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01:48
导语:在环境污染的保护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化工灾害 事故处置 废水污染 防范措施
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常常会伴随着多种环境污染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如何降低化工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在事故发生时尽可能减少其危害,便成为了社会各界重视的问题。
一、化工灾害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化工灾害事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也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重大的化工灾害事故往往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包括对空气、土壤以及水体的污染等。通常情况下,扩散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空气的流通而发生迁移与扩散,对人体的危害也会渐渐减弱。土壤中的污染物则会长期存在,并在环境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和转化,只要人们加大对土壤的治理力度并注意防范,也会明显降低土壤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而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之一,一旦化学灾害事故的污染侵入到水体当中,便会随着水体的不断流动而对河流的两岸以及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受污染的地表水下渗到地层当中,还会污染当地的地下水,导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命、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最终威胁人们生产与生活用水的使用安全。因此,在化工灾害事故发生后,要加强对事故处置中废水污染的重视力度,防止有害废水流入地表水体,或经过土壤的渗透作用进入地下水体当中,尤其要避免废水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保证污染的范围不会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将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
二、化工灾害事故处理中废水污染的特点
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常常会伴随着火灾等一系列的灾害,而水是化学灾害事故处理中最常用的稀释、冷却、灭火与洗涤剂,被广泛的使用在化工灾害的现场救援和事后处理当中。但是如果任由使用后的废水随意的扩散到环境当中,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就会对事故现场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引起次生灾害的发生。想要有效的对化工灾害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废水污染进行防范,首先需要了解废水污染的种类和特点。
1.化工灾害事故处理废水所含污染物的种类
化工灾害事故处置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化学污染物,根据性质的不同,大体可以划分为六个种类,分别是无机污染物、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需氧污染物质、植物营养物质以及油类污染物质。其中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以及无机盐类等,可以引起水体pH值的变化,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无机有毒物质会对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在生物体内发生富集,最终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此类污染物质主要包括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如铅、汞、铬、砷等。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有机农药,包括多环芳烃、卤代烃、有机磷农药等物质的泄露,这些物质大多为人工合成的产物,除毒性较大的有机磷农药较易分解以外,大多数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环境下很难发生分解,会对水体产生长期的影响。需氧污染物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酚、醇等有机物,此类物质本身并不含有毒性,但是它的分解过程却会降低水体的溶氧量,如果水中大量存在需氧污染物,将会导致水体的溶解氧严重不足,引起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并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对水体造成污染。植物营养物质对水体的危害与需氧污染物相近,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的含量过高会令水环境中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华、赤潮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内部的溶解氧浓度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最终引起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而油类污染物则是指石油及其副产物,此类污染物的比重小于水,因此会在水面上形成难以降解的油膜,使水体与空气隔绝,阻止水体与空气氧气交换的进行。另外,油类污染物也会破坏鸟类羽毛上的防水层,造成水鸟的大量死亡。
2.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特点
首先,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突发性强,属于偶然产生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均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事前做好相应的预防与准备工作。同时,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通常都会导致污染物质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难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最终导致污染事故的发生。
其次,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危害面广。水体的流动性可以使含有化学污染物的废水汇入附近的自然水体当中,对地表水体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河水的流动又加剧了污染物的扩散,引起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危及到下游的大部分地区。
另外,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会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化工事故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流入水体,便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而污染物随着水流进行扩散,又会危害到河两岸的水产养殖区,给水产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另外,水体的污染也会直接影响到附近居民对生产与生活用水的使用,造成居民饮用水的严重短缺,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最后,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破坏正常的生产活动,并使人们产生恐慌情绪,最终引起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防范措施及环境保护方案
1.完善相关的法律标准
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的制定,并加大法律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化工企业对于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降低化工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企业也应当严格遵照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提高对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运行必要的环保设施,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从源头上解决化工灾害事故污染的问题。
2.加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为了防止突发的化工灾害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各级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水环境状态的监督调查力度,建立健全配套的污染防控机制,编制科学的事故应急预案,以防事故发生时缺少必要的应对措施。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风险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的运行安全,避免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
3.建立高水平的事故应急队伍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综合应急队伍,在事故发生时做到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协调有力,全面彻底的执行事故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的降低化工灾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和扩散范围,将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采用科学的抢险措施
在对化工灾害事故进行处置时,需要遵循合理的事故应急预案,针对事故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救援抢险措施,在事故发生时降低问题的严重性,将造成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要合理的处置事故救援中产生的废水,采取围堰、导流、输转、覆盖、掩埋、中和、回收等技术,控制污染的扩散范围,避免含有化学物质的废水对环境造成危害。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1. 不同水产养殖模式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模式: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①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其内部水体的总体稳定性及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不强,同时该种养殖模式也是一种高产高密度的养殖方式,其内部经常伴有过多的水生动物粪便及残饵,这些有机质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体缺氧,一旦产生上述问题则易导致水产动物成群死亡,诱发水体内部浮游植物短时间内疯狂生长,从而导致水产养殖的失败。②工厂化养殖模式,是通过外部进行饲料和鱼药的投放,其内部水体会得到及时更新,但水产养殖产生的废水往往直接排入附近的水域,废水中所含的大量磷、氮等相关物质会给附近水域造成较大的污染,引发附近水域的富营养化,也有可能引发赤潮。③网箱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为实现对于一些大水面的利用,通过设置一定的网箱来实现对于水产动物活动的限制,该模式养殖的环境与外部水体环境相连接,网箱养殖投入的鱼饵、鱼药等相关物质除了给网箱内部水体造成影响外,还会给其之外的水体造成一定影响,增强了整个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容易引发整个大水面的赤潮,造成严重的水体环境污染。
2. 水产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宏观原因分析
首先,国内的水产养殖行业内部不论采用何种养殖模式,其内部往往伴有高密度产业分布局势,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为实现同期利润的最大化,将不断扩张自身的养殖规模,大量投入养殖资源,整个生产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在养殖过程中放养的密度远远大于该水体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值,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养殖人员为了水体的清洁,不得不频繁更换水体,造成大量的污染水体外排,从而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现阶段水产养殖人员环境保护意识较差,部分水产养殖人员虽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未采取有效措施去预防环境污染。例如:国家虽然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但是价格低廉、环境污染较大的鱼饲料仍被大量使用。同时,虽然国家在整个水产养殖用药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盲目用药和用违禁药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些都对养殖环境带来了危害。 最后,相关部门对水产养殖管理力度不够,很多地区在水产养殖选址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留下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隐患。同时很多水产养殖人员对于水产养殖技术及必要的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措施了解的非常少,仅仅通过观察周围人如何进行水产养殖后自己就进行水产养殖,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国家水产养殖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的表现。并且在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水等相关物质的排放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随意排放情况非常普遍,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分析
1. 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加强水产养殖管理
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是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养殖范围、规模和从业人员。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首先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对特定区域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审核,确定其所能承受的水产养殖数量、水产养殖规模及最适应的水产养殖模式。然后,健全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对申请水产养殖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技术、装备的审核,在整个审核过程中要对其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才能颁发相关许可证件。此外,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内的水产养殖单位或个人进行突击检查,包括生产规模是否符合先前核定的标准,其采取的环境保护策略是否在运行、运行情况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超标情况,一是令其立即整改,二是对于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处理,三是对于性质较为恶劣的立即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2. 增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工作,提升水产养殖人员的整体素质
现阶段国内很多地区从事水产养殖的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整个水产养殖过程中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全面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整体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水产养殖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养殖规模、不同的养殖区域进行强制性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工作,从源头上提升水产养殖整体的环境保护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合格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水产养殖人员不能继续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给予考核通过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颁发合格证书,该证书作为水产养殖质量检查的组成部分之一。整个培训过程中应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不同水产养殖模式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全面培训,此外,对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投喂养殖饲料等关键性的技术进行全面的培训考核,保证整个水产养殖饲喂的合理性,降低过多的饲喂或其他不合理的饲喂方式给整个环境带来的影响。引导水产养殖进行合理布局,帮助其在自身的养殖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环境预警评价制度。同时,引导水产养殖人员尽量少用或不用相关的化学试剂,减轻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三、结语
1.1内涵
所谓环境监测就是检测并明确区域环境质量及人类的生存状态等,同时还要通过监测的数据预测环境污染的趋势。其中,影响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即为环境监测的技术及机器设备,如果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较低、机器设备落后,就会导致环境监测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对人类生存的环境状况的还原度较低,由此就阻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1.2类型
1.2.1依据专业学科及专业部门划分环境监测。(1)按照专业学科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生物监测、化学监测以及物理监测。(2)按照专业部门将环境监测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卫生监测、气象监测以及资源监测。
1.2.2依据环境监测的对象或介质划分环境监测。按照环境监测的对象及介质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卫生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震动监测、土壤监测、固定废弃物监测、光监测、放射性监测以及热监测等。
1.2.3依据环境监测的任务或目的划分环境监测。按照环境检测的目的或任务可以将环境监测划分为两大类别:特定目的环境监测以及监视性环境监测。其中,监视性监测是监测区域的环境质量及其污染源。监视性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大的一项工作。监视性监测不仅可以了解到区域环境的质量情况以及污染源,同时还为全面掌握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而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可划分为咨询服务环境监测、纠纷仲裁环境监测以及污染事故环境监测三类。
2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方法及经验,科学合理的开发并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了解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进而制定有序的计划进行环境保护,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治理环境污染,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利用环境监测的数据,可以了解到环境质量的现状,从而通过数据可以判断区域环境质量是否与国家所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相符合,由此可以认识到区域的环境问题。利用环境监测,可以寻找出严重污染区域及此区域上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进而可以制定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及评价该措施的应用效果。利用环境监测,可以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应用性能进行评价,从而提出提高环境保护设施性能的相关措施,进而可以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质量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法律。
2.1环境监测在制定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环境监测主要以生态环境准则以及人体健康基准为基础,依据环境需要以及保护环境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标准,通过相关技术加以实现。
2.2更有利于制定环境标准。概况来说,所谓环境监测就是实时监测环境质量,特别是空气质量的监测。环境监测主要是以保证人类的生活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为目的,进而依据环境监测的数据制定环境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体都需要依据环境标准实践。因此,只有充分监测环境质量,才能保证制定出的环境标准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客观性,保证环境标准能够准确的反映区域环境的现状。
2.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了评价及反馈的作用。在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之后,这些环境保护措施会对生态环境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可以由环境监测结果加以体现,环境监测结果反馈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结果,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评价。
2.4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环境监测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重点监控对象就是对各个环境要素的监控,例如监测水资源或土壤资源,通过对环境要素的监测可以发现环境污染源,从而及时的治理并防治环境污染。
3结语
[关键词] 微山县 农村环境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286-01
最近几年,微山县始终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重要位置,要求各乡镇确立主体意识,明确主体责任,加快完善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安排专人对设备、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健全完善设备运行台账,确保设备长期投入运行。要安排固定人员对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设备周边环境进行及时清理,保证周边环境整洁。对设备、设施未能正常运行的有关乡镇(街道)、开发区,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查找存在的问题,抓紧制定整改方案,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逾期不整改的,将进行通报批评。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该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果日益显现,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实现了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已初步探索出我国北方滨湖农村环保工作的新路子。但在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1 村环境现状分析
1.1 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
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意识不强,农民认为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施入大量的化肥,加大农药的使用量,这种生产模式虽然在较短时间内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是长期使用之后,会给农田和周围水源造成严重污染。过度使用化肥特别是氮肥会导致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土塘透通性变差,最终影响到农作物产量,此外,大量化肥和农药随着雨水进入河流导致水源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水质。同时,过度使用农药还会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从而影响导致农作物收成。
1.2 动物代谢废物和农村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最近几年,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养殖过程中,饲养不科学导致畜禽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此外,粪便中所包含的一些致病菌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小的危害。农民群众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导致大量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随意排放,同样给农村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1.3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严重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垃圾也不能实现分类回收,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只能随便找个空地随便倾倒。任其在日然条件下分解,大量垃圾随意堆放导致产生大量氮硫化合物,而且在堆放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和碱性有机物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2 村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2.1 强化宣传,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地方政府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应该提高认识,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做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全方位,大力度的做好农业生产宣传工作。让农民群众认识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所带来的利弊,保证农民群众能够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同时,在地区还应该积极推广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积极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和无公害的农药,采取综合措施方式农业病虫害。此外,还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全新的肥料,控制化肥的施入量。做好农业种养大户的科技示范和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引导农民群众系统的学习环保知识;其次。以污染物防治和预防为主要内容,积极组织农业生产大户,乡镇企业法人学习环境污染防治的相关知识,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查找污染源头,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污染问题。
2.2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监理长效保障机制
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切实做好农村地区的发展规划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做好农村人畜粪便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同时,还要提高垃圾的回收率。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力,推广沼气工程,进一步调整农村地区能源结构,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工作,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此外,还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通过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农村地区落后的生产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3 积极探索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维护和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微山县注重前期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行管理相结合,在多个连片整治片区、村均设置专、兼职环保监督员,落实保洁员,完善考核制度,明确管理责任。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指导、农户参与等办法,积极探索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维护和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生活污水处理及垃圾中转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主体、责任分工、资金保障等内容,确保农村环保设施的稳定运行和环境面貌的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 苏玉,蔡佳亮,汪杰,李国富,黄艺. 中国农业污染优先控制区的划分方法初探[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10)
[2] 李长根,杨笋,牛仕婷.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10个村的问卷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8)
[3] 张方旭. 有机肥对土壤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2(S1)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环境污染
公路工程是提高我国交通条件,扩增社会经济的一大方式,一个城市的公路建设也代表着城市的发展状况,可以说,国家层面下的公路建设也体现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公路工程施工有许多的好处,但同时也造成许多的影响,树木砍伐、农田利用、道路改造等,都会给城市环境与周边居民带去较多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不应只看重经济效益,也需要重视生态效益,从环境保护工作中入手,完善公路工程施工的方式方法,提高环境保护力度。
一、公路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公路工程施工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从施工产生的环境污染中来讲,一方面容易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还容易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1)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范围广、面积大,因此常常需要占用居民用地,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发生价值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居民长期使用的土地被征用会影响农业生产与生活,因此价值不可计量。另外,公路工程的施工会影响周围居民的出行与生活,使得大部分居民出行需要绕路,且施工建设的拆迁等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电力、水力等正常使用。这都给社会环境造成了影响,给公路周边居民的心理形成压力,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最后,公路工程的施工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料,这些废料大多是弃土、弃石与建筑用垃圾,在公路工程施工结束后若是不及时回收,容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工程施工中对大气、水源等都会造成影响,施工材料的装卸、搅拌与使用,包括运输材料的运输车尾气等都会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混凝土搅拌、养护用水等施工废水也会造成水环境的影响。另外,公路施工是一项长期的规划,夜间赶工对于白天的交通影响较小,但在这个阶段中,周边居民容易受到夜间光污染与噪声污染,由于打桩机、切割机、打磨机等的使用,给公路周边居民造成的严重的噪声污染。
二、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污染类型及原因,需要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得到较好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生态效益。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有以下几点:(1)社会环境的保护。公路施工占用农田、道路等情况,需要提前与周边居民沟通协商,在协商过程中还应该邀请居民参与监督管理,给予居民一定的参与权,这样能够较好的缓解居民的不适应,也能够获得居民的理解与配合,减少社会争端。另外,公路工程施工过程需要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响,一方面,公路施工的建筑垃圾、石料、废料等需要及时回收与处理,避免给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另一方,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应尽量不影响居民用水与用电,对于可能产生破坏性的施工工程部分,需要提前与居民做好沟通预防工作,减少不良影响。(2)生态环境的保护。公路工程施工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于大气与水源方面较多。针对大气污染,需要提出以下建议。①装卸施工材料的运输车应采用封闭性好的自卸车,并且在长距离运输中应采取覆盖保护。②对于施工现场搅拌、倒料等施工工序,需要及时采用洒水车进行降尘措施,避免造成大气污染。③施工设备应采用污染低、尾气排放少的类型,并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污染。针对水源污染,需要提出以下建议:①施工用的工业废水不应直接排放向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水源范围中,应经过三级化粪池的处理后作用于农田的灌溉,既减少水环境污染,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②对于一些施工用料容易造成水源污染的,应集中堆放,并设置排水沟等防止污染外溢,降低影响。③应避开雨季施工,减少施工过程水土流失,并在降雨量高的地区设置截水沟等防护措施,避免延误施工进度、造成环境污染。④施工用材料与废物不应直接倾倒在周边水源附近,也不应直接在周边水源清洗设备与施工机械。除此之外,针对公路工程施工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影响,也需要进行优化改进。对于占用的农田、绿地等,在生态环境的层面上应及时修复部分农田、绿地的建设。在公路施工设计中需要考虑绿化带、隔离带的设计,一方面提高公路行车安全,另一方面也扩大生态效益。另外,公路工程的施工场地应有所限制,不应随意占用与对周边环境进行破坏,需要设置围栏等,用以隔离施工用地,减少对地形地貌与周边植被等的影响,减少开挖面积,尽量维持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现场施工环境污染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50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行业在中国快速经济建设中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施工技术、施工条件的约束,再加上施工管理的问题,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为社会各界所接受,但其建设过程对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建设项目,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现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迫切需要更多的施工企业关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因此,采取必要的综合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减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施工管理的必要环节。加强环境保护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整个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施工企业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实际行动,是建设现代社会一流施工企业的有力保障。
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常见问题分析
1、废气污染
废气主要是因为建筑中的装修材料所产生的,其中的有关污染物有甲醛、涂料、油漆、沥青、粘合剂当中的一系列挥发性化学有机化合物,如芳香烃、醛、卤代烃、酮、醇等;建材所产生的空气污染比如放射性和一些有机物挥发,这都是长期的并且是持续的,有的房间装修几后年,但其甲醛、苯系物的浓度依然严重超标。这些装修材料所制造的污染物对人体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极大生命危害。
2、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居民们一个比较常见反应的污染问题。噪声污染的形成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土建一类施工机械发出的噪音。另外还包括脚手架和模板在装卸、安装以及拆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多种设备一同作业,这也就加剧了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受到工程的工期以及一些其他问题的影响,必须要进行昼夜施工,这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居民们的日常生活。
3、施工垃圾的环境污染
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 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左右。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4、水污染
建筑施工工地即是用水大户, 也是污水排放源头之一。出窑的干砖需润水才能上墙, 新浇注的砼需浇水养护。所浇之水除部分被砖或砼吸收外, 其余的水基本上是随地流淌。将消石灰粉加水淋洗、熟化成石灰乳或石灰膏, 流入石灰坑内的水, 部分渗入地下, 部分流淌坑外。这些废水一般富含碱性, p H 值较大。目前工地上都没有采取收集、处理或再利用措施, 多是无组织的排放, 任其自由流淌, 大部分排入城市下水道流入江河。尤其是根据施工需要, 在现浇砼中添加各种掺加剂, 而这些掺加剂一般是有毒有害的。如连同抗冻剂、早强剂一起加入砼的阻锈剂——亚硝酸钠则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物质。这些掺加剂的残余将随废水一起流淌, 污染着附近的水环境。
5、光污染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电焊作业和强光源施工现场照明也是施工企业被投诉的原因之一。首先,施工工人使用的大功率的弧焊机在空中焊接作业,弧光闪烁,会刺伤人的眼睛,使人有一种焦躁的情绪;其次,夜间在建筑施工现场,探照灯彻夜常亮,并且会照到每一个施工角落,形成一个很大的光源体向四周扩散。大型运输车辆的照明灯,路过居民区的时候,会不时照向室内,打扰居民的生活。
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1、全面统筹安排,科学组织施工
实行施工组织设计报批制度。施工单位在开工前,仔细调查、了解施工工地周边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部署现场施工平面图, 把如何避免和减轻对周边环境污染的措施纳入一并考虑, 使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
2、做好施工噪音、光污染的防护
用于工程施工的所有设备必须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例如使用消音器、减音器、挡音板或隔音罩等。在市政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与周边居民做好协商沟通工作。为减少噪声影响,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时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尽可能采取液压设备和摩擦设备代替振动式设备,并采取消声、隔音、安装防震底座等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确保施工噪声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和生活区域。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车辆少鸣笛、不急刹、不带故障运行,减少噪声。光污染控制的重点是时间控制和遮挡。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夜间电焊作业时采用遮光棚;大型照明灯具采用定向灯罩,有效控制光的照射方向。
3、做好大气环境的保护
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篷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 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密闭,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4、固废弃物防治
建筑施工会产生较多的废弃物,施工结束也会留下一些施工材料,如果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就很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某些建筑工程如果没有做好防护一旦遇到大雨就有可能使周边环境或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对固体污染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进行预防: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同工种(钢筋工、木工、油漆工、焊工、电工等)产生的废料,应当进行严格处理,决不能随便乱放,如果还可以再利用应当进行优先使用。对于建筑施工工作人员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应当进行科学分类并进行处理。对于废弃物的倾倒不能很随便,如果能够进行有效地利用应当进行再次利用,如果不能够进行再次利用就应当在指定的地点倾倒。
5、防止废水污染和危害
施工现场搅拌站的污水、水磨石的污水等须经排水沟排放和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避免污染水源。施工现场存放油料、化学溶剂等设有专门的库房,必须对库房地面和高250 mm 墙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混凝土或刷防渗漏涂料等。领料使用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而污染水体。
6、施工现场防扬尘措施
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散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前,要适量洒水减少扬尘。施工道路规划和设置,尽量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路面及其余场地地面要硬化。闲置场地要绿化。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露天存放时要用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场地采取洒水降尘。施工机械应减少柴油机废气排出,并采用无铅汽油。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要符合有关标准,机械要经常检修,避免废气、废油污染环境。所有车辆及设备的废气排放必须合乎环保要求,若检测不合格,需严格整改后直至合格方可使用。
对施工中的水泥、石屑等易于引起尘害的细料堆,要集中堆放,并应予遮盖或适当洒水,不要将粉尘带到公共场所和空间,以使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公害减至最低程度。施工中的运料车用帆布、盖套及类似物品遮盖,减少扬尘。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问题,会严重的影响到居民们的生活质量,针对建筑施工对施工工地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提出了进行有效防治保护,可以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达尤.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环境污染的防范措施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4)
1. 了解生存环境是由多种不同物质和生物共同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组成元素相互影响,共生共荣。
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能按照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3. 喜欢大胆想象。
4.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建议
一、复习和整理
1. 上节课我们对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谁来说一说调查结果?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
2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环境污染与保护》。我们通过各种目的不同、方法各异的调查和大量的讨论交流活动,了解了污染环境的几种原因和人们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都调查了哪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用到了什么调查方法?
3. 小结:我们用到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实验等方法,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
4. 通过调查我们有哪些收获?
二、确定自由研究的内容
1水、空气、土地、矿产、森林、草原和各种动物等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你们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预测一下: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减少、变质或者消失,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吗?
2. 你能够用我们前面学到的调查方法,详细的列举出人们为保护某一部分自然资源所采取保护措施吗?说一说自己准备研究那一部分,并且讲讲自己研究这一部分的理由。
3. 你准备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治理技术
农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作物种植以及养殖行业,而这些都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农作物种植中会应用到化肥农药,农作物收割会出现残余的秸秆;养殖过程中大量的禽畜类粪便、尿液,都会引起水环境的破坏。为了有效实现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控制,需要针对污染源进行科学分析,做到对污染物的控制,降低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防止污染物随着水流流入到江河湖泊或者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减少对农村水体环境的破坏。
1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问题
1.1农村环保工作缺少科学的规划与管理
很多乡镇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制定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通过大量引入工业企业,能够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规划,造成了企业分布混乱,污水排放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出现污水的随意排放。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前期规划不到位,采取的治理方案并未发挥良好的效果,让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1.2影响因素多,治理困难
污染源是各类污染现象发生的源头,想要实现污染的控制,必须要从源头入手,落实科学的污染源控制。农村水环境污染源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自然污染源,二是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就是指因地震、火灾等情况造成的环境破坏;而人为污染源是在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中而形成的环境破坏现象,针对农村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具体原因是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农村工厂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或者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物等等。在水源的污染物分析中,主要的污染物包含酚类化合物、总有机氯化物、可吸附有机卤素以及苯胺类化合物等,在进行农村水环境质量检测中,需要强化检测水平,保障检测数值的精确性。但是,由于水环境检测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影响因素多,难以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污染物解决,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1.3生态经济发展不足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分析,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让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难的现象,政府部门需要引入大量的资金,结合区域的现状,落实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目前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欠缺,制定的措施并不能有效实现对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2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及治理技术
2.1因地制宜,技术推广
因地制宜是农村水环境治理中需要坚持的关键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环境治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积极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源头性问题。为了落实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科学治理,在治理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分析,确保制定的污染治理技术能够适应农村生活,并且不会对当地的经济与管理造成阻碍。一般来说,在治理过程中以能耗低、成本低、便捷性的技术为首选,尤其是在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方面。比如,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如果污水中包含淤泥或者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可以在污水治理过程中加大对氮磷资源化和尾水利用技术的推广,既实现污水的治理,又提升农村经济效益。此外,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也是引起水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尤其在生活过程中存在大量旱厕,尿液、粪便随意排放,造成了环境的破坏现象,针对此问题可以实现对农村旱厕的改造,实现生态厕所的应用,同时借助微生物将尿液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2.2完善环境保护和污染的奖惩监管机制
首先,对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行约束,鼓励农民在指定地点进行垃圾堆放,同时做好垃圾的分类工作,促进垃圾回收效率的提升。其次,实现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更新,可以为农村提供相应的秸秆机械化粉碎机器,促进秸秆的利用效率,同时也避免秸秆焚烧过程中造成的粉尘与空气污染。粉碎之后的秸秆可以用作生物肥料,减少了化肥的施加对土壤的破坏。然后,在农村的农业种植过程中,加大对新型生产工具的宣传,做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新型生产工具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需要落实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且加大对相应措施执行度的监督,确保制定的措施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一些污染物处理达标的产业,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后,在农业生产以及生活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根据制定的标准进行污染环境行为的打击与处罚,促进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2.3源头控制
源头控制是农村水环境治理中最为关键的管理办法,也是实现农村水环境改善的重要方式。在源头控制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家禽牲畜养殖过程中,实现对动物粪便、尿液的收集,利用动物的粪便和尿液替代化肥,改善农业种植中的土壤结构和土壤性能,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但是,当前很多农村居民对于动物的粪便和尿液应用方式较为传统,并未落实科学的处理,因此当地的政府部门需要建立专家组,积极落实新方式的宣传,改变以往传统型的处理方式,提升动物尿液粪便的利用率。另外,在农村可以加大对生态厕所的建设,宣传采用更加安全卫生的方式实现对废弃资源的利用。第二,在农村进行养殖时,养殖场所的环境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实现对养殖技术的优化,重点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强化对污水排放的宣传,建立污水少量排放的养殖场,并且在养殖场内部进行有机垫料的设置,从源头上进行污水的吸附,将废弃物转变为固体,减少动物尿液的随意排放。在利用此种方式进行水环境治理时,消耗的能源和资金相对较少,可以采用农业种植中剩余的稻草、秸秆等满足垫料的应用,既达到了秸秆稻草等的科学利用,又减少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水排放问题。最后,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氮磷污染,实现对氮磷污染源头的控制。一般来说,氮磷污染主要是农业种植的化肥施加所产生,所以在施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氮磷钾的比例,做到科学施肥,强化对绿色肥料的应用比例,减少化肥的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化肥的应用效率,促进农业种植效果提升。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仍然采用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而这些现象将会出现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氮磷营养物质的无故消耗极易对农村水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在农业种植中,需要落实节能灌溉技术的科学宣传,比如说滴灌、喷灌等,修建回流沟渠满足水资源的节约,同时做到农业种植中氮磷的科学利用,减少农村土壤的富营养化。
2.4加大资金投入,以生态经济规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而且还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和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引进的先进技术和投入的资金,不断实现农业技术的更新与优化,采用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种植无公害的农作物,达到农民经济水平提升的目的。另外,结合出台的相关政策,做好生态经济的规划,落实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当地的政府部门需要实现资金投入渠道的拓宽,采用恰当的方式积极解决财政管理中出现的投资力度不足的现象,通过税收等合理的政策,促进乡镇企业的优化与转型,积极解决工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破坏。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发展受到高度关注。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急需攻克的问题,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需要制定恰当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措施,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技术上,都需要实现更新和优化,做到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宣传,让新技术和新理念有更高的群众支持度,落实合理的制度执行,调整以往传统型粗放型的管理方式,让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大志.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8-9.
[2]饶曼周.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08):17.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 环保 影响 措施
一、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环境影响
(一)噪声污染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来自筑路机械、爆破作业、各类拌和站的工作噪声和运输机械的交通噪声。噪声不仅仅对操作人员生理、器官和心理的健康产生影响,并且会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严重的干扰。
(二)大气污染
交通建设过程中引发的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及沥青所含的挥发性有害气体。在施工中大量的土石方作业;水泥、石灰、矿粉等各种粉状材料的运输和堆放过程中;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等拌和时产生的扬尘;在气候相当干燥的地区或在干旱季节施工,施工现场所产生的二次扬尘不仅会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及环境卫生,还能大大增加大气浮尘含量,甚至给沿线路旁的农作物、植被带来不良影响。其次是施工机械设备、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尾气;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时沥青所含的挥发性烟气;驻地及辅助设施所使用的各类锅炉燃烧所产生的烟尘及有害气体,这些都对施工沿线的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
(三)废水污染
施工期废水主要由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组成。施工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厕所排水、厨房洗涤排水及沐浴、洗衣排水、食堂含油污水等。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包括临时施工场、站的施工废水;桥梁、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水;预制构件厂的砂砾料冲洗;机械设备的维修及冲洗废水及工程实施过程都将会产生一定量的施工废水。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程占地范围内清表产生的建筑垃圾、表层弃土及废弃植物;道路建设产生弃土或弃渣;桥梁桩基础施工钻孔产生的泥浆;公路桥梁改扩建时旧建筑物的拆除废弃物;施工驻地生活区、办公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工地试验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等。
(五)生态环境破坏
除公路本身占用大量土地外,施工期间建设的大型临时设施、临时房屋和取弃土场等也占用很多土地;在公路修建过程中由于清理表土、土石方开挖、开凿隧道、开采料场等活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改移河道加速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都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
三、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全体人员的环保意识
我国作为一个严格依法治国的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都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限制,所以同样的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针对其施工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我们也应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作业情况进行约束和限制,确保施工环境的管理工作是有法可依和有据可循的。
(二)加强施工技术的改革和创新,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当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公路施工建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完善法律法规显然还是不够的,同时在施工技术层面还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应提前制定施工建设的大体方向和思路,设计阶段就应尽可能的躲过树木和植被,避开自然景观,当然可能会提高施工的造价成本,但是从可持续的角度上看还是十分有利的。
在进行公路设计以及技术革新时,同样也应将眼光放远,在公路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原则,举例来说,在选择施工路线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两个选择,即可能破坏植被但是成本较低的近路以及不会破坏植被但是成本较高的河滩、荒地和旱地,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我们就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后者,保护树木和植被,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同时也为行人提供了方便
(三)加强环保理念,重点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
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这些观念并不仅仅是一个倡导的口号,并且其重点也不在于法律法规究竟有多么严格,其真正的重点应是人们真正的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所以,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先进的科学的设计理念,这个理念也将直接影响施工全员的整体素质,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最后效果来看,设计人员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通常都是比法律法规的约束和限制能够取得更佳的环保效果。
四、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公路施工建设的环保工作
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以往公路工程因施工作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以及给生态造成的破坏等问题时,人们提出了更为科学先进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指导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环保工作时,我们也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现阶段施工建设中环境遭到污染和生态遭到破坏的现状,做好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而真正的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公路施工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公路施工对环境的保护措施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对策以及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公路施工建设的环保工作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公路工程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其施工工期内,我们应始终秉持科学的理念进行设计,要知道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因为公路施工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在公路的施工建设中,应制定科学合理并且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施工对策,真正地做好公路建设中生态平衡的维护工作以及施工环境的保护工作,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张艳.道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9(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