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14:55
导语:在公共设施结构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天水至平凉线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和平凉两市境内,地处陇海线以北、宝中线以西,呈东北—西南走向。全线新建正线113.417km,隧道总长64.351km,占线路总长度的56.74%,其中关山隧道长15550m,六盘山隧道长16316m,均为特长隧道。考虑其长度大,所处地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差,运营期间养护和维修困难,为减少养护维修的工作量,在特长隧道地段均设置成无砟轨道。无砟轨道是用整体混凝土结构代替传统的有砟轨道中的轨枕和散粒体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具有线路稳定、平顺的优点,有利于铺设无缝线路和高速行车。并且维修工作量小,坚固耐久、整洁美观,使用寿命长,在隧道、地铁中还可减少开挖面积。目前国内外技术成熟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有板式轨道、双块式无砟轨道和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等结构形式。因天平线速度目标值较低且货运主要以煤炭运输为主,铺设无砟轨道地段离煤产地较近,煤渣及煤内含水对道床寿命有一定不利影响,容易引起结构污染及老化,故全线所有长度>6km的隧道(唐杨隧道、关山隧道、六盘山隧道)均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
2结构设计
2.1轨道结构组成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从上至下由钢轨、弹性扣件、预制双块式轨枕、混凝土道床板、底座或混凝土支承层等部分组成。轨道下部支承结构为隧道仰拱。其设计横断面如图1所示。接。钢轨焊接采用闪光焊。焊接接头应符合铁路钢轨焊接质量有关技术条件。轨道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胶接绝缘接头满足《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2975)的各项要求。2)轨枕及扣件:采用双块式轨枕(SK-1型),扣件支点间距为650mm,一般情况下,扣件支点间距不小于600mm,配套采用WJ-7A型扣件。3)道床板:道床板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直接在隧道基底回填层上现浇,钢筋等级为HRB335。道床板采用连续浇筑。宽度为2800mm,厚度为260mm。4)无砟轨道结构高度:无砟轨道结构高度指内轨顶面至隧道回填层顶面的高度,其中钢轨高度176mm,扣件高度32mm,承轨面至道床板顶面高度47mm,道床板厚度260mm,轨道结构高度为515mm。5)轨道过渡段:在有砟与无砟轨道间设置过渡段,长度为25m。过渡段位于隧道口至隧道内25m,以实现在同一下部基础上过渡。其中有砟轨道范围内约20m,无砟轨道范围内约5m。无砟轨道过渡段采用过渡段双块式轨枕(SK-1型),过渡段辅助轨采用25m长60kg/m钢轨。扣件基本轨使用WJ-7A型扣件,辅助轨采用“研线0607”型扣件。
3施工工艺
双块式无砟轨道是长枕埋入式结构的改进型轨道。用两根桁架形配筋组成的特殊双块式轨枕取代整体式轨枕,只保留承轨和预埋扣件螺栓部位的混凝土,其余为桁架式钢筋骨架,使之与现场灌筑混凝土的新老界面减至最少,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道床板为现浇的C40纵向连续混凝土结构,双块式轨枕现浇在混凝土道床板内,结构整体性能优越,保持轨距能力强。道床板配筋为构造钢筋,主要是为了控制裂缝宽度,可以良好地控制裂缝宽度和裂缝间距,均匀的和宽度不大的裂缝对轨道结构整体性无不良影响。双块式轨枕由工厂预制,轨枕体积小、质量轻,易于运输以及隧道内的安装。但是轨枕桁架钢筋刚度薄弱,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易发生折弯现象,影响无砟轨道的铺设精度。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机具较简单,混凝土道床板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施工进度每天可以达到70~120m。国内施工通常采用工具轨法。工艺流程为:基底清洗找平钻孔安装抗横移销钉无干扰纵向钢筋预置,双块式钢桁架轨枕安放就位交叉纵向及横向钢筋安设安装工具轨、高低调整螺柱及左右调整装置粗调轨面系的几何尺寸,精调轨面系几何尺寸并固定浇筑道床混凝土、振捣、抹面、养生拆除工具轨进入下一段道床作业。施工流程详见图2。
4施工方案
4.1施工总体方案施工前先进行精确测量,放出加密基桩,用来对无砟道床的高低、方向进行控制。用平板车、汽车将施工材料运入隧道内,施工时钢轨采用12.5m长60kg/m的工具轨,轨料按就近铺设原则及各段施工所需用量卸放在隧道内的空地上,并在隧道内空地上用龙门吊进行轨排的拼装。在施工范围内凿毛隧道底面,绑扎钢筋,然后将拼装好的轨排吊装到位,配合测量仪器对轨排进行粗调及精调,调整到位后支立模板浇筑C40混凝土道床。
4.2施工技术要点双块式现浇混凝土无砟道床轨道铺设时以钢轨面作为基准点,使轨道铺设几何型位极为准确,铺设误差近似于“零”,它的施工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2.1CPⅢ网布设及测量无砟轨道施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测量精度要求高,在开始施工前应完成基桩控制网(CPⅢ)的建立。沿线路布设三维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或线路控制网(CPⅡ),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施测,为无砟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基桩控制网(CPⅢ)最终为三维坐标,即每个CPⅢ控制点都是集平面和高程于一体的。无砟轨道测量必须使用能够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设备和作业方法。测量时使用带目标自动搜索及测量的全自动化全站仪,采用后方交会法进行施测,角度测量精度不大于1″,距离测量精度为1mm+2ppm。同一测站不得少于2×4个CPⅢ控制点,并进行不少于两测回(度盘换置)观测,后视方向联系观测数量不少于2×3个CPⅢ控制点,并做到在不同测站时每个CPⅢ控制点重叠观测数量不得少于3次,观测视距不得大于150m。
4.2.2双块式轨枕运输及布设双块式轨枕出厂后,并排摆放,每5根1组,采用吊枕钳吊起、叠放,中间加垫方木,堆码成垛,每垛最高6层,用打包带捆绑牢固,采用叉车或龙门吊运至轨枕存放场储存。双块式轨枕的运输采用无箱平板汽车(见图3),采用吊车或龙门吊进行装卸,装车高度不超过5层。采用专用吊具进行吊装,装卸过程需谨慎,严禁碰、撞、摔,吊点应设置在两端。在运输途中必须对轨枕进行绑扎,捆绑形式根据装车形式决定,严禁采用钢丝绳加固,以防止对轨枕造成损害。捆绑时需沿承轨槽进行,捆绑带不少于两道,严禁在轨枕中部进行捆绑。轨枕运至施工地点后,根据轨枕间距和所需数量,采用吊车摆放在路基两侧,以便轨道施工时轨枕排布机直接抓取、安装。铺设轨枕时,需利用散枕装置沿轨道铺设。散轨装置从枕木垛一次抓取一组轨枕,旋转、调整到设计轨枕间距,比照标定的道床板设计边线,将轨枕均匀散布到设计位置,同时标出相邻两组轨枕间的距离。每散布4组轨枕,与现场标示的里程控制点核对一次,控制散布轨枕的累计纵向误差,做出相应的调整。
4.2.3铺设工具轨、组装轨排铺设工具轨前,要对工具轨进行抽检,保证工具轨平直、无弯翘及扭曲,轨头无硬弯,就位前还需检查轨底及轨面是否干净。利用起重运输车通过专用吊架将工具轨吊放到轨枕上,在钢轨放到轨枕上以前,轨枕支撑表面要干净。两根钢轨的端部接缝必须在同一位置。两工具轨之间的轨缝应控制在15~300mm。铺设完工具轨后组装轨排,施工流程见图4。先使用方尺检查轨枕与工具轨的垂直度,需要时进行调整。检查工具轨的轨距,不合格的进行调整。使用扭矩扳手将扣件定位,并按规定扭矩拧紧螺栓,使钢轨与垫板贴合,弹条两端下沿必须压在轨角上。轨排拼装完成后用洞内龙门吊起吊,用一台龙门吊起吊很容易导致拼装好的轨排发生变形,用两台龙门吊起吊不易操作且浪费资源。由于轨排长只有12.5m,所以可以用轨距拉杆将轨排固定,每隔三、四个轨枕安放一个轨距拉杆,从而使轨排联成一个整体。再用龙门吊上配的吊具起吊,在距端头5~7根枕木处用吊带锁死,这样可以直接用一台龙门吊起吊而不变形。调节器钢轨托盘应安装在轨底,在每个轨排短的第一根轨枕后需配置一对螺杆调节器,之后每隔3根轨枕安装一对螺杆调节器。螺杆调节器中的平移板应安装在中间位置,以保证可向两侧移动。最大平移范围约0.5cm,每一边的中心偏移量是2.5cm。
4.2.4现浇混凝土道床板现浇道床板所用的混凝土中应采用羧酸盐系减水剂及能够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后期耐久性能的掺合料,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480kg/m3,水胶比不应大于0.35,混凝土含气量不应大于3%。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称量,材料计量误差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的规定。浇筑混凝土以前,应复测轨排几何型位、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钢筋网的绝缘性能,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钢筋和预埋件的正确位置,为防止轨排在浇筑过程中上浮和左右移动,每隔三根枕木要设一根地锚钢筋。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温度宜控制在5℃~35℃,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应控制在5℃~35℃。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骨料保温、预热刚模等措施,并按冬季施工处理。夏季浇筑混凝土时,骨料使用前应采用降温措施。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密实性,要连续浇筑,下料均匀连续,振动成型。浇筑时必须一个轨枕间距接一个轨枕间距单向连续浇筑,让混凝土从轨枕块下漫流至下一格,不致在轨枕下形成空洞。枕下采用振捣棒密实,振动时必须沿轨道的同一方向依次振捣,使轨枕下面的气泡从另一方向挤出,严禁振捣棒从轨枕两侧同时振捣。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必须快插慢拔,直到轨枕底部没有气泡为止。但也不可过振,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道床浇筑振捣密实后,表面需按设计认真做好横向排水坡,且人工整平、抹光,高程及尺寸允许偏差应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及施工
前言
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时所要考虑的条件和抗震技术施工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1 抗震结构概述和其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地震作为一种不可控制的自然现象对建筑物的破坏更是无法估量,针对这一灾害的频繁发生,在建筑结构中应该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以便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这也彰显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设计中,做好抗震结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的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迅速成为城市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建筑高度越高,其自身的重量也就越大,对于震动的抵抗能力越差,如果高层建筑的设计还按照普通建筑设计的方法,一旦遭遇地震,必然会导致建筑的损坏或倒塌,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设计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确保结构能够在强度、刚度、延性等方面达到最佳,实现“小震不动、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保障建筑的使用安全。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抗震结构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2 抗震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2.1 抗震场地的选择
总体来说就是在建造时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质条件来建造,避开如软化土、砂土液化等土质较差地段。如果面临无法避开不良地段建造的情况时,应选择对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强的设计措施,采取相应的稳定措施
2.2 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
应当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合理性,其合理性在安全性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建筑物不会因部分元部件在地震条件下造成的脱落或功能丧失,而导致整体抗震结构功能的丧失。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赘余度和其内力充分配的功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第二,结构体系应具备对地震的作用力合理分配在建筑物的每一部分的能力,承载能力和可以消耗地震所传来的能量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对竖向构件的布置,要考虑到在地震的作用力下,可以把作用力进行水平传输,采用钢筋混凝土机构可以满足需要,其良好的内力重分布能力,可以对地震作用力进行很好地吸收和消耗。
第三,机构体系应具有相应的刚强度。也就是整体具有刚强度,不会发生受力而使部分结构遭到破坏,保护基本节点的不被破坏,在可能出现薄弱部分的位置,建筑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高该部分的抗震能力。
3 建筑工程结构杭震控制的技术分析
3.1 被动控制
被动控制的抗震技术是在建筑物内增加一些子系统,对建筑物的部分结构进行处理和控制,从而达到改变其特性的效果。被动控制的抗震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基础隔震:基础隔震顾名思义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通过一些结构来阻止和消耗地震的作用力,从而减少建筑物整体的震动。基础隔震技术具有应用广泛性、设计结构多样性和发展较为迅速的特点,深受目前建造业的喜爱。
(2)耗能减震:耗能减震技术就是将建筑物内的一些部件改造成耗能的部件,或者装备一些阻尼器,在平时阻尼器和耗能原件的弹性较大,使建筑物具备侧向刚度;在地震发生时阻尼器和耗能元件出于非弹性的状态,增大的阻尼,可以大大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从而保护了建筑物。耗能减震具有安全性高、造价低、合理性强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3.2 主动控制
目前主要通过外部的能源来实现主动控制的抗震技术,该技术原理在建筑物内安放检测设备,在地震发生时,设备将信号传输回计算机,通过计算作用力的大小,对建筑物施加和地震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作用力,从而稳定建筑物。
3.3 半主动控制
半自主控制技术和自主控制结构不同的是对外部能源的需要,半自主控制技术使用弱点即可完成,一般是使用蓄电池,通过安放在建筑物内的控制机构来调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各项参数,达到减震的目的。半自主控制技术是需要开关来进行控制的,控制器的状态通过开关来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建筑物动力特性的目的。
3.4 混合控制
混合控制的抗震技术是将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进行结合的一种综合应用技术。混合控制技术充分结合了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优点,可以实现被动控制消耗和吸收地震能量的功能,又可主动来控制地震带来的效果,实际应用的效果非常好,混合控制的抗震技术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 建筑工程杭震结构设计及施工的具体控制措施
4.1 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环节的措施
对于设计阶段来说,设计阶段是抗震结构的建立阶段,是施工的铺垫,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在抗震结构的设计环节,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选择建筑工程的修建地址,不能再地基基础差,危险的地质条件上修建建筑物。(2)在房屋结构的设计过程汇总,要合理选择抗震防裂的轻度,并进行精确的计算,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设计。计算是设计的关键环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概念和计算的双重作用。(3)建筑的外观造型、抗侧力结构以及平面布置都会影响到建筑的抗震性能,所以,对于平面不规则、体型相对复杂的建筑物来说,要设置合理的防震缝。例如,在抗震度在8度左右时,对于立面高、刚度各异的建筑物来说,应该利用防震缝将建筑结构进行分割,成为多个体型比较规则的独立部分,能够有力的减少地震时产生的扭转力。(4)在设计中,应该合理的设置一定的结构圈梁和构造柱。对于不同的建筑物而言,其施工设计不同。对于横墙比较小的建筑来说,不宜马上设置构造柱,而应该在增加到适当的层数后设计。当建筑物的层数较高,对于横墙或者纵墙的承重的钢筋硅楼来说,应该合理设置圈梁。要有力的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和抗剪力,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在隔开间或者建筑的每一个开间,分别设置构造柱,在没有构造柱的墙内,包括内、外纵墙一级屋盖都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闭合圈梁。如此设计,使圈梁在平面内形成一个闭合的网络,与构造柱连接,大大提高了墙体的刚度,能够有效的防倒塌。(5)要注重对于建筑不同部位强度的设计。对于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对于材料的要求不同,承重墙的强度最大,楼梯间的强度也相对较大,底层的砂浆等级则保持在一般的强度。
4.2 施工阶段的抗震施工措施
首先,对于施工来说,施工应该根据图纸来进行施工,对于每一个参数都要进行合理的把握,在施工中,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并规范施工,不能偷工减料。在施工前,要做好施工会用到的材料、经费和人员进行具体的统计,特别要把好混凝土等重要材料的质量关,保证钢圈以及构造柱的施工能够达到强度的要求。对于施工中已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要重点控制,并有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理,对于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及时的纠正,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强度。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和施工来说,要牢牢把握抗震结构设计的原则,选择合理的参数,并结合具体的建筑工程合理设计抗震缝等抗震结构,在施工中,将设计落实到实处,按照图纸施工,并注意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把,建设真正的民心安全工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钢结构;工业建筑;设计环节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钢结构在工业建筑的应用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钢结构在工业建筑的运用优势,得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钢结构的施工速度是比较快的,通过对钢结构构件的有效应用,促进其大批量生产,满足其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有利于其在施工环节的优化,促进其安装的便捷性,促进其施工周期的有效缩短,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钢结构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本身的重量比较低的,这有利于促进建筑物结构质量的优化,以更有利于实际工作的有效展开。其建设适应性是非常强的,比较适合一系列的较低的地基承载力环节及其地震烈度较高的区域,钢结构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其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也具备更加环保性,促进其钢结构体系的内部环节的不断深化,满足环保型绿色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钢结构的设计中的性能要求
1、抗震性能
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对钢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设计的优化,促进其钢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考虑结构的抗震等级及要求,合理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特别的梁柱布置的合理性和整体稳定性,应考虑在地震作用下或者想风荷载的作用下要满足规范的要求,确保钢结构的受力性能的提升,保证其变形能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受到水平地震力或风力的影响,钢柱底的剪力往往比较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柱底设抗剪键,设抗剪键来抵抗水平力对基础的影响,保证工程的整体稳定,满足抗震的要求。
2、防火性能
我们在设计钢结构工业建筑的时候,还应考虑钢结构的防火要求,因为钢结构的耐火能力是很差的,当钢材受热在100℃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的抗拉强度降低,塑性增大;温度在250℃左右时,钢材抗拉强度略有提高,而塑性却降低,出现蓝脆现象;当温度超过250℃时钢材出现徐变现象;当温度达 500℃时,钢材强度降至很低,以致钢结构塌落。因此,在设计钢结构工业建筑时,必须做隔热及防火设计。选用良好的耐火材料,保证防火层的厚度及质量,从而满足防火要求。
三、钢结构的构件设计与节点设计
构件设计首先是材料的选择。比较常用的设计是 Q235(类似A3) 和 Q345(类似 16Mn)。通常主结构使用单一钢种以便于工程管理。从经济上考虑,也可以选择不同强度钢材的组合截面。当强度起控制作用时,可选择 Q345;稳定控制时, 宜使用 Q235。构件设计中, 现行规范使用的是弹塑性的方法来验算截面。这与结构内力计算的弹性方法并不匹配。当前的结构软件,都提供截面验算的后处理功能。由于程序技术的进步,一些软件可以将验算时不通过的构件,从给定的截面库里选择加大一级, 并自动重新分析验算, 直至通过———这就是常说的截面优化设计功能之一,它大大减少了结构师的工作量。
节点设计是钢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结构分析前, 就应该对节点的形式有充分的思考与确定。设计中经常出现最终设计的节点形式与结构分析模型中使用的形式不完全一致, 这种情况在施工中必须避免。节点按传力特性可分为刚接、铰接、半刚接, 初学者宜选择前两者进行简单定量分析。节点连接两种常用的方法是等强设计和实际受力设计, 设计手册中通常有焊缝及螺栓连接表格供设计者方便查用。规范中对焊接焊缝的尺寸及形式有强制规定, 应严格遵守。焊条的选用应与被连接金属材质相适应, 例如 E43 对应Q235,E50 对应 Q345。Q235 与 Q345 连接时, 应该选择低强度的 E43, 而不是 E50。焊接设计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焊缝的重心应尽量与被连接构件重心接近( 详细内容可查阅规范关于焊缝构造方面的规定)。高强螺栓的使用领域日益广泛。螺栓通常使用 8.8s 和 10.9s 两个强度等级, 根据受力特点分承压型和摩擦型。两者计算方法不同,高强螺栓最小规格M12,常用 M16~M30, 超大规格的螺栓性能不稳定, 设计中应慎重使用。普通螺栓抗剪性能差, 可在次要结构部位使用。连接板选取厚度为梁腹板厚度加4mm。然后验算净截面抗剪。节点设计必须考虑安装螺栓、现场焊接等的施工空间及构件吊装顺序。构件到运现场无法安装是初学者常遇到的问题。节点设计还应考虑制造厂的工艺水平: 比如钢管连接节点的相贯线的切口需要数控机床等设备才能完成。
四、钢结构在工业建筑施工环节的优化
1、钢结构的施工开展之前,应该查看工程现场,对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在接到施工任务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主要查看现场吊装设备站位地点、现场拼装场地位置、拼装设备站位地点、现场有无障碍物、现场临时道路是否具备运输及安装条件等。仔细核对图纸并与土建及结构支架的跨距、标高进行复合。保证在没有错误的前提下进行制作。对图纸上的钢结构进行分解计算重量。主要计算几个安装、制作参数。单片桁架重量、整个钢结构重量、上、下弦支撑的重量及平台重量。桁架上下弦起拱度计算,一般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制作起拱。一般桁架的起拱按大于24米按L/500,小于24米可不考虑。几个参数的计算务必准确无误。
2、为了提高钢结构工业建筑的稳定性,我们首先要进行地脚螺栓环节的坚固性的提升,促进其地脚螺栓环节的精度有效控制,确保其钢结构的有效应用。在地脚螺栓的埋设过程中,我们要促进其精度的提升,促进其下序环节稳定运行。我们要做好钢柱的地脚螺栓安装的准备工作,促进其平面控制网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螺栓的安装精度的提升,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把柱脚的底板的十字线弹出,地脚螺栓的中心线弹出,柱脚剪力孔清理干净,待钢柱就位后,调整标高,把螺母紧固。
3、在钢结构工业建筑的施工环节中,我们要进行梁柱安装环节及其柱间支撑环节精度的有效控制,促进其空间刚度单元的稳定性,以保证其安装环节的协调。我们要进行垫板环节的有效应用,促进其定位线的精确性,促进其整体运作系统的有效优化。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者焊缝连接时,均匀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结构在竖向和横向的整体稳定性满足设计的要求。
4、为了促进结构构件的有效安装,我们要进行构件的储存工作的健全,促进其构件设备的有效应用,满足实际工作环节的需要。我们要按照相关的堆放规范,进行构件管理,确保该环节的有效运作。存放场地应设专人进行管理,并按供货要求和供货清单进行清点,资料存档.构件堆放时H型构件应立放,不得平放.每个构件的支点不得少于两个,支点的位置宜在构件端部七分之一跨处,叠放时不得超过三层并用木方正确的分层垫好垫平,支点应上下对齐。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钢结构工业建筑在设计及施工环节,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优化,根据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进调整,尽可能的使工业建筑工程更加经济合理,以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春华. 当代工业建筑设计新趋势探讨[D].天津大学,2006.
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和技术经济政策;施工招标文件、图纸及补遗通知;现场踏勘获取的工程所在地区和河流自然条件,交通、供水、供电及当地生产生活物资、劳动力供给状况等资料;本单位自身施工能力,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及优劣势。
二、投标阶段与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区别联系
1.编制人员与流程投标阶段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由公司的经营部门人员编制,经内部审查后直接用于投标;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则由中标后组建的项目部编制,项目部编制完成后需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经监理部审核后方可付诸实施。
2.编制依据的区别与联系
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的主要是招标文件和招标图纸,现场踏勘获取的资料等。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除上述资料外,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亦成为编制依据之一,同时有更为详细的施工图纸,现场勘察测量资料,工程有关实验数据及结果等。
3.编制时间的不同
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间通常比较短,从发标至开标时间间隔一般只有20天,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此期间完成,时间紧迫时仅有几天。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自组建项目部起即可安排编制,大中型项目还应编制分部、分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时间相对宽裕。
4.编制目的不同
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争取不扣分,为企业中标加大筹码。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则是要指导具体施工,拟定可行的施工方案,配备合理的人力、材料、机械,既满足施工需要,也要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5.编制内容侧重点
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主要是针对评委打分的项目,对标书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材料、设备及技术关键点做出承诺及实质性响应,对评分未做要求的内容可能一笔带过,甚至忽略。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阶段的完善细化,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对拟建工程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在人力物力、时间空间、技术组织上做出一个全面合理的安排。
三、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注意事项
1.加强编制人员能力素质培养
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是高强度、高技术含量的工作。编制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经验,深厚的功底,才能在短时间内编制出高水平,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除定期参加培训外,还应学习相关适用的法律规范、技术标准,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施工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到工地一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2.克服惯性思维
编制人员在长期大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易产生惯性思维和工作惯性。水利工程招标文件标准化后,编制人员熟悉了相关内容,拿到招标文件匆匆浏览,即着手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经常忽略了招标文件中的细节变化。而变化之处往往是招标人此次关注重点,未做出响应,就可能扣分甚至废标。故编制人员应全面仔细研读每次的招标文件和图纸,对与以往不同之处作重点关注并响应。
3.利用先进的软硬件平台规范
程序提高效率计算机辅助技术飞速发展,在编制施工方案、绘制进度图及平面布置图都有专门的软硬件,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采用,既提高了编制效率,也使文件更加规范美观,易得到评标专家的认可。
四、结语
【关键词】高层建筑;连接点;钢结构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项目越来越多,我们生活在高楼林立的社会之中。现在的高层建筑普遍使用钢结构,因为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大部分高层建筑因为功能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一直都在持续的寻找能够在高层建筑中代替的轻质建筑材料。很多专业人士也尝试着去通过实验来发现。经过了很多次实验的失败,并且行业人士在不停地探寻中发现,对各种建筑材料做出了各个方面性能的对比、检测、运用,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方便程度,经济成本的高低,以及是否简便应用等方面。建筑业内的专业人士综合了多方面的考虑,得出了钢结构还是最适用于建筑中的建筑材料的结论。
1.钢结构优点与节点设计
高层建筑的工程结构主要是钢结构,所以钢结构工程要做好相应的管理,从设计到施工,都需要做好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
1. 1钢结构的优点
钢结构本身的优点很多。一方面,因为钢结构的材质分布很均匀,所以其结构的韧性非常好。另一方面,钢结构材料重量轻但强度高,并且钢结构的性能在力学利用上也尤为突出。钢结构在假定的力学利用中的计算是比较符合建筑中的要求的一大特点。还有一点就是,钢结构的施工过程周期比较短,而且构造也并不复杂,与其他相同强度的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很大优势。
1.2节点设计
任何结构都需要达到建筑行业的相关使用标准,钢结构也不例外,其主要由构件和节点组成。高层建筑经常会因为地震而受到破坏,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钢结构中的节点受到损坏。节点的破坏原因是连接点出现问题,引发总体结构的破坏。再深究原因就是因为节点设计的不科学也不合理造成的。因为有了相关高层建筑因为地震而产生了破坏的情况之后,相关单位对此情况进行了勘察。从而得出了很多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梁柱连接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梁柱连接的破坏出现在了梁的下端源连接处。总体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其中有部分的钢结构也有出现了当中的梁柱连接因为地震的震感而收到了破坏。我们从当中的破坏位置发现了其中主要的破坏部位在于切角工艺的端口部分。我们必须要规范正确的节点设计,同样构件设计也不可忽视。两者在钢结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当中一个都不可或缺。对于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的节点设计我们可以采用混合焊接的方法,或者是焊接螺栓高强度连接。我们运用的这个焊接方法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连接节点,而且有着相当好的延展性。但是因为其中的造价比较高,而且连接的尺寸有些过大,其中的材料消耗也很多的情况下容易使其在地震的情况中产生了滑移的现象,从而造成了节点的破坏。这样就会造成高层钢结构在地震的破坏性高。
2深化设计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2.1设计的合理性
任何建筑施工都需要设计图,设计图起到了一种指向作用。钢结构的施工就需要钢结构设计图来进行指导,保证钢结构的施工按照预先设计完成。因为它不仅显示了对钢结构的各方面技术性的检验的情况,而且向施工人员以及参与人员中明示了有关钢结构运用的几何学原理。绘制钢结构详图的人员首先自己应该做到对建筑物设计的充分了解,自己对建筑之中的钢结构运用有着清晰的理念。因为如果在钢结构设计的一个小环节中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钢结构的正常安装或者会显示出有关的安装错误。所以绘制钢结构详图的人员非常严格的去设计符合结构的蓝图。因为一旦出现错误,不仅仅是对材料的浪费,而且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一个小错误而停滞工程,从而给工程产生了不可估计的损失。绘制钢结构详图的人员必须非常熟悉地了解在设计方面相关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特别是在计算机构造方面的了解。对绘制钢结构详图的人员有一定的要求。格外注意节点设计,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钢结构设计出现的节点设计。只有严格按照这种规范操作,才能保证钢结构绘制人员设计出符合总体蓝图的施工图,实现最终的工程目的。才能符合国家对绘制钢结构详图的要求。
2.2 设计蓝图的审查
绘制详图的人员在绘制钢结构设计的总体设计的过程中,假如在钢结构设计详图上发现存在一些零件的不恰当而造成了与钢结构的构件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在这一点上,深化钢结构设计的绘制人员应该及早的发现,并且在接下来的图纸会审过程中,对参与图纸会审的设计单位和相关建设单位的勘察单位做好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且立即采取措施弥补,这样能够在减少损失的最小的情况下对设计蓝图及时的进行修改和完善。
2.3钢结构构件加工安装
钢结构加工厂必须对钢结构绘制图上出现的每一个零件都要绘制出与之相对应的零件图。在钢结构加工厂完成了这个步骤之后,才能对钢材进行下料。如果发现在零件的设计尺寸上与钢结构工程中实用的实际上的尺寸存在了较大的差异。这样的情况将会造成整个钢结构构件的组装问题,从而出现错误的结果。钢结构的施工详图能够清晰的向相关单位展示设计蓝图的整体的立体效果,消除其中出现的构件与零件相互矛盾而产生冲突的问题。还能够防止对接下来的下料过程中出现错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能够利用特定的软件去检测,这样就在最大的程度上检测是否在设计钢结构蓝图上出现冲突,从而为接下来的加工厂步骤节省了单个零件的二维图纸。这种方法能够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钢结构设计图在现场施工安装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实际中的运用性很高。识别钢构件的方法是钢构件加工厂对其进行编号,主要也是通过钢结构绘制图来完成。到了现场工作人员安装的时候,就能够根据钢结构安装的图纸查找钢构件的编号从而才能找到构件相应的正确的安装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在总体上防止了安装时发生的错误,可以减少因为错误的安装而产生接下来不必要的安装和拆卸等工作,才不会对工程的施工日期产生延误等不必要的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钢结构详图的绘制设计时要防止出现各个连接产生冲突,使得相关建筑单位能够遵循钢结构详图中的设计,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规范使用其中的构件等连接节点,以达到规范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刘晓宁,张兰,朱祥顶.浅谈钢结构深化设计与工程成本节约控制[J]. 福建建筑. 2010(09)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节点;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国内建筑结构在抗震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在地震中,房屋建筑结构没有必要的抗震性能,导致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节点设计及施工问题的研究。
二、抗震建筑的形式
1、基础抗震
在建筑物最下层的基础部位设抗震层和抗震装置,是最基本的抗震结构形式,也是在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抗震形式。采用基础抗震设计上应注意:在建筑物周边,抗震层部分要比基础大一圈,因此场地要宽裕;抗震层的周围设挡土墙,其上部有墙外狭道等,因此要确保地震时不因上部结构的移动而带来其它问题;方便检查和更换抗震装置;为使设备管线适应抗震层的位移和变形,常采用柔性连接或球型接点,但要考虑安放装置及检修的空间;抗震建筑物与其它建筑物之问的联系通道要适应相对变形,确保畅通无阻。
2、中间层抗震
在基础以上的中问楼层设置抗震层,下部结构同普通建筑物一样直接与地基接触,因此它不存在基础抗震建筑的底部体积和墙体数量问题,但抗震层以下的楼层需要做抗震处理。在市区场地不太宽裕时,可把抗震层设计在地面以上,在空中变形有利于节约用地,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地基的挖土量。采用中间层抗震,设计上应注意:为适应抗震层的移动变形,该部分的建筑外墙应设水平缝,要考虑防水、隔音、防火等,也要注意立面的协调美观;解决楼梯、电梯井、机器升降、设备管线等贯穿抗震层的问题,并考虑防火区问的划分;便于检查、更换抗震装置及耐火材料等。
三、充分重视结构抗震设计概念
1、合理的结构体系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功能、材料性能、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地基及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适用条件综合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并满足规范规定常用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合理的结构体系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一)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二)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三)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2、结构体系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5.3条对结构体系提出了多道抗震防线的要求,对于在大震作用下结构抗倒塌具有重要意义。
多道防线的设置,原则上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者选用轴压比较小的抗震墙、实墙筒体等构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轴压比很大的框架柱兼作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例如,在框架-抗震墙体系中,延性的抗震墙是第一道防线,令其承担全部地震力,延性框架是第二道防线,要承担墙体开裂后转移到框架的部分地震剪力。对于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是第一道抗震防线,承担了厂房纵向的大部分地震力,未设支撑的开间柱则承担因支撑损坏而转移的地震力。
四、抗震节点设计准则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具有满足性能的基本要求如下:
1、节点在性能上应表现出与其相邻构件相同的使用荷载特
性。
2、节点应具有可靠强度,足以抵抗相邻构件承受的最不利
荷载,在必要时甚至可抵抗几倍的荷载。
3、节点构造应该简单,易于施工。
4、极限强度设计法可以用于梁柱节点处
五、抗震节点的设计与施工
1、节点混凝土方面
(一)不等强梁柱节点施工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在强柱弱粱的原则下,柱混凝土强度一般均高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1~2级(即5-10MPa),而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高,这种强度差别越大。因为随着高度的增高,要求柱的承载力越大,因而柱的混凝土强有时达到C45~C60,而一般梁板结构的适宜强度是C25~C35,带来强度差超过10MPa的情况,节点给混凝土浇筑带来一定的困难。其做法是:
(1)柱梁混凝土强度级差小于等级5MPa时,不管是边节点还是中节点,由于梁对节点处的约束作用以及梁筋纵横穿过节点区和节点区箍的加密等作用,完全可以实现强节点原则,为方便施工,可以将节点与梁板一起浇筑,采用梁板混凝土。
(2)对于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10MPa及其以上,节点应采用与柱强度等级一样的混凝土浇筑,具体施工步骤为:①先将快易收口网绑扎在距柱边500mm或h(h为梁高,取两者之中最大值)之处,浇筑节点混凝土,节点混凝土因用量少可采用塔吊浇筑,不采用泵送混凝土,这样可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节点混凝土稍高出楼面,暂不振捣;②浇筑梁板混凝土,先浇筑靠分界部位,基本达到标高后先振捣节点区混凝土,然后再振捣梁板混凝土,这样做既可以防止节点区混凝土浆流失到梁中,又可以防止梁板低强度混凝土流入节点区,当然振捣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并且两边的时间差应在2h之内,防止形成冷缝(图1)。
(二)节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影响
节点区域的钢筋排布十分密集,包括框架柱主筋还有四周梁伸进的主筋锚固区段。由于节点处钢筋占据着很大的空间且分布杂乱,导致施工中振捣困难,节点处混凝土容易发生不密实,而使节点处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也是发生剪切破坏的主要成因。因此,应加大施工管理力度,保证混凝土的振捣质量。节点处钢筋体积量的增大,钢筋分布的不规则,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与钢筋协同工作的机理,严重时使节点处抗震验算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发生了变化,验算结果的可靠性降低,设计时应给予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构造补强措施。
2、节点处钢筋
(一)框架梁与柱钢筋排放关系的影响
在结构施工图中,通常不显示节点区域梁、柱钢筋的排放关系,只是对梁的纵向钢筋伸进柱内的锚固长度和端头弯折形式作出要求,这样在施工时通常会存在梁的主筋与柱子的主筋相碰的状况,根据框架梁、柱之间的受力传递方式,框架梁的纵向主筋应放置在柱竖向主筋的内侧,即“柱包梁”,由于柱筋规格较大、数量多、排列紧密,梁筋又只有在柱筋的间隙中穿过,由此梁的钢筋定位不可避免的产生较大偏差,若梁、柱设计截面同宽,梁内外侧纵筋间距小于设计宽度,梁端部加密区的箍筋不能与纵向主筋紧密连接,不能形成规格的钢筋骨架,这样造成梁端部有效断面的宽度减小,最终导致梁的承载力降低。
(二)节点箍筋配置不足
《规范》规定节点核心区内箍筋量不应小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箍量。但实际操作中偏差很大首先节点区域钢筋密集,四周有梁筋伸入节点,造成节点处沿梁高度范围内空间小,将加工成型的箍筋特别是多肢箍穿入就位困难很大。如果在梁筋伸进节点之前先将节点箍筋绑扎完成,则梁端有弯折段的钢筋无法穿入就位。鉴于上述施工困难,施工中常常出现节点处无箍筋、箍筋少、箍筋绑扎混乱的状况。
六、抗震设防的目标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的设防的目标如下:
1、如果所遭受的是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多遇的常规地震,建筑物不受损坏,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2、如果遭受到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建筑物,包括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可能损坏,但不会对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造成威胁,经修理仍可使用;
3、如果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尽量保证建筑物不倒塌。也就是说,在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上,设计方可以按照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这三个层次进行考虑。
六、结束语
在未来的房屋建筑结构中,我们要逐步的加入抗震节点设计的要素,不断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捍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地震给房屋建筑造成的破坏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结构设计;钢结构住宅;钢结构体系;
前言:
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建设部已下令禁止使用传统的粘土砖,同时,我国目前的钢产量已高达1.7亿吨,严重供过于求的状况已迫使钢铁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为了建筑业和钢铁业找到了新的出路,我国在已有的建筑体系上引进了国外已经成熟的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多层钢结构住宅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多层住宅发展的主要方向。钢结构住宅建筑的优点主要有:大大节约施工时间,施工不受季节影响;增大住宅空间使用面积;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建筑材料可重复利用;拉动其他新型建材行业的发展;抗震性能好;使用中易于改造、灵活方便;给人带来舒适感等等。
一、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选型
钢结构体系的型式有多种,但应用于住宅的卡要可分为钢框架体系钢支撑框架体系,钢框架-混凝士剪力墙体系 钢框架-核心筒,错列桁架钢结构等。
根据已建的钢结构住宅工程 对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做一个简单的定性比较(见表1)。根据表1对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比较分析,可以明确地得出各钢结构体系的优缺点。从表1可知,错列桁架钢结构经济性高,开间及跨度大,比较适于作为多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但建筑设计应与结构设计交互设计,以避免桁架对建筑平面设计的影响。
表1 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性能比较
错列桁架 好 低 复杂、快 抗侧能力好、 桁架对住宅建筑平面设计有影响
二、钢结构住宅楼盖结构分析
楼板的合理选择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降低楼板的造价和减轻自重对整个建筑物至关重要。目前钢结构住宅工程中常用的楼板主要有三种形式: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现浇混凝土楼板;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楼板。通过表格对上述三种楼盖进行综合比较 见表2:
表2 多层钢结构住宅常用楼板类型综合比较
造价 较低 较高 低
由表2可知 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楼板比较适于作为钢结构住宅楼盖 这种楼盖不仅装配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自重轻、用钢量少和造价低,而且跨度较大,整体性及抗震性能都不比现浇楼盖差。
三、多层钢结构住宅结构分析与设计
3.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工程6层,层高2.8m。建筑高度17.1m,建筑面积2858 m2,建筑标准层平面如图1所示。在一个住宅单元中,进深尺寸较大,除楼梯间、厨房、卫生间相对固定外。其余的厅、居室、贮藏室等均可按住户的意愿自行安排、灵活分隔组合。墙体选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建筑抗震设防烈度Ⅷ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基本风压0.60kN/m2,地面粗糙度B类。基本雪压O.80kN/m2,屋面活荷载0.5kN/m2。
3.2 结构分析与设计
结构体系:根据上文分析及工程概况,该工程选择交错桁架钢结构和钢框架结构体系。灵活分隔部分采用错列桁架钢结构,该结构利用柱子、平面桁架和楼板组成空问抗侧力体系.具有住宅布置灵活、结构自重轻和造价低的特点。是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新型结构体系:固定部分(厨房、卫生间和楼梯间)采用钢框架结构。桁架腹杆采用混合型桁架,这种桁架的抗侧性能优于空腹桁架.抗震性能优于实腹桁架。桁架布置见图2。
图2 桁架布置
结构布置:住宅的开问和进深较大,由上文分析并综合比较而选用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楼板。采用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板后结构布置采用简单梁格方式,取消用钢量较大的次梁。简单梁格布置不仅可以降低结构用钢量,而且可以增大建筑有效净空并取消吊顶。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板通过与钢粱组合作用(布置栓钉和后浇叠合层)进一步降低结构用钢量。叠合板总厚度为200mm 其中预制预应力空心板厚度150mm,现浇叠合层厚50mm。结构平面布置见图3。
构件设计:交错桁架结构中多数构件的内力以轴力为主,而且体系的抗侧刚度很大 一般以强度或稳定设计来控制构件截面,比较适合采用高强度钢材,因此该工程梁、柱、弦杆、腹杆均采用Q345钢。交错桁架结构中柱采用直径为400mm.壁厚为l6mm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采用C60;弦杆采用HW200x200x8x12:纵向框架梁为HM294x200xSx12:直腹杆为等边角钢组合L100xl0;斜腹杆为等边角钢组合L125x8。框架结构中柱采用直径为300mm.壁厚为10mm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采用C60:粱采用HN25O×125×6×9。
结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平荷载作用参与组合的工况对设计起控制作用。构件强度和稳定应力比控制在0.90以内 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 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来控制。结构分析结果见表3。
节点设计:交错桁架体系采用混合型时,横向荷载的作用将通过平面桁架以轴力的形式传递给柱子.故桁架与柱子的连接按铰接设计。此时,桁架上、下弦杆除了要承受轴力,还要承受弯矩.按照连续压弯杆件设计.而腹杆与弦杆的节点按铰接设计,忽略桁架腹杆次弯矩的影响。此种分析不但误差~t4d,,还能改善结构的延性和增加耗能储备。钢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全部为刚节点.可有效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
3.3 简单经济评价在满足各项设计指标的前提下.各构件用钢量见表4 设计方案总用钢量为85.25t(不包括楼板及基础),单位面积用钢量为29.8kg/m2。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交错桁架结构。可以显著降低结构的用钢量.比其他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经济。
表4 构件用钢量
四、结束语
关键词: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梁式转换; 5级人防地下室; HRB400级钢筋
Abstrac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al work,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of a residential engineering system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concept design,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nd new material selection,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of a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the conversion layers of main design and weak parts of the treatment measures.
Key words: a part of the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Beam type conversion; Level 5 civil air defence the basement; HRB400 reinforced level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前言
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指底层为框架柱, 上层为剪力墙的结构。底层的框架结构可使建筑平面灵活布置, 适用于商场、餐厅、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大开间的公共建筑设计;上部的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 侧向刚度大, 水平位移小, 多用于住宅、旅馆等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楼板为转
换层楼板, 需采取措施增强该层的整体性及刚性, 以减小整个结构的上下刚度差异。现代化高层建筑设计趋向功能多元化, 要求居住、办公、饮食、商业一体化, 因此这种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 工程概况
该住宅区建筑面积约28.6万m2,本工程地下2层, 地面以上6栋32层的塔楼,呈弧形分布,塔楼地面以上高99.90m。首层架空, 二层为结构转换层,以上为住宅标准层, 地下室连成一体,其中A1~A4塔楼地下二层为5级人防地下室。本工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A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属复杂的高层建筑。
三、 主体结构设计
3.1 结构体系特点
⑴平面不规则: 本工程整体平面布置呈圆弧形,地面以上由6 栋32 层的塔楼组成。各塔楼平面均呈“十”字型,中部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筒体为主要的抗侧力体系,伸出的各翼由几种不同的单元组合而成,与筒体连接部分较窄, 向外逐渐变宽, 属于平面不规则类型, 详见图1、图2。
⑵竖向不规则: 地下室及首层为框架结构, 由混凝土柱承受竖向荷载, 以上各层为剪力墙结构, 由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 2层平面为结构转换层, 采用梁式转换,属于竖向不规则类型。
图1 首层结构平面
图2 A6 栋标准层结构平面
⑶人防地下室: A1~A4 塔楼地下二层为5级人防地下室,其顶板( 即地下一层楼板) 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为100kPa。地下室底板则需承受地下水反压力, 根据场地的地下水位及地下室的埋深, 地下水位设防标高为- 2.50m,底板的浮力达70kPa,需采取有效的抗浮措施。
⑷超长混凝土结构: 弧形地下室整体相连, 长度超过400m,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温度应力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⑸结构转换层及塔楼中筒与各翼之间的连接均为该工程的薄弱部位, 其计算分析和处理措施是设计的关键和重点。
3.2 结构概念设计
本工程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⑴为了加强整体结构刚度, 本工程采用部分剪力墙框支、部分剪力墙落地的形式, 形成底层大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因框支剪力墙承受的剪力大部分要通过楼板传到落地剪力墙上, 故把落地剪力墙布置在各塔楼的中部, 围成圆形的筒体, 在转换层以下筒体外墙加厚为500, 内墙为300, 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为C60, 有效地加大底层剪力墙的刚度和承载力, 使整个结构上下刚度差别减小, 也增强了整体抗扭能力。
⑵在转换层以下的框架结构中, 塔楼部分的柱子作为上部剪力墙的支承也相应被加强, 采用C60、截面为800×3000、φ1400 等的钢筋混凝土柱, 加大底层刚度。上部的剪力墙结构, 整体性较好, 有较强的抗侧力和抗扭能力, 但为了避免墙体自重过大, 部分剪力墙向上收窄, 厚度从300 减小为250 和200, 从而减少给底层框架结构的负担, 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⑶底板承受着较大的浮力, 厚度取500, 塔楼部分,待主体结构完成6 层后, 建筑物的自重可抵消地下水反力, 裙楼部分, 则在柱下用抗拔桩( 入岩深度≥3000) 抵抗浮力。人防地下室顶板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达100kPa, 板厚取250, 在人防设计中, 在核爆动荷载和静荷载同时作用或核爆动荷载单独作用下, 材料取动力强度设计值, 如钢筋动力强度设计值为静荷载作用下设计值的1. 2~1. 5 倍, 混凝土为1. 4 倍。
⑷本工程结构长度较大, 故几处设置了防震缝和后浇带。6 栋住宅塔楼在二层楼面每隔2 个塔楼用防震缝分隔, 每两个形成双塔结构。地下室整体相连, 沿地下室弧线方向每隔约50m设置一条后浇带, 将地下室分为8块段施工。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 掺粉煤灰和合适的外加剂, 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适当增加配筋率, 防止温度应力使混凝土产生开裂。
⑸塔楼中筒与各翼之间的连接是整个结构的薄弱部位之一, 各标准层均为不规则平面, 结构计算采用分块刚性楼板假定。为了克服塔楼的扭转反应, 标准层采用剪力墙结构, 适当增加剪力墙数量, 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 尽量加大中筒与各翼连接楼板的宽度, 连接部分楼板加厚到150, 并在平面适当部位设置拉梁将各翼连成整体。
⑹转换层的设计是该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2 层平面是本结构的转换层, 是底层大空间与上部剪力墙之间的过渡层, 采用梁式转换, 部分落地剪力墙在该处都予以加强, 使转换层、下的侧向刚度比减小而满足规范的要求。该层楼板厚度取200, 框支梁最大截面为1400×1800, 因支承上部墙体, 框支梁承受很大的剪力,需在梁支座处加腋, 并增加梁箍筋数量, 提高抗剪和抗
图3转换梁水平加腋大量
图4 转换梁节点大样
扭能力( 图3) ; 纵向钢筋也需加强, 提高承载力; 当梁宽大于框支墙柱宽度时, 在节点区域内另加竖向拉结筋勾住梁底、面筋, 增强转换梁刚度( 图4) 。对受力较复杂的转换梁, 则进行有限元分析, 并按应力进行配筋设计校核。
3.2 结构计算分析
本工程结构分别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及《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TAT》进行计算。SATWE 采用空间杆件―墙元模型, TAT 采用空间杆件―空间薄壁杆模型, 分别按单塔和双塔楼考虑计算( 单塔计算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 双塔计算内力及配筋) 。SATWE 程序计算时, 塔楼各翼采用分块刚性楼板假定, 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取两个主轴方向和45 度方向计算地震作用。考虑平扭耦连计算。计算参数的确定:
⑴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 场地土类别为Ⅱ类, 考虑偶然偏心, 取18 个振型。
⑵基本风压值ωo=0. 60kPa, 地面粗糙度为C类, 风结构位移及内力计算结果表
载体型系数取μs=1. 4。
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取0.85, 阻尼比为0.05。结构稳定验算满足高规要求, 并且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上表为A5、A6 栋双塔结构的SATWE 位移及内力计算结果。
从SATWE 计算结果分析可知, 主体结构对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的反应是正常的, 结构自振周期、位移、地震力均控制在规范允许值范围内, 振型曲线正常, 说明本工程的结构体系是合理的, 采取的抗震措施是有效的。
四、 新材料
本工程除了沿用传统的HPB235 级和HRB335 级钢筋外, 考虑结构的复杂性、材料性能、施工技术及经济性等各种因素, 增加( 采用) 了新型钢材―HRB400 级钢筋,应用于梁柱纵筋、剪力墙主筋及地下室底板钢筋。此钢筋强度为HRB335 级钢筋的1.2倍, 减少钢筋配置数量,却可提高结构承载力, 施工方便, 既经济也实用, 现在很多复杂的高层建筑都拟用此种新型钢材。
五、 结束语
该地区住宅临江耸立, 外观豪华, 宫廷特色设计, 功能齐全, 室内布置实用美观, 处处散发着贵族气息, 是现代高尚住宅的典型。通过这个设计我深深体会到, 结构专业需配合各个建筑的设计特点, 选用最佳的结构形式, 最适合的材料, 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进行设计。
论文关键词:工业设计 知识结构 市场经济
目前,要使工业设计教育的知识结构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必须对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充实相关内容。首先本专业培养的工业设计师既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也不是单纯的工程师,工业设计师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因此他既要研究人的行为、人的需求,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又要掌握现代科技,还要了解产品的生产工序,探讨市场的发展前景,再者工业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然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得到市场的认可,才具有生命力。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知识体系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市场价值观念,是当前调整工业设计学科知识结构的关键。
l学科要素
工业设计的产品以机械化、大批量的形式出现,但又必须体现出产品所具有的物质和文化的双重性质,达到适用、美观、经济的三大要素。因此要求教学中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双重的、多元的。
1.1适用性是第一要素
设计首先是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它是第一性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感官的需求,它是第二性的。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迅猛提高,人们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其注意力向形式感方面倾斜。人们习惯以自己的行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去衡量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从而加重了艺术设计的含量。因此客观上要求工业设计师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学科常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并能把握一定的民族特点、经济、地域文化和社会意识,去更好的统一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基础学科的系统教育,可使学生掌握解决设计适用性的基本方法,基础学科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图学,掌握设计施工语言,材料学,掌握材料的性能、加工形式与方法,设计力学,熟悉力的作用和传递,加工工艺学,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程序和特点,人机工程学,研究人的生理特征,诸如人体尺度、动作分析、视听觉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帮助分析、研究设计。除了要熟知上述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
1.2文化性是第二要素
任何设计在满足了物质功能基础上,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才具有生命力。单纯追求物质功能的产品,只能是工作原理的物化而谈不上美,在市场经济的变革中是没有竞争力的,因而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艺术造型法则。另一方面,由于工业设计受到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制约,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还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各民族的传统和人文常识,从中找出其结合点,才能设计出符合特定环境要求的优秀作品。因此教学中相关的美学知识体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相关学科有以下几个方面,绘画造型基础、素描、速写、默写能力,色彩的设计、色彩的构成和色彩的运用能力,艺术设计基础、形态设计、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能力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心理能力也在不断的变化提高。必须培养学生主动把握时代的脉搏,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紧跟时展的步伐,接受新生事物,站在时展的前沿。
1.3经济性是第三要素
工业设计最终以工业产品的形式出现,它的价值通过市场和经济规律来反映。因而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设计前期针对社会需求、产品现状、风格特点、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的市场调研,并利用价值工程学知识和科学管理的方法以及工艺流程的基本常识,来研究产品价值和成本的关系,选择最合适的材料、结构和施工形式等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因此教学中还必须让学生具备市场营销学、价值工程学和包装、广告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另外,我国逐渐走入法制的轨道,依法制定合同、依法设计、依法销售等是保障社会经济利益的关键,因而要求学生必须懂一些合同法、销售法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知识。
2发展方向
高等学校面临新的形势,要承担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建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因而工业设计教学知识结构体系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2.1表达能力的培养
设计表达能力,构思草图、色彩效果图、模型等,它们都是表达设计构思的工具和手段。设计者掌握的表达技巧越多、技术越精,就越能展示自己的设计思想。另外条理清晰的文字和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十分重要,它可以详细地、全面地、深入地说明和表达设计构思,以及具体的细节部分,促进设计构思成为现实。
2.2创新能力的培养
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创造性是设计的生命。设计师的创造性是建立在扎实的系统理论和广泛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也可以说创造力是一种超凡的理解力、洞察力和想象力,它是人类先天所赋予,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发展的。因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工业设计教学知识结构体系的发展重点。
2.3综合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