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

时间:2023-07-24 16:32:58

导语:在美术专业职业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

第1篇

摘要: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性的美术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优良修养、较强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与时俱进等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师;专业素质

一、高职院校美术老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美术专业的相关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美术作品鉴赏技巧、美术作品背景历史文化、美学知识、美术设计以及动手能力。所以,美术老师自身应该具备各方面美术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在美术教学中游刃有余。

(一)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是每位美术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同样也是高职院校美术老师教学的依托,是学校完成美术教学与科研目标的基本。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理应包括美学、设计学、美术史、色彩学、透视学、造型理论等等。

(二)专业知识

高职院校的美术老师除了要掌握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熟悉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决定了老师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水平衡量指标,美术这门艺术博大精深,常常被分为不同学科,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该熟悉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深入研究专业知识,老师的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有美术老师的专业语言知识、专业技巧知识、专业发展史、工具以及材料相关知识等。

(三)美术鉴赏能力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美术设计相关工作者,所以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美术教学重点之一。老师作为引导者,自身应该具备卓越的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熟知不同美术创作手法,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创作风格,掌握古今中外优秀名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作品风格,从而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并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四)丰富的文学知识

美术作品中会涉及到文学相关知识,包括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地理、、古今园林建筑、理想抱负等等。美术老师只有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才能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意以及作品内涵。

二、高职美术老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与技巧

(一)教学语言知识

美术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其自身的语言知识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与领悟,语言是美术老师教课的重要工具,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以及身体语言。美术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进行准确、形象表达,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而不会造成专业术语混淆不清的现象。由于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专业性较强,学生普遍觉得枯燥无味,老师应该尽量采用幽默、比喻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身体语言也是重要的语言知识,美术老师应该适当采用。

(二)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知识是每个老师所必须具备的,是衡量一个合格老师的重要指标。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老师较为缺乏,往往有不少学校会聘用兼职美术老师,也就是社会上优秀的美术工作者投入到高职美术教学。这部分老师的美术专业知识、美术创作经验相当丰富,但是往往缺乏专业老师培训,不具备教育学知识。自身所学很难有效传授给学生,导致美术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教育学知识对于美术老师而言也是必备知识。

(三)教学方式与技巧

美术老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取决于其教学方式与技巧,随着我国教育行业发展以及提高,以往的美术教学方式与技巧已经不能顺应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局限于书本。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美术作品,另外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美术老师应该具备加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不可控制性较大,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当下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以及时间,确保实践效率以及课时控制,达到提高美术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美术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修养

(一)道德修养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引导者,其道德修养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以及道德素质。作为高职院校的美术老师,必须具备道德修养,具备优良思想品德以及风险精神,注重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做好表率。

(二)情操修养

高职院校的美术老师不应该仅限于完成自身教学任务,应该具备情操修养,有较高的责任感。工作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历史责任感,热爱祖国,为我国艺术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教学过程中,将积极向上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国家,为学生以后发展以及理想抱负带来正能量。

(三)艺术与文化修养

以上所提到的道德以及情操修养是每个为人师表所必备的,而美术老师作为艺术类学科,还应该具备丰富的艺术与文化修养。艺术与文化修养是否丰富还取决于老师的知识、文化、艺术、兴趣爱好等。作为美术老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较深的艺术造诣、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在其教学中体现出来。丰富的艺术以及文化修养影响着学生,让学生也不断提高自身艺术、文化修养。

四、高职院校美术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教学安排

美术教学包括基础知识教学、实践教学、鉴赏教学等等。美术老师应该具备加强的教学安排能力,才能确保美术教学目标完成,且教学质量达到预期。老师会根据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科学安排课时以及教学进度,从而保证美术教学按部就班进行,并且注重穿插式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能力

美术教学由于涉及到不同课程,还包括了课外写生实践,实践课程中涉及到的工具、材料也较多,美术老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才能确保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涉及到的组织活动较多,作为高职院校的美术老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才能确保美术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

(三)沟通能力

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质量,老师应该具备加强的沟通能力,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看法以及态度,清楚学生的美术学习目的,掌握当下学生的美术学习状态以及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向与期许。从而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向。除此之外,与学校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准确抓住学校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相关问题反映给校方,最终起到校方与学生间有效沟通桥梁。

第2篇

关键词:高考制度;高中;美术;专业教学

我国高考开设美术招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喜爱美术的学生通过专业的美术测评,对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潜能进行发掘,最终挑选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到高校学习中,培养其美术的专业技能。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美术考生在不断地呈倍数增长,考生的素质却不断地在下滑。那么,以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出发,如何促进高中美术专业教学的水平提高,是迫在眉睫的难题。笔者分析和探讨了高考制度下我国美术招考的现状,对如何改进其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反思。

1 目前我国高考制度下美术招生的具体情况

随着我国群众对于文化教育内容的不断重视,高考扩招实施以来,我国每年的美术考生都在呈倍数增长,同时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1]现在,我国的美术高考招生的一般流程是,学生要首先达到各个高校的美术专业分数线,然后再参加全国高考,只要最终成绩达到每个高校的分数线,就可以被高校所录取。我国高考制度下的美术招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参与美术考试的学生群体庞大,素质参差不齐

在每年参与美术招考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自身的文化成绩较差,为了能够考进大学,才不得不投入到美术专业的学习中来,这些人中对美术不感兴趣的人比比皆是。由于我国高考美术招生从一开始,就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有所忽视,所以在有些高中的美术教学中,文化课被排在了次要位置,这就造成了高考美术招生中,考生水平参差不齐。[2]

1.2 一味追求升学率,复制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

为了实现自身的升学率,现在很多高中都给学生复制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结合高考的内容范围,让学生们进行枯燥单一的静物临摹、速写等练习,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争取满足高考时的美术题目。这种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不会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审美熏陶和能力创新,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进行记忆,有违教育精神。

1.3 高校招生考试模式存在的单一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我国高校在进行美术招考的过程中,一般都只是对考生的色彩和静物素描能力进行测试,且大多数都是默写,只有很少数高校在进行招生时候,增加了对学生创作能力和设计水平的审核。[3]考试的模式太过单一,严重影响了高校对专业美术人才的选拔。

2 我国目前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由于考试内容的单一性,影响了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在,我国的高考美术招生内容一般是测试考生的静物素描、石膏像等,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都是让学生反复地去临摹练习石膏像、静物,很少会有让学生主动发挥自身想法的机会,缺乏创新能力。美术本来是一门艺术活动,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却不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只是一味地将美术变成一门机械临摹,变成一种毫无创意的谋生手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加强创新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自信地参与到社会的竞争中去。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的美术技能,还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由于考试观念的滞后性,影响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有着明显的“重专轻文”的考试观念,在进行美术招生的时候,各大高校都对考生的美术技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对考生文化课方面的成绩,要求却不高。因此,在实际的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造成了对于考生文化课的轻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不看重文化课,在上课的时候不够积极,有所懈怠。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只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美术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美术的基础理论的教学,使得学生没有深厚的美术知识基础,艺术素养较低。

2.3 由于考试模式的单一性,影响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我国每年参加高考美术招生的学生有很多,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考生进行美术考核,一般高校都采用了默写的方式来进行测试。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使得学生在临高考前的几个月内,开始对速写、静物、色彩等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和临摹,对构图、透视等内容却知之甚少,这其实已经严重违背了我国高考美术招生的初衷,学生即使在之前没有学习过美术,只要在几个月内反复练习,也依旧可以通过考试。

3 我国高考制度下,如何提高高中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是这个社会所必需的人才,在进行美术专业的教学时,教师应该以传授美术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初期,应该传授基本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学生的基础能力,树立艺术思维。在高中的美术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理论和技能一把抓,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增加构图学习、创意培养等课程,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为学生进行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学校还可以多增加实践的课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完成一部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3.2 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的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基本是相同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都是以自己为主体,向学生们传达教学内容,学生们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严重降低了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吸收能力,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3.3 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严格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的训练,还要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传递专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思维。良好的知识基础,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促进学生们在以后的美术事业发展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 结语

高中美术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从一成不变的框架中突破出来,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在学校的支持下进行长期的思考和探索。高考美术专业的教学对于推动高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学生们日后的艺术活动创作打下坚实基础。高中美术专业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进行积极创新,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美术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严桃梨.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中学生作业互动模式探究[J].美观,2013(8):159.

第3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 工艺美术专业 模块化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16-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中职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起步较晚,真正意义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在探索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式、实践教育、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1.课程模式基本是沿用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我国的大多数中职学校是在原计划经济时代的中专的基础上转型过来的,大体还是沿用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也基本上沿袭了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大而全的现象较为突出,与中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强调教学应具有职业性、岗位性和应用性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原则相悖。

2.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和职业界的联系不够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不大,教育质量不高,部分专业的课程建设缺乏相对的稳定性。

3.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关联度低。课程内容没有建立与岗位任务的联系,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偏低,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比较欠缺。

二、模块化教学相关理念

1.模块化教学的概念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构教学内容,按认知规律和能力本位导向重构课程,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

2.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1)以职业能力系统化为目标来设计课程;

(2)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

(3)重点关注如何综合运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操作知识、工作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

(4)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 强调先呈现工作任务。理论知识、操作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

三、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必须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实际工作岗位流程为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重新构建,探索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及设置原则

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开发及设计以传统中职教育课程的弊端为突破口,以国内外职教课改成功经验为借鉴,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讲求实用实效,它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素质为核心,全面进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

2.模块化课程的构建内容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它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模块的搭建,课程模块是一个个项目化的学习单元,它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一门模块课程可以设计为若干个模块,一个模块又可以分为若干项目,项目之间,模块之间,依据工作逻辑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而有差异,可以通过多条路径来选择,如工作对象、产品、岗位、操作程序、系统和设备的解构等。

二是模块组合,模块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和任务的组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递进的。

三是任务要求,主要是针对职业工作岗位过程所需要的单位任务,对需要采取的动作和行为进行描述,包括了实践技术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内容。

四是技能训练,明确训练的项目名称、工具、材料、场地及操作步骤通过这种动态学习方式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3.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的内容主要是对课程的解构和重构的改革。

(1)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进行课程解构

一方面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这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体化的,是具有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的专业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是要对职业岗位进行深入的工作分析,确定从事这个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这种课程解构的核心意义在于突破了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2)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进行课程重构

首先,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清晰的梳理,确定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其次,根据专项能力来划分课程模块和模块化课程的主要内容。再次,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基本环境、教学组织。然后,根据模块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最后,明确知识、技能、态度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如何运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形成在复杂工作情景中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成效

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目标面向职业岗位群,把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把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缩小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1.建立了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了“三段式”纵向学科体系,构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为中心的横向体系——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遵循了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吻合,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程的弊病。

2.实现了课程内容综合化。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有利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形成综合化课程,还有利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3.实现了课程教学现代化。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发的,必须在真实(仿真)的工作场景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现代化。

4.实现了课程评价社会化。对工艺美术专业模块课程的评价是由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完成的,这有效缩小了课程教学与生产现状及职业要求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与就业能力。

5.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工学结合”。为了达到模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专业教师们必须努力钻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学校必须主动加强与现代企业的合作,以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成功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

综上所述,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培养的是在艺术设计领域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能型、应用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是有效的途径,也是改革的方向之一,其构建与实施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相当的局限性,本文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同行的指点,共同促进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宁.对中职学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D]. 包头: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刘晓.课程的解构与重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3]谢海涛. 从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J].装饰,2009(01):103-105.

[4]周鹏程.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38-140.

[5]周海清.湖南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第4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200

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来临,需要更多的管理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的中职美术专业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中职院校不断采取措施进行改革,但是中职学校不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手段与方法的改革都是以升学为目标开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失去了中职教学办学的发展特色,因此,急需对中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1中职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以及原因

11中职教学模式失去中职特色

中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更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及具备高素质水平的劳动者。但是在现实中,中职教学的模式没有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比如说:在教学手段上仍然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更是针对应付高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且中职美术教学仅是注重对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学生没有机会与社会直接接触,从而导致他们独立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差,也直接导致中职教学失去了职业特色。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社会以及学生自身比较注重追求所谓的“高学历”。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扩招,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范围不断减少,这也迫使中职学校直接将美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普高升学的目标上,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把美术基础好的学生送到高等的艺术院校,从表面来看这个目标起点相对较高,不仅满足了家长与学生的升学梦想,更加为中职学校提高了声誉。虽然有助于中职院校增加生源,但是却更加是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特色可言,更加趋向于普教模式。

12中职美术专业教师较少

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师非常少,导致中职学校不得不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专业美术教师基本没有时间专门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指导。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师少,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于引进美术专业教师的成本较高,在无形中增加了中职学校的压力,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因此,并没有增加美术专业教师的数量的计划;二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人数众多,专业美术教师的压力较大,进修机会却相对较少,很多美术专业教师认为作为中职美术教师发展形势不乐观,很多教师不愿意从事中职美术教师。这也给中职学校的专业美术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职学校由于缺乏美术专业教师,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造成美术教师压力大,没有多余的精力对美术专业模式进行改革。如果要开辟实践类课程,势必需要美术专业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调整,教学的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需要美术专业教师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美术专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有些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相对较重,他们成为中职美术专业教师以后就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普高升学之上,再加上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根本没时间去市场以及企业进行调研学习,对很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内容缺乏了解,很难从自身的思想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

13中职学校对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认识的偏差

目前中职学校把教学模式改革的最终目标放置在提升升学率上,从表面看似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大多的中职学校只是减少了美术专业课程中的体育、德育的课程,以此来扩增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训练时间。借以提升高考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就业率的提升,中职学校教育承担着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职学校对美术专业学生就业途径的开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职学校自身的生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由于普通高校的扩招,给中职学校带来更大的压力,为了能吸引生源,有些中职学校在没有做足准备之前盲目的设置热门专业吸引生源,比如说:没有对美术专业人才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师资力量以及实训的场地不充足等,从而给中职学校开拓就业途径增加了成本。为了减少成本提升升学率就成为中职学校唯一的选择。然而中职学校没有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专业性、综合性以及发展性的美术设计人才是受社会各界青睐的宠儿,尤其是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扎实的美术专业基础的人才。而中职美术专业的现有模式培养的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就业的竞争力,对教育资源以及人才造成很严重的浪费。因此,中职学校有必要对自身的教育模式进行充分的改革,从而承担起促使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双重身份。

第5篇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 美术专业本科生 创业心理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创业”的表述有所不同, 但是对创业本质的理解还是有着一致的看法。他们都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努力、承担风险、最终创造价值,并会给创业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等。

创业心理主要研究在创业行为的发展过程中,创业者这一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行为规律。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创业者中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

目前,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美术专业本科生就业的有效且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美术专业本科生的自主创业历史由来已久,这与其独特的个性与思维模式有着密切关联。美术专业本科生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不愿意接受过多的约束与管制,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所有这些特点,造成了美术专业本科生不愿意选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模式,而选择进行自我挑战的自主创业之路。

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美术专业本科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美术专业本科生对文化课学习较为轻视。但在专业学习上,他们的学习方式更具自主性。由于美术专业对技能有很高的要求,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此外,美术专业本科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但他们也显得比较自由散漫,喜欢彰显个性,那这些特点会对其创业有哪些影响呢?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典型的综合性师范类大学,那么,该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在创业心理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作为一所师范类百年名校,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和其他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有哪些不同呢?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三所艺术类院校为例,考查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特点, 通过比较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通过整合分析得出结论,为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教育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 问卷调研部分

1.问卷的发放

发放时间:2013年3月―2013年7月

发放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

发放数量:200份,每份两张,实收有效问卷200张

发放对象: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美术专业本科生

具体说明:问卷分三大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部分、对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认知部分、创业心理测试部分,每份40题,其中每个学校各占50份;男生127人,女生73人;大一学年14人,大二学年32人,大三学年58人,大四学年80人,刚毕业为16人。最后采用Likert式5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数据结果与分析

(1)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总体特点

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包括北师大在内的所有被调研创业心理调查问卷各个维度及平均分上的得分当中,相对比较低分别有人际关系、职业探索和自我认知。其中自我认知的得分最低,平均分为2.25;自我提升的得分最高,平均分为3.06。这表明美术专业本科生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清楚明了,缺乏一定的对创业的探索,应多注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总体上来看,各维度和平均分的得分都不是很高,这表明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北京师范大学与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特点的差异比较

将调查对象按师范类综合大学和非师范类艺术学院进行划分,对北京师范大学与其他三个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数据进行t检验并进行了比较。可以得出,北京师范大学与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在不同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创业的自信心”与“敢于面对创业失败和接受挑战”都很大程度上低于其他艺术类院校。这表明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要克服自身和环境的限制,正视自己的优劣势,化劣势为优势,增强自主创业的自信心,锻炼自己敢于面对创业失败和接受挑战,提高自己的创业心理素质。

进一步分析发现,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更倾向于从事美术教育创业方向,这也是和其他艺术类院校一大不同。其中有大一部分都报考过教师资格证,这说明他们对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是感兴趣并充满自信与把握的,这也与北师大这所充满教育气息的师范类综合大学学习环境的影响有关。他们中有80%的同学都修过《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甚至有美术和教育学双学位 ,这些都使其很从容地选择美术教育这条路。而他们又具有和其他美术专业本科生一样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不愿意接受过多的约束与管制,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性格特点,不愿意选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模式,从而选择进行自我挑战的美术教育自主创业之路。(如建立艺考美术培训基地、投资创建少儿美术培训中心等)再加上北师大教育体制中一直贯穿给每位同学“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精神,对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他们都很希望通过创业为国家的美术教育尽一份力。这个结论将成为今后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方向的一个重要参考。

再次,数据表明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在创业方面的创业训练与实践锻炼方面和其他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相比比较缺乏。有效地创业实践与锻炼对很少涉及美术创业的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会帮助在校生们了解美术创业的特点与要领,发现自己在创业心理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使他们以后在进行美术创业时更得心应手。

美术创业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创业,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在创业时面临的心理困惑更为特殊,具有很多特殊性与不确定性。目前,大多数美术专业本科生认为学校缺乏对其美术创业心理的辅导与培养。学校应努力为美术专业同学提供诸如美术创业心理咨询与互动平台、美术创业讲座、提供创业锻炼基地等活动与实践项目,以提升其创业心理素质,鼓励美术专业本科生理性且大胆地创业。

二、结论分析与相应措施

1.结论分析

(1)美术专业本科生对美术类创业的认知还不够清楚明确,缺乏一定的对美术类创业的探索,应多注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总体来说,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就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来说,北京师范大学作为非艺术类师范大学的典型代表,其美术专业本科生80%以上倾向于选择美术教育方向(如建立艺考美术培训基地)的创业途径,愿意通过创业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相对与其他专业艺术类院校的美术专业本科生,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对自己在美术方面的创业信心不足甚至有自卑和焦虑心理,沟通与交流能力较为缺乏,在面对创业失败与挑战时不够从容,缺乏美术创业实践;希望学校可以提供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理论性教育与咨询平台美术创业讲座、提供创业锻炼基地等活动与实践项目。

2.相应措施

针对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的特点,拟制定了一套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专属的美术创业心理咨询互动系统。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以下四点意义:

(1)本文是国内首次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得出的数据与理论的文献。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师范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完善了我国当前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结构体系和理论框架。有效揭示了师范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教育规律,有助于充实艺术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实证研究资料,丰富了我国美术专业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理论内涵。

(2)加强师范类高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研究是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就业体系的重要力量,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研究是师范类高校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保障,对于推动北师大等师范类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改进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理论性教育与咨询系统起到指导性作用。

(4)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研究是广大师范类高校美术专业本科生了解创业心理的现实需求,对促进其实现人生价值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职高美术教育;思考

一、新时期职高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新时期的职高美术教育已兼具了普通高中学生考入高等院校、职高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双重性质。每年职高学生考上高等院校的比率都在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当今社会对高学历的趋同,然而考不上高等院校的职高学生,大部分都是专业能力和文化成绩较差的职高学生,这类职高学生几乎是不具备独立从事与美术专业相关的工作,到最后大多是改行从事与美术专业不相关的其他职业,这显然与职高美术专业办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从现阶段职高美术专业的学生状况来看,有些学生中考成绩和普高录取分数线接近,而自己却很想继续念书,但有的职高美术学生为了逃避这么小就面向社会就业而选择了进入职高再继续读三年书。为了能更好地研究与分析职高美术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本人对某所职业高中的部分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并且从这次调查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三种结论:

(一)从学习目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职高美术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美术专业的目的是为了拿职业高中毕业文凭将来好就业,只有少部分职高美术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的愿望是为了参加对口高考考入高等院校;

(二)从专业学习角度来看,只有少部分职高美术学生是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美术专业,大部分职高美术生是家长或初中老师参谋选择的,就这样来看,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美术专业概念的认识非常的模糊;

(三)从职高美术学生素质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职高美术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自觉性、行为习惯和思想素质普遍比较落。

二、职高美术教育的特殊性

由于职高美术育目的双重性,使它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必须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着灵活多变性,尤其是美术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细化程度均有别于其它层面的美术教育,因此在这种特殊性的职高美术教育当中就常常存在一些误区。

(一)职高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化”

由于在职高美术的教学中,有些美术教师以为教得太具体太详细就会束缚学生学习专业的潜质、有碍他们在专业上的个性发展。所以导致一些专业教师在美术专业教学方法上教学语言方面简单、贫乏。过分去强调美术专业的直觉因素。缺乏美术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和教师现场示范教学的结合,出现“只讲不画,只画不讲”的局面,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绘画中只知道一味的临摹习作,但是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再者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单一,缺乏专业的联系性、职高美术学生为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作业,学生在专业上思维方式狭窄,认识专业绘画问题和解决专业绘画问题的能力也不强。

(二)职高美术教育中存在教学“不管不问”

由于“单一化”教学现象的存在,随之出现的是“不管不问”的教学局面,教师一天课下来轻松自在,不管不看不问,让学生自己画自己的,久而久之,职高美术学生在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就在慢慢的消退。专业绘画问题得不到任何的解决,就出现了学生在上专业课时就无精打采,,课堂教学就这样自然的变成了自学。在教师不管不问不看的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很多学生一天下来,可能就是打了一个底稿,甚至一张白纸动也没有动,这种教学现状从根本上否定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严重影响职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三)职高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向不明确

由于职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向定位不清,一些职高美术教师只顾自己绘画创作、以为技法等于教法,自己绘画水平越高就是教学水平越高。另一些职高美术教师则只有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泛泛而谈,从来不拿起画笔在课堂上给学生动手示范,从而失去了直观教学的重要意义。要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必须要求自己在教学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加强自身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职高美术教师还应具有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三、职高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职高美术教学应该明确目标

职高美术教学,一方面要为社会培养初级的美术技工,另一方面又要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职高美术教学无疑具有职高教育与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的双重任务,因此,应立足学科本位,明确培养目标。而职高学生文化成绩普遍偏低、早期专业理论知识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受教对象。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只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思考、去探索,以求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成功,让考上和没考上高等学府的学生尽可能都成为有用之才。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

提高职高美术教育质量,首先职高美术教师应具备改革教学内容的能力,美术专业教师除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绘画技法外,还需具备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要求职高美术教师必须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从教材抓起,对于有些职高院校的教材,从美术专业内容来分析,缺少实用性,教材内容都比较概括粗略,缺少职高美术的针对性,导致职高美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这些问题来看,职高美术教师应根据职高学生的特殊情况把教学内容适当增减,构成和谐的知识体系。   (三)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

明确职高美术的教学目标,根据职高美术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接着就是研究、探讨美术绘画教学的特点—直观性。直观可以使绘画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也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和掌握技能、技巧。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范画、示范教学等都是直观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改革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吸引职高美术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职高美术学生的学习专业兴趣;实物教学能使学生辨认事物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范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悟性,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范画开阔学生的眼界;示范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授课方式,特别是教师在创造性绘画演示过程中,使学生直接领会教师作画方向与步骤,明确重点、难点,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归纳、概括能力。

(四)提倡职高美术学生的绘画个性发展

在职高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个职高美术学生的个性特点、潜在的专业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色彩水粉《静物写生》课,就会涉及到学生一定的专业绘画创作能力的发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绘画特点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各种绘画方法、绘画技巧,让他们观察静物写生对象、感受静物写生对象、表现静物写生对象。不断寻求自我的个性表现、在职高美术教育教学中,提倡创作绘画,也正是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构图、想象、创造和表现等能力,提倡创作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怎么教,怎么画,学生就学什么,画什么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专业产生厌烦心理,感觉枯燥无味,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倡创作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性发展的创作力。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职高美术创造实践活动

在职高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定期举办作品展览,展览规模形式可大可小,这种美术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也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之一。对职高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了好的学生习作,随时挂到画室前边展览,有学生习作突出的就装裱在画框里,这样鼓励了该同学又启发带动了其他同学。教师也可结合学生平时习作展览搞讲评,效果会更加的好,讲评形式可以先让学生逐个发言增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增加学生们的自信心,教师最后总结讲评。教师在讲评中除了有个别重点,有代表性的讲解外,还要注意要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的作品全讲,每次上新课前可以用大概5—10分钟的时间总结一下上次学生习作也是很有必要的,讲评学生的绘画习作对于学生来说等于复习一遍专业知识,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知识的技能,还能使学生了解个人学习专业绘画上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之处,逐步提高鉴赏、审美能力,从而明确个人的专业努力方向。

第7篇

高职学前美术专业的教学发展带动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培养出创新型、综合型人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社会市场就业的发展形势是相互关联的,带动着中国市场的科学化管理,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进行合理分析对中国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明确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目标

幼儿教师要经过专业化的训练才能正式上岗教学,要严格遵守教育部门设立的相关制度。做好学前培养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适当的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水平,总结出一定的基础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程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美术专业学习中端正学习心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要以幼儿为主体,从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明确主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进行知识侧重讲解,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经过数据调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学生基础水平比较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水平相互结合,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美术专业设计原理和内容技巧进行课程活动设置,比如说,可以根据色彩搭配的原理进行课程讲解,开设一些美术色彩与学生年龄段有效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美术色彩知识。对于一些年龄段稍微大的学生,就应该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进一步转变,及时了解学生对色彩的掌握程度,进行知识内容拓展,并且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案例进行指导说明,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色彩知识。在积累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运用到幼儿教育制作和环境设计中去。

三、完善高职学前制度和方向优化

美术专业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不断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因此,注重学前时期的美术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能够直观的展示出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美术专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美术教学课程,充分利用美术专业的教学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信信。

美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研究和规划,明确体现出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技能和发展方向,合理把握美术课堂内容教学大纲,在内容讲解上重点突出美术中的重难点内容,教育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研究创设出比较全面的教学理念。综合考虑美术课程在大纲讲解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情况,这样做到有利于完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发展型人才。

四、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细化

高职美术课程是一项大课程,目前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设置还不够完善,课堂安排不够合理,实训和选修课程分配不够合理,只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影响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的发展。美术课程只是注重手工操作,缺乏明确的目标设计,只由教师进行指导和安排。因此,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细化是十分重要的,要将美术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加大调查实践活动,完善美术专业教学内容。美术所设计的模块具有多样化,主要分为描绘、手工、色彩写字等项目。只有进行明确的定位,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较快的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要点,也可以将美术专业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社会发现调查发现,美术专业教学过程是一个由难到易的学习课程,总结出美术改革教学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可以每周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综合筛选,减少一些无关紧要的课时,以此达到科学合理分配。比如说:可以建议三年制美术艺术的课程合理安排,进行美术知识渗透。

第8篇

从事职高美术专业教学多年,发现许多职高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缺陷,难以胜任职高实用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和美育工作。主要表现在素描训练形式单一>:请记住我站域名/<,或总进行调子素描训练,或结构素描一插到底,素描训练方法照搬普通美术院校的模式,训练题材过于狭窄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1)多数美术教师系高师美术专业毕业生,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以高师美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而高师美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与职高实用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从事职教工作时间较短,对职高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认识和理解,对职高教学规律缺乏学习和研究,以致造成素描教学与培养目标的严重脱节。这应当引起职教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职高实用美术专业是培养有美术这“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美术工作的基层人员,而不是培养画家和美术专家。职高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应该也必须立足于培养示这个基本点,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施教。这就需要明确培养目标,认真研究职教美术教学规律,深入理解和领会职教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排意图,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职高教育是终端教育,毕业生面临的是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面对的是发展速度迅猛、两大文明需求日益多样化、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我认为,职高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训练的形式宜宽不宜深;素描训练的题材要具有多样性与典型;素描训练的手段技巧应灵活多变;同时还应注意创造性和超前性。

一、素描训练的形式宜宽不宜深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市场,客观上要求职高毕业生必须一专多能,因此素描教学的训练形式就应适当拓宽,即不仅要进行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训练,还应进行基本的装饰构成素描(见《中国美术教育》1995年第一期)和设计素描训练。这是因为,无论是侧重于光影规律的调子素描,还是着眼于物象内在结构及组合关系的结构素描,均属地绘画范畴,而实用美术要求高度抽象概括,“在具象和抽象的广阔视野中,毫无拘束地探求,大胆运用形式美规律,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李家旭、刘静宜《装饰画艺术》)。单进行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两种素描形式训练,则在要求学生做出更为大胆多样的形式突破和容纳更丰富的激情和理智时,会使学生常常表现为力不从心而颇感困难。也就是说,单靠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两种训练形式,难以完成基础课与工艺课的顺利过渡。与前两种素描形式不同,装饰构成素描是一种以自然物象为参照,容纳平面构在中透叠、渐变、发射、分割等多种表现手法,或大胆夸张主要特征,或将具象转化为抽象,或将立体转化为平面,含有更多主观审美理想,渗透大量装饰成份的新的素描形式。这种素描形式不仅是一种不脱离艺术表现的一般规律和法则的基础训练,而且有利于素描课与工世课的顺利衔接,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同自然物象生发出主观审美意象,直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素质。设计素描则是一种以理性认识为基础,注重分析理解客观物象内在联系,描绘物态结构规律的素描形式。这种素描形式既包括绘画意义上的造型意识,更体现着工业上的设计意识,将构成素描与设计素描作为职高实用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更能显示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从面为个人风格及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实践的基础”(《设计素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由此我认为,将装饰构成素描和设计素描纳入职高实用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内容体系很有必要,而不是和普通中学美术课相比仅仅是课时的增加。当然,内容的确定,知识的深浅层次及课时安排等还有待有关专家、学者和职教同仁进一步地实验和研究。

素描训练形式的拓宽,而又不过量增加课时,就需要精心研究教材,大胆改进教法和学法。例如在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训练中,坚持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结构素描为主,而调子素描只要能涂出三大面五调子七个层次(高光、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投影)即可,不可在明暗色调上过多纠缠,以便让出更多时间(魏诗国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职高工艺美术专业统编教材《素描》体现了上述训练思想)。还可象《手工、图案、构成的整合》(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精粹》188页,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讲的那样,对有相同之处而又不可取消或取代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避免重复,节省课时,以便使学生奠定科学、合理、扎实、宽厚的素描基础。

二、素描训练题材应多样化、典型化

职高美术专业毕业生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接触的社会面比较广阔,因此在训练中应改变那种陶罐、酒瓶、苹果等一画到底的做法,引导学生接触多种素材,例如人物、动物、风景、电器、家俱、日用品、机器零件、服装鞋帽等。题材多样,还应注意其代表性、典型性。能使学生以少胜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注意训练手段的灵活多变

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多种表现方法和技巧,例如可以运用排线涂色调法、纸笔擦法、手指涂抹法、毛笔擦法;也可以运用黑影法、限色层归纳法、黑白灰色块法,色线法及综合法,还可以一画分别用多种方法练习,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进行构图练习,拓展学生的表现领域,丰富学生的造型语言。此外还应通过临摹、写生、特写、默写、创作、设计等途径,借鉴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等,为学生的创作奠定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创造性和超前性

第9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美术教育;课程;价值取向

审美教育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教育门类。美术教育就其内涵而言,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及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即美术教育可区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美术教育和以传授美术相关技能,培养专门美术人才为目的的美术教育。“美术学科想凸显哪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取向,必然在其课程内容上与之相应配套。”如何平衡有度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取向分配,这是现代职业院校美术教育能否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实现有效教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最基础的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在职业院校中一直有一种片面的主导思想,认为职业院校区别于学历教育的主要特色就是其教育目标的实用技能培养主旨。认为只要培养了学生的就业实用技能,职业教育的目标就实现了。职业院校中美术专业学科教育观念亦无出其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重视美术专业美术教育,忽略非美术类专业选修课程建设;

二.美术类专业设置,重实用美术专业,忽略纯美术类专业建设;

三.实用型美术类专业中课程设置重视技能型课程设置,忽略艺术修养类课程建设。

通过对10余所职业院校美术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的了解,基本上所有学校都存在上述问题。职业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无可厚非,职业院校中专业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各种专业美术技能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其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价值定位是有其合理性的。反观之,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由于其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毕业之后的社会角色转变不具备决定性,因此往往容易被忽略。

艺术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并为之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不断前进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商品之间的竞争也从其实用性、功能性的竞争,转变为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性综合体的竞争。社会对装饰设计、广告、包装、展示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实用美术的发展。职业院校的美术专业在此动因的驱使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迅速发展起来。

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看待职业院校美术教育,其价值性取向更多应是基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教育对象个体全面发展的综合考虑。美术取向的审美教育其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以美的观念和知识丰富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感受美的能力,完善人的生命感受,作为重要的协作因素帮助完成人的德育、智育、和体育,从而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其功用,第一可以陶冶情操,历练心性。鲁迅认为美术及其教育不仅在于“有利于世的实用”,还在于“发挥其美”“以娱人情”,“可以表见文化”“可以辅翼道德”;王国维则说,美育之所以重要在于其具有“审美之休养(即审美愉悦)的价值”、提升情感的“心理学价值”、培养美德的“伦理价值”。其二者所言美育显然侧重于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第二,可以为教育取向的美育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通过鉴赏、创作等美术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层次,培养艺术品味。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形式美的特征和基本规律,包括形体、色彩、韵律、节奏、协和均衡、多样统一、调和、变化等实用美术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第三,美术取向的美育其深厚积淀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也必将不可避免地外化为学生芬馨的人格魅力、高致的艺术基调、敏锐观的察力、放散的思维能力、精湛的实际操作等气质和能力,这无疑将大大增强学生被社会需要和选择的机会。即使是非美术类专业学生,通过美术类选修课程的学习,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同样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催生了许多新鲜的职业类型,例如室内装饰手绘师,装饰雕塑师,陶艺师等。这些由“纯绘画类”专业转型而来的新型职业,对于美术素养的要求更高,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也体现出对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综合性要求。由于从业者综合素质较高加之人才资源稀缺,因此社会的接纳程度也更高。

反之,偏激的教育取向美术教育,单一的技能型培养模式造就的所谓“实用型人才”,在人力资源受价值规律影响而进行的合理性流动中,由于专业技能的适应性狭窄、基本素养薄弱,故而不具备较强的转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用类如设计专业中课程设置,偏重技能类课程,如绘图软件操作、设计理论等的设置;传统文化教育、艺术修养类课程的设置分量偏轻,甚至作为造型基础的素描、色彩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也被压缩到短短的几十学时。这样的取舍,过于偏重美术教育中“技”的价值取向,培养出的技能人才大部分属于是“匠”的类型。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明显是背道而驰的。真正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美术类实用人才应是深厚艺术积淀与实际动手能力的衔接,“意”与“匠”的契合,“技”与“艺”的统一。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在美术教育的美术取向和教育取向价值体系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合理把握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平衡性,实现真正意义的市场导向的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所有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道大考题目。回眸中国美术发展史,其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念总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不断地进行着自觉的调整。美术取向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宛如两条时聚时散,奔腾不息的河流,沿着“技”与“艺”的脉络追随着社会变革的脚步,最终汇入美术史的浩瀚海洋。唯有全面地分析美术教育所蕴含的价值,结合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然后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拓展和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职业院校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74页

[2] 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见张望编《鲁迅论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页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