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学校在毕业设计管理方面尽管有相应的检查制度和评分标准,但仍然缺乏一种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保障机制。主要表现在:对指导教师的约束力度不足,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对参加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导致指导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知识结构老化,无法准确把握毕业设计题目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毕业设计无具体的质量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或者为了让学生毕业和就业有意对毕业设计敷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

二、建立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我院针对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就建立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讨。

1.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模式

在进行毕业实习及相关课程实习时,提醒学生留意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准备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尽可能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的兴趣及工作联系起来,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找到工作或者需学生去实习的,尽可能将学生放到生产、设计单位去做毕业设计,直接参加实际工程施工、设计的毕业设计,但必须注意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采取生产设计部门配备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师指导的双导师制,负责学生在该单位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和学校的指导教师联系。

2.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由学院的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和建筑设备专业选派教师和学生,组成设计小组,由建筑学专业提出建筑设计方案,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结构设计,给排水专业和建筑设备专业进行配套设计[2]。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完成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的同时,学会与其他专业的配合,这与设计院的工作模式是一致的,设计过程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协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达到较好的设计效果。但是各个专业的设计时间安排便成了较大的难题,现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3.结合实际选择题目

毕业设计题目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3]。要求指导教师多渠道采集课题,题目要做到与生产、科研、技术开发紧密结合,尽可能地反映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并不断更新题目。设计题目应全部来源于设计院、生产项目,结构类型包括现代常用的结构形式。为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和就业前景,我们采取了公布题目、双向选择、综合调控的做法,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工作意向或兴趣自由选题,最后由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宏观调控,尽可能使每个教师指导学生数相对平均。在学生人数增多,生师比扩大的情况下,预先给定设计方案图难以保证毕业设计做到一人一题。为此将给定设计方案图方法改为由学生根据设计题目要求自己完成方案设计,学生必须从方案比较的前期工作到施工可行性分析、实际经济指标考核都进行独立思考,还要了解相关工种的配合问题,这样在不同立意、构思下的方案真正做到了一人一题,通过毕业设计教学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实际工程的能力,同时可以避免同学间相互抄袭现象。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又是优秀的工程师,形成“双师”型教师[4]。可采取的措施有:(1)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建设部等相关部委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如注册结构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等,我院有半数以上教师具有上述证件;(2)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并把工程实践的成果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3)聘请高水平的校外工程师或学院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4)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经常查阅现行规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

5.“三阶段”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设计前期阶段,要求选题具有真实性,严格审查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学生的开题报告,明确任务和要求。中期指导阶段,强调及时到位,提倡校内外联合指导方式、优势互补,不仅要进行业务指导,更要教书育人,重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除指导教师对学生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外,系里在毕业设计中期还将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交叉检查,对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迅速反馈给指导教师,及时调整解决。后期总结答辩阶段,坚持能力要求与毕业设计答辩标准的统一,采取聘任教师评阅制度,严格毕业答辩资格审查和毕业答辩考核。

6.坚持答辩与成绩评定

坚持二级答辩形式:系级答辩和院级答辩,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设计质量等方面综合评分。系级答辩采取小组答辩形式,实行预审制度,即参加小组答辩的学生毕业设计须经过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双重同意。院级答辩、学院答辩采取公开答辩形式,组成学院学术委员会,参加的是小组答辩成绩前15%者和对小组答辩成绩有异议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0%、30%和40%。对于小组答辩前15%的学生参加学院答辩,成绩再为优秀,才能获得优秀毕业设计。对于小组答辩成绩不及格者,坚持推迟再答辩甚至推迟毕业。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组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给出质量评估意见,全体教师开会总结,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使毕业设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