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3:13
导语:在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多人,每年增加1 000万人;超重、肥胖者分别有2.4亿和7 000万人。但是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有效控制率仅为8%。研究结果显示,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 ~ 6倍。超重、肥胖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高血压患者控制好体重,有利于更好地降低血压,降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超重、肥胖的危害
超重、肥胖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常伴发多种疾患,如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肿瘤、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肥胖者影响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危害
1.血压139 ~ 130/89 ~ 85 mmHg认为是亚健康血压,这些人10年内有一半成为高血压。
2.高血压是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并发症是心肌梗死、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者致死、致残。
如何保持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1.长期坚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①一般成人每天吃蔬菜400 ~ 500g,水果100 ~ 200g;
②主食(米、面、杂粮)适量;
③用植物油,每人每天不超过25g;
④不吃肥肉及动物内脏,每人每天瘦肉不超过100g;
⑤适量增加豆制品、鱼类、奶类,鸡蛋,每周不超过5个;
⑥控制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6g;
⑦不吃或少吃咸菜等含盐量高的腌制品。
2.坚持适量运动
①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
②每周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③运动强度以耐受为准,参考心率=170-年龄。
3.限制饮酒
①不提倡饮酒;
②如要饮酒,应少量:每人每天白酒不超过50ml,葡萄酒不超过100ml,啤酒不超过250ml。
4.不吸烟或坚决戒烟
5.定期测量体重、血压
①正常成人每两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
②35岁以上成人首诊测量血压;
③血压易患人群(血压139~130/89~85 mmHg),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压1次;
④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一般每周1次,血压不稳时,每天测量1 ~ 2次;
⑤一般成人每6个月测量1次体重;
⑥肥胖或减重者每月至少测量体重1次。
健康体重的指数
目前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MI)评价体重。
体重指数(BMI)= 体重(公斤)/身高(米)2
中国成人体重分级标准:
BMI
18.5≤BMI
24.0≤BMI
BMI≥28.0 肥胖
此外,判断肥胖的另一个标准是腰围:我国成年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健康血压的标准
成人血压
65岁以上老年人群,血压
成人血压≥140/90 mmHg为高血压;
成人血压139 ~ 120/89 ~ 80 mmHg为正常高值血压。
高血压病人的自我诊断法
高血压患者中约5%左右无自觉症状,也不知道血压何时升高,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产生血管和器官损害的并发症,有些患者甚至在发生了心血管意外之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燥、工作和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并容易出现疲劳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时,症状逐渐增多并明显,如手指麻木和僵硬、多走路时出现下肢疼痛,或出现颈背部肌肉酸痛紧张感。所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血压异常非常必要。
张亮清
【摘要】 目的 通过居民健康建档了解月山小区居民的高血压病患病情况,为制定适合当地居民健康状况的保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至2011年通过居民健康建档了解居民的高血压患病情况。 结果 2009年至2011年共健康建档1670份,其中高血压患者档案381份。 结论 年龄、BMI、WHP、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应注意加强高血压健康体检与健康教育,从饮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预防高血压。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建档 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万,2009年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2]。随着慢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成为慢病综合防治的最佳平台。各地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居民健康建档与管理成了社区慢病工作的核心与主要内容。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医生全面、系统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它全科医生可以了解居民患高血压情况并制定科学合理预防高血压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至2011年我站通过居民健康建档更具体地了解了月山小区的居民健康状况。1.2方法:采取病人主动体检和上门体检两种方法,对月山小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
1.2.1 问卷调查,内容:一般情况;慢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等主要慢性病的现患情况。
1.2.2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以及视力,帮助病人做肝肾全套、血常规及B超心电图等。
1.2.3 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低于上述标准者。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23为超重,≥25为肥胖。吸烟饮酒的判断以《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3]标准执行。
1.2.4 统计方法:先给居民建立纸质档案,完善后建立电子档案。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应用x2检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人从2008-2010三年中对高血压人群中55岁-85岁之间的341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管理调查,发现,接受规范管理与接受非规范管理脑卒中的发生率有着明显的差异。
1.1.1规范管理1128例,其中:男性518例(占45.9%),女性610例(占54.1%)。55岁-64岁429例(占38%),65岁-74岁451例(占40%),75岁-84岁248例(占22%)。凡接受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月测量血压不少于一次,每月听课专题知识讲座不少于一次;规范服药率95.36%,血压控制率92.84%,健康知识知晓率98%,自我管理率90.95%。
1.1.2非规范管理2288例,其中:男性1126例(占49.2%),女性1162例(占50.1%)。55岁-64岁951例(占41.6%),65岁-74岁826例(占36.1%),75岁-84岁511例(占22.3%)。凡接受非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测量平均2.3次,部分数患者一年中听一或二次专题知识讲座课;规范服药率22.38%,血压控制率23.69%,健康知识知晓率21.5%,自我管理率10.75%。
1.2诊断方法 本人为了获得完整的诊断信息,也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调查的所有患者,主要通过以下的检查项目作为诊断依据。
1.2.1CT扫描、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作为诊断依据。
1.2.2部分考虑是缺血性脑卒中亦进行、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的检查作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三年中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6.20‰,三年中非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10.05‰,非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是规范管理组的1.6倍。
规范管理组中管理高血压患者1128名,2008-2010年并发脑卒中21人,非规范管理组中管理高血压患者2288名,并发脑卒中69人。
3 讨论
从管理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脑卒中发生率在急剧升高,而脑卒中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与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及高血脂、肥胖人群等不断增多有关。因此,高血压规范管理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3.1特点如下
3.1.1居民生活文明程度偏低,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往往不重视心血管危险因素或知道了危险因素也不及时控制(如果血压逐渐升高,身体会逐渐适应),但血管壁变性、动脉粥样硬化却逐步加重。结果造成高血压、脑动脉破裂或脑血栓。
3.1.2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低、血压控制率低、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治疗的依从性不到位,导致血压控制不好,易并发脑卒中。管理中发现,对高血压患者给予规范管理则脑中风发生率要比不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要低的多。
3.1.3脑卒中多数是其原发病(高血压等)得不到合理治疗而缓慢发生的,而高血压的治疗需长期耐心而积极。因此,要调动医务人员和病人两方面治疗的积极性,要预防和治疗相结合。
3.2预防:预防脑卒中的重点是控制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3.2.1血压的管理,脑卒中是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最关键措施。由于早期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血压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及时的处理,尽量避免发生高血压。
3.2.2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如果得到规范化管理,他们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达标率、血压自我管理率多比较高,血压控制好,脑卒中发生率低。
3.2.3平衡膳食:四大原则:科学合理,搭配得当,色香齐全,总量控制,特别是有高血压和肥胖家族史的要注意节简饮食。同时戒烟限酒。高血压发生率就低。
3.2.4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维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是防止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患者容易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而乐观开朗,是维持稳定血压的关键因素。
3.2.5有氧运动:坚持适当有氧活动,是预防高血压、脑卒中的重要因素。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能降低胆固醇的生成,还能预防便秘、改善睡眠。锻炼要坚持四有,即:有序、有度、有恒、有伴。
3.2.6高血压病人用药要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血压一降,立即停药,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脑中风等。
【关键词】 高血压;Hypertension
1 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
1.1 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1.2 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0g/日发病率30%。
1.3 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1.4 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1.5 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2 高血压的防治
2.1 增加高血压预防工作的投入:政府部门首先应考虑增加卫生事业投入,并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把医学工作的重点由治疗转向预防,制定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来预防高血压。政府和卫生部门应联合制定并实施一个适合我国的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同时加大广大农村地区高血压预防的投入。
2.2 医学教育要强调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顺应医学目的的调整,医学教育应加大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教学内容的比重,增加心理、照料服务的内容,为高血压的预防打下基础。同时高血压工作者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时刻关注高血压预防工作的进展及高血压预防观念的转变,定期对社区医生进行培养教育,把这些知识和观念传授给他们,提高他们的高血压预防意识,加强他们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关注,鼓励他们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依靠社区医疗服务系统,预防高血压:在发挥大医院、大医疗中心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依靠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来预防高血压,在农村和城市建立适合国情的初级卫生保健组织,在农村建立三级医疗网,利用这些组织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预防知识,推广高血压自我测量,帮助高危人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2.3 健康教育是高血压一级预防的重点,针对整体人群的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知情率,利用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通过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教育,全面展开高血压预防的教育,在血压升高之前的非常早期预防高血压。对高危人群的教育则重提高他们对正常高限血压危害的认识,逐步改变其生活方式:饮食习中,应注意限钠,减少咖啡因的消耗,以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适当增加钾、钙、镁的摄入;建立不受烟草、酒精侵害的生活方式;参加体育锻炼,控制并减轻体重;控制紧张情绪,形成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随年龄增长血压升高,降低发病率。
2.4 预防并发症,高血压二级预防的重点在于对已患病个人或群体进行系统、有计划、全面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逐步降压,把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兼顾其他危险因子的治疗,提倡用药的个体化原则,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高血压初、中期的症状往往不明显,但已升高的血压无时无刻不在损害着病人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非常低,因此提高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期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把血压控制在正常以内,是高血压预防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同时应忠告病人,因间断服药引起血压波动比不服药的危害更大,帮助病人树立终生服药的信念,养成每天服药的习惯,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结合,保护靶器官免受损害。
2.5 推广高血压的合理用药:一是为病人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二是治疗方案要易于支付,有较高的效益一费用比。利尿剂效果可靠,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可作为大部分病人的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血管保护作用,且格外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只是费用较高C27。目前我国卫生资源紧张,因此提倡合理用药,以便能在更广大的范围展开高血压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刘治全.盐与高血压.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280
1.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稔洲社区卫生站,广东东莞 523999;2.广东省东莞市沙田医院内科,广东东莞 523900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选择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指导,而实验组则予以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比较两组血压的控制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指导后收缩压(96.68±10.88)mmHg、舒张压(81.81±5.59)mmHg,对照组患者指导后收缩压(138.57±8.78)mmHg、舒张压(88.92±5.25)mmHg,二者相比明显实验组血压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实验组满意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健康指导;老年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050-03
目前,随着高血压患者数量急剧增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疾病的趋势。因而对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也越发重要,关于高血压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在其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耳鸣、乏力、多梦、易激动等症状,病发率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目前,医学界尚无高血压病特性药物,临床上多以“高血压控制”、“缓解病情进展”为主。国内外经验表明[1],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鉴于此,该研究就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选取82例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探讨分析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和常规健康指导分别对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旨在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同时为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提供预防性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抽样选取82例并将其随机均分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排除其他不宜研究的特殊患者,如精神异常者、身体严重缺陷者等。其中对照组41例老年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9±4.4)岁。而实验组41例老年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6±4.7)岁。两组患者的其它基本资料相比,如身体状况、兴趣嗜好、疾病史、睡眠质量、治疗方案、居住环境及文化程度等,基本上无显著区别,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②年龄≥60岁;③自主意识清楚,可配合研究的进行;④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⑤坚持完成疗程,切忌中断治疗;⑥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猝发心血管事件患者;③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精神异常者;⑥不同意接受研究的患者。
1.3探讨方法
对照组4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仅按照传统治疗原则予以健康指导,如用药叮嘱、口头教育、定时随访等,而实验组则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具体如下。
1.3.1档案建立对社区里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建立“一患一册”的个性化档案,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血压状况、文化程度、经济能力、作息时间、日常饮食、心态状况、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并发症状况等。认真核实并登记,输入电脑,便于高血压规范化社区干预的高效进行。
1.3.2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社区防治预防,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可在社区里设立一个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专栏,还可定期举办一些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专题讲座,若有能力还可制定一些高血压防治手册的宣传发放。总而言之,必须动员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地实施社区干预措施,使社区人群健康得到保障。
1.3.3社区活动鼓励社区高血压患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是极有必要,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仅仅开展“健康教育”是还远远不够的,每年至少应该进行一次血糖、血压检测,以便及时掌握自身血糖情况,同时还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一些有益的社区活动,比如健走活动的互动参与、日常乒乓球锻炼、打太极等。
1.3.4互动性干预实时对患者进行运动互动性的干预,如规律作息(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调节(缓解高血压患者举例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重控制(高血压患者体重不宜过胖)、饮食指导(科学饮食对于高血压控制有着积极作用)、血压抑制(控制血压有利病症的改善)、血糖改善(血糖改变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等。
1.3.5随访指导①社区医护人员坚持每周1电话,每月1上门(若特殊情况可加强随访),与患者实现病情互动反馈,及时掌握高血压患者病情状况;②随访内容主要是观察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血压监测、病情进展、心态调节、并发症预防等基本情况;③强化健康教育,如纠正患者日常不良习惯、仪器及药物的错误使用、消极情绪的正确疏导、患者及家属的疑惑解答等等;④社区及时、准确地掌握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对并发症的予以适当的风险控制,可予以优先技术支持,防范于未然;⑤随访指导可增强患者对社区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进彼此关系,利于社区干预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
1.4观察指标
1.4.1血压指标指导前及指导1年后,分别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也就是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
1.4.2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在社区干预治疗完成后[4],对该次治疗的满意度进行客观评价,包括健康教育效果、高血压控制效果、护理治疗专业操作、医护关系程度等。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予以构成,分类变量采用(%)来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来进行统计。
2结果
2.1血压指标
指导前后两组老年患者的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指导后的血压与治疗前相较,明显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实验组患者指导后的血压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改善得更为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收缩压=19.185、t舒张压=5.9365,P<0.01)。见表1。
2.2满意率
干预指导1年后,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发率不断的上升,据2010年官方统计[5],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破3亿,已成为我国公民安全的社会性健康问题,同时给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幸福都带来了较重负担,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累及患者生命安全与家庭家庭和谐。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因次,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策略,尤其是针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是临床研究重点所在,进而为其患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高血压疾病的理想预防措施,已成为现代医学界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其发病率一般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通常人们所说的高血压其实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其病发原因多认为与家族遗传和个人生活习惯有关,致使患者精神压力长时间过大,焦虑、失眠等造成植物神经紊乱,使周身小动脉尤其是腹腔器官小动脉紧张性增加,从而增加了血流的周围阻力。大量研究事实表明[7-8]:高血压病治疗的原则和目的是尽可能控制患者血压,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和病残的危险率。
由于高血压病症病因尚不明确,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的医疗方案,对高血压的治疗基本上是对症下药予以病情改善,再结合健康指导予以病情控制,也就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即使恢复正常值,也并不意味着高血压的治愈,而是需要终生坚持治疗,控制血压,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如脑中风、冠心病等危急病症。而老年高血压临床控制的影响因素大致与以下几点有关:①患者自身擅自停药;②治疗不规律;③精神创伤;④患者情绪不稳定;⑤过度疲劳;⑥气候季节变化。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着重从以下内容入手:①戒烟戒酒,有针对性的限制吸烟饮酒;②控制高血压患者体重,科学减肥;③合理膳食,控制血糖;④增加体力运活动,坚持运动;⑤坚持用药,按时检查血糖血压水平;⑥调节精神状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⑦注意事项,冬天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节制性生活,预防性低血压,切忌盲目增减药物等。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可以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疾病防范意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转归效果。
正常情况下[9],高血压患者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据国家权威机构:正常人的正常血压收缩压<130 mmHg, 舒张压<85 mmHg;而理想血压收缩压<120 mmHg, 舒张压<80 mmHg。据此,对比该研究数据来看: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相关健康指导前的血压收缩压均>140 mmHg、舒张压均>90 mmHg,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指导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均低于140 mmHg、舒张压均低于90 mmHg,与指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两组健康指导方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并且实验组指导后的血压收缩压(96.68±10.88)mmHg、舒张压(81.81±5.59)mmHg,与对照组指导后的血压收缩压(138.57±8.78)mmHg、舒张压(88.92±5.25)mmHg相比,明显前者血压控制作用更为理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高血压属于一种进展性疾病,而高血压治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治疗”,尽早预防可有效减缓疾病的发展,及时控制可实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特别是心血管疾病)[10],而科学规范的健康指导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效果极其理想,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通过规范性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习惯、心理情绪、疾病认知、临床依从性等方面,改善效果理想,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普遍提高,控制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还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康复信心,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重要器官的损伤,为一项值得大力推广医疗内容。
参考文献
[1]杨京楠,姬春,刘新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2-84.
[2]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5]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6]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32-736.
[7]李淑霞,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8]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10]侯鲜桃,马晓红,张艳辉,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73-75.
[11]王安龙,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7):1074-1076.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11-02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病之一,又是冠心病、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的发生往往与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饮酒、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昆山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居民患高血压的风险。为了解昆山市居民高血压的患病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按照随机原则对辖区居民开展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按照行政村(或居委会)随机抽取2个村民小组(或2幢居民楼),每个小组调查18周岁以上人群,本次实际调查38593人。
1.2 调查方法 结合2012年开展的社区诊断工作,采用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行询问、填写。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居民基本情况、患病信息、行为与生活方式等。
1.3 医学检查 医学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和血糖。①身高:成人身高使用金属立柱式身高计测定,取整数,单位cm。②体重:成人体重使用双标尺杠杆体重秤测定,取一位小数,单位kg。③血压: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刻度范围0~300mmHg,1mmHg=0.133kPa)测量,单位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根据Korotkoff音来确定。对无高血压病史者,若血压值异常,需测量第二天、第三天血压以明确诊断。
1.4 诊断标准 高血压: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标准,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指南》[2]推荐标准,体质指数(BMI)24.0~27.9kg/㎡为超重,BMI≥28.0kg/㎡为肥胖。男性WC≥90㎝,女性WC≥85㎝为腹型肥胖。行为危险因素定义:每天吸烟定义为每天吸卷烟1支以上,连续或累计6个月;饮酒指曾经每周至少3次、连续喝酒6个月以上;工作中体力活动按工种分为轻、中、重体力活动。
1.5 质量控制 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面谈形式进行信息采集,记录专用调查表,并现场测试血压,如超标再进行复查并记录;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按照调查量的5%随机抽取进行质量复核。
1.6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库,经核查、逻辑校对后,所有数据采用SAS 9.2(SAS Institute Inc., Cary, NC, USA)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所有检验采取双侧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计调查38593人,其中男性18497人,女性20096人,男女性别比为0.92:1。年龄及性别构成见表1。
2.3 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 8294例高血压患者中,其中已知自己高血压病情的有8036人,新检出高血压患者258人,高血压知晓率为96.89%;已知高血压患者中有7212名患者最近一周内服用降压药物,服药率为89.75%,其中目前血压控制较好(SBP
2.4 体质指数(BMI)、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 调查表明超重、肥胖、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随着BMI、腰围的增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也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见表3。
2.5 吸烟与高血压患病率 本次调查人群中,吸烟率为25.15%,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1.02%、女性吸烟率为1.33%;吸烟人群与不吸烟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4.09%、20.62%,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P
2.6 饮酒与高血压患病率 本次调查人群中,饮酒率为21.68%,饮酒人群与不饮酒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2.63%、21.18%,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
2.7 体力活动强度与高血压患病率 调查发现,不同体力活动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0,P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1.49%,其中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6.84%,明显高于1999年我市社区诊断调查水平[3],已成为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且高血压患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特别是45岁以后上升明显,这与文献报道一致[4-9]。
研究证实,高血压病的发生往往与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饮酒、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0]。本次调查结果也证实了此结论,因此,我市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促进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次调查显示,我市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6.89%、89.75%、64.49%,均高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要高于其它地区的调查结果[11,12],也明显高于我市1999年的调查,这与我市开展社区高血压管理效果较为明显,应继续加大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同时,对高危人群也应开展相关干预措施,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病防治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
[3] 孙东晓,朱士新,陆秋明,等.昆山市慢性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6):776-778.
[4] 王莉,夏玉林.临安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脑血管病防治,2006,6(2):113-l14.
[5] 李莉,刘庆敏,方顺源,等.杭州市2005年城乡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3):234-237.
[6] 李秀霞,罗宗宾,罗燕等.2005年宾阳县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08,14(2):60-61.
[7] 方菁嶷,刘清芳.苏州市区老住宅小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特点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3):4-6.
[8] 胡蓉,黄晓波,罗开良,等.2005年重庆市城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O):l121-1123.
[9] 余卓文 罗洁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血压现况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08,29(4):651-654.
[10] 张艳春,秦江梅,吴宁,等.慢性病四大危险因素防控策略与启示[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 20(06):727-730.
[11] 刘海燕,马萍,徐清斌,等.宁夏吴忠市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 28(02):313-316.
[12] 周琴,潘冰莹,林国桢,等.广州市15~69岁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 18(06):587-590.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一级预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已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全面的治疗,预防其病情加重或发生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正规治疗高血压,减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三级预防是对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康复治疗。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一组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特征,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功能。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放松心情,保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与治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也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高血压病教育的目的(1)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会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对于患高血压的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高血压脑出血)。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4)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呛着病人,使患者窒息死亡。
高血压病人教育的对象(1)一般人群:主要对他们宣传当前高血压病惊人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以及可防治性,突出宣传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等。
(2)高危人群是重点: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应该很好地教育他们,充分掌握高血压病的防治常识,教会他们自己监测血压或一定要定期到卫生服务中心监测血压。饮食上注意少盐多醋,少糖多果,戒烟限酒,少食或不食动物性脂肪,饮食以高蛋白、低热量、多纤维为主。加强有氧运动,每天最少做有氧运动两次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很好地控制体重,减少心脑肾负担。同时还应多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如洋葱、大蒜、木耳、芹菜、萝卜、海带等食品。另外限制食盐摄入量,高危人群<10g/日。
关键词: 门诊 高血压 健康教育
资料与方法
2005~2006年门诊初诊确定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复诊的患者238例,年龄18~96岁;男151例,女87例。
调查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门诊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健康教育前患者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方法:①医院内健康教育:医院内教育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时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门诊教育应针对门诊人群流动性大、时间短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采用播放录象、专职护士及医师进行讲解、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板报等。②院外教育,提供科教小册子及相关科普书刊,进行健康教育及电话联系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①高血压病的危害及预防:高血压是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所致,需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高血压并发症发生往往与血压高度有关,必须有效控制血压,才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②饮食指导:饮食应低盐(每日食盐量<6g)、低脂、低胆固醇,以优质蛋白为宜。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动物肥肉、骨髓、黄油、内脏等;蔬菜宜选用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宜选用含钾量高,维生素高的;食用油宜选用植物油,少吃动物油;伴有糖尿病者宜低糖饮食。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血压病的发病除与年龄、遗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饮酒。故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④运动指导:运动时要注意个体化和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应与日常的活动水平相适应。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步行,慢跑,骑自行车,跳交谊舞等。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或者行间歇运动,运动频率通常每周3~5次,根据个体的需要、兴趣和身体状况而定。⑤心理指导: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形成和治疗中也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要让患者心理豁达,放松心情。⑥用药指导:由于高血压病的病程长,因此正确指导和调节用药尤为重要。⑦血压监测:针对个体情况及个人条件制订监测计划。监测的数据应注意记录。
随访登记:评价内容及指标采用同一问卷分别于基线及1年后进行随访调查,了解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血压指标等情况的变化。
统计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较健康教育明显提高,见表1。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指标变化明显,见表2。高血压患者吸烟、饮酒的人数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减少,参与运动锻炼的人数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增加,见表3。
结 论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治疗了解不充分[1],特别需要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患者;目前健康教育重点多在城市,城市人口集中,知识层次高,健康教育易于开展,而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患者受教育水平低,对高血压认识不足;多注重集中教育,而针对不同个体情况进行相对的教育少;注重形式的多,而对结果了解的少,不注重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卫生工作者,尤其社区医护人员需要自身加强学习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理论,统计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以高度的责任心进行这项工作来减轻不断增加的高血压及并发症、高发病率的负担[2]。
本观察选择影响面广,经健康教育后易产生效果和耗费较低的行为危险因素饮酒和吸烟为对象,经过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患者饮酒者、吸烟人数明显减少。另外,适当体育锻炼对很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有防治作用。必须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一个高血压患者明白必须坚持终身治疗与服药的道理。本组高血压病人通过健康教育后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有明显提高。高血压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门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了解包钢离休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以包钢在册离休人员682人通过填写调查表,按年龄、性别分组调查。结果:离休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0.0%(标化率43.11%),男性患病率为36.7%(标化率36.97%),女性患病率为47.8%(标化率49.64%);人群知晓率为71.4%,药物治疗率为54.9%,治疗控制率为30.7%。结论:包钢离休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高血压知晓率也高于全国的水平,但仍有28.6%未被医生发现或接受明确的高血压信息,因此,应加强该人群定期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知识的普及与其主要危害、危险因素的宣教工作。充分认识到高血压病治疗及预防的重要性,以提高他们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服药的顺从性,以减缓高血压危险度的升级速度。
【关键词】 离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治疗控制率
研究已证明高血压病存在许多危险因素,而且高血压病可以合并许多临床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流行病学研究已发现,不同地区、种族和年龄的高血压发病率不同[1]。为了了解包钢老年离休人群的血压分布,和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为此我们对这一人群进行了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06年对包钢在册离休人员(除外认知力差及不能行动的)682人进行整群调查,男477人,年龄77.98±3.97岁;女205人,年龄75.38±4.43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询问调查对象填写,填写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个人病史、家族史以及疾病知晓、控制情况等。血压测量采用汞式标准袖带血压计,根据调查对象上臂选择适当袖带,取坐位休息10分钟后测量右上臂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取3次测量(间隔30秒)的平均值。高血压诊断和控制标准依据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调查前有高血压史并服用降压药者均判定为高血压患者;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SBP/DBP<140/90 mmHg。知晓率定义为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比例。治疗率定义为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药物治疗控制率定义为利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压降至正常的比例。人群控制率定义为参加调查的所有高血压患者中,血压降至正常的比例。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用SPSS11.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作为标准人口,对患病率进行标化。
2 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682人,人群平均收缩压水平女性高于男性,平均舒张压水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随年龄而增加呈上升趋势(直线相关系数rs=1.0,P<0.01),见表1。表1 不同年龄、性别调查人群血压水平(略)
高血压患病人数273人,粗患病率为40.0%(男性36.7%,女性47.8%),标化率为43.11 %(男性36.97%,女性49.64 %),人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直线相关系数rs=1.0,P
本次调查共确诊高血压患者273例,高血压患病知晓率为71.4%,采用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为54.9%;血压治疗控制率为30.7%,病情控制者占全部治疗者的20.7%,见表3。表3 不同年龄调查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服药率、控制率(略)
3 讨论
本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3.11%,高于 1991年全国高血压普查的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 40.4 %[2],高于成都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情况[3],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女性高于男性,这与北方血压高于南方血压有关。收缩期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甚至比舒张压增高更具危险性[4]。本人群收缩期高血压占整个高血压人群的7.10%,稍高于1991年全国调查资料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6.83%[5]。
知晓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是接受降压治疗的第一步,本次调查为离休的一组特殊人群,他们具有优良的医疗条件,且年平均收入为3 236.78±253.61元,疾病预防意识强等特点。所以本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为71.4 %,显著高于1991年全国高血压普查的知晓率(30.2%),但仍有28.6%的高血压患者未被发现。因此,应加强本人群定期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知识的普及与其主要危害、危险因素的宣教工作。充分认识到高血压病治疗及预防的重要性,以提高他们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服药的顺从性,以减缓高血压危险度的升级速度[6]。另外还应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促进人们自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稳定情绪等,避免或减少高血压的发生。通过高危人群的筛查来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建立高血压病例档案,进行动态观察、生活指导及药物治疗,提高病情控制率,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270.
[2]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治疗和控制状况: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J].高血压杂志,1995,3(Suppl):14-18.
[3]阮蕾,秦方,阎亚非,等.高血压病现状及问题-成都7 288例人群分析[J].高血压杂志,2002,10(1):87-90.
[4]刘国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及其危害性[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5,14(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