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15:14
导语:在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一、引言
安防行业是我国信息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其市场化的过程中,对市场、专业人才和扩大知名度等需求越来越大,但国内拥有安防专业的学院却并不多。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就是一所专门以培养安防技术技能人才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作为一所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培养公共安全管理和工程类人才的公办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资源,借鉴企业一线技术经验,利用我院专业特色,对接安防行业,学院依托各专业特色,创新性地分三层次多手段实现了与安防行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二、“三层次多手段”的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我院开设有公共安全管理、安全防范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设计(交互信息设计方向)等五个专业,五个专业各具特色,经学院顶层设计,与安防行业深度对接,实现了从企业管理、产品设计、产品技术等三个不同层次与安防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层次一:安防行业企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和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等两个专业依托学院政府办学的资源优势,不仅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安防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更与温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温州市司法局、温州市消防职业培训基地等安全相关政府机关单位建立了校局合作协议,双管齐下,使得学生可以从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两个角度出发,多角度深入了解安防行业企业管理特别是企业安全管理方面。
我院更创新性的与温州市消防职业培训基地等单位及培训机构合作,鼓励学生就读期间就培训并考取“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和“安全员证”等职业技能上岗证,即提高了学生的行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增加了未来的就业竞争力,甚至毕业即能上岗。
(二)层次二:安防行业产品设计。任何一个产品的诞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它需要前期的洞察战略及产品需求,进而确定产品功能;再到后面的结构框架元素安排,最后才是采用技术的手段去实现、创造产品。而我院的工业设计专业(交互信息设计方向)就是致力于前期安防产品的调研、设计的,即去解决市场需要怎么的安防产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安防产品、怎么样的产品安防产品能给予人们最佳的使用体验。
为了培养这样的产品设计人才,我院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安防行业龙头企业和杭州跨界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品设计企业都建立了合作互助协议,深入发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模式。
我院积极邀请其他前辈高校校校合作,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如2015年9月24日,我院就特邀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凌浩教授来我院参加“交互设计专业建设研讨会”,并为我院2015级新生举办“信息交互设计的10个关键问题”学术讲座。同时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已与7家相关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正在与其他10家企业洽谈,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预就业等的机会,并可校外专业技术工程师授课,培养适合更合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型人才。
(三)层次三:安防行业产品技术。一个产品的诞生――技术是核心生产力,我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这两个专业则是侧重安防行业产品技术方面。物联网和安全防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依据特定需求完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安装及维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则是最佳的一个途径。
首先,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企业引进来,更把学生送出去。如我院2015年6月邀请深圳景阳科技公司召开校企合作暨“智慧城市”新品技术交流会。让全校师生都经历了一场高新科技的盛宴。2015年暑期,学院组织本专业学生赴宇视科技、海康威视、苏柏科技、汇昌科技、奥乐智能化、手掌信息科技、市局科通等几个行业内名列前茅的企业进行暑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我院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培育双师型教师团队。物联网专业教师与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研发“起卧状态检测器”项目(起卧状态检测器是为了体现对老人的关爱而设计,满足子女对老人睡眠及健康状况的随时监控和掌握。)、与公安联合研发“公安双网双平台标准制定”等等。
再次,学院在校企合作订单班上也做了初步尝试,2015年国内安防龙头企业宇视科技合办了宇视科技班,经过层层选择,最终选拔了6人,创新性地在本院老师进行授课的同时邀请宇视科技的高新专业技术工程师来校给予指导,联合培养更合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型人才。
三、“三层次多手段”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初步成效
我院虽然只筹建三年,但我院现有的五个专业就积极探索三层次――企业管理、产品设计、产品技术,多手段――校外专业实习实践、专业考级考证、企业进校园和顶岗实习等的方式,统筹整合全院资源,与安防行业实现了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校企合作,学生得到了发展
1、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实践、专业考级考证、企业进校园和顶岗实习等形式的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进企业实习锻炼,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
2、校企合作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不能获得必要、及时的就业信息。通过校企合作,极大地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将会大大有益于毕业生的就业。
(二)校企合作,教师得到了发展。校企合作,搭建了教师锻炼、提升的平台。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我校各个专业都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和就业问题,而且还为各专业教师提供了学习锻炼、提升素质的机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采取参观考察、和企业联合开发项目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同时了解企业用人规格,便于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实效。部分教师还考取了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使学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
总之,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些许的成效,但是还是远远不够,下一步我院将会把校企合作作为专业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更多适应社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作者单位: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
[2]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36-40.
关 键 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知识结构 能力 科学 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它是一门集多学科交汇的艺术设计,它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而且富于动态性特征,其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加适合现代人生存的、完善的空间环境。其设计在引入与环境学交叉的诸多新学科理论的同时,着力开发对现代人心理、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科学地把握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此深化、完善设计的内涵,使这项设计艺术的审美价值得以向多层次伸延扩展。这就形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特殊性,它具体表现为学科涉及面广、专业技艺要求高、评判标准模糊三个方面。环境艺术涉及建筑、规划、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社会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地域上包容天、地、万物,时间上涵盖过去、现在与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掌握美术造型与构造等专门技艺,接受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并且环境艺术设计不可避免受到不同标准、不同观点的评判,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评判。因此,作为环艺设计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工程师的严谨、社会学家的敏感、艺术家的灵性。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早就提出“坚固、适用、美观”的三项建筑原则,尽管时间过去了两千年,但至今仍然适用,如果将这三项原则转化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知识结构要求的,可以理解为工程技术、环境与行为、装饰艺术(坚固、适用、美观)三大方面:
1.工程技术知识
包括结构、构造、材料、施工、经济、法规等。
2.环境与行为知识
包括社会学、生态学、人居学、行为心理学、城市环境、结构、形态、交通、历史文化、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人本关怀、无障碍设计等。
3.装饰艺术知识
包括艺术哲学、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装饰风格流派、装饰符号元素(造型、色彩、材质)等。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这三方面知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人的能力与兴趣存在差别,有人倾向于理性的逻辑思维,有人倾向于感性的形象思维,有的则较为平均,如果要求人人都做到同一个样子,恐怕是不行的。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专业知识的更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环艺的知识也需要随时更新。在现代城市环境中人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活动日益丰富,人的活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人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因此对环境的要求也就更加多样化,对环境的质量标准也越来越高。如城市环境中多功能厅、专卖店、综合性商场、室内外多种类的共享空间、步行街设计质量的提高等等都是环境设计来加以解决的课题。因此必须让本专业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1.新的需求、新的类型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a艺术专业出现了新的要求,新课题、新功能、新标准,如绿色环境,高标准的酒店、写字楼、演艺厅,高标准的住宅社区等。
2.新技术、新材料
新结构、新设备、新施工法等,如:高科技产品、环保材料、玻璃幕墙、真空玻璃、双层表皮等。
3.新的设计手段
计算机、互联网数码机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手段,引起了技法的革新运动。计算机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环艺设计的工作效率,互联网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含量。
4.新市场
中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环艺设计市场运作逐步规范化,在市场扩大的同时,行业的竞争也在加大。
5.新的环艺设计理论
环艺设计与市场变化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在新的市场下,新的环艺设计理论与流派形式也不断产生变化。如人本主义、绿色设计、极简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同时,设计作为科学与艺术的中间环节,必将向高度整体化方向发展,即走向高度技术化与高度艺术化的统一。
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就必须培养必要的技术能力,如:
1.分析与定位的能力
环艺设计会面临客观对象的各种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应客观地、准确地分析对象,找出主要的问题和矛盾,做出符合规律的正确、合理的设计定位,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正确的依据。
2.创新能力
创新是环艺设计的灵魂,设计就是寻求新的设计理念方案、新的空间、新的造型符号、创造新的生活环境。
3.设计表达能力
设计的要求是必须将自己的设计思想清晰、准确、多方位地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准确地理解设计思想。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图纸、模型、计算机、文字、语言表达等。
①图纸:草图(具备较强的美术基础,应有熟练的徒手表达的能力);正图,它们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透视轴测图等。
②模型制作:通过某种材料,按照比例缩放关系,对设计方案用三维具象的形象表达出来。
③计算机操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AutoCAD、3DS、photoshop等设计软件。
④文字:文字是学生表达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设计方案说明、分析报告等。在设计工作开始时,我们通常要对设计条件进行分析,对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进行整理,这都需要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良好的文字组织是一个好设计的开端。
⑤语言:设计方案说明与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如汇报、交谈等。它是进行人际之间沟通的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这其中包括礼仪、举止、语言的组织、专业术语的运用、普通话水平、答问技巧等。
4.管理与协调能力
环艺设计需要协调业主、建筑工程施工、设备工程、消防工程、规划等之间的关系。国土、规划、政府职能部门是对设计的管理与审查机构;施工单位则将设计方案变为现实;业主则是设计师的服务对象;用户是最后的使用者。
四、结束语
对专业的认识应该是全方位的,正确合理地进行环艺设计专业的学习,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知识的全面性与专长的关系,找到合适的学习途径。环艺设计专业的特点要求有全面性的知识,专长主要是由个人能力与社会分工决定的。“只博不专”在设计工作中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只专不博”则使思路狭窄,容易使设计缺乏合理性与全方位的要求。对于环艺设计专业的教学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着重培养个人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知识的全面性,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漆平.现代城市环境设计.日本篇[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建筑业;人才;现状;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京津冀建筑业现状及特点
(一)经济指标总量与人均位次不成正比
京津冀是一个建筑行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大的地区,从总量上看,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均在全国10名内:年从业人员在全国排名第6,建筑业增加值排名第7,总产值排名第8,利税总额排名第10.但从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上看则位次后移;人均房屋竣工面积仅排名第26位,人均利润排名第22,劳动生产率排名第13。分析其原凶,主要是投资额低,单位工程造价高;技术装备老化,装备翠低,装备率在全国仅排名第20,建筑业从业人数相对过剩;开拓国(省)外市场力度不够。
(二)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基本结束
从2001年7月1日开始,按照建设部的统一部署,京津冀开展了建筑业资质重新审查就位工作。截止日前,全省己经有234l家企业获得了建设部和省建设厅颁发的新建筑企业资质证书,其级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3家,一级企业133家,二级企业559家,三级企业16家,其他企业22家。建筑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基本结束。
(三)企业改制正在进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项目施工法的颁布实施.京津冀建筑业中涌现了一批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包袱轻、核算快、管理活,在当今建筑市场如鱼得水.有很好的效益。同时,计划经济中一统天下而今却负重前行的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也纷纷改制,多半成立股份制公司,以减员增效、兴利除弊等综台配套改革方案,即改制与改革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极大程度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京津冀建筑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形势的整体好转和企业改制的推进,京津冀的建筑业正在走向低谷,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并建筑企业也都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
l、改革不够深入,改制不够彻底
许多企业虽然改制了,但却依然没有走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的模式,有些企业从方向到思路,从施工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僵化、封闭、武断、责任心小强、积极性小高等。有些企业虽然“金蝉脱壳”了,但却没有获得新生,相反,却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这便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2、企业多半吃不饱
有许多大、中型建筑企业有很强的施工能力,但却达不到预计产值,有些企业还面临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局面,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3、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
甲方拖欠工程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性问题,也是令施工单位苦不堪言的问题。现在.各行各业都是买方市场,建筑业就更为明显,甲方一再压低取费,乙方好不容易揽到一个没有太多利润的工程,还要理所当然地按比例垫付工程款,然后由垫付到拖欠,许多“本小利薄”的企业在拖欠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直至倒闭。
4、工资待遇低,人才留不住
由于以上多重矛盾,导致了建筑业与其它同行业相比,工资待遇普遍偏低的现状。一个大学毕业生在施工企业只能挣到月薪五、六百元,这些收入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所以,许多单位便经常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人才大量外流。
京津冀建筑业人才分布和需求特点
京津冀是个人才大省,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建筑业也不例外,全省建筑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545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7623人。
(一)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平衡
l、地域分布不平衡
从全省各市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拥有量来看,中南部多,北部少;东部多,西部中小城市少。
2、分布不平衡
从职称上看,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呈递减趋势。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极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又太大。主要是因为施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自正规高校的毕业生很少,很多人员来自中等院校,学历低,晋职称难,实力也难以提高。
3、不同类型企业人才分布不平衡
由于历史的积淀,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实力雄厚,而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人才实力则相对比较薄弱。
4、能力分布不平衡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计划经济下“一个萝卜_一个坑”的理念影响,建筑业普遍存在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的特点,这种形式不适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人才需求特点
未来8年,京津冀建设战线人才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未来五年人均用地将达到75平方米。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拉动其它城市的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建筑业先行,届时,京津冀建筑业人才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建筑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1、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毕业就能顶岗的技术人员
2,企业需要综合素质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需要能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人才
4、园林绿化人才奇缺
三、发展京津冀建筑类高职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校企结合.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1、建立名誉院长制,开辟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省内外规模大、管理好、效益佳、热心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施工企业法人为学院名誉院长,并请求将名誉院长所在企业确定为实习基地。请企业老总参与学校的管理,从用人单位和生产实践的角度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献计献策,为学校培养模式的定位提供决策服务。让他们走进学校,了解学校,关心学校,为学校的实习,实训提供广阔方便和稳固的现场基地,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学校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紧密结合
建筑类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的需求,从施工企业一线人员中,选拔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又具有丰富施工现场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与其他少量专家学者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可以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建设与发展、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提高办学层次,试办高职本科
为了满足大中型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要努力创造条件试办高职本科班,使职业技术教育趋于相对独立和完整,以逐步健全京津冀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三)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针对“2+l”教育模式,调整计划,整合课程,注重文理渗透,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要坚持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以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改革为重点,强化素质教育意识,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
(四)放眼未来,拓展高职教育功能
要加强高等职业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非学历教育方面的多种功能。要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使高职教育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着眼于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兼顾,创业就业培训与专职培训并重,形成多种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多种需求。
(五)强化就业意识,培养就业能力
学校要生存,必须抓住两条生命线,一是招生,二是就业。学校必须按照企业要求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适应企业的需求。
1、坚持实行多证书制
学校要按照建筑业的需求,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组织教学,实行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多种证书制度,学生学完后,既能得到学历证书.
又能参加相应考试.合格后得到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2.要开设就业指导与培训课
开设就业指导与培训课,讲授书法,自我介绍、自我推荐、演讲、辩论以及就业心理定向、就业观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并现场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即扩充了知识,又提高了素质,更拥有了能力。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黔东南地区 就业 对策建议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压力明显增加,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破产及停产,致使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开始集中返乡。根据农业部最近对15个省份、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在全国1.3亿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工作或没找到工作,大约有2000万人。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各地“两会”代表和委员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黔东南基本情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总面积30337.1平方公里,2007年,全州常住人口446.91万人,其中乡村340.68万人,占总人口76.2%。2007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195.6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8.82亿元、58.62亿元、78.2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90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黔东南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被联合国推荐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全球十大旅游圣地之一,被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为世界十八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被中外游客、专家学者 赞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全球最友善的旅游目的地”。
据来自劳动部门统计数据显示,黔东南州共有农村劳动力241.2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34.6人,外出务工人数65万人,2009年春节前返乡农民工人数21万人,春节以后,由于企业开工不足,提供就业岗位有限,很多农民工不得不“二次返乡”。由于农业基础薄弱,耕地有限,再加上很多农民工属于”80后”,不仅缺乏一技之长,甚至有些人还不会从事农业生产,返乡之后很多农民工面临无事可做,生计缺乏保障的局面,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问题。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分析
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大体有以下三种:一是再度进城务工。以30岁以下年青人居多,他们在农民工中文化程度较高,由于长期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一来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再者从事农业生产时间较短,甚至完全没有从事农业生产,回到农村后难以适应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将会继续进城务工。这类人返乡后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缺乏创业资金、技术和经验,没有收入来源,容易带来不安定因素,需要重点关注。二是返乡创业。以打拼多年积累一定资金、经验的农民工为主,他们有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寻找合适的项目自主创业。三是返乡就业。以年龄偏大或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的农民工为主,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形势下,农民工是城市的“边缘人”,难融入城市的生活,多数农民工认为,他们的根基在农村。他们或在外务工多年,年龄偏大,要落叶归根;或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不得不选择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或到当地企业就业。
三、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对策建议
根据黔东南地区返乡农民工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多种途径鼓励农民工创业
部分返乡农民工由于外出务工多年,思想意识活跃,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基础和市场意识,具有一定的创业条件,很多农民工已经进行养殖业及加工业等方面的创业。还有部分返乡农民工有创业的意愿,但缺乏创业资金。政府有关部门要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如提供小额贷款或贷款贴息等,在简便手续程序、税收减免、提供信息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各种途径来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针对黔东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山地面积多、耕地较少、种植业产值较低的状况,在创业项目选择上建议重点扶持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民族旅游工艺品加工业、特色种养殖业等方面的项目,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扩大就业、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工收入的突破口。
2.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就业
针对本地的资源优势,发挥生物制药及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康尔佳制药公司、三辣明洋食品公司、万富饲料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农村建设中药材、特色农产品及养殖基地,推广订单农业,引导农民工就近就业。
3.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就业
充分利用国家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契机,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解决农村农田水利、公路建设、饮水工程、消防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
4.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结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对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进行培训,扩大培训效果。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另一方面,根据本地特点,开展先进种养殖技术、创业、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农民工的特点及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对于16岁~28岁的农民工,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尽早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对于29岁~45岁这个阶段的农民工,在引导其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继续提高自身的文化程度,参加各种类型的成人班学习;做好45岁以上农民工的安置和引导就业工作,这部分人不但文化和职业技能低,而且体力下降快,可以引导他们参加简单手工技艺培训,以便能从事简单的手工工作。
5.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
土地是农民的保障,由于前几年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较大,很多农民外出务工将土地承包出去。在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后变成了失地农民,生计没有着落。对于违法流转的农民工承包地,根据农民工意愿,要予以退还或负责安排就业,要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流转收益。
6.积极引导农民工到本地企业就业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很多本土工业企业也面临困境,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有限;服务型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还能吸纳一些劳动力,应充分挖掘第三产业潜力,使返乡农民工向第三产业转移。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对于吸收一定数量农民工就业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吸收农民工就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长三角、珠三角等用工量大的地区去寻找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工就业。
7.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心理援助,帮助建立信心
农民工返乡后,由于无事可做,没有收入来源,信心受挫,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建立信心,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要对农民工给予心理援助,组织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返乡农民工自强自立、自主创业的热情,不断增强其就业、创业和勤劳致富的信心。
四、结束语
农民工工作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做好农民工工作,切实做好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理性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的经营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农民工立足农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新华视点:两千万失业农民工返乡之后[EB/OL]. news.省略/newscenter/2009-02/10/content_10794679_1.htm,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