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区管理的原则

时间:2023-07-31 17:01:26

导语:在社区管理的原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区管理的原则

第1篇

一、明确纳入规范化管理的干部范畴

一是街道办事处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专职干部;二是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专职干部;三是镇党委认为有必要直接管理的社区其它干部。

二、明确社区干部任职条件

在社区干部的选任条件中除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之外,特别注重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热爱社区工作,为群众所信任;任职年龄原则上男女均不得超过55周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任职条件上可优先考虑。

三、严格干部的调配程序

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调配任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征求意见、形成方案、讨论决定、试用一年等规定程序,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明确干部任职的待遇

(一)、街道办事处: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性质分别参照公务员、站办事人员及科技人员管理的办法,按工作实绩考核。

(二)、社区居委会:1、凡从企业单位退休、提前离岗和一次性买断工龄的社区干部待遇,按正职350元每月计,副职按300元每月计;2、凡企事业选调仍享受原单位工资的社区干部待遇,按正职每月200元计,副职每月150元计;3、凡选聘的社区干部待遇,按正职每月450元计,副职每月400元计,每年补助保险费补贴1000元。

五、进行规范化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协调、解决好社区办公经费、用房紧张的问题。为社区专职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镇27个社区共拥有办公用房近1000平方米,平均不足50平方米,用房较紧张;社区经费的保障上尚不到位,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社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打造千亿大双凤、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重心下移,服务基层。通过在已拆迁安置区域和西部农业生产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撤销村民组,用网格员取代原先的村民组长,体现管理和服务的重心下移,实现管理服务的高效快捷,社区居民反映社情民意的便捷、畅通。

二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严格落实“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组织体系,构建管理服务的平台和载体,明确社区组织管理的职责和权利,切实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增强社区管理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三是注重改革、体现创新。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和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建立城市化社区管理模式,加快我区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三、组织领导

成立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工委副书记),副组长:(工委委员、组宣委员),成员::(办公室主任)、(社管局局长)、(财税局局长)、社管局副局长)、(凤霞社居委书记)、(凤梅社居委书记)、(徐桥社居委书记)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管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同志为办公室成员。

四、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范围为我区凤梅家园、凤霞苑、徐桥苑3个已建成拆迁安置小区和瑞龙花园、润地星城、金地雅苑、半岛一号、北城世纪城、恒泰阿奎利亚、力高共和城、鸿路北辰明珠、丰大金色里程、中澳花园等商品住宅小区以及西部农业生产区域等人口居住密集区。

(二)网格设置

全区暂时划分为57个网格,其中徐桥居委会辖区划分为21个网格;凤梅居委会辖区划分为20个网格;凤霞居委会辖区划分为16个网格,以后随着商住小区建成后入住人口快速增长等因素变化适时调整网格布局,在大的商住小区如恒泰阿奎利亚、北城世纪城等增设社居委。

(三)网格员选聘

按照1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标准,全区暂需57名网格员,3个社居委两委成员均兼任网格员、社区工作者轮训结束后回社区任网格员、商住小区由物业提供人员,统一培训。

(四)管理机构设置

在各社居委设立工作站,实现社居委“一套班子、三块牌子”,三块牌子分别是党总支、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作站,党总支为核心,主要巩固基层党建;居民委员会主要是推进居民自治;社区工作站承担原先由居民委员会负责的具体性行政事务,社区工作站设立为民服务大厅,受理各项业务,具体工作由社区网格员负责落实。

(五)网格责任人职责、工作程序和岗位要求(附后)

(六)经费和人员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项预算管理。

五、工作要求

(一)此次我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大跨度的举措,对我区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参与改革的工作人员,务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全局观念,协调配合,措施得当,稳妥推进,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圆满完成。

(二)广泛宣传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基层干部群众关心的根本问题,维护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合理使用基层干部,充分利用他们管理基层的经验,充实网格员队伍,保证各项改革措施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谅解。

第3篇

今年是实施三年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最后一年,随着改善工程的相继完工,市委、市政府及其广大市民对改善后的背街小巷能否建立并实施长效管理越来越关注,带着这个问题,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组织挂职干部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街道、社区,深入改善工程一线和改善街巷的现场,调研背街小巷的改善成果和落实长效管理的情况。采取听取汇报、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及现场考察等方式,共走访全市五个城区,35个街道(乡镇)、社区,实地踏勘了41个改善工程一线。

二、全市背街小巷长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背街小巷的管理逐步从无序到有序,从不规范到走向规范,呈现出四方面的特点:

1、在实现重心下移,推进管理模式属地化上取得成效。一是各区在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管体制前提下,重心下移,把实现“块抓条保”作为城市管理延伸的突破口,把确保背街小巷“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落脚点主要放在街道层面上。因此,街道管理在全市背街小巷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注重发挥社区的参与作用,把突出街道层面的“轴心”作用与突出社区“第四层面”的服务职能结合起来;三是从建立背街小巷长效管理模式的要求出发,各区在探索“重心下移”、“块抓条保”的实现形式上,开始注重并强调政府间关系的协同化重于单个部门工作的最优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市民间相互配合重于政府间关系协同的最优化。如上城区全面推行街巷属地包干,街道牵头组织社区、行政执法、市容环卫、建设、工商、规划、环保、公安交警和辖区单位等“十位一体”联动,以“十位一体、综合管理、分块包干、责任到人”为基本原则,整合各路管理资源,强化背街小巷管理。街道建立两级协调机制,由街道定期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每月召开一次讲评会,分析、协调、解决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社区的问题由社区定期自我协调,各社区建立周会制度,分析存在问题,研究管理重点。

2、在实现块抓条保,推进机制建立与运行上取得突破。一是做好在重心下移上的职能划分工作。按照重心下移、责权一致和讲求实效的要求,市城管办会同市财政局、市交警支队出台《关于背街小巷改善后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确立城区政府在背街小巷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理顺市、区、街道和社区的管理体制,明确背街小巷管理的依据、工作标准、保障措施,特别是明确各自在背街小巷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配合的管理体制。二是做好在条块结合上的协调保障工作。成立各区工作协调小组,分管区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定期研究解决管理中横向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调和纵向不同隶属关系之间分权协调的突出问题,同时,按照“权随事转”、“费随事转”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由街道牵头实施、以辖区职能机构配合并由社区广泛参与的互动协调机制。三是做好在建章立制上的责任落实工作。建立背街小巷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量化、细化背街小巷管理工作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在日常管理中实行“分块控制”,将街道辖区的背街小巷细化为片、块、分级责任包干,实行定点定岗定人定责,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四是做好责任落实量化考核工作。定期检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加大对日常管理的监督,实行“区查街改,块查条改”。健全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同时根据城市“四化”长效管理标准及背街小巷“四化”要求,对背街小巷改善拓宽和拆违新增的道路统一测算,根据作业量并按“地域差异化”的原则对管理绩效实施量化考核,区、街分级考评,严格奖惩。如上城区南星街道每年设置10万元的奖罚基金,按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的要求,对城管、环卫、执法、社区、市政、绿化等实施六位一体的捆绑考核,并与区政府考核办法挂钩,实行季评年奖,有力推进了辖区背街小巷的长效管理工作。

3、坚持堵疏结合,在实现小巷综合治理上取得实效。背街小巷改善后,除“四化”管理的要求外,还负有市政、绿化设施的管理养护职责,以及因道路拓宽和新增幢间路带来的诸如破墙开店、五小行业增多、无证摊贩流动设摊和人行道上机动车停放管理及停车费或停车泊位费收取等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区城管办严格按照《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及《关于背街小巷改善后长效管理实施意见》等法规、文件精神,研究制定适合本辖区长效管理的实施措施和工作制度。一是充分发挥城管部门作为背街小巷和“四化”长效管理的牵头组织、综合协调的作用,结合数字城管,积极协调并促成建立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三级互动和长效管理督查与反馈机制。如江干区城管办牵头协调,定期召集会议,定期检查指导,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负责牵头实施以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共同参加的联合整治及执法行动,不断加大区查块改,块查条改的力度。二是从背街小巷管理和社区民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依法管理、严格执法上坚持堵疏结合。如下城区潮鸣街道对背街小巷历史形成的并深受人民群众青睐的一些流动服务项目包括一些无证摊贩经营的项目,由街道领导出面和城管部门、执法中队协商,划定适当的区域或选择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人行道上免费为小商小贩集中设摊,受到了小商小贩及社区民众的热切称赞。

4、坚持市民参与,在实现管理主体社会化上取得进展。市、区两级政府及街道始终把推进由城管部门的“小合唱”向各职能部门和辖区各单位齐抓共管的并由沿街居民和广大社区民众共同参与的“大合唱”转变。如西湖区推出翠苑街道的“六长联系制”和在社区实行“一长带五员”的管理方式;下城区推广的“三定一明确”管理要求和长庆街道在社区开展的“十个一”管理制度;上城区望江街道开展的“十位一体联动制”;江干区推广凯旋街道总结出的“四字经”,以及拱墅区米市巷街道实行的街长负责制等,这些管理的方式方法,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沿街居民和社区广大民众积极踊跃参与和支持。

三、下步建议

1、进一步加大长效管理的投入。一是区、街道要安排一定经费作为城市管理专项经费,专款用于长效管理,同时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扩大社区开展长效管理的经费来源。二是针对街道城管科人员不足问题,建议通过招聘或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来补充,确保长效管理工作有人做事,有钱办事。

第4篇

一、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家委会作为企业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所在企业和政府的指导下,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委会现状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不断提高的管理水平已不相适应。将家委会改制为社区居委会及其他职工生活区社会化管理移交当地政府,纳入社区管理,对于完善居民自治功能,扩大基层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原则

从工作实际出发,整个国企生活区社会化管理工作按照“统一协调,分类指导,合理调整,便民宜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工作要求,本着“政府牵头、属地管理、部门联动、企业协助”的工作原则,完成我区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后职工生活区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任务。

三、移交的主要形式

1、家委会移交。对成建制的家委会移交并改制为社区居委会。由家委会所在企业单位与所在街办充分沟通后提出申请,区民政局负责提出意见并报政府审批。

2、生活区移交。对未设立家委会的职工生活区,各街办(镇、场)要结合本地实际,将生活区纳入到当地社会化管理范围。本着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便于资源开发,以街巷道路地缘为主、户数服从地缘的原则,结合原有社区情况,对家属生活区进行合理划分。需要进行社区划分的各街办(镇、场)将划分方案报区民政局审核后,统一报政府审批。

职工生活区规模在500户以下的,成立居民小组,整体划入就近社区;规模在500户以上的,或规模在500户以下但相对独立的,可单独设立社区,社区规模一般为1500户左右,最高不突破2000户。

四、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中的任务

1、区综治办负责指导社区综治工作室的规范化建设以及社区和谐平安联创中心的建设,落实综治工作措施,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指导社区按要求设置消防自救点,配备消防设施,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2、区财政局负责根据相关规定,落实社区工作经费,以保障社区工作正常开展。同时,根据企业职工生活区移交的实际状况,对前期为完善社会化管理所投入的一次性经费,按现行渠道落实。

3、区城建局负责协调生活区内路面硬化问题和“绿化进社区、绿色飘万家”工作。

4、区市容局局按照现行管理体制,负责督促指导生活区今后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市容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投入,根据生活区的实际情况,添置和建设环卫设施及公厕。

5、区房管局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指导社区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对小区物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按现行管理体制,负责指导协助街道解决生活区的化粪池、落水管、窨井盖等问题。

6、区卫生局负责在有条件的生活区协调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与有关社区协调居民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将社区居民纳入到就近的卫生服务机构管理。

7、区文广版局、区教体局根据生活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负责组织开展“文体进社区”等活动;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投入,为小区添置文化和健身设施,丰富社区居民文体生活。

8、区民政局负责督导各街办(镇、场)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抓好家改居后的社区建设、居民自治等工作。

9、各街办(镇、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改革国企职工生活区今后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要根据生活区实际情况,在生活区设置室外宣传、公示栏,由区各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宣传栏的具体内容

10、区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单位的职能职责将职工生活区社会化管理的相应工作纳入各自的管理范畴。

五、社会化管理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国有企业改革后职工生活区社会化管理移交是国企改革后续必须做好的工作,是完成国企改革任务的重要标志。各街办(镇、场)、区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针对各生活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厂一策”的具体工作措施,积极稳妥推进,确保完成任务。

2、加强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国有企业改革后职工生活区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街办(镇、场)、区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多方联动,避免出现管理的盲区和盲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5篇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状

以主导角色作为划分标准,我国现有社区治理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居民参与型治理模式,以深圳南山区月亮湾模式与武汉江汉区满春街小夹社区模式为典型。居民在社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政府功能在于“掌舵”。二是企业参与型治理模式,以深圳福田区的莲花北社区为典型,物业管理公司承担了社区管理的主要责任,居民也愿意听从安排。三是行政引导型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分布范围最广,也最常见,是我国社区治理的主流模式。但是三种治理模式的背后都有着政府的“魔幻影子”,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治理模式变革,居民、企业、第三组织往往只是被动地参与社区治理。政府主导型的治理模式会导致社区治理严重失灵,表现为社区管理资源的浪费、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目标层次较低、社区管理的低效率以及寻租活动的滋长与蔓延。Bowled和Gintis认为负激励是社区失灵的原因之一…,Banner指出社区治理的变革需要政府制度和政策上的支持与推动l2f2。

我国目前这种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角色,将本来属于人民自我管理、自治性质的社区变成了受各种政府机构控制的“泥娃娃”,街道办与街道党委在改革中获得了监督监察权、综合协调权、属地管理权、干部任免权等,居委会的自治角色难以确定,公民深度参与难以实现,治理效益无法在社区形成激励机制。相应地,政府垄断地位造成了非营利性组织和社会自治团体的缺乏,导致社会服务中介组织的竞争不足。这样,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不但没有创造社区治理模式变革的制度环境,反而成为负激励的推动者。治理理论在我国社区管理改革中“碰了钉子”。尽管“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深圳模式”等等无一例外都宣称以“治理理论”为指导,然而最终却都将“多元化、网络化”方向的改革变成了政府一家独大的“控制型社区治理”改革,使得我国的社区管理又走回了原来由政府控制的老路。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必须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利用它的“再造精神”与“再造工具”,对我国的社区治理进行“社区再造”。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与“社区再造”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在全球经济问题日益严重、西方国家财政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兴起的,它对政府、企业与公民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即“以生产者为中心的政府治理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治理。政府应以公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4141。新公共管理的思想集中体现为两种路径:一是奥斯本的“政府再造”路径,强调对公民、社团组织、社区组织授权,建议从官僚层级制政府改革为参与及团队合作的分权的政府,建立通过市场杠杆进行改革的市场导向的政府等。另一路径是登哈特夫妇提出的“新公共服务”路径,强调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非“掌舵”,政府应该追求公共利益,政府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政府应该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政府责任并不是单一的,公务员不应当仅仅关注市场,他们也应该关注宪法和法令、社会价值观、政治行为准则、职业标准和公民利益,应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对公民权的重视程度要胜过对企业家精神的重视程度。新公共服务理论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公共利益和公民的积极参与,提倡实行“以公民为导向”的政府管理。虽然这两种路径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体现了民主、公平与公正,都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结果导向。

社区是地域相对较小、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比较相似、社会功能相对完整的共同体,其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社会功能相对完整的、能够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地域或区域性组织,因而,社区管理作为基层公共管理,也伴随着“政府再造”的改革运动发生了相应的变革。笔者将西方国家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进行的社区再造改革梳理成了一张简表(表1),它反映了近些年发达国家社区改革的最新动态。从表1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社区管理的模式再造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l2,都体现出社区授权、参与决策、协作管理等“政府再造”特征。可见,“政府再造”的原则与战略同样适用于“社区再造”。

首先,根据公共物品理论,社区公共物品类似于俱乐部产品,与纯公共物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社区公共物品与纯公共物品的共同点在于它也具有多人共同消费和同时消费、成本由集体支付的特性,它也不可能通过市场来提供。但社区公共物品与纯公共物品在受益范围、需求多样化、影响复杂化方面存在差别。社区公共物品的特殊性使得对它的有效提供需要将竞争机制注入提供服务中去,需要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我们称之为“竞争型社区”。其次,根据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获得集体物品的最优水平,增进共荣利益;而且小集团内部的个人关系更加重要,讨价还价所带来的损失要小得多。社区是社区成员的“利益共同体”,是一个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它是典型的具有共荣利益的小集团。因此,社区利益的一致性能够使社区成为以社区居民为导向的社区。社区不仅仅要“掌舵”而且还要“划桨”,这需要政府给予社区充分的授权。第三,根据公民参与理论,公民参与不仅是民主的内在要求,而且对政府行政管理有积极的结果效应。对于政府行政实施而言,公民参与能够“促使政府组织从以自身为中心的决策项目安排转向寻求公民支持和授权公民管理的决策安排。同理,不断拓展的公民参与机会,能够保证政府的行动镶嵌于社会之中,而不是强加给社会和公民,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和强化社会的作用”_7]。

因此,社区需要对社区公民负责,同时,也是由公民、社团组织充分参与决策的社区,其管理方式相应地转变为协作式的管理,而非等级式的,即“协作式社区”。第四,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企业化社区”也应构成“社区再造”的一部分,诸如明确组织目标的核心战略、创设绩效后果的后果战略以及相应的工具——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等,对于社区管理同样适用。

三、我国“社区再造”的模式选择笔者在现有的成功社区治理经验中提炼出几种我国社区改革的可行模式。

(一)获得授权的社区:会站分离模式

社区要能够自治并能够自主地处理社区事务,政府行政权力的放权就是关键。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如何治理社区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深圳盐田实施的“站居分设”(“会站分离”)模式基本上解决了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问题,在制度上重点厘清了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工作站之间的关系,并从组织结构、职能、人员、经费和场地等关键环节把它们一一分离开来J6。尽管如前文所述,这些依据治理理论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无法避免政府的“幻影”,但它们也确实创立了“会站分离”模式的雏形——立足社区治理结构中政府行政权力与社区自治组织居委会权力的分离,这种模式在新公共管理中被称为“会站分离再造”,它为政府放权奠定了结构基础。会站分离模式是将来我国社区管理改革的最重要模式。

(二)居民驱使的社区:社区模式

在自治组织中,利益相关者的共荣利益是组织存在的根源所在,否则,组织的合法性与政策的实施将会遇到障碍。上海竹园休闲中心的修建过程历时8年,街道办的“好心”由于没有征求居民意见和进行信息披露导致休闲中心建设两度遭到居民反对。1999年,街道办事处吸取教训,决定让公民参与决策,给每户居民发出《意见征求书》,召开居民代表会议,2001年由居民投票表决出具体的规划方案0]。在这个过程中,街道办事处依据居民的愿望和偏好进行施工,没有出现居民阻挠施工的事件,居民对于休闲中心的认同度也很高。社区制度建设应保障居民进行选择的权力,包括建立公共服务项目的居民选择制度(如上海市卢湾区的“社区听证会”、武汉江汉区花楼街的“社区居民论坛”)、确立居民服务保证制度(即类似于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公民”)。我们称这一模式为“社区模式”。从“社区模式”的相关规定中可以发现《卫生》《环境》《公民参与》等对社区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提出了详尽的要求,这样使得居民可以对服务提供者实施有效监督。因此,“社区模式”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在社区治理实践上的有益尝试。目前浙江绍兴新昌就已经推行着类似的“乡村典章”模式,“乡村典章”是由村民公议公决产生,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村务运作机制予以了明确和细化,为农民民利的行使提供了充分保障¨。这种探索无疑具有“社区”模式的意味,是一种难得的探索,也是我国下一步社区改革可以采用的有效模式。

(三)企业型社区:绩效导向模式

企业型社区指的是社区以居民利益为服务导向,运用绩效与激励工具,确定社区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地满足居民需要。社区中的绩效管理方式(绩效奖励、精神补偿、奖金、增益分享、共享节余、绩效工资、绩效合同、效率红利、绩效预算)与激励因素(成就感、认可、挑战性、兴趣、责任感、晋升、工资和福利)能够运用于居委会监督和评价中介组织、自治组织,同时也可以在社区各类组织与人员中付诸实施;另外,街道办事处也需要以激励形式对社区进行奖励与惩罚,从而推动社区再造。目前绩效型政府运动在我国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我国的社区管理改革却在应用绩效导向工具方面,远远落在了政府改革的后面,这就需要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大力推行绩效导向模式,推进社区管理改革。

(四)协作型社区:居民自治模式

与合作网络治理模式一样,协作型社区也倡导反垂直化、反科层制管理,提倡以居民、各类自治组织与政府机构的双向互动为依托,以社区授权于居民为主要工具。协作型社区的协作方式往往是社区根据情境产生的,其推动力量主要源于居民的物质与安全保障需要,“门栋自治”与“院落自治”就是社区自治组织协作管理的典型方式。武汉市的“门栋自治”方式是以门栋自管会为依托,通过门栋居民平等协商来解决门栋公共事务,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多元网络结构。门栋自治制度在推广中得到完善,自治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它的基础是建立门栋自管会推选制度,各门栋自管会成员的产生需经过“征求门栋居民意见、确定推荐候选人、门栋居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投票表决、选举结果报居委会备案”等程序。上海市康健街道形成的块区党支部构建了另一种协作组织结构,它介于街道与社区支部之间,由相邻各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或在职党员志愿者联络站站长组成。块区党支部主要是针对几个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并开展各类便民活动。它不属于行政机构序列,实际上是对变化的环境做出的具有尝试性的调适¨。这些探索表明一种基于新公共管理“再造”原则与工具的新社区管理模式在我国已经萌生,它就是居民自治模式。无论从发达国家经验还是我国已有实践探索来看,这种自治模式都有着天然的优越性,可以解决我国社区管理中政府干预过多、居民自治不足的“老大难”问题,是我国社区管理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模式。

(五)竞争型社区:签约购买型模式

将竞争机制引入社区,使社区服务提供者不只是特定的中介组织、社区服务站和物业管理公司,这能够有效地遏制社区“寻租”的行为。因为社区服务站与各类街道中介组织如果由街道设立,那么无论是自收自支的全民事业单位,还是民办非企业单位,都是具有垄断性的社区服务提供者。在实践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成都市成华区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向工作站委托政务服务,上海市普陀区、浦东区等也有类似尝试。贾西津指出,“购买服务模式能够成立,除了合同关系,还有几个条件:一是购买的必须是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如养老服务、残疾人照料,而不是一项政府职能,如某个部门在社区的工作;二是购买对象是具有独立决策权的组织(企业或者非营利组织),而不是贯彻政府意志的工作单位,购买的结果是其终端服务的实现;三是购买过程是公开、公平、竞争性的,而不是政府将固定财政资金向特定对象的转移”l14]。实际上,这种社区公私合作关系就是将公共服务提供交由市场决定,政府与社区只是监督服务的一方,居民才是最终评价服务的终端。这种模式更有利于解决我国社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提供缺位、错位问题,更有利于节约成本。在将来我国社区改革中,凡是有条件的社区均可以推进这种模式。

第6篇

首先,强化社区应急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城市社区运行而言,良好的社区应急管理不仅能够使社区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克服,同时也能够保证社区居民的稳定生活,进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强化社区应急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阵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现在城市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就需要良好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社区可以通过演习演练、应急培训等方式进行突发事件预防,为居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再次,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区稳定运行。

二、吉林省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在城市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完善的组织机构尤为重要。通过对吉林省各基层治安管理支队、派出所对当地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特别是对长春市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做全面的调查,发现长春市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一方面,有些社区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比较松散,只有社区警务站承担相应的应急职能,很难适应社区管理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社区管理组织分工不明确,容易造成各环节的相互推诿,不利于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社区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不完善

首先,有些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完善。通过调查发现,长春市有些城市社区在应急预案建设方面存在操作性不强、格式不规范,造成了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完善,不利于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其次,社区危机预警系统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设备落后的层面上,有些社区在设备配备方面相当不完善,例如:灭火器丢失、失效,消防设施配备不齐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应急保障体系落实不到位。有些社区的经费不足,资源、人力、物力缺乏,成为制约社区应急管理的“瓶颈”。

3、社区居民和管理者的危机意识缺乏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长春地区有些社区居民的危机意识普遍缺乏,危机应对能力也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应急管理的难度。2010年9月,长春市一座在建楼盘发生火灾,火灾发生时,附近一些社区的居民还跑到现场去,不顾危险,危机防范意识缺乏。另一方面,社区管理者的危机意识也不强,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对危机事件形成高度的防范和应对机制,当突发问题出现的时候往往会力不从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的有序提升。

三、强化吉林省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对策

1、健全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是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要想更好地推进吉林省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首先,城市社区应该强化物业、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之间的沟通协作,成立社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社会应急管理的领导和规划。要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设置领导办公室、作为日常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部门,也可以与市区不同级别的应急指挥系统并网,形成一个运行有效、反应敏捷的应急管理网络,同时还应该设置不同的应急管理科室和其他部门,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确保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积极组建社区综合应急队伍,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社区领导小组要积极将社区居民纳入到应急队伍当中,强化对社区水电、煤气、管道、消防、医疗、治安等方面的介入和管理,积极吸收具有相关特长的居民,坚持资源加入的原则,根据各自的专业进行任务分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顺利开展各种自救互救,保证社区居民的安全。与此同时,社区可以根据本社区的基本情况聘请专业的应急救援队给本社区的居民进行培训,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再次,要不断提高社区应急管理的整合能力。城市社区要与时俱进,积极整合社区现有的资源,成立包括事故灾难、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急管理专家库,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优化城市社区应急管理预警系统

在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工作中,建立预警系统尤为重要。首先,要积极建立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200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颁布下发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进一步提高吉林省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各个区县也应该根据本区县社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及时发现社区内存在的风险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根据本社区的基本特点,积极确认社区内存在的风险源类型和危险源,进而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例如,可以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煤气事故应急预案、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加大应急预案的覆盖范围,确保把各项危险源或者是突发性事件扼杀在摇篮中,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再次,建设社区预警防控系统。通过走访相关的社区发现,长春市有些社区已经与市110、120、119等指挥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同时,社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社区内部设置专门的视频监控室、对社区中的停车场、楼道、出入口等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在每个住宅区的门口设置相应的应急值班室,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社区保卫应该做到岗位执勤的流动性,强化应急处置和日常预防的相融合,紧急出动与常态管理相结合,提高社区的预警防控能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3、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和管理者的应急防范意识

第7篇

为适应城市化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全街道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幸福荣巷。现就加强社区城管工作站的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区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幸福荣巷”为目标,贯彻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网格化进程,形成上下联动、信息畅通、反馈及时、处置迅速、保障有力、管理精细的城市管理体制,打造一个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现代都市型街道

二、具体内容

(一)社区城管工作站的职责

1、社区城管工作站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城市管理的综合性部门,接受街道城管中队的指导,负责对辖区内市政设施、公共秩序、市容环境、小区物业、广告(含店招店牌)、违法建设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务进行监督、巡查和管理。

2、市政设施方面的职能:对道路、绿化、环卫等设施的完好情况和日常维护进行巡查。

3、公共秩序方面的职能:对道板停车、社会停车场、公共室外场所文体和庆典活动、流动摊点和占道经营等秩序进行巡查和管理。

4、市容环境方面的职能:对道路、河道、居住小区(村巷)、商业店面、单位围墙外保洁区的日常保洁进行巡查。

5、居住小区物业方面的职能:对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协助和配合物业管理部门或业主委员会做好居住小区涉及城市管理的相关工作。

6、广告(含店招店牌)方面的职能:对大型广告牌(含围栏广告标语)、公益宣传牌(栏)的完好和维护情况进行巡查;对乱涂写、乱张贴行为进行巡查和制止;协助街道城管中队对店招店牌的审批、安装和完好情况进行巡查管理。

7、违法建设监管方面的职能:对商业店面、公共场所、居住小区、厂矿单位的违法建设进行巡查。

8、应急管理方面的职能:对安全、消防、山林防火、和突发性事件进行秩序保障。

9、重点部位的秩序管理职能:对农贸市场周边、学校周边、流动摊点集聚点区域进行定人定时守点执勤。

10、接受街道城管中队的指令,协助处理群众投诉,完成其它交办任务。

(二)社区城管工作站的建设标准

按照市区城管局“三星级”的建设标准和街道实际情况,各社区城管工作站的建设必须达到如下标准:

1、专职工作人员的基本配备

社区城管工作站设站长1名,由社区主任兼任,设副站长1名,由社区副主任或主管城市管理的委员担任,主持工作站的日常工作。工作站专职城管队员的配备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1)社区人口在5000人(含)以下的,配备专职城管队员3名以上。

(2)社区人口在5000——10000人(含)的,配备专职城管队员5名以上;

(3)社区人口在10000——15000(含)人的,配备专职城管队员6名以上;

(4)社区人口在15000人以上的,配备专职城管队员7名以上;

(5)辖区内建有农贸市场或存在流动摊点集聚点的社区必须再增加2——3名专职城管队员。

2、装备设施的基本配备

专职城管队员必须统一着装,配备城管专用两轮电瓶车、移动通讯对讲、数码取证等装备;工作站必须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场所面积不小于25平方;配备工作电脑和网络传输系统和必要的办公用品,建立日常工作台账。

(三)专职城管队员的待遇

除站长、副站长外,一般专职城管队员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男性。必须按规定交纳三金;基本年收入不低于20000元;加班按国家规定政策执行(不计入年收入)。

(四)工作站及专职人员的管理

工作站实行双重管理,行政隶属于社区,业务和工作上接受城管中队的指导。

1、社区专职城管队员由社区自行招聘,报街道城管办审核同意后自行录用,如社区招聘录用有困难,或达不到规定人数要求的,由街道统一招聘,派驻社区,费用由社区承担。

2、专职城管队员的调动和辞退必须在街道城管中队注册备案。

3、街道对社区城管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实施考核,考核纳入2012年度街道重点目标单项考核和三文明考核;街道对工作站站长实施考核,具体考核细则和办法另行制订。

4、街道城管中队对社区专职城管队员实行集中管理,每周召开工作站副站长(主持工作站日常工作)例会,并定期参加街道城管中队的政治和业务学习。

5、社区城管工作站必须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政治业务学习,专职城管队员每月要进行一次工作讲评,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每年集中轮训1次以上。

三、有关要求

1、领导重视,思想认识上要高度统一。按照区域管理数字化、网格化、长效化、精细化的要求,城市管理将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城管工作站作为街道城市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落脚点,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加强社区城管站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城管站的职能,整个街道才能形成上下联动、信息畅通、反馈及时、处置迅速、保障有力、管理到位的城管工作新机制。荣巷街道地处核心商务区,属于全区建成区四个街道之一,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首当其冲。街道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抓好社区城管站的建设。

第8篇

关键词:大庆油田;计划生育;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130-02

计划生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的切实利益紧密相关;社区是与居民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做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化解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做好社区计期生育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做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是适应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发展,大量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新经济组织快速增长,人口流动现象长期存在,原有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受到挑战,城市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必须由单位转向社区,建立和完善属地管理、社区服务、居民自治的新机制。其次,做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居民的需要。通过发挥社区健全的组织网络和服务功能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优质服务,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

二、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模式选择

当前,人口管理和统计的区域范围一般按居住地原则和户籍地原则确定。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权的确定时也有类似的原则,即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实质上是对跨区域的企业确定在某方面的唯一管理者。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的对象是育龄群众,主要是育龄妇女。对育龄妇女的管理要作到全员管理,且不重复,这就要求将每个育龄妇女按居住地、工作单位或户籍地等为依据纳入一个管理机构管理。由于育龄妇女一般有稳定的居住地,且居住地和工作地点一致,计划生育管理按居住地管理是现实的选择。但在转交为街道建制以后,由于育龄妇女的居住地和户籍地可能有差异,失业的又较多,按工作单位管理的很少,所以只能选择现居住地和户籍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恶化,我街道大量人口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根据调查,例如某某街道有75%的育龄妇女没有工作,25%的育龄妇女有工作,即3/4的已婚育龄妇女需要在社区管理,只有l/4的已婚育龄妇女在单位管理。没有单位的人员,就没有单位的管理和经济约束,是社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三、社区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隧

(一)人户分离人口的生育登记单的管理问题。一是本市常住户口,跨区居住跨区申领一孩生育登记单的。当他们需要申领生育登记单时,户籍地以现居住地可以申领为由拒绝发放,而现居住地对她们的情况又不了解。对于长期在本市居住的人口,可以通过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协商解决。但对外地迁入人口的情况了解比较困难,需要本人回户籍地出具《婚育状况证明》,才能办理一孩生育登记单。二是空挂户口的管理。分为集体户口空挂户(学校毕业未转的和原来有单位现破产或辞职的;企业倒闭转制的)和家庭空挂户(城建制后转入的;通过非正常渠道转入的,购置房产后转入情况不明的,包括未居住、居住后只登记户口人的和多处房产的)。这些育龄妇女的户口在本地,但长期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当她们需要办理生育登记单时,由于她们的生育史不了解,尤其是对其配偶的情况不了解也无法查证,容易出现问题。一些人办理了生育登记单后不通知社区就流动到其他地方居住,使生育登记单的领取和孩子出生事件发生在不同地区,给管理造成很大的麻烦。

(二)人口计生管理信息化问题。人口计生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其目标是为了方便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目前社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已经初步完成,社区配备了计算机和信息员,在信息采集和数据库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据库建立初期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量大,信息系统的录入速度慢,在信息更新过程中需要更新的内容多且有一定的重复。社区在人口信息化方面投入了过多的精力,甚至影响到日常管理工作。

(三)社区人口与计生干部队伍不健全的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政策宣传、奖励扶助摸底调查、孕前管理、生育管理、避孕节育药具的发放、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的维护等常规管理和服务工作,也需要社区计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入户走访。目前需要有一支专职从事入户走访的,能管理、会服务、高素质、稳定的社区人口信息员来完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每个社区有一名计生专干,全面推行计生网络化、信息化,按10个楼为一个管理网格,配备一个人口信息员,解决社区计生服务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对这些人口信息员,实行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结构工资制,使工作绩效与个人收入挂钩,克服干部队伍待遇不落实、人员不稳定的弊端,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四)人口流动性大和人户分离、下岗失业人口多的严重问题。由于某某街道处于城郊,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流动人口大量的涌入,情况复杂,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给社区增加了管理难度。另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的大量开发,造成大批的户籍人口动迁,跨区买房居住,人户分离现象非常严重,给社区计生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五)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的问题。某某街道把不断的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作为人口计生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全街道人口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这就需要社区通过采取各种方法使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作到宣传到位。在调查摸底时,不错不漏,严格把关,规范程序,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六)“超生”反映出的生育观念问题。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穷人、富人、中等收入人群几乎都有超生的欲望。穷人希望多生子女改变穷困面貌,特别是没有男孩的穷人家庭,一再超生就是想生个男孩,“有男孩才有势力,才有希望”。一些富裕起来的有钱人,认为有了男孩才有了可靠的继承人,子女多,家族兴旺。中等收入人群也认为只生一个子女太孤单,生两个最好,将来好相互有个照应。这三种人群的“超生”观念给社区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带来难点和巨大的工作压力。

四、解决当前社区人口计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选择合理模式。对社区的人口计生管理模式,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内容的变化进行合理的选择。目前只能选择现居住地和户籍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二)建立服务卡。针对人口流动性大和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的事实,建立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卡,其信息和人口信息系统信息内容完全一致,由育龄群众携带,变更由社区人口计生部门签章,作为动态性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依据。

(三)处理好关系。处理好人口信息化与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日常工作的关系。人口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人口计生管理提供全面动态的信息,但目前社区的人口信息的全面性还远未达到,流动人口信息也因没有全面连网而基本无法使用,两者的长远目标是一致的,但在短期内有一定的矛盾,因此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四)加强团结协作。进一步落实社区人口计生部门综台管理,加强同卫生、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司法、文化、妇联、共青团、工会等部门协调与合作,实现人口计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五)加大宣传力度。对于目前群众生育多元化的趋势,社区应强化制约措施,对症下药,加大正面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多数人,教育少数人,处罚极个别人。对大多数人,只要引导得当,违法生问题就可以解决;对于富人、名人超生的问题,应通过措施限制他们的政策外生育,维护“生育公平权”,利用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额度,通过舆论监督等“道德法庭”形式弱化其从业资格和知名度。对极个别态度顽固、甚至暴力抗法的要依法严厉惩处。

第9篇

实现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共促发展;“双向考评”即县级部门监考单位对各部门和我镇进行工作考评,我镇对县级部门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价评分,考核结果作为县级部门和镇年终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综合利用”,即将考评结果与个人绩效工资、个人年度考核、干部任用、单位领导班子评价、单位评先评优“五个挂钩”,综合运用考核结果,提高考核实效。

二、镇目标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一)目标绩效管理内容及分值。

镇目标绩效管理内容由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灾后恢复重建目标、共同目标、单项考核目标、“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目标、年内新增考核目标、否决指标、倒扣分项目、班子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获奖加分9部分组成。

1、班子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由镇党委政府对村(社区)领导班子在经济发展中所体现的全局观、发展观、战略思维和操作水平及班子合力和活力等进行打分。

2、获奖加分:村(社区)受到县以上表彰的,以县或县委、县政府名义获奖的,分别按1分、1.5分、2分加分;以镇党委、政府名义获奖的,分别按1分、1.5分加分。同项内容按最高级别加分。

(二)组织体系。

1、党委书记、镇长为全镇目标绩效管理的总责任人(以下简称“总责任人”),副书记负责全镇目标绩效管理的组织工作。目标绩效考评的方案、原则、结果及奖励由党委、政府审定。

2、目标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政办),负责全镇目标绩效管理工作,研究和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组织和实施检查、考评,审议年度考核初评结果。

3、党政办在目标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承担全镇年度目标绩效管理的日常工作。

4、各被考核对象负责做好目标任务的实施与管理工作,按要求向党政办报送目标绩效管理工作相关资料。

(三)考核内容

1、县镇村(社区)综合目标考核办法内确定的内容;

2、县镇村(社区)专项工作联动考核办法内确定的内容;

3、县镇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实行集中管理定岗定责绩效奖励考核机制内确定的内容;

4、县镇村(社区)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内确定的内容;

5、县村(社区)安全生产工作专项考核办法内确定的内容;

6、县村(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专项考核办法内确定的内容;

7、县村(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项考核办法内确定的内容;

8、县村(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专项考核办法内确定的内容。

(四)目标考核

1、考核方式:按月评述、季总结、年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2、考评形式:由党委、政府组织考评。

3、考评时间:12月15日前。

4、考评要求:考评以平时掌握的数据和工作情况为依据。在考核中做到真实、公正、客观,并对考核数据和考评结果负责。不得夹杂部门利益和脱离考核方案,对考核中的扣分必须说明理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弄虚作假、未按考核方案、考核数据及结果失实的或因执行不力未完成年度工

作目标的,从各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年终考核得分中扣减1—5分,情节严重者,予以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