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17:57
导语:在化学基本方程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和变化掌握得比较到位,但对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别是离子方程式、缺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存在着一定障碍。在整个高中的教学和学习中,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学习的最基本的理论,而它对知识的学习、性质的判断、物质的预测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配平则是学好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环节,是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也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且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试题,一般其难度都不低。
化学教材虽然介绍了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配平时,常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因此,掌握较好的解题方法,快速、准确地进行配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怎样才能快速、准确配平呢?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普通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配平要遵循的原则:
普通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电子守恒,即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2)质量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
(1)电子守恒,即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2)电荷守恒,即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3)质量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显然方程式遵循的等量原则越多,配平就越容易,就越能准确。所以对于方程式的配平要善于将普通方程式转化为离子方程式,配平起来就简单快速了。
例1.配平
KMnO4+HClMnCl2+ KCl+Cl2 +H2O
第一步:找出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主要离子
MnO4-+Cl-Mn 2++Cl2
第二步: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有化合价变化的离子(逆向配平)
MnO4-+Cl-2Mn 2++5Cl2
第三步:利用质量守恒配平主要离子
2MnO4-+10Cl-2Mn 2++5Cl2
第四步: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实质,利用电荷守恒配平其他离子
2MnO4-+10Cl-+16H+2Mn 2++5Cl2 +8H2O
第五步:还原为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完成并检查配平
2KMnO4+16HCl= 2MnCl2+ 2KCl+5Cl2 +8H2O
将化学方程式转化为离子方程式,多了一种关系:电荷守恒。这就使得配平的角度多了一层,配平起来就准确、方便的多。而且这种化学方程式转化为离子方程式的方法不仅能解决普通方程式的配平,还能判断反应产物。
例2.缺项配平的应用展示
完成下列方程式的配平:
KMnO4+KNO2+
MnSO4+ K2SO4+ KNO3+ H2O
第一步:MnO4-+ NO2-Mn2++ NO3-
第二步:2 MnO4-+ 5NO2-Mn2++ NO3-(正向配平)
第三步:2 MnO4-+ 5NO2-2Mn2++ 5NO3-
第四步:(根据题干中产物有SO42-、H2O,可判断为方案①当溶液中有酸时,前加氢离子,后加水)
2 MnO4-+ 5NO2- + 6H+2Mn2++ 5NO3-+3H2O
第五步:还原、整理
2KMnO4+5KNO2+3H2SO42MnSO4+ K2SO4+5KNO3+3H2O
氧化还原反应不仅能解决离子方程式中的“缺项”配平,还能解决电极方程式特别是燃料电池负极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流产生的重要途径,在电化学中更是重中之重。而负极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更是学生头痛的难点之一,但如果明白电极方程式其实质就是离子方程式,若能利用以上方法便可使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配平迎刃而解。
例3.配平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写出以KOH为电解质溶液的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
第一步:CH4 CO2
第二步:CH4 CO2 + 8e-(正向配平)
第三步:CH4 +8OH-CO2 + 8e-+6H2O
第四步:CH4 - 8e-+8OH-CO2 +6H2O
最近,有不少化学成绩一般的学生问笔者:“你是怎样记忆那么多方程式的?试卷上出现的很多方程式为什么我都不会写?我应该怎么来学好化学?怎样记住那么多的反应方程式?”
其实“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觉得是没有必要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而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化学用语,掌握了它,就能简明、准确地描述物质的化学变化,定量地研究化学,发展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所以熟练记忆和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保证.教师对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情况要有足够重视,要明确要求,同时,更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一、基础入门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是记忆内容考试涉及较多的一本教材,也是学生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的一个衔接与转变.每个专题都是以一类相似物质做基础,学习其中一个特殊物质的性质.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该还是以记忆为主,选择的方法是最基本的“重复记忆”.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这种方法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很多同学学的快忘得也快就是这个原因.短时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远远不够,只有通过不断反复记忆,才能够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熟记完“特例”后,接下来就是利用第二种方法“归类记忆”,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再以此类推.如:在掌握了各个主族、周期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后,对于具体的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就容易多了.例如可以从氯气与冷的NaOH溶液反应推出Br2与冷的NaOH溶液反应,事实上学生只需要记住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就可以类推出Br2的这一方程式.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所记忆的内容就会相应减少,但知识的掌握并不会相应减弱.
在元素化学知识中,有相似也有区别,这时,我们需要用到第三种方法“对比记忆”,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我们在学习硫酸和硝酸的时候,他们作为氧化性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方面有相似性,对应的方程式就也有相似性,但一旦硫酸浓度变稀,就成了非氧化性酸,在化学性质上只体现酸性.其物质间反应的方程式也相应改变.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口诀记忆”、“知识网络记忆”等方法,让自己对方程式的记忆事半功倍.
关键词: 守恒法 氧化还原反应 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一项重要的化学用语,尤其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信息题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的难点。高考中为了在有限的题量下考查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一般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润和起来考查。这类题不但能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还能考查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从而达到双管齐下目的。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虽然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效果不佳,原因是在书写方法上没有找到有效的书写规律,答题时只靠记忆,考试中出错率极高。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既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而高考时失分率又很高。在查阅很多资料后都没有详细论述。
研究这些试题发现,这类题在题目中能找到的信息往往是不全面的,但反应的主要信息在题目中还是能找到,是一个缺项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关于缺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我们可以用以下步骤完成。
一、氧化还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四步走
例如:用SO吸收Br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转化规律或题设条件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转化规律有:邻位转化规律、不交叉规律、优先规律等。由于这个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因此这两种物质可发生的转化有:
S +4价+6价
Br 0价-1价
通过分析题意可知,SO被氧化成HSO;Br被还原为HBr,方程式可初步写成以下形式。
SO+Br―HBr+HSO
第二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
注意:我们现在只关心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只配平S和Br就行,O和H暂时不需要配平。
第三步:根据元素守恒补充缺项。
此时,反应物4H和2O,正好是2HO
SO+Br+2HO―2HBr+HSO
第四步:检查方程式画上等号。
SO+Br+2HO=2HBr+HSO
二、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五步走
例如:SO与Fe反应,写出离子反应方程。
第一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转化规律或题设条件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由于这个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且根据邻位转化规律的条件可知这两种物质可发生邻位转化,因此氧化产物为SO,还原产物为Fe,此反应可初步写为:
SO+Fe―Fe+SO
第二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
注意:我们现在只关心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就像以上反应中我们只配平Fe和S就行,氧元素暂时不需要配平。
第三步:根据离子电荷守恒补充缺项。
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方程式两边正负电荷数要相等,所以步一中要用补充阴阳离子的方法使两边电荷数相等。一般补充的离子有H、OH等简单离子。补充方法是碱性条件下补充OH;酸性条件下补充H;中性条件要看反应体系的各离子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能否共存,在方程式的某一端如果存在能与H反应的物质,则这一端就不能补充H换做另一端补充OH;在方程式的某一端存在能与OH反应的物质,这一端就不能补充H换做另一端补充H。例如:反应物中有Fe、Cu、Mg等能与OH反应的离子时,在方程式左边不能补OH,改在方程式右端加H补充电荷使方程式两端电荷守恒。在书写方法上抓住两个根据:①根据电荷守恒;②根据题设条件。
在以上反应中,等式前面6个正电荷,等式后面4个正电荷和2个负电荷。要是等式两边电荷守恒,等式左边差4个负电荷,右边差4个正电荷。根据方程式可知Fe水解显酸性,所以反应不能在碱性环境下进行,所以只能在等式右边补充4个H,最终补充离子保证两边的电荷守恒。
SO+2Fe―2Fe+SO+4H
第四步:根据元素守恒补充小分子
此时,在反应的反应物中缺4H和2O正好是2HO。
SO+2Fe+2HO=2Fe+SO+4H
关键词: 化学用语 高三化学复习 复习策略
在近几次的高考化学教学研讨会中,几乎各个学校在交流复习迎考的体会时,都提出要加强化学用语的基本训练。因为,在平时复习时学生因为化学用语书写错误而丢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在近几年全国各个省份的高考试题中,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命题专家非常重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用正确的化学用语来作答;还有,从高考阅卷的反馈情况来看,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准确仍然是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化学用语仍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所以,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化学用语的复习工作,严格要求,查漏补缺,规范书写,对错误点或不准确的地方要及时纠正,提高学生在化学用语上的准确率和得分率。
1.高考考试大纲对化学用语的要求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构成了化学用语的三大支架。考试大纲对化学用语有如下要求。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2.化学用语失分原因分析
(1)许多学生对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少足够的重视,对化学用语掌握不够准确,书写不规范,对一些相似或相近的化学用语区分认识不足,造成相互之间混淆,在许多情况下,电子式写成了化学式,结构简式写成了结构式,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不是缺少了反应条件就是丢了“”和“”符号,热化学方程式缺少了物质的状态,等等。
(2)化学用语符号性强,理解记忆难度大,符号之间关系复杂,学生不易掌握。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生成物就不同、某种反应物过量或少量生成物又不同,还有如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判断;离子方程式中哪些物质该拆成离子形式,哪些又必须写成分子形式,电极反应式中要考虑生成的离子能不能与电解液共存等问题,有一点没有掌握清楚,写出来的式子就可能要错误。因此,化学方程式被许多学生称为“第二外语”。
(3)化学用语不单单出现在客观题中,还是许多主观题的设问点和赋分点,而且这些主观题往往从化学用语延伸出去,涉及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问题等其他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展开计算,求电极反应中电子的转移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等等,学生因为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准确而丢分的现象更多、更严重。
3.高三化学用语复习策略
(1)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化学用语的地位。
化学用语是最重要且最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同时,它还是发展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化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没有化学用语就没有化学学习,化学用语没有学好,化学就学不好。
化学用语本身也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元素符号是所有化学用语的基础,掌握了元素符号才能根据化合价写出正确的化学式或分子式,而化学方程式要通过化学式来表示,离子方程式要通过离子符号来表示。如果不能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不懂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了。所以说,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工具,也是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重要知识点。
(2)统筹安排,分散难点,阶段落实,强化训练。
高考前的复习是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形成知识网络,在大脑里有序地储存起来,再经过必要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有关化学用语的训练放在高考前去突击可能太迟,应该穿插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分散难点,把化学用语中的各个知识点分散落实,从掌握情况来说也会更简单些,不用在考前急急忙忙地去记忆。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放在复习元素周期表时进行讲解,化学式与分子式的区别书写可与晶体的类型同时复习,还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除了在复习元素化学时分段掌握外,我觉得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进行讲解比较好。
整个高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初中时的好几倍,所以学生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去死记硬背,记不住就罚抄十遍二十遍的。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准确判断出产物,然后配平检查,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中每年的必考内容,学生书写氧化还有反应方程式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发生反应后的产物,如KMnO的还原产物是Mn,Cl的还原产物是Cl,SO的氧化产物是SO,等等,在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后,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定律,化合价升降法配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前的系数,然后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物质和它们的系数,再仔细检查,从而写出一个正确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进行分散掌握,逐步理解,从而能正确快速书写化学方程式,甚至一些未曾谋面的化学方程式也能正确快速地书写。
(3)注重细节,强调规范,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离不开平时反复的训练和记忆。化学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正确示范,不管是在课堂板演上还是在课后解疑过程中,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规范化书写。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必要时要进行一对一的示范,直到学生书写正确为止。还有在每一次的评卷过程中,在化学用语方面也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在评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对一些学生易忽视的地方,如“”和“”符号、反应条件有无漏写、配平是否正确等,更要从严把关,对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不能手软,一定要从严扣分,避免养成不良习惯。
(4)注意收集,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快速书写。
我在高三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准备一本手抄本,将易错的化学用语,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认为容易忘记的知识点记下来。不断收集,每天抽几分钟时间去翻一翻、看一看,避免出现同样错误,并且把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律、规则提炼得更加简明,书写更加快速规范,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化学用语书写技巧。
关键词: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
谈到化学,特别是高中化学,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化学方程式太多,记不住。而有效记忆并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是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关键。高中化学方程式种类繁多,很多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死记硬背,或者强行记忆,这样就导致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了的结果。记不住化学方程式就导致学习化学非常困难,从而影响了化学成绩的提高,最终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记忆化学方程式呢?根据本人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希望对广大高中生有所帮助。
一、分类总结记忆法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掌握此类方法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这几个概念。同类物质一般都具有相似的性质,记住一个方程式也就记住了一类方程式。如CO2能和NaOH反应:CO2+2NaOH=Na2CO3+H2O,对这个方程式我们不能只把它看成一个方程式,要从分类法的角度去看它,其中CO2属于酸性氧化物,NaOH属于碱,这个方程式代表一类方程式即: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如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因此他们都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
2.根据元素的位置记忆
如在周期表中处在同一列的主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质。如第一列的碱金属元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卤族元素单质都能和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等。
二、情境记忆法
人们在记忆时,总是对图像、声音或故事即有一定的情境更印象深刻,也就是说记忆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单纯地记忆,而应把它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记忆。例如在记忆Na和H2O反应时,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这个情境来记忆,如钠与水反应时水面有响声说明有气体生成,最后溶液变红了说明有碱生成。又如我们在学习Cu和稀HNO3反应时,记忆Cu和稀HNO3前的系数3和8时可以结合一个节日“三八妇女节”,可以想象一下“三八妇女节”比较稀少,一年才一次,因此就记住了铜和稀硝酸反应前面的系数是3和8。
三、“特征反应”记忆法
此类方法适用于有机化学中方程式的记忆。记忆有机化学方程式关键是记忆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比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这些特征反应实际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征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四、做题重现记忆法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知识,就要温习它,记忆化学方程式也不例外,记忆了、学习了就要去用它。所以,记过以后一定要做做题目,学以致用,在题目中用到此方程式时就相当于温习了,第一次做题不会看看书,第二次就有点印象了,第三次再遇到就可以准确地写出了。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朋友”的道理。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思维能力;三重表征;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微习题
一、背景说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中首次出现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日本学者恒吉宏典等主编的《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认为,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
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课题组组长林崇德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五点:科学精神(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化学科学在漫长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化学
知识,更积淀了一种强有力的认识世界和思考世界的方式。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约翰斯顿(Johnstone)教授等人通过多年的思考与研究,总结出了现代化学包含的三个基本成分,即“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学习和研究化学,不仅要从宏观的视角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观察和描述,还要从微观结构上进行解释,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要用化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水平上去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三者之间自由灵活地转化,这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特征的思维方式。
二、问题的提出――高考试题赏析、考点解读
例1.(2016新n标I卷28题)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
回答下列问题: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 。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
例2.(2016新课标I卷27题)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 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2-7(橙红色)、CrO2-4(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2-7还原成Cr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考纲要求: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②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③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④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相关计算。
教育部考试中心单旭峰老师在《深化改革 平稳过渡――2016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特点剖析》一文中总结道,2016年全国卷化学高考试题:贯彻改革精神,加强能力考查,特别突出了信息获取和独立思考能力考查。信息获取能力考查主要是通过提供物质数据信息、反应信息以及流程图等方式,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新信息分析和解答问题。
单旭峰老师也特别指出,高考化学试题继续提供一些对学
生而言未曾接触过的陌生信息(包括一些新颖的反应和数据图
表信息),丰富试题的呈现形式,增加试题信息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对考生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利用新信息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考生通过“现场独立自学”的方式,从中抽象、概括出新的理论或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与学过的知识整合,形成较全面的网络化知识体系,将这些知识体系进一步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从而解决问题。新情境下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恰恰是体现了上述的考查方向,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也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 近三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化学试题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考查及变化轨迹
■
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几个主要结论:(1)陌生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的考查总体稳中有升;(2)题目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STSE的思想;(3)注重能力考查,尤其是信息获取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4)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核心,考查知识范围更加广泛、灵活。具体来说,陌生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的考点主要有:①N、S、Cl、Fe、Cr、Mn等重要元素及其化
合物的性质。②利用题目信息判断主要反应物和生成物。③利用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手段配平方程式。④结合题目溶液的环境(酸性、碱性、熔融化合物)写出完整的方程式等。
三、教学设计――考点突破、能力提升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现代课堂注重讲练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精讲精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构建,才能深刻理解,有效掌握,才能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1.知识构建: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例2)
(1)找产物(基础):认真审题,结合题目信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反应物和主要生成物。
Cr2O72-+HSO3- ― Cr3++SO42-
(2)看得失(核心):抓住本质,利用得失电子守恒配平上述方程式片段。
Cr2O72-+3HSO3- ― 2Cr3++3SO42-
(3)配系数(难点):结合题目环境(酸性、碱性、熔融化合物)对反应进行必要的补充,并结合电荷守恒、质量守恒进行完整配平。
Cr2O72-+3HSO3-+H+ ― 2Cr3++3SO42-+H2O
(4)查守恒(保障):利用三大守恒规律对方程式进行检查。
Cr2O72-+3HSO3-+5H+■2Cr3++3SO42-+4H2O
2.练习提升(1)考点突破的核心: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得失电子守恒的基础计算
练习1.(2014新课标I卷27题)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2)H3PO2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
练习2.(2015年新课标II卷28题)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3.练习提升(2)考点突破的难点:结合题目酸碱性环境将方程式补充完整
练习3.(2016年新课标III卷27题)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2)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
①出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
(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练习4.(2012年新课标I卷26题)(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四、教学反思――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回归
1.根本出发点:立德树人
素养,决定于后天的养育因素和环境影响的那些部分,强调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大有可为,更应该有所作为。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从而深入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2.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化学课堂的主体:学习内容、方法论、世界观,用三维目标来解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对化学主体的认识,上海师范大学吴俊明教授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结构与表述为:
(1)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观念:化学物质观、化学变化观、化学学科观、科学技术观、科学世界观、科学发展观以及人生观等重要观念;
(2)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化学信息能力、化学学习能力、化学实践能力;
(3)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品格:敢于质疑、创新,不怕困难的精神(科学精神);积极、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强烈、持久的社会责任心、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心以及家国情怀等。
基于“核心素养”“三重表征”的这样一节《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课,既要注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提升,更要提升高度,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首先这节课的设计从多个维度体现了辩证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和掌握规律,并学会运用,同时这节课也注重了多个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①物质变化、守恒、三重表征等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渗透,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题目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学科能力的培养;
②通过学科知识的构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学科观、科学世界观、物质变化发展观;
③培养学生遵循规律、迎难而上、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N].中国教育报,2015-04-01.
[2]单旭峰.深化改革 平稳过渡:2016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特点剖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7):62-63.
化学学科是一个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而物质的存在状态和相互发生的关系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看似平凡的世界内部,每时没刻都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产生什么新物质,或者有什么物质消失了。对这种规律的描述,就是化学语言中的符号样式——化学方程式。
1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内涵及意义
1.1 定义及内涵: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不同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式子。即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
从书写的角度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能凭空去想象物质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同时,要能够满足物质守恒的规律,也就是说在化学方程式等号的两边各种原子总类与数量必须相等。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对于气体反应物、生成物,还可以直接通过化学计量数得出体积比。
1.2 表示意义: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表示一定的特定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化学反应的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表示化学反应的类型;表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即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2 化学方程式的结构依据和正确书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所谓的事实依据,指的是作为化学反应参与的物质过程,由哪些物质参与化学反应这一行为,从而促进和推动物质间向另外一种状态变化。变化发展的过程,必须是实实在在可以发生,并且条件缺一不可,或者至少能通过某种相关的辅助手段,实现化学反应的实现。这一事实,即是化学反应不可改变的规律。同时,这里的事实是说明反应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也不会因为我们意志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是指在方程式两边参与式子反应的物质,在质量、式量和总能量方面,都保持前后一致。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在进行化学方程式复习时,要随时检查是否与质量守恒保持平衡,是否能在能量守恒方面找到恰当的等量关系,以突破解决的最佳方案。
那么,如何才能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这里,总结一个四字步骤:写——配——注——等。
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用短线或箭头相连。写方程式,首先保证所写的物质的化学式书序正确,包括所描述的元素符号、下角线要保持一致,如果书写的式子不是所描述的物质,那么,描述的反应过程就会产生与化学事实不符的情况,造成记录和科学实验的严重后果。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二个重要步骤,就是在书写好的反应式两端,寻找恰当的系数与等号两边相配合,在配平方程式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偶配法、定一法(把其中某个式子系数假定为“1”)、待定系数法、分数法、化合价升降法、得氧失氧法等方法。
注——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等——将短线或箭头改为等号。
3 化学方程式的分类复习
3.1 按照教材知识编排:这是根据所使用的教材知识结构顺序,分门别类地进行复习,这个方法适合于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使用。在梳理教材知识点的过程中,每个一个化学知识最基本的线索就是具体看似分散的一个个化学方程式组成的。
应该说,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语言中最基础的语言符号,它直观地描述了某种化学物质的特征,性质,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某一化学现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动态改变过程。所以,学生在做第一轮复习时,不仅仅是回忆老师讲授过的内容,更要把知识中的文字叙述部分,与化学符号语言的关联部分进行配合理解,做好分析整理,明白每个化学方程式是如何推演而来,又描述一件什么样惊人的物质变化。
在按照教材复习化学方程时要注意每个知识点与方程式之间的对应,做到准确务实,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条件的生成,以及反应结果的文字描述等,一定要忠诚于教材的观点,不能想当然地发挥。
3.2 按照物质分类来复习
3.2.1 非金属单质:高中阶段常见的非金属单质有F2、Cl2、O2、S、N2 、P 、C 、Si、 H等。这几种单质有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假如是氧化反应。
一、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以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的反应为例。)
1.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CuCl2+BaSO4
2.改。把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的仍用化学式来表示。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成:Cu2++SO2-4+Ba2++2Cl-=Cu2++2Cl-+BaSO4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Cu2+、Cl-,得到Ba2++SO2-4=BaSO4
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三、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常用方法
(一)看是否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例如: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成Fe2O3+6H+=2Fe3++3H2O是错误的,错因:忽视了
Fe3+与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看改写是否合理
错误形式:要改写成离子的化学式没改写,而保留了化学式;要保留化学式的却写成了离子形式。
纠正措施:熟记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化学式的改写规律。
改写的一般规律如下:
1.强酸、强碱和大多数可溶性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例如: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碱,所有的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部分盐酸盐、硫酸盐等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弱酸、弱碱、难溶性盐、单质、气体、氧化物、水等写成化学式。
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如果是澄清溶液时应写成离子形式,如果是浊液时应写成化学式;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且用“”标出。
3.氨水:作为反应物,一般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如果加热或反应物浓度很大时,应写成NH3,且一般用“”标出。
4.多元弱酸根离子,在书写时不能拆开写。如NaHCO3应改写成Na+、HCO-3,不能改写成Na+、H+、CO2-3;但NaHSO4必须改写成Na+、H+、SO2-4。
5.不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例如:固体与固体反应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就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三)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
错误形式:所写的离子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电荷数不守恒。
纠正措施:离子方程式写好后,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方程式两端的电荷数是否相等。
【例】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铝粉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Al+2OH-=AlO-2+H2
B.铜片加入稀硝酸中:
Cu+NO-3+4H+=Cu2++NO+2H2O
C.硫化氢通入氯化铁溶液中:
Fe3++H2S=Fe2++S+2H+
D.在酸性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4Fe2++2H2O2+4H+=4Fe3++4H2O
解析:A、B、C三个选项的等号两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遵守质量守恒原则。但两端离子所带电荷数不相等,即违背电荷守恒原则,故A、B、C错误。D选项正确。
(四)看参加反应的物质有没有量的限定
错误形式:在反应物的量有限定的条件下,生成物漏写、多写或者错写。
纠正措施:通过分析或计算弄清反应物的量有限定的条件下的反应原理,准确判断出生成物是什么及生成物与各反应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五)看符号是否错写
错误形式:箭头(,,)和生成符号、可逆符号等使用不当。
纠正方法:分清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反应类别,把握好箭头、生成符号、可逆符号的使用范围。
关键词:教材;高考化学试题;考试说明;本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5-006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32
题目:(2011江苏,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Cu+Fe3+=Cu2++Fe2+
B. NO2与水的反应:3NO2+H2O=2NO3-+NO+2H+
C. 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
D.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笔者通过仔细阅读本题,推敲思考后,感叹其中试题的精彩,同时感到试题情境的“真实性”、“生活性”和“应用性”。试题情境以元素化合物主干知识为基础进行再包装,以具有应用价值背景的化学反应事实、生活内容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掌握程度和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仍旧“落户”课程标准、教材、高考试题、考试说明,回归本真教学。
思考1:源于教材,注重创新
本题命题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考查内容贴近生活、自然和社会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特点。
A选项源于人教版教材必修1,具体出处如下表所示:
本选项考查离子方程式Cu+2Fe3+=Cu2++2Fe2+,依据铜能被铁离子氧化,生成Cu2+和Fe2+,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时要注意元素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守恒、电荷守恒三大守恒观。
B选项源于人教版教材必修1 P92“科学探究”,“二氧化氮溶于水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如下表所示:
本选项考查离子方程式3NO2+H2O=2NO3-+NO+2H+,依据氮元素的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考查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中水、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写化学式,仅硝酸可拆成离子形式。另外,书写时还需注意三大守恒观。
C选项源于人教版教材必修2 P75“科学探究”,如下表所示:
本选项考查离子方程式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以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为载体,依据醋酸的酸性,以及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考查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中难溶物碳酸钙、弱电解质醋酸、水和二氧化碳不能拆分成离子形式,强电解质醋酸钙可以拆分成离子形式。
D选项中NaAlO2溶液与CO2的反应一直就是工业生产所关注的。工业上采用NaAlO2溶液与CO2气体用原料碳分法制备出用作催化剂载体的原材料的纳米纤维状的拟薄水铝石(又称假一水软铝石),此方法可以看作是采用CO2作为酸源的中和法,该反应过程不会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中学阶段考查NaAlO2溶液与CO2的反应,只是考虑CO2的量。CO2少量时反应为:2NaAlO2+CO2+3H2O=Na2CO3+2Al(OH)3;CO2过量时反应为:NaAlO2+CO2+2H2O=NaHCO3+Al(OH)3,因为过量的CO2在少量反应的基础上继续与溶液中的Na2CO3反应,即Na2CO3+ CO2+H2O=2NaHCO3。本选项主要考查的是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因此产物为Al(OH)3与HCO3-。
通过上述四个选项源于教材的分析,发觉知识布点合理,主干知识突出,基础性强。为了更好地顺应和调控课改,高考越来越重视整体性考查,重视再现和拓展延伸教材知识,不再拘泥于纯粹的书本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由此得到启示:高三复习要以“教材为本”,落实好主干知识。本道高考试题给人以“题在书外,根在书内”的感觉,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这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指南针,组织学生备考的风向标。对我们老师平时课堂教学和高考复习导向功能意义甚大。
思考2:源于试卷,注重再认
关于2011年第6题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在江苏2003年~2011年的高考试题中都在不同层次的考查中重复呈现。具体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1)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
(2)NO2与水的反应
(3)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
(4)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江苏各年高考化学中离子方程式试题,发现命题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紧扣基础,始终保持稳中有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各年高考虽然都在考查同一个主干知识,但考查的知识点定位不同,创设的试题情境也各有千秋,注重的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观念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能力。
由此可得到启示:高考题往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和拓展性,有必要对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进行“旧题重做”、“旧题新做”,复习中恰当的选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科主干知识,需通过改编、变型,甚至模仿等形式进行创新性的重组再认,命制成“一题化”专项训练试题,供学生备考使用。
试题研究时注意三个维度:纵向维度研究同一省份不同年份同一题型的高考题对比分析――找共性、找趋势;横向维度研究同一年份不同省份中同一题型的高考题对比分析――找变化、找差别;多向维度研究不同年份不同省份中不同题型的高考题分类对比分析――找新意、找动态。为试题训练的“精选、精练、精讲、精评”做好铺垫,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发挥导向作用、预测作用、题型示范作用、方法指导作用。
思考3:源于考纲,注重研究
《考试说明》中关于“离子反应”对学生的要求一直都是“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高考中一直坚持考查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掌握程度和对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能力”,该题型是高考的常考题型,难易程度多年来锁定在“掌握理解;中等难度”。该试题在试卷中设置的位置,除2009年摆放在不定项选择题中,其余年份中都摆放在单项选择题中。
江苏高考化学卷一直坚持体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体现“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从化学的视角出发,用学科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考查,以元素化合物主干知识为基础,侧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了化学反应原理,考查学生的元素观、符号观、微粒观、转化观、守恒观等观念的形成,深入对“用真实参加反应的离子表示反应的式子”,即“真实化学”的理解。
纵观“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高三复习,要想判断一个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需遵循“九看”原则:
①看:反应能否发生;
②看:是否是自由离子间的反应;
③看:反应产物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④看:各物质拆分是否合理;
⑤看:是否漏写离子反应;
⑥看:反应连接符号,生成物的状态符号是否正确;
⑦看:离子方程式是否达到三大守恒,即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⑧看:离子配比数是否正确;
⑨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与要求。
以上从一道高考化学热点题出发,通过多维分析、多向求证、广泛联想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透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杯水,口径虽小,但有深度。小题目,大智慧。因此,高三化学复习中,我们的教师要善于思考、善于发掘、善于利用。科学、合理地以教材为素材资源,“落户”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高考试题等,才能让复习备考有“生根感”和“家园感”,造就超速直向的高效复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