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公共经济问题

时间:2023-07-31 17:01:25

导语:在公共经济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公共经济问题

第1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有效的避免公共危机,能够降低公共危机发生后给人们带来的恶劣影响。公共危机预警制度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就根据我国现在政府公共危机预警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现状;解决措施

0 引言

所谓的公共危机预警就是指在所在的公共危机管理部门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进行认真的处理,从而预测出可能发生的危机并且给大家一个提示,以便让人们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危机的影响。政府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从而在危机发生前,能够有效的发现潜在的危机,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危机对人们造成的影响。

1 我国公共危机预警管理制度中的不足

1.1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虽然我国很早就出台了有关公共危机管理应对方面的法律法规,像是有关国家安全的《国防法》、解决社会问题的《法》,面对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消防法》和《防洪法》,还有针对安全事故的《安全生产法》,有关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是,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执行上来看都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从立法的层面来看,出现了“立法缺失”的情况。从整体的法律体系来看,我国到现在还没有建立有关紧急情况的法律体系,不能够给其他的法律法规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而且,现在很多法律法规没有对公共危机的规律性进行总结和分析,不具有共性的指导原则。从法律体系的内部层次来看,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立法体系整体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可实施性不强。我国的国家应急法制主要是有基本的法律和单项法相互组合所形成的,各个法律都具有它各自的功能。国家应急制度只是在基础法和单项法中才能够发挥它实际的作用,可实施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然后,就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公共危机管理管理法律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提升。在我国,一般从政府到乡村政府,都制订了公共危机事件的紧急预案。还有国家应急总体预案以及各专项应急预案,还有各个部门应急预案到各个企业单位的应急预案,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应急网络系统。可是这些都是采用行政命令的形式或是条例的形式来实施的,其中的效用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1.2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性模糊

我国在对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方面,存在主体性模糊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方面,从指挥的角度来看,到现在,我国还没有一个能够直接组织、调配、领导和指挥为一身的管理公共危机的政府职能部门。其中很多公共危机管理的职能都分散在公安、交警、水电煤气、急救、环保、消防等部门。看似好像这些部门都在管理各自的工作,但是如果出现公共危机,就不容易把这些部门团结从为一个强有力的整体,使得资源和信息在融合的时候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从而延误救助和恢复的最佳时机。而且,我国现在的公共危机管理主要依赖于各级地方政府现有的行政机构,通过中央政府的领导,如果出现公共危机,各级行政机构就会根据危机的类型设立有关的临时机构,根究中央政府的领导,进行全面的救援和帮助。但是如果危机一旦消除,这些临时的机构也会瓦解,没有设立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机制,就不能保证我国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从参与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参与力度不够。我国现在的公共危机管理方法还是处于过去的“强政府、弱社会”的情况之中,只有通过国家力量的干预和政府的帮助,而且还缺少横向的基金会、各中志愿者和慈善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加入。因为没有对民间慈善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安排,就大量的减少了社会的自助能力。民间组织缺少丰富的资源,也使得个人的帮助很难实现。

1.3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运行比较混乱

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具有突发性和延长性。所以需要设立一套相对健全的管理机制,从而有效的提升处理公共危机的效率。可是我国还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协调联动机制,其中的管理程序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部门分化严重。根据我国现在的行政管理制度,政府职能的划分不够明确,很多事情的管理权、责任权都不明显,出现了严重的部门分化和封锁的情况,彼此间的沟通存在问题。而且,因为权力的下达和部门的分化使很多中央政府在协调和调配方面出现问题。还有,就是信息的不流通。现在,我国的信息机构使用的是分级管理制度,像是统计局、信息中心和部门等信息机构都属于各级政府。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中,信息部门因为受到各级政府的影响,从而造成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也不利于政府进行正确的判断。随着信息的逐层传递,信息容易出现延长时间和延误的情况。

1.4 公共危机管理应急的保障落后

要建立及时有效的应急保障制度,把社会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设立完善的人员物资储备库,这样才能够在公共危机发生的时候,更好的集中社会力量来面对灾难,从而保证应急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对于灾后重建和修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在还没有建立一个针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的资源、设备、卫生和保险等综合的公共危机应急保障制度,所以当遇到公共危机事件,尤其是重大灾害时,就会手足无措。首先是灾害应急所需要的资源准备不充分。我国现在的应急救灾抢险主要是依靠部队和武警人员,还有志愿者和国外的帮助,救援资源主要依靠中央的集中调配,还有各地方的募捐和慈善机构。根据对灾区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地没有建立相应的应急组织体系,在灾害发生的时候,人们都是使用的自主救援,十分混乱,危险程度也十分的高。而且,救援中应急专业人员,像是技术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医疗人员等的加入程度不够,应急物资的准备也不能很好的满足救灾的需求。还有就是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像很多严重的公共危机事件,只是依靠政府的财政力量是不行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帮助,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社会救助体系。但是现在我国的应急保障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部门进行临时的安排和社会的帮助,没有设立专项准备金。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就不能有效的进行社会救助,也不利于公共危机事件后的修复。

2 健全我国公共危机预警管理制度的解决措施

2.1 强化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设立

我国需设立一套紧急的状态法,成为我国危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和制度的整体框架,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政府在应对危机管理时的能力;还有就是需要在紧急状态法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权的正确使用,避免侵犯公众权利的情况发生;最后,就是要强化执法力度,设立公共危机管理执法监管制度。公共危机管理执法评价工作需要各个阶层的统一领导和参与,把评价结果及时的公布于众,评价低的,要及时的进行纠正,还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2.2 设立全面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我国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体系,也就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指挥决策机构、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职能组织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要建立常设性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协调和辅助机构。如果出现公共危机,就要及时转化成处理有关紧急事务的具体指挥协调机构,根据具体的灾害情况,合理的分配国家的资源,并及时的进行危机信息的、灾害的预防和灾后重建等工作。而且,在地方,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常设机构,根据中央的指挥和领导,使得公共危机的管理普遍化;当然,还要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社会参与平台。这样可以有效的聚集社会中的资源和力量,更好的提升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方面的能力。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公民的无效参与,建立一个政府、媒体、非正式团体以及普通公民聚集在一起的互动性平台,从而使得人们充分的参与到公共危机救援的工作中来。

2.3 设立合理的协调联动机制

首先,强化协调联动机制的组织设立。通过把危机事件进行分类,合理的划分当地政府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还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救援工作中。再者就是要明确协调联动部门的职责把政府中的救援物资进行合理的整合,对于各部门之间的责任进行明确;最后,要建立公共危机信息制度,保证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及时有效的向人们传播公共危机的信息,尽量的减少居民的惊慌,学会正确的引导居民处理灾害问题。

2.4 健全公共危机管理应急保障体系

公共危机的处理需要各种资源的供给和保障。所以,在制定相应的应急体系是需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首先要建立保证资金,政府可以加强多方的投资力度;还有就是要设立物资储备的科学机制,从而保证资源的及时供给,避免在公共危机发生时,资源缺乏的情况产生;最后要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收集更多的资金,提升人们的自我防护能力,以便更好的处理公共危机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峰.完善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思路与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8.

[2]郑焱.我国在构建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1.

第2篇

一、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一)原始误差

1、刀具、夹具的误差。刀具和夹具的制造误差对于工件的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尽管,在一定范围内的误差是允许存在的,但是刀具在使用过程中会随着切削产生磨损,因此会对工件的形状和尺寸产生影响,进而降低机械加工的精度;而夹具则对于加工精度中的位置精度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着刀具和机床之间的位置,刀具和夹具的误差都属于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2、受力变形产生的误差。受切削力的作用,若工件刚度相对低于刀具、夹具、机床等,就会对机械加工的精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加之一旦夹紧力的方向和施力点的选择出现偏颇,就会引起工件变形,导致加工误差的产生,进而降低加工工件的精度。其次,我们知道,外圆车刀的变形较为微小,而若内孔镗直径过小,则刀杆刚度也会较差,刚度不足引起变形就会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可以说这都与机械加工的精度密切相关。

3、测量误差。测量精度受测量方法、工件、量具精度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对零件进行测量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对于工件精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调整误差。机械加工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繁多的工序,而在每一道加工工序中都会进行适时的调整,因而也就出现了调整误差。在工艺系统中,绝对正确的调整是无法保证的,调整误差对机械加工的精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忽略加工的动态因素,甚至可以说调整误差对于机械加工的精度起着决定作用。

5、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根据调查,工艺系统中由于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甚至可以达到总误差的一半左右,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对于加些加工的重要影响。受各种热源的作用,机床、工件、刀具等温度会随之升高,当传入的热量和它们自身散发的热量在单位时间内达到同等水平时,就会出现“热平衡”。

(二)其他误差

1、导轨误差。机床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以导轨为基准的,因此,导轨误差将会直接影响机床运动,一般来说,导轨误差主要是由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和其不均匀的磨损程度造成的,导轨误差的存在也是促使机械加工精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2、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主要是依靠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的,传动链中装配的误差和各构成部分的制造是导致传动误差的主要原因。

3、主轴回转误差。众所周知,轴承本身就存在误差,轴承之间还存在同轴度的误差,另外,主轴几段轴颈同样存在同轴度的误差,此外还包括主轴挠度等,这都是导致主轴颈项回转误差的原因,而主轴误差会对机械加工工件的精度产生直接影响。

4、定位误差。定位误差包括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我们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需要根据各种因素确定加工的定位基准,而基准不重合误差正是由于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的不重合造成的,但基准不重合误差只存在于调整法加工。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的矢量和既定位差。

二、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措施

(一)分析加工误差,降低原始误差。为了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确保产品质量,需要对导致加工误差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措施和手段,最大限度的降低原始误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夹具、量具等工具的自身精度以及机床的几何精度和刚度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确保后续过程的实施,其次要减少测量误差,调整误差等原始误差,控制加工热变形,逐步提高精密零件的加工质量。

(二)加大科技投入,确保研发资金到位。随着人们对于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分析了各种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的加大科技投入,确保充足的研发资金,针对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措施,降低误差,最终达到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的目的。

(三)运用补偿控制技术,减少加工误差。补偿控制技术对传动精度要求高的机床具有直接有效的作用,运用此种方法可以在加工过程中采集误差数据,不仅装置简单,且装置的安全性较高,但和软件补偿相比,补偿控制技术校正尺的调整较为复杂,这就导致其调试具有一定的难度。

(四)创造条件,进行误差转移。减少加工误差要学会运用逆向思维,例如,在机床精度不达标时,不仅可以从提高机床的精度入手,还可以从工艺或夹具上采取措施,通过条件的创造,转移工艺系统中的受力变形,受热变形和几何误差等,例如在对磨削主轴锥孔进行加工时,就依靠夹具来保证精度,通过工件和机床主轴之间的浮动联接转移掉原始误差,一样能达到降低误差,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目的。

(五)通过自身加工修配,解决精度问题。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有的精度问题十分复杂,如果仅仅从提高零件自身精度入手,往往很难解决问题,此时就可以采用自身加工修配法来解决问题,采取此种方法可以有效确保零件加工的精度,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精度问题。

(六)通过误差均化,加工精密基准件。不同的加工零件需要运用不同的解决措施来提高精度,对于平板等精密基准件来说误差均化是加工的最佳方法,在加工时通过对比和检验,发现差异然后再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均化、缩小工件表面误差的目标,在生产中提高加工的精度。

(七)分组调整,均分原始误差。有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上道工序或者基础原料上的误差存在,或者工件材料性能的改变等因素导致原始误差的扩大,此时采取分组进行调整,均分误差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均分原始误差的本质其实就是将原始误差均分到各个加工环节中,实现误差的缩小,减少由于误差所带来的精度、质量的下降。

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静压桩;施工工艺;常见问题;处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大型、复杂的建筑都在不断的建设中,其功能较多,荷载较大。桩基的主要作用是将上部竖向荷载,通过软弱地层传至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显然为保证上部结构质量,桩基质量控制将至关重要。在软土基础施工中,静压桩是常用的施工方式,在存有厚度较大的密实砂夹层时,则不宜采用。

1对静压桩沉桩基本原理的介绍

对于静压桩法施工,主要是借助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构件,通过压装机的自重以及机架的配重,形成反力,实现将预制桩向土中压入的工艺。在进行沉桩施工的时候,将桩尖刺入土体之中,原状土的初始应力状态受到破坏,造成位于桩尖下的土体发生压缩后的变形情况,同时,桩尖位置和土体在摩擦后产生阻力,在压力增大的前提下,阻力也不断提升,一旦桩尖土体的应力超过抗剪强度,土体就会迅速而急剧地发生变形,达到极限之后,出现破坏,实现桩体下沉的目的。

2对静压桩施工优点的介绍

与锤击打桩、灌注桩相比,静压桩优势明显,首先,施工没有噪音,能够实现在市区或者噪音禁止区域进行施工,例如学习、办公区域等。其次,施工中比较平缓,没有震动产生,能够实现在一些危房或者含有精密仪器的区域开展施工。再次,应力不大,拉应力不易发生,配筋率不高。第四,油压表能直接反映桩基承载力,表现直观,同时施工质量易控制。第五,施工过程比较文明,场地能够保持清洁度,施工强度不大,不会产生废气污染,也不会产生泥浆。第六,施工速度较快,施工效率较高,工期不长。

3对静压桩施工流程的介绍

3.1对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介绍

根据甲方交桩资料和设计图纸,进行桩基轴线与标高测量测放工作。同时,将桩基的轴线以及高程控制桩设置在不影响打桩的位置,做好保护工作。对障碍物进行处理,主要包含高空和地下的,一旦出现周边建筑物安全的时候,要协同相关单位,进行有效协调,做好处理工作。施工前,首先要对场地综合规划和平整,道路要保证满足车辆运输、排水要求,施工场地要有足够的承载力以满足压桩机械行走、压桩功能。其次压桩机械的选择要满足设计要求,液压式压桩机的最大压桩力应取压桩机架自重和配重之和的0.9倍。而最大压桩力不得小于设计规定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正式施工时,根据设计(桩基设计等级)要求,确定试桩数量和位置,按照监理审批后的施工方案进行试压,以验证设计桩长和承载力。如有异常,比对地质报告,分析原因并会同建设、设计单位研究确定,最终由设计确定压桩工艺参数。

3.2对施工工艺的介绍

首先,要进行定位的测量。将轴线和桩位进行预先设定。在桩位的中心位置洒白灰、打短钢筋。对于软土地,桩机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将短钢筋挤走,因此,当桩机就位之后,需要对桩位进行重新测定。在针对桩机的就位,需要对准桩位,保证垂直和稳定性,避免施工中出现倾斜或者位移的情况。在进行预制桩起吊的过程中,先将钢丝绳和索具栓好,而后,借助索具将桩上端位置捆住,位置在吊环的附近,控制在30厘米以内,而后发动机器进行吊桩,保证桩端位置垂直对准桩位的中心,慢慢插入土中,保证位置的准确性。在扣好桩箍之后,可以将索具去除。当桩端插入桩位之后,先将落距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而后待桩进入一定深度之后,再促使桩达到垂直和稳定。要保证第一节桩插入的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接桩时上下两节平面偏差在1cm之内。在压桩的过程中,顺序需要结合设计及周边条件,由深到浅,桩的规格要由大到小,由长到短,鉴于桩的密度的差异性,可以从中间向两端进行施工,也可以选择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如果单桩桩长不够,当用焊接的式进行接桩时,要进行桩端预埋件的清洁工作,对于上下节之间的间隙,要垫实,焊接牢固。焊缝要保持连续性,分层焊接饱满。在接桩的时候,距离地面通常为1米,上下桩对接顺直,错位不大于2mm。在接桩入土之前,要控制接桩焊接自然冷却时间,不允许焊后立即压桩。同时针对外露的铁件,进行防腐漆的补刷。终桩条件,根据试桩报告确定的参数或设计要求来控制终桩条件,一般来说摩擦桩按桩长控制为主,承载力控制为辅。而端承桩以油压承载力控制为主,桩长控制为辅。送桩要采用专用的钢质送桩器,不允许以工程桩代替。

4静压桩施工中常见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4.1对桩身上抬现象的处理

对于静压桩,它是一种挤土桩,桩的数量较大,距离较密时,后压的桩会对压桩产生上抬的影响,尤其是短装更加明显,引发吊脚桩。一旦出现桩身上抬,有可能将接头拉断,四周桩的水平挤压力增大,引发桩倾斜偏位。因此,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压桩顺序的明确,先中央后周边,先深到钱,必须设置应力释放孔。当出现这种上涌情况时,现场监控要加强,控制施工速率,同时采用复压办法对桩基进行校正。

4.2对压桩不满设计标高的处理

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压桩不到标高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局部土层发生较大的变化,抑或是挤土效应导致部分桩进入硬土层较浅,因此,要注意控制好沉桩的间隔时间,借助跳打方式,将间隔时间拉长,降低挤土效应的发生。对复压次数进行控制。对于完成的桩基,如果长度较短,可以进行局部地质勘测,分析具体原因。借助桩基静载试验,检测是否需要进行补桩处理。

4.3对压桩爆桩头的处理

在工程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压桩爆桩头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二个方面,一个是压桩是上下不垂直,产生偏压应力,导致桩头局部应力集中而超过砼极限压应力而开裂。二个是压桩双控时或遇到硬夹层,压桩力大于管桩砼承载力而开裂爆头现象。遇到以上情况时,要具体分析原因,必要时与设计沟通,以便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结束语

综上,对于静压桩施工,只有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术,积累经验,针对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才能保证静压桩的施工质量,为基础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俊伟.静压开口混凝土管桩施工效应试验及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商宇.静压预制桩在南宁的应用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8.

第4篇

1.在没有健全的制度下,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很难有实效性和政策的针对性,在此情形下一些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的女性职工会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多数在工作中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在工作岗位上挑肥拣瘦,我行我素,没有纪律观念,得过且过思想严重,没有上进心。对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岗位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不利于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2.弱势妇女群体的生活压力增大。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物价飞速上涨,曾几度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这无疑加大了人们的生活压力,为了能使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多数的务农女性选择进程打工,补贴家用,但由于政策上或者是其它方面的原因,进程务工女工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护,遭到歧视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无疑在心理上会给他们带来打击,多数表现为工作中比较消沉,没有工作热情,犹如机械人。此外,比如一些城市户口的下岗女工,经济收入的减少、生活成本的增加,往往家庭贫困,自己未老先衰,饱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这些现实的利益问题已成为诱发女工思想问题的关键因素。

二、实现女工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方法和建议

1.创新运行机制是实现女工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运行机制的合理规划,有效地创新运行机制是保障企事业单位女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针对企事业单位女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政工人员首先要善于把握女工思想的发展动态,了解女工思想中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一切以女工的切身利益来考虑,充分地发挥出女工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中的积极性,实现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女工工作全面进步的良好势头;其次,政工人员要调动企事业单位的一切有利于女工全面发展的元素,利用各个元素的优点去影响女工,指引女工,实现女工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力量源泉。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社会也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型,出现了社会经济构成复杂化、社会利益多元化和社会功能多样化的发展势头,相应地社会服务的需求量也呈递增状态。因此,企事业单位政工人员工应当抓住时展的机遇,与时俱进,革新观念、改变思想,建立新型的运行机制,在工作过程中,需找适合女工与事业单位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利用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平台,拓展女工的自身功能,实现其自身价值,营造新的工作环境和创新工作模式,促使女工在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3.注重提高女工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女工素质的提高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女工全面发展的基础。政工人员应定期对女工组织培训,要把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女工思想中生根发芽,提高其对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4.注重利益维护,创立帮困援助机制。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是企事业单位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因此,作为政工人员来讲必须要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好强势女工和弱势女工的关系,统筹兼顾,对弱势女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实际工作中工会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帮助,如家庭条件差的女工、退休无经济来源的女工。同时,对于以往的帮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及时的分析并纠正,确定好帮扶对象,建立长效性的帮困援助机制。5.着眼于服务女工,拓展平台建设渠道。开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女职工活动,提倡女职工自主创业,加强素质工程的建设,利用岗位练兵、技术竞赛和知识竞赛的方式提高女工的自身素质,为女职工的成长发展提供条件。贴近女职工生活,关心女职工生活,提高女工在企事业单位的政治待遇,如可多提拔一些女工参与政治决策,使女工作用在企事业单位尽显发挥。

三、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工程经济;工程项目;重要性;完善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12日

时至今日,工程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带动了其他市场经济体的发展。而工程经济作为工程项目的固有价值体现,追求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利益。但以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对工程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工程项目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甚至威胁了社会稳定和谐。

一、工程经济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

工程经济的核心内涵是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需要有机地将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组合起来,并运用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去,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严格意义上讲,工程经济富含着与工程项目中资金相关的概念,其价值功能定位对工程项目非常重要。

(一)工程经济特性。工程经济的基础内容是工程项目成本,包括有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集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工程技术于一身,具有很强的实用特性。工程经济视角下的工程项目分析,综合考虑了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利于风险规避,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决策信息支持。而且工程经济采用了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科学分析手段,通过相关指标客观反映出了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行为价值,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完善与改革,保证了指导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实效性。此外,工程经济分析更多地关注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因而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工程经济以实际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导预判由此引发的后果,使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实际发生现象无限吻合,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控全局,进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工程经济意义。工程经济是整个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对于一个工程,简单来说只要有钱,就能正常施工。但工程施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通过利润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而企业获取利润就离不开工程经济的参与。众所周知,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工程成本和工程造价,企业的利润值相应就会大幅减小,这可能导致工程的失败,影响企业的发展。反之,如果建筑企业能够充分重视工程经济,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企业能够蓬勃向上的同时还会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欣欣向荣,形成健康有序的建筑行业市场。所以工程经济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二、工程经济视角下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的核心问题,历来受业内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在系列组织实践中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但是,纵观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整体,很多企业尚未清醒地认识到工程经济的重要性,导致工作实践中问题丛生。工程经济视角下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保障缺失。观念是行为的主导。目前,很多工程项目管理问题都是由工程经济认识不清导致的,思想观念上的落后直接阻碍了工程项目建设进程。从长远的发展层次来看,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应时刻保持其与时俱进性,紧跟社会经济动态变化,以指导工作实践。但是部分企业管理者受制于传统思想束缚,一味地强调短期利益,而忽视了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投入,导致自身发展始终不得要领。此外,部分企业现行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还存在疏漏之处,体现为权责不明、奖惩不力,遇到问题各部门或员工之间相互推诿,无法责任到个人,助长了个别经济管理人员的嚣张气焰,、等恶劣现象屡禁不止,致使工程项目成本大幅外流,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甚至威胁到了其可持续发展。

(二)成本管理不足。任何形式的工程项目建设都会涉及到一定的成本投入,包括资金、人力、物质等,是一系列组织活动实施的基础。在工程项目中,所有施工花费的总和称之为工期成本,是工程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工期成本,并按照合同规定条款进行交付使用,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现实生活中,工程项目建设时常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导致工期出现变动,进而影响了成本控制。尤其是某些企业的工期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制度缺失及管理不力等客观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工期变动随意性,无形之中成本会因此发生相应变化,最终导致工期管理混乱不堪,难以做出有效决策。而有些企业则受制于合同约定,为了追赶工程延迟进度,完全置工程项目质量于不顾,与目标要求相去甚远,甚至引发了安全事故,得不偿失。

三、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路径

工程经济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础,对工期成本、施工质量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工程经济研究,并以此为视角重新审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及时找出其中存在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笔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健全管理机制。制度是行为实践的依据和准则,其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的成效,因此必须要做好此项基础性工作。具体而言,健全管理机制应从完善管理制度与优化管理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其中,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制度,对相关工作人员拟定一套严格的行为准则,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这样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工作人员能充分重视自己所负责的工程项目,有利于项目管理者方便开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另外,相关企业应设置合理的岗位级别,对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专人专岗,避免出现工作内容不明确、工作人T互相推脱工作内容、推卸工作责任情况,造成组织结构混乱。同时,企业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专业化工作团队建设,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理念,提高其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以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系列工作正常开展。

(二)重视成本控制。建成工期与成本一体化控制机制,对工程项目建设尤为重要,是其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根本。在具体的工程项目实践中,企业要对外界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经济分析,全面总结其中隐含的风险,并据此制定完善的预控方案,以积极应对返工、停工等内部施工问题。同时,还需加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在全程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将工期控制在合同规定范围内,以免由此造成经济损失。值得提出的是,一味地压缩投入可能适得其反,不仅影响了工程进度,还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因此,企业应树立长远的战略规划意识,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及设备,并组织专业人员做好相关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机械正常运转,有效规避安全事故,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实效。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或松懈,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承受的经济损失,因而还需加强精细化管理,将成本控制应用到工程项目全程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经济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有十分明显的战略意义。未来,随着工程项目规模及数量的持续扩大,工程经济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将越发凸显。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笔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工程经济发展,深度诠释其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多加强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管理的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峰.工程经济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探讨[J].门窗,2015.3.

[2]邓贞.工程经济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5.9.

第6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 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最近一些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公路工程建设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认清公路工程项目中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性,是每一个公路人都应该切实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路工程预算与计划投资脱节

在我国筹措公路工程资金的渠道比较广泛,许多项目的建设资金是拼盘解决,这就造成一些项目已立项,预算也批复了,但是资金却跟不上,以致延拖工期、增加费用。此外,有的工程为抢时间,先行施工,形成了边施工、边设计、边编制预算的“三边”工程,从工程开工前到开工后,施工单位对整项工程的投资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只能将竣工决算当作工程的预算,经费使用多少就算多少,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对公路工程进行经济管理,更无法有效监督和控制工程的费用。

(二)不能全面的核算公路工程成本

在工程预算的相关要求中,已经明确的要求了施工单位应依据工程的成本预算项目对每项工程的实际成本进行独立的核算,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大部分的施工单位都没能按照管理和预算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这样工程的实际成本核算与项目的预算就是有明显的差异的,那么成本核算的资料根本也就无法真实的反映出工程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进度情况,从而造成了费用分摊的不合理性。

(三)没有健全的材料核算手续

因为在公路施工中材料费用一般要占总费用的60%左右,所以管理施工材料是对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很多的施工单位在管理材料时却普遍存在着进料不验收、采购无计划、出料没限额等问题,不能合理的布置施工材料,造成了重复运输的问题,增加了工程的实际成本。很多工程项目都没有建立材料账本,材料以买代耗,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材料浪费和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四)财务监管不到位

财务监督的内容与职权,在《会计法》中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行政领导任期责任制的实施,确定了经济活动直接受行政领导的指挥,因此,对一些不合法、不合理、不真实的开支和不能计入工程成本费用的开支进行财务监督时,难以得到领导的支持,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有关加强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的建议则很难得到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与采纳。

(五)对于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成本没有科学的预算

随着我国的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每台设备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支出情况都会对整个公路工程的成本造成影响,所以加强管理施工设备的单机成本核算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公路工程施工单位都忽视了对单机成本进行核算的工作,对相关设备是否完好、使用了多长时间、台班数量、燃料费用、维修费用、折旧费用等都没有清楚的统计,即使有统计数据,也是编出来的,这样不仅不利于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更会严重影响到机械化施工的有效进行。

二、如何加强对公路工程中的经济管理

(一)提高对公路工程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管理。

公路工程的预算成本不仅是公路工程的铲平价格,也是公路施工单位进行工程进度统计、办理结算工程价款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编制工程预算成本,对工程的财务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我国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对工程预算项目进行成本核算,这样有利于随之对比工程的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有效的对工程成本进行财务监督和控制。

(二)加强对公路工程财务的监督和核算

严格监督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财务关系,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的总量大小和不同进度合理的调配资金,在此基础上按照工程的性质和对象对其进行分类,归集所有的费用,然后会计进行核算。另外,财务部门需要定期的、及时的向有关的工程部门上报财务结余状况,这样相关的工程部门才能对项目资金做到心中有数,使有关领导能够更加合理的运用工程资金,也为综合分析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对公路工程材料的管理力度

建立完善的材料出库和入库的管理制度,采购是禁止超定额采购,严格遵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把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关。不仅要对价值较高的工程材料监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一些价格便宜的易耗品,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真正的做好材料管理工作的进料有验收、消耗无浪费、采购有定额以及领料有限额。

(四)提高公路工程决算和综合分析工作水平

在公路工程竣工以后,工程的财务部门一般要根据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资金活动情况,联合公路工程技术部门的相关人员办理工程的决算,在这个过程中对整个项目进行一定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对照工程的预算对各项工程定额的执行具体情况进行逐一的考核。综合分析公路工程中资金的节约或超支元婴,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公开单机成本核算

单机成本的核算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具有很大的影响,对单机成本核算进行公开化,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公路工程成本的透明度,进而精确工程成本统计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相关的机手和和司机中形成一种强烈的竞争氛围,你追我赶,你敢我超。将单机成本核算同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降低公路工程的造价成本,提高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

三、总结

当今,在我国在建设公路工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路工程的高效建设,所以必须不断提高公路工程中经济管理的水平,通过提高对公路工程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管理、加强对公路工程财务的监督和核算、提高公路工程决算和综合分析工作水平、公开单机成本核算等措施,相信会对公路工程中的经济管理有所提高。

第7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体系;应对措施

1.环境工程的含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学科。环境工程的内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

2.建设难点

2.1城市污水处理不完善。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

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2.2生活垃圾未分类处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2.3绿化建设跟不上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3.应对措施

3.1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二次资源。在工业生产中,通常原料、燃料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60%~70%。一些基础工业原料,如煤、石油、矿石、盐等大多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一些生产厂家仅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其余的“无用部分”均作为废物弃置,不仅产品成本高,而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30%。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废弃物量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已认识到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利用二次资源的紧迫性,认识到必须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把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弃人环境这―传统的开环模式变成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二次原料资源的闭环系统,使原料资源进入社会后,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多次循环,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二次资源的利用列为国家优先考虑的经济战略之一,使二次资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有300 多万吨废钢铁、600 多万吨废纸、200 多万吨废玻璃,70 多万吨废塑料、30 多万吨废化纤、30 多万吨废橡胶未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废弃物流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我国回收利用二次资源、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任务也相当艰巨。

3.2改革工艺和设备。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抓清洁生产工艺较早,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降低了物耗和能耗,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烧碱生产采用离子膜法代替水银法,炼焦厂采用干法熄胶代替湿法熄胶,生铁生产采用无胶炼铁工艺,面粉生产采用干洗麦粒代替水洗麦粒等,都极大地减少了“三废”排放,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3.3物料闭路循环,废物综合利用。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实质上是生产过程中流失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尤其是我国农药、燃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有60%~70%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用水闭路循环,供水、用水和井水一体化,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净水重复使用。我国现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联产硫酸和水泥,利用硝酸生产尾气制亚硝酸,利用硫酸生产尾气制亚硫酸钠,从硫铁矿烧渣中回收金、银、铁,从乐果合成废水中萃取回收乐果等.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3.4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在发展当中不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还鼓励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上,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上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上,都需要有比较规范的一套体制系统进行维持。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政府对这些参与者的奖励和维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4.结语

总之,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中,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解决好环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达到真正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审计市场供给方主体

审计市场供给方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其参与市场竞争首先要受到当前我国独立审计市场机制的制约。

从供给方来看,供求机制主要包括资格准入机制和主体独立机制。

资格准入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注册会计执业资格取得的规定,二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取得执业资格的规定。我国目前允许设立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事务所的出资人以其出资额为限;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由各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或者协议以各自的财产承担责任。

主体独立机制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不受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干预,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它表现为双向的独立,即既独立于委托人,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为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中国证监会与财政部于2003年11月初联合了《关于证券期货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规定“签字注册会计师和审计项目负责人为同一被审计客户连续提供审计服务的期限,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五年”。

二、审计供给方的市场竞争

(一)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

首先,表现在为争夺客户而进行的竞争。由于审计市场上客户资源有限,如何争取到业务员,收取较多的审计费用,从而取得良好的效益,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对于优质客户资源的争夺尤为激烈。所谓优质客户资源是指那些经营稳健,内控制度完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审计风险较小,审计成本较低,审计收益稳定。况且,能成为知名企业审计业务的提供者,本身也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肯定和提高。

其次,表现在对素质较高的审计人才的竞争。规模较大,操作规范,声誉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对注册会计师个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较高的报酬,在稳定和吸引人才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优秀人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会计师事务所要稳定秘客户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要靠主审审计师在与客户审计过程中所建立的相互信任来维持。特别是有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由于其良好的胜任能力,与一些客户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关系,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客户资源,拥有这样的注册会计师就等于拥有了客户。

(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竞争

这种竞争既有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之间的竞争,也包含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之间的竞争。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的竞争,一方面要靠其良好的品牌声誉,较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稳定和争夺来实现。注册会计师在不同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要借助于自身的处理社会关系能力政治游说能力,体现为不同的事务所团队之间的竞争,是事务所之间竞争的最终体现;而同一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之间的竞争,则表现为个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包括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客户资源,与同行的关系等的竞争,直接目的表现为争夺客户,提高审计业绩,提升自己的职位和收入。

(三)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竞争的程度

一个审计市场供给方竞争的程度,是竞争不足,还是适度竞争,主要看事务所之间为争夺客户资源而进行的竞争的程度而定。竞争不足,主要表现为审计业务地域性过强,形成条块分割,外地事务所很难进入;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双向选择动机不强,被审计单位选择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不能显著提高企业价值,根源是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不同审计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很难体现。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客户的动机不强,主要原因可能是会计师的激励机制效率较低,事务所之间审计收费与服务质量之间相关性不强。

而智谋的竞争却表现为有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竞争模式下,价格、供求机制发挥调节社会审计资源配置的作用。这里的审计资源既包括供给方提供的审计服务方面的资源,也包括需求方提供的审计客户资源,他们最终表现为物质资源。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收费合理、适度良性竞争、适度集中。

对于过度竞争需加强监管,制定最低价格标准,惩罚违规审计,提高审计失败成本,引导审计市场的良性竞争。

三、审计供给方市场竞争的结果

审计市场竞争结果表现为审计师的变更,这一问题一直是注册会计师监管部门和有关人士关心并研究的问题之一。曾有美国学者对一些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公司管理当局和审计师在对于运用会计原则持有分歧意见时,会出现变更审计师的情况,而且变更审计师当年的收益比变更前有明显增加。对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更换审计师有“为了获得更有利会计处理”的假设。为了限制管理当局通过频繁更换注册会计师以达到会计报表造假的目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作出了规定,要求上市公司更换注册会计师时,必须以8―K格式向委员会提交报告,说明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之间是否存在重要意见一致的情况及具体内容。注册会计师也应当及时客观地以书面形式说明上市公司的陈述是否属实。

第9篇

(一)公路养护方面的经济问题

1.对公路养护扶持力度小。

“重建轻养”问题在公路管理中依然很突出。很多部门为了创业绩促发展积极建设公路网络。但相关部门只知道享受公路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略了对公路的养护管理。很多公路在养护方面面临着资金紧缺、养护人员素质偏低等现象造成公路养护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也就使得公路的长期效益受损。

2.公路养护不适应市场化要求。

在很多公路建成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其实行市场化操作而是实行了非经济化或者行政化的操作模式,以至于公路运行的效率低下不能获得更为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也给公路养护带来了一些问题使其不能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从而也不能实行市场化的操作。这大大降低了公路养护的经济效益和科学管理。

(二)路政管理方面的经济问题

1.公路产权问题。

公路是一种资产,它能给相关部门或当地发展带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公路面临着产权不明的问题。首先我国的路政基本上是跨部门管理所以公路的产权往往牵涉到几个部门如国土、交通等。很多行政部门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公路的产权这就使得公路产权的归属更加不清晰。此外公路的建设带动了公路两旁的经济发展但也导致很多违章建筑建在了公路两旁。这不仅造成安全隐患还使得公路的产权更加不明确。

2.当地经济发展问题。

公路的建设是为了促进交通的便利和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公路建设起来并不能意味着经济就能发展起来了,一些地方的公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并不明显这与当地的路政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一些路政管理部门对所辖公路进行不当的管理如乱收费、乱罚款。这不仅不利于发挥公路交通的应有作用还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3.公路信息系统建设问题。

随着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和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公路作为交通领域的一部分对其进行信息化处理对推动我国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管理部门都设想着要成立相关的公路信息系统,但由于路政部门之间的分工和技术水平的局限等各种原因使这个设想不能及时实现从而也不能实现公路交通的现代化管理。

二、我国公路管理中的经济问题解决的办法

首先节约成本并加强项目审计。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在保证公路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要及时预估和控制公路建设成本,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同时要加强对公路项目的审计工作。这不仅要对公路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相关审计还要对公路项目的成本进行审计,以保证公路项目合理有效的支出。其次促进公路养护市场化、规范化运作。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相关部门应在加大对公路养护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路养护管理中。这样既可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公路养护,又能提高公路养护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公路状况得到优化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最后完善公路路政管理。各路政部门要明确公路产权属国家所有并要对公路两旁的公路产权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路政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避免不恰当的路政管理行为的出现。此外,路政管理部门之间应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公路交通信息网络的建成使路政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