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01:02
导语: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进一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联合与并购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的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但与之相对应的决策链、管理链、业务操作链还需进一步理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本着审慎经营和稳健发展的观念逐步完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察审计制度,并建立与银行发展策略和价值理念相一致的薪酬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岗位流动制度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
2.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一般都组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经济已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衡发展,伴随着乡镇企业“改制”,私营经济和股份经济成分大幅增加,大多数农民己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
面对农村经济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调整信用社时期的市场定位,由原来的支持“三农”扩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
3.制定符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要求的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目标相适应的智力结构应包括: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独立的风险控制、审计、薪酬委员会;独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层。其中,独立、相互制衡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建立了“三会”制度,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职权的划分、职能的发挥、职责的承担上仍需进一步规范。
4.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企业队伍建设
市场环境在改变,竞争对手在进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服务对象更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面对客户的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员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在工作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要转换思想观念,改变原信用社框架下一成不变和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二是要不断加强学习,确立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四是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除提高员工的素质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还应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努力提升现有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引进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5.进一步与市场经济接轨,发展农村客户群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客户群体的成长,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原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结算弱势更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领域受区域的局限,无法跨区域设置经营网点,结算渠道也不象全国性商业银行那样畅通无碍,而客户的需求是不受区域限制的,如果在某个环节上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客户资源就有可能会流失。
因而,通过产品创新,凭借网络联结将经营的触角向区域外延伸,就成为在现有政策限制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挽留客户资源的次优选择。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战略不明确
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按国家宏观政策组建联社、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对于基层的信用社来讲,他们缺乏对自身及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清醒的认识。牌子变了,内部体制如何及时转变,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考。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具有金融空间结构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1)体制完善、经营灵活;(2)扎根于地方,网点多、人脉熟;(3)信贷资产质量优;(4)农村金融格局的调整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以上对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优势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在于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业务、抢客户,而在于要充分发挥其地方性银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市场定位不准确
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而对于与农相关的产业及中小客户群体兴趣不大。这是一种定位误区,虽然在某一层面上形成了充分竞争,但既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金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同时也导致了对弱势农业,农村经济中非国有企业、个体农户的金融约束。
由于发展方向不明,自身的定位也就模棱两可,市场定位不准,一是会偏离实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下的信用社发展目标,二是会偏离自身发展的正常轨道。
3.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购建、现金管理、统计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制度落实的机制,缺乏监督制度执行的措施,特别是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督,使农村信用社产生内部道德风险,成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亏损挂帐、历史包袱的重要原因。
三、结束语
在中国,农信社改革是采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模式还是选择合作制的形式,是由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农信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两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改革模式。只有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改革的正确路径,整个农信社的改革才能有成功的前提。
中国农信社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只有不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将中国的农信社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使其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支撑,扶持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问题与建【摘要】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改革的历程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各地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特点,使得农信社改革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信用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建议,最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05.
[2]程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改革 问题 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战略不明确
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按国家宏观政策组建联社、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对于基层的信用社来讲,他们缺乏对自身及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清醒的认识。牌子变了,内部体制如何及时来转变,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考。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业具有金融空间结构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1)体制完善、经营灵活;(2)扎根于地方,网点多、人脉熟;(3)信贷资产质量优;(4)农村金融格局的调整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以上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充分发挥其地方性银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市场定位不准
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而对于与农相关的产业及中小客户群体兴趣不大。这是一种定位误区,虽然在某一层面上形成了充分竞争,但既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金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同时也导致了对弱势农业,农村经济中非国有企业、个体农户的金融约束。
由于发展方向不明,自身的定位也就模棱两可,市场定位不准,一是会偏离实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下的信用社发展目标,二是会偏离自身发展的正常轨道。
3.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购建、现金管理、统计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制度落实的机制,缺乏监督制度执行的措施,特别是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督,使农村信用社产生内部道德风险。成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亏损挂帐、历史包袱的重要原因。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联合与并购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的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但与之相对应的决策链、管理链、业务操作链还需进一步理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本着审慎经营和稳健发展的观念逐步完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察审计制度,并建立与银行发展策略和价值理念相一致的薪酬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岗位流动制度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
2.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一般都组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经济已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衡发展,伴随着乡镇企业“改制”,私营经济和股份经济成分大幅增加,大多数农民己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
面对农村经济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调整信用社时期的市场定位,由原来的支持“三农”扩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
3.制定符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要求的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目标相适应的智力结构应包括: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独立的风险控制、审计、薪酬委员会;独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层。其中,独立、相互制衡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建立了“三会”制度,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职权的划分、职能的发挥、职责的承担上仍需进一步规范。
4.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企业队伍建设
市场环境在改变,竞争对手在进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服务对象更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面对客户的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员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在工作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要转换思想观念,改变原信用社框架下一成不变和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二是要不断加强学习,确立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四是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除提高员工的素质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还应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努力提升现有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引进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5.进一步与市场经济接轨发展农村客户群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客户群体的成长,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原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结算弱势更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领域受区域的局限,无法跨区域设置经营网点,结算渠道也不像全国性商业银行那样畅通无碍而客户的需求是不受区域限制的,如果在某一环节上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客户群体就有可能会流失。
因而,通过产品创新凭借网络联结将经营的触角向区域外延伸,就成为在现有政策限制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挽留客户资源的次优选择。
三、结束语
在中国,农信社改革是采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模式还是选择合作制的形式,是由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农信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两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改革模式。只有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改革的正确路径,整个农信社的改革才能有成功的前提。
中国农信社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只有不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将中国的农信社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使其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支撑,扶持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5.
[2]程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金融创新 支农资金
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是以农村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为基础组建的,近几年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和总资产规模急剧增加,根据市场研究分析报告和银监会统计,从2010年到2011年,农商行从85家增加到212家。总资产也在逐年提高,2003年为384.8亿元,2010年底,中国农商行资产总额2.8万亿人民币。2009年农商行涉农贷款占总贷款数额的57.2%,2011年上升至67%,支农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但是不良贷款存在问题,2005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为180.1亿元,2009年不良贷款额就达到了858.2亿元。近几年农村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监管,不良贷款率已逐年下降,2011年的不良贷款为341亿元,不良贷款率1.60%。
开始建立了支农服务新平台,为解决传统金融与现代农业不匹配问题,农村商业银行搭建金融支农服务平台体系。分别是银政合作平台,担保平台和银企合作平台。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股份制的金融机构,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存在诸多方面不足。
2.1资金供给多流向非农产业
农村商业银行出现大部分资金外流的状况。原因主要是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存款分流的渠道增多,农商行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农业贷款的报酬率低,所以农商行自然拓展其他大型的资产业务。主要表现在重视非农产业、大企业的作用,而轻视对农业、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2.2对“三农”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
某些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农”信贷投入逐渐减少。据统计,因为农产品的开发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所以有的农村商银行的资金投向逐步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投向发达地区,以开发更好的理财产品。
对风险较大的农户产业支持甚少。我国农业贷款有效的保障措施,贷款违约风险高,例如农业科技贷款,银行机构贷款投放的积极性不高。
2.3服务于支农的创新品种单一
现在,金融活动要求有灵活的资金流动,企业跨地区,跨国的经营活动,要求农村商业银行能提供跨地区跨国的贷款、结算、转账等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匮乏,中间业务发展更是滞后,农村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的开发重心放在信用卡、和结算上,忽视了其它中间业务例如基金托管类、承诺类,交易类、咨询顾问类等业务的发展,业务技术含量低,不利于农商行支农服务水平的发挥。
2.4对支农服务的风险监管和金融知识宣传不到位
金融知识宣传不到位。有些村民不及时偿还贷款,甚至有些故意不还,农商行必须加大力度宣传金融知识,拒不还款是违法及违反道德的。
风险管理建设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认知与理念滞后,农商行由农信社改制而来,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市场、操作等其它风险管理较为落后,执行不到位。二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召开董事会例会,听取报告以获得风险信息,没有形成风险控制的事中或事前监督机制,风险管理多事人工操作,缺少风险管理科技平台。三是缺乏高水准的管理人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
3.提高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服务水平的对策
3.1实施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各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吸收农民闲置资金,加大支农贷款的投放力度。实施优惠政策:在人员配置方面可以增加三农和微贷客户经理;在资金上优先满足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提高授信权限,根据当地贷款的实际情况,灵活授信,合理制定贷款的运行机制。为了提高贷款效率,可以规定一定限额以下的“三农”贷款和审批权授予一级分行;在调整利率方面,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对于有“三农”特色的贷款规定利率上限,或按规定的最低利率给予政策优惠,如农林牧渔类产业。
3.2农商行应提高支持“三农”科技创新的针对性
扶持现代农业的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机器化和科学化需要农村商业银行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和贷款支持。把有发展前景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为农村基础的一些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例如农业产业园、动植物养殖基地等,开展一些咨询业务。
以农村金融创新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农村的抵押业务稀少,要推出以动产、知识产权等更多的资产为担保物,改善贷款业务的灵活性,增加担保品种;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情况签订协议,延长贷款期限,或允许其分次还款,缓解一次性还款的压力。
搭建农村科技产业创新信息平台。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效率,通过展示平台,了解农商行及其政府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实现银政企的合作。
3.3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监管的力度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农村金融的信用体制,强化法律意识。首先,对农户的电子信用档案分类存档,建立授信机制;其次,完善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引进先进的风险监管系统,建立信用评价体制,减少农商行的信贷风险。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建设。首先,农村商业银行要引进技术,实现数字化操作,改善人工录入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其次,努力培养高素质风险监管人才,提升对风险的判断,决策能力;最后,增加风险管理的信息获取渠道,定时听取风险监管报告,适时调查,听取基层人员的反应。
参考文献:
[1]卢亚娟.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基于农村微观主体行为的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6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金融体系 金融改革
一、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
(一)银行业务面窄
银行业务尤其是金融业务是整个农村发展的依靠,金融体系的建立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的目前发展阶段,进行有效的金融改革是建设的重点。在目前阶段,国家的政策对于农村经济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财政上,对于农村有着很大的政策倾斜。在金融体系的建设上,政策的帮助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农村十分需要进行金融的帮助和助力,作为国家规定的唯一政策性银行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的地位还是其他银行无法取代的。在农村的建设上,农业发展银行面临业务单一的境遇,这是农村发展的瓶颈也是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发展建设的时间段,对农民农业进行贷款或者其他的资金帮助有利于农村建设的快速进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萎缩
农村的市场规模有限,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操作,商业银行的利益因为市场的原因,在农村的发展前景并不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也是选择逐步的退出农村这个天地。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到现在,商业银行的数目呈现逐渐减少的局面,在商业化和银行市场化的局面下,农村的建设陷入一个困境,改革的速度不如商业银行在城市的发展。在撤点合并的过程中,乡村级别的商业银行更加减少。在农村的建设中,银行的员工对于偏远地区的生活环境也是在心理存在畏难和其他情绪,工作的积极性还不高。在提升银行的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员工的待遇和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客户的介绍开发上,农村得不到有效的政策关注。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农民存款行为较多,其他金融行为较少,业务开展有限。
(三)农村信用社经营实力有限
在商业银行逐渐淡化退出的市场背景下,农业发展银行的实力得不到很大的提升,对于农村市场而言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造成市场被一家银行所垄断。在农村进行的建设因为银行资金的缺乏存在一定的困境,对于政策规定建设的一些项目也不能很好的进行。在自身的定位上,银行的定位还不够准确,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商业化运营的开展上,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城市的银行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市场的开发及其他业务的开展上,农民的积极性有限。在自身的建设上,农村信用社因为竞争不足,自己在农村的地位比较稳固。在其他行业进行改革的同时,商业银行的实力也收到一定的影响。对于银行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建设资金不足,经营实力存在不足,建设的关注度不够等等都要有着很大的限制。在逐渐激烈的竞争面前,进行自我内在推动是一个必须要进行的工作。
二、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建议
(一)合理定位农村金融
不管是金融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进行适当的政府管理和有效的市场化发展是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政府的关注和指导曾经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开办和发展的基础,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些却有可能对农村银行的商业化起到一定的束缚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能力。政府指导下的金融体系有着很好的推广和具有很大的权威指导性,农民对于政府的公信力有着天然的好感。在金融行业这个特殊的领域,进行此类建设是农村金融合作或者改革的出路。在农村的金融改革中,政府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放开整个的金融管理,让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引导银行和农业金融发展。在农村金融的定位上,要有着准确的定位,避免失去效益和公平。
(二)完善农村商业金融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数目的减少与整个农村进行建设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在不断进行的建设上,发挥农村自身的金融优势。在建设农村的过程中,社会要对金融体系进行深入的重新构建,在商业银行机构减少的大背景下,发挥农村金融自身的创造性,在农村市场逐渐扩大的现实中,进行更多的金融合作。对农村和农民的支持上,民间自发行为的金融帮助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经济合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他们的作用。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保证体系建设更加的完善,金融环境更加有利。
(三)改善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环境的建设和改革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政策进行指导,还要在市场中进行自我的更大规模的建设,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依靠政府。在金融体系的自发市场竞争保持和微观主体的发展上,要对农村金融形成更多的保护。对于农村的农户和民营企业,要实行有利于他们发展的金融政策,让农村的发展有更好的金融保障,改善目前的金融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整个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也需要在不断的深化中,关注农村市场。在金融体制和金融制度上,服务要更加的周到,对于农村的扶持也要逐步的加大力度,把农村的政策性指导改变到自我要求发展上。对于农村出现的民间金融行为和农村信用社,都要给予合理的关注,促进竞争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立,胡晶晶,汤敏.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视角[J].海南金融,2016(09)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从县域金融发展的角度看,一些体制因素制约着金融业在县域范围内更大的作用。
1.1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作用减弱
1.1.1商业银行自身加强管理与县域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198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从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优化资产质量的角度出发,较大规模地收缩基层网点,上收管理和审贷权限,实行扁平化管理,这在客观上带来了县域金融服务的消弱。
1.1.2商业银行管理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县域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转型快、效益好,因此发展趋势较好,对整个县域地区的经济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这些中小企业所在地大部分在农村乡镇,并采用租用土地和厂房的方式进行生产。这些土地和厂房有的属当地村民委员会集体所有制,无法办理两证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设备抵押则存在按年限折旧后抵押率低的问题,无法达到商业银行提供流动资金需要抵押的要求,虽然现行信贷政策允许由专业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担保,但需要企业支付担保费,综合计算后的贷款费用达到10%的年息,企业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实行了比较集中的管理模式,对基层支行采取授权授信的经营方式,对信贷客户有着严格的客户评定条件和抵押担保条件,从目前情况看,商业银行信贷在县域范围的投放比较集中在大项目、规模企业、非生产性基础建设项目上,限制了部分中小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同时,商业银行在信贷方式上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抵押和票据贴现两种方式贷款,而中小企业又无法满足抵押条件,以上原因造成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商业银行放贷难的局面。
1.1.3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从三农经济的特点来看,这是一个受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两种风险影响的生产过程。也必然造成影响农业收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众多小农户或种植户的生产相对分散,地域分布广,收益性又较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多属长期性投资,风险高,收回时间较长,这些特点导致了农村经济的交易成本和资金的使用都较高,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遵循的原则只能是商业银行原则,为了应对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带来的更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管理和监督成本,控制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对支持“三农”经济只能是避而远之。
1.2农发行、农信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主要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虽然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开发方面的业务有所拓展,但其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仍受到很大限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扶持重点地区和行业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尤其是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实行管理体制改革以后,信用社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凸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来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自身发展水平不高。对于庞大的县域资金需求也是独木难支,加上农信社在贷款定价方向拥有的单身决定权,利率普遍偏高,和现在农民、中小企业需求相对比较低成本的信用服务是不相吻合的。
1.3配套金融服务跟不上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县域金融的发展还迫切需要担保、抵押、保险等配套金融服务,在抵押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农户所能提供的抵押物品(没有房地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等),商业银行普遍不愿接受。而且双方在估价上差别很大,即使银行能够接受这些抵押品,到时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抵押品拍卖市场去处理,在担保方面,目前县域经济的担保公司存在商业化趋势,他们从商业角度出发,更愿意为一些有规模的企业进行担保,县域内欠缺为中小企业、农产品生产等提供小额担保的机构,在保险方面,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期短暂的快速发展后,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目前全国仅有几家成立不久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尚不足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的1%,远远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县域金融制度创新研究
县域金融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支持,还需要着力打造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等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进一步深化县域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不断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城乡统筹建设提供必须的金融组织保证和金融制度保证。
2.1人民银行应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一是积极协调和督促指导基层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基层银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增加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切实改进县域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好政、银、企之间的关系,帮助银行和企业构筑信贷、项目交流平台,推动银企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各市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向县域提供以增加信贷投入为主的金融服务,适当扩大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范围,逐步放松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控制,调动银行支持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四是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县域企业的信贷投入。五是实施信用工程。完善银行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结合创建金融安全区,广泛开展创建信用企业、信用乡镇活动,加大对守信企业、村镇和个人的信贷倾斜,以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在县域努力营造诚信观念和信用文化。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村;农商银行;中小企业
一、前言
经济发展状况能够直接体现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反之,金融机构对一个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也能够直接反映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的农村地区,开始加快了发展的步伐,这和大量的商业银行资本的注入并不无关系,但是商业银行要真正实现更大的作用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不断地发挥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潜力。
二、农村商业银行与县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农村商业银行体系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制约的关系。一般来说,金融体系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良性和恶性两种循环。良性循环中,在拥有良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金融体系也能够有较好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然后良好的金融体系建设又能够更多的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能力,不断地增速发展;而恶性循环的出现往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金融体系发展受到了巨大的阻碍,落后的金融体系就难以更多的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发展速度就会减缓。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就是要能够通过不断地发展改革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或落后的地区都要提供帮助,增速其发展。通过商业银行的作用,去引导县域经济产业的结构,去升级调整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必须要根据县域实际的发展水平和情况,调整自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农村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对产业集群的支持
(1)增加信息的对称性,首先,由于县域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润土,所以县域产业发展有一定的集群性,所以也就导致县域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也就较为集中。这样的集中性质能够为商业银行了解地区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情况提供便捷,能够为更好地为商业银行提供县域发展的信息。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能够实现较好的信息对称,能够最大可能的避免未来信贷过程中出现的信贷风险,避免银行自身与企业蒙受损失。然后有效的提高商业银行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其次,有助于克服事后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性,不履行合约。传统的单一的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上通常存在着盲目性,往往缺少明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企业一旦取得贷款,就很可能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增加收回贷款的不确定性。相比较而言,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则具备了区域的“根植性”,即他们更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对这个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因此集群的中小企业更愿意从事这个比较熟悉的行业,而不愿跨入其他的行业。而区域的商业信誉会增加他们更改贷款计划的隐性成本,促使他们不愿意更改贷款计一划,从而极大程度的克服了事后的道德风险,进而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2)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在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注入金融资本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实现商业银行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真正有效的降低贷前成本,贷中成本,贷后成本。其县域内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状况,企业的发展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集群产业对于商业银行资本有依赖新的基础上,让企业违约成本增加,提高信贷安全性。
(3)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产业集群具有地域集中性,单个企业与产业集群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同时产业集群与政府、金融机构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导致贷款企业的违约成本较高,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源泉。但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小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现象由来己久,其形成原因很复杂,既有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环境,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但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在快速增长,而商业银行对其所提供的服务远远滞后于县域中小企业的迫切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所以只有提高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注入,不断地通过商业银行自身的创新服务,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对县域中小企业的带动,实现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弥补地方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能够通过资本技术的引进和支持,为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直接构件交流的平台与机会。提高中小企业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融资的积极性。但是如今县域经济发展中更多的还是信用社或者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在起作用,机构数量类型还不足。
四、如何强化农村商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创新营销意识,增加信贷产品
(1)创新营销方式,农村商业银行社应该更多的把营销的重点放到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身上,更多对这些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更多的为这些有科技含量、有信誉、有市场的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服务,更好地去抢占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保证信用社的基本盈利,逐渐增加投资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增加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必须要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探索县域金融业务需求,更多的去建设网点,要不断地增加金融服务,尤其是结算、理财、信息咨询、有偿的金融代办服务等等,在扩大经融机构覆盖面的同时也要不断增加服务的覆盖面。
(3)提高服务水平,要增加相关的科技设备的投入,必须要增加ATM等一些设备的投放量与覆盖面方便县域居民的使用;提高服务的效率,完善服务的流程,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人性化和舒适化;建立品牌,进行更广的宣传,增加广大的群众,以及中小企业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认识。
(二)加强金融支持
(1)加快诚信体系建设,首先,地方政府要为农村商业银行要构件平台,才能够便于商业银行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商业银行要充分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交流,不断地提高商业银行对于想去经济发展那情况的了解,不仅仅要从政府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还需要更多的去了解县域中大中小型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其次,商业银行自身也要不断地完善自身,更多的去县域有信誉,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注入资本,完善金融生态环境。
(2)加强对县域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不断的丰富金融投资的手段,不断地去为中小企解决融资过程中的难题。必须要在转变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增加服务的类型,找准银行机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然后要完善信贷机制,应该先寻找到一些有信用,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做信贷试点,要完善信贷机制,要扩大抵押贷款的范围,要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要不断地深化银行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应该在信贷机制完善过程中,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咨询、理财等一系列的中和服务,大胆的进行创新,大胆的进行探索。尤其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提升自身信誉,为县域景荣体系建设的完善也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文探究发现,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要体现其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地在政策上,行动上给予支持,只有这样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深入到县域经济发展中。农村商业银行也还必须要不断地去获得县域中小企业对于商业银行的信任,真正落实高效、高质服务。
参考文献:
>> A股首迎五家农商行扎堆IPO 张家港农商行、吴江农商行盈利下滑居首 首批五家民营银行四家获批开业 11家IPO公司获批 年内尚余45家待发 新形势下苏南地区农商行发展刍议 改革方案获批 国开行变身商行 北京银行IPO获批外资围猎城商行 郧县农商行用“五化”服务“三农” 尚福林:三家民营银行筹建获批 城商行重启IPO 城商行逆势IPO 三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 下批试点向西部倾斜 五台县农商行“两卡”惠“三农”架起“连心桥” 瑞丰农商行推出农户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 171家ST公司:7成盼重组仅4家获批 股东总数4年难降,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 张家港农商行IPO存隐忧 广州农商行或因股权分散赴港IPO 大势虽回暖仍将面临破发考验 青岛农商行IPO候场 上半年不良贷款率2.29%远超A股同行 农商行上市起跑 江苏高邮农商行 宝钢获批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苏南五家农商行集体获批IPO 苏南五家农商行集体获批IPO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何方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是国内首家农村商业银行。
5月6日,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证监会发审委首发通过。至此,5家农商行完成过会,其余4家分别是无锡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常熟农商行和吴江农商行,均来自苏南地区。
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良好,而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历史较久,比其它地区相对更能满足证监会对于银行上市的要求,这使得江苏成为首批农商行的“集中爆发区”。
农商行的集中上市是农商行整体规模扩大、经营水平提高的表现。据4月底银监会的公告,我国农商行数量已经达到1000家,截至3月底,农商行数量占农合机构(农信社、农商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44.4%,但是资本、资产和利润分别占农合机构的66.7%、63%和70.5%。
与其他金融机构横向对比,以及自身纵向对比,农商行的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
2016年第一季度农商行
不良贷款率居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
尽管农商行涌现一批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然而,其年报业绩却并不喜人,5家农商行净利润全部呈下滑态势。无锡农商行的年报显示,其2015年营业收入增速下滑,扣非前净利润8.3亿,较2014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江阴农商行2015年净利润8.1亿,较2014年下降4%;吴江农商行2015年净利润6.1亿,较2014年下降21%;常熟农商行2015年净利润9.6亿,较2014年下降3%;最近过会的张家港农商行2015年净利润6.7亿,较2014年下降7.9%。
对于农商行业绩下滑,业内人士认为与下行的宏观经济背景密切相关。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信贷规模扩张减慢,银行的业务规模也会受限。此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进一步收窄利差,信用风险上升,整个中国银行业都面临营收增速放缓和利润下降的趋势。
虽然行业整体表现一致,农商行面对的经营压力还是有所不同。银监会公布的银行业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居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2%以下,农商行不良率在2.56%。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轮银行业的不良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小微经济领域,农商行服务的群体多来自这个领域,因此相对其他金融机构经营压力更大。山东农信系统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农村市场本来信用程度较高,随着观念的开放,违约的行为也在增加,而信用体系的建设还跟不上。
曾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农村市场利弊兼有,一方面农商行服务县域、三农和小微经济,风险特征较高;另一方面,区域内金融机构数量有限,农商行对三农和小微类客户的议价能力也更高,收益率更高。而农商行立足县域经济,可以对区域内的经济体有深入的洞察,业务更精更专;但是另一方面,银行是规模收益比较明显的行业,扩张规模降低成本会受到一些阻碍。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农商行的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22%,接近大型商业银行的1.29%,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分别是1.07%和1.08%,外资银行只有0.32%。
农商行规模扩张与利润率不成正比
从规模上看,已过会的农商行开始迈入“千亿银行”梯队。无锡农商行在2014年就实现总资产从830亿上升到1040.05亿,2015年年报显示,无锡农商行年末总资产1152.02亿元,居5家过会农商行之首;常熟农商行2015年末总资产1033.66亿,居其次;江阴农商行2015年末总资产904亿,张家港农商行总资产为823.54亿,吴江农商行总资产714.53亿。
公开信息显示,无锡农商行资产规模的扩张得益于其跨区经营,2009年以来,无锡农商行在无锡宜兴市、无锡江阴市、南通如皋市、淮安市楚州区(现淮安区)、扬州仪征市、徐州市丰县和泰州靖江市设立了8家异地支行,还发起设立了2家村镇银行,参股淮安农村商业银行、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及江海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无锡农商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带来效益的提高。数据显示,无锡农商行的资产从2011年的605亿,逐年上升分别为2012年的730亿,2013年的830亿,到2014年的1040亿,再到2015年的1152亿;但是无锡农商行的资产利润率却逐年下滑,分别是1.39%、1.31%、1.19%、0.98%和0.76%。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常熟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等过会农商行。
从年报上看,可能的原因在于农商行正在发力金融市场业务和中介业务。与传统的信贷业务相比,金融市场业务和中间业务利润较低,但是收益更加稳健。无锡农商行年报显示,2015年,存贷款业务净收入占比29.85%,而2014年该业务占比43.75%;债券利息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20.47%上升到40.2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有明显上升。江阴农商行年报也显示,2015年成立金融同业部上海研发中心,推动同业业务发展,推动交易性收入稳步增长。
曾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金融市场业务和中间业务是银行业的趋势,大银行资金规模大,渠道众多,相对中小银行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农商行目前也在发力该业务,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一、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农村金触服务薄弱。市场环境有待改善。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刚点数为12.4万个,比2004年减少9811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的蚓点数为2.6万个,比2004年减少6743个。金融从业人员43.8万人,比2004年减少3.8万人。由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的减少.县域经济获得的金融服务力度不足。与此同时。与城市金融市场环境相比。目前在我困农村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征信系统,这对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带来不利的影响。
2、资本来源不足制约村镇银行发展。从目前已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其经营模式仍然以存贷业务为主,存贷利差为其收人来源。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贷款甲均利率甚至达到了lO.33%,远远超过了贷款基准利率。然而,尽管贷款利率较高,村镇银行只有做火存款箍数才能与相关税费、人员和管理成本相平衡。据测算,只有当存款规模达到6000万元序右,货款规模达到4000万元左右.村镇银行才可能达到盈亏平衡。但除甘肃庆阳两峰瑞信村镇银行等几家经营好的村镇银行盈利情况较好外,其他村镇银fi盈利甚微。
3、风险管控能力要求更高。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2007年末,伞部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平均占比13.4%,远高于同期全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8.4%的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2007年末,东北,中部和两北地区县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9.9%、20.4%和16.4%,高于全部县域平均水平16.2、7.0和3.O个百分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原因除了冉身经营管理不够完善、治理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外,乡村债务消化进程缓慢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村镇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往往更高。
二、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机遇
虽然与城市金融需求相比,农村金融存在着风险大、成本高等特点,但农村金融牛竟是一•块尚待开发的领域,并且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农业金融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
1、农村金触发晨速度较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调查.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服务嘲点为12.4万个,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9.1l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比重为23.4%。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6.12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2%,占GDP的24.8%,比以往年份都要高。2007年末,全国县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3.4%,比2004、2005和2006年分别下降了9.0、6.2和3.2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县城金融机构利润总额为704.8亿元,同比增长104.8%,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比2004、2005和2006年分别增加604.9亿、523.8亿和353.6亿元。这些数据无论是从资产规模,还是从资产质量卜看,都说明了近几年我国农村金融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将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
2.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快.r农村地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2003年8月在推进农村信用杜试点改革的同时,允许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2004年10月29只,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卜.限,ff}『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卜限也扩大到巾央银行基准利率的2.3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翻的调查,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3l倍,贷款鼍的73.4%集中在基准利率的1.5倍以内。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和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看,农村信用社60%以卜的货款利率处于1.5倍争2.3倍基准利率之间,加权平均利率为1.6倍基准利率。利率的逐步放开,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根据成本覆盖风险原则,合理定价,实现自身财务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二农”的金融支持。
3、政策监管比价宽松。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与我国农村经济相适应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其基本特征是实行较低的准入门槛和一螋有别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政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最低注册资本,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等厅面有着比商业银行更低的要求,较低的门槛为资本流入农村和设立农村金融机构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农村金融机构在股权结构、利率和经营范闱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别于商Ⅱk银行的特殊规定,在往重引导资金流向农村的同时。
三、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1.大力开展会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由于风险大、成本高等特点.导致很多金融机构都不愿轻易涉人。但其实从近几年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只要开发出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往往可以自.效地规避风险。村镇银行应运用“尼头企业+小额贷款”,互保基金等多种形式提高信贷资金的安伞住和盈利性。同时,村镇银行应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发展各类与农产品期货市场.订单农业生产相联系的新型贷款方式。
2,推进信息技术应用。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时,除r要克服经营成本较高等困难,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村镇银行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多方面获取开展业务所需的信息。目前,人【屯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和征信系统L三在农村地区开展较大范围的服务.村镇银行町以通过与这些信息系统的联通来获取较全面的有关农户和农村企业的信息。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
一、基于PESTEL模型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因素(political)方面,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逐步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服务对象限制,对外资银行实施自主开放措施,对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在准入程序、监管标准上与中资银行一致。经济因素(Economic)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壮大,中国人民渐渐产生了投资的理念,投资欲望普遍强烈,并且现有的金融机构还不够完善,市场空间很大。社会因素(Socail)方面,中国人民普遍倾向储蓄多于消费,偏好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但是由于对财富的欲望比较强烈,对盈利机会非常敏感,非常需要风险低收益高的个人理财产品。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方面,外资银行相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品牌投资、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上都具有较大优势,这一因素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发展。另外现今银行业普遍受到IT技术的冲击,网络电子产品的开发和普及是大势所趋。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方面,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金融业不同于制造业,对于环境的损害不大,但是银行业也在努力抓住环境保护这契机,顺应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最后,法律因素(Legal)方面,中国目前的整体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相关法律法规上面时常出现变动。另外中国为了保证银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大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随着新劳工法的颁布,服务业的人力成本也相对上升。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外资银行竞争力分析
生产要素方面,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来华投资的外资银行给予了许多优惠。由于外资银行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与较高的员工报酬,对人才的优厚待遇必将将吸引一批优秀的金融高端人才。资金方面,外资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和国内的银行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需求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社会知识结构的变化,中国国民对投资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人们对投资机遇非常敏感,另外随着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萌芽,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此外,由于中国目前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不够开放,银行业务发展比较落后,而外资银行由于发达国家资市场完善,竞争激烈,在产品开发、品牌投资、从业人员素质、服务商具有较大竞争优势。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大多以一般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而外资银行大部分已进入现代银行业务阶段,如贷款业务的竞争重点是批发业务,尤其是对优质的批发客户的争夺。在零售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很有可能在消费信贷领域取得较大份额。中间业务是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银行业务,一直是外资银行业务中的重点。
三、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外资银行的行业内主要竞争力量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力很强,拥有强大的经营零售网点和地域文化优势,在客户群体中有很高的认可度及信誉系数,具有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其他。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商业银行也有了较大发展,并且中国市场已经有数十家外资银行进入,市场竞争力量越来越强。新进入者的威胁方面,我国银行业的主要进入壁垒是行政壁垒。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设立、分立和合并等都要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另外,一些具体事务也要获得审批才能开展,比如变更注册资本、变更总行或者分支行所在地、调整业务范围等。替代品的威胁方面,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开发和资本需求的强劲增长,使得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资本市场功能日趋凸显,而传统银行的金融媒介作用则趋于萎缩,利润下降,出现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难以维持生存的状况。此外,商业银行业的供应商即存款者。我国商业银行相对存款者而言,垄断力较强。但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存款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发丰富,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越发多样化,而且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存款者可选择性增大,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商业银行业的购买者即贷款者。我国商业银行相对贷款者而言,垄断力也较强。由于银行产品购买者相对银行数量而言要多得多且相对分散,其购买能力不集中。而且商业银行须遵照《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以确定存款利率和发放贷款,提供的产品属于标准化产品,因而商业银行业是一种标准化行业。这些都决定了银行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四、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建议
虽然中国市场目前还是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巨大市场份额,并且已经有数十家外资银行进入,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市场对于银行业的广泛需求和现今中国银行业不够发达的现状,外资银行还是应该进入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