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2:58
导语:在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不断创新与进步关于水稻群体产量形成及其调控,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推出了大量研究结果与许多理论成果,如群体产量构成、光合生产、源库流理论等。并根据水稻生育特性和群体合理动态结构等基本理论,研究创立了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调控等具有我国特色的高产栽培新理论。“十一五”以来,针对我国优质劳力转移、水稻栽培管理粗放化、肥水药投入盲目增加、污染加重等制约水稻增产增效与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在系统剖析水稻高产群体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光合面积与光合效率之间、物质生产积累和分配之间、冠根之间、源库之间的矛盾与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创立了水稻生育进程、群体动态指标、栽培技术措施“三定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以作业次数、调控时期、投入数量“三适宜”为核心的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使水稻生产管理“生育依模式、诊断有指标、调控按规范、措施能定量”,促进了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由定性为主向定量化转变的跨越。其中创立的“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在多地连续5年实现了百亩连片示范方12000kg/hm2﹙800kg/亩﹚以上的超高产,并创造了稻麦两熟制条件下水稻14479.5kg/hm2﹙965.3kg/亩﹚的高产纪录。
2水稻栽培技术不断创新与进步
1栽培轻简化、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我国传统耕作栽培农艺繁锁,作业艰辛与用工投本多的问题,研究建立了以少耕为主体,少免交替、定期耕翻、水旱轮作的稻田轮耕新模式,推出了多熟制水稻小﹙3~4叶﹚、中﹙5~8叶﹚、大﹙9~10叶﹚苗抛秧与机插水稻“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等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新技术。研制出水田复合作业平整机,行株距不同的插﹙摆﹚秧机等一批实用农机具,并集成了“简化、省力、节能、高产、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如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加速了水稻生产机械化与现代化。
2栽培优质化、清洁化紧扣水稻“优质、无公害、高效、产业化”问题,研究阐明了水稻不同类型品种品质形成的温光生态特征,提出了优质品种区域化布局。从控制外源污染和有害生产资料投入、实行监测与定期评估环境质量等方面,建立了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控技术,研究提出了稻米品质生态调控、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减量的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以秸秆还田、少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集成了不同稻区水稻无公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以“企业+X+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提升了一批绿色稻米品牌及其产业化进程。同时,为了发挥稻田生态优势,研究阐明了稻渔﹙蟹﹚共作系统的生态特征及生境指标,揭示了“半深水稻”生态特点与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建立了“偏迟熟水稻+扣蟹放养﹙兼青虾﹚”的稻渔共作农作制、稻蟹生育进程与季节优化同步的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模式。
3栽培精确化、标准化经过农业科技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不断涌现,如“叶龄模式栽培”、群体质量调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稀少平”栽培、旱育稀植高产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三控”栽培、实地养分管理技术等。水稻栽培也从经验化、定性化为主转向精确化,操作更加简化。无论是密肥水等关键栽培措施的设计,还是大田水稻生产的平衡促进,都逐步趋向“精确定量”。同时,水稻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与实践,提高了先进栽培技术到位率,促进了大面积水稻平衡增产。而现代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也不断融入,更使水稻栽培精确化、标准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4抗逆减灾技术研究与时俱进随着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极端性气候如夏季高温、干旱、大风暴雨等在全球许多区域频繁地出现并成灾。各地针对性地研究推出了多种御灾、避灾、抗灾的生产技术,如气候变暖后,双季稻种植北界北移,一些地区扩大生育期更长的高产品种的种植,稻麦两熟地区则适当推迟稻麦换茬时间,因此研究建立了稻麦周年“双迟”栽培模式,并在适宜地区实施“籼改粳”,增加了温光资源利用,提高了产量与效益。
水稻栽培学的发展前景
追求水稻增产、高产是我国水稻生产的永恒主题,进一步研究水稻高产增效栽培,促进新技术新理论的形成与应用,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水稻产业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1水稻超高产栽培及资源高效利用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可更充分挖掘超级稻以及其它类型品种的产量潜力,为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加强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仍是今后水稻栽培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注重农业资源与生产资料的高效利用,将水稻超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结合,发挥水稻生产的最大效益,实现超高产并更高效。
2水稻全程机械化与轻简化栽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机插秧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将极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水稻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稻轻简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在追求高产的同时亦追求省工、省本。扬州大学农学院创立了“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有序调控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突破了多熟制下机插水稻高产技术瓶颈,有力促进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最近率先研发的钵苗机插和有序抛摆栽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机械化、轻简化,都将是现代稻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东北地区;水稻;栽培方式
水稻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很好,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也比较高,近几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证东北稻米的竞争优势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降低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东北地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水稻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 东北地区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途径,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主要由水稻种植栽培技术决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水稻的栽培方式开始向低成本、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水稻免耕直播、抛秧等轻型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1.1 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
直播栽培就是把经过浸种、催芽的稻种直接播种到田地中,并加以适当的田间管理,促进稻种成苗、分蘖,直到水稻成熟为止,直播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机械化,成本低、效益高的先进栽培技术,与移栽技术相比较,直播水稻的根系比较发达、发根早,直播技术的特点是播种浅、发根节全部在表土层中,这个土壤层位的氧气比较充足,有效养分多,有更多的养分供给根系,因此根系发达旺盛,在生长的初期就能形成强大的根系,生长后期根的活力强,不会出现早衰现象,根系发育的好,可使苗木后期生长健壮。直播的适应性比较强,适合的田地类型比较多,在肥沃的土壤上进行直播栽培的话,对防控病虫害都有很大的益处,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水稻直播技术省去了育秧、拔秧、插秧的工序步骤,可以大大减轻人力,降低生产的成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适合大规模的水稻种植。水稻直播技术对于水稻的品种、生长期和灌溉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水稻直播技术的用种量大约是移栽所需种量的8-10倍,除了对水稻的品种和灌溉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整地质量也是一个被约束的条件,地表的平整高度差要保持在20mm以内,这样才能对水层实行有效的控制。
1.2 直播栽培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应用
东北地区的栽培面积呈总体增长的趋势,黑龙江水稻栽培面积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其次是吉林和辽宁,黑龙江属于寒地稻作区,年气温温度较低,无霜期比较短,但还是能满足早熟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要求,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时,应该因地制宜的制定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增产为种植目标,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模式。
1.3 水稻直播栽培的主要技术
东北地处寒温带,可以在东北地区的田地上面积较大的区域发展四轮底盘插秧机、移栽机和直播机,如果稻区的规模和种植面积较大,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向水稻直播种植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具体的直播栽培技术主要有:整地过程要精细,畦面保证平整无杂草,排灌水顺畅、不会有积水存在;合理的安排播种时期,太早播种,容易造成烂种、死苗的现象,太晚播种,又会缩短水稻的营养生长时间,延迟收货,影响水稻的产量;播种要选用高产抗病优质的品种,并做好种子的消毒和催芽工作,这样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播种要均匀疏松,播种后要埋芽处理,做好防鸟、防鼠害工作,用直播精密播种机可以实现水稻种子在田间以精确的株距和行距分布,为水稻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水稻直接播种在大田中,需要施加足够的基肥以供幼苗的生长,在水稻出现1叶1针时就要施断奶肥,4-5叶时重施壮苗促蘖肥,保证水稻生长有充足的养料;合理的使用除草剂,可以有效的控制杂草的生长;要根据天气状况合理的排灌,遇到寒潮天气,要注意排水保苗,遇到干寒的天气要灌水护苗,水稻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缺氧,但是杂草幼苗却不能,可以在水稻幼苗长出3-4片叶时及时的灌水,促使杂草因缺氧而死亡,还是及时的排水晒田,控制无效的分蘖。
2. 东北地区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有利于水稻的高产和稳产,能够提高水稻在稻区中的抗逆性,是一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1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用大棚育苗是培育壮秧苗的基础工作,这样做可以实现早育苗、抢积温,提早了育苗的时间,大棚的环境属于温差变化比较小的,有利于实行三膜覆盖,早春保温防止水稻的冻害,便于对水稻幼苗实行集中管理;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空间,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为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采用节水灌溉的方式,水稻生长期的水层管理应以保温、增温、壮根为目标,低温天气要在夜间灌水增温,晴天夜间浅水增温,保持全田区的湿润状态,保证水稻的粒重和品质。
2.2 合理施肥
施用磷肥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达,对水稻的分蘖有明显的作用,施用的方法是根据水稻对磷肥的吸收规律和增产作用,磷肥作为一次性的底肥,可以全部在翻前和耙前施入为宜;钾肥对于水稻植株的抗逆性具有增强作用,对于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提高作用,根据种植水稻地块的不同,一般一亩地施钾肥2.5kg左右。
2.3 节水灌溉
水稻插秧到有效分蘖区内,田间的水分管理目标是促使秧苗早生快发,确保有效的分蘖数,灌溉的时候要注意浅湿灌溉,幼穗分化期是水稻需要水分最多的时期,水分供应不足就会影响到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输送过程,稻穗变小,空瘪粒也会增多,保证这时期的需水量是十分必要的,但并不等于要进行水层的深水灌溉,可以进行浅湿交替灌溉的方式;水稻出穗到成熟期这一段时间内,水稻的生长发育受灌溉条件的影响比较大,需要由土壤向根系提供氧气,如果土壤的通透性不好,就会导致根系呼吸困难,生活力下降,所以要降低灌溉量,降低地下水位,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也同样需要浅湿交替的灌溉方式。
3.结语
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地形辽阔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的生产,水源丰富,有利于水稻的发展,但是由于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受北方寒流的影响,不利于水稻生育期间的生长,又缺少良好的栽培管理技术,导致水稻的产量较低,影响了东北地区水稻的发展和推广工作,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稻栽培方式和技术的探讨,可以为东北地区水稻的增产和质量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我国水稻的栽培方式,还应该多向发达国家借鉴先进的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的经济、气候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才能获得水稻的稳产高产。
参考文献:
[1] 杜娟,刘国华.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7(05).
[2] 姜忠君.东北寒地水稻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04).
关键词 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049-01
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应用麦茬机插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水稻栽培,能够在有效地降低栽培过程中劳动强度的同时,使水稻栽培的成本得到明显的降低,极大地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及劳动生产率,但是麦茬机插水稻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出现秧苗的素质不好、秧龄小、播种密度分布不均、移栽过程中的质量不稳定等诸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水稻的高质量生产[1]。
1 水稻栽培过程中推广麦茬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事实证明将麦茬机插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于水稻的育秧及插秧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工作中,想要该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难点[2],如: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多地区的水稻种植田地分布比较分散,此种地理环境中,相关的生产机械很难进入到田地中进行工作,这对于麦茬机插技术的推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种植习惯,而要提高麦茬机插技术的普遍实用性,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该技术目前还很难实现大面积的推广;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麦茬机插技术中,对水稻的秧龄有严格的限制,其水稻的秧龄与普通的水稻秧龄相比明显减小,并且由于播种量比较大,在育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进行秧苗的培育,使得整体的秧苗素质比较差。
2 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育秧关键技术
2.1 品种选择
以淮北地区的麦茬机插水稻栽培为例,在该地区的水稻的育秧及机插的过程中,对于水稻的秧苗及秧龄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与普通的手插稻相比,其育秧的周期要推迟20 d左右,这就使得在水稻后期的生长周期会缩短[3]。因此,为了保证最终的水稻生产质量,在进行水稻品种的选择时,要根据种植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特点等,对水稻的品种进行合理选择,如徐稻5号、徐稻4号等品种,具有成穗率高、分蘖力强、生长整齐、耐肥抗倒性强、茎秆弹性好、株型集散适中等优点,并且还具有较好的抗条纹叶枯病的性能,将其应用于麦茬机插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2.2 秧田选择
麦茬机插水稻育秧的过程中,要保证最终的育秧质量,对秧田进行合理的选择非常重要,机插秧苗具有叶片嫩、秧苗小的优点。为了避免对秧苗造成严重的损伤,在秧田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尽量地选择土壤肥沃、无污染、水源充足、与移栽大田距离较近的地块进行育秧,尽量避免秧苗的长途运输,并且要在搬运比较方便的田地中进行秧苗的繁育,如果对秧苗进行长距离运输,很容易导致在运输的过程中,秧盘出现松散,不利于机插[4]。
2.3 播种期选择
采用机插来进行水稻秧苗的栽培对于水稻秧苗的秧龄具有严格的要求,应选择秧龄在20 d左右的秧苗来进行机插,并且要对插秧进度、让茬时间等进行全面考虑,以此来确定相关田地的定播期。为了保证所有的秧苗能够在适宜的秧龄中进行移栽,在播种时应该分批播种,且间隔时间要合理。
2.4 水稻双膜切块育秧
双膜细土育秧是一种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初期投资少的育秧方式,在该种育秧方式,会对育秧过程中的品种选择、秧田选择、种子处理、育秧管理、插秧等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其主要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精量精细播种过程中,如果不对其播种密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采用机插栽培技术,要求应用小苗来进行栽培,会使育苗阶段的每丛苗的数量增多,单株苗的生长空间会随之减小,阻碍个体秧苗的生长,使整体的秧苗质量受到影响。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对播种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使播种密度适当地降低并保持均匀,在秧苗的培育过程中,尽量保证秧苗的健壮。
同时,要在秧苗的培育过程中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如秧苗出土之后,要控制好揭膜的时间,同时要做好秧苗的水分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需要保持苗床中的土体湿润且不发白,播种后以及移栽前,应该做好秧苗的施肥管理工作,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病虫害管理。
3 麦茬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插秧关键技术
3.1 确定合适的基本苗,进行精确定量插秧
为了保证水稻生产过程中具有大穗、足穗的特征,在进行机插栽培的过程中,确定合适的基本苗是整个机插过程中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基本苗90万株/hm2为宜,株行距保持在11 cm×30 cm较为合适。
3.2 科学应用肥料,对秧苗进行精确定量施肥
采用机插方式栽培的水稻,移栽后的秧苗整体的吸肥能力比较弱,施肥的过程中,施40%~50%的基肥比较合适,施专用复合肥375 kg/hm2左右较为合适。当有2片新叶长出时,开始分次施蘖肥。
3.3 科学灌溉
对水稻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对于其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稻机插后,要进行灌水,并要协调好水汽之间的矛盾,在其分蘖之前一般进行浅水促蘖,其搁田要按照其实际的生长情况来进行分次适度的搁田,搁田之后的水浆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并以湿为主,为了保证其质量,不能过早地断水[5]。
4 参考文献
[1] 张文举.徐州地区麦茬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141.
[2] 李建军.江苏淮北地区麦茬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农技服务,2010(5):9.
[3] 涂彩霞.麦茬水稻旱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57.
关键词:水稻;稻米品质;改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开始追求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稻米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主要口粮之一,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优质稻米的需求猛增,人们宁愿增加花费也要选择优质稻米。在此背景下,如何培育优质水稻、生成优质稻米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水稻栽培技术对于稻米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探究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完善水稻栽培技术体系,提高稻米质量和农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播种育苗期与插秧方式的影响
很久之前人们就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发现了如果播种和插秧的时间较于平常晚些,会使稻米质量更加精细。现代科学表明,这是因为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减少导致的。但是,如果播种和插秧的时间过晚,会降低稻米中粗蛋白质的含量,降低稻米的胶稠度,增加加工难度。这种稻米虽然外观和味道品质有所提升,但是营养品质却不及按时插秧种植的稻米。同时,插秧方法对于稻米的品质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插秧的密度过大,会对水稻的光合作用、水分营养的吸收产生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降低,降低精米率,稻米更加垩白,且稻米中的直链淀粉成分含量提升,最终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因此,若要提高稻米的品质,首先要科学地调整插秧育苗的时间和方式,不能过早或过晚栽植,防止过密或过疏栽植。
二、施用有机肥的影响
有机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植物腐败后的反应物或者动物的粪便,经过太阳照晒和化学分解后,可以吸附有机物释放出氨类物质,很容易被稻苗吸收利用。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可以大大提升稻苗的生长状态。在使用有机肥料时,一般80%作为底肥,20%作为返青肥。科学研究表明,对于水稻的产量和稻米的品质有较大影响的肥料元素主要是氮磷钾,其中氮肥的作用最为突出,对于稻米的外观形态、营养成分、加工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此外,施肥方式的不同对于稻米的最终品质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一次性使用大量氮肥要比多次使用少量的氮肥产生的稻米光泽度更好,直链淀粉的含量更高;合理地搭配钾类肥料和氮类肥料,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因此,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大大提升稻米的口感、产量和营养价值。
三、防治杂草病虫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根据水稻种植的特点,稻田里提供了适宜杂草生长的自然环境,极易导致杂草疯长,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因此杂草的防治也是水稻种植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稻田内的常见杂草多达20多种,目前主要的杂草防治手段是喷洒或灌溉农药。杂草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因此要在杂草出芽前就开展这一工作。根据实际种植经验,秧田除草剂和本田除草剂是使用效果较好的2种除草剂。此外,水稻田内经常发生病虫害,较为常见的是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二化螟虫。防治病虫害有3种手段,一是采用化学手段,使用化学药剂喷洒或灌溉;二是培育健壮的秧苗,提升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三是采取物理手段,如深水泡田、秋季深翻等都是有效的抗病虫方法。
四、收获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收获时间和收获方式对于稻米的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稻米蜡熟期,随着时间的延后,稻米的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多。但在稻米成熟期后,精米率和蛋白质的含量又会逐渐降低。因此,若要获得最佳品质的稻米,应选在成熟期前后几天内进行收获。这就要求对于稻米的成熟期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可根据经验和实际观察共同判断。此外,当前的机械化收获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种植区的主流收获方式。但机械化收获的稻米品质往往低于人工收获的稻米,机械化收获手段和收获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五、结语
水稻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种植面积最广、影响率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种植是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稻米的品质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的持久健康发展。在培育优质稻米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民间的种植经验有机结合,科学地育苗插秧,使用安全、无害、易吸收的有机肥料进行合理施肥,防止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采取合理的收获方式和加工方法,尽可能使稻米的营养成分更多地留存。只有全程科学种植、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提升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促进稻米产业和现代化农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模高.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析[J].农家科技,2015(8):64.
1.1育苗。
育苗对于整个栽培过程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只有选育出好的秧苗才能有好的收成。对于育苗,要适期精量播种,按当地日平均温度的稳定期为播种期,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生育期合理安排播期。常规稻田用种量1.5kg~2.0kg每亩,秧田播种量10kg~12kg每亩。杂交稻本田用种量1.0kg~1.2kg每亩,秧田播种量7kg~8kg每亩。秧田播种量也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播种量。对于秧苗,要选择粗壮的,这样的秧苗生命力更加旺盛,更能适应环境。
1.2插秧。
育苗完成后,要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插秧。整个插秧时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生长,插秧期由所需的积温量和主栽品种生育期来进行安排,为了保障水稻安全成熟,且有足够的积温保证,应该将水稻的安全出穗温度控制在25到30摄氏度左右。水稻株行距的合理选择对于水稻栽培而言极为重要,合理的选择水稻株行距,能够促进水稻实现最大发展,也能够让单株实现健壮生长,从而实现水稻的高产,稻的插秧密度与水源、秧苗素质、地力、品种分蘖力强弱等因素息息相关。
1.3除草与病虫防止。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水稻生长状况,农田杂草对于水稻的生长影响很大,杂草会争夺养分,使作物不能良好生长,因此要及时除去农田杂草。同时,要随时监测病虫对作物的影响,对于影响重大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水稻受到伤害。
1.4施肥与灌排水。
定期测定土壤水分与含肥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灌排水和施肥。施肥可以是无机肥料或者有机肥料,不能过度施肥,防止出现烧苗现象。水稻要定期灌排水,防止水稻出现腐烂,影响生长。
1.5收成。
这是水稻栽培技术的最后一步,根据水稻熟期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收割。现在,一般都是采用机械收割,十分方便。
2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衣食住行都有了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对于大米也是,各种各样的大米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人们关注大米的口感,更关注大米的安全。水稻有机栽培具有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维护水资源、环境保护及适应大众消费需求等多重意义,所以水稻有机栽培有其需要与必要性。有机水稻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适用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化学药品,主要靠有机肥纯天然培育出种子与幼苗,辅以少量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依靠无害的杀虫技术,并在无污染的土地上种植出的水稻这样培养出的水稻不含有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2.1种植地点选择。
有机水稻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水稻种植的环境不好,会对水稻的品质产生影响。选择远离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土质肥沃、有初质含量高、水源充足、排灌条件好的地块作为有机水稻本田生产的地块。这样的土地,能够保证水稻不收污染,成为真正无公害的水稻。
2.2品种选择。
有机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很重要。不同的品种的抗逆性不同,适应能力也不同,有机水稻的生产应当选择中熟、抗性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的品种。种子必须经过筛选,籽粒饱满、粒型整齐、无杂草种子、无病虫害。这样的种子,才是有机水稻最合适的选择。农户在购买种子的时候,要购买正规大厂家所生产的的种子,不要在小的贩售店进行购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参观厂家的试验田,根据实验田的表现来购买。
2.3育苗。
有机水稻的播种应适宜本地播种期,依据本地气候条件而定。播种前应选择好合适的苗床,做好苗床的消毒工作,保证高质量有机肥料的到位,利用较为成熟的育秧技术,保证秧苗的高素质、高抗逆性以及无返青期。最后种苗前,应加强苗床检查,尽量避免出现病苗、幼苗进入大田,因为非优质的秧苗也会对其他优质秧苗造成影响。
2.4插秧。
插秧的时候使用浅栽浅插的方式,坚持一犁三耙的整田方式,努力做好田间小气候管理,保证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密植,以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合理密植一方面可以促进水稻单体与稻田群体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加了有机物质的积累,为水稻的优质高产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科学施肥。
有机水稻备受消费者倾心,关键就在于其无公害这一优势上,所以施肥时应以绿色环保观念为原则,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为辅的施肥方法,使用农药时应坚持低污染,严禁使用高污染的违规农药,尤其是一些高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就要严禁使用。叶面肥可以调节水稻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叶片及根系活力,确保有机稻稳产。这样的有机肥料能够使水稻无污染。
2.6病虫防治。
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叶鞘腐败病、胡麻斑病等,这些病害主要是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调控施肥、适时晒田控制徒长苗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来增强植株抗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害发生。
2.7适时收割。
适时收获是保证有机水稻商品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有机水稻90%谷粒黄化时活秆收割,边割边码,码小码,单拉单码单脱粒。存放的仓库、晒场、工具必须专项专用,不能使其受到污染。
3结束语
关键词:水稻;抗低温;促早熟;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145-1
今年春季低温多雨的气候是吉林省50年不遇的,我省水稻育苗普遍晚了10-15天,对水稻后期生长及成熟十分不利,个别晚熟品种很难正常成熟,为此抗低温、促早熟、创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显得很重要。所以我提出这项水稻促早熟栽培技术措施,仅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参考。
一、稻苗后期管理
第一、通风炼苗:由于育苗比往年晚10多天,后期气温上升可能很快,容易对稻苗造成伤害,苗床要早通风早锻炼,使稻苗适应外界环境,棚内气温升到40℃前必须通风,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保证稻苗正常生长。
第二、浇水方法:由于通风次数多,苗床水分散失快,应及时浇水。在浇水时,由于井水温度过低,不应直接用井水浇稻苗,应当使用温度在15-20℃的水,可以提前把井水放在阳光处进行自然加温或是直接在冷井水里加入部分热水,使水温达到15℃以上,并且要在下午盖棚前浇水,利于苗床保持水分。
第三、苗床追施锌肥:在原使用苗肥的基础上,为提高稻苗抗病性,可以在通风浇水时增施锌肥一次。施肥方法为:每平方米施硫酸锌5-10克,溶解在水中使用。
二、田间管理
第一、水田增施锌肥:在水田施底肥时,每亩增施硫酸锌3-5市斤(一公顷50市斤),将锌肥和其他肥料混合均匀,一起使用。锌肥能够增强水稻的稻苗素质和抗冷能力,加快钾肥吸收,促进水稻生长,提早成熟。
第二、水稻插秧注意事项:一看苗要好要壮无病害,二看水田耙地施肥等准备情况,三看插秧期日平均气温应在15℃以上,晴朗无大风天气。不要惧怕插6月秧,宁可晚插几天,也要等待苗龄在40天以上,并且稻苗达到三叶一心的生长期,这时插秧水温地温相对较高,水稻缓苗快,利于水稻后期生长发育。
第三、插秧密度:由于今年育苗晚,插秧也向后延迟,减少了水稻的分蘖时间和分蘖数量,因此,插秧时应在原密度的基础上每穴增加1颗苗,以保证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株数和穗数。
第四、灌水措施:水田灌水方法是水稻抗低温促早熟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要求浅灌水勤补水,水田水位保持在1寸左右,有利于提高水田水温和地温,利于稻苗生长。水田灌水要在早晨进行,早8点左右停止灌水。由于井水温度低,要尽量用河水或水库水灌溉,在必须用井水的情况下,要早灌慢灌,但也要在8点前停止灌水。采取这样的水田灌水措施,要比一般灌水方法提高水田水温和地温2-3℃,2个月可以提高有效积温120-150℃,等于抢回6-8天的水稻生育期,利于水稻抗低温促早熟。
第五、追肥措施:尽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防止贪青晚熟。要看苗看天适当追肥,稻苗在拔节期后,植株呈浅绿微黄色时,应每亩追施尿素2.5kg左右,苗色较绿不需追肥,雷雨天多不需追肥。有的地块苗色浓绿,应适当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防御贪青晚熟和倒伏。
【关键词】水稻;虾;稻虾共育;栽培;管理
稻虾共育栽培就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种植模式。推广这种种植模式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节省劳力,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养虾的稻田一般既可增加水稻产量,又可提高水稻的品质,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是我们农业生产过程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具体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1 稻田的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水量充足,没有农药污染的田块做种养稻田。稻田应离水源较近,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田埂较高,不会被洪水淹没,能保存40-60cm的深水,土壤保水能力强,一般以肥力较高的壤土或黏土为宜,稻田外应有较深的排水沟。
2 虾沟建设
虾沟由环边沟、田间沟及暂养池三部分构成。沿稻田四周内侧开挖宽2m、深1.5m的环形沟,中间开掘“十”字形田间沟;再在田的东侧利用一段环形沟加大加深形成方形,池池的长、宽各20m,深1.5m以上,方形池主要用来冬季暂养虾种。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形成1.3hm2/块的稻田养殖单位。
3 稻田田间建设
因龙虾有冬、夏两季穴居的习性,用开挖环形沟、田间沟、暂养池的土堆筑、加宽加固田埂使之比一般稻田高一些、牢固一些。田埂高1m,埂面宽2m,基部应加宽到5m,坡比1:2,便于建设防逃设施,防止虾逃逸和打洞而造成垮塌。
4 进、排水系统建设
进、排水口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稻田内形成流水沟样,可使田内水流均匀、通畅,便于水体交换。进水口开在沟前端,宽30~40cm,底部高出田面;排水口宽50~80cm,底部比田面略高,遇大雨或急需排水时能及时排水,排水口处设置栅栏。
5 防逃设施建造
堤埂围网的建造,选用农用塑料薄膜网覆盖田埂内坡,塑料网下部埋入土中20~30cm,每隔1.5m用1根木桩固定。将网沿稻田四周铺设,使用双层网,这种防逃方法比较坚固耐用,价格低廉。
6 虾种投放
6.1 清沟消毒
虾种苗放养前15d进行清沟消毒,清理环形虾沟和田沟浮土,每667㎡稻田的养虾沟用漂白粉7.5kg带水泼洒,待毒性消失后进水。
6.2 注水,施基肥
放苗前10d向田沟中注水50~80cm,然后施肥培育饵料生物,移栽水生植物,每667㎡施复合肥50kg。
6.3 虾种苗放养
水体安全后,每667㎡放养20kg虾种苗,加强饲养管理,在4月份开始割青苗喂养,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不断加强龙虾管理,预防种苗疾病的发生,提高龙虾种苗的喂养质量。在此期间注意稻田分厢整平,以便后期水稻移栽。
7 水稻栽培与管理
7.1 合理选择优良品种
一般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优质中稻进行种植,如“广两优香66”等。水稻生育期较长,有利于保证虾苗的正常生长。
7.2 精细整地,及时播种育秧
秧田的播种时间为5月25日左右。将苗床整细整平,每667㎡秧田播种10kg种子(大田每667㎡用种量0.75~1kg),秧田每667㎡用30kg撒可富复合肥做底肥。6月2日进行苗床除草,6月10号左右视苗情每667㎡施5kg尿素进行提苗复壮。在三叶一心期注意喷施多效唑,促进分蘖并控制秧苗高度。
7.3 控制秧龄,及时移栽
一般秧龄控制在30d左右,在 6月25日时开始移栽大田。机插或人栽,株行距4cm×6cm,确保大田基本苗13万株以上。
7.4 加强大田管理 ,注意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移栽前,大田每667㎡用100kg有机肥或30kg复合肥做基肥,采用浅水勤管的方式进行管理。7月下旬及时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用药3d后及时换一次新鲜水使龙虾能在稻田安全生活。
关键词:有机水稻 对比试验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6-77
随着大量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食品污染和品质下降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由此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便应运而生。有机农业在生产上严禁要求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仅通过改良土壤的方式,满足作物对养分的要求[1]。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向人类提供安全、健康、富营养的环保食品[2]。
横县南乡镇陈塘村从2005年3月开始,在香港社区伙伴的资助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共同负责实施的参与式有机农业种植转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示范种植农户由开始的5户发展到2015年的65户,示范面积由5亩发展到150亩,并先后实施了有机玉米、有机大头菜和有机水稻的种植转换。本人作为负责本镇的项目推广员,自始至终参加了参与式有机农业种植转换项目的策划、指导、培训及实施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对有机水稻种植方面,本人重点就有机水稻及常规水稻生产两方面进行了田间种植对比试验示范,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索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的生育特点,揭示有机水稻的生育优势,为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4年上半年在横县南乡镇陈塘村莫屋垌进行。供试的水稻品种为特优922,供试小区土壤为沙质中壤土,土壤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水稻小区有机质2.4%,碱解氮(N)80mg/kg,速效磷(P2O5)71mg/kg,速效钾(K2O)66.7mg/kg,PH值5.8;供试的常规小区有机质2.4%, 碱解氮(N)81mg/kg,速效磷(P2O5)70mg/kg,速效钾(K2O)66.2mg/kg,PH值5.7。
1.2 试验方法
设有机水稻,常规水稻作种植对比两个处理,3次重复,共6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20O。试验方法为各处理全部采用旱育秧的方法育秧,秧龄为35d,3月1日播种,4月6日插田,全部用手插,亩插基本苗2.3万穴。两个处理的施肥量分别为:有机水稻小区插时亩施沤制的农家土杂肥和有机肥混合肥750kg,其中生物有机肥100kg;插后4d亩施有机混合肥500kg, 其中生物有机肥50kg。插后10d亩施沼液肥15担。常规水稻小区插时亩施45%俄罗斯三元复合肥25kg、尿素5kg作基肥,插后4d亩施尿素7.5kg、钾肥10kg。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养分的变化导致不同的结果
据调查,两个试验小区种植一造后土壤的养分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采用有机种植的小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0.3个百分点,而对照反而下降了0.3个百分点,各元素的养分及PH值也发生了不同的改变。经实地验证,有机种植小区的土质变得相对松软,而对照的土质变得越来越板结。
2.2 不同的栽培方式病虫害的发生及用药情况
据调查,采用有机栽培的小区因有机肥分解慢的原因,禾苗叶色一直表现为淡黄色,植株呈良性生长状态,因而禾苗生长的各个时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相对减轻,所以有机种植试验小区在整个禾苗生长过程中只喷过1次虫螨克星生物农药。而采用常规种植的小区,自禾苗分蘖盛期开始,因禾苗一轰而起,叶色相对浓绿,田间阴遮,便相应地发生有水稻纹枯病、卷叶虫、稻飞虱等病虫害(见表1),因而致使整个禾苗生长过程中一共喷施化学农药6次之多。另据查,采用有机种植的小区农业生态系统得到了改善,并逐渐恢复了生物多样性,小区内相继发现了鱼、虾、田螺、蚂蟥、蚯蚓及部分浮游生物。
2.3 小区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据调查,插后有机试验小区第一次分蘖比常规试验小区慢3d,但第2次分蘖相对提早或等同于对照,主要原因是有机水稻第1次分蘖后节位相对较低,因而促使第2次分蘖出现相应提早。有机水稻插后10d,百株分蘖数为46苗,比对照47.2苗少1.2苗减少2.54%;插后15d,有机试验小区平均每蔸苗数为6.2苗,比常规稻6.9苗减0.7苗减少10.14%;有机水稻亩苗数为14.27万苗,比常规对照16.21万苗少了1.94万苗,减少11.97%。虽然总体上有机试验小区的有效穗数略少于对照小区,并且有机稻小区的每穗总粒数、实粒数明显少于常规对照,理论产量及实际产量均比对照略低(见表2);但有机稻小区结实率及千粒重略比对照高。这说明了有机水稻试验小区施用的有机肥虽然禾苗前期发根慢导致有效分蘖苗略少于常规对照,但是或许是有机肥肥效好,肥效长的缘故,禾苗吸肥后,肥料运筹情况相对平稳,使禾苗一直保持着淡黄色的健康株型,从而使有机水稻成穗后结实率高,与对照的产量相差不大。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些长期依赖施用化肥的田块,一旦改施有机肥,采用有机栽培的模式进行管理,转换期内产量略为减产也属于正常现象的。
3 试验结论
3.1有机水稻栽培为本田造就健康的土壤,并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有机食品
有机水稻栽培重视生物多样性并保护了天敌,所施用的有机肥全部来自作物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制作的堆肥或生物有机肥,因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土壤中的功能逐渐趋于平衡,农业生态系统不断得到改善。有机水稻栽培虽然与对照相比略为减产,但重要的是,有机水稻栽培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人工激素等化学物质,因而所生产出来的有机大米成为了人们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有机米,由于其环保、健康的特点,广受市场欢迎,价格是常规米的2-3倍。有机水稻生产一般都有2―3年的转换期,因而在转换期间应大力提倡采用作物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及轮作等多种办法进行培肥地力,使之逐渐过渡到纯有机的种植方式。有机水稻栽培是一项具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农业种植新技术,很值得推广种植。
3.2 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有机水稻栽培不能保证没有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生病虫害并达到了防治指标,应以推广农业综合防治为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在2―3年的转换期内可用有机生物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以后逐渐过渡到不用喷洒农药的纯有机种植模式。针对田间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情况,可结合实际采取如下措施:①大量制作堆肥,施用堆肥,营造健康的土质;②在同一块田内栽种不同的植物品种或混种,使作物互利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③利用稻鸭共育的办法进行除草、灭虫;④利用杀虫灯进行诱杀虫害;⑤用植物的叶子或茎杆捣烂进行防治病虫害等。
3.3 有机水稻栽培管理方面应以使禾苗提早分蘖够苗保证成穗率为重点
有机水稻最大的弱点是禾苗发蔸迟,因此,施肥方面应以施放基肥为主,只有提前把有机肥施作基肥,才能解决使禾苗提早分蘖的问题,可以把要施的有机肥全部用作基肥施下,这样就可以在插后3―5d,亩施沼液肥或沤制过的人畜粪便15―20担;如果把总施肥量的85%用作基肥的话,施回青肥、分蘖肥应占15%,并在施回青肥、分蘖肥时再淋施农家沼液肥或沤制过的人畜粪便,每亩施15―20担。后期特别是幼穗分化后要根据禾苗的生长情况再决定是否补施农家沼液肥或人畜粪便。抽穗后,特别要抓好水分的管理,干湿交替,干干湿湿到成熟。
参考文献
关键词: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技术;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7
超级稻是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是指在抗性和米质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而促使超级稻充分发挥内在高产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高产栽培技术。在超级稻种植过程中,实施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能有效推广超级稻品种,促使水稻单产实现质的飞跃,还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笔者在全面分析广西贺州八步区超级稻发展及示范推广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超级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和特点。
1 八步区超级稻发展及示范推广
粮食生产是广西贺州八步区的主导产业,水稻是该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年播种面积保持在3.5万hm2以上,占粮食生产种植面积90%左右,稻谷总产19.3万t,占粮食总量的92%以上,粮食安全生产,对整个八步区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由于受传统水稻品种老化,水稻单产水平极不平衡,加上种田技术水平落后,极大程度上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全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实现全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八步区从2003年开始引进超级稻试验,2004年开始小面积示范,2005年全区推广200多hm2,2006年全区推广1600多hm2,发展到2016年超级稻种植面积已经接近2万hm2,超级稻产量也持续提升。
实践证明,超级稻比一般水稻增产潜力大,而且单产高,品质好。目前,八步区现正以每年2000hm2种植超级稻的速度递,超级稻品种不断增多, 比如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372、Y两优087、Y两优9918、桂两优2号等品种。因此,研究超级稻示范推广,大力发展超级稻,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 超级稻高产栽培中集成技术的应用
2.1 稻草回田技术
稻草回田技术主要是通过将稻草作为肥料撒回稻田,提升稻田土壤中有机物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使土壤耕性、物理性等性能得到提升,以养护稻田。具体主要是通过机械工具收获并粉碎稻草,将其撒回稻田,通过撒石灰、灌溉、翻土等方式,促使其充分融合到稻田中。其中,撒石灰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壤酸性,便于促使稻草腐烂速度加快。此外,稻草回田过程中,还需要控制沤田时间,通常为7~10d,沤田期间避免排水,防止损失有机质[1]。
2.2 塑料软盘育秧
通过塑料软盘对秧苗进行培育,能缩短秧苗期,促使本田秧苗生长发育时间延长,便于合理调控禾苗长势和干物质积累,可促使形成高产禾架。而且,经由塑料软盘育秧,还能实施带土带肥移栽,不会损伤秧苗根部,便于促使其早生快发,使得秧苗成穗率得到提升。塑料软盘育秧还能提升分蘖率,促使其高达90%以上,百苗鲜质量在300.0g以上[2]。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塑料软盘育秧时,需要确保田地平整、肥沃、无杂草、排灌方便,保证播种后软盘不沉陷。还强调基肥施足,一般情况下,1000~1500mg优质粪水肥、5kg尿素、15kg复合肥可适用于667m2大田。此外,秧床开厢1.5m,通常以20~30cm为厢沟宽,以20cm为厢沟深,需确保厢面平整、无杂草。
2.3 精量播种
实现塑料软盘育秧的一个关键措施,是确保播种的精量性。精量播种强调对超级稻播种量进行严格控制,且需保证超级稻播种质量。通常情况下,7.5kg以下的播种量适用于667m2大田,一般每个孔内播种2或3粒。处理种子步骤与要点同平常育秧无差别,包括合理选择、晒晾、浸泡、消毒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过塑料软盘对秧苗进行培育的过程中,秧苗串根现象较为常见。所以在进行催芽时,最佳播种时机是种子破胸露白时。播种过程中,先搅烂秧床表层泥浆,将其中杂质去除,在塑盘孔内灌满搅烂的泥浆,清除多余的泥浆和种子,防止发生串根现象。
2.4 合理控制“四期”
超级稻高产栽培强调量化田间管理,重视实时播种。水稻播种“四期”包括播种期、插植期、抽穗期、成熟期4个阶段。而在超级稻栽培过程中,需要对这4个阶段进行合理控制,即按照超级稻品种熟期,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妥善安排这四个时期,以确保秧苗顺利抽穗扬花。栽培早稻时,需要避开“龙舟水”;种植晚稻时,需要避开“寒露风”[3]。此外,按照当地稻田土壤和气候特点,进行适当稀植,对秧苗进行定量控制,能合理调控株高,改善中后期透光及通风条件,促使成穗率得到提升,且能提升超级稻栽培质量,减少纹枯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667m2大田中插植1.3~1.4万秧苗为超级稻合理密植量化目标。
2.5 测土配方施肥
主要是严格按照稻田土壤、超级稻品种等具体情况,结合本地气候特点,选择恰当的施肥方法[4]。通俗的说,测土配方施肥能在全面评估超级稻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化的施肥方案,以充分发挥施肥效果。
2.6 科学用水
在对超级稻进行栽培的过程中,需坚持科学用水。前期进行插秧时,需坚持薄水插秧,控制用水量[5]。后期以湿为主,避免断水时间太早;排水过程中,需要尤其重视防止因流出肥料和农药而污染环境。
2.7 综合防治病虫害
超级稻高产栽培群体大,且生长旺盛,需要加强病虫鼠害预防和控制。具体需要立足超级稻栽培实际,对超级稻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进行协调,促使超级稻植株抗逆能力得到提升[6]。重视调间生长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防治“破口期”病虫害,在破口期施1次药,随后隔5~7d,再施一次药,坚持全面施2次药,后期按照具体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挑治。在对药剂进行选择时,需确保其高效、低毒、低残留。此外,考虑到广西地区处于南方,气候具有高温高湿特点,特别需要重视做好纹枯病的预防和控制。
3 结束语
在对超级稻进行高产栽培集成管理过程中,需重视稻草回田、塑料软盘育秧、精量播种、合理控制“四期”、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水、C合防治病虫害等,实现高产目标,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先友.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J]. 河南农业, 2016(11):46.
[2]刘正忠. 闽中山区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9):141-142.
[3]孙克仕. 淮北地区东海县超级稻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与示范研究报告[J]. 自然科学:文摘版, 2016(6):90-91.
[4]卞寿祥, 李夕明, 刘卫东,等. 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1(17):43-44.
[5]蒋勇.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实施及组织管理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