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01:42
导语: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音乐节奏常常比做音乐骨骼,如果没有节奏,失去载体的旋律就无法有序进行。事实上唱歌、跳舞、乐器演奏等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均以节奏为开展基础。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如人们交谈说话、鸟儿鸣叫、汽车、火车鸣笛、狂风暴雨、四季变换、昼夜更替都有着各自节奏,所以培养小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和准确掌握节奏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从广义上说,节奏包括音乐中所有要素,如曲式结构、和声张弛、旋律起伏、动机发展、调式转换等。一定节奏运动是一切音乐情绪的体现,音乐中所要表达情绪不同,节奏变化也不同,如抒情的地方节奏稍慢、欢快时节奏可稍快等。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只有用整个身心才能正确感受音乐。”以此说明他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中,学生只有感受音乐才能真正理解、体会音乐,而在音乐各构成要素中,节奏是最敏锐、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要想使学生感受音乐,首先要学生感知音乐节奏,通过音乐节奏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虽然节奏是音乐的本质,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音乐节奏是困难的,需要教师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不断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节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节奏感,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具体实施
1.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事物表现很强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应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使理论化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效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击节奏练习和实际操作后,会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类型打击乐器进行比较,包括乐器音色、乐器节奏长短、乐器节奏强弱等。这样,学生就能在音乐课堂上正确选择打击乐器,节奏感有所增强。其次,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律动指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是“动”的艺术,能有效促进学生节奏感发展。学生正确选择打击乐器后,如果加以身体动作表现,更能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身体动作跟随音乐一起进行节奏训练,增强自身节奏感。
3.多读多看,促进抽象理解。
音乐新教材中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多看教材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图形谱中颜色的深浅变化表示声音的强弱,图形大小表示节拍力度的强弱,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表示等。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明白节奏的内在关系,同时为读谱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一开始是感性的,通过读谱能让他们抽象地理解节奏。老师引导学生用音乐方式阅读,可以选择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比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或交通工具等作为基本节奏训练。通常,低年级学生读一些本身就有节奏的儿歌更容易上手,中高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无规律歌词节奏朗读以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用“哒”这类象声词读谱会很流畅,实现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认识的目标。
4.观察生活,运用生活。
音乐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缺乏生活气质的音乐只能说是声音。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越相近,他们的自觉接纳能力越高。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有意创设或富有立体感的生活情境中时,学生会情绪高涨,拥有想象空间和超常的思维能力,进而表现出以往没有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节奏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象,通过生活强化音乐节奏学习,进而把音乐贯穿“音乐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中。
5.通过创编,提高节奏认知能力。
音乐具有创新性,学生对节奏有一定了解后可以试着创编节奏。音乐教育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关键是营造好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大胆、积极地创编。如“节奏伴奏”、“二声部节奏”、“节奏接龙”、“节奏问答”等都是较好的即兴节奏创编形式。“节奏伴奏”是在歌唱活动时,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可用拍手、踏脚,也可选用相应的打击乐器。“二声部节奏”是根据先前准备的二声部节奏练习,采用男女生或分组,一个声部用拍手,一个声部用跺脚以合作完成。“节奏接龙”是由教师拍击两小节节奏,学生甲重复教师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及时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学生乙重复学生甲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再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以此类推。创编节奏,使学生的节奏素质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应该寓教于乐。音乐是耳朵的享受,从听发展到其他感官的结合,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从感性发展到理性。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会听节奏、打拍子,还要让他们学会理解和表现音乐节奏。让学生创作音乐节奏的同时,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学习和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断熟悉和掌握节奏。
参考文献:
[1]王玉群.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法.教师,2014.34.
一、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而从广义上说,节奏包括音乐中所有要素,如曲式结构、和声张弛、旋律起伏、动机发展、调式转换等。一定节奏运动是一切音乐情绪的体现,在音乐中,所要表达情绪不同,节奏变化也不同,如抒情的地方节奏稍慢、欢快时节奏可稍快等。
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只有用整个身心才能正确感受音乐”,以此说明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只有感受音乐才能真正的理解、体会音乐,而在音乐的各构成要素中,节奏是最敏锐、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因此,要想使学生感受音乐,首先需要学生感知音乐节奏,通过音乐节奏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同时,虽然节奏是音乐的本质,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音乐节奏是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不断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节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节奏感,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结合体态律动,在律动中感知节奏
律动指的是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旋律做出有规律、简单的动作。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结合律动可使学生在演奏音乐时,自觉融入音乐情绪,更好地感知节奏。而体态律动即符合音乐自身规律,又符合小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具体的体态律动教学中,以节奏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游戏、舞蹈、动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理解音乐,进而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例如,在《法国号》歌曲的教学中,由于该歌曲是一首法国民歌,歌曲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节奏规整,以优美舒展和轻快跳跃旋律的交替表达人们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先用两拍子导入,用钢琴弹奏和弦,在琴声律动下,学生在教室里走圆圈,且边走边听钢琴所弹的旋律,说出琴声的规律。老师会说:“老师一个手弹得轻、一个手弹得重”,然后让学生用身体语言表达出“轻、重”,于是,学生一只脚轻、一只脚重的走圈圈,感受音乐旋律。最后,在多次弹奏后,教师总结音乐三拍子的特点为“强弱弱”,让学生进行感知,在熟悉歌曲旋律后自己寻找三拍子规律,提高音乐认识。
(二)自制乐器,使学生领悟节奏
对于儿童而言,其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想象力、创造力丰富,音乐“乐器”无处不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然后在掌握了一定的节奏类型后通过打击乐器对新学的节奏进行巩固。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音乐乐器,如可在铅笔盒上绑橡皮筋,这样,“嗒嗒”声便会在学生用手抽动橡皮筋的过程中发出,且随着学生抽动橡皮筋频率的不同而发出不同节奏。学生还可将沙子装在易拉罐中,然后上下摇动模仿沙锤的音色。此外,可通过拍击使学生学习一些乐器演奏技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2/4拍节奏学习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第一小节的第一拍的前半拍紧握右手,拳眼朝上,对左手掌心进行击打,然后在后半拍时拳眼朝上,敲击桌面。以此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拍击技巧,并激发学生的节奏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将节奏教学贯穿于歌曲欣赏、游戏中
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有限,因此教学多采用歌曲欣赏的形式。这样,节奏教学需要贯穿于歌曲欣赏活动中,合理结合所欣赏、学习的歌曲掌握歌曲节奏。例如,在《新疆之春》歌曲欣赏中,在该乐曲的主题部分,教师通过跟拍的形式,反复拍打,使学生模仿,正确掌握歌曲节奏,写出拍打的节奏,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及音乐水平。此外,根据小学生的好奇、模仿力强等特点,可通过游戏开展进行节奏学习。例如《买菜》,该歌曲是一首民歌,民族风格浓郁,旋律手法独特。在教学中,教师可先按照适度的节奏让学生念唱蔬菜名,以此理解歌曲内容,在对内容熟悉后,根据歌曲的原有节奏进行歌曲教唱,按照这种方法,学生便可很快学习歌曲,并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泉水叮咚、惊涛拍岸、滴水穿石、跳動的脉搏节奏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节奏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是音乐的生命。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从节奏入手。行之有效的节奏训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而且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去学好音乐。
在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是一门副科课程,家长和学校都不是很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音乐课都是由非音乐专业的教师兼任的,音乐课就成了唱歌课。同时,音乐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大,教学也没有制定具体的计划和目标,不是教授学生唱歌就是单纯地对乐理知识进行一定的讲解。正是由于教学过程中缺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造成很多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即便是开展了节奏训练的教学,也是形式主义,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的压力增大,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节奏感,以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首先是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缺失,尤其对音乐节奏美感的体验缺失,教师没有有效的手段来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存在应付心理,对科学有效的节奏训练方法钻研不足,没有创新,单纯地对简单枯燥的理论进行讲解,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领会的。另外,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力度不足。我国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很多地方还没有真正贯彻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音乐在小学教育中大多都是作为兴趣和娱乐,没有上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对待,有个别学校音乐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尤其是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更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种局面的影响下,很难让音乐在学生的素质培养方面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更容易被家长和学校所忽视。
二、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
(一)感悟激趣,提高其对音乐节奏美的认识
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的学习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总是把歌曲中的主干节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用da的形式来读,或者用手拍一拍,单调、乏味、枯燥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变成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学生喜欢的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学生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并用语言、动作、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把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学生不仅能唱读节奏、记节奏,还能灵活地运用节奏。
(二)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1.节奏模仿。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尤其是小学生,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的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声:嘀嗒嘀嗒;小鸡叫声:叽叽叽叽;青蛙叫声:呱呱呱呱;等等。小学生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而由于附点节奏是最难掌握的,于是笔者会先让学生们听一段马蹄声,哒,哒哒,哒,听着激烈的马蹄声,学生们禁不住就做起了骑马的动作,此时笔者就开始示范节奏拍击,无需多言,学生们就会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设计律动游戏。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因此,笔者尝试把节奏与动作相结合,使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例如:笔者在黑板上按上、下、左、右的方位出示四种节奏:上方位x x ,下方位x xx ,左方位xx xx,右方位x,要求学生能听辨出笔者弹奏的是哪方位的节奏,并在身体相应的部位拍击节奏:左转身向左拍;右转身向右拍;上举手向上拍;下向下拍。由于在练习中既要注意听旋律,又要注意方位和节奏拍打的变换,既提高学生节奏听辨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有意注意。同时,笔者总是能很容易地从方位上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节奏的感受和听辨旋律节奏的能力。
3.朗读助力。生活中音乐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在节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们的语言能力,通过朗读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如三年级的《小号手之歌》的节奏教学,笔者先给孩子们讲了放牛娃小勇参加当上小号手英勇杀敌的故事,再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问:想不想看看小勇平时的训练?接着出示一张图片,问:①小勇在干什么,谁能来模仿一下,能不能用歌词把节奏读出来?555 3 | 555 2 |嘀嘀嘀 哒。②小勇这次吹出了一连串的节奏,我们一起来读读吧!555 3 | 555 2 | 333 63 | 111 1 | 嘀嘀嘀 哒,嘀嘀嘀 哒,嘀嘀嘀 哒嘀,哒哒哒 哒。③小勇的冲锋号吹出了一系列的音符、旋律,让我们一起唱唱吧!这样的节奏练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曲的难点,为学生学习歌曲降低了难度,做好了铺垫。
4.巧用打击乐器。学生对乐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乐器的使用可以让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打击乐器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注意力,带动学生的节奏感。平时课堂上,笔者会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串铃、沙球、双响筒等,在学唱完乐曲后,让学生边听旋律边敲打乐器,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孩子们特别地兴奋,此时再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的美特别容易接受。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年级的《儿童圆舞曲》,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笔者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用沙球来伴奏,一组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表演,一组同学来演唱。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充分地感受到了三拍子强弱弱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通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让学生们了解各种打击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节奏感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也使音乐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一、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节奏训练的意义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感对于的音乐学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初步培养学生节奏感,这是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节奏训练一直以来,在中小学音乐学习中贯穿到了去学习的始终,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有了一个良好节奏感,才可以不断提升对于乐曲的感知能力,进而欣赏音乐。中小学生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在当前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讲解一些比较枯燥难懂知识,则就比较难让学生接受。但是一些节奏轻快,并且比较活泼的音乐节奏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会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于音乐兴趣,这样就可以将被动学习直接转化为主动接受,这样就可以给学习音乐知识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展开情况
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节奏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一般来说,全部运动的事物都会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规范,这样就被称之为节奏,不断人的心跳、生流程、机械运动、文学作品都有着自己的节奏。由此可见,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奥尔夫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起步阶段,但是节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对歌曲和音乐感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欣赏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对学生音乐知识掌握造成影响。正确、科学的进行节奏训练可以有效保证中小学在较为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较多的音乐知识。在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对于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视程度,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书在全部训练过程中存在着程式化等等问题,绝大数都是通过读谱以及拍手等等方式实现的。同时其训练方式较为单一,学习内容也比较枯燥。与此同时,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时间比较少。音乐应该是来源与生活以及自然。同时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制造的。然而因为音乐课堂在进行长时间比较枯燥的节奏训练之时已经脱离了生活的现状。而节奏训练如果不如意的话,那么对于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进而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背离。
三、中小学节奏训练的措施分析
(一)节奏训练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节奏训练之时,应该将培养稳定以及均衡的节拍感、掌握准确划分音值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目的。
第一,将单纯的全音符、二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当做主体之间结合成为“划拍法”同培养内心节奏感的方式,那么就应该要求长音适中,短音不拖。
第二,将单纯全音符、二分音符以及四份音符之间的组合形式作为基础,同时加上一些八分音符,而最为重要的是将音值划分做到均匀,将二比四或者是一比二的每一个音符的准确时至唱好。
第三,以上两点的基础练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然后就可以加入一些十六分音符,最为重要的要求是应该掌握好一比二以及一比四之间进行均匀的划分,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抓好十六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之间的组合,或者是当其连续出现之时,应该做到十六分音符不拖,四分音符不抢。
第四,在练习加入前八后十六以及前十六后八的节奏练习之时,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不断巩固音值如何进行划分,也要注意到同四个十六分音符组合之间的分别,就可以把是比较常见的节奏型掌握。在第一个阶段作为基础,同时也应该练好同时掌握好基础知识,这样才可以使得后面两个阶段的训练有序进行。
第五,其主要的目的是不断寻找附点,切分以及后半拍等等三个阶段,有效掌握正确的唱法,同时也应该巩固好在一个阶段的成果。首先是进行附点节奏的训练,一般来说,可以从附点四分音符而入手,最为重要的是找到节拍。将唱名的韵母作为衬词,在熟练之后就可以及时去掉衬回到原谱中进行演唱。附点十六分以及八分的音符训练方法可以根据以上方法进行。而训练方法最为重要的是在于勤于练习,而在演唱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其内心的节奏感,进而可以明确在这之中比较准确的长短同拍点之间的关系,如果有遇到其他附点的音符,实现良好的练习效果。
(二)中小学节奏训练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关键点
1.节奏训练注重应该多样化
在中小学阶段因为年龄特征,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进行训练时,应该及时更换训练方式。比如说,在训练中应该使用一些比较轻松活跃的方式,可以使人不感到单调乏味。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利用多样化的节奏训练方法可以使得学生保持比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经常进行节奏训练
如果要学生可以有效掌握以及合理使用种种节,就应该经常使用以及反复训练教学中都进行节奏训练,但是时间应该合理进行控制,不应该过长或者过短,并且做到持之以恒。节奏训练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进行练习,同时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如此进行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可以帮助到学生掌握好基本的乐理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训练乐感以及提升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音乐课 节奏教学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rhythm teaching of the elementary music class
Gao Shujie
【Abstract】In many years’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has felt deeply that it is comparatively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master each kind of rhythm of the music, especially for the low-grade students. Therefore, in the low-grade music teaching, the author has made students practice more consciously through the class teaching full of the original, vivid and vigorous form.
【Keywords】Low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Music classRhythm teaching
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学生对歌曲中的各种节奏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在演唱歌曲时节奏唱不准,阻碍了学生识谱能力和演唱能力的提高。这个问题在低年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系统、全面、形象和易于记忆的训练。按照新课程标准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的要求,结合音乐教学实际,我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学资源,主要通过一至两节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乐于表演的特点和农村孩子对身边的各种动物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训练课教学方案。
上课了,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有许多动物来到我们教室,要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大家高兴吗?”
“高兴。”
“看,谁来了?”我把老黄牛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说:“淘气的牛宝宝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牛妈妈喊牛宝宝回来吃青草,谁能用动作和声音模仿一下?”
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模仿。由于他们模仿的叫声和动作很乖巧也很滑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随后我让学生边叫边拍手,引出“哞 - - -”全音符的节奏型。
接着我又问:“捕捉老鼠的能手也来到了我们教室,它是谁呢?”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节奏训练;途径探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节奏的艺术。节奏是音乐得以表现的脉络,无论其是否通过乐器表现出来,节奏都是和音乐同时存在的,也正是因为节奏的存在,音乐才得以顺畅、有序、美妙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美好的听觉享受。当前,现代音乐复杂多样、风格迥异,很多音乐的节奏较为特殊或者不易找寻,因而,节奏训练的难度也明显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良好的节奏训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唯有通过实施良好的节奏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会从节奏的角度把握现代音乐、分析现代音乐,从而真正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一、实施节奏训练的作用
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实施节奏训练有着多方面的显著作用。首先,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读谱能力。节奏蕴含在乐谱当中,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良好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可以更容易地读懂乐谱、掌握乐谱;其次,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记忆力。音乐和节奏是密不可分的,在记忆音乐的过程中,节奏记忆至关重要,当节奏在脑海中定型后,音乐的内容只需稍加记忆,便可自然而然地在节拍中呈现出来,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音乐的效率和能力;再次,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敏锐的乐感。节奏感是一种感知能力,而乐感则在长期的音乐学习、音乐鉴赏中逐渐形成的对于音乐的敏锐捕捉力。良好的节奏训练,可以提升学生音乐感知潜能,逐步塑造出敏锐的乐感;最后,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科学的音乐审美能力。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欣赏节奏的过程,在节奏感达到足够程度的条件下,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会愈发成熟、愈发科学,更加可以以较高的审美要求鉴赏音乐作品,形成符合主流音乐审美趣味又包含个人审美特点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先进行基础训练,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在节奏方面的差异,最后以实际音乐作品为例,带领学生进行节拍分析和音乐鉴赏。(一)夯实基础,培养准确把握节奏的基础能力。在节奏训练中,第一步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把握节奏,这是节奏训练的基础性内容。具体来说,可以选取一些传统或者现代音乐作品中,节奏极为鲜明的作品作为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准确、有序、从头至尾地把作品演奏或者演唱出来。强调把注意力充分放到音乐节奏当中,用心感悟、把握节奏,形成基本的节奏感知能力。当然,节奏鲜明并不代表必须是慢节奏作品,快慢都可以选择,不过训练过程应当由浅入深、由慢到快。(二)能力升华,引入节拍不平衡感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把握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即能力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把训练目标从“求同”转为“求异”,把训练目标从把握节拍升级到寻找节拍带来的差异感,即不平衡感。具体来说,可以以传统节拍为参照,对比现代音乐中节拍的差异,重点体会节拍差异给人带来的内心感受和音乐感受变化,形成敏锐的辨识节拍的能力。(三)作品鉴赏,以节奏分析为基础形成现代音乐审美能力。作品鉴赏是节奏训练当中不可缺少的最终环节,形成独立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力,也是节奏训练的最终目标。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可以把当前较为流行的、节奏分析难度较高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寻找、掌握节奏为基础,进行音乐审美,体会音乐中传达的精神、内涵。通过作品鉴赏,使节奏感训练最终内化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审美能力,形成独立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结束语
节奏与音乐相伴相生,音乐学习离不开良好的节奏训练。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认识到这一音乐教学基本原则,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提升的训练方式,逐步使学生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演奏、演唱能力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力,要重视基础训练,切忌“空中楼阁”式的节奏训练方式,那样不仅学生节奏感难以真正提升,最终也会给学生未来音乐能力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虽然现代一些音乐节奏较难把握,但只要通过科学的节奏训练方式,把握“特殊音乐”的节奏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作者:季毅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德军.探究音乐课堂节奏教学的训练方法[J].艺术品鉴,2015,(10):284.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师;演奏比赛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76-02
2011年10月2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与宁波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与苏州大学共同承办,《钢琴艺术编辑部》协办“海伦钢琴”第三届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钢琴专业教师演奏邀请赛开幕仪式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钢琴专业教师演奏邀请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促进我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钢琴专业教师演奏与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钢琴课程教学改革与专业发展,加强各高校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其赛风和赛况获得了广大教师以及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受到钢琴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今社会赛事活动中公开、公平、公正的一片净土”。本次邀请赛的参赛和观摩的教师共有五百余位,全国除、台湾以外30个省市自治区、112所高校的钢琴教师汇聚于此,所获得的影响和成绩都是空前的。邀请赛聘请了著名钢琴家周广仁先生作为总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周铭孙教授为评委会主席,评委们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均为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评委们在每组选手演奏后还会给选手的演奏进行点评,选手得以高水平的指导,对于选手们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荣幸的。此次邀请赛将教师按照年龄划分为四个组,分别是:A组(30岁以下);B组(30~35岁);C组(35~45岁);D组(45岁以上)。按照年龄分组可以依据每组的实际年龄情况来进行分数的评比,从而加强教师的参赛热情,也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本次比赛所设置的演奏项目有钢琴独奏、双钢琴演奏、四手联弹和歌曲即兴伴奏四个项目。为期三天的邀请赛是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次展示,我们这些参赛的教师除比赛时间外还可以聆听其他选手的比赛及专家们的点评,聆听大师们的专题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这种收获和以往在琴房自己练琴和与老师上课是不同的,因为这样的经历能够让我们开阔眼界,积累更多的曲目,同行们的演奏和专家的点评使我们更多地反思自己演奏上的问题,并能够极大地促进我们练琴的积极性,因为同样作为钢琴教师,57岁的老教师还在练琴,还在上台演奏,我们这些年轻人哪有任何理由不练琴不上台呢。这次钢琴邀请赛的最大亮点便是在每组选手演奏完都会有专家来逐一进行点评,肯定其优点,提出其问题,并告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钢琴教师的专业提高和授课技能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下面就将评委的点评归纳整理,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是钢琴独奏组,专家们的点评汇总如下:选手们的演奏优点是:①一般具有较好的钢琴演奏功底,还具备继续深造和提高的潜力。②演奏较为流畅,很有激情,不矫揉造作,这是在钢琴表演上非常宝贵的优点。③演奏很有整体感,能够听得出来在整个乐曲中很有想法,也有自己的设计,很完整很大气。④选曲很适合自己,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且选曲的范围也较广,从巴洛克时期到近现代作品包括中国作品都有很广泛的涉列。选手们演奏中还存在的不足是:①要在读谱和演奏中更加细致、准确、精致,有个别选手的踏板不够干净。②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要有不同的演奏方法,不同时期的作品由于写作年代不同,所要求的触键方法和处理风格也要有所不同。③旋律的空间感要强些,旋律与伴奏的音色应当有很大的对比,这样才能够保证旋律的歌唱性和走向,使得整个乐曲的演奏更加丰满和准确。
其次是双钢琴和四手联弹组,因为它们均属于重奏演奏组,这两组比赛的评委也是完全一样的阵容,因此笔者将它们整体地进行总结。演奏优点是:此次比赛的选手明显增多,水平也较前两届有所提高,选曲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化,已经由传统的莫扎特448奏鸣曲拓展到拉赫玛尼诺夫、阿连斯基、格什温和斯美塔那等作曲家的作品。双钢琴的演奏是非常难的,给演奏者带来很多的困难,因为有声部平衡,踏板,演奏用琴条件等因素的干扰,双钢琴演奏带有乐队的效果,非常的丰富而又带有变化,有很雄伟的气势,效果很恢弘。演奏者的演奏非常投入,充满激情,情绪很饱满,和声上很整齐,音乐走向很清晰;音乐表现的因素很多,如调性、节奏、速度、层次和音色的对比变化等组成,要把一首钢琴作品展现好,以上各个方面都要照顾到。演奏中还存在的不足是:①大多数选手对声音的变化更多是在声音力度和音量上的追求更大一些,而对声音的音色变化特别是音质的追求相对来说少一些,声音层次不是很有想象力。②要区别于独奏曲,要有案头工作,先研究谱子,包括乐曲的风格、速度和演奏方法,将音乐形象和音乐性格定位,要研究乐谱中的曲式结构,调性布局及和声的走向,尤其要知道主题声部和支声部的音乐走向,要在谱面上下足工夫。③要追求两架钢琴的音色平衡,每一位演奏者都要有指挥的头脑和听觉,要注意声部的层次,声部间的力度比例要掌握好,要有立体的思维。④追求丰富的色彩,要对色彩具有想象力和控制力,避免单一的音色,要有不同的触键方法,强调旋律线条和低音的走向。⑤高音部分比较单薄,处理的音色不够精致,低音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厚重,踏板不够细致,影响了整个钢琴作品的效果。⑥建议双钢琴演奏要背谱,以此来提高听觉能力,使两个人能够更好地在乐段和气口位置整齐的演奏,增强两个人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分析
音乐起源于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小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音乐,在音乐技能方面就一定要充分掌握较佳的节拍感及节奏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节奏教学这一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素就是节奏和旋律,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体现,具体指音乐中音的强弱以及长短。从广义的层次上来看,节奏包括了音乐中所有的要素,比如调试的转变、动机的发展、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弛、曲式的结构等。不同的节奏运动也是音乐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音乐世界中由于表达的情绪不同造成节奏变化的差异性。普遍的规律是抒情音乐的节奏相对比较缓和,欢快时候的节奏感比较强烈具体。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美好,在此基础上才能慢慢体会到各种构成要素的不同,节奏是其中最密切以及敏锐的因素之一,所以想要感受节奏必须通过节奏认识和感受音乐。针对小学生来说,节奏本身就是非常难以掌握的,老师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节奏的强化训练,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措施
(一)结合律动,感知节奏
律动指的是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旋律做出有规律、简单的动作。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结合律动可使学生在演奏音乐时,自觉融入音乐情绪,更好地感知节奏。而体态律动即符合音乐自身规律,又符合小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具体的体态律动教学中,以节奏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游戏、舞蹈、动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理解音乐,进而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例如,在《法国号》歌曲的教学中,由于该歌曲是一首法国民歌,歌曲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节奏规整,以优美舒展和轻快跳跃旋律的交替表达人们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先用两拍子导人,用钢琴弹奏和弦,在琴声律动下,学生在教室里走圆圈,且边走边听钢琴所弹的旋律,说出琴声的规律。老师会说:“老师一个手弹得轻、一个手弹得重”,然后让学生用身体语言表达出“轻、重”,于是,学生一只脚轻、一只脚重的走圈圈,感受音乐旋律。最后,在多次弹奏后,教师总结音乐三拍子的特点为“强弱弱”,让学生进行感知,在熟悉歌曲旋律后自己寻找三拍子规律,提高音乐认识。
(二)自制乐器,领悟节奏
对于儿童而言,其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想象力、创造力丰富,音乐“乐器”无处不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然后在掌握了一定的节奏类型后通过打击乐器对新学的节奏进行巩固。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音乐乐器,如可在铅笔盒上绑橡皮筋,这样,“嗒嗒”声便会在学生用手抽动橡皮筋的过程中发出,且随着学生抽动橡皮筋频率的不同而发出不同节奏。学生还可将沙子装在易拉罐中,然后上下摇动模仿沙锤的音色。此外,可通过拍击使学生学习一些乐器演奏技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例如,在2/4拍奏学习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第一小节的第一拍的前半拍紧握右手,拳眼朝上,对左手掌心进行击打,然后在后半拍时拳眼朝上,敲击桌面。以此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拍击技巧,并激发学生的节奏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链接生活,创编节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所教音乐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要对所教音乐的节奏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出一种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节奏教学中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个更加形象的认识。例如,“咚咚咚”一听便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敲门声,在教学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敲门的声音来促使学生对一些简单的节奏进行学习,然后再层层深入。教师还可以通过钟表的滴答声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学习。因为钟表走动声音比较小,老师可以以双手拍打模拟表针走动的声音,让学生以走路的形式来对此节奏进行模拟,老师拍一下学生的脚步就动一下。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教学生在行走时每行走一下就顿一下以加强节奏感。
(四)注重实践,增强节奏
奥尔夫曾经说过:“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首要因素,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离开旋律独自存在,而旋律却永远也不能离开节奏。”因此,节奏在音乐中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是音乐中其他的元素代替不了的。然而,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抽象的奏知识进行讲解,音乐节奏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无味,使学生对音乐学生产生抵触,影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音乐学习
生活是音乐的源泉。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充满着未知,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声音引入音乐课堂的教学,如生活中的脚步声、敲打桌子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火车经过铁轨的声音等,这些生活中的声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生活化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更加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二册第四课时《小象》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听着音乐拍着手进入教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拍出的节奏感,去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感。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除了拍手能够拍出有节奏的声音,那么还有什么能够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学生受到启发,“老师,敲击小瓶子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敲击桌椅也可以发出声音”等。通过别样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音乐教学中节奏知识,提高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音乐教学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多种不同的乐器,让学生了解乐器的特性,所发声音的音色和节奏,并且能够正确使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一名学生通过乐器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打出其演奏的节奏拍子;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学生通过乐器进行配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演奏,让学生根据演奏模仿出音乐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元素。乐器训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小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的教学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在律动的过程中发现节奏。律动是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去表示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是自发的,是学生对音乐节奏掌握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律动加强学生对节奏的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游戏和动作,让学生在自身活动中去感受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完成对音乐节奏训练的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二册第一课《春天》中《杜鹃圆舞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播放音乐《杜鹃圆舞曲》,让学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拍手、跺脚或者舞动身体等。让学生通过身体律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杜鹃圆舞曲》的节奏。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小学生身心特点,让学生利用肢体的各种动作在音乐的过程中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三、结合生活与环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少生活的音乐是没有任何含义的。在现在的状况下,音乐和小学的生活越接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就越好。当学生处在一个有意构建的生活情境里时,学生对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会高涨,自身各方面潜能也会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的节奏知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通过生活强化学生对节奏的学习。教育是在一定环境中的教育,通过对环境的设计和利用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差,对事物的学习与坚持能力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应当利用学校的优美环境,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环境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例如,对于最初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可以运用一些容易敲击的乐器,如手铃、木鱼等。随着小学生打击乐水平的提升,可以出现一些三角铁、双响筒等稍微复杂的乐器。最后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唱跳结合,动静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节奏训练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