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时间:2023-07-30 10:17:55

导语:在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1篇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B>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B>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B>课程

1,基本内容

(1)B>课/!/程的概念

(2)B>课程的要素

(3)B>课程的结构

(4)B>课程的与实施

2,基本要求

了解B>课程概念,理解B>课程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理解B>课程的结构;掌握B>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实施.

重点:B>课程的结构

B>教育活动

1,基本内容

(1)幼儿活动理论

(2)幼儿教育活动理论

2,基本要求

了解幼儿活动划分标准,确立游戏是幼儿主导活动的思想.了解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特点和B>教育活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幼儿活动,幼儿教育活动,B>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

能分析B>教育活动的特点,理解B>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及其关系.

掌握B>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方法和实施原则.

重点:B>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

难点:B>教育活动的目标.

B>健康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基本内容

(1)B>健康教育活动的概述

B>健康教育的目标

B>健康教育的内容

B>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组织

B>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2)B>健康教育活动的

具体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创编

活动

(3)B>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实施与指导的一般要求

体育课的实施与指导

早操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户外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2,基本要求

(1)掌握概念:健康,体质,健康教育活动

(2)从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两方面把握B>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B>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了解B>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组织.

(3)明确B>身体锻炼具体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游戏和基本体操.能遵循B>体育活动性游戏的原则进行游戏的创编.学习创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基本体操.

(4)遵循一定的规律B>体育课,幼儿早操活动,能根据户外活动的不同类型进行.

(5)了解指导幼儿实施体育课,早操与户外活动的一般要求.

重点:健康教育的原则

难点:户外体育活动的类型与组织

B>语言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基本内容

(1)幼儿语言的概述

何谓幼儿语言

语言对幼儿的重要性

幼儿语言获得良好发展的条件

(2)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

确定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依据

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

(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与组织

B>语言教育的一般方法

对B>语言教育活动与组织的一般要求.

2,基本要求

(1)掌握影响幼儿语言的因素,幼儿语言的特点.

(2)了解B>语言教育的类别与方法,能运用基本原则,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能出科学的语言教育活动.

重点:B>语言教育活动的原则

难点:语言教育目标的表述

B>数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基本内容

(1)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逻辑准备及特点

(2)B>数学教育活动概述

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数学教育活动内容

数学教育活动组织途径和方法

(3)B>数学教育活动与指导

操作活动的与指导

集体教学活动的与指导

数学活动区(角)的与指导

2,基本要求

(1)了解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2)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理解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重点理解和掌握B>数学教育活动的途径,方法及数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学会各年龄班数学教育活动并能辨析数学活动角的设置.

重点:掌握幼儿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数学的途径与方法.

难点:掌握B>数学教育内容体系.

B>科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基本内容

(1)幼儿学科学的心理特点

(2)B>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和具体方法

(3)B>科学教育的方法

(4)B>科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2,基本要求

(1)能通过实例了解,分析幼儿学科学的心理特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2)区分"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与"偶发性教育活动"的概念.

(3)能理解B>科学教育的目标和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能熟练掌握B>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能创造性地进行B>科学教育活动的.

重点:掌握幼儿科学教学的内容和学习科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1

B>课程

4

4

2

B>教育活动

6

6

3

B>健康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2

8

4

4

B>语言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4

10

4

5

B>数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2

10

2

6

B>科学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6

12

4

合计

64

50

14

四,有关说明

1.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初以来,我国B>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幼教教材的"三学六法"结构已不适应当前B>课程改革新需要.《B>课程与教育活动》是专门培养,训练B>教师组织和B>课程与教育活动能力的教材.它既包含传统六法(语言,科学,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的内容,又增加社会教育,健康教育等新内容.

2.本课程不仅内容新,时代性强,而且实用性,操作性强.因此,学习本课程时首先以讲述为主,用描述性讲解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基本概念,实例分析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从典型事例中推出一般的原理.其次,学习本课程必须辅之以练习法,要求学生能具备与指导各类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3.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既要重视平时的见实习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有关的音像资料制作CAI课件,利用学前教育实验室(模拟B>活动室)进行教学训练.

课程的学习必须在三学(学前卫生保健教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概论)的基础上进行.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倪编.B>课程与教育活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__

周兢主编.语言.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张慧和主编.B>课程指导丛书·健康.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许卓娅主编.B>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

六,考核方式

平时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期末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

执笔人:陈蓓

审定人:陈蓓

批准人:刘维俭

二四年六月

B>教育活动与指导(下)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6学分1.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B>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B>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B>社会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内容

(1)B>社会教育概述

B>社会教育是B>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B>社会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目标

内容

方法

(3)B>社会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活动目标的与拟定

活动的准备

活动过程的与活动的指导

基本要求

(1)识记概念: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观察学习法.

(2)了解B>社会教育是B>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B>社会教育目标的几个层次,掌握B>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原则,

重点:学习运用B>社会教育活动的特殊方法教育活动.

(二)B>美术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内容

(1)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

(2)B>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B>美术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要求

(1)了解幼儿绘画,手工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2)掌握B>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能正确表述教育活动的目标.

重点:掌握B>美术教育活动的和指导方法,能B>美术教育活动.

(三)B>音乐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内容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

(2)B>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B>音乐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2,基本要求

(1)了解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流派的主要内容,理解音乐活动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2)理解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

(3)逐渐理解和掌握各项音乐教育活动的与指导原则与方法.

重点:B>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四)B>生活活动与指导

基本内容

(1)B>生活活动概述

(2)B>生活活动的内容与指导要点

基本要求

了解B>生活活动的意义,目标和内容.掌握各类生活活动的指导要点.

(五)B>区角游戏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内容

(1)B>区角游戏活动的概述

(2)各类区角游戏活动的与指导

基本要求

能根据B>区角游戏活动的与指导原则,编写各年龄班各类区角游戏活动的教案.

(六)B>综合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1,基本内容

(1)什么是综合教学

(2)综合教学的意义

(3)综合教学的案例分析

2,基本要求

初步学习B>综合教育活动.

(七)B>教育活动的评价

基本内容

(1)B>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和作用

(2)B>教育活动评价的范围和类型

(3)B>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B>教育活动的评价原则,范围和类型,掌握评价的各种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1

B>社会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4

2

B>美术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4

3

B>音乐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6

4

B>生活活动的与指导

2

5

B>区角游戏活动的与指导

4

6

B>综合教育活动的与指导

2

7

B>教育活动的评价

4

合计

26

四,有关说明

1.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我国B>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幼教教材的"三学六法"结构已不适应当前B>课程改革新需要.《B>课程与教育活动》是专门培养,训练B>教师组织和B>课程与教育活动能力的教材.它既包含传统六法(语言,科学,数学 ,音乐,美术,体育)的内容,又增加社会教育,健康教育等新内容.

2.本课程不仅内容新,时代性强,而且实用性,操作性强.因此,学习本课程时首先以讲述为主,用描述性讲解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基本概念,实例分析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从典型事例中推出一般的原理.其次,学习本课程必须辅之以练习法,要求学生能具备与指导各类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3.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既要重视平时的见实习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有关的音像资料制作CAI课件,利用学前教育实验室(模拟B>活动室)进行教学训练.

4.课程的学习必须在三学(学前卫生保育教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概论)的基础上进行.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倪编.B>课程与教育活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__

B>课程指导丛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陈帼眉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孔起英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许卓娅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六,考核方式

平时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期末以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查.

执笔人:陈蓓

审定人:陈蓓

批准人:刘维俭

第2篇

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品质;团体辅导;心理疾病;辅导员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笔者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员,对平日的工作有一定的经验总结,兹简列与此,与大家分享,敬请批评指正。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符合人的此能力成长规律的方式,开掘人内在的心理潜能的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既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将其生命价值内化,增强他们对生命和健康价值的认知,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培育他们适应复杂社会环境并增强自身幸福感的能力和品格。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三个概念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厘清: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和心理疾患。心理问题是个体成长中的必经之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每个个体选择以怎样的心态面对问题的过程;心理困惑是指心理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徘徊、犹豫、迷惑的状态,这时需要心理教育和干预;心理疾患就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偏离了“正常状态”,其行为已经对自我发展和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专业咨询和帮助。

在高校中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把握好系统性原则和学生主体原则;需要着力于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心理卫生学有两大基本任务:1、客服消极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2、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具备三大积极心理的品质:1、能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利于心理保健;2、能促进工作和学习绩效的提高;3、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并且将这些心里品质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包括:智慧――认知的力量;勇气――情感的力量;仁爱――人际的力量;公正――公民的力量;节制――避免极端的力量和超越――精神信念的力量。了解积极心理学促使我们在反思自身具有哪些积极心理品质的同时,也进一步思考如何发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技巧,包括用PQ4R法培养学生爱好学习的习惯,用PMI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洞察力等。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发掘学生所觉有的优点,鼓励他们充分地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恰当地采用共情的方法加强与学生沟通的效果,通过合理的归因和积极人文素质的培养,达成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目的。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途径有:(一)营造积极心理气氛,(二)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提高团队的写作能力,(三)开创心理拓展训练,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四)通过讲座、班会、各类宣传等开阔思路,全方位积极贯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三、团体活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一)基本理论

团体是指:“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工作群体......团体的工作任务必须通过其成员共同努力、积极协同方能完成,其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绩效的总和。”这个定义告诉我们,人的集合不等于团体,人要组成一个团体,需要通过良好的组织和配合,实现“绩效水平”大于个体绩效的总和才能叫做团体。团体的特征应该包括:有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相互交往和依存,分享和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影响。

团体对团队成员既有社会助长的作用,又有社会懈怠和去社会化的作用。为避免团队的负面影响,应注意团队所有人的参与感,并且建议团队规模在8-12人为宜,超过20人就很可能会出现次小组或其他负面现象。

按团体结构分类,团体可分为结构性团体和非结构性团体;若按团体的开放程度分类,可分为封闭式团体和开放式团体,按成员的构成可分为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并且,在团体辅导中要注意豪猪原则和方舟原则。

团体辅导中要注意对空间的把握,特别注意影响沟通的因素,处于第一位的是团体与地位,辅导中要注意团体的大小、次团体、情感联结、使用暗示与增强等技巧。

根据领导中心与团体中心的类型,可将团体分为自由型、圆圈型、辐射性和热椅子型四种。其中,自由型最好,因为该类型的团体成员根据团体过程中的现象自由沟通,可充分地表达团体成员的意见,实现最充分的沟通,有利于沟通效果达到最好。

吸引成员的因素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团体成员的期待,此外要让成员感到安全,注意团体间的比较和团体资源的吸引力。培养团体凝聚力,需要通过明确团队任务、积极角色的规范、成员有授权感、合作与沟通,最后达成团队目标等步骤方可实现。

团体辅导中,要注意把握社会控制的度。影响社会控制的因素第一是成员地位,其次是成员在团队里的角色和团队规范的制定与遵守。但是,做团体辅导时也要注意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如团体盲思和社会性懈怠。在辅导员做团体辅导时,更常见的是社会性懈怠问题,可通过选择动机较强的成员、团体规模保持适当、明确成员任务,及时评价成员的表现和贡献等途径来降低社会性懈怠的危害。

(二)实践操作

一般而言,团体活动由1―2名组长主持(若有副组长,则坐在组长对面最好),由10名或更多成员组成(团体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如10人,大家围坐成一圈最好,并且,最好男女相间而坐,权力平衡的状况最佳)。团体活动的过程(以10次为例)包括:1、准备主题;2、建立关系(在第1―2次团体活动中完成);3、过渡(第3―5次);4、工作(第6―9次);5、开放讨论,最后一次收尾。每周一次团体活动,每次2-3小时为佳。团体活动/辅导一定要有开始、一定要有主题,一定要有结束。

四、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心理危机的甄别与干预

心理学的三大使命:(1)研究消极心理,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患;(2)致力于使人类生活得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3)鉴别和培养有天赋的人。对辅导员而言,首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发展、教育和预防”工作,帮助全体学生发展自我,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完善自我,预防或减少心理疾患。其次是协助学生有效地应对心理危机、心理问题,合理帮助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包括:1、症状检查标准(通过精神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理测验完成),2、数理统计标准(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准),3、内省经验标准(以病人的主观体验和观察者的体验为准),4、社会文化与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对于缺少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而言,可用以下常识性标准来区分:1、言谈、思维和行为的怪异,2、情绪体验和表现过分,3、自身功能的不完整,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但是,判断的时候要注意文化背景、社会准则等。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及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社交焦虑症、惊恐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等。分别讲了这些心理疾病的特征、识别方法、风险和应对策略,增进了我的知识,有助于我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在碰到问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当然,面对心理疾患的时候仍要小心,毕竟我并不专业。

心理危机的分类:发展型危机、境遇型危机和存在型危机。产生心理危机时,一般有两种反应:交感反应(唤起与过度唤起)和副交感(迷失)反应(低唤起或缺乏唤起)。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做危机评估,即是否有即刻的危险和稳定性如何,是否能在此时此刻进行干预工作。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自杀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因此我特别注意了学生自杀的评估要点:1、目前自杀表现,2、精神疾病,3、既往史,4、心理社会状况,5、个人优势和弱点。

当然,碰到自杀问题的时候,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必须依靠学校、公安机关的专业力量,平时经常保持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联系,遇到情况及时报告领导和公安机关,联系相关部门寻求支持,依靠团队应对和解决相关问题。

进行危机干预时,也要注意相关原则:及时预警原则、生命第一原则、亲属参与原则、全程监护原则和分工协作原则。

五、辅导员的压力管理与情绪纾解

压力是源自于负荷的超载。辅导员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线,由于他们特殊的工作性质,面临的压力常常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如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学生违纪等。但是,内在压力源才是最大的压力。其实,在工作中,既不要让自己没有压力,也不要让自己的压力过大,而是要让自己处在合理健康的压力范围内。

压力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寻求自身心理状态的动态平衡。为此,可采用正向情绪调节法,多转变观念和态度,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有意识地注重用积极态度看问题等调节手段,实现内心和谐。建立健康动态平衡的工作模式,知道为什么工作和生活。

六、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能力的提升

本文多讲一点关于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容易碰到的问题。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能力(心理素质),包括:

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积极的心态;广泛的兴趣;良好的情感情绪;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清晰的自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和鉴别力;有获取知识并整合的能力;自我调节力、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等。

辅导员群体应修炼和提升这些能力,提升知识素养,提升职能品质、情绪情感品质、需要与动机品质,及提升自我意识等为重点。那么,怎么提升呢?通过学习、积累、更新,通过实践,通过思考总结,通过升华等方式来实现。

对多数辅导员而言,工作中既面临专业性不足的困境,也面临需要调节好自身心理状况的问题。通过明晰与职业心理能力相关的心理素质,把握好提升自我心理能力的途径,有助于保持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

辅导员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如果是带大一新生,还要正确对待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普测结果,正确处理自身的角色冲突,区别好心理问题、发展性问题、情绪缺陷和人格缺陷等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区别。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党团工作、班级建设、文化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教育引导的融合等八个方面的融合,对做好辅导员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宝锦,马桂兰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2]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3篇

【关键词】学生;护理;临床健康教育能力;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234-01

健康教育是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无卓越有效的健康教育系统,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1]。临床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也成了一个临床教学医院总体带教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采用何种有效方法,培养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也是当前临床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问题。我科自从2004年6月至2009年4月在培养本科生在培养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时,在常规方法中加用标准健康教育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以2004年6月至2009年4月在南昌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二,三病区实习的护理本科生100名。入院后由护理教研室随机分组,普外二病区实习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如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语言讲解等;实验组普外三病区采用常规方法加用标准健康教育卡。两组护生在年龄,理论基础课成绩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临床带教老师基本相同,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沟通能力强,临床工作10年以上,专科知识较全面等条件。

1.2 方法:

1.2.1 采用文献检索及本院护理专家的意见,对照组普外二病区的护生采用常规法如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语言讲解等;实验组普外三病区的护生采用常规方法加用标准健康教育卡。实验组由带教健康教育的老师,根据病区的病种,每种疾病设计标准的健康教育卡,内容包括:入院介绍;疾病介绍;心里指导;饮食指导;作息指导;用药指导;特殊指导(包括术前,术后指导,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行为指导;出院指导共九项。根据标准方案,护生根据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卡,分别进行施教指导。在出院前1~2天由带教组长发放健康教育评价表:从教育技巧;内容熟悉程度;时间把握程度;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护理查房能力;从医行为和意识七个方面由病人或家属进行评价,分非常满意(5);满意(4);一般(2);不满意(1),满分35分。

1.2.2 统计方法计数资料以平均值 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P

2 结果(表1)

表1显示:教育技巧,时间把握程度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内容熟悉程度;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护理查房能力;从医行为和意识两两比较普外三病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显著高于普外二病区实习的护生(均P<0.01)。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护理健康教育应将教育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对照组从内容熟悉程度;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护理查房能力;从医行为和意识两者比较(均P<0.01),有显著提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起了科学的生活方式;护生也觉得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对健康教育充满了热情,激发其创新欲望,培养护生思考,分析,沟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表明:两者从教育技巧和时间把握程度比较无差异(P>0.05),这与本科生基本理论扎实,在校期间开设《护理教育学》等课程,对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实习期间组织了小讲课和护理教学查房,有效锻炼了护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关[2]。

3.2 我国的护生几乎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过多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时,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是保证教育效果的关键,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护生临床教育能力的提高。每个护生到临床实习时,都有一个开口难,沟通难的过程,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遇到问题时不能灵活应用,未将知识纵衡联系,也跟病人说了一大堆,由于没有抓住重点,内容没有针对性,病人仍云里雾里说不清,还会丢三落四;比如饮食指导中的少量多餐,易消化食物,不能具体到时间和次数,不能具体到那些食物易消化,导致病人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达不到教育效果。使用了标准的健康教育卡后,刚开始阶段,护生可以模仿标准方案进行演讲,教育,再通过了解,沟通,阅读相关知识,建立个案的健康教育卡,而且全部由他们个人亲手制作,发放给病人,为了能将健康知识,通俗,科学的传授给患者,就需要护生主动地去学习,查阅资料,请教他人。通过自行设计教育卡,更深地了解本科疾病的护理要点,拓宽知识面,使之很好地完成本科实习工作。

3.3 由于临床实习的特殊性,每个科室轮转的周数有限,普通外科为四周,在四周内要熟练掌握普外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有一定的难度。临床健康教育形式不一,内容不具体,护生实施健康教育时多以口头教育为主,不规范随意性大,对有些疾病的专科指导不通俗具体,没有量化。但使用了标准健康教育卡后,护生只要根据患者的特点,结合专科理论知识,重新书写教育卡,再传授给病人,既为病人及家属传授了健康保健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教育沟通能力,提升了理论知识,学会了护理查房的方式,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目前如何提高本科生临床健康教育能力,一直是带教老师关注的问题,通过标准健康教育卡的应用,临床带教质量明显提高,让学生自己动手书写健康教育卡,激发了学习兴趣,加强了护生对专科知识掌握,从而提高了实习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对尽早适应今后的工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8

第4篇

关键词:师范类心理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46-03

心理学专业是我校2000年新开设的师范类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对师范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省内外师范院校对心理学专业的办学历程与经验,结合我校自身具体情况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确立我校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专业素养,能在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医疗、社区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心理学教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当前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并没有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总体素质不高,理论素质和应用能力都有所欠缺,尤其是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

一、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师范性窄化了心理学实践能力的范围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见》曾明确指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里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育部于1998年增设了心理学专业,许多高校纷纷设置了心理学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心理学专业人才。截至2010年10月,全国已经有超过25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心理学相关专业。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高校为了保证毕业生能够胜任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偏重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等;实习见习的场所多在中小学;平时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多延续了师范学校的讲课、说课方式。正是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的这种师范性窄化了心理学实践能力的范围,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趋于饱和的现实条件下,学生带有浓重师范性的实践能力很难适应广泛的心理学就业的市场需求。

(二)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对学生实践能力重视不够

由于就业难,当前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考研热情空前高涨,在课程设置别重视学科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验课等课程的比例,如考研中占分数比例较大的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华南师范大学的刘学兰等对该校心理学系1986年以来的历届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学校中最欠缺的技能是“心理治疗技能”和“心理咨询技能”,且学生期待加大实践课程学时的比重,认为心理学应用技能课程的学时数应占52.38%,基本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应占47.62%。可见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对学生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应加大重视力度。

(三)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以考试考查为手段,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

近年来,由于心理学专业就业需要拓宽了就业范围,突破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种单一就业方向的局限,也开始不断地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类的课程。我校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外,还有心理咨询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及临床心理学方向。但由于受传统考核方法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局限,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最终实现的是知识上的积累,而非能力上的转化,很难达到实践能力水平提升的目标。

(四)见习实习时间相对短暂

我校心理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要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在第七学期进行为期14周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相对短暂。教育见习一般选在第四学期的第七周,中小学已经接近期中考试,学生在见习期间中小学生正在复习;教育实习虽然预计是14周,但实际在中小学的时间仅为四周,其余的时间需要进行大量的讲课练习并参与学校组织的统一考核。在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时量都很少,学生很难得到足够的锻炼机会。

二、确立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2015年,我校在2012年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新方案的修订工作。在这次修订过程中,心理学专业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进行了如下改动:

(一)学科基础理论课的重要地位不动摇

心理学的学科基础理论课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等,这些课程对于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有重要作用,对于实践类课程的掌握有重要帮助,对于学生考研有重要作用,所以,要保证学科基础理论课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具体体现在,在培养方案中合理规划各门学科基础理论课的开课学期,保证各门学科基础理论课的课时比重,用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

(二)突出实践类课程设置

心理学的实践类课程是依据可操作性目标设置的,如心理诊断技术、行为矫正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等。我校心理学专业的实践类课程设置共分为三个方向:一是心理咨询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课程,如心理诊断技术、行为矫正技术、团体心理辅导、认知矫正技术、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根据实际需要,本次修订培养方案又增开了沙盘游戏治疗、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课程。二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课程,如管理心理学、人事与领导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关心理学、营销心理学、培训与开发、人才测评、职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三是临床心理学方向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学、临床心理学、临床咨询方案与案例报告等,结合心理学最新热点,在这次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增开了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心理学专业学生可以就一个方向选课,也可以分别从不同方向选课。

(三)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学分比重

在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心理学专业加大了实践类课程的学分比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吉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本科专业必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心理学专业实践类课程要求学生修满38学分,其中实验课程12学分,教育实习、见习由原来8学分增至14学分,毕业论文(设计)由原来4学分增至6学分,专题实践课程由原来的3学分增至4学分,具体课程除原来的专业需求与就业、就业心理咨询与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增开了一门青少年咨询方案与案例报告,军事理论及军事训练为2学分。

三、师范类心理学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辅助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传统心理学专业的授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目的,但学生一是由于脱离具体情境,二是由于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试,三是由于学习和实践之间间隔的时间过长,导致学未所用。可以依据心理学具体学科的实际特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多种授课方式,如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通过案例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产生联想,较快地将所学转化为能实际应用的能力。而在学生未来的从业生涯中,由于在学习心理学专业课程时曾对情境进行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会在其遇到实际问题时重新启动,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解决,而非经验解决,对未来提升学生的素质也有益处。

(二)改革实践类课程的考核方式

推进实践类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考核制度的转变。考核制度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方向引导,如仍按照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考核,重视知识再现,忽视实践操作能力检验,学生仍无法走出应试思维带来的高分低能的怪圈。因此,制定严格而规范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是提高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可以实行教考分离,成立专业实践技能考核小组,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将口试、面试、笔试、心理测验、专业实验、角色表演、情境模拟等考核形式有机结合。在考核过程中不仅重视检验实践技能的真实水平,还要重视检验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是否能用心理学的视野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合理增加见习实习时间

目前我校心理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要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在第七学期进行为期14周的教育实习,在这14周中,在学校实习期仅为四周,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相对短暂,可以适当增加。尤其是实习时间,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机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比例本来就小,并且学生在真实课堂中得到的锻炼远远超过在大学模拟课堂中得到的锻炼。因此,可高效利用这14周的时间,适当增加学生在中小学实习的时间。

(四)拓展实习基地的范围

第5篇

(一)班主任便于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与班主任的关系最为亲近,接触最多,而班主任也对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予以负责,为此便于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属于警觉、阻抗和衰竭渐进的过程,在警觉期,这种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茫然与不知所措等,而在阻抗期,则是对应对方法进行探索,借以消除心理健康问题,而在最后的衰竭过程,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加重,由于应对手段的失败,进而出现悲观、绝望与心理崩溃的情绪,进而引发自残等行为。因此必须对少数民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早的的发现,进行及早的干预,以避免进入衰竭过程,防止个体与社会受到危害。作为与学生最为亲近的老师,班主任应及时的发现少数民族患者警觉、阻抗过程中的反常行为,并针对这些反常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

(二)班主任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灵活班主任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同时应为学生进行及时的解决疑惑,并做好心理辅导,进而促进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发展。随着心理教育重视力度的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卫生、心理健康问题等也都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负责,但是这其中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也就是即便心理咨询师、学生处等部门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变化过程则往往容易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更多,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也就更加的灵活和具有针对性。班主任可以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相应的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进而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解决。同时由于班主任工作的性质,使其能够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三)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中班主任属于全程参与者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与生活的行为与情绪的反常上,班主任不能将其看作简单的态度问题进行处理,应及时的将情况上报,并让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干预。心理健康问题与一般的思想问题不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应进行及时的反应与处理,进而避免严重问题的发生,减少危害。班主任在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后应防止过度保护,及时地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反映到专职心理辅导老师那里,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干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专职老师负责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班主任仍然需要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给予高度关注,并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与辅导,班主任应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全程参与者,应具有充分的责任心与耐心。

二、新疆高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建设良好的班风,营造和谐心理氛围高校班主任需要建立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档案、个案资料,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个性特征、职业能力倾向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并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来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可以在班级设立起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朋友“辅导员”,或者安排心理委员来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在这期间应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辅导与培训,从而更好的营造起良好的和谐心理氛围,促进他们在辅导中进行交流,有效的认识心理健康问题,认识自我,起到彼此启发的作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在班风的改变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可组建起小组、宿舍、班级,以及院系和社团等网络系统,进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少数民族与其他学生的友好共存与交往。

(二)进行针对性多样化的教育高校班主任应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且表现较为特别的,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其进行跟踪教育。刚进校的大一新生,班主任应帮助他们适应学校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在生活上与生涯规划上给予辅导;对大二少数民族学生人际交往、情绪、爱情上的问题,应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大三的少数民族学生应给予如自我意识、考研与就业以及个性辅导等;针对大四少数民族学生在求职与就业中的心理压力问题,采取职业适应和耐挫力的辅导。各个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交叉进行,也可以有所侧重。例如在大四的学习中,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应贯穿于整个过程,并指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进行总结与规划,同时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自信的面对自己的未来,积极面对生活,健全人格,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班主任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心理理论水平针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地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相应的理论知识,如大学生在情感、人际关系、个性、爱情以及就业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少数民族在不同年级与不同时期所遇到的适应与发展的问题,掌握与运用团体动力的基本理论、心理辅导中的基本技术、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等等。同时新疆高校应推荐班主任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来,使班主任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获得提升,以便更好的参与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同时还可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与学者到校内来举行专题讲座进行班主任的团体辅导,进而提升班主任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班主任掌握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并有效的应用到学生队伍建设中来。

三、结束语

第6篇

1 转变师生对《护理学导论》课程的认识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课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护理学导论》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理论性强,相对枯燥,专业术语较多,且较其他专业课程而言,学时安排少,对学生要求较其他专业课低,所以直接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同时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也是采用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在《护理学导论》的教学过程中,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学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从而形成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1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一种根据教学目的,带领学习者参观某一实际场所,使学习者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解《卫生服务体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在日常的生活经历中,大都曾以患者的身份去过医院,但是对于医院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了解不够深入。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内容,我带学生去学院附属医院见习参观,每十个同学为一组,分别进入到门诊部、急诊和病房。这样了解了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和布局,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了医院的任务,使这一章节的难点知识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同学们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显著。

2.2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以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护理学基本理论》过程中,在教师先采取集中授课之后,依据所学习的理论,提供多个临床相关病例,让学生据自己感兴趣的理论(如Orem的自理模式、Roy的适应模式、Newman的系统模式)自愿组成小组,对照相应的临床病例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由6~8人组成,小组长负责讨论工作。教师深入小组进行讨论,各组在讨论结束后推选1名学生作为本组代表在全班课堂讨论上发言,课后将书面总结报告上交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 教师在指导小组讨论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观点。同时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动机等,做到因人施教[1]。

2.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提供给学生某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各个角色并进行表演,其余学生观看,并注意与培养目标有关的行为。如在学习《护士与病人》《护士作中的人际沟通》等内容时,据临床工作经验,创设场景:王先生,48岁,因胸闷咳嗽咯血,左胸闷痛而入院,医生怀疑是肺癌,拟做进一步详细检查以确定诊断,患者非常担心、恐惧。作为他的责任护士,你该如何与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怎样正确运用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技巧与其沟通并收集资料?学生先用10~15 min自由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的要领,然后由3名学生分别扮演责任护士、王先生及王先生的妻子,其余学生观看并给出意见。角色扮演期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不要给予过多干预。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表演者、参与者进行讨论,使之在体验,观察、分析讨论中理解知识和受到教育。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让表演者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完成整个表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4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根据所学内容,把临床典型的案例客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讲解《护理程序》这一章时,在导课时就引用了一个临床案例:患者,男,50岁,以高血压病入院,主诉头晕、头痛,血压210?M130mmHg,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年,由于担心长期服药会引起耐药性而未按医嘱坚持服药,住院前曾晕倒3次。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学生们认真讨论分析案例,提出计划,最后,我运用这个案例给学生讲解了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详细讲解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的过程,这样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加深学生对护理程序的理解。

2.5 PBL教学法

该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使创新性思维得以提高, 使素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实施[2]。如在讲解《健康教育》这一章节时,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健康教育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的方法,教师给出几个案例,如高血压患者的居家护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消除初产妇紧张心理、青春期性与健康知识等,让学生带着案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而且也加深了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7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低血糖反应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93-02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日趋升高,治疗方法和降糖药物品种也逐渐增多,但患者只是关心血糖是否增高,却很少关心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反应的早期识别及预防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对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对试验组患者实施了相应内容的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3岁,随机分为试验组102例,对照组98例,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药物治疗,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实施教育培训方法及内容病区健康教育工作由一名经验丰富的专职教育护士专门负责,其他护士协助,对试验组患者给予教育培训,内容为糖尿病治疗措施及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对照组不给予指导,每月一次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水平测试,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题共10题,包括糖尿病基本理论、治疗知识、血糖自我监测和低血糖的预防,评分为三级,回答正确1分,部分正确0.5分,不正确0分,满分为10分。

1.3统计学处理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和主动自我监测血糖人数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2结果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试验组102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糖尿病知识,尤其是低血糖反应的识别和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1例数1低血糖反应1主动监测血糖试验组110212137对照组1981815X2114.05129.27P11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2]。医院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护士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3]。近年来,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以往健康教育都是侧重于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对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不够重视。随着现代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及降糖药物逐渐增多,糖尿病患者对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用提出了很大难题,一心想把血糖降至正常,却因为药物和方法了解很少导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本研究通过对10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发现:试验组在教育培训后的知识总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第8篇

关键词:县级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已不仅仅停留在维持生命和没有病痛的水平上,而是需要不断的保持和促进健康。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如何开展体现医院高水准保健服务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贯穿于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医务人员有责任向患者传授疾病的保健知识,形成人们的意识和健康的行为,增强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县级医院,由于各种原因健康教育工作常常被忽略。本人就县级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做以下分析:

1医院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

由于陈旧观念的影响,部分领导和护士长认为健康教育是医疗工作的附属部分,可有可无。在缺乏重视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机构管理,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具体的安排和要求,用于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对兼职的健康教育人员缺乏正规的培训,更无对健康教育的考核力度。以上原因导致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观念、目的认识不清,缺乏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缺乏有关心理学、论理学、人文学、美学、社会公共学等方面的知识及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其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新护理模式下的要求,不能有效的与患者沟通及实施完整高效的健康教育。部分工作人员用"卫生宣教"代替"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看作是"卫生宣教"的延续,缺乏从患者的行为改变和态度转变上考虑,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患者的不健康的行为。还有部分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厌烦,工作时态度敷衍,只是进行简单的常规宣教,被动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主动的、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2患者接受能力有限,健康观念有偏差

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健康知识了解的少,接受能力和记忆力差,边听边忘,医护人员反复多次讲解,仍达不到预期目标,常常事倍功半。还有部分患者认为只要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肉体上的痛苦就是健康,对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健康的威胁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健康知识的获得不重视,对健康教育缺乏兴趣。

3对策

为了促进县级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适应医学发展的要求,针对县级医院健康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本人提出以下对策:

3.1重视健康教育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医院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的措施保障。特别是在医疗日趋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医院健康教育是树立形象和关乎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如何开展体现医院高水准服务的健康教育,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3.2健全医院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 医院健康教育应由一名副院长或者护理部主任直接管理,明确规定医务科或预防保健科为医院健康教育的职能科室,成立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配备1~2名具有师级以上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专职人员,各科室指定不少于1名健康教育宣传员,配合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各科室、各部门健康教育人员均有明确职责,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3.3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3.3.1要经常集中各科室、各部门健康教育人员学习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学科,通过讲座、观看录像、外出观摩、考察等方式进行培训,建立起医院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再通过她(他)们在各病区言传身教,培养出覆盖全院的健康教育队伍,形成一个健全的健康教育网络。

3.3.2集体化教育与个体化教育相结合 对住院患者共性问题采取集体教育。如利用工休座谈会进行宣教,对同病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采取相对集中进行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职业、文化、所处环境、心理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教育。

3.4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且各具特色 通过语言、图文、电化及实践教育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工休座谈会、个别谈话、咨询、讲座、查教、宣教材料、科普读物、照片、实物、母婴同室的电视宣教等,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4.1人际传播技巧始终贯穿于健康教育之中 在健康教育中,人际传播技巧是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是在面对面的教育活动中,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技能来传递健康信息。这要求健康教育人员掌握谈话的技巧,就是要使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受教育者提供适合个人需要的信息,谈话的内容要明确、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语速要适中。同时,倾听是交流的基础,健康教育人员在倾听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克服干扰,主动参与,给予积极的反馈,不断分析、总结要点,再配以有技巧的发问,使回答者作出清楚、完整而真实地回答,从而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

4加大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 ,保证人力、物力资金

经费问题是制约健康教育的首要问题,医院要保证每年有用于健康教育的经费,用于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康教育橱窗、印制健康教育科普材料等,保证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检查力度,建立与评先选优、晋升职称挂钩的激励机制.对健康教育专员、各科护士长要严格要求,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指导护士按照标准开展健康教育。医务部、护理部加大检查力度,按照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进行时间内检查、时间外抽查、定期考核,检查科室健康教育质量。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工作开展好的科室和个人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将成绩记入科室和个人档案,作为评先选优和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以此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

第9篇

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担负着多重的角色。在平时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担负着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任,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缺少心理学专职教师的背景下,更要担负起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因此,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知识储备上,除了要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中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特别注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典型案例,从中学习、掌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这些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思想政治教师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利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能够 “信手拈来”,从而“驾轻就熟”地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教育。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教师的优良心理品质会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要深挖细掘教材资源,寻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由于农村中学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实,在我们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是我们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切入口。例如,七年级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编写就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中心,以“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与他人交往”“正确认识社会”等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新版思想政治教材这些内容的编写,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实际,易于学生感知和接受,只要我们政治教师细心地把这些心理教育资源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加以心理引导,一定会使学生有所感悟,情感得到触发,并在情感交流中引起心理共鸣。如果我们细挖思想政治教材的每一课,会欣喜地发现每一课都能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再把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给予学生,对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会大有裨益。

三、要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拓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空间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性的内容较多,特别是一些理论本身就非常晦涩难懂,听起来更是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感到心理厌倦,难以调动学生健康的心理情绪。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为学生创造出宽松、恬静、优雅的课堂气氛,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多一分活力,增一分灵气,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讲“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两个小动画片,一个是“拔苗助长”,另一个是“庖丁解牛”。在观赏优美形象的动画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领会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又如,在讲“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时,我给学生讲了 “愚人吃饼”的故事,让学生在笑声中领会哲学思想……巧妙的情境设置,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枯燥乏味的哲学课也可以具有如此情趣,原来的畏难厌倦情绪也就悄然而逝,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变。由此可见,恰当的情境设置,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出积极主动、轻松活泼、健康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满意、愉快、羡慕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拓展学生心理发展的空间。

四、要精心设计课堂小结,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升华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成功的课堂小结既要做到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加深理解整堂课的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做到余音绕梁,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理性的态度、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例如,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课堂小结中,我先引用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这段歌词,然后富有深情地说:“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歌声时,我想每一位具有时代责任感的青年,都会受到感染,都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和谐局面,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手挽手、心连心,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这样言简意赅,富有情感和启迪性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作用,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升华。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