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体育信息的特征

时间:2023-07-27 16:14:50

导语:在体育信息的特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育信息的特征

第1篇

文[1]的例1、例2的“特征信息”,其实都可以联系到一个重要不等式:

定理 若a,b∈R,则(a+b)2≥4ab.

文[1]的例1尽管给出了三种解题思路,但是却有美中不足:尚未揭示出其最优解题思路;例2虽巧妙地构造出二次方程,但仍然缺乏最优化思考.

本文旨在展示平凡的定理(a+b)2≥4ab在“特征信息”聚焦时的最优化解题特征.

首先,通过“等导不等”来证明这个定理:

(a+b)2=4ab+(a-b)2≥4ab,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下面列举一系列数学问题,其“特征信息”均可或显或隐地聚焦于定理(a+b)2≥4ab.限于篇幅,解题时不作一一分析,只展现定理的最优化解题思路.

例1 已知实数a,b,c满足等式a=6-b,c2=ab-9,求证:a=b.

(文[1]例1)

证明:依定理(a+b)2≥4ab,即62≥4(c2+9),得c=0,从而a=6-b,ab-9=0,解得a=b=3,故证毕.

例2 若(z-x)2-4(x-y)(y-z)=0,则x,y,z成等差数列. (1979年全国高考题)

证明:由题设知(z-x)2=4(x-y)(y-z),而依本文定理,则有(z-x)2=(x-z)2=[(x-y)+(y-z)]2≥4(x-y)(y-z),可见x-y=y-z,从而x,y,z成等差数列.

例3 方程组x+y=2,的实数解的组数是(

).

xy-z2=1

A.1

B.2

C.3

D.无穷多 (1987年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解:依定理知,(x+y)2≥4xy,则22≥4(z2+1),得z=0,原方程组化为

x+y=2,显然只有一解x=y=1,故选A.

xy=1,

例4 已知a,b,c都是实数,且a+b+c=0,abc=1,求证:a,b,c中必有一个大于3/2.

(1991年“曙光杯”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证明:由题知,a,b,c中必有一个是正数,不妨设c为正数.依定理(a+b)2≥4ab,得(-c)2≥4·(1/c),或c3≥4,于是c≥ > =3/2,故得证.

注意:此处还有意外收获,原题结论还可改进为:求证:a,b,c中必有一个不小于 .

例5 a,b,c,d都是小于1的正数,求证:在4a(1-b),4b(1-c),4c(1-d),4d(1-a)中,不可能都大于1.

(1962年美国数学竞赛试题)

证明:巧妙地逆用定理,注意4a(1-b)·4b(1-c)·4c(1-d)·4d(1-a)=4a(1-a)·4b(1-b)·4c(1-c)·4d(1-d)≤[a+(1-a)]2·[b+(1-b)]2·[c+(1-c)]2·[d+(1-d)]2=12·12·12·12=1,由此可见,4a(1-b),4b(1-c),4c(1-d),4d(1-a)中不可能都大于1.

例6 已知x>0,y>0,且x+y=4,S=(6-x)·(5-y),求S的最大值.

解:依定理,知4S=4(6-x)(5-y)≤[(6-x)+(5-y)]2=[11-(x+y)]2=(11-4)2=49,S≤49/4,当x=21/2,y=11/2时,Smax=49/4.

当然,定理最主要还是应用于巧证不等式方面.

例7 已知 y-2x=z,求证:y2≥4xz.

(文[1]例2)

证明:由题设,知 y=2x+z.依定理,知( y)2≥4·2x·z,或2y2≥8xz,即y2≥4xz,证毕.

纵观以上各例,依定理解题,显得规律有序,思路清晰,方法简便,且显然优于原来的方法.

例8 正数x,y,z,a,b,c满足条件a+x=b+y=c+z=k.求证:ax+by+cz<k2.

(1987年(前)苏联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证明:传统证法大半是构造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利用面积关系证之.今依定理,即刻知

4ax+4by+4cz≤(a+x)2+(b+y)2+(c+z)2=k2+k2+k2=3k2,

于是,ax+by+cz≤(3/4)k2<k2,故证毕.

可见,依定理还有意外收获,得到原式的一个加强式:ax+by+cz≤(3/4)k2.而这一加强难在传统证法中体现出来.

例9 已知a>1,b>1,c>1,求证:

(a2/(b-1))+(b2/(c-1))+(c2/(a-1))≥12.

证明:依定题,知a2=[(a-1)+1]2≥4(a-1)·1=4(a-1).同理b2≥4(b-1),c2≥4(c-1),于是,(a2/(b-1))+(b2/(c-1))+(c2/(a-1))≥

4(((a-1)/(b-1))+((b-1)/(c-1))+((c-1)/(a-1)))≥4·3 =12,证毕.

例10 设x,y为非负数,且满足x+y=1,求证:

1+ ≤ + ≤2 .

证明:考虑( + )2=2(x+y)+2+2 =4+2 ,或 + = ,依题知及定理,有0≤4xy≤(x+y)2=1,故 ≤ + ≤ .

于是1+ ≤ + ≤2 ,证毕.

定理(a+b)2≥4ab的优化解题功效远不止这些,只要留心些,读者必定还会有所发现和创新.令人振奋的是,从基本不等式a+b≥2 ,平方即可得(a+b)2≥4ab;但令人遗憾的是,a+b≥2 的应用,已是老生常谈,而(a+b)2≥4ab却少见报道.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借以引为重视!

参考文献

1 丁保荣.信息与解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5

第2篇

1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行业的显著性变化

1.1 新闻信息可多方面获得

新闻传播的错综复杂,难辨真伪,是如今新闻摄影传播的一个比较大的特点之一。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已经越来越理想化,全面化。人们通过新的网络环境对文字和图像进行处理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然后再将这些已经处理过的图片传播到网上,致使现在互联网上的新闻鱼龙混杂,很难辨别真伪。网络科技的发达也加速了虚假新闻的传播,这对人们的生活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根据网络上提供的一些数据来看,我国的网民在线率已经占据了国家的四分之二,单单是使用微博的网民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所以论坛、贴吧等一系列讨论平台就成了新闻媒体的重要传播介质,这些对人们的观念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然而就是因为现在的新闻传播速度如此之快,才让虚假新闻随处可见,网民们无从调查,这也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危害。

1.2 图片的散播方式被改变

现在,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以及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力,是能够看得见的,而这些平台又以阶梯的形式在不断向外传播,网民在不同的平台之上仍然可以互相联系,随之就出现了很多的人叠的场面。在最初,第一个图像传播者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图像和汉字上传到平时登录频繁的软件上,这样他的朋友们也可以转发他说写的东西,朋友的朋友也可以转发朋友转发的东西,这样第一个人就会有很多的粉丝,这种模式叫做阶梯性传播,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的模式。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看新闻,现在已经可以自己发新闻,自己撰稿自己配图,还能够传播自己看到的新闻。发新闻与谈论不再是只属于新闻媒体人,但是这种模式的出现,新闻的正确性,准确率无法得到控制。科技进步促使新闻行业的多样化,这也使它使用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泛,使用的人变多,对社会的快速变化产生较深的影响力。

2 新闻摄影传播在新时期条件下的特点

2.1 广泛应用的互联网信息

在中国,新闻媒体具有传播性强,群众参与多等特征。这对于新时期来说,想让人大多数的人都了解到这些并接受它的特点是非常困难的。就这些来说,就需要用一个新的事物带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新媒体背景下,他的飞速发展让无论什么年龄,什么种族都能接受到新媒体带来的丰富内容,让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先进的社会里。无线网络也是科技飞速发展之下的产物,给人们带来相当多的便利,使更多的信息能让大众看见,然后去分享,显然是一种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

2.2 新时代最重要的传播工具

随着国家的进步,手机的用处不再拘泥于打电话和发短信,更多的功能被开发出来,例如,摄影、拍照、计算机、网络连接、天气等。手机也从之前的半智能演变成现在的全智能,给人们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机的拍照和摄影功能的开发,更快地推动了新闻摄影传播的速度,虽然像素可能没有专业相机好,但人们对他们的喜爱有增无减。手机拍照的便捷性,同时又能实时的分享出去,是相机替代不了的。而今,各大厂商都在研究更快速更便捷的网络,这样的进步,也就意味着以后新闻媒体传播行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3 新时代下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专业的摄影人员要拿出自己应有的姿态。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摄影人确实是非常专业的,人们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存在也是非常敬畏的,但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人们对于摄影的那种神秘感也消失了,然而个别新闻记者的高傲姿态仍然存在。如今,人们通过各种平台,随时记录着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这虽然很便捷,但也加大了新闻报道的不专业性,就算是专业的摄影者,也与业余爱好摄影者没什么差距。为了让新闻事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新闻媒体人应当尽快放弃自身有很大优越感的想法,利用本身的优势,用专业的报道和摄影来与群众的作品区分开来,用自身优势来带动行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该对网络上的虚假新闻进行整治,这些庞大的不真实的新闻对广大群众的视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再加上人们的辨识程度相对比较低一些,造成这些不真实新闻在网络上大量的传播,这也对专业人员的摄影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有关部门加大整改力度,还网民们一片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3篇

关键词:季播;电视节目;新媒体;受众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112-02

关于“季播”,行业内有两种思维:“应季”和“映季”。两种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应季”是“被动应对”,适应季节、节庆或事件等特殊题材的规律性策划和播出;而“映季”则是“积极按规划引导”,培养特定目标受众的收视习惯,从而将电视台的“播出季”培育为观众的“收视季”和电视市场的“交易季”[1]。“映季”思维是季播的真正内涵,也是本文探讨季播型电视节目的出发点,即如何通过积极的受众研究,主动培育受众的收视行为。

结合当下的新媒体环境,季播型电视节目在播出时间、渠道、内容等方面更加多元和复杂,随之而来的受众收视时间、收视地点,内容喜好也更加多元和复杂。在“映季”思维下,受众研究应该更有针对性。正如“季播”概念的来源――美国商业电视网的观点:如何针对观众偏好和市场竞争而采取差异化策略,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向特定的目标观众传递合适的节目内容,是最受关注的话题[2]。本文将对季播型电视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征和相应对策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把握时机:受众什么时候想看

在新媒体观看环境下,传统电视台节目、网络自制节目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受众更加多元地选择收看时间和收看渠道,也更加明显地被网络中的各种言论所影响,引起观众群对某一节目的涌入和流失。季播型电视节目由于在播出时间上具有统一性、持续性、间歇性等特征,尤其需要紧紧抓住受众。通过研究受众对播出时间的期待,让受众对“本季”和“下一季”之间产生强烈的关联,在“季”与“季”之间的“间歇期”最大限度地保持热情,增加观众的“涌入”,减少观众的“流失”。

新媒体受众的观看时间非常多元,研究受众对播出时间的期待,不是局限在电视台对电视节目的编排方面。本文探讨的播出“时间”,主要是指季播节目的播出“时机”。在“应季”思维中,季播节目被认为是规律性和固定性的,但在“映季”思维中,“季”与“季”之间的间隔期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一年、半年或者一个季度?这取决于受众对节目的期待度,期待的重点内容,期待的发展方向等,需要积极引导受众的收视期待,形成电视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密切关联,根据受众的喜好来决定播出“时机”。

“时机”如何选择?首先,从受众角度看,受众对于自己喜爱的季播节目,在第一季即将落幕的时候,并不会被动等候下一季的到来,而是会在“季”与“季”之间的间隔期通过网络表达诸多观点。不论在视频点播的评论页面,还是社交媒体的转发分享,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调研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其次,从节目制作方的角度看,通过大数据方法研究季播节目每一季播出的收视情况、评论情况、社交媒体转发分享等情况,可以了解主要受众的收视时间聚集特征,比如,看某个季播节目的观众是否也是其他某个节目的主要受众群,在“时机”的选择上是否有意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或实施蓝海战略进行回避;再比如,季播节目中的嘉宾如果发生特别受到关注的事情,是否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开辟一个“附属”节目,成为“季”与“季”之间的纽带等等。积极了解受众观点,积极反馈和互动,积极运作和筹备,下一季节目就会在最合适的“时机”登场。

二、发掘空间:受众在哪里看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台的季播节目除了在电视媒体首播,更多的长尾效应体现在网络媒体的点播,更有诸多视频网站开发自制网络季播节目,因此,视频网站点播和APP客户端观看已经成为主流方式。对季播型节目而言,受众的媒体接触渠道还需要更加细化的研究,比如:受众主要在哪个网站或客户端点播?什么原因促使受众的聚集和分散?如何吸引受众进入某一渠道观看等等。

如何细化呢?如前文所述,“季”与“季”之间由于有一定的时间关联,受众会在网络新媒体中留下诸多观点和言论,通过大数据方法进行语义分析,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例如,受众主要集中在哪些网站和哪些社交媒w?他们在社交媒体中的关系图谱怎样?他们关注和被关注的对象群体有哪些?他们的网络接触有哪些喜好?是网络游戏、时尚APP,还是旅游APP等……通过细化分析,可以更好地发掘受众的潜在需求空间。举例来说,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具有弹幕聊天功能,这让电视观看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成为情感宣泄、娱乐调侃、观点争锋的阵地。从话语方式来看,其受众群以80后尤其是90后年轻人居多。值得研究的是,这些受众在其他渠道上或许不会如此聚集地选择观看《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科教型、知识型、文化型节目,然而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上,他们却“群体性”地喜爱和追捧这类节目。

在新媒体技术的更新中,内容呈现的广度和深度在发生巨大变化,随之,受众的接受心理、接受目的、接受渠道都在发生剧烈变化,群体认同感、参与代入感、价值认同感等正在影响受众的渠道选择。受众在哪里看?首先,需要拓宽思维,发掘节目的受众空间;同时,在受众群所在的网络平台、社交平台精准地进行互动、评价、预告、推广和播出,从而精准定位受众。

三、内容为王:受众想看什么

在新媒体收视环境下,季播型电视节目的受众在时间期待和渠道空间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引发收视内容的新变化。受众想看什么?

首先,看话题。如前文所述,受众所在的网络新媒体成为特定群体的聚集地,他们在视频网站、APP、社交媒体上留下的话语会迅速发酵并扩散到群体中的个体,形成广泛而集中的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是什么?当然是话题,尤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节目才产生的特定话题。什么话题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呢?这取决于对受众需求的把控。前文有所论述,用大数据研究方法了解受众对收视时间的期待和对收视渠道的选择,从而发现,情感诉求是话题的源泉。这里说的情感不是故意的煽情,而是价值认同、参与感、代入感等情感的凝聚,从而产生长久的情感共鸣。话题的产生有多种可能,节目方可以根据受众需求有意“制造”话题,围绕受众情感的表达来设计合适的内容创意,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也可以对那些意想不到的、突然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进行深入引导,延长舆论的生命期。

第二,看创新。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亟待改变,在题材选择、节目环节、创新创意等方面都要创新。以“季播”概念的来源国――美国季播电视剧的生产为例,电视剧制作公司的意和提纲获得电视网认可后,制作一集样片提交给电视网,电视网组织观众或专业的节目分析师对样片进行评定,坚持创新创意,避免雷同。确定制作后,制作公司着手拍摄,为电视剧成立专门的制作班底,经纪人公司为制作公司挑选演员。同时,电视网提前公布下一演季节目表,接收最新创意[3]。在季播电视节目的制播过程中,不仅要在形式上体现“边拍边播”的方法,更要在内涵上体现“更新”和“创新”。新媒体受众接触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时所表达的态度和观点,可以创新性地结合节目环节进行展示,让“话题”层出不穷。同时,由于季播节目的时间关联性,在同一季的“集”与“集”之间,不同季的“季”与“季”之间,可以开辟片头、花絮、片尾、编后、采访等环节,把“新鲜”和“惊喜”的内容融合到节目中。

第三,看娱乐,也看文化。目前,我国的季播型电视节目主要是综艺文娱类节目,既有娱乐,也有文化,即大众娱乐文化。在我国,主流文化是基础,精英文化是愿景。中国电视媒体的首要价值取向是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传播,大众娱乐文化必须建立在主流文化主导的基础之上。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娱乐文化正在进行网络化变革,体现在:以年轻群体为代表的网络娱乐文化;以中老年为代表的知性娱乐文化;以广泛受众群为来源的生活娱乐文化。其中,年轻人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要受众群,网络用语、创新思维、媒体接触行为、文化价值观念等被引入到电视节目中,体现了娱乐文化年轻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多地注入主流文化价值的血液,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和流传下来,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的节目那样,使传统文化枝繁叶茂,让年轻人感动,让中老年人感慨,大家都去观看、谈论、学习和研究,让电视节目的文化功能更加强大,这也是对精英文化的探索和思考。

四、结 语

季播型电视节目不以传播者为中心,而是以受众为中心,这是电视节目价值取向的应有之意。在新媒体环境下,运用大数据等研究方法,了解受众特征和受众需求,从而进行相应的对策思考,是提高季播型电视节目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季播型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类型进行大体思考,将来在对具体节目进行个体研究时,还需结合节目的背景、类型、定位等差异,展开更加细化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钦.浅思季播节目――“应季”和“映季”季播的比较分析[J].RATINE CHINA,July 2013.

第4篇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自然路标提取;路标描述符;MeanShift

中图分类号:TP242.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5)01-

Abstract: Landmark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is basis of vSLAM. A method of landmark extraction, local feature description and fast matching based on 3D information of feature points is proposed. Robot obtains images of environment via binocular vision, extracting feature points from left and right eye images, matching feature points of the two images. Thre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of each matched points under left camera coordinate system is built. Field of view constraint rule is proposed to filtering points. Then, the method of natural landmark extraction based on improved Mean Shift algorithm is discussed. The paper proposes a landmark descriptor, which can achieve fast matching of the two clustering. This method can extract natural landmarks in unstructured environment, tolerating relatively low accuracy of pose estimation.

Key words: Mobile Robot; Natural Landmark Extraction; Landmark Descriptor; MeanShift

0引 言

同时定位和地图创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是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的一个关键技术[1]。SLAM技术主要采用视觉[2]、激光[3]等传感器以实现环境感知,尤其是基于视觉的SLAM技术(vSLAM)具有的对环境无侵性、获取环境信息的丰富性、以及成本低廉等显著优势,使其受到研究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vSLAM主要采用路标方法, 路标的自动提取与快速匹配即是其中的基础性问题。基于特征点的路标的表示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在此,可做如下具体分析:

一类以提取出的特征点直接作为路标,这类方法构建的地图路标的特征点数量较多, 进行场景匹配的运算量也随之较大。重点成果则有:文献则针对单目视觉提取的特征点给出了统一逆深度参数方法来准确表达其不确定性。

另一类路标表示法是通过对提取的特征点进一步聚类, 再将获得的聚类整体作为一个路标。相应成果有,文献[11]提出了一种基于角点聚类的自然路标局部特征提取其匹配算法。本文则基于对特征点聚类的思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信息对特征点进行聚类分析形成路标、对路标进行局部特征描述与快速匹配的方法。

1特征点及其三维信息的获取与预处理

机器人使用参数相同的两个摄像机获取环境图像,对图像进行特征点选取与过滤, 又采用双目视觉原理获得特征点对应空间点的三维信息。

1.1特征点的选取

本文采用SURF算法对左右目摄像机获得的图像分别进行特征点提取,基本可以达到实时处理的要求[12]。令由左目获取的图像标记为, 由的特征点组成集合, 同理右目图像的特征点组成集合, 因为两摄像机是对同一场景进行拍摄, 这就使得提取的特征点大致相同。为了计算特征点对应空间点的三维信息, 需要找到左目图象的特征点在右目图像中的对应点以获得该点在双目中的视差, 即某一点在两幅图像中相应点的位置差。

以中的点为基准与中的点进行匹配,使之一一对应,未获匹配的表示该点在其中一目中看不到。匹配上的特征点、组成特征点对并入集合中, 记 为主特征点。

1.2特征点对应空间点的三维信息的获取

特征点对对应的空间点记为, 由所有空间点组成的集合记为。摄像机坐标系的原点在摄像机镜头的光心处。为简化计算, 令左右镜头的参数相同, 两摄像机光心在同一个平面上, 在左摄像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信息可以利用视差原理获得:

其中, 是空间点P在左摄像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b为左右摄像机的基线距,d为视差,f为焦距,u1、v1为特征点在左右视觉中的图像坐标。点的三维坐标在聚类过程中将会用到。而提取路标后、进行存储时, 应将所有空间点在摄像机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为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

2自然路标的提取与描述

2.1基于改进MeanShift算法的特征点聚类提取路标

已建立在摄像机坐标系下的坐标, 根据这些点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聚类分析以提取路标。 MeanShift算法因为运算量小, 计算速度快,且有一定的鲁棒性,更为适合进行特征点聚类。但却需要对该算法加以改进, 就使得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特征点的聚合情况,相应产生不同数量的聚类。

MeanShift 可以理解为一个核密度估计的过程, 即将空间点看作采样得到的数据点, 并将单位体积内的空间点数看作概率密度, 由此求取概率密度 最大的点集合就完成了聚类。每个点X的概率密度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核密度函数,k可取高斯函数,是以点为圆心,即为半径的球型区域内的点,为聚类半径, 可以看作 Parzen 窗口尺寸,则为半径内的空间点的个数。

欲求概率密度最大的点,可先对求导,使则可求得极值点,令,有

当, 即可近似求得点概率密度的极值点, 而以其为中心点, 半径的区域内的点将形成一个聚类。其中,为阈值。

考虑到自然路标有大有小,应保证聚类内最少包含个特征点数, 否则形成的聚类特征点太少, 将导致路标不稳定且不利于路标之间的区分,而且更不利于定位。此后,在聚类过程中将自动调整半径。如果以点为圆心, 半径内特征点数, 则以步长增加半径, 直至, 可称为增长半径。其中,为聚类中最少特征点数,为聚类最大半径。

一般情况下,聚类半径长度未增长到最大半径时, 特征点数与已经满足要求了, 此时聚类已经形成, 但存在半径再适当扩大仍然可能有特征点的情况, 为此提出聚类进行小幅度扩张的应对策略。如果有距离聚类较近的点与聚类的距离小于, 可将聚类半径增加以包括该点,并重复该过程。扩张幅度, 即可取。 如果在下一步扩张了的聚类范围内没有更多的点或者超过了最大聚类半径限制, 则随即停止该扩张过程。

组成路标的特征点分布范围半径也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与自然环境中作为物体多会有一定尺寸限制现象相吻合。本文取

其中,为聚类初始半径。

确定一个聚类后,从未访问过的特征点中随机选择一点作为中心,继续寻找下一聚类,直至未访问过的点的数量。

2.2聚类描述符

考虑使用一个快速索引匹配路标的方法, 问题可以描述为已知一组形成聚类的点的三维坐标, 设计一个具有唯一性和旋转不变性的描述符, 并且该描述符应在两个聚类匹配过程中有充分的区分度。

本文基于空间点的分布来表征描述符。由聚类中心指向组成聚类的各个特征点形成了一组向量,向量数学原理如式(6)所示,三维空间实现则如图1所示。

将聚类的区域平分若干份, 依次统计各个区域内向量, 得到一个特征向量。 其对应数学表示则如式(6)所示。

在图2中, 以步长0.5滑动窗口, 取绝对值最大的窗口方向为主方向。以聚类的主方向为基准方向, 围绕聚类中心的x轴, 再取逆时针为正方向, 而将整个聚类按为跨度划分作24个区域,并且分别重新计算各个区域的向量的模与高斯核函数的卷积, 将其组成一个24维的向量,该向量即为该聚类的描述符。

3路标匹配过程

机器人在环境中移动时, 对获取的图像先进行预处理, 估计自己的位姿, 并根据当前位姿到地图数据库查询之前机器人以该位姿观察到的路标。令当前位姿为, 为保证找到路标, 可查询符合如下条件的路标,具体是:, , 。

对当前提取的环境的特征点进行聚类, 计算该聚类描述符,并与数据库中对应路标的描述符进行匹配,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如果实现了匹配, 说明找到了路标, 则取出每个点的信息, 对已然匹配的两个聚类中的各个点进行二次匹配, 对获得匹配的点的世界坐标即可认定为一致, 并且是以数据库中的坐标为基准。根据机器人与每个点的距离、每个点的世界坐标。

4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文使配有双目视觉的移动机器人在实验室环境中运行而实现自然路标的提取。图3为左右目特征点提取与匹配结果,可以看到在初步的匹配后,有许多误匹配的点,需要对其进行高质量过滤。

应用视差约束, 视场约束等规则过滤后的结果, 剔除了大多数明显错误的匹配点,如图4所示。

对过滤后的特征点进行聚类?设定初始半径为25cm,半径增长步长为10cm,聚类结果如图5所示。为了直观起见,将聚类得到的特征点对应的图像中的点标出,如图6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机器人位姿不同, 导致对同一个物体的观察角度出现差别, 当观察角度差别较大时, 会出现聚类结果不同的现象,因为物体的不同侧面的特征点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在匹配过程中,使用原有路标的靠近聚类中心的特征点进行引导聚类,无法聚类成功或者无法匹配成功,说明需要建立新的路标,并更新路标库。

5结束语

利用图像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信息进行聚类, 可以有效地将空间距离相近的点归为一个路标, 在机器人由于位姿变化导致视角不同时, 仍然可以较大概率匹配到原先观察到的路标。 经过改进的Mean Shift算法根据为不同的场景产生合适的数量不等的路标, 可以很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本文提出的路标描述符可以有效提高路标匹配速度, 避免重复存储相同路标。

参考文献:

[1] Kortenkamp D, Bonasso R P, Murphy R. AI-based mobile robots: case studies of successful robot systems [M]. Cambridge: MIT Press, 1998.

[2]黄庆成, 洪炳镕, 厉茂海, 等. 基于主动环形闭合约束的移动机器人分层同时定位和地图创建[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7, 44(4): 636-642.

[3] 冯肖维,方明伦,何永义,等. 移动机器人自然路标特征提取方法[J]. 机器人, 2010, 32(4): 540-546.

[4] 钱堃,马旭东,戴先中,等. 基于显著场景Bayesian Surprise的移动机器人自然路标检测[J].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3, 26(6):571-576.

. Robo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5, 21(3): 364-375.

[7]林睿.基于图像特征点的移动机器人立体视觉SLAM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8] SHARMA K, MOON I, et al. Extraction of visual landmarks using improved feature matching technique for stereo vision applications [J]. IETE Technical Review. 2012, 29(6): 473-481.

[9] MOZOS ? M, GIL A, et al. Interest Point Detectors for Visual SLAM[C]// 12th Conference of the Spanish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7: 170-179.

第5篇

关键词 市民;食品安全;认知;支付意愿;特征分析;河南新乡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41-02

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仍然以一家一户为主要单位,在低成本、高产量观念的驱使下,违规使用农药及违禁药物现象较为常见。食品加工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偏小,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依然危机四伏,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很大困难。

随着市场机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及信息交流体制建设的不断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趋于透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程度和为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将直接决定消费者在市场的购买行为,这也是生产厂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因此,笔者以新乡市市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试图了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建议。

1 研究方法

以新乡市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书面调查问卷并辅以口头询问、查询相关资料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9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87份。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产品购买渠道

农产品销售渠道包括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小摊贩、网络或者其他途径,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消费者一般购买农产品渠道方面的信息,可以反映出消费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农产品,对农产品生产厂家利用什么样的渠道使自己的商品进入市场并能及时被消费者接触和购买,以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重要的意义[1]。

调查结果显示,新乡市有34.62%的市民通过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有53.08%通过超市购买农产品,有11.64%的市民通过小摊贩购买农产品,通过专卖店、网络或其他途径购买的市民只占到0.66%。这说明新乡市民主要通过传统渠道购买农产品,对于网络、专卖店等较新兴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接受程度比较低。

2.2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峻,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粮食、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可以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程度,对普及食品安全教育和生产安全农产品有重要的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新乡市市民在购买和食用农产品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比较大的差异。认为该问题比较严重的占37.93%,认为一般的占34.48%,这两者共占了70%以上。这说明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农产品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问题很关注并且有一定的认识。

2.3 对农产品安全与自身健康关系的认识

农产品安全与否关系到人们自身的身体健康,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与自身健康之间关系重要性的认知方面的信息,可以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自身健康关系的认知程度,对安全食品的支付情况有重要的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新乡市市民对农产品安全与自身健康之间关系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总体来看,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农产品安全与自身健康有关系,而认为农产品的安全性决定了身体的健康程度的占37%,认为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占45%。由此可见,83%左右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对于农产品安全与自身健康之间关系重要性的原因,有高认知水平的占64%,中认知水平的占34%,低认知水平的占2%。这说明消费者不仅关心农产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而且对于农产品安全影响身体健康的机制也比较了解。

2.4 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不仅可反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有效需求,也可反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改善的价值评价,其是决定食品安全市场能否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2]。

在对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经过相关分析后发现,性别、年龄和职业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支付意愿产生的影响不显著,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平均月收入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支付意愿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家庭月均收入越高的消费者由于较为关注食品安全以及具备较高的经济支付能力,对于食品安全有着较高的支付意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农产品过程中对食品安全问题有较深的认识,并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60%以上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程度决定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有较高的认识水平。

(2)70%以上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有较高的支付意愿,但他们对各类更安全的农产品的支付价格仅比一般的农产品高30%左右,并认为农产品越安全、价格越低是最能为人们所接受的。也就是说,与当前食品安全的供给水平相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仍处于较低水平[3]。

(3)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显著性因素有年龄、职业和家庭平均月收入,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与自身健康关系认识的显著性因素有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平均月收入,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的显著性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平均月收入。

3.2 建议

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产厂商的相应生产成本,可以促使其生产出更多安全的食品,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

(1)将家庭平均月收入3 000元以上,年龄20~50岁,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消费者作为安全食品的目标消费人群,努力进行营销推广。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作用,提高消费者对安全食品利益的认知,逐步形成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积极态度[4]。

(2)生产者要不断扩展和延伸安全食品的销售网络,构成城乡立体销售网络,提高消费者购买安全食品的便利性,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3)增强政府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权威性,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化学、生物污染和造假制劣、非法经营进行治理[5]。

4 参考文献

[1] 尹世久,徐迎军,徐玲玲,等.食品安全认证如何影响消费者偏好?:基于山东省821个样本的选择实验[J].中国农村经济,2015(11):40-53.

[2] 王怀明,尼楚君,徐锐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标识支付意愿实证研究:以南京市猪肉消费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9.

[3] 金成哲,金龙勋.消费者食品安全性意识与认证食品的支付意愿[J].延大学农学学报,2011(4):294-299.

第6篇

关键词: 体育训练; 运动视频;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中图分类号: TN948.43?34;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5?0070?04

Abstract: The moving video analysis system in sports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action analysis ability of the sports training video playback and training quality. A new moving video analysis system for sports training is proposed to eliminate the shortco?ming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oving video analysis systems.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moving video analysis system in sports training is analyzed. The detailed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 was test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analyze the video and image information of the sports training accurately, has high key frame extraction accuracy and high recall rate, and can guide the exercise training.

Keywords: physical training; moving video; overall design; detailed design

0 引 言

随着图像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发展,体育训练逐渐科学化和智能化,采用视频帧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体育训练中的动作特征采集和信息恢复,纠正不规则的体育训练动作,改进运动训练水平,用嵌入式控制芯片结合体育训练中的运动视频分析系统开发和设计,实现对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的实时监控和信息通信。在物联网环境下,对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信息集成控制,结合专家系统分析数据,指导运动训练[1]。

对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开发设计主要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大部分,在进行视频采集和分析系统硬件平台搭建的基础上[2],重点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开发。传统方法中,采用嵌入式设计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是随着干扰的增大,在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调度出现基线漂移和失真,控制性能不好。采用基于Android嵌入式系统的运动视频分析方法具有移植性好的优点,但是同样存在兼容性不好,对视频帧训练的控制性不准确等问题[3?4]。

针对当前的运动训练视频分析系统存在的难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体育训练运动视频分析系统,并通过仿真测试进行性能验证,验证了本文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结构

体育训练中的运动视频分析系统建立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可以在不同操作系统上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的采集和图像处理,视频分析系统可以安装Windows系统,也可以安装Linux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的内核结构进行运动视频的进程管理和控制信息程序加载,通过CAN发送嵌入式Linux系统的根文件系统,在[/bin,]/sbin,/etc,/lib,/dev,/usr,/var和/proc目录中存储体育运动视频的帧序列,系统总体设计包括用户控制模块、视频信息的采集模块和输出模块等,在视频信息处理模块中,通过数据处理、图像分析和视频采集模块进行脚本和服务器配置文件的开发,在输出模块,采用GUI人机交互系统进行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视频及图像信息分析,并将图像处理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中执行运动训练视频分析和整个系统的软件驱动[5]。根据上述分析描述,得到本文设计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1.2 运动视频的图像处理算法设计

图像处理算法是整个视频分析系统的核心,包括运动视频图像的检测和特征提取等。采用梯度直方图分析方法提取运动视频图像的特征[6],梯度直方图能够将运动监测图像区域的梯度强度和方向准确描述出来,因此可以使体育训练监测区域的运动员动作外形表现的更为精确。由于梯度方向直方图对同一个Cell梯度的不同特征模型无法区分,不能对运动员各种行为特征进行有效识别。本文采用ExHOG特征算法解决上述问题,算法如下:

设[θ]为体育训练运动监测视频图像梯度方向,并设定0°~360°作为方向空间;提取梯度直方图特征HG;[θi]为0°~180°无符号的梯度方向空间,其特征为HOG;[i]表示[θ]的量化通道,取值为[MHG(i);][L]表示通道个数,则HOG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MHOG(i),][MDiffHG(i),][MExHOG(i)]分别表示运动视频监测区域梯度直方图特征在[i]通道的权值。

在视频采集中,由于外部环境和运动过程的随机性,导致干扰极为复杂多变,使得监测图像存在大量噪声干扰,提取出的HG行为特征出现很大的梯度峰值,需要进行图像干扰处理。由式(1),式(2)可以看出,HOG和DiffHG分别由HG特征计算得出,因此同样会出现较大的梯度峰值,从而使ExHOG特征存在大量噪声。所以,在每个cell提取HG特征后对图像检测区域梯度直方图进行[L2]范数归一化处理,并截断图中峰值,经过处理后ExHOG特征有效抑制了梯度峰值和噪声干扰[7?8]。

在降噪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和相位卷绕技术运动提取视频特征,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拟合获得运动视频图像的差异性,像素级机器视觉特征为:

[X′m]针对不同视频帧序列的像素值不同,在算法设计中有[X′m]个初始化值。

采用计算机识别方法采集视频,使用窗的个数为[K,]根据图像采集传感器的输出阵列,利用[S]变换计算功率谱估计,得到运动视频的帧差功率谱估计为:

式中:时间序列长度为[N;][hk(n)]为次谱估计的时间窗函数。

采用多窗谱估计法对视频输出阵列传感器输出的动作矫正信息进行功率谱计算,取一组相互正交的离散椭球序列作为时频移动步长建立功率谱时频图,得到功率谱时频图表达式为:

最后选择训练样本,从[X]个特征中随机抽取[Y]个特征作为候选特征,进行训练,实现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视频分析和特征识别,并输出识别结果。

2 系统具体设计与实现

2.1 开发流程及程序配置

采用嵌入式内核的交叉编译环境进行程序编译和软件开发,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嵌入式Linux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

(1) 通过引导加载程序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集成控制的视频图像处理算法加载,同时对VME总线传输的时钟进行初始化操作,编译内核的D/A分辨率,对不同文件系统的操作进行集成控制,建立Linux根文件系统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的MXI总线控制的D/A转换。

(2) Linux内核用于实现体育训练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特定功能,在嵌入式设备上进行收发转换采样和交叉编译,在编译器路径加入系统环境变量,进行多通道数据记录。执行init进程,分析系统内核的配置,实现文件配置。

(3) 文件系统实现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集成智能控制的数据存储和调度。

(4) 用户应用程序模块是实现应用程序和实际设备之间的接口设计,通过内核配置、编译,按操作普通文件的方式访问并控制硬件设备,对块设备进行读/写操作。

设计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软件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2.2 程序加载与交叉编译

在Linux内核配置选项中,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进行配置,复位信息使用惟一的ID0x5F选择DSP,通过工具loader,实现视频分析过程的中断控制,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嵌入式Linux定制和控制程序的编译,编译主要代码描述为:

Generates Settings ???>

Qt/Embedded image filesystem ???>

[*]downloaded //视频信息采样及图像处理程序下载

Applets links(Qt Virtual Fram Buffer) ???>(/home/ SmDialog /nfs) qt?embedded?arm prefix

Root file object model Tuning ???> //对象模型、抽象控件

[*]rootfs.yaffs /Provide Qtopia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设备提供Qtopia应用环境

[*]Generate bin, SBIN folder commands

[*]deprecated:aliased //设置SDICON寄存器

[*]SDIPRE register set //设置SDIPRE寄存器

[*]Script sSDICmdArg fileShells ???>

???Ash Shell Options //写32位命令到SDICmdArg

[*]Check for SDICmdSta File System //命令类型为无答复

[*]Lash(arm?angstrom?linux)

//lib清除SDICmdSta寄存器中的相应标志位

设定SIC_IWR寄存器,包含CSEL位和SSEL位,其值是随机需要用各种方法计算视频分析的参数,以进一步分析系统性能。进行软件的模块化开发和多线程控制设计,在对体育运动特征追踪中,建立视频分析系统,系统上层是应用平台层,包括工作流引擎、组织权限框架、基础数据访问组件等。这些组件分别封装了工作流、组织权限、数据访问等方面的基本功能部件,是应用系统构建业务逻辑的基础,用free_irq()函数释放驱动程序,对应的内核函数为unregister_chrdev():

#define MISC_ MISCs3c2440_pwm_ioctl //主设备号

#define struct file *filp "pwm" //设备文件名

int ret nstall?qt?embedded ();

ret=s3c2440_unregister_blkdev() (&misc);

驱动程序块设备驱动程序对应的内核函数unregister_blkdev(),在交叉编译环境中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编辑.Bashrc文件,采用Qt/Embedded 4.6建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图形用户接口,实现可视化控制,由此完成系统的软件开发与设计。

3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在嵌入式设备上运行Qt C++ API执行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视频信息采集和特征检测。使用Agilent 33220A信号发生器作为测试信号分析视频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在进行了ZLG7290初始化操作之后,通过驱动程序流接口函数封装驱动程序代码,通过I2C从ZLG7290读取Linux内核的图像处理程序进行数据加载和参数初始化设定,得到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参数设定界面如图3所示。

根据图3的系统界面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控制参量设定和视频信息采集,在可视化模块中进行人机交互和GUI控制,运动视频分析的输出界面如图4所示。对采集的原始运动视频进行特征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表1给出本文体育运动训练中视频分析系统的关键帧提取准确度和召回率,从表1可知,随着关键帧提取准确度的增大,召回率增大,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本文系统的关键帧提取准确度、召回率要优于传统方法。

4 结 语

为了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指导水平,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体育训练运动视频分析系统。首先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然后进行系统详细设计,最后进行系统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描述体育训练各个过程,提高了视频关键帧的提取的准确度,召回率高,可以用于指导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小江,张家树.基于特征匹配和校验的鲁棒实时电子稳像[J].光子学报,2011,40(9):1442?1446.

[2] 温佳,马彩文,水鹏朗.改进自适应LBG矢量量化算法在干涉高光谱图像压缩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4):1033?1037.

[3] 陆兴华,吴恩觯黄冠华.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5,5(11):14?16.

[4] 刘茂旭,何怡刚,邓芳明,等.融合RFID的无线湿度传感器节点设计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5,29(8):1171?1178.

[5] 吕富勇,周瑞卿,阮世阳,等.高频磁场检测中采样保持器的设计及其性能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5,38(8):13?16.

[6] 郑道宝,王怀杰.基于ARM/GPRS的远程图像报警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21(1):149?151.

第7篇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时间序列; 因子分析; 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 TN711?34;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5?0130?04

Abstract: The sports result prediction is the key to formulate the scientific sports training plan. Aiming at the low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current models, a sports result prediction model f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with neural network is put forward. The self?similarity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sports result apriori information. And then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factor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sports result data. The BP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sports result prediction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was tested with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higher precision of sports result prediction, and good convergence property.

Keywords: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time series; factor analysis; neural network

0 引 言

体育成绩是反应体育训练水平的重要表现,通过对体育成绩的准确预测能挖掘出人体训练的规则性因子和特征,从而促进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改进。因此,研究体育成绩的预测模型在促进科学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成绩的预测准确度受到的约束因素较多,如人体特征的变化、性别、年龄、天气、运动场馆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体育成绩的预测模型是一个多变量和多参量的统计分析过程,涉及的学科有统计学、信息处理学和现代数学[1]。传统方法中,对体育成绩的预测方法有基于AR模型估计的体育成绩预测算法[2]、特征空间分解方法[3]、经验模态分解方法[4]、基于小波分析的体育成绩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等[5]。建立体育成绩的线性拟合特征空间,采用多参量约束重构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但这些方法存在计算开销大、预测过程中对参量的自适应抗干扰性差等问题,导致预测的精度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因子分析和神经网络相融合的体育成绩预测模型。对统计的体育成绩先验信息构建自相似回归模型,在自相似回归模型中对体育成绩时间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和因子分析,采用BP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进行体育成绩的特征信息聚类和信息融合处理,实现预测模型优化。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测试,得出有效性结论,展示了本文预测模型在提高预测精度方面的优越性。

1 体育成绩预测的数学模型

1.1 体育成绩统计参数分析

w育成绩数据可以看作是一组非线性时间序列。采用非线性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体育成绩的走势,统计分析体育成绩,采用一个多元统计特征方程描述体育成绩的拟合状态模型为:

最后得到的[ykN-1k=1]是一个具有可预测性的体育成绩时间序列。在BP神经网络中通过对体育成绩的信息属性分类,进行体育成绩的特征信息聚类和信息融合处理,实现预测模型优化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采样样本来自于某高校大一和大二学生的体育成绩,包括的体育项目有3 km长跑、100 m短跑、游泳等。对采集的体育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和最小二乘拟合,并在Matlab仿真软件中分析数据。神经网络采用的是三层网络结构,学习训练参数为[NEj*(t)=1+9e-t1 024=12,]体育成绩测试集中,码数为1 024个,环境信息对预测模型的干扰强度设定为13 dB,数据采样的时间间隔为1.5 d,迭代次数为10 000次。

根据上述仿真设定,设计体育成绩预测模型,得到样本数据时域波形描述如图2所示。

以上述采集的体育成绩统计样本为测试集,进行体育成绩预测模型仿真分析,得到不同方法的预测误差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

根据上述仿真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 随着迭代步数的增多,预测误差降低,这是因为通过多次迭代,使用体育成绩的先验信息较多,使得预测精度提高。

(2) 利用本文模型进行体育成绩预测的误差小于传统方法,相差的最大幅度达到35.98%。由于本文方法使用因子分析和神经网络训练,进行体育成绩的数据信息聚类和融合,提高了预测精度,在收敛性和稳健性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

4 结 语

为了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指导性,进行体育成绩预测,提出了因子分析和神经网络相融合的体育成绩预测模型。并对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提高了体育成绩预测的精度,而且预测误差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波.十项全能世界顶尖男子运动员成绩分析及预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3):76?79.

[2] 赵丙军.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我国男子跳远项目训练模型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18(1):81?82.

[3] 魏春玲.我国十项全能运动成绩的因子分析及灰色系统回归预测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11):51?53.

[4] 刘国璧,袁宏俊,孙群,等.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刘翔110 m栏成绩预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6?18.

[5] 龙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刘翔110m栏成绩预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330?333.

[6] 王宗平,孙光.应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运动成绩预测的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4):109?111.

[7] 庄冲,王宗平.灰色系统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在体育成绩预测方面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6):134?135.

第8篇

在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不断更替中,媒体形式以及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借助于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报纸、广播、杂志等传播媒体逐渐被新兴的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等手机媒体挤占市场。然而,在媒介大发展的时代下,传统媒体并不是被新兴媒体所代替,而是各种媒体的相互融合过程,这种全媒体时代带给了受众以多样化的个性选择。手机媒体是全媒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的融合能够改变现有的体育传媒面貌,带来各方面的创新实践。

一、全媒体时代下的体育传媒特征

全媒体时代下提供给了体育传媒以更加丰富的媒介传播形式的选择,也由于人们生活观念以及方式上的变化,体育传媒也体现为更加多样化以及人性化的传播方式。在全媒体时代下的体育传媒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及时性

体育传媒在新的时展中,具有更加高效和及时的传播效率。新兴的网络媒体能够对信息进行十分快速和便捷的传播,在体育传媒中也充分利用到了这些新兴媒体的发展,将体育新闻的报道范围和方式扩大,及时的更新体育信息,从而让受众最快的接触到体育实时新闻内容。

(二)个性化

个性化的体育媒体特征是对现代人追求精神享受以及个性特征心理的一种反应。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内容有了更多方面的关注,个性化的追求改变了市场需求和状况,这也同时带来了体育传媒中的个性化改变。体育传媒有了更加精细的划分,不同项目以及不同风格的体育传媒被分别呈现在特定的受众面前,从而受众能够从中享受到个性化的服务。

(三)专业化

在以往的体育传媒以及新闻报道中,娱乐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追求内容,但在全媒体时代性,对于专业性的追求则更加深入地提下了体育传媒的新特征。这种专业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析:一方面是体育传媒技术本身的专业化,另一方面是对体育活动以及项目的专业化报道和解析。通过专业化的体育传媒,能够向大众普及体育知识,提高个人的体育认知,从而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风貌。

二、全媒体时代下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的融合

在全媒体时代下,手机媒体作为后起之秀表现出了强劲的媒体特征和需求,手机媒体能够提供给人以更加高效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全媒体时代下,手机媒体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新兴媒体形式,在体育传媒中,通过对手机媒体的运用,能够促使体育传媒更好的发展。

(一)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手机媒体带来了跨媒体的传播和融合过程。在手机媒体的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它所特有的发展趋势。

1、个性化定制服务

手机媒体是一种便携式媒体,时空限制也较小,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带来了手机媒体的优势。手机用户可以十分方便地从手机媒体上获得自身感兴趣的新闻信息,而不是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而无处下手。

2、全面的媒体融合

手机媒体还充分发展了扩充了媒体之间的融合空间,带来了全媒体的发展新局面。手机媒体能够将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媒体形式都融合起来,在一个最终的移动终端上进行资源的互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增强用户粘连度

由于手机媒体能够做到对用户需求和信息的及时意见收集,可以提供给用户多方面的互动体验,从而带来了较好的用户粘连度。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增强对用户的吸引程度,从而将这种粘连度更好的利用和发展起来。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融合的新思维

手机媒体具有十分良好的市场前景,在体育传媒中通过与手机媒体的融合,能够带来体育传媒的新思维和新形式。

1、促进媒体的良性发展

通过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的融合,能够带来媒体形式以及媒体内容的良性互动发展。利用手机平台体育消息和报道,能够提高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效率,同时也由于个性化的需求品质增加,也可以促使体育传媒提高其报道质量。

2、增强传媒的创新精神

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融合还能够带来传媒创新精神的发展。传媒过程本身是要建立在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和引导上的,需要具备十分敏锐的触觉,才能将传媒功效发挥到最大化。手机媒体与个人之见的距离很近,而体育传媒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传媒内容,两者之间的巧妙融合,能够带来传媒之路的新发展。

3、提升体育的传播价值

体育传媒是需要体现相应的传播价值的,既有体育精神,也包括了相应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观念。在全媒体时代下的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的融合过程中,体育传媒本身的传播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也能够从中得到提升。

三、总结

第9篇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领域中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认知心理学能够解答体育行为的信息加工过程,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虽然认知心理学是为体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也存在着研究不足、机理不清、表征解答不明确等问题。

关键词 体育领域 认知心理学 研究现状与特征

认知心理学是“试图了解人的智力性质和人们如何进行思维”的科学,其目的是要说明和解释人完成认知活动时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并以此来促进人类的发展。体育运动行为,作为人认知行为活动的方式之一,其在激烈对抗、表现难美和互相博弈中的信息加工过程,不仅是人智力行为的高度展现更是人复杂思维模式的代表之一。

一、认知心理学在体育领域中研究的效用

人类在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中,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提供的。视觉系统与脑的许多高级功能密切相关,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视觉通路及其信息加工,不仅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也是当代体育科学探索运动技能形成中的,认知信息加工方式及特征研究的前沿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1]。至20世纪80年代认知心理学已基本取代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2]。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是“试图了解人的智力的性质和人们如何进行思维的科学。它从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把人的心智过程看成是一种信息加工系统,对来自各方面的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进行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以实现不同的认知目的[3]。对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最初主要围绕语言学习、语言习得的信息加工特征和作用机理展开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心理学已经进入到基于视觉信息下的认知行为信息加工机制与特征研究。

在体育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很早就开展了运动学习与心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并以运动技能学习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动技能获得等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认知信息加工下的运动学习获得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近年来,随着基于视觉信息加工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Green T、Abele、陈敏、Richard A等,通过视觉阻断动作技能行为表现、眼动追踪仪结合动作分析仪分析视觉信息加工下的认知反馈和眼动分析仪结合ERP探索运动情景下的认知信息加工机制等研究范式,从符号操作层次对运动技能获得和发展内在机制及认知编码的策略进行广泛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表明视觉信息认知加工对运动技能的表现与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视觉信息加工能力能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水平提高。目前,国外该领域内的研究已经进入到运动技能形成与学习中视觉认知信息在不同运动情景环境与运动行为、信息量与反应认知方式、信息量与信息加工方式、信息变化与决策反馈等问题的探索阶段。而国内由于在该领域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在技能学习、信息加工、情景变化、运动决策方面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水平依然与国外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青少年运动技能学习的研究领域现有的成果还较少。

(二)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以及由传统的自为经验向实证的科学嬗变过程的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其现有的成果虽然揭示了人认知行为的信息加工特点及规律但对于彻底揭示人的认知本质和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视觉信息加工下的认知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不同环境、不同信息加工方式、不同信息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其现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揭示其认知本质,需要不断的丰富实验研究和数据采集,以提供更坚实的研究基础。(2)视觉信息加工与运动技能形成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对于信息量、信息加工方式、决策反馈、运动行为在技能形成中所占的具体相关比重还不确定,需要实验不断加以分析、验证。(3)不同运动项目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制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和认知行为特征,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复杂运动技能项目进行了分析,但对于以足球、篮球为代表的集体运动和田径、滑冰等简单技能项目研究的不足,使得当前对运动行为认知信息加工特征的研究还不完善,需要不断的再进行验证与探索,以解答不同“假说”与疑问。(4)不同运动等级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在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认知信息加工特征。而现有的研究多针对成年运动员,不但缺少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测量与分析,且过于注重信息加工结果特征不注重信息加工过程变化特征的研究,使得基于视觉信息认知加工下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研究成果存在较多漏洞。

三、结语

认知心理学促进了体育行为的研究,由传统经验下的分析实践探索向科学化、数据化、定量化、定型化的思维空间转变。在更及时、客观的地揭示人在学习运动技能中信息加工、信息决策、信息反馈与运动行为之间关系的同时;推动体育学科走向现代化,以科技的力量促使体育运动训练由自觉的经验向自为的科学嬗变。

参考文献:

[1] Neisser U.Cognitive Psychology[M].New York:Appleton Century Crofts.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