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3:13
导语:在实践教学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女生体育教学 特点 指导
女生是未来的母亲,女生的身体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女生的体育教育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到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强国强民的大事。重视与加强女生的体育教育,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一、女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
(一)女生的生理特点
中学生在生理的发展上,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期。从男女的生理特点看,10岁以前几乎没有什么明显差异,但从青春期开始,男女学生生理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差别日趋显著,表现在身高、体重、胸围、盆腔等形态方面。
女子胸部比男子短,但腰部较长,所以躯干相对长,下肢相对短;女生肩部较窄、骨盆较宽,所以封闭骨盆下口的骨盆底肌承受的压力较大。
女生的脊柱软骨层较厚,关节、韧带的弹性与灵活性较好,但是各关节比较松弛,易受到损伤。女生的腰椎较长,腹腔前壁相应比男生长,而腹腔内脏器官对腹腔前壁的压力较大,但女生腹腔肌比较弱,女生生殖器官又处在骨盆腔内,所以,加强女生腰腹肌的训练,具有强体保健的重要意义。
(二)女生的心理特点
性成熟在中学生心理形成与发展上起很大的作用。对于女学生来说,尽管有一定生理知识,但对于月经初潮的突然出现,还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和恐惧,甚至感到害羞而产生一些孤立和自卑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胆怯,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愿在男性面前做练习,有些自尊心较强,腼腆敏感,做动作时往往情绪不够稳定,犹豫不决。中学女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但又带有很大的倾向性,爱美的意识在增强,她们需要陶冶与情感的体验。女生对小说、电影、戏剧、音乐、舞蹈感兴趣,特别追求形体的健美和匀称的体型,因而对有助于体型健美的运动项目,以及富有韵律感又有配乐练习的艺术体操、舞蹈、健美操等具有深厚的兴趣,而对一些竞争激烈、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则表现消极,甚至有些畏难情绪。中学女生这种特殊的心理和体育兴趣有倾向性,是同她们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体育教师应因势利导,科学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指导她们进行体育锻炼。
二、女生体育课的特点与指导
(一)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应努力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三基”对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及振兴中华的深远意义。有针对性地加强女生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发她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深厚的体育锻炼的兴趣,采取多样的手段与方法,培养她们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材要适应女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选择一些形体训练教材,如韵律体操、艺术体操、平衡木、高低杠等教学内容。
形体训练是发展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女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的发育,致使一些女生因为害羞的心理而常常含胸驼背形成脊柱弯曲等不良体态。通过形体美的训练,进行身体美、动作美的教育,有助于她们养成正确的姿势,形成健美的体型,促进她们身心正常发育。艺术体操是融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女生运动项目,它以独特音乐伴奏、健美的造型和富于韵律的动作组合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女性参加锻炼。
(三)教法手段重在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在教法手段上,选用一些多样化的诱导练习、辅助练习,努力提高女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教学中可以编选一些双人操、绳操、球操、纱巾操等;还可以通过一些小型活泼的游戏方法来发展女学生的体能,创造一些身体素质练习。例如,体育课尽可能采用音乐伴奏等方法,以提高女生的情趣和动作的美感。
三、对女生体育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的教态、仪表、行为举止应给女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印象,特别是男教师更应注意。教师给予学生帮助与保护时,动作要适度、态度要认真、举止要大方。要充分发挥小组长培养和体育干部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相互保护,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和各种顾虑,进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体弱生和后进生要多照顾、多关心、多体贴,教师要循循善诱、热情帮助、指导鼓励,不要冷嘲热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三)在组织工作上应重视与加强培训,交代任务,使女生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带头与助手作用。
(四)在女生体育教学中,要处理好见习生工作,设立登记卡制度,以掌握女生月经期情况。要依据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经期反应,做好教学见习的不同安排,但要注意锻炼卫生、安全养护,量力而行。注意不能蛮干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让学生静养旁观,应组织适宜的练习活动。
四、注意处理好女生和教师的关系
【论文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源。如何管好、用好这批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益,是各方面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的特点和运用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2005年,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学校。我校达到模式三标准,实现了宽带上网。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开阔了我们的知识视野,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教学光盘播放系统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的最基本的模式,由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资源光盘组成,节约教学成本,使用难度低。光盘有哪些特点,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运用,不同教师适合选用哪些光盘,是发挥光盘作用的关键。我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实践获得以下认识。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
小班教学的光盘资源是根据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需求,由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专门为农村学校制作的。光盘覆盖了教材中的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单元来制作,覆盖了主题的课堂教学环节,每节课片长大约在25分钟左右。
其运用可以分为:
供教师备课参考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是新课堂的典型示范,教师通过观看小班模拟课堂教学实录,可以准确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借鉴光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
同步课堂教学 小班模拟教学光盘的重要作用是用于课堂教学,光盘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完全不需要备课,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光盘创设的情景来组织学生活动,也可以参考光盘中的教学设计,由教师和光盘交替授课,也可以节选使用,补充资源不足,优化课堂教学课程。
学生自学 接受能力强的班级或学生,可以利用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用于学生预习,课后用于学生复习,分层教学的个别指导。
在操作上:
1.可以连续播放,自主学习。光盘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利用光盘自主学习,播放时可暂停,教师只作简单解释,适合年长的教师或复习巩固课型。
2.可以间断播放,同步教学。播放光盘时由光盘教师讲解,学生成为光盘中学生的一员,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暂停播放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讲解、点拨,对光盘教学补充、延伸,学生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进行评价、指导、反馈,并检查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光盘教学内容。一般采用顺序或节选播放形式,适时进行角色转换,紧扣光盘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光盘辅助教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
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简称仿真课件,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板块,课件采用菜单模块结构,运用动画实录形式制作,具有简单的交互功能。就语文光盘为例,分为 “课文欣赏、生字学习、课堂练习、展示区”四个板块,其中:
1.课文欣赏板块采用图文结构的形式,配合简单动画。包括配音朗读,用于代替教师进行课文标准化范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景欣赏、感情朗读和练习背诵,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
2.生字学习板块包括拼音、字义、组词、笔顺、偏旁、结构、笔画,用于识字教学,提高生字学习兴趣,降低记忆难度,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提高生字学习效率。
3.课堂练习板块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练习形式灵活,界面对话友好,并设计有反馈答案,激励化的评价。
4.展示区安排有“小知识”、“文体介绍”、“同步阅读”、“阅读训练”等内容,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程资源,锻炼阅读能力。解决了阅读训练素材收集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点,补充设计一定训练题型,借助阅读材料,安排学生“听说读写”,进行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利用电视、DVD就能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但教师要读懂课件,依据课件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转贴于
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
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包括“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及说明”等板块,采用菜单模块结构,具有较复杂的交互功能。“教学课件”以多媒体为载体,突出情景创设,提供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构的视频、动画、声音等素材及丰富的直观感知材料,解决教师收集教学素材困难的问题。“电子教案及说明”突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每课时提供相应的电子教案,安排教学流程,对课件使用做了说明。“电子教案及说明”主要用于教师备课参考,指导教师备课,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教学观念,确定新课程教学目标,掌握新课堂教学结构,学习新课程教学方法,熟悉电子课件操作流程。观看“电子教案及说明”是使用好光盘的第一步。“教学课件”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流程清晰,资源丰富,交互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优化课堂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引领教师树立新观念,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堂,掌握新方法,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在教学中:
1.可以把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当成教学设计成品,可以全程使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材料和实践活动,将光盘的教学流程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过程。
2.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部分视频、音频等光盘素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补充教学资源不足,配合其他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组合运用。教师在使用素材时,要将光盘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创新运用。
在使用光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1.正确处理光盘技术的应用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能为用光盘而用光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教学评估和检查,针对扩展学生知识等,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然后用教学活动去检查这个目标。
2.要用好光盘,要和新课改结合起来。要关注学生,把自己放到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位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
3.光盘是辅助教学手段,要紧扣教学目标任务进行选择,以教师为主导,创新使用,不要依赖光盘代替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要单纯模仿光盘中的孩子们,要通过实践活动来鼓励我们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分享知识。
随着教师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加强,教育手段的更新,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顺应改革,适应形式,把握机遇,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吧!
【参考文献】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带动下,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新的改革发展,社会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改变旧的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和音频形式的切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教学课堂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来制定灵活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微课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微课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是音频或视频。在它的课堂切入点上,非常讲究精细化,每一节课的课堂容量并不是很大,一般讲课时间是在10――20分钟之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较注重教学的高效化和优质化,而且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上也较为多样性和灵活性,课堂问题的核心也较为集中,一般是以网络在线教学为主进行的。微课教学的特点如下:
1.课堂教学时间短
微课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视频,通过视频来将教学内容进行贯穿讲解,按照学生的课堂学习规律,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是在10分钟左右,一旦超出这个时间,学生就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正是基于此,微课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都设定在5――8分钟,不能超出10分钟,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则是以45分钟为标准,相比来说,微课教学的课堂时间短的很多[1]。
2.教学内容不多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整个课堂讲解的内容是教材的设定为主的,而且也会不同程度的参照45分钟这个既定时间。但是,微课教学模式的内容设定突出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实际教学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教学的主题和要点却面面俱到,可以围绕某一知识点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透彻讲解。
3.资源容量非常小
上述提到,微课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视频,它的教学内容注重的是简单精炼,不掺杂过多的无价值内容,因此,它的资源所占容量就会小很多,按照标准的课程教学来算的话,基本上容量是在几十兆左右。既然它是以视频为核心的,那么它的视频格式也必然会有很多种,并且在播放上也都支持在线播放,因此,它的视频播放格式也大多是以流媒体格式为主的,例如常见的rmvb和flv等等。在课堂提供的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微课视频,从中学习知识,而且这种视频也可以直接下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观看。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首先,课前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前将视频提供在平台上,让学生事前明晓学习任务和目标;其次,课中阶段。这一阶段是以教师和学生互动为主的,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难点和教师进行互动解决;第三,课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巩固复习为主,课堂学习结束之后要对内容进行回顾,进行相应的实践和练习[2]。
上述是对三个主要阶段的阐述,细化来讲,微课教学又包含有五个环节,以“文档制作”为例进行分析。
1.选题设计环节
在office学习过程中,由于它所包含的功能过多,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很多难点,这些难点也是比较细节化的,例如我们常说的“页眉”、“页脚”、“自动生成目录”等等,这些细节性问题虽然并不是很难掌握,但是很多学生会容易混淆,难以做到熟练,这就需要教师在选题设计时有所侧重点,注重细节强化。
2.教学设计
教师要改变之前课堂教学理念,把传统的以教师作为课堂中心的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身角色,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教学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教学中的难点问题[3]。
3.素材课件
“文档制作”属于是计算机最基本的一项上机技能,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教学视频结合PPT课件的形式,将其中的教学要点予以明确和详细讲解,尽量在有限的讲解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于“文档制作”中容易忽略的点进行重点多次讲解,加深学生印象。
4.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
在上一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还要注重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疑问之处,并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予以解决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起到温故作用,而且教师也可以真实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于更准确的制定下一步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的良好[4]。“文档制作”难度不是很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给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例如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方面相关的上机训练作业,以起到巩固学生学习的作用。
5.反思阶段
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对微课教学模式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反思,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是否真正掌握并且可以运用到实际训练中?与此同时,还要对微课教学中的选题、课件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完善调整,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真实需要,避免“大一统”的教学策略,最终确保教学效果的良好。
【摘要】笔者根据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境的特点,结合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具体方案。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会计既是一门专业,又是一种职业,会计的专业教学要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职业而服务。因此,在会计教育中强调实践教学,符合会计职业特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学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校会计学专业一直致力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相继开设了模拟试验、课程实习、业务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课程,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会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及技能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与其他信息进行整合,这就使原有的会计实验赖以存在的实验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二,从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来看,用人单位已不满足学生只会简单的借贷记账工作,要求学生除了能够熟练应对日常工作以外,还要能够根据一定的会计理论处理日常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如对会计报表的分析、财会制度的设计、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等工作。
第三,虽然会计学专业已经开设一系列实践环节的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从近几年的授课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会计实践系列课程内容没有考虑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经费等原因,教学手段和方法没有紧跟会计环境变化而调整;由于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业务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等。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不断进行革新,因为只有通过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会计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科学设置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是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会计学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有其独特性。关于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各高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对国内重点财经大学等高校会计学专业调研结果及网上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课程目前主要包括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大部分院校模拟企业会计工作环境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在学生完成一定的会计课程的基础上,由教师提供模拟实验教材,集中进行实验。国外一些院校采取问题授课方法,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并要撰写报告。近年来,随着会计学类专业人才数量的增加,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不同,实践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多数高校的会计实践课程停留在模拟实验上,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二、趋势分析
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提供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高校今后的教学改革趋势可概括为:科学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不但教会学生记账、算账和报账的基本技能,而且提高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能力,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由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之间具有协调性和系统性,有的课程内容具有时效性,实践课程的内容,必须以整体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为原则进行构建。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好的指导老师,就没有好的学生,可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自学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素质。
三、解决方案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主要包括构建科学的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编制与会计改革步伐一致的教材及修订教学大纲、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设计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培养学生素质等6方面的内容。
(一)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从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来看,其需要的是理论+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和研究结果,结合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现有的实践课程体系基础上,可从以下四个层次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1.基本技能训练层次,主要指的是操作性实验层次。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加强实验能力的训练,起到巩固和深入的作用。
2.主动学习训练层次,即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设计的结果可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3.融会贯通技能训练层次,其目标是让学生到实际单位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4.研究能力的培养层次,即研究探索性实验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以整体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为原则,编制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
1.整体性: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是会计学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为贯穿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始终的会计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应从整体性进行考虑安排,以避免重复,提高效率。
2.协调性:在设计实践内容上,协调好各门课程的关系,使实践内容能将各门课程联系起来。
3.有效性: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及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不断推新与修订,会计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会计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保持有效性。
(三)针对不同的实践课程,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体系
由于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不一样,应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研讨会、课堂教授、模拟练习、演示、指导性自学、实践、问题教学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应针对每一门实践课程的不同内容设计一套教学方法体系。
(四)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
要想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教学改革得以推行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先行者,也是领导者,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要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教师压力,让他们有紧迫感和
--> 危机感,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新知识,跟上时展的步伐。对个别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学生反映极差的教师,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将影响教学改革的整个大局。当然,高校要保证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如:准备充足的技术资料、配备必要的实验条件、派出进修学习、聘请学者来校讲课培训、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讲座等。总之,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培养一支相对稳定、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五)构建考核体系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要求,大三、大四学生一般会忙于考研、找工作,而会计学实践课程大部分分布在此阶段。鉴于这种情况,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采用“文件夹”控制法,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考核过程包括实践过程和结果两方面,为学生建立考核文件夹档案,以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准,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
(六)引导学生自学,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按照学生掌握了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多少这一个标准来衡量,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另外,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在课堂上讲解得面面俱到,应引导学生自学一些内容。
由于会计理论和实践类方面的书籍种类繁多,可选定几本作为课后自学教材。一般在课堂上着重讲解会计概念、原理及分析方法,而对于理论的应用,可采取按课程单元和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改革就是逐步完善事物的过程。任何事物的改革都需要经历试点摸索、总结经验、修正完善、全面推行的过程,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把改革看得过于简单。同时,不也能搞花架子,片面地以为修改一下教学或考核方式、课堂上讲授一点新知识、能进行出一两个新实验就自认为是改革,更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他人的做法只能借鉴,具体怎么去做,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摸清各方面的情况,初步制订出可实施的改革方案;然后,逐步进行改革尝试,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并调整方案,使方案更趋合理和完善。对那些条件还不具备的环节应暂缓改革,努力完善条件后,再开始着手推进改革。
教学改革没有终点。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更深层次的问题将会逐渐显露出来,还会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人们展开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以丰富和发展有实际意义的教育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逸平.对会计学科实践性环节的评价方法初探.会计之友,2006,3(上半月).
[关键词]信息化;生源;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8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1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新形势
1.1 生源质量的下降
近年来,高职生源质量下降,部分高职院校的平均成绩在200分以下,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极差,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已有的教学方法,教师施教困难,学生接受困难,因此基于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案势在必行。
1.2 信息化水平提高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数据时代初步形成,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充满“微特征”,出现了“碎片化学习”。在教学中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融合现代教育理论,重构教学内容。微课程、翻转课堂重新定义课堂教学,为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法,拓展了新思路。
2 基于生源特点的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
2.1 更新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已采用CAI多媒体课件,但只是将书本中的教学内容重现,没有重构教学内容,也没有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师由施教者变为指导者,由课堂的主角变成课堂导演。学生在课堂中分组协作,自主学习,积极探讨,有效锻炼其职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远高于理论学习能力,要强化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不足,实践教学课时不多,且缺乏连续性和创新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2.2 优化教学计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基本分为“两段式”:60~80学时的理论教学,衔接集中的1~2教学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部分院校穿插6~10学时的验证性试验。从学时比例分析,实践教学学时仅占10%(课程设计学时不包括在内),远不能达到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要将课程总学时调整为64学时,包含32学时的理论学时,28学时的实践学时,4学时的机动学时。
2.3 革新教学内容
对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选取把握4点原则:(1)以实际应用选取知识点;(2)围绕实际项目选取知识点;(3)以产品设计选取知识点;(4)以创新能力培养及软件的应用选取知识点。
解构和重构课程的学科体系,首先将课程划分为机械设计概论、运动机构、传动件、联接件、轴系零件5个模块;其次以对象、现象、机构、零部件为载体,设计30个学习情境,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最后采用任务驱动将每一个教学情境具体化,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例如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划分为5次大作业。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总体,从简单到复杂,有序安排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
2.4 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1)采用模块划分,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2)采用CATIA和ADAMS(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法;(3)采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课件、动画视频、微课程视频、实物模型、计算机辅助仿真、教学挂图及机械陈列室参观等多种手段科学组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使教学形象、生动、高效,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整体质量。
2.5 开发教学资源库
为更好的辅助教学,要根据生源特点和信息化教学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和开发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1)开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2)采用Adobe Captivate 开发交互式课件,包括视频、测验等;(3)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开发为5次大作业;(4)编写包括ADAMS、DIY、机械创新设计等在内的实验指导书1册,包含14实验项目;(5)开发理实一体化的项目任务书16个;(6)开发典型机构的教学挂图10幅;(7)制作微课程视频44个。
2.6 拓展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分为3种考核方式:(1)考试考核:考核成绩采用实验成绩30%+项目任务书考核成绩30%+理论成绩40%。(2)技能竞赛: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的“高端设备安装与制造―CAD-CAE-CAM”,获奖后可替代本课程学分。(3)免试考核:学生正常参加上课,通过申请免试课题,相关的创新性设计和课题研究通过答辩,即可替代修的本课程学分。
中国高等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实行学年制的教学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自有它的优越性,然而,其局限性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改革内容。“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运行机制,起源于18世纪末德国的‘选课制’,是以学生选课为前提和基础,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总体来看,学分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每名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在学年制教学管理中推行的“一刀切”的培养方式显然是不科学的,而学分制培养方式一般可避免这种现象,从客观上保证教学质量。近年来大学中每学期开课门数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学时数不断压缩,在这种现状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会明显下滑。学分制原则上可不受时间的限制,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从容地来选择何时完成学业,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2.增加了学生选择专业的可能性。在中国,学生一旦进了大学就被限制在某个专业里“终其一生”,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个专业都没有选择权,上大学前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是盲目的,等认清了自己适合学什么时已为时晚矣。对于这种“强制”性的教育及管理模式,学分制可通过转专业的途径加以解决,以适应社会、科技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现今强调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3.学分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行学分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性或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专业、学习内容、完成学业的时间、任课教师等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权,这样的结果较之现行的统一的教学管理方式来说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身的潜力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习的效果更理想,进而达到保障教学质量的目的。
4.学分制的推行从客观上可改变旧的管理方式。学分制的推行在某种程度上可打破以往教学管理比较僵化的一套体制,这种旧体制不利于学生个性张扬和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积极探索学分制就是将僵化的管理变为较为灵活的一种管理,而这种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多方面的配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二、学分制与学年制教材管理的不同特点
1.学年制条件下的教材建设的特点
(1)统编教材是主要建设内容。学年制的教材基本上统一组织编写,形成了全国用某种统编教材的格局。这样做的好处是教授给学生的需掌握的基本知识面全国学生有可比性,不利的方面是不能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及不同程度的学生使用不同类型的教材。
(2)材内容。统编教材必然在内容上具有统一性,在内容上统一体现在以全国某个权威所写的内容的教材作为一种范本,其他人编写教材时基本上按这个范本来写,否则教材在编审就通不过,反映在教材内容上就没有个性。
(3)教材内容滞后性。统编教材虽然具有在内容上的统一性,但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不能够体现科学技术知识发展的状态,在内容的编写上也未能将某种知识创造过程的曲折经历编写进去,学生接触到的是成型的知识内容,容易造成学生在对待事物时缺乏创造性。
(4)统一采购配发。学年制的教材是由各学校每年根据教学计划及学生人数统一采购配发,这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教材管理的模式,高度的垄断性易造成腐败性,而且易造成学生在选定教材时的依赖性,作为学生来讲,不需要甄别哪种教材适合自己,而是等着学校统一配发。
2.学分制条件下的教材建设的特点
(1)教材建设需围绕学分制管理特点进行。学分制条件下的教材建设工作首先须改变以往我们教材建设的理念,只有更新了理念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方针和态度,除管理者外,还应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师生观念的转变,不是每门课只能指定一本教材,而是实施推荐教材,由学生自由选择。“课前到书率”的观念应该摒弃。二是解决教材的陈旧的问题,不能将积压的教材硬性推销给学生。
(2)教材建设应逐步打破“统购统销”的垄断局面。教材服务中心的建立改革了传统的教材统一订购体制,实行有计划订购、书店订书及二手交易相结合的教材供应服务体制。
(3)学生选教材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对学生来说,实行学分制后,在网上根据培养目标自由选择课程,自主选购并确认教材,是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应有的公益意识和承诺。
(4)教材编写将偏重指导性内容。学分性的实行必须以选课制为前提,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开出更多的新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三、学分制给教材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
学年制和学分制条件下的教材建设工作的特点是不一样的,那么实行学分制必然会给教材建设工作带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教材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学分制要求。在学年制条件下形成的教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可避免地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框架,作为教材供应部门的出版社也因为每种教材每次需要的数量多少的不确定性而无法事先准备。
2.由于学分制实施后教材订购计划会因学生选课的不确定性、多变性的明显增多而导致教材的最终信息相对学年制来得迟。学校临时更改教材供应计划又会使出版社不适应。
3.周转金困难。学年制条件下学生用书的购买、经费大部分靠学生的预收款作为周转金,实行学分制后,学生按选课收费可能会少付或不付预收款。若按每门课对学生选课后实行实时收费则无形中会造成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加大而且可能会造成教材供应的滞后性。
4.学分制的开展使积压报废教材不可避免。由于学生个体间使用教材的差异,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自主选课成为其核心内容,因一门课,特别是一些公共必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每学期选多少门课,选什么课,因此教材管理中若订购教材多则可能因学生选该门课少而造成教材积压。
2014年10月20日至11月3日,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文科类、高中理科类名教师班赴台研修活动。此次赴台研修共15天,绕岛一周,行程1600多公里,进入台湾7个市县参观12所台湾优质高中或明星高中,台湾共开放各类学科共72节课供广东同行观摩,而我们广东名师也呈献了7节展示课供台湾同行观摩交流。在台研修其间,我们还参加了台湾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教授、台北市立大学副校长王保进教授等所作的4场高端学术报告及讲座。此次研修使我深感震撼,不仅开阔了我们的教育视野,让我们学习到台湾的先进教育理念,也让我对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差异、人文背景及教育结构的不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参观学校环节,台湾各中学独特的办学理念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台研修期间,作为大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自然对台湾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十分感兴趣。每到一校都与其校的领导、辅导主任、辅导教师(台湾称心理课为辅导课,相应的,称心理教师为辅导教师)及学生进行交流,实地察看其教学设备设施,有机会时进行随堂观课。总体来讲,台湾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比大陆要完善很多,教学理念比大陆超前,教学设施设备、教师配备、教学方法、手段及策略要比大陆好。但大陆也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在2012年重新发文,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乘着这股东风,大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个别地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各地不够均衡,资源也较为欠缺。总的特点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好,西部地区较弱;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好,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较弱;城市比农村要好,重点学校比一般学校要好。例如,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发展较好,粤东西北地区较弱。而台湾是整体都较强,学校资源配置已经实现标准化。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台湾与大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对比,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学体系及课程安排
台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训导、教学和心理辅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台湾的辅导课程从小学开始至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是一个很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大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由教育部指导纲要,各省各地区参照执行,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及学校心理工作的开展模式,有的学校仅在低年级开设心理课,大多数以讲座、心理咨询为主要形式,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课程。
二、心理教材
台湾的学校心理辅导教材非常成熟,已形成系列,从小学到高中,会有几个出版社根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纲要,编写各年级的心理教材,再由学校师生选定,这样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所以其心理教材的质量都很高,一套完整的心理教材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给学生配备的练习册等。在大陆,大多数省、市(只有较少的地区例外,未来情况可能会逐步有所改善)都没有组织编写专用的心理教材,基本上都是学校以国家、省、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工作计划为依据,再结合本校的特点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或特色教材。虽说这种形式可能利于创新,但随意性较大,教学目标不明确,质量也不是很高。如果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根本就不会有所谓的心理教材。在台湾中小学,心理教材人手一本,但在大陆,能做到这样的学校极少。
三、管理架构和师资配备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架构方面,台湾除了在教育行政部门设有专门的管理科室外,在中小学校均设辅导室,并设辅导主任一职(由有心理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允许心理教育教师进入学校的管理层,这体现了台湾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辅导主任统一管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师资调配、课程安排、活动设计、对外交流等,每所学校配备(4~10名左右,视学校规模大小而定)心理专业毕业的心理教师,专职从事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在大陆,主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是教育部的基础教育一司,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相对应的处室是思政处、德育科、德育股,但这些部门的人员大多数工作繁忙,身兼数职,并且只有极少人员有心理专业背景;另一个是教育部门的教研机构,可能受编制问题的影响,大陆大部分省一级的教研机构都没有设立心理教研员一职,市、县级设立心理教研员的就更少(多数地方的做法是由思想政治教研员兼顾心理教研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国家、省、市级也成立了各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委员会),如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设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由广东省教育厅思教处负责管理。但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委员会)的人员大多数由教育官员、教授、专家、教研员或中小学的心理教师组成(都是兼职为主,极少专职),他们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工作要点等一些纲领性文件。在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心理工作部门和专职的心理工作人员负责跟进、实施、评鉴,因此执行力量薄弱,效果有限,只能通过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评估(选)等方式,来引起各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大陆中小学,条件好的学校会有1~2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专职心理教师(极个别学校可能会有3~6名),但更多的学校是1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专职心理教师都没有,只能由一些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或客串(这也和大陆心理教育起步较晚,高等院校心理专业设置少,毕业生不多有关。有些学校虽然招有心理专业毕业的心理教师,但并不是让他们专职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还要他们担任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或英语、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课程,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方面,台湾的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都能享受到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项待遇,如超课时补贴、各项津贴、专业成长机会、培训等,学校落实政策也比较到位。在大陆,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待遇也有规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但在具体执行中,只有少数学校能执行这一政策,大部分学校没有落实,这严重挫伤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心理辅导(咨询)室硬件设施建设
台湾中小学心理辅导(咨询)室的建设比较规范,在我参观的十几所学校里,辅导室一般包含有:办公室、个别咨询室、团体活动室、沙盘室、档案室、阅览室、多媒体课室等,占地300~500平方米,各种办公室设备齐全,如外线电话、电脑(包括手提电脑)、彩色打印机、饮水机等,均是标准配备。尤其是晓明女子中学(一所教会学校),它不仅开设心理课程,也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是晓明女中的特色课程,独立于心理课程之外,因此其场地设施还增加了生命起源(由光电控制)的陈列室,整个辅导室建设超过800平方米。在大陆,我参观过的学校中,和台湾水平相当的学校有:北京八中、山东实验中学、青岛二中、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东高州中学、厦门的一些学校等。当然,近年大陆发展较快,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投入,因此也可能有一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水平已超过台湾。但目前更多的学校心理辅导室还在30~60平方米,也有的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临时指定一间办公室,里面只有一桌两凳,根本没有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 八年制医学教育;神经外科;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a)-0155-03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students in eight year program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in clinical neurosurgical practice
FAN Cungang ZHOU Jingru ZHANG Qingju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Eight-year medical students represent the current highest level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medical "elite"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ight-year medical students as well as features of neurosurgery, we attempt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clinical guidance on the eight-year medical students by establishing a good work ethic and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inishing medical records timely in standardized formation, studying clinical case by "four in one" method, training operating skills progressively, training clinical thinking via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ncepts and problem-oriented learning methods, pratic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avoid patient-doctor disputes, and designing research projects on clinical experience. These method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stimulating self-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of eight-year medical students, thereby aids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clinical training tasks and future clinical work in as well.
[Key words] Eight-year medical education; Neurosurgery; Clinical teaching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优潜质的医学专门人才是我国为适应新形势、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医学“精英”而推出的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北京大学医学部自2001年开始试办长学制(八年制)医学教育以来,已有5批八年制研究生业完成了临床实习任务并顺利毕业。现就我科多年来对八年制研究生的培养体会进行总结,以期对完善八年制医学教育有所帮助。
1 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目标
在2009年11月8日第六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中通过的《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试行)》中指出,八年制临床教学应遵循“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办学原则;强调“通识通科的医学基础,贯穿全程的综合素质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能”的培养理念;以“培养具备较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较强的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为学生成为医学科学已知领域的革新者和未知领域的开拓者打下坚实的基础[1]。
2 八年制医学生的基本要求
就培养的具体要求而言,八年制医学博士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伦理道德、优良的医德医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坚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完成学位论文[1]。由此可见,我国八年制博士研究生培养定位临床+科研的“复合型”人才,较美国的“毛坯型”医学博士有更高的要求[2]。
3 八年制医学生的自身特点
从生源情况来看,八年制学生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具体表现在:①基础知识扎实,公共英语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②思维方式活跃,接受能力强,知识面较广;③没有考研压力等因素的干扰,能将精力集中于临床学习和实习;④精英意识强烈,希望能获得重视和最好的教育;⑤自学能力较强;⑥有一定的优越感,自信心强,但也有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之不足。上述特点大部分对开展临床实习和科研工作十分有利,但自负、不愿意向带教老师和护士请教的不良心态则会成为学生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甚至某些学生还会不懂装懂或好钻牛角尖,这对临床专业学习十分不利[3]。为此,带教老师需予以耐心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定位,顺利地完成角色转变,树立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优秀品质,坚决避免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不良作风。
4 神经外科的学科特征
神经外科是医学领域中最年轻、最复杂、最具有活力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比较,神经外科学有其突出的特征:①专业性强、知识抽象,不易理解;②内容广泛、名词术语多,难记、难懂;③急危重症多,病情复杂且多变,学生难以掌握;④课时少、见习和实习时间短,学生对相关知识比较陌生;⑤以神经解剖、神经电生理和神经影像为基础,又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眼科、呼吸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乃至妇产科有广泛联系,使学生感到谜茫。由此学生们往往感觉神经外科内容繁冗复杂、知识深奥抽象,觉得无从下手、难以入门,出现明显的畏难情绪和畏惧心理,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受挫[4]。因此,带教老师需要耐心疏导,努力去除其为难情绪,树立起学习神经外科的信心。
5 八年制医学生的神经外科教学体会
基于八年制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学生自身特点和神经外科学科特征,优化教学方案的必要性显得十分突出。
首先,应帮助学生树立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感。带教老师应向学生介绍神经外科大部分手术是对颅脑和脊髓进行操作,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大、难度最高的专业之一,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偏瘫、失语、偏盲、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感,并应通过带教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使研究生感受到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责任之重大,使其从实习阶段就应注意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例如,头痛是全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则应仔细询问其症状有无进行性加重,观察有无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瞳孔变化以及对甘露醇脱水治疗有无玩应等,时刻警惕术后出血或脑水肿引起的高颅压,必要时应行头颅CT检查。如未进行上述观察而简单予以药物止痛和镇静药物治疗,一旦病情进展为脑疝阶段则预后极差,甚至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第二,加强病例书写基本功的培养,增强学生避免医疗纠纷的能力。八年制医学生常有明显的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眼高手低,易出现重视手术操作和临床技能、忽视病例书写的缺点。为此,带教老师应使学生明确病历书写是临床医生最重要基本功之一,是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系统收集临床资料和得出正确的诊疗方案之前提。此外,还应强调在当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病历资料在医疗事故鉴定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及时、规范、详实的病历记录也是医护人员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子化病历广泛普及的今天还应自觉避免病历的格式化、模板化和拷贝错误等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带教老师还应应结合神经解剖和神经系统查体进行讲解和示范,鼓励研究生反复训练直至完全掌握。这样才能使研究生在采集病史和查体过程中有的放矢,书写出能充分反映患者临床特征、对明确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病历[5]。
第三,结合神经解剖-定位症状和体征-神经影像学-手术录像“四位一体”的临床病例学习。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神经影像检查方法使以更微创的手术入路、更精确的显微解剖、更少的出血和更小的组织创伤来解除神经系统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成为可能。因此,应结合神经解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使研究生对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病有全面了解,同时结合手术入路的设计赫尔手术录像使学生对相关的局部神经解剖形成三维的立体概念,从而对疾病获得全面的认识。
第四,以专科操作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首先,带教老师应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操作演示使学生了解规范化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先由相对简单的腰椎穿刺、腰椎置管引流、头皮裂伤和撕脱伤的清创缝合、头皮肿物切除等基本操作开始,逐步过渡到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脑室穿刺外引流、脑室-腹腔分流术等常规操作,进而参与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颅脑肿瘤的开颅和关颅等相对复杂的手术操作。在整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体下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临床实践充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通过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和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思维培养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科研课题的开展提供思路借鉴。如今临床医学行为已由过去的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向循证医学为依据的模式转变,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创造性思维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带教老师应预先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并设置恰当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与已发表的相关循证医学指南进行对比和学习,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从而更加高效和深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临床知识,并对相关临床科研课题的开展提供重要启示。
第六,重视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医疗纠纷。神经外科急危重症较多、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常见,这更凸显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首先带教老师应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沟通技巧的相关培训,然后组织学生观摩老师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手术签字等沟通,进而由研究生先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再由带教老师进行补充和解释,从而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亲身体验和观摩中提高沟通能力和技巧,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
第七,结合临床学习提早拟定科研课题。八年制医学生在专科学习的时间一般仅为1~2个月,科研课题的时间安排一般仅为3个月,在时间如此紧迫的条件下完成博士论文绝非易事。为此,应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期伊始便根据学生的兴趣、科室收治患者病种情况和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协助研究生确定科研选题,以便在随后2年半~3年的临床转科过程中完成病例积累、手术标本采集和随访工作,为顺利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奠定基础[6]。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是综合性、复杂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高难度、高风险、高投入和高技术含量的学科,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和平台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八年制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充分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原则、临床思维和科研方法,最终成为临床+科研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乃至神经外科的领军人物,仍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艰巨而复杂的医学教育课题。
[参考文献]
[1] 第六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试行)[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 29(6):158-159.
[2] 范学工,李亚平,胡卫锋,等.我国八年制与美国4+4医学博士招生与培养的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11,9(3):93-96.
[3] 孙光远,赵学维,刘腾飞.胸心外科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带教体会[J].高教研究,2013,31(6):25-26.
[4] 吕立权,王来根.八年制医学生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47-48.
[5] 谢宗义,陈维福,程远.神经外科研究生临床带教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264-1266.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对策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正以迅猛之势向前发展,它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甚至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新挑战,做好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特点
传统的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依靠专职或兼职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完成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
1、教育与交流空间的虚拟性
互联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网络教育与传统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学生们无须面对类似于课堂上的直接说教,而只需去接受和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不再是某个特定的对象,而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看法,而学生们也更易于接受这种“匿名”的、不受约束的网络世界。
2、信息交流的互动性
网络信息一改以往信息的单向传递方式,彻底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任何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并可以实现在线信息交流的实时互动。这使得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突破了传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只要信息交流双方与互联网络相连通,就可以实现及时的对话,且不需要考虑地理位置。
3、教育的开放性、广泛性
互联网四通八达,它能将许多优秀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网上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使得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向国内,而且更要关注国外的信息动态。
4、教育时间的全天候
网络超越了时空限制,在任何时间段都可以从网络上共享海量的信息。只要网络硬件运行无故障,网络环境中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信息随时都可以向大学生开放,全天候提供丰富的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服务。学生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内容,还可以通过E―Mail、QQ聊天、BBS、微博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5、教育的直接性
网络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不需要任何人、任何组织机构的中间转手,而且网络多媒体信息直接冲击着人的视觉、听觉,很容易在用户个体身上直接发挥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重视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这项全新的工作,迫切需要引入现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研究。切实立足我国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形成符合实情的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同时加大研究力度,力争为网络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实践指导,探索既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又切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与手段。
2、充实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加强网络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他们对网络的科学认识,自觉树立网络心理健康观念,教会大学生选择做网络的主人,充分利用网络对人的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要适时走出网络;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网络规则,提高道德判断力,使其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冷静处置所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网络法制观念,遵守网络法规。
3、构筑网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园区
面对网络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要积极开辟网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园地,占领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网上开设专门的网络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网上心理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测验、网上心理治疗等手段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网上建立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有吸引力的网站、使之成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者联络大学生的新纽带;在网络上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
4、培育新型的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在网络的冲击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而更应具有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网络的理论和技术。所以,必须采取培训、进修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素质,让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信息工具,自觉把网络技术整合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地指导和服务学生。
5、引导大学生网络自我心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