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02:05
导语:在互联网医疗市场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4G+移动互联网
在2015MWC中,大唐电信集团将全面展示“4G+移动互联网”的精彩互联生活,以及实现这一愿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多元化解决方案 打造全感知精品网络
相比网络基础覆盖这一个“前期”工程来说,国内4G网络已经到了亟待进行补热补盲、覆盖优化、容量提升的关键阶段。大唐电信集团将展示从4G到5G的最新技术,全面支持运营商轻松部署全感知精品网络。
在大唐电信集团看来,全感知网络表现在用户体验上首先要达到室内、室外的“零距离、零差异”,即用户身处任何场景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实现超带宽、零等待的数据连接。大唐电信集团将展出全系列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包括旨在解决增强局部热点覆盖厚度的一体化微基站(含Relay)CuteSite解决方案、实现室内深度覆盖同时更兼顾美观与环境协调的新一代微基站PadSite解决方案、满足高AURP值的大面积高容量室分覆盖场景的分布式皮站PinSite解决方案,以及满足中小面积室内覆盖场景的一体化皮站NeoSite解决方案。
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更低的部署成本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技术首选。面对上述趋势,大唐电信集团将展出创新的融合组网方案,包括支持全场景、多模合一、形态丰富的硬件产品,以及载波聚合、负载均衡、终端双链接等,能够极致发挥双网能力、实现深度融合的技术手段。
创新网络服务模式 维护价值生态网
大唐电信集团在2015MWC上推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优服务”集中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集结构合理容量平衡、重大活动无缝保障、技术领先效能提升于一体;基于大唐电信集团多年来在网络规划优化、专项提升领域的成熟案例,进一步将流程标准化、集中化、经验化;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的辅助支撑,大唐电信集团还能够帮助运营商迅速提升网络优化效能。
除此之外,针对即将规模商用的VoLTE,大唐电信集团也提前制定了专业的端到端优化方案。通过精确规划、海量分析、自动优化、端到端优化,保证全时段的VoLTE高清语音体验。
目前,运营商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将流量经营作为战略重心,从以业务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对此,大唐电信集团打造了以“智能管道”为核心的流量经营体系架构,贯穿市场分析、策略支撑以及用户认知三大领域,在用户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网络侧以及市场侧的流量经营支撑策略,为运营商4G市场营销和网络流量控制策略提供分析依据。
面向未来积极布局 力争抢占行业先机
面向未来网络演进,大唐早在2013年底就了《5G白皮书》。当前,产业链的5G预研如火如荼,大唐在白皮书中提到的“演进、融合、创新”的技术路线,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在此次展会中,大唐还将展出在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介入、超密集组网、高频段通信、低时延、高可靠、灵活频谱共享等5G重点关键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分享5G系统框架和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出业界首个支持128数字通道大规模天线系统的5G综合验证平台。
同时,大唐电信集团积极布局和拓展智能交通和车联网领域,目前已能够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从感知层到应用层的完整的产品系列及解决方案。在2015MWC上,大唐电信集团将展示全球首台LTE-V车联网设备,该设备可支持车联网V2X自组织通信,能够针对V2X车联网等ITS新兴技术方向和不同应用需求推出解决方案。
芯-端-云
近年来,大唐电信集团建立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业务体系,围绕“芯-端-云”进行产业布局,同步搭建产业协同和融合管道,以及面向市场以客户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为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创新,构建新的价值与新的发展生态。
发力集成电路设计 打造智能安全双芯旗舰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大唐旗下联芯科技、大唐微电子两家核心企业,将集中展示智能终端和信息安全两大领域的最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智能终端芯片方面,联芯科技所采用28nm工艺的智能手机芯片平台LC1860创造性地采用业界领先的软件无线电技术SDR,其Modem技术的领先性和创新性在全球首屈一指,搭载该款芯片的智能手机小米2A已经成功出货千万台。展会上,搭载联芯科技芯片的LTE数据终端、LTE智能手机、四核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产品纷纷亮相。
在信息安全领域,大唐微电子除在身份识别领域拥有众多核心技术优势以外,还在智能安全以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展开布局。其中,可穿戴移动支付产品、面向物联网以及生物识别等综合解决方案均采用自主开发的芯片产品,成为本次展会的亮点之一。
细分行业终端需求 提供多种客户体验
在终端设计领域,大唐电信集团显现出了其为细分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及服务的综合实力。根据各领域市场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分别推出了通用数据终端、行业终端以及个人终端等产品。产品覆盖4G随身WiFi、无线路由器、三防智能手机、对讲手机以及定位平台。
拥抱“互联网+”时代 发展“一体两翼”孵化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唐电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的重要战略,依托“芯-端-云”产业链优势,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本次展会中,大唐电信集团首次推出面向“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资源型移动互联网孵化平台――369Cloud。平台由大唐电信集团移动互联云平台、大唐创投基金和大唐孵化基地三大服务平台组成,构成了以技术孵化为核心、以投融资服务、实体园区服务为配套的“一体两翼”孵化模式。近年来,通过大唐电信集团移动互联云平台已成功孵化了诸多项目,如“互联网+教育”――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互联网+健康医疗”――妈咪100分,“互联网+保险”――安途,“互联网+文娱”――FansPhone项目,以及刚刚落户的“互联网+社区”项目社区1号综合服务平台等。
透过泡沫看本质,可以让我们明白很多,互联网不是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媒体、一种工具、一条途径。认清了这些,我们就发现,原来互联网真的很有用,如果你懂得利用的话。
传统企业同互联网联姻,借助互联网展示企业形象,产品信息,做好客户服务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互联网为企业服务,渗透到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当中去,这也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让我们构想一下企业利用互联网之道的美好局面:
企业占领互联网这一第四媒体的宣传阵地,利用它面向全球展示了企业的形象、品牌、文化和产品;
互联网不仅仅是网站,更是一种高效高技术含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企业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引进管理技术和观念,丰富管理手段,倡导互动沟通和透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水平;
企业通过互联网寻求产品的销售新渠道,寻求更多的商业机会。对于这些,我们相信,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互联网,互联网必将助企业一臂之力。
1)互联网创造了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互联网以其大容量、高速度的信息传递方式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逐步成为新一轮经济的基础。它对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中小企业而言,互联网创造了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1)全球化的大市场
作为覆盖全球的开放型网络,互联网把每一种商业经营活动从其所在的地理范围内解放出来,突破了传统市场的地域限制,形成全球化的大市场。在这个虚拟的市场中,地理概念已经无法限制某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规模,客户和企业都将摆脱地域界限的束缚,可以“足不出户”地进行交易活动。
(2)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互联网上的信息种类繁多、数量极大,而且增长速度惊人,使这个新兴的虚拟市场拥有着十分丰富的市场资源。并且由于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中小企业能与大企业一样接触各类市场信息,可以更加方便地通过交流与协商达成各种交易,从而使市场资源配置不再受到传统的门户限制,真正能为全社会所共享,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3)直接透明的市场结构
互联网将众多的企业和消费者纳入其网络系统后,利用信息共享和及时通讯,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之间的中间环节,实现信息透明,从而构造出一个直接透明的市场结构。在这个市场结构中,众多的商品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都将在网上公开,中间商被消灭,极大地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透明竞争。
(4)多极化的市场竞争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触角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各类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能在世界市场上同台竞技。一般来说,大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臃肿,如果不能及时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就可能来不及调整产品结构而蒙受损失。相反的,一些有创意、善于发现机会的小公司只要寻找到开发利用互联网的恰当方式,就能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大企业。最明显的例子是雅虎公司,它免费协助网民在互联网中搜寻信息,将广告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在短短的数年中,雅虎就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可见,互联网能够避免少数企业垄断市场,形成多极化的市场竞争机制。
2)互联网能够有效弥补中小企业的不足
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明显存在着不足,比如:市场狭窄、信息不灵和资金缺乏等。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些缺陷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因此,经济学家认为,互联网使中小企业得以与大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技。
(1)扩大市场,获得新的商业机会
互联网延伸到那里,市场就能扩展到那里。利用互联网做生意,中小企业能够摆脱原有狭小生存空间的限制,将市场扩展到过去依靠人员推销或广告推销所不能有效到达的地方。而且中小企业凭借便捷而廉价的网络信息服务,可以频繁地接触国内外的潜在客户,向他们介绍自己的产品、服务和企业文化,或及时地答复客户的咨询,从而发现更多的目标顾客群,获得新的商业机会。
(2)共享信息,实现公平竞争
互联网为中小企业赢得了与大企业相抗衡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共享,中小企业获得对现代企业至关重要而又以常规方式无力收集的市场信息,比如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各个竞争企业的产品特征与竞争战略;产品的最新市场需求动态等等。这样,中小企业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全行业的竞争态势,从而进行正确的企业战略定位。所以说,互联网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较为平等的竞争机会,使行业竞争更加透明和公正。
事实上,一些中小企业正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所提供的公平竞争机会而迅速发展成为利润相当可观的大公司。例如:美国的普马体育用品公司曾经是个濒临破产小企业,上网后,它的老板约亨·蔡茨把企业的生产、后勤和销售分配给互联网上80个相关的企业,结果普马从一只病病歪歪的小猫变成了吃人的猛兽。
(3)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资金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如果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就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一是降低营销成本和采购成本: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与客户进行联络、了解和洽谈业务,可以大幅度减少差旅费、传真费、邮寄费等费用,并省去许多中间环节,使企业既能向原料产地直接采购原材料,又能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客户,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营销成本和采购成本。二是减少库存: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零库存”的理想模式——企业按照客户的订制,及时生产,及时销售,库存为零。这种模式为企业节省大笔的材料费、仓储费和管理费,加速了资金的流通,非常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著名的戴尔电脑公司就是运用“零库存”直销模式获得巨大成功,使戴尔公司的股票价格从1988—1998年上涨了100倍,在互联网上的日销售量突破1000万美元。并且,一旦经营成本降低,中小企业便可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等领域,促使产品升级换代,更具有竞争力。
3)互联网能够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正是拥有经营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的竞争优势。然而,由于信息不灵、市场狭窄等缺陷,其竞争优势难以发挥。互联网作为强大的信息通讯工具,为发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了优良条件,提高了它的竞争力水平。
(1)有利于决策快速灵活
中小企业组织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内部信息传递敏捷,使它易于协调,并在短期内能迅速作出决策,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上网后,中小企业得以与大企业一同共享市场资源,获得至关重要的经营决策信息,而且以其快速灵活的决策优势,能够比大企业更快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转变经营方针,调节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市场。
(2)更容易采用新技术
在通常情况下,大企业是行业中技术的领头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缺乏而无力开发新技术。然而,互联网建立的信息高速公路,使中小企业能够方便地查阅各类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与同行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从而获得行业中最新的应用型技术。并且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小、投资少、生产设备简单,所以它更容易转产,能够更快地应用合适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技术工艺,进行产品改良,不断地推出新型品种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
(3)适合发展个性化营销
这是个消费时尚的年代,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情感化的商品,而不再满足于一般的大众化商品。互联网以其及时互动的特点,使消费者能够与企业直接交流信息,向企业详细说明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中小企业善于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能够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小批量试制,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商品,满足消费者个人的口味,实行个性化营销。这样,消费者将会成为中小企业的忠实顾客,中小企业也能更加有效地占领目标市场,在网络中树立“小企业”的“大形象”。
4)互联网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1)了解竞争者状况,可通过直接访问竞争者网页,了解它的新产品、价格、服务等信息;也可通过阅读与竞争者有关的新闻组、通信组上的内容,了解消费者对竞争者产品、服务的评价,同时还能即时了解到消费者对本企业的评价,或与竞争者的对比情况。
(2)了解本行业的发展。通过网上新闻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及专题新闻组、通信组中讨论的内容,敏感的企业能够捕捉到本行业的发展趋势。
(3)实现与其他企业的联合。网上企业的信息可能会引起世界各地零售商、分销商、商的兴趣,他们通过市场分析可能会认为你的产品有市场前景,因而他们会主动跟你联系,想成为你的分销商等,这样你就和世界各地区的企业建立了联系,类似的其他合作关系也可通过网络建立起来。
5)巨大的互联网市场
在目前的美国,最热门的网站有两种:B2B的网站和回答问题的网站。前面的不用说,大家耳熟能详。后面的这个可能陌生一些。一般来说,回答问题的网站有如下运作方式:
(1)基本上你可以在上面提出你的任何问题,或是针对某一方面提问。问题的涵盖面很广,从生活到工作无所不包。你可以问从哪里可以买到好吃的中国菜,也可以问NASDAQ的指数在未来三天如何变化。你可以问一道初中物理题,也可以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他都能给你答案,如果他能,那么就可以进入到下一步。
(2)当网站接受你的问题并且确认他能回答之后,就会给你发来一个账单,告诉你这个答案值多少钱。基本上从免费、几美分到几千万美元不等。当然,这个价格通常是比较公道的。而且和你拿这个答案做什么用途紧密相关。同样是一道有关道琼斯指数的问题,一个学生来问和比尔盖茨来问的价格绝对不一样。学生拿到答案可能是用来写论文,那么可能只会收你几美元,可是如果比尔盖茨来问,不管他想拿这个答案干什么,恐怕价格都不会低。
(3)信息也是商品,这一点很久以前就得到了公认,但是,这种回答问题的信息值多少钱,会不会违反反暴利法就不得而知。起码可以确认几点:A目前没有一个定价标准,基本都是网站自行定价;B不论他们是不是想获得暴利,他们都会获得暴利。因为这项生意的成本实在太低了,而且几乎不用付出任何渠道费用,面对的消费者却是全球范围的。
互联网的应用前景应该说是非常广阔的,除电子商务外,还有网络娱乐、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网络出版等等。在方案具体实施上要突出一个“快”字,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争取尽快实现规模经营和网络化,一个房地产品牌自然而然也就树立起来了。
6)互联网络的功能
互联网络的功能使网络营销可以扩大企业的视野,重新界定市场范围,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取代人力沟通与单向媒体的促销功能,改变市场竞争形态。因此,企业网络营销战略的重点也相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关系再造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规模的大小,资金的雄厚实力从某种意义上已不在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企业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通过网页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产品。消费者较之以往也有了更多的主动性,面对着数以十万计的网址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为此,网络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如何跨越地域、文化、时空差距,再造顾客关系,发掘网络顾客、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了解顾客的愿望以及利用个人互动服务与顾客维持关系,及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顾客网络,如何巩固自己的顾客网络。
提供免费服务。提供免费信息服务是吸引顾客最直接与最有效的手段。
组建网络俱乐部。以专业爱好和专门兴趣为主题的网络用户中心,对某一问题感的网络用户可以随时交流信息。把产品或企业形象渗透到对产品有兴趣的用户,并利用网络俱乐部把握市场动态、消费时尚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产品及营销策略。
(2)定制化营销
7月16日,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网龙公司旗下91无线,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一直被认为没有移动互联网船票的百度终于出手,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一直在挑战百度搜索地位的360随后立刻行动。两天后,酝酿已久的360雷电搜索悄然上线。7月19日,奇虎360公司在云南丽江集拢渠道商,来了一场“誓师”大会,这也是奇虎360首次召开的渠道商大会。
收购91助手,百度既要卡位移动互联,也要防止追兵360在移动端进一步制造“麻烦”,百度砸下19亿美元,而360拼命在渠道发力,新3B大战其实已经打响。
百度为何下狠手?
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网龙所拥有的 91 无线的57.41% 股权,而 91 无线全部股份价值 19 亿美元。百度公告称,如果其他股东同意的话,百度还将按照 19 亿美元的估值,收购 91 无线剩余的 42.59% 股权。巨资收购91无线,百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争夺新的移动互联网入口过程中,百度利用在传统PC互联网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全面布局基于搜索和基于应用商店的复合入口。91无线与百度自身具有极强的业务互补特性,百度收购91无线也将巩固其移动互联网入口地位。”
总体来看,91 无线的业务主要包括,91 手机助手 PC 版和手机版、安卓市场、91 娱乐门户、安卓网,以及 91 桌面、91 熊猫看书等移动应用。91无线的核心业务就是91手机助手,目前91助手在 iOS和Android平台上超过1亿用户。
为何一个手机助手业务居然这么值钱?手机助手相当于手机应用的分发渠道,不仅是手机用户寻找并下载应用的通道,也是应用开发商非常重视的分发平台。
2007年,网龙收购91无线的价格只有10万。但六年后,网龙把91助手卖出了19亿美元。
面对这个天价数字,业界人士都认为价格偏高,百度“买贵了”,甚至还有人认为“不值”。互联网资深分析师洪波认为:“百度手机助手加上91手机助手和安卓市场,无疑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应用分发渠道。19亿美元的收购价高不高?要看整合后能否产生规模效应。”
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表示,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之后,百度一直缺乏强有力的端口,跟用户的接触点还是停留在搜索框上。而91手机助手是跟用户比较频繁的端口,百度需要这样的端口。而知名互联网分析人士葛甲表示,百度收购91在线,虽然看似贵了,但百度相当于拥有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而且可以起到防御对手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忽视。
所谓防御对手,当然指的就是360。
百度与360的攻防
自从2012年8月360的通用搜索正式上线后,百度与360的搜索攻防战就从没停过。当时3B(360和百度)大战瞬间爆发,两家就搜索引擎的抓取争执不休。这场大战虽在各方压力下迅速平息,但争执的受益者其实是360,带动了360搜索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事后,360董事长周鸿祎称:“我们上线一周就拿到了搜索市场10%的份额。”时至今日,来自艾瑞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360搜索的市场份额已达到17%。
搜索不同于其他互联网领域,搜索市场谁都知道,百度80%的市场份额已经形成了事实的垄断优势,挑战百度没那么容易。但为何大家还非要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切下一块蛋糕,哪怕只有一小块?
今年4月360推良医搜索时,奇虎360总裁齐向东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即使不做医疗广告,搜索引擎也很赚钱,搜索是长尾效应明显的领域,能解决用户的长尾需求,其商业模式更健康,更具优势。”虽然360做搜索时间并不长,但齐向东这番话能明显感觉到,360在搜索上的确是尝到了甜头。搜索的广告收益、长尾效应,的确是搜索商业模式的法宝,也是李彦宏一直以来颇为自得也有点高枕无忧的根本。
利益之下,挑战百度的公司很多,但问题是,大家能否挑战得了呢?7月13日,在中搜公司的开放日上,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中搜CEO陈沛,他对搜索市场的看法很尖锐。他认为,360搜索在内容上其实很弱,360挑战百度的方式就是靠渠道。
百度的真正威胁就是360。更何况,360的移动优势,而百度此前一直没有核心的移动互联入口,这更让百度的李彦宏有些心急。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渠道加移动,正是360挑战百度的两个有力武器。
在移动手机上,360通过安全卫士和手机助手两大业务,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手机领域最大的应用分发和下载渠道。而 91 无线则是为数不多的有机会和 360 应用市场相抗衡的公司,利用百度的流量优势,再加上 91 无线原本的渠道优势,从而构筑起“入口 + 渠道”的双通道,对百度而言,将会对360 造成不小的压力。
在百度收购91无线一事公布之际,周鸿祎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演讲过程中,他仍不忘记调侃对手,并抬高自己。周鸿祎自称是个“抬价的”, 因为没有360,百度收购91的天价交易就不可能发生。
360再出手雷电
周鸿祎之所以能轻松调侃对手,因为他心里有底。就在百度收购91无线两天后,7月18日下午,酝酿已久的360雷电搜索悄然上线。但没想到,百度19亿刚花出去,周鸿祎的后手已至。360雷电搜索同样盯准手机内容分发,但又与360手机助手不同,意在开辟新的分发模式。
360这次推出的雷电手机搜索包括PC端和手机端,其实就是一个手机资源聚合网站,有软件、游戏、电子书、音乐等7大类资源,来源是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站,比如360手机助手、豌豆荚等应用市场,起点、17K等小说网站,多米等音乐网站。
对于雷电搜索,360自称是“中国最大最全安卓手机资源免费下载和交流网站”,定位“新一代搜索,为手机玩家打造”。
总体来看,雷电搜索与360手机助手有三大区别:一、雷电搜索基于以前奇虎的论坛搜索,通过搜索的方式,让玩家在找到游戏的时也知道更多细节。二、打通手机和PC端,实现一键下载。三、比起360手机助手,雷电搜索增加了电子书、音乐等资源。
时代周报记者独家采访了360雷电搜索项目负责人赵君。赵君强调,这一项目最早在360内部立项,是在春节之后。由周鸿祎直接负责。周鸿祎对手机搜索这一项目极为重视,每周至少一次与赵君率队的“雷电”项目开会,甚至在产品研发的细节之处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临近5月,周鸿祎的移动情结更加发作,每次看见赵君,都会直接问他:“何时能?”
但6月中旬准备就绪之后,360内部对于雷电搜索的人群定位发生了分歧。最早雷电搜索定位于手机发烧友,为资深玩家打造。后来,还是决定面向小白用户,在定位上有了彻底的颠覆,从网站设计到内容全面进行调整,才改成了现在的“小清新”风格,甚至在醒目位置打出了明星柳岩,以此吸引更多普通消费者。据称,前不久,周鸿祎率一些研发核心人员去了美国、英国、以色列,本来想等他月底周游列国回来再雷电搜索,但7月16日,百度宣布收购91无线一事,刺激了360以及周鸿祎。360于是决定,雷电搜索7月18日正式上线。
事实上,无论是李彦宏还是周鸿祎都很清楚,在PC端搜索,双方只是互有小型战役,真正的搜索战争其实是在手机上,在移动互联领域。周鸿祎更清楚的是,想要真正挑战百度搜索,还是要靠移动端,趁百度在移动领域布局稍慢而抢到先机。而360挑战百度的法宝之一就是渠道,今年以来,360在搜索渠道上频频发力。
中国移动互联网2012年发展概况
中国移动互联网在2012年的发展是全面的、均衡的。用户规模、基础设施、智能终端、应用与数据流量、技术支持等都获得了全方位发展,既有量的扩张,也有质的提升,在广度与深度方面都有实质性拓展。
一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而台式电脑网民只有3.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72%,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到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增加到4.2亿,较2011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增长18%,而同期台式电脑网民只增长了3.8%,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提升至74.5%。以上数字,只统计了中国手机网民,移动互联网用户还应包括平板电脑上网用户、各种电子阅读器上网用户,以及其他通过移动网络、移动设备上网的用户。很显然,移动互联网用户要多于手机上网用户。
二是移动网络接入提速。3G方兴未艾,4G时代正在加速到来,TD-LTE规模试验初见成效。2012年启动的中国移动TD-LTE扩大规模实验网已经在15个城市建设了超过2万个基站。2012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和爱立信共建的全球首个TD-LTE/LTE FDD融合网络——香港TD-LTE网络正式投入商用,不仅开启了香港4G网络的一个新时代,更极大推动了TD-LTE及LTE FDD技术在全球的商用化进程。
3G和Wi-Fi正在持续蚕食2G网络接入份额。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已超过11亿,其中3G用户超过2.2亿,3G用户渗透率达20%;截至2012年底,3G基站突破100万,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及88%的乡镇。据百度的《2012年Q3中国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2012 年第三季度超过 77.7% 的Android、iOS 用户选择 3G 或 Wi-Fi 接入移动互联网,虽然仍有 76.7% 的用户选择使用 2G 接入移动互联网,但占比持续下降。
三是移动智能终端爆发式增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2.58亿部,增速达到167%,在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智能手机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美国市场研究公司NPD Display Search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首次超过笔记本电脑;全年销量达879.5万台,增长78.6%,销售额达到248.96亿元。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平板电脑消费市场,占据了全球平板电脑消费市场27%的份额。
四是移动应用规模与应用深度空前。相对于Web,应用程序(APP)是目前智能终端移动上网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平台。2012年APP的总使用频率比2011年增长16倍,总使用时长增长12倍,用户对移动应用的依赖大幅提升。全国iOS活跃用户已达8500万,Android活跃用户达1.6亿,苹果和安卓设备组成的高端智能机用户成为中国价值最高的用户群体。
相比2011年,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人均使用的应用个数由4.6个上升至5.5个;各类应用使用率也有所上升,搜索、微博、电商等手机应用,增幅较大,一些用户黏性高、使用时间长的视频和商务类应用被广泛看好。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数据流量分别增长184%和112.4%,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对基础电信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
五是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阅读的综合性平台,经济效益的前景诱人。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549.7亿元,增长率为96.4%,受到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其中,移动购物和移动游戏等是移动互联网增速较快的细分领域。2013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和提高变现能力,而这两个方面目前还未见实质性突破,艾瑞预计,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增速将趋缓。
总体上看,2012年移动游戏和移动电商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同时手机游戏、手机阅读、手机音乐市场仍存在用户付费难的瓶颈,移动广告市场继续低位探寻。受国内整体经济环境、投融资市场的影响,加上商业变现的压力,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难有高速发展,但将会继续保持平缓发展。
六是移动互联网投资趋稳。2011年的第一波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已过,包括应用商店、移动社交、即时通讯在内的第一波跑马圈地已暂告一段落,新的机遇尚未充分显现,加上经济相对低迷,2012年不是移动互联网投资的年。据投中集团统计,2012年共披露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46起,相比2011年减少37.8%;投资总额5.94亿美元,相比上一年度增长17.4%。移动领域投资活跃度下降而投资总额反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小米科技新一轮融资的完成 ,此轮共融资2.16亿美元,占全年46起投资案总额的36%。
2012年,在细分行业方面,社交娱乐应用及生活服务应用最受投资者关注,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游戏等领域投资也相对活跃。总体上看,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和投资都趋向稳健,仿佛进入了深耕细作期。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虽未遍地开花,却也收获颇丰。移动支付开启千亿级市场,移动游戏成为最赚钱细分市场,移动购物增速超快,移动视频流量攀升,移动广告小有成绩,而微信、二维码、智能语音、移动云成为行业应用领域的亮点。
(一)细分市场纵深发展
1.移动支付开启千亿级市场,增长超过预期。近年来,经过资本和产业链各方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积极布局,加上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飞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移动支付需求的急速增长。第三方支付牌照陆续发放和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出台,2012年移动支付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长的新蓝海。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年度交易规模突破千亿,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市场增长大大超过预期。
移动支付能够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也能够带动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发展,前景诱人。但是,目前移动支付仍然面临产品创新和宣导不足、金融监管有待完善、用户消费习惯有待培育等问题,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走出“叫好不叫座”之困仍需时日。
2.移动游戏超规模爆发,成最赚钱细分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和销售量爆增,尤其是千元级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带来了移动游戏市场的繁荣。可以说,在移动广告发展缓慢、移动电商利润尚薄之时,移动游戏正主导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经济。2012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据中国出版协会游戏出版物工作委员会的《201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数据,2012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达到了0.89亿人,比2011年增加了73.7%;市场占有率为5.4%,高于上一年的3.8%;并且,2012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为32.4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90.6%。
经过2010年萌芽、2011年发展、2012年成长的移动游戏,无论是在网络速度、用户数量,还是在付费习惯、开发团队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201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使用移动游戏的用户数量占网络游戏用户总数的40%;2012年初安卓市场最高收入的产品只有百万元/月,年底最高收入产品超过2000万元/月,用户付费习惯提升明显;同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游戏开发者数量已经达到5000多人,而2011年的第四季度仅1000多人。
3.移动购物增速超过互联网购物。2011年以来各大电商企业就开始积极布局移动端购物,2012年借助移动智能终端普及和移动支付应用推进,网民的移动购物习惯开始形成,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随之迅速增大。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50.4亿元,和2011年相比大幅增长380.3%,第四季度交易规模为210.9亿元,移动购物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细分行业;移动网购在整体网购中的交易规模占比呈增大趋势,2012年达到4.2%;市场份额方面,2012年淘宝无线、手机京东商城、手机腾讯电商分别以76.4%、5.2%和3.9%的占比位居前三。
以支付宝为例,2012年支付宝手机支付人数增长223%,手机支付金额增长546%,430余万人的手机支付金额已经超过电脑支付。
4.移动视频流量攀升,视频网站加速布局。目前国内网络视频用户增长迟缓,已逐渐趋于饱和。视频企业逐渐开始向多终端化发展,未来移动端将成为视频企业争夺用户的蓝海。2012年中国移动视频用户增长了77%,超过1亿,全球移动视频流量已占到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59%。易传媒2012年的调查显示,39%的移动互联网网民每天至少在手机上观看一次视频。2012年初移动终端流量占爱奇艺的总流量不到4%,2012年底已接近28%。优酷移动端日播放量过亿,来自移动终端的流量已超过其整体流量的20%。乐视网官方宣称,其移动客户端总装机量已超过5000万,来自移动端的流量在峰值时可达到全站流量的30%。友盟数据显示,2012年,平均每个用户每日使用视频类应用的时长从9分钟增长到31分钟,增长了259%,使用频率也增长了24%。
为分享移动市场的大蛋糕,视频网站不仅大力发展APP,还推出相应的服务,以满足移动网民的消费需求。如迅雷看看把PC、手机和电视机三者打通,实现内容的无缝链接;而搜狐视频实现了新浪、腾讯、人人网、百度、淘宝等第三方账号登录及互动分享的功能;百度与爱奇艺宣布达成APP应用内搜索合作,使用Andriod系统手机的用户可以通过百度APP完成从影视搜索到高清播放的全部过程。
5.移动广告在“困局”中探索。迄今为止,移动广告形式上虽有突破,但还没有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仍以两面(广告主和应用开发者)烧钱的移动应用广告平台为主要模式。但是2012年,移动广告市场还是有所斩获,多数业界人士认为,移动广告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其未来值得期待。据统计,2012年中国品牌广告主移动广告费用在5亿元上下,这个数字大约是年度广告总投放的1/600,是互联网广告投放的1/80。虽然移动广告市场整体份额还小,但是品牌和行业广告主对于移动广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已大大提高。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数据显示:除短彩信外,包括移动展示类和搜索广告,中国大陆2012年移动广告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92亿美元,相比2011年上涨80%多,预计这一数字将在2013年达到3.14亿美元。
目前业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移动广告“前景美好、现实严峻、道路艰辛”,并认为关键问题在于时间点——移动广告甚至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尚处于发展的早期,网络速度、网络费用、广告形式、用户习惯和客户接受度等尚待成熟,这是导致移动广告逡巡不前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得到解决,到那时移动广告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互联网广告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二)行业应用:创新引领服务
1.微信成移动互联网最大平台应用。2011年1月微信上线,14个月后用户数突破1亿,又用了6个月时间用户数突破2亿,2013年1月,微信用户突破3亿,已经超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数。微信是2012年移动应用领域的最大亮点,发展势头超越了微博。从最初的1.0版聊天工具到实现短信和语音通信功能,再到类似Path、Qzone的熟人社区,再到公众平台的移动营销、财付通的移动支付,还有QQ邮箱、QQ新闻、QQ音乐、美丽说等插件,微信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多,在O2O领域也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微信已经对社交网络、移动运营商的业务造成冲击,给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埋入了颠覆的种子。
2.二维码成入口“标配”,为O2O模式添翼。2012年9月11日,腾讯公司马化腾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提到“二维码将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用微信引燃了二维码营销的热情。新浪微博也积极推出了二维码相关服务。其实,二维码诞生十几年来,已经辐射到超市、汽车、IT、旅游等多个行业,而2012年,餐饮、电子商务、广告、传媒、社交等成了二维码应用的主要领域。随着移动网络的提升、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识码软件的大量出现,二维码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它使多种媒体平台相互融合、转换,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跨媒体通道。
微信、大众点评、支付宝、淘宝、1号店,甚至QQ浏览器、360手机卫士、UC浏览器等应用和产品都加入了二维码功能。随着巨头们参与竞争,市场先驱者、小公司纷纷“出局”,不少历经市场培育期才刚见曙光的中小型二维码企业,只能转身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保一席之地。二维码正成为融合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领域的下一个金矿,当然也需要切实解决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3.智能语音加剧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苹果Siri的流行带火了消费端产品语音控制的概念,2012年语音成为搜索的重要技术,语音门户也成为移动互联网兵家必争之地。谷歌、百度、搜狗等搜索型的互联网公司一直非常重视这项技术。苹果iOS6增加了中文语音输入、百度推出语音助手、中国移动入股以语音立身的科大讯飞、联想推出乐语音、360推出手机语音助手、手机浏览器加入语音控制……从用户、企业到投资界,2012都在关注智能语音。
当前,语音智能交互在全球市场还处于起步和培育期,包括微软、谷歌都还没找到好的盈利模式。吸引更多的用户数比找到盈利模式更为现实,而语音云涉及的互联网业务对语音服务提供商意义较大,市场前景广阔。
4.移动云市场不断升温,大品牌彰显号召力。个人云与移动云的兴起,成为2012年云计算领域的热门趋势。2011年,移动云服务从喧嚣阶段进入到“过度炒作”的阶段,2012年则开始迈向主流应用阶段,在个人应用市场和企业应用市场快速铺开。移动云是“云+端”的模式,是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无缝结合,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威力,让网民和企业用户体验了从未有过的便捷。
2012年4月24日,微软SkyDrive在线云存储服务正式推出;4月25日,谷歌Google Drive正式;7月20日,腾讯微云正式上线;9月3日,百度正式开放个人云注册……2012年,随着巨头们纷纷推出移动云服务,这一市场不断升温。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的《个人云服务用户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个人云使用率为8.9%,相当于用户数突破5000万,显示出云应用市场的广阔前景。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
趋势一,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已经更加明显: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这些终端全都会通过移动网络连接,甚至不排除PC机也能通过移动网络连接。因此,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以移动网络为主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近两年互联网发展变化的最大亮点,它还将引领互联网发展变化之潮流。
趋势二,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重构移动端的业务模式下,传统行业甚至互联网传统业务在多终端、移动接入时代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移动互联网将会融入到传统行业和企业应用管理之中。例如:利用智能手机终端高效准确的GPS系统及LBS定位,预约出租车;以移动为核心的SoLoMoCoBo(SoLoMo为社交-本地化-移动,Co为礼宾,Bo为预订)模式,改造旅游业;金融业务办理不仅可以延伸至手机上实现,手机支付还将扩大金融领域的交易能力;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中心,以各类传感器设备作为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远程医疗服务……这些领域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创业者在这里应该大有可为。
趋势三,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其承载的广告也必须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有的虽然“轻”了,但不美、不好用、不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例如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仍基本照搬传统互联网的网页。PC电脑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网页,任用户反复比较商品,可是目前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只能打开一个网页,不能反复比较,移动网购的体验很不好。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应根据不同终端提供不同的网页,以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
趋势四,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从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来看,找到清晰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摸索期,移动互联网也一样。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曾表示,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从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细分市场来看,移动游戏越来越吸引用户注意力和时间,用户付费的意愿加强,移动游戏将进入回报期;移动电子商务如果能够解决好诚信和支付问题,未来发展潜力也巨大;随着手机屏幕的变大,网络的提速和资费的降低,移动广告的潜力也会展现出来;而移动视频可以很好地移植PC端的视频广告模式,收费APP的小额支付模式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量是基础,人气旺必然财旺。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赢利模式会更加成熟,现金牛会日益强壮。
趋势五,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APP Store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原来由厂家开发,操作系统自带,现在可以由第三方开发,终端使用者可以自由选择下载,这是具有极大进步意义的。但是,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8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同属Android系统,也要根据不同终端厂家进行适配开发,用户也不能跨操作系统下载。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如何互联互通?HTML5技术的创新应用让人充满期待。
HTML5是HTML的一个新版本,是下一代Web技术的代表,其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HTML5的规范已于2012年12月17日正式定稿,但现在仍在完善之中。HTML5大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它的跨平台性,能够降低对适配终端和应用的技术门槛,使跨平台跨网络快捷方便,改变现有操作系统封闭、割裂的状态,将Web带入一个广阔的生态平台。目前全球都在完善HTML5技术。我国在这方面有良好基础,许多互联网大企业、移动终端生产厂家、IT软件公司以及三大运营商都在布局,多家企业也积极参与了万维网联盟(W3C)HTML5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百度、腾讯、UC、海豚等浏览器平台在HTML5兼容性测试中表现不俗,阿里巴巴自主研制的阿里云操作系统将承载基于HTML5的云应用。如果在HTML5技术改进完善方面获得突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趋势六,大数据挖掘成蓝海,精准营销潜力凸显。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中国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在2012年9月11日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过去短短的18个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加了10倍,占到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0%。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DC的全球季度手机跟踪数据监测,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月均数据网络流量已经接近100M,如此大的流量为“大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数据资源,而移动端一般具有更精确的身份标识,数据更具有商业价值。
目前业内专门进行移动数据统计分析的研究机构已有不少,像国内最早跻身这一领域的友盟,还有CNZZ,以及2012年成立的后起之秀百度移动统计等,都在为开发者提供全面的应用数据统计分析服务。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仍然是以位置的精准营销为主,但未来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挖掘的不断深入,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应用服务和营销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它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片蓝海。
作者官建文系人民网副总裁、人民网研究院院长
下一个智能多媒体领域是什么呢?答案是摄像头。小度i耳目正在通过母亲节、幼儿园合作等公益活动走向民间,Foream等摄像头创业项目越来越多,Intel则在大力发展3D摄像头等技术。
智能摄像头成为计算机
雷科技曾经亮风台的《摄像头智能化三部曲:从拍照到智能交互》,他将摄像头分为三个时期,1.0时代的摄像头主要是用来记录、分享生活,2.0则是通过图像识别、增强现实等技术深刻感知世界,摄像头进入3.0时代则将引领智能交互,成为眼睛的延伸。
摄像头智能化的根本在于,它本身就是一套独立的“计算机”。
传统摄像头连接电脑需要安装驱动或者操作系统自带驱动,否则就无法使用。摄像头只做一件事情,图像采集和传输。
智能摄像头具有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输入、处理、输出,使之成为一套独立计算系统。
在今年的IDF深圳上,英特尔展示了它的RealSense 3D摄像头,它可以感知图像“深度”,对手势和面部表情进行非常精准的识别,还可以通过分析图像背景的差异。基于这些能力开发者可以构建体感游戏、手势操控应用等。
不少摄像头都已经做到内置图像稳定、白平衡等功能,不过均没有智能摄像头这样彻底。除了具备图像处理能力之外,摄像头不再是图像处理,录音功能已成为不少摄像头的标配,小度i耳目云端摄像头、DropCam摄像头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它们甚至可以具备GPS定位、重力感应、温度感应等功能,现在设备中加入这些传感器正在变得容易。
摄像头已成为智能摄像机。
智能摄像头的特征
智能化的摄像头具有以下特征。
1、具备联网能力。
智能摄像头不只是孤立个体。它与App和云配合,真正智能起来。
要连接其他设备和云,必须通过互联网。蓝牙、Zigbee等连接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大数据量的流媒体,WIFI和4G模块成为两个选择。
小度i耳目、DropCam、GoPro均是基于WIFI。不少地方没有WIFI,只得采用成本更高的4G网络。工地监控、交通数据采集、公共安全部门监控往往采用这种方式。
连接之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实时视频流,基于此形成丰富的应用。小度i耳目主打亲人监控,曾赠送给部分幼儿园,幼儿园申请安装后,家长可随时查看和点播孩子在幼儿园的视频。明天是母亲节,i耳目还将以5.11元的价格赠送给全国数千名母亲,帮助不同工作岗位的妈妈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
2、整合云端服务
摄像头需要的一些大规模计算必须由云端来完成,增值服务也在云端。
Dropcam摄像头主打安全监控。如果监测到活动物体,用户的手机App便会收到提醒。今年下半年将通过软件升级,做到智能图像识别,例如只有陌生面孔出现,它才会报警。这样的图像识别技术必须依赖云端计算。
小度i耳目未来必将基于百度图像识别技术推出类似功能,应用在家庭安防,门禁等处,现在小度i耳目一大亮点也在于与百度云无缝对接,支持云端查看,云端存储以及分享,百度云的能力被整合进来。基于云的摄像头应用还有Google Glass和无人汽车,前者通过图像识别进行视觉搜索,后者利用包括摄像头在内容的众多传感器感知道路环境、识别路牌,自动驾驶。
对于生活记录分享类摄像头来说,提供视频数据云存储是刚需。人们要随时随地查看任何时段的视频数据。GoPro将此作为一项增值服务,销售不同存储容量的包年套餐。小度i耳目支持用户免费查看一定时间段的视频流。
3、可穿戴和可植入。
摄像头将被穿戴或者内置在世界各个角落。
Foream Spider摄像头便可以在你运动时穿戴在自行车、冲浪板、滑雪板等处,让你方便地记录运动。智能摄像头还将被穿戴在眼镜、手表、头盔等处。它们将大量地被植入到大门、汽车、家庭、工厂、电视、冰箱等硬件上,感知这个世界。
智能摄像头与互联网
摄像头与互联网领域结合在一起将形成新的应用。
社交网络
小度i耳目、GoPro、DropCam是一类玩家。
它们让摄像头联网,并基于此实现记录、分享、监控等功能。去年互联网女王Mary Meeker在演讲中曾经提到Dropcam,她认为用户共享视频是下一个热潮。Mary还说到Dropcam的视频分享数据比Youtube还要多。
4G和WIFI普及,让这股热潮提前来到了中国。
QQ视频聊天已经成为最普及的视频社交应用。我了解到腾讯下半年新版QQ的视频聊天将内置视频美化功能,让你视频时显得更瘦。接下来腾讯推出摄像头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这可让它更深度优化视频聊天服务,与腾讯云、微视、腾讯视频等业务整合起来。
不只是这些,未来出现味觉、触觉、嗅觉感应器之后,配合摄像头可实现远程“亲热”,日本已经有远程接吻器了。
所有的一些都是突破空间限制延伸人们的感官。
搜索引擎
Google Glass将Google移动搜索进行了延伸,实现看啥搜啥。
视觉搜索不需用户打字,绕过语音交互干扰问题,还可与语音配合让机器能听能看。结合情景进行实体搜索是移动搜索重要方向,占移动搜索80%市场份额的百度不可能不重视。此前百度在软件层面下功夫,扫一扫搜索宠物、翻译、植物、街景、条形码、二维码,有传言说百度正在研发Baidu Eye眼镜以及其他基于摄像头的硬件。
电子商务
阿里做了几个常规硬件,天猫魔盘、魔盒、魔筒路由器。
如果它做智能摄像头最有可能的领域可能是在线试穿,服装是天猫核心品类,但无法试穿一直是网购体验的短板。现已经有试穿软件,上传照片,输入三围进行试穿,效果并不理想。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基于摄像头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试穿方案。
网络游戏
基于摄像头的体感游戏并不鲜见,例如切水果。
体感网络游戏目前还比较少,国内已有一些游戏公司在尝试体感网络游戏,智能摄像头将激活这类网游。Oculus等虚拟现实眼镜,与智能摄像头配合起来的新游戏将真正实现“人生就是一场游戏”。
大数据
海量摄像头组成一张巨大的网络之后,视频数据洪流被收集到云端形成视频大数据。基于此进行各种纬度的视频数据挖掘。
如根据商场人流进行一些用户行为、市场分析,根据车流量进行智能交通调度,还可以对某个人进行定点跟踪精准营销,这涉及到隐私问题。通过视频数据+人脸识别在人群中找到一个目标面孔在电影里是典型场景,或许已被应用在某些公共安全系统。
除了传统的三大运营商外,设备商及视频网站等均将受益
在3G尚未大规模普及的情形下,4G已经呼啸而来。
10月17日,工信部科技司官员对外透露:“4G已确定首发TD制式牌照,目前工信部还在组织运营商、专家就4G频谱划分进行协商。”
早在9月24日开幕的2013北京国际通信展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就曾表示,4G牌照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发放。
何为4G? 简言之,就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
相对于3G,4G有哪些优越性?4G的一大优势就体现在视频传输上。目前国际上使用的4G业务,也主要是和视频相关的。一旦4G技术推广,将给视频网站、网络电视台等带来很大益处。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4G产业化首先将影响三大运营商的利益分配格局,其次通信设备制造商、智能手机制造商以及互联网视频网站等相关产业也将受益。
本期《投资者报》研究院从4G产业链中出发,筛选出36家受益上市公司,对其受益程度进行了剖析。
三大运营商暗中斗法
10月13日,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移动在北京等全国326个城市开展TD-LTE扩大规模试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移动或将在全国范围掀起4G试用放号的热潮。中国移动对于4G的“野心”显而易见。
相对于国内其他两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4G上似乎已经抢先一步。
回顾过往,在2G时代,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在3G浪潮中却受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挤压,处处受挫;现在迎来4G时代,毫无疑问它将全力一搏。
4G的牌照发放,对消费者心理的冲击很大,中国移动将有效遏制用户流失,特别是在核心的一线及二线中心城市,三家运营商的客户发展趋势将出现新的逆转,市场份额再平衡有新动向。
一直以来,中国移动都以4G建设“急行军”的形象示人。2013年2月初,中国移动宣布在杭州、温州、宁波基于TD-LTE网络推出4G业务全面试商用,广州、深圳等十余城市也陆续启动了规模测试。更大规模的计划是,2013年,中国移动将完成对中国主要城市及地区、近5亿人口的4G TD-LTE网络覆盖。
从业绩上看,中国移动去年净利润达到1293亿元,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是71亿元和149亿元。从工信部的角度看,这些年一直在对中国移动“特殊照顾”,其实也就是不希望移动一家独大。
2013年,全球范围内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被业内认为是4G的通信版本,与2G时代的GSM 、CDMA类似,可分为FD-LTE和TD-LTE两大类。)建设全面提速,但目前来看,利润下滑、管道化危机,仍是全球电信运营商头痛的问题。2013年,中国4G的商用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了步伐。
根据日前媒体报道,中国电信将获得1.8GHz频段(1755 ~ 1785MHZ/ 1850 ~ 1880MHz),中国联通将获得2.1 GHz频段(1955 ~ 1980MHz/2145~2170MHz),这两个频段都不在国家划分的TD-LTE频段内。
而与此同时,工信部将2500MHZ~ 2690MHZ频段都划分给TD-LTE,这么多频谱资源将为三家运营商共同使用。
在这场4G频段的竞争中,有市场分析认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获得了更好的频段。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并非最后的对比结果,据悉,中国移动提出,基于统筹考虑3G、4G频率的使用,希望相关部委将 1427MHz ~ 1525MHz频段也规划给TD-LTE系统。
受益产业全面开花
除了三大运营商,哪些行业还将分享4G带来的盛宴?
显而易见,4G的推广首先对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尤其是国内的龙头企业华为、中兴等带来机会。
业内人士估算,未来三年三大运营商的4G基站总建设数量将达到60万个,以每个基站建设成本50万元计算,三大运营商在基站建设方面的直接投资有望达3000亿元。
中国移动日前公布的2013年TD-LTE无线主设备招标结果显示,华为、中兴、爱立信、大唐移动、诺西、上海贝尔、烽火通信、新邮通、普天等9家企业中标。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兴的中标份额为26%,与华为的份额相同。
中国电信的4G招标结果显示,中兴、华为、上海贝尔分别获得了32%、29%、16%的市场份额,新邮通和大唐移动份额都为6%,爱立信和 NSN都为4%,烽火通讯为2%。
可见,在运营商的4G设备招标中,华为、中兴等国产设备商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4G盛宴的最大受益者。
其次,4G发牌将会带来新一轮智能手机销售增长浪潮。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使用4G网络就需要更换手机。
根据IDC(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电信行业的市场咨询专业提供商)预计的数据,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将达到4.5亿部,增长25%,其中支持4G功能的智能手机将超过1.2亿部。在终端商方面,目前包括华为、中兴、酷派等国内手机厂商都已推出了TD-LTE智能手机,有的厂商则表示产品已就绪只等发牌。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电视虽然是以宽带+WIFI为网络支撑核心,但也将大大受益于4G所带来的内容洪流。
另外,移动互联网产业也许会因为4G的大规模推进有大幅跃进的可能。
LTE全面建设对互联网视频网站影响最大。而如上市公司乐视网一类的视频网站,基于运营商管道的收益将提高。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内容生产企业,也将随之受益。
与此同时,大量的编剧、导演、演员将不得不重新定位主流界面。张艺谋选择与乐视网的合作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电视剧甚至电影都可能由不知名的小人物制作出来或意外创造出来。继新闻记者被微博“挤兑”后,影视剧行业和电视新闻报道的变局将很快发生。
因为4G将使用户随时随地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流畅观看高清视频。而高品质影音的移动应用将重获新生。当流量资费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运营商将从流量费用中受益。
由于4G的速度快、体验好,一些有带宽瓶颈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将能够得到充分解放。
可以预见,手机游戏公司同样获益。因为在智能手机上下载APP的速度大幅提升——这有利于加强手机游戏的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如以视频的分享、远程的监控、云存储为代表的云计算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甚至连视频通话这个在3G时代被遗忘的业务也会在4G中获得新生。
鉴于此,《投资者报》整理了受益于4G产业的36家上市公司(详见P21)。其中除了包含Wind资讯统计的20家4G概念股以外,还包括云计算、影视制作、游戏等行业的公司。
警惕OTT业务横刀夺爱
三大运营商除了在4G牌照上的相互竞争,在4G时代又将集体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那就是OTT(“Over The Top”的缩写,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
OTT 业务从类型上可分为综合通信类和内容类两种。前者包含飞信、微信等,后者则指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音乐、视频、阅读、游戏等产品。4G时代,带宽更宽、速度更快,OTT业务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如果运营商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是不是反而得不偿失?
这意味着,从3G到4G,网速提高了很多倍,但运营商没有办法收到更多的钱。不少OTT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
为什么电信运营商总被OTT运营商搞得狼狈不堪?
因为电信业务和OTT业务的商业模式迥然不同。电信业务盈利的地方OTT业务都可以免费。以微信为例,电信运营商短信收费,微信免费;电信运营商通话收费,微信免费。
前段时间,中国电信和网易联合推出易信,它不仅是中国电信参与互联网业务的一次尝试,更可被视为代表电信运营商对OTT运营商的一次反击尝试。
微信意图赢利的会员增值服务、虚拟服务等等,易信反过来免费:微信表情收费,易信免费;微信群人数扩充收费,易信免费。
如果易信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电信运营商和OTT运营商有可能在商业模式上开创新的合作契机;但如果易信失败,电信运营商将只能承受微信毫无顾忌的压迫式进攻。
今年上半年微信还是波诡云谲,一度陷入政策危机,而下半年云开雾散,一举赢得了用户欢迎、运营商合作以及政府支持。
中国移动认为真正居于市场垄断地位的是腾讯。从整个电信和OTT业务的发展来看,易信不仅仅是中国电信的互联网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是电信运营商阵营扼制微信过度侵蚀的一场反击战。
在4G时代,运营商未来流量的资费形式能不能吸引消费者使用新业务是运营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这些基于运营商管道的新业务能给运营商带来多大的受益,需要运营商有足够的智慧。
链接
4G到底是什么
从手机不能上网,到2G的“龟速”,再到3G的“快速”,直至如今号称“光速”的4G网络就要来了,中国的通信技术可谓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那么,4G到底是什么呢?G是英文Generation的缩写,由1G发展到4G技术可以看作是增加网络传输速率和扩充通讯功能的一个演变。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可以看成是3G之后的延伸。
4G到底比之前的网络速度快多少?据了解,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5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5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2014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获得的风险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从医药电商、医患在线交流服务、到疾病管理应用软件,不一而足。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随着各类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利用,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13亿人口的医疗市场需求,中国的数字化医疗市场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预计,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约2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有极大提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医疗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行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包括对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方式、医生的工作方式和医院的运营模式、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和使用方式,以及保险机构的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式等。
对于价值链各环节的利益相关方而言,他们所面对的变化和机遇也有所不同。
一些机构和企业将有机会通过实现现有流程的“数字化”来提升效率。而另一些将更多地面临出局的风险。但对于其他一些机构和企业而言,技术进步将有助于他们打造全新的数字化医疗业务。
探索新业务模式
然而,不论属于哪一类,所有涉足医疗行业的机构和企业都必须开拓新思路,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新近涉足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医院、医生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从而利用其移动支付、社交媒体以及搜索引擎等工具在电商和服务模式方面获得先发制人的优势。
・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销售和营销工作的效率,提供疾病管理解决方案,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支持产品组合决策以及提升研发效率。企业还需要与电商企业开展合作,以满足消费者对上网购买医疗相关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消费者主要在网上购买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以及家用医疗器械产品;而未来,消费者还有望在网上购买处方药。
・医药分销商和零售商必须快速采取行动,以避免作为中间商被电商所取代。此类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打造自身的电商能力,要么与新兴的电商企业携手合作。
・保险机构将有机会开发包括数字化服务在内的新业务,比如远程医疗咨询等等,从而在短时间内吸引新客户。此类企业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来降低成本,并在长时期内改善患者预后。
面对中国医疗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大潮,上述四大类企业都有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大趋势推动数字化医疗改革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业已起步,目前共有三大趋势推动着中国数字化医疗改革的大潮。趋势之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移动设备、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等。
举例来说,2014年中国有近四成人口拥有智能手机,他们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平均达到3个小时。在这样的基础上,未来再辅之以无处不在的高速互联网连接以及大数据资源,企业将有能力为中国庞大的人口提供从远程患者监测到智能手机购药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
趋势之二是中国政府不懈致力于解决医疗体系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以及满足那些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在这些方面,数字化医疗可助一臂之力。例如,远程医疗咨询和网上预约挂号有助于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过度使用、而基层小医院医疗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在中国,许多患者仍会为续方等基础需求涌向大医院)。此外,从长远来看,帮助医患之间持续开展有效沟通的创新解决方案也将极大地提升患者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趋势之三是监管环境日趋利好。2012年中国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投资600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发电子病历(EMR)和改进医院信息系统。
此后,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数字化医疗的发展。举例来说,中国政府降低了电商相关业务的门槛,让网上药店的登记注册变得更容易。预计到2016年,部分处方药也有望实现网上销售。此外,政府已允许部分省份的医疗机构进行远程诊疗和处方开药的试点工作。
在上述三大趋势的推动下,数字化医疗蓬勃发展。不论是在医疗服务领域还是在电商领域,各类新兴业务模式层出不穷。
新入数字化企业成为生力军
新近涉足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包括知名大企业和新创企业)是推动业务模式创新的生力军,他们在医疗市场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在塑造数字化医疗市场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百度为例。作为一家搜索引擎企业,百度积极利用其核心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医疗健康资讯,并为消费者提供网上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咨询等服务接入。此外,百度还通过Dulife品牌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百度通过与北京市政府开展合作,利用可穿戴智能设备来跟踪并分析北京市民的健康信息,旨在为北京市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阿里巴巴集团将网上药店纳入其电商平台。同时,该集团正在开发和优化一款应用软件,帮助患者使用支付宝在线上按处方购药。此外,该集团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服务平台,以帮助医疗机构的医生在该平台上进行远程诊疗。阿里巴巴还在加速推进阿里“未来医院”计划,旨在帮助医院实现患者服务流程的数字化发展。
作为一家大型社交媒体公司,腾讯也在不断拓宽其社交和支付平台微信的业务覆盖面,将版图延伸到医疗领域。腾讯于2014年推出了“智慧医疗”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在网上和手机上的医疗服务流程,包括预约挂号和付费等服务。此外,腾讯还积极投资相关企业(比如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疗专业人士的在线网络“丁香园”),在价值链各环节为患者和医生打造全方位的服务。
与此同时,春雨和杏仁医生等拥有风投背景的新兴企业也在开发诸如远程医患沟通等新的服务产品。
随着新进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投资额的不断加大,数字化医疗的发展势头已不容小觑。我们预计,中国的数字化医疗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保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其中,数字化医疗服务所占份额最大,达到约6000亿元人民币,而电商将达到约1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将原本用于线下服务的支出转移至数字化渠道。但市场的增长同样也归功于全新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来源。
这一增长将涵盖众多数字化医疗服务领域,其中在市场规模方面绝对增幅最大的是疾病管理和医患沟通服务,这两个板块将初具规模。
数字化颠覆力量将影响价值链各环节
当然,阻碍数字化医疗在中国发展的因素也不在少数。
首先,远程诊疗、网上处方药销售以及患者报销在监管政策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上述服务的推广速度。
此外,不同医院所采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差异颇大,这将为医院数据库的全面联网带来极大挑战。而且中国目前在大规模医疗数据管理方面总体而言还缺乏足够经验,因此会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弯路,需要经历一个快速提升的学习过程。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但中国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并将带来立竿见影的巨大变化。除了数字化工具能够帮助提升效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还能极大地提升实际医疗效果的透明度。而这样的透明度将为中国未来发展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疗过程中涉及的各相关方,整个医疗生态系统都将受到极大冲击。
借助新的数字化工具,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改善生活方式,并对慢性病进行更好的管理。医院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医疗设施的使用率,
缩短候诊时间,并减轻门诊的拥挤程度。
随着电子病历的普及推广,不同的医疗机构可以实时共享患者病历,从而有效提升诊疗效率。医生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专业资讯、培训资源及专家意见,同时还能通过开展网上咨询等服务获得新的收入来源。
数字化医疗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也同样需要调整适应。例如,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不仅有机会推动现有医疗流程(包括挂号预约、按处方购药等)的全线数字化,还有机会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打造各类全新业务。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将有机会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多项领域的效率和有效性包括销售和营销,以及产品组合策略。
而医药分销商和零售商若不能及时利用更具成本效益且更加便利的电商渠道,就极有可能面临作为中间商出局的风险。保险机构的机会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现有业务,以及开创有价值的新服务。
价值链各环节企业都需制订新战略
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充分把握这一变革带来的机遇,并积极直面随之而来的挑战。
所有相关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未来市场定位,制订全面的数字化战略,积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把握先发优势,迅速开展创新试点。同时对于医疗行业的新进入者或是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非医疗相关企业而言,数字化医疗的出现也为他们开辟了丰富的发展机遇。
仍有很多企业密切关注但尚未进入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其中不乏有投资机构、新创企业以及核心业务非医疗相关的企业。现在进入是否已经太迟?答案当然是不。考虑到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潜在规模巨大以及市场才刚刚起步,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众多企业依然能够从中挖掘巨大的机会。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房地产企业可以与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商合作打造独树一帜的社区数字化医疗服务。针对此类服务需求较大的老年人群体,这类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他尚待开发的机会还包括:制药企业与医疗科技企业、医院和保险机构联合起来,专门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成立“卓越中心”。例如,可以建立一些针对癌症患者的设施,他们在接受前沿疗法的同时可以住在这里,并享有数字化医疗服务。另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某些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还会发现其他一些机会,比如肺癌和胃肠道癌这两种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比其他很多国家都要高。这些分析对于正在寻找研发目标的制药企业而言极具价值。
对于希望准确把握机会的企业,可以将目光投向在数字化医疗领域走得更远的其他市场,借鉴它们的创新和方向。例如,美国在数字化医疗领域的投资远远超过中国。研究美国等市场的数字化医疗创新实践,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识别那些具有不错前景、可能适合中国市场的做法。这些洞察有望帮助后来者迈入发展快车道。
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
对于大型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而言,最主要的机会在于提供涵盖整个医疗价值链的高价值服务。为了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此类企业需要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比如帮助患者寻找好医生、预约挂号到远程病患管理等。
这样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是吸引和创建庞大用户基础并最大限度提升客户忠诚度的最佳方式。打造此类解决方案的关键步骤在于要确保能够获取稀缺资源,比如与医院和医生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此类企业还需要设计有效的业务模式,以攫取目前由业内传统企业所创造的利润,或是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数字化医疗机遇主要集中于以下四大方面。
第一是提升销售与营销效率。
很多制药企业已经推出了相关试点。传统销售模式侧重于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而在采用数字化技术之后,企业能够突破传统做法的限制,以更低的成本在同一时间与更多的医生互动交流,从而大大提升了销售与营销效率。
第二是电商领域。
近年来,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以及家用医疗器械网上销售的势头十分迅猛。而随着未来政策放开,将允许消费者在网上凭处方购药。
制药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这意味着制药企业需积极与医药电商企业结成合作关系,无论是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还是部分已建立电商能力的传统分销商和零售商。网上药店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销售渠道,不仅能够缩短制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因剔除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而促使制药企业的利润率提升。制药企业需要慧眼识珠,识别那些能够成功的电商平台并与其结成合作伙伴。而在确定合作对象时,自身产品组合的特征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三是蓬勃发展的患者管理服务。制药企业可以与提供移动诊断、医患沟通与长期疾病管理的企业合作开发全新的服务。这些服务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通过这些服务使得更多的患者遵循其处方药给药方案。
第四是以大数据为立足点,不断挖掘新的洞察。尽管这一机会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但意义非常重大。例如,患者治疗及效果的相关数据有助于确定该处方药的价值。在制订定价、产品组合优化如收购和剥离等方面的决策时,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此外,大数据还是提升研发生产效率的有力工具。例如,通过分析疗效数据,就可能发现某种化合物的新用途,或者帮助识别对于某种疗法最有可能产生反应的部分患者。
上述四个方面同样也适用于医疗科技企业。更进一步的是,医疗科技企业可以采用新的方式,为使用其设备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超声设备的内嵌软件可以在机器的使用和检测结果的解读方面提供更详细的指引。
分销商和零售商。上述数字化机会领域为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带来重大利好,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处境却有些不妙,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数字化医疗(尤其是电商)很有可能抢占其现有的市场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医疗领域的变化趋势为零售商和分销商带来了一些机会。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处方配药转向零售药房,而非医院药房(后者是目前的常规做法),分销商和零售商将需要开展新的相关业务模式,从中分得一杯羹。但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被电商竞争对手取代的巨大风险。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分销商和零售商需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他们必须无缝整合其线上业务与线下实体业务,以积极提升客户体验,其针对的客户包括患者以及部分中小型零售药房。
考虑到上述要求,要想制订正确的战略,很大程度上要从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起步条件出发。大型的全国性企业能够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络和物流设施来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同时,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与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商达成合作,从而确保能够获取需要配药的患者。而区域性分销商和实力较强的零售商则需要借助合并、收购或合作的方式,扩大业务覆盖面。否则,他们不仅将面临线上客流量低迷的风险,而且可能还会面临与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相比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风险。
最后,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建立电商平台的小型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专注于某些专业细分领域如特药,要么黯然退出市场或被并购。
能够实现电商转型的分销商和零售商还会迎来新的业务机会。比如,他们可以根据疾病治疗数据,向制药企业提供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此类服务有助于其维持整体利润,并巩固市场竞争地位。
一些领先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上海医药集团作为一家领先的制药分销与零售企业,率先涉足电商领域,近期正在与京东合作建设大健康云商平台,致力于透过该平台向消费者和其他零售药店销售药品。
上海医药集团立足于与医院之间的长期合作优势,以确保其电商业务能够获取相当规模的患者处方流量。而与互联网巨头京东的合作,能够带来巨大的在线客流量,并实现直接为患者送药上门。京东具备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与上海医药集团分布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了有益互补。
上海医药集团还在研究如何利用其平台产生的海量相关信息,为制药企业提供市场分析洞察的服务。
对于保险企业,数字化医疗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即有望从医疗费用的承担者一跃为医疗福利的高效管理者。保险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发在线诊疗服务,这有助于短期内扩大客户群。
长期来看,保险机构能够对治疗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识别针对某些病症最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从而为其客户(尤其是大型企业雇主)制订极具吸引力的患者管理计划。
总结:数字化医疗时代制胜之道
中国医疗市场的未来发展轨道已经显而易见。数字化医疗正在迅速升温,因此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亟须实现业务转型。了解自身会受到哪些影响以及制订有针对性的战略对这些企业今后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某些企业而言,顺应数字化医疗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现有流程要实现数字化,以提升效率。
以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为例,由于他们要将数字化工具用于营销与销售以及产品组合优化等领域,因此数字化转型就成为了这些企业的重头戏。
而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其他企业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受到的主要影响就是可能面临出局的风险。因此,他们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开发新的业务模式,以在数字化医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般认为,APP来自英文单词Application (应用),在智能移动数码终端时代被约定俗成具有Mobil application programe(移动应用软件)含义。
业界和媒体的大多数分析认为,最早在移动数码和智能终端市场引入APP的是苹果公司。
2007年1月9日,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旧金山(硅谷所在地)召开的苹果公司全球软件开发者年会上公开宣布苹果公司将推出全新概念的智能手机iPhone第一代。2008年7月,苹果公司宣布一个虚拟卖场APP Store(苹果应用商店)开张。
当时在APP Store购买一个苹果应用的价码是1~10美元之间。分析认为,这种小额收费很容易吸引到“手痒”或追求新鲜刺激小玩意的消费者。在APP Store最初的一年中,苹果APP被下载的应用超过十亿次。
在APP Store开张之前的2008年3月,苹果公司向潜在的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开发工具包,为苹果智能手机专用的系统平台iOS开发应用软件,被认为是APP行当的开创之举。
苹果在APP提供的可开发机会带来的业界响应出人意料,苹果APP开发包发表的头4天,下载量多达10万次, 10万次下载带来的结果是4个月之后APP Store开张时货架上有800个商品。苹果与开发者之间的分成以APP Store的下载结算为准,开发者会同时收到报酬。头一年数以十亿计的庞大下载量激发了苹果公司和乔布斯的新创意。
在2009年苹果公司全球软件开发者大会上,乔布斯宣布了一项被认为对苹果APP而言“革命性”的政策,苹果公司允许APP开发者与iPhone、iPad用户直接交易或者订购APP,苹果公司参与交易分成。苹果的做法颇有一箭双雕之意,其一是激发APP开发者更加踊跃地寻找新创意编写新应用,iOS的封闭性可助扩大苹果应用的市场占有率。其二是随应用交易量的增加,苹果公司分成的来源亦增加,扩大公司营收与利润。
市场实践证明,苹果率先创设虚拟移动数码应用软件商店APP Store为苹果带来巨大的市场扩充力和牢固的市场坚守力,2008年至2009年APP Store为移动用户提供了超过一万个终端应用,数以万计的应用同时还稳固住iPhone、iPad的粉丝资源,硬件销售与APP营收比翼齐飞。
到2010年(APP Store面世2年)时,这家虚拟应用商品店里面的货品数量已经多达25万种,比初创的第一年度增加了25倍。这种惊人的增长既来自数不清的APP开发者,又来自全球数以亿计的果粉。是年,苹果颁布了一套“APP指导方针”,力图让天量软件被纳入一个有规矩的市场。
直到今天,苹果公司对APP Store已经实行了一个堪称严厉挑剔的审核机制,未通过苹果公司后台部门审核的APP不会出现在虚拟货架上。
2012年3月,APP Store上线三年半之际,苹果公司在年度通报会上宣布,APP Store的软件下载量高达250亿次。在小小的苹果手机上,250亿次下载集成了电脑计算、数字化内容、软件编写、互联网通信等等技术门类。三年半中,近25万APP开发者编写了近60万款应用。
在实现250亿次下载之后九个月内,苹果APP下载量又几乎翻番,达到400亿次。2012年12月份一个月就有20亿次,相当于APP Store开张第一年下载量的两倍。苹果公司同时公布,到2013年初。其App Store和iTunes注册用户(也即iPhone、iPad持有者)达到4亿,平均每个注册用户在一个月内有5次APP下载。
从营收角度,单个APP所得低微,海量APP规模效应可观,2011年APP应用软件市场营收规模为80亿美元(约合时下570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预计可达450亿美元(约合时下2800亿元人民币),估计到2017年可达760亿美元。
一个新名词:“APP经济”(也可叫APP产业)诞生了。
分切APP经济这块蛋糕的非止苹果公司一家,还有与苹果iOS分庭抗礼的安卓Android阵营巨头谷歌Google、三星Samsung和更多的中国手机品牌,曾经自成一体的微软Microsoft、黑莓Black Beery、诺基亚Nokia等等。现如今苹果依然以iOS独立站在一极,对手阵营的有些竞争者已经凋零。
有人说,苹果并非手机互联网下载应用软件的鼻祖,在APP Store被苹果创设之前,各种手机品牌产品中不乏可以通过电脑从互联网下载软件,再转送到手机的应用,但是苹果开创的是用手机直接从互联网用低廉的代价获得应用功能的新局面,从这个意义讲,APP Store是苹果大树上不可分割的果实。
苹果公司也视APP Store为具有自主产权的资产予以坚决捍卫,且为此打了数场官司,打官司的由头很简单:火爆无比的APP生意激发了一些人窥视APP Store的品牌价值。
亚马逊在其电商网站上开设了一个针对安卓Android系统手机、平板电脑用户的应用软件虚拟商铺,叫APP Store,与苹果的APP Store一字不差。2011年3月,苹果公司向法院提交诉状,指称亚马逊此名称会“误导”消费者,要求法院判令亚马逊停止使用该称谓。法官驳回了苹果的诉求,认为苹果并未“成为压倒性的一方”。
微软则在2011年1月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出申告,指称苹果在2008年就APP Store注册的商标当属无效,理由是该词组作为“普通用语”不能作为商标,微软提出应该由语言学专家论证是否可以成为商标。
大鳄小虾显神通
据称苹果和谷歌两巨头分食了APP经济30%的份额,按2015年预计营收450亿美元计,苹果、谷歌两家将135亿美元(约合时下850亿元人民币)收入囊中,剩下的70%(约315亿美元)为其它大中小APP开发公司享用。
在苹果、谷歌之外算得上大腕的还有微软Microsoft公司,微软公司介入移动应用是从硬件开始,标志性事件是将手机业昔日首席诺基亚Nokia在濒临关门之际收入麾下,可惜在强手如林的手机业(以中国中低档手机供应商为市场主力)微软(诺基亚)产品表现并不显眼。
微软的软件平台战略沿用其一贯的做法,把在PC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占有绝对优势的Windows移植到手机。为吸引到足够多的移动客户,微软近期也在频频出招。2014年9月,微软亿25亿美元的代价并购瑞典游戏开发商Mojang公司,该公司的手机游戏Minecraft(我的世界)在手游市场大卖,长时间在手游排名榜占据靠前位置。Minecraft已经有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版本,微软买下Mojang势必会出现Windows版本。
APP市场在2013年结束了苹果公司及iOS一边倒占优的局面,谷歌公司及Android开始逐渐赶上。据2013年5月的统计数据,苹果公司系列移动设备iPhone、iPadi和Pod touch共录得500亿次下载,APP Store提供了85万个APP商品。与此同时,研究机构Asymco和Enders Analysis认为,谷歌及Android阵营APP商品的下载量达到480亿次,与iOS方面的下载量旗鼓相当,分析还认为,谷歌Google Play的月度下载量25亿次已经超过苹果APP Store的20亿次,者可能与安卓用户绝对数量占多有关。
在财务数据方面则苹果要强势一些,2013年一季度,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公布录得APP市场各主要在线APP商店的交易金额为22亿美元,苹果的APP Store交易额为14.8亿美元占74%,谷歌Google Play交易额为3.96亿美元占18%,其余份额为另外的APP供应商分享。
分析认为APP市场上苹果iOS平台产品的吸费能力更强,Android平台产品拜手机占有额70%之利APP下载量逼近苹果,但免费占比过大。应用软件市场分析机构Distimo评估认为,美国200个最热门APP为苹果公司每日带来510万美元入账,而谷歌公司在同样商品的收入上只及苹果的四分之一约127万美元。
APP市场进展到现在,一如其迅速扩张也迅速进入成熟饱和状态,市场顾问公司Deloitte的研究认为,已经有50%的德国移动用户不再下载APP,另一家市场研究商Comscores的研究则指出,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中三分之二的人月度下载APP的数量为0,用户们大都集中在自己喜欢的两三个APP上投入精力。
类似苹果、谷歌这样的IT巨头作为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供应商,还给数不清的APP游击队(小开发商甚至兴趣小组)和独行侠(APP发烧者和软件个体户)提供了市场机会和收入。
2013年3月,硅谷巨头雅虎公司宣布出资3,000万美元以上收购英国Summly小组,雅虎认为,Summly开发的阅读APP可以帮助喜欢用手机看新闻的用户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关注的内容。
英国温布尔顿的18岁少年尼克・达鲁伊西奥Nick D’Aloisio是Summly的创办人,他15岁时创办该小组,16岁时该APP项目得到来自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Horizons Ventures私人基金15万英镑资助,17岁时Summly引起雅虎的注意并且提出收购意向,达鲁伊西奥18岁时这笔交易达成,雅虎并购Summly并非令其成为单独应用,而是将其嵌入雅虎的APP计划,雅虎宣布该应用6个月下载量超过200万次。
达鲁伊西奥之前并未上过大学,成为百万英镑富豪后,达鲁伊西奥想起了读书,申请进入牛津大学进修,其时已经有美国硅谷高科技公司高薪聘请他的加入。达鲁伊西奥是媒体津津乐道的APP行业娇子,他身上集中了阳光少年、未读大学、个人创业几大励志元素。
更为励志的故事恐怕数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少年米切尔・希曼Michael Sayman,有人认为希曼的传奇度甚至超过脸书Facebook老板扎克伯格,因为希曼从13岁就开始开发APP并且在网上APP商店售卖。网络少年发烧友希曼在旁人、家长、老师饱含狐疑的眼光中自学计算机软件编程和APP开发原理。他在2010年针对其酷爱的网络游戏“企鹅俱乐部”编写了一个“通关秘籍”APP。希曼的家庭在金融风暴后陷入财务窘迫,为在苹果APP Store注册售卖这个APP,希曼向妈妈借了100美元注册费,妈妈的条件是如果APP的售卖不能偿债,希曼就要去家里开的小炸鸡店打工还钱。
2010年APP Store中有15万个APP售卖,希曼的APP很快就冲进前10,第一天的销售额分账希曼得到40美元(售价是1美元下载一次)。第二天的进账为120美元,第三天升至170美元,这比希曼妈妈的炸鸡店赚钱多了。其后的希曼APP之路开始顺畅起来,媒体用这样的标题“佛州少年开发APP拯救家庭”向希曼致以仰慕。希曼的故事又集合了几个励志元素,阳光少年、未读大学、个人创业。
令人称奇的APP故事还来自一群已经被视为“成功人士”的硅谷高科技精英,他们甚至来自APP经济的发起者,他们是苹果公司的前雇员,有分析指出,这些前苹果员工的创业项目中,或多或少都可以见到苹果APP基因。
例如,在苹果任职期间经常与已故苹果老板乔布斯面对面打交道的前苹果公司高级产品经理安迪.格里格侬Andy Grignon和苹果前高级设计师比尔.布尔Bill Bull选择工作多年的苹果公司,自创Quake Labs公司,这家小公司的项目是编写一款叫Eightly的APP,让人们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就创建一个具有兼容各种平台(如iOS、Android等)的APP,或曰多平台APP开发器。
2005年在苹果PC部门担任麦金托什系统工程部Macintosh Engineering高级经理的提姆・布切尔Tim Bucher辞职离开苹果,开发了一款叫Lyve的APP,该产品有互联网后台支持的云存贮,功能与苹果系列APP如iCloud、iPhoto大体一样,但可以跨平台在线管理用户设备拍摄或下载的照片和视频。
无论是自学成才的辍学高中生,还是苹果公司的离职高级雇员,都在APP开发中乐此不疲,成为APP经济(产业)实体的第一环。
然而,已经过于热闹和拥挤的APP市场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首先是成功者背后的失意者群体更为庞大,分析认为,靠APP售卖获得十万、百万、千万级美元收入的成功者仅占APP开发者大军的1.6%,剩下的98.4%APP编写人收入要低得多,更有88%的开发者收入不到一万美元。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弗兰克甚至认为,APP经济是一个赢家通吃的体系,极少数成功者分食绝大多数利益,绝大多数人所得微薄,类似“经济”。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那些APP开发少年一夜暴富的得志故事引来无数涉世不深的模仿者,这些在读的高中生迷上APP开发后学业荒废,成绩急剧下降,形同辍学,如果这些抛弃学业的孩子在APP方面无法取得梦幻般的成功,结果将十分不堪,糟糕的中学成绩将失去申请一所哪怕不算名校的大学就读机会。
无处不在的缤纷
迄今为止在APP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品是移动游戏(也称手游),据称手游APP营收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80%。
2013年一位越南APP开发者阮贵东Dong Nguyen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摆放一款游戏飞行鸟Flappy Bird,2014年初此款免费游戏突然爆红,被誉为2014年初“最火游戏”,几周内就令开发者日入5万美元,被吓坏的开发者认为这样的火爆“破坏”了其生活节律,将游戏下架,引来业界和玩家一片叹息,半年之后才重新上架到APP Store和Google Play。
游戏Candy Crush Saga(苹果粉碎传奇)及其开发者Candy Crush Saga是英国初创科技公司与风险投资合作的硅谷模式产物,英国私募风司Apax Partners和Index Ventures分别持有游戏开发商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帝王数据娱乐)48.2%和8.3%的股份,其余三分之一股份由King管理者(开发者)持有,King公司在Candy Crush Saga中取得巨大成功,该游戏贡献了King 75%的营收,而King在半年内为股东赚得5亿美元股息。2014年2月,King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申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Candy Crush Saga最初是针对Facebook用户开发的,但令其获得巨大收益的途径是将其APP化后放到APP Store和Google Play。
2014年1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与苹果公司达成协议,苹果公司支付3,200万美元了结据称“成千上万个家长”的投诉,有家长投诉他们的孩子因受APP Store中游戏APP的诱惑,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下载了价值数千美元的游戏令家长不堪重负。
大型互联网公司则是日用APP领域主导者,这类APP包括新闻、天气、邮箱、社交、闹钟等等,当中的即时信息、分享图片视频和音乐等等最为热门,这些领域基本是诸如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Whatsapp、Spotify等牢固占领的阵地,个人和小供应商难以独立打入。
所谓“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和开发设计甫变为现实,APP开发商们就未雨绸缪介入,目前已知的Google Glass(谷歌眼镜)、Sansung Galaxy Gear(三星手表)、Apple Watch(苹果手表)等等都有APP被开发出来或者正在开发,三星和谷歌有Android开放式平台方便开发者涉入。苹果为此专门了针对Apple Watch的开发工具包Watchkit。
世界知名商业分析机构德勤Deloitte为此一份报告,手机、平板电脑等APP传统下载领域正趋于饱和或者步入下降,新的设备例如可穿戴数码、车载数码等APP的开发和下载将迅速热门起来。这个领域与所谓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概念和设备的兴起有关,人们可以通过物联网控制诸如家庭安全监控、家用电器甚至控制生产线。
APP的另一个巨大市场是移动金融,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移动支付(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等),据称金融APP是排在游戏、社交聊天、新闻新闻之后的第四大热门。市场调查机构Forrester报告,APP金融的优点不仅在省时省事,而且费用低廉,比起传统营业厅所需办理成本,手机APP只及前者的10%左右。
2016年7月7-9日,由计世传媒、《IT经理世界》杂志社主办的2016“中国CIO高峰论坛”在云南西双版纳举办。以“正青春,搏未来”为主题的本届高峰论坛,已经是第十二届。12年来,中国CIO高峰论坛忠实地记录下IT在中国企业乃至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以及作为历史亲历者的CIO们使命的更迭与角色的变迁。
1998年,CIO(首席信息官)概念首次被《IT经理世界》杂志正式引入中国大陆,并于2005年举办首届“中国CIO高峰论坛”。十二年来,IT及互联网技术开始深刻影响中国商业演进与社会变革,中国的传统产业历经转型升级,正在谋求创新应用,厚积薄发;这一时期,也是中国CIO阶层平地崛起的十二年,对于CIO这一年轻群体,青春正盛,未来还长。
7年
京东集团副总裁马松2010年加入京东的时候,这家专注3C产品的B2C电商的年销售额只有100亿人民币左右。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电商只是传统商业的微小补充,毕竟,在当时整个的中国社会零售总额中,网络零售占比不足1%。
短短7年时间,中国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预计达到了3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其中网络零售额达到4万亿,居世界第一。据多个投行的数据,中国电子商务占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的比例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电子商务最为发达,拥有ASOS、Net-a-Porter等一众知名电商的英国,超越了拥有亚马逊、eBay的美国。
2016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6000亿人民币规模的京东,也在这个时间点推出了属于自己的行业风向标――“京东零售指数”。据马松透露,该指数是由供应商协同指数、互联网消费价格指数、消费者购买力指数、行为偏好指数等组成的指数群,通过不同维度、角度生成,反映并指导着供应链体系的丰富行为。
供应商协同指数是颇具智慧供应链特色的评价指数,代表着从零售终端到整个供应商体系协同的数量和程度,涵盖了数据协同、销售协同、计划协同、采购协同、售后协同和商品管理协同等,并根据协同内容及深度的不同建立协同指数――协同指数越高,则表示协同效果越好。供应商协同指数能有效指导电商企业与供应商提升协同效率,实现双方效益最大化。
互联网消费价格指数依托京东全站数据,结合京东类目划分原则并参照CPI统计分类方法,建立了金字塔式指数体系,覆盖吃穿住用行五大类目及十多个子目。基于这些细分品类的价格指数,可明确反映出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从而体现行业价格走势。同时,它也弥补了互联网消费价格指数的空白,可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
购买力指数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可接受价格指标,根据细分品类平均价格进行换算。购买力指数可以按照区域年龄段、消费族群等不同维度进行划分。例如:北京地区用户购买的笔记本电脑平均价格要明显高于偏远地区,这都会体现在各地区购买力指数中。这个指数能有效指引产品地域投放,指导上游生产厂商布局和完善产品。
行为偏好指数主要包括搜索点击偏好指数和产品偏好指数。前者可以用于指导商家的商品命名、活动关键字设置及索引优化,也让用户可以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后者可以展现行业发展趋势、指导厂商产品研发及商品精准投放。
在马松看来,京东零售指数的权威性来自三方面:首先,京东在中国消费市场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平台,数据有代表性;其次,在数据的丰富度上,京东的商品和服务覆盖了各个品类,并且与腾讯、沃尔玛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这使得京东可以基于更加丰富的场景,对消费行为有更透彻的研究;第三,京东零售指数最重要的优势来自京东的自营模式,使其拥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给予从前端到后端的全面支持,使得京东数据源的完整性、精准度具备很高的水准。
对于京东零售指数的应用价值,马松举例说,截止2016年6月底,京东数据分析显示整体供应商协同指数0.7,其中不同的品类呈现出不同的水准,例如家电品类的协同指数就一马当先。指数背后传达的信息是,京东与供应商距离完美的深度协同还有提升空间,有些品类已经从中获益,有些品类还亟待加强,相关供应商也能从指数中看到差距和方向。
再比如,如果当月京东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7,就代表整体商品平均价格水平与上月的基准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该指数由千万级别单个SKU价格指数加权平均得出,因此可以有效反映电商物价的波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
“京东零售指数能够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品牌发展和业务发展,成为行业精准而敏感的风向标,指导产业上下游的业务发展,带动品质消费升级。同时,这套指数也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能够为国家经济评估和决策贡献力量。”马松表示,除了京东零售指数之外,京东目前还在研发品牌调研指数,通过用户画像和品牌画像,以及精准深度的调研和分析,准确反映零售行业的整体趋势,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他透露,未来京东零售指数计划通过多渠道常态,为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出京东的力量。
3年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贺东东最难忘的,是3年前负责德国三一公司的那段时光。
作为首家在德国建厂的中国制造企业,三一集团2012年全资收购了德国著名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当时整个德国工业界都在近距离观察三一下一步的动作,能够在竞争对手的主场挑战制造业的最高端,这让贺东东兴奋不已,很有压力同时也很有成就感。
“在我们这个行业,管事业部或者具体的产品线,甚至跟一个具体的竞争对手去竞争,一是业绩好体现,二是路径也相对清晰。”相比之下,贺东东现在“首席流程信息官”的岗位路径并不是那么清晰,挑战更是360度全方位的。
2013年之前,三一集团只有IT部,没有流程信息化部,加入“流程”二字和对贺东东的任命,标志着三一正在向基于用户和市场驱动的业务流程转变,而信息技术则是实现创新意图或者模式变革的赋能工具。
现在贺东东已经能够理解董事长梁稳根选择他担任这一职位的初衷,并非IT出身的他做过分公司的诸侯,开拓过海外市场,熟悉三一的方方面面。以用户为出发点,基于用户思维来创新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能极大的提升客户价值;数据管理及应用逐步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力,大数据应用将会是未来商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流程的业务变革是公司练好“内功”的必要手段。
不过目前的工作难度,超出了贺东东当初的预期一一跟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对手去竞争,而且是内外交战。贺东东面临的是各种选择的挑战,智能制造、供应商协同、3D打印、机器人、智能工厂、电商、O2O、研发众创众筹、智能集群化……每个方面都有变革的需求,也有变革的可能,通过变革都有可能获得收益,也会提升竞争力,但问题就在于资源的有限,对贺东东来说,这是一种选择的痛苦。“我们有无限任务,但资源有限,无论是个人精力、企业资源还是我们能够做的事情都是有限的。”
作为传统制造企业,三一的业务从钢铁热处理到焊接、组装、包括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传动件、控制器、硬件软件都有,在贺东东看来,这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产业链,是三一形成完整工业体系知识的基础。目前,三一集团完成全产业链流程信息化变革与互联网战略规划,正在按照规划陆续落地;全面启动营销O2O模式,通过建立集团互动中心,打造数字化营销平台,提升客户的互动体验,进一步提升网络销售询单转化率;基于工业4.0的理念,初步完成集团智慧工厂样板建设,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示范标杆。
三一集团拥有中国最早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20万台机器的5000多种参数,在数据采集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一般的智能家电。已建成的集团大数据技术平台,将集团长期积累的产品工况数据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手段初步应用于设备故障预测、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分析、逾期台账预警管理。
制造业的寒冬不会马上过去,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还没有看到一个上升的转折点。对三一集团的经营来说,肯定是巨大挑战,但贺东东也愿意把它看成一个机遇,对整个中国制造、工程机械行业或者对三一而言,都是一场增强免疫力的感冒发烧,压力会带来内部变革的动力,也是行业重新洗牌的驱动力,原来那种高歌猛进式的增长和扩张必须转型,向内部运营要效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基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互联网的模式变革,对内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外变革与客户的沟通模式。目前,三一集团的海外销售额占比已经达到40%以上,市场遍布全球110个国家,在德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研发和制造基地。
1年
仅仅一年时间,张溪梦回国创办的GrowingIO公司就获得了经纬中国、NEA、Greylock的A轮2000万美元的融资,创下同类SaaS行业同等阶段融资额度新高。
一年前,张溪梦揣着Growing IO公司CEO的新名片,开始在炎热的北京招兵买马、跑客户,而在此之前,他的身份还是Linkedln全球商业分析部总监。
2010年,张溪梦以“数据科学家”的身份加入Linkedln,负责基于数据挖掘的产品开发。“Linkedln是我工作过的公司里最依赖数据的。”张溪梦说,Linkedln的所有业务都基于数据模型――上的用户增长和体验生成大量数据,Linkedln根据这些数据开发新产品为用户提供新产品和服务,这些新产品和服务又进一步刺激增长,增加客户黏度。这是Linkedln最基本的业务模型,维系这三点反复作用并在其中流动的正是数据。张溪梦领导的部门叫商业分析部,他解释为“负责所有和钱相关的分析”,直接支持产品、销售、市场推广、开发、运营五大业务部门。
“中国的大数据产业正处于最好的时代。”从硅谷的数据科学家到回国创业,张溪梦看好的正是产业风口,而让他做出这一判断的,是美中两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2014年,美国的企业级大数据公司有1900多家,而2013年这个数字是890多家,一年时间翻了一番,说明美国的大数据产业已经进入了精细化运营时代。不过,这种精细化分工也产生了一些困扰――在Linkedln工作的时候,张溪梦的团队往往需要打通二三十种不同的数据库或者解决方案,这让企业数据很难高效整合。中国的企业级市场对大数据已经有强烈的认知,但目前执行层面的公司并不多,而且因为过去的包袱少,可以采取跨越式的方法吸收新型技术,一次性解决美国企业可能需要若干部门线性解决的问题。
“过去十几年,我―直在美国做数据分析――市场分析、产品分析、销售分析、运营分析。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痛点,一直没有人解决。比如数据的收集没有规范,导致分析师和数据工程人员花大量时间做数据清洗,应该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完成的事情往往需要几周,浪费很多资源。”这也使得很长一段时间里,KPI报表、商业智能都是只提供给公司高层参考决策的工具。“数据从采集开始,经过清洗和整理,存储到数据仓库或者Hadoop集群里,然后再抽取出来,先做数据可视化,然后经过商业智能,再去做各种数据模型,最后产生出预测和决策……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系统和人才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非常昂贵。”
张溪梦创立的Growing IO公司产品方向,就是针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开发的端到端的分析系统。特别是从数据采集开始,一方面帮助数据工程人员节省大量数据清洗的时间和步骤,一方面快速直接地将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出来,去掉了中间冗长的流程。“我们希望国内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能像硅谷的互联网巨头一样,具备数据驱动增长的能力,让每一位产品经理、运营人员、工程师以及管理者等都可以享受无埋点、全量实时数据分析带来的价值。”一年时间,G rowingIO获得了数千家客户,涵盖互联网金融、O2O、电商、SaaS等网站和App客户。“我们希望国内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能像硅谷的互联网巨头一样,具备数据驱动增长的能力,让每一位产品经理、运营人员、工程师以及管理者等都可以享受无埋点、全量实时数据分析带来的价值。”
从实践者到服务者,618幕后的京东云
京东集团云平台事业部咨询总监朱利民认为,京东云的优势在于将京东集团13年的电商运营经验、建设成果和先进的云计算技术相结合,以自身业务为“炼金石”,形成了基础云、数据云两大产品,电商云、产业云、智能云和物流云四大解决方案,从实践者到服务者,助力传统企业转型。
每年的618对京东来说都是考验,618之前,京东各个部门要去模拟618高并发、高流量的环境,包括数据准备和保障体系的构建。同时,京东的系统平台和运营体系采用了很多新的手段和技术,如多中心、分布式计算等,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今年的618大促订单量过亿,移动端交易量超85%,这些亮眼数据都离不开京东云在幕后的技术支持。
因此,朱利民认为,企业如何去选择云服务,还是要从自身的业务实际出发,与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进行认真分析后做出正确选择。
京东云曾帮助一家大型央企构建了一整套线上大宗商品B2B交易平台,使上游和下游之间有效连通,帮助企业缩短业务运营成本和诸多中间环节,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模式,也把更多的资源集聚到平台上,同时,在运营过程中经过大数据的积累,能够发现更多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查士加)
让IT更简单、更安全、更有价值
对于客户来说,如果IT变得非常复杂,这就偏离了IT为业务服务的目标。为此,深信服把复杂的技术隐藏掉,交付给客户一个非常直接,易于使用的产品界面。
深信服从2011年进入虚拟化和云市场,为了能够满足极简、随需应变、平滑演进的技术需求,推出了超融合和云的解决方案。深信服的超融合产品融合了网络虚拟化,把安全以虚拟化的方式融合到产品架构里,在此基础上叠加云管理平台,使得超融合能够平滑的演进到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技术架构。平台的演进全部通过软件来实现,不需要更换硬件,实现无缝迁移。在移动和云的发展趋势下,需要用软件的方式去重新定义边界,及时检测、快速响应将是未来规避安全风险的侧重点。
深信服副总裁张开翼表示,企业级安全应该要能够全局可视,能够持续监测和快速响应,并足够简单易用。具体可从三个层面进行部署:首先,基础设施安全,主要是从边界,安全域的隔离以及一些应用的分级处理来解决;其次,业务安全,能够应对现在所面临的互联网化和云化的趋势;最后,移动安全,传统业务在移动化过程中实现端到端的安全接入,防止企业机密信息在移动的过程中被恶意利用或窃取。
(查士加)
云之家为企业移动化布局支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众多企业从关注移动互联,到今年已经基本在落地实施,移动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颠覆。
深圳云之家网络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宋凯认为,移动互联网对企业最大的颠覆是帮助企业创新。在传统的PC时代,很多业务为了顺应在PC上的交互和操作而妥协,而移动互联网则让业务更加自然,移动应用更贴近于场景,更利于业务上的创新。
例如海尔通过云之家连接数万名员工、打通内部400多个系统,解决了因应用系统繁多而造成办公流程繁琐、复杂的问题,真正实现一站式办公,让海尔员工享受移动办公的高效、快捷、便利。此外,云之家还为万科、伊利、乐视、韩束等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精准的组织,让企业进行无忧沟通、社交化协作以及团队分享,帮助企业连接人与组织、激活员工,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用户。
对于企业布局移动化应用的关键,宋凯建议,企业移动化应用应先关注“人”,首先关注用户的需求,其次才是功能的移动化,要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
(杨珊珊)
云智慧:向互联网+时代IT转变的纽带
“企业从传统IT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转变,最大的挑战在于传统IT的应用场景和IT架构是一个紧耦合的架构,所以构建起来非常的复杂。而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轻架构,使得用户建立新系统或者构建新平台变得非常的容易。”云智慧总裁刘洪涛表示。
从数据挖掘、商业智能到大数据,企业对于数据价值的探索和尝试从未停步,在如今云的时代也给企业大数据赋予新的含义。刘洪涛表示,在云时代,首先大数据的“量”有大幅度提升;第二是数据的价值,有价值的数据更多的展现出来;第三,企业有机会能够利用大数据在云上去展开业务。对于企业而言,刘洪涛建议企业要去把自己的系统转型到云上,应用新的架构解决面临的挑战,这相对于传统架构而言,效率会提升很多。
作为国内领先的应用性能管理服务商,云智慧目前给企业提供的最佳云上解决方案就是业务运维管理平台,帮助CIO从传统的IT管理向业务管理去转变,从传统的IT运维向业务运维去转变。刘洪涛谈到,业务运维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是IT人员能够成为公司业务的核心支撑者,同时也是公司业务的一个核心观察者,整个公司依赖于线上业务来运营的,这是业务运维平台一个很大的特点。
(杨珊珊)
用友优普:社会化商业平台助力企业变革
社会化商业是指一个组织自觉利用社会化工具,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有计划地整合web2.0技术和互联网空间来重望其品牌-消费者的沟通关系及其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如今企业已经进入互联网阶段,企业经营模式会转向基于互联网业务展开、直接与客户连接、响应客户需求;内部管理更加重视效率提升,提高员工创造力。
用友优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傅毅表示,用友今年提出构建用友3.0战略目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全新的技术,希望帮助企业去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化商业的生态,使企业能够结合企业上下游的力量和产业伙伴一起紧密的整合,实现商业转型。
用友优普社会化商业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一个强大的云计算的平台,基于云计算平台构建出强大的企业业务和应用的平台,又融合了先进了移动应用技术、社交的技术。平台能够帮助企业构建管理-交易-经营-运营的一体化,将客户聚合形成社区社群模式,围绕社区社群的客户来开展业务。平台可以实现数字化营销、社交化CRM、客户社区、经销商社区、生产制造的协同、大数据六大场景,使企业的业务模式更加的互联网化,更加完整。
(杨珊珊)
联想IT管理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当今时代,对于企业而言,由于传统模式都将被颠覆,企业需要新的活力和思维意识的转变。因此,企业通过组织的变化调整,鼓励年轻人创新想法,使主流创新活力不断得到加强。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对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客户体验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企业要如何接受新的技术和挑战以及创造新的进发点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联想MS及企业级服务业务部总经理冀晓东表示,联想在转型过程中,对于IT的国际化战略和设计以及跨国公司收购的系统整合,都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在店面管理、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上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实践,希望有更多机会与客户交流分享;在组织模式上也进行了调整,把联想的IT、研究院、服务整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支持。
实体店不断被电商挤压,联想通过整合社会基础方案和资源,对客户的整个业务场景重新梳理,帮助实体店面进行全渠道的营销,再通过对客户分析、定位、大数据采集等最终采取适合企业的营销措施和手段,使店面的客单量和营收能够保持一个恒定的增长。
(杨珊珊)
软通动力:开启IT服务3.0时代
互联网+时代来临,ICT领域发展进入了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为四大特征的第三平台时代。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执行副总裁黄颖博士认为:第三平台驱动着数字经济的来临,驱动IT服务从传统的帮客户省钱模式变成帮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挖掘新的商机,创造新的产品模式、服务模式及商业模式。
目前,软通动力不仅提供传统IT服务,还提供咨询与解决方案,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服务。软通动力对自身的IT服务能力进行了三大创新:从传统的劳力驱动向技术平台驱动升级的商业模式创新,用众包模式优化人力资源成本结构的服务模式创新,以及跨境/多地交付能力的技术创新。
黄颖表示,软通动力已拓展了1000多家海内外企业客户,华为是软通动力最典型的战略合作企业客户,双方已合作长达15年之久。同时构建了服务于企业客户的IT核心能力体系――资源整合能力(人才招聘培养输出、集团矩阵式资源管理配置),业务创新能力(专项业务能力、通用技术服务能力、前沿技术能力、场景化知识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定制化IT管理、客户组织快速对接、严控质量管理)。
(刘沙)
360威胁情报驱动企业安全变革
你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身边的安全威胁了吗?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源于他的背后的两个动因,一个是基础的技术的发展,一个是基础应用的发展。现在,人们可以离开自己的工位随时随地地办公、娱乐、休闲,可见移动互联网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
同时,移动终端的数量也在迅猛增长。据360统计显示,传统互联网时代360拥有6亿互联网PC端用户,而今天360拥有8亿手机端用户量。360企业安全集团产品总监李博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在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上,又叠加了日常安全威胁,如果不妥善解决,将会带来灾难。
360独自提出了一种技术路线:采用威胁情报,来改变安全状况。改变传统“硬壳软糖”似得安全防御手段,将传统战争情报中的技术引入到网络安全领域,通过全方位、全球的数据采集分析出威胁点,形成主动防御体系,这种在传统安全硬件基础上生产的大数据智慧防火墙,称之为“360网神”。它应用了威胁情报的能力,具备提前发现和针对复杂攻击的威胁情报的获取能力,以及提前预防能力,具备采用一体化的方式,更大降低投资成本,维护便捷的特点,与传统技术相互配合为企业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杨珊珊)
大数据与商业价值
百分点集团企业业务事业部副总裁黄永卿表示,任何一家企业想靠数据来撬动业务营收的快速增长,需要构筑数据决策力,为此百分点总结出“一个模型,两个理论”,即:数据决策力“恒星一行星”模型和BASIC理论、3D理论。
如果将数据决策力视为恒星,每一个应用相当于围绕其运行的一个行星,行星(应用)的自转轨道可以分为第一步数据化(Datafy),即把数字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的过程;第二步是发现洞见(Discover),即综合利用文本分析、机器学习等算法和模型去自动化的完成相应的数据洞见;第三是设计重构(Design),即依托组织丰富的数据资产,将洞见和发现回馈于实际业务中,指导决策。这三个环节构成了数据决策力释放的完整周期,也称之为“3D理论”。
同时,行星(应用)的公转轨道被数据决策力建设的五大步骤所划分。第一是核心理念(Belief),即管理者要信仰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第二是架构设计(Architecture),即管理者为了将理念传递到整个组织,需要局部调整组织架构,如设立CDO角色;第三是专业的数据科学团队(Staff);第四是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即基础设施和专业的技术工具;第五是机构能力(Capability)。这五大步骤构成了数据决策力建设的BASIC理论,这也是一个迭代循环的过程。
(杨珊珊)
聚焦互联网业务安全的能力
“当企业用移动互联网来推广产品和营销时,你会发现,其实安全就是业务能力。当安全能力不够时,任何基于互联网的行为活动都很难保证;只有安全能力足够强,能跟业务无缝对接时,才能真正利用移动互联网把自己做大做好。”阿里聚安全高级安全业务拓展专家鲍曼表示,阿里聚安全提供移动安全、数据风控、内容安全三大产品。
移动安全能准确发现应用的安全漏洞,恶意代码,仿冒应用等安全风险;通过加固和安全组件等功能,大幅提高应用反逆向、反破解能力。
数据风控是基于阿里大数据计算能力和领先的风险决策引擎,解决企业账号、活动、交易等关键业务环节存在的欺诈威胁,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内容安全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海量数据支撑,提供多样化的内容识别服务,能有效帮助用户降低违规风险。
这些产品已经被广泛用在互联网、游戏、金融、医疗等行业,企业规模涵盖了从创业公司到集团企业、医院和政府部门,其受保护的终端使用量已经超过7亿。
鲍曼强调,阿里聚安全所有的技术,都是由手机淘宝和支付宝两个拥有上亿级用户的App做了真正的攻防实践后,才推出为广大企业服务的。
(刘沙)
互联网转型中的产品化思维
OneAPM联合创始人、营销副总裁黎卫总结了互联网转型中四个典型的需求场景,一是云迁移,二是开发和运维的无缝对接,三是面向用户和业务的监控以及数据的可视化,四是紧急故障的快速响应。APM(应用性能管理)属于基础软件中ITOM(IT运维管理)领域的核心组成部Do企业在进行APM产品选型时通常面临两大共性需求,一是解决上线前的测试问题,二是实现端到端的性能监控。OneAPM在完成功能测试之后,还能进行性能测试,用压测工具配合APM软件,可以实时准确的评估每一个代码的具体质量,然后再进行代码优化,既提升了业务的生产效率又降低了运维成本。
OneAPM是率先在亚太地区推出面向用户需求场景的APM4.0厂商。在端到端性能监控层面,OneAPM已经实现了Bi、Mi、Ai等从前端到后端的整体打通,实现100%Trace串联,跨业务系统之间的单个调用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业务场景,故障排除时间可缩短6倍以上。太平洋保险项目在云迁移的同时建立了系统评估验收体系,探针数量多达3000个,IT数据和业务数据相结合的处理流程,更是将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降低6倍。浙江移动则把APM的应用性能与自身的业务数据分析、运营分析、前端的用户行为分析以及用户体验数据分析完整地结合起来,真正把APM变成为企业提供IT决策分析的重要工具。
(查士加)
全时:让企业具备更好的沟通能力
在全时会议和统一通信事业部总经理周萌看来,过去的协同系统主要负责企业内部管控,而现在的企业需要与客户、上下游供应商沟通,“企业需要的不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沟通能力。”
基于此,全时进行了业务调整:向客户开放SDK,与客户内部的协同系统集成,帮助客户的协同平台提升沟通能力。万达集团和美的集团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都拥有各自的协同办公平台,每天有几万人通过该平台进行办公,与全时SDK深度集成后,他们在协同平台上实现了实时沟通、实时会议,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中海地产则通过全时SDK与销售管理APP的集成,实现了销售统一管理,解决了因销售离职导致客户流失的难题。
目前全时已积累了3万多家企业客户,从去年开始加大远程医疗行业的力度,把通信能力与医疗设备集成,帮助医生实现远程问诊;再如教育行业,全时的远程沟通能力与教育培训公司的培训系统集成,有效降低了远程教育成本。
周萌对CIO建议,企业应该更加开放,减少固定资产,减少标准化、封闭式软件的投入,未来的内部系统一定会变得轻且快。
(刘沙)
APICloud:企业如何高效实现移动战略
企业移动化经过三四年的试炼后,呈现出两种变化:一是移动应用变得越来越难做,旺盛的需求和高昂的开发、管理成本存在矛盾,碎片化的开况难以形成战略;二是实现移动应用开始变得容易,企业只要找到合适的云服务商,形成自己的业务逻辑,就能快速完成移动应用开发。
“APICloud能像SDK一样嵌入到任何既有的APP中,无论这个APP是用什么技术开发的。”APICloud创始人兼CEO刘鑫表示,APICloud不仅可以替代旧功能,加速新功能迭代,还可以帮企业做任何类型的移动应用的开发和管理,形成企业整体的移动战略。
据统计,目前APICloud平台上每天会产生近5000个苹果和安卓的安装包,春秋航空现在已经把全部业务放在APICloud平台上进行开发和拓展,而华胜天成和中国移动也希望得到更快的开发速度和效率,把业务搬上了APICIoud平台。
刘鑫眼中的竞争对手是来自国外的友商,APICloud的核心优势是技术本土化和服务本土化,不仅能适用国内小众的移动设备,对接国内独有的移动应用,还拥有大量本土合作伙伴,可以共同为客户提供服务。刘鑫建议CIO,做应用不一定要独立部署,也可以优先考虑市场上谁在提供这种主流的云服务,做移动应用这是非常重要的。
(刘沙)
数字化转型的“锦囊妙计”
“移动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改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移动技术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很多工作可以在移动端完成,沟通更加顺畅、高效;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移动互联让企业更加贴近他们的最终用户,能够直接实现更多的业务交互。”王志明在受访时表示,企业如何了解并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快速迭代出新的应用产品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挑战。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可选择的技术越来越多,然而最先进的技术未必是最适合企业的。王志明表示,CIO应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数字化转型,关注APP内部核心应用的创新,设定合理且能达成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在此过程中实时追踪目标进展,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作为老牌IT软件公司,CA拥有包括敏捷管理、持续交付和API管理等在内的整套解决方案,协助企业用户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走的更加顺畅。CA的客户中,不乏数字化转型的例子――荷兰ING集团通过CA的持续交付解决方案,其APP应用交付时间由之前的100天缩短为最短4天,通过自动化解决方案将大型应用的时间由一年4次缩短为3周一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查士加)
一次体验决定一次订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的“数字化”走得愈发深入。业务性能数据的缺失,让企业在产品开发、运营及服务方面存在瓶颈。博睿数据副总裁焦若雷表示,博睿APM大数据给技术管理团队带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提升应用的访问速度体验、提升业务的可用性、缩短每次故障的恢复时间、提升业务的转化率。
一次体验决定一次订单。企业应用性能的好与坏,对业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焦总表示,应用性能的提升,全业务链各环节应用性能数据的打通至关重要。为此,博睿数据建立一套数据体系,将数据关联分析,并通过出色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快速定位代码层数据,解决应用性能问题。自2007年成立至今,博睿数据已服务客户2000余家,其中包括BAT、上海证交所、中国电信、李宁等企业。此外,博睿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实现从主动式测试到被动式测试,从前端测试到后端测试,从上线前适配测试到上线后性能测试的应用性能大数据厂商。
(查士加)
营造“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模式
“科技的进步能够带给我们生活上的安逸和舒适。对于IT来说,企业如何更早的接受新技术,将技术转化为支持企业内部业务的工具,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寄云科技COO朱耀汉表示,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更多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我们相信,云计算跟大数据的结合能够帮助企业,通过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模式营造一个新的行业生态,寄云科技的业务就是帮助企业将业务上云,打造生态平台。”
朱耀汉表示,目前,寄云科技的PaaS平台能够跟主流公有云的IaaS对接,同时也可以支持多种技术的私有云。寄云第二代PaaS形态可以对一个集群甚至一个复杂性的系统环境做一次性的自动化部署,这个技术目前在国内是领先的。
当一个企业要想把IT部门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可以将现有的传统软件直接通过寄云SaaS服务平台,变成一个SaaS软件,并通过寄云打通的全国性销售平台,快速推广到数百万的用户面前,进而实现利润中心制度。
朱耀汉建议企业重新考量云计算和大数据对企业是否能够节约成本,在安全性方面了解目前云平台的安全性能够达到什么程度,根据企业自身,选择企业真正需要的解决方案。
(杨珊珊)
安全才是商业Wi-Fi的重头戏
exands在2003年进入商业Wi-Fi市场,彼时移动设备仍以笔记本电脑为主,公用网络实名身份认证给exands带来了一次发展的机遇,2007年exands首次在国内提出并应用了Wi-Fi短消息认证。
智能手机和BYOD的大行其道,使得商用Wi-Fi的价值日益凸显,与此同时,Wi-Fi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无处不在。exands创始人卢国鸣在受访时提到,在中国公共场合的Wi-Fi中99%是不安全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钓鱼ADo exands曾对上海和深圳的两大Wi-Fi集中区域进行检测,一天之内统计到1.7万个开放式的钓鱼Wi-Fi,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以现有技术手段,监听Wi-Fi环境中的数据易如反掌,它简单而隐蔽,比现在狂发垃圾短信的伪基站更加危险,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第二,用户自身的设备缺陷问题。设备的缺陷主要来自安卓系统原始生态碎片化产生的大量漏洞,用户的数字证书易被替换,导致被中间人攻击的风险直线上升。卢国鸣认为,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APP的安全性,然而再好的APP也无法保证永远安全。此外,用Wi-Fi去扫码商家的二维码也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它完全依赖于商家的诚信,Wi-Fi体制毫无规则可言,这与现在的商业机制严重不符。
3、各类企业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不正当利用。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有些企业可能会拿用户的数据去做个体分析,比如利用社会工程学分析出你的小嗜好,从而智能化的进行商品广告推送,嗜好消费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那么消费者的隐私何在呢?
为此,卢国鸣认为,安全才是商业Wi-Fi的重头戏,exands在做好用户体验的同时,兼顾了Wi-Fi的网络安全性,星巴克、哈根达斯、海底捞、万达广场等二百多个连锁品牌和场景背后都有exands提供的Wi-Fi服务,这些商家选择exands正是看中了它良好的Wi-Fi体验和安全性。exands采用Hotspot2.0技术,实现了证书级认证,可以认证网络安全和设备安全,确保在交互的过程中不会被监控和断流,exands的安全理念是一次认证后在所有品牌的Wi-Fi都可以实现自动连接、进行安全、无缝的漫游。
最后,卢国鸣表示,5G和Wi-Fi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5G到来Wi-Fi不会消失,因为5G无法满足商家数据及系统对传输稳定性的要求,光纤接入网络会快于手机运营网络,Wi-Fi比4G、5G要更健康,场景服务也比非场景服务更重要,二维码点单就是典型的场景式服务,未来随着定位技术及推送技术的发展,商家可以通过Wi-Fi判断出用户的桌号,更多的场景式服务将变为可能。商业Wi-Fi的下一步趋势是企业化服务,而它的前提是智能化,商业Wi-Fi只有与CRM及智能系统,提供完备的服务,才能实现智能化应用。
(查土加)
顺势而为,让Docker帮到业务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技术方案,开始多元化选型。”谈到企业应用云计算的趋势时,DaoCloud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郭峰说,混合云已经在很多企业中真正落地。
但同时,云计算的多样化发展也给企业带来了困惑面临多种云的部署结构,如何保证资源在云之间有效传输?有多少云中资源可以统一管理、充分利用?
郭峰告诉记者,基于Docker技术的统一的云管平台,能把底层具体的云技术栈或云部署结构抹平,无论底层是物理云、虚拟机还是云主机,对统一的云管平台来说,都是可以介入的资源,云管平台可以实现对资源统一调度,让企业真正把云用起来。
以金融行业为例,以前的竞争对手是传统金融企业,现在则是互联网金融,过去银行产品的上线速度是按月计,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上线速度是按周计,软件交付速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之上。所以,金融行业对于快速交付应用的需求开始变得非常迫切,而解决这样的问题恰恰是基于Docker的解决方案的长项,可以让金融行业快速构建Devops流程,真正做到开发、测试、运维、环境无差异。
作为2014年起步的初创企业,Daocloud是国内较早专注于容器云的公司,其运营的公有容器云平台上承载了上万家互联网企业和几十万个生产级容器。
2015年,Daocloud推出了私有化产品Daocloud enterprise,可以帮助企业客户快速搭建一套基于Docker的私有云。郭峰笑言,Daocloud虽然是从公有云起家,但现在是公有云和私有云两步走的,这也是Daocloud与友商最大的不同。
第二个让Daocloud引以为傲的优势是其使用的技术――是Docker原生技术栈。虽然有些软件项目也能与Docker兼容,但兼容势必造成妥协和落后,因为一旦Docker技术向前发展,这些软件项目必定需要时间去适配,而原生技术则不存在这样的烦恼,Daocloud在Docker核心项目中的代码贡献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Docker技术现在已经起势了,我们只是顺势走起来,我觉得这个势会很快”郭峰预测,容器云领域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迎来一次洗牌,淘汰掉一批不具实力的企业,也会留下一些优秀企业,“而Daocloud会扎扎实实把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做好,这才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