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2:55
导语:在课堂教学步骤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部分教师过多强调学生的基础问题,而教师自身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情绪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发挥。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常表现为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实践、观察、探索、思维、讨论等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之中,缺乏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1 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1.1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1.2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第一,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的情感因素。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第二,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第三,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只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现在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第三,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1.3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2 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2.1思维的灵活性
(1)培养学生思维不囿于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向,灵活调整思路以克服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联想,长于发散,培养灵活思考进退自如的思维习惯。(3)强化数学语言教学,注意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的互译训练。
2.2思维的敏捷性
(1)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上应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有机结合,相互印证,便于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2)善于选择信息,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注意思维的合理性,避免走弯路,出奇制胜。(3)教学中要注意思维块的积累,熟练地应用思维块是达到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之一。
2.3思维的批判性
(1)强调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经常引导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细微差异进行分析,善于发现思维中的矛盾和漏洞,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2)通过典型错误的分析,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回顾和反思,自觉调控思维过程,通过解题思路或方法的自我评价,提高辨析正误的能力。(3)通过发现反例的训练,进行数学严密性与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关键词: “P-G-R”复习课模式 圆周运动 六步骤教学法 二元课堂
一、提出背景
从当前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情况看,仍然存在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死记硬背、课堂沉闷、内容零碎、简单重复、生硬灌输、规律与方法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2008年江苏高考模式走至今天,物理学科高三复习时间大为减少,但要求不低,内容不减,试卷题量不变,难度没有明显下降,需要提高复习备考效率。本市物理教研员刘霁华教授结合多年教研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物理复习课六步骤“P-G-R”教学模式,大幅提高了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效率。
二、概念界定
“P-G-R”是“练”(practice)―“导”(guidance)―“炼”(refinement)的英文缩写。“练”(practice)是指学生的实践,主要包含学生的自主训练、独立思考等内容,它是“P-G-R”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实践尝试在前、独立思考在前,倡导先练后讲,“练”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guidance)指教师的引导,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先前“练”等自主实践基础上,通过课堂展示、提问等反馈活动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和拓展提升,它是“P-G-R”教学模式的第二步,“导”体现出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炼”(refinement)指在前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通过研讨和总结提炼成思维方法,它是“P-G-R”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炼”体现出“P-G-R”教学模式对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和方法内化的教学追求。
三、《圆周运动》复习课的实施过程
(一)“P-G-R”教学模式的六步骤备课流程:明确目标考点预设问题选择方法预设课后训练学案编写。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中关于圆周运动就两个考点,圆周运动的描述(Ⅰ)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Ⅱ),其中包含了各种比例问题、临界问题、竖直面内圆周运动轻绳、轻杆问题,应用实例等丰富的内容,高考要求较高,很难在一课时内完成。本课预设时将一些问题有机糅合在一起,形成比例关系问题、水平面内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三大知识块。
由于“P-G-R”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材,要面对不同学生群体,更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学案导学是基本策略,备课全部内容和思想都体现在“学案编写”上,一份好的学案是备课流程的成功表现,这一步将在以下教学流程中展示。
(二)“P-G-R”教学模式的六步骤教学流程。
1.考点自清(生)・重点提问(师)。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
1.周期(T):____。
2.频率(f)____。单位:____
3.转速(n):____。单位:____
4.角速度(ω):____。定义式:____ 。单位:____
5.线速度(v):____。定义式:____ 。单位:____
6.向心加速度(an):描述线速度____改变____的物理量。方向始终____,只改变____,不改变____。表达式:____。
这一环节是学生根据学案提供的知识和规律的预设材料在课前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加以预习,目的是解决知识的回顾和记忆,主要以少量留白填空和判别、选择题的小题运用,然后在课上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较难和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提问,进行疏通和强化。从这一份学案编制来看,形式较为单一,尤其如展示的“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部分可通过小题结成知识网。
2.尝试解决(生)・观察发现(师)。
这一步学生自主完成学案提供的典型问题,教师的作用是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为下一步骤做准备,要给足学生自主时间,不要经常打断学生。以下几个环节将重点展示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解决过程,具体试题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置于很大的水平转盘上,离中心距离为r,木块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其重力的μ倍,当转盘从静止开始逐渐加速转动,要保持木块与转盘相对静止,请求出角速度的取值范围。(g已知)
学生进行认真作答,教师进行仔细观察。
3.典型展示(生)・指导评析(师)。
第一个问题难度较小,学生基本能解决,教师选取两个学生作答,通过实物展台进行投影对比展示,虽然答案都正确,但解题规范度明显不同,同时指导学生做好受力分析和临界状态分析,问清向心力的来源。值得指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展示的手段多种多样,甚至可以通过拍照并上传学生手持平板的手段进行展示。
拓展1、如图所示,若在A与圆心连线距离中点2r处放置质量为2m的木块B,当转盘从静止开始逐渐加速转动,要保持木块与转盘相对静止,请求出角速度的取值范围。
4.讨论生成(生)・启导提炼(师)。
经过仔细观察,对于第二个问题,部分学生明显不能迅速解决,因为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受力分析并分别求解出临界角速度,而是胡乱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解决。通过展示和师生讨论,提炼出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解决思路,具体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2)确定轨道圆心、半径,(3)受力分析明确向心力来源,(4)分析运动过程判定临界状态,(5)确定临界条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式求解。
5.变式运用(生)・拓展延伸(师)。
在完成启导提炼的基础上,适时提出难度较大的拓展延伸训练,具体如下:
拓展2、如果两个木块间加一根无弹性细绳,当转盘从静止开始逐渐加速转动,ω为多大时,绳子开始出现张力?ω为多大时,两木块开始滑动?此时将绳子烧断,两木块将做什么样的运动?
这一环节让学生对前一环节新得到的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实现内化提升和反馈的目标,如果难度较大可以适度讲解后放到课后进行。至此,我们完成了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复习教学流程,再进入另一个模型的教学流程,这一节课一共进行了3个点的复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般建议3到4个点为宜。
6.课后巩固(生)・反馈评价(师)。
这一环节对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巩固,可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的知识点,评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及方法迁移和能力提升情况,为下节做准备。本节复习课的反馈评价如下:
(1)圆周运动的描述,熟知各物理量,熟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能够通过受力分析辨析各类物理情境中向心力的来源,理清研究对象运动过程,判定出现的临界状态,并最终解决好各类临界状态问题。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为起点来进行的,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教学活动的终点,教学活动的效果是要通过检验该教学活动实习教学目标的程度作为标准的。
该节课堂实录选自全国第八届初中英语优课大赛,该课教材选自冀教版八年级下册,Lesson46 Mothers and Fathers are Special.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到这两个节日的相关背景知识;学习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谢之情。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下,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课堂活动设计
合理的课堂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活动的设计应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是流于形式,当今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英语课堂活动逐渐趋于多样化,但有一些课堂活动只注重活动形式的新颖,而忽略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导致学生学而无获。因此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的课堂活动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
课堂活动设计具有趣味性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课堂活动的知识性是指活动内容的目的性,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收获知识,提高技能,体会情感。
在该课的导入环节,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生动活泼的关于一个大家庭的动画短片,在视频放映结束后,利用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ther and father in this family in the movie 等将学生带入家的氛围。生动活泼的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初中生爱看动画片的特征;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增强了该活动的目的性,激活了学生先前具备关于家庭的背景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原则在导入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情感渗透
在呈现新知识的环节,老师引入关于父母经常要事情的英文短语表达,并要求学生利用这些短语说出完整的话语,例如有学生说“My mother makes breakfast”,之后学生两人一组编对话,接着,老师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rents after they doing the housework?”,并用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引导学生描述父母为自己做的事,例如“When I am upset,my mother often makes me happy.”,这一环节中很多同学都用英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师以“Parents are very important and special to us”引出父亲节和母亲节。其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和新呈现的关于家庭的词汇来表达对父母的了解,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谢之情。师生交流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使学生得到启发,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谢之情。
二、优化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按照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启动、互动,从而显示地生成和开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合目的合规律地、显示地建构、生成和展开的过程,更是教学质量现实地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各个教学步骤之间呈现相关性和次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该课采用3P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入、练习和产出三大步骤。首先用视频导入关于家庭的话题,接着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中呈现语言知识,然后引出第二步关于父亲节和母亲节来源的音频,学生听了两遍录音后,老师让不同的学生分别回答了以上几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连词成句,用英语复述了两个节日的基本信息。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这两个节日设立原因的短文,接着阅读剩下的部分,回答相关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应该怎样庆祝父亲节和母亲节。可以看出,教学步骤间的过渡时,老师都利用了合适的提问使以上的教学步骤相互关联,做到了教学步骤间过渡自然而紧凑,同时又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流畅的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教学用时分配
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均,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甚微。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用时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老师依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用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用时,把握教学节奏,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堂实录中,教师采用的是3P模式教学,一般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在导入环节用时最少,而将大部分时间都分配在练习和产出。该教学实录课堂时间是30分钟。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老师在导入与呈现环节的播放动画视频和师生交流用时3分钟,这种合理的时间安排很快将学生带入了本节课主要话题的学习。接下来呈现和学习关于父母的短语和句型用时5分钟,在此步骤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表达想法的用时多过四分钟。接着是听力和阅读环节,用时11分钟,在此环节中学生也处于积极表达观点的状态。短语句型和听力阅读这两个部分共用时16分钟。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时间安排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分清了主次。
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该节优质课的亮点,这些都是英语教师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当然,本节优质课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在产出部分,老师播放了关于特蕾莎修女的感人事迹,意在将本节父爱母爱升华到人间大爱的高度,但在持续三分钟的视频放映中,老师作为主体在为学生讲授,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并且仅仅利用视频也难以真正引起学生对人间大爱的共鸣。笔者认为,课后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下次在课堂上交流分享,从而对特蕾莎修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四、结语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本文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利用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和聚合功能,因此利用好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促进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第八届全国初中英语优课大赛(陈征).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题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有所提高和收获,达到自身的最大进步。主要表现为:认知方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方面,提高学习兴趣,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考虑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只有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准确和明确。首先教师应该确定在一节课当中,只需学生作一般了解的知识有哪些,要求学生掌握并学会应用的知识有哪些,在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训练当中,本节重点训练哪一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标准等,这些教学目标都要在方案当中详细体现。针对一个教学课题,教师不但要考虑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也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教材的应用,以及课堂练习等,审查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涵盖了全部内容,是否紧紧围绕教学设计的三条线,审查课堂练习是否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
二、确定衡量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标准
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明确有效课堂的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下,分析语文课堂是否高效,主要就是看其是否使三维目标能够统一发展。在一般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教学后,学习成绩是否得到了提高,学习方面是否有很大进步。主要表现为:认知方面,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方面,提高了学习兴趣,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方面,使学生掌握了先进的学习方法。分析学生是否进步,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实际上,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三、探究实施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措施
我国某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主要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创设有效的语文课堂,不但要求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控制教学活动,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准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与教师、同学、教材对话,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与提问,保证学生探究方向的正确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识字和写字主要训练学生美的感受;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写作教学重点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和准确应用语言。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但重视教给学生知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展现语文科目的工具性特点。
四、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与发展,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紧密相关,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有利于形成有效课堂。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教师的适时指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解题思路。教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得到鼓舞,可以使一个学生的创造让全班同学共享,可以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对于本身存在的错误及时改正。当教师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时,学生会鼓足前进的风帆。学生的争论也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不断鼓励学生进步,即使是批评学生,也要运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在指导学生时运用形象的语言,转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勇于自主探索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进取心,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中的一切因素都应该围绕学生去组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上课前,已经准备好了课件,已经规定好了各个教学步骤,虽然课堂当中学生也在积极地讨论问题、研究问题,但如果学生的研究与教师设定的教学步骤不符,教师则应迅速运用各种手段将学生引到自己设定的教学步骤当中来。研究这些课堂的表面,课堂教学当中气氛也很活跃,学生讨论也很积极,但细细分析就可以看到,课堂的主动权仍然被教师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具体表现就是:很多教师在上课前就已经将设计的习题、学生讨论的结论写在了黑板上,到了哪一个教学步骤,就展示哪一部分的内容。这种课堂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时将学生放在了一旁,将教师的思想作为主导思想,学生变成了教师完成任务的工具。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运用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置疑并加以引导,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
六、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在提问时,学生站起来却什么也不说,只是紧张地站在那里;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离题太远,引起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灵活机智,有时一句解嘲的话就能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顺利回答问题,解决方法就在于教师的灵活掌握。
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过程,在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时得到提高。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是时展的要求,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建设有效的语文课堂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汪世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
[2]王华.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0.
[3]戴娇微.让语文课堂更“闪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量的不断扩大,学生素质呈下滑趋势,教与学的矛盾日渐突出。而高等数学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觉比较困难的科目之一,如何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并就如何改进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门科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是其固有的特点,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所必需。然而,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量的不断扩大,学生素质基本呈下滑趋势,大多数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感到困难,为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已成为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间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进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一、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优化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特点,打破刚,案的框框,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做出取舍、补充,便于因材施教。比如,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学习意义,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备课时要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好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分析知识点的背景及来拢去脉,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训练、发展能力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深人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内容,分清授课内容的主次、轻重、缓急,从而避免全面开花,有利于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状况。
2.改进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方法多样性
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可以尝试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避免千“课”一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突出“启发”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特有的逻辑性,用“讲”来引导、启发、组织和激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积极的思考。
善于“对比”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抓住高等数学中的各种矛盾(例:数与形、常量与变量、微分与积分等)做文章,采用对比法教学。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公式间的对比、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对比等
加强“直观”教学,对于高等数学中抽象、复杂的理论和思想方法,教师应尽量运用猜想、画图、类比等直观性教学法,使其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常用的“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类比,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但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其实这就是局部“以直代曲”。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供想象的空间,不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把握教学规律,完善课堂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步骤是教师通过优化整和各种教学方法、策略,把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融人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形成的。一般地,教学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复习导人,结合学生基础和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复习的方式可采用提问学生、师生协作或者教师以最简洁的语言总结等。
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有效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选好要教授内容的切人点,抓住每一个机会,创设学生愿意学习新知识的可教学时刻。教师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潜在知识,把数学学习任务抛锚在为未来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的任务或问题中,通过几句点拨,几笔勾画,理清知识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的眼界。
2.教师精讲示范,再现主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精讲内容时,能理清要点,用严密的数学语言把主要内容概念化、系统化、结构化,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使用大脑中的典型题进行例题的示范讲解。实验证明教师讲解自己编的题,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对书上例题大部分可略讲,引导学生把书上例题当成参考,当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再回到书上,参考或模仿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3.组织学生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也是教学步骤中的主要环节,占用课堂大量的时间。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较大,所以笔者在组织的学生课堂练习中尝试了一些有效练习的方法和策略,其中,在黑板上写出已做完的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即练习题题解,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简单回顾与总结,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简单回顾与总结能使师生积累有益的经验,促进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在回顾知识要点和总结方法时,教师要把重点、难点讲到点子上,讲得恰到好处。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通过师生协作或生生合作,指出学生积极的课堂表现,汇聚学生进步的闪光点,形成有效的过程评价。因此,教师要给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及表现的量化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评价。
对于高效课堂,许多教师都觉得深不可测,认为它离我们很远,其实高效课堂就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机地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在教师导学案中设问导学的启发下,通过小组合作、当场检测、拓展延伸等手段进行说、写、听、想、做等有效环节的展示,以达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积极参与,大家全身心投入“的目的。那么如何让高效课堂更高效呢?
一是传统教学步骤+自主学习+展示交流=高效课堂。魏书生谈到教学改革时,他说过一段话:一切的教学改革都应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不是把传统的东西一概推倒重来。他把传统比喻为一棵大树,改革不是把这棵大树砍掉,而是让这棵树不断萌发新枝,彰显生机。当然对于老树上的一些枯枝败叶一定要予以剪除。魏书生的这个比喻,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很有启示:(1)实施高效课堂其实不难,教学步骤、教学目标基本不变,只是将原来课堂中教师包揽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而已。(2)对实施高效课堂不要怕。不要认为高不可攀,因而无所适从;也不要刻意求新,认为传统的方法都不可取。我们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花的心思和精力。
二是课前预习要适可而止。教师不要让学生花太多的时间把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全部通过预习去掌握。这种费时太多的预习不能持久,学生在课堂上激不起学习欲望,课堂生成效果不佳。预习要适可而止,费时不能太多,这样才能保持预习的常态化、高效课堂实施的常态化。
三是教学中不能重学案,轻课本。很多学生课本上干干净净,没有圈画批注,这说明学生没有看课文。不管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去看书,而不能在学生不看书的基础上来展示或者回答问题,即使问题很简单,答案就在书上也不例外。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径,路必须让学生去走,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并根据课本去“学”。学在展示前,而不是在展示中;自学是展示之本,展示是课改之魂。只抓魂,不抓本,则魂之易失也。故教师要将导学案和课本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特别是语文课要以阅读为主,通过阅读去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敦厚小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学生注意力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课堂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连有效都谈不上,又怎会高效呢?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如何才能使科学课堂高效呢?下面就谈谈我在近几年教学中的认识。
一、课前充分把握教材,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首先,课前我们要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的参考资料,明确各部分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其次是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新课标中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都不会完全按照这三个目标去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基本都是参照教参或是教案上的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班的学生实际进行小小地更改。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一)会认哪些生字,会写哪几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哪几段;(三)理解课文中哪些词的意思;(四)懂得课文的道理,感受祖国的美丽,培养爱国的思想感情等等。当然这些教学目标,我们不需要也没必要在一堂课中全都设计进去,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选择地设计教学目标。比如低年级的识字课,我们可以确定认生字、写生字为主;像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我们可以以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为主;像写得比较优美的写景课文,我们可以以积累词语,背诵优美句段为主。总之,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就不同。
二、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正确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导出有效的教学。那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就成为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关键。一般说来,教学步骤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因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为教学设计制订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步骤。
一节语文课为完成教学目标,除用到普遍使用的讲授法以外,应该根据教学步骤穿插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每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掌握其特点,能自如地、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去。如讲授法的关键是讲授的“精”,教师为激发学生的思维用恰当的语言来讲授,这样就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做了铺垫。一般说来,对那些知识性很强的内容,人物及其相关背景的穿插介绍,教学中的疑难点,关键处,都需要教师的讲授。廛授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但也不能演变为“满堂灌”。当然,语文课少不了朗读,洪镇涛先生说过:“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朗读的方式很多,如自由读、配乐读、分角色读、齐读。好的朗读方式能体味感情,帮助理解形象。但朗读一定要有目的性,每一个读的过程,必然要给学生明确的目的,教师要讲明朗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品、去理解、去升华。再如讨论法,这是新课程理念中竭力倡导的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合作学习能力、探讨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讨论法中,讨论的问题是成败的关键,精心设计问题是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核心。其基本要求如下: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第三,要做好点评和小结。例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有老师这样设计讨论的问题: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③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一层层深入,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讨论,主观的,客观的,从作者的角度,从个人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等等。这几个问题,不仅涉及文章的主旨、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描写等,还启发了相关的思考。
总之,一定的教学方法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方法只是手段,其目的是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要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巧妙地穿插,相互补充,互为表里。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三、富有激情,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抓住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烦恼。学生看上去坐在那儿挺老实,其实早开了小差,或者交头接耳,或者手里不停地做小动作,根本听不到你讲什么,经常是布置下任务去,其他同学都在做了,总有一些同学还在东张西望,课堂总是热不起来。这时候老师们不妨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堂上,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无味,一个声调从头讲到尾;如果教师铁青着脸,严肃而又庄重,就好像不是在教学,而是在举行追悼会,那么同学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听课,多待一分钟都浑身难受。如果老师充满激情,声音洪亮,妙语连珠,滔滔不绝,有时候声音高亢起伏令人振奋,有时候语调低沉令人伤感,有时候一句南腔北调令人合不拢嘴,有时候一两句不标准的普通话引人发笑……这会使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除了运用幽默的语言,我们还应该不时地配上丰富的甚至夸张的肢体语言,这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手扶讲桌,动口不动手,犹如一台发声机,呆板无趣,是不能引人注目的;如果头望天花板,或者目不转睛地看某个地方讲课,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厌烦。相反,讲到兴奋时老师们应该充满激情,声音洪亮,表情丰富,手舞足蹈,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一旦集中就能积极响应,并且爱上你的课堂。
四、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节节课都在进步成长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我刚接手班级时他的成绩处于全班倒数。他上课总是没精打采,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但有一天中午我早到了学校几分钟,还没进教室就听见我班的孩子们在大声叫好。我好奇地往教室走去,看见了这个男生在跳街舞,跳得很是投入,脸上溢满了自豪感。我等他跳完后就兴奋地冲进教室捧起他的小脸就亲。我看到他小脸上泛着红光,然后就大声地表扬了他,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他像变了个人似的,课堂上积极活跃,课外认真完成作业……你看,教师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进行表扬,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及同学给予他们的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这样能使他们从厌学到愿学甚至是好学。
总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教育大家的风范心得,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艺术[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学课堂提问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如何调控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提问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需要思考,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学生上课的时候也就需要不停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使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才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效应。
课堂提问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阶段,接着把教学阶段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步骤。这些步骤的不断推进,就构成了课堂教学进程的曲线。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朝着高效发展,反之,则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陷入低效乏味状态。所以,课堂提问在教学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提问却屡见不鲜。课堂提问成了制约课堂朝高效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教师课堂提问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意识。而课堂提问调控的关键是在于弥补学生因为不理解而衍生出来的回答错误。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很多教师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已经少见,课堂上教师都能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但是学生看待问题毕竟有限,对新学知识的不了解容易让学生给出一些出乎意料的回答。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带动学生的思维,最后完成问题。为了让课堂中的提问能更加有效,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1、尊重学生学情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求老师在备课程的同时,也要备学生。何为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学智学情,对本年级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方式,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才可以做到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之处进行深入提问,才能切实有效的达到提问的目的,并且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
2、关注课堂气氛
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新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教学课堂的改革,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教师角色,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创设操作情景,促使学生能积极探索。
3、保持课堂提问程序完整
课堂提问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也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在新课程的课堂提问中,既要保证数量,也要保证质量,需要按照课堂提问的程序来进行提问,才能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不能随意的提问,也不能没有任何提问,提问出来的问题一定要能够切合当前所学的知识点。
技巧一、认真钻研课标,抓住教学目标
英语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加工、设计处理,把课讲好。
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和五大目标(包括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了然于心。同时还要把握单元训练目标(课文训练点)。吃透了单元目标后,再看教参,在教参研讨中学会分析、比较,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技巧二、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重难点
英语教材每单元设置的话题不同,强调的交际功能点不同,练习的语法也不同,这就决定了教学目标不同,讲授方法也形式各异。备课前我往往反复读课文,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找出文中学生的兴趣点,来切入课堂教学。
备教材须掌握五环节:掌握课标――掌握教材内容――掌握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特点――弄清教材疑点。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深度广度,把握好教学目的与要求,并对教材的知识点(即重点单词、重点短语、关键语句等)进行归纳总结并提炼,制定出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单元测试题。英语课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上,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进语言实际。教学时不要把教学重点和难点相互混淆。教师还要理出教材特点,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容易产生质疑的问题,以便释疑解惑。
技巧三、细致了解学生,积极探索学法
素质教育基本特征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备学生应做到四个了解:一是了解班级基本情况;二是了解学生个性特征;三是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四是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同时还要考虑好两个问题:一是做到最大限度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二是做到最大限度发展学生潜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了解学生比钻研教材更难更重要。因为教材是固定不变的,而学生思想则是千变万化的,并直接影响着学习情绪。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其个性差异,发现其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心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越了解学生的生活,其教学方法就越有利于教学。
教师要让学生会学,这就要求备好学生的学法。学法指导技巧通常有这样几种:一是课堂随时渗透指导;二是师生交流指导,相互沟通,取长补短;三是教师启发指导,适时恰当地点拨迷茫或疑惑;四是教师示范指导,让学生效仿。
“备学生”还要注意训练几种学习方法。一是单词记忆法。如由音及形法、分类法、联想法等。二是听说训练法。如果听说关过不了,就成了“哑巴英语”。锻炼听力,最好多听教科书配套的录音带,仔细听发音,揣摸朗读者语调。三是背课文。虽枯燥,但却是学好英语行之有效的方法。
技巧四、细心推敲教法,教学和谐一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过程是认识问题的过程,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提高。因此,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旧单词、旧句型引出新单词、新句型,用复习提问法、图表法、直观教具法、创设问题情境法、动作表情法、故事悬念设疑法等导入新课程。这些方法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课堂教学形式也应各异。如对话课在于掌握交际用语,提高口语情境交际能力;单词课在于教会学生如何识记单词、使用单词、掌握规律;阅读课须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处理生词、猜测词义、理解长难句,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作者意图等阅读技能和方法;听力课则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让学生熟悉听力题型,掌握解题技巧;写作课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输出技能、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及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要多法并用,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轻松接受和掌握知识,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还可在备课中发挥各种教具在教学中的互补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空间。
“教无定法。”教师应实现教学方法的层次多样性和形式灵活性,既要熟练掌握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学科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采用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诱导教学法、感悟教学法、探索教学法等。在备课中,教师要多为学生考虑,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参与的内容,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把“教案”变成“学案”,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好“尖子生”“一般生”与“后进生”的关系,处理好“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
技巧五、设计教学步骤,写好实用教案
教学步骤能保证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好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过渡自然,不知不觉把学生引入知识殿堂、主动汲取知识。如果教学安排杂乱无章,教师就很难保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给学生一种凌乱无备感,降低自己的威信。教师所教班级层次不同,学生整体水平不同,教学步骤也应进行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