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07:57
导语:在化学最基础的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首先,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率的方法,确实提高化学复习质量。
1、着眼回归教材,强化复习的基础性。如今,不少学校搞“题海战术”,不断地进行着机械的解题训练。结果呢?很多同学是“广种薄收”,而且产生着“思维定势”。还有的学校,盲目加大复习难度,使不少同学忧心忡忡,丧失信心。其实,化学中考的基础题占全卷赋分值的70%左右,且在考点和题型上是相当稳定的。这里的“考点”就是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然而,不少学生在中考前曾做过那么多的题目,包括大量的难题,但在中考时,面对大量的基础题,却常常是眼高手低,平地失足。中考中的不少经久不衰的“热点题”,其实也蕴含着明显的基础性。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解所谓的“能力题”时,各种错误自然也多了起来。真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些同学做的难题很多,反而对教材中最基础的内容疏生起来。所以在复习初中化学的开始阶段,有必要认真回归教材。
熟悉教材要做到细,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教材要做到懂、清(需认真思维),掌握教材要做到准、活(需有效训练)。复习教材内容时,可先逐章疏理,后全面归纳提炼。
2、严格训练流程,强化解题的功底性。在复习过程中,要铭记“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表达是落实”。要切实、有效地训练“读题―析题―答题”这三个环节的基本功。不少学生在化学中考时,并非在知识上有什么缺陷,但得分不高,原因多半是解题的基本功上出了问题。在复习中,务必要严格要求,做到凡自己懂的题目 ,使答题“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使解题具有准确、熟练而规范。
3、优化思维方式,形成和强化解题的规律性。复习不是“炒冷饭”,即不是把做过的淡忘了的题目重做一遍。自然,在复习过程中,会遇到与以前做过的相类似的题目,但必须力求思维方法明快优化,解题规律清晰揭示,机械重复的思维和再现式的解题方法,不会对解题能力的提高有多大的意义。反而会形成思维定势,要经常想一下,这类题的解法能否改进一下,思维方法再明快一些。对解题规律的认识可否再清晰一点。
4、认清学科特点,强化学科的实验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今的中考,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在逐年加大。而且实验题是“以方案设计和过程分析为主”(新调整的教学大纲)。包括对实验设计的评价。特别要注意其可靠性与简捷性,安全性与环保性,合理性与经济性。学生们要有进行实验设计和评价的创新自信心。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这是创新没有止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让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和评价时,要敢于走出趋同,跳出定势,超越常规,发散求异。
5、找准化学“支点”,强化实际应用性。联系实际是学以致用的“支点”,在复习初中化学的全过程中,要力求掌握的化学知识与各种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用以解决不太复杂的实际问题。具体说,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环境、能源问题;跟踪最新科技、最新材料信息等。化学中考试卷中有关“化学与STS”的试题逐年增多。中考前的化学总复习,要适应中考这种要求和动态。希望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在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多关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要求,从中体会或感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价值。
6、大胆拓展视野,适度强化思维的开放性。进行初中化学的迎考复习,要适当拓展视野。不仅要“着重看好自家的门”(化学),还要“适当走出自家的门”(社会),再“留神一下邻居的门”(与相邻学科融合)。在思考与初中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时,要努力开放思维(包括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果或答案开放等)。开放性试题在中考中有逐年增加之势,初中化学总复习,不仅要“因地制宜”,也要“与时俱进”。
接着,强调提高化学成绩的注意事项,力避复习雷区。
1、重激励,要让学生富于自信。“除了人格之外,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失掉自信。”中考时,同学们要坚信自己能成功。这样在遇到难题,感到解题不顺手时,就能做到“我难人难,我不怕难”。在这样良好的心态下,常会在“疑无路”时出现“柳暗花明”。
2、重规则,要让学生倍加细心。中考时,走好审题、答题的细节,按规则答题是致胜关键。读题要小心,析题要谨慎,答题要留神。包括遇到大量的基础题时,要做到“我易,人易,我不大意”。切记:高分永远与粗心无缘。粗心大意与无知无识有同等的“遗憾度”。对粗心的不良习惯,怎么办呢?可加一道复查“防线”。但要注意,复查首先应是对题意和答案的要求的复查。若离开这点,复查易变成无效的浪费时间的“自我欣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从具体的物体与实验中概括出来的,并从具体事物和经验发展成为对整类物体和经验的兴趣。初学有机化学的学生普遍对千变万化的有机化学现象存在好奇心,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但不少学生的这种举动容易停留在对化学实验观察的满足上,而缺少探究其中化学原理的自觉性。所以这种单纯的直觉兴趣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一旦进人理论性较强、实验较少的内容的学习时,就容易感到枯燥,学习兴趣减退。例如:在学习“乙烯一烯羟”的过程中,正当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和与实验事实相联的化学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的时候,突然接触到需要理解记忆的加成反应概念和烯羟的命名,部分学生便感到索然无味,学习兴趣降低。
二、教师的敬业及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职校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熟悉职校生的心理状况、知识和能力情况,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恰如其分地处理教材,组织最佳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教材教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艺术性和教学组织能力强。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学生的兴趣、动机、注意力和知识迁移到课堂上来,始终围绕教学目的,灵活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遵循教学原则,熟练运用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掌握好教学程序,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学生实实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要传授给学生有效的认识方法,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所以,当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是有一定难度的。化学教师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化学教育工作,潜心钻研教法,决不能上课时照本宣科地读读,下课时夹起课本就走,不与学生交流。尽管有机化学知识丰富有趣,也会让这样的教师讲得枯燥无味,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的化学教师没有扎扎实实的化学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包括实验操作、使用现代化教具、查阅化学文献资料的能力),学生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以然,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了兴趣;要教好此课,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就会提高。
三、解决社会影响的因素也很重要
一、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最直接最基本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时发生的现象来获得感性知识,再通过思维活动得出事物最本质的规律。在实验中学生可从①反应前各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②反应过程中是否发光、冒气泡、生成沉淀、烟雾、变色,③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④实验所用仪器的连接、组装、操作等各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眼、耳、口、鼻、手等多个感官来捕捉各种直观细微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有计划有系统地精确观察,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全面敏锐的观察能力。例如: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如果学生停留在金属钠在水面上“跑来跑去”这一好玩的实验现象,就得不到反应实质,只有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出气体,烧杯内溶液变红,伴有“”声等实验现象,才能搞清楚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二、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每个化学实验都有其特定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实验前学生要预习,明确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基本步骤,熟悉每个实验仪器在实验中的具体作用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实验操作都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基本操作的综合,基本操作要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对实验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任何一次实验都涉及到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验证,实验后仪器的洗涤与收纳等,这些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操作技能。
三、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练习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时,就可以先按常规的胶头滴管使用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学生辨别红褐色沉淀的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怎样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学生各抒已见,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加以改进,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对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得到牢固掌握,而且经过探索还优化了实验方法。
四、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重视学生化学核心观念的形成,是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转变。新的化学课程打破了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编写思路和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要理解教材单元设计的意义和知识系统,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以新的方式对学生形成的化学知识及时进行结构化,帮助或指导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
一、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
(1)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它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提升,具有超越事实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
(2)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基于自己的认知基础,对化学科学的深刻理解,是学习者深入思考和内心体验的结果,它影响着人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3)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观念体系中最本质、最基础的,它需要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中而逐渐丰富、完善和发展。
二、化学基本观念的构成
三、观念建构教学与知识本位教学的区别
前者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强调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而后者通过讲授化学事实性知识,强调化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前者注重知识与核心概念的认知过程,后者注重准确记忆知识与概念。前者强调概念间的联系和知识迁移,后者强调知识的熟练度和准确度。前者用观念去统领知识的学习,达到对化学科学整体、本质、特征的认识,后者强调对大量具体事实知识的学习,以形成较为丰富的知识网络。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理念;绿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8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恶化,绿色化学理念也逐步深入到初中化学教育中,成为人们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面对绿色化学新理念、新要求,如何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化学教学中贯彻绿色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绿色化学理念是以环境的保护为基础的,在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将化学危害降到最低,一方面是降低对污染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是降低产物的污染程度。绿色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作用显而易见,如保护臭氧层、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温室效应及大气污染等等。我国将绿色化学理念运用到初中化学教材中,虽然应用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但是其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可观的,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是初中化学教材发展的现代趋势,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充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教师有必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污染对社会生活的危害。教师要使化学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兴趣。教师要渗透绿色化学的意义,让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绿色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将环境保护作为自身的责任。因此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是化学教育发展的目标。
二、在化学课堂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为促进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最基础的保障是构建合理的绿色化学理念,即是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化学老师应积极的做好绿色化学知识的备课,结合现代初中化学课堂知识、社会环境问题以及环保经济效益等因素,充分发展绿色化学理念的指导作用,实现绿色化学理念与初中化学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理念的意识。初中化学知识的教育是层面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思想上的了解和意识上的接受,其并没有涉及到深化的内容,所以化学老师在进行化学知识讲解时,可将绿色化学知识充分的体现出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例如化学老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知识讲解时,可为学生讲解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形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为学生讲解全球变暖的后果,同时分析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原因,促使学生思想上将化学、环境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有效发挥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知识中的应用。化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点传授时,针对可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知识点着重讲解,一方面保障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视度。
三、在化学实验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往往存在“三废”的问题,面对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少”三废”对环境的影响和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注重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化学实验操作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如药品的称量、试剂的取用、三废的处理等等,各个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这样就不会造成药品、能源的浪费,污染环境,同时避免发生比较严重的实验事故。化学实验药品无害化,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将一些实验现象或实验原理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科学、获取知识的兴趣。进行实验时,尽可能选择一些对环境友好的原料、催化剂等;“三废”处理标准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各种废液、废渣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门别类倒入各自的回收容器内,然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中和、分解、吸收、燃烧、回收循环利用等对其进行处理;计算机辅助模拟高危实验,个别化学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有毒有害物质比较多,危险系数比较大,造成污染比较大,又给师生身体安全及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的实验,与绿色化学的目标和原则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计算机模拟对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使学生在仿真操作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实验,又减少了“三废”污染。
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习绿色化学
有趣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与附近的化工企业进行沟通,带领学生观察化工企业对废气、废液、废渣等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指标测试试验,通过对水质、雨水的pH值、空气污染等指标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的危害。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题,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资料、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绿色化学进行调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让学生就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宣传绿色化学知识,为学生讲解绿色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利用绿色化学技术在降低环境污染中取得的成就,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绿色化学是未来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人类生存、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保证,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身边远至国内外的环境热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树立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责任感,使其有能力去发展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从而为绿色化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化学教学;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97-01
一、新课改中的化学实验教学的变化
以前的实验都是教师按着教材向学生灌输,教学方法单一,而且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在课堂中,学生的的动手能力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新课改中,教师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不再偏重书本知识,而是注重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口,动脑、动手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整体素质也能很好的得到提高。
另外,化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营造化学课堂教学情境。过去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机械地向学生大脑灌输知识。教师这种独霸课堂的行为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就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二、新课改中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最自主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了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的生动的学习情境。新教材中正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拓展视野”、“练习与实践”等栏目来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新课程中对实验内容的选择注重实验探究活动通过设置探索问题的情境,提倡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实验的乐趣,激发对化学世界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主动探索研究,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实、分析和统计结果等科学方法融于一体。让学生经历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相互作用,并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理解科学、理解化学,从而形成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当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多媒体在新课改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就是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本文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学科特征,谈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实验创新教学的尝试与体会。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尝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化学事实,加深对化学概念与化学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实验的科学探究内容增加了。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不可少的环节。
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实验习题以及课外化学科技活动等。各种方式的配合和运用,对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又以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更为重要,在这我想谈谈演示及分组实验的教学。
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教材上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多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股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校现有的状态,经费不足的条件下,在教学中以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更为重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操作和发生的现象,它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点,对于刚接触到化学课的初三学生尤为突出。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演示实验对完成双基教学任务,培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重视演示实验并做好演示实验,对于低年级的化学教学更为重要,通过演示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兴趣,而且通过教师示范也会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起着指导作用。它要求课堂演示实验要现象明显、准确、操作规范化,还要求新颖、生动、有趣。在演示过程中要仔细地教会学生实验操作方法,启发学生观察重要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形成化学概念。
如:在高一年级必修Ⅰ进行“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教学时,可以演示把锌粒放入盛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反应缓慢,当把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和纯锌粒接触,则反应加快。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演示实验的必要性,如果不做此实验,学生很可能错误的认为,金属锌越纯,在稀硫酸中反应越剧烈,而学生很难想象到当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和纯锌粒接触时反应会加剧。此后,演示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只有通过以演示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讲清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电化腐蚀的概念、归纳出电化腐蚀的一般规律,才能为学生掌握金属腐蚀及防护准备了条件。既有效完成双基教学任务,而在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记忆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它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普遍规律,即列宁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辩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作为形成学生感性认识的生动直观,大多是演示实验,而在学生的认识从抽象的思维进入到实践时,又往往是自己动手做实验。
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其中另一个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索问题,掌握知识,真正收到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学生动手实验,应注意培养他们有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起到实验应有的作用。并且应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要求。从初中化学实验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到其它各个实验,都应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操作、认真观察的态度,学会分析综合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作示范操作,指出实验步骤的要领,使学生心中有数,操作有序,才能做好实验。
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在实验室独立完成的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自己动手,通过独立观察得到现象,很自然地引起思维,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这也是培养独立观察能力最好的办法。
三、培养注意力的重要手段――趣味实验
注意离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比较集中于教师讲述的内容;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比较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课标规定的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共安排了80多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分子”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学生反映这样既好理解,又记得牢。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让实验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尝试性地改变了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部分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从而增大了学生的实验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尝试,这样做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这种做法就是将教材中难度不太大、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安全的实验让部分学生来演示。当然实验前要先让学生预习该实验,有时可以让要进行实验的同学预做该实验,充分掌握实验后才进行演示。例如,在处理教材《水的组成》的内容时,我让四个学生上讲台亲自演示水电解的实验,并且验证实验的产物……演示实验经过如此改进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讲台上下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高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借助多媒体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技巧性,因此在实验之前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如我在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新授课时,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利用教室的电子白板中的资源,选择“仪器”组装自己想用的一套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边组装边讲解制取步骤和注意问题。其他同学对所选“仪器”和所组“装置”及注意问题及时做出评价并从中吸取教训和借鉴经验。一些错误的操作和做法通过白板演示基本更正后,再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强化实验技能。
四、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本身就具有探究性,但由于探究性不是很强,达不到很好的探究效果。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培养 兴趣
人的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即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幼稚向成熟过渡阶段,对客观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做为好奇心和求知欲基础的需要和兴趣,便成了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一种最实际、最活跃、最持久的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会使学生如饥似渴地探索钻研,形成顽强的毅力,积极思考、刻苦攻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点我粗浅的看法:
一、上好《绪言》课,萌发学生心理兴趣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绪言》是开篇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绪言》课上,教师应该用生动、流畅、激励人心的语言,明显、新奇的实验现象去掀起学生心头的层层浪花,推动思维的涟漪,引起学生对化学王国的无穷遐想和强烈的追求,使学生情不自禁的登上兴趣之舟,开始化学学习的航程。
为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上《绪言》课时可增加“清水、牛奶互变”[1]、“神笔写化学”[2]等操作简单、现象新奇的小魔术,借以推波助澜,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兴趣。
二、加强化学实验,形成学生心理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化学教师既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规范、标准,更要开足学生实验,还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条件增加一些安全、简单的家庭实验。实践表明,当学生看到或做出新奇的实验现象时往往会感到惊讶,甚至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进而使学生上课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心理兴趣
化学学科的广泛应用性,是其它自然科学无法比拟的。社会上从工、农、军、科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大自然从“混沌亘古”到现代的尖端科学,各个领域几乎无处不有化学的足迹,无事不体现化学的神威。这无疑为教师利用学生对生活、生产的需求心理进行化学兴趣的心理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讲“碳”时,可介绍糖厂如何利用活性炭来除去糖浆里的色素及防毒面具中活泼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煤气中毒的原理及防止中毒的措施。讲“酸、碱、盐”时,让学生了解胃酸过多可服含AL(OH)3、NaHCO3等药片的一般卫生常识等。
四、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科心理兴趣的发展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自古至今的一条教育经验的总结。化学教师不论课内课外,不管是否担任班主任,都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抓住时机对学生启发、鼓励,尽可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克服不愉快的情绪,耐心且有信心地帮助化学成绩一时不够理想的学生寻求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方法,培养学习信心,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前进。偏爱、讽刺、挖苦都会产生相反的结果,都是万万不可取的。
另外,教师的知识广博、兴趣广泛、处事公正、责任感强等优良素质都会使学生产生“慕而敬之”、“敬而近之”的心理,感到学不好化学就对不起化学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激励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化学。
五、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巩固学习心理兴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搞活”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思想活跃、强烈的求知所欲和好奇心使他们不满足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渴望从课外得到补偿。
教师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化学课外活动,使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尽可能得到满足。如配合元旦、国庆会演组织“化学小魔术”节目,定期出好化学黑板报、开展学校化学竞赛,化学智力抢答竞赛、化学问题征解、实验装置展览、参加化工厂、厂化验室、测定土壤氮、磷、钾含量等,藉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强化和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