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50:37
导语:在高学历人才培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教师;教学能力;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124-02收稿日期:2016-04-05
作者简介:何美丽,广西科技大学教务处研究实习员,硕士;
杨小龙,广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博士。
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大学不仅要培养具有高深学问的精英人才,而且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该养成求异思维习惯,具备一定的求异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质疑,敢于批判;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进行理论解释、抽象与概括。然而,我国大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从政策层面也加强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秀、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人才强国的需要。”然而,我国高等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高校亟须转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为什么我国人口众多,多年来一直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的人才却仍然创新能力不够强,更缺少大师级人才?为什么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学生的基础和勤奋都不如我国学生,却出了不少大师级人才?为什么与我国相比,英美国家对内容的讲解和对学生的管理随意性较大,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却总体上比我们强?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注意培养人才方面的一系列理念的问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首先应转变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大的突破。
2高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还停留在以旧有知识为中心的基础上,没有完全适应当前的科技发展和吸纳最新成果,因此也不能深度拓展和挖掘新的教学内容。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的陈旧极大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也极大地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传统的以教师、教室和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在高校的教学中占统治地位,教师不能较好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也难以利用教育内容的革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师的创新能力弱制约了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教师自身大多数是传统的,没有经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在照本宣科,有些教师还停留在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阶段,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弱是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短板。目前,高校教师整体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还不尽合理,高学历教师占比还是偏低,虽然高校也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但是新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大多缺乏教育经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仍然不能够发挥足够的优势。因此,教师的创新能力弱成为了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高校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导
西方发达国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一些值得高校教师思考和借鉴的教育理念:其一,提倡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西方发达国家注重从小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成长。这与我国从小就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被动地学相径庭。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发展,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我国的教育讲究整齐划一、统一要求居多,不知不觉中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高校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其三,提倡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倡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时,特别要注意通过探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2高校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位具有高超教学水平的教师不仅能够讲清楚知识的脉络,而且更应该着力于运用自己在科研工作中所积累的研究能力和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去发掘和领会更深层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重在灌输,对课堂知识讲得很仔细,但是信息量小,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依赖老师,在课堂中以接受知识为主,习惯于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很看重课程学习结果,不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是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素。其一,高校要加大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化,既要会教书,又要会通过科研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二,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反省,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效果,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三,高校改变教师队伍结构,要有计划地从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或者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到高校从事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也要鼓励高校到企业或者科研院所进行挂职锻炼,改变教师队伍来源单一的现状,从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探究能力;创新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的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贯彻课堂教学的改革体制,努力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培养具备创新和科研能力的新一代英才。
一、新课程改革和高中物理教学的关系
新改革对于高中物理而言,其实就是为了适应现展的需要,它趋向于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发展的理论,这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变革。正是基于这样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
(1)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中出现的困难是各种各样的,对此,每个人的想法也都是千奇百出的,因为每个人对于教育的理念是不一样的。这之间可能存在是非的观念,可能囿于环境的约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那么具体到高中物理而言,它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因为需要严谨的科学思维,要能够对一些抽象的事物进行合理想象。其实,对于高中物理而言,最基础的就是对一些基本的东西的理解和运用。因为未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是不断在发展的,要想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获取工作的效率,那么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2)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首先,对于任何科目而言,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物理这门学科也是这样,要想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首先就必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只有主动去学习,教师才能将自己的要求传达下去并贯彻下去。其次,在对物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进行举例,因为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就是比较枯燥,比较抽象,只有这样进行举例,才能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一旦被激发出来,求知欲才能被激发出来,才有可能对物理知识的一些结构、概念等过程进行探索。最后,为了维持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积极性,还可以有限制地组织一些教学活动,这是和我们的课程改革相统一的。只有多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不偏不倚成长,才能得到全面的健全的人格。
(3)对学生的头脑进行激活。从小我们被教导的是要多问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对问题有了思考,才能对问题有所深入的探讨,才能出现创造性的思维。所以,我一直秉承的一个理念就是,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位,大力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大力开发他们的实践能力。唯有这样,他们的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对于高中物理学科的要求,就是让学生产生对学科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其实,这是对传统的物理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而言的。所以,如何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就是我们现在新课改需要探讨的问题所在。其实,这一个问题掺杂了很多的其他要素,比如如何设置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何让学生能够放开,这是对结果导向的一种反思。因为之间会涉及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如何进行能力的培养等等。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方法
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其实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足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如何改变教学的方式,使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如何更加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理念,所以如何引导师生改变传统的学习和教学的理念,是我们高中物理新课改需要面对的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在实行新课改之前,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是有多长时间的课堂就讲多长时间的课,其实这是一种不太科学的教学方式,而这也往往意味着课后的作业比较繁重。物理本来是一个很有趣的科目,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就僵化了这个学科的兴趣。那么为了迎合我们的新课改,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因为一个人探究世界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相对应的培养这种能力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下面是我的一些小结。①要利用好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最佳的动力就是他们的自觉性,而自觉依赖的就是他们的兴趣。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个规律,如果学生对学科有兴趣的话,他们就愿意从一些现象和原理中自己去探索,去摸索,从而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而这往往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温床。②注重营造探究的氛围。我们总是在提到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那么应该如何营造这样的氛围呢?探究的根本在于问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这项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对问题的设置,物理学科恰好有这样的条件。因为物理是一个很贴近生活的学科,它所阐述的很多东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发现,所以在营造一些探索问题的时候更容易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③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需要重视。内容的引导是很关键的一个要素,同样对于学习方法的使用,也是很关键的,方法得当,事半功倍。那么,在我们的物理学科中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呢?总的原则就是要充分利用器官的延伸,让学生更立体地感知物理。④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和他们的生活发生关系。因为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那么就会带来很多的经验。只有让知识走进生活中,学生的很多能力才能得到锻炼。
结语:科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东西进行颠覆,这也是我们现代课改进行下去的一些阻力性因素。但是我们还是要转变过去的思维,要提高自身改革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和科研能力的新一代英才。
参考文献:
[1]曹勇.对新课程生物学科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
习,2011(5).
[2]赵彩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1(9).
关键词:高职物理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合作学习的实施成效不仅在学业成就上有显著的进步,在社会技能上的学习也有相当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担任协助者及支持者的角色,而学习者则透过有效的互动以产生学习责任的转移;有关互动的历程可以是成人的协助或是与具有较强能力的同侪合作。也就是说个人的认知活动最初是源自于他人的支持,当个人逐渐内化这些活动时,其所需的支持就越来越少,最后则独立于外在的支持,发展成自己内在的能力[1]。
一、高职物理教学的现状
传统教学法为教师讲授,以单向沟通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仅涉及师生间的互动沟通,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推理到解答都是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处于被动,只有不断的观察与模仿教师所传授的,如此不但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再造或创新教师所传的知识,而且学习效果也不佳。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大多以小组的型态进行,因此,刚开始接触合作学习的教师多半会以为合作学习就是一般所谓的小组学习,误以为只要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讨论或做作业,计算成绩时以小组成绩作为个人的成绩,甚至认为选择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各组组长,负责教导全组学生便是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观念混淆,导致许多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传统分组学习根本是换汤不换药,了无新意[2]。一般学生在学科上的对谈模式通常是来自教科书或教师,而这两种来源都无法澄清或解决学科对谈时所产生的争论。而教师和教科书有时会说自己是根据某权威的论点,因此将造成学生在讨论时以权威为依据,而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其理由。
1.小组的成熟度不够:小组成员需要够长的合作时间和经验才能发展出有效率的合作小组,短暂、临时的小组,通常无法发展出足够的成熟度以有效地运作其功能。
2.没有要求小组成员做出批判性的回答:没有要求成员们对学科问题或指派的任务做批判性的回答,而对高层次的推理和深度的理解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二、高职物理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是设计适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再加以表扬。然而,不同学派的学者对内、外在奖励所引发的内、外在学习动机有不同的见解,如传统学派重视学习的立即成效,故采外在奖励为主;认知学派较注重内在动机,故强调学习本身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口头鼓励、赞美等方式来赞许良好的表现。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可依学生的特质来决定应该采用何种方式较合宜[3]。
1.在教学方面:在合作学习的架构下,以学习环模式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间的讨论与互动、进而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彼此间的情谊,培养愉快的学习气氛。
2.在班级气氛方面可达到三项成果: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3)学生会互相帮助,也更有团队精神。3.在成绩方面:经过合作学习教学法后,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明显的进步,且对自己的表达和与它人沟通分享的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能力太差时,教师需营造良好的教室气氛,让师生、学生间彼此尊重,并明确条列出对学生之合作学习行为的期望,当学生表现出适当的合作学习行为时,教师能给予增强。
5.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各做各的,不会互相学习时,教师应具体明确的对学生说明小组成员要共同合作完成目标,并随机抽问学生,以确定学生已了解教材的概念[4]。
6.小组学习时,成绩好的同学不愿意协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时,教师需让学生了解到小组的成绩是小组全体成员进步分数的总和,而非个人的进步分数,当成绩好的学生呈现学习结果时,要求他呈现小组的学习成果,而不是个人的学习成果。
7.小组学习时,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学习的意愿,教师可在小考中设计简易的题目,使低成就的学生也有进步的机会,当他们有小小的进步时,即给予立即的增强。
8.实施合作学习好像无法配合教学进度,此时教师可选择部份单元进行合作学习,等师生都熟悉这种方法后,教学进度就可以加速。
三、结语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针对教材中学生较不易理解、学习的概念,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多元任务结构的工作单,以期能促进学生彼此间的讨论互动、资源及任务的依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强调小组成员彼此协助的过程、小组成员都要学会教材才是小组的成功、清楚的指出所期许的合作行为及评鉴目标等,以提高个人的绩效、目标及奖励互赖。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促进小组真正的互动、互助、互赖,及思索什么样的小组活动才有利于学习者,更要思考如何解决小组活动的困难,以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秦立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物理教学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68-269.
[2]许峰.高职物理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08-109.
[3]马斌.论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15,13:242.
关键词:高校;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开办管理科学专业,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对专业进行科学设置、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专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构建出了独具特色的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学院的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一、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学院的管理科学专业在创办以来,学院领域部门给与了较高的重视,对该专业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规划,对国内外目前管理科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向,充分发挥了学校教学资源的能力和优势,各项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认真贯彻教育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阶段学院的师资状况、办学成果和办学质量等因素,突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管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加大对职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使管理科学专业能够在××学院树立自己的竞争地位[1]。
二、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对专业的受教育者提供合理的培养结构和培养方案,将专业教育观念和专业教育思想融入到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去,展现出管理科学专业在高校的办学特色。在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后,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就可以设置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院的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铸特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质量为核心,为地方经济整合提供了优势,构建出了以“H”型为纽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与其他学院进行强强联合的形式,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地区中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2]。
三、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在进行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时,将转变管理科学专业人才的观念和思想为目标,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对学校的管理科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以确保培养人才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还会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学院人才的具体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进行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在人才培养方案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严格贯彻“三个结合”,即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企业、政府部门进行合作,构建校校、校正合作新型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借助其他部门优势,来进行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共同进行研究课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质量管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学科课程,确保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专业培养方案需要以“H”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指导思想,促进管理科学应用的深刻改革,确保了管理科学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点,将“提高素质、能力培养、强化实践和拓宽基础”作为管理科学专业人才主要的培养思路,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科学专业人才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设置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CAD工程技术课程模块等内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构建互换性、标准化、质量管理学及测量技术等质量管理课程模块,确保特色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给管理科学专业的人才提供了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和ISO9000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动手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院为了办好管理科学专业,有必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明确管理科学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性。本文以××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明确了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发展方向,突出了教学的优势,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通过本文的叙述,希望能够给其他学院管理科学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洪,杨琴.应用型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以地理科学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01):17-20+36.
[2]张霞.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吉首大学工商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高教论坛,2014,(08):60-63+67.
关键词 专业群建设 培养目标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艺术与传媒专业群建立的依据
(1)围绕各行业市场行情或区域经济内产业链选择群内专业组建专业群。以区域经济内重点创意产业为出发点,针对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构建与该创意产业发展方向一致、适应市场需求的链条式专业群体系。而这种思路比较适合于行业办学特色明显、专业大多面向同一产业领域且该产业已形成较成熟产业链的高职院校。以核心专业为龙头,根据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带动专业的开发和调整,形成专业群的效率会比较高,专业群布局也会更为科学。
(2)以学科基础相同的专业为基准构建专业群。这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采用较多的一种构建方法。因为高职教育的专业是具有一定学科基础的,本着基础教学以及师资资源共享角度,将学科基础相同的若干专业构建成一个专业群。
2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独特艺术气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1)关于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符合岗位群需求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 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获得艺术设计从业人员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广告公司的设计人员、电脑游戏公司的原画创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美术设计师、中小型企业产品开发设计师、模具技能人员、中小学艺术教育人员、艺术品收藏、拍卖、展览、策划人员等。
(2)关于教师。进一步凝练出独具一格、能真正融入行业企业的品牌专业,挖掘专业艺术气质,以顶级的视野确定专业带头人,以期带动专业的学术地位。
3 以创建“校内工作室”为教学平台,吸引校外合作机构,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以“校内工作室”的形式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自2011年以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何抓住当前的大好局势,把握政府、社会、家长和学生需要,迅速发展壮大我院艺术与传媒专业群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各高职院校找准“工学结合”的实训路径是我们能够长期立足的重要条件,因而,本文旨在量身定度加强专业群建设后的有效的工学结合方案。
案例分析一:学院要求分院领导召集各教研室发动社会关系联系公司洽谈“工学结合”合作事宜,经洽谈后的结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跟江苏海外集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签订了“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协议,组建机电一体化“海企冠名班”,工学结合期间充抵不少于一半学费,并有一定生活补助,满足贫困家庭学生获勤工学生的助学愿望;旅游管理专业建立“苏宁班”等多个工学订单班,并尝试“学校+酒店”两地循环式学习,每学年由企业向学生提供6500元助学金。这种育人模式,不仅使人才培养更加实用,而且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而艺术设计传媒专业群却比较难执行这种与公司合作办学的方式,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区域经济内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能容纳的人员有限;二是中小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大都愿意招聘有经验的从业人员;三是企业需要真心为企业着想的人,而现在的学生大都依赖性较强,不能吃苦,从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分析,可以得出高职艺术设计的学生不好找“工学结合”路径,因此,若能在区域经济内做成“旗帜”性的榜样将会为各兄弟院校抛砖引玉,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学院通过调研各示范性教学院校,吸纳他们的成功经验,接受专家指导,进一步反思学院以前建立的校内工作室的运行弊端,自我反省剖析后,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技能技术水平、就业形势、企业心理需求及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出发,决定创建校内盈利性工作室的模式来进一步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路径。继续加强以“岗位认知实践——理论交叉实践——实训”的实践教学路线,加重基础技能技法的基本功训练比例,重技能、强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活跃化,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励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机会对岗位进行实践认知;大二以后可以毛遂自荐到工作室内做“助理设计师”;大三则可以到工作室参与实际项目,做到真正的实训。
3.2 以工作室为主线,吸引校外合作机构,实现校内外双赢的合作就业机制
案例分析二:2002年学院曾经建立过校内工作室,工作室内部由艺术学院专任教师担任设计师、业务经理、会计等角色,公司一开始业务较为流畅,学生进驻工作室的机会较大,能学到一技之长,并能够锻炼对外业务能力,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管理性,造成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散漫;专任教师担任各种角色后没能够及时处理好公司与上课之间的关系,致使教师不能集中精力做公司业务;学院方面没能够及时建立“监督管理”方面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导致工作室内部工作环境分散无力、业务疏于管理、业务外流、人员流失等问题的出现,校内工作室便成了昙花一现。因此,针对以前创建工作室的诸多问题,分院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经过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校内外的教授、公司企业经理、著名设计公司设计总监等人员组成)的指导,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考虑到艺术类学生“工学结合”的难题,决定再次走工作室的路线。经过缜密的研究后,在工作室内设置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送一线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企业管理理念,锻炼业务能力。工作室步入正轨后,将进一步拓展对外合作活力,对外寻找创意产品外销、开发合作机构,或与大型的设计公司合作办学,建成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项目开发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成为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区域的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基地。校外合作应该本着双方双赢的观念进行相关事宜的商谈,制订管理制度,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平时要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等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面向企业提供“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扩大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学生靠敏锐的设计理念、前沿的设计思维创作创意产品或按企业考核合格后上任各类岗位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企业则要拿当下先进的数字化硬件设备、及按企业要求员工的态度,合理科学、地拉练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意识到责任感、时间观念、设计完善力度,最终实现“工学结合”的真实路径。
4 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双师素质、教学实践,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4.1 进一步强化学生六种技能的开发
设计的形势变了,对从事设计的人们来说,存在的机会也比以往任何时候多了。从事设计教育的人需要开发的课程,既适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又适合技能、技术专业的学生,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得既具备经营的悟性、又兼有企业家的技能技巧。主要包括:开发设计专业学生的工商管理意识、开发研究技能、开发创造力、开发合作技能、开发沟通技能、开发学习技能六种能力。
4.2 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顶级、高水平、高学历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任教师,落实青蓝工程,促使青年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在保证专业课教学的情况下,着力培养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通过“轮训制”等途径,保证他们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力争在2013年底,使 “双师型”(讲师、工艺美术师)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
4.3 进一步强化教学实践
课程内容打破学科要求,着力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与拓展才能的能力;把课堂“搬到”企业、市场去,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培养和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基础课的改革突出以“适用”和“够用”为原则。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实践性。走出去,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实践;请进来,邀请企业老总、设计师走进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等。
4.4 以“翻转课堂”等各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职业教育的学生自主学习性较差,常常出现课堂不学、课后不练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想办法来逆转课堂,譬如,“翻转课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要讲的一堂课录制成视频,录制的视频实际上就是教师上课的内容,视频中最后要以项目化的形式给出要研究的课题或课业,这个视频就是学生的课后作业,每个学生都要看这个视频,到了上课时,教师则不要讲课,而是将预留的课题或课业拿来提问,提问完了后,将课业在课堂上进行规划、设计、制作,这个过程教师则充当了“指导教师”的作用,既可以及时纠正学生课业中的错误,又可以针对具体案例讲解说明,这样学生在实践这一块将会有较大的收获。这是一种完全跟正常课堂相反的上课程序,然而,就是这种有趣的授课方式,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关于成人高校加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8(12).
关键词:从严治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思路、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与办学机制的一次大胆创新,它不仅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缓解了本科教育的供需要求,同时也适应了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几年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作为一所独立学院,以成功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监控,在努力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一、确立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部长周济曾说:“从未来的发展看,必须进一步改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是独立学院为适应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趋势,培养多样化人才,实现独立学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的、我校率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大学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成功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注重突出“一个特色”(成功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抓好“两个课堂”(专业素质课堂和非专业素质课堂)、立足“三个阵地”(学校、家庭、社会)、依靠“四支基本队伍”(教师队伍、素质导师队伍、科研实验人员队伍、管理人员队伍),并充分发挥四支队伍在学生培养中的合力作用,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塑造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坚持实践至上,知识为本; 学生至上,教师为本,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规范教学管理
(一)健全规章制度
为全面推进成功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工作,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中南分校的办学特点,学校从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三个层面来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制定统一的、规范的行动标准,规范教学各环节中的“教”与“学”行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如:《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教学管理要点》、《中南分校教学工作规范》、《中南分校院、系(室)三级建制、两级教学管理暂行办法》、《中南分校学籍管理规定》、《学生考试违纪处罚条例》、《关于优秀本科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关于本科生申请转专业的暂行办法》、《关于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南分校教材编写与管理办法》、《关于教学实习经费管理办法》、《中南分校实验室工作条例》、《关于做好毕业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建立了一套适应学校特色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制度不仅仅起到约束人、规范人的作用,更多地起到激励人、开发人、调动人的作用,使我校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二)规范工作流程
独立学院是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其教师和管理人员来源多元化。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强岗前培训和专项业务学习,另一方面建立了校、院、系(室)三级建制,校、院两级教学行政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理顺关系,提高效率。为规范日常教学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严格的工作程序,使全校教务管理人员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严谨规范、高效服务,学校拟出和制作了“日常教学管理流程表”,分上下学期,按教学周将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的时间要求、工作内容要求、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要求汇成流程表,并制成镜框悬挂在教务处、各学院办公室,使全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工作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具体、责任落实到人。
(三)严格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教务管理的核心,学籍管理的基础是成绩管理。首先,以规范学生成绩管理为切入点,组成专班,深入各学院逐一清理、核对学生名单、学籍信息、成绩数据,然后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启用新的教务管理软件,将全校380多个班级15000多名学生的学籍信息和成绩数据全部网上录入,并对成绩录入和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操作规定,实现了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网络化。
三、深化教学改革
(一)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总体计划实施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遵循人才培养应符合经济建设及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原则,我校以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为主线,把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一二三四”,即:强调学好一个专业,掌握二个基本技能(外语、计算机)、夯实三项基本功(一笔字、一口话、一手文章)、塑造四项基本品质(笃志、博学、崇实、拓新)。形成99%的学生按高素质劳动者方向培养,1%的学生按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即“99+1”的培养模式。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着力提高学生语言(中、英文)、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和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同时,试行素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三用”(实用、够用、会用)原则,整合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业要求。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特长及能力差异对教学的要求,实行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三门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程的分类分级教学,教务处统筹协调,按学院分级编班,确保学时学分、开课序列相同,同一教材与补充教材相结合,教学要求、教学进度略有差异的原则组织教学。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效果明显。
另外,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案例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教学,鼓励双语教学,鼓励个性教学。开展校内实训,开展校外采风实践活动,全方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三)严格考试管理
变单纯的知识性考试为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着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把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转化为平时学习的动力,学校规定,学生成绩的计算方法为:期末考试成绩只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50%。学生期末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中的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检测、期中考试五项和期末考试等六部分构成。期末考试则采取多种形式如:考试、考查、作品展等。
在05年秋的公共基础课期末补考中,有8名学生请人代考,学校在对违纪事实进行深入调查,积极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和学校规章,按规范程序拟出处理意见,在接受学生申诉后成功举行“违纪学生处理听证会”,其教育意义、影响极大,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中南分校重教育、重调查、重事实、严格管理、从严治考的良好形象。同时被媒体称为湖北高校自教育部“新规定”实施后的首次听证,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学时报》、《长江日报》等,以及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光明网、中新网等数十家主流平面媒体及网站进行了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评议。
改革考试组织工作。自05年起,实行考试组织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将分工做细,责任到人。公共课程的考试组织安排工作由校教务处负责,其他课程考试的组织安排工作(考试时间、地点、监考教师的确定)由承担教学任务的学院负责,并通过对教学秘书的培训、指导,确保考试的有序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强化质量监控
独立学院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建立了一套“学生评教、领导听课、教学督导、部门检查”的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机制。将控制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经常性的管理工作来抓,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学生评教”是课堂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价机制的主体。一般来自三个层面:一是期末全体学生对所任课教师的综合测评;二是各学院和各个班级学生信息员每月一次教学情况信息反馈;三是每学期一次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中对任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得出“学生评教”的具体数据,作为教师期末测评的主要依据,而教师期末测评结果将与工资奖金挂钩,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有利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领导听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规定,校、院、系(室)三级领导每学期都要随机随堂听课。领导听课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便于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同时各级领导作为教学行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评价,鼓励督促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督导”是课堂教学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机制的专家。我校聘请了长期在公办高校教学工作第一线有着丰富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的老教授担任专职教学督导员,对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监控。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随堂听课,跟踪听课,重点监控、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对青年教师采取帮、扶、带;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提高有极大作用。此外,教学督导不仅督“教”,还督“学”,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看书报、打瞌睡等现象较为普遍,所以,教学督导还起着督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质量监控。
“部门检查”是课堂教学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机制的行政手段。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学工处等)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学质量实行全面的监控和考核。开学初查教师备课情况,对教师教案、教学日历进行随机抽查; 期中进行常规的期中教学检查,对教学进度、作业批改等进行抽查;期末重点检查出卷、评分等。通过这些检查,教学管理部门对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全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解决。对确实不能保证课堂教学基本质量且不敬业的教师及时调整或解聘。
实践证明,以学生评教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构建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机制,对稳定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规范管理是办好独立学院的前提,提高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的基础,是实现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进一步更好地发展。我校将进一步从严治教、从严治考、从严治校,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独立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9.2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我们要善于引导和启迪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能够不断开拓创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习热情。在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内容的内在情感因素和美感因素,展示数学知识的精与巧。例如,我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前,先出示下列数据:6、25、44、72、1435、10632、99268、350.让学生先通过计算,把能被2整除的数圈出来,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能否不计算直接判断出能被2整除的数呢?最后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认真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这样,使学生在“无疑――有疑――解疑”的乐趣中学习,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充分挖掘数学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良好的思维品质又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从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索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时,我先指导学生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使学生初步得到结论。然后启发学生推测,引导学生把三角形模型上撕下的两个内角与第三个角补成一个平角,通过验证,让学生探索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牢固的知识。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一切教育教学过程必须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学生需要和积极的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探究知识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就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以及练习的深浅程度等。在探究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想、让学生说、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实践,逐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这单元时,我侧重几方面的口算训练:①经常出示乘法口诀表的题目,训练到熟练的程度。②教学有进位的计算时,训练下列类型的口算题:2×6+4、5×4+3、7×9+6、8×3+5、4×7+1。③教学简便计算时,训练一些凑十、凑百、凑千的口算题:20×6、30×3、40×50、60×40,12×5、14×5、16×5 、18×5,25×4、25×8、125×4、125×8。
又如,我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单元时,选择了一些典型的、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训练,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①除数是整十数的题目:80÷40、600÷50、2700÷30、280÷70、360÷90;②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题目:69÷23、83÷41、90÷28、278÷39、825÷42;③除数接近5法的题目:90÷15、125÷25、220÷24、234÷26、75÷23;④被除数前两位数约是除数的一半(商5法):205÷41、178÷35、189÷36、278÷54、315÷62;⑤被除数的最高位与除数的最高位相同且前两位小于除数(商8、9法):229÷28、236÷29、352÷39、716÷79、415÷42。
再如,教学带分数的减法,同学们通过学习,掌握了计算带分数减法的一般方法。为了发展学生智力,我大胆借助整数539-299的简便算法:539-300+1,引导学生用一种既科学又简便的思考方法。6减3又四分之三,把减数3又四分之三看做4,6-4得2,再加上多减去的四分之一,得2又四分之一。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充分发挥师生合力,和谐统一
关键词:校企合作;重要性;提升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
1、企业方面
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获得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如果企业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就不可能稳定的产品质量,可以降低人才培养费用,赢得潜在合作伙伴,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2、学校方面
“学历+技能”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灵魂,学历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长项,但技能教育是其短板。通过校企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完成从学历教育到“学历+技能”教育的飞跃。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能力,同时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校外教育教学实习、“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培养和顶岗实习等形式广泛地开展校企合作,使学校和企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实现了校企双赢。
1、校企合作,企业赢得了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几年的校企合作,我们发现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①通过校企合作培训机制可以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优秀的可用之才;②通过校企合作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③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④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熟练的劳动力,企业不必再花人、财、物进行上岗培训。学校专门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比起一般打工者,素质要高得多,他们熟知企业文化,懂得生产技术,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素养,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为企业“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坚持搞好校企合作,定能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校企合作,学校赢得了发展
学校的发展就是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我校的学生和教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校企合作,学生得到了发展
(1)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体验,学生专业技能强,质量高,有特色,毕业生都被用人单位争相预订,供不应求,实现了顺利就业。通过校外教育教学实习、“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培养和顶岗实习等形式的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
(2)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
(3)校企合作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不能获得必要、及时的就业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付出很大的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而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极大地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2、校企合作,教师得到了发展
(1)校企合作,搭建了教师锻炼、提升的平台
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我校各个专业都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和就业问题,而且还为各专业教师提供了学习锻炼、提升素质的机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采取挂职锻炼、跟班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同时了解企业用人规格,便于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各专业教师通过进厂学习锻炼,业务水平和对新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部分教师还考取了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使学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
(2)校企合作,使教师找到了教改的源泉
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就需着眼于企业的需求、企业的标准来进行教改。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技术工人所需的知识、技能,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等成为了我校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方式、校本教材开发等的依据。
(3)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师科研的实效性
回顾学校的科研路程,校企合作始终是学校科研不变的动力。校企合作中碰到的一个个问题,就是我校科研的一个个专题。如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学生德育问题、实习实训改革问题、课程改革问题等等。
回顾近几年学校发展的路程,正是校企合作步步深入发展的过程。“校企合作给学校带来了什么?”给学校带来了师生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带来了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高;带来了连续七年英德市教育局目标管理考评一等奖、英德市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等荣誉称号;带来了学校发展不竭的源泉与动力。
三、总结
实践证明,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从学院角度,希望以产学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产学结合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今后除了实习基地建设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将逐步推广到合作建立专业课程,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它合作形式,促进高校及企业加速成长。
参考文献:
[1]2012年1月10日《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职业能力;汽修;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40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对于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纷纷力求通过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
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未来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就汽车维修专业而言,国内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汽车行业,给学生就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各大汽车企业预订一空。然而,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并不像我们当初期待的那样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反而在工作中体现不出高职学生的优势,职业竞争力明显不足,虽能顺利就业,但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且跳槽、改行现象十分频繁,很少有人能在行业中出类拔萃。
目前的汽车维修人员中,低学历者占绝大多数,有很多仅读过初中,这也直接影响到汽修岗位的收入水平。然而,他们由于从业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动手能力较强,高职毕业生在与类人员竞争时常常处于劣势,造成不少学生因对前景的失望而厌学。
3 职业发展定位分析
学校必须对高职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出准确定位,即应能迅速从维修工过渡到技师,并具备成为技术专家的潜力,然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突显高职学生在与中专、中专以下人员的竞争优势,他们必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
在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是对汽车的总体构造和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的掌握。汽修人员能否对汽车故障做出准确而又快速的判断,往往取决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经验固然重要,但若遇到一些不太常见的问题,往往靠经验难以解决,还有可能因为误判导致更大的故障,此时就必须回到基本的工作原理上来,这就到了体现高职毕业生水平的时刻。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够迅速掌握新的知识,将无法长期在汽修行业有好的发展。然而,基本原理一般不会变化,只是实现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去学习新技术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在实践能力方面,必须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汽车维修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唯有通过大量的拆装,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同时,操作的规范性也相当重要,这也正是目前很多中专毕业生和普通维修人员所欠缺的。
此外,根据汽车维修职业的发展,其能力要求大体可以划分为这三个层次:初级层次包括汽车结构的总体认识和规范的拆装技能,中级层次包括汽车各组成的工作原理和检修技能,高级层次包括汽车故障的诊断和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由此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4 提高职业竞争力的途径
4.1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学院要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办公室,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长期指导,并开展适合学院特点和学生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其内容包括:了解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目前企业经营特点及管理特点;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即要做好工作初期吃苦耐劳的打算;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要有长期立足于本行业最终成为佼佼者的决心等。通过就业指导使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以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未来工作的挑战。
4.2 推进课程建设
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不仅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对于专业课的教学,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
如果说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学生获得就业机会的基础,那么综合素质的全面性才是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走得更远的支撑。因此,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电脑应用、汽车专业英语、职业道德、社交礼仪等课程。这样更能凸显他们在职业中的竞争力。
4.3 深入校企合作
深入的推进校企合作,和优秀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且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制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学内容。企业不仅可作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并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企业可委托学校为其培训员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并培训技术人员参加各级别的职业技能考试等。
另外,还可以引入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通过校企联合招生、工学交替、订单顶岗等方式,建立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4.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了理论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教出专业过硬的学生。
然而,汽车行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因此,我们要经常深入企业,或邀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来学校交流,在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同时,把握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的变化,为他们提供最新鲜、最实用的知识。
4.5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教育体系十分完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校要利用机会派老师去国(境)外学习。此外,还可以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
5 结束语
相信学校能通过提高办学条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最K使多数毕业生不仅能拥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提高就业质量,还能长期立足于本专业,通过长期努力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一改高职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尴尬局面,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凡.基于职业能力层次分析的高职汽修专业教学方法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3,(1).
[2]皮连根.现代学徒制在汽修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学园,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