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环境污染的启示

时间:2023-07-28 17:01:51

导语:在环境污染的启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环境污染的启示

第1篇

关键词:室外环境污染;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影响

1 引言

一般的建筑物处于室外环境空气的包围之中。正常情况下,室外环境空气质量要优于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但是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室外环境空气污染程度有可能要比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差。这样的环境空气对人体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通风换气,只会使室内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研究发现:随着室外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室内空气质量也必然产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发现,当由于机动车排气,造成室外CO浓度从1mg/m3提高到9mg/m3时,室内CO浓度跟着增长,不过滞后于室外,而且峰值浓度低于室外。类似地,当室外CO浓度下降时,室内CO浓度也以一滞后的过程跟随下降。室内空气质量响应室外空气质量的快慢及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交换率。若室外某污染物浓度维持恒定,最终该污染物的室内与室外浓度将达到平衡。

GB 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定在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指标监测的同时,在室外环境中设立环境空气对照点。以甲醛、苯等指标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时,室内监测浓度值要减去室外对照点的浓度值。而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未作此方面的规定。为确定室外空气质量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作了以下实验。

2 室外环境污染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实验分析

为了检验室外环境污染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我们于在深圳市某热电厂中心控制室。该控制室室内面积为200m2,室内净高2.3m,室内总容积大约460m3。室内没有吸烟现象,也没有任何燃料燃烧,即室内没有二氧化硫产生源,可以认为室内所有二氧化硫均来自室外。该控制室内有新购的一批办公家具,是室内甲醛的释放源。

监测项目包括甲醛、二氧化硫,甲醛分析方法采用酚试剂法,二氧化硫采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按照 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在室内设9个采样点位,均匀分布在室内对角线上,采样点避开了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大于0.5m。由于室内工作人员大多以坐姿工作,呼吸带高度大概在1.2m左右,我们选择了该高度作为采样高度。

在监测前,该控制室严格封闭12个小时。在封闭状态下,用气泡吸收管采集甲醛、二氧化硫样品25分钟后,打开窗户通风,窗口风速0.1m/s,以后每半小时测一组室内甲醛、二氧化硫浓度数据(采样25分钟)。在室内采样的同时,距中心控制室10米处设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同时测定室外环境空气中甲醛、二氧化硫浓度数据,监测结果取各点位的平均值,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

3 实验结果分析

由图1可以看到,在封闭12个小时后,室内二氧化硫浓度低于国家标准 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并远远低于室外对照点二氧化硫浓度值。这可能与二氧化硫活性较强,易于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被消耗掉有关。室内甲醛浓度则超过了国家标准 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在开窗通风后,室内二氧化硫浓度迅速升高,而甲醛浓度则迅速降低。

在开窗通风30分钟后,室内二氧化硫浓度增大趋势减缓。

在开窗通风1小时30分钟后,室内甲醛浓度减小趋势减缓。

在开窗通风4小时后,室内二氧化硫浓度接近室外对照点浓度。

在开窗通风4小时后,室内甲醛浓度趋于平衡。

由图2可以看到,室内甲醛浓度在通风量达到216m3时,即约达到室内容积 460m3的一半时,甲醛浓度也降为封闭状态时的一半。而室内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封闭状态时的3倍。

4 结论

1.对源于室外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通风换气会使室内二氧化硫浓度增大。在室外浓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随着通风时间的延长,室内浓度一般会接近室外浓度;对源于室内的污染物如甲醛等,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甲醛浓度迅速降低。

2.室内甲醛浓度随通风量的增加而降低,通风量在占到室内一半容积时,室内甲醛浓度也降到了封闭状态的一半。

3.对源于室外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室内污染物浓度不应减去对照点污染物浓度。

4.对源于室内的污染物如甲醛,室内污染物浓度可减去对照点污染物浓度。当对照点浓度极低时,可忽略不计。

5.实验证明,在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同时,设立室外环境对照点,并在监测报告中加以阐述,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礼等.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12

[2] 张裕芬,朱坦.大气污染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模型及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9

[3] 耿雅妮.西安市大饣肪持柿肯肿捶治鲇肫兰[J].河南科学.2013

[4] 王彭.室内空气质量及污染控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

第2篇

【关键词】海洋污染;危害;途径;防治措施

0 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越来越频繁,航运业也随之不断的发展,船舶活动对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船舶活动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一些民营个体船舶,船舶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和增加效益,在船舶防污染方面的投入往往不足,致使船舶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海洋环境。

1 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

海洋环境的污染物大体可分为三类:1)生活污染物;2)油类污染物;3)物理污染因子(辐射、噪声等)。船舶生活污染物排人海中之后,会逐渐被海洋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消耗掉海水中的氧。当海水中溶解的氧不足时,船舶生活污染物就会发生无氧分解,即发生腐烂,致使海水发臭,对海洋生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危害。例如,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入海后,由于船舶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和硝酸盐,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致使海水中的澡类大量繁殖。在这些藻类死亡后,枝叶氧化腐烂,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氧,致使高级海洋生物无法生存,海水变黑腐臭。另外,1ml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中往往含有几百万个细菌,其中大部分是病原体或是诱发因子,可能会造成一些疾病的传播,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船舶活动往往会因船舶操作不当或船舶事故而造成海洋油污染事件的发生,当船舶油类污染物入海后,往往会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油膜存在不仅降低了阳光向海水的辐射,削弱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致使地球上氧气量下降,同时还阻挡了空气中氧向海水中的扩散,破坏了海洋食物链,最终导致生态的失调。因此,海洋污染不仅直接危害着沿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会破坏海滨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2 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途径

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事故性和操作性等因素将污染物带入大气或海洋而造成污染。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有:

1)船舶压载水、洗舱水、生活污水、含油舱底水的排放。

2)船舶垃圾和包装有害物质的倾倒。

3)船舶发生事故造成溢油入海。

4)船舶有毒液体的排放。

5)船舶废气的排放。

3 减少船舶对海洋污染的措施

3.1 加强船舶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法律体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人类在海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活动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海洋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应根据现代海洋污染的表现形式和国际相关海洋防污染条约的规定,在我国现有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不断完善我国船舶污染防治立法,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全面强化海洋环境管理,提高人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通过船员培训教育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船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对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发现,船员的安全意识、防污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致使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船舶海洋污染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污染意识是减少船舶海洋污染事故的有效途径。通过船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船员对防污染设备的操作技能以及对国内和国外相关防污染公约和法规的认识,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的强化,使船员充分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另外,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是船员能够自觉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技能,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从而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保护海洋环境。

3.3 加强船舶安全检查,完善船舶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机制

作为船舶污染防治监管的主管机关,海事主管部门应具备配套的、有效的海洋环境污染监督管理机制。在船舶安全检查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检查船舶防污染设备的配备是否符合标准,还要对船舶防污染设备的性能和结构以及使用情况作详细的检查和记录。除了对防污染设备做严格的检查之外,还要对船员严格检查,一方面严格考察船员对船舶防污染设备操作程序的认识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操作程序或不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并要求整改。另一方面还要考察船员对一些国际防污染公约以及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 使船员能够真正具备防污染知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船舶防污染设备的操作管理技能。此外,海事主管部门还应配备必要的装备和仪器,加强危险品货物运输船舶的现场监督以及船舶防污染设备的专项检查,对于一些违章操作以及违法排放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应加大惩治力度,要求及时整改并承担相应责任,增强船方的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3.4 建立完善的海洋污染监控系统,提高处理海洋污染事故的能力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船舶污染海洋事故,分析和判断船舶污染事故发生的规模、地点,扩散趋势等,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将船舶污染损害降到最低,在国家沿海海域建立先进的网络化监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一些船舶将海洋污染物直接排放入海的违章操作,还应建立陆-海-空立体化的监管体系,利用巡逻艇、直升机、卫星等设备加大海洋监控力度,对于一些故意违章操作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和个人,应加大惩处力度,并限时整改,使船员能够真正吸取教训,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人为故意违章操作而引起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在做好海洋环境污染监控的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做好海洋船舶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以及应急反应体系,一旦海上发生船舶污染事故,能够整合较多的应急资源,建立强大的污染事故处理力量,并且能够自上而下有条不紊、积极有效应对和处理污染事故,使污染的损失能够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海洋占据了地球将近四分之三的面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海洋庞大的资源,但是随着海洋环境不断的被污染,海洋资源也正遭到巨大的破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人们已经深深的认识到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个国家尤其是一些沿海发达国家不断采取措施甚至是通过立法来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保护海洋环境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真正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承担起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尤其是作为船员,应该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和活动都直接影响着海洋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自己对船舶防污设备的操作技能,不断改进自己对船舶设备尤其是船舶防污染设备的管理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从而使船舶航行更安全,海洋环境更清洁。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室内环境; 污染;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047-01

一、室内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住宅是人们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人的一生约有2/3的时间在居室度过。儿童、青少年和老人在家里度过的时间更长。可见,居室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随着新型建材和装饰材料的广泛使用,居室环境污染物日趋增加,环境日趋恶化。一些居室环境污染源往往是低剂量,长期释放,且不易被人察觉,极易造成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其危害更大,居室环境污染被称为隐形杀手。

二、室内环境污染来源及危害

(一)甲醛的来源与危害。人造板材: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因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的硬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目前使用的胶粘剂以甲醛为主要成份,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家具:在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时,一些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板材,并在粘接贴面材料时直接使用劣质胶水,制造工艺不规范,结果消费者买回去,等于买回了一个小型的毒气排放站,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甲醛的释放期一般较长,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为3~15年。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其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经消化道吸收。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当室内空气中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并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达到30mg/m3时就会导致死亡。

(二)苯及苯系物(甲苯、二甲苯)的产生及危害。苯在各种建筑材料的有机溶剂中大量存在,另外还有装修中使用的胶、漆、涂料等,都会造成室内苯超标,苯为无色并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短时间吸入高浓度苯可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为主的急性苯中毒,已被专家确认为严重致癌物质。轻度中毒会造成嗜睡头疼、恶心、呕吐、胸部紧束感等,并可有轻度粘膜刺激症状。

(三)氨的来源与危害。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防冻剂、厕所臭气等。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氨的溶解度极高,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引起心脏停博和呼吸停止。氨通常以气体形式进入人体,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或呼吸排出体外。

(四)TVOC的产生及危害。TVOC是指总的有机挥发物。室内TVOC的主要来源有:化学物质的挥发、涂料、杀虫(菌)剂、燃料、燃烧及人体本身的代谢活动。TVOC对人的各种粘膜刺激作用中最绝的是对眼、鼻、咽喉部位的刺激,同时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并对神经系统、肝脏都有毒害。

(五)氡的来源及危害。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钍的土壤,岩石中人们可以发现高浓度的氡。这些氡可以通过地层断裂带,进入土壤和大气层,建筑物建在上面,氡就会沿着地的裂缝扩散到室内。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估计,美国每年因为氡而死亡的人数高达30000人。早在上个世纪80代,美国卫生部就宣布,氡是肺癌的第二大诱因,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氡污染问题。据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室内氡浓度远高室外,为室外氡浓度的数倍,有的室内氡含量最高的达到国家标准的6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氡致肺癌为5000例以上。因此氡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室内重要致癌物质,排在世界卫生组织所确认的三类人类致癌物中的第一类物质当中,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环保装修的误区

(一)装修材料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生产人造板材料的企业多达五六千家,而获得中国环境标志的企业不超过50多家。另外,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专家介绍,其实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关于绿色建材的标准,市场上销售的建材一夜之间都变成了绿色环保是不合理的。

(二)装修业主对环保方面知识的不甚了解和种种误解

1.这是典型的一种心理:自己身体好,家人身体也都不错,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吗?况且也没见谁得过什么装修病呀? 做什么防治,无非是想让我多掏几个银子罢了。持这种心理的人一般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大都抱有一种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无所谓心理。专家分析,室内环境污染到病理出现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个体的不同差异也很大,有的人可能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便出现了问题,有的也许是十年八年后才出现,有的也许根本就没有出现。

2.侥幸心理:没有这么巧吧,我使用的都是环保材料,装饰公司也承诺保证能达到环保,再怎么超标也不会落到我头上吧!据实际工作经验,只要装饰复杂一点,一般装修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并且规律性的事实是:装修后的空气质量与居室的装饰复杂程度,材料的使用数量成正比,也就是说装修越复杂使用的材料越多,超标就越严重,看来人们常说的防范于未然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要等到真正出了问题才想到当初为什么不。

3.常规消费心理:在我国上百万元买房的人大有人在,有的豪华装修一个水笼头就几千元,但是要他在原装修基础上进行环保防治便觉得不合算,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只要通通风,开开窗就够了,这种把环保消费做为一种常规消费的认识是不对的,要知道环保消费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一种关爱,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责任,可以说人们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后没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了。

四、室内环境污染危害的预防

(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应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仪器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然后经过科学的分析,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找出室内空气污染的根源,有针对性的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第4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危害;防治

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之一,随着现代工业化的高速发展,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石油、煤炭的燃烧,城市人口的密集,以及机动车辆的增多,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使人们的生存环境、人体的体质健康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一、大气环境中的空气污染物

大气环境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大气颗粒物和光化学烟雾等。SO2是强烈的刺激性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原煤等燃料的直接燃烧;NO2主要来源于各种炉窖、机动车和柴油机的排气;CO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机动车尾气;大气颗粒物包含总悬浮颗粒(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主要来源于燃烧后直接排放的气体和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气体;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的光化合作用下,经转化形成的具有剧烈刺激作用的雾状气体,其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和煤燃烧废气。

二、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危害

大气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人体的体质健康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二氧化硫 SO2 主要危害:二氧化硫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刺激眼结膜和鼻咽部黏膜。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和支气管黏膜的富水性黏液所吸收。因而它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和支气管以上的气道,造成该部位的平滑肌内末梢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反射性收缩,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大,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可造成局部炎症或腐蚀性组织坏死。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和黏膜的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咽炎,并对其他刺激物的敏感性提高,引起咳嗽,并能刺激眼结膜引起炎症,极高浓度时可发生声门水肿或肺水肿以及呼吸道麻痹,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2、悬浮颗粒物 TSP(如:粉尘、烟雾、PM10)主要危害: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杀伤微生物,引起食物链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3、氮氧化物 NOX(如:NO、NO2、NO3)主要危害:氮氧化物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长期吸入低浓度NOX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过氧化,损害细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和肺泡细胞,破坏肺泡组织的胶原纤维,并可发生肺气肿样症状。它尚能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NOX在肺中形成的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即变性血红蛋白),能降低血红蛋白带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肺的损害比较明显;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中枢神经损害比较明显,对心、肝、肾以及造血组织等均有影响。

4、一氧化碳 CO 主要危害: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合力要比与氧的亲合力大200~300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一旦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向机体组织运载氧的功能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对供氧不足最为敏感的中枢神经(大脑)和心肌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从而使人产生中毒症状。

5、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O3)主要危害:低空臭氧是一种最强的氧化剂,能够与几乎所有的生物物质产生反应,浓度很低时就能损坏橡胶、油漆、织物等材料;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很大。浓度很低时就能减缓植物生长,高浓度时杀死叶片组织,致使整个叶片枯死,最终引起植物死亡,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树木死亡就被分析与臭氧有关;臭氧对于动物和人类有多种伤害作用,特别是伤害眼睛和呼吸系统,加重哮喘类过敏症。

6、重金属(如:铅、镉)主要危害:重金属微粒随呼吸进入人体,铅能伤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孩子的学习能力,镉会影响骨骼发育,对孩子极为不利;重金属微粒可被植物叶面直接吸收,也可在降落到土壤之后,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降落到河流中的重金属微粒随水流移动,或沉积于池塘、湖泊,或流入海洋,被水中生物吸收,并在体内聚积,最终随着水产品进入人体。

7、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主要危害:阻断地面的热量向外层空间发散,致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起气候变暖,发生大规模的洪水、风暴或干旱;增加夏季的炎热,提高心血管病在夏季的发病和死亡率;气候变暖会促使南北两极的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上升,其结果是地势较低的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被淹;气候变暖会使地球上沙漠化面积继续扩大,使全球的水和食品供应趋于紧张。

三、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防治

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径有:

1、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历史遗留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及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加快结构型调整,予以关停并转迁,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3、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4、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5、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增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才能保证排污单位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6、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大排量机动车的使用。目前,我国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迅猛发展,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加重,因此,对机动车的污染防治尤为重要。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严格的排放标准,对污染严重的机动车从生产、使用及报废都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并鼓励生产和使用小排量的机动车以及替代汽油燃料,以减少石油的消耗量,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污染。

7、另外,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著,所以绿化造林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总之,大气污染对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防治大气污染,就要减少人为污染物的排放,既要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各能源利用率,开发绿色新能源,使用无污染的太阳能等,更要保护森林和海洋,大量植树造林,采取积极、切实的措施,保护我们共同的蓝天。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大气污染;环境影响

当前我国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城市化进程的扩张,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一方面,城市化能够强化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可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带来了住房困难、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大气污染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不仅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降低城市生活质量,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建设,所以我们应当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多的去关注大气污染,探寻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大气污染的主要影响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难免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气污染就是城市发展所必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大气污染不仅会影响到全球气候,还会对人体产生相应危害,许多呼吸系统疾病都是受到大气污染影响而导致的,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还能使人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此外,大气污染还对植物和建筑物等具有损害影响。当大气污染气体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较高时,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植物萎蔫甚至死亡,且大气污染气体中的二氧化硫还能造成建筑物被腐蚀,影响到具体的使用和美观性。

二、城市化进程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的大气污染问题,其成因来自于多方面,首先就是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煤炭能源,其产物促成了大气污染问题的产生。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工业化就成为了促进城市化的一股重要要推动力,对现代城市化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重工业方面仍然以煤炭等传统能源为主要燃料,而煤炭的燃烧过程造成了大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污染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在过去的数年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是鉴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仍然不能予以彻底解决。

(二)城市布局的不合理

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中还存在着城市内部功能区划分不合理的现象,这种功能区分布不科学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城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例如,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向,污染气体则将顺风飘向城区,对城区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城市化进程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大缺陷和不足。马路普遍存在道路倾斜等问题,也就是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显著高于路面,且与路面处于垂直状态,呈现出凹字形。这种问题直接造成了马路上灰尘不能被吹走,灰尘越积越多,进而造成了扬尘天气。并且在许多城市人们都存在大量的地面,建筑工地以及砂石料厂造成的扬尘不加以重视,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也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

(三)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所带来的影响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私家车数量在短短数年家得到了数倍的增长,在满足人们舒适出行的同时却也为城市的大气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使得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也相应上升,成为了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另一方面,在北方的许多城市都大量采用生活炉灶和采暖设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区的大气污染。这是由于此类器具大多采用煤炭等能源为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灰尘、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碳等气体。尤其是在冬季供暖季节,将会消耗掉大量煤炭,使空气污染问题得到进一步加剧。

三、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气污染的整治措施

(一)改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率

针对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之后,应当立足分析的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手段和措施。首先,我们应当从大气污染的源头入手,改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能源的使用上一直以煤炭为主,煤炭的大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当前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大气污染问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的能源选择上我们应当更多的利用天然气以及其他二次能源,诸如煤气、液化石油气以及电能等能源。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太阳能以及风能等新型能源也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机会,所以说未来的城市化发展中我们要更加注重能源的选用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城市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煤炭占主导的能源结构。为了缓解由此带来的大气污染现象,我们可以提倡生产和使用洗选煤,进而减少由于煤炭燃烧所带来的烟尘和二氧化硫。

(二)促进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积极促进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虽然城市中的部分大气污染源来自于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但是更多的却都来自工业等诸多行业的生产活动。为此,城市产业结构应当从过去传统的高投入、高增长发展模式转向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直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利用,进而减少污染气体的产生和形成,同时为了避免不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就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力度,通过技术的进步来带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对城市功能区予以合理布置

此外,我们还应当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城市功能区的布局,通过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对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尽量保证主城区的舒适程度,保留洁净工业用地,尽量加快对污染工业的转换速度。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尽量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减少三类工业用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确定城市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在城市内部应当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将商业区与文教区等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分布,在降低大气污染的同时保证功能区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完善城市交通体系

最后,针对于当前汽车数量不断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也应当进行有效的控制。政府要在尽量不缩减私家车数量的基础上来缓解由于交通拥堵所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首先,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于经济杠杆原理,限制私人交通工具在城市中心的通行,提升中心城区的停车价格,加收“交通拥堵费”等手段来减少城市中心区域车辆的通行数量。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鼓励城市居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降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此外,政府自身也应当积极加强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交通出行条件,不能因为治理大气污染而影响到人们原有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四、结束语

对于我国现实情况而言,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国的未来发展水平,为此我们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针对于严重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应当从各影响因素入手,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为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支持,坚持做到预防为主,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海飞.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气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J]. 河南科技,2014,05:182-183.

[2]杜静. 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技术方法与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第6篇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城市环境规划

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社会文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快速积累,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取得如此客观的成果的同时,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物体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其中大气污染尤其是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是不容忽视。城市大气污染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活动所带来的过度排放使得大气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工业时代使得煤炭和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成为了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而这些能源的使用将带来大量的有毒害气体的排放,积年累月的排污使得城市大气环境逐步恶化,从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来开,1997年以来,我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而引发的死亡人数达数十万之多,由此引发的次生疾病更是不计其数,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所带来的危害是全球性的,但是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还欠缺对大气环境保护的考虑,城市规划中的疏漏反而会进一步的加重城市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因此,通过过往对大气污染的研究成果,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体系,以此为评价依据,并贯彻到城市环境建设规划之中,真正的落实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和生产理念。

一、大气污染引发的主要健康问题

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不仅取决于污染物本身的致病性特性,也和人类个体特息相关,依据环境流行病理论、环境病毒理论和环境生物学理论,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危害评价,可以对大气污染物进行致病性分类,使其针对不同的个体具有统一的评价依据。从当前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大气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皮肤上,个体通过呼吸、饮食和皮肤接触等方式吸入有毒气体,造成相应的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疾病,相对于水资源污染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严重程度或有不及,因此,可以对其进行较为严密的科学合理分析,建立有效的健康危险度的评价体系。

二、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体系

建立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对目前一直的大气污染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的致病性和制毒性进行统计学分类,并提供相应的防治和治疗方案。具体而言,通过建立相应的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因素,对不同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考察评估,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个影响因素进行加权综合考虑,最终得出量化考核的危险度评级结果,基于以上的评价方法,目前的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主要有危害认定法、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法、危险度特征描述法以及暴露评价法,根据单位剂量的大气污染物所带来的健康损失,可以对健康危险度进行有效的评价。

目前来看,大气污染物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可吸入颗粒、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性气体上,不同种类的有毒性气体的致病原理和浓度变化特征差异巨大,使得通用性的数学分析模型难以实现。通过进行志愿者暴露实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动物毒理学实验可以有效的确认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以生物标志物为代表的新兴生物技术使得科学有效的污染物认定可以通过污染物进行生物体之后的代谢产物来反推污染物的种类甚至是接触方式,生物标志物的引入使得人体健康效应终点的研究变得简单易行。选择合适的暴露场所和暴露方式,可以建立系统的污染物暴露评价体系,通过可靠的数学分析模型,消除特定环境条件带来的偶然性实验差异,可以真实的反应局部地区的大气污染水平及其健康危险度系数。

三、城市大气健康危险度评价在城市大气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大气环境污染是大气环境破环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大气污染的诱发因素和恶化流程来看,我们不仅需要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更需要针对我们的城市结构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避免发生二次污染。根据就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进行的现有研究来看,对城市大气污染中的重点污染企业、重要的污染形势和重点污染途径进行提前预防,规避或者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剂量和浓度准许量,以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体系作为城市环境规划的参考依据,不同水平的污染物浓度导致不同水平的人体健康损害,因此可以根据健康危险度评价中人体对污染物的剂量一响应关系确定不同污染物浓度时的指标权重值,得出一个两者之间的梯度关系。定期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城市现状,对大气污染物的暴露评价研究给与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建立科学的大气污染物健康危险度量化分析数据资料库,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个体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引入大气污染考核机制,大力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理念。

四、总结

城市环境污染是城市管理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显得尤为突出,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以城市大气污染的发展现状为分析对象,从剖析大气污染的诱因和恶化进程入手,总结分析了当前主要的城市大气污染形式,根据现有的技术统计资料,提出了城市大气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系统,并将其应用到城市环境规划之中,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第7篇

0 引言

近年来,环境会计作为我国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在企业成产经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是治理严峻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公众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也逐年增加。长春市地处我国东北地区,较长的冬季采暖期和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导致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的逐年下降。本文以2014年和2015年长春市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排放的企业自行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和问题。

1 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根据《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选取长春市辖区范围内17所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污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14年和2015年的自行监测信息(具体包括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和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年度监测报告)进行分析。本研究所选企业名称及其监控信息见附图。由附图可知,2014年和2015年长春市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污企业的披露信息的内容主要为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烟尘)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其中两者均披露的有9家,两者披露其一的有6家,两者均未披露的有2家。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上存在一定问题。

2 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1)以及《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3),本研究统计的17家企业普遍存在污染物排放信息披露不全的情况。例如,热电企业并未对烟气黑度等级予以说明;水泥行业未对公布氟化物、汞及其化合物和氨的排放量;生化企业未对其特定污染物的排放量予以公布。现有的已披露信息中,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均公布的企业仅占53%。近一半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多根据自身的偏好,选择性地在某一年度进行公布。各家企业的报告缺乏统一的形式,对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状况、重大环境事故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鲜有说明,使得同行业间缺乏可比性。

2.2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较单一

在所调查的17家企业的排放报告中,所有的企业均以不可度量绩效的形式(即非货币形式)公布其排放的污染物的具体清单。各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布形式较为单一,并未以货币形式估算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其货币化成本和效益仅停留在政府环保补贴和缴纳排污费等项目上。这种披露方式显然让公众和其他使用信息的人不能正确的评价企业的环境成本和效益,也就无法获得其环境损益分析。

3 完善和提高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信息的环境披露质量的建议

3.1 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公布其大气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来履行其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我国应尽快采取措施制定相关方面会计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大气污染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内容。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但是仍没有从会计的角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可以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作为强制披露的内容之一,并在会计核算中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体系,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另外,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制化建设,鼓励高校、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参加环境信息披露的立法建设,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第8篇

【关键词】环境责任保险 现状 美国

2004年,川化集团排放的工业废水导致沱江流域严重污染,各种经济损失达3 亿元。而此时的川化集团只有2000万元的赔偿能力,这对于3亿元的损失可谓是杯水车薪。

近年来,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害事件不断增加,假如一些受害者得不到及时赔偿,容易引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实践来看, 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

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有“绿色保险”之称,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的环境赔偿或治理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以大连为试点,之后在沈阳、长春等城市推广开来,但总体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公众环保和保险意识淡薄,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险责任范围过于狭窄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成本和效益不对称的问题尤为严重。参保企业不多的局面导致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难以弥补巨额的保险金支出。其次,从投保企业的角度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和其他险种相比,保险费率较高,赔付率却过低。

一、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环境责任保险来应对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问题,美国走在了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前沿。笔者认为,有必要全面考察和剖析美国的环境责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一)保险模式

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以强制保险模式为主,现已有45个州出台了关于有害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环境责任保险的相关规定。

1976年,美国出台了《资源保全与恢复法》,要求企业主针对日后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和关闭估算费用等进行投保;同时,美国《清洁水法》规定船舶所有人和营运人必须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应对之后可能造成的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对于工程保险,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涉及污染的企业若未投保环境责任保险就不能取得工程合同。

(二)索赔时效

环境责任保险所带来的危害是持久的,对此美国采取了“日落条款”,对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自保险单失效之日起的30年内,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

(三)法律法规

美国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对环境责任加以严格规定,为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政府在《清洁水法》(1987)、《清洁大气法》(1970)和《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1980)等法律法规中建立了由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规定。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者的制裁。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施对主要责任人的罚款、监禁等处罚。

(四)承保机构

美国成立了专门的环境责任保险公司承保环境责任保险。同时,美国政府用税款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清理,分散保险人的承保责任。

二、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现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这对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除了提高公民的保险和环保意识之外,我国还需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我国目前在环境责任保险方面立法欠缺的局面,笔者认为,首先应将环境责任保险纳入《保险法》的规定中,明确它的法律地位;其次,完善《环境保护法》和其他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规;再次,针对不同地区和企业出台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多层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明确承保方式

笔者认为基于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针对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承保方式。对于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如石油化工、造纸等行业, 实行强制承保方式,同时,国家应对保险公司予以扶持,提高他们的承保积极性;对于规模不大且污染较小的企业,如食品行业等,可以采取任意投保制度,政府加以引导,并对主动参保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三)合理确定承保范围,放宽索赔时间

我国可以先从承保突发的、意外的污染事故开始,逐步扩大承保范围,采取分步走战略,待时机成熟时将持久性的污染事故纳入承保范围,并逐步建立赔偿时效的“终身责任制”。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被保险人的环保意识的教育,鼓励其安装净化设施等。

(四)设立专门的承保机构

环境责任保险的赔偿金额巨大,由单一的保险公司承保将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的承保机构模式,由保监会和环保监管部门共同组建环境责任保险承保机构,并由政府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承保机构也应当采取巨灾证券化、再保险等方式来分散承保风险。

(五)完善代位追偿制度

在保险事故是由多人共同造成的情况下,保险人为受害人支付保险金后,保险人可向其他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另外,为了保护受害人获得补偿的权利,应当认可第三人对保险金的直接请求权。

总之笔者认为,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使它在我国成为一项能够长期的制度,切实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赔偿责任问题。

参考文献

[1] 阳露昭,刘艳.美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审视及启示[J]. 法学杂志,2005(06).

第9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运行规则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业生产所产生废物排放量也逐年增加。虽然2007年12月中国保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的推广虽有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改善。

一、承保范围

国外大多数国家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起初都只承保突发性的环境污染责任,当保险公司承保能力加强,对环境污染责任承担主体的鉴定技术提高时,开始承保持续或渐进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承保能力较弱,所以应以突发性的环境污染责任为主要承保对象,对于持续和渐进性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公司一定要进行再保险,将高风险的环境污染责任保单分保出去,这样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同时保障受害者得到赔偿。其次,对于持续性和渐进性的环境污染保单,国家应该给予保险公司更多的税收优惠,对于潜在的高污染企业,国家也应该进行保费补贴,提高投保企业的积极性。

二、责任免除

责任保险最显著的功能在于填补被保险人的财产和利益所受的直接损失与被保险人因承担赔偿责任而受到的消极损失,但不是被保险人的一切环境责任后果都应由保险人承担。依照欧洲保险司法实务,被保险人故意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仅以被保险人具有特定致害目的所造成第三人损害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限,属于除外责任。同时,由于我国国境责任保险正处在起步阶段,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因此保险人要严格限制责任范围。此外,保险人在承保时,要对投保企业进行审查,严格估算企业的风险程度,保险人还要对被保险提出防灾防损建议,如果企业不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或采取措施不符合有效预防要求,则有权拒绝承担赔付责任。

三、索赔时效

环境污染损害具潜伏性。环境损害一般具有很长的潜伏期,这是因为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的机制,但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某种污染物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所不能消化掉的那部分污染物就会慢慢地蓄积起来,最终导致损害的发生。由于环境侵权具有间接性1和潜伏性特征,如果采用一般责任保险的索赔时效会损害投保人和受益人的利益。西方国家的保险人为了限制其责任,经常在保险单中使用“日落条款”,即在保险合同中约定自保险单失效之日起最长30年的期间为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索赔的最长期限;在此期间内,对保险单有效期内发生的被保险人环境侵权索赔事件,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而超过这一期限向被保险人请求环境责任赔偿的,保险人不再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

四、再保险和资本市场

环境污染损害具有广泛性,例如受害地域、受害对象、受害利益的广泛性,因此一旦发生环境污染责任的赔付,保险公司面临的巨大的偿付能力风险。其次,环境污染索赔时效长,会给保险公司带来长尾风险,使得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健性受到挑战。由于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易滋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环境污染的广泛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保险公司自身承保能力不足的特点,使得保险公司依靠自身的力量承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防范保险公司经营环境责任保险的风险,一方面可扩大国内再保险市场的规模,另一方面鼓励保险公司利用国际再保险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

国家环保部在2006年颁布实施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了事件分级,主要为以下几个级别。

从上面可以看出由于第III 、IV 级损害程度较轻,保险公司可以购买再保险来分散经营风险,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对于第I 、II 级突发性环境事件损失金额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则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如前面所述巨灾债券来分散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再次,探索环境责任保险风险证券化的途径。自1994年以来,全球大约有价值126.17亿美元基于保险的证券在资本市场上交易,涉及到50多家再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其中近三分之二是涉及巨灾风险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险风险证券化是巨灾风险证券化。环境责任保险承保的多是巨灾风险,可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等金融产品,将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利用资本市场机能加以分散,增加巨额灾难事故的理赔和承保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