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7:01:14
导语:在技术创新市场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推进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中,烟草行业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2006年全国烟草科技大会上,国家局向全行业发出了“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行业而努力奋斗”的号召,2007年全行业深入开展了“创新年”活动。姜成康局长多次强调“坚持转变增长方式,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已成为能否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烟草工商企业是烟草行业推进自主创新的主体。长期以来,工业企业对以技术为核心的自主创新高度重视并积极实践,商业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不足对创新活动则相对忽视,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不充分。因此,烟草商业企业要牢固树立创新主体意识,强化企业是自主创新投入、资源整合利用和成果应用主体的认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培育企业自主竞争实力,为提高中国烟草的总体竞争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主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烟草商业企业推进自主创新的主要实践路径有哪些?解答这一基本命题,需要从烟草商业企业当前的基本使命出发,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专卖制度、积极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这个发展主线,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市场监管创新、营销服务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文化创新与人才创新为保障,积极有效地推进要素创新,逐步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能力成长型转变。
一、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实施自主创新,要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观念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转换,涉及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改变。例如:××省局(公司)自2007年以来提出“由增长型组织向成长型组织转变”的战略思想,不仅是一次巨大的观念创新,也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创新,对提升全省烟草商业系统科学发展水平起到了强大的引导作用。
烟草商业企业要实现观念创新,首先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必须性,自觉地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
其次要确立正确的创新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烟草企业内部还存在着诸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枪打出头鸟”等中庸思想,致使部分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被动执行,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因此,既要在企业内部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氛围,倡导全员创新,全面创新,将创新作为一种企业精神长期培育,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创新的原则,遵循企业创新系统化规律,不胡乱创新,不盲目创新。
第三要关注两个创新源泉。烟草商业企业自主创新有两大思想源泉:一个是市场需求,对基层企业来说,市场需求永远是创新的思想源泉,因此,要不断深化对卷烟市场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深入把握消费需求;一个是以人为本,任何创新都要通过人的努力去实现,要使企业的创新活动取得实质性效果,就要把企业管理的侧重点由“物”转向“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
二、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提升市场管理效率
执行好烟草专卖制度,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是国家赋予烟草行业的神圣责任。因此,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市场监管理念、内涵与方式,是烟草商业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推进市场监管创新,从而有效履行专卖职能,切实提升市场管理效率?
首先要创新市场监管理念。一是克服重“外打”、轻“内管”的倾向,做到“内外监管”并重;二是克服重监管、轻服务的倾向,做到管服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三是克服重结果、轻程序的倾向,做到结果与程序并重,依法行政,公正公平执法;四是克服重走访、轻分析的倾向,做到走访与分析并重,对市场精耕细作。
其次要创新市场监管机制。例如,××省六安烟草近年来通过构建卷烟市场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实现了市场监管机制的创新,通过加强标准化基层队所建设,架构城乡卷烟市场监管网;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推动法制化进程;通过完善政法烟草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开展协同执法等,使六安卷烟市场监管形成了依靠多方力量进行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第三要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在管理方式上,根据烟草行业形势发展的变化,不断健全监管制度,规范监管流程,突出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确保企业执行能力的提高,力求标本兼治。从具体做法上,要适应新的市场监管形势,积极开拓新思路,研究新办法,在客户管理、法制宣传、专销协同、专卖队伍建设、装备水平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三、推进营销服务创新,提升营销服务水平
现代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是烟草商业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因此,以全面提升网络建设为重点不断进行营销与服务创新,既是烟草商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烟草商业企业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保证。
首先要创新营销理念。在“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全新业务模式下,烟草商业企业的营销理念要完成五个转变与创新:由传统计划销售向市场订单营销转变;由单向电话销售向互动整合营销转变;由粗放产品销售向精细品牌营销转变;由零售终端销售向区域深度营销转变;由工商终端分离向工商协同营销转变。
其次要创新营销机制。其关键是要建立适应市场运作的营销机制,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与操作能力。加强市场诊断与调研,寻找掌握卷烟市场的变化规律,做好市场分析与预测,从而更好地响应市场,驾驭市场,满足需求。完善品牌进入及退出管理制度,建立品牌导入市场前景预测机制与品牌市场退出分析评估体系。以终端建设为重心,建立集市场调研、客户服务、品牌培育于一体的规范化操作模式。深化客户关系管理,细化客户分类,优化货源供应,加强经营指导,在差异化服务中有效提升客户价值。积极推进工商协同营销,在品牌发展规划和目标、市场需求预测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形成工商协同营销机制。
再次要创新营销组织体系。一是完善营销中心建设,突出营销责任主体的作用;二是建立起以业绩考核为基础、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三是加强以客户经理为核心的营销队伍建设,积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营销队伍。
第四要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服务品牌。服务创新无止境,目前烟草商业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服务方式、服务监督、服务评价等方面都有创新与改进的空间,要通过服务创新,建设品质一流、形象一流、识别鲜明的烟草服务品牌。
第五要创新物流体系。在建设“经济、实用、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中充分发挥科技作用,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优化流程为主线,推行业务新模式,实现整体业务流程低成本、高效率,提高卷烟物流体系的科技水平。
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如果说工业企业的创新重点是技术创新,那么商业企业的创新重点则是管理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这一总体要求为烟草商业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依法管理和实施管理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烟草商业企业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认真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约束企业管理行为。坚持把规范经营作为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增强责任意识,在法制、规范的轨道上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省局2009年在全省烟草商业系统开展“全面规范梳理年”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规范建设创新活动。
其次管理创新要结合实际务求实效。实施管理创新,必须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管用,取得实效。要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对本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科学总结,梳理管理思路和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实际效果,反对照抄照搬别的企业的管理经验的盲目做法。
第三管理创新要狠抓基础管理。强化基础管理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按照国家局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全面覆盖、全员执行、全程控制”的制度体系。强化基础管理要把贯彻iso9001标准作为重要抓手和切入点,通过贯标积极构筑企业基础管理平台,优化工作流程,形成行为规范,推进管理创新。例如:六安烟草作为××烟草商业系统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打造一个全面规范导向的企业管理平台,力求使质量管理体系更符合行业要求与企业实际需要,与各项实际工作实现无缝链接,较好地发挥了质量管理体系在夯实基础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要重视管理细节创新。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精细化、精益化。烟草商业企业要善于从细节入手,强化管理执行力,把各种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发挥实效,尤其是要在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费用上取得突破,实现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当前烟草行业开展的“对标”活动为开展精细化管理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五、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建设现代烟草流通企业
排除烟叶生产经营领域,烟草商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体现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同时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予以实现。因此,技术创新在烟草商业企业创新体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作用。
技术创新要围绕建设现代烟草流通体系进行。姜成康局长深刻指出:“要提高网建的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对传统商业实行彻底改造,提高商业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新形势下,卷烟销售网络建设与现代流通建设已经融为一体,现代流通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信息化是开启现代烟草流通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在网建全面提升过程中,如何将信息化手段与工具全面导入到卷烟营销与服务的过程巾,还有广阔的创新空间。
要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和企业前进的两只车轮。烟草商业企业要认真落实《数字烟草发展钢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管理创新作支撑,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来改造企业,推动管理现代化,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六、以文化与人才创新为保障,提供发展动力与活力
自主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文化。烟草商业企业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人才为根本,以文化为土壤的,只有建立了人才创新机制与文化创新机制,企业发展才具有不竭的动力与活力。
创新人才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占有物质资源的竞争转为争夺优秀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竞争力。烟草商业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从价值理念上真正承认人才的地位,营造平等和谐的用人环境,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创新人才选拔和培育机制,做到企业内外部并重,尤其对创新性人才,要不拘一格选拔,大胆培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对称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使生产力高度发达;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创造领先于时代的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但与先进国家企业比,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经济面貌还较落后,自主创新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产品技术含量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缺乏。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很多,既有体制、市场、政策等环境因素,又有企业自身因素,主要是对自主创新的渴望与追求不强烈,缺乏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和资金、开发力量、职工素质保障下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企业发展意识,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一、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现代科技进步是一个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生产、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多方面、多环节组成的不断创新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具有主体作用,它集技术源泉、技术载体和技术受体为一体,既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技术的生长点,也是科研成果的应用点和引进技术的接受点,还是科研成果的发源地。生产力诸要素最终都要在企业中结合,一切科技成果也都要进入企业和通过企业才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企业是现代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还可以从科技进步过程和企业性质得以证明。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市场和生产需求在科技创新来源中占主要地位,企业要向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实现利润增长,就必须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机会,不断吸取创新源泉,并使技术、生产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灵敏反应。因此,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从宏观上看,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就微观而言,企业的科技创新只有与本企业的资源结合起来,才能体现企业科技进步的特点,使科技创新更能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创新的有效性。企业要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必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只有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才能积极地调配和合理地安排各种资源,寻求有限资源的最大利益。在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过程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只有确立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企业家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我国企业现有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压力不大、机制不活、信息不灵、能力不够等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企业的成败在于其创新的能力,而制度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使科技资源的筹措、投入和配置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企业主导型,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技术决策、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的主体,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
二、增强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企业发展的意识
现代企业的出现与发展本身就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是现代企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它担负着改进生产要素质量,匹配各要素数量,使企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整体提高的任务,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若没有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就只能依靠要素数量的增加,从而造成投入浪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还是产品价格的竞争;无论是品种需求结构的排挤,还是质量的争夺,都要求企业依靠自主创新以减少价格昂贵的生产要素使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企业只有把自主创新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才有一定的保障,谋求企业发展才有一定基础。可见,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和物质基础。
实践也证明:企业竞争力来自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创新则兴,反之则亡”是市场经济的一条规律。竞争的实质是通过“制造差别”来战胜对手。其一,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研究开发的优势,制造同竞争对手在产品品种、性能、质量等方面的差别;其二,可以利用大规模生产、先进工艺设备的优势,降低产品成本,创造同质低价的竞争优势;其三,也可以利用支配流通领域的能力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创造服务方面的差别。但任何一种差别都离不开自主创新。因此,发达国家大中型企业均有实力雄厚的技术创新机构,许多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或者和国家、行业、市场中介的技术创新机构密切联系,从事本企业的科技开发工作。
我国目前有一半左右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尚未建立科技开发机构,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机构,但人员不固定、资金不稳定、仪器设备落后,难以胜任开发工作。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均不适合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没有真正用科技进步实践去改变企业面貌,对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认识不够,对自主创新的内涵及其方式缺少全面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培育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所谓“自主”,是企业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受到企业职工,特别是领导层的事业心推动,形成的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占有为目标,实现自我的一种强烈欲望。“自主”的程度决定着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大小、绩效的高低。有了自主创新的机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将来的发展,就能积极慎重地开展自主创新工作,从而在自主创新的渴望与探寻中,自觉培育科技创新意识、科学管理意识、科学决策与组织意识、科技文化意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更好结合,达到提高企业产出质量和效益的目标。
三、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投入
自主创新是指与新技术(含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应用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也包括吸收企业外部技术,并使之在企业内部消化、扩散、再创新。企业科技进步的核心是装备、工艺的进步,因此,技术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核心。
技术创新,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资金投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保证,没有较大的投入,很难进行创新。科技投入不足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依法筹集资金,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开发出有市场前景和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一般来说,企业科技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才有竞争能力,医药、宇航、电子等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要求更高。
四、提高企业人员的创新素质
1.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灵魂
一切创新活动都必须有人才支持。在企业中如果没有合格的科技专家、科技型企业家,就等于没有科技创新的灵魂。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往往能够通过成功的自主创新活动,搞好一个企业,带动一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甚至造福一方百姓。目前我国企业科技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社会环境、衡量标准、选拔方式等还不尽完善,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头人和总设计师的企业家阶层还没有形成,作为企业自主创新骨干力量的科技人员总量偏少,队伍不稳,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优秀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最稀缺的特殊资源。为此,企业应注重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竞争等途径建立起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建设好以优秀科技专家、科技型企业家为核心的,团结、稳定、高效、富于创新精神的科技机构和企业自主创新领导班子,并从制度、政策、机制等方面切实保证他们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
2.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和其职能的实现,是科技进步人格化与实现创新的基本保证。企业家是现代企业运作的核心,是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最高决策者和主要倡导者。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与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科技创新状况,尤其在企业缺乏对自身利益追求的自主创新动力和有效市场竞争的自主创新压力的情况下,较高素质的企业家阶层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助推器”。一般来说,具有强烈、先进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会使他们的企业也具有强烈、先进的自主创新意识。优秀的企业家勇于探索,富于创造力,风险意识强,对国家、社会、企业、职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企业的自主创新既积极又慎重,善于审时度势,具有谋略思想。凡是自主创新搞得好的企业,都有一个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企业家。
企业家不同于其它人才的本质之处在于他们首先必须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即“专家型”、“学者型”企业家。各级政府应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采用国际通行的职业管理者的筛选与使用办法,建立企业家的分配机制和约束机制,制定专门制度来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从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加以提高和再塑造,对其进行“企业的职能”和“企业家风格”的教育并提出考核要求,使他们始终能够以一种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企业长期生存着想,为所有者和职工承担长期的责任,为顾客承担长期的义务,使之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不懈动力。
3.提高全员创新意识和科技水平
对于创造性、风险性、艰难性较大的自主创新而言,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固然需要强调企业家精神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但科技进步是企业连续不断的基本活动,涉及企业工程、技术、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企业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管理核心,加强对员工的各类培训,培养企业员工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科技进步素质,以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效果。
自主创新意识是对自主创新的渴望、追求与探寻。现代企业自主创新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并实行科学决策的态度。无论是启动企业自主创新,还是改变企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困境,首先不是取决于企业投入资金多少和占有哪些条件,而是取决于掌握和管理新技术的人及其观念。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能把企业自主创新的目标与顽强进取的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排除和改造来自内外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使技术始终处于创新态势,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科技进步。正是观念作用于企业行为之中,才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即精神在更高一个层次上对物质起作用。因此, 企业要树立和强化自主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形成一种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精神氛围。
五、强化企业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科学管理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法宝。然而,我国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更为落后,技术与管理相脱节的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企业管理的低水平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最薄弱环节,落后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手段已经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增长及其方式的转变。强化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保证已创新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并使企业自主创新各要素始终保持创新势态,不断取得自主创新成果。
1.确立企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经营环境,为追求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思考、谋划活动。确立这种思维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作为企业,要在经营范围、管理体制、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战略定位。一个善于管理创新的企业,应该具有明确的创新战略和有效的创新机制。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是,硬技术不“硬”,软技术更“软”,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普遍缺乏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观念,致使企业经济效率低下。为此,企业短期内应以软技术发展为突破口,促进本企业软硬技术的协调发展。这既符合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现实,而且风险小、投入少、容易实现,还可以在企业各类人员中培植普遍的创新意识,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尽快实现。
2.必须加强产品与市场创新
市场工作是企业经济工作的龙头。没有市场的产品等于没有生命,企业必须重视研究市场,哪怕在很小的空间内也要营造一方自己的市场。企业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和适应市场的应变体系,构建强有力的营销网络,适应市场;二要善于发现潜在市场和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建立以开发市场为先导的有效运作方式,创造市场。企业无论是巩固已有市场,还是开拓新市场,都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按照市场需,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在巩固中提高,用优质的产品去赢得更多的市场。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现状 对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具备持续变革、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已经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然而,由于浙江中小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它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浙江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技术创新的深入开展,必将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及模式
1.技术创新内涵
技术创新指企业在对现有技术有效组合运用以及创造和吸纳各种新技术的基础上,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向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过程。它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也包括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占据市场有利位置,获得满意收益。
2.技术创新模式
按照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式,可分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三种模式。
(1)模仿创新是指企业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的一种创新方式。其优势在于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其缺点是技术上易受制于人,而且新技术也并不总是轻易能够被模仿的。
(2)合作创新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是通过技术引进、技术项目合作,从外部吸收技术和管理促进企业自身技术提升和机制变革的过程。其优势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速度和成功率、技术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企业新市场的获取、企业机制的创新。
(3)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比跟进者相比,它具有先发优势。
企业创新一般会经历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的演进过程。在企业创建初期,由于资金缺乏、技术能力落后,企业一般采取模仿创新模式,以降低风险,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或具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往往寻找合作伙伴来实现资源的组合,解决创新中遇到的技术能力不足或资金匮乏等问题。当企业做大做强后,具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和资金实力,企业为了保持或扩大自己的市场地位,就会利用自身资源进行技术创新,逐渐培育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自己长期垄断市场的战略目标。
二、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从全球范围看,最为活跃的创新活动都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据统计,2006年中小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相当于各类企业营业收入的60%左右。
浙江省是我国中小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是一大特色和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以宁波地区为主体的服装加工业,以海宁地区为中心的皮件加工业,以绍兴地区为中心的轻纺加工业,以温州台州地区为中心的制鞋、文具、眼镜、箱包加工业,以永康地区为中心的小五金加工业,以杭州、嘉兴、湖州地区为主体的丝绸加工业和家用电器生产等行业。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十五”期间,浙江中小企业不断闪现技术创新的“亮点”。 浙江中小企业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4万多项,技术进步在中小企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到了近50%,成为浙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已建省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产品检测中心、质量认证中心共180多个,共性技术服务中心共26个。这些技术创新机构已帮助2046家中小企业解决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创新难题1.2万多个。但是浙江中小企业目前仍是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为主,科技综合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1.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不高
据浙江省统计局资料,对我省500家制造企业问卷调查,只有39%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中,有32.3%认为自主知识产权得到保护,57.4%认为基本得到保护,但有10.3%认为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从大中小型企业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别为72.2%、42.4%、26.7%,认为自主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分别为53.8%、31.2%、23.4%,基本得到保护的分别为46.2%、58.2%、61.7%,中小企业中认为没有得到应有保护的分别占10.6%和14.9%。
2.缺乏对创新文化的培育
浙江中小企业普遍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尤其是创新文化建设,在中小企业内部多数未能形成鼓励创新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多数企业的员工没有创新意识,未能把创新作为日常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3.投入科研经费较少,缺乏实施技术创新的物质保证
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在实施创新的过程中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支持,造成某些企业有创新的想法、有创新的规划,但没有实施创新的物质保证。目前,浙江省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8%,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人才总量的3.9%,低于全国5.6%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等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均少于沿海其他省市。
4.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浙江中小企业普遍没有建立激励创新的内部机制,员工没有进行持续创新的物质动力,不利于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许多企业舍得花钱买一流设备,却不愿花钱培养一流人才,甚至干脆搞“拿来主义”,自己不去搞研发,这种生产模式将导致企业发展道路越来越窄,效益越来越低。
5.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的相关法律缺乏相对独立性,有关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的相关规定包含在《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之内。目前国家和浙江省尚没有一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法规,企业的创新行为缺乏一个法律体系的保障。许多企业对投入巨资开展原始性产品研发心有疑虑,不利于企业持续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三、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促进企业制度创新,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的内部环境
(1)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建立有效的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企业可以同时使用社会声誉、建立创新风险基金等激励手段,建立技术入股、科技人员持股经营、期权激励等制度,把员工的命运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以形成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2)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多元化产权结构。企业要适时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吸纳社会资本来满足企业研发、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它不但能较好解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也能解决技术创新资金来源问题,更能形成技术创新风险共担机制。
(3)融合业务和技术,拓展创新思路。在新形势下要根据企业经济与技术实力,进一步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创新小组,努力开发占有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确立自己的技术优势。
(4)建立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员工互相学习交流,不同的意见发生碰撞更能促使突破性创新创意的产生。建立“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同时通过建立技术创新网络同辅助部门、大学以及政府科研机构进行沟通,超越企业边界学习以使企业获得外部观察视角,有利于企业从全新角度思考问题。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突破性创新的外部环境
(1)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鼓励中小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导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达到信息共享,提高浙江中小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2)完善法律体系,确保企业研发活动。要加强立法工作,使浙江省的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保障,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营造有利于浙江创造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3)建好创业基地,尽力扶持中小企业成长。积极建立孵化区,出租给中小企业主建造工业用房,通过产房低价租赁及提供各种优质配套服务,促使其快速健康成长。
(4)帮助企业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争取股票上市,或通过借“壳”、买“壳”等方式上市。培育和规范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通道,加快风险产业的发展。
(5)完善技术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选择有条件的行业技术研究所逐步改制成专门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行业技术中心,为浙江众多中小型企业提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配套的技术诊断与指导。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技术优势,为浙江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共建技术开发中心。
(6)组建长三角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区域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政府应依托长三角区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拥有良好的高校、大院大所及科技需求,以项目为载体,从要素流动、知识产权、产业、财政、税收、人才入股等各方面为产学研各方的结合和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以联动方式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
[2]君伊・德荣凯尔:中国的产业政策应该关注小企业.英国金融时报,2006,9
[3]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中国企业的六条创新路径.中国经济时报,2006,11,6
[4]王荣华:2007年:创新长三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
[5]万斌:2007年浙江发展报告(经济卷),杭州出版社,2007,1
[6]贺晓斌何旭明: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探微.中国市场,2007,31
关键词:名牌战略;消费者需要;企业实力;发展眼光;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22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34
随着物质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消费人群逐年增长,奢侈品的供应量不断扩大,这些都给名牌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人们对名牌的信任,使名牌保持着稳定的市场占有率,而人们对名牌的追逐,给名牌的不断开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所有这些,都激励着企业不断设计、开发和创造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名牌效应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为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就是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归结起来,名牌战略满足消费者需要,有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一、雄厚的企业实力
对于一个真正的名牌来讲,宣传固然重要,也必不可少,但是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一个真正的名牌必须有雄厚的企业实力作为支撑。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仅有商品经营观念的是不够的,还要有品牌经营的观念,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优势转化为更具实力的品牌优势,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名牌。名牌不是企业自封的,是企业在竞争中依靠自己的实力争取来的,或者说,名牌是用消费者手中的钱“投票”选的。名牌的取得靠的是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艰苦创业,靠的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奖励,靠的是民间组织的评选。企图通过参加某个博览会、交易会去花钱购买,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名牌的。
因此,企业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不断积累,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实实在在地靠竞争创名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所以名牌战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第一个核心要素,就是雄厚的企业实力。纵观商场的风云变幻,大浪淘沙,那些经不起消费者检验的名牌,最终都成为过眼烟云。
从表面看来,消费者的需求似乎是在于得到更多的实惠,但这些只是浅层次的需求;因为从深层次来看,消费者更希望得到实惠的保障。“上当只有一次”,这句话用在“伪名牌”身上,再合适不过。比如,消费者出于便宜的贪求买了靠不住的品牌,当时是节省了一部分开支,但随后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方面的烦恼,会大大地冲淡节省开支的快乐。最后,从综合指数来看,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所以,雄厚的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才能最终满足消费者的深层需求。
二、睿智的发展眼光
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需要睿智的发展眼光,这是一个名牌在同类产品中领跑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企业的产品对目标市场的选择,也就是产品卖给谁、为哪些顾客服务等问题的解决,对于名牌的创立、发展和维护来说,都十分重要。一个名牌的创出,离不开对产品市场的准确定位,只有不断开发出市场发展前景好、市场容量大的新产品,名牌才能稳居同类产品龙头老大的位置,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在市场竞争中,一个真正的名牌,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市场占有率、商品或企业的知名度、服务的信誉度、经济效益等目标,都会保持一个较高而又合理的水平。这个较高而又合理的水平,反映的正是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这些目标在行业中名列前茅的名牌,肯定在消费者中有很好的口碑。因此,名牌战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另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睿智的发展眼光。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这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面临的挑战。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升,为企业提供了新市场,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困难。因此,名牌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形象,就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升级。由地方级名牌升级为地区级名牌,由地区级名牌升级为国家级名牌,经营者要不断为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创造升级的条件,果断决策,争创更高一级的名牌。这也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停滞不前,就会被消费者淘汰,就会被其他的品牌挤出名牌的行列。
中国已经有一部分企业成为国家级名牌,而且从生产经营规模来讲,在国际同行业的排名中,已进入前10或进入前5。面对未来的国际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前景十分可观。因此,如何开发和生产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应对国际市场的营销,是争创国际名牌的关键一步。
三、深切的人文关怀
名牌战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又一个核心要素,就是深切的人文关怀。名牌战略要求保证产品具有优良的质量、独特的个性、领先的创意和技术以及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因此,实施名牌战略就要抓好企业名牌的整体优化工作。在创立名牌的过程中,提高名牌产品质量当然是关键的一步,但是抓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则是创立名牌的核心。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优秀的企业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和弘扬,满足市场的最终意义,就是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所以,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名牌战略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些名牌在救灾、捐款等爱心活动中,因为表现不佳受到消费者的诟病,虽然道德绑架自有它不合事理的方面,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在道德上的需求。从名牌战略的角度来讲,在这些方面不能满足消费者,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
名牌维护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为了维护名牌的信誉不断出现的“召回”事件,可见经营者为维护名牌付出的努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名牌的源头活水,在市场,在消费者,在人。因此,以人为本,应该是每个名牌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风险投资,本质特征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仍然相当有限。2007年,我国本土风险投资机构主导的投资总量仅为95.542亿元,风险投资孵育创新企业成功的例子也是屈指可数。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它的特点,在风险投资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遵循风险投资发展的规律。
一、风险投资的两个主要性质
对于风险投资的定义和特点,有很多的不同的表述。按照我国风险投资的首倡者和权威之一的成思危的观点,是指将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以其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成功后项目通过出售和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蜕资),这时不仅能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
根据本人对收集到的资料的归纳,此领域的学者尽管表述不一,但一般对风险投资定义和特点的界定与成思危基本相同。成思危认为风险投资具有五个特点:(一)它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二)它是一种组合性的投资。(三)它是一种长期投资。(四)它是一种权益投资。(五)它是一种专业投资。
但是,单就主要特点五项归结性提示而言,我发现前四个特点说的都是风险投资的外在表现特征。而(五)“它是一种专业投资”,虽然指出了作为合格的风险资本家必须是高标准、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但没有指出风险资本家与其他投资决策管理者相比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本质区别。总而言之,这五种特点的描述并未切中风险投资特异性的深度,并没有指出风险投资与其他投资方式的本质区别。
例如,“它是一种高风险投资”,涵盖范围似乎过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的风险也很高,但并不是风险投资。一些并非投向技术创新领域的投资的风险也很高,也并非风险投资。
又如“它是一种组合投资”,涵盖范围同样太宽。。组合投资的早期概念是指以多元化投资形成投资组合,投资者以此来分散证券投资市场上的系统风险。但在美国学者亨利×马科维茨创立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之前,人们只是凭经验直觉对一笔投资分散到什么程度、每一投资组合包含几种证券、怎样选定这些证券、每种证券占多大比重等组合进行设计和修订。自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了创立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标志性论文之后,投资者找到了在有效集即那些不同风险水平下提供最大期望收益率和在不同期望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风险的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确定最佳组合的计量方法,从此以后,组合投资即进入理性分析的阶段。由此可见,早已在证券市场广为人知和广为应用的组合投资并不能作为风险投资的专有技术存在。因此它就不能作为风险投资区别于普通投资的特异性而加以列示的理由。
关于风险投资主要特点的其余三项列示,也存在于上述讨论中所指出的相同的问题。债权人从带有从投放资金到带有一个增长额的资金回流的意愿满足之间的期限,多长时间为长期?多长时间为短期?只能是相对而言。《中国大百科全书(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卷)》将一年期以内的信用工具的发行与转让市场的总和界定为货币市场即短期金融市场,而将经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借贷和证券业务统称为资本市场即中长期市场。可见以短期、长期来界定风险投资与于普通金融的区别,仍然难以做到泾渭分明。
至于“权益投资”它涵盖着所有非借贷资金所形成的投融资关系,并非是风险资本领域里所建构的权益资本架构的专属。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的目的是获取经济中实际存在却非人人都能看到和得到的潜在利润。例如,采用新技术,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开辟新产品、新市场等。那么以投资开发新技术和对于新技术的市场开拓无疑是一种创新,但风险投资要获得并不是熊彼特所指的“潜在利润”即超额垄断的创新收益,而是因风险企业处于垄断阶段初期的远大前景而获得的高倍风险资本增值。“并非人人都能看到和得到”是因为风险投资是一艰难而充满风险的过程,具有高风险性。风险投资所支持的技术创新一般要经过技术研究开发阶段(开发设计、研制、中试、扩大试验)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等多个过程。据统计,RD计划在技术上成功的概率为60%。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技术上获得成功的高技术只有30%能够推向市场,而在推向市场的高技术产品中只有12%是成功的。据美国一些有丰富经验的风险投资家介绍,在他们投资的项目中只有三分之一相当成功,三分之一持平,还有三分之一血本无归。而这个过程本身有一定期限,一般需要3~7年时间,这就使得投向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具有长期性,只好选择长期的股权投资。而为了分散风险,不得不使投资具有组合性。一旦成功就能因为技术垄断而产生的壁垒而在市场获得垄断地位,取得垄断利润,此时风险企业发展的良好前景足以让许多投资者心动,当然此时也就是风险投资以高倍的资本增值退出的时候了。也就是它企图从高风险中获得高收益。于是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它的第一个本质特征:投向技术创新领域并企望从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垄断中获得高度资本增值的的权益资本。
因为这种本质特征,风险投资必然具有上述前四种特点即高风险、组合性、权益投资、长期性的表现。
而第五个特征“它是一种专业投资”。“专业投资”是指那一方面的专业?是指投资者对自身专业的熟悉和精通,抑或是融资者那一方的相关产业和行业专业性知识的了解?成思危在“风险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文中是这样解释的,“风险投资不仅要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其管理者还提供所学的知识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会联系,并积极参加风险企业的管理,在改造企业组织结构、制定业务方向、加强财务管理、配备成员等方面出谋划策,尽力帮助创业者取得成功”。从成思危关于“专业投资”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风险资本家要取得高收益的艰难性,所需要的并不是一般的单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集金融、管理、市场运作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与一体。因此仅以“专业投资”便过于泛泛而论。证券投资作为一种投资也需要投资者具有投资领域的财务及技术分析专业知识等。银行借贷作为一种投资需要投资者熟悉该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财务专业知识。可见专业投资并不能说明它与其它投资的区别。当然成思危在这篇文章中的解释也没有触及到风险投资参与风险企业的深度。风险投资家并不只是尽力帮助,实际上,按照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创业者签订的投资协议,为了保障风险资本的利益,风险资本家甚至有权在经理层未达到合约规定时,更换企业经理或选择撤资。风险资本家还需要帮助企业联系后续投资、及成功后上市蜕资的资本运作等。
因此风险投资与其他投资方式另一个迥异之处或本质区别实际上在于风险资本家的人力资本的特殊性。风险资本家首先需要评价风险企业研发中的新技术的成熟度,要对新技术发展前景作出预测,能不能届时在该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形成技术屏障,这就要求风险资本家具有相关领域的知识。他(他们)还需对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看是否具备带领企业克服重重险阻,过关斩将,使企业由弱小发展到强大的魄力和才能。风险资本家每发现一个具有远大市场前景的风险企业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经过严格筛选后,一般签约的只占其中的0.1%。签订投资协议之后,风险资本家不断对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帮助,包括财务管理、技术支持、市场运作、上市规划等各个方面,力促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成功及风险资本的高度增值。按照熊彼特的定义,企业家是指将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的人,是具有特殊才能的,勇于创新的并能承担决策风险的技术创新的组织者。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以投资将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结合的具有开拓品质的人实际上是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是极少数人才可能具有的人力资本,它是一种稀缺资源。风险资本家和风险创业者一起便进行了完整的创新活动,是风险投资成功的最重要两个因素。也就是说风险投资的第二个本质特征是,风险资本家是以输入资本将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连接起来的,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
二、风险投资两个性质的实践印证、启示
(一)第一个本质特点的实践印证、启示
从第一个本质特点出发我们知道,既然垄断利润和风险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那就必须给技术创新以一定期限专利权,当专利保护期结束专利再成为整个世界所共享,以保障其垄断地位,最大化其私人利益。而且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虽能起到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模仿的出现,但并不能消除在模仿基础上创新的出现,况且专利保护期结束专利就成为整个世界所共享。风险投资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成功因为其他企业的模仿创新,将增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投资具有某种公共品性质。但不可否认,技术的这种外溢性必然加大它的风险性,使得靠追求高收益驱动的风险投资的预期利润下降,从而使风险投资有效供给出现不足,因此需要政府政策的制度扶持以保障风险资本的有效供给。
由于风险投资具有公共产品这个重要性质,所以各国都对风险投资的发展予以支持。除知识产权保护外,在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政策有:财政支持,税收减免、贷款贴息、贷款担保。也有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风险投资退出提供渠道开设发展二板市场,完善信用制度及专门服务机构的建设等。美国是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这与美国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有效的财政金融政策,发达的二板市场,高效的具有独立性的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中介组织这些因素密不可分。
我国当前对于风险投资的政策中也有财政金融支持,税收减免、贷款贴息、贷款担保。也已经经开设了有利于风险投资退出的创业板市场。但是与美国相比,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仍有不少缺陷。首先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降低了风险投资的预期利润,其次相关法规和法律执行力度的缺乏常常不能保障风险资本投资成功后获得应得利润,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还不存在独立高效的为风险投资提供专门服务中介组织,这也阻碍着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所谓风险投资的中介机构是指通过设计、创立及运用各种金融投资的工具和手段,起到沟通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工程技术、科研、融资、财务和法律咨询服务的独立性中介组织。
这些中介组织的存在可以降低风险投资企业与寻求风险投资的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的潜在合作者、与接替风险投资的普通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风险投资的运行效率。这些中介组织包括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经公关公司、券商等。它包括技术鉴定、技术支持机构和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律师事务所,也包括通过独立公正的提供信息,从而连接风险投资家和普通投资者,使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做出有利的选择,完成风险投资的退出的如券商和法律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由于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人才,法律对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监督和制裁经常处于缺位状态,以及我国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风险投资中介组织很不发达。例如当前,我国券商、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承销费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夸大创新企业的盈利,提供假信息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就伤害了创业板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所有这些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基础我们仍不具备,需要我们弥补在这些方面的缺陷。
(二)第二个本质特点的实践印证、启示
由于风险资本具有的第二个本质特征所体现出来的高人力资本性质,所以必须由市场配置评价人力资本资源,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吸引高水平的风险投资人才不断进入风险资本家行列。这就要求风险资本的人力资源配置具有最少的外部干预性质,完全由市场决定谁优谁劣。
政府必须正视风险投资的这种高人力资本性质要求。美国曾经有过这一方面的的教训。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企业法案,其目的是通过政府设立政府风险投资资金引导带动民间资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只要选定的项目符合政府的标准,每投资1美元即可得到4美元的政府低息优惠贷款。在此政策激励下到1962年,政府管理的风险投资公司占整个投资的75%。但是,这种政府提供风险贷款做法并不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规律。首先政府提供4倍于私人投资规模的贷款,由政府决定应该向什么项目投资表明投资的主体已经是政府。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取得贷款后由于风险投资的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许多投资人和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用于支持创新者创业,而是以高利率贷给工商企业以稳赚利率差。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由于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投资管理者,从而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到1967年,共有237家中小企业出现问题,但政府还坚持认为这是监管不够所致,而不是体制和机制问题,因而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立法,赋予中小企业管理局以更大的执法和监督权,加强对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审计和监管。但这些措施并未能挽救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衰落,1978年这些公司管理的资产只占全美资产总额的21%。到1989年则降至只占1%。这种按“政府意志”兴办的风险投资公司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2001年,政府投入占风险投资65%,但我国风险投资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为生产的贡献仅为2.3%。这一切证明了一方面政府不能介入风险投资的直接管理,另一方面表明风险资本家作为一种企业家人才,应在市场中优胜劣汰,大浪淘沙,不应由政府行政任命产生。
其实风险投资公司是由一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运营,不仅政府不能参与,其他任何不具有这一领域特殊才能的个人和组织也不宜直接参与。因此风险投资公司不以一般公司组织形式设立。最适宜它的组织形式是有限合伙制和信托制。在这两种制度中,一般投资者(无论其出资份额多大)都不参与风险投资公司的直接运营,只因为是资金的投入者具有利润分配权和一定期限的投资参与和撤回权力。在这两种组织形式里,由风险资本家(有限合伙制里的一般合伙人和信托机构里的信托基金管理者)管理日常事务。而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表明,有限合伙制里对普通合伙人的激励约束机制更为有效。一方面是巨大的利润分配刺激,(普通合伙人出资一般占风险资本总额的1%左右,盈利后一般可获20%左右的利润分配。)另一方面是日常投资管理开支的严格限制和亏损后的无限清偿责任。在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压力下,经营业绩差的因难以取得投资者的信任而自动退出,经营业绩好的风险资本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更易筹集到风险资本。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不断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不断吸引高素质的普通合伙人。
由于风险投资一方面具有公共产品性质,需要政府予以扶持,另一方面却拒绝任何外来的对其经营活动的影响。政府只能为其建立一整套的支持制度。联系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初期必需政府出资引导的实际,从这个角度我们更容易理解我国风险投资学界共识:政府在风险投资的作用定位应是“引导而不干涉,支持而不控股”。当前我国也已经立法允许以有限合伙的方式成立企业,但是当前我国缺乏合格的普通合伙人,而且当前我国的信用体制和法律效力是否能支撑有限合伙制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尚待观察。
1.1概念界定与测量指标的选取
1.1.1知识管理。通过对40多篇知识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所涉及的知识管理活动主要包括12种。国外定义的知识管理过程,多指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知识管理活动组成的过程;国内有代表性的知识管理过程的定义是:组织的知识为创造价值在组织内各个驻点间形成的知识交流、积累和共享等一系列过程,具体划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知识存储、知识创造四个阶段。虽然对于知识管理尚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同、一致性的定义,但有两点是被广泛认同的,那就是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李俊龙(2012)[7]指出知识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共享和转移现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对知识再创新。郑景丽(2011)[8]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分三个环节,即知识采集与储存、知识交流与共享、知识创新与应用。借鉴大量文献,本文根据知识管理几个过程之间的密切关系或同一性,把知识管理的过程概括为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两大环节。这样既从大的方面涵盖了知识管理的全过程,又可以降低设置各观察变量和构建模型的复杂性,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揭示了不同成员是如何沟通和学习的,它可以发生在不同人、部门之间,甚至是不同组织之间。Ipe(2003)[9]定义了个体间的知识共享,个体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被其他个体理解、使用和吸收的过程。Dixon(2002)[10]认为知识共享是使每个部门的知识在企业内部被共同拥有。汤建影和黄瑞华(2005)[11]指出知识共享是各成员企业为达成创新目标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可控制的知识交流与转移,是跨越组织边界使有用知识进行共享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四个题项从知识输入、应用、输出、内部分享四个维度对知识共享进行测量:贵公司能通过社会网络企业获取管理技能(A1);贵公司获得的知识能够迅速应用到服务和市场开发中(A2);贵公司与社会网络企业之间经常进行技术、管理技能、成功经验等方面的交流(A3);贵公司各部门员工所获取的信息是有差异的,并在整个公司内部能相互共享(A4)。
(二)知识创造Nonaka[12]在“知识创造型企业”一文中认为组织知识创造是指,在组织内部或各组织之间分享、创造新显性和隐性知识的持续过程。我国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知识创造定义,如周小虎,陈传明(2004)[13]指出对各种知识的整合与协调过程就是知识创造过程的实质。提升企业对其自身优劣势及内外部知识的评估能力是知识创造的间接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知识创造的定义:在运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获取、分享、消化外部知识,进一步应用新知识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本研究通过三个题项从新要素数量、新要素效益、判断能力三个维度对知识创造进行测量:贵公司的创意、技术和方案中的新知识要素增加了(B1);贵公司的新创意、新技术和新方案使公司的效益增加了(B2);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贵公司对环境变化的判断和自身优劣势评估的能力提升了(B3)。
1.1.2服务创新。欧洲学者首先研究了服务创新。CIS继承了技术流派的观点指出对于企业而言,服务创新是对全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和过程的创新[14]。还有调查提出服务创新是指,企业为改进产品、内部组织和外部关系方面所采取的相应决策和实施行为以及所做出的显著变革。翟运开等(2006)[15]提出物流服务创新的“四棱锥”模式,由新客户服务界面、新服务概念、新服务传递系统、技术选择及物流服务战略的协调与选择等维度构成;蔺雷、吴贵生(2003)[16]认为服务创新模式可分为: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过程创新、形式化创新、专门化创新、重组创新等。龙长青(2009)[17]将物流服务创新分为理念创新、市场创新、人员创新、技术创新等四个关键要素。基于此,本文对前人研究的服务创新模式进行同类项整合,将物流服务创新分为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四类。
(一)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理清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先进物流企业之间的差距,以战略规划为指导,树立物流集成化、系统化、柔性化的管理理念,注重服务质量管理和补救措施的实施,管理的重点由实物流延伸到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加强与其他社会网络企业的合作,用积极、正确的心态对待差距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四个题项从制定规划、标准化管理、质量管理和补救理念四个个维度对理念创新进行测量:贵公司制定了物流战略规划(C1);贵公司试图对物流活动采取标准化管理(C2);贵公司重视服务的质量(C3);贵公司善于对不到位的服务进行及时补救(C4)。
(二)技术创新物流技术创新是指,对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理论、方法以及设备、设施、装置与工艺的创新,具体分为物流软技术创新和硬技术创新。软技术是指为建立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配送技术、价值工程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硬技术是指组织为保证物资实物的高效流动所运用的各种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站场设施及服务于物流的通信网络设备、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本研究通过两个题项从信息系统先进性、设备自动化程度两个维度对技术创新进行测量:贵公司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先进、便捷(D1);贵公司物流作业中使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D2)。
(三)组织创新任何组织机构,经过合理的设计并实施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如生物的机体一样,必须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顺利地成长、发展。组织创新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它包括功能体系的变动,即根据新的任务目标来划分组织的功能,对所有管理活动进行重新设计;管理结构的变动,即对部门设置进行调整、改进工作流程与内部联系;管理体制的变动,即对管理人员的重新安排、职责权限的重新划分;管理行为的变动,即各种规章制度的变革。本研究通过四个题项从管理活动设计、管理结构变动、管理人员变动和管理制度变动四个维度对组织创新进行测量:贵公司会根据新的目标对管理活动进行重新设计(E1);贵公司会及时对部门设置进行调整,改进工作流程(E2);贵公司重视管理人员职责权限的适时调整(E3);贵公司会根据企业需求相应改进规章制度(E4)。
(四)市场创新市场创新具体表现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内容上的创新,这些创新可能会改变企业的目标市场。服务市场创新就是要不断地开发满足客户需要的物流增值服务。实现增值服务需要物流企业与厂商共同努力、合作,通过支持客户的产品营销战略,开发差异化或独特的服务形式,提升其经营效率和绩效。在市场创新上进行增值服务是最好的选择。本研究通过三个题项从服务差异程度、服务速度、服务成本三个维度对市场创新进行测量:贵公司会根据顾客需要开发特殊服务(F1);贵公司提供反应速度快并且便捷的服务(F2);贵公司尽可能提供低成本的服务(F3)。
1.1.3企业绩效。物流绩效是对物流各项活动业绩和效率的一种事前的指导与控制以及事后度量与评估,从而判断是否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完成的程度、投入的代价和取得的收益。陈伟和张旭梅(2011)[18]认为市场绩效包括市场前景、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等。DeBrentani[19]总结出四个相互独立的指标:竞争力、销售和市场份额、成本和其他推动因素。KaplanNorton[20]认为在讨论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时,应考虑平衡记分卡的概念,指出绩效的衡量应从财务、内部流程、顾客、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着手。本研究通过四个题项从财务、顾客、竞争力、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对物流绩效进行测量:贵公司利润增长率较好(G1);贵公司服务的顾客回头率高(G2);贵公司的服务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提到了提高(G3);贵公司的团队精神和员工学习热情得到加强(G4)。
1.2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知识管理与理念创新现代社会,理念尤其是服务理念十分重要,它不仅仅关系到服务态度的问题,还直接关系到服务效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指导着服务工作的发展。如果不深入思考物流服务的目标,那么其实现价值的方向会是盲目的。对于物流服务的目标,有人注重效率提升,有人注重经济效益,有人注重资源储备等。企业活动的方向会由于不同的理念而改变,如果物流企业未建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则很容易歪曲其价值的方向。企业之间知识共享可以帮助企业从认知层面分享彼此的观念、信仰、心智模式和价值观等,使管理者在比较中摒弃传统差劲的服务理念,吸收现代先进的服务理念,进而结合企业的特色,通过知识的创造最终形成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理念模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1知识共享对理念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假设2知识创造对理念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
(二)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重要的商业活动,高水平的知识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成果具有正相关关系[21]。知识共享使得企业各方能及时、快速和大量的获得对方的有用信息,寻找创新点并探索新技术,这无疑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提高整体效率。同时,知识共享使得企业各方获得对方宝贵的知识资源,从而激发成员的创新能力,为产生更优秀的创新成果打下坚实基础。知识创造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过程,只有大量高质量新知识的产生,才能真正提升技术创新质量,构建物流服务的竞争优势。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3知识共享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假设4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4。
(三)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企业通过知识共享获取大量知识,并进一步通过共享知识的再创造形成企业自身真正拥有的资源,这对于管理者认清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工作流程、人员设置以及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有重要作用。廖媛红等(2012)[2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培养转化能力并激励产生组织学习,进而促进组织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5知识共享对组织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5假设6知识创造对组织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6
(四)知识管理与市场创新服务创新在于隐性知识的创造与应用。物流企业和顾客频繁互动,相互参与业务流程,促进了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创造,进而加快了物流市场服务创新。分享顾客和工商企业的信息,有助于物流企业对它方个性化需求的全面理解,并不断扩展和延伸服务产品的覆盖范围,从而企业能够实现物流服务在更大范围内的差异化,顾客的个性化选择也可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通过针对企业特色的知识创造,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可靠性,从而以更高的质量和效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好的柔性实现物流服务市场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7知识共享对市场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7假设8知识创造对市场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8
(五)理念创新与企业绩效物流企业的绩效受到不断变化的环境影响,要求企业在战略上寻求不断的创新。现阶段客户需求的变化是物流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客户要求必然更加严格,比如要求在固定的时间配送必要量、相应商品的少量多频度运输或JIT运输等。倘若企业在这种环境下仍保持传统落后的服务理念,必然会被淘汰。服务理念创新是当务之急,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式,以战略规划为指导,树立物流集成化、柔性化和系统化的观念,把管理的重点从实物流延伸到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加强与其他企业合作并完善自身,对企业绩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9理念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9
(六)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由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存在,资本对项目、品牌的投入和运作总是符合此规律,资金会越来越难赚。然而,技术进步是层层递进、无边际的,因此惟有技术创新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的边际效益可以不断增加。企业通过对物流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创新,提高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做出很大的贡献,进而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必然会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10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0
(七)组织创新与企业绩效物流业属于新兴行业,企业应制定何种规章制度以及组织工作流程还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管理者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合理划分组织功能,适时调整管理活动、部门设置,改进工作流程,把管理人员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等一系列过程,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必然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11组织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1
(八)市场创新与企业绩效市场创新的目的,是基于对顾客个性需要和市场快速变化而言的。对于物流这种服务行业,顾客满意与否对于企业绩效至关重要。物流服务市场创新,有利于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还有利于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增加服务的便利性并加快反应速度、降低成本,以此提高服务能力,促进绩效的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12市场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2综合以上研究,我们提出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
2实证研究设计
2.1问卷设计及发放本研究的资料主要通过问卷获取。据统计,2012年末镇江市物流企业共有1498家,比2008年末增长了89.38%,其中省重点物流基地3个,省重点物流企业8家。2012年镇江市物流业增加值171亿元,社会物流总额8101亿元。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镇江市润州区、京口区、丹徒区、大港新区、句容和丹阳等各个地区的物流企业,调查对象主要是这些物流企业内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他们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服务创新和企业绩效等方面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很好的保证问卷的准确性。问卷调查主体包括三部分主要内容:问卷填写说明、被调查企业基本资料、变量测量量表。变量所涉及的所有指标均采用likert5级量表编制而成,从1到5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能确定、同意、非常同意。知识管理的度量项目主要参照孙彪等和沈璞[24]以及Yli-Renko、AutioE、Sapi-enzaHJ.的研究。物流服务创新的度量项目主要参照龙长青的研究。创新绩效的度量项目主要参照SongXM,ParryME.和陈伟,张旭梅的研究。本研究问卷总体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3年7月,调查方式采用电子邮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每个企业发一份,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07份问卷,剔除32份带有明显错误或答案不全的问卷后,共回收4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5%,有效回收率为79.2%。就被调查者职位来看,中层管理人员占52.8%,高层管理者占24.1%;就被调查者工作年限来看,处于3年以下的占13.3%,3-5年的占40.1%,5-10年的占36.0%,10年以上的占10.7%;从调查者的学历分布来看,大学本科占54.8%,大专及以下占30.0%,硕士及以上占15.2%;就被调查企业的资产规模来看,在5000万以下的占45.0%,5000万-5亿的占36.3%,5亿以上的占18.7%;就被调查企业的年收入来看,在5000万以下的占44.8%,5000万-5亿的占32.3%,5亿以上的占22.9%;就被调查企业的成立年限来看,不到10年的占55.9%,10年以上的占44.1%。
2.2实证方法选择本文所建立的理论模型中,知识管理、服务创新、企业绩效均属于无法直接观察的变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测量这些变量往往存在一些误差。而结构方程模型具有以下优点:允许变量含有测量误差、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模型设定更具弹性等[28]。因此,本文采用AMOS1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其他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由SPSS19.0来完成。
2.3样本信度与效度样本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是保证假设模型拟合度良好的重要前提。本文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信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进行检验,一般Cronbach'sα系数大于0.7,则认为样本具有较好的信度;若Cronbach'sα系数小于0.35,则就拒绝。由表1所示,本文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表明各变量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分析分为内容效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本文使用的评价指标和问卷题项大部分来自之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因此问卷保证了相当的内容效度。对于结构效度,本文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考察每个因子对相应变量的因子载荷量(FactorLoading)。一般因子载荷量的绝对值大于0.4,则被认为是有效地。由表1所示,本文各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7,表明各变量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4模型适配度检验根据Bogzzi和Yi的观点,假设模型与实际数据是否契合,需同时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基本适配度指标(preliminaryfitcriteria)、整体模型适配度指标(overallmodelfit)、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指标(fitofinternalstructuralmodel)。
(一)基本适配度基本适配度用来检验模型是否有辨认问题、数据文件输入错误或序列误差等。衡量指标一般为估计参数中的误差方差、误差变异的显著性和因子载荷量等。一般认为,估计参数中不能有负的误差变量,所有的误差变异需达到显著水平,因子载荷度介于0.5至0.95之间。本文各个潜变量与其评价指标间的因子载荷量均在0.5与0.95之间,且各评价指标的误差均大于0,表明假设模型具有较高的基本适配度。
(二)整体模型适配度整体模型适配度是用来检验样本数据与整个模型适配的程度。一般而言,整体模型适配度是否达到适配标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估:绝对适配统计量、增值适配统计量、简约适配统计量。本文假设模型的整体适配度统计量如表2所示。
(三)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是用来评价模型内估计参数的显著性程度、各指标变量的效度和信度等。一般来说,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评价指标有:个别观察变量的项目信度(大于0.5)、潜在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值AVE(大于0.5)。本文模型中个别项目信度均大于0.5,平均方差抽取值(AVE)均大于0.5,模型具有较高的内在适配度。
2.5假设检验根据AMOS19.0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结果见表3。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假设H1、H2、H3、H4、H5、H7、H8、H10、H11、H12得到了验证,正向作用显著;H6、H9未得到验证,正向作用不显著。
3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关系讨论对于知识共享来说,H1、H3、H5、H7都得到了验证,其中对市场创新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理念创新和市场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最小。原因可能是:进行知识共享的第一步就是对外界知识的获取,包括顾客、合作企业、竞争对手等拥有的资源。而从顾客那里得到服务质量的反馈,是最方便可行的,也是物流企业最在乎的一方面,企业会及时的根据得到的服务质量反馈结果来改善物流服务,包括根据顾客的需要制定特殊服务、提供反应速度快并且方便的服务、提供低成本的服务等。因此,知识共享对市场创新的正向作用最大。对于知识创造来说,其对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最大,其次是市场创新和理念创新,而对市场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显著,即H2、H4、H8都得到了验证,H6未得到验证。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组织内部的开发过程往往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从旧结构到新结构的改变也不是一个断然切换的简单过程,一般需较长的过渡、转型时期。知识创造对于组织结构、流程、人员等的变革必然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这在短时期内很难表现出来。因此,如上述研究,知识创造对组织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二)服务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讨论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最大,其次是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而理念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不显著,即H10、H11、H12得到了验证,H9未得到验证。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虽然知识管理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两大过程促进了物流企业的服务理念创新,然而,理念若不落实到行动上去,无论再怎么先进的理念都缺少相应的载体使其得到实现。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对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见效快的项目,比如服务技术的改进等,却忽视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的服务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等。因此,服务理念创新对于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4启示
一、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生产经营工作上水平。生产经营工作是我公司的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必须以此为核心,充分发挥促进和保障作用。在生产经营工作中,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客观认识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地位,增强危机意识,放下架子,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从质量、周期和服务上保证客户满意。为此要继续贯彻全员经营的思想,用有序的生产组织保证生产经营,用技术创新带动生产经营,用优质的服务促进生产经营。全面提高经营工作水平。
市场信息是开展经营工作的宝贵资源,因此,职能部门要做好经营信息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经营信息中心,对经营信息统一管理,完善经营信息网络,做好信息收集和评估,解决信息共享问题,充分挖掘每条信息的价值,为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帮助。还要与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加强对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指挥,发挥出全公司整体经营的优势。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业务人员的管理,通过制度约束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经营行为,通过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生产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努力扩大市场份额。XXXX专业应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继续保持和扩大市场影响力,积极参与标志性建筑的XXXX竞标,积极开拓新市场、开辟新业务,要通过原位测试手段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成果的技术含量。测量专业要继续加强基础测绘,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为政府部门做好服务,同时还要积极开辟日照观测等新的业务领域,并加紧星际公司的运作,尽快形成规模。管线探测业务要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能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基桩检测业务要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测试新技术,做好服务,并与重要客户和有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为今后的市场放开做好准备。岩土施工专业首先要做好生产组织管理,抓好项目成本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这也是我们明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做到抓大放小,努力承揽规模大利润高的公建和工业项目。岩土设计要在深基坑支护项目上寻求新的突破。
为了抓住滨海新区加快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筹建滨海分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不断扩大在滨海新区的市场占有率,并逐步站稳脚跟,开创生产经营工作新局面。
二、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改进我们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严密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执行力,切实保证各项决策和制度落实到位,特别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提高经济管理水平。首先是抓好成本控制,特别是要完善单项工程核算,通过调整核算方式和核算体系,逐步向全成本核算过渡,真实反映项目盈利情况,从而增强经济管理对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二是要加强财务工作的计划性,搞好资金的统筹管理,既要认真执行计划,严格财务审批制度,又要简化管理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适应市场环境需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为基层生产单位做好服务。三是加强财务经济分析,经济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是所有生产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的领导要注意培养经济头脑,要用经济头脑部署本部门工作,并且对本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定期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四是加强合同和施工方案评审,对合同报价、质量标准、工期要求等关键要素进行科学的评价,降低经济风险,扩大利润空间。
2、做好生产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人员设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效率,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保证工程周期,维护我公司信誉。对施工和劳务型单位,要把现场施工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总结和推广设备承包和项目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降低成本消耗,保证施工质量。并且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和政策,加强宏观控制,不能以包代管。另外,作为我局安全工作的重点单位,安全生产始终是一向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有关部门要做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保证职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3、质量管理要常抓不懈。强化质量管理责任,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责任到岗,落实到位。优秀的产品质量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主要优势,今后我们必须要把这个优势保持下去。在教育上,必须坚持强化全公司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避免出现疲惫厌倦情绪。在管理上,要把贯标工作与实际生产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加强成果检查,也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操作程序,确保产品合格率100%,优级品率达到10%以上。
4、严格办事程序,狠抓制度落实。在完成制度修编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制度落实。特别是职能科室要围绕公司里的制度要求,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使管理工作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一方面可减少工作随意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有利于分工协作,明确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便于监督考核,推动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督办工作,保证班子的各项决策执行到位。
除上述工作以外,要继续完善设备物资管理,加强设备使用的跟踪管理和新型设备调研工作,为加强成本控制和设备购置提供可靠的资料。还要做好成果资料的归档管理,并加强技术档案的开发利用,利用我公司多年来掌握的资料,总结提炼出我公司自己的经验理论,提高我公司的技术实力。
三、坚持科技兴公司方针,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探索和改革科研管理模式,妥善处理经营生产和科研工作的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专职研究和兼职开发相结合,自主创新与联合开发相结合,加强和科研公司所、大专公司校的联系。鼓励技术人员大胆创新,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引进新工艺,开展新业务,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公司的发展积攒后劲。对那些在技术创新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要大力表彰奖励。通过加强科研立项工作,确定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符合我公司实际的科研课题。XXXX专业要加大多种原位测试手段的推广应用,不断丰富XXXX技术手段,还要做好地震灾害评价等新业务的技术准备工作。岩土设计和岩土施工专业要通过新桩型、新工艺的引进开发,抓住滨海新区建设的时机,着力开发或引进软土处理新技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测绘专业要加大数字化技术的投入,依托星际公司,着力研究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网信息系统,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和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力争在市政府推行数字化城市战略的进程中占据有利位置。工程测试专业要加强物探技术的应用研究,对新引进的设备加紧开发利用,发挥现有设备潜能。
技术主管部门和专业总工要注意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丰富思路,开阔视野,随时掌握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的编制,加强城市地质科技领域开发,不断提高行业地位。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随着市场经济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逐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明年我们重点要从两级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技术人才培养这几方面入手,加强整体队伍建设。
在两级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继续抓好作风建设,使各级班子和干部加强责任心,增强紧迫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履行管理职责,坚持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提高决策水平。二是要加强干部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机制,突出业绩考核,加大量化考核和平时考核力度。三是加强干部培训,通过专题研讨、读书交流等形式,加强业务知识、管理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及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培训管理。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认真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重点做好注册工程师考试的培训。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发掘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对那些工作表现出色,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同志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扩大内外技术交流,掌握技术发展前沿动态。通过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技术人员自觉钻研业务。还要通过开展科技论文评比、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尖子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并在全公司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术氛围,为今后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谋求发展。面对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理念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只有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因此,我们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首先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逐步推行新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用人上采用双轨制模式,对于我们需要的人才,签订劳动合同,不再调入人事关系,改变以往只能进不能出的现象,真正做到“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既减小了企业负担,也扩大了我们选人用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扩大了选材范围。我们还要逐步推行岗位管理模式,通过签订内部聘用合同,明确岗位职责、标准要求和相应的待遇,对于符合岗位要求的,不论年龄不论资历,择优聘用,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内部环境。对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强调业绩和表现,改变以往论资排辈、“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和不干都一样”等不合理现象,进一步完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真正调动职工积极性。
在专业发展上,我们计划对工程监理和建筑设计实行委托管理,借助外部人才和灷活的管理机制,带动专业发展,增强全公司的综合实力。在岩土施工专业继续推行设备管理责任制和项目管理责任制,并逐步健全和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尽快扭转岩土施工专业目前效益较差的不利局面。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三流企业做项目,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版权所有
首先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表彰,对错误典型进行批评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总结我们过去成功的经验,提炼出符合自身特点,适应发展需要,为广大职工认可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价值观。使全体职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达成和谐统一,打造优秀的天勘文化。
关键词: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济创新指的是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新生产要素的发现、新生产方式的引进和新企业组织形式的实施。创新词义解释为创新行为、发明行为或者创造某种新事物的行为,因此有知识创新(即科学新发现)、技术创新(技术新发明)。“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创新就是新的组合。”(1)总之,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就是新的组合,而这个组合最初可能就是由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引起的,一旦与经济活动相组合,就会带来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
一、创新的含义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英语中Innovation(创新)这个词起源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替换:创造新的东西.就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改变,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发展和改造。“创”,即创造。提及创造,不得不提到中国制造——产品产自中国、销往海外,在这一价值链中,中国企业获得的效益是最少的,尽管这比在国内销售更能保住其收益,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企业才屈从于外国品牌的各种苛刻条件,甚至不惜出让巨大利益,而真正能从中受益的是那些中间商、品牌商和外国的消费者,尤其中间商,更是最大的获益者。
那么中国如何提升中国制造能力呢?首先,要对企业生产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争取以零质量事故为标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平台,在出现贸易摩擦时政府要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合起来主动维权;第三,企业要尽快树立品牌意识,要舍得在品牌方面的投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也有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本国企业获取应得利益,也有助于实现权利与责任的均等划分;第四,从国家政策上适时地作出一些调整;第五,从当前的宏观调控角度看,我们有必要将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市场从海外转向国内,目前我们正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样不仅有助于缓和国内经济运行紧张的状况,也有助于减少中国产品在海外的销售压力。
中国创造是一个所有权概念,只要是技术、品牌、利益等属于中国资本控股创造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生产的,都叫“中国创造”。张瑞敏曾这样分析:“‘创造’是‘人无我有’,而‘制造’却是‘我有人也有’”(2)。“创造”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生产的,假使不清楚用户需求,“创新”产品再好也只能是生产量,依据用户需求来生产产品,可以调节高低端产品分配和不同地区的市场份额,生产出多元化的成品,从而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降低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风险保驾护航。“中国创造”是不仅要从硬件与低成本劳动力中出效益,最主要的是从管理与技术中出效益。
“中国创造”不仅意味着核心技术的创新、自主品牌的打造,也包含商业模式的转变。
中国企业也可以从工业生产模式向服务生产模式转变,在国际市场上开辟一条新的营销道路。在现代竞争中,不是国际品牌的产品只能算是“半成品”,是“只能被有品牌的跨国公司来购买的初级产品”(3);随着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和市场前景的不断变化,新型高科技企业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对市场有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也只有在此引导下建立起良好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热情,稳步提升企业的生产和活力;中国创造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打造科技创新的坚实平台,跨越核心科技的“龙门”,开发和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必须以坚韧不拔的决心努力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二、以创新为助推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调整、变革之大——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走向已经发生巨变,科技产业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全球合作治理模式也在发生调整,这些因素都给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很多挑战。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的失调问题突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继续发生新变化:“一是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呈现新特点;二是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三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期待。”(4)世界在发生巨变,同时中国也在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国人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从而达到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的作用,在新形势中抓住机遇,在国际交往中操控主动权,认清中国特色主义建设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积极化解各种挑战并利用当前中国良好经济形势的战略机遇期,争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的大方向依然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提高工业增加值率为主要目标,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5)
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在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中找到科技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创新点;其次,依托关键的核心科技,发展中国的自主品牌和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再次,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应该取消一些体制,全面整合市场准入机制、技术标准制定、发展规划等政策配套性要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最后,利用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资源为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思想工作并统一到“十二五”经济工作的发展规划上,全面推动各领域体制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失衡问题,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源于体制的不合理,因此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实现持久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可靠保证。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先行军。加强体制改革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创造者的作用,确定改革的先后顺序,重点推进关键环节的改革。
积极推进经济领域的税费体制改革。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层级的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改革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探究并建设经济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全面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增长和结构升级,防止“”式的盲目性模式再生。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充分探究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6)工业化为城镇化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也使城镇化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兴工业市场的扩大和其在全球的推广成为我国工业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有力手段。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也必将有力的促使我国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加快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为早日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弗罗里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创意经济》,新财经,2010(09).
[2]赵然,赵依霖,李滢.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视点·Perspective》,2010年2期(下)总第343期.
[3]刘国柱,徐冉.锻造响当当的“中国品牌”.《中国品牌》,2010年第10期.
[4]李道芳.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09期.
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发展,就是把“工业思维、商业意识、企业机制”引入农业,用企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组织最佳化、产业个性化、品种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经营市场化、农工一体化的效果。
一、实施业主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实施业主农业,就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龙头带动的要求,在月河川道和条件成熟的地方,率先通过引进企业、扶持业主、培育大户的方法,突破“农户经济”的约束,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把政策、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向龙头加工企业和规模种植企业、养殖企业集中,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
突破“分户经营”模式,是实施主农业的基础。实施业主农业是生产力现阶段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要求。要在坚持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加农户、业主加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等多种方式实现业主农业。从而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组合,把分散的家庭经营纳入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把分散独立的许多生产过程融化为一个社会生产总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突破土地制约,是实施业主农业的前提。实施业主农业必须把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其核心是土地要素的流动和集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土地转包、租赁、互换、土地入股等形式推动土地流转,使土地向企业、能人、大户集中,为业主农业提供可能和前提。
突破资金制约,是实施业主农业的条件。业主农业是以技术密集型、投入密集型、产品规模化为特征的。缺少原始资本和贷款是困扰业主农业迅速发展的瓶颈。要引导龙头企业与金融部门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打破行业、所有制和区域界限,吸引工商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投资开发农业,通过业主投入、业主引资、业主融资、政策扶持等渠道,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二、实施特色农业,实现产业个性化
汉滨区地形地貌、生物资源、农业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才能形成区域竞争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品,打“绿色无公害”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努力创造产业的个性化。
一要优化布局。按照依托资源创造特色的要求,优化农业布局。月河川道地区要围绕“规模化、品牌化”的目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两山地区要围绕“无公害、环保型”的目标,发展绿色农业,壮大基地规模;瀛湖、香溪洞、黄洋河等景区周边要围绕“优质化、特色化、高档化”的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二要壮大规模。吸引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促进土地向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发展千亩成方、万亩成园等大规模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以规模赢得市场和效益。
三要调专区域。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要求,把不同区域的拳头产品和主导产业做精做深。大力建设专业乡和专业区域,形成畜牧、蚕桑、蔬菜、茶叶、魔芋、果品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域和经济带,避免出现“小而全”、零星分布的局面。
三、实施科技农业,实现品质最优化
实施科技农业,就是把现代科技引入农业,提高种、养、加等生产和管理各环节的技术含量,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优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一是标准化生产,保证品质。把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引人农业,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化管理。制定农产品种养、包装、储运、加工等质量技术标准,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在农业设施建设、种子及农药、化肥的施用等方面,按技术标准操作,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用药、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销售,从而保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是推广普及科技,巩固品质。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先导,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证。要围绕农民“种什么”,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从生产源头上解决农产品档次低、质量劣的问题;要围绕农民“怎样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三是引进创新技术、提高品质。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名优特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由此推动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发展和新市场的开拓,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只有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引入到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中去,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汉滨粮油、烤烟、果品等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必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鼓励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工商企业来开发农业,组建专业技术队伍,使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融为一体。
四、实施加工农业,实现工农一体化、效益最大化
实施农产品深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是实现工农一体化、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题,而且可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一是实施园区战略,发展工业、畜牧养殖、桑蚕种养、特色果品、无公害蔬菜等五大园区。集中抓好乡企示范园区,重点抓好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园区,将资源相对集中配置,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区域性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地区,并由此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逐步建立园区带基地、示范与生产相结合和带动产业上档升级的精品工程,使园区成为市场和农户连接的纽带、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和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