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18:10
导语:在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旅游业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服务产业,因其辐射面较广、涉及行业多,综合表现强等特点,旅游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核心部分,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载体,它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旅游安全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旅游安全预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旅游目的地及旅游项目的安全程度。所以,加强旅游行业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国家对旅游行业的要求和旅游企业自身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意义和方法
(一)理论意义
目前,不仅是三峡库区旅游安全,甚至国内各地的旅游安全都存在一系列的漏洞与不足,因此了解目前旅游安全的现状和旅游安全的存在形式,总结问题,查找原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为有效解决重庆三峡库区旅游安全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践意义
本研究结合现有法律法规,能够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进一步加强游客对旅游安全感知指数的意识,从而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使游客、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三方“共赢”。通过系统了解旅游安全的成因和表现形态,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预防、监督管理旅游安全,提高游客对三峡库区旅游安全感知的信任度,增加三峡库区的旅游经济收入,促进三峡库区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在三峡库区进行调查,实地了解景区安全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万州大瀑布景区的游客为样本发放问卷,以了解其对旅游安全的观点;采用文献研究法,参考中外关于旅游安全的文献资料,综述而提出观点;采用信息分析法。以网络为手段和媒介,获取三峡库区相关资料并分析和信息分类汇总。
本文定位于旅游安全和旅游保障措施研究,从2013年8月开始,对长寿、万州、巫山、奉节、重庆等地的21家旅游企业进行了实地、电话和电子邮件调查,期间发放问卷表500份,回收380份,访谈记录13份,在旅游景区和旅游质监所收集了旅游安全事件记录47份的相关资料。
二、重庆三峡库区旅游安全现状
旅游安全事故是指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涉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事故,根据旅游者、旅游企业人员的访谈和从旅游质监所获取的案例,笔者将旅游安全事故分为以下类别:
(一)治安事故
旅游目的地的内外部环境是旅游经营者经营旅游景区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旅游者的游览日程安排和人身财产安全同样也会受到恐怖袭击、时政风波、刑事案件的发生的直接影响。
(二)交通事故
在旅游安全事故中,交通事故起数占旅游安全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在重庆三峡库区旅游安全事故中,旅游游览交通事故(特殊交通方式)、旅游水上交通事故(乘船、漂流)和旅游道路(公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其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显著类型。
(三)自然灾害
旅游安全事故也会因天灾所造成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洪水,风雪,雷电等。由于三峡库区地处我国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结合处,其地貌复杂多样、土层瘠薄、喀斯特地貌区域地下常发生裂隙,地表土壤易流失,导致三峡库区的自然环境比较脆弱,容易出现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泥石流、坍塌等地质灾害。
(四)设备故障
娱乐设施、经营索道及相关专用设备在旅游活动中具有潜在的较高风险安全事故隐患。如2013年7・1洋人街5号缆绳断裂,造成20人落水。
(五)火灾险情
据相关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只是在宾馆内一次性造成50人以上死亡的火灾事故大概有400起,由此可见,防火是旅游经营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根据经营项目的差异,企业经营者需要重点防范森林火灾、电源火灾、厨房火灾、烟花爆竹火灾、香火、工程火灾等六种形式的火灾。火灾的破坏性比较大,不但造成旅游者伤亡、财产损失,还造成旅游基础设施损坏,从而导致整个旅游产业链的破坏。2006年,万州三峡宾馆因安全意识低下,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擅自关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致整个酒店发生火灾,造成2人游客死亡,财产损失严重。
(六)公共安全事件
公共安全事件是社会影响强烈、矛盾纠纷突出、责任主体认定谨慎的一类旅游安全事故,如游客、身体疾患、食物中毒等。旅游者在食品安全方面最主要表现是食物中毒,多因饮食不健康、水土不服和误食有毒食品引起,在旅游旺季和夏季发生率偏高。身体疾患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因过度劳累或其他原因造成身体健康受损的情况。到旅游目的地因水土不服、天气不适、饮食卫生等情况都可能诱发旅游者的疾病。例如2005年福建晋江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等。
三、预防或解决旅游安全问题的措施
旅游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只有有效的政府监管,企业规范经营,游客主动参与,旅游产品的安全设计,提供安全的旅行服务,有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才能构建一个成熟和谐的旅游环境,为游客带来平安、快乐,为社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贯彻旅游安全方针
旅游安全方针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旅游管理的发展必须注重旅游安全,使所有的日常工作防患于未然。即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经营者和服务人员都必须把安全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必须增强旅游相关部门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防范意识,切实做好旅游安全预防工作。
(二)明确旅游安全责任
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是旅游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旅游安全需要落实在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媒体、公众对旅游安全工作具有监督和实施义务,旅游涉及到的交通部门、工商部门、林业部门应该依法执政,制定实施条例,并对旅游安全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
(三)普及旅游安全知识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它的安全意识与自身素养在旅游安全管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针对旅游者开展专门的安全知识宣传与安全技能培训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引导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潜在风险的正确认识,帮助游客培育文明,理性,成熟的旅游消费习惯,围绕“防盗,防欺诈,损失预防,疾病预防,紧急情况预防”提高警惕,“五防”是关键,有效地提高游客规避风险,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引进时要着重考察其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对在岗人员要全面加强其安全风险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养,提高安全隐患的排查与解除能力。
(四)落实旅游安全任务
景区管理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与健全,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落实到每个安全管理人员身上。旅游景点需要重点实施的任务是:风景区安全设施配置标准;对景点的消防系统的有效运行;风景名胜区风景旅游流的大型活动的实时监控;规范特种设备的运作管理;风景区;旅游日常安全岗位巡逻。
旅游餐饮服务行业必须将消防设备的配置与检修、食品卫生监测与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旅游饭店保安系统和监视设备的安全运行;旅游饭店和旅游饭店项目配置和控制功能的监测。
旅行社必须落实的任务:对每一位游客进行参保,定期对租赁的车辆进行安全和资质审核,经营规范的旅游产品,选择安全的有资质的服务机构。
旅游交通企业需要重点实施的任务是:加强旅游车辆配置等级;完备旅游车船营运手续;保证旅游车船司机资质;贯彻旅游车船驾驶规则;严格旅游车船运营管理等。
(五)强化旅游救援保障
第一,实施专业和岗位绑定,以加快救援队伍建设。第二,坚持预防与救助相结合,促进综合设施。第三,采取强制购买与自愿购买相结合的游客人身保险购买措施,最大程度的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六)加强旅游安全监督
充分调动大众人群,对旅游进行安全监督,对于危害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行为和事件必须严格查处,通过网络和媒体加大对社会旅游安全的宣传力度,为创造浓厚的旅游安全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海南岛
早在上世纪70 年代,旅游安全问题就引起了国际上一些学者的注意,90 年代由于针对旅游者的恐怖活动和犯罪现象等安全问题的不断增多,旅游安全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很多国外的学者对特定的旅游安全事件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掀起了旅游安全研究的小。在中国,1999年实行长假制度以后,旅游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旅游人数剧增,并一度出现了旅游景点爆满、旅游消费额激增的现象,旅游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大众旅游的这种爆发式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中国的旅游安全研究逐渐被提上日程。近年来中国学者针对中国旅游出现的安全问题做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成为世界旅游安全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一些学者对旅游安全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旅游产业安全、旅游危机管理以及女性旅游安全等方面的研究。[1]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处于纵深推进阶段,旅游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蓬勃时期,旅游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而且对整个海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影响。[2]
一、研究视角的确定
在旅游安全问题上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视,一种是广义的研究视角即研究整个旅游业的安全,其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各种危机和不安全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怎样确保旅游业免受或少受各种危机和不安全因素的冲击,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另一种研究视角是狭义的旅游安全研究即对旅游者的安全的研究,其主要的目的在于确保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心理安全。[3]
事实上很多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危机和不安全因素是通过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安全信心(包括人身、财产、心理上的安全)起作用的。旅游者安全信心的丧失导致旅游人数减少,大规模的人数减少就会对整个旅游业产生冲击。因此加强对旅游者的保护和安全研究,增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安全信心对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选取旅游者安全为研究视角对海南岛旅游业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二、海南岛旅游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一)欠科学的行业管理
1.旅行社的无序竞争
海南省是我国的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但海南与内地的文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导致海南省的旅游环境一直表现出不成熟。无序竞争情况明显,旅游行业的无序竞争尤其严重。海南岛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极其发达的海岛,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内地的自然景观形成强烈的差异,从而吸引大量的内地游客观游海南,但是本岛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不高,使得岛内旅行社很难向外输送与入岛游客数量对等的出游者。因此,海南省的旅行社普遍采取了压低价格的恶性竞争模式来招徕游客,形成了旅游市场的恶性循环。旅游企业的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松懈,由于导游人员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性工资和其他保障型福利,只能依靠带引游客进购物店,而这些购物店往往以次充好,高价卖出劣质商品,侵犯消费者权益。
2.交通事故助推旅游过程非安全
海南的旅游景区分布散乱,致使旅游线路错综复杂,道路弯曲狭窄导致一些因路况不好而出现的安全事故。还有旅游车的统一调配方面,司机和车主更是不配合工作,安全意识不足,许多破车旧车依然存在于各旅游线路,再加上路况差就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另外自驾车出游对路况的不熟悉也会造成安全事故。
3.旅游从业者素质低下,安全意识薄弱
海南省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都不高。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与技能水平低,管理人员自身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基本不存在对下属的行业指导或者是误区指导;缺乏敬业精神和景区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对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认知不够等。而旅游业中直接面向游客的导游人员,则流行索要小费或以欺骗、胁迫旅游购物以及参加需要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的现象,甚至是擅自改变行程、恶意甩团等行为。这些都直接侵害了游客的切身利益安全。而从业人员没有正确的意识保护的游客的人身安全则是海南省旅游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海岛固有的脆弱性
首先是海岛承受灾害的脆弱性。海南岛地处我国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性岛屿。身处南海之中,海南岛的自然灾害相对较多,这些不可抗的自然灾害也是威胁游客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岛屿交通的独特性,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岛内游客向外转移要困难很多,只能被迫困境岛内,增加了旅游的不安全性。另一方面,海岛食物供应的脆弱性。虽然岛内生产各类瓜菜水果,但很多事物依靠岛外输送,所以食品的不安全性减低了游客的健康保障;同时,由于热带海岛气温相对较高,食物储存不易储存,加上岛内不讲卫生的顽疾,外来游客由于缺少经验常常吃了不新鲜的海产品而损害身体健康。
(三)素质不高的游客
海南岛接待的游客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国内游客,由于国内游客的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导致游客旅游安全意识淡薄,旅游安全防范不够,对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导致游客缺少安全意识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当面对危机情况的时候往往出现场面混乱无序,自救能力差的结果。当面对海南岛不健全的竞争市场时,岛外游客通常不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上当受骗是正常现象,过程中其财产安全和身心安全都受到威胁。
(四)其他的社会问题
旅游犯罪是海南旅游安全隐患的重要部分之一。由于给旅游者带来创伤的严重性和影响的社会性,犯罪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旅游安全表现形态之一。海南省自对外开放以来就形成了较为不利的负面形象,、赌博、等刑事犯罪率较高,严重威胁岛外游客的人身安全。由于岛内部分地区民风纯朴而彪悍,加上不堪忍受生存环境的突然转变,在某些旅游景区景点偶尔发生当地居民与游客的冲突事件,增加了游客的不安全性。此外,岛内的盗窃和诈骗事件也时常危害游客安全。
三、海南省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筑
海南省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筑主要由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旅游安全控制系统、旅游安全救援系统、旅游保险体系构成。不同点就是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变为海南地方性的部门和机构。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起到指挥中心作用的核心救援机构即海南旅游安全事故处理中心。
(一)加强旅游安全法规建设
加强旅游安全法规建设,加快制定旅游安全法规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齐抓共管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格局。各级政府、旅游、建设、公安、消防、交通、安全监管、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明确各自的责、权、利,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安全监管权力,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形成统一行动、联动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旅游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以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为例,应充分论证资源开发对旅游安全问题的影响并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如在容易发生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的地方可以采取岩体加固和提高植被覆盖率等措施,经营特种项目,如滑道、漂流以及客运架空索道等,必须经过严格审查,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措施是要保障旅游安全投入,应在旅游收入中设立安全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场所的安全监控和防护、旅游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完善与旅游活动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提高旅游安全保障能力。
(三)加强治安保卫工作,创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
旅游管理部门应从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共同维护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工作。在旅游地,一方面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另一方面,让旅游地的居民看到从事旅游业的经济利益,并从中得到实际利益。
(四)利用旅游安全紧急救援机制
制定区域和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工作,增强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及事故症候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灾害的损失。我国现有的旅游救援工作往往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而是“单兵种”“作战”网络化程度很低,海南更是如此。这导致了旅游安全救援工作效率的低下,旅游安全救援系统则能够把旅游救援机构、机构等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组织起来,团结在以旅游救援指挥中心这一核心机构的周围,统一策划旅游安全救援工作,形成社会联动系统,发挥集体的力量。一旦旅游安全问题发生,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景区P点、旅游企业、社区,救援的公安、消防、医院、武警和的新闻媒体等就能够协同作战,在同一平台上开展旅游救援工作。
(五)健全完善旅游保险体系
旅游保险是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旅游保险也是旅游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保险的相关理论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我国的旅游保险应该要大胆进行体制改革,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点出发,勇于创新,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根据旅游细分市场进行相对应的产品细分,同时拓展保险覆盖面,满足各类游客的保险需求。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明确保险的责任问题也是需要重点突出的。通过与发达国家旅游保险业的比较分析,诸多学者提出如下对策:从培育需求、建立规制、完善体系等方面着手,围绕产品链来创新旅游保险产品体系,同时对旅游保险经营模式进行创新设计,调动旅游者、保险公司、政府及传媒四方的力量来发展旅游保险,从而创造一个旅游保险的新局面,为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郑向敏,高玲.国内近年关于旅游安全研究的综述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17-24.
[2]李巧玲,彭淑贞.旅游安全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1):65~68.
[3] 郑向敏,宋伟.国内旅游安全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5(5):1-7.
[4] 韩玉灵,翟向坤,王业娜.国内旅游安全问题的前沿研究述评[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9-45.
【关键词】LBS位置服务;移动终端;旅游类APP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服务已经逐步走向成熟,LBS适地、移动定位服务、置于位置的服务,即在移动环境下,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地图支持下,通过移动终端、智能手持设备等,与无线网络的有机配合,实时确定用户的位置,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为用户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基于空间位置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服务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将进一步改善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
1 LBS旅游服务模式的特征
1.1 社交与共享
旅游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LBS交互服务模式的核心价值。一方面,用户通过App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接受商家信息,并对此进行信息反馈;另一方面,用户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将其旅游体验和感受分享到微信、微博、论坛及其他网络社区等自媒体网络,具有相同偏好和体验的用户会对此进行浏览、评论、转发、分享,如此实现社交共享功能。用户之间的转发、分享,实现了用户与用户间口碑传播与内容推进。用户群体通过平台的自媒体特点完成了旅游相关信息的自我推荐,其影响力远大于企业的自我推荐。
1.2 合作与共赢
用户通过旅游目的地定位所查询到的信息,主要包括景区介绍与评价、酒店服务与预定、餐饮等。而旅游业是包含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主导产业、直接相关产业及间接相关产业在内的综合产业体系,因此用户旅游体验不仅仅包括对景区游览满意度的评价,更包括餐饮、酒店、交通等整个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评价,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到位都会造成用户的满意度下降。因此,要求旅游价值链的各成员必须密切联系和协作,改善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旅游信息化管理,提升产业价值链的共赢水平。
2 基于移动终端的LBS旅游服务模式
2.1 旅游信息查询服务
利用LBS,通过智能手机端,用户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旅游信息查询,随时随地查询到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最佳游览线路、景区介绍、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信息。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向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游的随意性和无计划性增强,欣赏旅游景点,预订住宿、寻找美食的需求随时发生。通过LBS,用户不用担心无计划旅游的不方便性,只要打开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所在位置周边的相关住宿信息(住宿条件、住宿费用、服务质量及客户评价等),交通信息、餐饮信息等等。
2.2 景区导览服务
在传统的旅游过程中,用户通过导游讲解了解景点背景资料、人文典故等。随着旅游业的信息化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传统的导游服务已经不能全面提供高满意度的导览体验。而基于LBS的景区导览服务却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点。通过定位,获取所在目的地周边的景点,用户可以直接获取关于景点的文字、图片及视频介绍。基于LBS的景区导览服务,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给用户丰富的景区信息,让用户享受专属的导览服务。此外,基于位置的精确定位,用户还可以随时获取所在地的天气、交通等各种信息,从而方便用户随时调整出行计划,避免受到交通拥堵、天气情况的影响。
2.3 位置跟踪服务
位置追踪服务是LBS的重要应用之一,研究分析用户的游览轨迹及习惯,可以进一步优化景区服务管理。通过定位用户的位置,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挖掘用户的历史游览轨迹数据,分析旅游景区在不同时间段的客流量变化,推断出用户对景区的兴趣程度以及客流量高峰时段,进而完善景区管理。通过位置追踪服务掌握用户的游览轨迹和行为特征,满足用户个性化、智能化旅游服务的需求,提升用户游览体验。此外,通过使用LBS位置追踪服务的用户,将会在应用上留下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将是分析用户生活轨迹、行为轨迹的重要依据,对于大数据建模提供重要参数。通过多用户的行为轨迹,可以得出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人流动向等信息。通过数据管理、预测等大数据分析手段,使商业智能更加合理有效。
2.4 社交分享服务
社交分享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依托,用户将旅游过程中的心得进行分享,为其他人制定旅游线路、获得旅游体验,提供重要参考。基于LBS的社交分享服务可以满足用户添加及关注好友最新分享的互动需求。通过分享旅游过程中的点滴,提升用户旅游活动的幸福感,升华旅行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及4G网络的全覆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利用LBS与附近的好友进行旅游分享互动。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朋友在旅游途中的位置定位,了解其旅游经历,共同分享旅行的乐趣。社交分享将有共同旅游兴趣爱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实现“爱旅游,爱分享”。
2.5 应急救援服务
用户安全管理是景区用户管理的重要内容。移动位置服务具有播报准确、实时并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因而在景区应急救援与安全管理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通过LBS实现对用户位置随时随地的记录,保持景区、用户、救援人员畅通无阻的联系。一旦用户遭遇危险,移动通信网络会在将用户的紧急呼叫发送到救援中心的同时,将该用户的具置一并传送给救援中心,就能迅速调配就近的救援团队实施救援,这就大大提高了救援的及时性和成功率。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在游览过程中随时接收安全预警信息,优化游览路线,及时调整游览计划,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保证游览安全,优化旅行体验。
3 总结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商机。LBS是互联网技术与旅游业的完美结合。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地理位置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智能科技,帮助用户享受游览的全过程,包括旅游信息查询、线路制定等,通过高品质及个性化的服务实现旅游的智能化,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德明,马跃.在旅游信息化背景下的旅游价值链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06,11.
[2]陈兴,史先琳.基于LBS的旅游位置服务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3,4.
摘要: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旅游业的结合日益紧密,旅游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给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旅游安全保障工作起步较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借助大数据构建旅游安全监管平台;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面向散客旅游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提高紧急救援能力;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及时、有效地安全信息。
关键词:
互联网+;旅游安全;移动互联网
旅游安全就是为游客在旅游体验中提供人身、财产、心理和名誉等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即保障游客在整个旅游行为过程中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没有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发生,携带的财物保持完好无损。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关系到游客体验的好坏和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已步入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的新时期,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旅游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旅游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同时也给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的新特点
“互联网+”给旅游业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销售模式从单一的线下模式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出行方式从以旅行团为主到自由行成为主流。互联网正迅速影响着我国的旅游产业,“旅游+互联网”的新型产业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一)在线旅行预订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需要借助网络渠道旅游信息,而越来越多的游客借助网络来获取旅游信息、购买旅游产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7.6万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2014年在网上预订旅游度假产品时,使用综合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用户占65.7%;使用旅游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占44.6%;通过微博和旅游预订类网站获取信息的游客分别为39.5%和37.1%,互联网已成为游客获取信息的最大来源。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0亿人,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提升和网民规模的迅速增长,促进了在线旅游业务尤其是手机在线旅行预订业务快速增长。根据艾瑞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4326.3亿元,同比增长39.9%;截至2015年底,我国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乘客数量总计接近4亿人,85.9%的用户会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使用两种以上的移动出行服务。随着“旅游+互联网”进程加快,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开始向专业化、细分化方向发展,会议、门票、邮轮和餐饮等预订平台快速发展;出境游、周边游、亲子游、户外旅行和智慧旅游等在线旅游领域发展迅猛。如何有效保障旅游网络信息安全及游客财产、个人信息安全是“互联网+”时代旅游安全的重要课题。
(二)网络改变出行模式,自由行市场前景广阔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截至2015年12月,我国20岁~3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达53.7%,是上网用户的主要群体,而年轻游客更愿意选择自由度高的行程。《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用户中,“80后”和“90后”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分别占在线预定总数的38.0%和39.0%,日益成长为主流用户群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APP的快速发展,不少在线旅行社将机票、旅游目的地酒店等资源与旅游产品动态打包在一起,消费者可以较为便捷、灵活地在线获取信息、定制个性旅游产品、分享旅游体验,这使得消费者能够追求更加个性化、便捷的旅游产品,以散客化、休闲化旅游为特征的大众旅游市场迅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游客网上预订旅游度假产品的类型中自由行产品订购得最多,占总预订量的51.1%,旅行团和半自助游产品分别占总预订量的28.1%和19.6%。艾瑞咨询的《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在线度假市场规模达700.7亿元,同比增长56.1%,其中自助游市场规模达388.7亿元,占在线度假市场规模55.5%。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自由行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旅游在线移动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与旅游的融合已成为旅游业的新常态,越来越多的景区、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和旅游目的地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开辟独立APP;携程、途牛、去哪儿、同程和驴妈妈等在线旅游社在移动客户端大布局,不断加大移动客户端的投入;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三大巨头(BAT)将各自优势与旅游结合,大力发展移动在线旅游板块;面包旅行、穷游网、在路上等提供游记分享、导游类的新兴APP不断涌现。劲旅咨询的《2015年12月国内旅游类应用(APP)市场监测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主流安卓系统应用下载市场中,已有近百个旅游应用产品,有43个APP下载量达到千万级以上,其中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和同程旅游的APP下载量分别为11.76亿次、11.09亿次和8.25亿次。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在移动端上预订旅游产品,占比逐渐增大,旅游业迎来了第二次跨越机遇。
二、“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方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自驾游、散客游等多样化的旅游形式不断涌现,旅游安全也呈现出新的形式。
(一)游客迅猛增长,考验旅游安全保障能力
在国家倡导“国民旅游”的背景下,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旅游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旅游已成为国民常态化的生活选择,并逐步大众化。2015年国内游客40亿人次,比1984年增长了19倍;国内旅游收入3.42亿元,比1984年增长了426.5倍;国民年人均出游3次/人,比1984年增长了14倍,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出游人数的激增、出游频次的增多以及出游地域的拓展,旅游安全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尤其是在黄金周和旅游旺季,由于出游规模较大,给各地景区、旅游交通、住宿接待带来巨大压力,对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的预告防控难度增加,对旅游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014年12月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2015年3月广西桂林叠彩山山石砸伤游客事件都是血的教训。面对规模庞大、高速增长的旅游市场,建立旅游安全区域防范机制和预案尤为迫切。
(二)散客旅游、自驾游监管困难,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散客游的最大优点是自主性强,游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灵活、自主地选择旅游目的地,以满足个性化的旅游体验需求。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采取自助游的方式完成旅游,自驾旅游、徒步旅游、探险旅游、房车和露营等专项旅游不断涌现,散客群体已成为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主体。由于散客群体人员分散、随意性大、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导致监管困难,容易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给旅游安全保障工作带来很大困难。2014年6月29日,广州的3名游客在四川甘孜丹巴地区墨尔多山徒步旅行时,遭遇大雾后迷路,其中1人不幸身亡。交通事故一直是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近几年,由于疲劳驾驶、经验不足和超速导致的自驾旅游交通事故时有发生。2015年10月5日,深圳6名游客自驾到广西旅游,行驶至金秀瑶族自治县时发生交通事故,5死1伤。近年来,我国推出了重要节假日免征高速费的便民措施,使得旅游旺季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交通旅游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上网的迅速普及带动在线旅行预订迅速增长。根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60亿人次,同比增长17.1%。其中,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10亿人次,同比增长56.4%。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由24.1%提升至33.9%。随着在线旅行预订群体的不断增大,网络消费安全和游客信息外泄问题明显上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42.7%的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在安全事件中,电脑、手机中病毒或木马情况最为严重,发生率为24.2%;其次是账号或密码被盗,发生率为22.9%。同时,在网上遭遇到消费欺诈比例为16.4%,同比提升了3.8个百分点。2013年的“马尔代夫旅游”诈骗案中,不法经营者利用低价来吸引游客在线购买机票和预订酒店,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骗取游客的旅游保证金。旅游业与移动互联网的紧密结合使旅行更加便捷、智能化,但是旅游网络信息安全也面临严峻考验。
三、“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安全管理仍需发展
完善旅游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管理过程,我国旅游安全保障工作起步较晚,需要对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互通监控信息,加强游客安全意识教育,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借助大数据构建旅游安全监管平台
旅游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覆盖广、规模大,借助大数据构建旅游安全监管平台,是破解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瓶颈的突破口。利用大数据系统将旅游目的地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商圈、交通枢纽、机场和集散中心等重要节点区域的日常实时数据纳入监测范围,对这些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综合分析,实时直观地显示景区各景点舒适度、游客流量、交通状况等,并根据景区的游览空间科学评估出景区最大游客容量。同时,实时显示各热门景区、景点的承载量指标,制定出超出景区容量时的游客分流方案,积极优化高聚集旅游景区的风险防控机制,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舒适、有序地游玩,避免游客踩踏挤压事件发生。旅游目的地应在容量管控中重视大数据的使用,加强重点旅游景区、主要节点的综合信息监测,提高容量监测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存在的旅游安全风险信息应及时和预警,以便游客和旅游团体及时做出行程调整。
(二)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智慧城市”的大力开展,景区、酒店、商场等公共区域无线网络日益普及,Wi-Fi无线网络成为网民在固定场所下的首选接入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91.8%的网民最近半年曾通过Wi-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但是我国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较弱,开展网络安全硬件、软硬件集成防护的企业比例仍然很低。截至2015年12月,只有8.9%的企业部署了网络安全硬件防护系统,17.1%的企业部署了软硬件集成防护系统。要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和网络安全产业产品研发与服务能力。
(三)建立面向散客旅游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提高紧急救援能力
我国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未能跟上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遇到安全风险,缺乏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支撑和保障。同时,由于散客分散性、突发性的特点,政府和社会组织很难对其监管,亟须建立面向散客旅游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对于散客、自驾游客、个体探险者等要加强安全引导,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方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或事件,要具备紧急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完善旅游保险制度,增加针对散客的保险产品种类;鼓励、引导民间救援组织、社会商业救援机构参与应急救援,提高应对游客紧急求助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加散客旅游咨询点和游客集散中心网点;提高游客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针对散客出游的建议路线、旅游安全统计以及旅游安全方面知识的宣传,如火灾逃生、事故互救自救、自然灾害避让和旅游出行安全、出国文明及自我保护的能力等,避免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及时、有效地进行安全信息
一方面,扩大旅游安全提示信息的渠道建设,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微信、微博等新途径提高安全信息的受众面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规避因气象或地质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旅游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研究报告.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研究报告.
[4]艾瑞咨询.移动端出行用户近4亿出行场景影响用车选择.
[5]劲旅咨询.2015年6月中国旅游类应用(APP)市场监测.
[6]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中国在线旅游研究报告2014[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关键词:探险旅游;准入制度;法律体系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189-02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人们更多地选择有挑战和刺激性的旅游项目来获得“独一无二”的旅游感受,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刺激性的探险旅游便随之兴起。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参加探险旅游的人数呈井喷式增长[1],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增长越来越快,探险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旅游项目。
一、探险旅游的内涵及分类
关于探险旅游的概念,学者们目前还未有一致的结论。探险旅游协会认为探险旅游是“一种在不寻常的、奇异的、遥远的或荒芜的目的地从事的休闲活动,通常它与参与者的高强度的活动相关,多数在户外进行”[2]。邹统钎认为,“探险旅游是有人引导的商业旅游,它的主要吸引物是依托自然环境特征的、需要特殊体育或类似设备支持的、令游客激动的室外活动。”冯麟茜认为,“探险旅游是指出于对新颖未尝试过的经历的探索,寻找刺激感受,从经历中进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动机,进行的有别于常规大众旅游的风险较高的新兴旅游活动。”[3]
笔者认为,探险旅游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挑战性的新型旅游活动,游客通过在原始地区或者户外探索或体验新颖活动来获得新鲜和刺激感。
探险旅游可以分为硬探险旅游和软探险旅游,硬探险旅游强度大、难度大、危险性大,需要借助一定的器材或设备才能进行,一般是在户外进行。高山攀登、沙漠探险、洞穴探险等都属于硬探险旅游;软探险相对于硬探险来说,难度较小,危险性较小、设备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徒步穿越、山地自行车、“暴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二、探险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事故频发
探险旅游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参加者的安全存在隐患。据中国登山协会的统计,2005年户外探险死亡人数为15人,2006年为26人,2007年为29人,2009年死伤人员83人,被困救出90人,2011年更甚,死伤为119人[4]。 触目惊心的数字说明当今探险旅游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问题。探险旅游是旅游活动中的软肋项目,尤其是在户外高难度探险旅游活动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大,事故更多。
(二)探险旅游组织形式不规范
探险旅游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人、旅行社和俱乐部三种形式。个人即我们所说的“驴友”,通过一些户外探险论坛或者网站自愿组团参加,费用采取AA制,相互之间不存在依附关系,发起者往往成为领队即“驴头”,这种方法因其方便、约束小而被许多年轻人喜欢。但“驴友”之间并不存在利益和依附关系,“驴头”也往往仅是探险旅游的发起者,专业素质很难有保证,出现了危险,团友之间往往出现“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情况;旅行社跟个人比较来说正规得多,但由于中国探险旅游市场还不成熟,所以只有少数旅行社参与探险旅游市场,选择这种方法的旅游者也较少;俱乐部也是探险旅游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中国正规的俱乐部多采取会员制,大致一周举行一次活动,活动多以中短线旅行为主,配有专业的领队人员[5]。随着探险旅游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私人俱乐部也应运而生,这些俱乐部往往通过与一些商家合作谋取回扣,缺乏正规的具有探险领导资格的领队。
(三)有关探险旅游的法律制度不完善,部门管理不到位
1.法律条例缺失。中国有关规范探险旅游的法律还不完善,并没有明确的专门法律法规规范探险旅游活动。由于探险运动牵扯的部门涉及民政、体育、工商、旅游、交通等,往往不是某一个部门就可以对其进行监管制约,哪个部门牵头管理目前并不明确。因此,国家并没有针对户外探险活动进行专门法律的规范,在对俱乐部和景区的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这些都加大了探险旅游的危险系数。
2.服务监管不到位。中国目前在探险活动的服务监管方面基本上还处于一种真空状态,没有主管部门。探险活动的组织、领导方面都缺乏一定的准入门槛 [6],因为无主管部门进行监管,各式各样的探险旅游组织才会大肆兴起,在没有安全保障管理、制度保障监督的“真空”下组织活动,加剧了探险活动的混乱局面。
3.准入制度不完善。探险旅游活动各方面的准入制度欠缺,尤其是领队的准入制度上。可以说,作为探险旅游的领队,其拥有的资质、经验及领导能力直接影响着探险活动的成败。而现实是,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样的旅游者才可以成为探险旅游的领队。没有好“驴头”(或领队),就等于没有一个好导游,在遇到危险时就更容易出现混乱状态,很难保证有个安全的旅游活动。
在探险旅游目的地的准入方面,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旅游资源、环境达标达到哪个程度的目的地才可以作为探险旅游区进行探险,当今没有基本标准。而现实是,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探险旅游者们的钟爱,高山、荒野、洞穴往往是他们的首选之地。而往往这些危险的地方安全保障机制更差,甚至连基本的手机信号覆盖都没有,出现危险后,连救援都是很困难的事。
(四)探险旅游者安全观念差,基本知识缺乏
旅游者个人因素是探险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冯麟茜,2007)。侯国林(2005)、张进福(2006)、刘德谦(2006)等学者的研究指出,由于旅游者的不安全行为及旅游者的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发生的事故占到多数 [7]。由于探险旅游活动多是探险旅游者们通过网络论坛、户外俱乐部自发组织的,很多人仅是出于好奇,追求所谓的刺激感便贸然行之,完全缺乏安全观念和风险意识。
(五)景区服务与管理体系不完善
景区作为探险旅游目的地,在完善景区服务体系方面做得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风险预警制度不完善、医疗救援机构不完备、专业探险设备不完善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成为导致探险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在于它在事后拯救当事人的速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事故发生后拯救不及时,或者根本无法利用现有医疗或设备进行援救也是造成众多事故的原因之一。
三、探险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一)完善法律体系
1.相关的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探险旅游活动的专门法律,让探险旅游不再处于一个无法可依的“真空”状态。
2.设立探险旅游组织和景区的的准入制度。严格规定什么样的俱乐部才能组织户外探险活动,并对其应有的设备设施、领队人员素质、安全保障制度等方面等做出相关规定;景区方面,明确规定哪些地区可以开发,哪些地区可以部分开发,哪些地区不可以开发。
3.要建立一种类似导游证的资格认证制度。因探险旅游性质的特殊性,应独立建立“驴头”(或领队)的资格认证制度。严格控制“驴头”(或领队)的上任资格,对其应具备的能力都要认证过关,才有资格组织或领导探险旅游团体。
(二)加强政府服务与监管
探险旅游的规范发展需要政府的有关部门起主导作用,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服务与监管,具体来说有:
1.政府应履行好服务与监管义务,确实保证探险旅游者们的安全,应设立一个服务性平台,专门针对探险旅游等非常规旅游进行服务与监管,对不按规范而自行组织的户外探险活动组织者或者企业进行严惩。
2.引导景区开发,联合景区建立并完善各种保障系统,并对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景区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公示,让探险爱好者有所参考,寻找适合自己的探险项目;对未开发的景区设立警示标志和风险劝阻,严禁景区进行开放。
(三)旅游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旅游企业在提升探险旅游质量的环节中起关键性作用,具体来说,旅游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要加强领队人员队伍建设,聘请受过专业训练、经验丰富的人做领队[8]。
2.对探险旅游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控制。要在出发前对旅游者进行基本的野外生存训练、体能训练等,确保挑选的旅游者能成功参加这次活动,对不能胜任的旅游者给予拒绝。
3.产品路线设计要保证科学和安全。不盲目追求惊险和刺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突出特别之处,同时对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实施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旅游者的安全。
(四) 旅游者树立安全观念,培养风险意识
旅游者作为活动的参加者,一定要树立安全观念和风险意识,不要独自出行,须知安全是旅游的前提;要选择正规的旅游企业参加探险活动,并在活动前配合组织者参加必要的测试,确保自己能胜任这次活动。
综上所述,探险旅游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努力和配合共同打造,只有各部门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规范、引导探险旅游的发展,才能让探险旅游更加健康、更加安全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魏啸亮.户外探险渐成假日旅游新热点[J].投资北京,2006,(10):43-47.
[2] 任明明.东北旅游区探险旅游的开发构想[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93-97.
[3] 邹统钎.探险旅游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9,(1):22-24.
[4] 刘纯.户外探险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6):56-57.
[5] 任明明.东北旅游区探险旅游的开发构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6):44-46.
[6] 怡然.户外探险受追捧事故频发,市场监管“真空”[EB/OL].http//,2010-03-28.
“五一”旅游黄金周即将来临,根据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各级关于切实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五一”旅游安全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安排“五一”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安全工作,严防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五一”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下面,我根据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五一”旅游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把旅游服务业作为提升整体形象、拉动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来抓,相继开发了四门洞、佛祖洞、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雪山彩虹谷、灵泉寺等旅游景区,改造了跋山水库旅游景区,并即将打造推出沂蒙山红色旅游景区,以天然地下奇观游和红色旅游为品牌形象的旅游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了旅游整体营销的力度,由范县长带领“沂蒙地下奇观自然生态旅游促销团”赴连云港、徐州、济南、天津等8个大中城市客源市场进行了重点营销。期间,与620多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2480余份,有50余家新闻媒体对旅游进行了宣传报道。通过旅游营销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沂蒙地下奇观自然生态游的知名度,巩固了老市场、拓展了新市场,市外、省外入境游人数明显增加。目前,我县各景点日接待游客已达2.3万余人次,周六、周日更高达4.2万余人次,上规模的宾馆饭店“五一”期间的床位已全部被旅游团队预订,我县旅游市场已由旅游“黄金周”逐步向“黄金月”、“黄金季”发展,由旅游过境地向“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目的地发展。
在旅游市场成熟发展、外地游客大量拥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城市功能不完善,游客食宿紧张。二是食品卫生安全存有隐患。由于我县星级饭店接待能力有限,游客很可能到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小饭店就餐,极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三是旅游景点接待安全压力加大。由于我县旅游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人员安全管理培训教育还不到位,安全管理的职责还未落实,存有诸多安全隐患。如有的景点使用“三无”设施运送人员,有的景点在重点部位、路段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有的景点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有的景点用电线路混乱、老化,有的景点特别是林区景区禁火种进入的监控措施不力甚至无人监管。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如果安全措施跟不上,极易引发安全责任事故。同时,“五一”期间一些学校相继放假,大量学生涌入社会,加入旅游出行行列,为旅游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大压力。
我县的旅游还刚刚起步,如果稍有不慎引发安全事故,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影响,使多年发展旅游的成果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蒙山森林大火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各有关部门、乡镇和景点一定要站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全面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扎实地开展好“五一”旅游安全工作。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五一”旅游安全
为确保节日期间的旅游安全,县里专门制定出台了重大节日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各有关乡镇、部门和景点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案分工要求,细化责任分工,及早部署安排,确保节日期间的旅游安全。根据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原则,“五一”期间,各旅游景点所在乡镇要成立旅游安全管理领导、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负责好本乡镇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要组织成员单位到所辖旅游区现场指挥,独立处理本乡镇发生的常规事件,对突发性重大事件,要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游客安全的同时,迅速上报县重大节日旅游活动安全管理办公室。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重大节日旅游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工作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章行为,保障旅游安全。安监、旅游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县内旅游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督促各景区加强安全管理,搞好规范服务,周密制定安全制度、措施、预案等,并及时掌握全县及周边县区食宿等信息,积极帮助游客解决食宿难等问题,树立良好旅游形象。城管执法部门要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清理整治“脏、乱、差”现象和城区交通秩序,站好上岗后的第一班岗。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点的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扰乱旅游景区治安、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交通、交警、农机等部门要对运输设备设施进行严格的安全技术检测、检验,加强对客运企业特别是旅游客运单位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客运安全监管人员和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严厉查处非法从事旅游客运和交通运输工具带“病”、超载、超限、超时运营等危及游客安全的行为;要强化安全检查措施,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乘坐交通运输工具;要与水利、水产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跋山水库等水域的船舶,特别是客运船舶的安全管理,严厉打击“三无船舶”和渔业生产用船舶载客等违法行为,确保航运安全;要严厉打击农用车违章载人载客行为,杜绝农用车安全事故发生。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车站、商场、影院、歌舞厅、宾馆饭店、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林业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巡查,严禁火种进林区、山区,杜绝森林火灾隐患。质监部门要加强对大型游乐设施和特种游乐设备的检查、检测,确保设备、设施运转良好,并严厉禁止不符合规定的特种设备开通运行;工商部门要规范景区摊点秩序,严禁摊点占道经营,严厉打击欺客宰客、违规经营等行为;卫生、疾防、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宾馆、饭店和食品摊点的卫生检查,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公路部门要搞好与交通、交警、旅游部门及景区的衔接交流,统筹安排好道路施工,保障进景区的道路畅通;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水上安全、防火及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杜绝意外交通事故、失足落水及携带火种进林区等问题发生,各旅游景点要加强对汽车、游船等游客运载工具及大型游艺机等设备的安全检查,强化日常抽查、维护、管理,凡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坚决停止运营使用。同时,要按照接待容量合理安排游览活动,切实控制好高峰时段的游人总量,合理疏导游客,防止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发生;要针对前段各部门联合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搞好整改,并加强防火、用水、用电管理,在重点部位、路段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强员工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五一”期间旅游接待安全有序;要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搞好演练,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三、切实加强对“五一”旅游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力量。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旅游安全工作的领导,县里专门调整充实了重大节日旅游活动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旅游景点安全督导组,进驻各旅游景点督促、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各有关乡镇、部门和景点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工作机构,层层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靠上,及时组织力量深入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薄弱环节搞好隐患排查整改,坚决杜绝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二)密切协作配合。各有关乡镇、部门、景点和督导组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认真履行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职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协调配合意识,在信息沟通、监督执法及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等环节搞好配套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协调有序、万无一失。超级秘书网
第一,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我国向西开放战略提供的机遇为甘肃产业的外向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甘肃产业发展外向化的方向和策略应是着力完善产业外向化发展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民族用品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着力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外向化水平。
兰州亦要如此,尤其要借力兰州新区,打造甘肃省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将新区建设成为兰州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同时,要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产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
第二,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
兰州市的旅游战略是“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要将兰州打造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之一。为此,一要在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兰州市集聚一批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提高对外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兰州周边的乡村旅游资源,提高兰州市对自身旅游消费的保持能力。
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给甘肃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市场、技术、信息、资金等机遇,同时也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当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一方面从纵深方向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将工业和服务业渗透、融合到农业中,使得产业分工内部化,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跨产业合作。另一方面从横向充分发掘农业的文化功能,发展创意农业,积极推动和完善兰州“六大创意农业产业带”的建设和落实工作,最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第三,应着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关键词】航空安全;旅游交通;问题;改进措施
一、航空安全的涵义
国际民航组织(IACO)对安全的定义为:“Safety is the state in which the risk of harm to persons or property damage is reduced to,and maintained at or below, an acceptable level through a continuing process of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意思是说:“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以下”。另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航空安全是指牵涉航空的安全,概念包括调查与研究空难的原因,以及避免空难发生的措施,包括定下相关规例、培训相关员工及向公众进行相关教育”。
不安全事件在航空运营中是不可能被完全杜绝的。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是会发生。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安全这个概念对于航空安全管理来说就显得非常必要。上述的定义清晰地表明了安全是可以容纳一定程度的事故的,并且通过一定的管理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安全和事故是矛盾对立的两面,但是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然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那么就需要科学完善的安全体系来降低风险,提高安全系数,确保航空安全,减低人员伤亡与事故发生。
二、航空在旅游交通中的角色
旅游行为需求交通工具支撑完成,交通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作为旅游通道的物质主体,是连接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重要纽带,是旅客往返旅游目的地的途径,是完成旅游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旅游交通业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资料,长途旅游交通外汇收入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以上,占据旅游总收入的第一位。以张家界为例,旅游外汇总收入中,交通收入的比例一直在27%以上,最高年份甚至达到了40%以上。
在旅游中使用何种的交通工具才能更好的或者更适合的完成旅行是所有旅游者关心的重要问题。目前的大众交通工具多数使用火车、飞机、汽车、轮船, 其中,新型高速火车的发展在我国发展迅猛,火车的交通优点是活动空间大、安全系数高、长途有卧铺和餐车支持等;汽车的交通优点则是灵活、到达地点多、车次多、停靠方便等;轮船的优势在于装载量大、活动空间大、费用相对低廉; 而飞机作为航空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特点为:速度快、舒适性高、环境好,在众多的交通工具中安全系数最高,尤其是飞机客舱环境相对其他交通工具更加洁净舒适,还有免费的餐食和饮料,而且航空服务比起火车、汽车和轮船的服务档次高,从民航地面登机牌办理、安检、候机服务到空中乘务员的微笑、耐心、细致等一系列周到完善的服务包,让出行的游客感觉到舒适和放心。在季节性飞机票打折期间选择航空交通工具特别得到旅游者的青睐,为游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在游览疲惫后不再饱受长途交通上的煎熬,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欣赏美丽的景色和享受旅行的快乐,是多数旅行者偏爱的交通工具。航空交通为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捷与舒适,成为不可缺少的旅行伴侣。
航空交通工具在受到众多旅游者欢迎的同时,也受到旅游者的一些质疑,关键聚焦在航空安全方面,虽然飞机仍然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但飞机一旦出现意外事件,旅客的生还几率却不高。自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发生的恐怖事件以来,空中恐怖事件和各种空中事故发生渐增,人们开始顾虑和怀疑航空交通工具的安全性,甚至因此而放弃乘坐飞机旅行,有很长一段时间航空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信心恢复比其他交通工具缓慢。
三、我国航空交通安全的改进措施
提高我国航空交通安全系数,确保旅客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是中国民航的首要责任与义务。学习世界先进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完善中国民航安全不足,杜绝航空运输飞行事故发生,杜绝空防事故出现,防止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维修事故,是2012年全国民航安全工作会议的主要目标。
航空安全的改进与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牢固的“安全第一”的观念。进一步强化民航各生产运行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部门之间做好相互配合与协调;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重点环节管控,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空防安全。提高科技水平,学习新技术,推广运用先进新技术提升行业安全保障能力与品质。
2、加强人员管理和机组资源管理。人为因素是近些年来发生空难事件的根本原因,其中,飞行、机务、空管和运控等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甚至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关键,应高度重视人员的教育、资质和安全培训,杜绝疲劳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作用,努力杜绝人为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执行与操作,合理搭配机组力量,提高机组协调配合能力,及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3、加大对航空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民航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对航空企业的行政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优化对航空企业运行的监管机制,运用系统安全监管方式,加强对航空企业的日常监管,切实做好安全监管职能,既要不断完善规章标准,更要敢于监管、严格监管,坚持依法的原则。
4、预防和打击飞行中的航空器受到不法行为干扰,确保航空器运行安全。防止空中劫机事件的发生,严禁危险品携带登机,提高警惕,积极严肃地对待一切危险或潜伏的危机。
只有在严格的制度与科学的管理配合中,才能保障旅客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才能实现企业利润。安全与利润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众多交通工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航空安全得到保障,才会赢来大量的游客,有安全做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利润。在繁忙季节要防止因航班增加导致安全保障出现问题,既要抢占交通市场又要坚持运行标准,统筹安全与正点,合理有序地组织航班增减任务。安全为利润最大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利润也为安全投入提供了物质支撑。这样才会让游客放心选乘飞机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
四、结语
安全是旅游者选择交通工具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前提。“9.11”事件的发生,增加了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引发了全球对安全出行的深思和顾虑,对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更为慎重。我国把航空安全工作始终放在首位,从基层到各部门、各环节都在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数据统计表明自2008年初到2011年底,我国民航业运输飞行累计达1889万小时、876万架次,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为0.003(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01),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11(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5),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05(同期美国平均水平为0.18)。从三项指标中可以看到我国的航空安全程度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选择民航飞机出行旅游还是非常安全便捷的。
中国民航旅客运输市场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人均每年乘坐飞机旅行的次数在4次以上,而我国的数据与之相差甚远,所以相信在国家对民航安全的高度重视下,在监管制度的严格保障下,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航空业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在人口众多的中国,由安全作保障,飞机作为旅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景宜. 突发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
[2] 王兆峰. 旅游交通对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国文论下载中心,2010年1月.
[3] 浅析公路旅游交通行业在金融危机下的生存与发展. 百度. /question/137150746. 2010-2-10.
[4] 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民用航空网. /Article/2011-12-27/294697_1.shtml. 2011-12-27.
(一)着眼于“合”,构筑温台旅游协作圈。走区域合作共赢之路,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黄岩要成为台州市区打造“活力温台”旅游重要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基础内核,就必须主动突破行政辖区的限制,善用区域性资源,积极推进大区域合作和大品牌营销,构架黄岩旅游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1.精心编制“活力温台”旅游规划和线路。根据“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原则,我区要尽快对温台区域旅游资源展开普查,在此基础上,力促由省、市旅游局牵头,按照《浙江省旅游资源整合方案》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的精神,以著名旅游景点为支撑,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轴线,把“活力温台”旅游作为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的核心,加强温州雁荡山――楠溪江与台州天台山――神仙居两大旅游区的合作与互动,搞好规划设计,重点在建“网”连“线”上做文章,推进深度开发和一体化建设,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当务之急,是要精心组织编制好“活力温台”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特色互补、经济互惠、经营互助的旅游产品群,并组织旅行社尽早付诸实施。
2.加快建立温州、台州及所辖县市区间的旅游协作机制。黄岩区必须主动出击,积极参与温台旅游产业合作和资源整合。特别要充分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和资源上的互补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旅游企业合作为基础,以区域旅游线路联合开发、促销为载体,采取政府间协调、引导的方式,大力拓展与周边县市区的合作渠道和领域。探索建立地接市场开放政策、旅游交通准入政策、旅游企业开放政策、旅游汽车异地租赁政策、旅游资源重组配置共享政策、旅游产品开发鼓励政策,建设无障碍旅游景区,允许符合条件的省内外旅行社在我区设立旅行社或分社,取消跨地区旅游客运车辆通行限制,用制度和政策推动、保障温台旅游一体化进程。组建温台区域旅游行业协会,实行温台区域旅游协会联合例会制度,加快形成市场共拓、客源共享、线路互联、优势互补的紧密伙伴关系。
3.加强旅游客源地建设。跟踪研究旅游目标市场,确定主要客源地、客源层、客源群,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省内外地区,特别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协作区内相关城市及景区的旅游合作,进而以“珠三角”、中西部地区为重点,以旅客列车和飞机航班直达台州(黄岩)的始发站城市和东亚太国家地区为基点,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真正实现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的多赢发展格局。
(二)着眼于“名”,打响“活力温台”旅游品牌。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没有个性、没有品牌就没有魅力、没有竞争力。温台旅游必须立足独特性、差异性,传承人文精华,把握时代特征,力求运用大手笔,形成大声势,造就大影响,吸引大人流,产生大效益。
1.挖掘温台旅游个性内涵。围绕“活力温台”这个主题,以旅游产品主题为纽带,“温台模式”为基点,着力打造文化游、生态游、海洋游、红色游、休闲游、民营经济探秘游等六大品牌,整合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兼具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和参观学习功能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彰显温台旅游的独特魅力。
2.强化温台旅游形象推介。一要创新旅游形象策划设计。要坚持旅游促销与旅游城市形象宣传相结合,依托温台和黄岩城市品牌进行旅游促销,树立统一的温台旅游形象。策划开展面向海内外的“活力温台”旅游CI形象设计大赛,公开征集浓缩、精炼,具有较强震撼力、吸引力、号召力的旅游形象口号和标识,并在央视国际等强势主流媒体展开攻势,快速提升黄岩旅游的形象。二要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实行整体捆绑的营销策略,加强旅游线路、宣传营销、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和发展旅游营销联盟,实施互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措施。建立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筹措机制和奖励机制。三要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充分借助重大外宣、招商、节庆、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宣传促销温台旅游。积极创办旅游节会赛事,定期举办中国(黄岩)柑橘节和中国“活力温台”旅游节。鼓励新闻媒体策划制作旅游宣传节目和栏目,扩大公益性旅游宣传。邀请国内和主要海外客源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组织、行业主管部门、旅行社、新闻媒体和中介机构来黄岩考察、采访和报道。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三)着眼于“建”,强化黄岩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功能。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前,黄岩要突出抓好特色塑造与项目策划,加快形成内外双向的动力机制。
1.目的地建设。要围绕打响“中华橘源、山水黄岩”金名片,在旅游六大构成要素中突出抓好吃、住、游,努力使黄岩旅游产品达到六个“可”,即可进入、可停留、可观赏、可享受、可联动、可回味。要以黄岩地方特色资源为基础,抓住中国柑橘观光园列入浙江省特色旅游项目的契机,敢于“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借题发挥”,善于“推陈出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以中国柑橘观光园为核心,以橘文化为根基,以永宁江为主轴,以划岩山、九峰山(方山)、委羽山、翠屏山、松岩山等为支点,加快黄岩“橘乡风情游”开发,努力建设成为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大力整合资源,实施以黄岩大瀑布、富山裂谷、南正顶、大寺基、黄岩石、瑞岩寺、灵石寺、环库(长潭水库)风光等为代表的西部生态休闲区建设,尽早实现地接观光,并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启动鉴洋湖―广化寺景区开发建设,使之成为温台地区的“西溪湿地公园”;开发东魁杨梅原产地游,并纳入锦绣黄岩景区建设之中,丰富完善锦绣黄岩景区内涵。同时,加快长决线(82省道延伸线)、宁圣线、城区至鉴洋线拓宽改造,打通上郑圣堂至大寺基、富山公路,增强各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强化休闲性和参与性,适度开发山农、橘农等两大特色“农家乐”旅游,尝试开发沙埠青瓷作坊(瓷吧),深度开发黄岩蜜橘、东魁杨梅、翻簧竹雕等富有黄岩个性的旅游特色商品,提高旅客重游率,打响“游在黄岩”。加快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农家乐”旅馆等不同档次宾馆建设,发展一批满足自驾车旅游者需求的汽车旅馆,在西泉、百丈、屿头等地依山傍水适当开发旅游房产,打响“住在黄岩”。建设若干既方便旅客用餐,又上有鲜明温台地方特色,同时反映当地居民生活习俗的美食一条街、小吃夜市或美食城(村),如长潭胖头鱼美食街等,打响“吃在黄岩”。
2.集散地建设。要突出集散功能,加快铁路台州中心客站建设和台州黄岩民航站迁扩建,全面开通至国内省会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直飞航线,创造条件开通国际航线。大力发展旅游快客,开通直达各重点旅游区(点)的旅游班车。加快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在机场、车站等城市窗口设立“温台旅游服务专柜”,向游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在上海、广州等主要客源地开通黄岩旅游免费咨询热线电话,建立“黄岩‘活力温台’旅游网”,开展网上宣传、网上预订、网上咨询和网上投诉处理,搭建低商务成本的旅游产业发展平台。
(四)着眼于“导”,发挥政府服务的导向作用。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外部经济性明显的产业,特别是要使黄岩成为台州市区打造“活力温台”旅游重要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基础内核,必须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加以推动和实施。
1.目标拉动。实施目标拉动策略,按照黄岩成为台州市区打造“活力温台”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基础内核的目标定位,以全省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跳出黄岩发展黄岩,以全国乃至全球的开放视野,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黄岩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鉴于黄岩旅游发展目标定位有重大突破,区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以开放的胆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气魄去把握新机遇、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保证规划的全面实施。
2.政策驱动。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有关旅游产业的各项税费倾斜政策,加大财政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额度的旅游发展资金和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对组织招徕海内外游客的旅行社按年度旅游收入、平均接待人天等主要指标给予相应奖励,并对重点旅游区(点)的交通、供电、供水、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对重大旅游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给予优先供地,通过招、拍、挂或租赁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可以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租金。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可考虑逐步把公务接待推向市场,探索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委托旅游企业,促进旅游市场化建设。
3.服务推动。硬件方面,按照“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接待能力。软件方面,突出旅行社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加大对现有旅游企业的改造整合力度,推进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促进企业规模集团化、业态连锁化、经营网络化。同时,要推动中小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做精一批中小企业。鼓励成立旅游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自律、监督和服务作用。依托台州学院等地方高校旅游院系,加强旅游在职人员培训,建立“名导”培养选拔机制,鼓励引进国内外旅游营销和管理人才,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