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影发展背景

时间:2023-07-31 17:01:12

导语:在电影发展背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影发展背景

第1篇

一、国产电影发展的民族化路径

我国电影事业沿着怎样的路径发展、该如何发展,是每一个电影人、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坚持电影道路的民族化,把我国电影推向全球,是赢得电影发展先机的重要决策,也是我国电影在国际电影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环境下,赢得生存空间的必经之路。走全球化道路,必须立足电影事业发展这个前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以增强国产电影独立性提高国产电影竞争力为核心,走出一条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全球化标准的发展之路。这其中包含电影作为文化商品的价值实现、电影的市场化运行规制等诸多问题,这是我国电影事业在面对西方电影霸权的重压之下,采取的一种积极的、带有对抗性的发展策略。这种策略不是被动的策略,而是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电影事业以民族化求生存、以全球化求发展的电影战略。进入21世纪,电影界针对国产电影事业发展道路的建构,就强调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地位。尽管人们在强调国产电影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全球化元素,尽管在西方文艺思潮冲击下国产电影中的民族文化面临巨大冲击甚至出现文化元素的混杂,但人们一致认可民族文化在国产电影中的核心地位。

国产电影的发展事业必须要由一个共同体来完成,发展路径要由共同体的成员共同设计。这个共同体有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传统,那么,在架构发展路径时,就有着一致的目标。为完成这一路径的设计战略,就需要来自共同地域、共同文化、共同传统的某种共同体的战略支持。有人提出,国产电影要回归到最初的文化原点以确保其主体性,并获得共同体的支持。对于国产电影事业的发展,支持者并不反对将电影产业化,也不反对电影的市场化运动,他们认为这些举措能够更好地促进电影事业的发展,平衡电影资源,这些不失为发展电影的有效手段。

我们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发展电影事业的同时,也要把目光投向海外。密切关注海外电影事业发展的态势,汲取人家成功的经验。比如韩国,作为我们的邻邦,其发展模式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在评论人士看来,我国电影事业与韩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比如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都曾经历过电影发展的低谷,都面临着外来电影的竞争压力,都有重新振兴电影事业的渴望,都渐渐走出了低谷并走向兴盛之路等。

电影在韩国的振兴之路,引起了我国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激发了业内人士极大的研究兴趣。进入21世纪,就有人多次呼吁,借鉴韩国成功的经验发展我们的电影事业。有业内人士在研究了法国和美国电影不同的发展路径后认为,应该借鉴台湾地区的发展模式和韩国发展模式,走一条既重视电影艺术又着眼电影产业化的双重标准的道路。

电影事业在韩国的成功,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1)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有人将韩国电影的成功振兴,归功于对民族文化的坚持,是来自民族文化的力量经受住了来自好莱坞电影的强大力量的冲击。因此,国产电影重塑辉煌,必须坚持民族文化,这是民族力量的源泉。(2)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电影事业的发展营造政策上的优势。评论人士认为,韩国电影的成功,政府的作用功不可没。韩国政府对本国电影采取了系列保护性措施,制定相关的保护制度,为电影事业营造良好的国内氛围。(3)打造本土文化优势,坚持民族独立精神。有研究认为,韩国电影的振兴,除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保护,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本土文化,坚持民族独立精神。把复兴的希望寄托在本民族身上,而不是对外国的依赖,这样的启示对我们不无裨益。

坚持民族文化,是国产电影事业发展路径的必要架构,也是我们的发展之本。但是,仅仅坚持民族文化还不足以让国产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的竞争大潮中得以生存发展。因为民族文化只满足了部分价值观念,也许并不代表绝大多数的价值诉求,它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最具普遍性。作为比较成功的韩国电影,其电影文化已经明显带有好莱坞的印痕。这说明了仅仅依靠某个共同体的力量发展民族电影,其作用微乎其微。

不可否认的是,国产电影受到来自文化传统和政治传统的约束,但仅仅以文化和政治来规定电影的本质还不足以促进电影事业的繁荣。有人试图通过回归文化求证发展民族电影的路径的正确性,或者通过语言体系的同一性求得民族心理的认同。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比较狭隘的。因为这种简单的认同看似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我国境内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忽略了世界华人身份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其实,民族电影所立足的民族文化只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总之,民族电影属于历史的范畴,只能是国产电影战略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二、国产电影发展的市场化路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影事业走向市场已是大势所趋。这是来自政府和学术界的一致共识。电影的市场化,可以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其中。这对电影事业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对于市场化路径的讨论,人们也把目光从20世纪90年代关注消费市场转移到了电影资源的配置。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到来,我国电影事业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在长春、北京等地举办了国际电影节,并邀请世界著名的影视制作公司参加活动。世界电影界的一些大腕级人物和国际知名电影公司来到中国,带来了他们倾力打造的大片,还有最前沿的创作理念和电影模式。这一切为我国电影事业走向市场化的道路,提供了绝好的思路。随着与好莱坞的频繁接触,我国业内人士认识到了电影市场化势在必行,也看到电影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对其加以规范。为此,政府必须全力出击,用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电影市场化的运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展国产电影事业,把国产电影推向全球。另外,通过与国外电影公司的密切交流,国外电影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大大激发了我国电影人对电影市场前景的设想。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投资融资机制、发行机制、营销机制以及风险共担机制等,对我国电影的市场化运作有很大的启发,也是我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以国外发展模式为参考,并不是说要完全照搬他们的模式,这种“拿来主义”是对我国电影事业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我国电影推向市场,推行市场化运作,必须是在政府主导下的行为。电影承担着社会主流思想传播的任务,电影资源的配置、制作和发行,必须在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督之下。也就是说,国产电影市场化,不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而是在国家全局管控下的资源协调。

通过上面的分析,结合近些年来我国电影的市场化的运作情况,我们看到,我国电影事业不能“一条腿走路”,既不是简单的市场化,也不是单一的民族化,要两者并举,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要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道路。也就是说,结合我国市场运行机制的规律、充分考虑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电影自身的特殊要求,走出一条既非单一民族化又非单一市场化的道路――既不能唯利是图,又不能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含如下内容:

首先,我国电影走市场化的道路,一定要考虑到民族多元化这一特点。就当前我国电影来看,涉及的文化元素很多,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批判文化,它们彼此交织,又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文化元素既不同质,又没有共同的指向性。那么,国产电影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考虑电影中文化元素的普遍性,也就是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能得到共同的审美感受,或者说,电影要描述全人类共通的情感,这才会得到更多人的感情共鸣。比如电影《魂断蓝桥》,里面描述的真挚爱情以及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命运,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会流下同情的泪水。所以,描述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即电影的普适性,是我国电影全球化的第一要招。当然,在考虑普适性的同时要兼顾电影的民族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世界电影舞台大放异彩。意即,电影要有普适性,还要具有民族性,二者相互交叉、共存共生,不是水火不容的冲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国的电影要迈向世界,一定要有适合商业美学的文化元素,这种元素就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文化元素,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与其他国家的影片展开竞争的资格。我国电影要想保持持久的发展活力,还必须有独立的文化空间,也就是在遵守国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电影还要有批判反思现实生活的权利,还要有批判性的声音,以确保电影作为文艺作品公正地看待社会,发挥其监督作用。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要具有独立性,它不是政治的传话筒,应该允许它有不同声音的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电影在民族化和市场化的道路上都走了极端。要么强调民族化,这对其他异质电影而言是有意或者无意的压制;要么强调市场化,造成电影市场一片混乱,电影只追求商业利益,唯利是图,一些粗制滥造、生拼硬凑的劣质电影也堂而皇之地进入影院,对电影市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所以,我国电影要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必须两条腿走路,不可一意孤行。

其次,我国电影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要真正符合国际化的要求,同时保持国产电影固有的传统因素。目前,我国电影正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之中,既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又有来自国内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争议之声。对于错综复杂的环境,国产电影必须有相应的应对机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之下,确保我国电影有一席之地。面对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整合国内电影资源,提高竞争实力,通过有效的整合突出我们的优势。还可以打破电影界限,对国内其他有实力的媒介进行跨界组合,组成强强联合集团,应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另外,走出国门与其他国家的影视公司进行联合,组建以我国巨型电影公司为核心的跨国媒介,采取风险公担的原则,共同抵御竞争压力。与此同时,举办有分量的国际电影节,并以此为交流平台,不断更新我们的创作理念、发行机制,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为国家权力部门,各级政府一定要在政策法规上给予支持,保证政府的适当投入。政府在对电影市场进行监管的同时,也要给予电影行业一定的独立空间,保证电影的话语权、决断权,不能用一定之规干预电影的发展。作为电影制作者,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确保中国电影的多元性,清醒地认识到电影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电影,是商业美学与传统文化结合、传承与批判共生的主流媒介。仅仅追求电影单一的民族特质,势必将电影引向绝路。国产电影在走市场化道路的同时,既要鼓励电影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要避免竞争的不公平性;同时警惕电影市场人为干预和垄断,避免腐败现象进入电影市场,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交流平台,促进我国电影市场的良好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 典籍英译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出现和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几乎可以做到全球同步。在这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典籍的英译更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大大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为了提高典籍英译的翻译质量,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典籍英译的三个原则

(一)普及化原则

中华典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但是在文字表述上比较拗口晦涩,所以在典籍英译的过程中既要把典籍的精髓翻译出来,又要在文字的表述上通俗易懂,这样才能让国外文没有受过中华文化熏陶的读者能读懂,并产生兴趣,这就要坚持普及化的原则。另一方面,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能只依靠少数几个学术精英,而要靠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共同参与。所以为了推动东学西进,还要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能用英语去介绍推广中国的文化,这些都要求典籍英译首先要遵循普及化原则。

(二)国际化原则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来源不同,意识形态相差很大,典籍英译的读者群始终局限于一些汉学家和对东方文明情有独钟的学者,普通读者很少问津,这大大妨碍了东方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因此,翻译时要坚持国际化的原则,在翻译时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出版形式等方面要选择更为灵活的方式,尽量和国际接轨。

(三)现代化原则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人们的选择必然倾向于兴趣化、实用化和现代化。因此,典籍英译要尽可能采取适合现代人审美标准、阅读口味的编排形式,甚至可以增加MP3等声像资料。

二、典籍英译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政府的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典籍英译事业的支持,因为人文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获益快且明显,所以一直以来国家对它的投资远不及自然科学大。典籍英译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关系到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合作以及自身的形象,所以非常重要,理应纳入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划,并对从事这一事业的学者给予一定的资助。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完整的典籍英译交流平台,让学者、翻译者和读者之间进行无阻碍地沟通和交流,以促使典籍英译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典籍英译的网络、网站建设。典籍英译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其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和谐世界,所以我们的读者群应该是所有懂英语的人。目前网络已经像一张网一样包裹了整个地球,即使远在天边也能面对面的交流,而且网民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在尊重产权的前提下,典籍英译的作品可以放在网上,从而使作品有了广泛的读者群,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二是加强典籍英译的翻译者和中文典籍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从事典籍英译的学者或许中文功底不错,但对中文典籍的研究不一定深刻。古代文言文和现代文

从词语的含义到语句的组织都和现代文有很大不同,有的还需要我们去断句,断句的不同直接影响句意的理解。一般来说,距今时间越久,理解的难度越大。所以典籍英译的作者首先要在原语言内进行转换,需要穿越古今时间的隧道,精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这就需要古汉语工作者的参与和帮助。其次还需要进行文化层面的转换。翻译者还需要对原作进行一些调整,以符合当代人的主流意识和文化形态,吸引更多的读者。但这种写作势必伤害了原文作者的意思,究竟该不该该,改到什么程度,目前很有争议,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是加强中外典籍翻译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对中国典籍深有研究的国外汉学家和典籍研究者,他们不仅懂得汉语和中国文化,而且英语是他们的母语,所以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典籍翻译完后请他们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加工和润色。

(二) 提高典籍英译者的水平

典籍英译对翻译者的水平要求很高,他不仅要有充分的语言知识,掌握翻译的技巧,而且还要了解中英两个民族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习俗,甚至对政治、经济等的不同都要有不同程度地了解。因此,典籍英译工作者一定要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三)典籍英译的对内、对外传播

典籍英译在国内的传播也很有意义。比如国内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不仅要学习西方文化,更要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并懂得如何用英语来表达,承担起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在国内传播的过程中,对于专业研究人员和学者来说,尽可以全部保留典籍的内容,以利于更全面地了解作品内容,并对其鉴赏和评判,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要选择那些有利于修身励志,具有现代意义的内容进行翻译。

典籍英译的工作可以仿效英语“书虫”这类丛书的编写形式,把典籍原文、现代汉语翻译和英文翻译放到一起,再根据读者层次编成分级读物,这样,既使青少年在阅读中学会了英语,还让他们熟悉了中国古代的经典。一举两得。另外,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即: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西方文化,其实是中西文化都要学,要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讲授中国的文化。典籍英译的对外传播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只是对典籍英译读物的要求更高,使其具有更加有趣、生动,符合西方读者的审美要求。

三、结语

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强盛推动着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西方学者和普通读者的兴趣,因而典籍英译这项显得越来越重要。当然典籍英译也弘扬了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中西方人的相互了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和科技的发展,为典籍的交流搭建了更好的平台,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种形式,促进典籍英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跃红.意义、主体和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9):52-55.

[2] 汪榕培.为中国典籍英译呐喊――在第三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国外语,2006(1):66.

[3] 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4] 杨牧之.大中华文库――周易[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8.

第3篇

关键词:电法勘探;三极测深;垃圾;埋藏深度和厚度

Abstract: Previous City suburb is generally preferred position to empty the rubbish of the city,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original cleaning garbage place some were filled, and some are even on the surface has been covered with cement road, now the city's development change rapidly, the time for cleaning garbage place some became the focus of the project site to find out, the original garbage buried depth and thickness, poses a dilemma for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based in Beijing, a Fengtai marshalling station expansion and reconstruction project from the angle of electrical prospect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some body will.

Keywords: electrical prospecting; three-pole sounding; garbage buried depth and thickness;

中图分类号:P6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概述

电法勘探是物探的常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不同介质之间存在的电性差别进行勘测,因为原理比较成熟、操作比较简单,所以被应用到水利、电力、铁路、公路等众多领域。北京丰台某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已进入定测阶段,该阶段要求查明设计线路两侧的地层情况,其在局部段在垃圾回填的基础上铺上水泥的某单位的大院,为了彻底查明该处垃圾的填埋的范围及深度情况,同时减少钻探的工作量,而选择投入了物探方法。

本次投入的物探方法主要是电测深法,该方法是根据介质岩性的导电性即电阻率差异来划分地层的,介质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为:

ρS=K (1)

式中ρS为介质的视电阻率值,

ΔUMN为M、N两点之间的电位差(mV),

I为A、B回路中的供电电流(mA),

K为装置系数,使用三极电测深法时按公式(2)计算。

K=2π (2)

在现场利用电法仪测得ΔUMN和I,即可利用公式(1)和公式(2)计算出介质的视电阻率值,三极电测深法的装置示意图如见图1。

图 1 三极电测深法的装置示意图

2地形、地质情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测区位于北京丰台区,地形较为平坦,但大部分表面有一层水泥覆盖,不利于物探工作的开展。

通过钻孔资料知,该区域地层岩性覆盖层有素填土、杂填土、砾石、卵石,基岩为砂质泥岩。

通过孔旁测深曲线分析,素填土电阻率为ρ=30~100Ωm,主要以回填的卵砾石夹土的杂填土电阻率为ρ=80~240Ωm,主要以回填的土夹卵砾石的杂填土电阻率为ρ=20~50Ωm,垃圾带(主要是生活垃圾)电阻率为ρ=10~30Ωm,土夹粗砾石电阻率为ρ=30~50Ωm,粗砾石夹土电阻率为ρ=120~240Ωm,基岩(砂质泥岩)电阻率为ρ=80~160Ωm。不同岩性介质间有一定电性差异,具备开展电法工作的前提条件。

3 外业资料的获取

测点利用手持GPS定位,因为场地的限制,电法采用了三极电阻率测深法,跑极方向尽可能保持一致,以克服三极装置带来的各项异性的影响,对于电测深极距的选择原则上是将所测的深度范围内的目的电性层明显地反映在电测深曲线上,为此有的点在发现供电极距间隔过大时,应适当加密极距,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电测深曲线,为解释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提高成果解释的精度。

在勘探中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外业工作,并进行质量检查。电测深法点距采用10~20m,有异常处加密,AB/2(max)=65m。在水泥路面进行电法勘探,业内人士已经研究出很好解决办法,就是将碳棒竖直插在布袋的砂土中,再用铜线将碳棒从布袋里接出来,通过饱和盐水的养护,保证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利用该方法制造的电极,解决了在水泥路面无法利用铜铁电极施测的难题。

4资料整理及分析

测区内电测深曲线主要分为两种类型:KH型和HK型曲线,见图2所示。经与钻孔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推测,该范围区的HK型曲线为原状未经扰动的地层,层序为土夹粗砾石、粗砾石夹土(或砂卵石)及基岩。KH型曲线为经扰动的地层曲线, KH型曲线层序为素(杂)填土、垃圾、土夹粗砾石、基岩。上述分析基本符合通过调查了解到的有关该区域形成现状的情况:原来的经过冲积而沉积的砂、卵砾石被当建筑材料取走后留下的深坑,后来经过慢慢的回填才形成目前这样的,深坑回填的材料较为复杂,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卵砾石及土等。

图2 实测的KH型和HK型曲线

通过对所有曲线的对比分析,就可以大体确定测区范围内垃圾的范围及埋深。

下面以其中的一条测线来在此做一下简单分析,DP-Ⅲ测线的等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成层性较好,其中低阻部分为垃圾的反映,深度为3.5~18m。其成果示意图见图3所示。

图3 DP-Ⅲ测线物探解释纵断面示意图

5结论

通过本次物探工作,结合钻孔资料基本上摸清了该区域的地层及垃圾的分布情况,为设计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第4篇

[关键词] 电影音乐;现代;影视作品;功用

电影作为一种集声音、画面为一体的影像艺术自其诞生即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所带来的对于现代电影艺术需要的逐渐提升,作为现代影视作品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音乐其重要性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所谓“电影音乐”一般被认为是在电影之中所插入的各种音乐的总称,狭义上也被认为是为了某部特定的电影而创作的音乐。电影音乐一般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对电影对白、音响效果等进行整合,融合在一起,伴随着电影放映而为欣赏者所熟知,让影片给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电影音乐概述

溯源电影音乐可知,电影音乐出现于20世纪,作为一种较新的音乐体裁,其兼容了音乐与影视的优势,其依托于电影作品故事内容情境的发展,又包含相对独立的灵魂,其是对于电影内容在一个新的层面进行的整合,通过音乐的形式将故事情节进一步升华,进而可加强人们对于电影内容的了解以及思想共鸣。电影音乐可以使观众通过听觉使其心里感觉上形成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的立体感,进而促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真实,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之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与电影故事情节共同阐释精神实质的同时,并不失音乐之本色。其组成要素依然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电影音乐的创作过程之中,需要对于音乐组成要素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还要与电影整部作品的整体构思、整体结构、电影对白、音响效果、人物形象语言等紧密结合。从本质上来看,整个电影音乐的创作主要是在把握音乐基本规律基础上,服务于整部电影。甚至可以简单理解为“电影音乐即是配乐”,即在电影情节呈现的基础上,恰当的情节、恰当的时间融合恰当的音乐。电影音乐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在满足于衣食之外精神更高层次的追求而不断变化发展。从最初的纯交响电影音乐,到现代具有很强创新的电声音乐的发展,目前电影音乐已经发展成为兼具各种传统音乐要素以及新兴的各种流行音乐元素的新型电影音乐。伴随着电影音乐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现代影视作品对于电影音乐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电影传播极具广泛性等特征,使得其对整部影视作品以及人们的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深重。

电影音乐对现代影视作品的功用

电影音乐大师伯纳德·赫尔曼曾说过“银幕上的音乐能够挖掘出并强化角色的内在性格,它能将画面场景笼罩上特定的氛围:恐怖、壮丽、欢乐或悲惨。平淡的对话一经音乐的衬托便上升为诗意的境界”。特定的电影音乐无论是对于整部电影人物性格塑造、整体氛围的渲染、意境的建构,还是对于精神实质的呈现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针对目前电影音乐的相关研究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电影音乐对于现代影视作品的功用。

(一)时代与空间特征的呈现

现代影视作品之中,往往会将电影音乐作为描绘与渲染时代特征与空间特征的重要利器。电影音乐往往可以通过作用于背景时间、空间等,进而可以使现代欣赏者构建一个立体的大环境,进而给欣赏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例如,从时间的立体性构建来看,由著名导演雷德利·斯考特导演的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角斗士》便是很好的例子。在《角斗士》影片之中,雷德利·斯考特将古罗马宏伟的角斗场再现于世人面前,通过对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故事的描绘,给欣赏者带来了充分的视觉享受。抛开《角斗士》之中,对于腰斩、头飞等MTV式风格视觉震撼力的呈现方法,从其背景音乐来看,在《角斗士》之中,对于传统古典乐器声音的采用,交响乐队的编制,管弦乐器的演奏,同时配合人声合唱的电影音乐表现,使音乐更接近古典派和浪漫派的曲式结构,其对于整个古罗马时期背景时间的呈现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加勒比海盗——聚魂棺》剧中的“Dinner is Served”,更是如此。当《加勒比海盗——聚魂棺》的镜头拉至虚拟出来的食人部落荒岛,结合创设出来的原始食人族举行宗教仪式时的各种乐器(例如手击鼓)、人声合唱等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曲调,对于时代特征有着较好的呈现;从空间的立体性构建来看,电影音乐也可以更好促成欣赏者空间立体性的构建。例如,吴宇森执导的电影《碟中谍2》中IMF小组到达西班牙后,在整个背景音乐之中融入了大量西班牙风格特点,良好的音响效果、踢踏的节奏、吉他配乐的西班牙民族风情音乐,使得观众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碟中谍2》之中,运用吉他以及人声结合共同演绎出的西班牙特色的优美旋律,使人流连忘返。

(二)承上启下,暗示剧情发展

电影音乐除了对于电影故事的时代与空间特征的呈现功用之外,其对于电影故事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以及暗示剧情发展的作用。电影音乐往往在推动整个电影剧情发展中占有着突出地位。对于电影音乐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以及电影故事情节发展进行反思,则可以发现,许多电影音乐会先于电影画面或后于电影画面。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等等。仍然以《加勒比海盗——聚魂棺》为例,对于贯穿整部电影的歌曲尤其是在剧情最后一段时起着重要作用的Hello Beastie而言,其承上启下,暗示剧情发展的效果表现十分明显。例如,在《加勒比海盗——聚魂棺》之中的女主角在发现海怪意图为杰克船长时,便将船长锁在桅杆之上。此时,由于整个剧情的突然逆转直接导致了险境层出,这时Hello Beastie恰到好处地出现,这时则采用较为低沉的旋律,让大号等低音管乐吹奏小调旋律。背景音乐节奏缓慢,进而与每个角色内心活动相适应。此时,背景音乐起到暗示作用,对于后续杰克船长的未来命运做出暗示,并为之后的剧情做铺垫,暗示了杰克船长的命运。当船长以外的人乘坐小船逃走后,海怪从船长身后出现,此时背景音乐则采用节奏上加快,同时采用大量的管弦乐的和声奏出旋律并加入了打击乐来衬托画面中使用的慢镜头,之后杰克和黑珍珠号被海怪一同吞噬,画面转到远景,配乐中的音量再次渐强并用转调来推动剧情进入,烘托出宏大的场面和悲壮的气氛。此时,由于场景从海面转移到东印度公司。这时背景音乐也随之转变,由悲壮转为平静与和谐,同时并加入了一点为影片中另一个反派东印度公司而做的主题旋律来配合剧情。当所有的人来到女巫的地盘时,则背景音乐又由原来的平静转为缓慢,仅作为背景伴奏。当女巫对众人说杰克还活着的时候,背景音乐伴随着角色的心情的变化而逐渐升高。伴随着一位即将去拯救杰克的关键人物的出场,背景音乐最终变得激昂。由此可见,从电影故事情节来看其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线索,但是,从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音乐往往对于电影故事情节发展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经典曲目的运用,即使是时隔多年后,当同一曲目出现时,则会勾起人们对于电影相关情节的联想。

(三)对于电影作品整体精神境界进行提升

电影音乐对现代影视作品之中作品整体精神境界进行提升方面也具有重要功用。那些直接运用电脑画面进行的描绘,合理运用电影音乐则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电影音乐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例如,Im forrest gump作为《阿甘正传》的重要钢琴背景音乐,其以轻柔的演奏风格,结合一片翩翩飞舞的羽毛,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阿甘正传》之初与之末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对于电影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进行深刻的刻画。笔者认为Im forrest gump是对“妈妈常说:生命就像一盒夹心巧克力, 结果往往出人意料”的完美诠释。Im forrest gump伴随着《阿甘正传》的广泛传播而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当人们脑海之中重新浮想那片在蓝天下翩翩起舞的羽毛,无不为主人公阿甘的执著、忠诚、守信、友善这些人性之中的闪光点而动容。这无疑是对于电影作品整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同时,在《阿甘正传》结尾时,Im forrest gump钢琴曲重新响起的时候,羽毛重新飞回蓝天,一切重新回归平静时,观众却被阿甘的优秀品质、生命执著、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所感动。Im forrest gump的轻柔以及带来的人生的思考使得整体作品升华。最终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由此可见,现代电影音乐发展在几经挣扎与蜕变之后经历了好几个进化。在此期间有了不少的电影音乐的回潮和融合。笔者认为现代的中国音乐无论是原创还是风格的多样化最终都会形成一种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吸收各地风格音乐的音乐。从电影观众的角度出发则是更强调现代环境的“人之领域”。 能够为电影音乐发展提高精神层面品味。如西方出现的爵士乐就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艺术类别,在音乐的走向和表现上都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级别。中国当下的电影音乐类别其实很多。中国音乐的包容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在现代电影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民族乐的强化也是必不可缺的。中国音乐将会在未来电影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部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于电影音乐对现代影视作品的功用的探究,使得电影音乐达到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 刘璐,孟翔,王文琦.论音乐节奏的功能效应[J].电影文学,2008(24).

[2] 钟传惠.析电影音乐的艺术特色[J].电影文学,2010(14).

[3] 沈佩伟.论电影艺术中的音乐[J].电影文学,2010(16).

[4] 金林林.浅谈背景音乐对电影主题表达的推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1).

[5] 郝莉莉.电影音乐之魅力[J].大众文艺,2010(16).

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电影字幕;限制因素;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新时期,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扩大,文化的多元性也不断发展,我国文化市场的开放以及科技、网络的发展与进步,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大批外国电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外国文化的渠道之一,这也对电影字幕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影响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原对话与字幕之间有差异,因此分析新时期电影字幕的限制因素,寻找更好的翻译策略,更好的为传播世界各国文化服务,为我国文化增添光彩。

一、电影字幕的功能及特点

如今电影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外国电影,人们主要还是通过字幕以及结合原声了解电影内容,因此电影字幕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传达信息。电影字幕所提供的信息必须与电影所传达的视觉、听觉信息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传达电影原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电影字幕的语言信息具有递进性特点。字幕翻译所提供的信息出现在屏幕上,人们看完一段后需要等下一段的出现,因此所传递的信息是递进式的。电影字幕在屏幕上出现的时间较短,对信息的衔接及连贯的要求高,还需要保证观众可以在短时间获取准确、清晰的信息。电影字幕的功能不仅仅是传达信息,同时也是传播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了解电影字幕的功能及特点有助于电影字幕翻译的发展与进步。

二、新时期电影字幕的限制因素

新时期,多元文化不断渗透世界各国国家之中,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传播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这也就要求电影字幕的翻译需要更得上时代的发展,更好的成为传播文化的载体。但是在电影字幕的翻译过程中仍存在了一些限制因素。

(一)电影字幕受到文本或质量的限制。由于字幕在屏幕上出现的时间短暂,受到电影语言及视觉上的限制,电影中所出现的字幕必须要与两者紧密配合,即字幕需要结合电影中人物的对白、人物的动作以及电影的整个画面同步,才能让观众身同感受,更好的理解电影所传达的内容。而正是这些基本因素限制了电影字幕。

(二)电影字幕受到形式以及数量的限制。电影在传播文化、内容是极其具有画面感。在对字幕的排放位置、字数上都有一定的要求。电影字幕不仅不能影响电影的画面感,同时还必须满足观众的阅读需求,这就对电影字幕提出了空间上的限制。

(三)电影字幕受到文化背景的限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对电影字幕进行翻译的时候,不仅是要准备的表达对一个国家所传达的信息,同时还需要根据本国的语言规则及文化背景将两者结合,在准确传播异国文化的同时,也能方便观众对电影的理解,适应观众的需要。

(四)电影字幕受到语言口语化的限制。电影中人物的对白通常属于口语化的类型,这就要就电影字幕翻译的过程中,既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又要简明清晰,衔接得当。同时整体的电影字幕还需要符合电影的语言风格,不仅可以用本国语言体现出所表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需要表述清楚复杂的剧情。

(五)电影字幕受到演员的情感、动作等细节的限制。一部电影所要传达的信息通常依靠电影的画面、音乐以及演员的语言、动作等表达情感。电影字幕不仅需要准确的传达信息,更需要对电影字幕进行润色,用字幕配合动作、配合情感,让观众身临其境,引起观众的共鸣。

尽管新时期科技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作上的部分困难,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对电影字幕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在今后的电影字幕翻译工作中需要加以改进的。

三、新时期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

全球化的发展与进步,新时期电影为传播各国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总的来说需要解决两大限制。一是解决时间、空间的限制,二是结合文化背景进行两国文化的转换。

(一)应对时间、空间限制的解决策略

电影字幕翻译是需要保持均衡的一门艺术。在最大限度、准确传递信息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缩减,对内容上进行取舍。这就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守一定的基本原则――清楚电影语言的中多余信息。当视觉与听觉传达的信息一致时其他的信息,或者表述过程中重复的词语,可视为多余信息。通常情况下这些可以舍去。在实际的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采用简化、改写等手段,在清楚表达原意的同时,达到简单明了的目的,以解决空间上的限制。同时字幕的播放还需要与电影出人物的动作相一致,这就是解决时间上的限制。否则容易出现字幕与动作不一致的情况,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语言的规则,灵活的运用语言,通过简化、改写等手段达到电影的预期效果。

(二)更好地转换文化

电影的传播一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电影字幕翻译既要表达清楚信息,同时又要与电影画面配合,充分表达情感、电影情节等。每个国家语言都具有自己的特色,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有些隐含的意思不能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熟悉两国的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寻求两国文化性与共性,寻找相似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更好的传播感情。在实际的翻译中,通常可采用意象的转换、成语或习语之间的传译、本国语言的特色用法翻译等方法,同时需要注意禁忌语的使用以及保持语言的特色。这样不仅可以使观众明白电影,更是很好的传达了电影所表达的情感,也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转换。

四、小结

新时期,电影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电影字幕对于电影具有很大的作用。电影字幕不仅传递了信息,同时也可以将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很好的流露,达到电影的预期效果。电影字幕受到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不断的加深对文化的了解,电影字幕制作技术、编排上的提高,更好的发挥电影字幕的功能。总而言之,电影字幕翻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的完善字幕翻译的技巧,才能更好的促进电影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传播世界文化。

参考文献

[1] 耿龙明.翻译论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第6篇

自迈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传媒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个媒介开始充分融合。在这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基于媒介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中国电影也需与其他媒介进行互动与融合。本文对中国电影与网络互动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国电影前进的新方向。

关键词:

媒介融合;中国电影;网络互动;发展

随着电脑的普及,媒介融合的趋势在我国开始显现。各个媒体在媒介融合的影响下,纷纷实现了产业融合,而中国电影产业也跻身媒介融合,与网络、手机、广告等诸多媒介实现了融合发展。媒介融合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种影响体现于内容融合、集输融合、市场融合等诸多方面。这种媒介融合的实现对电影媒介的发展有极大价值,而其中电影媒介与网络的融合,能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使电影更具艺术价值,互联网更具优秀的内容资源。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电影与网络互动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中国电影产业独立发展的局限性

1.受众市场的潜在流失。新兴的网络媒体的发展,吸引了大部分电影受众的眼球。基于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电脑随时随地自主选择想看的电影,实现实时传播的模式。较之于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受众更倾向于选择通过网络观看电影。2.广告收入分流。传统的电影广告仅能播放于影片或者是院线中。这种广告传播具有局限性,直接影响了广告主投放电影广告的积极性。但借助新兴的网络电影产业,网络广告可以在各个环节播放,网站可以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3.人才的流失。随着网络电影的出现,很多无法进入院线的电影也将目光集中到网络平台上。同时,基于手机、摄像机的普及,一些网民也开始自主探索拍视频、拍电影。互联网成为一个能实现其愿望的平台,大部分人才流向网络。

(二)中国电影与网络互动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中国电影产业与其他媒介进行了融合,变得更为活跃。这种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营销效果、技术更新及资金流通3个方面。1.多终端产品营销。互联网为电影提供了另一个传输平台,让电影除了在院线上映,获得应有的收益之外,还能通过网络播放获得版权收益;纸媒则主要起到对电影的广告宣传作用;智能手机使受众不受地点、时间的约束观看电影。通过多种终端产品的影响,电影实现了与其他媒介的共赢效果。2.数字化技术。媒介融合促使中国电影从传统的“胶片时代”步入“数字时代”。电影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媒介融合为电影带来的首要改变,它使电影制作形式更具优势,不仅实现了电影生产的数字化,使电影在更低的拍摄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录制效率,还实现了电影传播的数字化,具有节约成本、播放效果更佳的优点。3.多渠道资金流通。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电影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电影产业模式。该模式强调电影行业与市场的开放,接受来自国内外多种渠道的投资,为中国电影作出了贡献。该模式有助于电影产业发展壮大,有助于加快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电影与网络互动发展的新趋势

(一)中国电影与网络的融合开发

1.技术共享。数字技术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胶片电影制作,彻底改变了电影产业模式,具有降低成本、扩大传播效果的优点。当前,数字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一种主流制作方式。随着我国进入数字化电影时代,无论是数字化的电影制作还是放映等内容,都离不开电脑与互联网。较之于传统电影,数字电影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不仅实现了剧本的易保存、易携带,而且在投入成本更低的基础上,还能获得更高的录制效率。另外,数字电影成为当前主流电影的放映方式,更能保障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平稳发展。2.内容共享。内容产业作为电影产业中的一项核心组成,贯穿于整个网络电影的产业链条中。在媒介融合的状态下,首先,针对网络电影内容传播来说,应保证内容的短小、精悍及创新性;其次,针对内容对接来说,应确保剧本情节设置有开放性、延续性的特点。借助于媒介融合的发散性思维创作出的电影内容,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3.受众共享。受众是信息与内容的最终接收者。任何一个媒体都应该考虑受众接收信息的非固定化问题,并尽可能地为受众提供最快捷、最方便的信息接收技术支持。随着网络的兴起,受众范围也几近将所有人群囊括在内,而怎样抓住这些受众的眼球,成为电影人的重要工作任务。基于此,也就提出了网络电影受众融合与受众对接的概念,希望以此实现电影产业的受众共享。4.终端共享。随着网络产业与电影产业的终端实现融合,电影和网络门户网站取得了双赢效果。而这种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上的门户网站软件,如优酷客户端、乐视客户端等,充分显示出互联网与传统电影的融合,这一共享形式的发展前景更是被业内人士看好。

(二)以融合形态呈现的电影新形式

1.网络电影。基于年轻人想放缓生活节奏、释放工作压力的需求,网络电影这一新兴传播形态发展得愈来愈快,它也是一种时间较短、互动性较强的试听艺术呈现形式。2.网游电影。网游电影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某一网络游戏脚本为题材,而改编成电影的一种融合形态的影视艺术。这恰恰也表现出网络游戏产业与电影产业势不可挡的融合趋势。

三、结束语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为满足市场、受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电影产业应实现与网络的良好互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电影与网络的真正融合,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迅,岳莹.“融媒时代”中国电影的生存环境[J].当代传播,2010(5):74-77.

第7篇

一、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时空转换分析

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中较为重要的是进行电影中时间和空间的适时转换,这也是电影音乐和电影影片的故事情节两者之间互相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从大范畴的角度来说,电影音乐和电影叙事均属于的艺术范畴和领域,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两者存在的方式,既存在相同的地方,也存在差异的地方。具体来说,相同的地方是指电影音乐的有效运用对于电影影片叙事方式和推进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单位的时间内实现电影中音乐构建叙事方式的有效采用和叙事环节的有机融合。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电影中的音乐背景或者叙事的背景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复杂性等一系列特征,因此需要一个媒介将时间和空间等因素联系起来,这就是电影音乐的重要作用,也是以音乐构建叙事方式的重要体现方面。在众多的电影故事情节当中,电影音乐在叙事方式方面的空间和时间实现充分和灵活的运用,将电影背景故事之中的时间因素、背景因素等诸多因素有效展现出来,表达出更为丰富的、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含义,进而实现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成功。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实现形式就是指电影音乐在故事情节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穿梭进行,实现声源之间的有效转化,有的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方式采取的是把电影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开展一系列的变化,促进电影叙事之间的空间实现转换。有的时候电影中的故事叙述主体不尽相同,有的是采取改变电影音乐声音的物理属性的方式来实现音乐构建叙事情节的,有的是将电影画面之外的背景音乐作为影片叙事情节之间和画面之间的转换媒介声音,有的在此过程中电影音乐的本身属性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而音乐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状态之下能够通过风格迥异的形式展示,并且贯穿电影整个叙事时间和空间转换的自然流畅。

二、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阐释特性分析

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具有可阐释的特性,从浅层次的角度来看,电影叙事的方式应该是采取电影的对话、语言、行为、场景等诸多外部因素和语言来实现的,但是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电影叙事的方式和表现手法是外在的,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外在的手法和表现方式也并不是一定的。以传统的理念来说,电影叙事的向前推进需要借助电影中人物对白和旁白等因素来推动,以及电影中主人翁心态改变、言行举止等关键环节助推者电影剧情的发展。但是研究发现,紧紧依靠上述叙事手法不能完美地表现出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比较优势来,也很难全面塑造出电影中各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感情变化,对于电影故事情节的推动稍显乏力。在现代的电影发展过程中,不仅看重的是电影中画面叙事方式的有效应用,更加注重的是细节场景的累计和推动,更多地采取“蒙太奇”等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能够有效将各个故事情节和片段联系起来的因素就是电影中以音乐构建的叙事方式,电影音乐以其更加细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其更加丰富的表现张力,对电影的各个片段开展有机的烘托、推动等工作,将原本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片段组接起来,进而组合成为完整的、联系紧密的电影艺术整体,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观众深入了解电影音乐对于电影画面和背景的重要的阐释作用和功能。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可以操纵观众的观看情绪,进一步揭示出电影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电影的独特魅力也通过音乐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实现和完成。电影中的音乐构建叙事既是艺术创作的活动和过程,也是广大观众艺术审美的环节和过程,对于电影音乐本身也是重新创造的过程。

三、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主题揭示分析

电影音乐采取有组织的乐音深入表述人类的细致情感,进一步刻画和反映出的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旋律和节奏。电影音乐通常会采用某种特殊的手法和方式,进一步强调电影银幕上的视觉效果和感情因素,电影音乐可以更进一步强调和提升电影的诸多情感因素,进而实现电影音乐和电影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得到电影艺术中更加强烈的音乐反响和冲击效果。电影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在电影故事情节的推进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功能,特别是电影音乐对于揭示电影主题的作用。例如,有的电影音乐构建叙事能够更加强烈地体现出电影的时代感,每一部分的音乐具有较大的起承转合的特点,更加突显出各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特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技术也逐渐进步,电影音乐结合最新电子技术的进步,也实现了质的飞跃,能有效借助电声的乐器以及电子合成器的有效运用,进一步赋予电影音乐中的时代气息和较强的表现力。有的电影音乐对于情感基调进行大肆渲染,进一步增加影片中的音乐比重和抒情音调,赋予电影中更多的民族风格特征和凝重的色彩,能够有效勾勒出电影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简而言之,电影音乐与电影的有机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影影片增色许多,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情节意义。恰当的电影音乐对于电影主题和情节的描述性作用不可忽视,通常采取的是音乐表意的现实手法,有效表达出电影的主题感情和主题思想,广大观众凭借着对于电影音乐的理解和把握,全方位感知电影所要表达出来的鲜明。在众多电影细节当中,能够影响到音乐叙事方式的表达内容,电影主体本身就具有叙事的功能和特征,为电影音乐叙事的方式进化提供了较为宽广的表现领域。有的时候采取的音画同步的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将音乐和画面中的情绪实现步调一致、节奏相似,将电影中的音乐节奏、音乐音调、音乐音色、音乐旋律、音乐单音、音乐双音、音乐演唱、音乐重奏等诸多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展现给广大观众,让广大观众获得感观上的深刻感知,得到心理方面的美学体味和体验。

四、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审美特征分析

电影中的主题音乐同时具备着审美的独特特征和功能,因为在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过程中经常采取的电影音乐的描述性情节,采取更多的表意的具体艺术手法,来经过电影的主旨思想表达,让广大听众能够凭借电影音乐中的声音,进一步探寻电影中想要刻画出的主题思想,进一步实现电影音乐的感知和感悟,因此在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审美具有较为强烈的情节方面的描述。同时,这种电影中以音乐构建的叙事的审美功能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因为广大的观众需要从电影所想要具体构建的叙事审美特征画面来进一步实现电影主题的充分解读。有的电影中以音乐构建的叙事方式是通过主题曲来表达出来的,具体来说是依靠电影的意境和电影音乐中具体要描述出的电影情节两者之间实现紧密的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实现分析方式的可行性、科学性,将电影故事剧情和情节具体展示和体现出来。有的电影中以音乐构建的叙事方式是通过抑扬顿挫的音乐来展示出来的,可以是钢琴曲,也可以是其他的曲目,但是其音乐的风格都是与电影需要构建起的叙事情节相匹配、相吻合的,广大的观众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充满原创般的电影音乐构建叙事的剧情。有的电影中以音乐构建的叙事方式采取的是音画同步的方式,具体是指将音乐和电影中画面实现情绪的一致性,实现节奏的相同性,这也是电影以音乐构建叙事的艺术手法当中,最常见、最管用的音乐描绘手法,广大听众从中也能够感觉出美学的电影体验。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有的采取的是电影主题音乐的剧情审美价值的从属性来展现的,具有较为强烈的电影音乐艺术价值。电影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中有的音乐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染性,能够伴随着电影故事情节或者剧情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五、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媒体融合;潜意识;微电影广告;广告传播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92-03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因此微电影成为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产物,十分符合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诉求。利用微电影广告进行品牌宣传,是能够充分挖掘电视与电影之间的一种广告传播方式。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要让人产生记忆则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广告内容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通过这些广告内容对产品有更强的倾向性。广告是传播信息的手段,在当今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为它既加深了受众对广告的印象,也符合受众对其时长的要求,因此对其传播方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广告采用“潜意识”进行传播,是一种全新的创意方式,其传播方式值得分析和探讨。

一、潜意识与微电影广告

(一)潜意识

潜意识,心理学术语。西方现代主义领导者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面,即: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当中的“潜意识”属于感性思维,是非逻辑、非理性的体现,且人类最本质的心理活动就是非理性的,所以,人的本质就具有“潜意识”。它是一种“本我”的体现,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在人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情况下,没有认知或者不能认知的那一部分内容,这部分需要人类的感性思维把握,而不是逻辑性的把握。采用“潜意识”对微电影广告的创意,能够更加自如的传递广告信息,从而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

(二)微电影广告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微”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微电影、微小说、微博、微信、豆瓣等媒体形式以及社交互动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的便捷。人们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对自我价值的关注日益增多,“微型事物”的出现正是契合了“微”时代人们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宣泄的强烈诉求。微电影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电影形式。微电影与传统电影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长变短,它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重要作品形式。“微r代”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当下生活的忙碌、紧张的工作使得人们很难抽出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利用空闲时间看电影和看书成为一种奢侈,微电影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工作中的需求,反而成为一种趋势。微媒体时代的出现,使得各种微型产物越来越普遍,广告传播也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些微型媒体和形式,进行了创新与转变。

微电影广告是在当前的形式下出现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广告传播形式,是将产品的品牌观念融入到电影中的一种广告形式。这种广告传播具有微电影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广告传播的特性。潜意识状态下的微电影广告,其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能够对微电影广告中所传递出来的品牌的观念、产品信息等进行接受。这与传统的灌输式的广告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微电影一般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时间相对较短,最短的一般为半分钟,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微电影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很多广告运营商也开始利用微电影平台进行广告传播。微电影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一个重要产物,它互动性比较强,覆盖范围比较广,比较符合当前人民的追求以及感性诉求。将微电影作为广告传播的一种形式,可以极大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积极性。在国外,微电影已经是一种十分丰富的广告形式,对于开拓网络广告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新型的广告传播模式目前正在快速发展之中。然而在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的微电影广告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与传统的广告有所不同的是,微电影广告是电影与广告之间的一种有效的结合,所花的成本比较少,但是可以进行较大范围内的广告宣传,使得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广告的宣传,从潜意识中加强对广告的印象。

二、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的分析

微电影广告自身的特点就是它不断发展的动力,微电影这种媒体形式为广告的传播创造了场景,赋予了故事性,各种电影元素也丰富了广告的内容,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以及视听享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加强观众对广告的认知度以及认同感。微电影广告主要是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传播的,其受众的范围十分广,覆盖面比其他的媒体要大很多。一般的广告传播形式是封闭的,单一的,即使是得到了观众认可的一些广告在一定时期之后也会变得淡化。故事性的微电影广告与一般的广告不同,产生的传播效应是深层次的,其影响也是延续的。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传统的媒体预热的方式进行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还是会用到传统的传媒,比如电视广告,一般是广告的精简版本,时间较短,控制在一分钟之内,比如益达、联想等都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广告传播。在电视广告中,通过短暂的时间将产品的主要信息传递给观众,在广告结束的时候加上相关的搜索关键词,可以供消费者搜索相关产品时使用。

第9篇

【关键词】全球化;藏族题材电影;发展史

前 言:自进入全球化时代当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相继发生巨大的改变,电影产业也随之进入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以往的电影传统被改变,形成了多元化的电影时代。藏族题材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其创作发行在国内外都呈现出迅猛的特点,且国际传播视域下的藏族题材电影一方面存在着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因此要对藏族题材电影史予以分析总结,为其今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国家叙事话语体系下的藏族题材电影

全球化时代下,我国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国家叙事话语体系下的藏族题材电影,主要表现为主流化意识的呈现;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叙事话语体系的藏族题材电影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主题和题材的态势。例如,在1995年由陈国星所创作的《孔繁森》影片,其中通过营造优秀干部孔繁森来打造了被援助的形象,弘扬了主旋律;同时,冯小宁的《红河谷》、罗登的《江孜1904》以及戴玮的《往事》等影片,其所讲述的都是百年前藏族人民抗击英军侵略的历史故事,赞扬的是藏汉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民族气节,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代作。

另外,国家叙事话语体系下的我国藏族题材电影也开始关注如何讲述具有个体化生命体验的故事,如谢飞在2000年所拍摄的《益西卓玛》影片中就讲述了藏族姑娘益西卓玛的爱情传奇;导演陆川在2004年拍摄的影片《可可西里》,其中所讲述的是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巡山队员用生命保护藏羚羊的故事;除此之外,还具有用音乐形式来展现独特民俗风光的影片,如戴玮在2006年所创作的藏族题材电影《冈拉梅朵》。

二、藏族纯粹的本土电影诞生

全球化时代当中,藏族纯粹的本土电影诞生,可以说是中国藏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其标志为藏族女导演万玛才旦凭借作品《《静静的嘛呢石》在2005年的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夺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同时也说明藏族影视人才队伍的形成。

从2002年至今,共有4部藏人本土影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就是《静静的嘛呢石》,影片中将一对父子回家过新年作为主线,以真实客观视角展示出了藏文化和独特的人文地理面貌,且影片编剧、导演、舞美、表演和制作等都是由藏人所独立完成的,在国内外先后荣获了亚洲新人奖、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等九项大奖。此后,万玛才旦又先后拍摄了藏族爱情题材片《寻找智美更登》和藏语母语影片《老狗》;此外还包括由藏族新人导演松太加2011年拍摄的电影处女作公路题材式影片《太阳总在左边》。

三、藏族题材电影中“自我东方化”形象

“自我东方化”形象是全球化时代下中国藏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中的另一重要表征,实际上指的是为了满足了东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印证西方人想象中的香格里拉神话,在由符号构筑的影片中无意识的自我形象展示。其一,凸显藏族文化神秘性,如影片《盗马贼》中就再现了藏族传统仪式祭山神、跳鬼舞、送河鬼等民间习俗,对神秘仪式有所渲染;其二,构建“香格里拉”形象,如在《的诱惑》这一记录片中就构建了“净土”、“爱情的圣地”等形象;其三,落后蛮荒的刻板印象,主要是借助旧的残忍、野蛮、压迫等来强调新的宽仁、文明、平等和先进,常常会出现对文化符号过度运用的问题。

四、政治化背景中的西方藏族题材电影

全球化时代下,在政治目的和国家利益的影响之下,西方国家藏族题材电影也体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主要指的是在达赖问题上多形成的支持和质疑两个阵营,使得西方藏族题材电影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解读与传播。

一方面是较为客观的解读。如2004年日本拍摄的《天上的圣湖》,在影片当中就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了玛旁雍错湖令人惊叹的绝色美景和湖下珍贵的生物生态;2006年美国拍摄的《古格――消失的王朝》,深入的探究了这个拥有七百年历史的王国是怎么样在一夕间瓦解崩落的原因和过程;2008年由英国拍摄的纪录片电影中的经典之作之一的《一年》,其中展示出了江孜八位普通人在一年中的闲暇劳作、婚丧嫁娶和生老病死,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角度展示了地域变化与民族变迁。

另一方面是意识形态化的误读。如由马丁.斯科塞斯导演根据十四世达赖喇嘛的个人传记而拍摄的《KunDun》(达赖的一生),其中就赋予了十四世达赖喇嘛“耶稣+摩西+甘地”的

行为和品质,而且还将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的国家,被中国人民所侵略,错误的宣扬了“独立国”观念。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中,我国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呈现出曲折前进的态势,相继经过了国家叙事话语体系、藏族纯粹本土电影、“自我东方化”形象以及政治化背景中的西方藏族题材电影等几个主要时期;总的来说,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在全球视域下正以新的创作观念、艺术视角、镜头语言来展示出藏民族的历史文化;然而,藏族题材电影在表现民俗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又陷入了一种定势化的困境,特别是西方国家对“国”错误意识的渗入。因此,应加强对藏人本土电影的人文关怀,深入挖掘藏文化,积极引导西方正确观念,旨在促进我国藏族题材电影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伟.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轨迹审视与探索[D].西北民族大学,2005.

[2]王春丽. 藏族题材电影对藏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影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调查结果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65-66+153.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