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

时间:2023-07-24 16:33:09

导语:在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1-0098-04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数字化阅读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流阅读方式。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现状

笔者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在高级检索中以“数字化阅读现状”为关键词,共检索到500余篇文章,通过浏览标题、文献摘要和正文,筛选出相关度较高的24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归纳分析。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阅读习惯不良

大学生多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进行数字化阅读,这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使他们形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如平均每次持续阅读时间长于1小时比例较高、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小于30cm等。这都会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2.阅读内容娱乐化

从文献调研来看,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网络新闻、网络小说、博客、网页、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对专业书籍、漫画绘本、英语读物、论文期刊等方面的内容兴趣不高,缺少对专业知识领域的关注和重视。张文亮等人研究发现,移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但阅读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消遣娱乐,忽略了网络的学习功能,并对网络存在着依赖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人的发展。[1]

3.阅读方式“碎片化”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日益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挤占了人们完整的阅读时间,使得人们很难进行集中阅读,阅读趋于个性化及碎片化。张世兰通过研究发现,在数字化阅读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日益呈现出“碎片化”特征,表现为阅读时间的碎片化、阅读内容的碎片化和阅读注意力的碎片化。这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产生不利影响,会大大弱化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2]

4.阅读行为单一化

众多调查研究显示,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大学生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浏览、点赞、评论、回复、画线、标注、记笔记、批注等。[3]可见大学生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观看,完成的只是信息浏览、知识吸收的过程,还未能开展深入的知识理解、建构、内化等活动,这不利于数字化阅读成效的获得,也不利于数字化阅读的可持续发展。

5.数字化阅读效果浅层化

邱相彬等人认为,在移动网络环境下,以快餐式、跳跃性、随意性、功利性等为特征的浅阅读越发普遍。这种普遍存在的“浅阅读”现象,会引起浅思考,导致文化底蕴散失,阅读者容易养成浮躁的心态,致使语言运用能力降低。大学生的浅阅读,势必会影响自身的心态和思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4]

影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因素

1.个人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即数字化阅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素养,在纷繁的网络信息中集中注意力的素养,标记、批注、笔记等行为意识及思考的习惯。而当今大学生在数字化读的过程中往往缺少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将严重影响数字化阅读的效果。

2.中介工具

中介工具包括各种阅读移动终端以及阅读软件、平台,而这种承载和传递阅读内容的工具和平台不具备促进深度阅读的功能,在交互性以及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发挥新媒体优势,实现学生与其他阅读者的互动。因此有必要提供类纸质阅读功能,促进学生与内容的互动;开展学习分析,满足精确阅读的需求,支持阅读活动的开展。[5]

3.阅读内容质量、呈现方式

导致高校学生数字化阅读效果不佳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阅读内容。由于真正有用的阅读资源非常匮乏,资源缺乏针对性,内容缺乏深度和系统性,所以大学生数字化阅读重心倾向于娱乐化。二是呈现方式。大学生更喜欢阅读解释性的文字或者图文并茂的碎片化知识,而他们接触到的阅读内容多以纯文本形式呈现,缺少图文并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难以激发阅读兴趣。[6]

4.相关联的朋友、亲属等支撑性因素

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还受到与他们相关联的朋友、亲属等的影响。大学生的碎片化阅读习惯通常受到比较亲近的朋友的影响。与之相关的是,大学生往往会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碎片化知识分享给好友或转载、转发到朋友圈相互交流,从而便于信息的获取和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及时性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7]

5.图书馆、学校服务建设

在大学生的阅读学习中,图书馆、学校服务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校还未真正将移动互联技术整合到课程教学中来,数字化阅读内容与专业课程学习完全不相干。同时,很多高校图书馆也未与时俱进,不能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持服务,不能创新传统阅读与数字化阅读共生的模式,不能为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提供有力的支撑。[8]

提升大学生数字化阅读效果的策略

1.提高大学生个人阅读素养

(1)转变态度,增强互动意识

大学生首先应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虽然阅读介质有变化,但阅读目的始终不变。阅读是阅读者与文本内容的深度交互过程。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运用与传统阅读相同的方法,如画线、批注、记笔记等,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多任务操作和多媒体工具,加深对内容的吸收,进行严谨的思考,从而促进知识建构。

(2)培养大学生注意力,提升数字化阅读效果

注意力不集中是阅读效果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专注力,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以便其更好地专注于当下的阅读,实现阅读目标。

(3)提高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培养元认知能力

与相关信息保持联接以及评估、选择、整合信息的能力是数字化阅读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高校应该为大学生增设与媒介素养相关的课程,提供媒介与素养教育相关的讲座、学术报告,使大学生掌握媒介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性使用、传播信息的能力。

2.完善中介工具功能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阅读的载体不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电脑、手机、电子书、MP4等电子设备。但这种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在阅读效果方面和传统阅读相比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在阅读载体和平台的功能开发及构建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提升数字阅读平台的用户体验度,加强用户对数字阅读平台的接受意愿和持续使用行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优化阅读效果。数字化阅读载体开发的相关部门也要鼓励开发和设计具有强大功能、良好阅读界面,能够提供个性化交互、智能化服务支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资源,使用户能够通过浏览、点赞、评论、回复、转发、批注等一系列操作,最大化满足自身个性化阅读需求,并逐步进入深阅读状态,最终获得优质的阅读体验。

3.优化阅读内容及呈现方式

(1)优化数字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形式

面对海量、冗杂且缺乏有序管理的数字化阅读内容,大学生无法有效地甄别阅读内容的真实性,影响了自身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制订数字化阅读资源的标准化策略;设置特定部门管理、筛选网络资源。基于此,教育部门应大力开发高标准、高质量的数字化阅读系列材料,设计开发的阅读内容要图文并茂,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呈现形式。同时,大学生经济有限,无法频繁更换移动阅读终端,因此需要大力开发跨平台操作的、兼容性好的、可同步更新的阅读材料。

(2)开发学术资料阅读APP,满足高校学生专业资料的阅读需求

目前数字化阅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娱乐新闻、小说等方面,而缺乏适合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容,因此需要开发适合大学生学术资料阅读的APP。例如,百词斩、英语流利说、网易公开课等APP都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3)教师精选和推送个性化资源

教师和专家可利用便利的网络环境,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有选择的甄别和整理,再上传到学习社区或学习平台,提供给学生观看,可以为学生排除各种干扰,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讲,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践行有技术支持的教学,有效引导学生的网络学习,将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

4.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

(1)丰富数字资源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种类较少,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欠缺,因此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成为重中之重。图书馆在下一步的建设中,要加大数字资源的投资力度,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引进国内外先进图书馆和大型数据库的数字化资源,丰富数字化馆藏。

(2)深度加工和分类管理海量数据

图书馆资源内容多、种类繁杂,我们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形成网上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减少搜索时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促进大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字化阅读。

(3)规范数字化阅读内容

数字化资源数量巨大,但内容良莠不齐,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格外注意资源的选取利用,针对大学生专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强有力的过滤筛选,正本清源,减少网络资源污染,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数字学习环境。

(4)创造“悦读”空间

开O电子阅览室和学习讨论区,提供校园全覆盖的免费无线网络,为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营造适宜的“悦读”空间。

5.建设数字化校园

(1)开展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

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中的专业学习,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阅读的优势,线上线下结合,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让专业学习走出课堂,让大学生在课下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的数字化阅读,从而避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中阅读地点固定、阅读时间单一、阅读内容过于休闲的问题,改善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效果。

(2)推进高校教材改革立体化

在专业学习方面,教材及其配套的相关资源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在教材方面,高校应该倡导教师建立电子教材、课件库、案例库、网络课程、学习光盘、作业库、试题库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教材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专业化、自主化、共享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阅读效果。

(3)推广宣传数字化阅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推广活动,激发大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公众微信号推出“假期阅读打卡”“共读一本书”等活动,激发大学生进行深入数字化阅读和积极与书友交流讨论的兴趣。

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流方式。优质的阅读内容、强大的阅读平台、有力的外界支持、高校自身的改革、大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等都是大学生有效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应充分发挥数字化阅读的强大优势,在互联网中激发阅读兴趣,沉淀阅读思维,在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的交互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智慧,汲取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7][8]张文亮,蒋秋子,尹一村.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06):79-83.

[2]张世兰.数字化时代应警惕大学生阅读的“碎片化”[J].出版发行研究,2016(07):81-83.

[3]柴阳丽.高校学生新媒体阅读现状、影响因素及改善途径――基于五所高校学生数字化阅读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6(02):59-66.

[4]邱相彬,沈书生,徐晓拉.移动网络环境下“浅阅读”对“深阅读”的影响分析――基于对浙江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01):71-75.

[5]王雨,李子运,陈莹.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08):57-64+96.

[6]秦静.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情报,2014(05):150-152.

第2篇

【关键字】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一、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和《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充分表明了国家层面上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人类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智能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学生当中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资源、分析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信息社会需要的不是将信息简单传递或使用,而是需要现代大学生掌握获取信息方法和技巧,将大量碎片化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把大学生塑造成信息素养的高端人才。信息素养不仅是文化素养,而且是大学生终生学习素质的一部分,更应把它看作素质教育的延伸,是网络时代教育的新课题,培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广东省首届信息素养大赛概况

大赛宗旨为贯彻落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关“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的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深化《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任务[3]。大赛指导单位为CALIS管理中心、广东省高校图工委高职分委会,主办单位为CALIS全国高职高专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基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参赛单位为广东全省高职高专院校[4]。大赛共吸引了广东省的55所学校参加,12798名学生注册报名,其中8798人参加了正式比赛,平均每所院校参赛157人。大赛采取了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的形式,而且试题库是由各个院校自主出题,最终进行汇总,判断其科学性,形成了不少于1000道题目的试题库,保障了试卷的公平性。其中包括初赛共40题,限时45分钟,其中单选25题(分值2),多选10题(分值4),判断5题(分值2),总分值100。

三、信息素养大赛的优势

3.1大赛组织的权威性

信息素养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心发起,通过相关的信息素养基地承办。具有一定范围的影响意义,可以号召全国的院校参与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学校和图书馆重视。

3.2学生参与的热情高

现代的大学生富有一定朝气和活力,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新生入学教育、电子资源培训等相关的素养教育,已经不能调动他们的热情,通过大赛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图书馆的积极组织、培训和丰厚的奖品,在学习知识、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能获得奖品、奖状,更加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3篇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呈几何式、多元式快速增长,信息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信息素养作为一种信息检索、获取的技能,是大学生进行信息识别、信息判断与文字提炼的基础,并与创新能力一同成为信息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大学生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主力军,不仅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还要拥有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信息素养培养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今后大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阵地,以传统的文献检索课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素养培养的拓展与创新,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信息素养培养不但被提升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逐渐融入众多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设了信息素养方面的课程,并对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也都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及专业定位,着力探索并逐渐形成了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升体系。

1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1.1 学生信息素养薄弱,利用图书馆的意愿不强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虽然生活在数字化环境中,但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其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基本上只会直接获取信息,不太了解如何去查询与搜集所需信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上网的目的就是进行网络聊天、消遣娱乐等,真正利用互联网数字资源,特别是数字图书馆资源进行信息获取、辅助专业学习的学生较少。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完善,其馆藏资源也由单一的纸质资源向多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发展,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且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体系。但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许多学生对图书馆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其只能提供纸质图书借阅服务,因而只是到馆自习或者借还纸质图书,有些学生甚至在校期间都没有到过图书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并不清楚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更别说对其进行利用了。

1.2 图书馆师资力量薄弱,重授课轻引导

一方面,文献信息检索课的任课教师多为图书馆员,除了要从事本职工作,还要额外承担授课工作,难以集中精力从事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文献信息检索课的任课教师还包括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情报学等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各方面知识的系统培训,普遍缺乏必备的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教”重于“引导”。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只有进一步加强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利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1.3 图书馆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图书馆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资源中心,由于拥有大量的馆藏资源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信息优势与信息潜力。但是图书馆并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唯一信息源,也不是完全独立于学校其他部门的信息储藏地,需要与学校其他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优势和应有作用。因此,信息素养培养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一部分,需要图书馆与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很少与学校其他部门开展合作,没有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发挥应有的效力。

2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方式

从国内外信息素养相关理论的发展来看,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在2000年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为许多国家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和评价提供了指南。该标准规定学生需要具备决定所需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以及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等五大能力[3]。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需要不断调整其职能,从而使大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新生入馆教育与馆藏使用介绍

新生入馆教育是一种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最早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的信息素?B培养方式。许多大一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对图书馆的认识还较为肤浅,对图书馆的环境设施和服务功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快地熟悉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可以派专门的图书馆员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让新生对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规章制度、馆藏分布、资源结构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意识。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既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开端,也是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先导,还是培养学生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的前提[4]。

2.2 开设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

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情报源的能力、检索情报的能力和获取利用情报的能力。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文献检索课程得到了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和推广,并逐渐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

早期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内容偏向于对纸质文献的检索和对中文工具书的检索与利用。但是,随着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信息量激增,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查找、处理、利用信息,成为互联网时代衡量大学生信息素养高低的标准之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开设文献检索课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边听边上机操作,使培训内容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上课效果也更加显著。

2.3 不定期举办信息素养讲座和培训

全国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普遍将开设讲座与培训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方式,如:与相关院系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讲座或课题调研;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的资深教授或高级人员来校讲学,与学生交流等。进入校园以后,新生开始对电子资源产生兴趣,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抓住时机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电子资源应用方面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了详细介绍各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收录内容,还应重点介绍各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与技巧。

同时,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开展讲座与培训时还可突破传统,与系部或校外专家、学者合作。如: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与管理系合作,聘请校外金融业从业人员来校为学生开展金融证券讲座。主讲人首先以美元加息破题,分析国际形势,接着以转型升级为着眼点,深入分析国内经济形势,对今后我国金融市场趋势进行研判,最后适时为学生介绍相关经济研究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学习研究能力。

3 创新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案

3.1 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施教者,图书馆员只有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水平与施教水平,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需求。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培养还处于发展初期,图书馆员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也对图书馆员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他们只有不断学习、挖掘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要注重在信息素养方面对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合理的培训与鼓励机制,促进图书馆员相关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

3.2 创新信息素养培养的形式

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信息素养培养形式,如:将新生入馆教育、电子资源利用讲座等内容制作成视频、MOOC等,并将其放在图书馆网站上供学生观看与学习;开设QQ、微信、微博等在线互动平台。此外,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还可开展信息检索大赛,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比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

3.3 拓展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广的能力[5]。总地来说,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与法律、信息技能、终身学习能力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其中,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道德与法律是发展保障,信息技能是途径,而终身学习则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6]。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信息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信息道德与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因此在今后的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图书馆除了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意识,还应教会他们从实践中查找信息以及分辨信息的真伪。

第4篇

【 关键词 】后现代教育观 信息素养 大学生

20世纪60 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广泛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代表着一种流行、前卫的潮流,它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被学术界共同认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管理、艺术、文学、哲学等等很多学科当中,并且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大致来讲,后现代思想以反思现代性为思想核心,重点强调非中心化、破碎性、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复杂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及多元性等[2]。后现代主义特别看重人们积累的经验,在放弃依靠理性的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去发现更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1、后现代教育观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巨大的颠覆和挑战,它敢于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观点和知识观进行批判,强调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否定知识的绝对正确性和真理客观性。后现代教育提倡通过实践与对话动态在具体情境中推进教学,摒弃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观。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推崇“人本位”的个性化管理方式,利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张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和知识平等。

2、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更为确切的称呼应该是信息文化(Information Literacy)[1],它是对信息社会进行适应的一种能力。2001年冬天,在美国的教育技术CEO季度论坛报告中曾经提出:新世纪的个人能力素质应该包括读、写、算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素质很重要的体现方面,他是一个人成就事业和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

3、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几个层面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推动下,当今时代到处都充斥着信息和知识的的气息,而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获取、处理及加工信息的技能,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概括来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涵以下几个层面:

3.1信息的意识层面

信息意识则是指一个人对他周围客观存在的信息的感觉和认识所形成的一种主观上的意念和认知,在这种信息意识的能力的指导下,能顺利搜索和获取并加工处理繁琐的信息,从而生成新的信息,再使新信息为自己所用,创造出更有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3.2信息的道德水平层面

信息道德是行为主体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范和素质。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尤其是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更加方便了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然而,在信息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学术的剽窃、信息的滥用和传播和信息的私密等问题都被频繁曝光。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培养主体,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科研过程中更加离不开对信息的使用,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道德,成为高素质的信息道德用户。

3.3信息的知识构成层面

信息的知识层面是指信息的用户对于信息理论及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越是深入的掌握有关于信息发展、信息资源组织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信息政策等,使得信息再经过合理的处理和加工后,成为有用的知识被学生接受和使用。

3.4信息的技能层面

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之下,各种信息都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载体,想要便捷的使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首先要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检索的利用技能,掌握了一定的文献使用技能以后才能更加有效的去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

4、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在信息的海洋中,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刻与信息不能分离,但是对于刚从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解脱出来的他们,在面对海量信息如何进行选择时却显得非常迷茫,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上面早下功夫,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在后现代教育观的科学引导下运用独特的教育策略来提高大学生获取、处理以及生成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综合竞争力。

4.1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

在大学生的选修课里增加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对信息的使用能力,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

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电子阅览室,也就是锻炼新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对新生宣传图书馆的藏书量 、馆藏结构布局 、期刊和流通阅览室等功能,介绍馆藏电子资源和使用方法,使新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对图书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

4.3建设数字化的大学校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校园内的移动网络信号日益丰富和全面,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还是教职工公和学生公寓,都已经被覆盖了网络信号,这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模式有利于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去使用各种信息资源。

4.4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教育功能

大学图书馆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大学生使用信息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和数据库使用的培训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使用,使他们对传统的纸质资源和数字化资源都具备获取和加工使用的能力。

结论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在信息时代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技能,它的培养和提高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高校还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全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在“个性化”的理念指导下学会科学的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让信息为自己所用,并产生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信息文化.百度百科.2011-12-25.

第5篇

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的范畴,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在意识方面,要了解信息的价值和力量,并能判断其正确性;在认知方面,要了解信息的本质以及其多样化的形式,熟悉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价、解释、组织及综合信息的能力;在技能方面,要具备操作信息检索、处理及传播的工具与系统,包括计算机、媒体系统和网络的基本能力,这是个人利用信息及其载体与外界有效沟通和互动所必需具备的条件。信息素养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终身学习的基石,是发展终身教育的核心要素。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技能以及所需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偏移

目前,有一些院校只注重纯技术层面的信息教育,忽略意识层面和知识层面等方面的教育,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就是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有些院校认为文检课完全可以替代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派几个教师兼职教学就能解决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问题;有的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就是进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及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其实信息素养教育远远不止这些,它还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信息免疫等多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网络化的今天,除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外,还应加强信息道德的教育,注重加强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免疫力,应引导大学生完善合乎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使信息素养内化为大学生的自然意识和自然需求。

2、信息道德缺失

在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上,有相当多的学生仅认为“计算机犯罪”属违法问题,只有少数学生了解“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也属于违法或不道德范畴。再如,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屡屡出现。在不少高校的机房中一些学生大搞恶作剧,擅自改变计算机设置,甚至删除软件,自设密码,将别人的程序、资料弄得面目全非,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实验工作。由此可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迫在眉睫。

3、信息素养教育与实践应用脱钩

图书馆实施信息素养教育表现为各行其是,缺少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意识,与科研课题教学和毕业设计的实践脱钩,教学效果不理想。一部分学生到大四时,还表现为信息意识淡薄,学习方式墨守成规,获取信息能力较弱,在获取信息效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缺乏面对不良信息所应具备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信息责任感,面对专业课题项目不知如何全面快速地获取相关资料,不能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信息,不能跟踪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动态研究,毕业后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不能进行独立的实践研究,这些现象表明高校在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存在严重缺失。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1、加大信息教育课程的改革

首先文献检索课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加大计算机检索教学内容的比重。其次,应该认识到信息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信息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贴近专业,要渗透到其它课程的教学中,促进其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并且应把原来只停留在本专业文献检索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向其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文献检索中进行扩展,注意与具体的学科专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检索技能的教育对所学的任何学科进行某一方面的钻研。

2、建立多元化的信息用户教育模式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目前众多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其他多种形式的信息用户教育。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必然带来多元化的信息用户教育模式。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教育基本包括以下方式:有学分的用户教育课程(主要是文献检索课)、参观图书馆、图书馆系列讲座、信息资源利用专题讲座和导读讲座。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我们可以考虑安排以下教育形式,为专业课程和具体学科举办的用户教育,针对特定需求的个性化用户教育、网络视听用户教育等。多元化的信息用户教育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对大学图书馆工作的要求。

3、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创设和谐的校园信息文化

第6篇

关键词: 新媒体 “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深入研究、思考和探索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方法、内容和模式的创新,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及其特点

新媒体主要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以数字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这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本质特征。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具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互性和平等性。

新媒体传播方式能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完全互动,每个参与主体都能平等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及时性和便捷性。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信息速度非常快,信息更新也非常快,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生的每件事情基本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等新媒体。

3.虚拟性和开放性。

虚拟性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新媒体本身是基于数字技术产生的,与现实的社会行为不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是通过信息载体的数字化和虚拟化实现的。另外,新媒体技术将整个世界联结成“地球村”,呈现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无障碍”,充分彰显其开放性。

4.多元性和灵活性。

新媒体所涌现的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示形式表现出日趋多元化的特征。每个人在新媒体构建的网络体系中,都充当多元信息的接收者、者和传播者等多重身份。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突破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灵活获取信息。

二、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会具有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90后”这一概念指代整个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90后”大学生作为受到社会各界热议的新一代群体,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信息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在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有明显不同。在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性格主要有以下特点:

1.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信独立,思维活跃,但自律能力差。

2.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张扬,内心单纯,但心理能力弱。

3.价值观多元化,思想开放,敢于批判,但责任意识弱。

三、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由于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它在给人类带来方便便捷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大量不良信息扰乱了信息传播环境,给“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

1.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新媒体的开放性开阔了“90后”大学生的视野,然而会干扰“90后”大学生的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资产阶级腐朽的价值观通过新媒体涌入国内,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侵蚀着“90后”大学生的头脑。他们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干扰,导致他们出现政治意识的淡化、理想信念的转移、价值观的混乱等问题。新媒体时代,多种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对我国长期坚持一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提出挑战。

2.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影响人学生的心理健康。

新媒体的虚拟性一方面为“90后”大学生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和宣泄情绪的场所,另一方面造成部分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摆脱现实伦理道德的束缚,忽略社会责任,放纵自己的行为。一些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中,对国家、社会及外界非常冷漠,不做任何关心,产生了孤僻、紧张、逃避现实、迷失自我等心理问题。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得大学生不再是单向、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不会对教育者施加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一味盲从。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地位也受到威胁。

3.新媒体的泛化性和共享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性。

新媒体的泛化性和共享性带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危机”。新媒体时代已经将信息权威在教育者身上得以弱化。新媒体环境中,信息成为公众共享的资源。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信息来源丰富和信息储备不足的境地,其权威和信任遭遇危机。

四、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1.创新教育理念,主动融入新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认识和学习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牢固树立将新媒体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调动“90后”大学生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帮助“90后”大学生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双方互动交流、相互理解和认同,遇分歧时应充分地沟通、对话,直至达成共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另外,思政工作者要注重大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努力帮助“90后”大学生学生提升其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从而改变传统媒体时代思政工作者自上而下的说教模式。

2.加强引导,提高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可以将新媒体知识纳入课程教学,通过开展选修课、知识讲座、学术报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普及新媒体知识,培养学生的媒介批评能力,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理性合法地使用各种新媒体,遵守媒体道德与法律规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二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通过开展新媒体培训、社会考察等活动加深教育者对新媒体的认识,鼓励教育者自身加强对新媒体知识的学习和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邀请社会上的媒体机构与学校加强业务的互动交流,提高教育者本身的媒介素养。

3.创新形式,积极探索引导新渠道。

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努力采取“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形式,创新思想教育形式,把新媒体平台作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渠道化的教育功能。围绕QQ群、微博、飞信、人人网等搭建交流平台,开辟在线交流引导的新渠道。学院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等共青团组织开通QQ群、专用微博账号、飞信群、人人网主页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及时活动信息、互动讨论主题活动等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要开通个人微博、人人网和博客等,针对“90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事件等进行分析、解读和引导,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探讨,充分调动“90后”大学生在沟通交流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将思想引导的内容“循序渐进”地融入其中,真正实现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张毅翔,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新媒体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2010(12):35-37.

[2]高爱芳,高卫松.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2010,26(1):132-134.

[3]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1-26.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评价标准

信息素养是近几年研究很多的一个话题,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简单地说,信息素养就是个人“如何有效的获得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制定信息素养的标准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并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标准。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1)能够有效且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

息;(3)能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

容;(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作到最好;(7)能认识信息对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性;(8)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

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9)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

创建信息。

二、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

(1)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化社会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对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也成为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2)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有人做过统计,在大学学得的知识五年以后有一半以上将用不上,因此,在大学期间,必须要学会如何正确的识别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1)信息意识薄弱。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意识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但是大多数学生无法将其发现的信息现象与其工作、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通过这些信息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2)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获取信息的时候通常借助于一般的网络搜索引擎,没有掌握相应的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3)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利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是停留在文字处理、上网浏览信息、简单的信息搜索、收发邮件等这些初级应用上,对信息的分析、筛选以及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尚需培养。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了解与信息获取、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等方面的保护意识薄弱,大学生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从而使网络诈骗等等网络不安全情况频频发生。

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1)做好信息素养的宣传。可以通过讲座、开设相应课程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于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2)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数字资源的建设。新生入学就应该做好进行入馆教育,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及分布、组织结构、开放时间、借阅制度、数字文献资源的使用和检索方法,使其对图书馆有个总体的了解,使图书馆的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3)完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首先,为了使学生对信息素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应该开始类似于《信息素养导论》的课程。其次,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应该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Excel数据管理》、《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等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4)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法律和思想道德教育。各高校都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应根据目前的网络环境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法规、网络礼仪、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参 考 文 献

[1]王菲.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及模式[J].教育探索.2006(5)

[2]梁建国,张斌,王欣伟.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及途径[J].交通职业教育.2009(6)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图书馆;资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90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获得大量文献资料以及提升知识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利用情况。我国的大学生去图书馆的次数比较少,即使是去图书馆也大多是阅读杂志等。对于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不但是教育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对于学生文化素质提升不利。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进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知识水平提高。

1 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资源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

我国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图书馆投资的资金有限,图书馆的的资源没有充分使用,资源被闲置和浪费, 大多数大学生很少去图书馆,甚至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没有去过图书馆,即使大学生去图书馆也只是阅览杂志以及报刊等流通书籍,而极少使用文献信息资源。这也造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高校图书馆的使用率与其所蕴藏的价值形成极大的落差。这不但浪费了教育资源,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有两点:

第一点,大学生对图书馆认识不到位。多数大学生并不熟悉和了解图书馆服务设施及相关的设置, 也不知道如何查阅寻找需要的图书资源, 大学生面对馆内各种文献信息资料而不知从何下手,也不不愿意去查阅文献资料,对于计算机的信息服务以及检索也不闻不问。多数的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还是传统模式,即“你来我借”,这种服务方式是比较被动。只注重收集知识、资源,而没有将知识传递出去,一味追求图书馆的藏书量。

第二点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大学生在信息素养上有所欠缺,信息搜集的意识淡薄。多数高校都没有开设关于信息素养课程,即便开设也仅仅是在计算机基础课上一笔带过 或者是在图书馆相关的专题讲座中提到,这些都是从技术方面来探讨,根本算不上是信息素养的课程。在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计算机以及外语水平都达到一定水准, 但多数大学生表示,他们不了解关于信息提供的系统,获取信息在依赖纸质书籍。

2 促进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几点措施

2.1 强化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是图书馆资源使用的前提条件。硬件建设一般有信息资源的建设、网络硬件的建设和环境建设等。信息资源的建设分为印刷式的文献和数字式的文献的建设。对于图书馆在注重藏书量同时也需要对藏书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得文献更加系统化、全面化,这样能够提高图书馆书籍的质量;在将网络数据库引进图书馆时,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建立特色的数据库,才能满足大学生对书籍的需要。网络硬件的建设可以让管理员充分有效管理馆内书籍及信息,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加科学地服务于大学生,还能使图书馆逐渐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自动化以及服务网络化,让图书馆实现科学化发展。建设好图书馆的环境可以为大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及舒适的环境。建设好硬件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可以进信息资源的使用和开发,同时也能够吸引大学生阅读信息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使用图书馆内的资源。

2.2 提升图书馆员的素质

图书馆员是知识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者,有着传递知识的使命。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有利于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检索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而图书馆也越来越倾向于指引读者寻找所要的信息。面对复杂多样的的信息资源,如果想要满足各种读者的需求, 就需要从大量信息中找出所需信息, 这些都是需要图书馆员在自身专业基础和外语应用的基础上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对信息的敏感度。这种分析的能力主要是存在于个体知识结构的能力, 表现在辨别、评估、找寻、运用信息等方面。图书馆员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的业务对知识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便适应时代的需要;同时也应该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可以对文献的价值、关系进行判断并可以整合、加工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2.3 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教育对于提升学生未来社会竞争力十分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素质教育逐渐变成了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使得大学生能够掌握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对此应该开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让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并从各个方面认识图书馆,教给他们查询信息资源的方法以及帮助他们掌握文献查找、使用的方法, 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质以及相关的信息检索能力,逐渐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面对不同学年的大学生, 应该开展不同的图书馆教育课程,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可以培养基本的技能,并介绍文献相关知识、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检索文献等等,帮助掌握基本使用技能,同时也能激发大学生对使用图书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比较低,主要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图书馆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比较欠缺,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大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图书馆员的素质、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从而促使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以及文化层次。

参考文献:

[1]赵艳.浅析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通过文化传承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J].科技视界,2016(05):202+230.

[2]高淑芳,赵世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03):69-72.

[3]张蔷,刘立军.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浅析――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进行干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4):68-69.

第9篇

一、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1、丰富的馆藏资源

从本质上来看,高校图书馆就是一位为师生提供信息的场所,其革新和发展都离不开馆藏资源的支撑。伴随着现代化信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富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并且为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开拓了较好的前景,我国现阶段有的高校已经逐渐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知识资源系统。另外,由于我国数字图书馆形成时间较晚,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有必要引进发达国家图书馆的发展经验,并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从而建立起属于我国高校自身发展的数据库。

2、安静的学习环境

信息环境始终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高校图书馆当中,设有多样化的借阅室,使得学生一旦走进其中,就能够感受到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再加上现代化设备和技术的支撑,学生能够得到便捷优质的信息服务,从而更愿意投入到信息素质教育中来。在安静的学习环境之下,任何专业的大学生都能够融入到一起,共同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并且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有助推作用的。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图书馆参与借阅活动,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使得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纰漏得到了有效地弥补。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对于图书资料的学习和整理,正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优质的专业人员

在图书馆正常运行的过程当中,图书馆专业人员始终是重要的人力资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和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所以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信息素质教育的稳步进行。尤其是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支撑之下,人力与机器的结合呈现出极佳的效果,这也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图书馆运行当中的弊端。

二、基于高校图书馆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策略

1、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宣传力度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大学生拥有的信息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其能否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一定的信息,这和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有着重要的联系,因为在信息化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信息获取能力。就此而言,学校有必要将这一项目纳入大学生新生入学当中的重要教育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和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使得大学生对于这一领域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且明白信息的查找和检索对于他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带领学生对本校的图书馆进行有效的参观,并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和作用,逐渐在学生当中形成信息意识。

2、营造有利于信息素养教育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客观环境能够为信息素养教育开辟极佳的条件,在这里笔者所指的良好环境包括信息软件环境、信息硬件环境,高校领导者要对这类环境予以重视,并强化数字资源化建设,使得崭新的技术和传统的图书馆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提高运行效率,满足学生信息素质提高过程当中的需要。现阶段我们不难看到,我国很多高校当中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教室以及电子文献等多样化现代资源数据,这些方面的突破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引领这项教育和时代接轨。

3、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甚至可以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就此而言,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理应改变原有的状况,逐渐吸纳掌握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方式的人才,并且这方面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较高层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业务技能。当然,在吸纳新型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于老员工的培训,使其能够革新思想,和时代接轨,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从而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来,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人性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