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

时间:2023-07-31 17:01:23

导语:在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

第1篇

[关键词]苏北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02-01

1.农村电子商务的定义

农村电子商务,即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2.苏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苏北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通过互联网+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电商集群。宿迁市充分利用农产品特色优势,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围绕“优质水产、花卉苗木、健康畜禽、绿色果蔬”四大板块分类实施产业标准化改造,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宿迁沭阳的周圈村、解桥村、新槐村和堰下村,在传统花木产业的基础上衍生出网店2181家、年交易额5.7亿元的花木产业集群。徐州沙集镇的东风村、兴国村、宿迁的大众村围绕家具产品,形成了具有4318家网店、年交易额达20.3亿元的家具产业集群;连云港依托水晶产业,形成了年网络交易规模达3.20亿元的电商集群。

据阿里研究院报告,截至2014年年底,苏北共有淘宝村24个。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度,淘宝村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解决就业约5万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进一步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支付百强县江苏有26个,显示出江苏农村地区强大的网络支付和消费能力。本次调研发现,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网络卖家较多的农村地区,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地区。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触角下沉,纷纷抢占农村市场。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将农村市场视为未来业务增长的新引擎,纷纷抢占农村市场。有力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带动了大量农民从事网络销售,通过网购方式购买各种商品。

3.苏北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网络普及率低。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2015年12月底,江苏省的网民数达到4416万人,网络普及率达到55.50%,较之2014年增长了3.30%,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4%,城镇网民占比71.6%。数据显示,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61.3%,其次为年龄太大/太小,占比为28.5%。苏北地区的中老年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只有小学及以下程度;多数受过初、高中教育且学习能力较强的青年人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不具备熟练操作电脑的能力。

其次,电子商务物流成本高,“最后一公里”问题难以解决。有数据显示,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物流环节过多。其中,“最后一公里”占到整个物流配送成本的30%以上。最后一公里配送,并不是真正的一公里,是指从物流分拣中心到客户手中这一段距离。苏北地区绝大部分快递公司的营业网点仅限于乡镇一级,各村的快件由买家自取。农村地广,但在网上购买商品的居民过少,解决农村物流配送问题,成本过高。

再者,大部分农村居民缺乏电商意识。尽管互联网电商发展神速,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农村买家来说,还尚不能完全接受网购这一事物,苏北地区也是如此。相对城市网购市场而言,农村网购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现状仍显疲软。究其原因,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重要的还是在电商意识方面的认知差异。

4.苏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1)需要大量电商相关方面人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目前在做农业电商的基本以新农人或新进农业领域的少数企业在做。随着三农电商的大力发展,需大量的电商专业人才进入,因为目前电商还处于发展期,有诸如电商个体登记、电商经营税收、电商诚信、电商领域的法律问题、电商经营产品质量监督等都有待成熟正规化,均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进入为之服务导航。

(2)网络操作更加普及,去中心化明显。虽然农村W民数量增长快速,但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民电脑操作水平有限,信息公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农村还是特别突出。 随着手机在我国的普及,农村手机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手机的普遍和简便的操作优势,为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带来信息的契机。

(3)区域性协会力量会在农业电商中发挥更大作用。农产品电商是电子商务的皇冠,生鲜农产品电商是皇冠的皇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区域化越来越明显。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有通过平台建设,进行专业化分工,基地只负责产品生产环节,电商只管发展用户和服务用户,物流外包给专业生鲜物流企业。这样可以同时解决标准化、产品安全性、冷链物流等三大难题,其业务也越来越区域化。

(4)农产品电商本地社群逐渐兴起。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社区电商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农产品的性价比会很高,比以往传统渠道购买的还要高,生鲜农产品电商更被消费者接受、生鲜电商企业开始盈利。 以社区为主力的移动端涉农电子商务占主体,产地直发影响力降低,生鲜电商物流冷链等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5)增加有输入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目前还是以某一特定的产品输出型为主,三农需要许多服务来支持。目前以农产品营销推广为主,以卖农产品为主,且针对性特强,准确的来说,目前是农业产品的电商,将来所有农产品均可以电商形式进行;农村领域的营销推广目前还少有开展,未来这一领域也将得到发展。针对三农服务的许多产业也会以电商形式进行,即输入型的电商,即为农民服务的产业、为农村建设服务的产业、为农业发展服务的产业均可以电商的形式向三农领域进行输入式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信息产业网;信息化要闻-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 用户超过6;5亿

第2篇

笔者以为,即将爆发且容量巨大的农村市场,或将成为众多国内企业的香馍馍,或将国内企业的发展引入一个死胡同。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背后,取决于企业应对农村市场的态度和手段。

政策利好

日前,国家财政部和商务部公布的三省试点“家电下乡”手机中标书显示,共有包括海尔、长虹、海信、夏新、恒基伟业以及三星在内的六家企业入围。其中5家为国产品牌,而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等外资品牌均未入围。同时,这些入围的手机企业,除了可以保证其专供机在农村市场的特定渠道进行销售外,最大的利好便是国家将抽出专项财政资金为购买这些专供机的农村居民提供13%的补贴,而其它企业则是无法享受这一补贴政策。无疑,这加速了人们对于国内手机市场今后发展格局和走势的种种猜想,更为一些中小手机企业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显然,在国家政策的强势推动下,农村市场必将在短期内被激活,其需求量将在中长期内呈现快速、爆发式增长。近年来,作为联络人们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手机也以其重要地位和性价比在农村市场受到欢迎。许多农村居民一年之中的几件大事之一,便包括购买或更换一部新手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村市场手机消费量以每年15%-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手机的更新换代率很高,基本上保持着8月左右,少数居民的手机更换率甚至达到了5个月。而且,农村市场主流人群手机消费价格也维持在1500元—2500元之间,这正是国内众多企业的目标客户群。

前期,尽管相关政策只在河南、四川等三省进行试点,尽管农村手机消费市场的启动还需要一定周期,尽管现阶段的入围产品和试点经销商数量较少,但是随着政策的全面普及,随着购机补贴政策深入人心,必将在今后5年时间内推动农村市场快速成熟与发展,而且将会形成与城市市场相对应的重要战略要地。同时,首批入围“家电下乡”采购招标书的企业也将率先抢占市场先机。

手段利空

分布广泛、人口基数巨大的农村市场,历来是各个行业和企业的必争之地。早在国家推出“家电下乡”试点政策之前,包括海尔、长虹、夏新在内的众多国内企业均通过各自的渠道和方法,加大了对三四级农村市场的投入和拓展力度。此外,还包括众多价格低、款式好的杂牌手机。

此前,许多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多是为了规避在一二级市场上与外资品牌形成直接竞争,转而寻求在农村市场取得销售规模的支撑。因此,许多企业的竞争手段和行为多是以短期刺激销售为目标,以价格开路,以消化库存老产品为主,并未建立起一定的中长期市场规划和应对手段。许多企业进军农村市场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板斧“价格战、促销战、人际关系战”。

笔者以为,此前许多企业的农村市场销售,多是以高额利润为诱饵,寻找到各地的强势商或经销商,借助他们在区域市场的网络优势和信誉度,通过口碑营销、关系营销等方式,再配合一定的买赠促销、优惠价格等手段,形成了一定的销售。这种销售关系的短期性和利益化非常明显,造成企业的市场销售也多是阶段性和区域性。根本没有形成企业在品牌、产品等方面的市场主动拉力,完全是依靠经销商的外在推力,合作关系和发展前景很难形成持久化。

由此,还滋生了一大批杂牌工厂和黑手机的繁荣。他们多是以农村市场为生存空间,销售价格低、款式新,质量和服务却没有保障的黑手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短期暴利,不惜偷工减料、不乏夸大欺骗。

这些行为给农村市场今后的发展埋下了种种隐患。尽管此前许多农村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对于产品的价格过度敏感,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消费的日趋理性,这些问题都将得到改变,而农村消费者对于企业或某一品牌产品的“坏印象”却会持久保持,这显然会对一些中小企业今后的改变和转型形成巨大压力。

现状尴尬

显然,对于众多国内企业而言,“手机下乡”并非一艘航母,踏上了这艘船就可以一帆风顺。在笔者看来,摆在各个企业面前的困境仍然还有很多。

许多企业对于农村市场的认知不够全面,简单地将农村市场看作为老库存、旧产品的倾销地。许多企业对于农村市场的了解度不够,错误地将农村消费者理解为低价追求者。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许多企业对于农村市场的整体规划非常缺乏,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市场设置一整套的产品创新和研发、市场销售与推广、售后服务与配送的方案和规划。同时在企业内部还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从事消费心理分析和农村市场研究。

因此,眼下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于农村市场的战略规划,农村市场到底是企业全局市场的一种补充和延续,还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撑,或只是企业获取短期暴利的一个平台。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布局。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面对地域广阔、市场分散的农村市场,还未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和物流配送网络。随着农村市场需求量的不断释放,售后服务与物流配送将直接考验企业应对农村市场的竞争能力和调整水平,也将决定着企业今后在农村市场的拓展速度。就连相对完善的产品销售网络上,作为手机企业也没有掌握真正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多是依靠一些经销商的实力进行自主销售,销售计划和方法缺乏体系性。

第3篇

新疆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货源优势,但其农村与其他省份农村区别在于地域辽阔,其极大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研究新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现状对新疆本土化电子商务发展及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子商务主体不断壮大

阿里巴巴、京东、新疆电子商务科技园等区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开拓新疆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已在部分县市开始农村项目试点,供销社、邮政和各地电信运营商对原有县乡村网点升级改造,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服务。

(二)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不断优化

2015年,新疆7个县市被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共获得中央扶持资金1.295亿元,13个县市被确定为自治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同时举办了新疆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推介会暨新疆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自治区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会议暨电子商务进农村现场会。

(三)农村电子商务规模在不断扩大

2015年,自治区近50%涉农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超过20%涉农企业深入到交易环节,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特色农产品网销增速居全国前列。农产品网销额超过2.3亿元,同比增长48%,仅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网购额就达7191万元,同比增长45.8%。

(四)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创新

新疆各级政府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阿克苏市发挥对口援疆优势形成援疆帮扶带动型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特克斯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出“电子商务+旅游文化+农产品+农村消费”的模式;尉犁县围绕“智慧达西、电商先行”战略形成红色“淘宝村”示范带动型模式;沙湾县依托“阿里巴巴?沙湾产业带”电商平台形成电商服务引领带动型模式;民丰县深化与“1号店”电商平台合作关系探索出特色资源电商扶贫示范型模式;和静县依托丰富有机农牧业特色产品形成农牧业资源电商带动型模式;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探索出“电子商务+旅游文化+农村消费”的电商发展模式,促进了民族旅游文化、特色产品资源与农村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三、新疆电子商务进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主体分散,农村电商人才稀缺

农户组织程度低,存在众多不规范、不正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导致农产品生产主体分散。农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偏低,接受和理解新事物的能力相对有限;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及电商专业化培训。虽部分地区已实施农村淘宝合伙人项目,帮助农户应用共享服务完成与平台对接,但合伙人需求较大,严重缺乏电商方面的人才。

(二)物流成本高、周期长、基础设施滞后

电子商务进农村下行主要问题是农民消费需求分散、小批次、多品种,少量多频次配送成本高,多数农村与城市间距离较远,物流周期长,仓储利用效率低下。农新疆整体地域限制,镇与乡、乡与村之间距离较大,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滞产品上行主要问题是渠道不通,与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仓储物流弱,严重制约线上发展。后,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的运行和进展。

(三)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化、标准化不足

随着农村电商的逐渐发展,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激烈的竞争使利润下降,农民没有按照合理的要求提高产量,以降低质量来削减成本,从而获得更大利润,造成了声誉差、外销少的局面。虽然新疆本地特色农产品早已形成品牌化,但品牌建设不足,标准化缺失,严重阻碍农产品上行。

(四)农产品供应链、产业链不健全

新疆农产品供应链不健全是真正问题所在。缺乏加工能力、信息流通不畅、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供应链成员间缺乏信任和合作,这些导致了供应链加工、流通等过程不完整,信任体系、产品追溯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冷链标准化和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导致生鲜电商成本高、保鲜难,盈利困难,阻碍了新疆农产品的外销。

(五)跟踪模仿电商模式,缺乏电商龙头企业

新疆特色产品众多,旅游产品、手工艺品、畜产品、小种特色农产品等特色产品的电商发展得较慢,网上销售比例较低,其一味地跟踪模仿其他省份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导致本土货源优势和价值未得到挖掘和体现。农村电商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直接影响信息的输出,信息滞后,严重制约农村电商的发展。

四、新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对策和建议

(一)重视培训本地农民的电商知识,引进电商人才

抓住本地农民电商从业者及其家庭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关键,本地农民是带动本地农村电商发展的主力军,重视并组织对当地农民进行关于电商知识的培训,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再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进行。高福利引进电商人才,利用援疆优势,培训高端电商人才,鼓励当地大学生毕业回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动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

(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地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可使一些原有运输工具投入物流运输,并建立相关服务站点。农村电商下行应建立大规模、分类分批次运送体系,提高物流仓储利用率,上行应就近满足,先和社区电子商务融合,再和内地市场特色电子商务融合。尽可能在原有车货站、批发市场等站点进行改造,实现一站多用、资源共享。以“农业公司+当地文化建设”为基础,建设农村临近服务站点,整合或整编原来农资服务等体系的县――乡――村三级网点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三)加大信息进村入户的力度,强化农产品品牌化、个性化

为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在农村设立信息站,加快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农商行、中信、宜信等农村金融机构可结合村级网点或小超市实现金融业务入村,并进一步合作开发贷款、保险、农业供应链等金融服务,引导政府投资。严格控制农产品品质是根本,对农产品做到品类、品质、品控,围绕品牌规划,引入电商平台,新媒体、自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及电视媒体节目策划,打造一乡一品的品牌故事、新农人故事与农产品包装,突出品牌化、个性化,真正形成品牌,然后传播出去。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供应链,升级三农产业链

建立健全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可追溯、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信用体系、服务体系。针对声誉差、外销少现象,加紧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与监管体系。将健全冷链体系作为重点,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以三农产业链升级为核心,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和信息传播的领域,完善流通渠道,围绕农村电商和精准扶贫展开“互联网+农业”的模式。

(五)探索创新独特的农村电商模式,扩大各领域运用广度

第4篇

9月2日我省的首次互联网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云南省网民规模已达1321万人,网民中,城镇人口910.5万,占68.9%,乡村人口410.5万人,占31.1%。在所有网络应用中,我省网民使用网络购物占到了32.1%,网络购物正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方式。

受青睐

云南特产网上热销

今年7月,淘宝生态农业联合聚划算推出“汇聚云南,百万支鲜花独家示爱”专题活动,此次花卉经云南省政府推荐,由锦苑花卉组织省内3000多名花农精心挑选了玫瑰、百合等进行包装,最重要的是,这里售出的每一支鲜花都是线下渠道无法买到的。

这些鲜花从花圃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规避了传统鲜花销售中诸多可能影响花卉品质的中间环节,记者注意到,11枝装一盒的红玫瑰、香槟玫瑰价格标价89.9元,白玫瑰和粉玫瑰为49.9元。在价格上比传统线下渠道至少节省了一半。3天的预售活动鲜花预售量达到了3.5万份。

活动承办方、国际知名花卉企业、云南省农产品出口重点企业锦苑花卉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传统的鲜花销售不同的是,本次活动的所有产品通过锦苑花卉全产业链上每个链条的无缝对接,将给客户带来最优质的产品,与全球同步最新的花卉品种,最完善的保鲜和冷链物流配送服务。此次“汇聚云南”活动冷链物流配送覆盖广泛,全国180个城市的消费者都获得了全新的鲜花消费体验。

花卉是一个开放型产业,随着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已有的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此次活动的参与,标志着云南鲜花产业以新的姿态、新的模式面向全国消费者,将云南花卉产品及服务直接延伸到终端市场。

我省作为全国花卉种植大省,借助互联网电商渠道销售谋求新的营销模式,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速度,提高花卉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在随后聚划算举办的云南松茸团购活动中,云南松茸在8月14日至8月17日4天时间内,卖出32742份,约合18.3吨。聚划算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几年里,聚划算将与云南开展深度合作,让全国消费者吃到有云南特色的生鲜类农产品。

显成效

助推农村经济转型

进入7月份以来,随着蒙自甜石榴陆续上市,蒙自石榴销售进入,今年蒙自石榴的销售也引入了电子商务,当地电商通过互联网向全国销售,石榴的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在淘宝网上,记者输入“蒙自石榴”就搜索到40多页卖家的信息,销售“蒙自石榴”的电商有数百家,许多电商就是当地农村的种植户。在一家名为“滇南特产网城”的网店记者看到,蒙自石榴一个月就销售了1300多件,这家经营滇南土特产的网店成立于2011年11月,2年已经累计销售了10000多箱石榴。

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城市中工业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也正悄然改变着中国的农村。8月12日,阿里研究中心中国“淘宝村”现状调研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淘宝网(含天猫)上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为163.26万个,其中在村、镇一级的淘宝网店总数已经达到59.57万个,经营农产品的网店超过26.06万个。

目前在国内已经发现了14个大型的“淘宝村”,仅这14个村子的淘宝店总数就超过1万家,年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拉动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万人。“淘宝村”对现代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变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在改善农民生活消费现状的同时,“淘宝村”还带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业内人士表示,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农民接受网购的进程,促进了农村内需的高速增长。

谋发展

需要各方共同发力

第5篇

[关键词]山西省农产品;网络营销;营销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35.024

1 导 论

(1)研究背景。农业是国之根本。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营销产生了深刻影响。山西是我国中部省份,位于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依托独特的区域自然地理优势,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农产品种类多样的特点,其中以大豆、小麦、玉米为主在省内居主导地位。但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农业基础薄弱、质量差、成本高、效益低等都是制约山西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同时国内农业强省和国际农业出口大国的竞争和挑战也威胁着山西农产品,所以只有优化资源配置、主动适应国内外新的竞争形势,扬长避短,调整农业结构才能打造山西优质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业繁荣和提高农民收入。

(2)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李明蹇(2012)认为伴随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经济方兴未艾,网络营销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推动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福建省三明市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农产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受限于传统的营销模式,未能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新路子。提出三明市必须及时转变传统营销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网络技术发展,同时从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提升务农人员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来推进农产品网络营销。[1]

解晓悦(2013)认为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仍存在层次多、环节多等缺陷,只有对营销渠道的运作、组织方式、成员关系等进行优化与维护,才能实现保持山西特色农产品持久优势、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2]

李巍(2014)分析总结了我国农产品营销市场的现状,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改善农产品营销体系,构建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营销体系,推动我国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3]

2 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1)品种多样,物产丰富。据统计,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大同、太原、忻州、临汾和运城等地是山西省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区。杂粮品种以豆类、麦类、薯类为主,其中盛产小米、杂豆、荞麦等农作物,目前省内种植地以晋中、大同、朔州、吕梁四大区域为首,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以上,占全省一半以上。[5]全省全年粮食产量1330.8万吨,增加18.0万吨,增产1.4%。[6]

(2)粗加工为主,分散经营。山西目前农产品加工水平仍以粗加工为主。据资料显示,山西省杂粮商品率仅有15%,加工率只有3%,山西只有25个小杂粮加工企业年收入达400万元以上,年加工能力为4.5亿千克。

我国实行的是以为主的土地制度,山西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每户独立经营,生产规模小。据资料显示,山西630万农户承包着5289万亩耕地,但每户经营规模约8亩,分布严重不均匀,不利于产生规模效益。

(3)营销中介组织发展壮大。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也不断繁荣起来,当然这离不开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农产品购销主体、农村经纪人)的贡献。据调查,目前我省农村经纪人约55万人,初步解决了山西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难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繁荣与兴旺。

(4)终端销售市场以批发为主。山西省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主。在21世纪的今天,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技术迅速占领市场,要在今天的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很好地使用互联网技术,否则将会被淘汰。然而,现阶段,山西农产品营销依然主要依靠传统营销渠道,如运销商贩、中介组织等,相对优势农产品(如棉花、大豆、玉米)无法实行“走出去”战略,这样会大大限制我省农产品的外销数量。

3 山西省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渠道占主导地位,交易成本过高。目前,山西农产品营销主体分布比较分散,农产品销售环节大体上是“农户―中间商―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营销渠道冗长;销售方式主要为现货交易,而通过网络交易、委托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很少,现代交易手段不健全,尤其是乡、村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流通手段。

(2)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落后。山西农产品销售环节存在过多的中间商,这可能会致使信息流通不顺畅;再者,流通成本也过高,不利于农产品销售。

(3)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由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晚,发展滞后,山西省农村具备电子商务销售知识的人员寥寥无几,这就导致了山西省农产品销售人员网络营销服务意识薄弱,最终限制了农产品的收益。

(4)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农业发展水平依赖于信息化建设的速度。由于山西省农产品消费市场容量有限,故山西农产品需积极寻求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但本省农村网络建设步伐缓慢,农产品生产迟迟跟不上现代信息化脚步,依然停留在传统营销方式上,农村网络信息技术并未普及必最终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户自身缺乏冒险精神,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

4 山西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对策建议

(1)改变营销方式,拓宽营销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经济的出现催生了许多新的渠道模式,同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众多省份已经率先利用电子信息平台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在这方面山西省还比较滞后,观念意识不强。当然要开展网络营销必然离不开山西省政府、企业、生产者的共同努力。

(2)加强设施建设,完善配送体系。为解决山西农产品营销渠道冗长问题、加快山西农产品的交易速度,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的销售网络,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缩短农产品交易时间。其一要逐步改造原有农产品营销渠道,提升传统营销渠道的价值,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对原来的渠道进行改善;其二是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化营销方式,协调好农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

(3)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通过积极宣传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提升人员素质,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大力发展线上销售,这样才能促进山西省农产品走向世界。

(4)加快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的出现,信息流相对超前发展,使物流体系成为瓶颈,如何建设信息流、货币流、物流、所有权流、促销流有机结合的社会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在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如何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顾客价值,将网络与传统产业成功结合在一起。面对如此复杂的竞争环境,山西农产品也必须走营销渠道电子化模式,加快建设农村农产品销售信息化体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借助网络平台来宣传山西农产品。网络营销能直接面对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李明蹇,陈爱兰.基于网络视角的农产品营销策略[J].三明学院学报,2012,29(5):15-18.

[2]解晓悦,李玉萍,刘庞芳.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与维护[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1):1124-1126.

[3]李巍.构建我国现代化农产品营销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14(2):109-111.

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对策

一、现阶段国内移动金融的发展状况剖析

(一)手机银行是目前移动金融的基本业务

作为货币电子化以及移动通讯发展的产物,手机银行除了具备网络高速的优点外,还具有移动支付的简便性特点,也因此占据了较大的市场,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此外,手机银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商业银行的柜面压力,它的个性化服务有助于促进商业银行综合性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营销,被商业银行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有些中小银行更是抢先占据了手机支付的市场,目的是希望借助移动交易模式来弥补物理网点较少的缺陷。去年国内手机银行的资金操作规模已经突破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百分之二百六十五。现阶段,国内手机银行业务中,大型的商业银行占据了很大优势。现在的手机银行业务逐渐构筑起了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中小银行为补充的整体格局。预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格局不会被打破。

(二)技术革新是移动金融迅速进步的有利因素

熊彼得创新理论的观点是,技术创新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技术的革新将会构建新的生产函数,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全新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中,经济发展即“持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架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而这在移动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比较显著,每次网络科技的升级进步,均引发了移动金融爆炸式的增长。近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再加上3G等先进科技的发展,令移动金融获得了极大的推广。相关数据统计,前两年国内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超过了5亿,预计今年年底国内智能手机用户将突破8亿,并且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第一大市场。移动终端的迅速推广和普及,给移动金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使得远程、点对点、贴身金融服务变成了现实,改进了金融用户的体验,促进了各项移动金融业务的发展。

(三)信息产业链是移动金融的重要载体

现阶段,国内的移动金融运营模式共分成下列几项:首先,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运营形式。在这种模式中,商业银行作为业务运行主体,移动运营商是业务的支持平台,商业银行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用户则借助移动网络及手机等,完成购物、消费、转账等银行业务,同时享受各类金融服务,开展经济活动。例如,各商业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其次,以移动运营商为主的运营模式。金融用户把话费账户或其他预付费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进行消费,然后由移动运营商进行最终清算。在这一模式中,运营商是业务的主体,商业银行只是金融结算服务的平台,也是移动服务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基本上形成了封闭式的业务运作方式。比如,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钱包、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支付等服务是这一运营模式的具体表现。然而,现阶段这种业务量并不大,同时就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另外,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的运营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作为交易中心的第三方平台,商业银行及运营商分别提供金融、技术服务,而第三方平台除了提供普通的消费功能外,还需要借助预付机制,提供信用担保功能,目的是增加客户的支付信心,拓展移动金融的客户市场。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去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突破了10万亿,其中,银联商务、支付宝及汇付天下名列前茅。

二、现阶段国内移动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竞合商业模式亟须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国内移动金融依旧处在初期阶段,商业银行未能获得绝对优势,这就造成移动金融产业链主导权竞争日益激烈,行业亟待加强整合。现在,像商业银行和电信运营商等都在争夺主导权,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市场。商业银行期望大力推广手机银行,不但可以扩展客户群体规模,也能够拉动有关金融产品的销售。而电信运营商则主要注重第三方支付,大力推行手机钱包,渴望把自身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此外,商业银行移动金融服务没有达成统一标准,未能完全体现行业合力。各大商业银行只注重移动金融的利润水平,纷纷忙于推行自身业务,而忽略了整体合作。

(二)缺少差异化的营销手段

国内城区金融资源比较丰富,普及移动金融拥有坚实的基础。然而,城市移动金融客户群体内也存在着个性与差异,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先是高端客户群,这一类客户是商业银行目前移动金融业务的主要客户群体,他们以中高收入客户为主体,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同时对金融服务也具有更加多样化的需求。更多中高收入人群开始使用手机银行业务,而这些客户也是各商业银行争抢的重要目标。其次是新生代客户群,通常都是80后、90后或在校学生。这部分客户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快,但是平均支付能力不足,对价格因素最为敏感。尽管如此,这部分客户群仍旧具有极大的潜力。最后是本地生活服务需求,比如说人们的水电煤气及交通医疗等必要的支付需求。这类移动金融需求更加稳定,群体也更加固定,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动介入的市场。

(三)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空白区

目前,移动金融在国内农村地区发展较为滞缓,主要是由于:第一,城乡间的差异巨大,很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备,网络科技落后,缺少某些必要的硬件设备。第二,一些农村地区的观念较为滞后,尚未形成完善的移动金融消费观。此外,有些金融机构只关注短期利益,从而令大量金融资源流向城市,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缺失。

(四)移动金融的安全性不高

作为跨领域、跨产业、跨系统的综合性金融系统,涵盖多系统的利用环境以及多元化的市场参与者,这也对移动金融业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移动终端的多元化,需要商业银行持续提升内部系统的兼容性和创新性,令其可以应对多平台操作环境,迎合各地区、各类客户群体的基本需求。此外,资金、货币的电子化,更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及操作风险,这就需要更加健全的风险控制、安全保障系统。

三、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业务的相关建议

(一)展现自身优势,健全竞合模式

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及时抓住移动通信更新换代的机遇,加强和电信运营商等厂家的合作,并且在监督部门的引领下,迅速构建起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构建更加稳定安全的移动金融技术保障机制。其次,增强行业内部的协作。移动金融的发展需要借助坚实的客户基础、充足的业务储备,方能实现更大的利益。今后,移动金融将会进入到一个高速运转的黄金阶段,各商业银行必须突破行业壁垒,增强和业内的协作,提升移动金融服务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开拓崭新的业务增长点,最终达到提升银行综合实力、金融转型的根本目的。

(二)丰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对于各类城市客户群体来说,商业银行必须推行差异化营销战略:首先是加强对中高端客户群的交叉营销,增强手机支付等业务的综合能力,强化理财等中间业务的营销力度;其次,针对年轻客户群体,可以通过电信运营商等合作伙伴的廉价服务等,建立起品牌忠诚度。此外,对人们平时的支付需求,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和公共交通、广电等平台类企业的协作,增大商业银行产品在这些平台当中的植入力度。除此之外,主动深入研究和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家、广电等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扩展更加宽广的营销平台。

(三)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拓展

第一步,政府必须强化对农村网络金融的扶持力度。借助税收减免、财政补助、政府采购等方式,加大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下乡力度,激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移动网络的拓展业务。第二,商业银行应当从推动业务进步的角度考虑,做好下列内容:让农民群体会用移动金融产品、加强移动金融的宣传力度,发挥移动营销策略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网点,构筑移动金融服务体验站,深入偏远地区、推动客户观念的变动等。另外,结合当地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农民的生产消费水平,重点推行小额转账支付、存贷款业务、惠农补助等,对于移动金融业务在农村市场的普及和推广十分有利。

(四)增强对移动金融的风险管理

国内各商业银行应当在相关技术标准的指导下,尽快提升软硬件安全保障能力,从流程、方法、内容及结构等环节出发,实现全面的规范化控制,建立健全移动金融的行业规范,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与此同时,由于移动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展,商业银行应当强化对客户群体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增强客户的风险意识,保障客户的信息及资金安全。

作者:卫海梅 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行

参考文献:

[1]李琼.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探讨[J].湖湘论坛,2013(01)

第7篇

【关键词】邮政物流;发展策略;策略定位;保障措施

一、安阳邮政物流发展现状

(一)邮政物流的信息化与应用

1.加强信息系统对运行质量的监控

相关部门根据目前速递物流运行系统的应用内容确定负责划分区域,并落实到相关责任人或者部门。相关部门要做好质量信息的动态监控工作,保证各系统不出差错。强化考核,各部门按月通报各信息系统实施状况,提高信息系统的利用效率。编制全套信息系统考核体系,确定相关原则,筛选关键KPI指标,对各部门进行全面绩效考核管理。

2.重点配送项目中试点投入使用POS机

加强了POS机系统在重点配送项目中的使用,提升基层网点服务水平。PDA系统已经先后升级四次,基本能适应安阳地区作业要求。完善了速递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利用该平台有力的支持了安阳邮政的同城业务发展。E邮宝系统完成改造,网上直接派单,大大方便了淘宝用户的应用。

(二)邮政物流的网络体系建设

1.运输网络进一步优化

2009年下半年,针对安阳市内物流集散网下行运输能力不足的现状,进行了物流配送业务外包,有两家社会运输公司承担各县市邮件的短距离传递,减少运输成本20%以上。

2.营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安阳市邮政公司已建立起有营销经理、客户经理、揽收人员全方位结合的营销体系,各物流部门均成立了市场部,对大客户进行专员营销。截止2011年末,全市共有专职营销人员352人,占全局的15.6%,基本上覆盖了全地区的商户。

(三)邮政物流的整体业绩状况

2011年,安阳市邮政局不断采取应对措施,加大同城物流业务开拓,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收入一千多万元,同比增长12.32%。其中,速递、物流和国际包裹业务2011年分别完成5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收入。速递、物流业务分别增长10.98%和16.12%。

二、安阳邮政物流的策略选择

安阳邮政所要涉及的现代物流业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行业之一,受到生和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安阳邮政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投资揽收网络齐全、员工包裹投递业务技能熟练和长期的物流服务经验,都注定了安阳邮政在物流该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因此,安阳邮政物流想要有长远发展就必须将自身网络资源的优势化为财富与收益,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额,进一步完善邮政物流信息渠道、投递渠道和增值功能,扩大客户群体的覆盖面,发挥“百年邮政”的品牌形象,巩固行业地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安阳邮政发展现代物流业务应重点实施增长型发展战略。

增长型战略是以企业在行业中领先为指导,将企业的资源导向新领域、新业务,改变管理方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的一种战略。增长型战略会取得溢价效应,主要适合领先企业、后劲十足的企业及新兴行业中的企业。

三、安阳邮政发展现代物流的市场定位

河南物流市场中,多品种、多批次、及时性、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已成为这一行业的基本要求。目前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物流市场已经日益红火,个人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已经基本接受并趋于井喷阶段,这也是邮政物流发展的好时机。因此,安阳邮政物流应该以“围绕日益增长的个需求为核心,以‘精、小、轻、贵’的高端物流为主,重点为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一揽子、增值服务”的发展思路为指导,从业务板块、服务内容、客户群体三方面定位市场。

(l)业务板块:以同城配送物流、农资分销物流等业务为主,按照国家服务“三农”的要求,做好的农资配送物流服务;扩大顾客群体的覆盖面,并在原有渠道和资源的基础上拓展新业务。

(2)服务内容:以“精、小、轻、贵”的高端物流为主;积极抢占如医药品、IT配送以及商贸物流等市场,挖掘大客户资源,稳定收益,促使邮政物流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3)客户群体:重视大客户,兼顾零散用户。面向大客户开发,其收入高、见效快、稳定快捷,是安阳邮政发展主方向,与大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保证邮政物流销售业绩稳步提升。因此,以工业园区、商贸园区、机关单位的物流需求为重点,贯彻“抓住大户,不丢散户”的原则,尽力满足所有客户的基本需求。

四、安阳邮政物流发展策略

(一)大力发展快递物流

1.扩大邮政快递物流业务规模。加快安阳邮政企业内部改革,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本地竞争力水平,力争成为全省快递物流业的派头兵。一是高附加值快递物流业务。借助健全的快递物流网络,做大现有安濮鹤区域业务规模。加快开通以安阳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的“当日递”业务。二是进一步做大国际业务,发展省内异地业务,加强同城业务,继续完善包裹业务。

2.推动快递物流企业发展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安阳市邮政物流应调整快递物流经营模式,将全资直营、特许加盟、业务等多种经营模式相结合,扩大企业规模化,树立品牌形象,规范业务操作,争取早日实现标准化管理。加强企业现场管理水平,减少野蛮装卸搬运,降低物流投递成本,降低邮费,增加时间管理观念,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对安阳市场细分,开发与时俱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大力发展网购业务,深化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业务,加快短期仓储、代收货款、仓单质押、代征代缴等增值业务的发展,为邮政物流需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3.加强与其他快递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安阳邮政物流应与国内、国际快递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合作联盟,拓展国际快递市场、国内快递物流市场占有份额,将民营快递物流企业吸纳进来,使其成为河南邮政速递的异地配送货源组织者,这样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做大做强安阳邮政物流。

(二)积极发展农村邮政物流

发挥邮政企业的网络优势,将现代物流理念引入安阳邮政,打造农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村提供农资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的分销配送服务,增强安阳邮政服务“三农”的意识与能力。

1.建立完善农村物流渠道。依托邮政企业,完善农村邮政物流网络布局,通过改造、新增和加盟等方式,建立以县为配送中心、乡镇为分拨点、村庄有代办网点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利用邮政企业自有网络,加强与供销机构、商贸机构、农机机构以及农技机构等农村服务机构合作。在全市所有乡镇与行政村建立“三农”服务代办点,实行统一挂牌、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制度,完善代办网点运行机制,开展配销上门服务,实现“收订到农户、投递到家门、服务到田头”的一条龙服务模式。

2.开拓农村农资和消费品配送市场。邮政企业及其加盟点经营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加大技术支持,增强农资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农资服务示范工程。邮政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农业项目,参与国家化肥淡季储备业务,力争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邮政企业积极开展小型家电、通信产品、文化娱乐产品等消费品配销活动,涉足农村医药统一配送销售业务、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发行配送业务,积极创新农村消费市场营销模式。

3.推动农副产品进城入市。邮政企业加强与农村种植大户、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建立乡村超市直通车,利用其投递网络,将我市知名产品分销配送到全省或者全国,打造特色农产品配送品牌。邮政企业加强与农副产品流通企业、连锁超市的合作,开展仓储、深加工、配送、代收货款等增值服务。

(三)加快发展邮政一体化物流

发挥邮政企业网络优势,以专业化的仓储、运输、配送及信息技术平台为手段,为客户提供实物、信息和资金“三流合一”的供应链全程解决方案,推动邮政一体化物流发展。

1.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物流业务。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区为重点,针对不同产业集聚区和入驻企业的特征,大力开展从原材料入厂到产品仓储、运输、配送、报关、代收货款等各环节物流综合服务,借助产业集聚区物流规模大、需求集中的优势,尽快做大一体化物流业务规模。

2.积极发展行业精益物流。以服装、食品、烟草、医药、IT、汽车零配件等面向市场终端的消费品行业为重点,以经销商和中小制造业企业为对象,推动行业精益物流发展,使其成为我省一体化物流的主导业务。积极推进安阳邮政服务中小企业的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从订单处理、运输、仓储、配送,到库存管理、流通加工、信息服务、退货处理、代收货款等服务的一体化邮政物流解决方案,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四)推动邮政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支持邮政物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打造运营商、供货商和服务商的“三商”合作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邮政物流服务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示范项目。推动与淘宝网等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合作平台,扩大店购、网购、电话购物、3G手机购物、电视购物等物流配送规模,大力开发快递物流增值服务产品。加快建设反应迅速、实时沟通的“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消费者”三位一体的信息交流平台,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邮政物流服务效率。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借助自身网络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商品专业营销网站,拓展业务范围。

(五)发展邮政农资物流

邮政农资物流是按照生产商---邮政系统---消费者的营销模式,依据邮政传统的投递网络,在此基础上向下延伸到各个村,然后直销到农户,是一种典型的BtoBtoC的运作模式

在整个模式中,市邮政物流中心是整个运作流程的策划者,主要是搜集下级省县农资物流需求,寻找合适的质量可靠、价格合适的生产商。生产商直接把农资产品直接运送到县邮政物流公司。县物流中心是最基本的农资物流修销售的指挥机构,通过信息网、电话或传真,向省、地区物流公司或生产商采购农资商品,销售给乡镇邮政所或村代办点;再把乡镇邮政所传递过来的农资商品以及农民消费品需求情况汇总,通过信息网向外传播。乡镇邮政所是农资物流的最基础最稳定单位,把农村代办员传递过来的农资商品需求情况汇总,向县省邮政物流中心采购;通过电话或传真向县省物流中心传递农资商品和农民消费品需求信息。

村代办点设有村代办员,村代办员把村代办点及农户的农资商品需求信息传递给邮政所,向农户进行业农业技术指导。村代办点是联结农户与乡镇邮政所的桥梁,主要是收集农户对农资商品、消费品的需求量,通过书面形式传递给乡镇邮政所;将县邮政物流公司和乡镇邮政所运来的农资商品、消费品送到农户手中;开展各种农资产品和农民消费品的营销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徐剑.中小企业物流战略研究[J].中国企业战略传播网,2005.2.8.

[2]李晓超.国际快递公司在华发展特点及启示[J].物流技术,2007(8):51-53.

[3]张学文,周浩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23-26.

[4]鲁其辉,朱道立.质量与价格竞争供应链的均衡与协调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6):34-36.

[5]潘建伟.中国邮政直面物流开放[J].中国邮政,2006(2):22-23.

第8篇

沈闻涧,浙江大学科技咨询中心专家顾问,资深家电行业观察家。长期关注家电、通讯、IT、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发展与走向,拥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在《销售与市场》、《财经时报》等50多家平面媒体发表专业文章,同时还在《中国营销传播网》、搜狐等30多家网站开设个人专栏。目前已发表有关家电、IT、通讯业研究性文章500余篇。

我国家电业从来就不乏热点。在并购、国际化、奥运营销等一系列热点事件的演绎中,2007年的家电业落下了帷幕。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家电业究竟表现如何?整个行业又出现了哪些新亮点、新方向?国内企业又是如何面对来自新的市场和外资企业的挑战?就这一系列话题,本报记者专访国内资深家电行业观察家沈闻涧,请他谈谈眼中的2007年中国家电行业。

记者:首先请您简单地概括一下我国家电业在2007年的发展与表现。

沈闻涧:2007年我国家电业的表现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成熟、收获。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我国家电业已从快速发展期步入缓慢成熟期。相应的,整个行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我国已从前几年的全球家电业制造中心变身为全球家电创造中心,一大批跨国家电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核心零部件工厂相继落户我国,国内家电企业也积极地从制造环节向上游研发和下游分销环节进行快速扩张。

同时,参与其中的相关企业也收获颇丰。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家电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开始复苏和提高。透过一些家电上市公司的年报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2007年各家企业的利润率都有显著的提高,幅度在10%-30%不等。

当然,在这种繁荣发展势头的背后,家电企业仍有不少烦恼。在人民币汇率不断

提高、原材料成本日趋上涨的背景下,由于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扩张手段过于单一,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的传统优势受到挑战;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旧存在,导致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趋势和对产业链的掌握缺乏主动权,在高端产品的市场竞争中表现乏力等。

记者:在2007年,我国家电业发生的哪件事情让您记忆最深,又最能够反映出行业或者企业的发展现状?

沈闻涧:2007年最具代表性的事情,应该是产品价格的涨跌。与此前企业间盲目无序的价格战不同,2007年许多企业的价格战更为巧妙和理性。在空调行业,由于铜、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导致许多空调企业的生产成本受到挑战。继2006年部分企业停止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后,2007年国内空调企业采取了群体性涨价的策略,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0%-15%。尽管一些外资企业在局部市场采取了降价策略,但仍未能扭转国内空调产品涨价的趋势。与此同时,冰箱、洗衣机等白电企业也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纷纷调高产品售价,抛弃价格战,将竞争转向提高产品高附加值和新技术研发方面。

而在彩电行业,由于平板化浪潮的到来,价格战再度上演。以三星、夏普、三洋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为了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通过自身在上游产业链的优势,在我国彩电市场采取了降价的策略。面对外资企业的降价策略,TCL、创维、康佳等国内企业将不得不面临新的选择。

在空调与彩电产品价格一涨一降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变价格战为价格策略,在有效地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市场关系的同时,也间接地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还带动了企业在关键零部件上的创新。在空调铜铝连接管事件广受关注甚至被质疑的背后,冰箱企业的铝代铜创新已先行一步。运用价格调节市场竞争,正在成为国内家电企业的一大策略。

记者:刚才沈先生谈到,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开始挺进上游。我们了解到,长虹收购华意股份进军冰箱压缩机行业,与东元共同组建空调压缩机工厂,并购一家韩国的等离子屏企业;TCL、海信、创维和康佳等也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军上游液晶屏的研发、生产领域;美的拥有美芝压缩机工厂,格力也有凌达压缩机工厂等等。请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家电企业挺进上游是否为大势所趋?

沈闻涧:这是一些家电企业不满足现有经营状况和业务模式,进行多元化扩张的一种途径。企业希望通过打通产业链,分享来自不同环节的利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加大对行业发展的话语权。

随着全球家电产业竞争中心的转移,越来越多的上游核心部件研发与制造商将目光投向中国,而我国要从全球性制造中心转变为创造中心,必须依靠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积极带动。挺进上游产业,掌握产业链中关键零部件的主动权,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彩电业,在平板化大潮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由于缺乏对上游屏资源的掌握,在市场竞争中受制于他人。此外,历经多年发展的空调业,在核心部件压缩机、制冷剂等方面,先进技术仍然被日本、美国等外资企业掌握。种种现状都迫使国内企业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挺进上游。

但这并非是我国家电业今后发展的主流模式,这种发展是由企业综合实力、人力资源、资金等因素决定的。近年来,我国家电企业多元化挫败的案例不胜枚举:奥克斯退出汽车业,澳柯玛、小天鹅退出空调业等,均说明了企业的多元化扩张必须量力而行。在现有产业链上,专业化分工已相对成熟,专业化的企业更能做强做大。企业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式,还没有标准答案。

记者:在家电企业挺进上游之际,家电零售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继并购永乐后,国美又将大中收入囊中。苏宁则在全国放弃了加盟店扩张模式,实施自主发展。近年来,家电连锁卖场已遍布一、二级市场;同时格力、美的、格兰仕等企业却纷纷在各省自建专营店进军三、四级市场,长虹、TCL也尝试三、四级的连锁卖场业务。请问,连锁渠道能否成为家电分销的主要方向?我国家电分销渠道今后又将呈现何种走势?

沈闻涧:家电连锁业的发展形势喜人。目前,以国美、苏宁为首的大型家电连锁商已占据一、二级家电销售市场的主要份额。特别是在国美、苏宁等全国性连锁企业的积极推动下,以“大规模化采购、快速分销、质优价廉”为利器,家电连锁商完成了对百货大楼、家电专营店等渠道的洗牌。可以预见,在“网络健全、品种齐全、价格优惠”等优势的推动下,连锁将成为家电分销的主要通路。但是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则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竞争力下降等问题。

此外,一些企业与传统渠道商在三、四级市场上的深度合作,正是看到了大型家电连锁商的软肋。连锁卖场的扩张是以规模化消费能力为支撑,而在消费能力相对分散的三、四级市场,连锁商的规模化优势不能得到体现。因此,格力、美的等在各地开设品牌专营店,正是对连锁渠道的一种制约和补充,在增强其与连锁卖场谈判的筹码之际,也抢占了消费能力不断释放的三、四级市场的份额。

记者:在家电连锁商近几年来快速扩张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一、二级家电市场正趋于饱和。与此同时,国家在河南、四川、山东3省试点推进“家电下乡”招标工作,对于农村消费者购买招标家电产品予以财政补贴,显然三、四级市场正在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国家电市场的这种格局?

沈闻涧: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在家电这类耐用消费品上,从城市到农村的普及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在一、二级中心城市,家电的需求量已经接近饱和状态,每年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于城市新增住房和家电的二次更新。对于许多家电企业而言,城市市场更多是新品推广、品牌塑造的平台,今后的发展重点还在于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挖掘。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政策,以及一系列拉动农民增收、刺激消费等配套性措施的出台,农村家电市场开始启动,海尔、格力、康佳、海信等家电巨头们纷纷下乡建立品牌专营店,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推广和拓展力度。2007年年底,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开始的“家电下乡”的招标试点工作,首批招标产品尽管还局限于彩电、冰箱、手机等产品,但这向家电行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三、四级市场的拓展将是企业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是给予积极支持的。

显然,家电企业今后的竞争策略也应随之展开“二元化”调整,根据自身的品牌及产品定位、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和竞争策略。

第9篇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94-01

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第一次被严格纳入WTO体系,农产品的贸易量不断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交易也提出了绿色化、网络化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市场的研究主要还是局限于加强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分享网络信息资源、农产品项目开发等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推动农产品市场网络化探求一条高效益的绿色供应链势在必行。

一、农村谷物市场网络化的初步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谷物批发市场已有一定的规模,一批在全国或省内有影响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产生了,农产品经营企业和经营管理人才得到培养发展,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谷物市场还只局限在县市区域运作,乡村的谷物市场只是初见雏形,而大部分农村乡政府在不断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具有巨大的谷物市场开发空间。部分乡镇农户通过经纪人对农产品流通、科技、信息等一系列中介服务活动,使农产品的生产与城市消费市场形成了有效连接。新农村的建设,网络化开始普及农村,消费者在需求产品绿色化时,市场趋向农村化、网络化,尤其是刚性产品的市场。

(一)贵州省阳和水族乡谷物市场发展现状

全乡耕地面积6411.68平方米,自从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销至阳和乡后,平均每亩耕地的谷物年收成增产稻谷600千克、玉米300千克。同时,2004年外出务工是该乡的主要经济来源后,该乡2/5劳动力人口流向外省务工,从而乡里的剩余劳动力大大的减小,在年谷物收成增加、食粮人数大幅减小情况下,该乡的谷物市场由原来的稻谷全买进变成了卖出,玉米达到自足的市场状况。

(二)贵州省阳和水族乡物流状况

全乡新增机动三轮车140多辆,农用车20多辆,面包车近20部。发挥寨寨通路,寨寨通电话这一条件,该乡这些运输工具有4/5用于市场物流运输,且工具拥有者都各有两部手机及家庭固定电话,他们的物流形式多为“电话通即接活,送货到家门”。全乡只有44个村民组,平均每村民组可分到4辆物流车。

(三)贵州省阳和水族乡信息网络化状况

至今全乡的5个教学点全通网,乡街道设有移动缴费站、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网吧等联网计算机只用区域,各村寨知识人口3/5总人口使用无线网络及宽带上网、网上购物等网络活动成为网民。全乡3000多户都有固定电话,全乡13000多人口中3/4拥有移动手机,这使得网络化覆盖率加大,给谷物网络化提供重要的条件,也为阳和乡的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基础。

二、农村谷物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倡导提高教育、发展技术

阳和乡的历史因素、地理条件决定了其乡土人才主要集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由于乡民平均文化、技术水平低,信息网络发展相比较其他地区缓慢,将近10年才发展到寨寨通网、广播电视、电话。只有谷物种植技术的提高,谷物增产了,致该户谷物流入市场量增加,有运输工具及技术的人才,他们的收入来源从单一务农转为物流、务农等多形式收入,从而这些人才年收入远高于无技术、文化水平低的乡民。干部可以已有成就人才为例宣传,倡导乡民提高教育、发展技术。

(二)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寻找到一条高效益的绿色供应链是农产品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阳和乡自2006年来,3000多户乡民中约有50%的住户,他们的1/3谷物年收成往镇市场输出,却仅售一半,因为这50%农户的谷物输往镇市场没有固定的收购对象,也没有一条稳定有效的供应链。

针对阳和乡的谷物市场已饱和、镇市场无固定收购对象的现状,政府监督担保能使售谷户卖得放心,与固定收购商合作可以解决市场无固定收购对象问题。在阳和乡出售谷物的农户可做固定出售户,同时也增加合作商的信心。除此之外,收购车到乡可以让出售户减少成本,从而提高收入。

(三)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阳和乡运用远程教育促进农村工作,为贫困乡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服务,培养了一支懂管理、会操作、善学习、能吃苦的远程教育工作管理人员,提高了操作员的整体素质。阳和乡的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空缺,为了扩大网民规模,解决只有大学生才能买电脑上网问题,可有效利用乡政府的这一“远程教育”政策,把培训班开到村寨夜校来,同时倡导外出打工的知识青年(有80%为初中学历,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活动)以家庭的模式进行不定时的叙说网络信息及其经济作用,致使壮大网络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和网民规模。

结束语:随着农村大学生的不断增多,加上部分了解新科技的外出打工回乡群体的注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日趋成熟。在交通的完善、国家多项贫困帮扶政策的扶持下,建立一条稳定的供应链,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才能推动农村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嵩光.农产品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小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导刊,2009.

[3]王伟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