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7-31 17:01:03

导语:在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1篇

教材是中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课本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依托教材使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如何读目录

学生读书,往往忽视读目录。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目录,目录是一本教科书的骨架。因为它体现了各种社会形态的递进和更替,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表明了每种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客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过程。如《中国古代史》上册的目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奴隶社会的四个分期: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通过读目录,使学生掌握章节结构,把握总的线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如何读课文

教材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其中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文是阅读最重要的环节。

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有的放矢

阅读前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巧妙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的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因为有思考题材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难点,启迪学生思考。例如讲“”时,我先提出了以下问题:“”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是什么?学生阅读后基本上能在课文相关的地方加注”“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要点。又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又提出了以下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地点、标志、主要交战国、主要战场、最残酷的战役、结果是什么?学生带头这些问题阅读,便于抓住重点,去粗取精,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化繁为简,课上便于理解,课后便于复习,同时,教师也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2、阅读与思考并举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读书要进行思考,读书是手段,读出问题、归纳知识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才是目的。如在讲到《幕府统治的危机》时,课文写到:“在古代,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称天皇,从12世纪起,一些武士出身的人建立了幕府。”学生们通过思考读出了问题:什么是“幕府”?应怎样理解?学生在读书中逐渐读出了问题,表明这样做既增加了读书的深度,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3、粗、精读相结合

教材的正文犹如筋骨,小字犹如血肉。在读的过程中,课文中重点内容(正文)要求学生精读、细读,要逐句、逐段,反复阅读;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突出重点;对生僻字、词、人名、地名等要准确识记、不写错别字;对一些过渡性内容、课文补充的小字内容学生可以粗读。

4、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常常分散在若干章节,读书时要从各章节中抽出相关信息按需要进行整理归纳。如讲到世界近代历史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事件”。对这样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如何读地图

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之下。历史地图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表现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所以,地图与课文配合,相辅相成,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教会学生识读地图,到图中去找寻历史知识,借助地图掌握历史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读地图呢?

1、做到史图结合。课改后的教材配有大量的历史地图,学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如讲到郑和下西洋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要注意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把下西洋的出发地点、途经的地区及到达地区等落实到图上。又如,讲清朝前期的疆域时,指导学生结合《清朝疆域图》,将葱岭、巴尔喀什湖、西伯利亚、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太平洋、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等、南海诸岛七处落实到地图上的西、西南,北、东北、东、东南、南七处方位,这样,便于学生的识图记忆,做到史图结合,使学生既掌握时间概念、历史史实,也具有了空间概念。

2、读图时要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历史上的地名与现在的地名往往不同,而且所属地也未必与现在同名同区,所以读历史地图时要注意这些变化,要将要求掌握的且不容易记忆的地名“今天化”。例如,涿郡、建康、余杭、临安、天竺、新罗、大食等地名同今天的地名对照,因为学生对今天的地名较熟,方位比较清晰,容易掌握,才不至于混淆。古今对比,便于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3、读图时读出地图中的隐性知识。例如,在读初一新教材下册中《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俄东部边界线,而这些内容课文中并无文字说明、记载,却隐含在图中,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这些隐性知识并掌握。又如读封建社会历代疆域图时,指导学生对比,发现其中的变化。从秦朝到清朝,疆域是在不断地拓界,说明中华民族是在不断发展壮大。再把清的疆域图同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比较,可以激发学生从地图变化中,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了解近代中国经历的割地赔款被外国侵略的屈辱史。

4、读图时要读图旁文字说明。例如,指导学生看《三国鼎立形势图》时,对于“夷洲”,学生从图旁文字说明中可以知道是今天的台湾;看《隋朝疆域图》时,知道“流求”也是今天的台湾;在学生元朝时,看《元朝疆域图》,学生通过读图,知道“琉球”也是今天的台湾。这样,就使学生了解到古代地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名称也在变化。

第2篇

一、阅读教材,规范数学表达能力

阅读数学教材应注意三点:一是通过阅读、理解数学概念,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二是通过阅读例题的解答,规范数学语言,提升理解能力,从而学会建模;三是通过练习,学会解题技巧,活用数学知识。

例如:为了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仓前中学组织了普法知识竞赛,3个年级根据初赛成绩分别选出10名同学参加决赛,这些选手的决赛成绩(满分100分)如表1所示。

提问:(1)请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个统计量出发,对3个年级的决赛成绩进行分析。(2)如果在每个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实力更强一些,并说明理由。

在统计学中,每个统计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分析事物时,只有比较多个统计量,才能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要比较多个统计量,就要较好地理解概念,而概念的理解离不开阅读数学教材。

二、阅读错题,提高思维批判能力

阅读数学错题,旨在让学生改正错误,提升辨别能力,提高阅读的精确性和思维的严谨性。

例如:如图1所示,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B=EC,∠ABE=∠ACE。求证:∠BAE=∠CAE。

证明:在AEB和AEC中,

EB=EC,∠ABE=∠ACE,AE=AE。

AEB≌AEC(第一步)

∠BAE=∠CAE(第二步)

提问:这一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的推理根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推理过程。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明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中没有边边角定理。通过阅读数学错题,让学生改正错误,既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又令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批判能力。

三、阅读趣题,提升语言转化能力

“数学趣题”,即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编出有趣的数学问题。阅读“数学趣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在《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几何?

这道题涉及生活实例,要解答这道题,就必须将生活实例数学化、符号化和图形化,使其转化为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另一条直角边的几何问题。另外,这道例题较好地体现了数学阅读分析中的原则——边读边画图,边读边思考。

四、阅读图表,获取正确信息

通过阅读图表,从中获取正确信息,这是学生解答数学题时必备的能力。

例如:某班13位同学参加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按学校的卫生要求须完成总面积为80m2的三个项目的任务,三个项目的面积比例和每人每分钟完成各项的工作量如图2所示。

提问:(1)从上述统计图中可知:每人每分钟能擦课桌椅_m2;能擦玻璃_m2。擦课桌椅、扫地和拖地的面积分别是_m2、_m2和_m2。(2)如果x人每分钟擦玻璃的面积是ym2,那么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_。(3)13位同学一起完成扫地和拖地的任务后,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擦玻璃,一组擦课桌椅。如果你是卫生委员,那么如何分配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呢?

解析:这道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图中获取正确的数据信息。针对(1)、(2)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从图象中直接获取数据信息。针对(3)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最快”二字。根据生活经验,擦玻璃和擦课桌椅所用的时间相同时,可以满足最快完成任务的要求,因此,可根据时间相等列出方程式。

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悉正确信息的能力,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既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五、阅读难题,探索发现规律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阅读分析的要义在于:抓住问题本质,利用知识整合,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有发散思维,又要有创新能力。

例如:在数1,2,3,…,2014前添加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

解析:面对这道难度较大的数学题,学生难以入手。仔细读题,我们发现: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的个数有关。当加数为奇数个时,和是奇数;当加数为偶数个时,和是偶数。由于从1到2014共有1007个奇数,所以它们的和为奇数,故最小非负数不小于1。再细细研究,我们发现:在连续的4个自然数n,n+1,n+2,n+3之间添加符号“+”和“-”,即有n-(n+1)-(n+2)+(n+3)=0,这就启发我们将4个数看作一组,然后按上述规律添加符号,即(1-2-3+4)+(5-6-7+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1。所以,所求最小非负数是1。

阅读分析难度较大的数学题,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用规律解决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其关键在于:从已知条件中探寻问题的本质,进行大胆的猜想、推测,然后验证,得出一般性规律,最后进行解答。这类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涉及知识面较广,开放度较高且灵活性较强,因此,需要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既要读出它的内在联系,又要进行知识间的整合,还需数学方法的活用(例如:联想、类比等)。

六、阅读新知,巧用知识迁移

“阅读新知”,即通过阅读分析,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既使学生巩固旧知识,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梯形ABCD中,BC∥AD,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我们称EF为梯形的中位线,请猜测EF与上底AD和下底BC的关系并进行证明。

遇到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沉着冷静地仔细研读试题,找准突破口,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学习数学离不开阅读新知识。只有阅读新知识,才能体会旧知识的价值,体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通过知识的迁移、转化,巧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才能给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具有三个意义:一是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越发深入、细致;二是令学生独立思考、解题数学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三是让学生在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不过,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还应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二是正确看待教师的新定位;三是耐心倾听学生的新问题,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

第3篇

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是组织学生沉下心来自主阅读,阅读后可探讨、可引导、可提问、可揭示等等,方式多样,关键是学生要真正地独立地去看、去读、去做笔记,即便个别学生效率很差,但只要认真去投入阅读了,在集体阅读氛围的感染下,习惯渐渐巩固,水平日益上升,尽管可能上升的幅度不明显,但也是一种真正的学习。

我个人认为学生阅读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学生要知道通过这次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读,所以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前,应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熟悉教学内容,同时解决教学任务。

我们学校现在采用的是目标导引下的小组合作式学习,也就是导学案教学的。历史导学案正常设计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自主学习,先是阅读教材,完成自学填空;

如:自主学习,完成自学填空

1.的导火线:

2.的口号: 、

3、的结果――取得了 。

北洋政府被迫 ,罢免 的职务,拒绝 。

4、的历史意义:

是一次彻底的 ,

因为 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扩大了 的传播,促进了与中国工人的结合。标志着 的开端。

第二部分:探究部分,深入细读教材,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

2.结合后期的领导者理解新的区别(领导阶级、群众基础、指导思想、革命目标)

例如,在上到《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课时,在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的时候,得让学生明白在改革前,北方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的趋势,从而为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打下基础。

我首先提问学生,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呢?然后指导学生看教内容。经过思考,有个学生很聪明,举手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因为标题上就写的很清楚,于是我进一步追问他:那什么叫民族融合啊?这下他傻了眼,赶紧开始翻书找寻答案,他马上说:民族融合具体我解释不了,不过比如,少数民族穿汉族的衣服,汉族人穿少数民族的衣服就是民族融合的表现。我表扬了他的反应快,也希望他和其他同学继续思考:民族融合除了服饰上的互相学习之外,还包含哪些内容呢?什么叫民族融合呢?

这个时候,学生都在辛勤的“啃”着书本,但书中的材料少,语言叙述的过于概括,导致学生无法直观的深入的体会民族融合。待学生感觉到自己明白了,好像又有点不是那么明白的时候,我出示了一系列教材中的图片,可能学生在阅读课本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我说,“我们先暂停思考到底很么是什么是民族融合,太抽象了,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一起先去体味以下当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

每出示一张图片,我都把图片中的故事,图片反映出的内容详细的给学生介绍。随着故事的介绍以及直观的图片刺激,学生对当时的民族融合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更直观的认识。而且在讲解图片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都在传递给我很好的信息反馈:他们很喜欢去品味古人的生活细节,很喜欢去了解当时民族融合的各种表现。讲完后,学生意犹未尽,问:还有没有其他图片啦,真有意思!说明学生已经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民族融合,在这个基础上,我只要稍微归纳总结,学生就能非常好的取理解民族融合这个概念。用教材中的图片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消除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历来普遍感到教材比较抽象、枯燥的隔膜感,让一段一段的历史一下子在学生的心中“活”了起来,站立了起来。

确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历史课堂的教学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学生阅读能力水平不高。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简单的看,而没有真正的用心去分析历史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还有的历史材料来源于历史史料,那么学生更是无法理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动力。把知识的传授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

第4篇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学生 阅读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好英语必须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源自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交际的意识。因此,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的兴趣。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增加阅读兴趣。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布卢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它的用处,从而激发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更大热情。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有如置身于英语学习的世界里,有比较真实的感觉。现在很多的“英语角”活动,就是它的延伸、发展。在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其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大大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有很多种方法。A.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小游戏,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并满足他们旺盛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战胜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B.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英语对话的乐趣,甚至可以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对话自编,从而爱上英语。C.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文娱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聚会、英语游戏、学英语歌等等。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学生们思维比较活跃,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只要教师在起步阶段注意引导,努力创造说话氛围,鼓励学生多说,保护好他们的说话欲望,那么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我们就迈向了成功的一步。首先,我在给他们上第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英语单词:Hello(你好)、ByeBye(再见)、Thank you(谢谢)、WC(厕所)、 Sorry(对不起)……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没想到自己没学过英语,居然还会说不少的英语单词了。让他们感觉学英语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用英语向我,向同学,向自己爸爸妈妈打招呼的要求,同时给自己取一个英文名的要求。学生兴致极高,很快,校园中“Hello, Miss Lin .”“Thank you”、“Goodmorning”的招呼声此起彼伏,用英语说话的氛围基本形成。不出一个月,学生就养成了用英语说话的习惯,这大大增加了他们说英语的机会。

三、用故事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定爱好,制定教学策略,本人根据孩子们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就以故事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前我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故事给予阅读。例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情节简单和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而高年级学生喜欢情节复杂,充满戏剧性、回味性的故事。确定故事的内容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用一些教具辅助教学,让故事更生动,富有感染力。在教学中我用不同的方法引导。比如,可以先讲故事,之后提问故事讲了什么;也可在讲的时候停下来让学生猜测将要发生什么,或问同学们的感受,或者换成想象它会怎么做,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在教学后我要求学生先复述故事,教师可以用一组图片让学生串联,让学生说说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受。再进行表演,可以要求学生用一些动作来使自己的表演更精彩更逼真。最后要求高年级学生写下来,增加一些自己的想象变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故事。

四、开展多种游戏,提高学生口语阅读能力

现在的孩子非常喜欢玩游戏,喜欢唱喜欢跳。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老师恰当的指挥会让绝大多数学生忘掉自我,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去。他们会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摆脱英语的生涩感,从而自然大方地讲英语,逐渐提高语言组织的能力。例如,在教句型What is it?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一个桔子、钢笔、文具盒等,放进一个准备好的盒子里面,然后要学生猜盒子里的东西,猜对了有奖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双方的通用语言只能是英语,对于犯规的要予以一定的处罚。这样,学生们积极投入,思维敏捷,极大程度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真正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学生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

第5篇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是学生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英语阅读能力主要包括知识点阅读能力和交际性阅读能力两部分。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关注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初中英语阅读是倡导让学生自己去研读教材,读思结合,读有所悟,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英文歌曲、小幽默、小笑话和名人警句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树立竞争意识,在合作中解决英语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让学生充分探究文本,鼓励他们喜爱英语、感受英语和乐学英语,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素质全面发展。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追寻英语阅读本色,努力创建“富有的活力”的精彩英语阅读课堂。

1.创设和谐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情境就是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再现课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背景。和谐的阅读情境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英语知识,让课堂“活”起来。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变得积极乐观,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1.1.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初中英语新课学习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提问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英语思维的火种。“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自主寻找答案,主动探究知识。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疑、善疑、会疑,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如:教学《仁爱版英语》第一册Unit3 Topic2一课时,教师要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掌握有关食物的名词以及吃和喝的词汇。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吃的或喝的东西,把实物带到学校来。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准备。让学生或直接带实物来,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把实物或图片与英语词汇直接联系起来,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而且通过看物生情,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前简单地质疑进行热身, “Hello,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What classare you in? What do you like? What color is it?” 学生积极回答,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习新课的热情。教师质疑:“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学生踊跃回答,积极心高涨。出示图片,让学生从具体的图片中猜测词义,这就省去了老师用母语来解释词的意义。学生边出示图片边回答: chicken, hamburgers ,dumplings, eggs, noodles, bread等词汇。这样在质疑中就把词的音、形、义全过程教学一次性完成了,这样的阅读导入既生动形象,又情趣盎然,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1.2.鼓励演讲,张扬个性

初中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课前5分钟,要求学生自己准备英语演讲稿,每堂课前都针对本课内容设计演讲稿,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习与别人交流的技巧,对事物多问为什么,以增强英语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做快乐的“English learner”。教师在讲完被动语态知识以后,可以轱辘学生拿自己喜欢的物品到前面即兴“一分钟演讲”。“This is a cup. It’s made of glass. It’s used for drinking water. I think it is made in Yichang.” 同学们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积极性高涨,跃跃欲试。讲的好的同学很有自豪感,不会讲的同学也暗暗较劲。教师对回答得好的学生,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来评价;对表现一般的,用“Good”(好),“well done”(不错)来表扬。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进入了新课的阅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整个阅读教学的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是一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以细节阅读为核心,合理分析课文的性质和结构特征。

2.1模拟购物,学以致用

阅读是凭借已知去获取未知。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课文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的不同,选择灵活的阅读方法,它是语言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把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优化组合,在阅读中培养写作能力,学以致用。购物是初中生特别喜欢的话题,怎样用英语来表达呢,学生还不会运用。教师在教室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购物超市,用真实感来吸引学生,鼓励学生用英语购物,然后写下来。如:教学Grade 8 Unit 6 Topic1 Section B时,要求学生自己掌握购物用语以及如何表达自己对商品的看法,会用How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think of …?组句子。模拟以下购物情境:

T: Do you like shopping?

Ss: Yes, I do.

T: Tomorrow is my mother’s birthday, and I want to buy something for her. Andplease give me some sugguestions. Now let’s go shopping.

Ss: Ok.

( Teacher shows a picture of a famous store)

T: How do you like this pair of pants?

Ss: It is too red.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shoes?

Ss: They are good.

让学生主动为母亲买生日礼物,引出新句型,个别学生不会回答,但也理解意思。然后阅读短文,自己再写出购物体会。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其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2.2.积累词汇,有效阅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根据课文内容灵活选择、恰当运用阅读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的阅读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加强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要注意词汇的积累,词汇的积累是基本功,在阅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鼓励学生平时识记与收集教科书中的基础词汇,注意文中的

关键词 ,把一些重要的词汇,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尽量的记忆。如and、in、besides、for example等词,预示着前后内容或相似或互为补充,可适当提高阅读速度。学生长期积累就会增加词汇量,减少了阅读障碍,提高了阅读速度。

总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切忌阅读方法古板、单调。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英语资源,丰富英语意象,体现英语教育的本色性。

参考文献

[1]成文.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81-83

第6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 高职 课堂教学 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紧密,英语作为国际间交流的重要桥梁,对各国间的技术合作和社会来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课堂的开设应运而生,其中,英语阅读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将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主要面对高职学生开设,其学习任务相对复杂,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且程度不同,加上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难度,高职英语课堂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明确教学主体,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高职英语课堂是一个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学生在此进行全面的英语学习,快速提高其对英语的掌控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符合时展的需求,在社会进步的大背景下,促进国民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英语阅读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明确其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锻炼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进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英文内容的奇闻趣事,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求知欲,以此养成英语阅读的动机,并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兴趣是学生进行英语课堂学习的前提,高职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以此升级阅读英语文章内容的行为,提高英语阅读量,并扩充阅读范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同时,强化其情感体验,将个人情感融入阅读内容中,以此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2.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进行英语阅读课堂训练时,教师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引导者,其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教师作为高职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直接操控者和合作者,应该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通过和善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获得学生认可并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操控者,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英语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心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合理的英语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求知欲。高职教师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合作者,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将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并与其共同享受英语阅读的学习乐趣。

3.丰富高职的课堂活动。丰富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英文的经典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带动学生的审美需求,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带入自身情感。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雾都孤儿》等名著。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故事接受英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文章内容,在英语课堂上展开戏剧表演,强化学生对英语阅读中的情感表达,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前,根据对英文内容的理解,研读台词并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编排成简短的舞台剧,以此促进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展开,达到良好的英语阅读效果。在英语教学课堂开展讲故事比赛,通过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性,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实现高职学生的个人价值。通过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英语阅读,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选取故事进行比赛,通过高质量的英语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4.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薄弱,掌握的词汇量较少,极大的影响了英语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高职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英语阅读的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扩充学生的单词量,有效的讲解英语语法知识,弥补高职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差异性,为培养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英语教师需要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背景,通过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降低阅读难度,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经济等知识强化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基础英语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坚持文化教育,展开地理、宗教、历史等文化知识的教学,通过知识背景的辅助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主动性,并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减少高职学生因为时代及地域的差异对英语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采取精读法,深入了解英文文章材料的情节脉络,并积极与其他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通过整合学生的阅读结果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高职教师需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探究出适合提高学生能力的策略,通过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丰富高职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等策略营造科学的英语阅读环境,促进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7篇

关键词:物理阅读能力;自主学习;发散思维;阅读方法

物理教材体现了物理学科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工具。因此,实践教改,重视培养学生物理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是授予“渔”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物理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物理教材或资料,获取物理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最终将这种能力发展为获取新知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呢?本文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物理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有待与同行探讨。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是预习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能否主动参与一堂课学习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虽然重视阅读,但学生往往认为学习理科不需要看书,因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当前,课堂教学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将咀嚼消化教材知识内容的任务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主去完成。

三、课外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教师同样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并着重从下面三个层次渐进提高阅读能力。

1.归纳总结,梳理阅读

课堂阅读是突出物理知识重点、难点、方法的学习,课后阅读侧重于对已学内容的归纳总结,形成一节一章的知识结构脉络。具体方法是:每学完一节,要将本节的概念、公式、方法等重要内容摘记在笔记本上;学完一章时,根据教材及自己所做的笔记,将本章内容归纳总结,并且要求找出本章知识和前面知识的联系,以将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2.发散思维,拓展阅读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的目的不仅是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还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信息时代,阅读不可能局限于课本,但也不可以像看小说一样的泛泛而读,既浪费时间,也得不到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自主学习方式予以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寻找知识间的广泛联系,训练发散思维,促进知识正迁移。

培养阅读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将这种能力发展为获取新知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各环节中的阅读训练和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阅读中记忆知识的低层次能力逐渐发展到能通过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的深层次能力,具备这种能力是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的关键。

第8篇

关键词 数学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阅读效率

阅读是人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数学阅读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然而,当前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容乐观,一些教师为了考试分数、升学率等一些功利性的目的而选择了轻视甚至忽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这一现状从一些学者所作的研究①②③也可看出。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并选择合理有效的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为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1 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内在动机,让数学阅读贯穿数学教学过程始终

从范良火等人所作的研究④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数量远比教师要求的阅读量要少得多,而学生在课堂前、中、后三个过程中阅读量最高的是在课堂中,原文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内在动机及教师的直接指令。的确,学生缺乏阅读的内在动机和教师缺乏有效的检查是导致学生数学阅读量减少的两个主要原因。基于此,我分别从课堂前、中、后三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数学阅读进行了思考和反思,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1)课堂教学前。大部分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即阅读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新课的学习。但仅仅是宽泛的要求,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难以实践。因此,对课前学生的阅读要有具体的要求,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阅读与新课有关的数学知识,了解新课知识的来源去向。这一方法能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对新课产生探索和求知欲望。二是要求学生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了解新课所需的旧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巩固反思,承上启下的学习过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产生的问题也是学生数学阅读的动机之一。以上这两个具体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新课知识灵活使用。有要求就要有检查和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堂前两分钟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这不但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也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展示,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阅读渴望。

(2)课堂教学中。课前阅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对新知产生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贯穿着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呢?“还课堂于学生”是再好不过的了。在过去的课堂中,教师一味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并不好。这其实是源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数学阅读充分满足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充分诠释。这一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列出问题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提纲自行阅读教材,之后由学生将问题解决,教师加以补充,完成新课知识的学习,后十分钟由学生独立完成当堂练习。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指明了阅读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避免学生放羊式阅读,既浪费时间又毫无成效。因此,问题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问题要难易适中,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问题设置顺序要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最后问题要涵盖本节新课知识,突出重难点。这种通过问题导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数学阅读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特点,这也正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

(3)课后阅读。课后阅读即课后复习、总结与反思,它相对于课前及课堂中的阅读来说更易被人们所遗忘,然而它在数学阅读中却占据着重要地位。课后阅读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回味反思,将新知搭建于原有的知识网络体系中,使知识系统化。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上升到理解与运用的层面,知识的获得也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了培养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①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题,留有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主动阅读教材和资料,以获得新知识的提升。②要求学生课后先阅读当天所学知识,再完成布置作业。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晚修开始时便拿出作业本,急于完成作业,然而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常翻看教材知识点、公式及例题对号入座,做作业的速度也是不快,作业做完后对新知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原因在于没有对新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反思。因此要求学生先阅读教材,真正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以后再完成作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的硬性要求和监督之下,长期执行下去,学生便会感受和享受课后阅读带来的好处,课后阅读的习惯也渐渐养成。

2 重视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效率

数学阅读是阅读者对数学材料的积极能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包含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心理过程。数学材料一般是由数学语言(包括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组成,这三种语言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转化。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是有效数学阅读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进程中,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在阅读数学材料时,有时很长的一段文字语言,几个数学符号或一个图形就能说明,复杂问题即可简单化,而学生缺乏的就是这种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数学语言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进行转化训练。例如在立体几何中,这三种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运用尤其突出,几乎每个定理都可以用这三种数学语言表示,教师应重点训练学生这三种数学语言间的相互转化。又如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训练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再去解题。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49-01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适应性和较强的开放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体现了运用阅读材料和课前搜集资料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种类和优缺点并能主动搜集信息,感受信息获取方式的不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学习,兴趣为先。阅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要抓住重点,阅读教学就不会是件难事。

1.以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整体呈现解其大意学生自主提问,回答问题和抓关键词,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不断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引导其他学生思考的和回答,引出教学的重点内容;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也会养成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多和学生探讨文本阐释的多种可能性。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多去思考怎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要跟学生一起阅读并且分享成果。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不仅巩固了阅读成果,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样也会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和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的状态。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创设简约、诵读和情景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1.简约的内容可满足学生需求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简约了阅读教学内容的语文课,特别强调去关注“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阅读学习的课堂,急学生所急,需学生所需,想学生所想的过程,教师要提供多种机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让学生展示并且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同时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这样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得的过程,非强制灌输的过程。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和鉴赏,使学生获得对文学作品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起到愉情悦性的作用。因此,打造简约但不简单的阅读课堂,提高阅读效率,达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2.创设情景阅读教学,创设情景,要求教师也进入角色,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展示,令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还要密切注意把握各种教学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持续强化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学生在情景阅读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同时让学生的活跃思维去带动整个的内容学习,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创造性的情景教学活动焕发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

3.重视诵读感悟,“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从学生读懂句子开始到培养阅读段、篇的能力,继而培养阅读段篇的能力,包括捕捉中心句,概括中心,做读书笔记的能力等,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素质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三、创新阅读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科学地审视和研究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语文阅读教学返璞归真、简单实用。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现时代精神,编排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内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同时阅读课堂教学也是一个诸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让我们从语文本身出发,以学生的人文成长为目标,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期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够焕发出真正的活力。升华阅读情感的良好效果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重点创新阅读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实践能力、良好的个性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