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01:12
导语: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技校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艺术;策略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的艺术。有些班主任在工作时并不是缺乏敬业精神,而是缺少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就当前教育形势而言,教育机构已经认可班主任对学生有管理、批评、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班主任在班级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和教育学生,由此可以体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级的引导者、教育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领路人。班主任在班级建设和教育学生工作方面具有不可忽略的主导作用,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纽带和桥梁,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的核心。因此,落实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保证,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下面就如何提高技校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艺术提出了几点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
每一位合格的班主任都不能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都应该尊重并信任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这是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学生的必要条件。技校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的缺点和毛病,很多教师在管理这些学生时都会埋怨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自制力差,所以他们在班级管理上也逐渐变成有心无力。其实,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最有效的管理就是鼓励,让学生在班级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个性,要充分调动班干部主动管理学生,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需要,不断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才能越来越强,教师的管理水平才能逐渐提高,学生才能主动接受教师的管理。
二、建立平等关系
技校学生一般处于15~32岁的年龄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逐渐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对于人生的道理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有能力辨别是非,辨别对错。因此,技校学生在犯错误时一般都是因为自身的自制力差,自我约束力不强所导致的。大多数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都喜欢讲大道理,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对立面,不能明辨是非,错误地认为学生有错误时就该教训。教师在教训学生时经常第一句话就是问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只有学生先主动认错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交流。其实,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正视他们,平等对待他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教师姿态让学生对教师管理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应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自制力和约束力。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避免“我高你低”“我说你听”甚至是“我对你错”的错误的教育心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是技校班主任成功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三、创造学习氛围
一个班级的班风正了,学生的行为规范也就规矩了。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是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重视班级风气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清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可以为他们讲解一些往届优秀毕业生的例子,他们目前在哪些优秀岗位担任什么职位,这样利用身边的例子教育学生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在班级内可以采用一帮一制度,在班级成立各个学科的学习小组,通过班级内部学生的互帮互助,提高班级整体成绩,提高学生的教学管理水平。让班级形成学、赶、帮、比、超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来,从而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自于班主任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技校班主任的学习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规律性、示范性、创造性等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掌握合理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管理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技校学生的特点,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当好技校的班主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班级氛围更加的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时期;班主任管理;工作难点;工作问题;优化建议;
作者:吴畏
小学班主任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担当着重要角色,肩负着管理和教育工作的职责。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态度。在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教学活动有一定的调整和改变。因此,在具体落实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主要了解小学生,从小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来合理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促使学生良好发展。所以,优化落实小学班主任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难点分析
1.班级集体建设难度大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建设者、管理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逐步的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并逐步锻炼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但是,对于班级集体建设难度较大。因为目前我国家长对小学生溺爱比较严重,使小学生都比较任性,不考虑他人。此种情况下,班主任管理工作就难以有效落实,建立集体班级。所以,在班级集体建设方面难度较大。
2.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也是小学班主任管理必须面对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优等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十分的配合;中等生虽然在成绩上不出众,但也会听从班主任的安排;而差等生却完全按照教师期望的反方向发展,如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影响学生正常学习,拉低班级整体水平。因此,班主任需要对班级差生进行单独教育,培养差生学习信息,鼓励差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融入到班集体中。但实现这一目的是比较困难的,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实现的。所以,个别教育方面是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又一难点。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学校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大力提倡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不能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但从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班主任管理过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就是,目前一些班主任的思想还是比较陈旧、封建的,按照学生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如若学生成绩不高,则将对学生进行严厉的学习监督和控制,促使学生学习成绩得以提高。在班主任管理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真正与教师沟通,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2.班主任整体素质差
部分小学班主任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自己的信誉、自己的名声,往往忽视与学生沟通、交流,并且在具体落实各项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苛刻的要求。此种班主任管理是极其不科学的、不合理的。而致使班主任管理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班主任整体素质差,未能从自身上找原因,反而是一味的批评学生,者不利于小学生良好发展。
三、解决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的优化建议
面对当前我国小学班主任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笔者认为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希望对于改善小学班主任管理现状有所帮助。
1.平等对待每位小学生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促使小学生在成绩参差不齐。对于小学班级中存在的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班主任都应当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这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因此,班主任管理过程中,注意平等对待每一位小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2.适量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无法兼顾班级的日常管理与日常教学,因此小学领导应该关心各年级的班主任,并适度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内容。另外,为了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可以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让他们参与到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还可以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而给予学生最好的帮助,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3.注意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
上文已经提及班主任整体素质不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班主任管理效果。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小学学校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对班主任进行管理知识教授、素质教育、心理学学习等,促使班主任整体水平提高。班主任整体水平的提高,就会在具体落实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注意从小学生新需求的角度出发,给予适合的、有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医学院校 基层教学 管理工作制度
一、建设高等医学院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制度
1.1 制定工作指导思想
指导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由胡总书记创新性提出基于当前中国新形势的在中国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需要在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中进行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的出发点是把全面发展学生、学校和我国医学事业作为首要任务,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制度要执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学习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度具体应该包括以下特征:
1) 规范性
在制定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时需要根据我国的教育法规,要做到规范化不要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有内容上的冲突。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是要起到对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学生单位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规范作用的,这也是制度的基本的作用之一,只有管理制度规范化才能保证基层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到正规化,因此制度是实际工作规范化的前提[1]。
2) 实际性
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必须要符合基层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情,这就是制度的实际性,只有能够对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实际效用的制度才有价值。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是不能够和学生单位的实际教学管理相脱离的,它必须紧密关联学生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的运作,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如鸡肋。
3) 全面性
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全方面的内容必须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原则中得到体现。学生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部方位都要融合了教学管理工作,只有这样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确保学生成长的基本质量,如果管理制度体系无法到达一些层面,那么这些层面一定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出现很严重的失误。
4)公正性
管理制度的条款指向的对象需要涵盖管理工作中的全部人员,至就是管理制度的公正性,制度不能够偏向群体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明显偏向于某一群体。管理制度需要通过法规效力来确保它的公正性,只有具有了管理基层教学工作的法规效力,才能够公正地判断学生单位教学管理工作,只有管理制度确保公正性才能得到所有被管理人员的尊敬,才具其权威性[2]。
1.2 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制度
1.2.1 教学会议制度
日常教学管理中须召开的一系列会议这就称为教学会议制度,教学会议包括教学联系会、师生见面会议、教学座谈会等。
教学联系会议的到会人员有管理人员、任教老师和教学骨干,整个的教学过程都有教学联系会议的参与。教学联系会议要求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开课前和任课老师联系,明确开课要求和课程特点。和任课教师时常进行交流,了解课程的进度、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的纪律情况,让学生的建议得到及时的反馈。最后,在课终时要及时和任课教师取得联系,考后进行有需要学生的讲评工作等。在课前或者开课后一周教学管理工作者组织师生见面会,主要目的是让任课教师初步认识学生,并对学科进行介绍。教学座谈会主要是教学双方进行交流的一个平台。评教评学会是由教学管理工作者和学生教学骨干定期进行的对前一时期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和讲评,征询学生意见与建议,找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3]。
1.2.2 跟课听课制度
基层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利用一定的时间执行一定量的听课任务,这就是跟课听课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听课和跟课让教学的管理人员对课程的进度和课堂的授课情况做到一定的了解,掌握学生日常学习的一些情况。
1.3 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制度的体系化
规范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只依靠上述方面的几个管理制度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保证其执行和落实的良好性,这就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管理工作制度的体系涵盖了制度执行细则、主要的制度以及配套制度。只有管理工作制度实现了体系化才能够确保是制度具有实际性、全面性、制度权威性。
二、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措施
2.1增强管理者责任心
人的言行需要思想来支配,所以如要落实管理工作的制度必须要提高管理者的责任心,从思想的高度上来指挥落实工作。只有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教学管理工作者有了责任心才能够使管理工作具有整体协调性,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心要通过评定和奖惩措施、相应教育措施和积极解决管理者的困难、增加基层教学管理的吸引力等多方面进行开展。
2.2外在约束与学生自控结合
制度只有内化于心才有作用的空间,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平时工作严格遵守管理制度,习惯成自然;对学生经常开展谈话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制度并且认识制度最后接纳制度,这样他们才能够遵守制度使制度具有其权威性。基层教学管理工作者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生活,对他们的情感和生活多加了解,不要仅仅借助于制度来进行约束,还要营造一种和谐的管理氛围。
2.3树立制度意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制度意识,发扬管理人员的制度工作作风,让人人感受到制度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在一种和谐的管理氛围中让人人都可以遵守制度,习惯用制度来评判工作问题,这要从管理人员做起,学生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遵守制度。
三、结语
只有完善了管理制度才能够规范基层教学管理制度才能够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在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时无法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所以,建设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 吴运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关键词】小学 学校管理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3-02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其核心内容和基础就是教学与管理,学校工作的核心就是教学,要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管理,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在新的时代形势下,要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学校管理,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小学学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家长和社会的现实需求。
1.当前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侧重知识传授,轻视素质培养。当前,部分小学学校管理仍将工作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教学安排上,学校仍将“主课”放在关键位置,轻视音体美等科目,导致学校管理工作出现偏差。
1.2偏重学生管理,轻视教师管理。就管理对象而言,学校管理者将教育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不注重教学关键因素的控制。在执行相关管理制度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在教师管理这一块相对薄弱,教师自律和教研组负责教师管理,这不利于落实学校管理工作[1]。
1.3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提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硬件建设往往是管理的重点,相对轻视对学校师生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管控。部分学校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硬件管理纳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对师生精神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则相对轻视。
1.4重视强制管控,轻视沟通交流。在选择管理方式时,学校不注重提高师生民主意识,在日常管理中不注重沟通,加剧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导致同事关系、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紧张,无法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不利于强化学校管理。
2.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对策
学校管理工作能有效连接学校与教师、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校园氛围。所以,学校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2.1坚持以人为本。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学校管理者要坚持实事求是,逐渐改变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方式,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将学校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上。第一,更好的服务教师,倾听教师心声,鼓励教师各抒己见,积极改进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弊端,为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更好的服务学生,定期与学生家长交流意见,将学生、家长对学校及教师意见反馈给管理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第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2]。
2.2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要以新课改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第一,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尤其要重视对美术、体育等科目教师的培养,强化其对本职工作的认知,给与其一定的奖惩措施和物质保障,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第二,合理安排教学保障、课程安排以及教师培养等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就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2.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注重培养并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管理的基本着眼点,多渠道、多角度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二,加强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管理者要倾听教师意见,主动与教师交流,认真听取教师关于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密切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第三,积极构建完善的教学网络平台。要加强学校管理系统建设,为广大教师与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4提高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学校管理机构人员要积极解放思想,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广大教职工树立表率,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环境。第一,要讲究民主。积极与教职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和谐工作氛围,强化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配合。第二,做好表率。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表率作用,遵循服务至上的理念,发挥榜样的力量,以自身言行感染教师。第三,加强廉政建设。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营造积极、正面的工作形象;实现权利的制约和平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学校管理人员要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教师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工作关系和朋友关系,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3]。
参考文献:
[1]董虹.小学教育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效果[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08)
关键词:新形势;职业高中;教育;管理
教育工作内容庞杂,结构多元。传统理念下的职业高中教育工作片面重视教学工作的开展,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学习具体情况的把握,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及组织工作。导致我们的学生在现行组织管理模式下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发展。本文你笔者立足多年实践,为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做出分析和提供解决方案,并为如何有效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1对当前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
在传统的职业高中工作模式中,教学的重要性远大于管理。管理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锻炼组织能力的平台,也是和学校加强交流沟通的一大方式。然而,学校通常把管理当做一大手段,忽略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平衡,缺乏对教学和管理实际进展情形的具体考量。本文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个体发展和综合素质为考虑对象,综合学生素质与个人发展的实际,做长远打算,为高效改善当前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弊端,提升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做打算。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相应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职业高中需要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要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这里的技能,专业知识是一部分,专业知识之外的个人能力,诸如管理、策划、组织、执行能力也是一大部分。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而言,知识能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个人素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大的平台。然而,传统的职业高中教育管理模式却疏于对学生管理、组织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导致我们的学生真正进入就业岗位时面临很多的尴尬。在我们的管理模式中,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够集中。学生缺乏能够提高自己管理能力,锻炼自己组织水平的平台,学校未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自己个人组织水平的空间。我们的教学缺乏实际的内涵,教学单方面围绕课程内容展开,片面忽略对学生知识外素质的培养。管理模式缺乏系统的体系,条理的规范,学生组织活动缺乏具有普遍性,尊重活动的组织规律、发展规律的条例标准,导致学生即使好不容易得到辅助老师组织活动的机会,也因缺乏具体的参考标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而错过更多的平台。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具有一个科学的体系,建立科学的标准,帮助学校管理工作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以在以后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成长。能够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要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传统的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对学生素质的考量,导致我们的体系凌乱,也导致学生在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时的表现参差不齐。单一的管路体系使学校缺乏有对学生的有效评估标准,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向老师汇报工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工作情况、工作状态缺乏全面的把握。因为学校长久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努力提高的意识。我们的教学要能平衡好教学内在和外在的关系。传统的职业高中管理模式中的教学机构和管理机构数量不统一,标准不平衡,导致学生处理学校管理工作时容易混乱。除此之外,基于职业高中学校长久对学生的要求不高,未能对学生做出严格的规范,具体的行为标准,导致学生态度不端正,作风不正气,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2对改进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建议
2.1加强制度管理:建立系统、条理的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处下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研究先进的学生管理模式的优点,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我所用,保证自身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进步性。建立上下相连,相互沟通的条级体系,建设“校长信箱”为学生和学校交流的有效平台,通过上下之间的交流不断发现自身模式的不足,在探索中前进。
2.2关注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核心内容表现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尽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引导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经为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接受,并在不断地亲身实践。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工作要有条理,办事谈单要有合同,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要有具体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是针对学校的发展,也是针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参考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监督自己不断发现不足,解决问题,不断成长。
2.3提高学生能力:职业高中学生相比于普通中学生,他们需要更早地面临更多的社会就业压力。对此,职业高中学生要有紧张意识,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和基础设施充分锻炼自己迈入社会中所需的各项技能。要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具有长远眼光。如讨论式、座谈式、访谈式、报告式、案例式、情景式、表演式、辩论式、演讲式、体验式、调研式等,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方面,拓展教育途径,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相互支撑的三维框架;在思想道德教育考核方面,形成“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三结合的模式。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3结束语
专业课教学、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是职业学校办学的三件大事。本文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为视角探讨了职业高中在这两项工作中的教育管理模式通过上述工作,职业高中可以形成教育引领管理,教育融于管理,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职业高中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作者:张洪文 袁业凯 单位:吉林省临江市职业技术学校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人为本;视域;小学学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26-0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教育作为整体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一生成长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阶段必须加强对学生科学合理的管理,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时,合理的管理能够有效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是小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实行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显得刻不容缓。
一、小学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小学管理体制落后
大部分小学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一味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严重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也只是注重学生各科成绩的提高,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仅仅只是表面文章,根本无法落实到位。可见,小学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尚未冲破传统的束缚,导致管理体制严重落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2.学校管理的民主性不足
我国学校教育一直遵循“校长制”原则,学校所有的日常工作安排都是由校长全权决定的。在这种指示权利过于集中的情况下,导致小学学校管理严重缺乏民主性,不能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作用。即使教师有良好的管理建议也得不到采纳,完全按照校长的指令办事。久而久之,教师处于这种缺乏民主的环境下,逐渐滋生出诸多不满,导致教师整体素质普遍低下,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阻碍了小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
在中高考考试的压力下,虽然各大学校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教师最关注的内容。尤其是在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学生成绩的好坏始终是学校一如既往关注的重点内容。受这种思想的严重影响,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发展道路越来越窄,无法摆脱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1.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观念
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在教育整个环节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学生一生造成无可替代的影响。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小学学校管理教育同时应该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观念,正确处理好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小学生作为小学教育的主体,学校管理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关注并尊重教师群体,倾听教师的意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管理者应该走进教师,切实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将诶就各种问题。另外,管理者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实现对学生全方面的管理。
2.加强小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
校长虽然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但是其并不能一手独揽学校的管理权,适当放宽教师的管理权利,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一名优秀的校长应该集思广益,多多听取别人优秀的建议,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方面综合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例如,研究学生的个人成长问题时,校长应该组织教师积极进行讨论,合理听取教师的相关建议,制定出最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方案,实行小学民主化管理方式。
3.发动学校全体力量,建设和谐校园
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因此,在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校领导者、教师的积极作用,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领导者作为学校的核心力量,其教育管理理念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首先,领导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合理渗透人性化管理内容。其次,教师作为管理教育的实践者,其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加强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内容,创新出新型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实施现代化教育。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改善以往学生被动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社会环境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教育方式是大势所趋,是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这种新型的管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小学教育水平,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为.坚持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J].学周刊.2014(11)
管理作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活动,肩负着人类其他实践活动正常运行的重任。有效管理即是通过管理活动,能够提升实践活动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有效性是管理活动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准。学校各组织、机构肩负着各不相同的工作任务和职能,为了实现各自的使命,完成组织机构的工作目标,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小团体主义、部门主义等现象,只从本部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容易与其他部门发生矛盾,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限制和浪费。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强调有效性,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使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相互协调配合,进而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
二、提高学校管理有效性的理性思考
1.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在管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有效性,首当其冲的是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的管理规定、办法。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而言,其教学活动、教学任务日趋复杂,学校需要与社会、社区之间保持联系,亟需一些规章制度处理学校内部与外部各部门、组织的工作关系,这就需要学校建立领导干部的分工责任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对外工作的开展,以至于学生与社会、社区之间关系维持密切,传达社区、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又如,学校是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但教育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合力完成,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教育机会,就需要建立校外教育机制,将家庭力量引入到教育活动中来,贯彻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家长学校制度等等,强化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更好地实施和开展教育工作。另外,还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会议制度汇报制度及其激励制度等等。
2.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决策是指对行动方案的筹划和选择,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校工作成效及其面貌的改观,如若决策失误或者错误,即便决策执行的再好、在有效,也只是无效甚至是负效劳动,正如“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一样,往往只能无功而返。可见,决策在管理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应该怎样决策?在决策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第一,决策科学性。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错中复杂,面对如此之多的管理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是不可能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的。因此,在管理决策中,对于任何一个决策,要区分其重要性,如教学改革、教师积极性调动、学校经费审批等等都是较为重大的事项。之后,要对其加以分析、研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第二,决策的民主性。决策应杜绝“一言堂”,要集思广益,多方面的收集意见和建议,从而优化决策方案,做出最佳决策。
3.强化师资队伍的管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最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景。如何强化师资队伍管理,创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教师团队,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创造性,已经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扬长。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些许缺陷。有些比较优秀的老师,他们脾气暴躁,不善交际,不愿接近领导等等,但这些与教学质量比起来,都无足轻重、无关紧要。在对教师管理中,要能够包容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做到扬长。第二,避短。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缺点,对其优点、长处,要善用;而对其缺点、不足,要避要。取他人之所长补其所短,进而实现教师队伍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第三,激励。为了刺激老师工作的积极性,要巧用激励手段,创建竞争制的工作环境,给予老师物质、精神上的激励,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人事制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三、结语
有效性是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推进学校管理工作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活动有效性,还可以从校园文化角度切入。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对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及其习惯养成、情趣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显性课程代替不了的作用。学校要注重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设计,营造出明朗、健康、积极向上及其青春活力的校园氛围,使学生、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来,发挥其对学校管理工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作者:嘎让 单位: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冻列中学
参考文献:
[1]徐丽娟.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6(25).
【关键词】班主任;内驱力;情治;人本化;向上心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109-03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对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班级管理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工作任务繁杂,心理负荷沉重,容易滋生职业倦怠感。学校管理者如果能抓住激发班主任群体自身发展的内驱力这根主线,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就会走上持久的良性轨道。
一、增强“情治”的影响力
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承担管理角色的干部有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学生处主任、年级德育主任等,形成了相应的管理网络。如果学校一味强调所谓的层级管理,企望凡事都能做到令行禁止,这就疏忽了班主任工作的独立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漠视了学校管理的人文性,会造成德育管理队伍的人际关系复杂化,甚至削弱了班主任群体工作的协同性和创造性。
学校管理者要创新德育工作管理方式,实行“情治”,从中凸显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工作任务应由“分派”变为“协调”,为班主任施行班级管理创造和谐的环境,让班主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工作流程。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班级情况比相关领导掌握得更多、更具体,学校、年级分管领导不必动辄干预其中。如果班主任得到充分的信任,被学校领导委以重任,他们对班级管理工作就会付诸更大的热情。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言,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班主任自觉推进工作的过程,就是灵魂不断苏醒的过程,他们在不断地反思、自省,直至大力发挥潜能,其内在能量的释放就是精神自觉的外化。因此,学校领导不应阻碍班主任发挥工作专长,否则不仅会削弱他们的管理正能量,而且会抑制班主任的工作创造性。
有很多声誉远播的学校在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一贯倡导恪守“走近人、熟悉人、关爱人”的原则,体现的就是要理性梳理班主任队伍的现实诉求,真心实意地尊重理解班主任。首先,学校应该关心班主任的身心健康状况。由于班主任从事的工作范广且复杂,平日里缺乏应有的锻炼时间和放松机会,积久以后,他们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学校应该顾及班主任的家庭生活境况,尽可能促使他们达到工作和家庭平衡。基于此,班主任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另外,还要考虑到时代因素,当下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班主任的工作技能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落伍。学校应加大对班主任培训和进修的投入,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必须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教育部已制定班主任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计划,目的就是提升班主任的职业技能。但各类学校不应仅仅把班主任培训看成是国家教育部门的职责,更应该从校本培训出发,立足实践需要,开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培训资源,为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能力拓展的空间,助推他们在工作中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教育就是要做促进人发展的事业,学校管理者就要走近被管理者的心灵,探寻他们鲜活的生命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从而实施引导推进,以具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促进教育个体的不断发展。《外国优秀校长最有效的建议》一书中记载了芬兰校长苏凯的论述:如果校长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教师队伍,从关心人、理解人的目标出发设计一套工作程序,营造宽松、和谐的管理环境,那就容易使教师为教育事业迸发出空前的活力。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班主任群体作为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熟知基层的点点滴滴,有着参与学校管理的强烈内在需求,他们不仅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而且把班级管理当成学校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唯有立足校情,深度了解本校班主任的工作状况,切切实实地采取人文关怀的举措,用管理温情去催生工作激情,以待人气度来抬升教育高度,才能让班主任能够积极主动、开心自觉地工作,让他们充满成就感、幸福感、归宿感,从而使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共生共进。
二、彰显“人本”的自由度
任何学校都会建立一套全面细密而持续有效的班主任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制度的施行来确保管理到位,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这些制度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在管理实践中做到奖惩有据,也要给予班主任合宜的工作环境,给他们心理空间上留有一定的“自由度”,特别是要给予违规的班主任改过纠错的机会。在不违反管理原则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心理状况和现实条件,尽可能做到自律为主、他律为辅,对班主任工作不苛求、不挑刺,积极稳妥地执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量化评价方案,并经常对各项管理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使之更加人本化,更加容易为广大班主任所接受。
有了优秀的班主任,才会有出色的班级管理。学校要以班主任的自主发展为前提来指导班级管理的相关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已发生急剧变化,教育管理者也应转变观念,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班主任群体而言,人本化管理不再是口号式外在呼吁,而应该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人的自主发展需求的核心是有选择的自由,并自主选择发展平台,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意图或者受他人指使行动。
如何让管理体现“人本化”理念,日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是如此。魏书生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激情是学校最好的资源,不但要善于应用,更应该将其置于良好的机制当中,使其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让班主任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是学校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尊重教育者自身,这是历来被倡导的社会准则。班主任的工作首先要被认可和尊重,他们的权益要受到保护,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尊重是促进班主任信心百倍地沉浸到工作之中的强大动力,学校管理者对班主任的体谅与尊重,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和谐推进,有助于班级管理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
在学校的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德育管理干部应该最大限度地与班主任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指指点点,妄加批评。成功的德育管理者应该慧眼识才,用才有方,为班主任想方设法构筑交流平台,能够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心声,这一点应该特别引起重视。对业已取得成绩的人要加以重用,对具有进取心的年轻班主任要提供用武之地,为他们创设合适的平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对班主任实施“人本化”管理,全方位维护班主任的合理权益,为他们提供个体发展的机会,促使他们积极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这种管理模式既是为了班主任的发展,也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力求出现班主任个体和学校整体的“双赢”。
黄济、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中有以如下观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教育存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教育管理者要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因时制宜地开展工作,就必须有权变思想,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和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求得最佳的管理效果。这就要求在班主任队伍建设过程中实施人本化关怀,以他们自身的发展为归依,将他们的需求放在显著位置,体现“成就人和发展人”的管理理念。过去激励班主任工作的手段也很丰富,但往往单纯服从于学校的发展需要,工作重点反而游离于班主任自身发展之外,也不会下大气力去关注他们自身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三、提振“立业”的向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现代学校的领导的实质在于,要在教育这项最困难的工作中,让那些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验在教师心目中创立、成熟和生根。要为班主任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达成个人设定的目标,并通过班主任的能力提升来实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学校要着力做到以下几点:①实施“名优班主任工程”,即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加速班主任个人发展的计划和措施;②树立班主任的先进典型,汲取他们的德育工作经验,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劳动成果和工作业绩;③给班主任更多的自,使他们能够根据学校发展规划自主地制定班级发展计划,自主地选择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④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并通过加大投入的力度为班主任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交往、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老班主任与年轻班主任结为“师徒”关系,以及工作之余的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来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了解和理解,达到沟通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以此来拓宽班主任的视野,汲取别人的经验,必将对自身的业务技能提升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理应为班主任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尽可能给予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支持,激励他们将改进班级管理工作当成自身的需求,并且爆发为强大的行动力量,同时也成为他们事业追求的价值取向。这也是通过外在的引导、教育和管理将自身需要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自觉行动的过程。因此,激发班主任的工作正能量,势必会促成班主任在班管理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成为班主任群体成长、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教育最首要的是教师本身作为人的向上心,以及由此而渗透出的人格和人性。同时,我相信教育革命必须要以人的变革为前提。与其他方面的工作人员相比,班主任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同。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只要班主任觉得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生存价值的人,只要班主任能够使自己摆脱那些微不足道的嫌怨,他们就能乐享班级管理的趣味,并演绎出无限风采。班主任参与德育管理工作的热情,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得以生发,不断繁衍成一块属于自己的蓬勃的园地,这样学校也就能够营造浓厚的德育工作氛围,激发班主任群体的内驱力,让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提质增效。
毋庸置疑,任何学校都会有一套调动班主任工作热情的策略和制度,学校由此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引导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行为,让他们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去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从而最大化、最优化地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班主任唯有自主调节管理行为,不断进行经验反思,接受群体影响,才能改进工作、优化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其教育自信心、管理创造力才会相应得到提高。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班主任工作的期许也愈来愈高,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也就面临着形形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管理智慧的挑战。就班主任管理而言,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尤为重要;就班主任发展而言,学校采取的激励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各种措施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外国校长最有效的建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前言
“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不是一句空口号,它是指导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的方法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上的,是指引现阶段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的理念。当我们在探讨小学教学管理的诸多问题时,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学管理的方法和原理,重新学习“以人为本”的理念内涵,掌握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关键点在于“人”。从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范畴来分析,这里的“人”主要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等。那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就要把他们作为工作的核心,探索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模式,提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管理工作缺乏人文性关怀。随着社会经济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教育体系也来越完善,各种教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了。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个学校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工作规则,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能够保障学校安全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但是,纵观我国各类小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我们会发现,教学管理工作比较僵化,教学管理缺乏人文性关怀。很多学校教学管理注重成绩和效率,忽略了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没有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没有落实“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非常单一,教学管理模式也非常刻板,这就难以使学校的师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2.2 “以成绩论英雄”的管理理念盛行。“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或者教师的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当我们在分析小?W教学管理的诸多问题时,我们发现“以成绩论英雄”的管理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非常盛行。我们应该认识到“以成绩论英雄”的教学管理理念对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非常严重的限制作用,这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也不利于形成科学教学管理方法。“以成绩论英雄”的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中非常普遍。有的教师只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比较冷漠,甚至歧视他们。这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也不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3.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方法策略
3.1 负责教学管理的领导者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的决策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那么学校领导就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导理论,把学校师生的发展纳入到管理工作的体系中,关注学校师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校师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考虑到学校师生的感受,探索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工作模式。例如,建立“师生代表决策制度”在制定重大的决策时,领导者要悉心听取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师生代表的诉求,这样才能够让学校师生感受到有尊严的工作和学习,才能够形关怀。
3.2 建立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就是为了提升学校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就应该建立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这是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师生的综合素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学生安全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等各个环节。学校管理者要坚持“公平、公正”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