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

时间:2023-07-27 16:14:54

导语:在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

第1篇

关键词 率先垂范 关注细节 强化聆听 多方配合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实施高效美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情操、培养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改革之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改革纲要再次将小学音乐教育定位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将音乐学习的常规纳入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阶段正是给学生以基础性的习惯率先在学生的生命质态中树立音乐学习的意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强抓常规意识,为保证音乐课堂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利用无限大的空间来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 

一、率先垂范,常规在言行中呈现 

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学生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自身的习惯、常规意识已经逐步淡化,包括在校的表达有转向家庭的趋势。而且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其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双方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 

很多时候,学生并非不愿意向善,而是无法向善,他们没有学习的榜样,没有赶超的目标。学生常常误认为自身的实践行为就是标准化的。此时,教师需要运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人格魅力,在音乐展示中为学生树立标尺。笔者在课堂中经常鼓励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不仅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得出色。用歌声与学生交流,就是我做出的表率之一。教师的率先垂范,不仅是给学生水平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水到渠成的音乐熏陶,更是用自身的言行力量激发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我的一种示范。 

二、关注细节,常规在细微处闪亮 

音乐课堂的养成教育以及常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历经常态的恒久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平时的积累,在细节中帮助学生建立常规习惯,在细节中磨合常规执行,在细节中强化常规意识。只有在积少成多的细节中点滴渗透,才能聚沙成塔,逐步养成常规意识。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学唱歌曲时开始并没有随手打节拍的习惯,在教师三令五申下,学生的这项常规意识也并没有能够养成,这给学生准备掌握歌曲节奏、提升节奏感带来很大的弊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抓住细节不断提出要求,并自身作示范,给予学生友情提醒。经过一个多月的细节训练,学生的这项常规已经逐步养成,节奏感也随之提升。 

三、强化聆听,常规在互动中凸显 

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有效聆听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尤其在音乐课堂,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只有静心聆听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冲击力,才能在音乐的艺术感染中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精妙,从而提升音乐的综合素养。可以说,有效聆听是音乐课堂的生命。 

为了提升充分展现音乐本身的精彩,教师常常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创音乐的魅力,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现名家名作。其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将直接注入学生的心灵,自我倾听的形成将学生聆听常规落到实处;课堂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之间练唱,聆听他人也是课堂聆听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聆听他人过程中进行比较,增添艺术敏感度,于微妙中习得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聆听,在聆听自我的声音中,反思得失,从而提升自我,实现与音乐作品的有机融合。 

四、多方配合,常规在立体中彰显 

音乐常规不仅是音乐课堂的孤立存在,还牵扯到学生生命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常规引导之外,还应该在与学生经历的各个方面取得有效联系,运用合力,帮助学生共同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常规。 

首先,求得班主任的协助。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生可靠的贴心人。利用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势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去音乐专用教室时,很多学生不能排好队。这个看似是与音乐本身无关的细节,但却反映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浮躁,更是对音乐缺少价值意义敬佩的一种反应。 

第2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展现音乐魅力的课程,更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细心感受音乐之美,所以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大多自制能力不强,所以,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小动作较多等问题,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所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学习。

一、充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之处,教师可以积极利用音乐课的特点,做好充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如果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流程,便可以将教学常规落到实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民族的节日”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我国的地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指出不同民族分布的位置,并播放有关不同风土人情的视频片段,比如,教师可以着重对傣族著名的泼水节进行详细的介绍,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泼水节的盛况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傣族产生极大的兴趣。于是,在视频结束的时候,学生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对傣族的兴趣极其浓厚。这时,教师便可以自然地引出“快乐的泼水节”让学生欣赏,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刚刚看到的傣族风情来体会歌词的意境并学习歌曲“快乐的泼水节”。这样一来,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气氛活跃、流畅自然,在教师积极引导下,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加强互动,保证教学效果

音乐课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演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教师的聆听也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和学生进行眼神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于是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得到鼓励,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调整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不断的提升。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不断得到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等。于是师生之间便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了良好的课堂常规,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整体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林中的鸟声”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讨论自己见过的小鸟以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模仿一种鸟叫的声音,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模仿自己喜欢的某种小鸟或者小动物的声音,然后,教师便可以按照教学安排自然地引出对教材歌词的介绍,并带着学生一起欣赏“林中的鸟声”和百鸟朝凤,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三、多样教学,开展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打造生动的课堂,完善课堂常规,开展节奏训练。例如,在讲解音符和节奏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黑板画出许多大小不一、位置不同、颜色各异的小方块儿,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的意图。在经过讨论之后,教师首先告诉学生,一个是一拍,如果小方块儿里只有一个字,那么这个字就读一拍。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方块儿里如果有两个字,该各读几拍呢?”学生便会回答说:“各读半拍”。教师可以继续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并提问:“如果一个字占了两个小方块儿该读几拍呢?”学生经过思考便会回答说:“两拍”。于是,在课堂常规的指导下,整个课堂教学井然有序,教师一步步地带领学生逐步揭开小方块儿的秘密,学生便可以较为清晰地理解二分音符和四分、八分音符的时值,教师也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耐心地予以指导,并抓住学生爱玩的特点,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总之,让乐趣充分弥漫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中,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向丽.浅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外阅读:中旬,2011(3).

第3篇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了参与者的感官器官,如眼、嘴、鼻、耳、手等。但是也应当看到多媒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文章主要以多媒体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探讨的出发点,进行具体地论述。

一、音乐课件中多媒体应用的一些误区

现代音乐教学提倡多媒体应用,但往往出现一些盲目生硬的运用多媒体,产生了新问题,如教师讲课“手忙脚乱”,造成学生学习“走马观花”,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媒体课件的使用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学,以一个新型的、强大的形象性成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调动了学生各个器官,如视觉、听觉等、多媒体音乐教学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教学中各知识的融会贯通。然而,这不代表多媒体课件就是一把万能钥匙。如果多用多媒体授课,则容易陷入一种误区,背离了应知应会的教学目标,将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变成了电影院,学生虽然具有较大的兴趣,但他们只是凑热闹,感到新奇。所以,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音乐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进步产生了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多种优越性,并普遍运用于音乐课堂授课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如何规避走进多媒体课件应用误区,仍然是音乐教师应深入思索的问题。

二、音乐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1.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求

多媒体音乐教学要借他人之物为己所用。部分教师为了省事,直接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或课件,然后简单地镶嵌嫁接,非但不考虑个人教学风格,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导致课件粗糙、简单、混乱、重复。音乐多媒体教学要适量、适时运用多媒体。一些教师在了解到多媒体教学优势后,于是将一些课自始至终运用多媒体教学,没有考虑其他常规媒体的作用。然而,所有的教学媒体有优势,也有局限。虽然多媒体比其他常规媒体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也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多媒体音乐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组织、指导与帮助者,并不是知识的的灌输者。音乐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那种流水线式的、播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无法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不应跟随软件跑,不能围着屏幕转,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优先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主导作用。多媒体音乐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在建构知识时,是主动的,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也不是感受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媒体为学习情境提供支持,让学生主动学习与协作、探索并完成知识的构建,不是一味将知识的学习手段与途径灌输给学生。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音乐教师要为学生多营造思考的空间。教师要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指引学生摆脱被动灌输的困境,做学习的主人,启发动脑思考,积极地理输出,和传统的封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比起来,多媒体音乐教学获得教学效果与达到教学效率非常有效。

2.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要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要结合教学实际,运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认真实践,不断推敲,处理好个人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小学音乐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间的关系。使用的所有教学手段都服务于目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服务与课时、单元、课程等目标,乃至为了实现学生发展这一最终目标。音乐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间的关系。教学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者四个要素。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各司其职,但又彼此联系。音乐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间的关系。音乐课堂教学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应局限于追求形式上的完善,而要使学生掌握、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教学策略。音乐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崭新的教学手段,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高效性与先进性,宛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呈现在人们面前。

3.认清优势与局限的关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优化课堂结构的效果[2]。 多媒体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加信息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音乐学科知识不仅广泛而且繁杂,要记住较多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做出来,节省了时间。多媒体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应对考试,传统的历史教学偏重灌输知识点,具有单一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易产生厌倦感与疲劳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兴趣。多媒体音乐教学弥补了教师不足,健全了教学结构。有些音乐知识具有较大的历史时间跨度,知识点非常抽象,仅凭教师一人课堂授课,尽管使尽混身解数,但却受限于自身表演,无法充分表达清楚,就不能让学生准确掌握与理解。多媒体音乐家教学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的使用为学生们营造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指引学生入情入境,保障了课堂教学较高的效率。多媒体音乐教学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了理解知识的目的。

第4篇

一、建立融洽师生关系,营造高效课堂气氛

音乐教学不只是传授学生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因此在小学基础教育之中,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而若想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去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配合教师,提升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并且活泼好动,同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师为尊的教学思想,打入到学生内部,与学生真诚的去沟通交流,成为学生最为亲密的朋友,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尊其师、信其道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实现情感方面的升华。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打破以往灌输性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特点,启发性的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乐理发声方面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引用图谱趣味练声,如进行“u”发声,教师就可以画圈,让学生想象刮风的声音,从而让学生调整气息,这种具有互动性的教学,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前,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增加教学中的可预见性,防止教学偏离正常轨迹。而以下几个方面是教师在课前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在课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紧扣教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M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之中做到差异化的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在这里笔者举这样的一个例子,例如在进行《梦幻王国》这首歌曲教学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必须要掌握四个乐句的音高变化,从而区分旋律的走向,这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目标,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则要能够通过钢琴、大提琴、小号、长笛乐曲音色的不同,对比聆听乐曲差异,通过音乐分析,发现音乐旋律美。其次要通过课前准备,把握好教学节奏,这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察,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调节,这也是教学有效性实现的基础。

三、合理进行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物,可以说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状态及时的做出课堂评价,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只是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这种常规手段,如何有效实施,采用哪种手段就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了。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更新自身的音乐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手段的运用,从而通过教学评价,及时的进行教学信息反馈,这样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加趋于完善,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而合理的运用教学评价,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评价过程中不直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一些乐理知识的学习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面对于此,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不直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判断,而是故意采用启发纠正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心理上负面影响。其次是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不区分对待学生,注重学生主体,其后才是音乐知识,这样才能从本质上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四、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教材内容有限,课堂时间也有限,但是乐理知识却是无限性的,因此为了更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课外实践时,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活动方案,并且要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将以往所学习到音乐知识更加全面的展现出来,从而实现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十一国庆来临之际,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关于国庆主题的音乐晚会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参与了团体合唱《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有的学生乐器演奏了《家乡美》,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但充分的展现了自己,同时也内化了以往学过的音乐知识,同时还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一些创新元素,实现了学生音乐学习上的进步。

五、结语

第5篇

一、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常规习惯

学习常规的培养如果采取的方法不得当,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对于自己的说教意味很强,容易抹杀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学习常规培养时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引导模式很重要。教师可以尝试以游戏为依托来培养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让学生了解音乐课堂上应当如何更好地适应与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教师的各种要求要如何完成。教师可以设计那些能够多人、最好是可以全班参与的游戏类型。学生在一同融入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音乐课学习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实现良好整体教学氛围的营造。同时,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指出学生的一些典型问题,尤其是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会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且慢慢纠正这些问题,养成更好的学习常规习惯。

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个音乐小游戏,教师和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扮作赶鸭子的老爷爷,学生们扮演小鸭子,小鸭子跟着赶鸭子老爷爷去散步。当学生在游戏中出现合不上音乐节拍或者边走边大声说话等现象时,教师便以“老爷爷”的语气,通过“哪只小鸭子没有跟上啊?”“爷爷可不喜欢不乖的小鸭子哟?”等游戏中的台词,提醒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听音乐做动作时,就可以养成做动作时保持安静,跟上节拍等学习常规了。这是一个非常灵活且效用十分明显的教学过程,游戏的形式学生不仅融入程度高,大家在游戏中也能迅速获知教师的指导和意思,会意识到应当有怎样的行为方式,对于不良的行为模式也会积极加以改善。从兴趣着手来进行学习常规的培养,这是最适宜小学低段学生的行为指导模式,会让学生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将常规教育和教学活动相融合

常规教育最好是有相应的教学培养依托,教师单纯地对学生提要求,或者是以口头形式进行常规习惯的讲述,学生很难产生了解兴趣,对于这些内容也无法形成印象。因此,教师要不断开阔自己的教学思维。比如,还可以在具体的活动中来融入对于低段学生的学习常规培养,借助有意思的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一点点融入对于学生的常规教育。尤其是可以结合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典型问题对于学生有所指导,并且督促学生进行积极改正。这样的教学形式效果会十分明显,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轻松直接,这种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常规的培养。

有很多适宜小学低段学生展开的课堂学习活动,并且?@些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和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比如,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比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Flash动画,利用多媒体展现“喂食”、“相聚”、“庆祝”等场景,在此过程中融入静听的学习常规培养。活动的过程学生通常都会注意力非常集中,将很多常规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活动中,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并且可以在活动中及时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加以纠正,起到的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三、在常规教育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第6篇

基本现状

本次在全区调查的中小学(完全小学以上)共62所,占全区农村学校的72.09%;应该配备专职音乐教师70人以上,实际只有12人。能按时组织开展艺体学科教研活动的只有1所,对艺体学科教师进行专门考核、有评价方案或意见的2所,学校领导的听课记录中有音乐课的只有1所,能开展传统音乐活动的有15所,设有课外音乐活动小组的3所;在12名专职音乐教师中,音乐专业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2人,能经常参加市区教研培训活动的有4人:近三年来,参加过区级以上的音乐优质课、音乐学科基本功、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等比赛活动获奖的有五人次,自己认为能够胜任音乐学科各种教学内容的有4人;抽查的15节音乐课中,优秀课1节,合格课2节,其余为不合格课:除专职教师外,其余兼职教师均不能用风琴等乐器辅助教学,只能上唱歌课,并且发音不准、识谱能力差:只有-三四位教师能按时写好教案,多数是无教案上课。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几乎是空白。唱歌时音准节奏差,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识谱(极少数仅限于初识简谱);器乐课堂教学均未开展,无A会演奏乐器。

各校由于专职教师严重缺编,音乐、美术等艺体学科教师多由主课教师兼任。调查发现,尽管有的学校教师还有相当多的富余人员,有的学校甚至让教师专职管理学校伙食团、小卖部,但是音乐、美术教师却是兼职。音乐、美术学科成了语、数教师为凑足工作量而增加的附属“休闲课”,学生也认为音乐美术课是“耍耍课”。因此有些学校把艺体课当成可上可不上的课,随意占用或调整,也就不足为怪了。

只有一本音乐教材,教师只凭一张嘴上课,其余辅助教学的音响、风琴、打击乐器、“课标”和教师用书等都没有,在农村音乐课堂上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生源的收缩,有不少空余的教室,但却不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的学校也不在少数。由于多种人为因素使然,有的学校常年不开展常规的课外文艺活动,难以听到歌声、锣鼓声和欢笑声,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例如,渝北区教委在2008年10月举办了一次全区性的“祖国在我心中”红色经典歌曲合唱比赛,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组队参加,但农村学校参赛的教师组只有8个队,仅占9.3%,学生组有12个队,占13,95%,学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学校对音乐(包括美术)学科的评价管理中,因为不是中考、高考学科,便认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领导评价学校只看中考上联招学校、高考上重点本科的人数;中学教师在计算课时量的比例时,艺术教师每节课只占0,8,而主课教师却占1,2,有的达到1,5;音乐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包括节目辅导、组织演出、舞蹈、合唱兴趣组活动等均不计算在内;学校的福利待遇、进修培训、评职晋级、评先评优更是无望。这种评价管理的不公,造成了音乐等艺体教师严重的职业倦怠,其工作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策及建议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开设艺术学科(音乐或美术)课程,这说明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此,各级各地各校的领导应该本着“教育整体均衡、校园内部和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局思想,本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办学基本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农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等课程正常开展,使广大农村儿童能享受到公平而全面的教育。

1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音乐课有专职教师任教,保证上课质量,只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从工作量来考虑,以一位语文老师一周18节的课时量为例:语文课6节,音乐、美术课3节,体育3节,综合实践3节,科学课3节。这种“一正多副”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如果采用“一正一副”的方式来安排这位老师的课时量:语文6节,全校8个班的音乐课(每班每周1.5节)总数12节,总课时量也是18节。在工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样的排课方式显然减轻了这位老师的负担,学校的音乐课也就有音乐老师任教了。这样也就只存在如何选派有学科爱好或专长的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分科专职教师培训的问题了。通过这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方式,是可以解决没有专职教师任教的问题的。

2 政策扶持――稳定队伍

要解决好音乐美术教师安心并专心于本职工作的问题,首先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合适的工作环境。比如为音乐学科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专用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风琴或电子琴)、VCD或DVD音乐播放机及音响、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磁带或音像资料、一定数量的打击乐器或其他特色乐器等;在布置排练节目、对外演出、各类业余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等工作任务的同时,每项活动均应设一定的专项经费、工作补贴等等,这样教师工作就更有积极性了。

其次,在参加学科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学期工作量和工作待遇等方面,从学校管理者的层面消除学科歧视现象,应该机会平等、一视同仁。在评职晋级、评优评先时,采用定向定人数,予以扶持,并作适当倾斜。各级主管部门可以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师设立专项政策予以鼓励,让他们有工作激情和动力、有敬业奉献精神和职业幸福感、自豪感。

3 加强研训――提升素质

农村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关键因素。而现实中,真正从音乐院校毕业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极少,多数是音乐爱好者,会识一点简谱、能唱准歌曲就相当不错了,因此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培训和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必不可少。

首先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的歌唱方法、钢琴入门(拜厄下册水平以上)、歌曲配奏与自弹自唱、合唱与指挥、民族舞蹈基本知识、课堂乐器(竖笛、口风琴)演奏、音乐欣赏知识等。针对农村音乐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每年新增教师较多的情况,市区教研部门每年或每两年应该举行一期音乐学科新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全员培训,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学科基本功专项培训研讨或单项、多项学科技能比赛活动,以此来保障和促进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

其次是加强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新课标的学习、备课、上课、音乐课作业的设计、学

生课外音乐活动辅导,其中要以常规课为主的上课基本环节的把握和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作为重点。先上好入格课、合格课,再锤炼研究课、公开课,打造优质课、示范课,最后形成精品课、特色课。

再就是要实实在在抓好音乐学科的教研活动。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较少,有的只有1人,常规的音乐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多是与综合学科教研组中其他学科一起举行,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主动研究的愿望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先确定以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内容,以一学期一个专题,甚至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有步骤地开展音乐学科基础性的、原本性的研究。再结合校本教研、校际教研、片区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空中课堂等多种交流研讨方式,逐步形成教研活动的常规化、制度化,不断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扩大研究的范围和视野,以此增强音乐学科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 结对流转――共同进步

师资力量、个体素质、环境条件、教学水平等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学资源的不均衡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试点城市之一,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城乡中小学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教学基本设施、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等,定时定期开展“送课下乡”、“送培到课堂”等,农村学校也派老师“上挂”到城市学校锻炼打造、学习提高等。这项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时间一长则流于形式,效果不很理想的弊端。

要想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没有合理有效的措施推进和成熟配套的政策导向,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比如我认为有效的措施是:每年教育系统招聘新教师时,针对艺体学科教师进门难的情况(有时一年只有1至2个),可以采用向农村学校定向投标、定员招聘的方式来逐步扩大艺体教师队伍;同时,新招聘进来的老师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三至五年以上,才能凭教学业绩申请向城市学校调动。这样,可以保证农村学校艺体教师的起点,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尽快缩小或者等同。其次,可以借用职业运动员转会制度的办法,来控制农村教师的流转。比如,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要想调到城市学校,除了要达到规定的服务年限外,还必须由本人或者接收学校交纳一定数目的经费,作为原校多年来对其培养的补偿,这笔经费又将用于下一个接替教师的培养。另外,城市的教师也必须人人到农村支教锻炼一至两年以上,作为评职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采用这样比较有力的流转控制措施,才有可能逐步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逐步达到城乡均衡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5 评价监控――规范管理

第7篇

小学的音乐教学主要是音乐欣赏,按照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经典歌曲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很少,欣赏能力很低,教学中需要老师作好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要提出过高的欣赏要求,就是让学生在美妙的音符中感受音乐的美妙,接受音乐的熏陶。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不要过多介绍作者和歌曲的背景,也不要过多地进行曲式理论分析,因为小学生不可能理解各种音乐题材的区别。只需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欣赏中去学会听,在听中领悟歌曲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过于专业化的讲授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小学的音乐欣赏课的核心,就是选取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经典歌曲和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让他们享受音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歌曲的欣赏,只是简单地欣赏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教育意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用听觉去感知艺术的一种享受和感知。音乐艺术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它不像故事和寓言那样有情节和具体形象的描写,也不像美术作品那样有色彩和艺术形象,有的只是抽象的音符和旋律。音乐欣赏需要用听去感知艺术的内涵。例如,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明天会更美好》《我们的纪念册》等,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歌曲优美动听,歌词浅显易懂,对小学生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音乐欣赏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许多革命歌曲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如《黄河大合唱》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也这样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对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让他们在欣赏中热爱音乐,并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产生情感共鸣,用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滋润。 

二、音乐欣赏教学要精心设计 

小学音乐欣赏课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安排规定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小学生音乐欣赏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小学生自己喜欢的歌曲。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对经典歌曲的欣赏兴趣不高,对那些传统的歌曲也缺乏兴趣。这并不是因为学生不喜欢这些歌曲,而是我们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不感兴趣,那些单一的听录音,教师的教唱形式,学生都很反感。这种音乐常规课堂满意度直线下降的原因在于教学的形式,而不是教学内容。这种情况确实和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消极态度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中,要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形式两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保证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既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内容,又有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音乐欣赏形式。 

(一)欣赏教学中听的教学设计 

1.单纯听的教学设计 

虽然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强,但他们非常容易受外界干扰,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单纯的听来加深印象。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你喜欢歌曲中那几句歌词?哪一段旋律最好听?听到这个音乐让你会想到什么?等等。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音乐形象。 

2.对比听的设计 

对比听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基本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对音乐加深印象,比如“动”和“静”的对比,使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体会这种美,掌握这一知识。 

3.类比听的设计 

类比听是在对比听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学生做完之前“动”和“静”对比后,再听一些其他的类似的音乐让他们归类,从而加深学生的感受。 

(二)学唱的教学设计 

学唱即动口。在音乐欣赏中,动口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时常想到这首曲子,才会“恋恋不忘”。 

1.体态律动的设计 

小学生在唱歌时喜欢一边唱一边动,在唱到高兴时还会跳起来,有的还会大声地唱。音乐欣赏中,安排一定的歌曲,要求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一边唱一边跳,也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形式。有的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会情不自禁的摇头晃脑,晃动身躯,甚至手舞足蹈,这是本能的自然流露。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律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起学生的互动,也是学生抒感的一种途径。 

2.即兴表演的设计 

演是最能体现自身价值,发挥创造性,体现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在教授《梁祝》时,请学生表演主人公“草桥结拜”,学生参与率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 

第8篇

关键词:年龄特点;组织教学;合理有效

最近指导一位老师参加县小学音乐评优课,在试教和比赛中,尽管课的结构、环节、内容都很精彩,但由于老师不善于组织教学,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驾驭课堂最后功亏一篑,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遗憾之余想到音乐课堂组织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感而发说点自己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特点,注重个性发展。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学中的管理活动,是指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实现教学目标作出种种努力。也就是“驾驭课堂”,良好的组织教学是学生上好音乐课的前提。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应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能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高度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

一、良好课堂常规的建立是有效组织教学的前提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音乐课本身就是活跃的,如果体现不了这种氛围,就会变得毫无乐趣。就会影响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因此,如何搞好组织教学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根据音乐课的特点用琴声指挥学生坐好。有时候说十句大家快坐好不如我弹一句,学生条件反射马上坐好。这要求老师从一开始就要渗透。用音乐指挥学生达到这种效果。利用音乐课的特点进行师生问好:

让孩子们很快融入课堂,既体现了音乐学科独有的特性,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教学方法是教好音乐课的基础

不同年龄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同,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好动。对孩子们采用评比的方式能得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实施中应注意不断变换花样让学生有新鲜感。评比可以是小组评比、个人评比、男女生评比等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注意力也持久了,这时候常规的形成变得尤为重要,可采用肢体语言进行鼓励。比如,一个赞美的眼神、夸张的手势,摸摸孩子的头、轻拍孩子的肩膀等等。这些小动作能让孩子感到亲切,消除了畏惧的心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五、六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长了,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主见。因此,老师在语言上要多给予鼓励,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或提出幽默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参与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合理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总有老师抱怨小学音乐课学生不积极不配合,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而实际上学生是否配合关键在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老师在音乐课脱离了音乐的范畴。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少年阿凡提》这一课时,过多地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特产、服饰等,好长时间都没进入主题,偏离了以音乐为本的主线,其实只要用新疆的特色音乐导入就能更好地为主线服务。因此,在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必须清楚重点在哪里。关注学生的音乐情感,对教材的处理、学习的拓展,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增强,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收获和进步。

四、合理而有效的课堂导入是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手段

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小学生对音乐大多是无意识的兴趣学习,他们大多生性好动需要通过合理而有效的课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我在上人教版第三册《拔河》一课时,通过观看拔河比赛片段和欣赏动画视频《拔河》一下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然后讨论怎样才能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学生说要团结,老师因势利导只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齐心合力才能取得胜利。然后比演唱、比回答、比知识、比纪律看哪个小组取得最后的胜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第9篇

【关 键 词】 音乐;德育;小学;课程

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作为小学艺术教师,不能单纯地把知识和技能抛给学生,而应该注重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并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音乐课堂的常规中

1. 确立音乐课堂常规的要求。习惯是某种行为的反复强化,是通过多次的训练习得的。有句话说得好:“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关注平常,关注每一次,就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是要明确音乐课堂常规要求。课前准备,做到整队、快、静、齐。然后是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踊跃回答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并注意时刻保持良好的坐姿,包括朗读歌词的姿势、演唱歌曲的姿势、欣赏歌曲的姿势。最后是分组整理好课本—— 师生再见——独立或积极寻求小伙伴完成老师布置的艺术活动,在下一节中进行展示,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坚持不懈抓落实。我在实际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抓典型,树立榜样的方法。既抓好的典型,又抓差的典型,奖罚分明,表扬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树立好的榜样,这样以点带面,学生就能自主做好。在所教年段里面开展班与班之间、组与组之间、排与排之间执行课堂常规要求的比赛,常采用多表扬的方式激发音乐学习动机,规范课堂纪律。每一次学生进教室之前,我要求学生排好队,比一比谁排队时最快、最静、最齐,每一节课我都进行评比。学生得到表扬时心里会有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德育渗透在音乐学科里歌曲的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基本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如在学习歌曲《歌唱祖国》时,我通过对歌曲时代背景的介绍,结合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让学生聆听雄浑有力、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的爱国主义音乐,脑子里想象着刚刚解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焕发出灿烂的光彩,沐浴在阳光下;当我们中国人民迈着整齐、坚定的步伐大步向前走时,我们相信:中国是永远不落的太阳。就这样,通过鲜明的形象表现,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激发了出来,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三、德育渗透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为宗旨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教师一个慈祥的笑脸,(下转53页)(上接51页)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对学生的小红花或是表扬卡,几句赞赏学生的话语,都能让学生高兴好几天。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使用激励手段分不开。”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日形成。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别注重学生在艺术课堂上表现出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学习行为中的表现,寻找一切机会给予激励和肯定,如一个良好的坐姿,认真的欣赏他人的艺术作品,或者专心的欣赏音乐等,我均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甜甜的微笑,并奖予一朵小红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带着成功的喜悦,不断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促使学生有形无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得以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四、以教师自身形象为表率渗透德育教育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除了要让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也需要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自身形象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综上所述,音乐学科的教学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音乐学科教学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音乐教师也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艺术教师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创新。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独特的魅力,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把握丰富的德育内涵,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 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思考与实践[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