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3-07-25 16:50:40

导语:在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

第1篇

>> 社区照顾:城市养老模式发展的新取向 论发展社区照顾推进养老服务 基于志愿者服务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模式研究 行政管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究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城市管治视角下的养老社区运行研究 日本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日本城市社区养老服务 公共服务视角下的社区教育 从机构照顾到社区居家养老看我国老年福利服务政策的转变 阐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特点与作用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探析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社会企业视角下的社区养老问题研究 社区差异视角下的养老支持分析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述评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福利服务 社区冲突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讨 探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绩效视角下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王石泉.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与服务体系重建[D].上海:上海复旦大学,2004.

[4] 杨团.葛道顺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新范式[J].管理世界,2002(2).

[5] 王静,范绮萍,李雪霜.我国养老模式发展与探索[J] .现代护理,2005(11).

[6] 王辅贤.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2004(6) .

[7] 吕宝静.老人照顾:老人、家庭、正式服务[M].台北:五南园出版社,2002.

[8] 苏姗・特斯特.老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9] 陈树强.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J].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3(4).

[10] 史柏年.老人社区照顾的发展与策略[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

第2篇

指定监视居住检察监督机制探析

司法实践中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刍议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蚌埠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刍议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探析——基于法学视角

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的薪酬设计研究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论列宁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历史作用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本质区别及创业优势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基于电子商务网站的推荐服务使用接受研究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淮北市依靠旅游业转型的策略探讨

中国建立境外军事基地的法学思考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分析

本地化视角下的企业网页简介英译策略刍议

我国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略论我国商业零售企业经营方式的十大转变

对十报告中“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解析

虚拟社会管理中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

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瓶颈与对策

积分对电子商务网站客户忠诚度影响研究

基于改革视阈的零售业营销创新模式研究

加拿大企业参与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研究

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省外贸发展的影响

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云南文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芜湖市高校校园DM广告项目的开发研究

安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典型模式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失衡关系分析

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出租车数量管制分析

交易费用范式下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对策分析

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文化差异与融合

对促进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考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元治理探究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论中国化学说发展史的精神实质

商业银行办理出口押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安徽城乡一体化研究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权利性质的理性转变

法国邮政银行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笑永远是自觉的——论老舍的幽默创作风格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作用的非均衡分析

高等院校学分制收费模式的比较与创新

第3篇

>> 宁安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对策 浅谈沿江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 深圳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对策 饮用水水源污染因素研究及对策分析 永城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安全饮用水对策 南充市小城镇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南充市辖城区出租车打车难原因及对策研究 南充市太极拳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充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城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综合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金坛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与对策分析 浅议衡水市农村饮用水安全 桂林市灌阳县饮用水水源安全研究 武汉市饮用水安全的法律保障措施研究 武汉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 水污染威胁城市饮用水安全 赤壁市学校饮用水卫生现状及对策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status=Main&menu=5&sub=5,false

根据表4.1统计数据分析,2007年-2010年南充市城市供水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居民家庭用水趋于稳定,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均生活用水在减少.城市供水不足与日益增加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会愈演愈烈。

5 嘉陵江中游南充段饮水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5.1 政府政绩观的偏差

嘉陵江水环境的持续恶化,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求经济的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例子屡见不鲜.“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造成了环境问题的积患成疾.面对脆弱的水环境和严峻的水污染现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领导者必须旅行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绿色GDP持续高效增长。

5.2 南充市环境监管能力较弱

环境监管能力较弱存在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环境监管设施较差,检测仪器不足,设备较陈旧,技术水平较落后,属于客观原因;其二是环境监管机构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弊端。

5.3 城市居民环保观念及其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居民的消费观念以及环境保护的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一个城市能否和谐发展.南充市消费能力较高,但是居民和企业的环保素养较差,垃圾乱丢乱放,废弃物直接倾倒在嘉陵江中的现象随处可见。

6 嘉陵江城市饮用水污染的治理和保护的对策建议

6.1 严格控制污染物来源,确保污染物的总量平衡

要提高嘉陵江水质标准,必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来源和数量,确保污染物的总量平衡.建议采取的措施:一是关闭存在重点污染且无力治理污染的中小企业(小电镀厂、小纸厂、小油厂、小化工厂等)[6];二是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进行强制技术改造,技术不达标不允许生产,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达标不准排放;三是执行污染物总量收费政策,坚持污染者付费原则[7],污染物排放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引导排污企业寻找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解决方法;四是农业生产方面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积极推广农作物生物防治技术,提倡施用农家肥。

6.2 进一步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管理

南充市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有7座,市辖三区共有两座(嘉东污水处理厂、高坪污水处理厂),南充市污水处理厂采用CASS工艺,该工艺一般适用于小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即10w吨/天以下水量,不适合大水量的污水处理,但是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量和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存在很大的矛盾。

强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与监管,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实现污水处理厂的动态监督与管理,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改进污水处理工艺,采用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例如导流曝气生物滤池Conduction Current Biofilter(简称CCB))。

6.3 建立小型人工湿地进行一级处理等低成本的生态处理机制

作为传统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投资成本大,运行费用高,占地面积少,污水处理能力限制大等问题。南充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始运行之后,南充市两大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为12万吨.根据南充市城市化发展趋势(2009年为35.8%[8]),城市化率将得到显著提高,这也使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人工湿地功能 ,如利用芦苇作供养手段,具有良好的净化废水功能,BBD去除率达到85%-95%,SS去除率达90%,氨氮、磷的去除率约为40%-50%,投资和运行只有传统的二级生化工艺处理的1/10到1/2的费用,且具有投资少,出水好,运行费用低的特点[9]。

笔者建议在嘉陵江龙门至青居段规划建设南充嘉陵江湿地公园,一方面达到净化废水、涵养水源、解决水质“富营养化”的作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发展对江岸湿地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沿岸湿地生态及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另一方面,人工湿地的建设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6.4 全面提升南充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和能力

南充市固体垃圾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而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无害化填埋方式。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应符合区域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南充市城市规划,避开工农业发展区、生活饮用水保护区等区域.垃圾填埋场应该设置防渗漏检测系统,以保证在防渗衬层发生渗滤液时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实行雨污分流,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并采取封闭等措施防治恶臭物质的排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环境标准,加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境监管,严格垃圾处理全过程污染控制,全面执行垃圾填埋场的大气、污水、地下水的环境标准,规范开展全要素环境监测。

针对南充市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高的现实情况,鼓励采用焚烧处理技术,次之采用填埋处理技术.发展集成多种处理技术,统筹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7 结语

综上所述,饮用水安全问题与人类生命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日益变坏的水环境与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急需我们寻求一种有效而快捷的方式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南充市作为拥有700百多万人口的中型城市而言,饮用水安全显得尤其重要,嘉陵江的水环境保护是政府、企业、社会大众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和社会应进行广泛的宣传,如组织社区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或制作电视、广播节目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因为最终经济的发展只有和自然环境达到协调一致,才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充市环保局,南充环境年报2007[R]. 南充:南充市环保局.2007年,4-6.

[2] 南充市环保局,南充环境年报2010[R]. 南充:南充市环保局. 2010年,1-3.

[3]南充市统计局,南充统计年鉴2011[R].南充:南充市统计局,2012年,256.

[4]谌柯,罗明云等.嘉陵江干流南充段梯级航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2):195-199.

[5]张军,李铁松,李成柱等.嘉陵江南充段水质主要污染物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1):88-90.

[6]李剑,李铁松.基于PPP的南充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率的研究[J].北方经济,2011,(6):82-83.

[7]李谦.南充市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化率的关系研究[F].现代商业,2012,(17):202-203

[8]谌柯,罗培,舒成强等.西部地区小型人工湿地开发思路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1):96-100.

[9]赵东.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的现状调查与保护建议--以南充段为例[J].天府新论,2006,(z1):98-105.

[10]周小敏.执行水污染物总量收费政策效果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4):10-12,30.

[11]翟青.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维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解读[J].环境保护,2010,(12):8-10.

[12]余波,张斌,黄正文等.水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10):775-778.

[13]刘心爱,赵辉,袁建平等.清洁饮用水供应的公共政策保障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0,(21):21-23.

[14]张军,夏训峰,贾春蓉等.中国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影响因素及情景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5):397-399.

第4篇

关键词:水体污染;原因;防治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荆州市水体污染日益加剧,可饮用水资源逐步短缺,更重要的是,水体污染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已知疾病中约百分之八十都与水污染有关。荆州市曾经发生过严重的血吸虫病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水体污染现状

(一)人为活动使水体污染加剧

随着市区全年GDP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空间不断拓宽,社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废水日渐增多,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水管网系统,大部分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城市水管网和河流、沟渠,导致该市中心城区和四湖流域内河水系污染严重。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量超过1亿吨,特别是严重污染的水体会发出恶臭气味,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影响了周边居民饮用水质量。

(二)有机化学物品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一直是市民关注的问题,荆州市经济发展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一方面,市区内化工厂,医院等为了发展高效经济而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大部分含有重金属元素及强腐蚀性物质,未经处理排放到水域,使水体变黑。特别是人类饮用了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的水后可引起中毒,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为了发展高产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利用率低,残余物通过植被间接进入水体,使水域大量富集氮、磷元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此外还造成土地盐碱化、荒地的形成,严重时可导致农作物减产。调查显示,荆州市农业化肥使用量平均达40吨每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单位面积施用量的安全上限。

(三)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使水体污染日渐突出

随着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为追求片面经济,向养殖场投放大量的饵料,由于投放量大,饵料利用率低,水生动物产生大量粪便,由于资金有限,缺乏较科学的养殖技术,大部分养殖场很难对其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大量残余饵料及粪便堆积与水体中,严重破坏了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水体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影响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水体污染原因

(一)企业缺乏环保意识

荆州市工业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以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为主,企业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污水治理环节,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沟渠中,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一些大型化工企业排放污水中的重金属及酸性物质含量普遍偏高,使水体酸化,微生物大量死亡,水质下降,部分企业排放的污水中携带大量的好氧细菌,使水体溶氧量减少,生物大量死亡,严重破坏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

(二)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市区尚未建立以《水资源保护法》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配套法规体系,环保部门实施的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职能还未确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制度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单位监管力度不够,有的部门甚至未将保护水环境摆在重要的工作会议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完善的协作机制,更不用说在社区建立保护水资源制度了,水污染局势严重。

(三)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建设滞后

荆州市规划中的两座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大量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内河流,加重了下游内河水体的污染负荷。市区缺乏完善的污水排放管网系统,导致面污染日渐突出,由于污水治理难度大、资金高,有的部门甚至放弃建设二次处理设备,水污染日益加剧。

(四)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造成面源污染严重

随着市区人口的不断增长,社区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由于缺乏指定的堆放垃圾场所和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垃圾填埋水体中,使水域面污染加剧,甚至影响居民饮用水质量,特别是生活垃圾还会携带病原菌,一旦进入水体,将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疾病的扩散,影响人体健康。

三、污水防治对策

(一)加强污水处理设备建设,提高水体质量

环保部门加强污水处理设备建设,一是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与保护,从源头控制水污染,遵循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的原则。企业生产单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对高效污水处理设备建设的力度。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市规划局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网排水系统。二是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对未遭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统一管理与保护,而对已经污染的水体进行多级处理,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净化水体,有效提高水体质量。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加大力度宣传水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一方面,利用3月22号世界水日在市区开展各种活动,使保护水资源成为市民心中的使命;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市民做好水体保护工作,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营造一种保护水资源为荣,破坏水资源为耻的社会氛围,使水资源保护深入人心。

(三)加大对企业的执法管理力度

一方面,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节约型转变;另一方面,各部门之间要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加大对重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企业生产设备改进力度,落实好对企业排放污水的各项指标的检测工作,对未达到标准而直接排放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取缔。

参考文献:

1、任南琪,赵庆良.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明军.荆州市水资源保护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J].荆州纵横,2008(11).

3、况守龙.水污染的途径及危害[J].科技资讯,2008(2).

第5篇

关键词:老年人;居家临终;临终关怀;现状;对策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它主要是有专业临终护理团队给老年人临终患者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目的减缓临终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负担,使临终患者比较有尊严的度过人生的最后一阶段。我国已经步入了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慢慢增加,临终关怀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社会及政府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度日益增加。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大部分还是以家人照顾为主,社区护理人员按阶段的探访老人,使其能安稳的度过人生的最后路程。我国的居家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晚并缓慢,本文主要是对我国老年人的居家临终关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为我国老年的人居家临终关怀护理研究提供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临终患者的状态分析

(一)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临终患者常见的心理有:1、态度积极,对治疗抱有希望。2、不接受现实,否认自己的病情。3、比较愤怒,脾气暴躁,报有敌视态度。4、整个人比较忧郁,常有轻生的想法。5、有的能接纳事实,正面面对自己的病情。6、有的希望实现人生最后的愿望。

(二)临终患者对护理的需求特点。1、渴望医生护理人员尽最大的能力抢救自己,自己的疾病能被治愈。2、渴望自己的寿命能延长一些。3、渴望自己的病情能用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4、渴望在治理中能减缓自己身体和心理的疼痛。5、渴望家属能陪伴在身边。6、渴望有安静的环境进行安养。7、身体实在不能承担痛苦的时候渴望采用医学的手段加速死亡。

二、我国居家临终关怀目前的现状

(一)我国临终关怀的社会背景。我国的临终关怀开始于1980年后期,在我国主要有三种方式:临终关怀的专门机构,综合性医院内附属的临终关怀病房、居家照顾关怀。据统计到2025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为增长非常快的一个群体,这就预示着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将成为临终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据有关调查大部分老年人渴望获得家庭式的专业护理。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仁孝深入骨髓,都希望老人选择居家临终,传统孝道的教育都希望患者能在家中与亲人度过最后的一段时光。由此看来,这种现状加速了居家临终关怀的发展。美国国的死亡教育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我国就对这种忌讳的问题不曾提过,连谈论都是禁止的。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思想上的禁锢,提高对生命的认知程度,知晓人生的生老病死规律对于发展临终关怀事业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临终关怀资金来源有限。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建立没有盈利的临终关怀机构是相当困难的,而国外有慈善捐款机构,政府资金支持的。我国政府专项是很少的,仅依靠民间筹资还有一些慈善捐款。然而大多数建立的临终关怀机构是不盈利的,规模范围比较小,机构很难运转下去的。由此看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居家临终模式将具有更大发展潜能。

(三)我国临终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护理培训知识,护理人员也常常陷入临终关怀理念和传统死亡观念的矛盾中。护理人员只有克服恐惧这种心理,走出对传统死亡观念的困惑,才能帮助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正视面对死亡,正视临终关怀的理念,与患者以及家属共同度过难关。

(四)我国的医院模式。1、大部分医院是以营利性目的,患者常常有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虽然医保政策能报销一部分,但自费部分仍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2、现在的医院有极少的临终病房,床位比较紧缺,只能给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不能大范围的进行医治。3、医院里的患者比较多,提供的床位数量有限,只能建议患者回家休养。老年患者怕给子女带来经济负担,也会提出回家休养,这种现状的发生正好给社区居家卫生服务站带来巨大的优势。

三、我国关于老年的人居家临终关怀的建议

(一)提供干净并且舒适的居住环境。1、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房间内的布置要符合老年人的心里特点,视觉上能给老年人带来温馨的气氛。还应保持室内安静,保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安心养病。此外家属能更好陪伴患者,有利于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并给予信心,降低临终患者对死亡恐惧。2、提供良好的饮食照料。定期对老人口腔进行护理,提供干净卫生的餐饮,老年临终患者大都以流食为主,根据老年人的喜好定做可口易消化的食物,这样能很好的提高食欲。3、提供干净卫生的换洗衣物。要及时给老年人换洗干净的衣物,保持好老年人的卫生,换洗干净舒适并且透气的衣服。4、在给老人做基础的护理时动作要缓慢,语言要温柔。适当的给老人翻身,以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以此希望能有效的缓解老年人身心上的折磨。

(二)多给予患者关怀。大多数老年人患者受疾病的长期困扰,会有抑郁的现象消极厌世,这时候需要家人的陪伴和耐心呵护。护理人员要多指导家属,及时观察患者脸部的表情变化,从医学方面讲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整个过程。根据患者的行为,护士可以这样做:1、一些患者否认自己病情,不勇敢面对,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倾听患者诉苦,鼓励患者说出原因,给予适当的解释使其得到缓解。2、对愤怒期的病人,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其感情得到发泄,缓解病痛。3、对于不正实自己病情的病人,要找到患者平常喜欢的事物,感情得到转移,正确面对现实。4、在协议期,耐心说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当死亡不可避免时,此时家人是最大的精神寄托,要尽最大的可能完成患者的心愿,让患者不能留下遗憾。

(三)做好患者家属心理准备。在老年人患者临终阶段,要及时地告诉家属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接受现实,尽量缓解患者的心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让老人度过最后的一段旅程。亲人的逝去常常会使人悲痛欲绝,长时间的悲痛会导致家属身体承受不了,因此对家属的护理应该做到:首先,让患者家属接受患者已经离开的事实,分担家属承受的痛苦。然后,耐心倾听家属的哭诉,使其情绪得到宣泄,减少家属的痛苦。最后,鼓励家属开始新的生活,要面对现实,转换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新的环境,尽快走出丧失亲人的阴影,好好的生活下去。

(四)临终关怀主要是以家庭照顾为主。在居家护理中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家人照顾为主,这样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照顾老人,又能让老人感受到温暖的亲情。居家临终护理的社区医生护士要定期去有老人的家里进行上访,看看最近老人的身体状况,及时掌握老人的情况。大多数临终关怀更多的是依靠家庭成员的照顾,社区医生护理人员指导家庭成员需要怎样更方便细心的照顾患者,并且需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病情进展,以便及时抢救,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5.

[2] 李霞.付伟.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及对策研究[J].健康研究.2012.32(2)

[3] 吴俊晓.农村居家照料老年病人临终关怀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0)

[4] 王玉梅.肖适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9(3)

第6篇

关键词:长汀县;生态文明;对策

中图分类号:X-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生态县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各个领域基本达到可持续发展。在我省,长汀的水土保持工作日益备受关注,长汀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波折中进行。本文从长汀县的建设基本概况、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策措施等方面展开一些思考和探索,以求探寻一条推进长汀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长汀县生态建设的基本概况

长汀县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土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国家、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长汀县通过封山育林、改良植被、发展绿色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措施,展开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长汀县生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17.8万亩,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15%至35%提高到65%至91%,完成了重点水土流失区2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79.4%,有9个乡镇、18个村、21万人得到实惠,被专家誉为我国南方红土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和典范,成为我省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1]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宝贵经验对推动全省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促进作用,对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从生态足迹角度探索长汀县生态县建设的不足

生态足迹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能够反映出个人或地区的资源消耗强度,又能够反映出区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消耗总量,也揭示了人类生存持续生存的生态阈值。[2]通过生态足迹的角度研究可以得出,长汀县生态赤字逐年扩大,发展的不可持续程度正在加强,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比重的加大,能源的消耗将会大量增多,从而引起生态赤字的进一步加剧,而这种消耗的加剧并不会得到任何生态生产性土地供给的补偿。[3]长汀县万元GDP足迹远大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三、长汀生态县建设对策

在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结合长汀县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借鉴成功先例,为长汀生态县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

长汀生态县建设要不断强化生态产业布局,以低投高产、低耗少排、循环持续为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要坚持以一流的规划引领生态产业的发展;要着力发展生态工业,充分运用科学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生态转型,走新型生态工业道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长汀县特色的农业基地,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构筑都市型、生态化农业体系。[4]要强化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结合,多元投入、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2.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支撑体系

长汀生态县建设要坚持把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利用自然景观,加快城乡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具有山水特色、生态、舒适、文明的人居环境,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城市。要科学定位城市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城市发展框架,高起点构筑城市框架,把长汀县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的远景目标出发。[5]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按照“生态化、园林式”的要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切实提高城市生态化水平。同时应高质量推动生态型精致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

3.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支撑体系

为推进长汀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调节企业行为的作用,建立一整套以市场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大胆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大力推进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及运营的市场化。要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对县级机关部门实绩考核中逐步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分值比重。要健全社会评价体系,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扩大群众对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权益。要树立科学选人用人导向,把对生态文明建设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6]

参考文献:

[1]罗学升.长汀县稀土开发与水土保持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2004,16(04).

[2]陶在朴.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马璇,宗跃光,刘志强.从GDP和生态足迹关联角度研究生态足迹结构——以福建长汀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40-7542.

[4]吴蕾,汤士翔,付元中.固始县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03).

第7篇

关键词:危险废物、现状、处理对策、顺德区

危险废物是指一类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和传染性的废物,在操作、储存、运输和处理处置不当时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带来重大的威胁[1-3]。若不加强对危险废物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会严重的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甚至可直接危害人群健康及生命安全[4,5]。顺德作为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全区工业体系庞大、门类繁多。危险废物来源广泛、情况复杂,且成分难以把握,产生量大。随着全区危险废物数量不断增加,其远距离、跨区域运输难以核准,各个环节监管难度大,环境污染隐患较大。宏观把握全区危险废物的产生类别、行业分布及其处理处置等特性是加强安全监管和排除环境安全隐患的切实需要。因此,开展全区危险废物的摸底调查和分析危险废物的产生现状,对于科学管理危险废物意义重大,也是制定科学管理防治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1. 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以2012年为基准年,对全区危险废物展开调查。调查工作结合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工艺节点,采取物料守恒和单位产品危险废物产生量的经验系数统计等方法,调查危险废物来源,对其产生、转移、利用、贮存和处理处置环节进行统计,汇总全区危险废物产生总量。

1.1 危险废物的种类

据统计,2012年全区危险废物产生量22464.8吨,且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大于200吨的企业有20家。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统计废物种类,全区共产生18类废物,其中粉尘飞灰的产生量最大,年产生量是4500吨,占全区总量的20.03%;其次是表面处理污泥HW17,主要来源于金属除油、除锈等过程的废水经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其年产生量是4127.0吨,占总量的18.37%;含铅废物年产生量是2445.3吨。2012年全区危险废物种类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顺德区危险废物类别分布情况

1.2 行业分布状况

从行业分布状况来看,顺德区共有56大类行业产生危险废物。由于行业特性和废物产生节点不同,导致不同行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有很大的差别。据调查统计,2012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顺德区三个最主要的危险废物产生行业,其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占全区总量的29.79%、19.38%和15.89%。危险废物行业分布状况如2所示。

图2 顺德区危险废物主要行业分布状况

1.3 处理处置流向

当前全区危险废物归宿主要包括综合回收利用、焚烧和填埋这三大类。医疗废物由卫生管理局单独监督管理,要求医院、诊所和社区服务站与资质签订处理协议,定期申报其产生量。2012年全区医疗废物总产生量是1630.7吨,全部交给佛山威立雅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处置。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是20834.1吨,其中可综合利用的有11156.7吨,可焚烧的废物有4986.0吨,可填埋的量是4691.4吨,分别占全区工业危险废物总量的53.6%、23.9%和22.5%。部分种类的废物最终处置方式模糊,如废包装桶和抹布分类不明确,不仅包括可焚烧废物,还包括可综合利用类的废物。截止2012年底顺德区还没有建设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设施,如焚烧炉、安全填埋场等处置场所。危险废物主要是通过企业与资质单位签订合同后,远距离、跨区域运输至深圳、广州和惠州等周边城市的24家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包括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等危险处置单位。

2. 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不够完善

环保部门获取废物产生及处理处置归宿主要依赖企业自行申报登记,申报登记数量少,同时统计指标仅限于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利用量、贮存量、排放量和处置量5项,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需要。全区产生危险废物企业面广量多,且环保意识不强,守法意识淡薄,少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严重,申报登记制度执行率不理想。

2.2 来源不清楚及处理处置不规范

全区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小规模企业广泛存在。企业普遍缺乏环保管理人员,危险废物产生节点、种类、数量及最终去向难以准确掌握。且部分企业没有申报、不转移、不处理或者交给超经营范围内的企业进行处理等问题,交换体系不完善,处理实施技术落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不容忽视。

2.3 生产工艺落后且堆存状况令人担忧

部分企业发展早,环保要求低,准入门槛不高,落后的生产工艺仍广泛存在,单位产品所产生的危险废物量大,对其控制和管理的难度高,致使申报量与实际产生量偏差明显。贮存仓库和容器不规范,甚至没有设置单独的危险废物存储场所,危险废物与生活垃圾随意混合堆放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露天堆放的危险废物被雨水淋湿析出渗滤液并随雨水进入附近的水体,易燃易爆废物露天堆放,没有任何危险废物的何的防治措施,安全隐患较大。

2.4 综合利用水平低和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全区危险废物基本没有回收利用的资质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全部是跨区域转移到周边城市进行处理处置,综合利用水平低。近年危险废物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较多,需要人员落实;日常监管任务与人员配备差距较大,任务繁重,人员配备明显不足。

3. 处理对策和措施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管理好全区的危险废物,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做好污染防治。一方面采取政策、技术和经济等手段防治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从危险废物中提取可再生利用的成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多途径和多角度控制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危险废物。

3.1 建立污染防治战略管理体系

危险废物的管理首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顺德区要实现这一目的,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建立污染防治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应参与企业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处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过程。相关部门要完善危险废物管理的实施细则,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项目审批,逐渐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削减入手,把减量化作为危险废物监管的第一道关口,对已产生的危险废物应该完善申报登记制度,积极推进生产系统废物的回收和利用水平,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废物。

3.2 危险废物的技术防治对策

废物污染防治需从预防和治理两个角度出发。预防是最优化的控制技术,应该从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流程选择阶段就尽可能地避免和防止危险废物的产生。治理侧重于污染的避免、减轻和消除,包括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等活动所涉及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区还没对统一规范废物贮存容器、暂存场所规范化标准建设程度不高,运输车辆和线路还没完全规定,这均导致废物难以实现全过程监管。政府部门应该规范危险废物收集容器种类、设置符合标准的贮存场所和隔离防渗体系,严格规定运输转移的车辆和线路,确保废物从源头到归宿的全过程防治。

3.3 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全区10个镇街,其废物产生量区域差异明显,且年产生量低于1吨企业数量占总数的50%以上。产生量低、环保意识不强且远距离、跨区域运输繁琐等因素导致无法确保危险废物的最终归宿合法化,非法倾倒现象难以避免。顺德区政府应该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危险废物集中转运中心建设和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敢于打破因行政区划造成的废物流转障碍。及时收集责任区域范围内的废物,实时分类,定期组织其转移,促进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置。

3.4 鼓励公众参与危险废物的管理

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社会对危险废物及其危害和防治的重视。鼓励公众参与危险废物的管理,壮大社会监督队伍,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促进管理部门对新的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相关机制,鼓励相关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废物管理的宣传、培训和技术交流。公众参与废物管理有助于政府宏观把握辖区内废物的收集、处理和最终去向等各个环节,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的运行管理。

4. 结论与建议

全区危险废物来源广、数量大,各个环节均存在环境风险,必须进行综合防治。由于顺德区管理制度不完善、堆存状况不规范、处理和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理处置的各个环节难以监督和管理。要实现废物的全过程管理目标,各级政府需要从战略高度完善管理制度,提升防治技术水平,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引导公众参与,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标准规范的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危险废物防治对策,最终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的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旭兰,张淑娟与杨宇,广州市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广东化工, 2013. 40(4): 150,10.

[2].张萍与杜伟, 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 科技信息, 2008(24): 659.

[3].曹广林与井涛, 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中调查方法、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 价值工程, 2012. 31(11): 283-284.

第8篇

时间序列分析在居民消费水平指数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热带气旋灾情评估

基于PLECS的Boost电路热分析

MC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扩展技术的研究

基于对立学习的PSO算法研究

基于时延Petri网的房地产业工期计划管理

CVRP中二维装载问题的研究

基于地统计学的山区气象要素空间化方法探索——以广西年均降雨量为例

粮食管理、预警与应急预案生成系统

基于竞争型神经网络的城市空气质量分析

服务器推送技术在气象数据中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城镇基准地价评估应用——以广西灌阳县为例

城郊休闲游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中国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侯刘起 胡宝清 李帅 李翠凤

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117)直线束与行列式

高校《电子线路CAD》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软件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紧积分算子特征值无网格Galerkin算法

一类三阶常系数脉冲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

KdV方程的另一种可积离散化

关于紧覆盖s,π映射的一个定理

符号空间上一类强Devaney混沌

弱Hopf代数的性质

约束优化一个结合工作集技术的模松弛SQP算法

用矩量法求解浅海声波散射问题

煅烧温度对TiO2粉体的微观结构及光催化特性的影响

7-羟基黄酮的五种合成方法

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条件的研究

基于分形理论的区域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

广西武鸣县农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南宁旅游集散中心发展初探

基于冲突判定的混杂Petri网模型行为分析

基于聚类与分类混合算法的应用研究

快速图像逻辑运算VC^++算法

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图书被借概率随时间递减倍速原理及其在图书剔旧的应用

相对论性核-核碰撞实验进展综述

在解析几何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

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研究

基于支架理论的C语言概念教学难点突破5-连通的收缩三元组

交换半群的理想的拟准素分解

具有分布时滞线性系统的滑模控制

一种新的非精确线搜索策略及其收敛性质

第一积分方法及Fitzhugh-Nagumo方程新的行波解

积分方程快速小波迭代Galerkin方法的实现

多变量分数阶捕食模型和传染病模型的Mittag-Leffler稳定性

熵损失下Rayleigh分布尺度参数倒数的Bayes估计

3β,5α,6β-三羟基-3-取代甾体硫酸酯钠的合成研究

两种双苯并咪唑烷基醇的合成与表征

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的结构类型研究

基于Agent自适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GEP的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自动分类方法研究

基于TEA加密算法在网络传输中保护文件数据安全的应用

土地利用复杂空间决策模型发展研究

南宁市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AHP分析的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河池市为例

自然保护区社区村民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宣教对策研究——以广西大明山和龙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浅谈数学建模过程中优化模型的处理方法

教育博客运用于高师课程的应然与实然

金属晶体教学的三维动画制作与应用

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论文设计竞赛的实践与研究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 安全治理 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高教园区学生公寓管理社区化的发展,高校学生社区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型社区应运而生。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进入高校学生社区,学生社区管理格局日趋多样化,高校学生社区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较为复杂的小社会,社区安全管理难度日益增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学生社区综合治理大格局,对提升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

目前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极少针对高校学生社区安全问题,虽然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若干文件,但更多是依靠高校自身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往往利用传统的“管制型”管理模式,极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许多高校在校园规模和招生规模迅速扩张的下,由于高校对学生社区重视不够,学生社区安全工作存在跟不上形势发展,造成安全制度不全,管理组织和机构不到位等情况,容易形成安全意识淡薄。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防范意识薄弱等现象,对学生社区安全缺乏有效保障。再次,安全管理制度的责权对等意识较差,常常是出现问题时不能责任到人,学校相关部门就如何齐抓共管做好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缺乏相应协调机制、健全畅通的舆情渠道与民主协商机制。

(二)学生社区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不到位

由于高校学生社区普遍轻视安全教育,重视管理人员层面的安全防范管理,对于学生社区的安全教育缺少整体规划,更没有科学化、制度化,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社区一旦脱离管理人员,安全状况就大打折扣。特别是由于大学生不了解专业安全知识、消防知识、防盗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并且缺少安全方面的培训和模拟实践训练。同时,学生社区在安全宣传活动中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且宣传手段陈旧、缺乏话题和生动性,安全教育就事论事,既不全面也缺乏系统性,安全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生往往就显得手足无措。

(三)高校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缺乏

由于高校学生社区是居住人员密集的地方,容易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就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学生社区安全事件的行为累次发生,大多数是由于学生缺乏自我防范意识、防范能力差、财产保护意识淡薄、麻痹大意等造成。同时,一些学生违反安全规定,无视安全要求在宿舍撕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的电器设备,使得宿舍消防安全危机四伏。其次,社区内学生之间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其外,学生社区大学生卫生安全有待进一步加强。很多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和生活习惯不好,脏衣服堆放长时间不洗,寝室阳台饮料瓶堆成山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极易形成流行性传染病。

(四)学生社区周边安全环境综合治理有待加强

当前高校办学的开放性日益增强,高校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越来越大。一方面,高校和学生社区周边商家都会以师生为主要消费对象,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学生社区周边各种娱乐场所、小旅社、出租房、酒吧和网吧等违规经营,严重侵害了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同时,安全隐患较多,极易引起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区的服务日益社会化,外来人员不断增加且流动性强,学生社区对流动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管理,时有发生推销行骗、偷盗学生物品,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打架斗殴等事件。同时,学生社区周边的各类出租车、摩托车无监营运以及无证摊点占道经营等现象,存在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因此,要切实加强高校周边的安全环境综合治理,确保高校学生社区有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学生社区安全管理是保持高校和谐稳定的关键

学生社区的和谐稳定是高校开展其他一切正常校园活动的基础,也是深化平安校园和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社区作为是学生安全管理第一关口和主要阵地,事关学生人身和财产安生,关系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要切实落实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工作主体和相对人的工作职责和注意事项,针对性开展学生社区安全设施建设、安全法制教育、安全隐患排查、突发事件处置,充分调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学生社区安全治理工作,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力抓手。

(二)加强学生社区安全管理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部分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没有离开过家,缺乏独立性锻炼, 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在自我约束与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在面对学生社区这种新的环境、陌生的群体,群居式的生活,同学之间生活习惯千差万别,一旦遇到问题发生矛盾不能理性思考,容易发生争吵等现象,有可能因此而发生悲剧。其次,由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部分多在学生社区里度过,良好的学生社区安全状况是大学生安心学业、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三、构建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

(一)优化资源组合、构建“三方联动”的安全管理组织保障体系

传统封闭式学生社区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发展需要,多元的合作治理是教育综合治理现代化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高校学生社区应主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安全管理和服务效能,首先建立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安全保卫处、学生处、各院系共同构成的组织体系,并明确各部门在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与权限。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学生社区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其次,推进“警区校”共建,学校与属地管辖派出所、高校园区管辖办公室等进行三方联动、共建学生社区警务室。可以有效发挥以下功能:一是融入执法功能,二是强化联防功能,三是自调自纠功能,四是自查自治功能,五是宣传教育功能。通过“警区校”共建,属地管理与属人管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学生诉求与管理服务三方面可能存在的矛盾冲突得到了提前布局预防处置,形成了学校、社区和公安“三方联动”的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多元教育的安全体系

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区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生社区综合治理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制定学生社区安全制度时要科学合理,既要以安全为主,也要考虑到如何为学生提供方便,做到制度设置人性化,使得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其次,督促学生社区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检查机制,是作为评估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社区安全检查制度应突出例行检查制度和抽查制度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及时进行通报和整改。第三,完善学生社区调解制度建设,成立由社区民警、心理健康中心、公寓辅导员,保卫工作人员以及律师组成的学生社区调解小组机制。建立好受理流程,及时受理社区学生的各类调解请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纠纷不出社区。第四,加强学生社区网络管理和舆情监控制度建设、建立学生社区信息服务网上审查制度、规范信息上网的渠道。同时加强专兼职网络管理和对网上评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校园论坛、微信、微博、QQ群等的监管力度和引导教育。第五,创新安全文化教育载体,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网站、学生社区宣传栏和电子显示屏等阵地营造安全教育氛围,推进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区”。探索建立法制工作室和安全法制讲师团的法制宣传教育新模式等,打牢安全防范基础。

(三)强化机制建设,构建“三大”安全预防处置体系

高校学生社区学生人数众多,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也较高。如果处理不及时,措施不到位,场面极易失控,给师生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首先要完善学生社区预警机制,一是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动态定期研判,定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在学期初和末重要节日等时间节点,重点了解和掌控心理有障碍,行为有失范现象,信教学生,就业未落实和完成学业有困难的等重点学生群体的状况,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策略。二是建立“四查一改”(即自查、检查、监查、巡查、整改)安全工作运行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预警,确保安全隐患能及时得到化解。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学生社区各类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同时,还要完善学生社区信息反馈机制,学生社区要建立明、暗两条线的信息员队伍,分别由学生社区公寓值班辅导员和公寓学生干部负责收集学生意见和信息,二线并举,以信息简报和单线两种形式反映各类安全信息。

(四)健全队伍建设,构建“四位一体”的强社区安全保障队伍

人防是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核心,而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是关键,因此高校学生社区安全管理要统筹,使队伍建设并增强其安全管理能力。首先是加强社区保卫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开展保卫人员培训,组织保卫人员外出考察交流活动,提升保卫人员管理能力,同时为保卫人员上安全课、编印安全刊物等提供物质保障。其次,加强学生社区保安队伍建设,学生社区安保工作要主动适应管理模式的三个转变,学生社区保安由自管转向外包,直接管理为监督管理,直接落实为协商落实,同时主动做好与物业公司沟通交流和工作衔接,并协调对物业公司保安人员强化检查和考核力度。第三,加强学生社区公寓兼职安保队伍建设。要按照专业化队伍建设要求,通过培训交流演练等方式提高安全知识和应急能力,人员按师生比1:200配定,同时建立兼职安保队伍考核和奖励办法,提升其工作动力,最后,加强学生社区自治安保队伍建设,学生治保会队伍是学生社区安全稳定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要健全不同年级学生自治安保人员比例,同时发挥自身组织的“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培训外出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工作业务能力。

(五)完善考核机制,构建“星级”评估和激励体系

安全工作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首先,要将社区安全稳定工作纳入学校绩效目标管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安全稳定工作“票否决制”。同时建立学生社区安全稳定考核奖惩激励机制,明确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在学生社区的安全工作职责和任务,考核结果与评优奖惩等挂钩,充分调动学校师生参与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的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要开展寝室安全等级评估制度,一是制作寝室安全等级状况平面图,分为红、黄、绿三种颜色,其中,红色代表曾发生过盗窃,打架等对学校安全稳定具有较大影响的时间或经常性发现各类安全隐患,此类寝室需要重点关注和管理;黄色代表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发现过安全隐患或有寝室成员违反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绿色代表未发生任何影响安全稳定事件或违纪违规的寝室。二是开展寝室安全等级星级评估,共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三星级寝室代表一学期未发生任何影响学校安全稳定和违纪违规事件;二星级寝室代表未发生任何影响学校安全稳定和违纪违规事件和一次以下的违纪违规事件;除三星和二星寝室所述条件之外的均为一星寝室。安全等级星级评估工作每学期开展一次,评估结果在公示后,要求在各寝室予以挂牌,若在挂牌期间该寝室出现违规现象或安全事故等,可给予降低等级或摘牌处理。最终形成一整套队伍结构完善、体制机制合理、反应迅速高效的高校学生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宇国. 社会管理创新下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构建[J].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4,(2)

[2]杨琳琳.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突发性事件控制研究[J].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