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07:53
导语:在高校德育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思政教育有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及接班人的共同点,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具有“多样性”“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在现代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好高职生的思政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1.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特点
1.1“多样性”:高职教育思政教育学生来源问题
“多样性”是高职院校学生来源面临的基本问题。大学扩招使在校生生源质量发生着变化,作为大学招生最低层次的高职院校,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在校生的整体素质是好的,有着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在部分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由于是最后批次招生,学生进校时的录取分数有着较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有较大的差异性且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被原所在学校认为是“差等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且缺乏自信,存在厌学情绪,追求不高,到高校来只是应付父母或者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后去混社会。他们对自己没有期望、缺乏远景规划,生活迷茫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在学校生活,导致思政教育的难度增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应有针对性地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行一定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现代大学生。
1.2“职业性”:高职思政教育需强调的基本特性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及技能的训练,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科教育培养研究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有着本质的差别。突出“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职的思政教育要与其“职业性”的基本特点紧密结合,突出“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与就业零对接,以较好的状态服务社会。
1.3“应用性”:高职思政教育需让学生明白的特性
“培养学生掌握……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技能,能完成……方面的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着重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培养方案。毕业生在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主要特点,而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主导,构建教授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1]。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能胜任某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关工作。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必须紧紧扣住“应用性”这个特性,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其专业特性,选择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教育,满足其职业应用性的特点,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4“实践性”:高职思政教育过程中需突出的特性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要求,高职院校教育需突出实践教育,其中实践教学课时量不得低于课时总量的50%。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互并重,共同推进教育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思政教育不能只是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贯彻渗透思政教育。在“实践性”中贯彻渗透思政教育能更有效地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突出其“职业性”和“应用性”。要求我们在突出“实践性”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将教育的内容结合其专业特点满足其职业要求,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形成职业生涯自我规范,更好地完成职业工作任务。
1.5“开放性”:高职思政教育组织活动需明确的特性
高职思政教育具有“开放性”,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育活动较多,与外界接触较广泛。高职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和就业的导向,在教育过程中需依托于行业企业,且与之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并存在交叉教育的特点。由于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内容、范围、时空都有所拓展,思政教育资源也得到了丰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除了做好校内的常规教育活动外,更应该注重在校外实习实训、在企业定岗实习、在社会实践活动等校外实践活动中与校外企业行业人员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正是由于“开放性”的特点,高校院校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各种教育力量及教育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其实效性。
2.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功能及作用
2.1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在校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用以解决社会矛盾及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思想(意识形态)决定人的行为,指导人的活动,思政教育能使人正确展开行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思想中的精神要素驱动物质性要素的变化,它作用于物质性要素并能够对物质性要素产的成果具有预见性[2]。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培养什么养的人?为谁培养人?培养的人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何贡献?如何发挥正面效应?这些都是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营造适合学生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采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发挥思政教育的相关功能,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2.1.1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思政教育需实现的最主要的功能,正确的引导才能使思政教育准确地向既定方向发展,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定的价值体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人的“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在青少年时代。如何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分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及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辨别善恶美丑、区分是非曲直,明确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
2.1.2政治功能
政治功能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思政教育的另外一个主要功能,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我们教育的基本要求。不管现在西方思想如何的影响,国际政治风云变化形势如何走向,我们思政教育的政治功能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进一步加强,同时需要在新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做出相应的变革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相适应。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主要政治目标就是稳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同时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政治目标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要求,思政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符合国家政治要求,以党的政策方针为准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会而服务。
2.1.3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又以主要功能。经济是由人创造的,人是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人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促进经济[3]。思政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从而推进经济建设工作。思政教育培养的学生的正确的“三观”形式的较高觉悟及素养能让其在实际的工作中确保经济建设向着社会主义大方向发展提到得到相应的保障。采用各种教育内容及方法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确保学生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与社会经济功能精密相连的体现。
2.1.4美育功能
美育功能是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塑造较完美的人格魅力,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功能。高职院校学生来源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这样导致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开放性”即广泛性和复杂性,这样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肩负比其他专业教师更艰巨的教育任务,需结合专业学科的教育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思想道德品德情操,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礼记章句》中提到的“盖其为教,优游和顺”就能较好地体现“和”的思想。我们要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渗入人文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品德情操的塑造,使我们的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质同时具备温文尔雅的精神风貌。
2.2思政教育的作用为构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一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促进发展,当前党和国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以确保发展。这样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要引导学生的观念向倡导和谐促进发展的方向发展,培养符合当代要求的和谐人才,使他们成为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观念更新与和谐发展的主渠道,和谐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就是要系统地推动与协调整个教育活动和整个教育过程的和谐发展,培养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4]。思政教育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发挥“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准确地判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大学生要拥有正确的工作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思想道德品德,才能为以后走向社会参与工作打下扎实的思想素养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导向”功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正确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以及人与各种事物的关系,正确认知并处理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能与一切分裂势力做斗争,热爱自己的事业,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创建和谐社会。
自身及外界的多种因素以至于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他们自己都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差生”,这样导致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自卑、厌学、应付父母、混文凭等情绪。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及心血对于学生实施分层分级的教学,帮助完成学生树立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主动向学的蜕变。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具有优良思想品德、具有人格魅力的当代大学生。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次的任务。这样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组织教学时注重其“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规划”、“团结协作”等方面的内容贯穿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具备团队精神能团结协作的精神品格。这样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与人为善的和谐合作精神的学生,才能在创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太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困境与改进策略[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44.
[2]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97.
[3]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01.
【关键词】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444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十二五"德育科研规划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及规律研究》,项目批准号(XJGZDY006)
民办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既有理论又有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民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民办高职学生必须学会认真学习。而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地掌握社会、个体的经验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过程。研究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对于培养社会需求的、健康的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
一、高职生学习心理现状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对待学习与其他高职学生的对待学习有共同的特点:学习内容上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法上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总体来看,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民办高职学生的学习在学习心理上又有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
(一)学习动机层次不高,略显不足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决定着学习的方向,性质和方式。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学生学习动机主流是好的,健康的,也具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然而受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为就业做准备,获得他人的尊重、认可,报答家人等方面。并且民办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受情绪的影响而变化,处于需要层次中的低层次,具有明显机会主义的倾向。一些学生在刚进校时,目标远大,自信满满,但不久之后,自我角色转变不及时,对专业课程不了解,就业前景的不看好,学习动机就显不足了。这样的学习动机心理,直接影响到民办高职学生完成学业的自我效能感。
(二)学习价值观功利化
学习价值观是学习者对学习目的的看法,即为了什么学习,为了谁学习。当下大学生受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表面上相信学习知识是有价值的,但对于个人而言,他们却怀疑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他们认为自己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好的工作,工资待遇高,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比较好,对学习的价值理解不足,明显具有功利化。
(三)学习无激情,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受功利化价值观、学习无用论思想、学习环境、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痴迷网络、同学影响、专业发展渺茫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的课程设置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理论学习就没有多少兴趣,升入大学抱着"混一混"的态度,民办职业院校虽然也注重实践课程,由于受教学设施设备及师资的影响,实践教学数量不足,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没有学习的成就感。学生难以体会学习的乐趣,也激发不了学习的热情,缺乏对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深度、广度的拓展欲望,由于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为主,部分学生片面理解为突出技能,忽略理论,学习追求实用,而致使理论课的学习情绪低迷,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难以扩展和提高自己。
(四)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自控力弱
民办高职的学生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样大多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但目标不长远,对自己将来学业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没有明确的意识,即使有一点意识也不知道该如何独立去完成,;对自己的学习前景没有期盼,职业理想和专业现实之间的矛盾不知如何面对,因此无法有效的引导学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他人的组织、监督,不能独立完整的学习思考,学习的自控能力弱。
(五)厌学,缺乏上进心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较其他院校相比更为复杂,一般包括普通高中毕业学生中成绩较差的一部分学生,中专直接升专科的毕业学生,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的毕业学生,,虽然都是统招计划学生,但却是在高考中成绩较低的一部分群体,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就已形成了自卑心理,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率低下。在大学学习中民办高职的学生学习态度大多是消极的被动的,对学习没有太多的追求,大多数处于教师家长的要求和逼迫,认为只要做好眼前的事,拿到毕业证能找个工作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无有意义的事情可做,也不知道如何去做。感觉越学习越没有劲,认为学习对自己就是一种折磨,后悔学习,产生严重厌学情绪,逃课随心所欲,睡觉心安理得,玩游戏如痴如醉。民办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影响。
二、教育对策探寻
分析民办高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困难,做好民办高职生的学习心理调适工作,加强对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帮助民办高职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一)自身方面
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明确学习目的,科学的制定学习目标。学生要全面的、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有可能实现的、可操作的学习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定期检查和评价目标完成情况。
其次,要积极的悦纳自己,改变过去的学习态度。在师生的帮助引导下,感受学习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信心,有效的控制自己对学习的思想和行为,转变学习价值观念;明确学习的意义,时刻给自己积极地心理暗示;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爱国家,当自己情绪不佳时,要寻找正确的方式方法宣泄;注意自身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最后,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民办高职生同其他大学生一样,要树立大学习观和终身学习的学习观,不断吸收新信息,获取新营养,增长新本领,适应新挑战。使自己成为博知识,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二)家庭方面
家长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同国家培养人才类型的多样化,尤其要正确认识民办职业院校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培养目标,及时正确的了解社会的需求,帮助、支持和鼓励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在学习价值观方面正确的、积极地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地学习、生活态度。
(三) 社会方面
政府应加大舆论的监督和导向,向社会宣传正确的认识关于民办高职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认同民办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改变社会对民办高职院校和学生的看法,推动民办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社会、学习生活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政府还应通过各种渠道、载体弘扬社会主旋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促进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正确的对待社会的学习和生活。
(四) 学校方面
民办高职院校应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法规政策、方针办学,重视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的特殊性,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还应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应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民办高职的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等实践教学科学合理的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教育,帮助、指导学生分解学习和生活目标,使学生通过渐进性、阶段性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从学生的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策略、学习效果、学习品质等方面,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直观的、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学校本着"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充分利用网络传媒,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宣传,加大推进网络的工作力度,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为学习和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
[2]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出版社.
[3]李文成.大学生特殊群体行为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4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中所招收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日益膨胀的消费人数成为了社会中逐渐壮大的一类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状态也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走向,对社会经济的动态和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消费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各有不同,因此他们的消费状态将会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特点和趋势,针对这些心理学校将会着重注意培养高职学生一种健康良好的消费价值观,引导学生向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向发展。
一、高职学生的消费特点
目前就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消费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娱乐消费三大块。根据他们具体的消费内容大致可以总结出几点消费特点。
(一)实用性
在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中知识、事业和健康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其次就是爱情、友情、家庭和金钱。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大学生的心目中还是以实用性的物质为主,高职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大学群体和普通大学生也同样具备有较为相似的消费观念,由于价值观的指引,高职学生在进行日常消费的过程中也会根据价值观来选择对自己较为实用的物质,因此在高职学生的消费特点中实用性占有一席之地。
(二)发扬个性
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中新新一代的年轻人有着新时代年轻人都崇尚的个性化和自由民主化观念,因此在平时也会表现出其不一样的个性消费。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高职学生作为受其影响最深的一群消费者受到信息影响的力度最大,他们在接受新鲜信息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转变这自身的消费观念,心理上的不断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加强也影响着他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接受的新知识的增多,接触到的新鲜消费观念致使他们的消费思想超前,消费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这种超前思想和多元化的消费手段在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但是如果没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很容易使得高职学生在消费观念转变时形成一种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导致消费畸形最后影响到高职学生的消费心理从而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三)超前的消费思想
在信息化的新时代中的高职学生接触到的新事物较多而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于一些新鲜的消费观点也能够很快的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导致高职学生中出现比较前卫的消费观,在目前的高职学生中较为前卫的消费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于服装的品牌、个性等方面。
品牌不仅包含着经济价值也包含着企业文化价值,品牌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逐渐壮大的高职学生这类消费群体中,他们对品牌商标的不断重视使得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尤其注重自身的品牌价值提高商品质量。“前卫”的消费观念有利于社会上企业注重产品品牌的建立,生产出质量有保证的产品,同时品牌的商品能够显示出消费者的身份和品味,但是过于重视品牌的高职学生在经济能力方面存在着局限性,尤其针对于一些家庭条件相对较为差的学生来讲,追求名牌只会造成他们心理越来越自卑反而不利于他们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消费两极分化严重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在这么多的学生中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条件都各有不同,就我国各个不同的地区消费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性。由于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导致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家庭条件的不同导致学生的个人消费价值观念也不尽相同,消费的两极分化不利于学校学生的共同集体生活,容易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也不利于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都不相同,社会收入非配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直接影响到了在校学生的消费差距,在校园内总是会存在一群经济上较为困难的特殊群体,针对这种校园消费差异,政府首先要调节的就是社会收入分配方面,从根源上解决高职学生消费两极分化现象。
二、高职学生的消费趋势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消费观念和消费内容方面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人们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不仅追求物质生活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不断的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品质。
(一)生活逐渐由物质层面走向精神层面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大量的物质需求后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变到追求生活品质,要求精神层面也能跟得上物质生活。高职学生作为一群暂时还没有社会能力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能力完全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条件,我国社会现阶段已经步入“小康型”社会,大多数家庭开始向“小康型”消费的方向发展当然高职学生的消费趋势也呈现出这种态势。他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也力求提高他们的消费品质。
(二)在消费内容中逐渐增加学习消费
在以往传统的高职学生消费内容中生活消费占据着整个消费的大部分,随着高职学生的生活条件和水平的不断改善,很多学生在改善了生活条件后开始注重学习方面的需求,也舍得将大量的生活费花费在学习上面,学习作为高职学生中目前最主要的任务也开始逐渐被学生们所重视,因此高职学生在消费中加大学习方面的消费力度也是目前的消费趋势之一。
三.总结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overview and feature of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in foreign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hopes to open up a new situation in student affairs work, and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to improve the achiev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 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特点
Key words: Foreign Universities; Student Affairs; Feature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96-02
0引言
辅导员身上肩负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辅导员队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水平的管理和持续创新的动力。武汉大学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2005年―2010年启动了为期5年的选派年轻辅导员赴国外高校见习考察培训工作,旨在开拓年轻辅导员的国际化视野、塑造高层次的职业素养、提升科学化的管理水平。2009年2月~3月武汉大学第三批学生事务管理见习考察培训团一行13人赴美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与培训。见习期间学员们实地参观了俄亥俄州立大学餐饮管理中心、住宿管理中心、多元文化中心、学生成功与发展中心、新生入学指导、娱乐体育中心、学生会、咨询与服务中心、图书馆、医疗服务中心等工作场所,聆听了以上各部门的情况介绍,观摩了学生事务管理各部门组织的活动、工作例会与协调会。最后还实地走访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等名校。考察中本人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目的、内容、特点及工作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以俄亥俄州立大学为例,介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概况及特点,希望对于努力开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异成绩有所启示与借鉴。
1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事务概况
1.1 OSU学生事务部门介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是一所综合性的公立大学,其前身是1870年成立的俄亥俄农业和机械学院。作为一所具有140年办学历史的公立大学,该校以优良的校风及学术研究上强大的竞争力享誉全美,在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的排名中,OSU位列全美综合排名第57名。学校现有教师人数3046名、学生人数61,568名。以学生为中心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学生工作被视为学校发展的六大战略目标之一。OSU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涉及32个服务职能部门及活动中心;工作及活动场所共计580万平方英尺;工作人员共有50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300人,文职人员148人,工勤人员600人,86名研究生工作助理,4000余名兼职学生助理;年度经费预算1亿7400万美元($176.4 million)
1.2 OSU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秉承“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强调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的成长,满足不同天赋、不同需要、不同目的、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多样化需要,通过多样化的项目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其领导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执行力和责任感等综合素养,切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OSU学生事务管理的运行模式OSU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具有专业化特征,其机构设置和权限分配只在学校一级进行,所有下属机构均是围绕学生生活发展具体需要设立,主要涉及学生管理工作(校园教派的管理、学生行为管理、政策制定、安全保障、医疗保障、公寓管理服务及其他服务) 、学生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就业指导) 以及以学生成功与发展为主题的学生社团活动等三大板块内容,直接由学校面对学生提供“大厅式、一站式、程序化”服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主要采取层级负责制、多头并进、条状运行模式,重视各部门的战略发展规划、执行和评估,通过资源配置、制度约束、政策配给建立了一套健全科学的动态评估体系。(图1)
2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2.1 高度重视战略发展规划、执行和评估,强调对学生事务内外部环境和形势的把握,以此来推动学生事务的科学发展俄亥俄州立大学通过采用威斯康星大学的规划模式逐步确定学校的战略目标;高度重视学校内部价值观的认同,弘扬学术自由、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自身的内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以此来制定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学校高度重视各学院、系和各行政部门战略规划的具体执行与评估。以上不难看出,俄亥俄州立大学确实通过战略规划确保学校的优势地位并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2.2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与创新的民主管理体制,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并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管理机构大致划分为三部分,即最高权力机构、行政管理机构、民主管理机构。其中,董事会享有裁决、监管学校事务的全权;董事会下设由多种利益主体构成的评议会,可以从学校事务的不同方面向董事会建言献策;不管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行政管理机构,还是民主管理机构,都拥有决策机构委员会化的特点,在提高行政效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俄亥俄州立大学管理中的以上特色均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构建一套常态化、多途径、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招生宣传工作系统,努力为学校争取优秀生源OSU实行竞争性和选拔性相结合的自主招生方式,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工作,覆盖范围非常广泛。OSU充分挖掘和运用与招生相关的各种公共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科学地筛选信息,为招生宣传人员提供数据支持与技术支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每年选派大批招生官员深入中学实地考察,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实践等各方面的情况,始终与潜在招生对象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多样化的宣传载体,面向高中生、新生常年开展极富特色的校园开放参观活动与入学教育体验活动,使广大学生尽快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平稳过渡,尽快适应大学校园学习与生活。
2.4 通过品牌形象标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增强校园凝聚力与师生的归属感俄亥俄州立大学非常注重大学形象系统的设计,校园内随处可见“OSU”标志的建筑物、“OSU”标识的服装、头盔上的七叶树叶贴花标识、“Brutus Buckeye”与“O-H-I-O”造型等等。这些品牌形象标识提炼出韧性与顽强的大学精神,对内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对外树立新形象并提升大学的品味。俄亥俄州立大学于1982年组建成立了商标授权许可服务办公室,其主要功能是注册商标以及许可使用有俄亥俄州立大学商标的商品。商标许可服务办公室迅速发展,现主要负责俄亥俄州大学商标的产品使用和服务、大学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广告宣传、学校赞助、合作发展等,通过管理大学名称及特征性标识来服务大学,并由此提供学术资金支持和提升学校知名度。目前印有俄亥俄州立大学商标的产品多达上万种,这些商标许可所得资金被纳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名称和印章捐赠基金,主要用于奖励那些在学术上取得成果的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图书馆、学生事务管理等部门开展活动等。
2.5 通过社区延伸的办学模式与其它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师生全面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俄亥俄州立大学牢固确立“相互作用大学”的理念, 注重与社会、政府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协调与合作中实现互惠共赢。如学校在食堂与餐厅定价方面会综合考虑到战略合作伙伴及校园周边饮食单位情况合理定价;在招生中始终与中学等相关教育及中介机构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注重挖掘潜在学生资源与机会,想方设法获取优质生源的数据信息,科学的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
2.6 学生事务工作具有法制化特征,实行项目化运作与科学化管理,为提升学生事务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法规制度具有完善性、可操作性和适时调整性,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学生申诉制度对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行监管;主要以创新为导向,采用求异的思维,提倡师生与同事之间互动、民主与开放的工作方式;学生事务工作建立了完备有效地第三方咨询服务体系,几乎每个不同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都设有专门的研究人员,非常重视工作的科学研究、规划与评估,实现了科学化管理与决策。值得一提的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主要依托不同的项目,培养学生不同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他们非常强调尊重并满足学生的意愿,注重在项目开展的前期与后期委托以学生代表为主体的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与跟踪评估,及时调整项目的预算与主题,把有限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学生最感兴趣的项目中去,为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7 积极营造宽容友好的多元文化氛围,形成宽松自由的多元化校园文化格局多元文化问题是美国大学高校的突出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融合往往涉及到语言、行为、风俗习惯等等。OSU采用多种方式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营造宽容、友好的文化氛围,积极构建平等、多元的校园文化格局。俄亥俄州立大学设立专门的多元文化中心面向不同肤色、不同甚至于不同性取向学生开展多元文化活动,致力于建立一个融通智慧和公平公正的社区,培育了解并适应文化差异的国际化公民。通过“一对一专家咨询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故事分享、培训评估、奖励资助等形式和活动,使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融会贯通。
2.8 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与国际化的高绩效团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考察期间,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学生事务管理者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归属感。俄亥俄州立大学是基于胜任力理论开展学生事务管理者的选聘、培训与绩效管理等工作的,因此特别重视学生事务管理者胜任力的培养与提升,他们认为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必备职业素养是团队精神、忠诚度、沟通能力、适应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而主管的必备职业素养则是领导力、绩效管理和项目管理,俄亥俄州立大学通过多样化培训与辅导培养学生事务管理者以上方面的技能;OSU在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内部推行教练文化,即潜在的在主管与学生事务管理者之间建立一种契约化的教练关系,主管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发展提供辅导与反馈,使学生事务管理者能够及时洞悉自己、改进绩效、激发潜能、认清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绩。俄亥俄州立大学就是这样注重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通过资源配置、制度约束和政策配给精心打造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绩效团队。
2.9 “全民”动员与广泛参与,成为学生事务工作建设与发展取得卓著成效的生力军美国的人力资本雇佣成本是非常高的,高校也不例外。因此,美国高校在很多学校工作特别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普遍倾向大规模聘用学生助管。无论你走到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任何一个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中,几乎随处可见学生助管的身影。因为学生确实已经职业化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主人翁地为学生事务工作建设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与餐厅、体育中心,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学生助管,学生事务管理者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化培训、辅导及绩效考核,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助管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据调查显示,OSU学生事务工作部门普遍倾向选留在本部门担任2-3年兼职的优秀毕业研究生留校工作,因为他们更加适应并熟悉本部门的相关工作。
3经验及启示
不可否认,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但是两国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又是高度一致的,即“培养学生、服务学生、成就学生”。因此两国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美国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中某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3.1 加强高校品牌标识系统的创建,开发与利用更多的企业与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3.2 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领导力、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等能力素质的培养,真正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3.3 加强高校校园娱乐体育文化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满足学生追求健康娱乐成长的多元化需求。
3.4 学生事务工作的策划与实施要注重战略规划、评估与反馈,在强调资源与目标对应的同时,也要积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研分析,为科学决策服务。
3.5 加强对学生事务工作者的多样化培训与绩效考核,全方位营造“教练”文化,全面提升政工队伍的职业素养,合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赴俄亥俄州立大学学校管理与学生事务工作调研资料汇编,2009,10.
[论文关键词]理论教育 科学研究 特点
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是高校理论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校理论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于提高全社会对在高校开展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和高校理论教育工作者增强理论教育工作技能,推动高校理论教育的改革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诸多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探讨,以期给从事高校理论教育工作的有关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的广泛性
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理论)、教育的对象(在校大学生)、教育的主体(高校理论教师)、教育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从理论本身而言,它是一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科,是一个完整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将理论作为高校理论教育的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掘的基本原理,研究理论的发展史,结合实际特别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研究如何丰富和发展。总之.理论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理论的实质,探索理论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理论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大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状况、大学生对于理论及其教育的认知和所持的态度等。将教育的主体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考察高校理论教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如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与高校其他教师相比较所享受的基本待遇,考察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以及对从事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认知及所持的基本态度,并提出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途径和方法。将社会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考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或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情况对我们坚持和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它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有什么样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高校实施理论教育提供了哪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有利条件,同时又对高校理论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将高校理论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思想状况,根据时代要求,充分运用现代社会提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高校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的倾向性
高校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的研究;二是教育的研究。这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在研究对象上,前者以理论为研究对象,注重的是理论本身.后者以理论教育为研究对象,注重的是理论的教育;在研究任务上,前者以揭示理论的实质、探讨理论发展的规律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后者则以探讨理论教育的规律作为主要任务:在学科属性上,前者属于基础研究,后者则兼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双重性质,其中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加突出。因为理论教育的研究虽然也要重视理论的研究并以此为前提,没有理论,就无所谓理论教育,但它更主要的是研究理论教育的规律.即研究理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对象所接受,从而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价值观念。对于高校理论教育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学习和研究理论,只有先搞清楚了什么是以及如何对待的问题,才能解决用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进行教育和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同时,理论教育搞好了,又能增强人们的信念,进一步树立对待的正确态度,从而推动理论研究的繁荣。因此,高校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校理论教育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研究实践中要平均用力,而是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后者,即应更倾向于教育的研究。这是由高校理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高校理论教育,既具有一般意义的教育的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即意识形态性。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教育的一般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一般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客体、目的、内容、方法、结果等,也反映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高校理论教育是以理论而不是别的理论作为施教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活动,因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有着与一般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殊规律。因此,高校理论教育的科学研究,既要研究理论体系本身,更要研究高校理论教育与一般教育活动不同的特殊规律,研究如何使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以提高高校理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理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主体的特定性
高校教育研究的主体主要是从事理论教育工作的教师。如前所述,理论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除对本身的研究之外,更要研究理论的教育。在目前形势下,主要是研究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问题。对此,高校课理论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作为高校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教师最有发言权。高校理论的教学内容,毫无疑问就是理论体系,包活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理论。教材的编写,首先要反映理论的系统性。但教材内容还必须体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和热点,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承认.教材内容的确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专家学者、教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方通力协作。需要学术界立足中国国情,开阔视野,深人探索,产生出较为成熟和系统的理论成果,而不是浮光掠影、只言片语的评说。还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在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规范下组织编写。而无论是专家学者的研究,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都离不开高校理论课教师的日常性研究。高校理论课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最了解学生,他们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最为熟悉,也有最深刻的体会。专家学者的研究(有的教师本身就是专家)必须以广大教师的研究作为基础,广泛吸收教师的科研成果。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其决策的最为直接的依据,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而获得的科研成果,也是重要基础。
网络舆论是公众利用互联网这一开放平台,针对某人或某事发表的看法或意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的当下,网络舆论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活动的影响非常大。为了避免我国高校的莘莘学子受到网络舆论的不良影响,而做出不良行为,危害自己和他人。高校应当明确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原则,利用网络舆论正确的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良好发展,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而努力。
一、 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 自由性
自由性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特点,同时也是网络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互联网自从诞生之日起,因其可以随时随地应用,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沟通、交流、发表言论、说明看法,这使得互联网具有较强的自由性。
(二) 虚拟性
由于现实中的互联网还依然是虚拟状态的,没有实行实名制度,因此,参与网络舆论的网民的主体身份是不公开的、虚拟的。
(三) 交互性
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媒体单项传播的方式,促使网民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信息,亦或接受信息,这促进了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共享。
二、 高校正确运用网络舆论的意义
由于网络舆论具有虚拟性、交互性、自由性等诸多特点的情况下,网络舆论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能够负面影响学生,促使学生被不良思想所左右,做出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为了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亦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为国家栋梁之才,高校应当正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正确运用网络舆论,引导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
上文已经提及正确运用网络舆论,可以使学生明白“是与非”、“黑与白”,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意识、品德,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而努力。而正确的运用网络舆论,就要求高校在运用网络舆论时遵循以下引导原则。
(一) 正面原则
在现代化的今天,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这促进高校学生发展的同时,使得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功利化,容易被社会某些现象或行为所影响,不利于高校学生良好发展。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意正确引用网络舆论,也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舆论有效的融合。
(二) 实效原则
网络舆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网络舆论的交互性,其可以将广大网民联系在一起,对某一事件或某一话题展开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对网络舆论的互动性了然于心。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的运用网络舆论的互动性、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话题性、互动性,促使高校学生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或事件进行探讨,从而间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 主流原则
要把握舆论主流,使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步的主流性舆论广泛传播。这可以促使学生在不脱离时代、脱离社会的情况下,正确分辨社会现象的对与错,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慕课;慕课特点;慕课的应用
“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rs),简称“MOOC”,也称“MOOCS”,是一种大型的网络开放型课程,是一种免费的在线学习方式。慕课是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结合起来的开发模式,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教育的深度结合。慕课课程的覆盖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所选课程。
一、慕课的特点
1.精细化教学
与之前网络上的一些公开课和远程教程只是简单地将老师的上课内容录下来放到网上不同,慕课是将一门课的内容分解成多个知识点,每节课基本都由10到15分钟的短视频组成,对教材的内容细化分析,方便学习者理解。
2.个性化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难易程度。慕课每完成一个知识点讲解,就会出现相应的测试题目,学生必须答对题目才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3.多元化评价
与传统的考试方式不同,慕课是通过软件进行随堂课程检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互评。
4.资源丰富
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解决目前优秀教师和优秀课程短缺的问题。慕课的课程是由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优秀教师共同制作的,课程内容丰富,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5.学习自主性
学生学习自由度很高,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老师、时间进行学习。
二、慕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高等院校的教学特点
高等院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而培养优秀的人才则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是专业性,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各个学科、专业领域的高等人才;其次是创造性,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要求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到重要位置,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知识,还要学会创造;再者是开放性,也就是不拘泥于现有的模式,冲破书本、专业的限制,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是自主性,学生自己支配学习时间,选择不同的学习途径,学习更多的内容。而慕课恰能给高校提供这样的平台。
2.慕课在高等院校中的应用
如今慕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一种。现在慕课不仅只是展示高校自己教育资源的优势,还为综合教育和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习平台,对加快教育的开放化和国际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为慕课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慕课,体会慕课给学习带来的乐趣。
通过慕课,学校可以运用线上和线下两条渠道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线进行提问,老师在线回答,既方便学生问题的解决,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率。慕课还为学校提供了新的考核方法,可以结合线上和线下两条渠道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学生通过完成慕课线上的检测来得到相应的学分,论坛中学生还可以互相评论,然后由老师来评定分数,在慕课上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会像在传统的课堂上那么受限。线下老师可以通过笔试、实际操作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使考核变得更加公正合理。
但是,慕课在高校教育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形成大规模的慕课联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需要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还包括一些视频的拍摄、剪辑、合成等,工程量十分巨大。二是慕课在教学工程中,无法向学生讲解系统的知识构架,对整体知识的串通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三是慕课的自主性比较大,学生变成了学习主体,学习过程和进度都由学生自身调控,但这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调控能力比较强的基础上。对于部分高校学生欠缺主观学习欲望的情况,慕课目前还不能得到普遍推广。
慕课教学在高校教育中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各方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融合和吸收传统教育的优点。慕课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血液,促使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授课风格,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我们必须正视慕课在高校中的建设,因为从目前来看慕课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都应合理地利用慕课资源,不要让它成为一种摆设,通过传统的教育和慕课平台的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教育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06-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将学校的情况与学生的特点科学的结合,科学地管理,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具体技能知识,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全面性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的行为特点,认识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心理状态,寻找适合院校和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方式。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特点
1.价值定位明确,但急功近利。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等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和长短处,能够积极乐观地给自己定位,规划未来。但是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等都还不够成熟,对未来的规划也缺少具体的实现步骤,部分学生注重名利,只看见眼前的短小利益而忽视了自身长远的发展,另外他们一直处于理论学习而缺少社会经验,对社会认识不足,过于理想化或者扭曲化。
2.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力。高等教育期间,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教育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从而学生不能够自觉地约束自我行为,缺乏必要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个别学生还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做出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而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还会影响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
1.自卑感强,受挫能力降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因为高考失利才会选择进入高职高专学习,他们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所以会有一种挫败感。高职院校学生的同学或者朋友亲戚等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长时间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卑心理。挫败感、压力和自卑感使他们更加敏感,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导致他们的心理产生障碍,部分还可能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创造力强,渴望表现自我。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拥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他们能够快速地接受专业知识并且能够迅速掌握核心内容,并且渴望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由于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实践训练,学生也能够较早地融入社会。与此同时,由于学生过早地参与到单位的实习,为了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职位,他们在学校的各个社团、组织等活动中展现最完美的自我,表现出他们的能力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肯定,自主地增强交流、合作等能力。
三、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办法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素养、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等都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思想道德以及法律方面的培养,通过日常生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宣扬积极向上的思想,而不是采用照本宣科的令人不耐的教育方式。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通过活动提高自身的素养。
其次,学校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学生品德和法制的教育,通过校风、校训等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学校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通过活动宣扬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风气,从而使学生从中受益,提高自身的素养。另外,学校可以表扬学生中的优秀个人和事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学校应加强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精神的培养。
最后,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专门的辅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并且能够较快适应工作。由于学生接触的理论知识较多,而实际经验匮乏,因此学校要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出发,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也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专业知识渊博、技术能力过硬的全面型人才。
四、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增强学生整体素质
1.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前提与保障,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存在对就业方向迷茫,对学习的课程缺乏兴趣等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的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学习计划,明确的计划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告诉他们该如何学习,怎样把握学习的重点,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学习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最后,要鼓励并帮助学生参加一系列的职业资格考试,不仅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拥有更多的机会,也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今后就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首先,要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发掘放大学生的长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根据自身能力,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看到与其他高层次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缩小差距,拿到更高层次的文凭。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困难,只有迎难而上,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3.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要通过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社团、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极其关键的时期,因此加强心理辅导尤为重要。第一,要设立心理健康课程,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科学系统的认识,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通过讲座、咨询等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疑问,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第二,要加强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心理状况恶化。第三,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中,弥补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存在的人手短缺,同时也能更好解决老师与学生因年龄而产生的代沟问题。
五、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切实地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把院校的情况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坚持走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优质的人才,体现高职院校本身的价值。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专业特点 分析研究
高校的体育教育是高校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生进行工作之前在学校教育阶段最后一个正规的体育课学习。因此研究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着重以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特点为研究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文化素质、前沿性、创新性、隐藏性、几个方面分析,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才能提供参考,为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查阅有关高校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等方面的著作,为本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等进行访谈,了解了所调查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特点的相关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特点
高校教师队伍始终是高学历聚集的地方,具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随着教育层次的越来越高,高校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目前高校的主流群体队伍主要是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些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主流。高校体育教师都是文化水平较高的[2],他们有着较好的教育经历。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主要都是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具体专业有关,他们自身的专业有运动训练方面的且有这着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专业技能过硬。有的是体育教育方面的,这一欢迎进入dylw.net部分虽然专业技术方面和运动训练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但在文化理论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高校的体育教师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教育和考核后所从事体育方面工作的老师,他们自身具有专业的特点。
(二)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所具有的文化程度和其他学科相比,文化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说,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就不高。高校体育教师也都是经过高等教育过来的,他们有着好的教育经历,他们的素质也是很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学术思想受教育者观点品德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素质是经过环境的影响与熏陶,积淀下来的内涵,展现出来的气质。
(三)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前沿性
高校是我国科研的前沿阵地,高校的老师始终是科研的承担着[3]。现在高校的评价体系中有着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标准中是和科研能力挂钩的,体育教师的职称、住房、薪金等这些现实的东西明白的和科研能力相关联,这些因素不得不让高校的体育教师努力的进行科学研究,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具有前沿性。
(四)高校体育教师集TTCR于一身
所谓TTCR模式是指教学(teaching)训练(training)竞赛(competition)和科研(research)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带队训练的经验、参与各式各样竞赛和科研的经历,这些都使高校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研竞争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集TTCR于一身。
(五)高校体育教师具有隐藏性
高校体育教师就是一个生产者,并且还是精神的生产者[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反应教学结果的唯一凭证。体育教师为教学所做出的努力不是立竿见影所表现出来,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个长期的过程。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方面显示出很有特色很有特点。2.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有其他素质方面的能力,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师的内在修养水平。3.高校体育教师文化素质方面,随着体育教师在岗位上慢慢适应教学环境,他们的教学模式也会越来越单一,思维模式越固定。这就需要高校的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必要的时间进行文化素质方面的进修学习。4.高校体育阵地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进行研究科研的场所。每位教师就是一位研究者,他们是我国体育事业研究成果的出品人。5.高校体育教师所做的工作是伟大的,他们的功绩不会一下子显现出来,需要时间的积淀,在不久后他们的努力就会得到结果。
(二)建议
1.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在技术技能方面继续深入的学习,专业上不断地训练。2.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不但在专业技能技术上有着更专业的特点,还要在专业素质上,高校体育教师也要继而进行在深入的学习。有着继续再教育的机会,不失时机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3.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步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在学习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对文化素质进行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集TTCR于一身的体育教育工作者。4.高校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的前沿性,需要教师们不断地进行潜心的研究,这样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好的成果,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5.高校的体育教育者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不能只是靠着已有的经验研究,要有发现新事物的事业,进行对新事物的创新研究。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创造,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武燕.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角色体育特征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06.
[2]韩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融合的影响因素探析[J].探索与实践.2010(3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