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14:56
导语:在农业发展前途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香格里拉 农机化 发展途径 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27-01
一、前言
香格里拉县,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当然这里也是一个高寒山区,属于一个典型的农业贫困县,这些年随着农机化在我国的广泛推广,本县的农业科技人员为了贯彻党的惠家政策,快速推进本县农机化的进程。
进行了各种研究,在本县进行农机推广,对各种大型,中型以及小型机械的装备水平,也在逐渐地提高,一些新农机在本县的推广,新技术的推广措施也越来越多,取得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农业整体水平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随着这个农业组织的逐渐完善,各种培训以及宣传,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让本县的农业农机化水平,以及本县的农业经济,得到了明显的增长。
二、农机化在本县发展现状
香格里拉县的购机补贴措施,是从二零零六年正式在本县开始实施的,在这种措施下,全县开始出现在大量的购机农户。全县大型的拖拉机由原来的六百多台,到二零一三年底,已经增加到了近二千台,小型的拖拉机也是由原来的四千多台,增加到了现在的五千多台,联合收割机也增加了四十台。
而其他各类的机具配置,更是不计其数,各种现代化农机设备在香格里拉县的推广,也使得本县的农业生产,不管是在农业生产,还是在粮食脱粒以及一些农副产品加工,都基本达到了机械化的程度。农机化的使用,在本县已经从产前到前后的所有环节,都涵盖其中,农机化使用的综合收入,也占到了本县农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以上。
农机化的优点:农机化在本县的推广,具备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就是生产效率提高了,原来人畜无无法承担的大规模的劳动生产,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随着农机的推广,都得到了根本的解决,加速了本县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以及产业化的进程;
其次,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于农机在本县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原来农民无法承担的农机费有,因为有了补贴的存在,就使得购置农机成为了可能,农机的补贴政策,使得农机大量出现在本县,也使得农机化水平在本县得到显著提升;
再则,农机化在本县的推广,使得农村劳动力产生了转移,使得农民可以增收,农村可以增加生产效率。首先就是农民增收,因为农机化的推广,就使得本县出现了大量的闲置的劳动力,他们可以加入到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进城务工,从而让自己收入明显增加。其次就是农机化的推进,使得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得到改善,而且减少了劳动的强度,使得农业循环经济得到了增长。
三、农机化发展的相关问题
1.机型落后:首先就是农机装备比较落后,设备也相对陈旧,使得它与现代化农业产生的发展不相符,各种拖拉机,农机等配套比例在本县,也出现严重失调现象,陈旧的设备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或者更新速度过慢,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本县农机化发展进程。
2.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在香格里拉各乡镇以及村之间,缺少着健全的农机服务组织,没有明显的农机耕作示范区,没有使用农机的大户,大多都是采取分散经济的模式,这样的生产模式,按时间效率来换算,都容易产生非常大的浪费,也很难起到事实推广以及示范的作用,对农机化在我县的推广,速度相对较慢。
3.农机结构不合理:在本县,大多的农田普遍存在着田块较小,土地也相对零星,所以大型机械在本县的使用率明显比较少;而动力机械则相对多一点,其他的农业机械,配套机械就相对地薄弱。
比如稻麦机械化在我县明显有重大的突破,但是像生产其他作物的机械,在本县明显比较地落后,甚至只处于起步阶段。粮食经济作物在本县机械化水平偏高,而其他的经济作物,渔业等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机械,就明显比较地缺乏,有等进一步提高。
其次,就是受购机政策的影响,在我县,很多农户在购机时,觉得小型机因为政策的原因,得不到补贴,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而一些农业机械,也容易出现重复购置的情况,使得农业机械在我县的使用率明显偏低,这也是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农机化发展的新思路
1.加快发展:首先,各大城乡机械,要把发展本县农业机械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推进本县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准确的定位。及时地对我县农业生产的水平以及农机的需求进行调查,并且进行制定比较科学的农业发展措施,使农机化工作能够与本县的市场经济实现一个完美的契合。
2.以人为本:对于本县农业的发展,最主要还是依靠农民,所以要以人为本,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只要解决了他们的所需,才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
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核心,要科学地为农民选择最合适的农机,而且农机的质量,价格方面,都比较地合理,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享受到国家补贴的优惠政策。
其次,就是对于农机的使用,因为是一个现代化操作范畴,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农机的操作,也要对农民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农民成为一个合格的农机手,提高他们的农机化操作技能。
再次,对于农机化操作,必须要进行有组织的生产,这样对于农机的工作效率,以及农村的经济效益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当然还可以将农机服务打造成一个本县品牌,实现农机的跨区作业,从而提高本县整体经济效益。
五、结论
上述论证中可知,农机化生产,是香格里拉县农业腾飞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在进行农机化推广的时候,一定要大力地宣传科技兴农,以及兴农富民的思想,让本县农民感受到新农机生产带来的强力经济效益,提升他们的劳动积极性,解决农民农机生产中需要的各种技术问题,让农机化生产,在本县可以进行实现全面化,使本县农民可以逐渐地实现小康化。
参考文献
[1] 姚向明 罗应贤 和金良.促进香格里拉县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途径[J]《云南农业》 2011年第08期
[2] 普灯红 姚向明 罗应贤 和金良.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契机 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J]《云南农业》 2011年第07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图书馆;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农业科研事业,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发展农业科研工作,调整农业科研总体结构,提高农业科研工作者素质,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这不仅是全社会的真切要求,也是科研工作的历史使命。面对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农业科研单位的图书馆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科研单位图书馆如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发挥自身的特色和功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
分析农业科研单位图书馆发展的现状,我们看到,一方面图书馆规模化建设快速发展,办馆实力增强,能满足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图书馆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如图书馆整体发展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图书馆建设中存在偏离科研工作的要求,办馆效益下降,个别图书馆在规模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忽视质量及盲目扩张的问题等等,需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科研的图书馆必须很好地跟踪、把握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稳定推进各项科研建设工作的发展。
一、农业科研单位图书馆目前现状
1、办馆理念和办馆实践难以适应科研工作的需要
由于大多数图书馆是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提升的,虽然步入了农业科研发展的快车道,但短时间内从馆领导以及普通员工,在办馆思想、办馆观念都难以适应农业科研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工作的要求,理念存在着错位和偏差。
主要表现在:
一是:只认识到科研院所图书馆与普通图书馆的共同之处,而对农业科研单位的基本特征及特殊规律认识不够,现有的图书馆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工作的需要,突出表现在科研工作重要的实践环节得不到文献信息支持保障和服务,很多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工作举步艰难,甚至至今仍是空白;二是:受传统科研工作观念的影响,原有科研的“学科型”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高级科研人才培养的唯一模式,许多人在思想观念上长时间内视其为正宗,而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的“身份”持怀疑态度。这导致科研单位图书馆的定位得不到提高。图书馆因而无形中从自身降低了对办馆水平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还在过去被动服务的模式上原地踏步,缺乏信息组织和生产的意识及能力,不能满足科研人员对信息深层次的需求;三是:理念上对如何围绕科研需要办好农业科研单位图书馆,从上到下都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图书馆还没有形成以农业科学研究规律、理论为基础的办馆机制,图书馆工作的开拓和创新陷于主观盲目,处于一种“自娱自乐”的办馆状态,科研规模虽然有所发展,但办馆的整体水平与科研发展不协调,某些方面的工作偏离了科研发展的急需,如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没有建立在读者有效需求的基础上,出现唯数量而追求数量的现象。这些问题如不尽快及时纠正,势必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这是农业科研图书馆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农业科研图书馆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2、文献资源建设滞后
近几年来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也为科研院所投入了很多资金,使得农业科研图书馆硬件设施、馆藏资源不断增加。但图书馆多年形成的建设滞后的问题仍为突击,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专业队伍、服务项目、办馆条件上都与高标准的科研型图书馆有较大差距,原有的馆藏资源数量、质量和馆藏结构均无法根据学科建设及时地进行补充和完善图书内容,馆藏文献类型单一、陈旧,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3、馆舍面积不能达标
据相关调查,农业科研图书馆舍大多都在2000-6000平方米之间,少数初具规模的最大可达1万平方米,最小的仅有600多平米。悬殊较大,与科研图书馆的合格要求差距甚远,有的科研院所图书馆落后于地方普通图书馆。
4、现代化自动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农业科研图书馆普遍存在现代化、自动化建设方面严重短缺,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大多数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但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仍存在差别,少数科研院所图书馆由于现代化,自动化建设起步稍早,也有网络环境支持,但更多的图书馆是刚刚起步,尚未摆脱手工操作模式,设备相对显得原始和落后。
5、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农业科研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来说学历起点偏低,知识结构单一,除图书情报专业外,缺乏具有较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高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个别图书馆因为编制受限,图书馆不得不引进一批临时工以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尤其是有的图书馆无任何高等教育背景的临时工竟占了总人数的40%,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工作长期建立在这样一种人员编制和结构的基础上,图书馆全方位、多功能地开展服务必然得不到保障,业务的探索、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是维持图书馆传统业务也成问题,又如何谈发展?
6、投入增加与办馆效益下滑的矛盾难以协调
对图书馆来说,增加经费投入本来是件好事,但在农业科研图书馆办馆理念、人员、服务体系等尚未具备相应条件的情况下,部分图书馆的基本建设脱离了图书馆的发展规律,与规模扩大相对应的是,经费使用不合理,馆藏质量下降,资源极度闲置和办馆效益的持续低下。这样的情况使图书馆处境尴尬,甚至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因为图书馆将有限的人力和财力都投入到基本建设,而影响了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工作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经费优势非但没有转化为服务优势,反而是投入越大,造成的浪费越多、效益越低。短时间内图书经费高涨,达到正常年度经费的几倍,图书馆于是突击进书,购书时顾不得内容是否合理、出版年限是近是远、复本量是否符合实际借阅的需要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图书馆对科研人员的文献需求和读者阅读需要还缺乏深刻了解,图书馆采购不是建立在有效性和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而使馆藏建设工作、馆藏质量、馆藏结构没能得到提高,相反起了负面作用。这样的突击采购方式很可能导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整体偏离科研工作的需要,所以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应引起农业科研图书馆的充分警惕和重视。
二、农业科研图书馆发展的策略
1、与时俱进,准确定位
随着科研工作的向前发展,图书馆作为科研单位的一个重要支柱,应根据科研的定位、发展方向、办馆规模、学科布局、服务面向等要求,确定图书馆的办馆方向,主动为科研服务。因此农业科研图书馆既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办馆模式,也不能沿用专业图书馆办馆模式,因为科研院所对信息检索利用和文献加工等需求均较高,所以作为农业科研图书馆应正确定位,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办馆方向,搞好自身的特色建设,加快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的步伐。
2、建立具有农业科研特色的馆藏体系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衡量图书馆实力不仅是馆藏数量,更要注意馆藏质量和馆藏结构是否合理,同时还要考虑数字化资源的拥有量和读者获取信息的快捷、方便的程度。农业科研图书馆发展方向定位以后,要紧密结合科研的特点,确定自己的倌藏特色,不要盲目的和普通大学攀比,片面追求藏书规模和体系,要充分发挥有限资源为科研服务,因此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要掌握其特色,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题安排和科研方法等,保证馆藏规模与科研规模相匹配,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文献收藏应丰富多样,除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外,应侧重农业技术、特色技能,也要关注当前新学科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结合学科特色,还可以收藏一些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图书,重点收藏具有指导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资格证考核标准及相关资料,使科研院所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既强调专业性,更注重实践性。现代化图书馆不仅要求有纯文本信息,而且要有声音、图像、视频、影频等多媒体信息。电子文献有查阅方便、快捷、全面、准确等优点,它是科研图书馆文献信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载体的多样化,在馆藏文献资源上,既要扩充传统的纸制文献的收集,也要有目的地加强电子文献和多媒体资料的收藏,使传统书刊与数字化信息资源协调发展,优化馆藏结构。
3、统一业务规模,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随着科研图书馆的定位,图书馆服务对象为科研人员,他们均有较高的文化底蕴,科研的项目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因此要求在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均有待提高。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是文献的编目、标引和文献资源建设。没有统一的文献标准规则,著录数据就不可能实现全馆统一管理和馆际间数据交换,因此科研院所图书馆,应首先确立统一规范的著录格式和详简级次,为数字化建设及其它各项业务工作打好基础,便于今后科研院所间的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和共享,促进农业科研图书馆的整体发展。
4、积极向虚拟图书馆迈进,加速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图书馆建设,是指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管理自动化、标准化,读者服务高效化、全球化,以及图书馆人员素质高层次化等。它是保证办馆质量的主要手段。由于新建或合并后的高职院校基础差、起点低,在现代化建设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努力实现,在业务工作上积极参与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如参加联合编目,共享书目资源,参加数据库集团购买,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和周边地区院校资源,建立校园网和区域网,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加入全国网。
目前农业科研图书馆面积大多数不能达标,购书经费又有限,图书馆应根据科研人员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收集网上信息,在信息资源建设上走实际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加强虚拟图书馆的建设,这是解决实际馆藏拥有量不足的最好办法。
5、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内容
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图书馆面对的是更加充满竞争的信息环境,科研人员的信息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引发了科研人员对信息需求的变革,因而图书馆馆员首先在服务理念上要更新,不仅要提升服务质量而且要深化服务内容。主要是对科研人员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开设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以及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利用等讲座,积极开展课题查新,定题服务等信息咨询,跟踪科研项目,提供快、准、全的信息服务。面向社会走进市场,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势和现代技术,延伸并扩展服务领域。
6、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的主体是书,过去传统的思想观念是以书为本,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再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必须以馆员对读者服务为中心,自始至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规章制度上注入人性关怀,改变图书馆传统的刚性管理手段,领导应结合馆员切身利益如普升、福利、工资等,为他们创造条件,使馆员更多的接受外界新事物、新思路,拓宽知识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激发馆员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全馆工作人员有爱国、爱所、爱馆、爱人的高尚情怀,形成一种爱馆的精神凝聚力和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图书馆服务的需要。
7、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的建设,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087-1
0 前言
在土壤固相组成中,除了矿物质之外,就是土壤有机质。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想保证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现阶段,在人口、粮食、资源、环境与能源这五大问题面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可持续农业的核心是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目标是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持续协调的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宗旨是高产、优质、高效、低耗,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方法而建立的一种农业综合体系。在这些环节中,土壤肥力的作用不可忽视,它联系着各个环节。
从我国的国情看,人口多耕地少,人均占有耕地资源有限,要用较少的耕地养活较多的人口,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现阶段,我国的耕地中,中低产田占60%以上,养分贫瘠成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并且缺少先进的施肥技术,农作物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使有限的耕地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因而,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的土壤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有机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土壤中有机质是地球生命中能量交流的库容。肥沃的土壤可以起到持续的协调作用,并且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使作物生长正常,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提高其产量。因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许多国家都已把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防治土地退化,纳入到发展农业与整个国家经济计划之中。
在我国历史上,曾大面积推广种绿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养分供应较为平衡,土壤肥力得以维护与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与复种指数的提高,耕地质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土壤基础肥力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仍在继续下降,各种农药、化肥污染加剧等,已明显地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持不解地开展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与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的途径,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我国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有机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土壤养分是土壤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有机质则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因而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从现代科学储备和生产条件来看,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仍然离不开有机肥。
在我国,占所有耕地60%以上的中低产田中,普遍存在着养分贫瘠问题。绝大多数耕地都缺氮,1/2的耕地缺磷,1/2-2/3的耕地缺钾,还有相当大比例的耕地同时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问题。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土壤的肥力,必须加大化肥的使用量。尽管我国氮肥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化肥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但单位面积上的施肥量仍低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解决人口多,耕地少的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施用化肥仍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1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的核心技术在于如何改变自然环境,使得动植物的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肥等条件相对可控制,以达到为其生产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为此提供的便利实现了设施农业的有效性,降低动植物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1.2种苗业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正大力发展,加上各高校和科研院对该产业的深入研究,这些都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随着农业开发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的节节高升,我国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产品的开发业随之深入,种苗业即为其成果。种苗业的发展模式直接导致高端农业产品的开发,农作物良品的相继涌现。
1.3农产品现代物流业
为促进现代城市农业的良性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即在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领头的前提下,实现以批发市场为主、超市和集贸市场为辅的基本格局。其优点在于将现代农产品的流动形成一个具备全局性、合理性、辐射性的流通网络,保障其顺畅流通。
1.4观光休闲农业
观光休闲农业,归根究底就是建立在农村的农业的基础上,将农村设施和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并依托于农村的天然景观和其独有的自然资源,把农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文化结合起来,通过规划设计,最后将之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域,极具农村经营特色。
1.5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科技园区是一项新型农业企业,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产物,科技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展现为其最大特点,
1.6循环农业
现代农村增长方式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农业,顾名思义,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是其基本特征,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其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即在减量、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低耗、低排、高效的目的。
1.7生态农业
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的关键在于一切生产发展因地制宜,生态农业正是基于此进而实现经济、生态和效益的有效统一。其具体要求为:粮食、大田种植和农业的发展不再作为独立的个体,而是让三者分别相应的与其他经济作物、其他生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相结合,共同发展。
2我国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近年来,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农村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甚至是重中之重的交通运输设施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这对都市的农业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作用。事实证明,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阻力关键在于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都市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直接导致新型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活动无法开展。
2.2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
农业产品的生产经营组织和其营销手段方式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匹配,以及闭塞的农产品产销信息都是源于政府的行政干预。农产品在市场运行中的现状并不乐观。
2.3资金和科技投入不足
现目前,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资金远远不够,更有甚者不将这寥寥资金充分利用,没有规划性的资金使用加大了资金不足这一问题的难度。除了匮乏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的科技投入也让人忧心忡忡,缺乏创新性的科技原创和突破,不满足要求的技术集成等,可见,要发展我国都市农业,除了投入足够的资金,提高相关科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势在必行。
2.4政府政绩观错位
合理配置生态要素并实现其优化,让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但是现实情况是有些地方领导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又过分担心自己的政绩不敢放手发展,因此并不看好生态农业的发展前途,这样已然错位的政绩观影响了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的有效性。
3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对策
3.1创新都市农业的投融资机制
作为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政府应该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投资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金投入。随着政府扶持农业生产的资金的增长,应相应的对投入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善,将投资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给予参与投保农户相关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
3.2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的多功能是指其产品功能、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和就业功能。以农业的多功能为中心完成多种农业经营模式的相互转换实现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3.3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是懂得现代化农业生产文化的现代化农民。采用各个渠道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政府的引领下,通过培训班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相关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3.4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benef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Du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mographic factors, resource factors and system factors, China'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ces many problems,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现象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滥用化肥农药,污染土地和水源,同时也可能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大水漫灌造成土地的盐碱化,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这些都是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给自然造成的破坏。这样下去,不要说下一代的利益,就连我们这一代的利益都很难保障。自然环境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现在的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道路必将越来越窄。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
2、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公正。农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其他地区的人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剥夺他人发展生存权力,确保当代人和后人对农产品的需要都获得满足。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把农业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局部发展和全局发展结合起来,使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就是生产力。然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各个环节, 急待提高,比如:政府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2、产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弱
我国农业虽然规模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众多,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据统计只有5%左右的企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普遍存在规模小、没有特色和竞争力弱等问题,起不到带动和支撑区域经济的作用。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效应就更不用说了。
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利用力度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如兴修渠道、农田配套等水利设施。改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扶贫工程、湖泊水域综合治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防洪减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农业远没有达到机械化程度,在部分县镇机械化程度仅局限于小麦、水稻的收割和部分田块的翻犁,至于栽插等农事操作仍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播种、育苗、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主要凭经验进行,无从谈起科技含量,据调查显示农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不足10%。
4、农民素质低
当前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进入21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更大一些。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三、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
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人才。要善于发现农村实用人才,并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积极培育农业技术骨干,引进生产型、经营型人才,解决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山东寿光实现了农业科技全员化,为特色蔬菜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这一点值得其他县市借鉴。
2、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
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生态农业建设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实施起来,才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农技推广等工作,依托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民相信科学,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顺利进行。
3、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切实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4、提高和完善信息化。
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仅仅是进入到了应用推广阶段。政府应该提升统筹规划意识与执行计划能力,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的农业信息系统,形成权威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人才服务队伍的培养,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农业科技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过去,我们说“知识就是生产力”,而现在我们还应该加上“信息也是生产力”。在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生理需求、防病治虫预警服务。相信信息技术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5、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通过制定法规、完善规划和宣传教育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让农村变成宜农宜居、产业化和生态化融合的美丽富饶之地。生态农业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水,促进物质在系统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就能获得稳定的、较高的、长期的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从宏观角度来看,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还能构建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无论从农业生产现实客观需要来说,还是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前途来讲,发展生态农业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6、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发展现代农业,克服资源要素约束,关键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国内外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未来,我们要找准农业产业化着力点,在夯实农业基础、挖掘比较优势、实现规模发展上发力,从而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龙型经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骨干型农业龙头企业,真正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主体作用。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运营模式,使农业在组织经营结构上从超小型、脆弱、缺乏风险保障制度的农户经济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架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辐射、示范及带动作用。
二要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走多元化出口之路,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突破农业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资源的优势互补。
三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逐步形成自我运作、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将分散、弱小的单一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农户生产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措施使农村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学会编,常平生.农牧结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战略需要[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2]高旺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王东升,杜砚如,鲍建梅.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2).
[关键词]畜牧业 发展状况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83―01
我省自古以来畜牧业就相对发达,温和的气候和天然的地理位置,给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这里水源丰富,阳光充足,草木茂盛,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现在畜牧业已经成为我省农业产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镇的重要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有了天然的屏障,但是在某些方面畜牧业的发展也被当地的地理条件制约着,比如山高地不平的环境,使得当地的畜牧业不能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同时当地的资金问题也在某些层面制约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我县的工业不发达,相对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比较低下,畜牧业作为当地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1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1.1资源优势
畜牧业作为当地的主要产业支柱,与它的资源优势密不可分,首先是它的畜禽品种多种多样,几乎很多品种在云南省都位居前几,尤其是猪、牛、羊,很多品种在这里应有尽有,比如撤坝猪、乌骨鸡、黑山羊等,这些稀有优良品种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它的地理位置优越,使得畜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环境基础,天然的草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粮仓”,再加之当地的种植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便是很好的天然饲料;再耳有就是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和湿润,给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2发展态势
我镇地处我国南方地带,天然的牧场,温和的气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主要依靠畜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牧民的经济收入,使得当地牧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在近几年中,由于当地的地形复杂,大部分都是高山、丘陵,整个地形几乎呈现山区、半山区,人民生活的主要收入都依赖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大力重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是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特点也在逐渐产生,比如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产品的起点在逐步提升,各种畜产品的发展逐步在工业化进程中加快了脚步,增强了市场竞争性,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同时畜牧业的发展大幅度带动了乳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乳业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加之当地有天然的牧场,使得乳制品的质量大大提高;同时畜牧的科技程度在逐渐加深扩宽,极大地降低了畜禽的发病率,使得收益多一份保障;虽然有天然的牧场和作物秸秆等天然的饲料,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畜牧业的发展需求,因而饲料生产也在逐渐趋于企业集团化,逐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线,这样既调动了企业的发展,又将成本缩短到最小,使得利益最大化。
2发展中的问题
2.1优良品种程度低
没有充分的优良品种,在资源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虽然就目前看来,畜牧业发展的局势还是较为可观的,可是相比于一些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来说,这里的畜牧业还是比较落后的。
2.2在结构上,畜产品分布不合理
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结构方面的不合理,很多时候这种不合理给市场需求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使得在加工畜产品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滞后问题,在供给方面,猪肉和蛋类供应充足,但是在牛肉、羊肉和奶方面供应不充足。
2.3产业化程度低
要想最大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产业化发展尤为重要,农村无法达到规模化发展,养殖户都是以分散的状态进行养殖,造成经济收入低下,无法提高效益。
2.4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的经济基础本身就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由于资金不足,造成了畜牧业的发展滞后,无法引进先进的技术,采取先进的养殖措施,在实现产业规模化方面受到了限制。
3发展对策
3.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
向农民宣扬养殖的科学知识,介绍新的养殖技术,渗透规模化养殖的益处,将分散的畜牧业推向规模化、产业化,普及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
3.2科学引进优良品种
面对优良品种低下的问题,应该保证优良品种的数量上的充足,科学引进优良品种,使得当地的畜牧质量不断提高,随之带来畜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大经济效益。
3.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关键词】新型农村 水利建设 策略
水利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在航运、水电、农业灌溉、抗旱排涝、清洁能源的开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这些水利功能就必须综合考虑生态资源状况、国家地理位置、区域差别状况、人文居住环境。新型农村背景下,综合运用水利功能,实现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提高建设水平,做好水利保障。
1 新型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
1.1 国家对农村水利建设重视不够
虽然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从近几年的洪涝灾害中反映出,农村水利建设还很脆弱,不能容纳和及时排除洪水,导致各地出现不同的水患事件,特别对于南方,水患更加严重。可以说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了。水利建设在水患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无法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首先思想上没有重视农村水利建设,例如水利建设中开挖的渠道,其宽度和深度是否满足排涝需求,重点地段设置的是明渠还是暗渠,水库建设的标准和水容量是否满足排涝需求,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计算和测量,很多水利建设还是在沿用原来的建设标准进行。没能从生态环境改善,气候变化方面思考对水利的影响。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气候变得湿润多雨,一旦下雨就会阴雨不断,这样雨水量自然增加,江河湖泊自然上涨。其次,很多水利水库建设没有加固,无论从库容量还是水库设计,任然沿用旧水库标准,这样水库无法安全及时排除洪水。甚至有的小型水库被遗弃,老旧不堪。
1.2 水利系统不完善
国家重视了对水利水库的建设和研究,但是对水利管道建设研究,水渠设计优化没有认真进行思考。这在洪涝灾害中表现的非常突出,例如洪水淹没农田等,在洪水来临的时候仅仅靠地面水渠进行疏导河流,这样排洪的能力非常有限。地下排洪根本没有,对地下管道的铺设和排洪设计很脆弱。特别在农村水利管道的建设中,更是混乱不堪,该铺设暗渠的铺设了明渠,不但浪费了国家资源,而且也不安全,农村水渠发生儿童溺水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其次,对水渠的维修、加固不到位,这样造成水渠容纳雨水量无法达到要求,只能冲出水渠堤坝,淹没农田。有的农村地段的水渠已经风华损坏掉了,但是没人去管没人过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陈旧化程度高,丧失了水利疏导的作用,增加了水患危险。最后水利系统建设没有与生态系统建设结合,导致很多水渠,加速了风化现象。
1.3 水利建设督察不到位
水利建设督察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在建水利工程不论从质量上还是在水利功能上督察不到位,导致水利建设质量不过关,特别是在水利建设功能上,更是没能引起重视,看似水利基础设施完善,但仅仅是农田灌溉的作用,甚至有些地方连基本的农田灌溉的作用都没发挥好。在不用说水利发电、水利续航、排涝减灾保护农田等。二是有些水利大坝建设任然存在安全隐患,拦截水力能力不够,如对坝底没有进行防渗处理,导致坝底出现漏水现象。长期下去必然影响水坝安全。
2 新型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策略
2.1 农田灌溉
新型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与传统的根本不同,再不是挖几条水渠或者修建几座水利大坝。而是要提高建设的科技水平。特别针对近年来高温天气的变化,我们要及时做好抗旱工作,为此做好以下方面:
(1)提高农田灌溉设计。首先要将农村农田全盘考虑,统一进行规划,要把水渠建设修到每一户农田到达的地方,也就是说水渠建成网络化,主管道与分管道相结合,把明渠全部修建成管道滴灌,提高灌溉的效率,节约水资源。这就要求重新开挖水渠,水渠尽量沿着各家各户的农田堤埂走,以节约土地资源。管道滴灌的好处在于能及时将水利大坝中的水完全引流,充分保障灌溉的水源。由于是地下流淌,所以减少了高温天气的蒸发,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水渠的破坏,而且滴灌技术还能将水源引到农田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保障了农田灌溉的全覆盖。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支撑。其次农田灌溉水渠设计双渠道进行,暗渠用来农田灌溉,明渠用来防洪泄洪,若遇到发大水两水渠同时进行泄洪,这样就会减少或者避免洪水对农田的危害。明渠中的洪水是不能用来灌溉农田的,它有大量的酸碱性物质,会腐蚀农田的根、茎、叶。所以暗渠滴灌农田,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对农田增产增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增加水利建设投入。不管是明渠还是暗渠管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完成,因此国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农业现代化实现是不可能的。在水利建设投入方面,以国家投入为主,引入农业发展合作社为辅,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辅,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进行水利事业建设,广泛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重点建设水里大坝,做好水源蓄水能力。其次做好,农田灌溉水渠的修建、维护,及时更换损坏的明渠暗渠管道,做好对水利大坝的检查维修,确保水利运行安全。
2.2 做好生态植被防护
生态植被本身就是一座容纳水源的地方,所以进行面山绿化,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很有必要的。为此做好以下方面:一是做好水利大坝附近的生态植被建设,以提高水坝的蓄水能力,生态植被具有良好的蓄水能力,能有效涵养水源,所以它的的建设情况影响着水坝的水存量。二是做好水渠沿线的生态植被,因为生态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所以它能起到加固水渠的作用,从而避免水渠培土不受损害,增加水渠质量的稳定性,避免水渠。三是生态植被能减轻洪水对农田的损害,阻挡了洪水冲击的力度,所以不管是保护生态平衡还是保护水利建设,都必须加强生态植被的建设。积极进行农村面山绿化,植树造林,切实提高生态资源建设。
2.3 积极开发水利建设功能
从传统的农田水利灌溉走向水力发电、水坝养殖、农田水利观光旅游、生态植被保护等,才是新型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渠道。现代农业的滴灌技术离不开的电力的支持,而农业用电完全可以修建小型水力发电站实现,所以大大节约了农业发展用电。其次水利发电也为国家发展,社会经济提升提供了能源支持。如三峡大坝水力发电,不但充分利用了水资源,而且对于保护下游的农田灌溉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有了电的支持,农田灌溉可以到达任何地方。水坝养殖,实现了内地偏远山区渔业的发展,只要能充分应用和妥善管理,其渔业发展也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就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最后农田水利观光旅游作为新兴的农村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它可以培育出不同的观光产业来,如花卉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农产品种植和采摘产业等,可以大大吸引游客进行农业观光旅游,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变化,很多市民选择了乡村旅游和乡村观光,进行避暑休闲。为此水利建设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从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来看,它与农业、农村、农民增收是紧密联系的,水利建设搞好了,其他产业也会得到很大提升,为此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水利建设是很必要的。
2.4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
首先必须加强对材料选取的监督和控制,材料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进程以及完工之后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企业必须要认真选取材料。例如采购部门必须选择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设计标准的材料,然后再由其他部门对材料进行检查,只有通过认可的材料才能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监督部门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若发现违反标准行为,应给予他们严厉的惩罚,确保工程建设正常进行。
2.5 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及法律
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前,完善规划体系至关重要。在进行编制、规划时,须遵循统筹安排原则,将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需求纳入考虑范畴,并将工程、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以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多层次、多元化、协调发展。在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基础上,将有关部门水利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此外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法律尤为必要。不论是国家还是省级政府,皆应制定、出台相关法律,以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在促进农业发展、确保农民日常生活用水、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此通过采取科学规定各级政府享有的权力、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健全相关法律等策略,以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富丽.农田水利规划中的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
城镇居民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渐渐厌倦了游历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劳累,且常有“看景不如听景”的遗憾,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离比较近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而这些园区也非常乐意接纳游人,既可处理产品,又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广告,传播既快又易为人接受,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这样,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我们将之称为农业观光园。
由此可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
目前,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大都是结合各自的主营项目和地方特色来划分和命名的。这里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特点将其分为三类。观光农园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茶等为主营项目,让游人参与生产、管理及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品尝、购买的园区为观光农业园。它又可细分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圃)、观光茶园等。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农业公园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娱乐和园林结合起来的园区称为农业公园。这类园在休闲、旅游、度假、食宿、购物(农产品)、会议、娱乐设施等方面比较完善,注重了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的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教育农园,既兼顾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又兼顾园林和旅游的园区可称为教育农园。其园内的植物类别、先进性、代表性及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等不仅能给游园者以科技、科普知识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实景;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
泰兴市农业局
为切实弄清我市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情况,更好地培大培强我市的主导特色产业,根据市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近期拟对全市现有高效规模农业项目(企业)进行调研,现提出如下初步方案:
一、调研项目及地点
(一)、种植业
1、甜豌豆
(1)胡庄镇肖林村(带头人为该村支书田建华,总面积100亩,预计可发展1000亩,平均亩产值1500元。)
(2)分界镇赵庄村(带头人为赵登平,目前总面积1500亩,平均亩产值1500元。)
2、设施蔬菜
(1)泰兴镇无公害蔬菜设施示范基地:位于泰兴镇新联村境内,由泰兴镇农技站领办,占地面积200亩,其中设施蔬菜大棚100座,原创:连栋大棚5座,亩产值6000-8000元。
(2)溪桥华庄村园区:带头人为何灶泉,占地面积74亩,大棚49个,亩产值4000-5000元。产品由上海新城食品有限公司销售。
3、食用菌
(1)蒋华镇清水村:带头人为该村支书常余生,目前面积15000
平方米,每平方米产值40-50元。产品由佳禄食品公司销售。
(2)蒋华镇崇福村:带头人为该村支书史小平,目前面积25600
平方米,每平方米产值50-55元。产品由诚信食品公司销售。
4、日本大葱
溪桥镇华庄村:带头人为何永胜,目前面积30余亩,预计可发
展面积1000亩,亩产值3000元。
5、草莓
溪桥封庄:带头人为徐波,目前面积10余亩,预计发展面积30
亩,今年亩产值8000元。产品由嘉禾农业发展公司销售。
(二)、畜牧养殖业
1、生猪
泰兴市弘泰牧业有限公司(母猪430头,肉猪4000头)(马甸)泰兴市清源牧业有限公司(母猪585头,肉猪2000头)(黄桥)
2、奶牛
泰兴市金太阳奶业有限公司(奶牛150头)(黄桥)
泰兴市宏达乳业有限公司(奶牛180头)(刘陈)
3、兔
泰兴市三阳兔业有限公司(种兔550只)(大生)
兴隆村王兵兔场(种兔1100只)(分界)
4、山羊
李肖村肖军养场(波杂种羊120只)(河失)
西华村海焰养场(羊110只)(溪桥)
5、鸡
周氏禽业有限公司(种鸡2.6万只)(古溪)
北洋徐宏燕鸡场(蛋鸡1.6万只)(河失)
6、鸭
泰兴市富江公司(蛋鸭2.2万只)(七圩镇公殿村陈友富)
7、鹅
吴天祥鹅场(肉鹅2000只)(广陵镇北肖村)
吴亚云鹅场(肉鹅4000只)(南沙镇唐港村)
8、养殖小区
横垛镇钱荡生猪养殖小区(1000头、6户)
新街镇霍庄村康元蛋鸡养殖小区(3万只、2户)
(三)、水产养殖业
1、特种水产养殖
刘勇养殖场(120亩水面、种苗繁育)(大生)
泰兴市珍品养殖场(64亩水面、种苗繁育)(储军)
2、休闲渔业
七圩镇瑞丽渡假村(240亩水面)(刘国华)
溪桥镇梦里水乡(86亩水面)(钱国才)。
(四)、林业绿化
1、银杏
宣堡镇郭寨村、二捕公司雄银杏基地建设;胡庄镇肖林村银杏早果丰产发展项目
2、蚕桑
张桥镇西桥村、分界镇沈界村等银桑高效复合栽培模式
3、冬枣
分界镇曾小明冬枣发展项目;分界镇刘旗兵冬枣发展项目
4、葡萄
果园场新品种葡萄设施栽培;广陵镇兴宁村葡萄—银杏复合栽培
5、花木
果园场花木基地
二、调查提纲
(一)、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经营者或合伙人姓名住址、项目建设时间、坐落
2、现有规模
(1)企业占地、项目土地租用或征用面积(水面)、种植面积
(2)现有种、养殖规模、品种、年上市(销售)量、现有畜禽舍间数、大棚数、平方
(3)已投入资金情况(基本建设、引种、启动、流动资金)
3、运作模式
是否独资、合资、股份制、租赁经营等、有否建立何种形式的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组织的运作情况如何?
4、市场开发的方法
是否自主销售、定点(订单)销售、进入超市、依靠经纪人销售、加工销售等。
5、经济效益情况
详细核算该企业或养殖、种植户2005年及以前的效益、2006年
及以后的经济效益概算情况。
6、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及前景分析
本项目产品是否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有无申报无公害基地、产品?订单、市场前景如何?市场预期有无发展前途。
7、辐射带动作用如何
有没有较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本地及周边其他农民是否因而获得较多的收益?
(二)、规划情况
1、近期、远期规划,包括基础设施投入、品种(技术)如何改
良、种、养殖规模如何扩大、预期目标、特别在辐射和带动群众增收方面有什么设想?如何落实?。
2、预计投入资金规模,资金如何筹措。
3、用地、水、电、工等制约情况,特别是现有土地是否满足发展的需要,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其他方面对政府政策有何建议和要求
(三)、结论
该企业或种、养殖户所经营的品种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市场运作和经营模式是否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我市的高效、规模、外向农业的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能否起到示范、带动、促进作用,是否值得政府大力扶持等。
调查中若发现除上述之外确有规模、特色、效益的项目、品种一
并列入调查。
三、调研方法
调查采取重点走访和专题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重点走访主要对所列项目的单位逐一走访,按调研提纲摸清情况;专题座谈主要根据走访情况,决定项目重点扶持单位,形成建议意见上报市政府。
调研工作由张建新、李红星、徐国臣、赵军同志负责。具体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种植业):徐国臣、高余德、孙春明、朱华、郭金平;
第二组(畜牧、水产养殖):李红星、周家瑞、郭年成、钱华、
何荣华、王凤、蔡云飞
第三组(林业绿化):赵军、袁觉、朱雄、田金余、王承元、
殷国怀、刘克冬、丁春美
调研组织由各小组单独进行,调查结束后各小组汇总好调研情况作出建议结论,由局统一报市政府。
四、调研时间
从6月5日开始,6月18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