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50:45
导语:在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学习方法
有效学习方法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与保障。在学习中掌握一些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极为重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般不会认真思考和分析,思维较为单一,也就是缺乏自己的思想与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依据实际来指导学生掌握实用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对数学有效学习方法谈谈看法。
1.兴趣激发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入手来创设符合其兴趣的情境。所以,在实施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小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相互联系起来,让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形象而直观,从而激发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其能够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且是教学的难点。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设计: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并告诉学生,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再让学生们说出其面积大小。随后,我捏住长方形框架中的一组对角往外拉,这时,长方形就转化成为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再进行提问:同学们能够说出其面积是否有所变化?学生甲的回答是:它的面积不会改变,依然是6平方分米。学生乙的回答则是:它的面积改变了,要比5平方分米还小。这时,我并不急于肯定或者否定两位同学所作出的回答,而是为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应当如何得出?按照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他们必然会积极地探求其中的奥秘。通过创设这一情境,他们自主积极探讨,并得出结论。如此一来,他们的求知欲就被强有力地激发出来了,这样的学习成效要比老师生硬灌输公式要好很多。
2.倾听学习法
现代心理学证实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纯认识之过程。学习主要包括了认识与情感等两个不同方面。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智力因素具有信息加工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对信息实施感知、加工与应用等。它能让人类所积累的经验真正转换成为个体性知识结构,这属于主体性的操作。另外,非智力因素具有信息选择之重任,也就是对信息实施鉴别与筛选,当学生认为其有趣而有价值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加以吸收。反之,这就是为何一部分教师不断加大知识的信息量却难以真正让学生接受的原因所在。所以,非智力因素发挥了定向、维持与调节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一般都较为枯燥、抽象而乏味。因为其缺乏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故事情节等,所以难以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对于学生的认数与记数等,我引用了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和有趣故事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为了使学生能够记住1至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下面这个顺口溜:1如粉笔,2如鸭子,3如耳朵,4如旗子,5五如钩子,6如口哨,7如锄头等。以此来帮助小学生记住字形,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从而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习方法变革的过程中,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其理解数学知识极为重要,以上生活经验不但数学现实,而且是其通过经验来经历一个具体到逐渐抽象活动之过程。因此,要让小学生学会通过自我观察与分析来找到其对于社会与数学的认识历程。如此,自然也就能找到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3.游戏学习法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而游戏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书本教学内容,合理地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教学中探索与运用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游戏当中学会求知、做人、合作与交流,在游戏学习之中品味到成功之乐趣,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为其学习数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让他们能够在数学游戏之中学习,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就在教学中开展过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让一位同学充当鼓手,用布蒙住其眼睛,而其余学生则在十分急促的鼓声当中依次传出同一个信封,其中有一些数学题目。当鼓声停下后,信封在哪位学生的手里,就由其抽出信封中的一张小纸条,要求其在读出题目后在短时间内进行回答,而其他同学则用手势来判断是对还是错。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课堂上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同时还满足了好动与好玩之心理需求,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如,我在教学“乘法”时,先做了一个“看谁算得既对又快”的游戏。我先出示题目:2+2+2,3+3+3,4+4+4……学生觉得容易,争先恐后地进行抢答。正当他们为自己的神算而得意时,我再增加算式当中的相同加数。这样一来,题目就变成了:2+2+2+2+2+2+2,3+3+3+3+3+3+3……学生们顿时觉得这太难了,我在这时就很快地说出了结果。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么算出来的,从而带着疑问进入到“乘法”的学习之中。
4.电化学习法
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而对于具体而形象的实物比较有兴趣,这是由于具体而形象的内容直观而生动,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电化教学来讲课,就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能让他们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从而弥补传统教学形式之不足,让抽象而枯燥的内容变得十分容易理解与掌握,并且取得了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所难以取得的理想效果。在教学当中,通过应用电化教学,能够化难为简。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多媒体画面演示小熊运南瓜的情景,第一次运的是四个,第二次运来的是三个,一会儿又运来了三个,小学生依据画面就会十分容易地写出算式:4+3+3。这样一来,不经过教师的指导,他们也能正确地掌握连加运算,全过程就如同水到渠成一般。又如,在教学“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了大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并运用课件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些图形所牵涉的范围十分广,既有蜻蜓、蝴蝶、蜜蜂等动物,又有向日葵、玉米、花朵等植物,同时还有一些小学生喜欢的漫画。通过认真观察以上形态各异的图形,吸引学生认真探究以上图形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由此可见,电化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之兴趣。
5.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有效的资源,从多元化的视角来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思维能力出发,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掌握适合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来优化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让他们能够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一、分类整理错题,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整理错题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之一,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考试,从最开始的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逐渐变成月考、周考,到后来甚至还会变成日考,在考试中囊括了各种各样的题型,每次考试我们都会有错题出现。因此,我们应对每一次的考试予以重视,并把一个错题本准备好,记录下做错的题,以此使考试查漏补缺的目的顺利实现。在每一次考试中,我们不能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应对错误题型的分析予以重视。所以,我们在整理错题的时候,要做好错题分类,在加强训练每一种类型的错题,这样才可以取得进步[1]。例如,在整理“集合”这一类错题时,我把错题分成了集合的分拆问题、元素或集合的个数问题、新运算问题等几类,再分别分析每一类型拆出错的地方,重新做一遍错的题目,若是再出错就再复习一遍,指导透彻理解了这些知识点为止。之后,再加强训练部分综合类的集合题目,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系统的集合知识形成,进而有效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二、学会构建知识网络,使之系统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注意在头脑中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进而在知识总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整理。有机联系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系统化,进一步强化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各部分学习的基础,同时还要把从未知到已知做好,紧密联系新旧知识,注重总结工作,完成所学知识小系统到大结构的转化,从而和系统化的要求相符,将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高中数学知识包括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代数,其中代数具有很多的分支,其中有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复数、数列和极限、不等式、函数、集合[2]。每个章节又可以进行细分,这样一个大的网络便形成了。但是,要将这个大网络构建起来,第一步应把各个小网格构建好,也就是构建每一个章节,内容主要有重点、概念、基本解法、易错点和其他知识点连接点的联系等。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保证学习质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对我们的成长十分有利。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应对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予以重视,尽全力将学习中的困难克服掉,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觉得数学学习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只要我们可以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就会变得非常轻松,我们就会发现高中数学其实难度并不大。以“概念”的学习为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先把预习功课做好,记录好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对和古典概型以及集合概型有关的典型题目予以重视,掌握到教师的解题思维模式,并把课堂笔记做好。在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借助结合连题和笔记的方式达到巩固复习课堂知识的目的。在复习的过程中若是有不能理解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请教同学和老师。同时,我们在课后复习时,要梳理知识结构,努力做到查漏补缺,防止遗留下不懂的问题,进而使我们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
四、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那些较为典型的问题,同学们应加大合作力度,纷纷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取长补短,也可以主动和教师沟通交流,把自己的看法和间接说出来,在和教师交流时,教师的思维方法或许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我们。所以,只有加强和教师以及同学的交流,才可以实现共同进步,使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处理难题的能力提高。若是墨守成规,就会把钻牛角尖的不良思维方式养成,将有限时间白白浪费。值得注意的是,善于交流并不等同于不思考,而是促进我们更好地思考,这也是一种效果极好的自学方法。
【关键词】学习方法训练巩固温故知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具体的教学任务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也就是说,教学方法需因教学内容而异,因人而异。诚然,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正如“包医百病”的药被认为是无稽之谈一样,,绝不存在有一种什么情况下都适用的“最优教法”。“教有定律,教无定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2)听课;(3)复习;(4)完成作业等几个阶段。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文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含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听课阶段: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大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复习阶段:复习是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复习课时以陈述性知识的巩固为主要目标的课,也是以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知识转型为目标的课,此类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复习课时单元教学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复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在记忆上再现学的公式、法则、定义、化学方程式以及解题方法,还应使学生能够对于新旧课题做更明确的联想以及逻辑的联系,能够确定解决同类问题的法则与方法异同,还能以新的更为全面的观点分析所学过的知识。如果复习课中通过讨论归纳出单元知识结构,就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到内在本质联系,再通过变式训练,反复训练,用基本知识去解决问题,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也是复习课比较适应的教学方法。
复习的种类:复习的种类、方法各一,但复习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
(1)新课中的复习。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这可采用课前提问,或边将新内容边复习旧知识的方法。
(2)阶段复习。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把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如第一章可分为一至三节和四至八节两个单元。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
(3)学年总复习。它是在上完全册教材后进行的,不受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2.复习的基础步骤:
(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就是因为从心里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
(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会忆当天学习了那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试验等。然后再复习课文。在这个时候,可根据回忆,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以既可节省时间,而且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书本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然后才做作业。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实验操作步骤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因此,再复习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特点。对每一项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变化、现象,仪器装置、操作手续,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它、理解它.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代化教学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功能.
3.复习的操作手法:
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及解题过程也有其自己的规律: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什么条件,需要问答什么问题,也就是明确已知和求解。
(2)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定出解题的方案。
(3)正确解题,完美答题。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时,要注意反复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4)展开思路寻找规律。这是最后一环,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而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己做好的题目关系前后的思路,从中悟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是做无数道练习题,也达不到巩固知识、训练技术、提高能力的目的。
(5)当今是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广泛、更丰富,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有关实验问题进行探讨,推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整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习的过程是由一系列阶段组成的,阶段与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在学习时应掌握好各阶段和个层次间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化学,用好书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将化学学习好,为我所用。
1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
1.1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学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如何安排的学习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习方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3 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2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2.1 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2.1.1 对预习方法的指导。①浏览,让学生先粗略浏览要预习的有关内容和知识结构,并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②细读,就是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对弄不懂的问题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记号,也可以将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听课解决。
2.1.2 对听课方法的指导。指导听课的要点是:①如何听,就是指导学生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目的地听讲,注意力要集中,积极思维,要听老师如何对重点、难点剖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②如何记笔记,记笔记要求学生:a.记笔记要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b.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c.记小结、课后思考题。事实证明只有处理好“听”和“记”的关系,课堂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1.3 对复习方法的指导。①反复阅读教材,对照课本和听课笔记反复思考,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复习时要把复习成果写在笔记本上,在课本上做旁注,有利于对知识融会贯通。②对作业的指导。要求学生学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适当选做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③对待自己做错的题,要认真分析错的原因,吸取教训。
2.2 学习能力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了学习能力,就有了从事学习活动的基本功。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应与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密切结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力求做到细致、全面,能够发现事物的差异,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发展变化情况及趋势等,在这一系列的训练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3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3.1 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讲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3.2 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一,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3 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对于后进生应该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探索与实施
4.1 指导学生真实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4.1.1 每当教师概括出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公式,并且板书在黑板上时,要求学生主动、自觉地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做到脑记、口念,努力地将这些新知识印在头脑中。学生通过手、脑、口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节约课后复习的时间,另一方面,根据记忆规律,这时的强化记忆能使知识的保持达到效果最佳。
4.1.2 教师在分析、讲解新课,尤其是例题时,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作为教师在引进新知识时,要强调新知识发生的过程,使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在运用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所依据的新的概念或原理,并带领学生有意识地、反复地记忆这些知识。例如在“统计初步”中,虽然方差的三种计算方式较为繁琐,难以记住,但是,运用上述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每个公式的特点,通过例题、练习,在课堂上就可将这三个公式逐一记住并会运用。
4.1.3 根据遗忘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要求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复习一次,唤起他们对这些知识的重新记忆。这一过程应根据学生自己在解题、证题时的具体情况和新学内容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密切程度而定。上述三点要求,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视点地加以分析、解决,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指导学生强化数学整体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中,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对学生数学认识特点的概括,是数学活动中表现和培养的,带有数学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克服学习中存在的毛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化学;学习方法;动机;自学;科学;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90-01
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老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
如“烧不坏的手帕”蘸有酒精的手帕点燃后却没有烧坏,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增加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是一个问题,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时我提出问题:“一瓶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就顺利完成了物质的量的教学。
二、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至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三、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
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深入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基础的化学知识,再经过解释、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实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例如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以碳、氢、氧、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为主,介绍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外,还介绍了空气、水、煤、石油、环境保护、能源、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等与公民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庞杂难记,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注意归纳和总结。
四、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五、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创新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学法指导,对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做学习的主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形式。当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具有不小的意义。
一、在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标》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能片面地认为“自主学习”就等同于“自学”。教师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从表面现象看,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思维的深刻性被激活了,却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形成,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发问、看书、思考,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学生被动地学习,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注重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对每个小组都要了解和指导,并考虑哪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许多闪光点,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五会”:1.会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2.会倾听、交流,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3.会质疑,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4.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做总结发言;5.会实践与创新,参与小组动手操作活动,体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效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提高。
三、在教学中加强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学教师要给学生留下真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用直观的教具、图象或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时,教师要点拨一下,引入正轨;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一题多解的探究题,学生的奇思妙解不断涌现。
四、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掌握了方法,就像舵手把握了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在指导方面,教师要有强烈的意识,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循序渐进;要引导学生养成适合自己个性和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和矫正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科学的有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
教学是认知、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为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改进教法,重视学法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要注重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能力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我很荣幸,站在主席台进行发言。首先我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感谢同学们在主席台下认真地聆听!
学习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有关学习的方法同学们也总结了不少。当然,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成绩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在读书中也会得到一定的放松,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利用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才不会感到疲劳,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我就自己的亲身体验说一下我所采取的学习方法:
1.课前及时做好预习
预习是上课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预习可以有助我们大体上了解一下课上所学的内容,以至于在老师讲课时不必像听天书那样无缝而入,为自己的课堂效率也就增加了筹码,为更好地学习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2.上课时及时做好笔记
笔记是这一个学生对这一堂课的知识点的记录,及时做好笔记有助于我们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课上盲目地记笔记会让我们感到困乏和劳累,从而产生对记笔记的厌恶之意。所以我们在记笔记时一定要做到:记笔记,记好笔记,记活笔记。在记笔记时要学会择取,一定要做到取其精华,自己有意识有取舍的记笔记。
3.课后要做到温故而知新
人生自古没有绝对的天才,也没有绝对的庸人。对于我们来说大脑的记忆都是公平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我看一遍,念一遍,背一遍就永生的记下来了,所以我们要及时做好复习,在复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得以知心,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4.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决定人的一生,宋濂的《送东阳马升序》一文不正说明了这一道理的缘由吗?对于学习要抱有一颗良好的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不是为老师、为父母,而是为了自己的一生。在遇到困难时,一句“我能行”也许就一定会攻破难关。在千思百虑做出一道题来,一句“我真棒”也许会使自己对学习更感兴趣……这并不是骄傲,这也不是自恋,而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鼓励,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更是对自己将来的一种激励。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5.学习中要学会“玩”
玩是学习后的一种放松,只有在休息好,“玩”好。才能把自己的学习创造的更好、才能有精力去学习、去钻研,做到劳逸结合。
同学们:
当然我所采取的学习方并非尽善尽美,同学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更能让自己学习取得优异的好方法!
只要我们在学习中选择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的成绩会更上一层楼!让我们满怀激情去拥抱明天!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解决好过河的“桥”和 “船”的问题,教给他们以“渔”,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就必须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自学方法。
那么,就中学语文这一学科,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呢?根据笔者多 年的教学经验,一定要做到下面的四个结合。
一、学习指导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养成良好习惯,直到终身用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可见习惯何等重要,其实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形成习惯才能使学习方法有效地、扎实地掌握到手,才能使学习循序渐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做到:
1、向学生讲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如何养成。
2、教师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要设计使学法成习惯的训练规程。
3、要指导学生经常运用和实践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指导和教法改革相结合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指出:“教与学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两者在逻辑上是可以分开来研究的,但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由此可见,教与学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搞两个极端,不是在教法中不渗透学法,就是在指导学法时脱离教法,二者不能协调同步,对立起来。
一般来说,好的学法是以好的教法为前提而获得的,好的教法又是保证好的学法的运用而选定的,二者是相对统一的。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改革教法中不要忘记对学法的研究,在指导学法时,不要忘记把教法作为前提,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学法指导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相结合
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固然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有直接联系,但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意志等有直接的关系。巴班斯基说:“如果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他们有认识兴趣,有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的需要,如果他们形成了义务感、责任感及其他学习动机,那么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一定会更有效。”我国著名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教学要先解决学生乐于学的问题,然后才是研究怎样学的问题。”因而,教师在指导学法时,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因势利导,趁热打铁。只有这种情形下的学法指导,效果才是更好的。由此可见,如果不解决愿学、乐学的问题,也就谈不上会学、善学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愿学和乐学是推动其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四、课堂主渠道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课堂渗透法、集中授予法、示范法、引路法、求悟法等等。归纳起来大体无非两大类,一类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类是其他的辅助手段。比较起来,前者是主渠道,是学法指导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法指导经常化、具体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径。所以学法指导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能渗透学法指导。
1、备课需备学法,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加强学法指导的计划性。
2、预习要指点方法。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点拨学法。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初中数学 教学实践
当代的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里,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和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
为了更好的让数学探究学习方法广泛应用,首先要了解其内涵,以及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创设探究性的问题。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是以探究数学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把现行的数学教材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的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看法探究问题,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情境设置
探究是从问题的产生而开始的,而问题又不能脱离情境的创设。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发现问题,运用比较,分析,结合已经掌握数学知识,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多设置这样的问题,以此增加学生探究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若先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以此形成学习交流的小组,自主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师生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类似问题的创设,应用于数学教学当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是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建议,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究性学习法符合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合适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加探究能力。 转贴于
(二)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说明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把探究性学习运用到教学当中,为学生享有自由创造,探究学习提供了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学习方式的革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来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的转变,需要数学教育从“为了获得数学知识”,转向 “为了获得数学能力和数学态度”,即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加深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才能真正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革新,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一)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传统教学里学生知识的接受是被动,消极的,对数学的知识的认识不深,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开展探究性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体实践活动,在探究中学,在学中探究,教、学、探究为一个有机整体,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互交流,知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统一。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要了解一般性数学教学的探究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开展探究性教学,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多样的探究性问题的创设,是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探究,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的,机械式学习方式向主动的,探索性的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以及掌握数学探究的方法。
(二)评价数学教学的内容,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达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包括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如何“学”的方式,如何把“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两者统一,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及良好思维方式的培养。
四、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研究的开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里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培养独立实践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更好的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桂玲.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尝试[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