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3:12
导语:在创业风险的概念与特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风险投资 高新技术企业 机理
一、引言
在现达国家里,风险投资在促进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经济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由于运用了风险投资机制,使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5~80%。正因为如此,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1998年成思危先生代表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提出一号提案“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之后,我国的风险投资进入了一个超常规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对风险投资认识的逐步深入,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当地的风险投资的发展,一些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加入风险投资的行列,如四通、实达、联想、清华同方、海尔、宝钢、希望等公司都独自或联合其他机构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战略投资。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术界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的理论探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比较著名有王俊峰的《风险投资与案例》、张景安的《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辜胜祖的《政府与风险投资》等。然而国内关于风险投资的研究大多是从体制层面展开论述的,而较少把风险投资视为一种系统研究,为此,本文试从整体性思想出发,挖掘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理论基础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高新技术(High&New Technology)一词起源于美国,主要是指二战后涌现出来的新兴科学和新技术群,这些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及航天工程技术等。而从事在高新技术范围内进行产品开发、生产、经营,为社会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就是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由于各国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方面,各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如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近年来规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率达8%一10%的企业即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具有高投入、高成长性、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特点。企业成长期的发展呈跳跃式高速增长。高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这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突出特点。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风险投资的概念及特征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国内也称为创业投资,是一种针对非上市公司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投资方式。所谓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蜕资),从而不仅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具有创新形式的投资和行为,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投资对象大多是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企业,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处于新产品研发初创阶段,所需资本较大,其投资期限通常至少在3~5年以上才能取得收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2)高风险、高收益性。高新技术在研发阶段失败率高达80%~90%,比较成熟的风险投资完全成功率也低于30%,而风险投资一旦获得成功,则会带给投资者数倍的回报。(3)风险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风险资本家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首期融资外,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其投资的超额回报。
(三)风险投资运行的动力机理及运作流程风险投资运行的动力机理主要包括:(1)需求拉动机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特点是其高投入性,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先导,在科研、中间实验、生产和产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资,而且投资规模依次递增。风险投资业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对资金的需求为前提,是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的表现,也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意义所在。(2)利益驱动机理。风险投资往往是将资金投向从事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旦技术创新取得成功,必将为投资者带来巨额的投资回报。如果风险投资的价值不能实现,就难以唤起市场的力量使资金投向风险投资中去。因此,利益驱动是风险投资业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其根本在于预期的投资回报。这种投资回报是有价值的或是有利可图的。对于创业者而言,创新一旦成功,不仅能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更是其个人价值的体现。风险投资并非对任何高新技术项目都会投资,它看重的是项目的潜在市场价值,只有在未来能顺利地生产出产品并能容易地开拓市场而产生巨额利润的高新技术成果才是风险投资关注的对象。风险投资机构是职业投资家,具有雄厚的资金,寻找优秀的项目进行投资是其本能。为了追求高额的投资回报,在理论上,风险投资具有向高潜质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的冲动。(3)风险规避机理。风险投资产生以后,能够吸引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获得蓬勃发展,其重要的驱动因素就是通过完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可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统一,通过有效地控制风险并分享收益,风险投资领域成为投资的焦点。风险投资主要聚焦于高科技领域,而且大多是新建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可以通过出资者对经营管理者的有效约束和有效的产权约束机制来强化风险控制。在风险投资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时,就获得企业的部分产权,风险投资家可以凭借自身专业优势来监督和控制经营情况,减少风险的发生,最终实现风险与收益的统一。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是风险资本增值流动的过程,可以分为风险资本的筹集、风险资本的投资管理、风险资本的退出三个阶段。风险投资运行中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整体,为高新技术企业从孵化、发育到成长的全过程提供了融资、咨询和管理等相关配套服务。在这一整体中连接各部分的是风险企业的股份。风险投资的各参与主体在市场上通过股权的运作获取收益,企业则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不断成长所需的资金,最终成为具有良好增长势头的成熟企业。
三、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实践
(一)风险投资项目增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是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快速发展的五年,投资项目明显增多,在建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全市在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370个,在建规模149.6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25%和42.63%,比2001年增长9倍和21倍。
(二)投资总量持续扩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如(表1)所示,从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十五”期间,南通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企
业风险投资143.75亿元,年均增长56.42%,比同期规模以上投资年均增速快18.7个百分点。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占比情况来看:“十五”期间是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加速发展的五年,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有了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11.11%,比前四年分别提高了2.78个百分点、4.51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和8.28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74.65亿元,同比增长101.93%,增速比规模以上投资快50.46个百分点。从分地区完成投资情况来看:2005年市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总投资19.14亿元(表2),同比增长120.8%;其中各市县也存在一些差距,海安县实现风险投资13.12亿元,同比增长207.1%;如皋市实现风险投资7.35亿元,同比增长136.29%;东县实现风险投资10.18亿元,同比增长90.12%;通州市实现风险投资10.06亿元,同比增长29.54%;海门市实现风险投资6.77亿元,同比增长41.16%;启东市实现风险投资8.04亿元,同比增长了167.42%。
(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近年来,南通以各级各类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高等学校科技园和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的作用,与风险投资机构密切合作,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加快技术信息交流和技术产权交易,积极发展和规范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高新企业风险投资提供技术信息、市场预测、项目评估、投资和法律咨询等各项服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风险投资项目明显增多,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完成投资的比重持续上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后劲显著增强。高新企业孵化器建设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已建设运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据2005年统计报表,7家孵化器共有场地面积52573平米,其中企业用房39598平米,孵化面积占比为75.32%。在孵企业108家,从业人员1949人,2005年在孵企业总收入35434万元,工业总产值37282万元,实现利税5395万元。在孵企业共申请专利77件,累计毕业企业52家,毕业企业工业总产值64200万元,出口创汇3089万美元。全市的高新企业孵化器体系布局已拉开架势,为留学归国人员、科技创新人才及民间资本搭建良好的风险投资的平台。
(四)民间投资的份额加大风险投资主体以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为主,民间投资占比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中,国有控股经济完成投资3.18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4.26%,同比下降6.6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49.53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66.34%,比上年上升10.16个百分点;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完成21.95亿元,占高新技企业风险投资的29.4%,比上年回落3.49个百分点。
(五)风险投资行业分布趋多元化,重点行业增势强劲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涉足的领域,主要包括信息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机电一体化等行业及部分传统产业。如(表3)所示,2005年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仍主要集中在机电和原材料工业,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完成风险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3.74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风险投资22.75亿元,同比增长120.89%;医药制造业完成风险投资6.45亿元,同比增长44.38%;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完成风险投资9.87亿元,同比增长116.53%;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完成风险投资19.25亿元,同比增长65.34%;新材料产业完成风险投资15.34亿元,同比增长164.67%。
(六)资金到位及时,企业自主融资能力增强2005年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本年到位资金74.61亿元,同比增长102.8%,比完成投资快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8.53亿元,同比增长81.1%,占本年到位资金的11.43%;利用外资13.59亿元,同比增长203.35%,占本年到位资金的18.21%;自筹资金51.18亿元,同比增长88.44%,占本年到位资金的68.6%,自筹资金仍为主要来源,企业自主融资能力增强;其他资金1.31亿元,同比增长197.73%,占本年到位资金的1.76%。
(七)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的不足南通高新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一是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目前全市各地高新企业的风险投资热情很高,但重视程度还不够。从各地投资运行情况看,普遍存在重投资总量、轻投资质量;重抓具体项目,轻投资环境建设;重当前利益,轻长远规划。二是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规模偏小,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偏低。从投资总量看,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完成74.65亿元,仅占规模以上投资的11.11%,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偏低。与其他城市比较,2005年南通全社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总量只有苏州的42.86%、南京的47.4%和无锡的56.06%。三是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领域涉及面偏窄,投资行业过于集中。目前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投向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其它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虽有所涉及,但由于总量偏小、份额不足而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在2005年南通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投资58.89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78.88%,而其他涉及高新技术领域的行业,如对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的风险投资份额明显不足。
四、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完善的建议
(一)政府应加强引导,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环境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是风险投资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并给予积极的扶持。我国风险投资需要在若干环节上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制度,是保证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针对南通目前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规模偏小、大项目偏少、风险投资项目分散等问题,政府必须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规划、引导和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政策,真正把国家、省、市的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企业用于研发的资金,可以按150%~n所得税等。
(二)尝试新的投资主体形式美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即银行附属的投资公司,大企业附属的投资公司,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独立的风险投资公司。我国的风险投资要立足于启动民间投资,引进外资,多渠道筹措风险投资资金,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制,调动各投资主体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建立“官助民办”的风险投资体制。目前,南通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发展经费(R&D)投入少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发展初期,政府可以发起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基金
或风险投资公司,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投资,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加快研究行之有效的科技投资风险担保办法和措施,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效融资提供担保,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R&D)投入得到有效保障。
(三)加快创新的平台和载体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一园四基地”和各类开发园区建设,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样板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等孵化器,要进一步加强对入驻企业的服务,力争多入驻、快孵化、快转化。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资,提升企业实施大项目的能力。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建立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抓住当前国家、省鼓励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机遇,依托现有高校,建立起科技资源人园畅通、人园企业产权明晰、工作机构职责分明的管理体制,形成创新要素集聚的高地。要切实加强各类中介机构建设,加快完善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信息网站为重点的网络信息平台,认真开展科技服务、人才引进、信息咨询工作,促进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融资难 策略
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大学生就业不足问题开始显现。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与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最突出的是资金供给不足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相对不利的融资环境下,采取积极的策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创造条件,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情况回顾
比尔・盖茨缔造了微软帝国,激励了全世界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我国也不例外。1998年,清华大学开始举办大学生创业比赛,1999年举办了第二届创业大赛,催生了“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学生公司。受此影响,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创办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公司。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骤减。据麦可思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我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而美国大学生创业比例高达20%―23%;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2%―3%,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我国有68.12%的创业大学生因“缺乏资金”而失败。可见,缺乏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经济学分析
当前资本市场上并不缺乏资金,然而大学生创业却筹集不到资金,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由于外部资金不足,大学生在创业起步阶段,往往只能依靠家庭出资,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一)创业资金市场效率低
根据产权理论,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是一切融资难题的根源。
逆向选择是指出资人倾向于向信用风险高的借款人融资。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出资者难以识别用资人的信用风险,只能按照市场平均的风险水平设计利率水平,低风险的用资人由于收益水平低,而不得不退出资金市场,因而出现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可能有意识地损害债权人利益所导致的资金供给不足问题。由于借贷合约是不完备的,借款人会将资金投入高风险领域,而转嫁投资风险。出资人为了保证资金安全,通常会设置较高的“门槛”,从而出现融资难的问题。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效率,银行储蓄难以顺利地转化为有效的投资。
(二)创业调控政策效果不佳
为了矫正资金市场的失灵,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出台了积极的支持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3]35号)要求各地区要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放宽创业准入条件,降低注册门槛,按规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然而,由于配套政策不完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例如,由于大学生创业风险比较高,金融机构往往会设法设置各种“门槛”,限制向大学生创业进行融资的规模。另外,政府设立的公益性创业基金规模有限,相对于巨大的大学生创业融资需求,只是杯水车薪。
三、创业融资策略
鉴于学生创业的特殊性,适合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渠道主要有亲情资金、政策性创业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小额贷款等。大学生应当针对创业各阶段特征,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一)种子期(创意期)融资策略
在一个创业项目的种子期,创业项目可能还只有一个创意,或者是一项在实验室里的科研项目。要想成为一个企业,创业者们尚需要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对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这一时期,企业尚未开始经营,资金需要量相对较小。尽管如此,其风险却特别高,根本无法引起债务资金或者风险资金的注意,创业者们只能自己出资或者亲友出资。对于大多数学生创业者来说,亲友融资规模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创业者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资金。
1.种子期天使资金融资策略。天使投资的主要投资对象是具有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者是有发展潜力的专门技术。种子期的创业项目往往还只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商业计划,缺乏技术细节,一切来自未来,这无疑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如何利用商业计划书敲开投资者的大门,这就需要与出资人面对面的沟通,来进一步展示项目的投资价值。天使投资者主要是个人资金,彼此之间比较容易沟通。因此,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媒体、创业大赛获得天使投资者的注意。由于是个人的投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个人风险投资者的阅历和经验能够为创业者们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然而为了降低风险,个人投资者一般会要求取得企业的部分控制权。
2.种子期创业基金融资策略。除了天使资金,大学生可以及时关注政策的变化,视当地情况,申请“大学生创业资金”、财政贴息贷款。例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统一调整为10万元,个人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部分由财政贴息。此外,为了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还直接出资建立了创业基金,打造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撑平台。例如,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采用“资助+运作”模式,通过募集社会资金,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讲堂”等公益系列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培训,对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评选与推介,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
(二)企业初创期(孵化期)风险融资策略
企业由种子期转入生产经营之后,便进入到了初创期。创业者们开始着手筹建公司并进行试生产,这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时跟进,以购置厂房、设备、存货储备、市场开拓费用等。资金困难是这一阶段的常态,种子期的亲情资金或者天使资金只是启动性的资金,已经无力支撑这些生产经营活动。但是,由于企业处于创业阶段,自然缺乏融资所必须的经营记录和信用记录,信息的不对称性依然比较强。与此同时,创业阶段的企业存在比较大的创业风险,如果初创企业是科技型的,那么其风险会更大,不仅存在产品风险、市场风险等经营风险,还存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的技术风险。因此,该阶段很难从银行融入资金,因为银行资本在任何时候都会把资金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因此,这一阶段的融资重点是进行权益融资,是否能够吸引到风险投资,对于创业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与天使投资相比,风险投资者投资的项目比较多,一般不会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而特别强调制度管理,要求企业的产权要明晰,因为风险投资市场有一句格言,“宁可向拥有一流管理团队的二流项目投资,也不向拥有二流管理团队的一流项目投资。”这一理念对于初创期企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扩张期债务融资策略
当企业进入扩张期之后,对资金的需求更大。企业进入扩张期之后,企业拥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量以及完整的信用记录,信息不对称性比较低。与此同时,企业进入扩张期之后,原有的创业风险已经消失。因此,扩张期的企业融入债务资金相对比较容易,可以把债务融资作为此阶段的融资重点,通过提高财务杠杆率,降低融资成本,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当前,不少地方的地方政府指定相关银行,对创业企业提供小额贷款,贷款程序相对简单,优惠幅度也较大,比较适合大学生创业融资。
(四)成熟期(蜕变期)上市融资策略
对于进入成熟期的创业企业而言,首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蜕变,所谓的转型或者二次创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创业者们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组织结构、信息管理、营销服务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调整,对流程进行再造,从而使创业型企业转换为现代企业。因此,企业在该阶段的风险是转型风险,即企业对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的风险。如果创业企业能够成功转型,那么就等于已经完成了上市融资的大部分工作。上市融资对于创业型企业至关重要,它既可以为风险投资退出提供平台,又可以在更高的平台上融入资金的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从而促进企业产业结构升级,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目前,创业型企业上市融资的市场平台主要是创业板市场,其门槛较低,对企业经营历史和经营规模的要求比较低,只要企业经营活跃,发展潜力大,都可以申请上市。此外,对于那些不符合创业板市场准入条件的创业企业来说,也可以寻求在三板市场上市,以便于风险投资及时退出。
四、结束语
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活动主要以机会型创业为主,创业者注重进入新创造的市场,创业动机是实现自身的价值。我国的创业活动则正好相反,大多以生存型创业为主,创业的动机是为了生存,比较注重在现有市场中捕捉机会。因此,我国创业企业主要分布于商业零售和餐饮服务等行业。生存型创业一方面容易加剧现有产业的竞争,另一方面不容易吸引风险投资者介入。引导大学生关注机会型创业,是我国大学当前创业教育的责任。X
参考文献:
1.戴依依,顾小燕,李璐卉等.融资约束下的上海大学生创业研究报告[J].中国市场,2014,(12).
2.秦印.大学生创业融资策略探析[J].现代商业,2013,(23).
教育部一项统计数字表明,2008年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4%。北京作为全国的“人才大本营”,在2009年17.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也仅有146人,不到毕业生总数的0.1%[2]。种种数据都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还不强,尚不适应扩大就业的要求。
作为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概念,创业精神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创业与创业教育提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层面上来。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其创业行动便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
从理论角度而言,创业意愿研究对解决国内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以往对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不同学者根据所关注问题的不同构建了相应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然而,关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影响的研究较少,关于创业意愿的测度方法略显单一,且缺乏以国内大学生为对象的大样本采集的实证研究。
一、文献回顾
(一)创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其组织和实施达到特定目标所需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个体活动选择过程和活动内容的主体性因素,它并非个体的行为本身,是一种介于个体动机和行为之间的中介因素,具有动机的行为驱动性质;同时又是建立在个体的综合认知评价之上,具有认知性质,自我效能对个体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创业研究学者Kruege(r2000)指出:“一个理解创业背后涵义的关键是对认知结构、创业吸引、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行动背后深层信念的探索。”
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这样一种深层信念,是揭示关键创业活动的重要概念,创业自我效能感与机会识别、风险承担及职业选择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被用来预测创业者的行为选择、坚持和绩效。由于创业者面临的环境和任务的特殊性,创业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导致创业意向的重要前提,在同样的环境下,高创业自我效能感者的眼中是充满机会的,而低效能感者眼中则是代价和风险;即使感觉到同样不确定、风险和艰难的环境,高自我效能者也比低自我效能者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竞争力。
此外,高创业自我效能感者对结果的期望也与他人有所不同[3]。Jung(2001)的研究结果验证了一个重要结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4]。HaoZhao等人(2005)的研究进而揭示了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创业课程体会、创业经验、风险倾向、性别四类因素与创业意向的中介变量[5]。范巍、王重鸣(2004)通过问卷调查了个人特征以及环境、人口统计因素对个体创业倾向的影响,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意愿的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6]
。
(二)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素质和创业能力,从狭义上讲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
2000年彭刚出版的《创业教育学》一书中总结出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即创业意愿、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7]。在全球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可以培养创业意愿为主的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的哈佛大学和以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的斯坦福大学三种典型创业教育模式。
Cluoes做的实证分析发现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前后,其决定创业与否有着显著的差异。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更易于承担风险、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定[8]。此外,还有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也证明了大学教育对创业的影响是可以观察的。
(三)创业意愿
创业意愿是针对潜在创业者而言的,只有具备创业意愿的潜在创业者才有可能真正从事创业活动。
Bird(1988)把创业意愿定义为“引导创业者追求创业目标,并投入大量注意力、精力和资源等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且认为个人或社会因素都必须通过创业识向来影响创业行为[9]。Krueger等(2000)认为,创业是具有意向性的,创业意愿针对有计划的行为,是创业行为唯一、最好的预测变量,实证研究验证了创业意愿是导致创业行为的关键[10]。探索导致个体产生创业意愿的因素,一直是创业研究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个体层面的创业意愿往往是一个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标志。
对于创业知识,Chen(1998)在对一个美国学校MBA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上过创业类课程的数目与创业意愿正相关[11]。知识不等于能力,但能力的形成依靠一定知识的占有量,创业知识作为创业教育实施内容的一个部分与创业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即知识的不断增加及经验的不断积累可将使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
二、研究模型与假设
大量有关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证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都会影响个体的创业意愿。
组织行为学家Bateman等人在1993年的一项经典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前瞻性人格的概念,将之看作是决定个体主动性和前瞻行为的主要因素[12]。Deborah(1994)将前瞻性人格引入其对创业意愿及可能性的研究中,并指出其余人格测量的方法也许对创业意愿有影响,但是用前瞻性人格来测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13]。
Grant(1995)对大学生和MBA学员的研究则发现,前瞻性人格与创业意愿有关,在控制了性别、教育水平以及父母一方为企业家等额外变量之后,前瞻性人格解释了创业意愿17%的变异[14]。
在对创业者的研究中,有关创业者个人特征的研究又占了相当一部分的内容,一般认为创业者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个人特征,如:乐观、审时度势,有创造力、冒险精神、领导能力等等。
假设1:个人特征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影响
假设2:个人特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DeNoble等人(1999)的研究证实了接受创业教育的创业者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非创业者,而且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学科的学生间存在着差异,创业专业的学生(受过创业教育)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大部分维度上的得分远高于非创业专业的学生[15]。
Chen等人(1998)的研究还发现所学的管理课程数量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强度呈正相关,HaoZhao等人(2005)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创业经历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出现了相关(Lindsay,2007)和无关(Forbes,2005)两种不同的结论,以往创业成败的经历会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程度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
假设3: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影响
假设4: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BoydandVozikis(1994)的研究发现,在同样的环境下,高创业自我效能感者的眼中是充满机会的,而低自我效能感者眼中则是代价和风险;即使感觉到同样不确定、风险和艰难的环境,高自我效能感者也比低自我效能感者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竞争力。此外,高创业自我效能感者对结果的期望也与他人有所不同[16]。
假设5:个体创业自我效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根据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构建出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
三、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根据上述文献综述和分析,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编制了个人特征、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量表,并邀请了20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和5名关注创业研究的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原始量表进行了修正,得到预调研问卷。
问卷分三个部分:(1)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学历、性格、接受创业教育与否;(2)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在参考Chen等人公开发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DeNoble开发的ESE量表为蓝本进行增减;(3)创业意愿量表。问卷采用1—5级的李克特(Likert)量表,“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分值的高低反映了被试的取向。
正式调研以杭州、青岛、南京、郑州等地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为样本选取点,调查样本包含在校和毕业的学生。调查方法基于人力、物力有限,采用非随机抽样中的便利抽样为原则。多数抽样调查采用的可靠度介于99%~95%之间,而95%的信赖标准是较常被采用的标准。本研究采用95%的信赖标准,假设误差不大于5%(e<0.05),信赖区间为95%。根据预调研问卷回收率,实际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328份,有效回收效率为72.9%。上述过程在2010年1-3月间完成。表1列出了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背景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龄、学历上不存在差异,在是否接受创业教育等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这与国外的同类研究有所差异,尤其是性别差异,国外大多数研究中女性普遍显著低于男性。在学生样本中受过创业教育或培训的群体其创业自我效能感要高于没有受过创业教育的样本;可能由于学生样本主要受到替代性经验的影响,而创业教育或培训起到了正向强化的作用,见表2。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以特征值大于等于1为因子抽取的原则并参照碎石图,来确定项目抽取因子的有效数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表明: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提取了管理事务性工作(创业管理)、应对各类挑战(创业风险承受)、领导团队与应对挑战(创业领导)、把握自我与坚持创业(创业坚持)四个因子。KMO(抽样适度测定值)为0.69,一致性系数为0.734,累积解释了65.331%的变异,见表3。
(三)回归分析
这部分主要分析的是个人特征、创业教育对个体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的影响。具体结果见下表。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见表4。
(四)设定模型评价和假设检验
利用LISREL8.51软件来计算设定模型拟合系数,个人特征、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感与创业意愿四者之间路径系数和t检验值。分析结果显示:
卡方值χ2=488.56
(df=241,p=0.000;χ2/df=2.1),
NFI=0.92
AGFI=0.879
GFI=0.91
RMR=0.041
对照一般研究中拟合指标的标准,表示整体模式有良好的适配度。
模型中各变量间的路径系数如表5所示。
个人特征对创业自我效能感未达到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创业意愿虽然也有正向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标准。
创业教育同时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大、最显著,见表5。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行为特点,以实证研究的视角,探讨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的创业意愿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
1.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主要有4大类。
管理事务性工作(创业管理)、应对各类挑战(创业风险承受)、领导团队与应对挑战(创业领导)、把握自我与坚持创业(创业坚持)。
2.个人特征对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愿虽然也有正向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标准。
创业教育同时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大、最显著。
(二)研究启示
首先,可以从个人特征来识别大学生创业回避的原因,许多人回避创业可能不是因为确实缺乏必要的技能,而是因为他们自己认为缺乏必要的技能。
其次,可以从个人特征来评价个体创业潜能,识别优势和劣势,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和运用资源来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最终提升他们的创业意愿。
在创业教育方面,不但要培训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能力,也要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和信念,还要培训大学生运用各种技能减少认知偏差,以增加成功的机会。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融资;融资渠道
现今大学生创业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国务院总理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及创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又能够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转变提供强大推力。然而调查显示,融资难成为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困境。因此,在创业融资中,如何实现融资数量、融资阶段与融资渠道的合理匹配,经济有效地筹集所需资金并实现成功创业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我们采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高校校园内创业园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打算进驻的行业领域、创业融资渠道、是否了解有关创业政策、创业面临的困境等方面。调查数据显示,男生创业意愿高于女生,17%的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创业打算,28%的学生做好毕业即创业的准备,55%的学生打算毕业后先就业,如果就业形势不好再进行自主创业。在被调查的学生中,25%的学生选择与自己专业相近的行业创业,40%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而35%的学生会选择目前较热门的行业进行创业。在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渠道调查问卷结果中显示,有59%的学生选择来源于父母或亲戚朋友借款,20%选择来源于学校或政府创业基金,12%选择来源于银行贷款,仅有9%会选择其他途径。通过调研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大学生对有关创业方面的政策信息掌握不多,特别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有关税费减免等政策了解较少,创业者对创业融资渠道了解匮乏,有些渠道不敢尝试使用,导致出现创业融资难困境。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主要渠道
1.政府推进融资方式。1.1财政专项创业资金。政府为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近年来各省财政积极从省本级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创业扶持,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无偿资金支持,但这种无偿资助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例如对扶持项目要求能够吸纳一定人数以上就业、有较好的创业发展计划和市场前景、管理团队能力较强,管理制度健全等。1.2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大学毕业生申请小额贷款自己创业,反映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就业理念的更新。该项贷款由经办商业银行以担保、抵(质)押贷款方式发放,最高申请额度5万元,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并由财政全额贴息,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逾期还款者记入借款人、担保人不良信用记录。1.3创业引导基金.创业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模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政府主要通过阶段参股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对已投资于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予以一定风险补助、或者对被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确定为“辅导企业”后的创业企业先行给予奖励作为投资保障等方式参与出资,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技术创新,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1.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该项目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项目经费由各级政府根据立项申报项目的具体情况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目的在于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为将来走出校园迈进社会自主创业搭建有益平台。1.5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创业贷款.YBC创业贷款是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之一,YBC是由、中华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共同倡导发起的旨在帮助青年创业的教育性公益项目,通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资源,为创业青年提供导师辅导以及资金、技术、网络支持,帮助青年成功创业。和其它创业项目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在于不仅能为创业青年提供3—5万元的创业启动免息贷款,而且还能为他们提供“一对一”陪伴式创业导师辅导,既融资又融智。2.学校创业资金支持。2.1学校设置创业基金。目前,各大高校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培养新时代自主创业人才,都会设置一定的创业基金以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开拓事业。例如,在拥有逾百万在校大学生的武汉,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热土。早在2007年,华科大就设立了5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为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且这一基金年度发放额逐年提高,从无偿提供创业场地到发放创业基金,从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到为产品搭桥寻找市场、跟踪辅导,高校不仅为大学生创业“输血”,更重在培养其自身“造血”功能。2.2举办各种形式创业大赛。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考察和评估,如果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校方则会一定的奖金作为创业者的启动资金。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校类似的创业活动当中,在学校的充分支持下,筹备创业项目所需要的基本资金。同时,各高校可以通过校内创业大赛的选拔,把优秀的创业团队及创业项目推选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创业大赛,让这些优秀的大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创业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业理念,吸引潜在投资人,同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大赛奖励,以此作为自己未来创业的准备金。3.亲朋好友融资。3.1亲朋好友借贷。由于刚刚进入社会,大学生在创业时自身积累资金或者缺乏、或者有限,同时又由于刚刚涉世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及社交网络,因此在普遍面临资金匮乏时首先想到向亲友求助借款,作为创业的首笔启动金,金额不会太大,通常情况下在情意的牵引下,在出借人能力的范围内,一般比较容易成功融资,且筹资成本低,不需要抵押,对于筹资者来说基本不存在中途撤资的风险,资金使用比较稳定。3.2朋友、同学合伙投资。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放弃找工作,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在校期间相处比较好、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朋友就成为创业的首选伙伴,大家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按比例出资合伙创业。从学生走来的创业团队,感情好,彼此了解,工作中会更包容,补位意识强,很少计较谁干得多、谁干得少。但是一旦投资失败或者出现纠纷也非常容易影响朋友之间感情。4.商业性融资方式。4.1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开办的创业贷款是近年来推出的一项新业务,主要是面向本地区的大学生及个人的一种激励型贷款,一般利率较低。但此种贷款门槛很高,要求贷款申请人的投资项目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有资金,需要提供一定的担保,要有严密可行的创业计划,另外尽可能详尽地提供一些自己的还款能力、还款时间以及贷款投资方面的信息给银行,这样会增加贷款诚信度,以便于顺利地获得贷款,但无疑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难题。4.2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最早起源于美国,一般是高科技企业赢得资本的方式。我国在风险投资这方面还没有得到完善发展。风险投资商多关注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比如IT、药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等。风险投资属于一种流动性较小的中长期投资,其投资看重的并不是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而关注的是他们的未来发展前景,以便通过上市或出售以期取得高额回报。4.3天使投资。天使投资是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而缺少自有资金的创业家进行创业,并承担创业中的高风险和享受创业成功后的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在我国,天使投资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新创企业融资结构中所占比例还比较低,大学生可以根据创业项目性质通过天使汇、创投圈、人人投、天使湾等天使投资平台寻找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风险投资做的是中后期项目融资,而天使投资是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原创项目构思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
三、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选择
从当前的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来看,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路径选择不明确、创业过程融资缺乏长期的、合理的规划等问题。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使得创业融资具有不同阶段的特征、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不同阶段的融资来源。因此,根据企业发展周期合理选择和规划融资渠道对于成功创业具有重要意义。1.种子期。大学生创业者在种子期首先要进行行业选择,并作相关的潜在市场分析,投资主要用于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的开发、测试。此阶段还尚处于创意或开发研究阶段,并无正式的产品,无销售收入,无正式的销售渠道,其主要任务是确定技术上和商业上的可能性,在这个时期创业者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研究开发,或者对自己的创意进行测试或验证,此阶段所需的资金并不多。这一阶段由于项目具有风险性及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大学生创业者会面临融资困境,对于初出茅庐的中小企业融资创业者们可以考虑向政府寻求一些帮助,利用好政府相关资助政策,选择政府参与推进的一些融资渠道,也可以考虑学校给予的创业资金支持,这些方式融资较为容易取得,多带有优惠性质,是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初期的首选渠道。2.初创期。创办企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已经有了新产品的样品,并着手成立企业进行试生产,还需要投入资金购买机器仪器、技术、设备等,所需资金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从整个过程来看资金的需求并不是最大的。这一阶段,由于企业同样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外界对企业的信服度也不是很高,因此,建立在血缘、地缘和信任关系基础上的融资是该阶段的主要融资渠道,大部分融资建议依靠自身筹资、亲戚朋友、合作伙伴完成初期融资。如果创业者在拥有一份完整可行的商业计划、优秀的创业团队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寻找天使投资人,通过天使投资实现融资。一般来讲天使投资人比较青睐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而且天使投资人都是在某个行业大有成就的人,是行业的精英,但同时又富有创业的激情,对创业者的关注是非常多的,也愿意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3.成长期。成长期的企业经受了起步期的考验之后,发展潜力开始逐步显现,在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新产品设计和工艺已经定型,并初步具备大批量生产的能力;但收入尚不稳定,完善的销售渠道和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品牌和形象也需要持续巩固,伴随着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初创期的资金明显不够维持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此阶段,企业已逐步具备了进行机构资本融资的条件,创业者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股本结构进行机构资本的选择性融资,由于企业发展已趋向稳定,银行贷款风险降低,银行批贷意愿增强,在有担保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银行贷款。此外,这一发展阶段的企业也备受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优质风投机构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有资金,还有管理经验以及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风投机构在此阶段介入,判断依据更可靠,往往较之在种子期或初创期的投入,在投资回报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方面更有把握和优势。4.成熟期。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在生产、营销、管理、财务等方面均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企业开始大量盈利,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但此时企业的发展会随着新机会、新项目的出现而进行业务拓展,故在成熟期资本的扩张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此阶段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企业规模进行选择性融资,如果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在自身能够维持一大部分或者外界融资额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建议使用银行贷款进行资金周转;如果企业各项条件较为成熟且所需资金量较大时,可考虑上市融资方式,从融资角度看,上市融资可以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也是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四、结语
当今社会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同时也是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创业融资问题,因此,在进行融资之前,应当明确有哪些融资渠道可供选择,结合创业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好融资方案,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减少融资决策中的盲目性,提高融资效率,实现融资渠道与创业过程的最优匹配。
参考文献:
[1]吴开军.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
[2]白娟,鹿原.关于创业融资的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0(08).
[3]蔡渊.政府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角色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8).
[4]邢楠.我国大学生创业资金筹集的难点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1).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回顾相关创业机会理论,对创业机会理论进行评述,对创业机会现有理论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归类,并以认识论为理论基础,从创业者与创业环境互动的视角构建了创业机会研究框架,以期为创业机会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业机会 理论回顾 研究框架
创业机会相关理论回顾
根据Schumpeter的观点,企业家是在不确定、变化以及技术剧变阶段中“震动”经济平衡和扰乱经济平衡的创新者。机会作为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而出现。企业家不能发现机会,相反,他们能够利用技术变化、经济中出现的创新来创造机会。Kirzner 强调创业敏感性和机会发现的理论,关注于了解某些个体如何基于人们在市场中的知识和信息缺陷而获得利润。Kirzner 认为企业家通过在市场中扮演获利之人或价格调整者发现机会,在知识或信息不对称基础上获得资本。Arasvathy认为机会就是利用现有资源去更好地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可能性。这种观点假定:创业机会是客观存在的;识别机会的信息是完备的,并在个体间随机分布;在系统化获取信息的能力上创业者不存在多样性,并非只有特定的创业者才能识别机会;开发机会的资源已经存在,机会的利用和开发只是通过稀缺资源的合理分配。Shane等人认为机会是客观存在的;信息是完备的,但并非随机分布,信息不对称是发现机会的关键;创业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Hayek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创业者能否把握创业机会取决于创业者相关的四种个人特性,包括:警觉性、风险感知、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网络。
现有创业机会理论评述
(一)存在的共识
1.创业机会研究的主线。无论创业机会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构造的;无论信息是完备的,还是不对称的;无论创业者的个体是否存在差异,创业机会研究观点都认同创业机会是创业研究的核心要素,创业研究应该以“机会”为线索展开。
2.创业机会的潜在性。Kirzner(1979)认为创业机会是一系列的市场不完全;Ardichvili(2003)等认为,从获取预期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机会事实上意味着创业者探寻到的潜在价值等等。创业机会并不是一种现实的、明确的、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创业机会的潜在性决定了创业机会的风险性。创业机会从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也是创业主体不断规避风险,创造价值的过程。因此,创业机会需要结合创业者和创业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减少创业风险。
3.创业机会的过程观。不同的创业机会观点基本上都认为创业是一个过程。Schumpeter认为创业机会作为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而出现。企业家不能发现机会,相反,他们能够利用技术变化、经济中出现的创新来创造机会,机会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其中企业家的个体特质,在机会创造过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4.创业机会与其他创业要素的关联性。尽管研究思路存在差别,但研究者都普遍认为,创业机会是创业的一个要素,但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创业其他要素相联系而存在的,创业是影响创业的各种要素动态交互的作用过程。如前所述,存在思路认为创业机会必须和创业主体及市场环境相匹配;结构思路认为创业机会必须和创业主体、社会网络相匹配;构造思路认为创业机会必须和创业者、创业环境相匹配。
(二)存在的争议
1.什么是创业机会。此争议主要体现在:创业机会本质上是一种需求还是满足需求的方式。创业机会本质上是一种需求的创业机会观点,认为创业机会是客观存在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潜在的需求。而这种潜在的需求是一种客观存在。
2.创业机会来源。此争议体现在创业机会是否客观存在,即创业机会是客观存在于外部环境之中还是存在于创业主体的构念中。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机会是独立于个体意识之外,客观存在于外部环境之中;另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机会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主动型创业者创造出来的。
3.为什么存在创业机会。此争议体现在:创业机会存在的原因是市场的均衡还是非均衡状态。第一种观点认为市场之所以会存在创业机会,是因为现实市场经常处在非均衡状态,这为创业机会的存在提供了客观基础。第二种观点强调创业机会是被创造或者建构的。因为市场较难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所以存在许多创业机会。
4.如何发掘创业机会。此争议体现在创业机会是一个识别过程还是一个构造过程。一种观点认为创业机会发掘过程就是创业机会识别过程;另一种观点认为,创业机会发掘过程就是创业机会的创造过程。
5.创业个体是否存在差异性,认知机会的信息是否完备及如何分布。此争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个体是否存在差异性;如果存在差异性,是个体特质的差异还是个体认识的差异。关于认知机会的信息是否完备及如何分布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认知机会的信息是否完备;认知机会的信息是如何分布的,即信息是随机分布的还是非随机分布的。
创业机会研究理论基础―认识论
认识论坚持唯物论。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创业史。因此,创业是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实践发生作用的。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使得创业也具有阶段性。早期的研究者受认知能力限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对创业活动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正确认识其内在规律。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开始关注创业者的行为特征。因此,依据认识论的发展过程,创业研究理论可以分为特质学派和行为过程学派。创业特质学派认为创业是少数人的特质,是先天的,只有具备某些特质的人才能创业成功,符合唯心主义认识论特征;创业行为与过程学派认为创业是有内在规律的、是可以认识的,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特征。
基于创业者与创业环境互动的创业机会研究框架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认识论。其他诸如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及系统理论、资源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认知理论、信息论等理论都是创业机会研究的理论基础或参照系。
(二)研究视角
基于机会、资源、网络、创业者等单一要素视角的创业研究没有很好的解决创业机会的起源、本质、内在的过程和规律等问题。本文从创业者与创业环境交互(要素交互)的视角着手,试图在揭示和认识创业机会的起源、本质、内在机理、过程、规律以及创业机会与其他创业要素内在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等方面有所突破。
在实践上,可以通过认识创业环境,完善创业环境,激发更多的创业机会,使得创业者更容易识别、开发和利用创业机会。通过创业教育让创业者学习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了解创业的流程,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从而减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研究模型
创业机会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认识、解释和研究创业机会(或活动),文章把这一过程(或系统)看作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化过程,把这一过程划分为发现、识别、评价和开发利用等几个要素(阶段或环节)。
创业机会过程是在创业者和创业环境二者交互的环境下进行的。创业机会过程是主体(创业者)与特定的环境(创业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从而不断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是一个有限理性的、非线性的、反复修正的实际过程;对创业者而言,是以创业为客体,以信息等为中介对机会的“反复与无限”的认识过程,不同的阶段(环节)有不同的认识过程(路径)和结果;是一个动态概念,其中蕴涵了“原本模糊、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明确起来”的意义,或者说一个从开始时未成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成熟的过程。机会的发现,是创业者原有信息(或信息存量)与环境中产生的机会相关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创业者的认识结果往往表现为一种商业念头、想法,或者称之为创意。文中所指的识别是狭义的识别,是从若干的创意(商业想法或念头)中挑选(或鉴别)出潜在(可能)的创业机会,或者就单一的创意从有无需求和满足特定需求的方式两方面来进行识别,其结果往往形成一个商业概念。伴随评价的深入,这一商业概念更为成熟,逐渐演变成一种商业模式。创业机会的开发利用是创业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根据机会的类型、特征以及所能控制的资源和能力等要素,参照(采用)相关的理论,做出“相机决策”,选择合适的机会开发模式,进而实现机会利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蔡莉,费宇鹏,朱秀梅.基于流程视角的创业研究框架构建[J].管科科学报,2006,9(1)
2.张玉利.企业家型企业的创业与快速成长[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局限,在市场竞争中总是面临压力和挑战,风险投资有效地将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连接起来,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风险投资家丰富的投资和管理经验能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
风险投资简称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从投资行为的视角来看,风险投资就是把资本(主要是货币资本)投向未来收益可能很高的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的领域,从而有效促进技术发明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成果,并使相关的技术发明商品化,产业化,但是其投资的项目处于初期阶段,其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从风险投资运作方式的视角来看,是指通过专业化风险投资管理团队向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协调技术专家、风险投资家、投资者建立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3]。很多高科技企业(如IBM,谷歌,阿里巴巴等)在企业的发展的初期都接受过风险投资。
二、风险投资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风险投资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融资难的问题
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有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但是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发行股票和债券成本较高而且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同时中小企业破产清算的风险较高,这增加了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风险投资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其高收益已经完全弥补中小企业容易失败破产造成的高风险;而且对中小企业来说,风险投资作为股权性投资,其接受投资的时间一般较长,而且不用考虑还本付息问题,大大减小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二)风险投资可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风险投资不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企业需要的资金,而且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融资等有关资本市场的相关服务,同时中小企业在接受风险投资时要接受投资方一系列的条件,这可以有效改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优化企业的决策程序,更有利于中小企业保持稳定。而风险投资者退出企业的投资的最为有利的方式是中小企业上市放行股票,处于自身利益考虑,风险投资机构会对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项目做全面的调查,这就可以有效的保证了中小企业把资金投向更有利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是技术中去,而且风险投资企业一般会指派一定的人员担任企业的管理岗位,这就从微观方面对企业实行了一定的控制,而且中小企业可以获得风险投资结构在发展战略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指导。
三、金融危机对企业风险投资结构的影响
2007年由美国次级贷款所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造成了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倒闭,美国、中国等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购买来增加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的提供资金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而注入流动性的主要方式是向银行等金融结构注资,这可以看出金融结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风险投资结构也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中介机构。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风险投资结构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风险投资的资金对金融市场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金融市场为风险投资结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而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首先受到的冲击的是金融市场,大量的金融结构的倒闭,使资金运行的链条被切断,这就一定程度上切断了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供给,而且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收回投入到风险投资中的资金,使得风险投资结构也面临金融市场对其的冲击。
(二)风险投资对大型公司有很大的依赖性
金融市场引发的危机很快传导到实体产业,各个产业的领导型公司首先受到冲击,而这些领导型公司又是产业创新的先锋,很多都有自己的风险投资机构对该产业进行风险投资,如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英特尔和微软都有自己的风险投资机构,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些公司的母公司正经历利润下滑甚至是资金断裂的风险,这就促使这些公司过早的收回风险投资,这就使得各个产业风险投资在尽力金融危机后大幅度下滑。
四、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金融危机对世界风险投资结构两个方面的影响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引发了大量的资金退出了风险投资,这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难度。
(一)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大量退出
风险投资的退出一般也是通过金融市场完成,而金融危机造成的金融市场的动荡显然不利于风险投资的退出。金融危机爆发后,全世界的股市大幅度下跌,我国专门为中小企业上市退出的创业板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也遭受了重创,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但是在金融中其上市公司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这就使得在金融危机中,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投资更加谨慎。
(二)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的缺陷
除了上述问题外,我国的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还面临特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够完善,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其弊端更加明显。我国投资主要是通过银行的借款等间接投资方式为主,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其倒闭的可能性增大,掌握大量资源的银行部门为了减少风险,其对贷款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借款较少。这就直接引发了中小企业的倒闭潮,而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不发达,就不能在风险资本和高风险企业搭建一座桥梁,一方面抑制了风险投资的偏好,另一方面也使得高风险企业大大降低了获取风险资本的机会。
(三)金融危机下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健全增加了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难度
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由于风险投资的企业一般是创新的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在早期的研发中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时应该享受早期投资带来的垄断利润。但是我国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不完善,对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在金融危机情况下,这更加导致了中小企业在获得相关技术后没能获得高额利润,这也就影响了风险投资企业的利润。同时政府之所以支持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是因为风险投资的创新性和高风险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政府对风险投资业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财税政策的支持也不够有力。
五、金融危机视域下改善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对策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而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在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部门更应该关注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风险投资的市场环境。
(一)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善保护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其前提是对产权的清晰界定。目前我国对风险投资方面产权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这容易导致风险投资的产权纠纷,不利于对风险投资的保护;其次,继续健全相关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惩罚力度。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中小企业的创新的动力,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中小企业产业的升级换代,都离不开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而在金融危机发生阶段,保护相关创新技术是对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激励。
(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增加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数量
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阶段,大量的金融资源掌握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这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多样化和抵抗外界风险。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应该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改革,具体到风险投资领域主要体现在:积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建立风险投资机构,一方面我国国有银行的可以成立单独的风险投资基金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另一方面银行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而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政府应该引导这些企业建立本行业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在该行业积累的技术品牌等资源,增加风险投资成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发展的空间。
(三)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参加到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领域中来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民间也积累了很多的资本,而相关的资本的流动性较大,引发了国民经济的不稳定,如出现的大蒜等农产品价格的暴涨,这都是对民间资本引导不利的结果。我国应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这部分资金进入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领域,如给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合法的身份,在其金融风险投资领域后进行税收减免等,这可以解决我国投资渠道单一问题,而且可以增加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
(四)继续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
虽然我国在深圳证券所成立了中小板块, 增加了风险资本的退出的渠道,但是其容量较小,和美国纳斯达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使的我国的很多创新型企业选择在国外上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上市的成本,而且导致了我国广大投资者无法对这些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大损失。
风险投资结构应该加强对相关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和西方的投资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风险投资一方面要积极引进相关的人才,规范企业的结构,同时应该加强对企业本土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关的培养机制,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为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发生,推进风险投资的顺利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应该从企业自身方面加强建设,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应该加大对技术的投资,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同时中小企业应该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完善企业相关的财务制度和人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在金融危机发生时能协调健康发展。
六、结论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造成了很多企业的倒闭,而风险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政府作为监管者应该积极建立相关机制,推动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张越.浅谈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商业文化,2007(11):200
[2]曲芳芳,康莉莉,王峥.国外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借鉴[J].财会月刊,2008(3):79-80
[3]张玉玲,陈汶彦.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J].财经视点,2009(9):59
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指一些从事高新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它是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位于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开端,是技术、产业乃至整个经济进化的源头。技术资本是指与其他各类技术资源相结合,在工艺、生产、流通环节具有再造功能,进入技术市场,与人力、资金等共同实现增值价值,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效益的资本,企业可以通过自主研发、市场购入、并购、外部投资获取的技术资本。高新技术企业持续通过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可以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和市场购入这两种方式来获取技术资本,并将其转化为企业价值。高新技术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影响其技术资本的价值转化。内部风险主要归结为人员的流动性、创新能力、研发经费的筹集方式、设备利用率、资本周转率和专利的保密程度六个方面;而外部风险主要由政策、市场和社会等方面造成。因此,加强防范技术资本价值转化风险,保证投入的技术资本有效地转化为企业价值,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风险的基础理论
(一)自主创新理论
自主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我国政府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是创新的必备条件,而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灵魂。
(二)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鼓励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贡献最大化。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企业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性活动。
(三)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是指如何将项目或者企业存在的风险及其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的理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主要因素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它们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思路。
风险管理的目标由两部分组成: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前者是避免和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包括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忧虑心理;后者是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包括维持企业的继续生存、生产服务的持续、收入的稳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责任。二者有效结合,构成完整而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为获取最大利润而忽视某些行为决策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的风险因素
(一)内部风险因素
1.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性。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明显年轻化的特点。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员工往往年龄偏低,并且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具有敢于拼搏的精神,并且有能够钻研的知识能力,但是同时也决定了他们不会安于现状,而是积极寻找更高的起点。与此同时,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这些都导致高新技术企业会面临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2.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直接表明了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以高新技术为生产中心的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乃至整个企业界,却容易忽略可贵的人力资本,往往是以文凭以及能否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利益来评估员工的价值,这种短视行为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的筹资方式。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财务支持,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导致一些传统的融资方式在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难以发挥作用。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融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与自身的特点,才能保证企业筹资足够。
4.其他内部风险。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他内部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会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的大小,如果利用率太低,会造成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如果利用率太高,很可能是因为机器设备数量不足,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保密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技术资本转化程度,尤其对于高新产业,掌握的专利不仅代表企业付出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二)外部?L险因素
1.市场风险。大部分传统企业往往在产品生产之前采用市场调研等方式,掌握潜在的消费者所需要的购买需求,在此基础上研发并且进行生产,这样其产品容易被消费者所认可,最终取得成功,但是高新技术有别于传统企业,它们以创新为依据,在确定消费者的需求之前就要进行产品的研发,一旦对市场的发展导向出现误差,就会对高新技术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消费者一般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出的新产品采取保守的态度,即使生产出来的商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获得市场的认可,而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企业投入资金的回笼与盈利。
2.财务风险。由于以上区别于传统企业的风险存在,债权人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存在疑虑,不会给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进而导致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而经营失败。根据国内外的调查统计,高新技术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
3.其他外部风险。除了以上外部风险,还有政策风险和产业风险等风险的存在,例如产业风险指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具有企业投资大的特点之外,还有行业竞争小可能会面临垄断的特征,一旦企业被新加入的竞争对手打破垄断地位,就会大幅降低营业利润。政策风险指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高新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仍然存在政策机制不完整的问题,企业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四、应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风险的措施
(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的配置
1.优化技术资本的资本结构。由于技术资本对价值创造的贡献率明显超过人力资本和机器设备,所以以技术资本为核心进行要素资本配置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1)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战略和市场需求建立适合自己的资本结构,只有使资本结构与企业的战略要求匹配在一起,才能使企业掌握市场竞争的先机。(2)完善企业制度。一套完善的企业制度不仅仅是优化技术资本结构的基础,还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2.提高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要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一定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激励体系,最终实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除了要提供物质上的奖励,管理层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领导对员工有了充足的认识,以及实现良好的沟通,才能赋予员工应得的信任和工作意识,进而起到提高员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3.适度加快企业机器设备更新换代频率。虽然近两年人民币汇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快速高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高新技术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以及成熟的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对机器设备进行适度的更换。对于生命周期较长的机器设备,要进行合理的使用规划,如果盲目地追求设备更换,会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于真正需要更新换代的机器设备,也要进行及时的淘汰,才能使企业生产效率合理提高。
4.增加员工培训资金投入力度。企业通过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培训,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员工的思维创新能力,所以企业应当把开发以及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放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在员工收入和创新能力挂钩的情况下,一定会激发员工创新和工作的积极性。
5.选择合适的研发经费筹资方式。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一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性质也会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相应的融资方式要进行改变,以便可以最大范围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一个完整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这四个阶段。(1)种子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风险较大,很难吸引外部对其进行资金上的支持,不过这时的资金需求量相对来说也较小。此阶段的融资方式包括创业者的启动资金以及政府或者合作者的捐助。(2)创业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仍然处于现金流入不足以满足现金流出的阶段,要想借助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很困难,即使可以实现,对于创业期的企业而言,商业银行收取的高额利息也会成为其沉重的负担。这时可以将主要融资方式转向风险投资公司这些以投资实现高利率盈利的企业。(3)成长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前景已经比较明朗,需要大量的资金抢占市场,有两种主要的方式进行融资:一是继续将创业期的风险投资公司作为资金来源;二是此时的企业风险已经较小,并且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商业贷款的压力,所以可以选择商业银行进行贷款。(4)成熟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会因迅速增加的市场需求而缺少大量的资金,不过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资金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等自由选择。其中最可靠并且持久的融资方式是争取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市。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的外部风险应对
1.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健全完善的风险治理体系作为防范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控制、分层负责,有助于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在风险治理、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控及报告、风险管理系统等几个方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完善风险管理框架;持续完善资本管理机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根据风险的暴露程度、治理难易程度加以管理;根据风险计量能力逐步实现多维度的组合管理;按照独立、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关联交易管理机制。整个企业行业要养成正确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的意识,对于高新产业涉及到的风险要做到了然于心,从而可以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减少甚至避免风险。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做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全体员工不论研发人员、会计人员、销售人员都应自我提升风险意识,明白风险存在于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做到不容有失,使企业有一个良好并且正常的发展。
2.提升企业对有价值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是企业信息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将大大缩短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提高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思路的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能迅速高效地对市场做出反应。现代企业获取市场营销优势的关键在于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竞争市场的快速反应。政府应当履行宏观调控的责任,利用自身的优势成立专门的机构收集信息并且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系统的咨询服务,使国内企业可以掌握国内外的真实信息,尽可能多地了解市场导向,以便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既有利于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可以合理地规避风险。
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立足,最重要的就是发挥人才优势。需要确定好自己想要完成的战略性的目标,立足于此,总结当前的资源管理情况,透彻地了解企业的构成和各部门的人事安排,为能够进行资源整合统筹管理打下基础,保证顺利地落实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想把人才留在自己的企业内并且保证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就需要调整原本不科学的资源配置,完善比较符合市场经济情况的配置办法,推行比较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进行主动的工作和创造,发掘员工潜力。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非常有必要,以此来促进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比较科学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风险投资市场机制问题对策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是指由风险投资者提供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管理、运作的一种融资过程与方式。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的助推剂,它在高科技产业化的关键时刻切入,填补了高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政府拨款或企业(个人)自筹与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银行贷款之间的空白,使高科技产业化的各个环节由于有了资金的承诺而成为可能,在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自产生开始就与高新技术企业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是源于彼此的内在需要、符合两者本质特性的自然结合,也正是这种互利的融合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所以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非常重要。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缺乏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法规,风险投资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如最新的《公司法》第143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权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等等。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风险投资公司以股权回购方式退出资本。
2.缺乏适宜的文化环境
风险投资主要用于高新技术创业及其新产品开发,由其投资对象决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需要投资者具有冒险精神,但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所形成的惯性思维,阻碍了一个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的形成,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不适宜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传统文化中诚信观念的淡薄和企业道德的缺乏,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市场的严重失序;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安排方式,使许多科技人员产生了安于现状、依赖国家的思想,缺乏用于冒风险的创业精神;三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讲关系讲人情的现象,没有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
3.风险投资方面的优秀人才匮乏
现行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队伍,多为技术干部转业,他们虽具有技术专业知识,但缺乏金融知识,也缺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经验。而新引进的人才,虽有现代科技知识、金融知识,但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没有实践经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也没有亲身的经历,往往以一般项目投资理论来指导风险投资运作,容易忽略风险控制而导致投资战略的失误。风险投资退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将导致不合理的退出行为发生,最终影响到退出和价值增值的实现。
4.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各种退出方式所占比例不合理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调查报告中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部分股市创下历史最大年度跌幅,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股市的持续低迷,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减,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以股权转让为主,而其他退出方式仅占很少比例,各种退出方式不合理。
三、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策略
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应拓宽资金来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应逐渐淡出投资人的角色,鼓励更多的民营和个人资本参与到投资中,以规范市场运作。除了借鉴国外发展产业风险投资的经验,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使从事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基金等民间资本的这些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具有良好市场业绩的上市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来介入风险投资领域,将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直接融资来源与渠道,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由于风险资本存在着周期性特征,因此能否有效地兑现资本收益,即将其所投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即变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促进风险资本的顺利循环以及增量风险资本的进入,就必须考虑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我国风险投资最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为企业购并,其他几种较为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依次为创业板交易、风险企业回购和买壳上市。
3.优化风险投资的投资环境,加快制定有关风险投资的法令法规
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制度,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立法和监督是促进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保障。风险投资是为风险企业提供创业资本,通过管理上的参与将科技成果“孵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特殊投资,它不同于任何形式的传统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法制化的市场行为,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严格规范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是保证我国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4.加快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及项目评估机构的发展
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是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筹集者和投资者服务的专业性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顾问、资信评估机构、技术信息咨询机构、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等专业机构。建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投资项目评估专门机构,由有经验的评估专家对风险投资项目经行评估等专业服务,以指导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投资。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紧密结合,风险投资也越来越显著地发挥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采取政策鼓励,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开拓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引进风险投资人才,提供最佳退出渠道及加强风险投资机制建设等措施,积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使风险投资更快的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技术产业化和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峰.风险投资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风险投资是指由风险投资者提供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管理、运作的一种融资过程与方式。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的助推剂,它在高科技产业化的关键时刻切入,填补了高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政府拨款或企业(个人)自筹与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银行贷款之间的空白,使高科技产业化的各个环节由于有了资金的承诺而成为可能,在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自产生开始就与高新技术企业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是源于彼此的内在需要、符合两者本质特性的自然结合,也正是这种互利的融合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所以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非常重要。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缺乏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法规,风险投资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如最新的《公司法》第143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权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等等。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风险投资公司以股权回购方式退出资本。
2.缺乏适宜的文化环境
风险投资主要用于高新技术创业及其新产品开发,由其投资对象决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需要投资者具有冒险精神,但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所形成的惯性思维,阻碍了一个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的形成,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不适宜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传统文化中诚信观念的淡薄和企业道德的缺乏,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市场的严重失序;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安排方式,使许多科技人员产生了安于现状、依赖国家的思想,缺乏用于冒风险的创业精神;三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讲关系讲人情的现象,没有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
3.风险投资方面的优秀人才匮乏
现行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队伍,多为技术干部转业,他们虽具有技术专业知识,但缺乏金融知识,也缺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经验。而新引进的人才,虽有现代科技知识、金融知识,但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没有实践经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也没有亲身的经历,往往以一般项目投资理论来指导风险投资运作,容易忽略风险控制而导致投资战略的失误。风险投资退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将导致不合理的退出行为发生,最终影响到退出和价值增值的实现。
4.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各种退出方式所占比例不合理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调查报告中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部分股市创下历史最大年度跌幅,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股市的持续低迷,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减,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以股权转让为主,而其他退出方式仅占很少比例,各种退出方式不合理。
三、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策略
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应拓宽资金来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应逐渐淡出投资人的角色,鼓励更多的民营和个人资本参与到投资中,以规范市场运作。除了借鉴国外发展产业风险投资的经验,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使从事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基金等民间资本的这些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具有良好市场业绩的上市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来介入风险投资领域,将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直接融资来源与渠道,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由于风险资本存在着周期性特征,因此能否有效地兑现资本收益,即将其所投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即变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促进风险资本的顺利循环以及增量风险资本的进入,就必须考虑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我国风险投资最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为企业购并,其他几种较为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依次为创业板交易、风险企业回购和买壳上市。
3.优化风险投资的投资环境,加快制定有关风险投资的法令法规
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制度,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立法和监督是促进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保障。风险投资是为风险企业提供创业资本,通过管理上的参与将科技成果“孵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特殊投资,它不同于任何形式的传统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法制化的市场行为,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严格规范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是保证我国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4.加快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及项目评估机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