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常见的德育原则

时间:2023-07-25 16:50:34

导语:在常见的德育原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常见的德育原则

第1篇

关键词:原则 英语 教学 课堂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55-0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教育,古代教育家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教学原则,其中教学相长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则之一。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在现代意义下, 教学相长的含义就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与学互相促进互相依从。“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在课堂中,老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到能力,进行情感教育,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随时出现不在教师预设之内的问题和答案,不断生出老师所不知道的领域和知识,他们会唤醒我们的思维盲区,涉及我们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对我们不感兴趣的内容却超级热情,学生常常出其不意的引导我们重新思考,不得不听取他们的意见,改变我们的预设环节,跟着他们的思路去教他们,学生们的方法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新的教法,这些也扩展了老师的思维和视野,不断逼着老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是知识的权威人士,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是导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但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独立人格,张扬学生个性是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重要标志,。一些科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要让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他们的目标,让尖子生吃饱,健康优秀发展,基础差的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帮助他们制定短期目标,引导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和运用这个原则。

参加2013年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国家培训时,全体参培教师观摩了这样一节幼儿园观摩课的视频。这节课的内容是认识各种动物,教师对这节课准备得非常认真,提前做好了各种动物的纸片,黑板上挂了许多图片,课堂中孩子们认识了一个个动物后就把这个动物带到图片相应的地方。整个课堂在老师的预设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小兔子来到白菜地里,大象来到了河边,小狗去啃骨头,但是有个小朋友举着乌龟的图哪里也不去,他认真的说:“小乌龟不想去水里,它想去沙滩上晒太阳,可黑板上没有沙滩”,因为老师在上观摩课,课堂学生的活动显然没有按照她预设的步骤进行,她显然有点紧张和慌乱,她给那个小朋友说,让小乌龟去大海游泳去,它也会很开心的。

课后有位专家点评这节课时说,如果那位老师能根据选择了小乌龟的小朋友的调节上课的思路,下面的环节就可以让已经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其他各种小动物再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课堂上小朋友的发言会更加热烈积极,课堂知识量会大大增加,课堂气氛会更加融洽。这个小朋友会给我们一个启示:学生知道的远不是课堂中老师所准备的,教室里的小朋友一人一个知识,我们所有听课的人就可以得到几十个新鲜的知识,只要把学生们动员起来,将发挥多大的效力啊。

我在网上还注意到了一位英语老师的一节课的讲述。他对人教版初一下册一课的内容是这样处理的。那篇课文的内容不到五行字,是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一段台词。教学目标定位掌握动词短语的用法,掌握描绘性形容词的用法。这个老师在讲述了他上这堂课的经过。她先按照教材预设的教法进行,自由集体阅读课文,自己独立思考勾画出课文中的动词短语和描绘性形容词,之后对每一个词详细地做了讲解。由于讲解的时间过长,知识太多,内容琐碎,学生听的很费劲,索然无味,老师口干舌燥呼不得,而下课时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务,无可奈何之下,那位老师只好出使出杀手锏,也是最老土的办法,“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后布置作业,让全班学生死记硬背这篇短文。第二天她在早读时间去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接连十几个学生检查过了,学生一个个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正当老师一腔怒气,一筹莫展时,一个女生主动要求接受老师检查,这个女同学的积极请缨让他很是惊讶,接下来的背诵使她更加惊奇。她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与其说她是在背课文,还不如说她是在作演讲。她完全没按课文原版照背。而活生生在节目主持。她是这样加上自己的开场白的:“I am a reporter for CCTC‘s Around World show. I am XiongMin. Thank you for joining our show…………”当这位女生走下讲台时我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听到我的鼓掌生全班同学们都停止上自习,都抬头看着我,我简单描述了刚才女同学的方法,而同学们却如此心平气和,好几个同学竟然私下议论,满脸的不屑一顾,那老师问其中原因,几个同学说他们也是那样背的课文,有必要那样惊奇。这时一个男生跟我说:“老师,让他们都准备几分钟,呆会儿我来当评委,看学生那个水平最高?” 这时候老师做了下面的决定:现在我们要给中央电视台环球世界节目招聘节目主持人,给四分钟时间准备,呆会儿上讲台应聘,其他学生当评委。”接下来的课上的轻松愉快,效果好极了,学生们表演的太好了,我十分满意。正因为有了学生教给我的方法,也正是学生给我以启迪,教材下面的内容处理起来就轻松容易的多了。

第2篇

[关键词] 亿元商品交易市场 专业化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是指年成交额为1亿元及以上的大型和特大型市场(以后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简称商品交易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呈现出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和高效益化等特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增强了区域合作,推动了城乡的立体化发展。目前有关商品交易市场的研究多集中于政策研究和基于统计数据的发展趋势分析。在专业商品交易市场方面,更多的学者是不同区域的专业市场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游产业的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形成高度区域一体化,合作立体化。寻找专业化水平高低和相应的区域其他因子之间关联关系对区域商品交易市场的规划和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的影响因素是分布于一定的区域内,同时具有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并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一般是多元回归分析或经验模型。首先这些方法不能处理空间信息,其次它们要求数据要满足统计独立性。因此,传统的分析方法无法反应它们之间一种共生或因果关联模式。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可以同时处理空间和非空间信息的空间关联分析引入区域商品交易市场的专业化研究中,通过分析相应影响或者共生因素,挖掘其与区域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之间的关联模式,为我国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有关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数据来源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该统计年鉴最早起始于2001年)。此统计数据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省、地区和直辖市,缺少自治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市场成交额反应了市场的规模,被用于进行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指数计算。专业化指数是指一个地区所有类型专业化市场的成交额或其他指标在该地区中所有类型专业市场中的分布情况。因此,专业市场的分类对专业化指数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对专业化市场的分类方法将亿元商品专业市场分成,纺织品服鞋帽装市场,食品饮料烟酒市场,家具市场等21类市场(详见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

参与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关联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城镇居民恩格尔指数,农村居民恩格尔指数,人口密度,公路密度,铁路密度,个私经济发展水平,贸易竞争,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占所有产业比重,市场化水平,邻域专业化水平。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到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其中有些因素是通过计算得到,例如贸易竞争水平是通过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比值得到。

二、研究方法

1.商品交易市场的专业化测度方法。在产业经济学中,区位商常被用于衡量区域内部的某一部门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如商建初等利用区位商研究了长三角地区工业的行业专业化程度;宗刚等利用?指数及区位商对北京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区位商反映的是一个研究区域内某一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但无法反映各种产业在空间上聚集后专业化的程度。贺灿飞等在研究中国制造业的省区专业化时,引入了一个专业化测度方法来度量各省区的诸产业相对集中指标。当研究区域中所有产值或其他考察变量集中于一个产业时,专业化指数应该最高,理论上应该是1,然而该公式测算的结果为(n-1)/n,只有当n趋于无穷大时才能得到1。当专业化水平较高时,n越大,计算的专业化指数就越精确。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指研究区域内所有类型交易市场的交易额或从业人口总数在各类交易市场间的集中程度。当交易额或其他参数在各类交易市场之间平均分布,专业化指数最小,是0;当交易额或其他参数集中于某一类市场,专业化指数最高,是1。为了正确衡量商品交易市场的专业化水平,本文对贺灿飞等人提出的模型进行改进,并用其对中国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的专业化水平进行度量。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

(1)式中,S是研究区域中商品交易市场类型的个数; 为研究区域中每类交易市场占所有类型交易市场的总成交额的比重的平均值;VAjn,VAkn 为研究区域n中j,k两种类型商品交易市场的成交额;VAn为研究区域n中所有类型商品交易市场的成交额。当研究区域中的商品交易市场类型个数为1时,不采用该计算公式,专业化指数为1。

2.空间关联规则。Agrawal等于1993年首先对顾客交易数据中购买物品之间的关联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关联规则的概念,并给出了相应挖掘的算法。Koprski K对传统的关联规则进行了拓展,并成功地将其引入了空间数据挖掘领域。从此诸多地学工作者和区域经济学家对空间关联规则挖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包括概念,挖掘过程,挖掘算法等。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大大地促进了空间关联规则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空间关联规则是通过蕴含表达式来进行描述,如AB(c%,s%)。A和B是交集为空(A∩B=φ)的谓词集合,且二者中至少包含一个空间谓词。s%,是规则的支持度,指A和B在所有空间事务中同时发生的概率,P(A∩B)。c%,规则的可信度,指在所有空间事务中A发生的前提下B发生的概率,P(B/A)。非空间谓词,指常规的逻辑谓词。空间谓词是包含空间关系的逻辑谓词。除了可信度和支持度,很多学者还开发出了其他的指标对空间关联规则进行衡量。蕴含表达形式直观、简单、明了。如规则,is-a(x,house)∧close-to(x,urban center)is-expensive(x)(100%,95%)。该规则表明:95%靠近市中心的房子价格都高,该规则的正确率为100%。

3.邻域专业化空间滞后。一个研究区域的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的水平不但与该区域中的经济因素有关,而且还受到其邻域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程度的影响。本文中通过专业化指数滞后来反映邻域专业水平对当前研究区域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的影响。专业化指数滞后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2)

S是邻域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指数空间滞后,N是研究区域的邻域个数,pn和λn分别是第n相邻区域的专业化指数和相应的权重。

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区域专业化关联分析

1.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区域专业化计算。关联规则分析要求数据表中的属性是离散的数值或符号。在进行关联分析之前,应该将连续的专业化指数转换成离散的专业化水平。本文将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划分成三个等级:高专业化水平,中等专业化水平和低专业化水平。下图展示了2005年各省区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水平的分布情况。

说明:①(a)是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指数(连续)分布图,(b)是离散化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水平分布图②统计数据主要包括大陆省区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数据。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没有统计数据,专业化指数设为0。③为统一数据,专业化计算过程中没有包含计算机市场、通讯器材市场和花卉市场。

连续型专业化指数可以更精确地表示商品交易市场的专业化水平,但是其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离散型的专业指数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但精度不是很高。由于关联分析的需要,我们需要将连续的专业化指数进行离散化处理。

2.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区域专业化关联因素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发现专业化水平和区域其他因素之间让人感兴趣的关联知识。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反映该规则在挖掘数据中的覆盖度;可信度反映规则的正确度。在对挖掘规则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会有大量的关联规则成为挖掘结果,但其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有意义的。最小置信度和支持度分别设置为80%和10%。除了规则模版、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我们通过专业知识对的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来得出最终有意义的关联规则,如表1所示。

结合中国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的专业背景知识,这里我们得到了3条有用的规则。它们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分别在14%和81%以上。其中第一规则说明:如果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中等,第二产业占所有产业的比重高,市场化水平低,人口密度低,高速公路密度低,该地区的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是中等水平,该规则的支持度是14.29%,置信度是90%。

四、讨论与结论

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影响因素是分布于一定的区域空间中,具有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空间信息的存在和统计独立性假设的无法满足,从而使得传统的分析方法无能为力。空间关联规则可以反映要素的空间、非空间信息之间的关系,适合进行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关联分析。空间关联规则分析要求数据表中的数据项是离散的,然而专业指数和影响因素数据都是连续的。连续数据离散化是空间关联分析的第一步工作。上图显示了2005年中国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省区专业化指数连续值和离散值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连续数据表达更精确;离散数据表达更易理解。上表显示了空间关联分析获得的强关联规则。在指定的最小置信度和最小支持度下,我们只能获得后件为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是中等水平的关联规则。不同的关联规则前件,对应的置信度和支持度也各不相同。连续数据离散化是关联分析前最为重要的数据处理过程。不同的离散化方法得到的离散化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终影响关联分析的结果。本文中采用的等距离离散化方法将所有连续数据转换成三个等级的离散值:高、中和低。由于专业化指数和影响因素的连续数值集中于一个很窄的数据范围内,从而导致了离散化后数据集中于中水平等级。如最终的挖掘结果所示,所有强规则的后件都是专业化水平中,其他两个等级为后件的规则都被最小支持度和可信度过滤掉了。同时缺失数据的插值算法和统计数据本身的精度对离散化的结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是衡量一个地区所有商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总量在各类交易市场之间的集中程度,其反映了经济总量的一种分布模式。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作者给出了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指数的计算公式。空间关联规则被用于对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联分析,如最后分析结果所示,我们得到了三条有趣的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可以用来预测一个地区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的水平,也可以为商品交易市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注:张雪伍为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任兴洲:我国商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经济纵横, 2000, (8): 26~27

第3篇

所谓教师“1+2+x教师打包制”,即在现有班级编制的基础上,每班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两名任课教师为组员的3人德育管理小组,形成“1+2”的班级管理模式。其中2名任课教师为该班的“打包”教师,分别担任“生活指导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在班级管理业务上接受班主任的领导和考核。

“打包”团队的组建根据以下几个原则:

(1)双向选择原则。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实施的由校长聘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的制度为双向选择提供了制度保证。

(2)优势互补原则。“打包”团队的组建还要考虑到教师的年龄、性别、任教学科、特长等方面的因素,以求优势互补。

(3)开放性原则。“1+2打包制”盘活了校内的德育资源,而“1+2+x打包制”更是可以把校外的德育资源引入到学校中来。所谓“x元素”,可以是某位热心教育的家长,也可以是别班的任课老师,甚至可以是校外的名师等。

自打包制实施以来,班级管理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其一,打包教师主动参与寝室管理。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大多数学生住校,以前去寝室参与管理和指导似乎只是行政领导和政教员的工作,至多是班主任的事。现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每天早、午、晚生活指导老师都纷纷到寝室检查、指导、记录,有的打包教师甚至在晚自修22∶00结束以后还到寝室里了解学生的就寝状况。

其二,打包团队共同评价。以前评价学生都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现在品德评定、推优等评价活动则由打包团队共同评价,这样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就减少了评价的误差,更趋于客观公正。

其三,班会课。从班主任的个人行为到现在集打包团队之智慧,群策群力,使班会更加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其四,现在打包教师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已成常规,诸如家长会、社会实践、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等。

其五,打包制度实施后,出现了“会议多”的现象,这是打包团队主动召开的小会。有时是研究班级近期计划,有时商讨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班级管理或问题解决的对策,有时在策划让学生快乐起来的举措……这都发挥了打包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第4篇

【关键词】生活体验平台;高职;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87-01

所谓德育教育,实际上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社会成员所开展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尤其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否得以提升的关键。故而高职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活体验平台打造,从而为学生进行德育学习提供相应的机会与平台。

一、搭建爱国生活体验平台

搭建爱国主义生活体验平台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德育教育方式与方法。常见的形式包括爱国主义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平台等。学校将爱国主义与这些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将高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都贯穿着这些情感与思想,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学习热情。

例如搭建爱国主义纪念日平台,那么则可以在我国每年的一些重大节日上举办纪念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建军节、党的生日等,让这些独特的日子成为高职学生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在这一天举办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内心形成对历史的思考。可以在建军节组织学生进行队列表演,通过严格的训练与管理,将军人的风采与精神传递下去;还可以在中秋节的时候组织学生跳郭庄舞,让大家聚在一起,感恩家人,享受团圆。通过这样生活平台的建立,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

二、搭建敬业生活体验平台

搭建敬业生活体验平台,可以让学生进行日常生活敬业体验,比如让学生到公寓门口、学校门口进行值班到岗,从而遵守学校相关的规定,严格按照时间规定并提前到岗,进而感悟工作的严谨性。如在食堂进行工作体验,那么学生自身就需要严格执行与遵守食堂的管理规定与制度要求,严格规范自身的个人文明与卫生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习当中,通过社会实习敬业平台的打造,让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并且在离开学校之后依旧可以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自己,不参与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勤奋的敬业精神。

三、搭建诚信生活体验平台

高职院校为学生搭建诚信生活平台,实际上是与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最为贴近的一个生活平台打造。高职院校为学生搭建诚信生活体验平台,可以体现在考试当中,让学生以不作弊为基本要求,并且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秉承诚信原则,将精通职业技能作为自身职业操守的基础,从而以严格的专业性完成自己的学业与工作。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不抄袭他人文章,真正做到学业的严谨性与学术性。此外还可以搭建交往诚信体验平台,要求学生本着对人对事诚信的原则,不欺骗别人,不隐瞒错误。当学生准备就业的时候,要投递真实的求职信,不虚假填写信息,坦荡面对职场与应聘,从而形成诚信、守信的优秀人才。在经济诚信体验平台构建过程中,学生应该诚信缴纳学费与住宿费,并且管理班费以及公共费用的同学更应该秉承诚信原则。同学之间相互接待也应该诚信且有借有还,养成拾金不昧、不偷不盗的诚信品质。

四、搭建友善生活体验平台

友善是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因此高职院校也应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友善精神培养。比如可以为学生搭建尊老爱幼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亲临社会中的养老院、孤儿院,向这些弱势群体送去自己的爱心和温暖。还可以为学生搭建微笑体验平台,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人微笑。对老师微笑,对家长微笑,对同学微笑,对学校的教职工微笑,这些均会让学生逐渐感悟到微笑的重要性,并且逐渐在微笑所营造的美好与和谐中成长。

除了要学会利用微笑来搭建友善的平台,还可以构建尊师敬长体验平台、包容体验平台等。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见到教师主动问好;见到老人主动搀扶;对待他人的错误可以持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与包容,从而在整个校园内形成友善和谐的状态。

五、结束语

搭建不同的生活平台,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境界,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真正的建设者,为我国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提供真正合格的人才。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教育以德育为先,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之前,先要教会学生做人.21世纪是一个在经济、科技与人才各方面竞争激烈的世纪,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从目前我国乡镇高中生的情况来看,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行为十分常见,这些现象说明强化学校德育建设已经非常迫切.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承担其这份责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修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乡镇高中教育任务日趋的紧迫,进行德育教育是奠定我国国民基本素养的战略对策.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目的,要从数学课程文化的角度对新课程进行研究,有效促进其与德育教育的整合,而在实现两者整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有机整合原则.数学学科的根本任务应该与德育大纲相结合,使德育的内容能够完全融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知识作为教学主线,教师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找到其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合理选择材料,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更好的促进高中德育的实施.德育与数学学科的结合,要合理、自然,要充分体现我国德育教育的要求.2.方向原则.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作为依据,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道德品质,使学生向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1].3.循序原则任何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特点入手,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如进行“统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总结生活中吸烟者与肺癌者的统计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4.情感原则.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饱含真情,穿插介绍有关数学史、数学符号、数学思想、方法等的产生和发展等,这些往往可使学生思维兴奋,兴趣倍增.真情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和桥梁,教师有情感的投入,讲述娓娓动听,就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激情洋溢,产生共鸣、认同,以至内化.

二、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整合的有效对策

1.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高中数学教学在无形之中受到了高考的影响,“重知识、轻教育”的现象在如今的教学活动中屡见不鲜.虽然专业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非常重要,但教师在强调数学专业知识时,也要将德育活动良好的融入其中,发挥出德育的良好作用.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拥有优秀的品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真诚的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正的情感.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使得数学课变得更加枯燥.教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就要开感教育,将德育恰到好处的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数学知识中折射出的人生哲理所包含的情感力量能够有助于数学教学.经过实践得知,学生对于此种类型的数学课甚是喜欢,并且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加愿意接受,在这种情形下,师生的感情容易建立起来,进而有利于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2].(1)于无声处———激励的艺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看似枯燥,但是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可以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具体,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围绕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在教学当中的某个环节创设一些独具内涵、十分新颖的教学情景,不但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发挥其自身学习能动性,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此外,数学课堂是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师需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例如,在某节数学课上,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教师从眼神当中明显就能看出他不在状态,于是教师叫他回答一道刚讲过的数学问题,可他却没有回答上来,此时教师要调整情绪,慢慢引导该学生的解题思路,将该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另外,教师可对其微笑着说“即使是骏马,也会有偶失前蹄的时候,谦虚才能使人进步.”这样的说教方式不仅对该学生的实力做出了肯定,还提醒了该学生应该如何在课堂中学习,这也在无形之中教育了整个班级的学生.(2)学会合作———交流的艺术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质量,让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在数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确保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问题探究任务,使学生的个人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是个人经验总结以及知识交流的过程,能够有效的查缺补漏,并弥补原有知识点的不足.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已经学过的知识总结方法,自主完成等差数列知识的探究任务.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虽然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与标准答案不符,但是这个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懂得如何找寻知识点,让解题过程变得更加简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能力,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发挥个人智慧,让学生利用交流的方式,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以上也是提高学生德育效果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与德育相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传授无需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只需要在教学的同时慢慢渗透,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敏锐性,教师需要不断精炼语言,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融入德育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2.高中数学教师的爱心.数学是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并能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从正确的角度进行思考.由于不是每位学生的数学基础都扎实,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学能力,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个人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教师应鼓励学生完成难度较高的探究任务,并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在每次考试以后,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及时做好总结,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假如某些学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一对一的进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避免错误再次发生.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可以利用模拟考试的方式,不断测试学生的个人能力,假如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也不应大发脾气,应鼓励学生完成错误的纠正任务.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而不是批评.为进一步体现教师的宽容处理态度,在关爱学生的同时,不偏向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才是教师正确的教学态度,才能让教育事业变得更有意义,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在给予学生更多关爱和鼓励的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改正的机会,才是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表现[5].以上几点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在数学教育阶段,需要不断提高个人情感教育能力,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不断落实正确的情感德育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教师正确的教学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充满兴趣.一位素质较高、品行兼优、道德标准严谨的教师将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3.巧设情境,先行组织,寓教于乐.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马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一个富有趣味而结尾,也会收到不同寻常的结果.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积极性与兴趣,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①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②你认为下图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①在平面上是圆;②是平面图形,但像走廊,像电视机的背面,像装粮食的斗……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只研究平面几何行不行?学生:不行!教师:对!我们必须走进空间,迎接挑战.同学们,有信心吗?学生:有!这样的情境,在讲课之前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使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如果在教学中设计既有前呼,又由后应的例子,教学效果会更好.总之,本文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对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原则进行了分析;第二方面对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作者:陈秋梅 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中新中学

参考文献:

[1]徐涛涛.谈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

[2]高翔.用好微课,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7(11).

[3]石军霞.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J].学周刊,2017(09).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德育渗透 方法途径

德育渗透工作绝不是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所做的事,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物普遍联系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悠久的历史文化、学生的习惯养成等方面具备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进行恰当的德育渗透呢?

一、把握性质,巧妙渗透

1.具有原则性。数学课的德育渗透不是那样鲜明和具体的,它有时含而不露,有时非常零散、有时联系无方、有时切入无策,但不管怎样,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根据本节内容,要渗透什么思想,达到什么目的,获得什么效果,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一事无成。

2.具有指向性。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不断更新理念,以适应新形势,接受新信息,迎接新挑战。注重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适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的德育渗透工作才会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3.具有规范性。我们所说的德育渗透工作,绝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在必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前提,而且要持之以恒的贯彻执行,杜绝随意性和松懈性,不提倡活动式。争取使德育内容既规范,又完整,而且更具体、系统。

4.具有措施性。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主要研究课程的哪些内容与思想教育有关,哪些内容属于有机结合的,哪些是直接贯穿的,哪些是间接渗透的,需要数学教师有个整体设想和措施,形成总体轮廓,只有这样,才能结合教材,按照制定的措施,有条不紊、分层递进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得以实现。

二、看准切点,适时适度

思想教育的渗透,不是生搬硬套,直接了当的去讲,而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找准切入点。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涉及到“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从表面看很简单,究其根源,却历史悠久。其实“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原来的名称是“对消”与“还原”,那么这两个名词又是从何而来呢?以此为切入点,给学生介绍:公元825年,中亚西亚的一位数学家阿尔――花剌子模,撰写了一本代数书《对消与还原》,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其中的“对消”就是“合并同类项”;“还原”就是“移项”。通过这个历史知识介绍,使学生知道:一是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大都是古明、研究的结果;二是了解历史人物;三是让学生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四是让学生继承和弘扬悠久的文化成果;五是使学生增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情趣。这样,既抓住了时机,又把握了尺度,而且又使学生养成了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好习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环节不同,思想各异

数学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创设情境的角度不同。有的用故事导入;有的用史实导入;有的用图形与实际问题导入等。不管怎样导入,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了解历史、掌握知识的起源和悠久的文化遗产等,使学生陶冶情操,物化心境,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

在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解法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到繁的思想方法。通过特殊问题,推理论证,得到一般形式。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讲授二次函数一般形式:y=ax2+bx+c(a≠0)的时候,可以联想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既:ax2+bx+c=0(a≠0), ax2+bx+c>0(a≠0) ax2+bx+c<0(a≠0),由此可以看出:三个形式几乎完全相同,只有等与不等的区别。再如,在讲授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我们知道,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就是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个数,二次函数值大于0或小于0,函数就变成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值等于0,函数就变成了一元二次方程。通过上述两个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向学生逐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进行概念教学,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在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问题时,教师可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时,可利用事先制作的三角形教具模型,充分演示、观察三个角所处的位置与所构成的角度只和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答案。从而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制作教具的训练。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此可为之。

第7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实施问题。文章从德育是高中体育的基础、德育是高中体育教学的灵魂以及体育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三个角度分析了高中体育与德育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又进一步讨论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几种常见方式。最后,文章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即: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应注意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进程的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三点,希望能够对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精神品质 作风培养 德育教育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不仅要加强学生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但是,很多高中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却忽视了德育教育渗透的问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中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只字不提,在体育任课教师的教案中也看不到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从而严重影响了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鉴于此,本文就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德育是高中体育的基础

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运动水平的提升和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协调发展,而与此相对应的,德育也是高中体育的基础。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而实际上,由于德育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学生的自觉性低、纪律性差、怕苦怕累现象普遍、体育意识薄弱等问题,均是阻碍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消极因素。由此可知,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高中体育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德育和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过于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二)德育是高中体育的灵魂

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在体育教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树立起了正确的体育观,体育教学中才能体育出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学生才能坚持不懈,勇于拼博,百折不挠,从而使得体育锻炼及学习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德育是高中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灵魂。

另外,近些年来,我国优秀运动健儿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并勇夺金牌的事实也说明,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信念,没有为国争光的崇高思想,他们就不会有去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的坚强意志。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使期形成不懈追求、刻苦努力、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使体育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则离不开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三)体育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以道德行为为规范、政治思想为方向的教育内容,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贯彻实施,而体育教学就是德育教育得以贯彻落实的有效方式之一。由于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身体的活动是同步进行的,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会同时负担较大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而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中可以超越自我的极限运动、奖励及物资刺激等多种因素,也会使体育的德育功能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因此,体育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学校体育工作条列明确包括: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其顽强、勇敢、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也体现了体育是贯彻实施高中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常见方式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方式十分灵活多样,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等相关因素来科学选择,而概括说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常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潜移默化的渗透实施德育教育

首先,体育任课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课,并仔细安排和检查场地、器材的布置情况。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则应尽量养成科学组织、规范实施、按时上下课等良好的习惯,从而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认真、守时、遵守纪律规范的意识。

另外,体育任课教师还应重视自我提升和自我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执教水平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并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敬业精神。从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其主要手段是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主抓:快速行动、队列整齐、准时集合、注意力集中等内容;练习中则要严格要求,重视注意安全、有条不紊、防止损伤等内容;而换项时则通过组长负责、排除调动、互相帮助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等等,通过多种方式来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利用技术学习和训练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勇敢自信、顽强刻苦的精神

体育运动项目的娱乐性、技术性和竞争性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也因此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在学习和掌握有难度的技术动作或者身体需要承受较大运动负荷时,很多学生就会出现畏惧情绪。而如果此时,体育任课教师能够及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并在学生经过努力,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后,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自信、顽强奋斗的精神,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利用体育比赛活动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沉着冷静的品质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比赛活动是十分常见的一部分内容。在体育比赛中有很多的集体项目,在集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团队合作比个人发挥更加重要,运动员在赛场上合作的默契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最终成绩。而且除此之外,体育比赛的竞争性决定了赛场的紧张气氛,来自观众、环境、对手以及自身心理生理的各项挑战也随时影响到学生在场上的发挥,而这些情况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均是一个极大考验。体育任课教师如果能把握好体育比赛的特点和机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正确面对竞争、面对得失的应有的沉着冷静态度,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实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五)利于体育赛事欣赏、观摩和评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荣誉感

很多学生喜欢观看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特别是我国运动员夺冠、破纪录、升国旗时,往往一时间成为学生议论的话题。而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利用体育赛事欣赏、观摩和评论来引导学生来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水平的今昔对比,如今的优势和差距以及我国运动员的夺冠事迹等多方面内容,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

三、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渗透和实施德育教育,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即: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进程的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

首先,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应注意教学目标的优化。也就是说,在开展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根据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的德育教育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在制定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宗旨等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为学生知识、情感、技能、个性的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通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来强化德育教育,还要注意教学进程的安排。要保证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活动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形式,安排教学进程,以尽量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可采用问答、讨论、角色表演等更具趣味性的形式,这样一来既可满足学生自我表现、求知、交往等方面的需求,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最后,要通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来强化德育教育,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坚持体育健身、益智、育德并重的原则,在强身健体、开发智力的同时,重视德育教育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渗透,并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效。例如:在球类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在队列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听从指挥的优良品质;在耐力跑教学中,可以培养其吃苦耐劳的顽强品质等等,尽量实现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

参考文献:

[1] 陈风娟,刘星海,韩中.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6).

[2] 许建,潘世俊,张秀梅.上海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我效能与教学效能相关分析研究[J].内江科技.2011(11).

[3] 黄锐.浅谈体育教学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技能的关系[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4] 李梦义,王向东,马宝玲.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第8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德育教育;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我国学科教学的不断发展完善,体育教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作用。体育不仅是强健学生的体魄,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良好品德的重任。传统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注重体育动作和技术的教授,提高学生某一项目的成绩,而忽略了融入德育教学。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内各高校甚至包括初中和高中,出现打架斗殴事件的学生中,体育生或体育特长生占很大比例,这也真实反映了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缺失。

2、体育教学的结构

若想通过体育教学,分析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先了解体育教学的结构。体育课是体育作为教育制度的一个最具体、最典型的场合,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技术规范,利用必要的设施、用具,学习特定内容的过程。体育课所要完成的任务,绝非单一的以技术、技能为中心的体质教育,而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全面教育,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学的内容。

3、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进行德育渗透,通常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积极进取精神等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的过程。学校体育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将学校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能够克服长期以来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空洞说教现象,并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理念,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而大大提升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成效。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而对学生实施的德育教育具有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优势。

4、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是广泛的。所以我们在选择体育课教学内容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内容,也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及时地进行语言激励,并以正面的表扬、鼓励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次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据此进行诱导鼓励,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压抑。例如长跑练习中,由于学生耐力差距较大,但耐力较差的同学也尽力坚持到最后,这时教师应用语言来表扬和肯定这些学生的顽强意志。这种恰当的评价和表扬,既取得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效果,又激励了后进生的学习信心。这样一来,体育课堂教学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的变化。有很多学生对一些运动项目有心理障碍,如长跑、翻越障碍等运动。这时,我们体育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教学任务得以完成,又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这也提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技能与知识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5、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5.1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应始终坚持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体育任课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关注学生自身的特点,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的选择实施德育教育的方式,始终遵循差异性的原则。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性特征是具体的人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而学生自身这些不同的个性,使得每个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积极能动、有的学生则消极刻板。而这些都是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将会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这一点则必须要以遵循差异性原则为基础,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

5.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应始终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是一种具有明显的集体性的教学活动,这项集体活动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实践性、竞争性以及开放性。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体育教学活动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自觉克服个体需求与集体需要相悖的情况,并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自身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实践中得到切身的体验。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体育教学中所实施的德育教育必须要始终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才能得到理想的成效。例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诸多优美的技术动作(常见于体育舞蹈、健美操等),这些动作具有非常突出的美育功能,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肢体动作美的塑造与呈现,进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性格、情操的培养。在进行这类教学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就可结合体育教学的这一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审美教育,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5.3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体育德育评价的改革和创新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已得到了众多教育界人士和体育界人士的肯定和认可。但是如何对体育教学中所实施的德育教育的质量进行考核和衡量,这就涉及到了体育德育的评价问题。

我国对体育德育评价理论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传统的体育德育评价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我国传统的体育德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彻底的从“升学选拔”的标准上扭转过来。很多学校的体育德育评价仍然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而开展的、所评价的内容也是围绕着提高升学率而展开的,以致于忽视了视了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使得体育德育并没有有效的落实于部分体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活动之中;其次,传统的体育德育评价在针对学生的非认知因素、体育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测评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最后,传统的体育德育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体系过于庞杂,且操作性较差,以致于影响了体育德育的高效进行。因此,要提高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效率,必须要对传统的体育德育评价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改变体育德育评价目前的状况,树立科学的体育德育评价指导思想、设置科学的体育德育评价指标,构建一个新的、完善的体育德育评价体系。

结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 [M].福建教育 ,1999.8.

第9篇

德育方法泛政治化削弱了学校德育效果

“德育”,顾名思义应该是“道德教育”的简称。但在我国,事情似乎并不这样简单,我国的德育是一个外延很宽广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而且也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甚至心理教育和环境教育。

大德育观有其合理性,因为在教育实践中,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及思想教育等是密不可分的,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道德”与“政治”、“世界观人生观”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还是政策上,都不容许用“道德”去代替“政治”、“世界观人生观”,也不容许把“政治”、“世界观人生观”看成是“道德”的附加成分。其次,道德的发展、政治觉悟的提高、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与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但由于我国的学校德育是在大德育观指导下选择和组织德育内容的,所以德育内容中必然掺杂着诸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其结果是,一方面削弱德育的实际效果,伤害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另一方面也会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使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畸形化。因此,将德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区公,净化德育内容,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

德育方法存在制约态势

道德的本质是自律,而不是他律。人的思想品德的提升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而非是一个外在灌输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主观方面理解、接纳和赞同某一道德规范,即使他能按照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去做,其行为也很难称得上是道德行为。因此,任何强制性的德育“灌输”都难以培养起真正的道德人格,都会在道德人格生成的知、情、意、行诸环节,尤其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方面发生阻隔。

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用无条件服从取代自由选择的欲望。这种被动、制约式的管理态势,容易给学生一种误导――道德是对人的决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这忽视了人的道德生活和需要,忽视为人提供机会使之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生命的意义予以体认。重说教、重“灌输”成为德育方法常见现象。这种德育方式在道德规范的记诵上实效明显,但从做的行为上看,常常是当面一套、私下里是另一套,难以达到德育实效。

教育专家提出,德育应该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我内化,应努力构建主体性德育,确立“道德是人内心的需要”这一重要标尺,重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和选择,激励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我内化,使学生不再是被动遵守“道德律令”的外在执行者,而是修养品格的自觉成长者。在德育方法上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努力转变讲得过满、做得太少,强制过多、自主过少,代之以注重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评价的重活动实践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脱离生活,忽视对学生的情境教育

教育专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他们都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只有

与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充满活力。而当前我们的学校德育教育中,普遍忽视对学生的情景教育,割裂德育与生活的联系,要么虚设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说“高尚的谎言”,要么为应付上级检查让学生配合弄虚作假。学生长期浸润于这样的不真实的道德环境中,势必会言行不一,道德虚伪。目前还有许多学校采取封闭的对策,不让学生接触社会,不重视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采用回避的态度,认为只要不让学生们接触社会,就可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影响。孰不知,目前学校德育环境脱离社会道德环境而独立存在有很多弊端,使学校的德育面对社会大环境显得苍白无力,不堪一击;同时学生面对与学校教育环境大不相同的社会会感到茫然,有些人就会出现悲观失望或厌世,有的人会分不清对社会现象评判的标准,导致随波逐流等。

生活世界是学生树立信念、形成真知的基础。正如罗杰斯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想要学生做自由和负责任的人,我们就必须愿意让他们直面生活、面对难题”。然而,学生在目前这种道德方法的教育下,心中的道德意识会逐渐失去生命力和源泉。

德育方法陈旧落后,忽视学生的适应性

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所推祟的可以说是一种“圣人道德”和“英雄道德”,不切实际地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讲奉献不讲索取”、“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以及遇到危险就要挺身而出。一方面学校德育用道德理想或者是离实际太远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效果并不好;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忽视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的培养,因此一些违背简单的诸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等道德规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