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18:11
导语:在金融危机机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风暴正席卷而来。这对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和转型机遇。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世界经济遭遇了数十年来的最大下降,受此影响,全球需求大减。WTO的经济学家在其最近发表的世界贸易报告中由此预测:由于受这种世界经济衰退导致的全球需求紧缩的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按实际出口总量计算)可能下降9%左右,这是世界贸易自二战以来的最大下滑。其中,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下滑尤为严重,今年将会下降10%。而在更加依赖贸易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今年的出口将会下降2%~3%。
目前世界贸易下降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同步性,自2008年9月以来,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按月度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均一直在下降(见图)。不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有所提高,其贸易的地理多样化也有所增加,一些学者认为这或许是“非联动”效应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太容易受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的伤害。
资料来源:OECD国民账户~OECD National Accounts)
由此可比看出,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订单减少、生产锐减;全球资本萎缩、融资困难,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机会。一方面,因为金融危机首要影响的是大宗产品、奢侈品的出口商,尤其是大型出口企业,由于其固定生产成本高昂,一旦海外市场购买力下降,则很可能导致持续亏损,甚至倒闭,而这些需求和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向国内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转移,这就为众多中小型卖家和供应商提供了增加出口量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也会从一定程度上迫使订单从大型出口企业转移到中小型出口企业。
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机遇
1.可重新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中国有句古话叫“乱世出英雄”,经济形势好,企业的效益好,企业家就会放松精神而缺乏斗志,而在困难时期,为了使企业能够在困境中生存和不断壮大,企业家们就会打起精神,苦练内功,不断激发他们自身所具有的创业精神,大胆地革新经营模式。
2.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其次在减免税赋方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后,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此外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由纳税人月销售额600元~2000元和200元~800元,提高到1000元~5000元,减去了中小企业税赋;再次,放松信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从10月9日起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增加贷款规模,中央银行增加5%,地方银行增加10%,国家对民间金融已经承认合法性,努力支持中小企业,鼓励其健康发展,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政府还将继续推出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措施。
3.中小企业转变经营发展模式的助推器
真正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摆脱不利的经济格局,就是转变增长方式,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金融危机将是转型的良机。为了在危机中生存、崛起,中小企业必须变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为依托产品的升级换代以质取胜的集约式增长方式,注重提升产业的结构层次,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的策划能力,走品牌发展之路。
4.中小企业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创新,精准服务
2008年下半年以来,阿里巴巴在CNBC、CNN、Fox等美国主流电视台投放广告,帮助中小企业在欧美市场开展深度营销,这是基于对欧美市场准确的认识而采取的措施。因为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欧美市场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能力很强的成熟的市场。无论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如何衰退,大量减少的应是奢侈品的消费。当金融危机来到时,由于奢侈品消费的需求弹性非常大,会产生大规模的收缩。但民众的基本生活消费却具有很大的刚性,需求不会减少。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民众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将更加倾向于寻求物廉价美的产品,而“中国制造”无疑在这方面拥有优势。发达国家民众一致的认识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可以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以实现在金融危机时期民众对于价廉物美产品的消费需求。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要转危为机,积极创新,努力转型,使国际市场转向我国,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童方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经济论坛
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结构的优化及经济质量的有效提高,中国加入世贸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它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很可能关系到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会对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性的危害,在经济方面尤为明显。
近来的金融不稳定带来的经济损害有多种形式,比如银行倒闭、企业破产、职工失业、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外汇储备的损失、GDP下降等等。计算发现,日本在1992—1998年间和韩国在1997—2000年间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分别达到各国年GDP的21.5%和14.7%。北欧国家自1990年以来的三四年里因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达到其年GDP的10%—30%。这样的事实向我们深刻的说明了金融危机带给经济发展的巨大危害,甚至是经济倒退。
从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和金融安全是对立的,靠的是国家金融竞争力、国家的金融系统抵御能力、国家金融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这样一个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如何使经济的发展减少影响或者拉升经济发展就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必然问题。
二、经济发展的机遇
危机,从经济上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解释: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一种特殊现象。经济结构的进步完善中,寻找机遇并抓住机遇就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在金融危机下,本文从经济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危机下银行、企业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时这些行业也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妨可以提升对其他行业的投入比例,如农业、小商品、轻工业等。根据金融危机的危机空白时段拉升这些行业,存储资金等待金融的回升。
2.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常常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失业问题。这也是大部分人所担心的事情,然而这时也正是我们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机遇,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往往人力资源的素质也是一大问题。在金融危机时,面对这方面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保障生存,这样也就给危机时的人才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保证,当金融危机度过后,优秀的人力资源带给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是非常巨大的。
3.技术发展,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都能深刻的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技术进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金融危机时,一切和金融有关的行业都可能崩溃,但技术却是一个例外,任何时刻先进的技术都会给经济发展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促进经济的提高。
4.发展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注定是要先以农业为主要部门转为以工业为主,进而转为以贸易及服务等产业部门为主。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金融危机下的过渡时期不妨把视线转入区域经济,投入区域经济,带动区域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进步。新晨
三、金融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融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资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
例:2003年,爆发了SARS疫情,其具有突发性、预知性很低、求援依赖性高、后果严重等特征。在SARS疫情中,全国人民度过了“五一”长假,然而因为SARS,银行闭门休假、企业调整等给金融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SARS人们不得不取消原定的假期消费、旅游一系列活动,国民经济同比去年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
评析:上述例中SARS的爆发,把人类逼到了危机的面前。这里的危机就是指具有严重威胁,并具有不确定性和有紧迫感的情绪。危机是几乎来不及反应的,在这次SARS疫情中,对我国的金融也有很大影响,银行的闭门休假每天将产生的不便、人们出行的不便、社会各行业的结构等紊乱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从SARS看金融危机,当信息混乱、事态扩大、特别是用来弥补和恢复危机的资源供不应求时,只有当人们有了明确、真实的信息,看到解决危机的资源供应充足,才会感到危机的规模在缩小,个人和社会的危机恢复力就会增强。金融经济危机也是一样,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往往会有消极的心理,经济发展就需要从不同位置全面的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证券化及金融并购都会对金融危机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信息公开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都可以很好的促进公司企业的发展,危险和机遇并存的金融危机同样也可以带给我们发展的契机。经济发展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在金融经济中灵敏的把握住机遇,那么即便是金融危机也同样会带给我们经济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欧永生:金融危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大家对未来经济将呈现V型、U型、W型还是L型走势存在很多意见分歧,这些分歧的背后是大家对经历金融危机后的西方经济将长期一蹶不振,还是短期恢复,抑或经济波动明显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判断。占据主流的判断是,短期内,金融危机对西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难言见底。我个人对未来经济的走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从危机的表现看,本轮经济危机波及的深度、广度都明显超出2000年IT泡沫破灭带来的危机,但是正因为如此,也引起了各国空前的关注,并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救助措施。我们看到无论是七国集团还是二十国集团峰会,乃至中美战略对话,都将共同抵抗金融危机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些共识凝聚在一起成为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对于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创新过度、监管有效性不足等等问题就能寻求到快速有效的解决方式,从而为平抑这次金融危机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这个意义上看,是可以谨慎乐观的。
这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阶段,其发展的脚步谁也无法阻拦。从发展模式上看,中国的经济模式有自己的奥秘和特点,比如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如需求扩张和结构调整的两轮驱动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也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复制的。尽管受影响程度并不深,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目前还没有消除,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仍需持续。并且在稳定国内经济的同时,应积极谋求对外合作,在对外经济合作上迈出新步伐,这一步对于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发展都非常关键。这是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机遇。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在国家开发银行改革成商业性银行以后,现在政策银行就剩下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两家。这两家银行的改革问题,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得进出口银行在扩大外需中的作用凸显出来。比如我们在国外建一座大桥,从施工设计到原材料到零部件到施工一条龙都来自中国,几百万吨钢,几千人的劳务输出,这比我们卖鞋袜卖衬衫高效得多。以往进出口银行的业务偏向国际业务,现在我们在思考如何开展一些国内业务,比如参与安徽黄山改造等等。政策性银行就是要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做好开发性的事物,总结好经验再移交给商业性金融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从区位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波在珠三角,第二波在长三角,第三波在环渤海,目前东北地区的景象和十五年前的广东,十年前的江浙非常相似,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计划,就给予这个地区拉近和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的机会。在经济赶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维护好区域金融生态。有人曾对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做过一个评价,评价的其中几个结果是,广东――高增长、高风险,西北――低增长、低风险,江浙――高增长、低风险,东北――低增长、高风险。那么时隔这么多年这一状况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如果仍没有发生改变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什么?目前商业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都把风险控制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有人批评银行只会“锦上添花”,甚至有些学者向决策层建议,通过政策划地为牢不允许资金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向发达地区、城市转移。我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路,维护本地金融资源不外流的关键还在于改善本地金融生态环境。因此我们的政府和企业以及银行应该共同努力,从改善本地金融生态环境入手,发展金融业,使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
关键词:经济周期;金融危机;产业创新;创新壁垒;战略机遇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12-0062-04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概念是熊彼特(J.A.Schumperter)提出的,即“企业家为了获取潜在利润而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紧紧抓住了经济创新的主体――企业。在一般意义上,纵向划分,创新分为国家创新、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三个层次。国内外对国家创新和企业创新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对产业创新的研究相对不足。英国经济学家费里曼于1974年出版了第一部产业创新方面的专著《The Econmics of Industial Innova―tion》,提出国家创新的核心是产业创新。
本文将产业创新定义为:由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组成的系统集成创新,开创新产业或从根本上改造和提升原有产业并引起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过程。金融危机时期,是指金融危机爆发到经济从危机中恢复并开始正常增长的5年左右的时期。研究产业创新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可以看出,每次金融危机都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压力和动力,金融危机时期是全球产业创新的历史机遇期。
二、理论假设:经济增长和产业创新具有反方向周期运动的规律
根据经典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一般把一个经济增长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熊波特从企业创新视角解释了经济波动与创新的关系。企业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企业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的出现。但是,熊波特关于创新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理论具有很大的缺陷:首先,只是从企业层面,而没有从产业创新这一更宏观的视角研究创新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其次,只是从技术创新和扩散的视角研究创新和经济周期的关系,没有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更宽泛的范围研究创新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产业创新的视角,提出经济周期和产业创新关系的理论假设:1 经济增长和产业创新具有反方向运动的规律。2 在经济复苏,特别在繁荣时期,企业产销两旺,利润增加,行业景气度高,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率高,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不足,经济增长更多地表现为规模的扩展,而不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此时,产业创新就会处于非活跃期。3 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期,企业产销不旺,利润较低甚至亏损,行业景气度低,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率低,甚至出现负增长,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动力,虽然经济规模处于低增长或负增长,但生产效率却会出现积极变化,此时,产业创新就处于高活跃期。4 经济高增长导致产业创新停滞,产业创新停滞反过来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产业结构、供求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管理体制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集中激烈爆发。在经济平稳发展时期,各国的产业发展处于量变积累阶段,难以发生大的突变。而金融危机是对产业结构的刚性调整,并通过观念、技术、制度、市场、管理等要素的突变推动产业创新。
金融危机促进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推动经济高增长,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反方向运动是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特点的根本原因。
三、历史的经验证明,金融危机时期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回顾自18世纪后期开始的世界现代经济增长历史,哪一个国家占据了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制高点,就能在全球经济竞争和资源配置中占据优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表现为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竞争。“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差异看成是发达经济与落后经济的根本差别……提升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视为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经济体的同义词”。
研究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全球产业创新历史,可以发现,每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都是产业创新的历史契机。19世纪下半期,危机频繁袭击西方各国,催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面展开,汽车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及托拉斯、康采恩等许多新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方法都是这个时候兴起的,某种程度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看成是对危机作出的积极反应,股份公司的大规模扩张和普及也在这个时候,现代企业制度在这时开始全面形成。在1929年-193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前苏联抓住机遇,以军工产业、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等为突破口,抢占了产业创新的制高点,奠定了二战后美苏争霸的战略格局。在1973年-1975年爆发的因石油价格暴涨导致的金融危机后,日本抓住机遇,出台了著名的《产业结构展望》,加强了对钢铁、汽车、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飞机工业等产业的扶持,重点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汽车、机电等机械制造行业,逐步淘汰石油、化工、煤炭等高耗能行业和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使日本的汽车和机电加工等行业脱颖而出,成就了日本制造。顺利实现了产业创新,并在汽车、家电和微电子等领域向美国发起了挑战。在1985年至1987年爆发的因美元和股票价格大幅波动导致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抓住机遇,把信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作为产业创新的突破口,产生了微软、INTEL等巨型高科技企业,并通过金融创新掌握了全球资产价格的定价权,从而拖垮了前苏联,并把日本抛在了后边。
四、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利于产业组织要素的变革,从而推动产业创新
观念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先导,金融危机有利于推动观念创新。首先,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对创新会保有更宽容更支持的态度,创新型企业家在压力面前更容易激发出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其次,金融危机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人们更容易接受创新技术、创新产品所提供的增值服务;再次,金融危机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和职业习惯,企
业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雇佣更高素质更易管理的人才。只有观念创新,才能为产业创新提供更厚实的底蕴。
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核心,金融危机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纵观历史,每一次金融危机,都蕴藏者生产力革命的种子,每一次危机过后,都会迎来新技术发展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德国经济学家门施(G Mensch)在《技术的僵局》一书中,利用现代统计方法,通过对112项重要的技术创新考察发现,重大基础性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因而认为经济萧条是激励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是摆脱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
制度创新是产业创新的保障,而金融危机有利于推动制度变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迫使改变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紧随着危机而来的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动力,往往来自新的生产关系的变革。金融危机从三个层面上推动制度创新:首先,从全球层面上,金融危机的爆发会推动全球性的经济监管体系、贸易体系、投资体系、货币体系的制度变革;其次,从国家层面上,金融危机的爆发会推动国家改革科技教育、产业经济、知识产权、财政税收、投资消费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革;再次,从企业层面上,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利于推动公司监管和公司治理、企业产权和供需市场、人力资源等企业制度的创新。
市场创新是产业创新的目标,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利于推动市场创新。首先,需求创新是市场创新的重要条件。金融危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从整体上改变了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从而在市场需求方为市场创新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因此,金融危机有利于需求创新。其次,企业是产业创新和市场供给的主体。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原有产品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只有推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市场创新,才能使企业摆脱高度依赖低成本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因此,金融危机有利于供给创新。最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会建立更为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并通过财税、金融、管制等手段更好的引导和培养市场。所以,金融危机有利于供求双方及政府共同创造市场、教育市场、引导市场、培养市场,加快市场创新。
管理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关键,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利于推动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组合创新的前提,其功能是营造一种良好的经济环境,保障和推进产业创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和竞争压力,国家面临更为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只有通过管理创新,采用更为科学、更有活力、更多创新元素的管理,才能建立更为高效的管理制度、体制和体制,才能整合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新市场,从而创造一种崭新的资源集成模式,使之不断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和经济发展趋势。克服金融危机,建设产业创新系统,推动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金融危机不仅推动产业创新各个要素的创新,而且推动组合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产业创新。
五、抓住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提供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我国产业创新
2008年至今,爆发了由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以希腊债务危机为标志,全球金融市场将经历较长时期的动荡期和变革期。这次危机必将导致各国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大调整,也为我国提供了产业创新的历史机遇。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灵活性相结合,为我国产业创新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制度优势。其次,我国经济规模总量已居全球第三位,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全球领先水平,为我国产业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再次,我国科技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特别是在全球下一轮产业创新的关键技术领域,如通信设备制造、新能源、网络等领域产生了一些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这是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创新竞争的主体。最后,我国人口基数大,科技、管理、市场、企业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储备丰富,人口红利所带来的边际效应大,这是我国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的关键。总之,在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产业创新机遇面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条件。
但是,产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构成了产业创新的壁垒。我国产业创新的壁垒主要有:1 技术壁垒,表现在技术基本创新少、市场化能力弱以及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等。2 制度壁垒,表现在还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保护机制和鼓励产业创新的政策体系,还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经济制度体系。3 市场壁垒,表现在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处于中低端水平、在经济高速发展期传统产业较大的利润空间抑制了向新兴产业发展的冲动和欲望等。4 资本壁垒,表现在宏观层面上,资本市场规模不足,特别是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还没有建立;表现在微观层面上,企业资本实力较小,难以达到创新产业所要求的最低生存规模的资本量。5 人力资源壁垒,表现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经济规则的企业家团队、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全球竞争力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团队。6 文化壁垒,即缺乏勇于开拓、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存在以成败论英雄、对失败不宽容的传统习惯;缺乏尊重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态度;重仕轻商、敬畏权威、漠视规则等观念严重。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机遇,推动我国的产业创新呢?
首先要降低产业创新壁垒,改善产业创新的生态环境。针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壁垒,要采取如下对策:1 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的制度体系,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降低产业创新的制度壁垒。2 倡导和树立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造就宽容失败、鼓励争鸣的创新氛围,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社会风尚,降低产业创新的文化壁垒。3 以全球危机后时代的先导产业为重点,加大整体配套支持,降低产业创新的技术壁垒。4 加快培育和建立有利于产业创新的市场要素建设,包括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人力资源市场、资本市场、信息市场等。
其次,要准确把握全球产业创新的方向,结合我国国情选准产业创新的突破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网络技术为突破口的信息产业还在快速推进之中,并将继续带领全球产业升级的方向,也将对全球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方式带来深远影响。因此,以新一代宽带网为核心的信息及相关产业的创新将带领全球产业升级的方向。研究近代产业历史,每一次能源技术的突破都带来了全球产业革命和世界大国竞争格局的重大变化。当前,我国和印度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对传统能源形成了巨大需求。如果没有新能源革命,全球经济增长必将受制于能源供给的硬约束。因此,新能源将成为产业创新的基础和突破口。由于信息产业和新能源都是新兴产业,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优势,如龙芯的成功研制、华为和中兴的快速扩张、比亚迪等新能源企业的崛起都为我国在上述领域进行产业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以具有先导作用的信息产业和基础地位的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产业创新的方向和突破口。
最后,要针对产业创新的方向和突破口制定相应的产业创新扶持政策。要以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成功的产业创新经验,在10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的《产业政策法》和《国家产业创新战略》。同时,采取综合配套的科技政策、教育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资本政策,引导、鼓励、支持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以及知识、信息、管理和技术向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集中。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重点,实行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技术扩散和产业群活动,既要扶持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作为产业创新的支柱,又要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产业创新的基础,强力推动新一代宽带网和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性、突破性发展,并在部分领域占据世界领先水平,逐步形成中国的产业集群优势。
百年危机,百年机遇。只要我们应对有力,就一定能够逆风而起,领先产业创新,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奠定中国的竞争优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个与格林童话“青蛙王子”有着相同浪漫名字的品牌,是否拥有了走向世界的魔力呢?
国外市场的拓展和机遇
之前国外市场的拓展,显然为“青蛙王子”的登场预备了筹码。青蛙王子从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已经走过两年多路程,为其国外市场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集团在美国现有的资源和销售渠道,为“青蛙王子”儿童护理品牌进入美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公司把握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和动态,学习国际先进营销理念及产品开发理念,推动公司营销升级、产品研发、与国际接轨的运营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振辉表示,美国和香港,将会成为“青蛙王子”“走出去”的第一步。从三年前开始,青蛙王子集团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注册“青蛙王子”商标,截至目前,“青蛙王子”品牌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成功,包括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青蛙王子集团通过对国外市场的考察,发现国外婴幼儿日用品市场竞争并不是很激烈,一般只有一两个主要品牌。一些国家婴儿的出生率正处于增长期,并且人们对儿童的日常护理变得更加注重,儿童用品市场值得更广泛的期待,这些都将可能成为“青蛙王子”开拓新市场的发展机遇。此外,青蛙王子集团在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与国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劳动力等成本相对较低,这成为“青蛙王子”扩展海外市场的优势。
国内市场的成长和挑战
产品的品质、理念和维护,是提升品牌进一步发展的硬实力,在此方面,企业亦有多方筹划。一直以来,在一线大城市,儿童日化用品市场外资品牌优势很明显,较强势且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多。作为民营品牌,“青蛙王子”从创立以来,主要在二、三线城市深耕,避开外资竞争较为激烈的一线城市,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
成立于1994年的青蛙王子集团,在创业初期举步维艰。面对强势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业务人员面临较重压力,导致当时人员的流动性很大。经过这段艰苦时期的磨炼,青蛙王子集团诞生了一支能吃苦耐劳、骁勇善战的销售团队,形成了“青蛙王子”独特的网络销售优势。
目前,“青蛙王子”品牌已有几百个分销商,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区域市场。十几年来在二、三线城市的深耕,为“青蛙王子”创造了“资本”。销售网络的建设,正是“青蛙王子”的重要优势所在。“我们做得比较细,市场覆盖面比较大。网络的优势,是我们的资产,借助这一网络,就能比其他品牌更有优势,让经销商能够挣到钱。”谈到销售网络的框架,李振辉很有信心地表示。
今年,将是“青蛙王子”国内市场布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凭借多年来在二、三线城市积累的经验和实力,“青蛙王子”将会把触角伸向一线城市,从以往面对外资品牌避重就轻、走差异化路线的发展方式,转向正面竞争。渠道的建设,会在今年进一步拓展,将强势进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会更积极地拓展销售终端,全面开展与大型卖场、婴童日化用品专卖店等零售行业的合作。可以预见,一线城市的儿童日化产品市场,将会迎来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除了强势拓展销售渠道外,着力研发新产品、把产品线拉长,让已有的销售网络发挥更大的优势,集团对这一点也更为看重。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试验、策划和准备,2010年,青蛙王子纸品事业部开始正式启动运营。同年7月,“青蛙王子”纸尿裤系列全面上市,涉及2个品类6个系列共23个单品,“青蛙王子”产品线进一步完善了,迈出了向婴幼儿日化产品领域大力扩展和延伸的重要一步。
目前,“青蛙王子”儿童护理产品,已经囊括了护肤、洗浴、口腔、纸品等四大系列数百个品种。除了扩大规模和加强新产品研发以外,“青蛙王子”接下来还会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和升级,包括增加包装的精美度,提升产品的档次;让“青蛙王子”的卡通形象更加活泼可爱。
品牌的支撑力量
在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上,青蛙王子集团投资的系列卡通片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青蛙王子集团前瞻性地投资制作了长篇原创动画片《青蛙王子》,成为了国内首家介入动漫产业的日化企业。2009年,企业又投资制作了第二部卡通片《青蛙王子之蛙蛙探险队》,片子登陆了央视和省级的少儿频道。今年,将投资“青蛙王子”系列卡通片第三部的制作,从创意、制作到播出等环节,总共将投入资金数千万元,公司对品牌形象的维护和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青蛙王子集团投入了近两亿元、经过2年的建设,一个新的工业园在今年3月底开始正式投产。该园区涉及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水平得到大大提升。这仅是青蛙王子工业园的第一期工程,园内有56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建造而成,三期全部完成后,建筑面积将超过14万平方米。
李振辉表示,随着新工业园的投产,集团自身就具备了较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这会带来以下好处:一是公司本身能更有效地控制生产质量;二是提高利润率;三是加大企业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另外,具备充足的产能后,为品牌未来长久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业园第一期投产以后,年产能将达到20亿~30亿元,能够较大程度地改善青蛙王子集团的产能问题;同时,产品品质能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这将为后续产品品质的升级、新产品的研发和投产,提供有力的支撑。产能的拓展,同时也为青蛙王子集团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保障。
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世界经济遭遇了数十年来的最大下降,受此影响,全球需求大减。WTO的经济学家在其最近发表的世界贸易报告中由此预测:由于受这种世界经济衰退导致的全球需求紧缩的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按实际出口总量计算)可能下降9%左右,这是世界贸易自二战以来的最大下滑。其中,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下滑尤为严重,今年将会下降10%。而在更加依赖贸易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今年的出口将会下降2%~3%。
目前世界贸易下降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同步性,自2008年9月以来,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按月度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均一直在下降(见图)。不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有所提高,其贸易的地理多样化也有所增加,一些学者认为这或许是“非联动”效应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太容易受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的伤害。
资料来源:OECD国民账户~OECDNationalAccounts)
由此可比看出,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订单减少、生产锐减;全球资本萎缩、融资困难,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机会。一方面,因为金融危机首要影响的是大宗产品、奢侈品的出口商,尤其是大型出口企业,由于其固定生产成本高昂,一旦海外市场购买力下降,则很可能导致持续亏损,甚至倒闭,而这些需求和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向国内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转移,这就为众多中小型卖家和供应商提供了增加出口量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也会从一定程度上迫使订单从大型出口企业转移到中小型出口企业。二、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机遇
1.可重新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中国有句古话叫“乱世出英雄”,经济形势好,企业的效益好,企业家就会放松精神而缺乏斗志,而在困难时期,为了使企业能够在困境中生存和不断壮大,企业家们就会打起精神,苦练内功,不断激发他们自身所具有的创业精神,大胆地革新经营模式。
2.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其次在减免税赋方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后,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此外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由纳税人月销售额600元~2000元和200元~800元,提高到1000元~5000元,减去了中小企业税赋;再次,放松信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从10月9日起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增加贷款规模,中央银行增加5%,地方银行增加10%,国家对民间金融已经承认合法性,努力支持中小企业,鼓励其健康发展,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政府还将继续推出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措施。
3.中小企业转变经营发展模式的助推器
真正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摆脱不利的经济格局,就是转变增长方式,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金融危机将是转型的良机。为了在危机中生存、崛起,中小企业必须变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为依托产品的升级换代以质取胜的集约式增长方式,注重提升产业的结构层次,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的策划能力,走品牌发展之路。
4.中小企业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创新,精准服务
2008年下半年以来,阿里巴巴在CNBC、CNN、Fox等美国主流电视台投放广告,帮助中小企业在欧美市场开展深度营销,这是基于对欧美市场准确的认识而采取的措施。因为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欧美市场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能力很强的成熟的市场。无论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如何衰退,大量减少的应是奢侈品的消费。当金融危机来到时,由于奢侈品消费的需求弹性非常大,会产生大规模的收缩。但民众的基本生活消费却具有很大的刚性,需求不会减少。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民众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将更加倾向于寻求物廉价美的产品,而“中国制造”无疑在这方面拥有优势。发达国家民众一致的认识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可以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以实现在金融危机时期民众对于价廉物美产品的消费需求。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要转危为机,积极创新,努力转型,使国际市场转向我国,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童方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经济论坛
[2]扶持中小企业是对民生的保障[J].经济政策信息,2008,(17)
[3]王光灿黄志瑾:金融危机将重创世界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年第5期
2007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变,随之而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应对此次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国内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由之前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从2008年开始为刺激国内投资而采用了投资4万亿资金于基础建设,并逐步降低存贷款利率以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到2009~2011年再次投放更多的公共性支出以此刺激就业和改进企业生产结构等。经过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整,在后金融危机恢复时期,国内经济也保持着总体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1]
在这段时间里,国内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造的利润总额上都取得了极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国内当时宽松的财政货币金融政策和一系列的支持中小企业良性发展政策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从2008年危机爆发以来央行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额度,最高贷款额度由10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200万元;同时全国各省市如江苏、福建省等也都纷纷出台相应提高针对中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的政策。除此之外,中央下调中小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全面放开贷款规划;支持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等等政策。使得国内中小企业获得了平稳快速发展的一段时期。[2]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刺激国内投资与宽松的货币政策,虽带来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经济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市场中资产价格膨胀、货币流通量大增、物价上涨的隐患。市场中过多的货币也没有如期进入生产领域,而开始转流向房地产业,造成市场资产价值上升的速度超过居民工资上涨的速度,而市场资产价值不断的上升,最终会更加促使货币流向的改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为了抑制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防止货币金融体系快速膨胀,国内开始转变宏观经济政策,限制货币金融机构对贷款资金的发放,开始有目的的消化2008~2009年为抵御金融危机导致的货币供给量高速增长而带来的恶性循环。
因此,在国内贷款利率上调和信贷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国内中小企业从货币金融机构融资的成本再次提高,为其发展增加了难度。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伴随着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割舍的问题。在众多融资渠道中,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极端地依赖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借贷方式,而其中又以商业银行贷款做为最主要筹资方式。因此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关系的不协调便成为制约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达到商业银行贷款要求的满足率只有50%左右,根据《中国私营经济年鉴》提供的数据,我国中小企业向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感到困难和很困难的占63.3%,感到容易的仅有14.6%,而绝大多数都因无法提交合格的担保人或有效资产抵押而不能获得发展资金。[3]
三、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的困境
关键词 金融危机;科技创新;科技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3-0221-0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愈演愈烈,波及全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其害。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经济现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尽管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机制和程度,专家学者分歧较大,但在“科技创新是摆脱危机的重要力量”这一点上已达成共识。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和蔓延,科技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一方面,希望科学技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给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始终与科技革命、科技创新相伴而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也是推动人类摆脱危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力量①。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②。
此外,在实体经济层面,一些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行业也开始进行转型升级,加大投入研发力量,增强研发能力。
以上种种政策倾斜和举措必将加速我国科技创新和变革。这将极大的拓宽科技新闻的报道视野,丰富科技新闻的报道对象。同时,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也离不开科技新闻的发散和传播。由此观之,此次金融危机对科技新闻传播发展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错综复杂的挑战。
1 金融危机催生科技革命
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可概括为“投资驱动模式”,即经济增长归根到底要靠投资驱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然而,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因为资本、资源是有限的,依靠资本和资源大量投入所支撑的经济增长是无法长期持续的③。因此,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亟需转向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增长动力的“创新驱动模式”和“信息驱动模式”。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从长远看,要真正摆脱危机,走上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道路,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创造新的产业与市场,创造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并认为世界正处在科技革命的前夜。
科技部部长万钢持类似观点,“历史上,每一次大的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的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当前,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④。
2 科技新闻传播大有可为
科技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科技事实的报道。⑤作为聚焦于科技领域的专业新闻报道,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拓宽了科技新闻的报道视野,丰富了科技新闻的报道对象,同时,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也离不开科技新闻的发散和传播。因此,由此次金融危机引起的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对科技新闻传播发展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科技新闻通过及时、详细、准确的传播科技信息,为科技发展、企业战略升级、为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信息支持,必将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大有可为。
科技新闻,作为专业新闻之一,既具有新闻之为新闻的共性,又具有专业性。因此,为了在金融危机“对抗战”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具体的新闻操作过程中,可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2.1 宣传
1)宣传国家的科技政策
国家的科技政策是保证,是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企业升级、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等的背景和方向。
为切实发挥科技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政策,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农业、环境、能源等国家战略性产业;以及国务院近日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这些科技政策明晰了国家的科技战略,科技重点和科技方向。这些政策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既利于企业等对国家科技政策的把握,避免投资和转型误区,又有助于科研界形成合力,完成重大科研攻关。
2)宣传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武器,是抵御金融危机侵扰,保证经济发展的武器。
科技成果是科研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但未进入生产和应用领域的科技成果是不能创造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发展经济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通过科技新闻宣传,将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表现出来,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转移到工厂,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创造条件,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
3)宣传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的主力,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国家科技部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是3200万人,研发人员的总数已经达到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⑥
通过对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同时,对科研人员也是一种肯定和鼓舞,激发其以更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科研当中去,创造出更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成果。
2.2 沟通
1)沟通政府和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掌握着专业的知识和资源,能为政府的决策从专业角度提供意见和建议。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让更多的科技事业相关者参与,听取他们的需求和呼声,有利于选准科技发展重点,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使支持科技发展的舆论处于主导地位。
科技新闻作为政府和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纽带,促进政府决策与科学发展规律吻合。如国家“863”计划、核电、航天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速铁路等国家重大科技经济项目,初期都有大批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在科技媒介上进行学术讨论。对于这些重大科技经济项目的科学决策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下全球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经济的情况下,政府的决策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对专业、科学的决策依据的需要显得越发迫切。
一、 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效应,鼓励现有企业二次创业
自20xx年1月1日起,我国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抵扣固定资产的价值,其意义在于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利润率,缩短投资回收期限,而且可以刺激企业加大更新技术的投入,实现设备和技术升级。
1、强化“企业的成功意味着政府的成功”的发展理念, “放好水养肥鱼”。增值税转型,短期内将对地方税收收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看,其所带来的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将促使税收收入总量随之逐步增加。各级税务部门要加强企业增值税转型宣传辅导,及时解答纳税人提出的有关增值税转型方面的问题,为企业正确理解和执行政策提供支持。特别是要宣传“消费型增值税投资越多,实际税收负担率越低;投资越少,实际税收负担率越高”的理念,帮助企业共渡金融危机难关,调动和保护好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积极性。
2、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新技术和设备所占的比重日渐上升。国家增值税转型,其导向是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政府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的减税政策,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档升级的步伐,把产业链从低端的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金融等高端环节延伸,改变企业缺乏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核心技术的现状,提高产品附加值,主动赢得市场定价权和行业话语权,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3、强化企业在建项目的时效,尽早形成产能占领市场。宏观政策的调整,必将促进新一轮的投资大增长,各行业将形一批新的产能。企业在机遇面前抢先一步,就可以撑握主动。政府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在建项目投产,形成新的税基,以更大的产能确保今后增值税的持续增长。要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一“生命线”,制定“时间表、责任人”,狠抓项目的建设与调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项目建设的新突破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二、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效应,筑巢引凤培育新产业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特别是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各地要充分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培育新产业,搭好大平台。
1、树立“积极发展”型的理财观念,着力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进一步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改变依赖减免税的传统做法,把为企业发展、经济腾飞搭建平台,作为今后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重点,着力提高地方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发展做好准备。要坚持适度举债原则,注重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对靖安县来说,一是举全力建设好江西省唯一的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在钨产业深度开发上构建经济增长极,形成县域经济新的主导产业,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二是积极筹措地方加密高速公路的地方配套资金,借助高速公路直通靖安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的优势,把靖安由南昌休闲、居住、疗养“后花园”提升为南昌都市经济圈的高科技特色工业的“前沿阵地”;三是大力促进洪屏电站建设和靖安电网升级改造,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能源保障。
2、树立“主动服务”型的理财观念,着力扶持支柱产业发展。认真贯彻好省委、市委把财源建设重点放在工业大项目和特色园区上的精神,继续把开源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把挖潜的重点放在资源整合上。注重发挥“四两拨千斤”的财税杠杆作用,大力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其对工业增长、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继续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打造靖安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的政策凹地效应,提升产业集聚能力,使基地有能力参与产业的平衡分工,促进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综合运用财政奖励、税收优惠政策等多种手段,大力发展生产业,配套服务工业项目和特色园区建设,增强内外资源的配置能力,吸纳和汇集外来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和激活潜在要素,促进第三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3、树立“大财政”理财观念,积极协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今后一个时期是“三争工作”的黄金期,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需要项目落实下去,处于重大政策出台期和财政资源再分配调整期。要抓住当前这一黄金时节,认真把上级的政策研究透,找准上级政策与县情的结合点,突出研究操作层面 的具体对策,特别是要把协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当作“三争工作” 的新重点,尽最大可能用足用活上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用中央的资金培植好新的增长点,夯实地方经济发展后劲。
三、充分发挥宽松货币效应,服务企业融资扩大投资。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近10年来首次提出“适度宽松”,是货币政策的方向性转变,意味着在货币供给取向上,以对资金供给的释放、信贷的放松为基调,最终达到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目的。国家未来还将可能出台一系列放松信贷的政策,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等。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服务好企业融资。
1、健全银企联谊制度,加强信贷与企业项目对接。充分利用宜春市已有的政银企对话和沟通平台,继续把建立健全县级银企联谊制度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坚持“政府为主牵头组织,金融部门协助推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模式,推进银企对接向制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恳谈会、项目推介会、信贷供需对接会,加强银企沟通和彼此诚信,及时协调解决各金融机构与企业在信贷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银企关系在市场导向下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