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02:05
导语: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制冷设备;一体化教学法;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能较好地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一体化教学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
下面笔者以技工院校《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中“空调制冷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这一章节为例,谈谈对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学什么
1.学习任务及地位
《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动手能力。本节所讲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故障检查与维修是该门课程最为重要的一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空调器故障检查与维修是对接就业岗位必须掌握得关键技能,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学习的对象为技校二年级学生,他们具备较强的制冷专业基础,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具有团队意识。
图1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标准及学生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综合职业能力方面:
(1)检查并分析出“冷量不足” 故障产生的原因
(2)自主查询资料,制定排除“冷量不足”故障的计划
(3)遵守实训室相关管理规定,按工作规范,协同进行工作任务的实施
职业素养方面: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美的空调售后维修服务规范及服务理念。
二、如何学
1.教学环境的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设置会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环境包含:教师任务演示区,学生学习讨论区,职场环境实习区,资料检索区,工具摆放区(如图1所示)。
2.教学流程
三、为什么这样学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材和课标,制定如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采用情境法,角色扮演法。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感而发。不进入角色,学生始终认为这是理论的讲解,我只要在实训中学会操作就行了,所以放弃理论。角色扮演使得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他在这个岗位要承担的责任。
利用我校校企合作的平台,巧妙创设如下工作任务:美的华凌设备有限公司委托我校培养制冷售后维修的服务人才,要求严格根据美的空调服务规范和服务理念实施操作,实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
让学生分别扮演客户,客服,维修人员,校服作为工作服,校卡作为工作牌,客户跟客服描述空调故障,客服派工,维修人员填写派工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组织教学,温故知新
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教学法,让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个理性的认识。知道故障,怎么排除,主要教师在演示教学,把空调运转冷量不足这一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排除的方法进行演示,该过程也是本次任务化解重难点的主要手段。
3.获取信息,制定计划
首先需要他们回顾教师演示内容及自主查询资料,填写工作任务书上的相关内容,如:空调器正常运转参数;空调器这一故障产生原因有什么;有什么排除方法;维修后要怎么测试。有了前面知识的积累,他们就可以制定了维修方案,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做什么,对于培养他们的维修思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根据工作任务书的指引,采用分组讨论,开放的教学方法,确保提供给学生独立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任务实施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能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5.质量跟踪,分组检测
采用的是分组检测的方式。
6.课堂总结,反馈提高
让学生自我发言小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把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成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7.任务拓展
除了对本节任务进行简单回顾,更重要的是对新的学习任务进行知识的迁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学得怎样
学得怎样,体现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目标服务。
在课堂总结时,教师主要根据三个评议的表格,分别是《个人评议反馈表》、《小组评议反馈表》,同时,《小组评议反馈表》又分为《小组评》和《教师评》。
《个人评议反馈表》中,自评占总评30%;小组评占总评30%;教师评占总评40%。
《小组评议反馈表》中,小组自评占总评40%;小组教师评占总评60%。
评价内容项的设计主要标准是要与之前的设立的教学目标相呼应,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书中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把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能调动起来,培养出能工巧匠式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发自肺腑想解决课堂上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研究和课堂问题紧密结合,提高课堂实效性,帮助教师上好课,用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感受教育幸福,是我们学校领导共同的心愿。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大班额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的研究课题,学校领导和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每个人都在课题研究中收获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成长的幸福。
一、选准研究问题
2013年10月,学校开始人人献课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学校领导分包年级深入听课调研,目的有两个:一是使教师坚定一个信念,主体多元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坚持;二是发现目前课堂存在的问题,为课堂突破确定研究目标。学校领导听遍了每个年级的课,对于青年教师,薄弱年级更是跟踪听课,为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1.如何解决大班额组织课堂难的问题;
2.怎样提高大班额展示参与率问题;
3.如何调动大班额学生学习兴趣问题;
二、确定研究抓手 研究问题明确之后,解决的主体还是我们教师,问题课题化,用“提出问题―实践研究―反思提升―总结推广”的办法进行研究。有位教育家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于是我们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用例会时间在阶梯教室上课,大家共同研讨,发现好的做法及时归纳提升,总结后在全校推广。例如:三年级李保利老师的课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原因是她有效地恰当地运用了小口令,并及时进行评价;四年级李彩虹老师的课上学生参与度高是因为他进行了队展组评等等。这些优秀课例在某一点上都为我们提供了突破课堂研究的抓手,思考讨论之后,我们确定从以下三个抓手进行突破:
1.口令
2.队展组评
3.评价一体化
三、夯实研究途径
1.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全体教师会上,用整块的时间给大家讲解:我们目前课堂上的问题是什么?解决的抓手是什么?这学期就是要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以三个抓手达到教师工作学生学习更加自主高效。
2.人人过关。12月份,三个抓手已经有所突破,为了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实现课堂的突破,我们决定人人献课过关。
3.课堂督评。为了巩固课堂突破的研究成果,学校规定督评处在督评课堂时,至少在教室停留10分钟,延续人人过关的的评分标准督评课堂,并及时反馈。
四、主要研究成果
小口令的建设:小口令是大班额课堂纪律的保证,形成良好的课堂学风。小口令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渗透学习方法,为中高年级高效课堂奠基。小口令是教学环节衔接的工具,可以有效组织大班额的教学。以语文读课文小口令为例:自读课文:我起立 对子轮读:面对面 小组齐读:我最快 抽读课文:我最棒 全班齐读:我最行。
小口令的内容:小口令涉及所有学科,分为:课前、课上、课下三个大的方面。使用的基本原则:同年级同一学科使用要一致。同年级各学科要互相借鉴,形成教育合力,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小口令过多,反而成为学生的形成习惯的负担。
小口令的应用:有两个基本方法:1.巧用评价(课堂评价、常规评价)2.循序渐进,用加法。好习惯用加法,一个好习惯养成了,另一个好习惯就会进入孩子的成长世界,小口令的有效性离不开评价的保驾护航。
队展组评:以“队展示、组评价”成功解决了大班额课堂的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无序混乱、展示参与率低等问题。我们将一个班划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划分为2个小队。分配学习任务以组为单位,小组交流以队为单位,课堂展示以队为单位,课堂评价以组为单位。展示组的产生采取随机产生办法,组内展示队的产生也采取随机的办法,可以抽签、抓阄的方式决定。
评价一体化:“评价一体化”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达到高效。“评价一体化”规范和丰富了课堂评价的规则体系,实现了全学科捆绑评价,从而使小学科不评价、小学科评价遭轻视的现象得以化解,也为小学科有效组织课堂提供了方法支持,每节课每项工作的积分都计入学生多元发展性评价体系。
何谓“一体化”评价:这个“一体化”评价体系针对所有学科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以及班里的所有事务性的工作。通俗的讲:即学科一体化、标准一体化、操作一体化、反馈一体化,有了这个评价体系,先前“一班多制”的混乱评价状态才得以解决,学生对该评价体系也有了清楚地认识,并能顺利的实施。
评价方式:量化积分制。
实施办法:班里设一个分数记录员,记录六个组的得分情况。每组有两个小队,每个小队再设一个分数记录员,记录每个队员的得分和扣分情况,周一班队会上反馈使用。
评价内容:课堂评价、卫生方面、周一升旗、班会、大课间、行为习惯、发现卡撰写、自主小岗位、作业方面、放学路队等。
评价效果:“一体化”评价体系,把我们班主任从繁杂的班务工作中解放了出来,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教学研究上,任课教师一致反映,课堂纪律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特别是小学科老师组织教学也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得到了锻炼,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一、中等职业学校面点技术课程中应用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形式,都需要满足时展的特征,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中职学校面点技术课程中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面点教育实现自身突破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一体化教育是当代教育系统中的热点内容,主要强调对网络化、多媒体化的发展,重视对实用性、规范性的发掘,主张以新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对学生而言,一体化教学也是学生丰富自身面点制作知识的新方式,在一体化教育体系中,学生能通过不同渠道收集面点制作信息,提升面点制作能力。
国家教育大纲与市场实际需求量是中职学校设置自身教学课程的基点,因此面点教学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内容不断调整教育的模式,优化教育目标,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平,以提升学生综合实力为教学重点,不断推动教育方式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中等职业学校应开展面点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面点技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在动手能力方面要求更高。因此,在面点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紧紧把握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面点技术的课标内容,选择与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加之一体化教学的重点,保证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且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1.通过一体化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互动性是面点指导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面点一体化教育体系中,课程的互动性不断被强化,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从而使得学生们共同掌握相关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特定指点,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成为学生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互动学习,了解相互之间所掌握的知识,实现知识互补,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述知识点与操作要点之后,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组织同学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改正,强化同学间的知识互补性。同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并以朋友的身份投入到讨论过程中,针对学生讨论的误区和常见性错误进行分析,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所总结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学生疑问。
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分析自己有哪些不足和进步,在学生点评之后,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发言,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分析学生的观点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点评完成后,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总结,并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进一步探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是一体化教学中突破原有教育方式的具体表现。通过互动性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面点的制作知识,从而使技能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面点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微时代”应用
“微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下的新词,在智能手机大范围的推广下,“微时代”在中职面点一体化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微时代”主要指微博、微信与微电影,通过强化“微时代”在面点课程教育中的应用,推动面点教育实现新的突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电子白板,播放面点制作的视屏,并播放现阶段面点大师自作的新型面点,在播放结束之后,教师要根据面点制作的要点进行分析,讲述面点的基础性知识;同时,也可以利用微电影播放面点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化学生对面点制作流程的认识。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管理体系,建立班级微交流平台,以微博为媒介实现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这个交流平台中,辅导员担任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管理权限;学生干部作管理员,帮助教师管理平台;普通班级学生只有浏览和下载的权限。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转播面点制作的最新消息,面点制作新标准,不断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面点学习、制作上来;也可以以微博为媒介,播放面点教学的直播视频,为学生学习提供新的资料。教师也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以朋友圈的方式分享面点制作知识,也可以利用微信私聊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制作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化“微时代”在面点课程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体化教学中网络化的必然趋势,通过强化“微时代”在面点课程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及时接收第一手的学习资料,不断更新自身制作面点的方法、思想,实现自身制作工艺的进步与发展,也能快速接收面点市场信息,不断增强学生对未来市场的适应能力。
3.一体化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
规范性是面点一体化教学中必须要遵守的一个原则。只有加强面点规范性教育,才能进一步强化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操作姿势进行规范,操作姿势是面点教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的姿势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学生制作面点的结果。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制作规范性教育。在规范性教育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姿势对面点制作的作用,并针对学生在制作面点过程中所暴露的姿势问题进行纠正。学生的姿势做的越规范,就越能保证学生在制作面点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规范学生的制作技艺。制作技艺在面点制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清晰的讲解面点制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例如,以“无缝包”收口技巧为例,学生很容易使用五指来进行封口,使整个面点缺乏美感,导致整个面点质量大幅下降,在实际上,虎口是“无缝包”收口技巧的核心,教师必须要讲解虎口在面点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重点分析虎口应该如何摆动才能保证收口整齐、从而使得“无缝包”变得更加美观等,提升学生对面点制作能力。通过加强面点自作规范性教育,学生逐渐实现了一体化教学中规范性、实用性特点,推动自身发展与变革。
在此,愿将五中近三年来在校本研修方面的摸索、探究、收获、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 完善制度保障,促进校本研修一体化
为了全面落实神木县校本研修一体化工作方案,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五中确立了“以师为本,面向全体,突出实践,全面提高”的工作方针,遵循“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宗旨,学校于2012年春成立了教科室,并从百余名教师中挑选精兵强将,配齐了一名正主任和两名副主任,并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 层层负责的校本研修工作管理网络,明确了岗位目标责任和工作职责,形成了校本研修工作长效机制。
为了鼓励老师研究课题,五中适时成立课题审核领导小组,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炼课题,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通过向广大教师征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集思广益,整理形成《神木五中校本研修课题目录》,共有200余个小课题。而且,学校在紧张的学校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对课题研究进行奖励:经组织单位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课题,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500元、1000元的启动研究经费,经专家项目组验收通过结题,分别对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的课题组给予立项经费同等金额的奖励。平均每学年用于课题奖励的经费高达四万多元,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切实的资金保障。
二、搭建多元培训平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为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扎实专业知识、良好教学方法、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五中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校本研修活动。
1.师德研修。2.教育科研培训研修。3.集体备课研修。4.师徒结对研修。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6.“五环导学”式教学模式研修。7.“八步四课”式课例研修。8.校本课程研修。9.教学主题论坛研修。10.完善校本研修的考核和学分登记工作。
三、所取得的成效
1.经过不同途径和方式的培训,五中教师在神木县校本研修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奖。
2.以杨春、赵永发等老师研究的《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策略探究》被列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并已结题;以王慧等老师研究的《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对策研究》课题获得陕西省课题立项,以王香兰老师等研究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课题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以张霞等老师研究的《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等五个课题获榆林市课题立项;以孟宏标等老师研究的《语文读与写教学策略研究》等六个课题获神木县课题立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至少一个有校级小课题。
3.2012年以来,教师共写教学反思和心得体会 200 余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 余篇。
4.“八步四课”课例研究活动开展以来,切实改变了五中教师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教师无事可做的现象,尤其是促进了教师在观课、上课、听课、议课时的角色转变,各学科均设置了符合本学科特征的课堂观测点,评课时也改变了以往的一片叫好声,都能根据观察量表点评,教研活动有了明显的实效。
5.“五环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切实转变了五中的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在上学期全县学科检测考试中,我校七、八年级成绩排名位次均有大幅提升,全县教师两次学科知识考试,五中老师的成绩都比较靠前,王永胜老师在全市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当然,五中的校本研修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五中一定会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加大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力争使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协调互动共同完成具有一定目标导向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设计包括:合作学习目标设计;合作学习内容设计;外合作学习策略方法;合作学习管理设计;合作学习评价设计。
一、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云南的农村小学大都地处偏远山区,许多专业人才不愿意前往,师资力量薄弱,导致了教学方法局限、教学效果一般、教学质量难以上去。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提倡的重要教学方法,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得到普遍推广,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看,通过观察和交流,可以发现我们语文教师无论在公开课或者常规课堂中,整节课使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情况不存在,只是偶尔在某些教学环节会用到分小组合作竞争学习的形式。但这些教学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性为之,并不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合作学习的思维来设计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初衷。教师采取此方式的目的主要是着眼于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氛围而为,并不是为了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融合、人格的升华。所以,虽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推广,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并没有从策略上、从实践上落实到我们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方面:
(一)认识问题
第一,对合作学习内涵认识不清。在教师的理解中,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简单地分为几个小组,让这几组学生分别完成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通常认为小组讨论和汇报就是合作学习。
第二,对合作学习的目标认识片面。教师通常能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学术性教学目标的设置,却较容易忽视合作学习的合作技能目标的设置。
第三,课前缺乏准备,课上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认为真正的合作学习策略要花费大量的准备时间,教师平日教学活动琐碎纷杂,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为一堂常规课做准备,所以在同常教学中尽量不使用合作学习法。即使在某一教学环节使用到合作学习法,也是突发的,事前无准备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能深入问题。
(二)合作学习策略问题
第一,对合作学习的策略使用单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诸多策略知之甚少,较常运用的合作学习策略比较单一和随便,通常拘泥于组内简单的讨论和表达讨论结果,各小组比赛的方式。
第二,合作学习法使用难度大。教师表示在人数众多的课堂采用合作学习策略控制难度大,不切合实际,这样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二三十人的小班教学,并且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
第三,教师担心合作学习法会影响教学效果。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容易导致课堂流于形式,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降低,原本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讲授清楚的内容,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可能用上一节课,并且收到的效果不如讲授法收效明显,实在是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
第四,对合作学习的效果缺乏反思。一掌运用合作学习法的课上完之后即认为课程已经结束,缺乏对课堂效果的反思和改进这一循环过程。
(三)合作学习管理问题
第一,对合作学习的管理随意。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也带有强烈的随意性,表扬突出学生,忽略了大多数的学生。
第二,现今教育体制的限制。在如今,应试教育仍占主导,衡量教师与学生的仍是分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衡量缺乏有效的评估策略。教师认为,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或许对学生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教学评估系统并不能有效评价这些方面的价值,教师宁愿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
二、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改进对策
尽管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环境里使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困难重重,但是通过笔者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认为只要对合作学习策略进行改进,使之贴合教学实际,把合作学习推广进小学语文课堂是可行的。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课前准备
准备阶段设计包括三个部分:内容选择、目标设计和方法选择三个大块。
内容选择方面,课文在选择时,仍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向以阅读、表达为重点转移。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在课文中。例如,《秋天来了》、《美丽的乡村》、《我爱我的祖国》、《人类的朋友》等课文都可以作为选择内容。合作学习的目标设计分为:学术性目标和合作性目标。两个目标应具体、明确、清晰地反映教学意图或教学需求,一般用句子的方式加以陈述,其中主要包括行为(学生将表现什么样的可观察行为)、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说明期望学生表现行为的优良程度)三个方面。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法、切块拼接法改进型法、合作性冲突法、小组探究法、成绩分阵法比较适合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我们教学中,应具体根据教师掌握方法情况和学生接受情况来定。
(二)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方法策略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表达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教材内容等方面情况,可以设计五个版块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1)生字词通关。由于生字词是固定的知识点,适合运用的合作学习策略主要有游戏竞赛法。第一,全班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讲解其中需要注意区分的字,较难理解的词,这一环节约为20-30分钟。第二,小组学习。每个小组的任务是要求组内所有成员掌握教师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及帮助同伴掌握,建议小组成员两两配对学习,相互检查、核对,教师巡回指导。这一环节约为15分钟左右。第三,两两配对测验。在对方的监督下,表现自己学到了什么,互相打分,约为10分钟。第四,小组竞赛。由教师来考核,可以通过抢答、听写等方式考核各组成员,教师评分,约为20分钟。第五,评分奖励。分别计算各小组和组员得分,分小组奖励和组员奖励。教师应关注到每一个细小的进步,但不鼓励组间恶性竞争,应扩大奖励范围,这一环节约为10分钟。在进行这种教学方法之前,要定好评分细则。安排两课时。
(2)主题探讨。课文往往是根据主题来安排的,反映的是围绕主题的各方面,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学生有必要对主题进行了解。运用的合作学习策略为:切块拼接法改进型。第一,课前准备。预习单元内容,查阅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第二,小组讨论。每一个组围绕主题讨论与主题相关的话题,用发散型思维归纳出予主题,时间为10分钟。第三,小组讨论子主题。把归纳出的子主题汇总到一起,然后分配给各组一个或两个子主题进行讨论,每组成员积极发言。教师在旁监督、指导,时间为15分钟。第四,学习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时间为10分钟。第五,点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成果点评每个小组,时间不超过5分钟。安排一课时。
(3)课文品读。有的教师认为大量的阅读内容糅合到两节课来教学,是不太现实的,事实上,运用合作学习策略,不但能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的理解。选择的合作学习策略为:合作性读写一体化和合作性冲突法。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法:第一,学生阅读材料,轮流分析文章结构、复述故事情节。小组内两人搭档,互相监督测试,约15分钟。第二,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整理。教师根据阅读材料提出一系列子问题,学生讨论并整理答案,约25分钟。第三,教师主持,学生交流每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汇总的观点是丰富的、多角度的,约30分钟。第四,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总结,约为10分钟。安排两课时。
(4)综合学习活动。综合学习活动一般合作学习策略为:小组探究法。第一,确定探究课题和分组。教师提出一个要探究的课题,激发学生讨论完成总课题需要设立的子课题,根据学生对子课题的兴趣分组,确保重要题目有人选,选题不重复。第二,制定小组探究计划。分配任务到每个成员,责任到人,可采用“任务单”方式。第三,开展探究。学生可单独或配对收集分析评价信息并得出结论,之后,小组分享知识。第四,准备最终报告。教师与学生商议并指导学生的筹备工作。第五,呈现最终报告。汇报时尽量简洁清楚,运用多种视听手段。第六,评价成绩。评价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表现出来的高层次思维水平,通常采用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安排一课时。
(5)习作。合作学习策略为: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教师先对作文的主题做一个概括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组内每个成员应对题目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成员相应地补充和修正意见,最后独立成文。学生把测验和作文等分数转换成小组的总分,教师根据小组分数进行奖励。安排一课时。
(三)合理运用合作学习课堂管理方法
合作学习与传统课堂的一个区别就是学生不再固定于座位上,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的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活动领域不能再局限于讲台这一方天地,而是教室这一广阔的空间。在很多情况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余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教师的非正式现场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在小组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的情况下,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要给予成功的小组及时的肯定。第二,在小组对任务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要耐心、反复地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第三,在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挑选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促进全组积极而小声地合作,或让学生位置移近,小声交谈。如果小组讨论声音变小,则应给予及时表扬;第四,在小组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如果分歧是适当的,可以推动讨论进一步展开;冲突时间过长则会影响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干预和指导。第五,在小组提前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是,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备用活动,比如让小组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反思小组行为、自由活动等,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第六,在小组讨论偏离主题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并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帮助和点拨,让其回到原来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
【关键词】创业教育理念 高校 网络营销课程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70-02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独具个性的学生,通过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进一步培养未来创业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创业技能。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途径和方法,将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大学生在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同时为他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创业教育理念与网络营销课程的契合性
(一)创业教育理念与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性相契合
网络营销课程较强的实践性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关联作用,课程教学所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与创业教育所涉及的理念和要求基本一致。由此可见,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创业教育密不可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创业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业素养、激发学生创业潜能的重要环节。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成为支撑学生尝试创业的基础,为适合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创业教育理念相契合
网络营销课程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项目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有利于学、创、做一体化教学的实现。无论是创业过程所需要的资源整合、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还是项目执行所用到的营销分析、网络推广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甚至项目课程学习的完善成为网上创业的开始,实现学、创、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实现教学相长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多的创业计划转化为创业实践。
二、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体系优化
创业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尤其是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以及实施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创业过程中所用到的创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向。结合专业课程的设置体系,坚持创业融合专业、专业促进创业的思路,整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资源,合理地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一)优化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内容
“学、做、创”一体的教学模式本质就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所要求的素质能力分解成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个执行点,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要积极深入行业及企业中,调研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寻找校企合作的结合点,结合行业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发符合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的资源项目,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的人才优势,做到优劣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二)优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实训基地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条件,建设能够进行教、学、创于一体的基于职场环境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是优化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体系融合创业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上,真正实现讲解、实训、创业等于一体,能承载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采用真实的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模式,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的文化管理制度,积极发挥实训基地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养成。
(三)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创业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组织形式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采取项目驱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从完成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目标,把项目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通过建立运营团队来完成项目的运营。团队成立后实施项目,依据公司的运营模式,从人员配置到任务分工以及任务执行都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工作环境,教师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阶段是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坚持过程考核,倡导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高校网络营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网络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基于实践环节并突出过程考核是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对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网络营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大胆改革,结合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课程考核的成绩分解为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课程项目的成绩和平时综合表现成绩,考核涉及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通过个人自评、小组初评和教师终评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表现,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真实性。
三、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策略
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当前创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网络创业的操作与实践分解成项目进行教学,同时将创业理念和技能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原则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按照项目驱动模式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并在每一个项目中体现创业教育的目标,通过项目实践不断检验和完善n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新课程教学思路,渗透创业教育理念
对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实施,要把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网络营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联系网络营销人才培养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的政策和创业的意义,不断强化学生对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提高就业质量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创业型学习观念和就业理念。强化就业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并把危机意识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让教学中渗透的创业教育理念成为教学相长的重要力量。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进创业实践
基于创业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专业促进创业,创业结合专业”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在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实施中,结合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组建创业团队,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优化团队协调配合,完成整个课程所涉及的项目。网络营销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突出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和社会化适应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未来进行自我创业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借力电商平台推进创业实践。选择阿里巴巴为代表的B2B和以淘宝为代表的C2C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平台。借助电商平台进行营销分析,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营销手段进行推广,以课程项目的完成直接对接创业项目,不断积累创业的经验和技能,通过专业教学融合创业教育,实现专业带动创业、专业促进创业的教学效果。
(三)校企深度融合,助推创业教育新高度
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创造创业成果转化的空间,提供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平台和渠道,发挥校企合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和效率的积极作用。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寻找校企合作新的结合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聘请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加强创业文化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推进校企共建创业基地,通过企业家座谈会、优秀毕业生回校访谈、社会调查等活动,增进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认识,了解社会就业环境,寻找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打造“学、创、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推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创业过程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大赛,通过大赛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程教学应当遵循“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大胆创新,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仿真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主题辩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法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提高网络营销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网络营销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基于创业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又富有激励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的愿望,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伟,李佳明.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J].人力资源管理,2013(12)
[2]张春玉.《网络营销》课程“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9)
【基金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优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 课堂评价 课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使新课改目标真正得以落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新课程下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关注点
1.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教学评价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门学科,其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同时,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本,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要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成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引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冲破“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陈规,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导致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藏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推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4.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的、赏识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进而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二、新课程下构建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一致,课堂才能变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体的园地,才能使新课程得以实施。
1.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
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二是“会学”,即学习的自主性;三是“善学”,即学习的创造性。由此形成三个课堂策略体系: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系。学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学生要主动发展首先要具备发展的动力,表现为“爱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学习中敢于善于质疑,在认知过程中敢于善于评判,甚至提出异同意见。
2.注重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
新课改下教师要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改为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探索、创新。教师教学模式要符合启发性原则,体现目标性原则,教授行为要能引起有效的学习活动,使教学过程有张有弛、活泼生动,对课堂偶发事件,要因势利导使教学活动不逾轨;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以身心一体化的表达,使学生真切地受到发的教育和影响;以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自我选择、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优雅的审美素质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3.建立促进教学的多元评价模式,加强对课堂评价的科学管理
在评价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注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开展多形式的评价。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兼有领导、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实施多主体评价,使课堂教学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也是现代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志之―。
以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景式”评价代替以“一堂课”为主的“管窥式”的评价。将评价活动置于日常教学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纳入教学工作与日常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注意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积累,建立个人档案库存,允许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申诉,发表意见。
4.突出学生主动参与,践行能力培养的评价标准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合作学习是参与学习的重要体现。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促进者”。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向“研究者”的角色转变。课堂教学更应聚焦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改变目前学生学习时空被全面主宰和机械分割的局面,调整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
课堂教学评价应成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机制,帮助和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抛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评价,从评教师的教转向评学生的学。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是否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否引导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在评价中,应认真分析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的质量,看学生是由教师牵着被动的“动”,还是自主的“动”;是单调机械的“动”,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实践表明:教师如果把课讲的过细过透,不仅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还把学生培养成了思想的懒汉,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个性创造,是教师依据创造和思维发展的原理,在教学中通过有创意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调查、实验、实践等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增进教师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观念的变革,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胡国环,李红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吴迪.多元性:素质教育评价的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前言: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虽然新形势下初中与高中升学考试中的英语分数都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的地位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上述的双重背景,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越发的要求教师讲求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策略,并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科学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在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保证课堂的良好氛围,本文将具体提供两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
一、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小游戏
初中阶段的孩子处于一个待成熟却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好学却也好动好表扬,针对这样的身心特点,只是单一的进行英文硬性教学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吃力和厌烦,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的与学生互动起来,而不失时机的穿插小游戏则是最好的互动办法。这里笔者提供两个英语教学方面的互动小游戏,一为关于英文单词教学的jump the card,同时也可以将游戏演变为touch the card,二为将英文课文情景再现。
Jump the card是指教师在单词教学的过程中将英文单词制作成闪卡,然后将闪卡放在学生的头上,要求学生一边跳一边大声朗读单词,在操作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卡片不断的提高,使学生的头碰不到卡片,这样的游戏可以使学生觉得整个课堂更加具备趣味性,并在玩儿的过程中牢记单词。初中阶段的词汇量已经很大了,这个游戏要求教师在进行闪卡制作的时候只是制作较为难以记住的单词即可,jump the card还可以转变为touch the card,具体是要求学生手拍单词,执行方式一致。
英文课文情景再现就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了,教师在进行对话的讲解之后请同学进行分角色表演。但是这里笔者指的是教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表演中来,并且要求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自己复述出来,与学生一起真实的模拟情境进行表演,这时学生会在理解与互动中深刻的掌握课堂内容。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小的互动环节,例如击掌等等,但这些互动要以英文说出来。例如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说“give me five”“give me ten”等等,并在击掌的过程中故意让学生击不到。
这些小小的游戏互动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整个课堂的趣味性,创造良好的课堂范围,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探究式的互动教学
探究式互动教学是较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好问题后,将学生有序的按照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成绩进行分组,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和解答,并再次提出问题,教师要给予其解答进行评价,并对其问题进行解答。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更有存在感,并在互动中得到进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的Step Ⅳ 1c教师就可以首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进行一个新的对话设置,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掌握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新的对话设置的同时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在新的对话设置中,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一些原文中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增进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口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步。探究型互动教学模式致力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自由创造才能,在这种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因为即使出错了、失败了,老师也不会批评,同学也不会耻笑。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这就是探究式互动教学,其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教师充分的互动,从而能够在多方面使学生得到进步。
无论是在英语教学中穿插小游戏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侧重点都是在教学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使整个课堂更加具备趣味性,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本文笔者提供的两种互动策略是可以兼容的,尤其是第一种互动教学策略可以应用于任何一节英语课堂中,是较好的一种英语互动模式。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更多的适合应用于英文课文或者是英文阅读的讲解中。
结束语:
互动是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无论是哪一个学科在进行教学时,一定都要注重这一环节,尤其是以对话和语言见长的英语教学,本文具体提供了两种初中英语的互动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更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带来灵感,实现英文教学中的更有效互动,从而达到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明.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积极的师生互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S2):5-6
【关键词】构建主义;仿真情境;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构建主义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要尊重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心理规律,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更为学习者所接受,能有效帮助学习者重构自身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是非常的重要。
二、教学策略
《会计基础》课程是经济类学科的基础课,具有较强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实践证明,对于一年级的中职学生,对专业知识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采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专业知识的内涵和作用。那么,教学的组织如何才具针对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起来?笔者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以仿真情境,搭建集“教、学、做”于一体的学习情境,系统地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下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会计基础》模块4填制记账凭证的任务7经营成果业务核算——“形成净利润的业务及核算”为例,探索仿真情境引导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 温故知新,整合内容,设计课前任务。
笔者根据净利润形成业务这一学习内容,做了这样的构想:以仿真的实践素材为呈现方式,融合学过的模块4填制记账凭证的任务2—6筹资业务、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其他业务核算的相关知识,并对教材前后内容衔接不连贯,进行教材前后关联学习内容的整理,设计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满足教学需要,并体现会计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活动。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案例:我的企业——2012年12月,销售10000个彩球,收入1034500元;销售剩余的彩纸1000张,收入18 000元;收到客户违约收入1 500元;彩球销售成本626 711元;1000张彩纸采购成本10 100元;销球发生广告费元3 000;行政管理部门费用26666元;支付银行短期借款利息700元;捐赠支出1000元;应缴纳城建税及教育附加3544.50元。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户(T字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活动中,体会新知识“利润的形成”,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二) 构建有效的问题(任务)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材内容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必须善于紧扣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探究提供有利条件,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以“静”求“动”,创设一个“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笔者把学生学过的“采购、生产、销售” 业务的核算以及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串联设计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即上述教学案例),利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要求计算“我赚了多少钱?”。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动手、动脑思考,通过这些素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 以学生为本位,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构建主义和有效教学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毋庸置疑,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习者。教师角色定位是学习者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的理解。探究学习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的探究,特别是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的理解束手无策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使学生得以继续探索、交流、讨论与合作,对新知识真正融会贯通。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对净利润的计算,引导学生逐步推进:第一步,企业发生哪些收入业务和费用业务,它们分别在哪些账户核算,在借方还是贷方登记;第二步,要计算净利润,设置哪个账户;第三步,构建意义,根据第一步、第二步如何结转损益类账户。经过上述分步探究,学生领会到结转损益类账户的思维步骤:①从收入类账户的借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从费用类账户的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②通过“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发生额与借方发生额的相抵减,就是利润总额。笔者通过分步提出问题,让学生逐步探究、交流、总结、提高,形成会计专业思想和职业能力。
(四)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运用具激励功能的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评价。
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科学地组编学习小组是关键,它是学习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达成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等各不相同,为了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潜能的充分展示和学生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一般以4-6人为宜,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要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或发展,让优等生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提高。
谈到评价,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为了更好鼓励学生发展,笔者通过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评价表量表,包括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采取自评、他评、师评,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做到评价有鼓励性、有针对性、有指导性和全面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教学案例
(一)课前系统部分
1.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编著的《会计基础》(实验版)一书。本课为该教材的模块4填制记账凭证的任务7经营成果业务核算——“形成净利润的业务及核算”的教学内容,教材采用仿真的单据等会计核算资料,同时以图表直观展示利润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的理解。但教材对利润形成的业务未能与前所学的采购、生产、销售过程相关费用、收入的经济业务相衔接,也没有根据编制结转损益类账户的记账凭证在“本年利润”账户进行登记展示,学生弄不清这些金额从哪里来的,造成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操作的困惑。若教师能整合教材内容并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利润形成的过程及业务核算,避免死记硬背,提升学生会计职业能力。
2.教学对象分析
⑴知识基础:学生初步掌握了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和账户的运用。
⑵技能基础:学生会判断单据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会根据单据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户(T字账)。
⑶情感态度:学生缺乏会计专业素养,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和活动;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容易前学后忘,未能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会计连续性的专业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方法、自学能力不足。
3.教学目标分析
⑴认知目标:①识记并理解利润的概念;②知道利润形成的经济业务;③掌握损益类账户及“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构。
⑵能力目标:能根据有关利润形成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⑶情感目标: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团体合作交流的意识;②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③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⑴教学重点:①“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构②本年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⑵教学难点:本年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5.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
⑴教学方法:采用构建主义教学模式,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利用教学案例,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实践应用、构建知识 内化知识、总结归纳”环节,启发学生。
⑵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
⑶教学媒体:多媒体
6.课前准备
⑴根据设计的课前教学案例,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编制记账凭证及登记T字账)。
⑵合理分配小组,检查课前作业的正确性,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情境引导探究学习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建寓学于实践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综合了理论和实践性内容,教师不应该“走教案”站在教坛上讲,把
理论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台下看,进行简单重复机械化的模拟技能练习。在《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净利润形成业务的核算,一直被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内容。传统的教学通过让学生死记硬背会计分录来达成教学目标,在形成性评价中反馈回来的是,学生通常出现借贷方会计科目相反的错误,并没有达到教学和学习的效果,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认真操作,主动探索和交流,在亲身活动中探索知识、构建知识,体会到利润的形成过程及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处理步骤,习得了技能和形成职业能力。
知识是在认知个体与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情境教学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实际事物或者与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把课程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工作的教学活动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运用知识技能的平台,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才会觉得知识是有用的,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的动力。
2.创设情境既要以旧知为前提,又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为认识的起点,按照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规律进行设计。课前的复习就是了解和测评学生的认知前提,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的,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新知识是在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教师必须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搭建平台。
学习教材本是枯燥无味,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以“静”求“动”,创设一个“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境,选准课堂切入点,从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入手,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工作、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情境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在创设学习情境后,提出学习任务,教师应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完成的任务,从而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发展。
4. 情境引导探究学习教学也有一些限制因素,从而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一,教师要花较多时间研究教材,将教材内容进行组合整理,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法将要教的知识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使之转化为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并创设能引起学生探索兴趣和欲望的职业情境作为载体。第二,由于学生个体在学习上存在差异,可能会增加教师调控教学过程的难度,另外学生探索和构建意义需要较多时间,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限定的,二者在操作中往往会产生冲突。因此,教师在搜集教学资料、整合教学内容、处理教材和课堂组织能力等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和改进。
总之,情境教学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为教学服务,建立与职业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从情境中提炼教学问题,以问题引路,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会计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实验版).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