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01:07
导语:在风险定量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HIRF防护;适航;合格审定
随着晶体管的发明,电子电路已经被运用到执行和保证飞机持续安全飞行和着陆的关键飞机系统中。又随着飞机外部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外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数量增加、工作方式增多,空间电磁频谱变宽、电磁场强度不断增大,使得飞机上的电子线路不仅要响应内部的电信号,也要响应外部电磁环境的电磁干扰信号的现象增多。另外2011年11月我国修订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也增加了关机高强度辐射场的防护要求。因此研究HIRF防护设计,分析飞机电子电气系统在高强度辐射场的电磁环境中保持功能不受影响或处于可接受的状态的能力,对保证飞机安全飞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研究背景
某型水陆两栖飞机,由于其水面起降的特点,机身下部为船身,飞机机腹外表面不能安装任何天线,电子设备的安装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电磁环境更加复杂,飞机上安装了大量的数字式电子电气系统,更容易受高强辐射的影响。HIRF防护设计和评估试验其有效性,已经成为该型飞机研制和适航取证工作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2.适航规章关于HIRF防护设计要求
CCAR-25-R4第25.1317条是高强度辐射场防护的要求,条款规定了申请人必须验证其功能失效会影响或妨碍飞机持续飞行和着陆的系统暴露在HIRF环境I、II,不会受到不利影响,另外,必须验证器失效会降低飞机机组和飞机应对不利运行条件的反应能力的系统,在暴露于规章中设备测试水平1、2时,不会受到不利影响[1]。
3.制定HIRF防护设计要求
为满足HIRF防护的要求,系统、分系统和设备在设计上就应具备电磁兼容性,具备高强辐射场防护能力。
某型水陆两栖飞机在研制初期,就对飞机上的电子电气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特性分析,制定合理的电磁兼容性控制要求和HIRF防护设计准则,控制飞机的电磁环境强度,控制关键电子电气设备免于受高强辐射场的影响,对外包产品,还应将其纳入外包产品采购技术协议或研制合同中。最终实现飞机结构能提供均匀的低阻抗通路,为电子电气设备提供必需的电磁屏蔽保护,蒙皮设计保证装配后固有放射频干扰搭接,为全机各个系统提供搭接的部位。对复合材料蒙皮,应能实现与相邻的金属蒙皮之间良好的射频搭接;对天线安装的部位,夹层的金属材料或表面金属涂层的厚度应能防止趋肤效应。
4.HIRF防护合格审定思路
飞机HIRF防护合格审定思路体包括确定要评估的系统、建立飞机外部HIRF环境、建立系统的内部环境、确定HIRF符合性验证方法和检查HIRF防护功效。
4.1 确定要评估的系统
HIRF防护重点是机上对电磁干扰敏感的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或系统。根据SAE ARP5583和FAA AC20-158的建议,某型水陆两栖飞机HIRF防护的关键电子电气系统或设备即为系统安全性评估A、B、C类的系统或设备。具体设备等级与功能失效影响程度对应关系如下:
a.设备功能失效影响程度为灾难的,为A级;
b.设备功能失效影响程度为危险的,为B级;
c.设备功能失效影响程度为主要的,为C级;
d.设备功能失效影响程度为次要的,为D级;
e.设备功能失效影响程度为无安全性影响的,为E级。
4.2 建立飞机外部HIRF环境
某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外部HIRF环境来自于地面站、移动站以及空中飞行器的电磁辐射,综合采用了CCAR25.1307条附录L中的表1和表2的电场强度值。
4.3 建立系统的内部环境
系统的内部环境是由飞机外部环境、飞机及系统的电磁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外部环境的磁场遇到飞机的外表面发生反射和散射后,会在飞机的内外表面的产生感应电流和充电效应。
某型水陆两栖飞机比传统的全金属蒙皮飞机在突发环境中表现更加复杂的电磁感应,其内部环境不考虑飞机自身携带的电子、电气设备的电磁场耦合影响,电场强度根据飞机结构屏蔽能力的线性衰减,选用FAA AC20-158附录1图A1-6曲线。选取示例如下:
a.由于机头部分的雷达罩为复合材料,对外部高强辐射场没有任何屏蔽保护,电场强度衰减值为0dB;
b.驾驶舱仪表板上的设备有机身的部分屏蔽保护,前端靠近风挡没有电磁屏蔽保护,设备机壳和电缆有屏蔽措施,电磁强度衰减值取6dB;
c.机身内安装在电子设备柜的设备,有机身的屏蔽保护,机壳和电缆有屏蔽保护,机壳和电缆有屏蔽措施,电场强度衰减值取12dB。
4.4 确定HIRF符合性验证方法
该飞机采用的是注入电流测试,机身内部电流的传输函数选用AC20-158附录1图A1-2曲线,机翼和尾翼电流的传递函数选用附录1图A1-5曲线。
对A类系统,最终的内部HIRF环境是由飞机外部HIRF环境I、II衰减程度决定的。需要进行设备级、系统级和飞机级的符合性验证。
对B、C类系统,内部环境参考高强度辐射场设备测试水平1或2,需要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符合性验证。
4.5 检查HIRF防护功效
证明实际的射频磁场要比验证试验等级要低。
5.结论
HIRF防护工作是适航取证的一项重要部分,HIRF防护已经成为某型水陆两栖飞机攻关课题。HIRF防护设计贯穿了飞机系统或设备的设计、生产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建立HIRF防护管理工作程序,明确HIRF的各项工作和进度,全寿命实施飞机的HIRF防护控制,尽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改进措施付出的代价减到最小。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器高强度辐射场(HIRF)保护要求[S].AC-21-1317,2006.
[2]贾宝惠,刘东山.飞机高强度辐射场(HIRF)防护分析[J].航空制造技术,2011(8).
关键词 公众场所;火灾模型;风险评价;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043-02
0 引言
根据《大型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大型公共场所系指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展览馆、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如影剧院、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艺游乐场、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健身、休闲场所)等公共场所。在现代社会,各类大型公众场所建筑不断涌现,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设的鸟巢、水立方,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的各国展馆,参观总人数达到了7308.44万人次,还包括其他大型宾馆、商场、体育馆、机场等人群聚集场所。加强大型公众场所火灾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大型公众场所的火灾进行分析和评价,试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 大型公众场所火灾事故统计及特点分析
1.1 火灾事故统计分析
在各类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据统计,2000年~2008年全国共发生特别重大火灾12起,造成人员死亡703人,重伤292人,直接财产损失50550.91万元。重大火灾39起,造成人员死亡542人,重伤278人,直接财产损失17526万元。2000-2008年重特大火灾按火灾发生的场所统计分布如图1[1,2]:
2 建立火灾风险评估模型
2.1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火灾风险评估大致可分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方法,近年来定量分析方法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成为发展较快的评估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方法是以系统发生火灾的概率为基础,进而求出火灾风险,以风险大小衡量系统的火灾安全程度。比较三种方法,显然定量分析方法是火灾风险评估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火灾统计资料数据,而且对于消防设备的可靠性没有准确数据,因此针对公共聚集场所宜优先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4,5]。
2.2 建立某大型公众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以沈阳某四星级酒店为例建立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酒店位于沈阳繁华地段,总建筑面积6000m2,共九层,拥有120间精致客房,同时配有文化气息浓厚的特色餐厅和多功能大小会议室,是一个融合中国古典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地标性建筑[6]。
即该酒店的企业风险介于Ⅲ级与Ⅳ级之间,风险相对评判标准较大,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火灾风险水平。
3 结论和建议
大型公众场所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其作为消防安全研究的重点,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本文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相关数学模型对某大型公众场所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得出该场所火灾风险水平,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作为保险公司厘定费率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海江.2000-2008年全国重特大火灾统计分析[J].北京:火灾科学,2010,1:64-69.
[2]李春晨,杨旭,陈月.公众场所特大火灾事故调研及对策研究[J].湖北: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5):48-50.
[3]梁力达,吴娇.公共场所特大火灾事故分析[J].北京:安全,2008,7.
一、税务诊断原则及内容
为使税务诊断达到预期的效果,诊断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税务诊断必须依照税法及相关经济法规进行。如果税务诊断中应用的筹划方法和风险防范措施与税法相违背,不仅不能提高效益、控制风险,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因此,合法性是首要原则。(2)成本效益原则。一方面,税务诊断必须尽量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另一方面,诊断的改进方案必须按照实施成本小于获得收益的原则进行取舍,这是保障诊断效益的必要原则。(3)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税务诊断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诊断措施有效性的保证。因此,税务诊断必须有一套严格、客观且科学的诊断程序与方法。在诊断过程中也必须始终按照这套科学程序和方法进行,以保证税务诊断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4)独立性原则。进行企业税务诊断的人员,无论是外聘的诊断专家,还是内部人员,都不应受企业行政的制约和干预,而应该处于独立地位,以便正确、客观地行使诊断职能。只有保持税务诊断的独立性,才能保证诊断结果和改进措施的客观、可靠。(5)针对性原则。企业税务诊断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供参照。同样的“病症”,其治疗措施和方案却可能不同。税务诊断人员必须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问题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诊断程序和治疗措施,这样才能使税务诊断更加深入、有效。
税务诊断作为对企业涉税业务及其处理进行诊断的系统,主要句括税备风除诊断和税各筹划两大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税务风险诊断模块按照现状、成因诊断及应对这一思路设计,具体包括税务风险的现状诊断、成因诊断及应对措施设计三大子模块。其中,税务风险的现状诊断通过对企业的涉税业务、纳税情况等方面的分析,诊断出企业涉税处理出现异常的地方。税务风险的成因诊断则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税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产生税务风险的根源。具体来说,外部因素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外部税收法律环境变化引致的风险进行分析,如税收实体法、征管法的变革对企业税务风险程度的影响分析等;而内部因素分析则从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税务工作制度和程序,以及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企业税务风险应对措施设计将根据前两个子模块的分析结果,设计具体的风险应对和规避措施,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而税务筹划模块则具体包括了税务筹划空间诊断、筹划方案与措施设计以及绩效评估三个子模块。首先,税务筹划空间诊断主要通过对企业的涉税业务、纳税情况及相关的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分析,挖掘出可获取企业税收利益的空间。然后,筹划方案与措施设计子模块利用筹划空间分析的结果,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提高企业税收利益的具体税务筹划措施。税务筹划绩效评估子模块可对企业原有的和新设计的筹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进一步完善税务筹划实施方案,发挥税务筹划作用。上述税务诊断系统中的两大模块并不孤立,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税务筹划存在风险,因此涉税风险的评估与控制有利于降低因进行税务筹划而增加的税务风险,从而保证税务筹划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企业过重的税务负担也是导致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税务筹划在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风险。
二、税务诊断步骤及方法
由于税务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必须按照合理的步骤,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一项完整的税务诊断工作应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诊断准备阶段。即在税务诊断实施前对企业进行初步了解,做一些必要的组织筹备工作,包括明确税务诊断目的,初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诊断工作日程和计划等。(2)诊断资料收集阶段。在税务诊断实施前,诊断小组应尽可能收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税务资料(如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等加工处理,以形成完整的税务诊断基础数据资料。由于税务诊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所收集的税务资料进行分析,因此该步骤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正式诊断阶段。这一环节是税务诊断的实施阶段。诊断人员需要在获取各种完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客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诊断技术,对所获取的、经过鉴别的资料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税务活动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评价方案以及改进税务管理工作的途径、措施。通过广泛征求包括企业人员在内的各方意见以及成本效益评估,优选出可行性强、经济效果好的方案,提交诊断报告。(4)实施指导阶段。这一阶段是达到税务诊断最终目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向企业决策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介绍诊断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其次帮助企业制定实施方案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再次是有针对性地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涉税人员;最后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跟踪,适时对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使诊断方案更加有效。(5)诊断考核阶段。这是对税务诊断的效果进行检验的阶段。该阶段应重点收集诊断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反馈意见,并据此对诊断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不断提高税务诊断人员的服务质量及水平。
采用科学的税务诊断方法是实现税务诊断目标的关键。税务诊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 税务诊断的定性分析主要是指税务诊断人员通过利用调查、询问等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纳税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后,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及相关法规的比对,找出企业涉税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即通过专门设计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诊断。它将各个诊断项目具体化为相应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填入问卷中,然后再对这些问题和答案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从中找出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的税务诊断调查问卷示意表如表1所示:
定性分析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执行简单、易操作,而缺点是对问题的探究不够深入,主观性强,对问题产生原因的推测可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指通过利用指标体系、量化模型等客观的数量分析方法,对企业税务状况进行分析,以求找出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的方法,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指标分析法。指标分析法是指诊断人员在税务诊断过程中,通过对比同一纳税人
不同历史时期相同的涉税指标和不同纳税人同一历史时期相同涉税指标的数据变化,诊断纳税人纳税行为的一种方法。指标分析法要真正在税务诊断中起到作用,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科学的税务诊断指标体系。(1)目标性原则。在税务诊断有一个明确的诊断目标的前提下,指标的选择应有利于实现税务诊断的期望目标和效果,它要求指标体系紧扣诊断目标而建立。如果融入脱离税务诊断目标的指标,将对评价的效果和针对性产生极大影响。(2)针对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构建应以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为基础,并能够针对其经营性质和涉及的税种的特点、范围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3)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有明确的逻辑层次关系,即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明确,上级指标和下级指标之间的层次关系要分明。(4)客观可量性原则。所选取与构建的指标要能够客观地反映所需的诊断信息,并且该指标应是可量化的,其量化依据应来源于企业客观的经营资料和数据,如企业的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鉴于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涉税业务情况和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税务诊断难以像财务诊断那样建立一种通用的诊断指标体系,因此,对于不同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税务诊断人员应依照其具体的税务诊断目标,建立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指标体系。图2是针对诊断企业税负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和是否有足够的纳税支付能力设计的一个初步的税务诊断指标体系示意图。
注:①税负差异率=(企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100%
②综合税负率=(主营业务税金+所得税)÷销售收入
③总应交税金=应交税金期初余额+应交税金本期发生额
指标体系建立后,要对各指标的数值进行合理的标准化,再根据各部分的重要性,由诊断人员选择合理的方法研究确定相应的权重,最后将各部分指标加权综合,得到企业税负率和纳税支付能力方面的总体风险水平。而对于部分出现异常的指标,应该利用杜邦分析法的思想对其进一步分解和研究,以找出深层的原因,为税务诊断人员挖掘企业税务存在的真正问题提供“突破口”,同时为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提供可靠具体的依据。图3为利用杜邦分析法对综合税负率进行分析。
综合税负率=(主营业务税金+所得税)÷销售收入=主营业务税金÷销售收入+所得税÷销售收入=(本期消费税金额+本期营业税金额+其他税种金额)÷销售收入+(收入项目金额-扣除项目金额)×所得税率÷销售收入
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对问题研究深入,分析手段较客观。但是,该方法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对其所运用的分析工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要求高,执行难度较大。
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因此,在税务诊断中应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首先,在税务诊断选案(诊断对象)上,应先定性分析后定量分析。因为定性分析的易操作性可以帮助税务诊断人员较快地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税务状况,并通过访问调查手段使诊断人员进一步明确和缩小诊断范围,有利于定量分析中有针对性地建立诊断指标体系,从而找出异常的指标,使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其次,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综合分析并不孤立地看待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也许是导致定量分析中指标异常的主要原因;在定量分析中,出现的异常指标难以分解时,往往可以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跟踪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的潜在根源。最后,在税务诊断的两大功能分析中,税务筹划应以定性分析为主,因为税务筹划部分往往比较难以量化,需要分析企业的业务情况和税务特点,结合相应的税务政策提出筹划的措施和建议,因此,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而税务风险分析应以定量分析为主,由于需要考察企业本期税务的变化状况,就要将所需的税务信息进行量化后作出一个客观的比较,因此,一般以定量分析为主。
由于税务诊断是一项复杂且关系企业整体利益和风险的工作,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诊断人员选择方面,要挑选既精通税收法规,又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方法的人员。因为企业税务诊断是以税务工作为诊断对象,缺乏对税收法规方面的了解将难以胜任该项工作。同时该工作又要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所以对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也十分重要。
【关键词】软件项目风险 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风险计划
1 风险的概念
1.1 风险的定义
由于软件项目具有不确定的属性,任何软件项目都有风险。软件项目中的风险主要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某一种可能会在未来造成损失的潜在事件。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因素:人员、资金、技术等都可能成为风险发生的原因。一旦风险发生,则必然会给软件项目带去负面影响,比如:软件质量的下降、成本费用超出预期、项目进度的推迟等。
1.2 风险的类型
软件项目的风险类型可以根据软件项目开发范围区分,也可以通过可预测性区分。在开发范围中,比如开发人员可能中途跳槽,这属于人员风险,技术遇到瓶颈,使开发受阻,这是技术风险,还有商业风险、管理风险等。根据对软件项目风险的预测来分,可分为已知风险、可预测风险、不可预测风险。比如有些项目的开发环境恶劣,人员不足,资金短缺这些属于已知风险,可预测风险常常可通过经验得知,比如产品难以让所有人满意,而不可预测的风险则不能凭借推测得出。
2 风险识别的方法
风险识别方法各种各样,风险识别的意义是在着手一个项目初期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力做出所有可能发生情况的一种猜想。
2.1 德尔菲方法
是通过组织专家讨论并达成统一意见的方法。比如就项目中一个问题组织一场该项目组的技g人员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最终得出意见。由于参加人员的专业性,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往往具有很高的质量。
2.2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依靠某些话题或发言激起讨论组成员的“灵感”从而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通过讨论组中相互的信息交流从而启发思维,以这种办法达到组合效应,能有效的使风险预测的结果更准确。
2.3 情景分析法
这种方法根据软件项目可能的发展趋势,预测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情景,比如一个软件广受欢迎,推到该软件是否应该推出手机版,在软件发展的途中会不会遇到同行的激励竞争,如果竞争要怎么做等。
2.4 风险条目检查表
因为其比较简单的特点,该方法是最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之一。风险条目检查表通过对项目中一系列风险要素的分析,列出一些常见的风险问题。可以对所有可能遇到的风险有较直接的了解。
3 风险评估
3.1 定性风险评估
对项目将面临的风险定性认识,主要参考因素是风险发生概率和其影响。其简易关系如下表:
在整个风险评估中,定性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界定风险源,以此对项目风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整个项目容易在哪里出错。但是并不能给出风险发生的概率是多少,风险影响有多严重。这些需要风险的定量分析。
3.2 定量风险分析
在有了对软件项目风险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便可开始对软件项目风险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不同的是,定量分析会给出各个风险源的具体发生的概率,再通过一些定量的计算,将造成的损失具现化。该方法在软件项目风险计划中被广泛使用。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期的发展,将会衍生出很多分支,这些分支各自的分析结果将会被逐级的定量分析,得到各种发展可能导致的结果。目前主流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包括访谈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等。在各式各样的方法中,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定量是根本。对软件项目的定量分析意义重大,管理者将会对风险和与风险相关的利益有准确的认识,有利于做出判断。
4 风险应对策略
4.1 回避风险
很多情况下不建议首先使用回避风险,首先,因为诸如:地震、法律的改变这些风险是不可能被避免的,其次,很多情况下,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回避了风险同时也错开了一部分利益。由此可见回避风险法有着很明显的有点和缺点。优点在于,在一些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并且发生概率极高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有着直接、简单、全面的特性。但是同时也主动放弃了项目的发展空间,而且,有些情况是无法回避的。管理者应将回避风险的优先级发在最后。
4.2 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在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也很实用,某些情况企业为不承担风险,经常会把项目交给外包公司,从而达到将风险转移到另外团队或个体,还有技术上的转移风险,比如开发项目距前组织一次开发人员的培训可以将技术风险从项目团队转移到培训机构。在转移风险面前,需要注意的是风险评估和转移出去的代价是不是相同的,企业或个人能不能承担等。
4.3 损失控制
软件项目开发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风险是必然的存在,也是必然会发生的。损失控制是指在风险未发生前尽可能的消除风险源,降低发生概率。并做好风险发生时的提前预防措施。比如在解决客户风险的问题时候可以采取在开发阶段征求用户建议,保持与用户的联系。
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客户风险带来的损失。
5 总结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软件项目风险计划,软件项目开发中风险一直存在,比如在设计初期,面临着市场调查不够引起的客户风险,中期又可能会遇到技术风险、商业风险等。但是风险是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软件风险计划来控制的。比如在软件项目一开始制定好标准的文档使用规范,并要求统一使用文档,在以后即便人员更替,也对整个软件项目的进行没有大碍,这就很好的解决了人员风险的问题。管理者需要做到尽可能的把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虽然风险必然存在,但只要制订了合理的风险计划,防患于未然,风险便不再可怕。
参考文献
[1]吴朱军.软件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2]张帆.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3]汪峥嵘.软件项目风险管理[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4]张建成,周鸣乐,董火民,徐梅.浅谈软件项目管理[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8(05):84-86.
作者简介
谭钊(1998-),男,江西省九江市人。现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本科在读。
论文关键词:定量分析;管理会计;运用定量
1 定量分析法的定义及重要性
定量分析法亦称“数量分析法”。是运用运筹学、概率论和微积分等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等各种现代化计算工具对与预测目标有关的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并建立预测分析的数学模型,揭示影响预测目标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根据求解数学模型得到的结果,进一步分析考虑相关的非定量因素并作出预测结论的专门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预测具备较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管理,更注重用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方法来“武装”自己,朝着定量化的方向发展。用其精确性、科学性来决策消除某些直觉性和随意性。
2 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法特点 1 定量分析法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
管理会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尤其是依赖于现代数学技术发展起来的区别于传统财务会计方法的定量分析工具,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门与财务会计并驾齐驱的学科,它的主要职能作用是筹划未来,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资料,定量分析法偏重于数量方面的分析,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正确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资料,它的科学性及精确性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赞赏。 2 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法具有局限性
(1)客观的经济情况千变万化,影响定量分析法的运用。
虽然管理会计逐渐发展完善了一些定量分析工具,它们把所涉及的变量与变量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将数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然后按照预测的前提条件,计算出结果。但对客观经济变化缺乏应变能力,如果其主要问题把握不好,会严重影响预测、决策的结果。
(2)为保证定量分析法质量,需花费大量成本。
定量分析法耗时费力,也更为严格,有时需要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只有保证数据和假设的质量,才能保证定量分析法的质量。这就要求企业为了保证定量分析法的运用,收集大量符合质量标准的数据。但现实中存在着企业现有信息搜集措施不能满足这些工具的需要的情况,企业需花费高额成本来进行信息搜集。当信息搜集成本太高时企业就会拒绝采用,从而导致了这些工具的应用成了纸上谈兵。
3 运用定量分析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因定量分析法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也就对我们在运用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方法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运用定量分析法,我们就需要对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法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网络时代定量分析法的发展方向加以研究,从而提高运用定量分析法的能力。
(1)重视模型运用的前提。
通常管理会计中定量分析法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与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误入照搬照套的歧途。比之于结果计算,取数过程和明确模型前提条件更为重要,更能指导实务。作为模型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决定了模型的可运用性。因为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前提条件,条件符合对模型是正确的,若条件不符合,模型可能不正确,或者误差太大,没有应用价值。所以,会计人员在应用模型时一定搞清楚模型的前提条件。
(2)应注重取数过程。在经济行为分析中,与结果计算相比,取数分析过程更为重要。如果取得的数据不正确,即使应用非常完善的模型进行计算,结果也是不正确的;所以在定量分析时应注意:①进行模型的理论前提与现实前提是否吻合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选用的模型或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②在遵从取数的一般过程和其分析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取数的方法以及取数的分析方法;③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确定性、可靠性评价,进而确定所取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④对模型中运用的数据,凡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应提出控制措施。确实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须对取数进行风险值测定,并调整取数的大小。
4 网络时代定量分析法的发展
1.企业内部资金结构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匮乏的问题,这是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有的企业为维持正常运营,通常会采用举债或者贷款来筹措资金,导致企业资产的负债率比较高,这样一来,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还存在大量的财政风险,增加了财务管理的不确定风险,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偿还贷款,就可能陷入财政困境,甚至是破产。
2.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
在有的企业内部,企业各部门之间、上下级等在进行资金管理、使用以及红利分配上存在责权不清的情况,导致内管理非常混乱,使得资金回笼不及时,使用效率不高,存在严重流失的情况,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投资资本的安全和完整。
3.企业之间赊销和垫资比重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之间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存在商业信用的情况。有的企业为了不断扩大销售量,争取占有更多的市场,就会采用赊销或者垫资的方式,这会适当的增加企业的利润。但是,如果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程度或者登记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就投资会导致应收的账款出现失控的情况,甚至在短期内很难收回,就会成为坏账。
二、定量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现状探讨思路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就要不断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企业要根据实际的发展和运营的财务情况,合理利用各种财务分析指标,提高企业的偿还、营运以及盈利能力等。下面就尝试着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在确定好评价指标后,对于选择标准的规定数值,其中要以满意值为上限,不匀速值为下限,然后计算出各个满意值的程度和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根据各个指标值的权重,采用加权的平均法计算出评级指标的功能系数。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分为极大型变量、极小型变量、稳定型变量以及区间型变量。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计算指标单项功效系数,确定指标的权重。在很大程度上不同指标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是一样的,因此,为了获得更为真实客观的结果,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定性或者半定性的问题转化成为定量计算方式,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得出不同层次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然后,再构建判断的矩阵,对每个层次的元素进行两两之间的比较,从而转化为定量分析的判断依据,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量,可以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同时,在计算好单项的风险的功能系数,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算出三项风险的权重,最后得到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评估值。在一般条件下,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投资、筹资以及运营等环节,企业的运营的效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实际过程中,可以采用五级评价模式。当风险处在无风险的情况时,表明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正常;当处在一般风险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可能出现风险的征兆,作为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当处在中等风险时,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情况较为糟糕,财务风险非常的明显;当处在重度的风险时,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陷入了困境;当处在巨大风险过程时,就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已经非常的恶化,面临着被兼并的风险。
三、结语
(江西省机场集团,江西 南昌 330114)
摘 要:层次分析法属于管理决策中的一项定性、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该方法使用简单易懂,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和小项目中使用较少。作者希望通过一个较小的案例来简单介绍层次分析法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本文以某机场设备维修方案的决策为例,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三种维修方案进行分析,其中关于一致性校验和权向量等结果均采用MATLAB 2012Ra软件计算得出,最终计算结果方案一得分0.412,为综合得分最高方案,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十分适合在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AHP法;决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068-02
一、引言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1]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易学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决策者还是习惯于“拍脑袋”式决策方法,尤其是方案中涉及资金不多的情况下。本文希望通过此案例“抛砖引玉”,能够对于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提供一种现实可行的决策方法。
具体事件为某机场一套UPS(不间断供应电源)设备发生故障,针对故障作者进行了故障情况调查,并提出了三种备选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比对分析。
二、决策备选方案
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以及与同事和领导大量沟通、探讨后得出以下三种备选方案:
三、备选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
3.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为了更好的做出决策,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计算,我们选取项目费用(X1)、施工难度(X2)、施工周期(X3)、运行风险(X4)四种准则作为评估依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
3.2 构造对比矩阵
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进行两两元素的比较那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程度按1-9赋值(重要性标度值见下表)
根据上述重要性标度表,作者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得出权重结果,结果运用算术平均取整得出:
3.3 层次计算权向量及一致性校验
使用MATLAB 2012Ra软件计算各元素的权向量,计算结果如下:
制定方案人认为重要性排序第一为运行风险;第二为项目费用;第三为施工难度;第四维施工周期。
得到矩阵后需要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看其偏离的一致性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定义C.R.为一致性比例,其计算方式为C.R.=C.I./R.I.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N为矩阵阶数即4阶。数值应用MATLAB R2012a计算得出,计算C.I.<0.1,属于可接受范围。
通过计算知,相应的权向量为:
它们分别是三种方案在项目费用、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和运行风险上的得分,最后计算各方案的总得分如下表:
计算结果显示方案一得分0.41大于方案三得分0.31大于方案二得分0.27,方案一比其他方案有相对的综合优势。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设备维修方案决策为例,粗略介绍了定量分析方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步从粗放式发展转变为集约式发展,这就对广大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量分析技术作为现代管理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未来一定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识别;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6日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风险事件导致的重大损失工程比比皆是,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工程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与决策相关,是客观因素变化的结果,是结果与期望偏离的总和,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偶然性、随意性、可变性、可测性和相关性。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构成了风险的三大要素。
工程项目的风险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风险,是所有妨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的集合。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阶段性、全局性和多样性。风险的阶段性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的全局性是指风险对局部产生的影响会随着项目的进展和时间的推移而扩大,进而影响全局;风险的多样性是指风险内部错综复杂,各种政治风险、建设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等风险因素随时存在。
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认识工程项目的风险,并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手段有效地控制项目的风险,妥善处理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包括识别风险、明确风险、收集资料、估计项目的风险形势;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包括确定风险评价基准、确定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做出项目风险的综合评价等。最终需要制定风险管理的方案。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两者密不可分,贯穿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二、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首要步骤,它通过对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的分析与归类,找出对项目顺利实施有巨大影响的潜在风险因素。
(一)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依据有工程项目规划、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历史资料、风险种类、假设条件与制约因素。
(二)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包括收集资料、不确定性分析、建立初步风险清单、风险分类和建立项目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列示风险编码、因素、事件、后果,风险发生的估计事件、风险事件预期发生次数、可能的损失等。
(三)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核对表法、流程图法和情景分析法等。专家调查法是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做出判断、评估和预测的方法;核对表按照风险来源列示经历过的风险事件及其来源,形成该项目的基本风险结构体系;流程图是按照阶段顺序将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以模块的形式组成流程图,在每个模块中标注出潜在的风险因素,给人以清晰的印象;情景分析法适用于可变因素较多的项目,关注于某些因素对项目造成的影响,识别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影响程度。
(四)工程项目识别的风险因素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及自然风险等,其中运营风险又包含运营成本风险和运营收入风险,市场风险又包含行业竞争风险和市场消费需求风险。
三、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通过调查研究提高对不确定性影响项目的认识,以减少不确定性的发生。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使用特定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工具,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通常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风险,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计划。当出现偏差时,及时修正,同时为风险的定量分析指明方向。广泛使用的定性风险分析方法有过程风险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数分析、原因――后果分析和SWOT分析等。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定性分析之后,企业需要出具风险综合评定报告、定性风险分析结果的趋势、风险优先次序清单以及需重点进行控制的风险清单。
(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之后一般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数理统计等方法,量化风险,并将其可能对项目造成的影响量化,从而识别最需要关注的风险,以数据说明项目的总体风险程度,从而制定成本、进度计划表和风险管理的目标。常用的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法、矩阵分析法和决策树分析法等。敏感性分析法是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矩阵分析法需要建立量化风险矩阵,也就是风险概率――风险影响排序矩阵,对于每个具体的风险都采用一个风险矩阵和风险衡量尺度,定量的对风险进项排序,针对发生的可能性高、后果严重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决策树分析法是将备选的决策或方案通过“树”的形象描述出来,并显示方案执行的后果及可能发生的概率,形象直观、脉络清晰。
四、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
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风险评价模型,运用数学推理,对风险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影响程度进行估算,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并为将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支持依据的过程。
(一)风险评价的目的。评估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发生的后果,为风险控制决策服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风险因素会随着工程项目进度而不断变化,因而要随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量化风险的影响程度,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
(二)风险评价的过程。首先,确定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标准,可以选择工期、成本、利润等可以量化的目标作为标准,也可以选择企业威信、员工满意度等目标作为标准;其次,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应该向所有的单个风险进行综合,进而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当然,这也是整个风险评价环节最繁琐的情况,因为单个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后果本来就不遵循一定的规律,再将其自由组合后进行评估其难度可想而知;最后,将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与风险评价的标准进行比较,以决定是继续按照原计划执行工程项目还是重新拟定新的方案,或是放弃工程项目。
(三)风险评价的方法。在进行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时,可以选择的方法有调查打分法、故障树分析法、蒙特卡洛分析法、概率法、风险图法、层次分析法等。
五、工程项目的风险应对
工程项目的风险应对是针对项目风险制定的措施以应对风险,风险应对的策略有预防风险、缓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和利用风险等。
(一)预防风险。首先,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施工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风险的方法;其次,在工程项目开始前,采取技术措施,消除物质性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威胁,防止不利风险因素的出现,以减少损失;最后,企业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等避开不必要的风险。
(二)缓解风险。风险缓解是在承认风险的客观存在性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风险对工程项目目标、进度、质量等的影响,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到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一方面人为分隔可以分开的风险;另一方面寻找共担风险的风险承担者,缓解独自承担风险的压力。
(三)转移风险。风险转移,不是风险转嫁,而是通过发包和分包、工程的保险与担保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一方来承担,并不能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
(四)自留风险。自留风险,是指项目主体独立承担风险,不予以转移的行为。事实上,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自留,因而在采用风险自留之前必须掌握完备的风险信息,可以采取防止或减少损失与自我保险的措施。
(五)利用风险。利用风险主要是针对投机风险而言,因为风险与收益并存,通过衡量风险的成本代价与收益价值,制定相应的措施,化不利为有力,使风险成为盈利的来源。
主要参考文献:
[1]董芳芳.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4.3.
[2]陆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3.17.
【关键词】 ERP; 系统参数; 风险管理; 故障树; 层次分析法
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依赖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开展与信息系统紧密相关,与此同时,信息系统风险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信息时代的风险管理具有许多新的特征与内涵,需要更新观念,运用新的方法与手段,及时识别信息系统运行中的预警信号,采取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一、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现状
针对信息系统的风险问题,各相关机构了一系列的框架体系,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电子系统保证与控制”(ESAC)模型和美国IT治理研究院(ITGI)的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体系。目前,理论界对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经验总结及定性分析阶段。在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财政部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相继颁布之后,实务界各软件公司也顺势推出了各自的内控风控系统,如金蝶K3、用友内控等,但其大都未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部分有简单量化也仅停留于粗略的等级划分;另外,也未站在整个企业层面将风险统筹管理及逻辑展示,不利于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
风险发生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其管理不能各自为政,而整合了企业所有资源高度集成的ERP,则创造了一个让风险管理融入企业“DNA”的最佳平台。本文在目前风险管理系统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系统参数设置可能造成的风险,利用故障树和层次分析法中的定权方法,构造出一个闭环适时的风险管理系统,以为解决目前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内容繁杂不清、风险评估标准不明确、风险监察手段不力等诸多问题提供思路,让风险管理伴随ERP真正渗透整个企业,成为企业的新型竞争优势。
二、ERP环境下风险管理系统构建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与ERP的信息系统控制紧密结合,很多内部控制点的控制标准、控制方法通过信息系统控制的方式实现。因此,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系统控制的风险。目前,信息系统控制的实现方式有程序代码固化控制和参数化控制两种,其中参数化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参数设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如果一个控制参数没有正确设置或是被恶意错设,由于ERP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集中采集、信息共同分享,控制失效就会使系统反复发生相同的纰漏并蔓延至整个企业,其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因此,根据系统参数设置失误可能造成的影响来确定对应风险点,扫描汇总参数设置漏洞后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参数及风险权重,计算得出风险评估值,对企业风险评级;实时监控参数设置情况,当条件事件(敏感参数错设或风险超出企业容忍度)被触发时,进行反馈控制。以此方式来管理企业风险,可以合理保证企业在可控状态下安全运营。
综上,本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四大基本功能模块:风险识别模块、风险评估模块、风险评级模块和风险监察模块。
(一)风险识别模块
首先,根据COSO及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风险的定义及描述,可以精细分类把风险整理成三个级别,依次是风险层次、风险类别及风险点(见表1)。根据风险点具体含义及描述,确定ERP每个模块系统参数错设时对应的风险点(见表2)。
本模块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扫描汇总系统参数设置漏洞。
(二)风险评估模块
本模块分为故障树编制和风险定量分析两个子模块,其中,故障树对展示系统参数及对应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为下一步风险定量分析权重确定及风险值计算奠定基础。
1.编制风险故障树
故障树分析技术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1962年开发的,它采用逻辑的方法,形象地进行危险的分析工作,特点是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用故障树的方法分析风险,既可定性也可定量,兼具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根据表2编制出风险故障树(见图1),图中矩形代表顶上事件或中间事件,圆形代表不要求进一步展开的基本引发风险事件。
本文在故障树的建模过程中,只探讨了下级元素与上级元素为N:1关系且逻辑关系均为或门的情况,未能充分利用到故障树强大的处理复杂结构问题的功能。今后可进一步分析各控制参数设置直接和间接影响的风险点及风险之间可能存在的连锁反应,逐渐丰满故障树,以更全面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风险定量分析
为体现企业对风险的容忍度,本文将故障树单纯考虑事件的发生概率加上权重因素后综合考虑。为便于得到逻辑推理计算公式,加强其概括性,设故障树顶上事件为T0,中间事件为AIi,基本事件为XIi。其中,中间事件和基本事件的下标I均表示元素所在的层次,i表示事件在该层次的顺序编号。下面依次讲解权重的确定及风险值计算具体方法。
(1)权重计算
故障树事件的定权借用层次分析法中权重确定方法求得。在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时,事件两两比较的基础是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危害程度和企业对该参数设置的敏感程度,而非对顶层事件的影响大小。此法可避免对所有个体直接进行排序的困难,使决策者注意力集中,较为客观地评价两者的“优先”程度,以提高准确度。
据此,首先对照层次分析法中的标度含义表,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然后利用“和法”取列向量算术平均进行求权,最后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查矩阵A的不一致程度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若有满意的一致性,通过一致性检验,可用其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否则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
例:现金流风险分支下辖3个元素X41(出纳签字)、X42(货币资金赤字警告)、X43(收款预算控制)。
比较3个元素可能造成现金流风险后果的危害程度和企业对元素的重视程度,构造出成对比较阵:
依此按照底层次顶层顶层最顶层的顺序循环,可计算出故障树所有事件权重及风险值,最终即可汇总出各企业总风险值T0=∑ni=1R(A1i)·E(A1i)。
(三)风险评级模块
依据会计确认对可能性的估计区间的划分及事件风险的权重赋值,计算出风险评估矩阵(见表3)。
如图3,当事件发生可能性极小且权重为极低、低、中时,风险等级为低;当事件发生可能性极小且权重为高和极高、事件可能和很可能发生且权重为极低时,风险等级为较低;当事件可能发生且权重为低、中和高,事件很可能发生且权重为低、事件基本确定发生但权重为低和极低时,风险等级为中度;当事件可能发生且权重为极高、事件很可能发生且权重为中和高、事件基本确定发生但权重为中时,风险等级为高度;当事件很可能发生且权重为极高、事件基本确定发生且权重为高和极高时,风险等级为极高。
根据风险等级划分原则和评估矩阵计算结果,可得出每个风险等级区间的临界值,由此划分出风险评级表(见表4)。
依据风险定量分析中得出的风险评估值,对照该表,可对应得出各风险所对应的风险等级,视情况进行分级管理。
(四)风险监察模块
一个闭环的风险管理系统,它的信息流通途径及反应机制应为“控制信息反馈信息控制信息(控制手段)”。其中前馈的控制信息应是企业根据管理需求,在故障树的节点处自定义的触发条件。其触发条件可以是敏感参数的错误设置或超出企业容忍度的风险评估值抑或是信息系统某模块参数设置的漏洞总数。
在控制信息传达出去后便得到反馈信息,再次回馈的控制信息就应该是控制手段。风险监察模块提供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两种控制手段,可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控制强度,如预警提示、禁止业务进行等多个强度级别。
对风险的识别绝不是一个单一的、一次性的过程。在风险管理系统建立之初,经各种程序识别的一系列风险所在的环境,将随着这些已识别风险性质的改变而迅速发生变化,企业还需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监察。首先,在应用之初根据实际应用的ERP特点及具体业务情况确定参数及对应风险。在运营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计算机购置成本、服务器承载能力、风险容忍度、运营效率等多个因素,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合理调整故障树并及时变更风险监察的反应机制,以适应企业运营管理需要。
三、风险管理系统的应用
通过风险管理系统对参数漏洞进行定期扫描和主动反应,可以对企业信息系统风险洞察入微,防止人为或非人为等未知因素在暗处干扰企业运行。另外,通过将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参数设置和风险评级历史情况进行存档,一可将历史记录与企业经营中的财务及业务数值进行对比,建立线性关系,以探寻既定的企业运营效率之下最合适的风险容忍度及参数配置值;二可以在企业进行内审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切入点,如某段时间客户信用管理参数设置为“是”,则应重点审查信用额度高的客户销售业务,如为“否”,则需重点检查销售欠款较多的客户的相关业务。
【参考文献】
[1] 陈旭,李莲.基于ERP系统参数的内部控制及风险评估研究[C].第十一届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