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子商务平台财务分析

时间:2023-07-28 17:02:00

导语:在电子商务平台财务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子商务平台财务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演艺;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引发的信息技术革命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造和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量的信息电子化,这为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率,人们可以随时传递、交换和共享各种信息资源,使人类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

另一方面,演艺集团有开展电子商务的先天优势,可利用集团现有基础设施,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维护水平,全面实现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因此,有必要针对演艺集团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子商务体系,为演艺集团管理提供一种支撑平台,从而降低集团的社会成本,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一、电子商务对于演艺集团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演艺集团经济的影响

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而增长演艺集团营业额。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上网人数增加,消费者在互联网上浏览演出信息,可直接在网上完成演出票的预订、支付,企业将预订物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既为消费者节省时间、享受低价、保护个人隐私,同时企业又可增长营业额。电子商务降低了演艺集团成本。在网站上,所有合作伙伴可以看到演艺集团的信息,这种网上演出项目管理的优势,能更迅速地将演出的影像及文字资料传递给合作伙伴以节省邮寄的费用及缩短演出项目谈判时间,从而降低成本。[1]电子商务扩展了演艺集团市场机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果不考虑商品配送等因素,企业只有网上、网下的区别,而没有上海、纽约的区别。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演艺集团资讯,提高与集团的合作机率。

(二)电子商务对演艺集团管理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架构下,企业组织信息传递的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多”到双向的“多对多”转换,信息无需经过中间环节就可以到达沟通的双方,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企业内部构造了内部网、数据库。所有的业务可以通过内部网快捷地交流,管理人员之间沟通的机会大大增加,组织结构分布化和网络化。中间管理人员获得更多直接信息,他们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使整个组织架构趋向扁平化。企业管理由集权制向分权制转换。电子商务的推行,使企业过去高度集中的决策中心组织改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单一决策下的许多缺点、低效率、结构僵化、沟通壁垄,都在多中心的组织模式下消失了。[2]企业决策由跨部门、跨职能的多功能型的组织单元来制定。这种多组织单元共同参与、共担责任、共享利益的决策过程,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决策能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水平。

二、演艺集团电子商务跑平台的基本需求分析

我国大多数的演艺集团目前已经以各种方式应用了工具,同时也由于涉足电子商务程度的不同而获得了不同的收益。但是,由于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演艺集团中尚属起步阶段,演艺集团电子商务市场还比较混乱,没有一整套完善的演艺集团电子商务框架体系,以此促进演艺集团的信息化进程。

针对演艺集团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结合集团电子商务建设内容与目标具有多

样性的特点,本文认为其电子商务平台的具体需求如下:

(一)会员管理。用户进入系统后,要想成功登录论坛、享受会员待遇等,必须要先注册,成为本网站的会员。通过首页会员登入,便可进入网站享受会员待遇。管理员可根据会员近期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对应的权限。也可对其信息进行修改。这便于管理员进行综合管理,删除非常用户、非法信息。因此,匿名或以游客的身份是不允许登录论坛或享受会员待遇的。

(二)网络票务。集团可对演出票进行网上销售、网上退票等票务处理。用户在选购完演出票后,通过的方式进行支付。交易完成后,系统会提供给用户一个流水号,用户可以根据流水号来查询交易情况。

(三)网络预订。网络预订主要针对集团内的宾馆、餐饮项目。不需要通过具体的纸质票证作为凭证,而是借助网络实现相关房间、席位的预订。

(四)网络多媒体。为无法去剧院观看演出的观众提供方便,可将已经演出结束的剧目上传至网站,通过在线支付的方式,可以下载或在线观看。为外地及国际演出商与集团洽谈业务提供方便,可将集团信息、剧场环境、演出剧照及演出视频精彩片段到网站上,以便让对方更快捷、更直观的了解集团。

(五)信息搜索。用户可对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搜索,通过搜索的结果,对其情况有所了解。

(六)站内联系。用户与集团可通过联系方式进行联系,或通过站内交流工具进行沟通。

三、演艺集团电子商务框架系统实施步E

(一)电子商务环境识别

发展电子商务是新经济环境下的大趋势,但在现实条件下仍有许多制约因素,需要各行各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电子商务框架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外部环境作支持,这需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如有关网上交易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通信及网络服务费的降低、电子商务通用标准的制定以及电子支付、信誉认证、配送系统等均有待研究解决。

(二)内部网络平台建设

企业内部网是演艺集团电子商务框架体系的基础节点。初期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包括基于的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服务器、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和应用开发工具包、客户名录管理、目录管理、文档管理等软件模块,主要完成以下业务:建立动态站点,建立新闻中心、邮件中心、广告服务、搜索引擎、文档管理等。为解决演艺集团特殊的要求,如临时性、移动性、环境复杂性问题,企业内部网络可将有线和无线通讯集成到一起,和笔记本计算机、无线局域网集成到一起。

(三)后台应用系统选择

这个阶段重点是选择一个全面基于的、技术领先、功能完善并能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台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PR可以识别并计划企业全部资源的需求,并将全部资源纳入管理资源之中,用WEB方式对其进行有效计划和控制;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会记录跟踪每个客户的状况、需求、成交、服务全过程,并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3]此外,CRM还能提供竞争对手的情况以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项目计划管理系统,PPM包括演出预算管理、劳务管理等模块;商业智能系统,BI主要以ERP企业数据库为资源,应用决策分析工具,进行财务分析、市场预测及销售分析、等经营决策分析,是决策层的有利助手。

(四)前台电子商务构建

对于演艺集团来说,要实现电子商务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及或电子商务系统,另一种是通过在一个服务器上注册后,利用它来实现。从企业人力、财力、信息技术上来讲,采用前者是异常昂贵和困难的,也很难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想一次性成功不太现实。同时考虑到社会整体的资源优化,提倡在政府主持下,建立行业的电子商务前台系统。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前台系统,包括基于购管理系统、招标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和供应链商务站点、客户销售商务站点等。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前台系统的建立是演艺集团电子商务框架体系建立的中心环节。

(五)企业伙伴网络协同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把合作伙伴分为两个层次:重要合作伙伴和次要合作伙伴。重要合作伙伴是少而精的,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而次要合作伙伴是相对多的,关系不密切的合作伙伴。企业需要根据合作伙伴的重要程度建立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程度。重要的是企业要与合作伙伴建立一种长期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提供信息反馈和培训的支持,促进企业改进;参与合作伙伴的生产或设计过程;协助合作伙伴制定生产计划。

四、结语

随着演艺集团工作的日益复杂化,演艺集团的信息沟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技术将在演艺集团的经营和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鉴于此,国外已有大量的课题研究如何将电子商务应用于演出领域。演艺集团电子商务的框架体系是演艺集团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它运用等技术和项目管理理论,较好的体现了集成管理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思想。但在我国,对于演艺集团电子商务框架体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工程管理界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课题名称:湖南演艺文化内容运营示范 课题编号:2012BAH47F05

参考文献

[1[张卫东.网络营销[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财务管理在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必须转变财务管理模式,以此适应信息时代所提出的全新要求,改善财务管理质量,增强自身市场综合竞争力,以变化求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建构起对于电子商务的全面认知,充分把握电子商务模式之特征、财务管理活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所受到的影响,采取有效策略创新财务管理工作,力求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整体管理质量改善。

一、电子商务模式基本特征分析

所谓电子商务模式,即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以信息化平台为商品交易平台展开商品交易活动的一种商务模式。概括而言,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就是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传统商务模式,但正因为其实现了网络化和信息化,因而具备以下三项不同于传统商务模式的特征:(1)较少受到时空条件限制。一方面电子商务模式依托于互联网而存在,由于互联网服务器可以实现全天候运行,因而商家和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电子商务平台,展开交易活动,因而这一商务模式较少受到时间条件限制;另一方面在便捷物流条件的支持下,电子商务模式能够支持大范围跨地域商品交易,乃至国际化商品交易,其所受空间条件限制也较少。(2)交易活动高度电子化。电子商务模式下,商务洽谈、订单确认、订单支付、售后服务等传统商务活动模式均通过电子化操作完成。(3)交易活动发生在虚拟环境之中。电子商务模式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完成。其中,商品信息、商品评价等内容均具备虚拟化特征,存在一定风险性。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所受到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模式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突出表现:(1)信息化。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务信息数量迅猛增加,种类趋于高度复杂,因此企业必须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充分利用好各项信息资源,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有效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获得立足。(2)电子化。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管理手段显然无法与之适应,企业必须采取电子化手段处理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与财务数据挖掘,以此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改善财务管理质量。

(二)财务管理目标变化。电子商务模式十分强调消费者参与,是一种具备高度互动性的商务模式。受此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势必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以此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增进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以此获得改善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反馈。事实上,重视在经济活动中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仍然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三)财务管理内容变化。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同样实现了扩大化,由于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品牌、科研成果、科学技术、专利、各类独家信息等)的整体比重日益提高,因而无形资产成为与有形资产同等重要的财务管理对象,企业必须对此提高重视力度,以此在全新的竞争环境中占得先机。

(四)财务管理框架变化。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框架亦将发生变化。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整体数量将趋于减少,财务管理框架趋于简洁化、系统化,主要可分为主财务管理系统和子财务管理系统两部分。其中,子财务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处理各项财务管理细节,与精细化财务管理相适应;主财务管理系统则负责整合、分类、处理、存储来自于财务管理系统所上传的各类财务信息,并为决策活动提供财务管理方面的参考信息。

三、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实现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打造专业化财务管理系统。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所呈现出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发展趋势,企业应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的专业化财务管理系统,着力实现财务管理网络化,从而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为此,企业应提升自身计算机技术水平,积极与其他计算机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从而探索实现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深度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与水平。比如,企业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检验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以此避免错账、漏账和假账等情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由于从事财务管理的主体是工作人员,因此企业还应着力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以此促使他们适应信息化财务管理要求,为财务管理队伍注入活力。

(二)着力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不断朝着精细化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更多数据,进行更为深入的财务分析与挖掘工作。因此,企业必须着力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重视对各项财务管理细节进行把握,实现对于财务数据的高效搜集、分类、整合及应用,在预算编制、成本管理、现金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同时渗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新目标,挖掘企业经济活动潜在价值,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推进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融合发展进程。电子商务环境下,要想有效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必须推进“业财融合”进程,即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这两项重要管理活动的深度融合,重视发挥协同配合效应,以此真正实现财务信息对于企业决策活动的指导意义,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综合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各方面要求,对这两项管理工作进行流程重构和内容重组,以此增强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针对性,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

(四)增强风险管控意识,并构建高效风险预警机制。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无形资产成为与有形资产同样重要的管理内容,由于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因此一些企业可能无法实现对于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导致自身生产经营风险增加,不能很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要求。为此,企业必须增强自身风险管控意识,从电子商务模式特征出发,分析各类风险因素,制定应对预案,以此有效应对突发性事件。与此同时,企业应重视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预警,快速应对,充分适应电子商务环境多变之特征,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避免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过度冲击。

第3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实践教学 改革 建设

在当今高校扩招和就业难的双重压力下,作为新兴办学力量的独立学院是在狭缝中谋生存求发展,要适应社会和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独立学院就要走出自己独特的办学路子,不仅要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上大胆突破创新,还应在办学定位上选好办学特色的突破口,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出特色。

目前,各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形成一个先进的、成熟的整合会计实践教学资源的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的理念,不能有效地优化实践课程体系,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需要的会计人才。

2.对会计实践教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足。经费不足和人员不到位,缺少必需的实验室(中心)、设备及软件等条件设施成为掣肘会计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

3.会计实践教学管理的体制不规范。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环节的安排及内容不规范,实践教学的过程组织与考评不规范,达不到会计实践教学应有的效果。

4.会计实践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封闭式的校内实践方式,缺少长期稳定的社会或企业实践基地,脱离了实际、缺乏第一手资料的实践教学实质上成为了“二次理论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与情况,我院会计实践教学树立社会需求导向办学观念,面向市场及就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要求改革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一、确定会计信息化为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带动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与知识结构的重构,适应企业信息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是“培养本科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发展潜能,这种新型人才是传统学科划分下的培养方式所不能实现的。会计信息化方向的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是顺应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还有力地促进了会计专业跨学科重构知识结构,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决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应按照这一目标重新塑造人才培养的模式,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我院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和依次对应层次,即手工帐套阶段,会计电算化阶段,会计信息化阶段。对应的实践层次分别为基本实践,含手工账流程和会计核算软件流程实验。综合实践,是指围绕企业的主要业务岗位及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岗位为中心的综合性会计实践。会计管理实践,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的管理,包括成本控制、销售及利润预测、资本预算等实践以及了解作为ERP和电子商务平台子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地位和作用的实践。

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及比例,满足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

针对我院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实践课程开设少学时少的问题,重新梳理专业课程设置,坚决砍掉一批大而空的课程,为会计实践教学腾出空间和时间,通过增加会计实践课时的比例和学时延长专业主干课的纵深,分学期与阶段梯次渐进,在学生毕业前完成系统综合的会计实践教学,巩固和完善会计知识和专业理论体系。

在教学管理上也要给予会计实践教学安排适当的自,采用灵活的方式解决一些必要的企业参观、实践讲座等课时较短的实践形式的需要。对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范围适当扩大,除了基础会计的手工账务处理流程性实验以及基础会计电算化实验外,增加企业出纳岗位和企业工资、固定资产、成本、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核算工作的专项会计模拟演练实践,以及企业常用财务管理软件、ERP软件的操作、设置和维护的实训演练,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室自动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等相关课程中开设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企业财务报告及财务管理分析等内容的应用实践训练。

三、协调各种实践教学形式,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和内容,打牢基础,依次渐递,扎实稳步地推进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

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包括入学教育、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及考证、培训、兼职、科技和竞赛活动等。根据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不同阶段和要求将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1.打牢会计实践教学的应用理论基础。了解会计改革和实践的动态、企业会计工作的实情、社会上主流财会软件的技术以及相关的计算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应用理论与知识。

2.重视基础性流程实验。模拟手工账验证企业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过程的实验,基础会计电算化替代企业手工账的实验,体验两种会计核算形式下不同的工作原理、岗位划分、职责控制等的特征差异以及会计电算化下账务核算和报表编报自动化的质的飞跃。

3.拓展财会实务实训和会计管理实践。通过专业实习和综合模拟演练完成对企业全盘会计活动的设计和控制以及企业主要业务的会计岗位核算实践项目,进一步拓展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决策系统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建立企业会计管理与电子商务信息一体化平台。

上述各种会计实践教学形式、环节与内容紧密衔接、密切配合,共同作用于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系统的整体效能。

四、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验室(中心)管理,建立推行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支持和保障条件

落实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要建立如下相应保障措施。

1.物质保障条件。建设满足会计实践课程及人数所需的不同功能的实验室(中心),包括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会计手工及电算一体化实验室、ERP实验室和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以及制定相关维护、运行的管理文件。

2.实践教学管理。编写各门实验、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及大纲,编制实践项目指导书,说明原理及操作步骤和过程,并提出具体应用要求。编写课程实践的基础资料、操作手册及范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在不同阶段和环节布置检查要点和要求,控制实践节奏和效果。

3.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1)手工账模拟实训与初步会计电算化的组织适合打通合一,先手工后电算,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整个实验验证两种不同实验流程的核算结果;(2)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组织适合在企业总体会计设计和控制下的分岗位、分组进行,每个小组需完成相应岗位的业务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相结合的核算工作,不同小组同时处理企业不同岗位的核算业务,共同完成整个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3)会计管理与会计信息化模拟实验的组织适合教师指导下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专项实验项目,主要目的是促进会计观念的转化,借助财务软件或ERP软件建立财务分析模型解决企业经营决策与资本预算等管理问题以及利用互联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管理分析财务数据。

4.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选择大型的、有代表性的企业做为校外实践基地,目的是建立一个会计实践教学内外交流的窗口,反馈外界会计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变化和要求,将第一手真实的材料带入实践教学的课堂。

五、建立健全适应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分合适度,过程与结果并重,严格把关,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建立健全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完善的、科学的、高效的会计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考评的目标导向。考评是为目的服务的,应起到方向引导作用。从对个别课程的考评到阶段性效果的考评均应按照会计信息化导向的实践教学计划的目的和要求进行,是否到达既定目标,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

2.形式多样化。不仅是针对动手操作考核或是技能测试评价,还应配合社会调查、自主实习、撰写报告、参加学术讲座、考证、兼职等多种形式进行。

3.分合适度。在考评中既关注单项的、分散的重要知识点项目的结果考核,也要注重综合性的运用以及完整的过程、步骤、环节的考核。既要掌握不同岗位的核算也要了解整个企业的会计核算,既分又合,二者兼顾。

4.量化考评。实践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应当明确,尤其是相应实践指导书的编制涉及的考核内容和要求、考核方式及评定应尽量明确,确保考核的可操作性。

5.兼顾考评项目的特点。根据实验或实训项目的性质决定考评的要点,如流程性实验主要是验证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核算过程;岗位模拟操作重要是着重岗位任务完成的完整性的检查;项目的考核侧重基础设置的正误。

6.创新能力与自我评价。实践课程的考评不能局限于指定或限制性的项目上,应对主动探求、独立思考解决应用问题的行为予以鼓励。此外,开展自我评价考核方式,通过自我总结查找差距提高技能和水平。

7.认识计算机会计考评的技巧。计算机会计在核算过程中会留下大量的“痕迹”,核算结果的正误往往取决于“初始的设置”,而其核算结果也因会计的勾稽和平衡关系可以验证错误,所以,“痕迹”、“设置”及“结果”的检查在计算机考评中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孙超.差异化战略下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6).

第4篇

一、我国石油化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我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经过50年的发展,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不断创新,自动化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石油化工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石油化工工业还普遍存在着能耗大、产品质量差、生产过程工艺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信息集成度低、综合竞争力弱等问题。而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先进的工艺装备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以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将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优化、运行、计划与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与管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实现企业的优化运行、优化控制与优化管理,从而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高技术。

国外大型流程企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企业均重视信息集成技术的应用,纷纷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构架工厂级、公司级甚至超公司级的信息集成系统。1995年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已有100多家炼油、化工企业在实施CIMS计划,推动了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如日本三井石油化学工业公司、美国德曹达公司、高尔公司等化工企业都相继建立了综合自动化系统。

二、石油化工综合技术的结构构成

一般而言,流程工业企业对综合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主要关注4方面的问题。(1)安全:即需要用高可靠性的控制系统、检铡和执行机构对设备与装置的运行提供保证,进而对关键装置进行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2)低成本:通过先进的工艺及工艺参数以降低能耗和原料消耗,以及通过先进的建模技术、控制技术和实时优化技术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转化率。(3)高效率:通过先进的计划调度与排产技术和流程模拟技术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4)提高竞争力:通过数据和信息的综合集成,如先进的管理技术(包括ERP、CRM、SCM等)、电子商务、价值链分析技术等,以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值,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根据国内外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总体结构可以分成3层结构。

(1)以PCS(过程控制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自动化层。主要内容包括先进控制软件、软测量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可靠性技术、数据融合与数据处理技术、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控制系统(FCS)、多总线网络化控制系统、基于高速以太网和无线技术的现场控制设备、传感器技术、特种执行机构等等。

(2)以MES(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为代表的生产过程运行优化层。主要内容包括先进建模与流程模拟技术(AMT:Advanced Modeling Technologies)、先进计划与调度技术(APS:Advanced Planningand Scheduling)、实时优化技术(RTO:Real-time Opfimization)、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数据挖掘与数据校正技术、动态质量控制与管理技术、动态成本控制与管理技术等等。

(3)以ERP(企业资源管理)为代表的企业生产经营优化层。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产品质量数据管理(PqDM)、数据仓库技术、设备资源管理、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等。

通过研究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MES)及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在线成本的预测、控制和反馈校正,以形成生产成本控制中心,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运行,可以实施生产全过程的优化调度、统一指挥,以形成生产指挥中心,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质量跟踪、安垒监控,以形成质量管理体系和设备健康保障体系,保证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

三、企业综合自动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1)信息的集成、挖掘和增值

信息集成是综合自动化的核心,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信息集成的基础。由于流程工业的特点,有大量的反映生产过程状态的实时海量数据需要处理,管理和有效地应用,因此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采用实时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对生产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因而流程工业信息集成环境中需要同时设置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系统。作为整个系统信息的集散地。这两个数据库既可独立地操作,又可协同动作,及时并行或交叉地处理来自全厂的各种信息。真正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信息挖掘和增值的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

(2)科学的决策支持

生产经营决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还处于经验决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科学的决策支持则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用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以得到垒企业综合经济指标的过程。在炼油企业综合自动化中,成本效益分析是炼油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炼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必需步骤。

成本效益分析以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方案的盈亏分析,为企业领导提供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和生产计划的经济指标,以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为了达到公司预先制定的利润目标,就必须协调好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即原油采购、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调度和产品的销售等。由于原油是炼油厂生产的主要原料,原油成本占了产品总成本的80-90%,因此,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必须首先控制原油成本,即控制原油的采购价格。

盈亏平衡分析是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和数学工具,对生产经营方案或计划进行分析,得出实现利润目标的原油最高采购价格(保利点)和保证不亏损经营(利润为O)的原油最高采购价格(保本点)。盈亏平衡分析对于原油采购,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制定合理生产计划时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生产成本、扩大利润,从而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指导垒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5篇

关键词 专业 专业群 课程体系 探索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崛起,不少高职院校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淘汰老专业,开设新专业,从而造成大量教学资源闲置,相关教师转型。因此,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通过专业群建设则可以形成专业群体优势,集聚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实现专业建教学资源共享。

1 专业群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专业集群(以下简称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

专业群建设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所以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群建设,围绕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进行坚持不懈地积累,是学校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专业的集群优势,从整体上提升学院在行业和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配置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条件,降低实训条件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形成专业教师团队,增强专业办学实力;有利于形成学院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

2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分析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开展了以调查问卷和直接走访企业与学校的调研活动,召开企业管理各专业负责人研讨的方式进行了广泛调研。针对信息与管理分院老师和学生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由若干个问题组成,涵盖不同类型的主观题与客观题,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40份,调查分析,调查对象普遍认为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要高度重视学生通用素质的养成和基础能力的培养,专业群职业能力要通过专业群基础能力与各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培养来实现。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需求”。这是我们专业群课程体系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职业院校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行,面临三个现实的问题:“招得进、学得好、出得去”,就是新生“招得进”,学生修业期间“学得好”,毕业生“出得去”。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专业群就解决了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三者中“学得好”是关键——学得好必定出得去,出得去才招得进。

3 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构建

3.1 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理念与方法

目前,企业对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不满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来说仅仅是“半成品”。要想让企业对教育质量满意,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而这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学习。通过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施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任务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来设置课程和组织内容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的组织形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实现教学情境与实际工作情境对接,依据工作情境构建教学情境(如图1)。

图1 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方法

3.2 企业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课题组团队对嘉兴地区具有代表性信息类企业和管理类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此基础上,与相应企业的生产一线技术管理专家座谈、研讨,分析专业群对应的典型职业岗位,有市场调研与营销职业岗位、计划制订职业岗位、生产与运作职业岗位、会计统计职业岗位、商务沟通与服务职业岗位、采购物流职业岗位、财务与经营管理职业岗位,根据企业生产任务确定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从专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分析入手,再归纳出典型职业岗位群,针对市场调研与营销职业岗位、计划制订职业岗位、生产与运作职业岗位、会计统计职业岗位、商务沟通与服务职业岗位、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职业岗位、采购物流职业岗位、财务管理职业岗位,同时与企业实践专家和学校教育专家共同组成“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小组”,确定学习领域的专业群课程,最后设计出与企业实际工作相一致的课程学习情景与课业。因此,从专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能力分析入手,与企业实践专家和学校教育专家共同组成“专业课程开发和建设小组”,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调研,重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紧紧把握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培养这两条线,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同时,在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文秘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各专业调研报告,初步构建信息与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思路与分析,在共有的生产计划制订、采购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统计核算、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化等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整合现有专业, 以“一个公共基础平台、多个专业方向”为原则,构建企业管理专业群“管理通用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课程体系。在这样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下,一是重点建设专业群通用素质能力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专业群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专业群基础课组成。即将管理学、基础会计、应用文写作、电子商务、生产运作与管理打造成专业群的通用素质重点建设课程;二是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能力素质课程,这类课程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即将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课程;采购与供应链、仓储与配送课程;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课程;秘书礼仪等。企业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强调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技能型应用性的人才为主线,以企业管理通用基础课程教育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专业群所需的共同的通用素质课课程;再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素质课程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差异性、自主进行方向性的选择,本专业群的专业接受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教育,逐渐缩小学习领域和范围,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专门技能,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一定的职业就业竞争力。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以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以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构建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新的课程体系模式将实现四个转变,具体包括:课程结构由基于学科体系向基于工作过程转变;教学设计理念由知识导向向行动导向转变;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及专业群课程教学实施要经企业专家充分论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在制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时更要充分考虑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实训条件、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等要素,使课程教学实施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制定了先进的、理念超前的课程体系,而专业群课程实施中不考虑行业与产业链的发展动态,那么再好的专业群课程改革也等于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 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1

[2] 易新河.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第6篇

关键词:信贷;信用;评级;探讨

一、引言

我国在小额贷款方面的尝试始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个别试验、全面引进、扩大试点等几个阶段,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规模的实施。同时,在金融普惠制的大框架下,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在扶贫方面的作用。但小额贷款的信用评级机制比较混乱,在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进行评定时缺乏一套成熟可信的评级机制。

二、我国小额贷款信用评级机制的不足

从财务管理、企业发展或是商业银行贷款需要等各方面去看,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存在性和重要性均不容置疑。

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发放小额贷款时都不再仅仅关注文书性材料和各种财务指标,均对潜在借款人的个人信用、公司状况等做出了一系列的考察。但是在当前商业银行或是小额贷款公司对小额贷款的考察过程中,财务指标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非财务指标比重较小,比重的失调反映出众多的弊端。

(一)小额贷款信用评级机制中财务指标的弊端

当银行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要考察资产负债率、收益率等财务指标,但是这些财务指标并不能完整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对企业资金状况和运营状况的反映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不同的时期对资金的需求和收益都不同,现阶段的资金状况或是运营情况并不能及时的反应在财务报表上,若此时企业急需得到银行的贷款,则不能排除企业刻意隐瞒实际现金流状况的可能性。

第二,财务指标不能反映行业间或区域等因素的影响。当对各个企业进行分析时,财务报表反应的均是数字化的指标,但是各行业差别显著,即使在同行业,因为地区或时期等各方面的差异,也会使这些数字指标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而如果就单一的地方单一的行业分别制定准则,则需要即了解财务工作又对当地和全国情况熟知的专业人士进行研究,且其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考察。

第三,除了以上涉及的两点,针对本文研究的小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上,很多公司并没有专业的财务报表,仅有一两个会计人员从事日常财务工作,甚至很多公司为了避税等原因,财务报表上会有很多不真实因素,在考察时无从取证。

(二)小额贷款信用评级机制中非财务指标的弊端

非财务指标在很多方面都有优于财务指标的特性,比如时间上没有分期报告的限制,所以没有时滞性的缺点,使信息更有效率。在对非财务指标的创新研究中国内外的学者也作了很多的尝试。其中有对企业整体质量水平、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份额等一系列指标的考察。以上这些指标的建立,使企业信用的考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然而具体到小微企业,仍然与大中型企业的考察标准有着一定的差距。例如对于小微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或是质量指标的考察就缺乏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很多中国内地的小微企业,只有不足一百个人的规模,所以对其的产品或是服务进行市场份额的考察并没有实际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很难取得这些相关的数据,另一方面,即使得到了这些数据也是很小的一个百分比,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办法与相关行业做比较。

对于质量指标的考察,在没有固定产品的非制造类企业也是难以达到的,小微企业创造的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可能各有不同,因为不像大规模的公司(如大型广告公司、传媒企业等)可以在社会上进行调查,小公司的质量指标也是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三)从小额贷款的审批标准中看信用评级机制的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对贷款申请的审批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对贷款书面申请的核查,主要核查贷款申请书的内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印鉴是否与银行相符、贷款的用途是否可行等。第二,对贷款可行性的调查,主要包括贷款人的品行、贷款的用途是否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的法律法规、信用记录贷款风险以及此笔贷款是否能最终盈利并偿还本息的盈利性调查。并且有关银行规定,在审查个人短期经营性贷款时,以纸质材料的审批为主。

从以上贷款审批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银行在对企业贷款时,缺少切实可行的可参考的信用评级标准,多是条款性的方针准则,至于如何实施和考察并无明确规定,而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有很多方面就更加需要完善。

例如在对财务数据的核查方面,小微企业比大中企业更加缺乏可信度,没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约束,许多小的单位会造就虚假的利润表,甚至有些私营的个体户,根本就没有财务报表可供参考。

所以对潜在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就显得尤为重要,银行可根据某项贷款申请对企业或个人进行考察,最终使此笔业务的风险降到最低。

(四)小额贷款信用评级的其他不足

除了对贷款人的个人信用评级,针对某项贷款,银行常规的调查还有检查经营许可证、承包合同、购销合同等书面文件,并且到现场去调查企业的规模等等。此举看似稳妥可行,可是企业为得到银行贷款而弄虚作假的新闻屡禁不止,更有甚者,某贷款人竟说,随便找个工地看看就可以了。

贷款人因急于得到贷款而弄虚作假,甚至发生寻租行为,当碰到为了个人利益而妥协的放款人时,违约风险便被大大的增加了。

三、小额贷款中信用评级体系的改进

本文在前文分析中已经指出,对于小额贷款信用评级的不足主要来源于财务指标,而我国又对财务指标有相当大的重视程度,因此我们应该增加非财务指标的比重,并使非财务指标在小额贷款信用评级中更加完善可行。

小额贷款发放过程中,针对的大都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产品简单,客户群单一的特点,本文特别对小微企业的非财务因素做了以下改进。

(一)对企业来往客户进行调查

若想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诚信程度进行调查,最好的渠道莫过于与其发生业务关系的客户接触,此举类似于电子商务平台中好评率越高的商家,可信度往往越高。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当中,日常接触的客户群体可分为经常发生业务关系的固定客户和偶然进行业务关系的客户。固定客户一般与商家合作较多,往往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认可度较高,两者达成一定的默契。但也不排除在多次业务往来中供销方之间会有寻租行为的产生,所以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抉择,不宜给予过高的权重。与企业有业务来往的客户群体中,偶然性合作的客户占据比例相对较大,且因为没有利益关系,往往更能反映出商家的真实情况,所以本人认为此项调查的参考价值较高。在对此两项进行调查之外,还应加入与该企业发生过业务矛盾的合作企业,从此项调查中对冲突进行归类分析,可以看出有企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在此项调查中应考虑到矛盾发生的时期问题,即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是否是企业过去存在的问题,现在是否有所改观。最后将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得出企业关于客户满意度的指数。

(二)对企业负责人的个人信用进行调查

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并不存在庞大的财务机构或是决策管理层,很多时候都公司的运营决策都由公司的负责人或是几个合伙人协商解决,所以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则与公司负责人本身的信用有很大的相关性。

在对负责人个人的信用调查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考察个人的信用记录。我们可以考察此人在银行有没有不良贷款的记录,信用卡还款情况,以及在各种经济活动中有无投机取巧的活动,平时车辆驾驶有没有违章记录,违章频率以及为何违章等等。一般情况下,若一个人对社会的规章制度越遵守,其信用程度就越可信。

第二,对企业员工的调查。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企业文化往往取决于公司负责人的水平。若公司负责人严于律己,往往也会如此要求自己的下属,在招募员工的时候也会有相关的准则。在对员工进行调查时,除了传统的做个人的调查问卷的方式,也可采用不记名的形势测试对公司整体文化环境和公司内其他同事的评价,公司内部环境可侧面反映出公司负责人的个人品质。另外,还可直接进行对公司老板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调查时最好以社会机构的名义,以免调查结果不真实。

(三)对贷款项目的调查

当一个企业获得一笔贷款的时,如果经营良好,则很大概率上都可以按时还本付息,但是若经营失败,则会大大加深其风险性。因此,在商业银行要对某个企业发放贷款时,不能简单的考虑企业的资金状况、竞争力,还应考虑此笔贷款是应用在什么项目,是否为国家扶持产业,是否为即将兴起的朝阳产业,一经开发是否有广阔的需求等因素。若具备以上某个条件,也会大大提升此笔贷款的安全性。

四、国外小额贷款信用评级的经验借鉴

小额贷款的兴起,最早起源于孟加拉国,并在西方资本市场中不断发展完善,逐渐趋于成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

(一)建立专业的信用评级体系

针对小企业的特点,西方学者提出应将软实力即本文所说的非财务因素充分反最终确定其风险水平。反映在评级标准中,根据计量方法的不同,现存有专家法与信用打分法、N-tier评价体系、小企业打分系统(SBSS)等。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大大降低了不良贷款的坏账率,使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在融资环境上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二) 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

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专利技术和高新产品占比达到70%甚至更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创新的重要因素,但在发展初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相当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发展成熟的做法是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专业的评级,各评级机构的标准不尽相同。如美国的邓百氏集团,根据邓百氏信用风险指数和邓百氏风险指数行业标准,按照客户规模从小到大分为三个区间,在每个区间内对应邓百氏风险指数,最终确定风险水平。

在中国市场,也一度产生了些信用评级机构,1992年和1994年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批准成立了中国诚信证券评估公司和大公国际资信有限公司两家全国性评估机构,并与国外著名评估公司合作,开展了我国第三方评估的先河,但是很多银行还是倾向于采用自己内部的信用评级机制,不能使信息很好的公开化和规范化,是目前银行工作中的一个不足。

实际上,在银行小额贷款征信不足的问题上,可以借鉴一些小额担保公司的经验。因为小额担保公司多为私有,所有者相对于国有银行更加担心自己资产的风险,同时,由于国家金融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小额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也加大了行业间的竞争性,推动一个良性市场的产生。银行间如果能加强竞争,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联合成熟的第三方评级机构,相信关于贷款的坏账率也会明显下降,最终实现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