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时间:2023-07-31 17:01:15

导语: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第1篇

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作了全面安排。会议表彰了优秀民营企业家和杰出民营企业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紧迫感

党的**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自我积累,逐步壮大。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实施民营崛起战略,围绕矿产资源开发、果汁加工、粮食加工、医药、纺织和乳品加工六条产业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构筑发展平台,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占全市GDP的47%,入库税金达到7.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展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风貌。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广大民营企业家慷慨解囊,踊跃捐助,体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可以说,咸阳经济每上一个台阶,社会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付出与奉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总体上看,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知名品牌少,带动能力不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力度还不够大,发展环境不尽如人意,等等。去年年底,省上召开了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对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理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大意义,重新审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更加广阔的眼界,更加灵活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推进咸阳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越来越取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快慢,区域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聚焦于民间资本的争夺,富民强市的实践越来越决定于全民创业的成效。按照我市**总体规划,今后五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要达到600亿元以上,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5%以上,五年要提高8个百分点。我们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就必须从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经济总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出发,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推动我市跨越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努力保持非公有制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非公有制经济实质就是百姓经济、富民经济。我们与发达地区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富民,根子就在于还没有兴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热潮。浙江的富裕,富就富在老百姓,它平均不到25个人就有一个老板,温州、台州等地每4户家庭就有一家投资办企业。常熟之富,也是源于全民创业的深厚基础,得益于“老板经济”的快速崛起。我们要认真学习浙江、常熟等地的先进经验,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激活民间资本,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让千家万户动起来、让民营企业强起来、让自主创业的氛围浓起来,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持续增收。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富有效率的内在优势。多年发展的实践证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的地方,体制机制就比较好、比较活,经济综合实力也比较强。近年来,在我市举行的各类招商引资活动中,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优势,主动出击,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展示了实力,显示了活力。所以说,解决我市经济的外向度低、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充分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和潜力,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效益。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奋力开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从现在起到20**年,无论从内部条件还是外部条件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正在迈入一个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发展境界,大胆创新理念,突出战略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抓创业主体,激活发展潜力。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来自于人民群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植根于人民群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关键是要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成为创业的主体。要以实施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为重点,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的致富热情和创业干劲,使“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成为一种共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成为引导当今咸阳发展的最强音和主旋律。要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民间资金的构成和流动情况,全方位向民间投资者提供项目、信息、市场等服务,正确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使更多民间资金用于本地发展。要健全市县乡三级培训网络,免费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头脑活、懂政策、善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经纪人,让更多的“能人”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潮中建功立业。

二要抓骨干企业,培植中坚力量。要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战略,围绕非公有制经济六大产业链条,通过增资扩股、兼并联合、资产重组等方式,壮大发展规模,扩张生产能力,实现裂变式发展,尽快成长为大企业、大集团,力争经过三年左右时间,使我市产值过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到50户,入库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50户,构筑既有铺天盖地的企业群体、又有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的发展格局。各县市区都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成长前景看好的企业和新上项目,在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快速成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要抓招商引资,扩大发展规模。外来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外地大中型企业的落户,对提升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在抢抓外资的同时,把引进民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要是来咸阳投资兴业的客商,无论是大老板、还是小老板,无论是出资金、还是出技术,无论是一、二、三产业,还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我们都一样地欢迎、一样地看待、一样地服务。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招商的主体力量,充分利用“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品牌优势,抓住浙江、福建、苏南等地民资向外扩张的有利时机,利用一切社会关系,挖掘一切资源潜力,吸纳更多的客商到咸阳投资创业,不断扩大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

三、优化环境,打造平台,切实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越宽松,企业的活力就越强,发展的后劲就越足,发展的速度就越快。我们要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摆在首位,切实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意识,狠抓政策落实,打造发展平台,使非公有制经济轻装上阵创大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一要加强服务引导。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服务理念,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竭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要把改革政府审批制度作为优化政务环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精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的问题。要牢固树立“和谐监管”与“和谐执法”的理念,严格监管但不过度监管,严格执法但不过头执法。今后,如果发现有严重侵犯非公有制企业正当权益、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等行为,无论涉及到哪个单位、哪个人,一经查实,都要严肃处理。

二要破解资金瓶颈。目前,在中央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形势下,集中力量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加快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融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引导,动员、鼓励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贷款种类,根据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在信贷上给予优惠。要积极探索、引导、鼓励民间资金转变成民间资本,让资金流动起来。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主动为民营企业融资牵线搭桥,推进银企合作,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要尽快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三要优化市场环境。要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欺行霸市、坑蒙拐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各方联动,齐抓共管,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各级政法机关要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对侵害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人身财产安全、敲诈勒索等案件,要从严、从快、从重处置,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四要强化智力支持。要围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抓好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工作,逐步推进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和市场化。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千方百计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要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科技创新的合作机制。要积极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育计划,培养高素质企业家和企业人才团队。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非公有制经济是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活力所在。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摆上重要位置。全市各级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抓紧研究具体发展规划,及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领导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第一责任人,要定期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部署和检查,经常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从今年开始,省上已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市上也要将此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奖惩目标,落实奖惩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二要完善落实政策。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尽快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及配套办法。特别是要坚决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及时废止和修订与中、省不一致的规定和政策,彻底清除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思想阻力、人为障碍,确保政策不缩水,力度不减弱,要求不走形。市、县非公有制经济主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务本领,全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

第2篇

一、充分认识检察机关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赖于良好地法治环境。只有营造出健全的法治环境,才能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最大限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有力促进非公制经济快速发展。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坚决打击危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犯罪,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既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检察机关与时俱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常常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只是个别业主的事情,甚至持排斥的态度。然而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及其凸显出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进一步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地保护公共财产和私人合法财产,平等地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为非公制经济发展创造出与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同的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是必须也是应当的,也是检察机关应履行的职责。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

检察机关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的一套单一的思维方式和法律评价标准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据此,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要破除传统旧观念,转变过去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冷漠态度,以满腔的热情为非公有制经济予以支持。其次,要从片面理解对法律实施监督转变为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观念。在过去,一提到法律监督职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击和办案,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检察工作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就不能偏离经济建设之外。所办的各类案件都要注重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要拓宽服务领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各种危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犯罪活动。最后,要从过去单一打击的旧观念转变为打防并举的新观念。打击就是服务的思想已被人们所接受,但打击并不完全等同于服务。因此,在执法思想上要破除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单纯业务观念和机械被动的执法观念。要紧密结合检察职能,把打击、预防、服务有机结合,既防止以打击代替服务或把打击作为唯一的服务,又防止离开检察职能单纯为服务而服务的倾向。通过打防结合,大力开展预防工作,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了解检察机关,也使检察机关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努力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经济效果。

三、制定具体措施,切实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检察工作是一项法律性极强的工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服务必须采取与自已工作的特点和性质相适应的途径,充分发挥工作中的策略性、实践性,最大限度地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具体措施可以是:

1、发挥打击职能,切实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坚决打击杀人、伤害、绑架、抢劫等危害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人身权以及盗窃、诈骗、哄抢个人和企业合法财产等侵犯财产权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地方恶势力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收取“保护费”和强迫交易等犯罪,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侵占、挪用企业财产和侵犯商业秘密、破坏生产经营等损害企业利益的犯罪,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的合法权益。

2、严肃查办职务犯罪,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

切实履行职务犯罪侦查职能,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证照颁发、项目审批、税收征管、贷款发放、民事裁判等过程中向非公有制企业索贿受贿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侵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从业人员财产、人身、民主权利的职务犯罪,作为办案重点,依法从严查处,利用法律手段净化投资环境。

3、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对侵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业主合法权利的刑事犯罪案件,有关部门该立案而不立案的,要依法行使立案监督权,督促其立案查办,法院对此类案件判决不公的,要依法抗诉;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从业人员涉嫌犯罪的案件,要依法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参与民事、行政诉讼,法院作出已生效的错误裁判,特别是因歧视非公有制经济或司法腐败导致裁判不公,损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合法权益的,要依法抗诉。

4、开展法制宣传,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通过法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及从业人员法制观念,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并明确向检察机关寻求法律帮助的范围和途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办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案件中,要注意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帮助企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堵塞犯罪漏洞,预防和减少犯罪。

四、依法办案,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在办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犯罪案件时,要注重办案方式。在依法保证法律公正的基础上,各部门应紧密配合,加快办案进度,尽最大努力缩短办案时间,尽可能减少办案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要注意维护企业声誉和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如因案件需要确需查询、冻结企业流动资金和银行帐户的,必须按规定依法进行;确需对涉嫌犯罪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的,建议做好交接工作,保障工作的衔接,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基础上,依法慎重进行,并将案件结果及时反馈。尽可能挽回企业经济损失,使企业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办理影响较大,企业职工反映强烈的案件时,要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企业稳定。

第3篇

    一、充分认识检察机关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赖于良好地法治环境。只有营造出健全的法治环境,才能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最大限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有力促进非公制经济快速发展。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坚决打击危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犯罪,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既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检察机关与时俱进,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常常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只是个别业主的事情,甚至持排斥的态度。然而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及其凸显出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进一步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地保护公共财产和私人合法财产,平等地保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为非公制经济发展创造出与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同的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是必须也是应当的,也是检察机关应履行的职责。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

    检察机关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的一套单一的思维方式和法律评价标准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据此,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要破除传统旧观念,转变过去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冷漠态度,以满腔的热情为非公有制经济予以支持。其次,要从片面理解对法律实施监督转变为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观念。在过去,一提到法律监督职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击和办案,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检察工作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就不能偏离经济建设之外。所办的各类案件都要注重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要拓宽服务领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各种危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犯罪活动。最后,要从过去单一打击的旧观念转变为打防并举的新观念。打击就是服务的思想已被人们所接受,但打击并不完全等同于服务。因此,在执法思想上要破除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单纯业务观念和机械被动的执法观念。要紧密结合检察职能,把打击、预防、服务有机结合,既防止以打击代替服务或把打击作为唯一的服务,又防止离开检察职能单纯为服务而服务的倾向。通过打防结合,大力开展预防工作,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了解检察机关,也使检察机关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努力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经济效果。三、制定具体措施,切实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检察工作是一项法律性极强的工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服务必须采取与自已工作的特点和性质相适应的途径,充分发挥工作中的策略性、实践性,最大限度地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具体措施可以是:

    1、发挥打击职能,切实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坚决打击杀人、伤害、绑架、抢劫等危害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人身权以及盗窃、诈骗、哄抢个人和企业合法财产等侵犯财产权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地方恶势力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收取“保护费”和强迫交易等犯罪,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侵占、挪用企业财产和侵犯商业秘密、破坏生产经营等损害企业利益的犯罪,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的合法权益。

    2、严肃查办职务犯罪,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

    切实履行职务犯罪侦查职能,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证照颁发、项目审批、税收征管、贷款发放、民事裁判等过程中向非公有制企业索贿受贿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侵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从业人员财产、人身、民主权利的职务犯罪,作为办案重点,依法从严查处,利用法律手段净化投资环境。

    3、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对侵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业主合法权利的刑事犯罪案件,有关部门该立案而不立案的,要依法行使立案监督权,督促其立案查办,法院对此类案件判决不公的,要依法抗诉;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其业主、从业人员涉嫌犯罪的案件,要依法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参与民事、行政诉讼,法院作出已生效的错误裁判,特别是因歧视非公有制经济或司法腐败导致裁判不公,损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合法权益的,要依法抗诉。

    4、开展法制宣传,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通过法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及从业人员法制观念,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并明确向检察机关寻求法律帮助的范围和途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办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案件中,要注意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帮助企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堵塞犯罪漏洞,预防和减少犯罪。

    四、依法办案,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在办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犯罪案件时,要注重办案方式。在依法保证法律公正的基础上,各部门应紧密配合,加快办案进度,尽最大努力缩短办案时间,尽可能减少办案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要注意维护企业声誉和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如因案件需要确需查询、冻结企业流动资金和银行帐户的,必须按规定依法进行;确需对涉嫌犯罪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的,建议做好交接工作,保障工作的衔接,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基础上,依法慎重进行,并将案件结果及时反馈。尽可能挽回企业经济损失,使企业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办理影响较大,企业职工反映强烈的案件时,要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企业稳定。

第4篇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策措施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楚雄州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力量。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措施,推动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是面临的新任务。

一、楚雄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楚雄州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提高经济活力、扩大就业、创造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进行调整、部署,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非公有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快速增长

2005年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6.9亿元,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比2000年的22.2亿元,增长2.2倍,年平均递增26.2%。非公有制增加值占全州GDP的39.8%,比2000年21.1%提高18.7个百分点,年平均提高3.7个百分点。在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中:第一产业13.7亿元,占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下同)的17.8%;第二产业32.4亿元,占42.1%;第三产业30.8亿元,占40.1%。“十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州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3%。

(二)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增长

2005年全州非公有制工业实现产值107.6亿元,比2000年增长2.7倍,年均递增38.4%。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产值92.6亿元,比2000年增长2.2倍,年均递增26.3%,非公有制工业产值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2.3%。比2000年的40.3%提高22个百分点,年平均提高4.4个百分点。

(三)非公有制贸易业快速增长

2005年,全州非公有制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亿元,比2000年增长1.5倍,年均递增19.7%。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3%亿元,比2000年增长1.6亿,年均递增20.7%。非公有制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3%,比2000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年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

(四)非国有单位投资快速增长

楚雄州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非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 “十五”期间,全州非国有单位固定资产累计投资81.7亿元,比“九五”时期的27.5亿元增长2倍。2005年全州非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30.3亿元,比2000年的6.6亿元增长3.6倍,年均递增35.6%,增幅比国有单位投资高9.3个百分点。通过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大量投入,推动了楚雄州非公有制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个体私营户规模不断扩大

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末,全州有个体经营户82099户,比2001年增加2819户,增长3.6%,年均递增1.2%;从业人员12.7万人;营业收入71.3亿元,户均8.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78388万元,户均2.2万元。从行业构成看,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电信业是个体经营户聚集的主要领域,共有个体经营户53231户,占全州个体经营户的64.8%,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州个体经营户营业收入的67.4%。

(六)非公有制企业规模扩大,效益提高

2005年来,全州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和限额以上(批发业2000万元、零售业500万元、餐饮业200万元、住宿业星级以上)非公有制贸易企业有165户,比2000年增加131户,年平均递增37.2%;实现利润6.9亿元,比2000年增长47倍,年平均递增1.2倍;税金7亿元,比2000年增长48倍,年平均递增1.2倍。

(七)非公有制企业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

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兼并、重组,先后有100多户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原禄丰钢铁厂、州氮肥厂、州活塞销厂、禄丰磷肥厂、南华德力高啤酒厂等企业先后被非公有制企业兼并收购。经过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先后组建各类型的企业集团,云南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云南盘龙云海药业有限公司、云南翰泰食品有限公司、楚雄仁恒化肥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

二、楚雄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楚雄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健,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楚雄州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生产积累不足,起点低,盲目重复投资和目标短期化等特点。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楚雄州个体户固定资产原值户均仅为2.2万元,从业人员户均仅1.5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和限额以上非公有制贸易企业户数只占个体私营企业户数的0.1%,全州上规模、上档次的私营企业少。

(二)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单一,内部管理不规范

在一些私营企业中存在产权单一的家族式企业和家长式管理现象。这种产权结构的一元化,制约了私营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生产要素,特别是资产的流动、转移和重新配置受到限制,加之一元化产权结构经营的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另外,一些企业改制完成后处于松散状态,内部管理极不规范。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管理体制不顺,有关政策法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一些职能部门观念转变不到位,重法轻管现象还时有发生,个别行政执法部门有时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问题,少数基层执法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乱”现象,落实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措施的力度还不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四)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突出

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及金融政策调整的影响,信贷要求各种项目贷款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支持,对自身缺乏资金的个体私营企业来说,很多项目的贷款就难以落实。加之楚雄州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实力弱,信用等级低,有效资产抵押能力差,投资担保服务体系不完善,财务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无法保证等问题,给银行放贷带来困难,使贷出信贷资金存在一定风险,造成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企业生产及发展资金匮乏。

(五)绝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较低

2005年楚雄企业调查队在全州抽取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21户重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从调查的21户非公有制企业人员结构看,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为454人,仅占7.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为1710人,占28.9%;大部分为高中(中专)学历。专业技术的人员869人,占14.7%。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想方设法找“铁饭碗”,造成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却又得不到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楚雄州就业市场,是楚雄州非公有制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又一障碍。

(六)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资源消耗型、原料型、粗加工型企业多,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生产经营主体过度集中传统产业、传统行业,生产或服务产品老化问题突出,比如生产品种单一雷同、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差等问题普遍存在。所以生产经营主体盈利水平低,获利空间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七)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不平衡

从产业分布看,以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尤其是从事农业个体户数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不足1%,这与农业大州的现状不相适应。从地区间看,楚雄、禄丰聚集了43.2%的个体私营户,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州的63.3%,而其他县则份额较小,地区间因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区域中心距离等因素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城乡情况来看,农村的私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直接影响到农村脱贫致富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三、加快楚雄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十一五”期间是楚雄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使楚雄州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各项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以及省州党委政府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督察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抓好专项治理。要结合行政机关行风评议、公务员评议考核和执法人员考核工作,加大治乱减负工作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的法制环境。

(二)加快制定楚雄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关配套政策

加快制定《楚雄州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意见》、《楚雄州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楚雄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楚雄州创办小企业工作意见》,促进楚雄州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在抓好大企业的同时要把中小企业作为扶持重点,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完善制度保障,真正使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公平待遇

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取消现行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垄断性行业和领域创造必要的条件。目前虽然国家政策是“非禁即入”,但在实际操作上对民营企业准入仍然限制过多。据调查,80多种社会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为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为62种,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2种。目前在银行、保险、信托、医疗、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等行业,仍由国有部门垄断,有的甚至宁可向外资开放,也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供水、供热、排水、管道、燃气供应、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实施建设和公用事业还在限制民营资本的进入。因而,当务之急是认真落实国务院36条政策,向民营企业开放更多的产业和领域。

(四)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要结合实施企业诚信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结合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化集群发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对于遵纪守法经营发展起来的企业主,要坚决给予保护和支持;同时也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好市场秩序和经济环境,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建立健全符合市场规则的行业协会,构建中介服务体系,深化企业服务领域改革,积极开展创业辅导和各式各样的业务培训。要在促进私营企业家族制改造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为全面提高私营企业素质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进一步探索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增加财政引导资金投入。商业银行要制定具体的贷款扶持政策,加大对非公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贷款服务;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服务机构,推进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建设。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除应完善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外,还应完善银行体系建设,设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银行,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建立健全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社会辅助体系。要通过各方面的深化改革,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六)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依法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进一步清理现行收费,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鼓励企业拒绝和举报无证收费和不合法收费行为,加强对各类收费项目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要通过“费改税”将一些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纳入税收管理,如将社会保障类的各项收费改为社会保险税,将与土地使用有关的各项费用并入土地使用税,将排污费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各项收费改为环境保护税等。

(七)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鉴于楚雄州目前个体私营经济中从事小饮食业、手工劳动、简单生产多的情况,政府应有意识地通过信息引导、产业政策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产重组,帮助个体私营企业朝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特别是向农副产品深加工行业转变。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通过技术引进、革新,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品提质增效。利用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的机遇,积极鼓励个体私营通过购买、兼并等方式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同时,鼓励个体私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进行资产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八)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树立社会化大生产观念,鼓励国内的企业到楚雄州开发投资,带动楚雄州经济的发展,有关职能部门要降低门坎,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时间换空间,以存量换增量,走以市场开发带动产业开发和产品开发的路子。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解决外商在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外来投资者排忧解难,依法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引进大企业和大集团,借助其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经验、品牌、销售网络等优势发展,壮大自己。要坚持对外开放与国有乡镇企业改革相结合,提高企业嫁接改造水平;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植重点产业相结合,引导外商进入贫困地区,带动贫困地区发展。要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楚雄,提高楚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彝州投资兴业。

参考文献:

1、楚雄州年鉴[M].云南科技出版社.

2、楚雄州年鉴[M].德宏民族出版社.

第5篇

摘 要 非公有制经济是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在信贷支持方面相对薄弱的制约。本文以某地级市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剖析了银行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当前的难点和不足,就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银行、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提出了多层面、多渠道的政策建议和解决办法。本文的研究认为,要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必须努力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发展的金融制度性和操作,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创新银企合作载体,促进金融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信贷 非公有制经济 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面临在信贷支持方面相对薄弱的制约。为优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支持,并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本文选取中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和分析,剖析银行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通过这样一种“解剖麻雀”的分析方法,本文希望能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办法,亦希望能籍此提炼出具有一定一般性的经验,甚或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借鉴。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本文所研究的这个地级市地处中南地区,人口约470万,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约为710亿元。据笔者对该地级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目前,该市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个私领域市场主体有9万余户,年均增长7.3%。注册资本达180多亿元,从业人员约22万人。其中33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已有10家企业准备上市。有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45家,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家。非公有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达7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

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并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更加及时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既是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营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和银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据笔者对某国有商业银行市级分行的调查,该行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类贷款为8.85亿元,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达3.23亿元,非公有制企业公司贷款余额5.62亿元、贷款客户20户,今年前五个月新增贷款2.63亿元,占到该行全部新增贷款的103.5%,银行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在充分肯定银行近年在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银行与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互动还存在许多不足。同样根据对该行公司贷款数据的统计,某一时段公司客户向该行申请贷款户数95户,申请贷款金额15.2246亿元,发放87户,贷款13.84亿元,其中非公有制企业申请户数46户,贷款满足38户,发放贷款余额3.5281亿元,其占比分别为48.4%,43.6%,25.5%。企业融资不能满足的原因主要是:受行业政策影响占37.5%,信用欠佳占12.5%,财务状况不好占12.5%,经营管理不善占12.5%,不能落实抵押担保占25%。

不能满足非公有制在经济发展中提出的融资需求,既有金融政策、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银行内在因素,又有许多诸如地方金融环境、企业自身条件等外部原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1.从银行层面来看,一是个人信贷业务支持的品种单一。该行目前仅有一个品种―--个人经营贷款;二是担保方式政策要求高。所有个人经营贷款不论客户情况如何,也不管企业经营状况怎样,一律要求借款人提供易于处置变现的个人名下的住房或商用房作抵押担保,企业的机器设备、厂房或企业名下的其它资产均不能作为抵押担保;三是贷款期限短、还款方式不合理。个人经营贷款的最长期限为三年,一年期以上的贷款必须按月等额还本付息,借款人还款压力大;四是贷款金额较小。单笔个人经营贷款最高审批权限仅有100万元,超过限额的需经上级行审查审批,难以迅速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从企业层面来看,一是部分客户诚信度不高,素质差。目前,该行支持的非公有制企业客户累计有50多人次先后有不良还贷款记录,300多户不按时归还银行贷款,造成该行信贷资金损失的有16户,金额达300多万元。这部分客户有的恶意逃债,有的赌博成风;二是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该市经济欠发达,当地非公有制企业大部分是一些规模较小、属于污染较大的行业,企业无资金实力落实环保设施改造,造成银行信贷风险;三是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不规范。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其均为私有制,大部分无正规的财务制度,无经审计的真实财务报表和规范经营往来帐务,大部分的产品销售为现金交易,使银行无法真实、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无法满足银行信贷支持的准入门槛。

3.从地方层面来看,一是在银行资产维权方面政府部门支持力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大。由于个人贷款面广金额小,法院在受理银行的申请时,积极性不高。同时从判决到执行时间过长,往往需半年以上;二是政府部门对逃债企业无硬性制约措施。目前政府部门尚未制定相关的政策细则对逃债企业进行制裁,甚至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的逃债行为行政不作为的现象。

三、以加快创新为手段不断优化非公经济支持体系

数量众多、活力无限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非公有制经济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提高和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发展区域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必须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在非公有制经济,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快发展,就没有区域经济的大发展,也谈不上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放胆、放手、放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论哪种形式,只要有利于发展、搞活,群众能从中受益,遵纪守法经营,都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

2.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合理确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突破单一封闭的产权结构,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资本社会化,把企业做大做强。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帮助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摒弃家庭式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职能化、层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积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用科技创造效益。坚持一切围着市场转、盯着市场干的原则,全力开拓市场,寻找商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切实解决目前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受宏观政策以及非公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盈利情况的局限,非公有制企业贷款的难度较大。融资难是非公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融资又是非公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此,政府和银信部门要充分把握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支持加快建立区域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支持系统。设立担保机构,通过财政出资作为启动资金,加快建立和壮大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吸纳民间资金进入,建立和完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组成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帮助解决借贷难的问题。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启动、发展贴息资金,专项用于非公有制经济贷款贴息支持,对那些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吸纳就业人员多、带动能力强的非公有制经济给予财政贴息扶持。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金融创新,进一步加大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加快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同时,各银行要重新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始终坚持以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调整信贷结构和市场份额,支持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征的金融服务机制,加强和提升为非公经济人士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一是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体系,全力提供有关金融评估咨询方面的专业服务支持;二是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对本地区域经济支持的相关政策,积极抓住目前国家宏观政策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从非公经济特点出发,进一步积极争取适度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准入门槛,吸纳更多更好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信贷支持圈;三是对企业领导层素质较高、诚信意识较强、市场发展潜力好的成长型企业适度提高相关财务成本方面的优惠,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尝试发放信用贷款,逐步由担保贷款向依靠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贷款过渡;四是大力为相关融资企业提供相关的金融理财服务,积极满足非公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并依托资金、网络和科技优势,为民营企业客户提供包括融资、现金管理、电子银行、年金、投资银行、私人银行以及信用卡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努力为企业节约和降低财务成本,综合运用票据融资等各种融资工具,扩大服务范围,大力支持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五是精简贷款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特点,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及资信评估制度,完善金融服务;六是积极对辖内非公企业进行全面筛选,建立对辖内非公企业发展状况及信用支持数据库,适时动态监测,确保能适时支持到位。促进区域经济和银行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银行自身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非公有制经济总量逐步扩大,个体私营经济是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达10040户,比2010年增加2841户,年均增长18.1%。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已达到10006户,比2010年增加3533户,年均增长24.3%;私营企业达到920户数,比2010年增加227户,年均增长15.2%。依据自治区工商局授权,在二连浩特辖区内参加2011年度网上年检外资企业(含法人及分支机构)共有15户,比2010年减少8户,年均下降19.24%;农民专业合作社19户,比2010年增加10户,年均增长45.3%。个体私营企业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总量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99.7%。

(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三产业是发展的主要领域

2012年,我市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非公企业分别是19户、388户、9599户,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10户、92户、2738户,其比例为0.19:3.87:95.94。传统服务业占绝大多数,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7322户、住宿与餐饮业的有939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有853户、制造业的有355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有较大增幅。

(三)非公有制经济拓展了税源,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全市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上缴税收逐年增加,比重不断提升。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实现税收18225万元,比2010年增加8809万元,年均增长39.12%,占全市税收收入的46%。其中,实现国税收入8359万元,年均增长53.4%;实现地税收入9866万元,年均增长29.7%。

(四)非公有制经济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门

随着国家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的准入门槛,非公有制资本开始进入供热、燃气、基础设施等领域。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1.5%,比2010年投资增加11亿,年均增长35.87%。其中,投资在50万元以上项目17项,1000万元以上项目52项,1亿元以上项目5项。非公有经济投资增长的加快,改变了投资结构,从过去主要靠政府和银行投资的格局逐步转变为全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资结构,使民营资本投入成为全社会固定资源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对外开放成效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的主力军

我市大力推进国内(区外)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非公有制企业投资项目,占全市引进项目总数的2/3以上。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引进国内资金到位额达19.4亿元,占引进国内资金总额的70.8%。如龙铭公司投资5亿元的机车车辆修护项目和200万吨铁精粉选矿项目,中远亨峰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的奇石文化产业园项目等。外来投资项目的增长,投资资本的扩大,为我市经济的发展注入旺盛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向北开放战略成效显著。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参与蒙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继有22家企业在蒙俄取得18处矿产品、木材等资源开采权,11家进入开采回运期。其中对蒙矿能领域投资企业有9家,这些企业在蒙古国解决了1500余名蒙古国公民就业,累计上缴蒙古国政府各项利税达11054万美元以上,向蒙古国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赠超过340万美元以上。

二、制约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对外依存度较高,易受国际环境影响

我市作为口岸城市,企业主要以外向型企业为主,企业所需的原料均由内地供应,市场则以蒙古国为主。口岸贸易易受国际环境影响,如果蒙古国购买力下降,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

我市民营企业还处于资本积累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居多,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层次不高,大多从事传统的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行业,为大产业、基地的配套服务能力不强。

(三)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落后,人才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多是家庭式企业,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管理粗放、落后,缺乏约束机制,决策随意化,现代经营意识不强。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能力不足,制约了非公制企业的做大做强。

(四)融资渠道不畅,企业资金短缺

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一直是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瓶颈”,限制着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抗御风险的能力低,银行对其信贷资产保全验证、防范风险难以落实,导致民营企业进入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市场困难较大,致使相当部分企业置身利率高、风险大的民间金融市场,影响了发展。

(五)宏观服务和指导滞后

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统一协调的非公有制经济管理体制,统计指标体系和形势分析监测制度也不健全,难以进行宏观判断和决策,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宏观服务和指导滞后。

三、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二连浩特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并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制度供给和有效服务,形成良性的制度、服务互补,为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环境,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主动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指导。进一步清理有关政策,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改立项、发行股票债券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给予扶持帮助。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探索建立以政府财力为引导,以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的信用担保体系。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积极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形成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二)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需要标本兼治,主要出路和措施在于提升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实力、转换银行经营机制、优化投资环境等。积极引进地方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壮大二连浩特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力,增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能力。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大力发展贸易融资等各类信贷业务,鼓励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专门的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与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实行较好的监控。

(三)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我市作为口岸城市,主导产业以国际贸易和物流、外向型加工制造、跨境文化旅游等为主,经营主体绝大部分为非公有制企业。为了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从总量与结构、机制与体制、资金与项目、政策与环境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协调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

(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提高企业用人水平

1.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培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决策者的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

2.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有效使用。非公有制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采取物质的和精神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此外,企业还要营造全员的创新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在注重传统的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采用创新收益分成这一新的激励措施。

(五)走创新之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主冲破“小富即安”、“富而不露”的思想束缚,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加快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防止同业之间过度竞争。鼓励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不断推进民营企业产业升级。

(六)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立足国际环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第7篇

发展非公经济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发挥政府的服务主体作用。特别是在政府意见、规划等宏观指导文件中减少政府主导行为,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核心思想,政府更加注重空间管制,具体项目选择通过法律规范、行业标准、环境容量、技术门槛等加以引导,具体产业发展方向由企业自由选择。谁更懂市场,谁更熟悉市场规划,谁来承担经营好坏结果――企业;谁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谁来进行宏观调控,谁来阐述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政府。只有厘清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尊重市场规律,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正确处理好政策“特惠”和“普惠”的关系。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看,扶持和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支持政策。如,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强、支持力度大、金融创新强”的特点,印度历届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特别是软件产业,先后成立了国家IT及软件推进小组、IT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高速数据传输网络,在财税等方面给予支持。1980年,印度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1991年,印度税法规定,软件及信息服务出口企业2010年前免征所得税和出口关税,对生产软件产品免征流转税。在软件园区注册的企业可享受10年免交所得税,除大力吸收跨国风险投资外,还在主要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立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为软件企业提供信贷扶持。从目前我国一些针对非公企业的优惠政策看,涉及政策面比较广、领域比较宽,但缺乏集中性、重点性,使政策特惠性减弱。

三、正确处理好政策支持与配套改革的关系。从国家支持非公经济的新旧36条到自治区支持非公经济的76条,政策针对性都比较强,但决定政策效果的不仅仅是政策本身,更多是政策能否顺利执行。这就需要推进相关职能部门改革,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要求,解放思想,找出影响政策落地的限制性因素。如,放宽市场准入更多涉及行政体制改革,“市场准入标准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独对非公有制企业设置附加条件或准入门槛”,只有通过制定详细的负面清单才能更好保障改革的推进;强化金融服务更多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和土地流转体制改革,等等。为此,需要政策和改革结伴而行,同步或者先行推进。

发展非公经济需要坚持“四个立足”

一、立足于做好顶层设计。突出落实自治区的发展思路,这是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承担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我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加快制定非公经济发展规划,做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

二、立足于释放发展活力。突出以改革总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涉及领域宽、覆盖面广,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离不开改革的深化,只有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

三、立足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突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作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建设,要从管理上、经营方式上、科技创新上实现突破,有效提升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做大做强。

四、立足于营商环境建设。优化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方式,突出环境建设,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相应政务、法治、信用、科技、融资、人力资源等服务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发展非公经济需要做好“五大结合”

一、以平等发展为原则,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公平配置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围绕实现平等待遇,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平等使用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消除所有制歧视。

二、以放手发展为原则,把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优化政府服务结合起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以创新发展为原则,把政府职能转变与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建设运转高效、支持有力的融资、政务、信用、科技、人力资源、法制等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非公有制企业转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四、以特色发展为原则,把非公有制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要求,支持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化发展,实现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并重。立足于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把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促进科技进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发展非公经济重在实施“四大行动”

加快推进非公经济发展需要以改革总揽非公经济发展全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为主要任务,打破垄断、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拓宽非公经济进入行业和领域,加强非公有制企业能力建设,重点扶持“专、精、特、新”和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企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基地,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财政、税费、土地、金融等政策措施,创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模式。

一、开展以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为重点的再认识行动。借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重要讲话中有关非公经济发展的内容,对相关政策进行逐条详细解读,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学习活动,设立“非公活动宣传月”,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以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深化改革行动。一是由自治区党委、政府牵头,开展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调查、检查、督查,找出非公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政府在服务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根据问题,结合自治区党委改革重点,进一步完善配套改革支持方案;三是开展非公经济发展示范区创建活动;四是优化考核和奖励,将非公经济工作列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年度考核范围。由自治区财政安排非公经济奖励资金,重点奖励发展非公经济先进盟市和部门,以及科学发展先进企业、诚信守法先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诚信守法优秀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优秀个体工商户等,激发全民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主动性。

三、开展以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为重点的社会信用行动。一是继续完善全区企业信用系统,加强部门衔接沟通,增强信用推广应用力度;二是按照信用政府建设要求,完善政府信用建设内容,加强对组成部门自身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全社会信用系统;三是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制,扎实推进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

第8篇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产出的平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统计,目前狭义的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超过8000万人,而国有企业在岗职工人数只有5000多万人。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的形成。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而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可以预见,私营企业在这方面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一、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

尽管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策环境仍然不平等。总体而言,与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其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得到的仍然是“次国民待遇”。无论是在行业准入方面,还是资源获得方面,都受到程度不等的歧视。这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平等,与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管理中的力量太大且随意性太强有极大关系,主要体现就是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可以发现,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如注册、征地、取得经营许可、进入新的行业、投资立项、兼并收购等具体活动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制约比对公有制经济的制约要大得多,甚至在处理公有制经济的审批中出于社会稳定等政治需要而放宽尺度、实行倾斜政策。另外,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由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历史不长等原因,所以还会遇到融资困难的问题,而我们的社会环境不但没有为它们解决问题提供便利,反而制造了许多壁垒。

第二,缺乏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没有坚实的财产保护体系、规范的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做基础,一方面会导致这些经济的业利受到侵害;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业主想方设法“钻空子”、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我国仍然处于转轨期,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企业行为还缺乏规范,政府经常会进行一些整顿,如果政府不能严格地按照法律办事,或者自由裁量权过多过大,非公有制经济将很容易受到打击。

第三,普遍存在违反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商标法等现象,存在“”和“寻租”现象。非公有制经济的确存在相当多的偷漏税、拖欠雇工工资和任意增加劳动时间、假冒他人商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甚至热衷于“”以获取不正当的资源和政府支持,从而牟取暴利。近几年,一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在参与国企改制中,与个别官员或国企领导勾结,低价攫取国有资产并进行欺诈性财产转移。

二、解决方法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经济竞争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还显得发育不良。另外,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大部分非公有制的企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却要缓慢得多。所以,只有针对上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制定政策措施,才能促进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一,进一步强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尽管有人认为宪法已经明确宣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没有必要调整。但是,由于宪法对公共财产的保护要强烈得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这种区别性的表述可能被理解为区别性的政策,所以仍然有必要在党的文件中和宪法中进一步强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第二,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这在实际工作中比宪法宣示更重要。不仅仅是制定这方面的法律,关键是要建立严谨的诉讼、判决、执行体系,这样才能既约束政府的行为、也约束非公有制企业的行为。当然,这意味着向现代法治国家的转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我们至少应坚决向这个方向迈进。

第9篇

根据市委推荐的调研课题,为推动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查并召开了政协委员、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代表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会后又结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贯彻“非公经济36条”的实施意见和比邻地区非公经济发展情况,针对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环境立市战略,突出抓卷烟、石化、纺织、冶金和商贸物流五大支柱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xx年第三季度,我市共有私营企业826户,投资人数2910人,雇工人数9534人,注册资金13.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85%、13.1%、11.2%、17.1%;个体工商户7002户,从业人员13463人,注册资金1.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0.6%、4.36%、9.8%。非公经济对财税的贡献逐年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总体趋势上是健康发展的,但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仍不甚理想,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从企业内部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规模小,实力较弱。我市个体、私营企业大多数属于小型企业,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以上的仅占15%左右;高新技术企业少,还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在行业领域中缺乏支柱性龙头企业;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缺乏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企业及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意识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中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企业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小,产品缺乏竞争力。

2、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在我市私营企业中70%以上主要集中在商业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从企业分布上看,商贸流通型企业多,生产加工型企业少;分散经营的企业多,形成规模生产的企业少。

3、企业管理行为不规范。我市的民营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集体企业改制而来;二是个体工商户发展而来;三是新近创办的有限责任公司。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些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虽然管理体制健全,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从个体工商户发展积累而来的民营企业大多数只是改改名称而已,仍实行过去“家族式”管理方式,不少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经营决策随意。

(二)从外部环境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尽管国家、自治区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但在实际执行中还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奎屯市与之配套措施尚未出台。二是有的行业配套措施缺乏执行力度,可操作性不强。三是在落实具体措施时各部门各行其是形不成合力。四是个别单位仅从自身部门利益出发,在审核、收费、执法等方面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推诿拖拉,态度生硬等问题。五是存在重招商轻服务问题,企业入驻后,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六是税费征收不尽合理,部分中小型企业负担过重。

2、融资渠道狭窄,贷款困难。我市个体、私营经济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实力弱。个体、私营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常遇到“求贷无门、担保无人”的问题。其原因一是我市各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越来越小,审批程序层级越来越多。而很多企业管理不规范,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不透明等因素使银行贷款时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信誉评估困难,因而无法放贷;二是担保体系不健全。我市只有一家担保公司,资金量有限,手续费用相对较高,对个体、私营企业来说,贷款担保成本高、数额小、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已制约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的建议

(一)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

根据新党发[20xx]8号文件第26条有关规定,理顺我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属关系,建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奎屯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增加工商联(商会)副组长席位,办公室转设在市经贸委,办公室主任由经贸委主任担任。

(二)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支持

1、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在我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根据我市财力情况,每年逐步增加资金用于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创业资助、技改项目和服务体系建设。

2、我市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科技三项费用、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科技兴农资金等各项专项资金,可采用贴息、补助和设立担保基金等方式,重点支持非公有制科技型、外向型、下岗创业型、劳动密集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

3、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研究 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允许在交纳企业所得税前按规定的比例扣除。

(三)严禁对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拉赞助

所有涉及个体私营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公布的收费标准收取。有关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和增加收费次数。不准强迫企业加入各种协会等社会团体,强行向企业摊派培训、报刊杂志等费用,要求企业接受中介机构服务。对国家和自治区规定有上下限收费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下限标准收取。

(四)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培训工作

要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工作纳入人才培训整体规则,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和资助。逐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市行政学校、职业中学、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

(五)建立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民主评议制度

由市纠风办牵头,每年组织一次非公有制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民主评议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支持非公有制的发展,取得明显效果的给予表扬。对评议不合格的部门负责人给予相应的处理,并限期整改。同时将评议意见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中,促进政府职能部门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的作用

发挥工商联作为市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工商联要做好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商会、协会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技术开发、经营管理、投资决策、招商引资、技术培训、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管理新格局。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