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时间:2023-07-27 16:15:01

导语:在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第1篇

通过家访、调查,寻找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文科成绩的非智力因素

根据多年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观察发现,影响高三文科学生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紧张,焦虑,害怕。这些因素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与孩子的生存环境、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通过家访、调查才能了解其具体原因。

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不愿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学习方面的情况。多数家长要求高,自己压力也大,有时把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每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普遍表现出对孩子的失望与责难之情。家长与子女关系不和、意见不同、兴趣点各异的问题比较普遍,导致高三学生往往很难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家的温情。

诱发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目标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和幸福,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应经常利用杰出人物尤其是身边的人成材的事例激励学生,要多描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未来的美好情景,引发学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指导学生在每一阶段定出具体目标,然后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这样,学生胸怀大理想,努力达到小目标,内心便产生了巨大动力,学习效果自然提高。

调控目标期望,拉动学生的学习

目标的设置应明确具体,清楚地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何时做”等关键要求。研究发现,学习积极性高的人如果学习目标规定得不明确具体,学习成绩往往还赶不上学习积极性稍差但学习目标明确又具体的人。

教师设置了学习目标之后,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需要相联系,让学生把学习的目标当成自己的需要,了解其价值和完成的可能性,对学习的目标产生期望。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目标期望,让学习目标拉动学生的学习。

训练成就动机,引导合理归因

1.训练成就动机。美国、加拿大对中小学生的成就动机训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意识化: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让学生更加注意和了解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

②体验化:让学生进行游戏或其它活动,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感受,体会选择目标与成败的关系,体认行为策略对成功的重要性。

③概念化: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成功”“失败”“目标”以及“成就动机”等有关的概念。

④练习:不断地重复体验化和概念化两个阶段,不断地加深理解和体验。

⑤迁移:让学生把学到的行为策略应用到学习场合,学会自选目标、自己评价,并独自体验成败。

⑥内化:把取得成就的要求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并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行为策略。经过训练的学生,他们对取得成就更为关心,更会根据自己的实情选择所追求的目标,学习成绩更好。训练成就动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有效。

2.引导合理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改变不良的归因,学会合理归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判断其归因是否合理;接着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从中体验成败;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在归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当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强化;若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工作难度,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时,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归因指导是帮助学生学会有积极意义的归因,提高其士气,而不一定是找成败的真正原因。即使学生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脑子笨,也不能作此归因,否则归因有害而无益。当一个学生已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仍然失败时,教师不能仅仅指出其努力不够,还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分析。引导合理归因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反复进行,直至学生形成稳定而理想的归因倾向为止。

消除无力感和增强效能感

1.消除学生的无力感。对那些经历学习上多次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无力感的学生,应该采取措施去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无力感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知识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关注知识的获取,淡化考试成绩,减轻失败压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视其为吃一堑长一智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第2篇

学对学生直接产生影响。课题研究如果不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变成空中楼阁、高谈阔论了。

如何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我认为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或来自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或是从教育教学的疑点中选题,或是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工作经验中提出等。在教学中发现了预设的或生成的问题,课外反思,找出策略,课堂上再实施干预,课外再研究,根据问题的焦点,形成专题。我们开展教科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源于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实际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实际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搞课题研究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开展研究的方式方法,还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的重心向教学倾斜,特别向课堂教学倾斜。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真正使课题研究为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服务。

结合我园滚动课题《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策略之研究》《教师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性研究》《信息技术介入下幼儿园立体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的实施过程,来谈谈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做法。

一、课例式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开展课例式研究的具体操作是:开学初就在教科室的带领下确定当学期公开研讨课的安排表,使研究人员做好准备;研讨过程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安排教学内容,开展课题小组集体备课,形成教学设计方案;然后开展全校性公开展示研讨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人人参与,各教研组老师观摩指导、建议;围绕课题理念和教学过程进行三个层次的评课——执教者自评反思;听课者点评;领导综合评课。这样人人发表意见,个个谈体会、谈收获、讲困惑、提问题。科研向教研辐射,课题组渗透于教研组,个个努力,热烈评议,共同讨论,真正把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

我们的课例研讨形式多样:有教师的一课三研,有骨干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有师徒帮带的展示课,有青年教师的评优课,等等。为了让课题研究能立足平时,我们把经过研讨的教学活动整理成自己的园本课程,放到日常教学中,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专题式研讨

面对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中困惑和热点问题的如何操作,我们采用了专题式研讨的方法,让教师按自身的心理需求,结合新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适时地开展“每月一议”“主题沙龙研讨”“师徒答疑解惑辩论会”等专题研讨。为教师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解惑提供导向服务。教师们感到课例研讨是重在解决实践问题,专论式研讨重在解决理论、策略方法问题,二者结合,课题实施的操作性变强了,实效性增大了。

三、校际互动式研讨

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后,我们还要注重校际互动式定期研讨活动的落实。一是走出去认真地向省内外学校学习,回来后进行传递、分析、吸纳别人的创新举措,补充完善自己;二是定期向结对姐妹学校展示公开研讨和汇报活动。课题实施中,由校行政负责的全面综合性公开研讨汇报活动;由教科室负责组织展开的邀请领导专家现场指点的小范围专题性研讨活动;由学科中心组、教学片负责组织的向市、片开展的研讨活动。

实践证明,这种以课例式研究、专题式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是课改研究目的的需要,是课题研究的必然内在需求,更是加速教师向科研型成长的需求。

第3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本小课题;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14-02

课改没有商量,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课改不是口号,不能只有心动,没有行动。课改不可踩高跷,总是高空飞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本。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们对教育理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理解,然而将理念转化为实践,就难免有“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的感觉,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深入研究。以校本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夯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建构学校研究管理、提高课堂效果上很有实效。我们在实践中对此做了积极探索,获得了一些肤浅的感悟。

一、校本小课题研究直面课改中教师自己的问题

所谓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与专家、学者的课题研究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在不断推进的课改中开展的校本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指以教师们在课改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那些真、实、小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研究,寻求该问题的具体方法、策略的课题研究形式。这种研究具有选题切入点小、研究方法灵活、研究步骤简约、研究成果实在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教师“面对课改的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是一种源于课改实践、服务课改实践、注重实用的实践研究;是一种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课改实际的田野研究;是教师以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为土壤,以“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的洞察与思考为依据,追求自主发展、内在发展,进行创新。因此,课改中小课题研究,旨在引导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将理念 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课堂新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二、校本小课题研究统领于学校课改研究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推进学校课改研究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其应按以下步骤实施管理。第一,选题立项。学校根据课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策划校本母课题,然后挖掘课题研究要素或因子,将其分解为若干子课题作为教师的选题指南,或者由教师根据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确定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它既可以由个人独立承担研究,也可以自主结合或学科教研组联合,实施集体合作研究。第二,申报立项。教师选定课题后,按“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实践验证―总结提炼”的步骤设计研究方案,形成文本,向学校申报;学校组建评审组筛选课题,根据其问题的真实性、研究的有效性、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再对合格者由学校下达立项批复,正式确立为校本小课题。第三,实施研究。学校加强研究过程管理,组织教师扎实地开展自主或合作研究;对研究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请有研究经验的教师、专家来校指导,与主研教师一道研讨,破解难题,并将研究感悟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付诸实践,验证,确保研究质量。第四,研究论证。当课题研究完成了预期任务,即可申请学校组织研究评审,评审重点是研究行动的真实性、问题研究的有效性、总结提炼的准确性和所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第五,成果运用。学校制定了小课题研究成果运用、推广的激励机制,旨在提高教师参与校本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并争取(区)县研究机构或教育学会的支持,组织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使优秀的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运用,让教师充分体验研究的快乐。

三、校本小课题研究直击学校课改教研空虚的弊端

在课改推进中实施校本小课题研究,突出了管理校本化、问题教师化、研究实证化、成果个性化、渐进序列化和逐层升级化的行动研究要求,化解了教师在课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例如,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不想动、不愿动、难以动,而教师既缺乏耐心又不敢大胆把课堂时空让给学生的症结,确定了“问题牵引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的总课题,提出了“目标问题设计”、“问题牵引自学”、“交流破译问题”、“问题解疑拓展”等教学环节,然后对学科教师在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选定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和“问题设计策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牵引式自学方法的研究”等数十个校本小课题,突出了“问题牵引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中的有关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研究。同时,学校、教师还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学科之间课题的循环研究,对每一个学科对总课题的每一个环节所涉及的主要问题都进行具体研究,形成了突出学科特点的校本小课题研究序列。通过校本小课题的研究实施,将课改的理念化为了具体的教学行为,落实到实践的操作层面,使学校常规教研活动内容充实了,集体备课活动落实了,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展示的欲望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可见,校本小课题的研究实施,直击了课改中校本教研虚张声势、华而不实的弊端,使校本教研丰实、有效。

四、校本小课题研究直通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第4篇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来源和依据。此部分要写清课题是如何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即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给人以怎样的提示和借鉴,对学校工作、人才的培养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与概述

即用概括的语言写出课题的范围,要解决问题及措施、方法途径等,如果在课题名称中涉及到新概念或具有特殊内容的词语,还要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原则是指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和遵守的法则和标准。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这部分内容是指课题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预期要达到的总的标准。

一般写清三方面的内容:

(1)理论目标,即通过研究,最终总结出什么规律或什么新思路,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模式等。

(2)育人目标,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应当发生怎样的变化,达到什么预想的标准和程度,越具体越好,具体写清应达到的

目标。

(3)工作目标:即通过研究将会给全校更大范围的工作带来什么变化,达到什么水平。如 ①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使学校和教师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师生观等,②提高教师队伍思想素③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有利于改革、敢于创新的德育气氛,鼓励教师、学生大胆探索,善于通过教育科研提高素质、提高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此部分要详细写明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措施,即把课题研究的内容细化为各个小问题或具体内容,并针对各部分内容设计研究方法、途径和策略。

(六)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即课题研究选取哪个集体或部门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否有对比对象,两者的基础情况如何(两者的基础必须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才有研究的价值)。

(七)研究的步骤和进度

即课题研究分几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大约用多少时间,完成哪些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等,即具体的时间、工作进度和人员安排情况。

(八)成果的预期形式

即最终完成课题时要显现的最终成果,一般为研究成果报告,有的层次高的成果是出著作、编教材、制成音像制品等。

(九)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按主持人、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的顺序逐一介绍课题组成员的自然情况和分工情况。关于人员分工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下的介绍: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包括课题名称的确立、实施策略的制定、过程的监督、各项工作的安排、经验的管理、实施方案和结题报告的设计及撰写。但也可以与共同商讨、确定主要内容之后,择成课题组中主要执行者,或课题组骨干成员具体执笔完成。

课题组成员:(1)其中选派1—2名,具有教研科研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的人员做主持人的助手,协助主持人设计布置和实施研究计划,组织其它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并对课题的各项活动,各个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经验、吸取教训、整理资料、建构档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并定期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和培训。

(2)其它课题组成员,要认真执行课题计划,搜集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和成果,记载研究实施过程、整理活动资料,并随时向课题负责人提供建议和意见,协助课题组完成各项工作。

第5篇

20**年,**市教育局在全市进行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已进入第三年,我市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教育局领导也充分认识到由于一级完中的不断完善和不断扩招,我市四个主城区的二级完中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部分学校生源质量不高,数量不饱,教师待遇上不去,教师积极性受挫,学校管理越来越变形,高中考上线率靠分流。因此,如何发展特色,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真正提高课堂效度,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等问题的探索是摆在我市二级完中面前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我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大形势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也正因为此,市教育局将【高中文科优质教学探索】的课题交给了我们师专附中。

【高中文科优质教学探索】的课题是在**教育理论与决策研究中心的专家及**市教育局领导帮助和指导下,针对我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的提出。学校的发展是以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是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的;课堂效度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的途径;特色文科学群的构建是【高中文科优质教学探索】的具体体现。

2.课题研究的定位

1)特色定位

**市四个主城区的所有二级完全中学从高中新生录取分数上看与一级完全中学有很大的差距,我校与昆一中和昆三中的录取分相差132分,与十中和八中也相差100分以上,这一差距决定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特色学科群的建立和课堂教学效度的研究方向,我们的一切工作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校的实际上。

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都离不开“以人为本”,都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发展。但实事求是地说,大部分教师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是很肤浅的。课程的内容已从过去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变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学科跨文化意识等,它们在师生的发展中同等重要,换句话说,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每做一件事,我们都要做到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为发展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学科跨文化意识的的载体,让学生在发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学科跨文化意识,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会学习,有信心,有方法,会做事,我们的效率是否会更高?结果是否会更好?尤其在像师专附中这样的普通中学。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我校“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核心就是“人文特色”。

2)范围界定

A.本课题所说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指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涉及我校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高中考的研究,专业水平的提升,教法的研究等;同时也涉及提高教学效益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B.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指我校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C.本课题说到的“效度”,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

D.“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策略”指的是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在普通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

3.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所学校的好坏并不决定于学生生源的好坏,不能说一级完中高考上线率高,有大批的学生升入名牌大学就算它办得好;普通中学上线率没有一级完中高,学生上名牌大学的少就算它办得差。一所学校的好坏应取决于它是否真正把教师调动起来,是否能够真正使他的每一个学生是否会学习,会做事,会质疑,会创新,是否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否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看,一所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学校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以及课堂效度的好坏;既取决于学校管理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更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我校选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探索与构建”作为子课题,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共识:我校教学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程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探索与构建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堂效度的提高提供一个平台。

1)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促进我校办学水平的发展。没有优质的教师资源,一所学校的发展就会成为空话。应当说我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对各类继续教育十分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很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问题,如:不少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与课堂教学脱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实践活动脱节;由于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深刻领会,对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不敢大胆尝试,如:如何实现合作学习,如何实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如何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

2)无论是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我校“提高课堂效度的策略研究”要力争在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思路,教学侧重点,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以及各学科的教学评价体系等,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

3)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差异发展”这些重大命题,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4)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反思和克服当前教育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压抑学生发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增强实践活动的规律性与目的性,增强教育改革的意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题,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5)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和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办法,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找出几种教学模式,而是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促进我校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我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六个目标:

1、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和课堂教学效度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3、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4、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5、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

6、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7.构建文科特色学科群,为我校教师提供更广阔的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发现特长,发展情感,树立信心,构建策略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本课题研究分总课题、子课题二级。总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1)围绕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教育理念;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有我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有我校特色的文科特色学科群;

(3)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

(4)探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度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5)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评价体系;

(8)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管理评价体系

(6)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

(7)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的策略;

(8)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9)普通中学学情学力研究

(10)高中文科课堂教学效度研究及改进措施探索

(11)教师专业进修与教学能力同步发展模式探索

(12)文科学习活动在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价值

(13)教学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2、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各年级,各教研组,各职能部门,各备课组和个人组合及个人,可以围绕总课题的内容,结合各部门和各学科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要符合总课题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发展性原则。学校的管理应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以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评价体系为切入点;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各部门要组织好教师,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年来课程改革的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课题领导小组:李红

副组长:王树华

(三)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

1、20**年9月-20**年10月子课题申报、审批阶段

凡要参加课题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在20**年10月30日前将课题申请报告课题专家小组,经专家组审查批准后,立项,开始课题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组织专家到场指导。

2、20**年11月准备阶段

组织队伍;确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理论培训;现状调查。

3、20**年12月~2010年5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和期间,将分别举行多次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20**年10月和2009年10月中期检查

将在20**年和2009年10月根据各课题组进展情况,组织专家对各组承担的子课题分别进行中期检查,交流、总结和推广优秀成果。

4、2010年6月结题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

——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总课题结题大会。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光盘、总结、资源库、书等形式呈现。

五、子课题例举

1.文科特色学科群的探索与构建

《理科课堂教学中师生互相研讨、互相尊重与创新的实效性的问题》

《实现民主、开放、务实的理科课堂教学过程》

《从理科教材中挖掘幽默素材》

《理科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理科教学中构建民主、和谐和合作的教学模式》

《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与人文特色》

《艺术与文科学科群》

《教师个人的人文修养与课程建设》

《师专附中学科人文特色的探索》

《实现民主、开放、务实的课堂教学过程》

《普通中学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意义》

《师专附中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

《师专附中选修课与校园文化建设》

《师专附中选修课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发展》

《师专附中选修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的提升》

《在普通中学开设选修课的必要性研究》

2.“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

《树立务实的素质教育新观念,推进可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师专附中高中文科课堂教学效度研究及改进措施探索》

《师专附中高中学生学情、学力研究》

《师专附中初中学生学情、学力研究》

《师专附中高中学生理科学习策略研究》

《师专附中高中学生文科学习策略研究》

《探究和转变阻碍师专附中课堂教学效度提高的旧理念》

《构建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关系,树立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的观念》

《教材取舍中的民主与创新问题》

《清除教学环节上抑压民主创新与浮躁浮夸的思想》

《树立重视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多样化的思想》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

《“探究与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效度研究》、

《促进学生增强信心和发展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不同年级学科教学策略和模式探索》

《高中不同年级学科教学策略和模式探索》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建构与检测》

《课堂教学质量与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落实》

《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在普通中学实现合作学习的意义研究》

《师专附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师专附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师专附中校情研究及对策》

《构建不同学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师专附中高一年级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学科教学评价重点内容研究》

《提高师专附中教师素养的策略研究》

《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索》

《高考命题思路研究》

《中考命题思路研究》

《学科高考必考点、常考点研究》

《学科中考必考点、常考点研究》

《师专附中高一年级学情与教学策略研究》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制约师专附中学生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多媒体教学中提高教学校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

《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充满务实创新的生命活力》

《务实、创新型研究性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建立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可行方略》

《教师专业进修与教学能力同步发展模式探索》

《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研究》

《师专附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师专附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课题研究;策略

引言

体育课题研究关系着体育教师探究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的提高。但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题研究开展方式还不够科学,研究过程也不够完善,而相关的理论研究指导也还不够成熟。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中小学体育教师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体育课题研究有效开展的方式方法。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选题方式有局限。主要表现在课堂内容选择不合适以及选题过大、过空两个方面。在体育选题过程中,由于每位体育教师的思考角度、探索目标和擅长方向的不同,再加上可供参考的课题也有限,如果从参考题目中进行课题选择,就会出现不适合自己的问题。而通常新课程改革中给出的参考题目一般是指参考的范围,如果直接引用作为课题来研究,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而空的问题。其次,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不够重视。现阶段,部分中小学对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工作还比较少,即使有些学校开展了课题研究,但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也很难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最后,由于我国相关研究的缺乏,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不足,学校对体育课程不重视等因素的影响,还时常出现研究成果呈现方式不够专业,相关的成果研究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体育教师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1]。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课题研究常态化

课题研究常态化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研究效果的根本要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把课题研究常态化,才能取得实效。首先,体育教师要树立起自身的研究意识,把研究立足于实践之中,选题以体育教学为基础,把研究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相关实验内容的设计,并在课堂上实施。课后,教师还可以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其次,体育教师要充分把握教育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本职工作与教科研的关系,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不可以只专注于课题研究,而影响到体育教学工作,应当注意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最后,课题研究要常态化,还需要体育教师在课题组的研究例会中加强与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进行方法研究以及成果分享,并做好分析和总结。

(二)课题研究专业化

课题研究专业化是体育课堂研究成果展示的必然要求。课题研究的专业化,也可以避免课题结题或课题成果出现偏差。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题研究内容通常是实践性的,所反映的问题更多的是实践中的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方法。而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就要求体育教师的课题研究要具有专业性,这样才能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做到课题研究专业化呢?首先,体育教师在进行不同课题的研究方法选择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实用性,所选取的方法要符合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通常情况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有问卷调查、对比实验、个案分析、观察访问、文献资料等。其次,要注意理论的专业性。体育教师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反复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归纳,再通过相关问题的演绎、类比和实证等,进行思维和逻辑的拓展,从而提高结论的专业性[2]。

(三)课题研究学术化

课题研究学术化是提升中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动力的重要途径。首先,体育教师要从学术的角度进行课题的解读,寻找课堂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增强研究的专业性。特别是在课题研究之前,要对课题进行思想、理论及展开步骤的全方位思考,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寻找课题研究的学术理论支撑,为研究内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课题研究的可实施性。最后,体育教师在课题研究时,还要注意从学术的角度出发,进行具有专业特点的学科论文的撰写。例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等。通过论文撰写,提高自身的心得体会,促进新观点、新材料的生成,从而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与写作技巧,提升课题研究的效果。此外,在阶段性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还应进行相关学术论文的对比分析,找出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从而优化课题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团队化

课题研究团队化是增强课题研究效果的重要保障。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课题研究的开展通常是通过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合作而完成的,因此团队内的团结与协作对课题研究的成果影响深远。首先,中小学体育课题研究组的成员要积极地寻找学习平台,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学科研究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校园体育研讨会,阅读体育报纸书籍,参加互联网教学论坛和专业培训等方式进行自我充实以及提升。其次,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困惑,参与到课题组的交流与讨论之中,强化组内讨论制度。只有不断有新问题、新思想的提出,课堂研究才能更加完善。最后,各中小学也要给体育教研员提供团结协作、提升自我的渠道。例如,建立学校体育交流平台,邀请专家来讲座,完善课题研究制度等。学校要成为体育教师课题研究团队化、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助推器。

(五)课题研究细节化

课题研究细节化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题研究选题时,体育教师要以校本为原则,梳理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疑惑,以此作为选题的客观依据,找出共性,缩小范围,强调价值并细节化,提高其实践性与全面性,从而提出研究课题。其次,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参与实践的主体,教师作为实践的指导者以及发动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从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体育教师课题研究实践的开展。最后,教师要注意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做好课堂各个环节的划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体育教师在做针对“篮球带球”的相关研究时,就可以通过学生篮球带球的实际练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总结出适宜的教学指导方法,从而提升研究的实用价值[3]。

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少先队 课题 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11-01

从2009年起,我竞聘上玉泉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已有6个年头,在多年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让少先队事业大发展大跨越大创新必须通过科研,于是,在我的积极努力下,2012年6月29日,我申报的少先队国家级课题《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活动中,培养“四好”、“三热爱”少年的实践研究》正式开题立项,通过专家的论证。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和全区所有辅导员从学习什么是学校少先队教育科研起步,逐步过渡到全面推动学校少先队科研的深入发展,再到争做一名科研型辅导员,大家收获满满。少先队科研工作的魅力是巨大的,它的重要性是那么显而易见,而它的作用又是如此不可替代。

一、课题选题切入点准确到位:科研、非遗文化、少先队活动“一线穿”

在确定少先队国家级课题《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活动中,培养“四好”、“三热爱”少年的实践研究》立项并完成开题报告后,我带领承担课题学校的辅导员,开始进入漫长的课题论证期。这时我充分认识到,少先队教育科研的课题论证、方案设计,可以请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来指导帮助,以弥补辅导员在理论和科研上的欠缺。但是,方案的实施、措施的落实,最终都要落在辅导员身上,这是别人不能替代的。任务虽然艰巨,但在酝酿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不断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地域优势、少先队活动基础、学校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这是课题的研究资源与前提。如玉泉区通顺街小学的“红领巾送欢乐小导游团”,研发了“小导游”校本教材,开设了“小导游”校本课。民族实验小学红领巾民族文化研究院创建的“索伦嘎”小博物院、石东路小学的安代舞艺术团、小召小学的中华武术队、十二中的剪纸社团、梁山街小学的“风筝研究院”等等,都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由教育部、文化部等共同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通过科学系统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教育的规律,使之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案。如何在少先队组织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好传承,激发队员爱祖国、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培养四好少年,正是本课题研究的聚焦点。该课题的实践研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工作提供了最直接的理念和行为策略。将科研纳入少先队整体工作中整合梳理,把研究措施落实到学校管理、环境创设、班队工作、课外活动、家校合作等教育渠道中去。让科研穿针引线,带活了整个少先队的活动。

二、课题实施稳中求进:“科研入脑、责任明确、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广泛收集”引领科研团队

找到工作切入点后,我就带领承担课题的辅导员,开始了课题实施。首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每个季度听取课题研究小组专题汇报一次,及时修正课题研究方向,保障课题研究经费。定期聘请课题研究专家顾问进行讲座、面批、讨论以指导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提供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及研究资料。教育局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具体目标、分阶段的研究目标以及研究计划。根据研究课题规划,承担课题各校确定各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明确各子课题的负责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照课题研究的进程安排,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交流、讨论、学习活动,汇报各子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研究动态,学习科研理论知识、少先队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梳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内容,修正研究措施,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此外,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通过报纸、网络、专业刊物等途径及时报道。

三、课题活动成效令人振奋:科研活动带给队员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的传承创新

通过课题的研究,系统收集和总结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项目、历史渊源、发展趋势,探索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少先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操作体系,形成少先队活动的一般模式。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进家乡文化,了解家乡的民俗民情,在实践中经历体验,培养少先队员人文素养,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激发热爱本土的志趣,树立自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课题根据所处区域特点,在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教育,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社团活动、品牌建设、机制创新,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从而探索出开发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教育资源的途径与方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教育资源,并应用于学校,使之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第8篇

延吉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成效显著;问题与思考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081-03

吉林省延吉市教育局承担的“延吉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系延边州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编号为YA1109110)。该课题于2011年9月被正式批准立项,有13所中小学校(其中:4所朝鲜族初中、2所汉族初中、3所朝鲜族小学、4所汉族小学)参与本课题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在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下,依据《课题研究方案》扎实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4年12月,教育局为了向全市展示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相继在4所课题实验校(活动按中、小学,朝、汉校)举办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一、课题研究展示成果显著

通过课题成果汇报交流,发现每所课题实验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依托课题研究,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打造各具特色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虽说每个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他们懂得: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课堂是永恒不变的中心,谁重视课题研究,关注课堂,谁就有成果和成效。所以,课题实验校校长不仅时刻抓课题研究,时刻关注课堂,还亲自过问、把关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课堂操作流程,经常下班级听课,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层进式推进,保证节节课有章可循。正因如此,课题研究才有了可喜的成就。

(一)实验学校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自课题“延吉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于2011年11月开题以来,延吉市教科所相关人员及时跟踪13个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动态,深入调研,亲临课堂多层次听课、发现问题跟踪指导,及时培训。但在课题研究中,许多教师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去研究,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成为优质高效的课堂。为此,教科所人员与课题实验学校的管理者们都动了脑筋:一是根据本校课堂实际,制定一些制度措施帮助教师彻底转变观念,二是结合教师实际,搞好课堂操作培训,两者结合起来,不断强化,不断改进,为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提供了支持和强有力的保障,使得课题研究成果显现。

延吉市多数课题实验学校都立足校情,结合师情,着眼学情,积极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研究,以导学案为依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教师解疑、巩固训练等环节贯穿课堂。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公地位,极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讲堂”变成“学堂”,努力为学生发展创设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建立自信。教师们不断反思、不断成长。各个学校也都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的机制中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如,进学小学在实施课题“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的研究”中,探索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高效活力课堂“两段六步”教学模式。“两段”,即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第一段是指学生个体的课前研究,第二段是指学生小组及全班合作的课中学习;“六步”是指课堂环节六个基本步骤:即检查预留―合作交流―展示分享―拓展延伸―总结提升―反馈验收。他们在实践中又做了相应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更加方便易操作。目前多数教师已由开始的“临帖”到现在的“拓贴”,并能根据年级、课型、科目、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进行“创贴”。

延河小学课题“高效课堂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他们从备课入手,形成了“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听课反馈―优化策略”的备课模式和“前置研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课外拓展”学科教学模式的多种实施策略。这些策略带给教师的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换,带给学生的是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教学充满了勃勃生机。

中央小学的课题“构建高效课堂各学科“师生共学案”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构建了课堂“预学―共学―反馈”三大环节流程。随着研究的开展与实施,探索出:“预习―展示(分大展示和小展示)―反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检验“师生共学案”效果,制定了“课堂评价标准”,几经调整完善,最终形成了符合教学实际的“课堂评价标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教师的自我成长。

延吉市五中、延南小学、春光小学为了扎实有效地进行“运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他们都以多种方式开展了理论培训,“走出去”,博采众长;“请进来”,传经送宝;再辅之以校本培训,三所学校均在实践中探索新教学模式,在探索中解决新出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完善“导学案”,依托“导学案”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延吉市五中摸索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求索性”导学案和“3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延南小学“导学案”历经四次变革,研究出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模式,由原来19.2%的学生喜欢使用导学案,现在有86.7%学生愿意使用新出台的导学案。春光小学探索出了“211”家长助学教学模式,且初见成效。

延新小学课题“学科教学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和高效课堂评价的研究”,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探索出延新小学校高效学习方法,即“四环分层导学”教学模式,力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校―展示交流―反馈小结”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并形成了高效学习方法的评价机制。

延吉市六中的“‘自我适应式’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各学科都探索出了符合本学科的“自我适应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化学组课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五步自主复习法”;物理组归纳出了“三结合评价方式”等学科研究成果。

延吉市十二中“实施分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推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即“一三五”高效课堂模式:“一”是指一个“三观”教育理念;“三”是指三个维;“五”是指五步教学法,即独学、合学、互查、展示、评学。它是十二中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实现高效课堂校本化的实践研究,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延吉市十三中的“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确立了“理论培训―探索实践―推门听课―个别辅导―专项培训―观摩示范―反思提高”的教师校本教研模式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与反馈”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了显著转变

虽然展示课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但这并不能抹杀课堂教学转型成功之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了质的转变。

1. 实验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从课题成果展示现场授课来看,高效课堂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显著体现:一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十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学习策略的指导还是教学评价多元化等方面的强化,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理念的体现。课题展示课教师们在教学中都能借助课件或者展板、展台,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注重优差搭配,让学得好的学生带动学得不太好的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了。三是多元评价的理念开始渗入课堂。

“高效课堂实践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教与学的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新理念。在展示课中,教师都注意了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给予评价;有的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还有的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用语言进行评价;还有的用眼神、用手势来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既注意结论性、成果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课堂评价方式的变革。四是体现了教师学会“用”教材理念。老师们在展示课的教学中,都对教材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二次加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展示课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教师并不是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点儿一点儿喂给学生,自觉地摒弃了教师教一步、学生学一步的传统教法,而是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摸索,最后得到新知。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组内研讨交流―小组展示汇报―创新主题升华”的教学模块,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课堂教学特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折射出的问题

虽说延吉市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个别校长和教师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行动不迅速、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对课题研究缺乏内化吸收等问题,对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尚存误解,在抛弃传统模式的同时,又刻意追求高效课堂的形式等等。

(一)从课堂教学层面上看

一是多元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得到普遍应用。很多教师的评价流于形式。不管学生学得怎么样都给予表扬,随意性太强。二是一些教师的教具选择过多,运用过繁太花哨。有的出课教师上课激情不够,不能感染学生,但课件制作精美,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达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三是抛弃传统步骤,刻意追求形式。表现在:对“导学案”过分依赖,把导学案当成课本和教材使用,缺乏内化吸收;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有余,教师主导地位严重缺失,教师该讲的不讲,一味地让学生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表面化、形式化。表现在:小组成员分配合作学习的任务不够明确,教师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适时的评价,没有做到让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效度不够。

(二)从课题研究层面上看

首先,对课题研究认识不够。少数学校领导和部分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积极探索者有之,等待观望者亦有之。有的课题实验校已有一定基础,实验工作在各年级全面铺开,成效比较明显。也有的学校放任自流,对课题研究虚于应付,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其次,不知道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缺乏周密安排。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课改虽有共识,但不知如何实施研究,由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不敢越雷池半步;也有的学校缺乏对课题研究具有专业引领能力的科研骨干教师,难以引领和推动学校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有的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和面子,仓促上阵,随便选出实验学科和班级,结果导致学校课题研究无氛围,更无结果,实验教师势单力薄,茫然探索,遇到挫折便裹脚不前。

再次,课题研究成效不尽相同。有课改基础的学校课题研究成效就大些,否则效果很差且无效;还有的学校课题研究成果不明显,只有结题报告文本成果,缺少过程性实证成果,依旧是人云亦云的所谓研究成果,没有自己课题研究的特质和特性。

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给予我们的思考

第9篇

关键词: 领导干部带着课题工作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要求领导干部是学习型、科研型领导,而学校领导干部更应具备这种素质。为什么我们许多领导干部工作效能低,实绩平淡,工作浅尝辄止,工作方法简单,缺乏艺术和技巧呢?究其原因,就是在其工作岗位上没有深入研究工作。如果各岗位领导都能就自己的工作设计一个课题边工作边研究,就会做得更好。领导干部应以工作研究课题,以课题成果反哺实际工作。笔者现就课题的设计谈一点浅见。

一、课题设计要贴近工作实践

研究课题目的是为指导实际工作,不是为课题研究而设立,因为不能指导实践的课题是没有意义的、是空洞的,那么课题设计就要与领导干部自身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分管教学工作的要围绕教学管理、教学业务设计课题;分管学生管理的要围绕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领域去设立课题;分管后勤服务的要围绕后勤职工的管理,后勤服务的质量去设计课题。总之,课题设计一定要与各自工作岗位性质紧密结合。

在课题的设计上要从小处着眼,不能贪大。因为往往大的宏观层面的课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比较广,在研究时难以把握,导致越研究越难以开展,最后会中途流产。我们提倡研究微型课题,从工作的细微之处入手,从工作细节或难点方面做文章。

二、课题设计要贴近工作时段特点

学校工作有着非常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工作特点也都比较明显。既然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指导实际工作,那么就必须分析自己分管负责工作的时段特点。领导干部可以根据工作时段特点,根据学期教育教学的阶段性,设立多个子课题,而一个时段完成一个子课题,多个子课题相结合便成一个总课题,但不结合工作时段和工作特点的课题只能是虚的,不能对实际工作起指导作用。例如:领导干部应根据学校学生管理的阶段性,开学初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安全教育;中期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期末强化安全纪律教育、总体评价工作,而各时段的主题又要辅以相应的策略、措施、方法去实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成熟度的不同,领导干部也要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而不同性质学校管理策略和措施也应有不同,因此,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成人学校都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学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出不同的管理策略,那么我们就要瞄准学校各工作阶段、学校性质、各种工作特点设计课题并加以研究,从而会对各时段工作起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要精心选择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要有一班善于、精于、热心于课题研究者,同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指导相应工作领域。领导干部要根据分管工作,在一定的工作领域内组建研究团队,需注意的是主要研究人员要来自相应的工作领域。让同样领域人员都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让其在课题的研究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丰富研究成果的内涵。例如,教学方面课题团队的组建可由分管教学校长牵头,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共同参与;学生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团队的组建可由分管政教校长牵头,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班主任共同参与;后勤服务方面的课题研究团队的组建可由分管后勤校长牵头,后勤主任、后勤其他人员共同参与。这样在同一领域工作的成员就都能参与,每个人都在研究中有所收获,这也便于课题研究氛围的打造和课题成果的转化、推广。

四、课题研究要明确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涉及面广,是一个集体性工作,要有多个人共同参与,那么就要对参与的人有非常明确的分工,否则参与研究的人员工作起来就很盲然。从总的方面来看,一般课题成员组成有顾问,起指导作用;有课题主持人,起总策划、总规划、总设计作用;有材料整理与保管,对平时材料进行收集归档;有数据统计,主要对平时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并交相应负责子课题人员;有课题调查人员,主要负责对需要通过涉外调查的工作,并及时把调查情况反馈到相关子课题研究人员手中。

从细微方面看,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根据总课题设计情况每人都应有一个子课题,并都要就子课题拿出研究方案。课题设计和任务分工也要根据成员的分工情况而论,这就要求课题组内人员的分工与其自身工作性质、特点相结合,这样的课题研究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五、课题研究要有持续性和推广性

课题研究从其研究时间来看具有持续性。一个大的课题要3―5年,一个小的课题也要1年才能完成。从其研究内容、价值上讲,更要讲究其对工作指导具有持续性,所以我们在确立课题时,要考虑研究的价值,能否对我们的工作起指导作用。研究成果能否在今后多长时间里起指导作用,这就要分析多方面因素,如国内研究的情况,曾有否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应就自身学校工作的实际进行预测、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