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时间:2023-07-30 10:17:51

导语: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第1篇

7月11日,TCL宣布与浩然资本旗下世康融医疗集团合资成立TCL医疗集团,总部设在北京,主要业务包括X光和超声设备等高品质医疗影像诊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本刊记者了解到,浩然资本此前斥资逾5100万元收购的恒瑞美联在整合后,也将成为TCL医疗集团旗下企业。

浩然资本于2009年控股世康融医疗集团,并以之为平台在国内收购了两家医疗影像显影耗材公司。目前,浩然资本管理着约5亿美元的资金。

对于具体的持股比例,TCL医疗集团媒体联络人贺军表示目前还不方便透露,未来会在合适的时间公布。另据TCL医疗集团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医疗业务方面已有几十名研究人员。

和浩然资本的合作,标志着TCL继飞利浦、西门子、富士胶卷之后,又一家跨界染指医疗器械行业的3C企业。

早在3年前,TCL就已试水医疗电子行业。2009年10月,它出资3109万元收购北京国药恒瑞美联部分股份,然后又增资2122万元,成为新公司的最大股东。当时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就表达了对医疗设备行业前景十分看好之意,认为这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TCL医疗集团首席执行官胡海介绍,在过去的近3年时间里,他们的重点一直放在人才储备、技术对接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上, TCL医疗集团成立之后,工作重点将转向盈利的目标,并不排除上市的可能性。

尽管医疗设备行业利润丰厚,但与家电业不同,它的准入门槛更高,对技术和资金要求也很高,在营销模式方面也不同,且这一市场主要被飞利浦、西门子、通用电气(GE)等深耕多年的外资巨头把控,所以,外界一直认为TCL迈入这一领域后的处境难言轻松。

跨界门槛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医疗设备市场,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医疗影像诊断市场规模超过220亿元人民币。而据浩然资本预计,受益于城市化、老龄化及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将会继续保持20%的增长率。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利润成为吸引家电企业跨界医疗设备业务的主要原因。此外,有医疗器械行业的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指出,对于在3C领域中有光学元器件积累的企业,如彩电、数码相机等厂商,将其现有技术储备转化到医疗影像器械上,本身就有着天然的优势。

对于近年来陷入业绩增长低迷的家电企业而言,医疗设备业的发展机遇可以成为抵抗亏损风险、向多元化转型的一大契机。李东生在2009年收购恒瑞美联之时,就表示公司可以依托其原有显示技术方面的优势进入医疗电子产业。事实上,在西门子、富士胶卷等企业率先尝试之后,近年来日韩系家电厂商索尼、夏普、三星也都计划涉足这一领域,并纷纷给出进入医疗设备行业的方案。

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指出,在家电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进行有限度的多元化这一思路是正确的,这是家电企业转型的一个选择。

据悉,经营状况好的彩电企业,目前净利润也仅约3%。而2011年TCL多媒体毛利率仅为16.09%、家电集团毛利润率11.37%。相比之下,医疗设备利润丰厚,利润高达40%至50%。

然而,TCL向医疗设备领域的跨界,虽然可以为其带来机会,但背上的“包袱”也不小。

医疗设备与生命休戚相关,作为一种工程性产品,与一般的民用电子产品的游戏规则在各方面都截然不同。而作为后来者进入这一领域,TCL将面临品牌信任度、渠道建设以及专业营销人才引进等三大门槛。

洪仕斌认为,李东生尤其要把注意力放在营销模式方面。其理由是,医疗设备销售主要依靠关系营销,西门子、飞利浦的外资品牌已在其中深耕多年,形成了一定的利益格局。

“这是一个相对垄断的行业,与家电相比圈子要小得多,TCL要想长足发展必须经历一番磨合,打通上下游关系链是关键。”洪仕斌说。

不过,TCL也并非没有优势。作为本土品牌,其相对于外资品牌更具有地域和关系网优势。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它最需要做的是打好扎实的基础,再加上中国医疗产业飞速发展的契机,或许将有机会在国内医疗设备领域中领跑。

行业已现“群雄割据”

盯上这一行业的不仅是TCL,不少国际家电巨头早已表现出对医疗电子行业的浓厚兴趣。

去年,韩国三星电子就表示想以收购的方式进入医疗电子领域,韩国人还曾透露出公司计划在2020年以前投入1.2万亿韩元发展医疗设备业务的信息。其中,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健熙计划将医疗设备发展成为一项年销售额达10万亿韩元的业务。

韩国新韩投资分析师裴基达(Bae Ki Dal)表示:“市场对昂贵医疗仪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三星如何参与这一市场的竞争,值得关注。”在2010年,三星电子收购了超声设备厂商Medison的43.5%股份,此后增持该公司股份至65.8%。

巨亏之下的日系家电企业也有意进入这一领域。索尼CEO平井一夫曾表示医疗设备业务有潜力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松下也一直希望将产业触角延伸至医疗电子市场;今年2月,日立(中国)“中国事业战略2015”,将医疗设备业务作为支撑其千亿规模的业务之一。

另外,荷兰飞利浦公司在去年净亏12.91亿欧元之后,开始在医疗领域不断并购,而这一领域已成为其收入贡献中最大的业务。为了更好地介入中国市场,它还在2004年与东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生产和销售医疗影像诊断系统。

业内人士指出,医疗电子设备行业早已现“群雄割据”的格局,较早进入的外资品牌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垄断,长期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其中,西门子和通用电气占据了将近75%的市场。此外,还有迈瑞、威高、新华医疗、乐普、东软等国内企业。这些国内外企业在超声、数字化X光成像和体外检测等细分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肖珺就指出,国内企业因技术、资金等门槛,主要以生产一次性医院耗材、中低端的检验检测设备为主,这使得传统家电企业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不过,在洪仕斌看来,传统家电进入这一领域,尽管前期困难重重,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有利可图,并且对于整个医疗电子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

第2篇

开立医疗(300633.SZ)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致力于槿球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全系列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产品,并向医用内镜领域、体外诊断领域等延伸,公司产品线围绕医疗诊断设备领域逐渐多元化。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发达国家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与同期药品市场规模相当,而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仅为同期药品市场的1/5,未来还将有广阔的成长空间。随着中国老龄化、城镇化、医疗器械国产化的不断加速,以及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医疗器械需求将不断释放,从而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容。

开立医疗等国内企业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占据了国内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中低端市场的主要份额,产品逐步向高端市场延伸。在医疗器械国产化趋势的推动下,国产品牌将在国内市场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诊断以及内镜诊断设备等,目前已形成了丰富的产品型号体系。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2009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连续通过2012年、2015年复审;2013年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公司产品质量过硬,性能突出,多项产品通过FDA注册、CE认证,并得到国际认可。公司多款彩超产品入选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一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

公司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已在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国际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德国、巴西、新加坡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成立以来,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截至目前,公司已授权发明专利就超过90项。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彩超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开立医疗是国内超声诊断设备领域较早独立掌握彩超设备核心技术与探头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彩超技术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独立掌握基于PC的Linux彩超软件技术,128通道彩超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宽频带探头技术,特种应用探头技术等多项专利技术。公司生产的医用超声探头具有高密度、高灵敏度、超宽频带等特点,超声探头种类齐全,临床应用基本覆盖了人体全身各器官。

国内市场竞争中,公司依靠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以及销售网络优势,在基层市场把握设备普及和升级机会。同时,随着高端产品的推出,在大型医疗器械国产化浪潮下,逐渐实现进口替代。

公司在超声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突出,在国际市场上率先进入壁垒较高的欧美市场,产品系列也逐渐从中低端向高端延伸。经过多年国际市场耕耘,公司已成为全球超声设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2014年起,公司在全球超声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进入十强行列。

第3篇

300万一台的进口CT机,也许过不了多久通过网络仅用100多万元就能买到,国内的医院将可以节省购置医疗设备费用,病人的看病支出也会降低。

这种原先想象不到的事情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近来大大增加,以规模低价采购医疗设备和物料而闻名的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大鳄Broadlane公司CEO桑德斯近日低调来华探营,据说其与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巨头海虹的合作也因此进入最后阶段,Broadlane试水中国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

来自业内的消息说,Broadlane公司CEO桑德斯上周到内地多个地方考察,并拜会各级卫生系统官员。除此之外,桑德斯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与海虹进行有关合作的实质性谈判,谈判结果将在数周内揭晓。

不过目前阶段,无论是Broadlane还是海虹均不肯对合作的方式和意向作过多评论,未来是技术性合作还是采取合资方式都是未知数。

■不会涉及药品招标采购开拓全新业务领域

海虹意欲牵手美资医药电子商务巨头的消息早前已有传闻,但当时处于朦胧阶段,消息只是称海虹已与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巨头Broadlane公司达成初步共识,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战略合作。

海虹和Broadlane对合作密不透风,迄今为止只有海虹总裁康健曾明确表示,未来的合作将不会涉及海虹占据强势的内地药品招标采购业务,而是倾向于在Broadlane更富优势的为医疗保健产业提供业务集成服务方面。

据介绍,目前国内医药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药品招标领域,海虹占有市场大半份额,预计今年内地将有接近80亿元的药品采购在海虹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上完成。而对于Broadlane来说,这家美国电子商务巨头的主要业务则集中在医疗服务和产品的采购和物料管理方面,它是全美排名第三位的集团购买组织(GPO),药品采购并非他们的重点,仅占他们业务的十分之一左右。有关人士分析说,在这种背景下,海虹与Broadlane进行药品招标采购领域合作的意义不大,双方更看中的是医疗服务和产品的采购。事实上康健也表示,假若实现与Broadlane的联手,目标就是要开拓内地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新业务。

医疗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在中国尚处于空白状态,在美国以规模采购降低医疗采购成本而取得市场成功的Broadlane早已窥视中国市场。据说它之所以看中海虹,不仅是因为注意到了海虹在药品招标采购方面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海虹与内地一万多家医院之间的业务网络。

Broadlane的高层人士不断向中国医疗界介绍他们的业务优势。早些时候他们在佛山考察时发现,许多医院购入的CT机耗资二三十万美元,他们告诉当地医院管理者,如果将这些采购交给他们,通过他们的系统来做,价格会降到十几万美元。

购入医疗设备与物料,特别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过高,以及一个区域内医疗设备购置重复一直是国内医疗行业的普遍现象,这也给患者带来了医疗服务价格的上升及设备的浪费。“引入Broadlane这样的公司会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但能否很快见到效果,尚不得而知。”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

资料显示,Broadlane的业务模式接近于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为医疗机构提供采购解决方案,这一平台可以平均节省10个百分点以上的费用,Broadlane可以从中获取1%至3%的佣金。Broadlane在美国获得了成功,Broadlane公司目前已有45家供应商和Broadlane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Broadlink完全联网集成;在医疗机构方面,有455家医院和Broadlink联网集成,其中312家可以处理订单。2004年,Broadlane客户直接和间接购买该公司产品和服务价值高达71亿美元。

事实上Broadlane在进入中国之前,已经先后进入英国、印度等地并取得不错业绩。据说在上述两个国家,Broadlane均采取与当地公司进行合资的方式进行合作。

■桑德斯决意进军中国

从亚马逊到Ebay,美国电子商务巨头已几度试水中国并取得成功。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中美两国医疗行业的不同,不少人看淡这一领域的合作。

面对外界的怀疑与疑问,服务美国医疗行业10余年的桑德斯却不这样认为,他表示,中美两国医疗行业的确存在很大不同,但双方在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方面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通过提高竞争水平从而让医疗机构购得更好的产品、降低药品单价以及实现采购自动化。

第4篇

近日,医疗器械板块在股票市场上表现抢眼,理邦仪器、和佳股份、阳普医疗等医疗器械股平均涨幅超过5%。

这跟卫生部近期的一项报告不无关系。8月17日,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7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

“对我们医疗器械厂商当然是利好消息。”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毕飞飞说,在卫生部4000亿元投资计划中,有1090亿元将用于县医院建设,“而和佳股份目前则正在加大力度开拓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市场。”受此利好消息,和佳股份的股价在8月17日后最高涨幅超过10%,一度逼近涨停。

而在安邦咨询医药行业研究员夏庆看来,从4000亿元的投向看,此次加强扶持的领域是新医改的延续和深化。

投资主要针对医疗行业

据悉,此次投资主要针对医疗体系,投资资金将主要流向医疗行业。在各大投资项目中,县医院建设行动计划(1090亿元)、护士培养工程(1050亿元)和特聘全科医师计划(1000亿元左右)是投资规模最大的3个项目,合计占总投资规模的75%以上。

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分析师董世高说,卫生部如此大规模的医疗投资计划,尚属首次。

“然而,此次的4000亿元投资显然更加势大力沉。”董世高说,虽说此次投资规划期较长,至今仍有8年,但是年均投资规模达500亿元,是2008年投资规模的10倍。

此外,记者注意到,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其中,卫生部计划设立210个项目基金,其中100个项目将资助医用耗材研发,每个项目2000万元,100个项目资助医疗器械研发,每个项目5000万元,另外10个项目用于资助大型医用设备研制,每个项目3亿元左右。

“县级医院设备装备有望成为下一块医疗基础设施市场的主要增长点。”董世高说,从产业链的角度看,高新医疗器械/设备研发厂商、医疗信息化的相关企业(如医疗电子信息采集设备制造商)、医院基础建设承包单位以及医疗护理行业相关企业将直接受益。

专项资金投入,

将起到杠杆作用

“在国家对药品价格加强监控的背景下,医院为了平衡利益链,诊断时会加强医疗器械的作用,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力度会越来越大。”毕飞飞告诉记者,相对药品而言,由于起步较晚,在投资的拉动下,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成长性将更为突出。

有数据显示,医疗器械设备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已达到1200多亿元,2000—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约21.3%,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5年预计将超过3000多亿元。

夏庆更为看好此次4000亿元专项资金所带来的拉动与刺激作用。“通常专项资金的投入会带来相关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最终起到杠杆作用,将翘动更多资金投入到相关产业中。”夏庆向记者说道。

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专项投资,企业关注的是这些资金将投给谁。“在扶持领域中的企业,只要其产品或服务物美价廉、品牌知名度高、营销网络广泛、或具有进口产品替代优势、或产品为创新药等,这些企业受资金支持的概率就非常大。”夏庆说,对于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并及时提供下游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分享4000亿元资金支持这个大“蛋糕”的机遇更高些。

但毕飞飞也坦言,4000亿元的资金规模虽然足够大,但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医疗企业来说,能够获得资金专项支持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监管问题成关注焦点

正是由于企业数量多,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医疗服务专业性较强,使得医疗资金的监管工作变得很复杂,需要很强的技术性以及技巧性。“因此在监管这项巨大工程资金时,需要在整个流程中加以审核,并对有效性、公平性、管理便捷性等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夏庆说。

董世高也说道,国家、地方政府、甚至到各县级医院,都应该围绕该次投资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投资规划,从使用目的上保证资金用到正确的地方,“要建立起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管体制。”

用好4000亿元医疗体系建设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十分关键。“投资立项必须坚持可行性、可控性原则,注重项目科学规划。”董世高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资责任制、投资审核制与监督制。

第5篇

2014年1月Google收购了Nest之后,IoT的时代即将到来

与几年前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所不同的是,从2014年开始,IoT开始有落地的可行性,而IoT也将是继PC和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个新时代,未来一两年,很可能诞生Macintosh之于PC、iPhone之于智能手机的IoT领域的引爆行业的跨时代产品。在这个产品诞生之前,我们不妨看看IoT的潜在机会有多大。

IoT的应用领域远比PC和智能手机广,除了大众消费领域(家庭),商业公司和政府(城市)都是IoT应用的场景。家庭 IoT设备将伴随消费者媒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除了手机和电视,还包括智能手表、洗衣机、冰箱、电灯、空气净化器等几乎一切家庭物件;企业级设备包括设备维护、监控、包括医疗设备等等,政府领域则包括公共交通、水电系统、停车管理等等。

根据Busineess Insider Intelligence的预测,五年后IoT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美元,这个市场包括了IoT硬件、软件和周边产品及增值服务。其中硬件市场可能只有500亿美元,但软件和服务相关的市场将高达5500亿美元,也就是说软件的潜力是硬件的10倍。传统制造业必须学习互联网,但更大的可能是互联网企业更可能吞噬掉传统制造业。

四大驱动因素

1、用户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用户对自己家庭的电器有了更多的控制权,比如在办公室上班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家里的扫地机器人给地板擦地,如果未来有“清洁程度”传感器地话,还可以指挥机器人给脏的部分多擦两遍,当然,可以同时打开洗衣机洗衣服顺便自动烘干,提前从搜狐视频下载好晚上要看的美剧存在路由器里;当下班之后,在到家之前,可以提前打开空调设定好家里的温度。到家之后,只需要休息、放松和娱乐。用户对自己的家庭有更多的选择和控制力。

2、节省成本

短期购买和使用IoT方案可能很贵,但是长期来看,能更加节省成本。比如巴塞罗那政府仅仅是通过IoT管理水资源,每年即可以节省5800万美元开支,并增加500万的收入。

3、减少能源消耗

根据高盛的评估,采用IoT解决方案能为家庭节省40%的能源消耗。

4、医疗与健康的应用

第6篇

近期,随着谷歌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消费终端的推出,一股由可穿戴设备掀起的科技浪潮正试图开启物联网2.0时代的大门。相较于物联网1.0时代对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模式,由可穿戴医疗设备带动的物联网2.0时代,正在致力于突破孤岛,实现各种应用的互联。而在亚健康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的观念日益普及下,可穿戴设备也在成为唤醒医疗物联网2.0的潮流先锋。

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可穿戴医疗的前景很美,但其价值并未真正显现,已面世产品与用户的实际生活仍有距离。

不得不规划和管理的亚健康状态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身体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首部保健用品蓝皮书《中国保健品产业发展报告》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亚健康状态者所占总人口比例高达77%,即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7亿。人体处在亚健康状态,就极有可能患上各种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肾结石、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以说,亚健康就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前状态。

欧美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提出和普及“亚健康概念”,在这一点上,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的“亚健康”人群规模及严重程度,已不容我们乐观,特别是企业职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强脑力工作者,亚健康状态尤为严重和普遍。

幸运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重大疾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即使是癌症,如果及早发现,有效治疗的话也是可以被治愈。那么,如何规划和管理的亚健康状态呢?

幸运的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采用多种传感器的融合、创新的可穿戴设备,正在打破原来的状态。

例如:通过生物传感器监测到人体血压、血脂过高时,能警告用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运动传感器负责监督人体每天的锻炼情况;环境传感器负责监控人体周围的环境状况(如有无吸烟和环境污染等);最终,通过三类传感器的有效配合,很好地控制疾病。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节约费用和人力成本。

正因为可穿戴医疗能够让患者(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上百万的活跃、专注的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量的用户的临床数据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可穿戴智能医疗能够协助患者进行经过科学设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检查指标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带来费用和人力成本的节约。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住院时间的35%。

健康管理理念的兴起使可穿戴医疗有了广泛的需求基础。从苹果UP手环到谷歌眼镜,涵盖了健身、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有人甚至预言“可穿戴医疗革命”即将引爆。

医疗: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

从2013年起,五花八门的可穿戴设备开始出现,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穿戴心电马甲、可穿戴式血压计……这些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后最热门的移动产品。2014年5月,中国(北京)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举办了“可穿戴医疗设备与智慧健康”专场,其设立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展台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2014年5月,可穿戴设备领域出现了几件重大的事情,一是Google 1.3亿美元领投大数据医疗Flatiron Health,以及苹果招募医疗人才(苹果公司过去一年至少已经从生物医学领域挖走了6位一流专家。5月29日上午,英特尔也在Re/Code大会上推出了智能T恤产品。

这款T恤,是由英特尔之前收购的AIQ公司开发的。T恤搭载Edison芯片,采用可拆卸电池供电,方便用户清洗。同一天,三星也了一款名为Simband的可穿戴医疗平台。这款产品与现有的智能手表非常相似,采用正方形外壳和大号的彩色触摸屏,并且配备Wi-Fi和蓝牙模块,可监测心跳和含氧水平。

正因为有如此多种类的可穿戴设备投入市场,2014年也被称为“可穿戴科技之年”。也正因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有专家预测,可穿戴医疗设备将是引爆医疗健康领域的一场革命。因为它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也许就在2016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一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反馈的信息查看地球另一端某个病人的心电图,这就是正在发生的医疗技术革命”。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前心内科医生Eric Topol 在他的新书《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in medicine》中,将可穿戴医疗设备和移动医疗列为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破坏性创新技术。

市场研究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研究表明,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是健身和娱乐);Ahadome预测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至少占可穿戴设备的50%份额。可穿戴设备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微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电离子透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智能眼镜可以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唤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Google Glass可以全程直播外科手术等。

据IDC估计,到2020年无需人工操作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总数将超过300亿个,而能连接上网的各种“小玩意”则会多至2120亿个,其中有近2/5属于医疗领域。根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2012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4.2亿元,到2015年这一市场预计将达到12亿元,2017年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市值将超过80亿美元(约合480亿人民币),主要受益于医疗保健类产品的推动。

探索怎样的商业模式?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能够有效地协助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检测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医疗领域,一直都是各种新技术觊觎的重点市场,在中国医疗服务大概是2-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占GDP5%-6%的比例左右。美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则达到了2-3万亿美金,占到美国GDP比例的17%左右。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技术层面已经有了很多突破,可穿戴设备正在通过语音识别、眼球追踪、骨传导技术、低功耗和能源技术、裸眼3D技术、高速无线、人体芯片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始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智能手环、智能腕表、智能耳套、智能虹膜、智能腰带、智能鞋……各种具备检测体征、睡眠、坐姿、脑电波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也在市场上掀起热潮。目前,可穿戴设备已经被应用到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居家养老等方面。不过,大多数产品仍处于实验期或推广初期,且价格偏高,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如果以“互联网基因”来定义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当然目前价格偏高的价格还不能让大多数人接受。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硬件粘住客户,以及如何利用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医疗云端“大数据”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经过比较和总结可以发现,目前通过设备销售来完成价值转移的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公司开始通过服务模式的改进向用户、企业、科研机构、医院、医生甚至保险公司来收取费用。下表就列出了一些衍生的商业模式:

综合来看,寻找可以产生增值效益的商业模式对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尤为重要。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产业链由硬件、应用、运营服务、大数据等组成。医疗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方案商等都是移动医疗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虽然技术层面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可穿戴医疗作为未来移动互联新的入口,最大的潜力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通过硬件粘住客户,在于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医疗云端“大数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商业模式。

普及尚需时日

医疗穿戴设备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以后,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位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的特点为医疗穿戴设备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除了用于个人医疗保健和生活运动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外,用于医生护士临床治疗和监护的移动式可穿戴设备仪器,也在陆续应市。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6月末),中国投入医疗穿戴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达到420家左右,国际上则达到2000多家。但是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很多公司推出的可穿戴医疗产品销售状况并不乐观。比如浙江嘉兴统捷科技研发的针对中老年人的手机手表式健康检测远程跟踪监护器“腕宝”,因自身产品因素,通过网销及直销的模式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如三星智能手表的销售数据显示,其日销售量仅为800~900台,远低于预期,其中价格昂贵是主要因素。九安医疗为了提前布局前端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曾重磅推出的iHealth产品,但到目前为止这种产品对公司业绩贡献并不大。九安医疗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为4.07亿,同比增加14.46%,其净利润为亏损834万,同比下降219.52%。其主要是外销的iHealth产品账款坏账达到383万。

同样在美国,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利润也并不乐观。2014年1月份曾有报告称有1/3的用户在购买可穿戴设备之后6个月内即停止使用。美国的一些医生指出,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功能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都集中在记录步数、估算消耗的热量以及跟踪用户的睡眠质量等方面,还有一些可穿戴设备能够跟踪记录许多用户的活动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最终却难以帮助人们针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改变。也正因为如此,耐克公司就在前不久宣布裁减可穿戴硬件团队。

第7篇

关键词:SCP理论;医疗器械;供给侧改革;行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04

1导言

医疗器械行业是连接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经济部门,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检验医学、血液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是我国的医药卫生系统中保障临床治疗活动有效、安全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政策导向之下,由于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措施陆续出台,加之医疗器械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多、小、散、乱”格局,政府干预不当和企业经营费用率高等问题,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对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改革建议。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2.1产业规模分析

根据Evaluate MedTech的统计,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规模从1200亿元增长到30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而同期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仅为1.90%,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国,并已经成长为拉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如图1所示。

2010年至今,在医疗器械销售领域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国医疗器械批发企业数量始终维持在1.3-1.6万家之间,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数量明显偏多,市场呈现出离散化竞争特点,如图2所示(数据来源:IMS Institute)。

2.2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分析

行业集中度指标CRn表示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情况,其公式为:

CRn=∑ni=1Xi/∑Ni=1Xi

经济学家贝恩(Joe S. Bain)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分类研究,依据行业集中度指标CR4和CR8,将产业结构类型分为寡占I型,寡占II型,寡占III型,寡占IV型,寡占V型和原子型(竞争型)6个等级。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集中度指标CR3、CR4和CR8分别由21.64%、24.64%和3185%上升至28.59%、31.57%和37.78%,但全国市场整体上的原子型结构没有改变(如表1)。对照部分发达国家,我国的前3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CR3)明显偏低。

数据来源:商务部《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0-2015)。

然而,由于我国医药卫生监管体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加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庞大且地域广阔,医疗器械市场并非是全国统一。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当地的经济发展、就业及税收,为本地药品流通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视外地医疗器械企业为掠夺市场资源的“搅局者”。典型表现是在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要求中标企业必须选择当地经销商进行配送,一些地区甚至规定只有成立县级医药公司才能获得该地医疗器械的配送权。从全国范围来看医疗器械领域为完全竞争的原子型市场结构,但随着市场按照行政区域分割,本地企业的市场控制力也随之增强,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了医疗器械行业资源整合最大的体制机制障碍。

2.3产品结构分析

根据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统计,从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骨科及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剩余的市场份额被牙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如图3所示。而在占我国医疗器械25%的高端产品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在绝大多数领域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于国内企业,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外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

2.4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美国产业经济学家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为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产生原因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度和法律规制等。医药行业存在明显规模经济的特性,即企业在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前,对于单位产品(服务)将付出较高的平均成本。此外,依照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开办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两项行政许可,其中,2014年和2015年先后出台的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均被称为“史上最严”,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软件、硬件方面要求大大提升,成为进入医疗器械行业最严格的政策法规壁垒。

2.5产业政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开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核心部件,发展高品质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放射治疗设备、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测序仪、基因编辑设备、康复类医疗器械等医学装备被确定《规划》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同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报资料编写指南》,在政策上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为医疗器械特别是高性能医疗设备领域推进国产化进程,这无疑将χ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带来利好。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下,医疗器械将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以国外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42%的份额来对比,国内医疗器械份额仅仅只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对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自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规模增速下降、市场集中度低、行业进入壁垒提高等情况。应针对上述问题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医疗器械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特征,行业未来必然走向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因此,推进医疗器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应从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入手,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集中度,淘汰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长期亏损的企业。然而,由于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仅依靠企业自有资本积累开展行业的兼并重组必定困难重重,必须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资源的整合。在“新医改”政策完善落实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利用医疗器械领域刚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整合后的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投资者关注。符合条件的企业应积极谋求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将企业做大做强,使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成为医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可借力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资本,逐步形成企业融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成本节约-效益提升-吸引投资的良性发展循环。

应破除一切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真正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长期亏损的企业应减少亏损补贴,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性贷款,并通过实行市场化重组和企业破产等方式加速淘汰行业的落后产能供给。

参考文献

[1]李先国.药品供应链的整合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10,(5):177.

[2]孙乃强.医疗器械行业等待政策助力[J].中国卫生产业,2005,(10):3033.

[3]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8.

第8篇

在近日ARM公司组织的“微控制器市场创新研讨会”和ST的采访会上获悉,ARM公司的Cortex-M3已经有18家企业授权使用,出货量数百万个,主要为ST等公司出货。

Cortex-M3是迄今为止ARM最小的处理核,性能是同一ARMZ性能的2倍,功耗比ARM7低1/3,从占位面积到代码密度等角度来看,都具有优势。

为了推广Cortex-M3,2006年ARM投资了一家初创小公司一Luminary,成为第一个勇吃螃蟹者。但是Luminary毕竟影响力有限。2007年6月,ARM的VIP盟友――ST公司推出了基于Cortex―M3的STM32系列,据ST亚太区应用单片机部应用高级经理梁平介绍说,自2007年6月sT以来,STM32至今已经出货2百万颗芯片,尽管数量不是很大,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从设计、开发、调试到上市的过程,可以说是初战告捷。

Cortex-M3是ARM公司定位于与8、16位MCU竞争的芯片。目前,ARM公司的另外一家铁杆盟友――NXP也在做Cortex-M3的测试,预计产品即将推出。东芝只对其特定客户做Cortex-M3核。TI公司也宣称正在试制Cortex-M3产品。其他十几家公司还不愿意透露名字。

ST大幅扩展STM32系列

5月26日,ST宣布其Cortex―M3基的32位STM32系列MCU,在系统可伸缩性和外设选择性方面全面升级。ST扩展升级的STM32系列产品线,新系列配备最高达512KB的片上闪存、存储空间更大的SRAM和更多的外设功能,以用于显示、声音、存储和高级控制。STM32产品系列还兼有低功耗和多种省电工作模式,能够优化工业设备、物业控制设备、医疗设备和计算机外设等产品的性能。

STM32产品系列新增28款产品,从定位低端市场的36引脚封装到定位高端市场的144引脚封装产品一应俱全。STM32基本型系列的目的就是鼓励设计人员从成本限制的应用中或16位的设计中走出来,采用32位微控制器。

TI预见2020年科技未来趋势

TI首席科学家方进(Gene Frantz)在5月26日中国举办的TI开发商大会上将大众带入2020年的未来科技世界。方进指出,随着对视讯影像、车用电子、通讯设备、工业应用及医疗电子等相关应用的需求提升,全球DSP、微控制器和模拟元件的需求持续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到2020年,全球嵌入式处理器市场将拥有突破300亿美元的市场,模拟市场则有超过1 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绿色装置、机器人技术、医疗电子等相关应用,将成为2020年驱动市场成长的主要动力。

关于半导体科技未来发展趋势,方进认为,到2020年,集成电路(Ic)技术将发展到非常精细的程度,在许多方面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多核趋势及灵活的协处理器革命:并行处理带来半导体性能的疾速提升,未来IC产业通用性将变得极其重要,系统需要更多灵活可编程的DSP核,并增加优化的可编程的协处理器,以迎接未来创新应用所带来的高效严峻挑战。

第9篇

一、外资和合资企业是出口主力军

2005年上半年全国共有5491家企业经营97种(类)医疗器械及设备,出口到19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该类商品排名前50位企业的出口额占该类商品出口总额的44.74%,集中度较高。出口已成为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及设备制造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虽然医疗器械及设备出口市场在不断扩大,但国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产品一般技术含量较低,竞争能力让人担忧,在出口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和合资企业就有7家,从整个出口企业的构成看,外资和合资企业是国内医疗器械及设备出口的主力军。

二、中小型医疗器械竞争力强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主要是常规设备、手术器械、按摩器具等中小型产品,由于具有价格优势,功能和可靠性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相当,所以在国际市场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

1.按摩器具

近年来按摩器具在医疗器械及设备制造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行业中出口金额最大的产品,所占比重达14.73%,出口额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出口前景非常广阔。2005年上半年,我国按摩器具出口到12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美国、中国香港、韩国和德国,所占比重达69.94%,特别是对韩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26.86%,呈高速增长态势。今年初以来,全国共有789家企业经营按摩器具出口,大东傲胜保健器(苏州)有限公司出口排名第一。

2.其他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

其他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出口金额排在按摩器具之后列第二位,今年初以来已出口到14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德国、荷兰、美国和中国香港,所占比重达66.26%,仅日本市场就占了37.58%。对德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了105.71%,对中国香港出口金额同比下降了16.01%。上半年,全国共有504家企业经营该类产品出口,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出口排名第一。

3.血压测量仪器及器具

血压测量仪器及器具出口金额排第三位,今年初以来已出口到124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荷兰、德国和俄罗斯,所占比重高达77.09%。除对德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了3.74%外,对其他4大市场出口金额同比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国共有275家企业经营该类产品出口,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出口排名第一。

三、高科技医疗设备出口稳步增长

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计算机化、多学科、跨领域。近年来,我国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迅猛,在超声波诊断仪、病员监护仪等产品上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许多产品已获得CE和FDA认证,像迈瑞牌病员监护仪已远销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一些高科技医疗设备如磁共振成像装置、X射线断层检查仪等在合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后,出口稳步增长,但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垄断。

1.B型超声波诊断仪

今年初以来,我国B型超声波诊断仪已经出口到10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瑞士、美国、俄罗斯和埃及,所占比重达50.88%,其中对埃及出口从去年同期的23台增加到529台,同比增长2200%。上半年全国共有81家企业经营该产品出口,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出口排名第一。

2.磁共振成像装置

上半年,我国磁共振成像装置已经出口到29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西班牙、法国和印度,所占比重达58.09%,除对日本出口金额同比下降7.54%外,对其余4大市场出口均增长较快,特别是对西班牙出口从去年同期的1台增加到7台,同比增长了575.49%。今年初以来,全国共有24家企业经营该产品出口,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出口排名第一。

3.病员监护仪

今年初以来,我国病员监护仪已经出口到9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印度、土耳其、韩国和波兰,所占比重达58.09%,其中,对土耳其出口金额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79.93%,对韩国出现负增长,出口金额同比下降了60.65%。上半年全国共有68家企业经营该产品出口,深圳市三家企业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科威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包揽了出口前三名,所占比重高达75.5%,特别是排名第一的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占据该类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比重达58.38%。

4.彩色超声波诊断仪

上半年,我国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已经出口到3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德国、印度和以色列,所占比重高达73.62%,其中,对日本和印度出口均出现高速增长,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731.89%和484.88%。今年初以来,全国共有21家企业经营该产品出口,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出口排名第一。

5.X射线断层检查仪

今年初以来,我国X射线断层检查仪已经出口到30个国家和地区,但对大洋洲没有出口记录。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印度、德国、伊拉克和美国,所占比重高达78.91%,除对德国市场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外,对其余4大市场出口均出现负增长,特别是对美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了83.58%。上半年全国共有15家企业经营该产品出口,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出口排名第一。

四、一半市场在美、日、德

据报道,目前全球的医疗器械及设备市场规模约2300亿美元,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及设备市场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及设备生产国和消费国,它供应了世界市场40%以上的医疗器械及设备,同时消费了世界37%的医疗器械及设备。美国是我国医疗器械及设备出口的最大市场,日本排第二,德国排第三。

1.美国市场

今年初以来,我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医疗器械及设备金额为3.84亿美元,同比增长26.57%,出口排在前三位的产品主要是按摩器具、未列明矫正视力、护目等用途的眼睛用品和血压测量仪器及器具,所占比重达30.95%。上半年我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有:X射线断层检查仪10台、磁共振成像装置14台、B型超声波诊断仪410台、彩色超声波诊断仪387台、病员监护仪4674台、心电图记录仪2250台,合计所占比重为4.75%。以生产血压计著称的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位居出口美国市场金额第一。

2.日本市场

上半年,我国出口到日本市场的医疗器械及设备金额为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5.53%,出口排在前三位的产品主要是按摩器具、其他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和血压测量仪器及器具,所占比重达52.22%。今年初以来,我国出口到日本市场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有:X射线断层检查仪49台、磁共振成像装置7台、B型超声波诊断仪973台、彩色超声波诊断仪314台、心电图记录仪400台,合计占比重为6.75%。主要以出口其他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的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位居出口日本市场金额第一。

3.德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