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银的化学性质

时间:2023-07-27 16:15:03

导语:在银的化学性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行动学习;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教学实践

1.行动学习概述

1.1行动学习的产生:团队合作与效率提高

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产生于50年代的英国,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瑞格?瑞文斯教授(Reg?Ravens)是其公认的创始人。瑞格?瑞文斯教授通过大量观察发现,科学家们在共同利益目标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能使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随后瑞格?瑞文斯教授将该方法用于实践检验并取得成功,受到了管理培训与发展领域专业人士的重视,被教育培训界公认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称之为“行动学习法”。

1.2行动学习的发展:L=P+Q+I+C

瑞格?瑞文斯教授在其1971年出版的《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并使用学习方程式“L=P+Q”说明行动学习的含义。 方程式中,L代表“学习”(Learning);P代表“程序化的知识”(Programmed Knowledge),是指人们在开展行动学习前需要吸收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是行动学习的基础;Q代表“洞察问题的能力”(Questioning Insight),是指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提出深刻问题的质疑能力,这是行动学习的核心。在现实中,单纯依赖“P”(程序化的知识)并不能帮助人们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高人们“Q”(洞察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将“P”(程序化的知识)与“Q”(提出问题)有机的结合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表 1 行动学习组织形式可行性调查结果

(二)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学生对以上8种组织形式的认可度(认可度=(“非常可行”+“比较可行”+“基本可行”)/总人数)均在77%以上,其中“教师提供现实中的课题或项目(包括实验课题、社会调查等),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教师点评”一项则得到96.73%的学生认可,可见该组织形式得到绝大部分同学的支持。

表 2 学生对行动学习的期望

行动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和能否得到广泛学生的认可,教师在设计组织形式时需将学生的期望(见表2)纳入考虑之列:

1、该组织形式能让学生的隐性知识显性最大化,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被访的学生普遍期望在参与行动学习中能够培养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而不是流于形式。

2、教师自身需具备或提高指导行动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行动学习。77.09%的被访学生期望教师有较强的指导能力指导团队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合理组建学习团队,保证各团队中有具备较强组织能力的成员。80.36%的被访学生期望团队领导者拥有出色的组织能力管理团队,可见合理安排团队成员尤为关键。

4、建立行之有效的行动学习考核或激励机制。团队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是97.45%被访学生共同的期望,可见团队成员在行动学习中的态度和表现是影响行动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效地考核或激励机制能促使团队成员积极地参与到行动学习中。

四、行动学习的应用效果调查

(一)调查结果

行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大学课堂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以团队学习形式进行实验、组织调查、PPT演示、创作作品、策划表演等。在调查中,学生对若干个以行动学习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效果评价,评价方法为:效果非常好为5分、效果比较好为4分、效果一般为3分、效果比较差为2分、效果非常差为1分。评分结果见表3。

表 3 评价结果(按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

(二)分析

评价结果显示,在给定的8个常见以行动学习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均获得85%以上被访学生评价在3分(含3分)以上,“合作项目(如课题、调查等)”则获得94.18%被访学生评价在3分(含3分)以上,为评价均分最高的项目。

笔者认为,在排除团队无法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行动学习效果的好坏最重要取决于团队成员的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行动学习中,团队成员的消极行为主要有3种类型:(1)放弃型。分主动放弃和被动放弃。(2)投机型。只分享结果,不参与过程。(3)应付型。被动参与,敷衍了事。团队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则需要成员掌握足够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

行动学习强调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合二为一。尤为重要的是,行动学习要求团队里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合作项目(如课题、调查等)被学生认为效果最好,是因为这种教学活动能使团队里每一位成员得到参,各有具体任务,最终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而不会由个别成员包揽完成。PPT演示被学生认为效果相对不够理想,较大程度上是因为PPT得的制作通常只需一、两名成员就能完成,其他成员在这样的行动学习中很难得到参与的机会,甚至有的团队成员完全消极对待。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行动学习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帮助学生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团队内部的合作学习起到有效作用,是使人们积极面对生活、适应工作变动和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行动学习作为一种让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尽管行动学习的优势性显而易见,但大学课堂中的行动学习毕竟需要在教师、团队领导者和团队成员三方的支持和帮助下才能取得成功。整体看来,这种有别于传统学习的方法让高校学生对其显示出足够的兴趣,但就目前而言,行动学习在大学课堂中的组织形式和应用效果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学生普遍感觉行动学习整个过程流于形式、浪费时间、无实质成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

(二)建议

行动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行动学习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即关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行动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需要学生通过个体的努力以及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共同完成。行动学习能否取得理想效果,让学生的隐性知识得以显现,取决于以下六个核心要素:

1、团队组建

行动学习的主体由4-8人组成一个学习团队为宜,并推选团队其中一员担任团队的领导者。建议以随机抽取方式选择团队成员,并且是男女学生搭配组合。自主组合方式选择团队成员虽然有利于团队合作和成员之间的互动,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团队之间的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2、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目标是开展行动学习的目的。它必须:(1)真实。(2)可操作。以学生所掌握知识和能力能够完成。(3)所需时间长短合适。如果时间太短,团队成员会很难深入研究探讨;如果时间太长,团队成员则难于保持参与热情。

3、团队分工

如果团队分工流于形式的,那么该团队的行动学习也就失败了。要使团队分工变得积极、有效,则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建议团队共同制定行动学习的规则或制度,并由全体成员认真执行,防止在行动学习过程中有消极的行为出现。

4、基本技能

行动学习是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要使行动学习有效地运行,则要求团队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包括倾听、回应、质询行为等。只有团队成员将这些基本技能充分运用到行动学习中,行动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教师指导

教师应主动对行动学习提供必需的指导,这能提高行动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团体成员认识其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团队成员进行自我认识。

6、考核机制

行动学习评价应突出互动环节。对于个人评价,可采用个人自评、成员互评和领导者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包括:参与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合作意识等方面。对于团体整体评价,可采用团队自评、团队间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可行性、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完成效果、汇报表现、团队合作等方面。

参考文献:

Reg Revans.ABC of Action Learning.London:Lemos & Crane,1998: 3-17.

陈伟兰,谷昀,陈菲.行动学习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3):16.

Cliff Bunning.Turning Experience into Learning.In Action learning at Work,Gower Publishing Limited,1997:89-100.

劳凯声,郑新蓉.规矩方圆——教育管理与法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324.

Mike Peddler.Action Learning For Managers.London:Lemos & Crane,1996:13.

第2篇

一、茶文化概述

首先,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它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融为一体,独成一派,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平利的茶文化,又有其独到的地域特色,我县已把茶文化作为女娲文化与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着力营造全民饮茶、懂茶和爱茶的茶文化氛围;我县还把平利茶做为对外开放的名片着力打造,先后参加了中华茶艺之墨竞赛、杨凌农高会、北京农高会、西洽会、青岛农产品博览会、广交会以及在俄罗斯卡罗加州举行的俄罗斯•中国年活动,目的就是要广泛宣传推介平利茶产业。继2005年以来成功举办“中国•平利茶之旅文化节”,把宣传活动推向,使平利的茶饮产品知名度大增,备受消费者青睐。如今,逛典雅茶楼,观精美茶艺,听优美茶歌,品女娲绿茶已成为社会风尚。如今,茶文化已经不只是一种饮食文化,更体现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茶园遍布,陈陈相因。丰富的茶园景观,厚重的茶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与茶俗,相映成趣。我县也策划了以发展茶叶生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因此,我校引入茶文化,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而为之,非常有必要。

二、将茶文化引入中职教育对中职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1.茶文化有利于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

对于茶文化,每个学生都处在同一起点。学习茶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其精神世界。

2.茶文化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审美能力

中职生的审美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文化内涵。在一些学生看来,美仅仅是服饰和发型上的另类。而茶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美、品味美,最终创造美。

3.茶文化可以促进中职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近年来,很多研究茶的人和文化学者都将茶道的思想内涵总结为“和、静、怡、真。”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常常比较浮躁。让茶文化走进课堂,可以让他们抛却浮躁,恢复纯净的心灵。

4.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内隐学习;英语教学;创新策略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abili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for talent quality, especially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s more strict. College English as an important constitute the main body of social skills, pay attention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category of teaching reform is realistic and necessary. Since the teaching system level focus on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start from the habit of students and psychological more realistic and necessary. In this case, the author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implicit and explicit type two kind of teaching concept, and the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evel of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Second language; Implicit; Explicit learning; The English teaching

一、内隐知识的概念特性研究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社会心理学被广泛运用到了各类教育院校的教学工作之中,任何涉及到人的领域,都能够由心理学的深入改革来进行提升应有的空间效用,所以也即衍分出了外显性知识和内隐性知识的区别,外显性知识简而言之即是在教学中,课程资源与课堂学习方法等知识的总称,其能够促使学生就学习的层次更加明确,达到在主观学习上具备一个清晰的方向,有选择性的展开学习。但是综合而言,中国千百年以来所形成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核心而存在,也即是讲,教师在学生的外语知识学习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外显学习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教师手中,所以其最初的意义也即丧失,难以取得应有的实效性。而内隐学习,则是人们在不同环境之下,对于知识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获取的学习经验,并于后期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就学习行为改编的过程。综合来讲内隐学习是在信息不明确、偶然的条件之下所衍生的,无需下意识的行为即能发生,所以在此情势下所获知识也能快速融入到类似情境内。这类知识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表征,融汇着人们语言特性的本能感知,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进一步强化其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好的同社会需求层面做出衔接。

二、大学英语内隐知识学习转化的特征分析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内隐知识学习的特性研究

自知识转化的角度而言,当前内隐知识学习方面存在着以下五个层面的根本特性,分别为抽象性、理解性和层次性与无限制性、可转化性五类:

1、抽象性:从意识上而言,内隐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取到的知识是抽象的,其不依赖于任何的外界特殊刺激所感知,这类知识具有着极强的分辨意味。

2、理解性:内隐知识虽然同显性知识存在着区别,较为内敛,但是其并非不能被人们广泛意识总结得出,只是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很难将其进行做出完全的解释总结。而通过内隐学习汲取得来的知识,能够在人们深层思维中得出呈现,所以也即阐明了内隐知识自身所具有的深邃理解性。

3、层次性:内隐知识不是仅有一类形态存在,这一点从其可以被表达和意识感知的成都,即可窥得一二。客观来说其具有着相应的层次性,也即是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层面存在着一种依附性和联系特征,并非是背向而驰的两个极端方向。

4、无限制性:因为内隐学习存在的自发性特性,所以其在资源容量方面尤为丰富和具体,内隐记忆在现实中不受大脑思维及注意力分散等因素影响,在对英语信息的加工储存层面远远赶超外显性学习,且储存的层次也大于外显性的知识,呈现出无节制限制的特征。

5、可被转化特性:因为内隐知识层次呈现着连续性的特征,所以其能够伴随学生持续化的知识积累,达到循环动态化的上升,在一定层次上做出知识的相互转化。

(二)大学英语内隐知识的转化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化学;原理;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134-01

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化学实验理论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1、实验原理;2、装置原理;3、操作原理。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对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训练活动。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变化实质──什么化学物质(还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2、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怎样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体积、或微粒数目)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或过量关系?3、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条件?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1)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分离、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2)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3)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二、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创造性思维夯实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式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运用典型实验灌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效能,教师应当借助典型的化学实验来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宏观地把握大纲、教材的整体,通过哪些典型实验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思维训练的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二是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将教材规定的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提出实施方案,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三是选用一些中考”试卷的典型综合实验题,指导学生解题,乃至跟动手实验结合起来训练,中学教材和历届高、中考试题,不乏优秀的典型化学实验题型,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作用。

四、灵活运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建展示平台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在平时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教学:1、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2、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3、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将分组实验改为单人实验,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

五、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综上所述,结论十分明显: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不容忽视,高职化学实验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引导课题研究前景十分广阔,大有可为。实践证明,注重观察程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陈芳.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科技信息》,2009年第32期.

[2]包义才.化学实验课改中创新教育方法.《化学教与学》,2010年第7期.

第5篇

关键词:地球化学环境 地方病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092-01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又被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人们身体中某种元素的含量与人们生活的地区该元素含量有关。长期的地质作用和人为作用使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元素分布出现异常,使当地居民从环境中摄入的元素量低于或超出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如果人体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出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该文旨在概述我国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性地方病的诱因及防治措施。

1 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克汀病是由缺碘造成的一种以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它出现在所有缺碘地区,在中度或重度缺碘地区更为普遍。在缺碘地区,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缺腆都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生。常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运动功能障碍、聋哑、体格矮小以及性发育落后[1],对居民的伤害不言而喻。因此,在缺碘地区孕妇在孕期和出生早期应及时科学地补碘,具体以食用碘盐和注射碘油为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吃富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

2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人体长期处于碘缺乏状态而诱发的一种使甲状腺增生肥大甚至发展为毒性甲状腺肿大的病症,常发生于缺碘的地区(如山区和远离海洋的地区)。临床可见压迫症状,病人喉头有紧缩感,劳动后气急,吞咽困难、发音嘶哑等。此外,还严重影响病人的形象,易导致病人出现自卑情绪,对人体身心危害极大。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主要以防为主,多食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虾米、海带、紫菜、海蜇等。保持情绪的舒畅、平静,尽量控制急躁易怒的情绪。

3 地方性汞中毒

汞是一种化学元素,俗称水银。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由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些地区的土壤和空气中含有过量的汞,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就容易发生汞中毒。汞中毒危害极大:轻度汞中毒会使人体乏力、头痛、急躁、易怒、消化道功能紊乱以及口中有金属味;中度汞中毒会使人体记忆力显著降低、情绪紧张身体震颤加剧;重度汞中毒会产生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如痴呆,严重使还可能威胁生命。

预防汞中毒的措施: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意外食入过量的汞化合物,避免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服用含汞药物时应严格控制剂量;体温计破碎后,应及时妥善处理泼撒出的金属汞,防止其长期污染居室环境;加强宣传教育,预防生活性汞中毒[2]。

4 地方性镉中毒

镉是当今重金属污染中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重金属元素,被称为五毒之首。目前,我国镉污染形势非常严峻。镉污染给环境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4]。研究表明,微量的镉进入机体即可对肺、肝、骨、肾、生殖和免疫等器官系统产生一系列损伤。另外,镉还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环境中的镉不能被生物降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污染环境中的镉含量也逐年上升[5]。

防治措施:(1)熔炼、使用镉及其化合物的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密闭装置。焊接和电镀工艺除应有必要的排风设备外,操作时应戴防毒面具。不能在生产场所进食和吸烟。(2)镀镉器皿不能存放食品,特别是醋等酸性食品。(3)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镉的环境卫生标准。

5 地方性铅中毒

铅是一种重金属,对人体各组织均有毒性,中毒途经可由呼吸道吸入其蒸气或粉尘,然后呼吸道中吞噬细胞将其迅速带至血液;或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循环而发生中毒。一般来讲,口服2~3g可致中毒,50克可致死。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铅被使用,铅污染已从职业环境向日常生活环境扩展。铅的污染危害成了一个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6]。

铅及其化合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铅在体内半衰期长对许多个器官系统和生理作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铅对人体的危害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系统:铅中毒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情况严重者会造成瘫痪[7]。 (2)造血及心血管系统:铅中毒可致血管痉挛、腹绞痛等症状[8]。(3)肾脏及生殖系统:常表现为间质性肾炎或萎缩性肾炎等病变。除此之外,还有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氧化代谢系统。

防治措施:(1)切断铅污染源:限制或消除汽油中加铅,减少城市汽车尾气铅污染;改进矿山开采手段,提高冶炼技术,减少铅的排放;(2)加强环境中铅的管理:加强土壤、大气、饮用水等的铅污染管理,尤其对铅污染严重的地区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3)预防生活中铅污染:尽量少吃或不吃含铅量较高的食品如爆米花、松花蛋等。让儿童远离化妆品[9]。

参考文献

[1] 李柏英.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及防治[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9):103-106.

[2] 张浩.汞中毒的危害及预防[J].现代职业安全,2009(2):106-107.

[3] 陈志良,莫大伦,仇荣亮.镐污染对生物有机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1(8):37-39.

[4] 刁书永.镐中毒机理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5):49-51.

[5] 顾永柞,顾兴平.环境铅污染与健康[J].四川环境,1998,17(1):1-7.

[6] 顾学箕.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毒理学)分册[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2.

第6篇

    influence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on apoptosis of neutrophil and cytokines and lps in peripheal blood serum

    yao yuan-qing,mi liang-tian,lai shao-to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wuqia,wuqia 8454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 on the changes of cytokines and lps in peripheral blood seru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ethods elderly patients with aosc were treated with thereaupic ercp.the level of il-6,tnf-α,lps in patients with aosc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measured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evaluated,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aosc treated by surgery in the same periods.results the level of il-6,tnf-αand lps in peripheal blood did markedly decrease more rapidly in endoscopic management group than those in operating management group(p<0.01,0.01,0.05).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endoscopic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short than that in surgery group.conclusion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osc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rapidly falling level of il-6,tnf-α,lps.

    [key words]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elderly;cytokine

    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 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进展快,临床症状不典型可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1]。经典的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高。随着内镜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和完善,内镜治疗aosc以其创伤小,安全和并发症低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2,3]。老年aosc时,感染所致的细胞因子网络代谢紊乱是引起 sirs及发展mods的主要原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 ils)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内毒素代谢紊乱与疾病的严重程度、mod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4,5]。本研究旨在研究内镜治疗aosc疗效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il-6、tnf-α、内毒素和住院时间、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自我院2004年8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osc患者64例年龄64~92岁,平均年龄75.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83年全国肝胆外科疾病专题讨论会指定的acst诊断标准[6]和1991年美国accp和sccm会议确定的mods诊断标准中的mof诊断标准[7]。随机分为两组,外科治疗组28例,内镜治疗组36例,aosc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1。

    1.2 方法

    1.2.1 外周血tnf-α、 il-6和lps检测tnf-α、 il-6检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试剂盒。lps检测:采用基质偶氮显色鲎试法。检测治疗前、后第1、4、7、12天上述指标。

    1.2.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及χ2检验,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6 、tnf-α及lps的变化 见表2。

    2.2 住院时间和病死率 见表3。 表1 两组aosc患者治疗前临床特征比较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6 、tnf-α及lps的变化注:住院日比较,*p<0.05,病死率比较,p<0.05

    3 讨论

    aosc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胆道梗阻及感染。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黄疸、高热伴有或不伴有神志改变及休克为特点,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aosc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原发性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8]。近年来,老年aosc的诊断和治疗日受重视。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储备功能下降,代偿功能差,在各种感染因素触发下,易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在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诊疗问题日益突出,其起病隐蔽,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aosc起病急骤,短时间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不全,是老年危重患者病死率居高的主要因素。感染是老年mods主要的诱发因素,本组aosc以急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其次是肺功能不全,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致。感染致机体各种炎性细胞激活、多种炎性介子产生和释放失控,形成逐级放大瀑布样连锁反应,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syndrome,sirs),最终导致mods[5]。在脓毒血症的病理进展过程中,tnf-α是最重要和最早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通过中性粒细胞产生弹力蛋白酶、超氧化物,pla2、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9];il-6增加中性粒细胞释放弹力蛋白酶增强其细胞毒性作用[10]。研究表明:il-6、tnf-α及lps在sirs及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老年mods的预后相关。本研究表明:采用微创治疗更快地降低老年aosc外周血il-6、tnf-α及lps水平,临床病症恢复较快,病死率低于手术治疗组。治疗性ercp在胆道系统疾病诊疗中的技术日趋成熟,由于其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尤为适用于老年和高危患者,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早期诊断、及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老年aosc的预后的影响不同;传统的手术治疗病死率明显高于微创治疗[1],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采用微创治疗老年aosc的机制与较快降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纠正细胞因子代谢紊乱有关。因此,微创治疗不仅能及时、有效地解除胆道梗阻,纠正细胞因子、内毒素代谢紊乱,而且对稳定机体细胞因子网络及内环境的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agarwal n,sharma bc,sarin s.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acute cholangitis in elderly patients.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6551-6555.

2 麻树仁,赵志峰,张宁,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82例的内镜治疗.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322-323.

3 sharma bc,kumar r,agarwal n,et al.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 by nasobiliary drainage or by stent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angitis.endoscopy,2005,37:439-443.

4 casey lc.immuologic response to infection and its role in septic shock.crit care clin,2000,6193-6213.

5 herbertson mj,werner ha,goddard cm,et al.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α prevent decreased ventricular contractility in endotoxiemic pigs.am j respir crt care med,1995,152:489-488.

6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肝胆管结石专题讨论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83,21(3):373.

7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onsensus conference definitions of sepsis and organ failur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herapies in sepsis.crit care med,1992,20:864-874.

第7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 能力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8篇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总之,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反复强调“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并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记忆能力的培养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第9篇

[关键词]“基础”课;考评;小班化教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4-0033-03

[作者简介]衣仁翠(1969―),女,山东烟台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法理学。

“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的一门课。因为其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则很可能扭曲了大多数学生思想品德的本质,很可能使某些平时品质不是很好的学生,凭记忆和集中突击而取得良好的成绩,部分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考得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种现象,我校社科部采用平时成绩占60%,期末开卷考试占40%的方法决定学生本课程的最后成绩。这种方法规避了一考定终身的缺点,但还存在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品德隐蔽性之间的矛盾怎样解决的问题。开卷考试占40%,试题基本是主观题,透过学生对某些事件的看法,毕竟言为心之声,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客观社会事件的一些看法,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0%的日常表现是我这些年来试图解决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矛盾的一些尝试。

一、“基础”课考评的直观性与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现状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的公共课教学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大班化的教学方式,少则一百多人,多则几百人,使学生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与老师产生强大的距离感。我们都明白“基础”课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一种技术教育;是观念价值教育而不是方法教育。而观念价值教育比技术教育更复杂,需要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情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教学效果。“基础”课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其教育的效果如何,这哪里是单单的一张考试卷能够下定论的,而大班上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最后只能强化了考评的直观性与学生品德隐蔽性之间的矛盾,这是“基础”课考评直观性不可回避的现状和事实。

因为人毕竟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就某些学生的主观愿望来说,其会将人性的某些瑕疵隐蔽或伪装起来的,在一定的情形下才能暴露出来。“基础”的考查是知与行的考查,知的考查通过一张试卷就能将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知识水平考查出来,却很难考查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能力。行的考查则需要时间、充分的接触和观察,时间、环境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对于品行的坚守需要信念,否则在特定的情景下,人的品行也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显而易见,大班化教育不具备考查一个学生道德水平和能力的条件。

二、小班化教学对解决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矛盾的意义

小班化教学能够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包括学生的心理、个好、特长和能力,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教育学生。小班化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普遍化,它为师生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使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小班化教学为素质教育创造了广阔又灵活的空间,能够让学生享受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资源,增加接受教育,展现自我的机会,师生之间更容易形成充分的以课堂交往教学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使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基础”课考评的直观性和盲目性。

小班化教育教学为每个学生思想品质的展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通过这样一个教育教学过程对每个学生思想品质的把握会更确定一些,对学生表现出来正确的思想品质加以表扬,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正确的思想品质加以引导和纠正。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秀思想品质、对知错就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都可以做到随堂记录,并在“基础”课考评中给予适当的考虑。因为小班化教学涉及的学生数量有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更具体,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去评价学生,也必然提高了教师评价的客观真实性,使“基础”课评价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矛盾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生的思想品质是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学生不是培养出来的特工,他们毕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的真情实感和对学生的充分关照,一定会唤起学生真实思想品德的展现,减少了“基础”课评价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矛盾。和小班化教学相比,大班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关照,因为大班化教学少则上百人,多则几百人,不要说和学生充分接触,就是考勤教师都力不从心;不要说了解学生,就是能完全认识学生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只有以考试和作业作为考评的依据了。因此,我认为“基础”课大班化教学无论采取怎样的方法都很难解决或弱化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之间的矛盾,只有小班化教学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前提和基础。

三、小班化教学对解决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矛盾的方法

(一)详细做好学生的日常考勤

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内在动机有可能是隐蔽的,无法作客观的确认,但学生的行为确是客观的,不管我们是否能确认这是否是学生真实意思的表达。考量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必须通过其行为,而无端地揣摩其动机也只是徒劳无益的。即使要揣摩其动机也只能通过其行为,尽管这种方法可能不准确,却是必须使用的方法。根据这样一个事实,我会把学生日常的诸多表现记录在案。每个学生平时每次上课是否准时、是否迟到、是否请假、是否旷课,甚至把学生比较突出的言行都记录下来,如是谁主动捡拾垃圾,是谁主动打扫教室里的卫生,是谁主动擦黑板,是谁主动帮助他人等。这些日常琐碎的记录只有小班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够做到。因为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每一个学生,并尽快做好各种日常记录,尽量使考评更客观。

(二)提前到教室

准时到教室是每个教师的工作准则,作为“基础”课教师,我认为提前到教室既可以将教学工作准备充分也可以很好地观察学生,做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记录。长期以来我都有学生这样的记录,而这样的记录经过调查实践确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在品质。记得有一个学期我在一个没人打扫卫生的教室上课,每天当我提前来到这个教室时,不久,一位学生也会来并且打扫教室的卫生。我默默地将这位学生的名字记录在案,在最后的考评中此生得了优,又联系该生班主任,得知这确实是一位很优秀的学生。

(三)连续记录学生的座次

大学上课一般是流动教室,学生坐在什么位置一般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而学生对位置前后左右的选择是有一定意义的,其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其他的心理目的。上课态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态度,也是学生对待教师劳动的态度。如果不是因为其他原因,一般情况下,一直喜欢坐在后面几排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和一直坐在前排的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对此,我也有一个习惯性的记录,一个学期下来,除了有个别因故变动位置,其他长期坐前排和长期坐后排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基本上和他们的座次成正比。把这样的记录作为考评参考,我想应该有一定的意义。因为一个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喜欢听教师讲课的学生,一定能够汲取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精华,并将其转化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和追求。相反,长期坐在后排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学习态度消极,不太尊重教师的劳动,喜欢做小动作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完全不听教师的授课,教师传授的正确理念和价值观念很难到达此类学生的思想中,达不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何以提高?

(四)记录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

社会实践是加深学生对课堂教育教学的理解,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尤其重要,通过对社会实体性的接触和观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社会实践教育相对课堂教育显得松散,使思想道德素质较低的学生在看似形散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中出现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教师在对学生作正面的教育外,也可以将此作详细的记录,作为教师考评的参考是不无道理的。

(五)重视学生平时的作业

平时的作业是教师根据阶段性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教育成果的一个观察,它表明这个阶段里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成长。有些学生认为平时的作业无关紧要,只要期末考试考好就可以了,这是大学某些科目留给学生的基本印象和惯例。“基础”课是素质课,平时的一言一行皆在教师的考评参照范围内,何况作业。所以,学生平时的作业我都有留底,并将每个学生思想中错误的观念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尽量使每次作业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细心通过作业观察学生思想是否有一定进步,并将详细情况记录在案,作为期末考评的参考。

(六)关注学生的各种评价

让学生以自评、互评的方式参与到期末考评中是我们桂林师专一贯的作法。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中,可以对自我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反思,对他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思考并学习。通过这样的一次评价活动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对待他人和自己态度是否是客观的,也可以从中看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我们还会找班主任、辅导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尽量通过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行最后的考评,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隐蔽性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考评直观性之间的矛盾。

以上是我在我校“基础”课考评大背景下自己对学生平时考核的一些方法,尽管它不是学生全部思想品质的表现,但它毕竟是客观的,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学生的思想品质。这只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对解决“基础”课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矛盾的一些浅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期待探索更有价值的方法,使学生的考评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最真实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韦冬雪,彭俊桦.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环节的优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徐海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及标准体系论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3]张红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