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15:11
导语:在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先进的管理软件层出不穷,使得原来可望不可及的先进管理模式在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得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但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显得相对落后,国产的教材普遍比较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速度。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财务管理专业以及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而且主导思想不是很明确,如有的学校注重财务软件的应用,而有的学校注重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但由于高素质的,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忽略了如何将学生所学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所需的模型,解决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所讲的理论和先进管理方法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很好验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一纸空谈。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开设计算机管理会计和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特别是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下属的管理会计协会每年的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已在决策分析中加入信息系统及决策系统建立等内容,促使教育界对计算机管理及计算机财务管理的课程重视,使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先进财务管理软件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中,模拟现实企业的财务环境,建立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分析和决策模型,进行成本、销售、投资、筹资、预测等定量分析,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工作。
为了满足经济管理类教育改革的需要,2004年6月笔者编制了一套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并出版了配套教学用书《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于2005年9月正式投入教学使用,现已经由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正式出版,经过二年多实验证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计算机财务管理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建立财务管理模型的方法,解决了过去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由于计算机编程能力差,无法建模的问题,利用微软提供的EXCEL财务软件建立财务管理中所需要的模型。笔者建立计算机财务管理模型主要基于以下的考虑:
一、开设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的目的
培养学生利用EXCEL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如:财务分析模型、投资决策分析模型、筹资决策分析模型、流动资金管理模型、销售与利润管理模型、财务预算与财务计划分析模型等,应用财务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会计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真正发挥管理职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共分为七个模块,32个子模块,具体分为:
1.财务报表模型的设计
该模块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销售情况分析表的编制和绘图分析放在一起组成财务报表模型,较好的解决财务管理与销售与业绩管理中的问题。
2.财务分析模型的设计
主要将财务比率分析模型、趋势分析模型、杜邦分析模型、综合评价分析模型这四种模型设计好后放在一起组成财务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的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3.投资决策分析模型的设计
利用单利、复利的终值和现值及年金函数、长期投资分析模型及多方案长期投资决策对比分析模型,较好解决求单利、复利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各类年金(普通年金、即付年金、永续年金、递延年金)的计算;长期投资模型可以计算长期投资决策中三个动态指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及现值指数,从而判断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的决策分析。此外,还利用EXCEL中提供的折旧函数进行折旧分析、利用折旧函数和净现值函数建立固定资产更新模型,并对各个方案固定资产是否进行更新进行决策和投资风险分析模型。
4.流动资金管理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中主要将会计学中的流动资金管理模型组合起来形成,其中包括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分析模型、客户信用条件评价模型分析模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模型、应收账款赊销策略分析模型及经济订货批量决策分析模型等,可以解决财务管理中各种流动资金管理决策问题。
5.筹资决策分析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将财务管理筹资决策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长期借款分析模型、多方案决策的双变量分析模型、租赁分析模型以及借款与租赁对比分析模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企业常用的筹资方式: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进行计算,并可以计算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6.销售与利润管理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将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进行的销售预测模型、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成本预测模型、资金需求量预测模型、销售业绩模型及本量利分析模型组合起来形成资金需求量预测模块通过销售百分比法对资金需求量进行预测;本量利分析模型又对保本点、安全边际量、目标利润的计算,并可以对目标利润进行灵敏度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服务。
7.财务预算与财务计划模型的设计
该模型从财务预算模型编制的基础模型开始从销售预算、成本预算、生产
预算等基础数据开始直至编制出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和现金预算表,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政策的制定,从而根据财务计划模型制定出相应的财务计划方案。新晨
三、从教育改革的需要出发,进行计算机财务管理的设计
计算机管理会计模型库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社会生产的需要
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传授生产劳动的经验,否则社会的生产将不能发展,人类也无法进步。我国的《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在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案例的选取上从企业的需要出发,将财务管理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考虑到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2.教育目标的需要
教育目标是其他各种因素的一个综合,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的综合体现。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会计教育的目标并非是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成为专业化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名理财人才所应具有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财务管理的教育也应服从这个目标。因此通过建立模型、设计模型和使用毛线可以更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内容不断出现,使财务软件的功能不断扩充,财务软件不仅满足账务处理要求,还应倾向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对财务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因此需要财会人员除了具备现代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及各种财务软件的应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服务,财务软件的功能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4.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先进的管理软件和管理思想伴随着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先进管理软件的支持,同时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知识背景和视野的会计软件方面的人才。
5.我国国情的需要
1.树立全方位、全过程成本费用控制观念
公路项目离不开政府部门、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金融机构等的参与,具有涉及面广、周期长的特点,其成本费用的发生渗透于方方面面,贯穿于建设,维护和收费的始终。因此,公路经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必须树立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控制观念。
2.进行科学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
对收费经营公路进行科学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是公路经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工作。依据分析结果对项目进行优化的本身就为了对项目的总体成本费用进行预先控制。
收费经营公路项目是典型的长期投资项目,对项目进行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是立项建设中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控制项目成本费用的基本方法。从资金的时间价值看,长期投资项目的收支发生于较长时间内的不同时间点,不同时间点的相同收支具有不同的价值(既不同的货币标准内涵)。因此,对长期投资项目应采用客观存在的利率标准进行折算,使项目期内的收支信息统一化,并据此实施成本费用控制,最终以项目的总体盈亏为依据进行优化,决定取合。
公路经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必须从“源头”抓起,从一开始就对项目的成本费用和收入水平进行综合测算,科学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化建设等级、建设里程、建设进度、资金结构等,为其成本费用控制的良性运转奠定基础。
3.拓宽融资渠道,把握融资进度,寻求最低融资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金市场日趋发展,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国外银行等均对公路各项目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公路建设项目资金需要量较大,公路经营企业一般必须在自身注入的资本金之外向金融机构等资金市场融通资金。在融资过程中,公路经营企业要努力拓宽信息渠道,以寻求最低的融资成本。
在融资过程中,融资进度与建设进度的协调一致对筹资成本的降低是至关重要的。公路项目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的供给必然是依照建设进度分期分批进行。如果一次性注入或过早注入,必然形成资金的无效囤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作用的资金囤积导致资金占用费用的非正常发生,本身就是一种资金的浪费。
4.树立时间观念,加速还贷进度,降低利息成本
具体方式主要有:缩短建设周期,及早交付使用:尽快报批设站收费,做好收费筹备、组织工作。公路项目的建设涉及到勘察设计、征地拆迁、施工、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需要诸多部门的参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受到天气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就成为缩短建设周期的关键。建设资金一般是从建设开始就引入,也就是其利息计付和资金回报的起算点,从资金的时间价值看,其建设周期越长,利息负担或要求的资金回报就越大,成为一种成本费用的累积。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机动车辆收费站的设置必须由省级交通、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审核,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涉及的政府部门和环节较多。公路经营企业必须在项目竣工通车前积极报批,确保通车之时批复文件的及时到位,收费按时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费收损失,增加项目利息成本。
从收费工作的具体组织看,收费矛盾在设站初期显得尤其突出,有时甚至产生收费纠纷,影响收费的正常进行。因此,充分做好筹备组织工作也就成为收费工作顺利进行的突破点。收费工作能否正常进行是影响收费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将影响费收额度的大小,另一方面也将直接影响收费成本的高低。
5.加强项目日常运营管理,提高成本费用收入水平
【关键词】 战略管理会计;分析方法
一、战略成本管理
低成本战略也是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法码,成本管理是最能体现企业综合管理的水平,它涉及到一个从项目投资、生产工艺与产品的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与销售等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传统管理会计对成本的控制主要基于生产过程中与生产要素相关成本项目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方法,全面性是指成本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与“全员”的三全管理过程,全方位提供了成本管理的视野,全过程是成本管理的步骤与程序,而全员是成本管理的重要保障。事实上,任何成本的发生都取决于特定的经济活动,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既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企业将产品交给顾客的同时,也将产品的价值移交给了顾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链,生产经营活动链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构成价值链的单个活动,还要从价值活动的相互联系中分析各项活动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二、战略性经营与投资决策
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的分析时,受许多先前假设的影响,存在着短期化和简单化的缺陷,很难从战略高度为企业提供有关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所需要的有用信息。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信息的,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中,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固定成本长期变动及产销不平衡的条件下本量利分析方法及其运用,在传统以短期为特征本量利分析模式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是以一定的相关范围为基础的,并假定产销平衡、产销量的变动不会影响价格和成本的变动,这样条件下建立的确定型的线性分析模式显然只适用于短时期内,从较长时期来看,这些因素很难保持固定不变的。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就必须建立以(销量不确定和因素不确定)为特征的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模型和以非线性为特征的曲线式本量利分析模型;二是表现在长期投资决策方面。传统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有两个假定基础:一个是资本性投资集中在建设期内,项目经营期不再追加投资;另一个是营运资金在期初一次垫付,期末一次收回。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这两个假定,把资本性投资与营运资金在项目经营期间随着产销量变化而变动的部分也充分考虑了进去,企业可根据变动部分合理的调整制定新的投资决策。
三、战略性业绩评价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且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传统管理会计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的业绩,它的缺陷主要表现在:首先,投资报酬率是以一定期间的会计收益为基础来计算的,这极容易导致决策者的短期行为;其次,投资报酬率只是对结果的考评,难以体现对过程的控制。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的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不同影响,竞争的加剧使以取得竞争优势和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成为企业一切经营战略的核心思想。竞争使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市场的增长、顾客的需求、产品生命周期、技术更新等的变化速度的不断提高,如何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如何构造企业的组织体系以便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灵敏反应,这都对企业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由此受到挑战,这就需要企业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之上,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综合的评价。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性业绩评价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企业业绩的综合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业绩的财务计量在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管理者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时,如市场占有率、技术革新、顾客满意度、服务水平、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计量指标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非财务计量指标能更好的完成业绩计量的诊断职能,直接地计量生产活动,更好地预测企业未来资金流量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洪有护.《创建战略管理会计环境体系初探》.《北京工商大学报》.20 04(5)
[关键词]管理会计;投资决策;内含报酬率;财务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通过投资扩大再生产,实现产业转型的投资决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西方国家企业管理会计的恰当应用能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充分发挥专业作用,从科学角度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实现投资过程的高效率。
1管理会计的含义与信息特征
1.1管理会计的内涵
管理会计是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管理会计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预测性的经济资料,以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管理会计工作目的是通过企业内部的计划、决策与控制、以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最终目标。
1.2新环境下管理会计的信息特征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管理会计内置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重要环节,具有丰富的信息管理色彩,具备以下特征。(1)通用性:是指在管理会计工作中所产生的信息体系应具有共通的特性。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分析,管理会计在内容上包括:用于支持市场、企业产品、客户开发等业务发展的信息,用于支持产品生产、服务提供等信息,用于评价分析组织战略、组织绩效等业绩评价信息。(2)客观性:管理会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受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信息编制的统一要求和规范的影响,管理会计信息应体现其公正、客观性。管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是企业的管理者利用信息进行经济决策所提出的最低要求,也是强调管理会计师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3)内嵌性: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通过专业分析研究,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为企业内部建立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近期预测,对真实性经济资料分析,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管理会计工作内嵌于企业管理活动中。(4)技术性: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不同的,具有更加明确、更加复杂的技术特征,管理会计是运用相关专业理念和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分析企业个体的近期经济活动情况,预测未来趋势,其工作具有比财务会计更高的技术含量。
2企业投资决策中管理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益原则让管理会计日显重要。我国管理会计近年来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应用,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推行零基预算、净现值法、责任会计、变动成本模型法等方法,取得良好成效。但在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推行管理会计,在企业投资决策、预测分析、成本管理、风险控制过程中管理会计作用没有发挥作用,存在以下普遍问题。
2.1投资决策前期调研工作不够缜密
企业投资决策是投资者为了实现预期投资目标,通过规范的程序,采取科学方法和专业手段对将要投资的项目可行性、必要性、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成本、投资预期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预测、评估、分析、判断。传统的投资决策采取普通调查、访问、研究、分析方法,程序过于简单,企业在研究和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方面还不够系统、周密,相关信息依据存在不全面、不真实的问题,使得企业管理者做出错误决策。
2.2投资决策未能引进管理会计专门方法进行决策分析
投资决策是企业投资行动的前期工作。企业投资经营活动是在投资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投资预测、评估、优选、决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是对将要实施的投资方案进行科学评估、分析优选的过程。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企业在实施投资决策时未能采用管理会计专门方法,如量本利分析法进行前期分析,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3管理人员或决策人对管理会计了解不足,重视不够
大多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比较熟悉的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明白管理会计在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存在认为投资决策和管理工作与财务工作关联程度不高的错误认识;财务管理工作仅用来保证企业投资资金,在投资决策中没有得到实质性应用。因此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没有引入管理会计,制度化、系统化的参与机制尚未形成。
2.4财务人员管理会计工作能力不足,在投资决策起的作用不大
管理会计作为从西方国家引入的一门新兴学科,专业知识普及率不高,大部分财务人员偏重对历史数据的记录,分析工作及大数据收集处理工作呈现空白状态,财务人员对管理会计在投资决策中应用能力不足,投资决策需求在当前的管理会计水平条件下还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对于投资决策参与能力相对较低。
3管理会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应用的建议
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及其管理构成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特别体现在融资定价及资本结构安排等融资方面,以及投资决策与资本预算等投资方面,而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所开展的信息提供、经营决策与规划、管理控制等则成为管理会计的根本。管理会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对企业在外投资项目的分析预测、洽谈、合同签订的全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管理会计关注企业经营活动,并通过管理会计信息以高度参与经营决策、规划与组织控制。管理会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应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引入管理会计理念,加强投资决策前投资价值分析
投资价值分析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其要求在掌握项目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分析研究,反映项目各项经济指标,得出更加科学、客观的结论。投资价值分析把项目放在市场、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更全面地分析项目可行性和效益性,主要侧重于项目的投资价值分析,分析该投资项目实施后有没有价值。它采用管理会计专业手段进行投资价值分析,可以防范投资风险,提升投资收益。
3.2建立管理会计投资报酬率模型分析,防范投资决策风险
管理会计人员应根据投资性质,对投资估算进行科学确定,科学预测投资所需要的资金数量和时间,通过适当的方法对项目投资总额和资金需求进行估算,获取更为准确的估算投资总额和资金需求信息。管理会计应用于投资决策中,企业可以大胆尝试,引入内部报酬率IRR的计算,充分估计投资而产生的资金成本,计算相对准确的投资收益率。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率,则方案可行,且内含报酬率越高方案越优。通过谨慎的分析预测,以专业数据保证投资决策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防范投资决策风险。
3.3重视提升,强化管理会计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经营活动,更服务于企业投资活动。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管理会计体系的研究,将管理会计专门方法应用于投资决策的市场分析调查、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全过程。在管理会计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利用相关科学信息对投资活动的关键指标,对投资项目可行性、效益性驱动因素进行精细化分析、判断,支持企业管理者鉴别、确定价值驱动因素,服务和优化公司投资管理决策。管理会计人员要判断投资是否可行,需要与切合企业实际资金成本进行比较。对投资项目现金流量分析时,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对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进行科学划分,应当重视机会成本,对于投资方案对企业其他方面的影响和营运资源的影响应当充分考虑,通过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科学的财务分析选择分期还款、等额本金还款等较为有利的还款方式,有效降低投资成本。
3.4加强财务人员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投资决策的作用
管理会计是一种具有十分专业能力才能开展工作的深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制订计划、投资分析、绩效管理的专业工作,管理会计工作所取得的信息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为实施组织战略提供有效依据。企业投资活动前应当选择符合项目投资要求的财务总监,对候选人员综合素质、理财能力、管理能力、财会业务等方面进行深入考察,通过财务总监在投资决策和实施阶段的有效参与,保证项目运行、税务筹划、资金筹措的有效进行。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或财务人员对投资项目调查的参与非常重要,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强化企业投资或并购后财务整合工作,实现“管得好、管得住、买得值”的目标。
4结论
张瑞敏曾说:“管理会计,说到底就是管理未来、规划未来的会计。如果把管理会计、规划未来的会计变成每个人都来规划未来,每个人规划未来和自己的未来是连在一起的,管理会计就一定会充满活力。”管理会计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改善组织经营、创造组织价值。管理会计作为信息支持系统,是一个通用、客观、透明的精细化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与决策的信息平台。管理会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郭云川 单位:漳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尹钧惠.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管理会计投资决策方法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4):35-39.
[2]袁水林,王东升.试论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J].经济问题,2011(11):43-44.
[3]高杰.论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及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5(9):64-65.
【关键词】 R&D项目; 投资决策; 折现现金流量法; 实物期权; 管理柔性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资本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投资决策失误所产生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这就对资本投资决策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大量的文献指出,以NPV为代表的传统的现金流量分析资本预算方法存在着很多缺点,尤其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传统的资本预算方法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由于投资项目的决策涉及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一方面是由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如原材料价格、产品市场需求状况、材料供应状况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投资项目的技术、市场、管理等因素引起的,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决定了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在常规的项目评价中,用净现值NPV进行项目投资决策,NPV法从静态的角度考虑问题,隐含着如下假定:一是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为内生变量,可以通过投资行为本身加以分散;二是项目投资不能推迟,所有投资在期初或某一时刻t必然发生。由NPV法隐含的假定可知,用该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决策时,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从内生风险角度限制了项目对投资机会的反映,NPV依赖于对项目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当前判断,不考虑对项目未来变化的适时调整,认为项目投资产生的现金流是确定的,管理者的行为也是确定的;NPV更多的是比较投资与不投资、或者投资于项目1、项目2的现金流,而不是比较今年的投资、明年的投资、甚至后年的投资的现金流的差别;从时间上限制了投资的灵活性,认为投资是不可延迟的,如果现在不投资将来就没有机会了。
由于投资项目具有投资的不可逆性、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时间的可安排性,NPV方法的局限性使得其在投资决策中无法考虑各种经营变化带来的影响。投资项目可以根据经营变化作出选择,把这种选择权看作期权,启发我们运用期权理论去研究投资项目决策中所包含的期权及其内在价值。
二、传统NPV法面临的挑战
传统投资决策方法是以NPV为核心的现金流贴现法,其主要思路是先估计项目未来的预期现金流,然后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选择与项目风险相适应的折现率来计算项目的净现值,若净现值为正,则接受该项目,反之则拒绝。NPV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全面分析了项目预期时间内的自由现金流量并进行折现,为项目决策提供了量化分析依据。相对于非贴现的静态财务分析法而言,NPV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事实上,由于NPV方法总是假定一种预先确定的方式而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导致其有效性也面临着挑战。
第一,NPV法认为项目投资是可逆的,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投资者可以随时撤回投资,而且在计算净现值的时候也可以不考虑撤出时造成的损失。但事实上,当企业放弃某项项目时,其所有的初始投资均视为沉没成本无法收回。进一步而言,实物投资也有不可逆性,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及政府管制等问题会导致资产的变现价值低于购买价值。
第二,NPV法认为项目投资决策不能延迟,且是一次性完成的,当项目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所使用的决策方法是静态不变的,忽视了投资项目的柔性。NPV法没有把投资者在外界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投资项目所做得调整考虑在内,然而在实务中,投资者具有延迟投资的权利。当项目的预期收益发生重大变化时,投资者可以选择终止投资或延迟投资直至不良因素消失。此外,企业无需采取刚性的实施或放弃策略,可以充分运用管理柔性分阶段投资于项目中,并选择在投资前景良好 时实施该项目。
第三,NPV法认为项目的现金流是在一个可预计的范围内发生的,投资者往往运用CAPM模型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确定风险报酬率,以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当投资者依据其主观判断认为未来的风险较高时,会采用较高的折现率来对冲和规避风险,从而导致项目的价值减少,财务估价与市场价值不一致。这与现资理论当中认为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观点相违背。
总的来说,NPV法假设在投资决策中,企业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拒绝某项目,而不能针对具体市场环境能动地利用资产和机会做出灵活决策,也不能对投资项目的未来做出有效评估。因此,对那些诸如R&D投资、信息化投资这些通过提升组织内在能力创造未来有利投资机会的战略性项目而言并不适用。
三、实物期权的引入
实物期权的兴起源于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传统投资决策评价的净现值技术的置疑。Black and Scholes 1973年在《美国经济学》发表了“期权与公司负债定价”一文,开创性地提供了对期权进行定价的正确方法。同年,两人又共同构建了著名的基于不支付红利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定价模型(简称BS模型)。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的热潮。Myers在1977年首次指出,当投资对象是高度不确定的项目时,传统的NPV法低估了实际投资。同时,Myers首次提出了“实物期权”一词,认为一个项目的价值不仅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而且包括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权;接着,又进一步表明这种机会的价值主要反映在经营柔性和战略相互作用的增长期权中。Ross(1995)提出项目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来源,即项目的NPV,项目本身内含的期权价值和因资本、价格变动所带来的期权价值。他认为期权普遍存在于所有的项目中。Trigeorgis(2000)指出,项目的价值应由静态净现值和灵活管理的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由此,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思想在金融市场以外的实物资产投资和项目管理领域的最新运用,是赋予投资者的对投资项目的一种未来决策权而非义务。具体而言,企业可以根据项目当前的实际状况选择是否投资、投资的时间及方式,可以根据未来环境的变化改变投资的项目、扩大或缩小相应的投资规模,甚至于终止投资。
四、实物期权在R&D项目投资柔性上的应用
实物期权经常隐含在公司的整个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其核心就是将项目投资看成是企业的一项权利。R&D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研究与开发(R&D)是实施企业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合理评价R&D项目投资至关重要。在当今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R&D项目,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R&D项目具有期限长、不确定性因素多、变化程度剧烈的特点,因而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正如前面众多文献已经指出的:传统的DCF评价方法由于无法考虑投资弹性和经营决策的灵活性,已无法胜任对高技术R&D项目价值的评价,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对R&D项目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一个R&D项目往往是由一系列不同的阶段组成的:研究开发阶段(包括基础研究阶段、原型开发和测试阶段等)与市场化阶段(包括建造生产工厂阶段和市场营销阶段等)。在每一个阶段,管理者都有延迟、放弃、扩大投资和生产等权利,即包括一个以上的实物期权,其价值实质上是一个多变量、多目标、多阶段的复合期权的价值。因此,应用实物期权方法评价R&D项目的价值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为不失一般性和简单起见,不妨将R&D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初始研发阶段、中试阶段和市场化开发阶段。因为市场化开发投资是在项目中试阶段成功结束之后开始的,如果中试阶段不成功,将不进行市场化开发投资;而中试投资又是在R&D研发阶段成功结束之后开始的,如果产品研发不成功,则不进行中试投资投资,此时,该R&D项目的损失仅为R&D项目t =0时的初始投资。在决定是否进行中试投资时刻t,人们将会进行一个判断和选择:该项研发成果是否值得进行中试投资?类似地,在产品市场化开发投资时刻,人们又会进行一个判断和选择:即该项产品是否还有进行市场化开发投资的价值?它是否可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从上述分析,可将R&D投资决策看作是一系列复合买入(看涨)期权:为项目的寿命终止时间。在该项目投资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在三个关键的决策点上做出决策:一是在项目开始时,t1=0时刻决定是否投资进行研发活动,以获取进一步开发投资的权利;二是在研发活动取得成功时,t2时刻决定是否投资进行中试活动,以获取进一步进行市场化开发的机会和权利;三是在中试活动取得成功时,即t3时刻决定是否投资进行市场化开发活动,以实现产品上市和获取产品销售收益。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市场化投资阶段,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条件决定是否延迟或者放弃投资机会等权利;同时,由于在初始研发阶段的投资,使企业拥有了在市场化阶段投资的权利,因此,R&D项目投资决策与典型的复合买入期权完全吻合,复合买入期权的执行价格是市场化开发投资,中试投资是标的资产的执行价格。
五、实物期权中的扩张期权在R&D项目投资柔性上的应用实例
例1:某企业为开发一种新产品进行一项R&D投资项目,计划在研发阶段初始投入300万元,两年后进行中试再投入1 000万元,第四年末再投资1 650万元进行市场化开发,将于第五年产品上市并开始取得收益。
根据预测和专家判断,该项目的相关财务参数和收益估计如下:预期该项目产品的寿命为区间数[7,10]年,假定服从均匀分布;项目年销售收入的期望值为3 000万元,标准差为600万元,假定服从正态分布,S=N(3 000,600)万元;项目年经营成本的估计期望值为500万元,标准差为50万元,假定服从正态分布,CO=N(500,50)万元;项目基准折现率取均值为25%,标准差为5%的正态分布,i=N(25%,5%),无风险利率取一年期的银行贷款利率r=6%,δ=0,全部R&D和市场化开发投资按照直线折旧法在项目寿命期内折旧或均匀摊销,期末残值为零。利用OX软件和以上数据,进行10 000次蒙特卡洛模拟运算,得到折现到该项目期初时的期望收益现值为V0=2 473万元,下面简称V为项目价值,波动率=27%。
运用传统的DCF法的NPV指标分析,可得:NPV=2 473-350-1 000/1.062 -1 650/1.064=2 473-2 547=-74万元,NPV为负值,表明该项目不可行。
若采用实物期权法分析,此时,M=1 650万元,X=1 000万元,将相应数据带入复合期权的Geske公式,可计算得出项目的复合期权价值为C(V,0)=519.4万元。这表明,只须初始投入300万元的研发投资,便可得到519.4万元的价值,即该研发项目包含实物期权在内的NPV(项目超额收益价值)=519.4-350=169.4万元。与传统的DCF法的NPV指标的结果相比, 两者之差为243.4万元。
采用实物期权法计算之所以得出该项R&D投资具有价值,是因为综合考虑了项目收益的风险以及拥有可以视市场变化而放弃后面的中试及市场化开发投资的灵活性这一期权的价值。这一分析结果也证实了Hayes & Garvin等人的观点:即运用传统的DCF法的NPV分析准则会常常低估R&D投资机会的价值,造成企业R&D投资的不足。
六、结论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净现值法由于忽略了项目灵活性的价值,所以低估了项目的价值,将导致错误的决策,而实物期权法不仅考虑了R&D风险投资项目的内在价值,而且考虑了项目由于柔性经营的期权价值,能更准确地反映R&D项目的全部价值,保证项目决策的准确性,减少风险。但是使用实物期权法除了注意使用条件外,还应该防止认为实物期权法都会得出比净现值法大的估计结论。因为决策中项目本身的市场潜力、可选技术的成熟度等既需要定性分析还需要定量估计,某些定量分析所用的数据要准确估计是比较困难和复杂的,其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与否。
【参考文献】
[1] 刘志新.期权投资学.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1.5.
[2] 宋逢明.期权定价理论和199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管理科学学报,1998,1(2).
[3] 杨春鹏.实物期权及其应用【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 李晓明.试论真实期权及其在长期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投资研究,1999(11).
[5] 羊利锋,雷星晖.实物期权与投资决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0(12).
纺织、铁路、钢铁业对成本会计的应用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的纺织厂、兵工厂等企业为了衡量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开始对企业内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年,新英格兰的利曼(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一套成本会计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会计论文信息,能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影响和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19世纪中期,铁路业的出现和迅速成长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由于铁路公司在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复杂且营业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这必然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颖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开始得以发展,这对于以后帮助企业进入更有效的成本规划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铁路公司代表性的成本会计方法,主要包括记录和汇总现金交易,编制汇总成本财务报告,进行营业统计等。19世纪80年代起,铁路公司的成本会计方法被更大规模的销售企业、钢铁公司等所采用并加以发展。销售企业按部门和地理区域统计关于销售周转的明细情况,并编报类似于后来收入中心所用的业绩报告。而钢铁公司对协调、控制所需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发展,将铁路业早已采用的会计凭单制度(Voucher system of accounting)加以引进,并将成本报表作为控制工具,如卡耐基(Andrew Carnegie)钢铁公司将成本报表用于业绩评价、质量检查、副产品决策、销售定价等方面。但这时的成本控制还只集中于直接人工和材料,很少注意到间接制造费和资本成本(如折旧和利息费用等)。
科学管理运动创造的契机科学管理运动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泰罗(Frederick Taylor)等工程师进行了工作分析和时间、动作研究,建立起特定单位产出所需的人工和材料的科学标准,开创了将间接制造费分配给产品成本的实务。并形成了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为主的,具有科学管理特性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学术界展开了对成本会计概念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举其要者,成本帐户被放进企业复式记账会计体系(Garcke & fells,1887);损益两平图被用来描述成本随产出的变化;将所有间接制造费按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分配的实务受到质疑(Church,1908);针对间接制造费的性质及其在管理决策上的考虑,“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观念出现,可避免和不可避免间接制造费、沉入成本、增量或差别成本等成本概念的形成;“机会成本”这一名词从经济学中引入进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相关期间进行区分,成本性态估计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统计分析的可能性及其相对于判断分析的优劣性得到认识等等,成本会计信息独立于财务会计系统的重要性受到强调(Clark,1923)。
二、管理会计主要技术方法的应用分析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和会计学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以及评价与考核,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的一种管理方法。和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在学科研究中现代数学方法、数理统计、运筹学等被广泛应用,实际工作中许多方面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制约,对不同问题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管理会计工作实践中,应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成本性态分析法
成本性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业务量是经营工作量的统称。将成本表述为产量的函数,分析它们的依存关系:产量增加了,成本是否增加?增加到什么程度?长量减少了,成本是否会减少?减少到什么程度?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全部成本最终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就是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为应用变动成本法,开展本量利分析,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实行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的操作和落实责任会计奠定基础。
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工业化的产物。由于工业革命在生产方式上开始从工场手工业向使用机器的工厂制度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要求筹集大量资金用在昂贵的生产设备上,使折旧费用大幅度增长,加上生产的品种日趋多样化,使间接费用的分配、吸收成为成本计算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竞争的压力又要求分产品提供较正确的成本数据,以实现成本计算与利润计算的直接联系。这在客观上要求成本计算的技术方法能够解决折旧费用的计算和产品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在其起始阶段,这种计算是在帐外进行的;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又由帐外计算转入帐内计算,使成本的形成、积累与结转,纳入复式簿记的框架,从而标志着成本会计的正式诞生。成本会计向纵深发展,是从原始的实际成本计算发展到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管理)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本世纪初期,配合泰罗制在实践中的广泛实施,“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这些同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引进、应用到会计体系中来,形成独特的标准成本系统。它把严密的事先计算引进到会计体系中来,实行事先计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为会计直接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这是十分可贵的。
1.控制生产成本,所有成本都可区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类,变动成本一般是受消耗定额执行情况的影响,因而控制和降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主要应从控制和降低单位产品消耗量入手,如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综合利用率等。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往往同时受产量和费用发生额的影响,所以控制和降低固定成本应从控制并降低其支出绝对额和提高业务量入手,即固定成本要降低,主要靠经济合理地利用企业生产能力,增大产量等办法。
2.确定责任成本。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对成本加以控制外,还必须事前制订出合理的责任成本,明确各责任中心任务,采取有效途径来实本文由收集整理现成本降低的目标,这是责任会计的要求。责任成本即每个成本中心的各项可控成本之和,各种成本中既有固定成本,又有变动成本,一般来说,一个成本中心的变动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已成定局,是各个使用部门所不能改变的,属于不可控成本。
成本性态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1.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定性分析法时,直接分析法需要大量原始资料,分析工作量大;技术测定法适用于投入产出管理比较稳定的新企业,而且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费用。定量分析法中高低点发也只适用于成本变动趋势比较稳定的企业,回归分析法利用微分极值原理,计算精确但工作量大,如果办公自动化条件不够,则成本性态分析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2.假设前提的局限性,一方面,“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完全线性关系”的假定不可能完全切合实际,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能只存在于一定相关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成本形态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和可转化性,使得成本性态分析只能用于短期分析,而不能用于企业的长期分析。3.会计人员素质低与管理者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到成本划分的正确与否,最终影响到成本的控制管理。
(二)、本量利分析
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之上的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总称,它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和图形来解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利润等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并围绕着它,从动态上分析各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联系,对企业预测、决策有重要意义。
本量利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1.计算企业的保本点,其计算公式: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保本点是一个重要的数量指标,因为保本是获利的基础,任何企业要想预测利润,从而确定目标利润,首先要测算保本点,超过此点再扩大销售量,才能获利。2.确定目标利润,计算公式:目标利润=(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3.对利润预测进行敏感分析,目标利润确定之后,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预测情况,计算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等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以便企业及时采取对策,是生产经营处于良好的运转之中。
本量利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主要是很多模型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的,包括成本已经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即成本性态分析已经完成;成本函数表现为线性关系,即y=a+bx;产销平衡以及产品品种结构不变;产品成本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即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等。而现实中,企业生存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单个企业不能左右市场,企业生产上不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上述模型测算的目标缺乏灵活性,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调整,给营销管理带来困难;另外这些模型测算的目标一般是短期的,容易造成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脱节。所以实际中这种分析方法的测算结果,应该作为决策的参考。
(三)、投资决策分析
长期投资决策的特点是占用资金庞大;对企业影响持续时间长;资金收回速度慢;投资风险大,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长期效益与发展,因此长期投资决策必须搞好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分析其经济、技术和财务的可行性。在长期投资中更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资金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其价值是不同的,由于不同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时,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到同一时间才能比较大小。现金流量是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它可以序时动态地反映投资的流向和回收之间的关系,结合资金时间价值对投资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策略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发生为偏离,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从企业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原因。
1.外部原因
企业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来自于企业外部宏观环境,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2.内部原因
企业风险产生的内容原因是指企业自身影响,主要是主观认识的局限性,控制风险能力的局限性。企业的财务活动是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联系纽带,又是众多管理工作中的一环,因此经营策略的改变必然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 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导致财务风险随之发生变化。企业自身经营决策失误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如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供销体系的调整、重大的资本运营等这些事项的变化都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也使得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筹资风险: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企业在借入资金时, 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 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在资金安排上,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偿还期必须与其相应资产的变现期相适应,短期筹资的资金(如:短期借款, 各种商业票据及贴现等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产,中、长期的债务资金,(如银行基建借款、长期债券、融资组赁等)由于偿还期限较长,可以用于长期投资或变现期较长的固定资产(如:一般的机器、设备、大型的工具、器具以及运输工具等)的购建。而权益投资(如:实收资本,优先股等)则最好用于变现期很长的大型固定资产(如:房屋、建筑物, 大型运输工具,大型生产线等)的投资。企业将所筹资金的偿还期与资产的变现期相结合,既可以利于各种不同的资金高效利用, 又能保证企业按期偿还资金,使企业的资金流转能够正常进行。
2.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1)风险决策分析。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对风险因素分析,注重投资收益率和相应风险之间的权衡,以收益风险比为决策依据,选取投资收益风险比最佳的方案。如在承担既定风险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高的收益,或在取得同样收益的情况下,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风险决策分析常用方法有盈亏平衡点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等。
(2)分散风险。风险决策的结果虽然选择了风险较小而收益较大的投资方案,从而使得投资收益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保障,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案,风险总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分散投资风险,才能保证投资预期收益:①投资区域的分散。利用区域经济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分散投资(如国内外分散、城乡分散和地区分散等),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企业将投资分散于不同的区域,不但可以平衡损益,而且还可降低资源供给中断的风险。②投资行业的分散。在经济波动中,各行业繁荣与萧条交替进行,如果投资者将投资集中于某一行业,一旦行业出现不景气就会遭受惨重的损失,所以,企业应尽可能将资金投向不同的行业,通过多元化投资来降低投资风险。③投资单位的分散。企业在参股其他企业或投资于下属单位时,投资应适度,并且应将资金分散投向各个单位,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收益,而且可以降低风险。④投资时间的分散。企业应尽量避免在同一时期内实施多个投资项目,以便平衡财务风险,避免因财务状况不佳造成的违约风险和倒闭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策略
(1)选择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资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决策方案,用5C原则来衡量客户享受的信用标准;赊销后企业应尽快回收账款;建立客户账龄分析体系等措施防范坏账风险。现金折扣也是企业减少坏账损失、降低风险的措施,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应该权衡提供折扣后获得的收益与现金折扣的成本来决定现金折扣的多少。
(2)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采用现销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但对那些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策略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参考文献:
[1]杨松龄:《中小企业会计管理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到来,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也逐渐扩大并受到各界人事的重视。如作业成本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已经成为企业界津津乐道的企业管理模式。然而,经常有人问道,这些管理模式都是属于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似乎无所不包。另一方面,在当前的会计学科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教科书中,又有许多交叉与重复之处。
一、管理会计及其学科边界界定不清
(一)当前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等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
“培养优秀人才要出优秀教材。”这是一位教育名家的话。会计人才培养与发展需要不断出优秀会计教材。然而,会计专业及其相关的学科内经常出现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管理会计与各个学科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集中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EOQ模型)。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
(二)强调发展与变化从而淡忘了对各个学科边界的认定
当前,有不少人认为,变革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没有必要要花精力去对各个学科边界进行认定。笔者并不这么认为,理由如下:
首先,边界模糊与不清是当今学科发展的障碍,约束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虽然,变革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财会学科与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但是,在认同这种快速变革与整合的同时,也必须保持应有的理性。一门管理科学或者一种管理活动如果没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对于崇尚“权责到位、岗位明确、流程清晰”的管理科学来说,这是个致命的不足。因为,学科边界的模糊必然会对企业的实务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的边界模糊,就能导致许多实务工作者产生“取消管理会计”的想法与行为。在我国会计师职称考试的课程里面,就出现取消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现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但实际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及其管理会计学科不仅不能取消,而应该和必须得到迅速发展。
其次,学科边界的界定,并不会阻碍学科的发展。物理、化学、数学等许多学科都有其严格的学科边界与规范,这并不会导致它们不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相反,由于边界的清晰更会激励人们去创新,应用各个不同学科的思想与方法来融会贯通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科学地认识会计领域的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这对推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学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三)学科边界认识的模糊是学科内容交叉、重复的源泉
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就是它们质的差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甚至财务会计学科内容交叉、重复,是由于对它们的外延与内涵的认识模糊。而事物的内涵与外延是由事物的本质来决定的。任何一门学科是否有完整的理论体系,首先应该有它的边界,没有边界就没有系统。应该承认,许多教材,由于没有按各个学科的性质来安排内容,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了模糊的概念,混淆了学科的边界。
二、对管理会计及其学科边界的再认识,是学科教材划分的依据
本文通过学科概念隶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分析,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性质进行各个学科边界的确认。
本文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都是管理学这个一级学科下的两门并列的子学科,它们之间是有泾渭分明的边界关系。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是会计下属的子学科,如上图所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清晰的界限,成本会计不但有财务会计中的成本会计,也有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会计。
会计本质是什么?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并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其目的是向各方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种信息已经考虑到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需要。而财务管理是利用会计提供的信息来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理财目标)。财务管理中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包括对资金的核定、筹集、运用、收回、分配,它的目的是优化财务状况和提高财务成果。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并列列示在管理学中工商管理学科下,这为两学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层次上,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①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③存货控制(EOQ模型)。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问题上,笔者认为,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管理会计所提供信息依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选择方案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应用”。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在管理会计课程中侧重信息的确认、加工、分析报告的方法。而财务管理应该是从理论上或方法上进行科学选择并提供合理的依据与指导。比如在投资决策中,管理会计侧重于收集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资料,以及进行现金流量的各种分析(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等。而财务管理侧重于利用净现值法或内涵报酬率来判断应该选择哪种分析方法更好,应该依据什么标准进行方案的取舍。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应该同样是会计学下面的子学科,不应该把成本会计认为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这个学科下面的子学科。只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所确认、反映的内容范围因有差异而不同。管理会计是以决策相关性为目标,向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内容里面包括以决策相关性为目标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是面向将来,为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信息。财务会计是以受托责任为目标,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里面包括受托责任的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确认的交易、事项的前提,它们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项。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
成本会计则是提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与企业成本有关的信息,它不仅提供以决策相关性为目标的、向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成本会计信息,而且也提供以受托责任为目标的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也就是说,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管理会计信息的特征,也具有财务会计信息的特征。如上图所示。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提供信息。财务会计下的成本会计,主要是满足受托责任的要求和审计工作的要求,它具有稳定性、不变性,历史成本的特征。成本会计不是单独为财务会计而进行的产品成本核算,它已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随着新制造环境的出现,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观念,如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等也成为成本会计人员必须研究的领域;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三、在清晰界定管理会计边界的基础上,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一般不去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等进行边界细分而是综合性地进行工作。且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到来,以及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当前,REAL会计及网络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开始实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但是,任何问题交给计算机处理都要先建立一个形式系统,就是“形式化处理”:让计算机从预定的符号串出发,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直到达到预定的符号串为止。因此,在设计计算机工作系统中,人们的思维必须实现以下的转变:(1)思维方式从“模糊性”向“明晰性”转变;(2)处理问题从“回顾性”向“预见性”转变;(3)解决问题从“有限性”向“无限性”转变。而要实现这些变化,人们必须清晰地明白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边界。只有对它们边界的清晰认识,才能设计出运行有效的软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管理会计 问题 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会计得以在国外大中型企业中迅速推广与应用。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引进而开始的,其历史并不长,而作为管理会计重要内容的中国式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却有50余年。所以,现在一般的企业均运用了责任会计,但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这些情况表明驱使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明显不足,管理会计深入人心并广为应用仍任重道远。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
近些年来,我国会计学界的主要研究领域都集中在财务会计方向,例如对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于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的研究还在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绩效评价、激励机制而展开。同时,对我国的应用经验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虽然管理会计引入我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仍未在实务界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这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账、报账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不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在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从总体来讲,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有限。
2.战略管理会计普及程度不高
相比较执行性管理会计和决策性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涉及的空间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还将视角更多地投向了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收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措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但是目前,由于专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师的缺乏和管理者的战略意识不足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环境的高要求等内外部原因,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3.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管理科学,其发展与应用应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仅局限于对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或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没有很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国情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例如,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息,而我国则普遍采用单利制计息,以至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管理会计中的不少概念、方法和模型主要借鉴于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用数学模型定量地分析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时尚,但数学模型的前提假设,适用条件一旦不符合实践经营环境,模型分析结果就无法指导实践。在企业制定销售目标时,总是结合市场情况,使目标销售额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趋势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之需要,但管理会计中通过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进行销售预测时,不能反映销售的发展趋势,因而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
二、管理会计发展的途径
1.营造一个适合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环境和组织的改变意味着应用于决策制定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用途的改变。公司治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对象、任务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思路。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管理会计系统必须直接为公司治理服务,因此,公司治理自身的特征和状况也会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一旦决策层与管理层真正分离,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和功能更加完善,势必会更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此外,还要深入研究在现行社会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既要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又要使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更加适应企业环境的要求。在企业内部也要形成一种充分重视和利用管理会计的氛围,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给予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环境和组织的改变意味着应用于决策制定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用途的改变。
2.从传统的成本会计转为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
企业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一个企业能够为其客户创造的价值超过其成本,价值是客户愿意为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价格,控制成本使企业在市场具有成本领先的地位,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一。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假定制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起始于产品的设计,各种材料、零部件供应及抵达工厂的货场直至完工产品交给用户,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记录了在产品和劳务形成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服务成本贯穿始终,包括售后安装以及客户付款以后发生的各种服务成本。以经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法不仅核算工作时的成本,而且核算不工作时的成本,如设备检修停工期成本、停工待料成本、发货时的待运成本、次品返工的成本。
3.制定具有指导性的管理会计法规制度
管理会计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提供的信息不需要对外披露,因此从理论上讲没有必要制定有关管理会计的法规制度。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一直是在法规制度下进行的,财政部应考虑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或具有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管理会计制度。另外,国家应加强有关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促使企业会计人员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注册会计师则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做好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基础条件。
4.借鉴先进方法,开展实证研究
提升实证水平,实证研究应从我国文化背景出发,充分利用我国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并将管理会计研究与其他研究融合为一体,拓展研究相关领域,如财务、财务会计、物流、信息管理、行为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及专门人才培养等。研究中要强调采用实际数据。理论界和企业界应携手合作,深入企业,观察和了解实 际管理系统的运行,掌握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总结管理会计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创造本国的实证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亚林,段洪义.浅谈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商界,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