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17:57
导语:在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且素质较低等特点,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电子农务是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技术开展的农业电子商务活动,它能够打破传统农业产销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瓶颈。大力发展电子农务,必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为广大农户降低生产风险的基础上将其利益最大化。
1.现状和问题
1.1我国电子农务的发展现状
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建立了部分农业综合数据库,并研制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三分之一。农业部还利用网络协议、信息通讯、数据库及查询等技术,建成了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及处理和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及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超过3000家。我国大陆涉农网站已有6千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十名以内。[1]
但是从目前看,人才缺乏、体系不健全的现状仍是制约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虽然一般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都有网站,但网站提供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且针对性不强,的内容中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等。
1.2 我国电子农务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由于政府财力物力有限,农民本身对信息技术的意识薄弱,投资信息建设的信息不高。虽然全国涉农网站有6000多家,但只占全国网站总数的一成左右,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不到0.8%,全体网民中农民只占1.6%,且绝大部分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京沪和广东、江浙等地区。[2]
2)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高。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制约,农民仍习惯采用传统方式交易,不能理解和认同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模式。农民不能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也没办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更不可能上网信息。
3)涉农网站专业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很多涉农网站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更新不及时,网站信息中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网站以信息撮合功能为主,支付等功能很不完善。
4)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环境有待提升。由于农产品网上交易要求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但由于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在标准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行业内也无统一要求,难以做到“优质优价”。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在保鲜、运输、后续处理上较为困难,这使物流环节难度增大。[3]
2.我国电子农务发展前景
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7%,长期以来,农产品交易主要是通过农贸市场来进行交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农民的需求与供应。
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分为为三个层次:一是初级层次,主要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二是中级层次,除提供供求信息,还提供网上竞标、网上竞拍、委托买卖等在线交易形式;三是高级层次,除提供信息外,力求实现交易货款的网上支付。显然我国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是伴随着轰轰烈烈的电脑下乡运动,不少农民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查找农产品信息,进行网上交易,业内人士预言,未来几年,农村电子商务将呈爆发性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4月1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农村有超过1亿互联网用户,仅占中国农村人口的15%。农村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和农村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一样,都尚待时日。[4]
信息是整个农业市场的关键和纽带,为了加快电子农务的发展步伐,实现现代农业的有效运作,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大力发展我国农业: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2)搭建高质量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平台。大力建设电子农务网站,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实用信息;同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为电子农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
3)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库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水平。实现数据交换的及时通畅,共享信息资源。
4)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由于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为农业供应链服务的农业物流系统,实现商户及农户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品种、农业物资的及时配送。
5)大力培养信息人才。政府通过网络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农民信息意识,培养高水平的新型农民。此外,应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农业信息化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农业信息服务团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是我国当前农村社会的核心问题。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市场已走出国门,因此要实现我国农业的高效现代化,电子农务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7):59-60.
[3]石蓉.关于现代农业的五大问题[J].四川: 农村经济.2009(2).
[4].刘金爱.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9.
[关键词]农产品;信息化;调查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034
1什么是农产品信息化
“农产品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全面发展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加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建设起现代农业,从而增加农民的生活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当前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关键。采取“互联网+”的模式,通过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信息,发展农业,销售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以旅游城市特色农产品信息化作为农业信息化催化剂来加快农业信息化。
2如何发展特色农产品
(1)根植于生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要根植于生态,这是推动旅游业更快发展的现实途径。通过大力开展高效的农业生产,形成有特色、高品质、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保持农业信息化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保证生产质量的有迹可循,真正形成有品质、有规模的特色农业。
(2)品牌建设。在不断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同时,也需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品牌既是市场也是竞争力。市面上农产品的产量虽多,但基本都缺少知名品牌。通过各种农交会打造本土特色品牌,扩大销售。提升产品的品质与种植技术,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行情,取L补短。充分运用农产品信息化、各类电商平台来宣传销售特色农产品。例如提起桂林的特色农产品,我们自然就能想到的是罗汉果、桂林马蹄、荔浦芋、恭城月柿等传统特色农产品,这些都是品牌给我们带来的品牌效益。
3国内外农产品信息化的现状
互联网不断引领农业信息化发展,对农业的生产、销售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与科技密不可分。以美国为例,80%的农场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工作,而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却还只是317%。在法国,农民于家中就能在网上快速了解当前的农业信息行情,同时互联网也提供了最新的生产建议。德国利用大数据以及云分析,将数据上传到云端,再传输到智能化的农业机械上进行精准作业。
反观我国,乡村互联网与乡村信息化程度的相对滞后,乡村地区发展相应的基础设备不足。据CNNIC统计,中国当前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有925%。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17%,这差距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在国家的日益重视下,农业信息化的普及与实践探究正在全方位地展开。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展开,我国的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加快。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也开始重视实践和创新才能的培养,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信息化方面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我国在农业电商、旅游电商信息化的研究中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成立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并在众多大学的科研院所给予了大量的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
4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一是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强了生产上对市场的针对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减少了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更多利益。三是拓宽了销售渠道,通过各类电商、农业交流会,提高了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四是有利于农产品的品牌化、规模化生产,推进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
5研究调查
(1)走访调查。我们从桂林市工商局了解到,桂林目前农副产品注册商标达900多件,占全市总数的15%,并拥有恭城月柿、永福罗汉果、恭城油茶、荔浦芋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占全区证明商标总数的1/3。
桂林恭城月柿是广西传统特色农产品之一,在恭城县已有近四百年的种植、加工经验。通过实地走访恭城县莲花镇的红岩村、恭城文武两庙以及恭城县虎尾工业园,向村民、游客与厂商发放的调查问卷填写结果表明,对于农业信息化对恭城月柿的影响,821%认为有利且影响巨大;对于农业信息化的利用情况,72%认为当前农业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不高;对于购买方式,523%的人愿意在网上购买;对于恭城柿子如何做大做强,926%选择打造品牌,857%选择加大宣传,793%选择政策支持,886%选择技术创新。
在荔浦县的走访调查中我们重点调查农民是如何获取农业信息的。其中农民间相互传授占383%,比例最高,电视占106%,图书报纸占108%,乡政府宣传占163%。被调查者中接受农业信息化培训只有12%的村民。村民对农业信息化培训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通过访谈中了解到,政府每年都有技术培训,同时也有相应的宣传,但是参加的人较少,村民基本没兴趣去听,而这种原因又是村民本身的文化水平不够,在被调查的村民中,有63%以上的人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
在走访了永福罗汉果市场的过程中,43%认为罗汉果缺少合理的包装,基本使用的是粗包装和纸盒,商品信息不突出。362%认为市场上罗汉果品种五花八门难以挑选。23%认为商品包装缺少商家信息,售后问题难以解决。
(2)调查分析。从走访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农业信息化为农产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农民享受到农业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以及农业信息化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通过电子商务来销售产品还存在着上升空间,在保证产品质量有证可寻的情况下,人们愿意通过更为便捷的方式购买。特色农产品如何做大做强,需要的是通过宣传、技术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通过信息化与政策便利为特色农产品提供更多的升值空间。政府不单单要给农民进行农业信息化的培训,同时也要注重农民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这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产品的包装上,运用合理的包装,使得产品便于运输,同时在包装上应注明各种信息,为顾客形成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
(3)访谈分析。通过对游客、特色农产品农户和商户的访谈中了解到,不少游客外出旅行都愿意购买当地特产,商户如今也为游客购买产品提供了不少便利,例如提供快递服务、支付宝等新型支付方式、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产品等。农户从个体经营生产到企业向个体农户收购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信息化,使得购买特色农产品更加便利;农户和商家增加了销售渠道,产品能够及时销售出去,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最为新鲜,有质量的产品,企业通过向农户收购,对产品进行精加工和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吸引游客购买。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提升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6结论
现如今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逐渐受到企业界和政府部门重视。农业作为我国立国的基础,且发展缓慢。要摆脱传统的束缚,创新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的关键。农业特产销售线下发展迅速,但线上销售远远跟不上线下发展,通过“互联网+信息+农业+旅游”寻求解决生产销售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带动旅游等多行业共同发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创新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培养更多的信息化实践人才,引领我国农产品信息化的不断进步。
1.1 国外研究现状
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多集中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普遍采用农机设备自动控制、跨行业平台数据采集、农业大数据研发、农业大数据挖掘、农业大数据自动分析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农业”已经渗透到了这些国家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欧盟国家通过农业信息的共享,在欧盟的各个成员国中协调农产品信息沟通,实现了农业技术的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日本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基本实现了农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信息化。通过采用精准计算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量和广泛收集农产品相关数据等手段,使农业产业发展进入高效节能的信息化时代。美国农业生产注重实用服务,主要通过农业市场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做出正确决策,以此规范农业市场中的各个行为主体,促进市场有序发展,有效避免了由于市场信息相对滞后而造成的农产品随意生产。
尽管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时间和水平不同,但是仍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智慧农业,注重农业信息效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适合国情,确保农业产业多元化服务。
1.2 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传统农业正在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农业转型的步伐,通过农业产业和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以“互联网+农业”的方式,逐步实现智慧农业。近年来,根据农业市场化需求,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精确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农情监测和信息资源的使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已经大大改善,提高了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与监控预警能力。智慧农业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2 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
2.1 数据获取技术
根据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数据来源的领域分类,大致可分为农业生产数据、农业资源和环境数据、农业市场数据和管理数据。根据数据模块分类,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识别技术、智能移动采集技术。感知技术主要从各个方面感知动物和植物本身及其生存环境的信息,如利用遥感技术宏观观测地面作物信息;识别技术主要为农业监测预警服务,包括农产品安全可追溯性的射频识别技术,分别从粮食原材料、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保证可被跟踪追溯,几乎做到透明化;智能终端移动采集技术主要为农产品产出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收集而服务。
2.2 数据分析
处理技术在大数据的浪潮中,由于数据量越来越大,人们已经无法利用简单的数理统计方法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所以需要更加复杂的方式来进行深度分析,将数据做到可视化。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彻底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的小样本统计分析。大数据处理更加注重数据之间的关联,通过挖掘它们之间的深层联系而得出相关推论,也就是利用数据建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2.3服务应用技术近年来,已经有大量广告投放到“互联网+”的领域当中,人们对大数据做出的贡献非常认可,许多投资方也看好这一方向。很多大数据平台甚至对用户的内心消费倾向进行分析。农业部通过实施“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开通12316热线,启动国家农业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式,促进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民众对农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方面,主要开通了农业专家决策系统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另外,通过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手机APP使农业信息实现可视化。利用信息推送服务和手机APP等对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每个阶段服务,建立了智慧农业的监测数据模型;针对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发展了大型数据可视化追溯。
3 农业大数据应用实例分析
内蒙古农牧业产品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和地域特点,但产品的生产、加工等过程还未实现全面的信息化且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大数据,导致优势产品不能品牌化推向市场。云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云谷公司)致力于蔬菜产业的行业大数据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与各方“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打造“安全、可追溯、标准化”的“赛罕无公害”区域品牌。利用云谷公司开发的手机APP,市民可以随时查看每日关心的蔬菜、粮油、肉的价格。
云谷公司与赛罕区科技局、蔬菜局合作共建“赛罕无公害蔬菜信息化平台”,该公司负责平台的开发、信息采集及运营,平台建立后菜农可以当天的蔬菜上市量及价格,公司同时提供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可视化服务。由于数据是菜农自己的可交易数据,因此,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比较高。目前,云谷公司正在与赛罕区科技局、蔬菜局开展“赛罕区标准化种植试点”项目的合作,负责合作者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包括基地信息、生产者信息、种植产品信息等。
目前,云谷公司正在与农牧业厅合作实施“内蒙古农畜产品追溯系统”项目,该公司负责“三品一标”认证企业的信息收集及录入。录入信息包括产地信息、生产者信息、种植产品信息、生产过程信息等。
3.1 合作事项
云谷公司提供运营模式设计、平台设计开发、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包括共享数据(产地信息、生产者信息、产品信息)和私有数据(土壤监测数据、产品农残检测结果),负责提供“赛罕无公害”平台的合作基地及辅助数据,并且负责平台的运营及维护。公司可与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日常的基地监测及产品检测工作。生产监测大数据是通过对土壤酸碱度及营养成分进行定期检测,形成监测大数据,并将结果录入系统,检测结果可自动上传到网络,实现检测结果的共享。上市产品检测大数据是通过收集生产环节的农药使用情况检测及上市产品的农残类检测数据,形成入市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大数据。
3.2 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建立“内蒙古蔬菜质量安全体系信息化平台”,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资质优势和平台共享的“生产环节用药情况数据”“销售渠道走向”,建立“蔬菜安全体系”的安全预测及监管平台。
农业信息单位牵头协调农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并共享数据(含有上市产量、价格、种植面积和产品渠道走向信息),运用数据建模工具,结合平台的信息,开展农产品价格预警、上市产量预警、种植面积预警等研究;实现各类检测结果的信息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发类病虫害防治专项研究及技术引进和用药指导等。技术体系成熟时,可把“蔬菜安全体系”套用在其他农牧业相关产品,例如:猪肉、牛羊肉农业信息预警;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全产业链信息分析;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专家现场指导交流会、农事指导纪录片)。
4 大数据的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正在扩展应用程序,已成为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智能系统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必将引起爆炸性的增长数据:数据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复杂的数据结构和越来越多的冗余数据,使数据处理和应用变得越来越困难。新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衍生出“大数据”这一概念,农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获得了各行各业的关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十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使大数据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大数据从炒作概念到实际应用,其发展前景广泛,更多相关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相关市场收入也将继续扩大。今后,数据资源将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大数据将成为促进现代农业进步发展的新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探索内蒙古农业大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实现农业数据的连通性,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推动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体系的建设将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业设备材料为保障,促进农业系统的组织和管理创新,实现自动数据采集,逐步构建信息管理在智慧农业的生产经营网络,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5 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义和作用
在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需求下,快速发展的农业大数据也呈现爆炸性增长,数据从存储到挖掘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大数据的理论和技术,推动“互联网+农业”思维的创新和应用,结合国家农业信息发展战略,突破农业大数据的关键技术瓶颈,启动一批大型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示范项目,使大数据与物联网和云计算同样重要。
5.1 有利于推动内蒙古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有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持,能够有效整合各种农业科学和教育信息资源,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高效的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如手机APP实时农民关注的信息,可提高内蒙古地区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对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5.2 有利于推进内蒙古地区农产品供需结构改革,提高农业各领域要素的利用效率
市场决定经济发展并引导农业产业化。以盈利为中心,专注于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农业监测预警研究,通过分析农产品终端消费市场倾向于选择的类型、质量、价格等,优化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为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
5.3 有利于提高内蒙古地区“互联网+农业”的智慧水平
“互联网+农业”通过实时采集数据并使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开展多层次的分析,实现精准农业生产管理,可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不仅能够改变大部分农民进城打工不务农的现象,而且可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环境风险的能力。
5.4 有利于增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协助政府宏观调控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准确监测,使用平台信息,为相关团队开展农业信息分析和预警研究提供数据源,从而可以判断农业经济的聚焦点,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和政策基础,为政府提供反馈信息,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内蒙古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的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物联网对农业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分析、预测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减少低效投资,消除传统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投资,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农田环境远程控制平台,改变传统的信息采集模式,实现作物生产信息的实时检测和控制,并实现智能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同时,加强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蛋白质、水分、脂肪、营养成分、掺假物质、微生物等含量的检测,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赢得更好的市场声誉,提高产品的销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同时,高端产品可以吸引高端客户,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可以提高企业单位产品的收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做大做强。
通过建立可追溯体系,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追溯从原材料到产品销售过程的食品安全信息,可以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存储状态和装运情况的跟踪管理,实现快速定位,降低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风险。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平台,使得产品质量可以动态追踪,实现了全产业链的产品质量控制。
6.2 社会效益分析
粮食加工食品的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大部分的农产品供应面临严格的质量检验,无污染食品严重缺乏、供不应求。产品追溯的整个过程能有效提高食品质量,促进无公害生产,从根本上推动食品加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粮食加工食品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的农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大。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整体水平,粮食加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可以提高粮食食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这不仅符合国家可持续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而且对提高粮食加工产业的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可以使消费者追溯生产商和加工商绝大部分信息以及生产过程,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真实情况,据此决定是否购买产品。
[关键词]西部;农业;信息化;协同电子商务;.NET
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是“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实现现代化”,而信息化的推进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企业的实施和农户的参与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内容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西部农业和农民受到的冲击会更大西部地区要发挥比较优势,既要考虑国内特点,也要考虑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竞争力无论是从农业生产者经营者,还是从政府的角度看,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西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中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引 言
简言之,协同电子商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通过改变业务活动的模式在企业群各业务单元的供应链内及跨业务单元的供应链间进行各种业务的合作,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活动的效率和实现实体资产的互补,并建立有利于企业群的各业务单元间信息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新型组织,最终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协同商务思想的提出以及相应的发展,主要是来源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企业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能力来实现供应链优化的思想成功地应用协同商务,实际上就是帮助企业与供应商以及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协同商务链
协同电子商务具备两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群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活动的效率,充分利用企业群中的实体资产创造互补效应,即互补电子商务第二层次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打破组织间影响知识创新与传播的障碍,激活企业群的隐性资产,引发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效应,即创造企业群的协同效应,这也是协同电子商务的最重要的目的和本质协同电子商务的本质是由于技术的进步而打破了原来组织间的障碍,大大降低了企业群实现协同创建协同效应的组织成本,因而使企业群能够实现真正的协同,创建企业群的竞争优势新的技术条件为企业群创造了更多的协同机会,并为实现协同提供了网络环境及技术的支撑并且由于降低了组织成本中的共享协调成本,降低了协同效应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由于组织成本过大而无法实现的机会在新技术条件下变得更容易了因而,实现了协同电子商务的第一个层次的目标,并不能使企业建立起长久的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实现或者部分实现协同电子商务的第二个层次的目标,才能真正地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使企业的核心能力难以被竞争对手仿效和替代,为企业创建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
信息是基础,技术是手段,电子商务则是终极目标面对我国西部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交易手段落后,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程度信息化水平较低等现状,利用先进网络开发技术为农业行业客户提供农业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并根据行业客户的信息化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推进我国西部农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构筑西部农产品流通新战略的重中之重
按现有的农业结构,主要的层次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的集中调控和协调,各地生产资料部门的销售分发渠道,基层组织的统一代办和服务,农产品的储存基地,农产品的运输和农业人员的最终生产等如果加上进出口业务,还会涉及外贸部门的管理,大型的运输系统和仓储系统,涉外经济的相关部门协作等在农业应用信息平台上实施电子商务,从单纯地提供信息到大环境成熟的条件下,实现面向终端客户的商务服务,对改善我国西部农业价值链和提高西部农业企业竞争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是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方面,随着Web Service-.Net Framework下的分布式处理技术,即Web Service(Web服务)的推出,Web服务能够为多个应用程序而不仅仅是浏览器提供数据,并通过外置数据以允许其他的客户机使用在同样的端口和传输层都起作用的标准协议(如HTTP)来执行操作将Web服务定位于基于开放的标准,能够用于任何平台,使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作为跨平台和跨供应商的集成技术的潜力,实现Web服务和Web服务构架后,农业企业及用户就可以利用Internet上许多现有技术另外,利用.NET框架的安全系统和配置系统协同工作,还能有力地遏止运行不安全代码的可能性,并大幅度减少了“DLL Hell”对应用程序进行配置时所面临的风险
因此,利用.NET技术开发的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可以参考如图1所示的功能结构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农业行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1. 内部协同办公平台提供人事文档项目产品客户财务等一体化管理功能
2. 外部农业电子商务网包括:采购网(招投标)和销售网(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外部资源可以通过外网与内部的员工进行协同工作
3. 与行业性农业网站进行对接和集成
4. 外网(公众门户)实现局域网与Internet的联入,以便获得世界上有关农业科技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动态实现农业企业的自我宣传 同时供应商和客户都能登入系统进行电子化交易和信息查询
5. 全套电子商务套件:
(1)进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收购合同开票以及有关供应商信息的收集处理等功能
(2)销售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销售开票结算以及客户档案管理和相关的查询及统计等功能
(3)库存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入库/出库管理库存台账管理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理,以及相关的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
(4)统计分析系统主要完成对有关职能部门要求的各类农产品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以及农业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费用统计财务状况基础设备等方面的报表工作,并加以分析
(5)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农业企业积累分享利用和创新各种知识和经验,完成农业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6)办公自动化系统帮助农业企业完成内部办公的自动化和电子化,例如:各种公文管理各种会议管理各种任务的布置各种办公流程的管理各种资产的管理等
(7)查询系统提供各种查询和各类分析报表处理
三西部农业企业信息化与协同电子商务建设的重大意义
1. 西部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在比较优势战略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平台的大背景下,不仅国内外的市场营销信息科技信息,而且有关国内外农业政策及其变化的信息,甚至WTO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及其前景的信息,都对西部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价值
2. 提高西部农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西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西部农产品价格竞争力西部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客户信誉竞争力三方面复合而成的,完善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西部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1)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善有利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因为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农业投入产品价格农产品市场行情和国内外农业政策导向的信息更有利于西部农民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而按比较优势配置资源有利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2)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善有利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国内外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其变化的信息是完善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基本组成内容之一当西部农业生产者能够从网络上便捷地得到有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信息,并以质量标准来规划西部农业生产时,西部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无疑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善有利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信誉竞争力发达的市场经济是讲究诚信的经济对讲信誉和市场影响大的客户进行介绍,并提供电子商务交易的平台是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重要功能之一
(4)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善有利于推动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而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从最终来源看,西部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价格竞争力离不开西部农业技术进步和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撑西部农民渴望高新技术,但对于经营规模小收入水平不高的小农户来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往往足以使他们望而却步由于农业高新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前景获取途径技术咨询方式均是完善的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构成内容,因此,完善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有利于缩小农业高新技术供给者同农业高新技术的需求者特别是广大西部农户之间的距离,进而有利于降低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推动西部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力
3. 降低西部农业风险的需要西部农业生产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加强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对西部农业的不利影响从市场风险看,西部农业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西部农业信息不充分而引起的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所造成的西部农民可获得的信息越充分,投资和生产决策越准确,市场风险就越小因此,加强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有利于降低西部农业的市场风险
4. 政府支持和保护西部农业的需要诸多的数字反映出“西部等于贫困”这样一个事实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国家整体实力较弱,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东南沿海,对西部采取的是扶贫性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南沿海经济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西部正从大面积的贫困中走出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这一切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虽然受到了WTO农业协议的约束,但政府对西部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仍有很大的空间政府支持和保护西部农业的目标是提高西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西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对西部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必须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农业形势,提高有限的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政府对西部农业的支持与保护离不开完善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支持
四加强西部农业企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西部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根据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外部性强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具有公共产品等诸多特点,为了尽快完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 充分发挥政府在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由于收集和处理市场信息的一次性投资很大,而一旦得到信息又可以以供给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方式让众多的农户和企业分享,农业信息的这一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国内国外已有的经验看,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制订规划完善政策加强立法和增加投资,建立和完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框架,带动社会力量参加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政府支持和参与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因不会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和贸易产生直接的扭曲作用,属于WTO农业协议“绿箱”政策的范围,因而政府在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不存在发挥作用空间约束的问题
2. 通过政策优惠推动西部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西部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西部企业自己的网站,融入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让西部企业网站成为社会了解西部的窗口和西部农业向社会推介自身的桥梁;二是建立和完善西部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前者是西部企业对社会整个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重要贡献,具有较强的网络效应和社会效应,因此,国家应对西部企业网站建设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后者属于西部企业的私人产品,是西部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而无须国家干预
3. 大力发展西部农村教育,提高西部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西部地区的状况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小规模的农户经营将是西部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因此,西部农业信息化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是如何推动西部农户农业经营的信息化由于西部农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在西部农业领域广泛开展和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因而,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能否充分发挥效益,西部农业信息化能否获得最终成功将取决于西部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4. 大力整合新兴信息媒体和传统信息媒体Internet技术出现以前,我国西部农业信息服务主要依赖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随着IT技术的发展,Internet等新兴媒体不断出现并开始向西部农村延伸在此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在充分开发利用新兴媒体的同时,整合传统的西部农业信息媒体,利用.NET技术建立完善高效安全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并通过协同电子商务系统为西部农业搭建一个现代电子化运作平台,不断提升西部农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西部开发课题组. 中国西部大开发指南[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2] 林榕航. 电子商务学系列教材——电子商务学概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3] 刘. 信息管理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个月,在全市农业工作会上,已就推广“农信通”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并下发了文件。今天,市局和移动公司联合召开这个会,再次对这项工作进行强调和布置,目的就是为了把这项工作继续深化和细化,特别是要在县农业部门与移动公司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这项工作。刚才,市移动公司总经理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要求和布置,我非常赞同。希望各地农业部门积极与当地移动公司沟通联系,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借这个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开拓创新,高度重视“农信通”推广工作。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这些精神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
是个农业大市,农村空间大、面积广、农业人口多,过去主要依靠人工、电话、邮政等方式进行的农业信息服务方式显滞后,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变化和农民群众的需求。目前,农村手机用户有70多万户,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发展以手机短信服务的“农信通”,将开辟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新渠道,提高信息服务的入户率和覆盖面,使农业信息更加普及化、大众化、经常化。
推进农业信息化乃至各项农业工作,都要坚持“开放、合作、创新、多赢”的基本理念。开放、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年初,市局开始与移动公司接触,探讨合作发展新农村信息化工程的问题,共同决定合作打造“农信通”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是“政企搭台、专家唱戏、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新尝试。市局与移动公司的这次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是一件多赢的事情。既满足了农民的信息需求,又提升了农业部门指导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服务水平,还找到了移动公司开拓农村市场的新路子。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初步宣传和信息,社会各方反映良好。事实证明,推广“农信通”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各地农业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信通”工作,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对农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迅速启动实施。使“农信通”短信服务成为宣传国家惠农政策的新平台、传播农业科技的新渠道、培训农技干部的新阵地。
二、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农信通”推广的各项工作。
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经验和规律告诉我们,一项新生事物被接受首先需要强势宣传。为了使“农信通”这一新鲜事物被广大农业干部和农民朋友所熟悉,尽快地进入千家万户,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市里策划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电视台、日报、浔阳晚报、广播电台、中国网等媒体纷纷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市里还专门编印了宣传海报和宣传单。最近,有市领导和朋友向我询问了解这项活动开展的有关情况,这表明“农信通”已受到社会关注,前期的宣传活动已初见成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广大基层农技干部和农民朋友还是对这项活动不了解、不清楚。前段时间,我在县里调研了解,很多干部和农民朋友还不清楚“农信通”这回事,也不知道如何订制办理。在他们知道有这样的服务业务之后,都纷纷表示这项服务业务好,农民朋友确实需要。这也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没做到位,还不够深入。“农信通”的服务对象是“农”,重点在基层,在乡、村。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县一级农业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各级农技干部在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推广指导时要向农民朋友推介这项服务活动,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组织开展有一定声势和影响的活动,努力使“农信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市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其次是积极发展“农信通”用户。推广“农信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入户率和覆盖面,让更多地农民朋友得到实惠。因此,发展“农信通”用户数量是检验这项活动成效的主要指标。目前,全市有农业从业人员178万,手机用户150万,其中农村手机用户70余万。从实际出发,我们要确定一个目标,力争通过今年的努力,发展“农信通”用户10万户,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得到实惠。
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结束后,武宁、永修、、湖口、都昌、等县迅速行动,组织了订制了一批用户。但从总数看,差距很大。希望各地农业部门继续努力,特别是还没动起来的地方要立即行动起来。在发展用户时要注意三件事:一是要确定发展用户方向。“农信通”使用的最大效果是可以解决农民致富心情迫切与政策不明、信息不灵、技术不会的矛盾。但目前,订制用户大多数是农业系统的干部,农民朋友订制的还不多。下一步,我们要把发展用户方向重点定位到农民朋友身上来。二是扩大订制用户范围。“农信通”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农民,还涵盖与农业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包括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农业行业协会、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大户、营销组织等等。这项活动是我们农业部门一项创新活动,我们要“自己人捧自己人场”,各级农业部门干部职工应该带头订制“农信通”业务。各地农业技术人员参与活动订制费用可在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经费中列支。市领导高度重视,下步考虑将从政策及经费中予以适当支持。三是坚持订制自愿原则,不得强行订制。
再次是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和报送工作。要把“农信通”手机短信平台办成我市农业信息服务的精品工程,成为广大农民的“良师益友”和致富“参谋”,信息质量是关键。要保证信息质量就必须组建一支信息员队伍,制定一套信息上报流程和办法。首先,各地必须确定一名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了解当地农民实际需求、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会使用计算机编辑和报送信息的信息员。
其次是按照市里下发的九农字(2009)8号文件要求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报送信息内容包括最新的农业政策法规、实用技术、价格行情、市场动态、病虫害防治、农业预警等农民关心、关注、急需的及时有价信息。提交的信息要真实可靠,实行“谁提供,谁负责”的信息报送审批制度,部门主要负责人是信息报送的责任人。报送任务已经明确,各地农业部门每周报送2条信息,从前一个月情况看,武宁、彭泽、永修等县报送信息情况不错,希望其他县把这项工作专人化、制度化、日常化。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信通”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村电商 发展趋势 思考
一、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义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所谓的农业产业化强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户或是龙头企业合作社为纽带,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的环节联合成为有机的整体,连通种养和销售。换而言之,就是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在这个模式中,最基本的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式生产模式,农业产业化的形式实质是企业化。
(一)完善供需双方信息沟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供需双方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通过双方的沟通,能确保农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降低农业产业的风险。与此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农产品交易的空间限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协调供需矛盾,减少农产品滞销的风险。
(二)促进新技术在农村的传播。人才缺乏是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互联网,农民可获取更加广泛的资源,甚至能够请全国乃至世界的专家,为自己解疑答惑,有利于我国农业从粗放式转向高效化。
(三)能够减轻农户负担。对于农民而言,即是农村电子商户的卖家,同时也可以是买家,农户通过电子商务,运用采购招标等方式,可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另外农户也可采用团购等方式减低成本,减轻负担。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我国农村市场具有巨大潜力,而近些年来,政府部门也越来越强调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无论是市场还是政策导向都是大势所趋。
(一)农民花钱网络化。现如今,网购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也不再是“城里人”的独享的便捷,随着计算机、智能机等设备的普及,农民也走上了网购之路。例如,在浙江遂昌的农村,农民已经将集市搬到了网上,不仅在网上购买化肥、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甚至大型电器、私家车等都会在网上购买,足见如今农村电商发展的大动力。
(二)农村电商与政府关系愈加密切。在我国,农村电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深层次来说,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助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而这些问题与政府关系密切。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是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是工商企业与用户互动的社区平台,助农政策落地的途径。因此,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还应该要积极政府政府部门更多的支持。
(三)发展前景广阔。近些年来农村电子商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我国现代农业正想着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应该把握好“模式+服务”的特点,将农村行业的特点在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中进行优化,利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技术,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更加深刻的变革。
三、如何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无论是对农产品生产者而言,还是对整个农业经济发展而言,农业信息都是至关重要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职能,只有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到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统一规划,整体协调,才能确保农业信息化网络能够由城镇覆盖到农村,真正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另外,政府部门具有权威性,政府部门搭建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农村电子商务才能正常运作。
(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较多,但鱼龙混杂,网站质量参差不齐,农业信息资源内容不足,重复信息较多,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和实效性,网站建设地域分布不均衡,在设计方面也未能体现专业化和个性化。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不断提高其质量,及时更新信息,美化网站设计,提高网站的吸引力。
(三)尽快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目前,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农产品要实现成功交易,就必须要正确传统农产品信息。为此,我国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开始了一些尝试,例如制定统一的标准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真正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还远远不够。
(四)完善配送体系构建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还需要要不断完善配送体系,配送体系的建设是关系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若无法充分运用配送资源,发挥分工优势,必然会被物流瓶颈所限制。
(五)积极引进和培养信息人才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劳动者的素质不够,信息意识不强。在这种形势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就迫切需要一批高质素人才。为此,应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实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其信息意识,培养一批新型农民,使其成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头雁”。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面临着人才、配送体系、网站建设、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现实,但总体来说势头强劲,前景广阔,发展壮大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骆莹雁.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以沙集淘宝村为例.[J]中国商贸,2014(02)
[2]张振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创新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5(12)
[3]张勤,周卓.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
[4]施锐,马坤.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8)
1、各级政府的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吉林省政府各级领导正积极推进以政府上网为中心的电力政务工程,并通过信息手段的应用实现管理经济和规范市场、加强公共管理、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及服务环境。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也给农业实施电子商务指明了方向,并带来巨大的支持与鼓舞。
2、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央支持粮食主产区,吉林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多,得到的实惠也多,再加上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这对吉林来说是一大喜讯。另一大喜讯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墓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吉林省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国企改制改组改造,企业焕发了活力,加快了经济腾飞的步伐,这对吉林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3、农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多年来,吉林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1)农村经济结构越调越优,强势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一是从资源优势出发确定的“311”区域结构特色鲜明。在东部山区建设形成了林特药立体发展型的优质高效特产品产业带;在中部产粮区建设形成了粮牧加一体发展型的优质高效农产品产业带;在西部草原区建设形成了多元发展型的优质高效农牧产品产业带;在城市郊区建设形成了经济循环发展复合型的优质高效农产品产业带。二是品种品质结构日益优化。全省专用玉米已占实际播种面积的36%,优质水稻和高油、高蛋白大豆分别占实际播种面积的80%,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串已达98%以上,畜禽优良品种已覆盖全省,占饲养量的90%以上。三是富有优势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到去年底,畜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450亿元,比2004年增长12.8%,比“九五”末期增长67%,占农业总产值的45%;园艺特产业产值预计达到245亿元,比2舳4年增长14%,比“九五”末期增长69%,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24.5%;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到236.2亿元,比2004年增长168%,是“九五”末期的15.7倍;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719亿元,比2004年增长15.7%,比“九五”末期增长25.9%,实现税金42亿元。
(2)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目前,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2600个,比2000年增加2倍多;各类龙头企业1300多户,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13户,其中国家级20户;年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20亿斤,畜产品加丁能力达到2.1亿头(只);带动农户240多万户,比2000年增加2倍多,占农户总数的6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以上缴税金预计超过30亿元,比2000年增加近3倍。特别是近两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了由小到大、山弱到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04年产值达到670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5年已突破1000亿元,比2000午增长3倍多,比上年增长了49%。
(3)农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增长方式有了根本性转业。打破了过去以粮为主单
增收的局面,形成了粮、牧、多、特、加、劳多渠道增收的新格局。“十五”时期,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10.4%,比“九五”时期提高5.7个百分点。尤其是近两年,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和市场的直接拉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长。2004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比2003年增长18.6%,增幅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高于全国增长幅度。
4、农业外贸前景看好
农业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设计农业发展战略和对策的重要依据。农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价格优势,而价格优势,又直接体现为成本优势和效串优势,也就是说,一国农业的生产效串越高、生产成本越低,则该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越强。若从这一角度分析,吉林省粮食、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
将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电子商务大有可为。农副特产这类商品需求量很大,没有多少高精尖成分,无须特别多的创新,非常适合电子商务的开展。而全省相关生产加工企业多为农户或中小企业,它们一直苦于找不到足够的销售及出口渠道,拿不到订单,因此有很强的上网欲望,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帮助它们逐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购销。
吉林省与南半球各国之间季节、气候都有差别。利用电手商务,可将本地的时令农产品销售到其他地区、其他国家,也可以带来高效益。另外,根据WTO最惠国待遇条款,一些国家对我国设置的贸易壁垒已自动取消,某些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歧视也已终止,具有吉林省特色的一大批农产品将因配额的取消和歧视政策的消除而更顺畅地走向国际市场,这些都是吉林省农业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有利条件。
5、发展电子商务已有一定基础
吉林省围绕“农业信息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这个中心,加快网络延伸,目前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
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区)农业部门成立了农业信息工作的行政科室,9个市(州)建立了动态农业信息网站,58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97%,694个乡镇分别依托乡镇农技站、经管站、乡镇政府或财政所建立了乡镇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90%。通过实施“金农”工程和基于网络计算机示范项目,全省部分村、屯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的信息服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
吉林省农业信息中心连续3年举办网上农博会,签订农产晶供求合同金额达到1.60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74个。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吉林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不利因素
尽管吉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互联网络在农业中应用的势头发展迅猛,但其背后还存在着问题,电子商务在农业中推广应用仍存在着一些障碍:
1、网络基础设施仍不完善
农业要发展电子商务,而电子商务的物质载体是基础网络设施,没有网络,没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没有计算机系统,电子商务只能是空中楼阁。吉林省作为中国东北部的一个省份,经济相对落后,目前广大农村还在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电
子商务的物质基础还很薄弱,有的地方甚至是一片空白。尽管政府对信息产业十分重视,但受财政能力所限,投入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农业本身缺少投资的吸引力,因而发展中主要面临着如何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吉林省加快了信息化步伐,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电子商务建设仍很落后。虽然有些企业也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优势,但因为相关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农业企业真正用上电子商务的数量还很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为东北农业企业拓宽业务提供了最佳机会和舞台,但吉林省总的电子商务状况不容乐观。
2、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仍存在问题
吉林省已建立了多个与农业相关的网站,但大部分网站都未必能真正直接深入乡镇一级收集信息。大部分农民仍未看到网站上的信息,不少农村地区仍是被电子商务遗忘的角落。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信息报送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仍没有建立,目前吉林省农业信息报送主要是传统的农情信息报送,以传统的电话、传真以及新兴的电手邮件为传送手段。报送约束机制主要是行政指令,服务对象是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及有关部门,报送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进度、灾害情况。并且转载的信息多,自己独有的权威信息少;原始信息多,加工消化的信息少;动态描述性的信息多,系统的信息少等,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没有得到系统的整合及综合的开发利用。虽然目前从吉林农网(jlagri.gov.en)上可以进行信息查询,但找到的信息还比较杂乱,急需进行信息资源的积累、整合。
3,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人类突破现有发展空间的最先进的方式,把其引入农业系统,很多人都有疑问甚至是顾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电子商务最终面向的是农民朋友。确实,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民相比,特别是文化素质还有很大差距。美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11年;日本青年农民80%以上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而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情况整体偏低,截至1998年底,全国农民中文盲、半文盲为9.56%,小学文化程度为34.4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9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9.15%,中专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1.46%和0.37%,平均受教育程度为7.4年。农民信息意识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不高,接受知识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差,因为信息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使用者,使用者素质低,未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就无法使信息发挥效用。
4、农业电子商务面临的信用问题
我国农产品的流通目前尚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信用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即使是“订单农业”,也有不少合同难以兑现。另一方面,农业网站的发展突飞猛进,难免鱼龙混杂,加之基于因特网的电子支付手段尚不成熟,信用机制和约束机制也正处在探索初期,一些“网上骗子”借机行骗,给农民上网从事经贸活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5、农村中电子商务的技术和服务人才缺乏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因此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将现代化技术用于农业种植中可极大提升农业种植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国外在现代化技术与农业种植结合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我国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使得各种现代化技术不断用于农业种植中,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生产中多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种植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1数据库技术
运用计算机技术,建设农业信息系统是实现农业种植信息化的重要举措,而农业信息系统需要数据库的支撑,通过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可以对农业种植过程做到信息化的管理,方便农业信息的查询和共享,并且基于数据库技术可以建立农业专家系统和种植模拟系统等,其中农业专家系统是将本行业众多专家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等输入到数据库中,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之时即可通过专家系统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必请专家本人到场即可完成,因此更为高效;农业种植模拟系统是通过将农业种植中各项参数输入到系统中,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模拟可直观地看到按当前参数会出现的各类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因此效率极高。
1.2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
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时间、土壤pH值等环境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在反季采用塑料大棚种植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条件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必须通过人为营造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就需要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如果是人工监测,不但会耗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还具有精度差的劣势,而采用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则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实现无人值守,并且传感器可将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数据第一时间反馈到处理器,通过预先设定好的条件控制动作器的动作,动作器负责控制灌溉、通风、供暖等系统的运行,使农业种植实现精细化管理。
1.3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就是应用监控摄像头采集到的实时图像通过传输系统显示在电脑显示屏上,为工作人员的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规范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工作人员按规范操作,并且当发现病虫害或其他问题时,可通过调取监控录像来找到发生问题的确切时间,便于对症下药,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
2光技术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不断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与光照情况有很大关系,在大棚等设施工业的实际生产中,自然光很难完全满足所有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可充分利用人工光来改善农作物生长的光环境。当前常用的人工光源包括白炽灯、钠灯、日光灯以及其他特殊光源等。对于不同的农作物来说,其需要的光源种类和光强度也有很大区别,因此实际工作中在选择光源之前要首先对农作物的喜光性进行充分了解,科学选择光源,通过透光膜等技术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光投射,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光进行过滤,同时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求随时调整光强度,一方面使光合作用的效率达到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节约能源。另外,通过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利用光源吸引害虫,从而进行捕杀,可有效降低农药的施用量,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3生物技术
3.1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就是将农作物从种子到幼苗的生长阶段置于无菌环境下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完成,可极大缩短这一阶段的生长周期,由于种子到幼苗阶段植株的抗病能力较差,而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有效防止细菌、病毒等对幼苗的侵害,对于发展良种经济作物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生物农药技术
由于传统化学农药的长期施用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的严重的威胁,因此发展绿色环保的杀虫技术成为必然趋势。生物农药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生物农药技术就是通过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物作为农药的主要成分,因此不仅可以起到杀虫的作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农作物不受药害,对于人体健康几乎无危害。但由于生物农药技术成本较高,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的大面积推广。
3.3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近年来讨论最为热烈的生物技术之一,是通过提取某些动植物的优良基因,将其转移到农作物中,完成对基因的重组和再造,因此可使农作物具备植入基因的某些特性,如提高农作物的抗冻性、抗虫性和抗倒伏性等,然而有关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还具有较大的争议,目前尚无确切的结论,因此这项技术的推广应当以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使其为人类服务的同时,避免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加快构建农业经营体系,
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
在山东考察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当前,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结合盐城市农业生产实际,当前,重点是推进农业规模化。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使更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争取每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00万亩以上,新增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00万亩以上。二是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生猪、家禽、棉花、蔬菜、水产、林业等“六大百亿产业”倍增计划,奋力冲刺200亿元新目标,努力实现优势更优,支撑能力更强。突出把粳稻打造成百亿斤产业,全面推进水稻旱改水、直播改栽插、人栽改机栽和高产增效创建“三改一创建”工程。与此同时,加大产业带建设力度。积极培植生物农业、盐土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药材、生物药业、保健食品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建成国家级生物药业原料基地。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打造全国有影响的观光休闲农业基地。加快发展健康糖源、香料、生态猪、生态禽、食用菌、花卉等一批特色产业,建成一批县域内10亿元以上规模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按照“普及两千元,扩大五千元,推广一万元,示范十万元”的思路,不断扩大高效农业的总量和规模。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大力发展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畜禽养殖,不断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实现农业高效化,亩均种植纯效益达到2000元以上,力争到2018年达到3000元以上。
加快“三大”载体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建设“三大载体”是盐城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创新,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效果很明显,社会反响也很好,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特色立园”和科教兴园、加工强园、机制活园、合力建园的思路,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先行、政策先行的原则,加强展示中心、种苗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检测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引领带动功能。全市重点规划建设十大现代农业园区,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一个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园区。二是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按照“市有区域性批发市场、县有综合市场、镇有专业特色市场、村有田头市场、组有农民经纪人”的要求,加快农产品五级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力争在健全流通网络、壮大流通主体、提升流通载体、优化流通环境上求突破。发展壮大新型农产品合作流通组织,大力扶持和培植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积极推进农企、农贸、农超、农校对接,确保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三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方面,注重战略招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盐城市农产品资源优势,瞄准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家大型央企、国内上市公司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战略布局,突出日韩、港台地区招商,主动对接、积极沟通、跟踪联系,全力引进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培育发展产业主导型农业龙头企业。每个县(市、区)都招引一批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另一方面,注重培大育强。深入调研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筛选确定10家左右市场前景优、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挂大靠强、兼并重组、技改扩能等途径,实现产业延伸、资本运作、合作发展,扩大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在山东考察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要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盐城市坚持“源头治理、全程监控、标本兼治”的方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产业链接循环化。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引导农民、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尽快解决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问题。积极推进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把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关、食用农产品产地监管关、安全用药关、市场准入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管。二是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切实加大各类品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管理力度,积极扩大东台西瓜、射阳大米、阜宁生态猪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形成以“三品”认证为主体、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努力提高品牌覆盖率。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园区、交易所等经营主体申报各类名牌产品,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的产品分档分级给予奖励,力争每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一个,省名牌产品五个以上。三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按照“增产出、增效益、降消耗、降排放”的要求,从节能、节肥、节水、节地、节种、节料、节药等环节入手,大力控减农业物耗,减少污染排放,发展低碳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切实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资源化利用力度,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新一轮绿色盐城建设,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加大农业基础投入,
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
“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要从全局的、战略的、城乡统筹的高度,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是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盐城市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应着力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增加值指标提前达标。认真实施沿海农业发展规划,推进百万亩沿海滩涂围垦、中低产田改造、盐良、土地整理、万顷良田等工程建设。加快推广300多万亩桑林果园立体利用和大棚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开发利用荒滩、荒坡、荒地、荒水等“四荒”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灌溉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齐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实现高产农田标准化。加快推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大幅度提高耕地质量。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坚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注重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突出粮油生产机械化、高效农业机械化两大重点,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的现代农业机械,积极推广水稻机插秧、玉米油菜生产机械化、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等新技术,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尽快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