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01:02
导语:在初级钳工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问:我与公司签订协议约定培训1年,但实际公司只对我培训了5个月,另外7个月我正常上班,而拿的工资仍然是脱产培训期间的工资,此外,培训协议中约定的交通费、食宿费公司没有向我支付。现我的劳动合同期限还有一年,我向公司提出了辞呈,公司因此要求我支付违约金。我该怎么办?
答:参照合同法第一百二十条关于“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之规定,对此纠纷可以做出以下处理:1、公司未依照培训协议向您提供脱产培训的后7个月,公司应当向您支付正常上班的工资,鉴于公司仅按脱产培训期间的工资标准向您支付工资,对于差额部分,公司应当向您补足,并按照拖欠工资处理,向您支付拖欠工资的额外赔偿。2、培训协议约定由公司向您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公司应当向您支付。3、您应当按照解除劳动关系后未得到履约的1年时间与培训协议约定的3年服务期所应当分摊的部分费用,向公司支付违约金。但是关于培训费用的组成,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培训费用,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之规定,不应当包含培训期间的工资。
如果您能够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所规定的理由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有充分证据证明该理由成立,则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的约定,公司不得要求您支付违约金。
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有什么时效上的规定?
问:我的入职时间是2006年,单位一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现在已解除了劳动关系,但我要求得到双倍工资赔付。通过咨询,我得到的回复是: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如果要求双倍工资就应该在2008年11月之前提出要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现在去申请仲裁,劳动仲裁会支持我的要求吗?
答: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之规定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此,您在劳动关系解除之日起一年内主张权利,就不会因为超过仲裁时效期间而被驳回。
遇到公司以克扣工资为手段强行要求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该怎么办?
本文作者:刘斌霍建刚工作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不少学生认为,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手工操作,手工操作费时间、耗体力。于是,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刻苦训练、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怎么引导?教师要告诉学生: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至今尚无合适的机械设备可以完全代替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需依靠钳工的手艺进行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某些精密修配、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更是离不开钳工,可见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仍具有其他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掌握了钳工技能,对进一步学习其它机械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极其有益的。只要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钳工的兴趣,配合老师积极参与实习训练。
第一阶段包括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学期主要进行基础技能培训、基础技能培训在第一学年进行,要引导学生进入职业化理念、启发学生实习技能的积极性,传授本工种基本技能和多工种基本技能。基础培训目标包括基础培训和专业技能。基础培训是对学生的操作基本功训练,在这一阶段中,应十分强调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打下个好基础。(1)按培训教程大纲,学生将学习钳工专业的划线,锉削、锯割、錾削、钻孔、攻丝、铰孔、铆接、套丝等,以及简单的锉配、装配专业技能培训(16周);(2)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世界,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3)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初步形成职业道德观念;(4)多工种培训,学生除钳工基础培训外还要进行电气焊(2周)、车工(3周)、数控编程(2周)的学习;(5)与生产相关的培训;(6)专业技能与知识;(7)中间考试。企业培训和中间考试在第二学年上学期进行,企业培训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工作方法的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等。(1)积累职业经验,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加强对学生工作方法的能力的培养;2)扩大、应用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加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3)参加生产,并在生产中了解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4)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初步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过渡。在这期间实习教师要进行全程的跟随式教学。到期末为了检查学生及老师在基础培训和初级专业技能培训后,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教学和学习中加以弥补。中间考试的成绩占最后实习成绩的30%。第二阶段是第三学年主要是顶岗实习即到企业实习。实习教学最终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为企业服务做准备。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掌握专业本领的基本手段,将技能培训分为校内培训和企业实习两大块进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指导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技能,更应该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根据以往的经验,好多学生在进入工厂后,虽然也掌握基本技能,但不知道该怎么干,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接触生产,在生产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而且钳工的许多技能要在生产中才能完成,如刀具的热处理、工件的立体划线、机床床身的刮削、零件的组装与机器的总装配、机床的维修与保养等。因此在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强化生产与实习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适应生产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都属于校内实习阶段都能在第一阶段里面有所体现。而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即是到企业实习。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企业培训计划和目标,要求学生在此期间要了解机械装配的工艺过程及从单件加工到装配调试的方法;了解各种型号钻床的加工制造特点及各种刀具的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在师傅指导下独立完成较简单的零件制作及装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个人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及识图、工艺理解能力。企业为学生安排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品质优秀的实习指导师傅和合理实习岗位,并和学生签订企业实习协议书;学生在企业培训期间,学校坚持安排教师每周2~3次到企业巡回检查,及时了解企业培训的进展轻情况,听取企业和实习生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下厂期间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在企业培训中态度端正、遵守纪律、勤学苦练、技术掌握扎实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就业推荐给以优先,对不认真对待企业培训的学生将给予通报批评、不推荐就业、学籍处理等。
技能训练的改革,使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也促进了校企文化的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不断调整优化。经过几年的探索,钳工技能训练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培训质量提高,受到企业欢迎。教学改革的道路艰辛而漫长,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的合作、校领导的支持、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等,教学改革的步伐还要加大加快。随着社会实践范围不断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能力。在现代的教育和技能开发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问题的结合。只有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才能在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组织机构
成立__矿员工技能大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矿团委、矿工会、培训中心、安监中心、生产办、劳动人事科等有关科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矿团委,具体落实本办法。
另设两个评审组(主要为生产办及安监中心人员)。
二、比赛工种
采煤机司机、地面维修钳工、井下维修钳工、地面维修电工、井下维修电工、爆破工、矿井通风工(瓦斯检查工)、电机车司机、主提升机司机、电气安装工、煤质化验员、小绞车司机、锚喷工、窄轨铁道工、焊工、管工等17个。如果集团公司比赛增设新项目,矿将另举行选拔赛。
三、组织培训
1、参加人员。持有以上各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初级、中级、高级)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全员参加学习、培训和比赛。
2、培训分工。地面(井下)维修钳工、地面(井下)维修电工、爆破工、窄轨铁道工、电焊工、管工、电气安装工、小绞车司机、锚喷工等工种统一由培训中心培训;采煤机司机、矿井通风工(瓦斯检查工)、电机车司机、主提升机司机、煤质化验员等工种由各单位自己培训,技术员具体负责实施。
3、培训计划。培训中心针对以上工种做出每月的培训计划和自学计划,上半年完成各工种全部学习内容。
4、培训时间。平时以自学为主,节假日组织集中培训。六月上旬理论考试,下旬实际操作比赛及答辩,培训中心及各单位每个月必须保证至少两天全天的全员集中培训。
5、培训制度。培训中心及各单位建立规章制度,设签到簿,学员记好笔记,教师要有教学计划和教案。领导小组每月进行检查。
6、指导教师及学习资料。培训中心组织聘请专兼职教师指导、出题。并准备足够的课本,供员工借阅。
四、组织比赛
1、根据培训计划安排,给出矿比赛的考试试题,理论考试占40,实际操作占50,答辩占10,(参加人数过多的工种,可根据理论成绩,确定参加实际操作和答辩的人员)根据总成绩评出前三名。
2、获得矿比赛工种前三名的人员,参加集团公司职工技能大赛。参赛前将组织集中的脱产培训。
3、下半年,准备集团公司职工技能大赛;并根据我矿的比赛情况及参加集团公司职工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评出工种状元、技术能手,优秀教师,特别贡献人员。
五、奖罚
1、在我矿的比赛中,每个工种第一名奖励3000元,第二名奖励20__元,第三名奖励1000元。(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不与奖励)
2、在集团公司职工技能大赛中取得名次并获奖的选手,矿里亦给予对等奖励。单位领导及指导教师亦有适当奖励。
3、被评出的工种状元、技术能手,优秀教师,特别贡献人员,给以适当的奖励。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内容与效果;特色与创新
一、前言
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特色的高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进行课程设计及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能力及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兼顾着职业培训属性和人本教育属性,进行职业教育探索,是当今培养技能英才的重要课题。课程改革是在解构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能力点的基础上,以同性质类别的典型工作任务集为同一学习领域,以一个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为情境,以完成总体工作过程时相关岗位群的具体工作环节为情境的学习任务,结合具体工作环节的任务要求进行跨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等能力点的重构。
《零件手工制作》是在“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这一课程改革研究背景下,经过大量数控加工类企业的实践和调研,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思路,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后所确立的。该书由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教师封富成为代表的教学团队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内容基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在章节安排方面依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序列,情境序化后,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进行构建,使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满足于课程体系序化遵循职业成长规律。
(二)内容逻辑严密、实践性强
《零件手工制作》是通过顶板的加工制作、底板的加工制作、连接板的加工制作、景观凳的装配,四个学习任务项目,按照企业中零件实际加工的工作过程有机整合为一体,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而组织编写的,符合知识技能认识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三)课程适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在本课程内容编撰过程中,编者除了消化大量的企业调研信息、毕业生跟踪调研信息,参考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外,同时还参考了钳工(初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使本书的可推广性进一步增强。为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本书需要配备相应数控编程与操作方面的教材,以及一体化教学专业课室使用。
二、《零件手工制作》课程改革建设的过程
《零件手工制作》在建设过程中,由教学团队先进行企业调研,然后经过大量资料整理后编写,并进行教学实践,再经多次教学实践和改编后,才定稿出版。下面重点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的内容与教学效果、课程设置的特色与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组是一支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理论知识渊博,实践操作技术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且有广东省技术能手、广州市技术能手及参加技能竞赛的冠军和指导竞赛的金牌教练;企业兼职教师有多年产品开发和管理经验,同时承担实训教学和教师培训。
1.“双师”结构与专兼职教师比例
课程组主要有8名教师,其中5名专任占62.5%;2名外聘兼职教师占25%;1名专家教授占12.5%。团队中专任教师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外聘兼职教师分别来自广州型腔模有限公司和上海润品有限公司,他们都是企业技术骨干,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学缘结构
课程中教师团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高校,学缘要布较广泛,专业相近,有利于沟通和交流,对课程建设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
3.年龄结构
课程组教师平均年龄35岁,年富力强,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对课程改革、开发、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4.职称与职业资格结构结构
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双师素质,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100%,所有团队均有相应职称资格,图表略。
(二)课程设置的内容与教学效果
《零件手工制作》课程是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全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机械类专业都开设此类课程,此课程在本校是校级精品课程。
1.设计理念和思路
该课程在设计理念上,以数控实训中心制造生产线为载体、以零件生产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引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的教学模式。其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资源,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结合。本课程从生产制造的实际工作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由简到难原则,以实训中心零件生产制造为平台,以学习情境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设立课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知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
(2)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实现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结合。课程案例来源于企业,设计4个学习情境。从基本的锯錾锉培训,到钻扩锪铰训练,再到螺纹加工训练,最后进行整体装配训练,在完成这4个学习情境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初级钳工操作的职业能力。通过在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进行零件加工生产,并按企业质量要求考核学生,实现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相结合。
(3)教学情境设计由简单到复杂。课程组经过与企业的研讨,为4个教学情境确定如下图所示的4个引导型项目,这些项目以零件手工加工为主线,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前三个学习项目为生产制造三种类型的零件,第四个学习项目则把前三个零件装配形成一个整体,其中项目由简到难,应用工量具由少到多的渐进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4)以职业能力培训为重点,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本课程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模具钳工岗位的任职要求,并选择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学习的载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在实施过程,通过一化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的典型零件加工实境训练,突出实践性;在载体选择上,充分考虑企业中先进技术、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情况,通过设置拓展任务,实现课程的外延,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教学载体可替换,又通过设备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课外拓展项目及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全方位、全时段、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2.《零件手工制作》教学效果
课程组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配套校本教材,开发了引导文、课件、任务书、考核评价表等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文件,建设了视频录像、动画、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1)编写特色校本教材 课程组结合课程学习和训练体系的改革,在原有校本教材《钳工实训》、《钳工入门指导与技能训练》的基本上,围绕零件手工加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突出适应性、针对性、应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参照钳工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材建设。教材中四个学习情境所涉及的内容,即涵盖了钳工加工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又满足了学生知识技能拓展的需要。
(2)选取优质参考教材 在《零件手工制作》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课程组还选取了《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学》、《钳工项目式应用教程》作为学生参考书,见参考文献。
(3)开发体现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文件 为了使教学具有规范性、针对性和目的性,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教学文件。如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引导文、任务书、任务检查单、考核评价表等。
教学组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实践、再改编再实践,多次反反复复,教学效果明显,取得较好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校外专家评价 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课改专家,广东职业教育示范导师辜东莲评价说:《零件手工制作》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零件的切削加工原理,熟悉加工工艺的制定方法及工艺参数的选用原则,熟练选择工具、夹具及量具,并进行正确操作,才能为后续机加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校内教学督导评价 课程定位准确,教学理念先进,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课程组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围绕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强化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行业联系紧密,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加工工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学效果好,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生产实践的时间。
后续课程教师对本课程的评价 通过《零件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了此学材开发的良好效果。学生们对板材件的加工工艺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加工刃具的选择,加工方法的优化及加工操作技能的提升都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评价 学生总体教学效果如下:(1)教学态度 态度严谨,上课负责,准备充分,语言精准到位;(2)实训纪律 整个实训过程中,能按时上下课,课程安排合理,讲解示范到位,不断巡回指导,确保实训安全等;(3)实训内容 课程安排内容丰富,老师上课很生动,学生易于理解,掌握重要知识;(4)教学方法 利用多种方法多手手段,结合辅助仪器设备等进行教学,注重交流展示及信息反馈等,收到良好效果。
(三)课程设置的特色与创新
《零件手工制作》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具有比较显明的特色和创新点,突出了课程改革一体化的优势和工学结合、学习与工作过程以项目驱动模式成效。
1.《零件手工制作》课程设置的特色:
(1)该课程是制造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专业优势。
(2)师资队伍强大,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多为双师型教师。
(3)教学条件优越,有完善的校内实训条件及校外实习基地。
(4)根据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新和调整课程体系,构建合理且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提出改革方案。
(5)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6)强化实践教学。
2.《零件手工制作》课程设置的创新点:
(1)注重技能培养、突出实践教学,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结合。本课程从高职教学模式出发,加强理论与技能的结合,突出实践训练,强化动手能力。在教学理念上,倡导“与岗位结合、为就业服务”的指导思想。
(2)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产、学结合。实施校企合一的办学特色,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基地,加强工学结合,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实际生产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务实意识。
(3)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和“项目驱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4)在教学上,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采用高水平多位一体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通过分数激励法等鼓励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完成更多的项目。在手段上,应用网站、模拟仿真、实操、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丰富,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零件手工制作》在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和修编后,具有显明的特色和创新,并对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1)加强企业引进产品,的工作方法,严格挑选引进的产品,让其更好的为课程服务。行业企业的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变化的,我们应该紧跟发展的方向,与行业企业专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优化教学团队。课程组将教学团队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下厂实践、及外出培训等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
致谢:
作者在撰写本文过程中,非常高兴得到了教学团队中几位老师的有益指导,并对本文的修改提供了宝贵意见,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封富成.零件手工制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
[2]劳动部教材办公室.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
【关键词】车间管理自管能力金矿
一、介绍
新疆阿希金矿位于伊宁县城北偏东30km处,距伊宁市公路60km,交通条件较差,是集采、选、冶为一体的现代化矿山企业,1995年7月1日投料试生产,1996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竣工投产。当前的实际生产能力为采、选l000t/d,处理量32万t/a,年产黄金4.2万两。企业现有职工510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6人,初级专业人员56人,中专以上学历275人,退休职工29人,全矿有汉、维、哈、回、锡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职工占25%,35岁以下职工占85%。阿希金矿仅有一个选矿车间,黄金冶炼规模很小,也归选矿车间,采矿车间是管理性的,不直接生产,其它车间如动力车间、车队等都是辅助车间。选矿车间有职工178人,占全矿35%,固定资产为10128万元(全矿固定资22328万元),占全矿45%,其中设备固定资产4659万元(全矿固定资产8864万元),占全矿53%。全矿的设备运转率以选矿车间为准,选矿车间每停产一天,财务损失30万元,由此可见选矿车间的设备管理在全矿起着重要作用。选矿设备已经运行8年,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设备运转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保持稳中有升,这跟强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管理措施
(一)指标到人。车间将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工段(部门)、班组、个人,如设备运转率指标被车间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甚至落实到每一台设备,用每一台设备的运转率来保证整个车间的运转率。有时关键设备的运转率就是车间的运转率,就是全矿的运转率,比如规格型号为:中5500×1800的自磨机,它在全矿就是关键设备,它一旦停机,整个选矿车间的生产线都得停下,而选矿车间的运转率是代表全矿的。车间还将一台或几台设备都挂在一个或几个职工身上,做到定人、定岗、定设备、定指标,这样一来使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指标,从而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指标到人的最大优点是:方便考核,明确责、权、利。2002年矿上给车间下达的运转率指标是91%,可实际达到了92.69%,超出1.69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指标落实到人。
(二)对人的管理。车间强调设备管理现场是关键。车间设备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对人的管理,其最终目的是全员生产维修。加强设备管理根本问题是领导班子问题。领导对设备的重视和班子成员的团结,以及规章制度的建全,是设备管理好的重要条件。车间规定设备副主任对车间的管理不是条块的,而是全面管理,即不仅仅可以管理设备口子,而且可以就设备方面管理全车间,这就充分赋予了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权。不象以前条块分割,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之间存在矛盾,设备副主任对维修人员管得多,对生产人员管得少;生产管理人员对生产管得多,对维修人员管得少。以前选矿车间单独有一个电钳工段(其它四个工段分别是:破碎、磨矿、树脂、压滤)。这个工段负责全车间的维修任务,由于它和其它四个工段平级,所以工作容易扯皮,互相推诿。设备出了问题,生产人员怪修理人员修理不及时、修理水平低等;修理人员怪备件质量有问题,怪生产人员操作不当及保养不当等。现在车间除了因为电工工种的独特性而保留一个电修工段外,其余原电钳工段的钳工全部划入生产工段,要求操作人员掌握钳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配合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并且要求维修人员了解工艺流程,会操作。设备管理人员在设备方面直接管理生产工段,同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给生产工段里的钳工班安排工作,这样加大了设备管理力度。管理的力度是通过考核来体现,各工段设备管理方面的考核由设备管理人员负责。
(三)开展活动,推动管理。针对无轨设备存在“脏、乱、差”以及设备操作、维护安全隐患诸多等问题,为彻底改变设备现状,将设备油污清洁、卫生、、消防安全作为重点检查项目,推动设备管理再上新台阶.在全车间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抓设备、强管理.全面提升无轨设备管理水平”竞赛活动。建立吉普车考核体制、备用设备管理.制定无轨设备原装发动机使用考核规定,采取激励与考核策略.加强无轨设备管理,全员参与无轨设备管理创新献计献策。加强对所有无轨设备操作手和维修人员、车间无轨设备技术人员以及工段长的无轨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培训工作,尤其是对新参加工作大学生和新调^的无轨设备操作手的培训工作。
(四)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2002年10月下旬,选矿车间磨矿厂房双螺旋分级机主轴突然断裂,造成被迫停机,在生产非常重要的时期,如果检修时长,全年生产任务势必受影响,车间技术人员和矿有关部门人员以最大限度挽回损失为前提,进行了修理,同时车间利用停机时间,对其它设备又进行了检查维修。这样的事件在2003年9月还有一次,处理的也可以。突发事件在企业普遍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的处理要体现果断、及时、有力、正确,如何减少突发事件和减少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问题。
三、启示
加强设备维修人才的培养和充分调动他们学技术的积极性是企业目前的紧要工作。今后应该给设备技术人员一个光明的前景,让他们工作、学习有积极性。应该本着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原则来提高设备技术水平。
金矿企业的车间管理是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学高效地进行设计的重要前提。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对于车间管理应该保持高度重视。本文以实际案例为例详细分析了今后提升车间管理水平,实现自我管理的措施。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浙江省宁海县技工学校校长黄仁发说“技工学校的学生要想出彩,靠的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企业创造效益,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技工学校的学生可以干出更加辉煌、更加出彩的人生。就业,不仅关系每一名学生的前途,也与无数家庭的命运息息相关。未曾接触社会的在校学子,预先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提前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为自己步入职场扫除障碍,意义重大。
为此,宁海县技工学校主办了“职场零距离”活动,邀请宁海当地知名企业负责人到场,与机械、汽车、电子电工专业的师生及学生家长共聚一堂,对接未来职场,助力学生出彩。
链接企业: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
《职业》:大浪淘沙,撷精取华。每年从技工学校走出大批毕业生,什么样的学生最能吸引企业的眼球,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参与嘉宾: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琼莲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渴望招揽四种特质的人才:第一,精通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焊接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机械机构设计和生产流程设计,能够独立完成较简单结构的机械设计;第二,精通二维和三维制图工具,熟练操作CAD、PROE等;第三,好学上进,思维清晰,动手能力强;第四,对工作认真,有高度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雷锋般的螺丝钉精神。
学生在校所学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发展方向,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最为欢迎的。
参与嘉宾: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初青
现代模具制造早已摆脱了手工打磨、手工雕刻的时代,形成了以数控加工为主体,以CAD、CAM、CAE集成应用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体系。支撑企业的老钳工虽然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老化,理念陈旧,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明显欠缺。因此,模具企业对“新型钳工”求贤若渴。
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所谓“新型钳工”,是指既有传统的机械装配、机械加工技能,又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精通3D设计、2D设计的技能型人才。从适应性方面来说,新型钳工是指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够适应现代管理,同时也能够适应今后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需求的钳工。
参与嘉宾:宁海乐星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庆
电子产品公司需要的技术人才分为“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三个层次。
“蓝领层”电子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电子产品生产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电子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电子技术人才。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技术的装接工艺知识,具备电子的操作、日常维护能力,了解电子的设计。
“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电子设计的工艺人员和电子产品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电子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电子设计工艺员占12.6%,电子维护、维修人员占12.4%。
“金领层”是指具备并精通电子操作、电子工艺制作设计和电子产品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适合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电子产品开发的设计主管。
既精通电子制作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同时对电子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电子人才,是公司最为需要的。
参与嘉宾:宁海国宏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中
公司现在最为需要的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现代汽修人才”。“现代汽修人才”的优秀特质,主要表现在:具有规范化的观念——每一项操作都严格遵守企业固定的规范和标准;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准确“诊断”出汽车出现的故障,做到“懂原理、会分析、能推理、巧诊断”;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阅读相关外国车型的英文资料和维修说明书,浏览国际网站,了解各种车型的技术特征;机电液工种一体化——将机修技能和电工技能结合在一起,辅以液压技术;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了解车用单板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原理,能够通过网站搜索查找各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和程序;会挑选、使用并延伸汽车检测等设备的用途。
参与嘉宾:宁海广本4S店总经理徐金宏
汽车销售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做好汽车销售,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一般4S店招聘汽车销售员,都会要求应聘者具备从业经验,或者要有专业背景。原因很简单,汽车销售员销售的是汽车和汽车相关产品、服务,汽车产品和服务具备很强的专业性。能够让企业招聘者眼前一亮的汽车销售,具备“六个懂”:懂汽车——掌握构造、性能、性价比分析工具;懂市场——掌握行业背景市场大局与市场动态;懂营销——掌握并能够恰当地运用市场营销的精髓;懂销售——掌握销售流程销售话术与销售技巧;懂服务——掌握销售过程服务与售后服务方法;懂客户——掌握客户心态消费心理与决策方式。除此之外,一名合格的汽车销售还要具备爱岗、敬业、忠诚的职业素质。
对话名师:我们“这样”培养人才
《职业》:对接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各专业如何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习得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叶海斌(机械专业教师):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满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和学生生理发展的需要,以考取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线,内容选取与相应资格考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相符,教学与职业资格相结合,毕业证与从业资格证双证融通,将CAD、普车、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操作工等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毕业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100%。
章岳彬(电子电工专业教师):电子电工开设的相关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安全用电、电子技术训练、电工技能训练等。为了使学生达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学校采取“产品引导,两实一理”的教学模式。将“产品”贯穿于应用电子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认识“产品”到分析“产品”,进而还原“产品”和创新“产品”。实训教学的第一阶段:实训——认识“典型的电子产品”(尝试性实践,认识技能要点);第二阶段:理论——剖析“典型的电子产品”(探究式学习,了解基本原理);第三阶段:实训——还原和创新“典型的电子产品”(强化性实践,强化技能操作)。通过多个典型“产品”的训练,实现教学从低到高、从浅入深、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级提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需要掌握的技能有: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用PROTEL软件绘制各种设备的线路图、使用PLC。
陈建招(汽车专业教师):我校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两个汽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构建起“三层递进式”一体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第一层职业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立足于学生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培养,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汽车文化、汽车概论以及汽车维修技能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层专业核心课程,以学生独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开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汽车构造与拆装等课程;第三层专业方向课程,以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解决综合性生产实际问题为目标,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汽车维护、汽车修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检测等技能。在此阶段,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加汽车中级工、汽车从业资格证考证。
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职业入门课程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致。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汽车构造与拆装、市场营销学和商品学等内容;专业方向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汽车营销技术、汽车零配件销售、前台接待和二手车交易的相关知识,了解与汽车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现场提问:我们有“这样”的困惑
Question 1:机械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孙琼莲: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的人才培养以自主培养为主,打通了专业、技术、管理、销售四条人才成长通道。通过专业通道,员工可以从初级工逐步成长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通过技术通道,员工可以实现从技术员、工艺员到高级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的蜕变;通过管理通道,普通员工可以由车间班组长升任车间主任乃至进入公司管理层;通过销售通道,员工可以由销售员、售后服务人员逐步成为销售经理。
Question 2: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如何尽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应对高强度的社会竞争,实现人生出彩?
王荣庆: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岗位的员工,要想出彩,都要对本职工作有深入的了解。以焊件工作为例。员工仅仅掌握焊接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热的传导、热的平衡以及焊锡在热的驱使下的流动情况都了然于胸,才能使焊点和被焊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与其他专业相比,电子电工人员水平的高低更多依赖于其对电子原理的理解。电子电工产品的生产不仅需要组装,还需要设计。能够图文并茂地描绘出产品的工作原理是我们企业技工出彩的必备特质。只有“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把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才能最终实现人生出彩。另外,企业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员工有提升自己、贡献企业的意愿,企业都会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其发展助力。
Question 3:企业能够提供给汽车专业的学生什么样的薪金待遇和培训?
徐金宏:汽车销售行业员工的薪金由基本工资加绩效提成组成。企业拥有详细完备的绩效考核方案。售后端实习生包吃住,基本工资1200元;销售端实习生基本工资1500元。转成正式职工后,员工的平均月薪能够达到4000~5000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76-02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资格证书简介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显然,学生在校期间所要求的职业资格是一种从业资格。
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学历文凭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三种:国家认证、行业认证和原厂认证。还有一些地方或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其权威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国家职业资格一般划分的等级有: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共五个等级。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等级是根据本职业从业人员活动范围宽窄、工作责任大小、工作质量高低来确定本职业的等级数目,根据实际情况在特定职业中可不设立高等级或不设立低等级。由于技师的考核评审,要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高级工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一般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四级(中级工)和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并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运用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三级(高级工)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可从事的国家职业资格,常见的有AutoCAD机械制图员(中级、高级)、加工中心操作工、组合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维修电工、车工、铣工、钳工、铆工、焊工、镗工、磨工等。
在行业认证方面,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注册建造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但由于考试要求较高,所以一般不适合高职学生参加。
在原厂认证方面,高职学生可以考取的三维建模师证书,常用的有PRO/E,UG等。这类证书考取后,可以作为学生上岗的一个基础条件,利用某一种软件,以后从事这方面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等工作。
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构建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叉技术,其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通过检测传感技术完成信息反馈,由自动控制技术控制动力系统,驱动机械设备实现主要功能。因此它是涉及机械工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系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基于该专业巨大的社会需求,因此,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按照新世纪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形式单一、理论和实践课堂分离、理论和实践教师各自独立、教学与生产实践环节不匹配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改革。改革以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围绕职业目标,以就业岗位为核心,制定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而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不同地区的学校,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方向也有差别。本校专业教师经调研和论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部门定位在生产部、工程部、设备管理部、市场部、售后服务部。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定位于以下四类:
1.机电设备操作方面:操作员、三维绘图员、工艺管理员,高级职位:工艺设计员、技术人员、一线管理人员;
2.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装配工、调试员,高级职位:技术创新员、项目管理人员;
3.机电设备维护与检测:设备维护员、设备维修员,高级职位:一线管理员、技术主管、技术创新人员;
4.机电设备销售:营销员;售后维护员,高级职位:销售经理。
围绕该专业的职业目标和就业岗位,确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和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有:
1.机电设备操作方面:AutoCAD制图员或CAD工程师(CAXC项目认证)、数控车床工、数控铣床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2.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装配钳工、工具钳工、装调维修工、电机装配工;
3.机电设备维护与检测:维修电工、机修钳工;
4.机电设备销售方面:推销员、营销师等。
三、将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
(一)双向培训教师
为了培养高职应用型的技能人才,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双师型”教师。因此,通过培养自己的骨干教师,使其既能讲理论,又能动手操作,这样要比单纯理论和实践由不同教师进行讲授的效果要好。
目前,多数教师的理论水平够用,但动手能力差;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实践能力强,但学历层次稍低,理论水平不足。因此应该对教师进行双向培训,弥补各自的劣势。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比较高,青年教师多是硕士以上研究生,经过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教育,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后,有的青年教师认为实践教学不能出科研成果,是学历层次低的人从事的工作,所以不能够踏踏实实地去锻炼提高。比如委派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很多人仅仅是去“挂职”,并没有“锻炼”;还有很多培训机会,仅仅是去“学”,但没有“习”,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所以,可以改变一下思路,对部分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使他们在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度等方面有提高,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这将会是一个效果很好的教师提高方式。
(二)课程教学的实施
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了涉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能否恰当地融入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在规定的学时内,既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能达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目的。
由于大部职业资格证书既有理论考核,也有实践操作,所以在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成一门课程,由同一位老师从头至尾进行讲授和训练,这样既保证了课程内容和讲授方式的连贯性,也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使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得以提高,基本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三)“一试两考”的考核方式
考核结果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考核方式具有引领“教”和“学”的导向作用。该专业课程教学既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结果的考核,也要有本校组织的结业考核。采用“一试两考”的方式进行,即:卷一考核理论知识,卷二考核实践能力,卷一通过可以得学分,卷二通过可以得学绩点。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全面,也能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四、借鉴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德国的职业技能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了,其鉴定机构是行业联合会,例如工商业联合会、农业联合会、医生联合会等,迄今这一类的机构大约300家。各联合会的负责范围按地区来划分,代表的是本行政范围内的各行业整体权益并为它们服务,其作用相当于政府与经济界之间的中介。
1.培训考核形式。德国的学生在两至三年的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既学习理论知识,也在企业内进行实操训练。要经过由行业联合会组织的两次考试,分别是中期考试和最后的结业考试。
2.考核流程。首先组建考试委员会,成员由雇主、雇员、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三方组成,各方人数数量相等。然后再定下考试时间,一般提前三个月确定具体的考试时间。最后组织考生进行报名,参加统一考试。考核内容与我国类似,既有笔试也有实操,但考试时间很长,笔试要有5~6个小时,实操有12个小时,有时还增加约1个小时的口试。考核合格后才能够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3.证书的作用。职业资格证书与从业者的工作和薪酬挂钩,真正体现其价值。由此可见,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无论是在理论考核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显得过于浅显。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还是“重学历,轻能力”;二是很多组织机构不够权威,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证体系和标准;三是有的组织机构追求短期利益,难免会使“鱼目混杂,泥沙俱下”。
五、总结
通过调研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修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课程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高职院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要真正使我国的职业技能教育有大的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952年,张运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医生家庭。1970年中学毕业后,他被招进一家工厂当钳工,对机械制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学好机械制图这个难题,张运白天干活,晚上苦读,一年多后就能独自完成从设计、制图、描图、校对到审核好几道工序。
从初级钳工到高级学者
1973年,渴望到工科院校深造的张运参加了大学考试,然而却被来自山东医学院的招生老师一厢情愿地领进了医学院的大门。虽然步入医学殿堂,但张运始终割舍不下他的“工科情结”:上人体解剖课,他会想起组装的机器零件;看到四肢骨骼,他会想起机床的曲轴……他那藏在近视镜片后的明澈的眸子,总是在不停地搜索,寻找“工学”与“医学”的结合点。
张运大概永远也不会忘记大学二年级的那堂生理学课。就在那堂课上,他第一次听到人体中有“电”,生物电。“这不就是我要找的东西吗?”生物电激发了张运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此他又认识了人体与电的的结合物――心电图,并把能够找到的各种有关心电图的书籍全都买了下来。他像一只在沙漠中突然看到绿洲的羔羊,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他立志要在当时被称为“为医治资产阶级老爷病服务”的心电图学领域,拓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绿洲。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要想掌握本专业最新、最有价值的东西,必须要阅读大量的外文尤其是英语医学杂志、专著。当时大学里也有英语课,但教材只有薄薄的两册,而且都是最初级的内容。为了能系统地学习英语,张运悄悄找到了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的英语教授胡玫。二人达成君子协议,胡教授偷偷地教,张运偷偷地学。当时学校校址在泰安,周围是一片茂密的玉米地,是个“偷艺”的好地方。于是,每天早晨、中午,张运就钻进玉米地悄悄学英语。功夫不负苦心人,大学毕业的时候,张运的英语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毕业不久就翻译了10多万字的英文资料。事实证明,良好的英语水平为张运后来的学习和研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他如虎添翼。
神秘心脏的“追新人”
1976年大学毕业后,张运来到聊城新医医院。在这所专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医院里,张运有了用武之地,他急切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一天,医院收住了一位病情特殊的心脏病患者,心跳每分钟300多次,按常规治疗,病情反而加重,生命垂危。医院和聊城地区的著名心脏病专家来了,可面对这一罕见病例都束手无策。初出茅庐的张运根据自己学到的丰富的心电图学知识,断定这是一例罕见的心律失常,并提出了对症治疗的方案,结果很快见效,3天后病人就转危为安。
短短2年的临床工作让张运进一步认识到,医学界对心脏这个神秘的“机器”还知之甚少,破译心脏“密码”,道阻且长,但他要在这条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1978年,张运以优异的成绩考回山东医学院,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高德恩教授攻读心内科学。在老师的指点下,张运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涌现出一个个新的构想。他的毕业论文《联合负荷试验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在国内首次证明了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室壁运动异常早于心电图异常。从此,在张运研究神秘心脏的道路上,不断上演着新的追求、新的设想、新的论断、新的成果。
震动国际心脏病学界的“娃娃医生”
1983年,正当国际医学界对多普勒超声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的时候,张运被国家教育部选送到多普勒超声新技术的发源地――挪威去进修深造。那里的心脏病权威们根本瞧不起这个来自中国的只有31岁的医生,戏称他为“娃娃医生”,指派一个护士带他。张运被激怒了,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中国人的能力。当时,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量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尚未解决的难题,张运盯上了它。当他提出要进行这个课题研究时,导师大为震惊,因为这不仅需要丰富的心脏病学知识,而且还要有深厚的数学和物理学功底。望着老师怀疑的目光,那股爱国情、自尊心、不服输的性格汇聚成的力量在全身涌动,张运暗下决心:我必须完成!
为了攻克这一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张运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去。经过反复的标本剖析、超声技术观察以及数学公式推算,他终于发现用“椭圆形模式”代替以往的“圆形模式”去计算二尖瓣口的血流量,得出的数据与临床的金标准――心导管法测试的数据结构极为近似。不久,研究结果在欧洲最权威的《英国心脏杂志》全文发表。
这一惊人的发现立刻震动了挪威甚至国际心脏病学界,专家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主动提出让他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凭着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到1985年8月,他已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发表十几篇论文,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多种瓣膜性心脏病进行定量诊断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方法、新公式,受到国际心脏病学界的高度评价。1985年12月,张运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成为挪威历史上用2年时间完成5年博士研究工作的第一人。
造福中国心脏病患者的“带头人”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诊断心脏病需要把一根导管插到患者心脏里,那时候“插管子”的技术不好,时常会出现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随着多普勒技术的应用,几分钟时间就可以给患者作出多方面诊断,很简单,而且完全没有损伤,再也不用插管子了”, 张运说,“我的科学研究最终是为人民服务,要争取社会效益,最大幅度地减少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造福中国的心脏病患者,张运1985年底回国后先后举办了多期“全国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学习班”。经过培训的医生,很快把这一新技术带向全国,使我国心脏病诊断技术迎来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为使更多医生掌握这一技术,他还编写了65万字的专著《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学》,此书后来成为医生涉足这一领域的必读教材。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139-03
1 引言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厂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厂需要大量从事现场工艺、加工、质量和现场装配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根据汽车制造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应该培养能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从事汽车冲压、焊接、喷涂作业,从事汽车总装制造、检验和调试、生产现场工艺维护、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整车下线检测和调试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和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特色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当前学院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通过实验实训锻炼提高操作能力,可以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适应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奠定基础,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因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2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
实现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特色。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教以学生为本、学以市场为需、育以技能为主、才以应用为先”为育人宗旨,需要的生产性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实现校内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内容高度融合。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的需要 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是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并接受专业实训的职业教师。
当今更多的讲授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课程的教师直接来自于各大中院校,本身对汽车制造过程不是很熟悉,即使到汽车制造厂进行专门的培训,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不能完整地接触汽车制造整个流程。针对汽车制造典型的工作任务设置的实验实训将是这部分教师快速熟悉汽车制造流程的一个渠道。
展示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让学生尽早感受企业的氛围 汽车制造厂一般来说都是大型或特大型企业,有汽车企业特有的文化和氛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真实的企业文化和氛围,营造一个真实的汽车制造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感受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企业管理方法和岗位要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服务社会的需要 为了提升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行业内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围绕市场所需、企业所需,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在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时需考虑本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3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及课程体系分析
通过到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厂调研,同时根据往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岗位设置的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备的主要岗位能力包括汽车驾驶能力、汽车及零部件装配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冲压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车身喷涂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生产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能力、汽车整车下线检测及调整能力。
针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基于汽车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含18个学习领域,并将18个学习领域划分为具有模块结构特征的初级模块、中级模块和高级模块。其中,初级模块包括汽车材料、汽车电工电子、机械制图及CAD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基础、钳工实习;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驾驶实习;高级模块包括汽车总装技术、汽车生产与物流、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汽车检测技术、顶岗实习、拓展学习领域。
4 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
通过对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大量调研,同时根据上述课程教学特点和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具体要求,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块。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项目如表1所示。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更多地是借助于实习单位。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主要校外实习项目如表2所示。
5 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实验实训项目的布置和讲授
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汽车生产与质量管理、汽车总装技术两门课比较难理解,因为真实的工作情景只有在汽车制造厂才有。这两门课的教学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非常关键,因为它要模拟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要讲授汽车零件的装配方法、简易工艺的编制和维护、生产中物流和质量管理及企业文化的灌输等。这部分的实验实训内容主要在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完成
具体方法:建立一个基本操作训练间(包括螺纹连接训练、油管连接训练、线束连接训练和装配工具使用的训练)和一条车门及附件的拆装生产线,生产线具体布局如图1所示。
简易车门线采用悬链的形式来推动,每条线设置10个工位,其中拆卸四个工位,装配四个工位,两个过渡工位,安排完整的十个车门及附件。装配线周围布局和生产现场一致,有看板,有物流架、有生产管理规程等。
具体运作形式:①每个工位有完整的装配和拆卸工艺(指导教师先做);②以每个工位为一个小组,生产线流动;③每个工位的学生按照工艺进行拆装,同时将该工位的检验卡做出来;④继续本工位做2~3个车门的拆卸和装配操作,校核检验卡的准确性;⑤上述工作完成后,学生流动到下一个工位,重复做③~④的工作;⑥八个工位的工作完成后,点评本组检验卡的正确性;⑦八个班组相互评判检验卡,对装拆现场的情况进行点评;⑧指导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