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01 17:07:59

导语:在农村发展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措施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关键性措施。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对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进行了完善和创新,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在社会中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如今,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人均的耕地面积也越来越少。在对农业经济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我国与其他国家比较,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低,农业就业人口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积极转变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主要避免社会经济形势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在对我国整体农村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人均耕地面积不仅在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降低,这些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会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

二、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了秩序发展

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内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它涉及到了多个方面,要想加强对这些内容的有效管理,要完善制度,加强基础保障和人力保障的力度。农业经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在加强对资源和人力进行有效应用的同时,还在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在维持农业生产秩序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农村经济内容进行了整合。在以前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养殖业为主,农民只能获得较少的经济效益,其市场经济也不够活跃。但是,在农村产业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农村市场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特征,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要采用有效和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加强对农村市场发展秩序的管理,不断规范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有效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二)提供了发展条件

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发展程度还是滞后于城市。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之一,是因为我国早期重点发展城市经济,将资源和政策等应用在了城市发展中,还有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经济本身条件不好,在实际的发展中缺乏资源,其基础设备等也较为薄弱[2]。然而,农业经济管理在此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发展提供了条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弥补了先天不足等问题。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还要有效应用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加强对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持续发展。

(三)提高了农村整体经济水平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对农村生产和资源等内容进行管理,保证资源的有效应用和配置,提高生产的质量。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在其中的有效应用,还能在提高经济指数的同时,体现在农村发展的实力,让市场秩序得到改善,对经济资源内容进行优化,完善产业链,增加农业收入,避免农村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在对我国基层农业经济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的管理措施内容丰富,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信息资源等新型管理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完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

三、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监理体制

虽然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这将导致农业经济管理行为不够规范。尤其是在农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村生产中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监理部门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善监理机制,可能会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在此过程中,一些部门还不清楚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技术也没在其中得到有效应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质量。由于没有完善的监理机制,工作人员还不能及时发现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经常出现分配和下放时不公平等现象,对资金和资源不能进行有效管理,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二)地域资源之间的差距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中,它主要依赖于经济资源、政策扶持以及法律支持等,所以在对其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要认识到地域资源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由于目前城市经济发展资源比较集中,没有在农村发展中得到有效应用,这将导致城乡地域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农村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缺乏资源,这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主要难题之一[3]。

(三)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在开展生产活动前要有土地和耕种技术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由于资金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容都受到了限制。随着农村耕地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大部分的耕地性质发生了改变,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会将其转卖给工厂和房地产商,这会导致农业土地资源受到压缩,土地的使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就是耕种技术的限制,虽然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部分农民由于自身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对新品种种植方法进行有效应用,再加上专业知识的匮乏,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应用,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农产品供销渠道也受到了限制。在对农产品销售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它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主要是由收购方决定产品销售的价格,这将严重影响农民在生产销售中的经济效益,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

四、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应用的措施

(一)转变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机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农业经济要想在此背景下更加快速的发展,就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丰富管理方式,主要结合宏观经济市场内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积极调整,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增长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投入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大工作力度,主要加强农业经济与实际情况的结合,还要根据出台各种相关政策和给予的资金,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定,开展生产活动中,不断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化的手段,积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主要在过去的人为劳动模式转变为自动生产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当地政府部门还要对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方向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主要结合农业经济效益,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转变,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其中的有效应用。此外,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生态功能的发展,主要发挥出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保护的功能,这样才能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4]。

(二)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容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就难以促进农村经济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容,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各项资源,为农业活动的顺利就进行提供基础。招商是引进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竞标方式招商,让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岗位,或者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此过程中当地的政府部门还要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对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电商合作也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农产品资源,但是在此过程中要不断丰富销售渠道,这样才能保证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可以与天猫和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进而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同时,经济支持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措施,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银行为农民提供一些小额贷款,进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5]。为了加强农民对技术资源的有效应用,地方政府还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主要加强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向他们讲解最新的农业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从而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三)融入生态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主要以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这种模式虽然投入的成本低,但是经济效益并不高,在实际的农业经济中还会出现能源浪费等多种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毁坏农业发展的根基。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要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生态农村经济发展理念,主要为农民讲解生态政策等内容,强化他们的生态发展意识,在其中不断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加强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发展生态产业,如观光旅游和采摘园等,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违规的农业生产活动,要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而保证经济管理措施的有效性[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有效转型,要通过融入发展理念和完善经济管理机制等措施,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合理应用,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明.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8(10):148-149.

[2]赵长勇.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微[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9):177.

[3]徐翔.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消费导刊,2019(45):122.

[4]王爱刚.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市场,2020(13):45-46.

[5]牟艳红.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文渊,2019(6):430.

第2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集体经济;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050-01

对于我国农村改革以及发展目标来说,我国需要不断的发展,并且在科学发展观有效的落实下,有效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建设,除了将家庭联产承包作为基本的经营体制外,还应当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力度,从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同市场经济实现衔接的目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集体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供以借鉴。

一、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集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集体经济也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实力的强与弱,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福利的提高,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户提供服务等职能,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就会就丧失了有效的载体。在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扩大农业公共积累,为农业生产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使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农业效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工业布局和城镇布局,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

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改善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在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的地方,农民分散经营的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生产经营信息不灵通,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中国农村能够真正带领农民集体致富的,还是要靠集体经济组织,典型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就建设得好。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都是一种强大的支撑,并且在农村转型与发展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从当前农村的实际状况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应当努力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明_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性质

家庭联产承包制,不仅仅只是注重单干,也不是作为个体经济,而是将这种形式逐渐引入到集体经济中,进而成为集体经济的一种责任制方式,一种双层经营的体制模式。对于这种双层经营体制来说,在进行统分结合的模式以及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包含诸多生产力,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目前农业经济再生产在某些地区处于停顿状态,集体服务和支持流于形式,农业生产和收益受到影响,这是引发农村地区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因此,必须重视集体经济的建设,努力完善各种制度,切实保护和使用好各种集体资源,加强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其活力,才能树立和巩固其参与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进一步赢得农民的认可和信任,完成其重大的历史使命。

2、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力度,建立完善的村级财务运作以及相应的制度。主动探索以及农业发展机制,在遵循家庭承包经营、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积极将农业用地引入到规模经营中。

各级有关部门及其政策都需要主动调动集体经济的不断进步,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而集体经济主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存在密切的联系,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有关方面不断鼓励各种集体经济的发展,推动集体经济朝着未来的方向发展,能够起到自我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当慢慢加大对基础设备、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3、发展集体经济要重视制度建设

将产权落实作为重点举措推动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不同形式的集体经济。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力度,从而最大程度为集体资产的增值空间提供保障,无论是在财力还是在物力方面都应当提高集体经济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以及科学管理约束体系。不仅仅在经营的时候只是在村庄,还应当慢慢的发展到不同层次的经济组织中。不仅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保护相关的合法权益,避免集体资产的过度损失,相关部门还应当从法律的角度上对集体经济引起必要的重视。

4、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状况

集体经济所具有的优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所存在的作用。在集体经济发展速度的地区,集体经济有着雄厚的力量,农民群众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有着较高的程度,同时也作为新农村面貌的呈现方式。而对于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的地区来说,出现儿童辍学的情况较为频繁,社会没有良好的治安,严重的可能会存在封建迷信活动以及相关的赌博风气盛行。

5、壮大集体经济力量,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相关部门应当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集体经济,促使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等有关方面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大力支持不同种类的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有关队伍,将农业生产水平以及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以提升。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力度,能够打破以往的格局,为农民朋友在社会中的地位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说,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这样就要求相关部门需要对主动的调动不同因素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而农村集体经济的落实情况有着不同的出发点,这样就促使各个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当满足当地的相关要求,最终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艺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J].特区经济.2008(09).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规划编制;重要性;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公路建设事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但是,我国的农村公路发展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公路建设基本上仍处于一个缺乏宏观规划自由建设的状态。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农村公路发展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农村规划编制的关键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旨在为我国农村公路规划发展提出可参考的依据。

一、农村公路规划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公路规划研究,对农村公路规划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更加深入分析和实践,农村公路如何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不仅能有效加快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同时能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设施基础,对拉动整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整体网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发展公路事业时如果将国道主干线、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视为全国交通网络的大动脉,那么农村公路就是连接这些主干动脉的毛细血管,从而将大动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公路网络。相较于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具有更加机动、灵活和直达的特点,能够为民众提供的服务面较广,此外,农村公路发展深入至各个农村和乡镇,能够将乡镇企业、农产品基地以及各项农村服务进行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和提高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对繁荣我国县域和农村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铺设的逐步成型,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已经变得迫在眉睫,加快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对确保我国公路网的和谐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现阶段,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不能忽略农村公路网络规划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对农村公路网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农村公路规划编制的目标应增加,农村公路规划应从单一目标的优化模型向多元目标的优化模型转变。多目标优化模型跟能客观、科学、全面地反映出农村公路规划设计者与路网使用者所提出的要求和意图,研究表明多目标型规划设计对发展建设我国农村公路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公路规划编制的关键点

第一,农村公路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公路节点的选择。公路网节点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节点选择时首先应依据农村公路网自身的特点、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等因素与区域经济、政治以及国防等方面的发展相结合,找出最为科学合理范围的节点作为农村公路网的节点。目前,我国农村公路网节点的选择主要是遵循以路网范围内的中心县、各主要乡镇、村屯等作为公路网铺设的节点,遵循强化中心县和其他乡镇之间的联系,其他主要乡镇之间进行联系的原则。除此之外,在农村公路网节点的选择时还应将本区域内的节点设置对发展此区域的未来经济影响作为布局的因素之一。例如,某个节点设置时尽管在短期内属于非重要节点,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会成为某一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此时就应将此节点作为选择之列。此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除个别省份外,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较为不发达,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因此,在进行全国性的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中,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公路节点的选择,就应将各节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与西部开发的战略规划向结合最为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

第二,我国农村公路路网规划设计布局的优化。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政府;管理职能;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01

一、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晋江市位于我国福建省,属于福建省下辖县级市,它是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其经济实力之强令人刮目相看,连续十八年都是位居八闽县级之手。总收入达1000多亿元。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到2015年底,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经发展到368个,组织成员大约有15万人,计划占晋江农村人口的一般数量。在2015年,仅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100多个,总出资额大约达70亿元。这些农业经济合租组织涵盖范围非常广,如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加工及运输等农村各产业。

二、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晋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不难发现由于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比较慢,还没有充分意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对这个组织的理解相对比较狭隘。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够帮助农民的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甚至有的人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种市场垄断,属于计划经济。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容。还有由于曾经的农村合作社运动的失败,使农民从内心产生了恐惧和障碍。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之后,会形成利益团体,影响基层政府的稳定和管理。这些思想上的狭隘,导致农民对于参与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热情不够,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工作止步不前。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组织的良好发展,首要问题就要在思想意识上改变农民的想法,解除他们的误解,使他们明白建设农村经济合作发展是对他们有益处的事情。

2.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保护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落实。至今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条例来保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样就会指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缺乏一个良好的法律运营环境。一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或者矛盾,都无法依靠相关的法律政策来进行自我保护。更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政府也无法行之有效的进行约束和管理,更无法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在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方面,我国的法律还是一片空白,这也导致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注册登记的状况比较混乱,根据对晋江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状况的调查来看,在工商、民政、农业部门注册登记的都有。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中的政府管理职能的有效应用

1.政府要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在新时代的迅速发展下,改革创新发展后出来的新生事物。它的作用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为了引导农民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首先就要先让每个干部群众明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建对于农民的利处,而村干部则是是农民的领头羊,只有他们意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之后,才会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农民大力宣传,解除农民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误解,使每个农民都意识到农村经济组织可以给自身带来的益处。其次还可以在已经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方,举行试宣传示范的方法,让农民亲自看到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广大农民眼见为真后,对于参与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会提高。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一切事情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所以政府做好法规建设,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是政府各行政部门应尽的职责。因此国家在此基础上,应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然后根据本国国情,尽早制定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相关法律,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法律环境下健康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还未出台时,可以先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些促进、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条例和章程,保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有序性。

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于起步比较晚,在组织规模、资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良好的发展,一定要加大扶持的力度。首先在工商登记和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在资金方面,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其健康发展。还可以根据每年本地区的财政收入状况,安排一定的数额实行低息贷款。三是在税收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是属于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所以在地方税允许的范围之内,政府可以进行税费优惠政策或者说在一定期限或者范围内免收税费,保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运行。四是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在帮助农民进行农业产品生产的条件下,设立风险防范金,一旦农业生产出现问题,农民无法从农产品中获得经济收入或者遭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可以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四、结论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民自主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建立极大的维护了农民权益,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为了其良好发展,需要政府发挥管理职能进行扶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群众文化;重要性

0引言

乡镇文化站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农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的提高。建设发展乡镇文化站的目的在于对公共文化生活和服务进行提升。那么在乡镇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下面本文就对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1群众文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农村经济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由于存在着地理位置、文化环境不同,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文体设备落后、文化资源不足等将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文体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贫乏。当前的群众娱乐方式只有看电视、打麻将、下棋等,没有别的活动形式可以进行选择,而且这些活动在农村的各个家庭小院中是随处可见。从这些比较盛行的娱乐活动中可以看出,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当前对于文化事业的建设没有经济建设受到的关注度高,在乡镇、农村发展中一些领导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发展财政上面,对农村的经济收入进行重点的发展和提升,而忽略对农村文化的建设。由于文体活动设备缺乏,农村人员在闲暇的时候只有进行打牌、闲聊、搓麻将,这些增加了一些恶习的产生,比如说赌博,将农村风气进行败坏[1]。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重视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村文化活动的建设有了初步的成效,丰富了农村文化活动,将农村文化发展进行提升。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建设发展乡镇文化站对文化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它也是农村文化发展的重头工作,让乡镇文化站成为农村文化发展中心,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服务平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将其在农村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展现,让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将农村文化进行发展。

2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必要性

(1)乡镇文化站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们国家建设中的发展需求,将社会文化进行发展,但是在农村文化发展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不仅文化资源缺乏,一些文体活动设备、文化活动也缺乏,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慢慢的进行退化,为了将我国传统的文化进行发展,将乡镇文化站作为文化发展的阵地,进行文化宣传,组织文体活动,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2]。

(2)乡镇文化站为新农村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思想。农村文化发展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进行结合,农村文化的建设要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农村文化的发展要将党的思想进行贯彻落实,乡镇文化站将党的思想、方针和文化发展政策进行宣传,让农民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科学认识、技术掌握等,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将其素质和道德素养进行提升,将农民正确的生活观和和谐社会的思想进行提高。

(3)乡镇文化站为农村群众进行服务。乡镇文化站为农民群众进行服务,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将文化服务进行落实,对社会主义文明和文化的繁荣进行加强和促进。动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文化教育,实现自我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农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并带着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参与。

3乡镇文化站在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1)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国民经济在不断地增长,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农民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是必然产生的,文化活动中心从基层进行文化建设,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根据乡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的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等条件,进行多样、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群众文化发展和农村经济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对知识文化的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就会更高,乡镇文化站结合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将群众的生活进行丰富,举办各种文体活动、节目演出等[3]。

(2)为乡村文化建设奠定基础。乡镇文化站是群众文化长期进行的产物,它为农村文化服务队伍的建设提供保障。文化活动中心的负责人要有一定的艺术认识,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乡镇文化站的工作是将乡镇文化发展和农村特色进行结合,创建具有合作、团结性的文化活动,将农村不同方面的文化进行结合建设,为建设特色乡村文化奠定基础。

(3)体现对公共文化活动进行的多元化构建。在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中,可以将群众文化活动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文化活动,一个是阵地文化活动。阵地文化活动主要是对老年休闲文化、儿童艺术文化、知识讲座等,而社会文化活动主要是针对一些风俗、节日庆典等进行文化活动的举办。乡镇文化站的作用是进行普遍性和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现行的面貌进行改善,形成特色文化。

(4)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音符,为群众建设文化净土。文化活动中心按照不同年龄的文化需求,举办文化活动,将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群众文化学习的中心和场所,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基础,将一些不良习性进行改善。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市场配合,将盗版的教材、读物等进行清除,对群众的文化生活环境进行净化[4]。

4结语

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将群众的思想文化、精神文化进行提升,还可以对农村文化进行建设和促进,帮助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晓艳.乡镇文化站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剧影月报,2010(06):6768.

[2] 吴学锋.试论乡镇文化站现状及文化建设工作[J].丝绸之路,2011(24):5152.

[3] 汤忠民.浅谈乡镇文化站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163164.

第6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加快新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新农村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作用。并初步提出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图书馆思路。

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振兴“三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对于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无疑给我国面临生存困境的农村图书馆注入了活力。各地政府部门和文化部门以及图书馆部门都积极响应这一政策,经费、图书、技术也随之涌进农村,为农村图书馆的创办和农村文化的丰富创造了条件。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图书馆(室),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和智力支持,值得深思和探讨。

一、加快新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农村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70%在农村。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丰富的农产品,不仅直接为人民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食物,同时又为食品、化工、生物、纺织、建筑等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材料。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可为工商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农村还是工商业的广阔市场,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对象。不发展农业经济,不改善农民生活。不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国民经济的基础就不牢靠。因此,农村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

“三农”中,农民又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现代化农村的主体,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前进的决定因素,农民问题居“三农”问题之首。只有当大多数农民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并掌握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才能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因此,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成为农村图书馆工作中的核心问题。不推进农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广大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得不到提高,就无法改变农业经济滞后的现状。

(二)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亟待提高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高素质的农民,二是拥有文明发达的农村。实践证明,科技的进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比较落后,农业生产力较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与科技高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民文化技能的落后与先进科技的广泛运用之间存在矛盾,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障碍。农民对相关市场经济知识缺乏。导致生产的被动性与盲目性;资金运作知识的严重不足,缺乏“富而思进”的精神,则严重影响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农村文化落后与生活贫困的现状与“先进文明的农村”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有的地方的农民不信科学信鬼神,不建学校建庙宇;逢年过节赌博成风,吸毒、等违法恶习有蔓延趋势。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亟待提高。没有先进的农民,就不可能有先进的农村,没有先进的农村,就不可能有先进的农业,也就不可能有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新农村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作用

(一)是向广大农民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机构

传播科学知识、传递科技情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图书馆保存着较为丰富、系统的古今中外文献资料,收集了较为新颖、完整的农业经济科技情报,这成为农村图书馆从事科技文化信息传播工作的物质条件。农民可以从自己身边的图书馆找到所需要的先进农业生产知识、科学管理方法和农业市场信息,从而学习和运用新的生产技能,合理地调整生产结构。努力发展农业产业,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第7篇

摘要:农村作为建设生态文化的重要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生态文化建设进程的步伐。加强建设农村生态文化,能够有效实现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本文从生态文化概念入手,强调了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的重要性,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策略,旨在加快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化;农民;生态意识

一、前言

面对现今日渐严峻的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党的十提出了农村生态文化的建设。农民是农村人口的主力军,其生态意识和文明理念的提高与农村的生态文化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农村人口需树立起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的生态意识,与政府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相结合,为建设美丽的中国做出努力和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化的建设迫在眉睫,农民的自我生态意识也应有所提高。相关政府机关需将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相结合,以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提高为基础,切实加快农村的生态文化建设。

二、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及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的重要性

(一)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农民在特定的本土生存环境下,逐渐发展并形成的生态价值观被称为农村生态文化,广义的农村生态文化集中反映了农村人口的生存方式,也体现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发展趋向,主要分为物质层面及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各种农村生态文化内容。狭义上的农村生态文化是指精神层面上的生态文化,主要是指以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为基础,将维护生态平衡和创建美好生活作为目标,逐渐建立起的一种生态价值观和文化系统。农村生态文化的建设是自然与人和谐共处关系形成的关键,同时也是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共赢友好的合作状态。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法规体系是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其主要任务。相关部门需大力普及生态及科学知识的教育工作,引导和培育以生态为主体的消费形式及生产方式,致力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社会价值观念的构建。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提高能够积极推动农村生态文化的建设,农村生态文化的建设既与自然环境生态文化相关,也于生态中人文和交往文化离不开关系。

(二)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的重要性

生态意识是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一种全新认识,并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种价值观念。良好的生态意识能够科学的帮助人们处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到自身对生存环境的依赖性,进而减少对大自然的掠夺,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提高能够让其认识到人类发展中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随着他们自身生态意识的提高,会逐渐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中来,而农民公众的参与程度也决定着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程度。

农村人口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建设农村生态文化的重点为对农民进行相应的的生态文化教育。相关部门需从终生教育、全程教育和全民教育等方面进行生态文化的教育工作,其中包括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成年人的社会化教育。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有近一半的人口为农民,因此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培养是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的策略

(一)开展相应的生态教育活动

现阶段的农村缺乏对生态文化的教育,相关部门应做好培养农民生态意识的工作,通过开展相应的生态教育活动加强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可定期利用网络媒体,组织农民观看有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纪录片,加深农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可通过宣传教育工作让农民认识到恶劣的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进而提高农民的责任心和危机感,让农民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此外,定期开展的科普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生态化和科学性的提高。

(二)发展良好的农村生态经济

积极发展农村的生态经济,能够有效促进该地区内的人类生态、自然生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发展,激发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提高。农村地区需充分认识到自身地理优势,注重现代化农业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若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则可在现代化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行业,以因地制宜和保护环境为前途寻求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激发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提高。

(三)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

现行的环境法律体系在农村污染防治方面并无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农村中农药、化肥、畜禽等易产生污染的事物缺乏相应的规定,农民在无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大量使用此类产品,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并加以约束,以保证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投入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

现阶段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垃圾处理设施的缺乏导致农民不合理的处理生产生活垃圾,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和农村环境的保护,投入相应的环境基础设施,完善该地区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督,做到责任到人,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我生态意识。

四、结语

农村生态文化和建设与农民自我生态意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建设农村生态文化是保证整个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建立起良好的农村生态文化需经历较为复杂的过程,相关部门必须把握好生态文化的意义、任务和内涵,致力于生态文化环境的建设和宣传,才能在农村领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舆论,提高农民的自我生态意识,进而推动农村生态文化快速稳定的发展。(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开展;问题阐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农村土地管理不仅是各级领导和广大民众需要重视的内容,同时也对农村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决定作用,也是促使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以来,我国不断关注三农的发展问题,而进行基层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对基层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加以完善的时候,需要对基层农村土地利用人员就当前的政策问题进行比较积极的引导,并且对基层农村土地利用人员普及严格规律规制相关内容,进行政府与基层协调工作完成,并且能够做出比较有利的监督措施,使得农村土地在进行利用的时候更加合理。

1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1国土资源管理

长期以来,在进行国土资源相关数据收集的时候,需要在收集的过程中,对其中相关的数据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测评和计算以及估化等方式,需要经过比较严谨的处理过程中,对其中相关数据内容加以处理,国土资源管理在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主要将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等一系列学科增和起来加以应用,使得土地规划与利用的工作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因为土地资源管理综合这多种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其对我国每一寸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决定作用,并且预计从中得到比较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等,这就使得国土资源管理带来的诸多利益关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和规范,并且在进行土地资源分配的时候,能够更加合理和科学,这也是对我国国土资源加以调节的重要载体。我国土地资源在进行利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有限性的特点,国土管理资源对我国国土规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对其加以管理的时候,其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能够不断对我国国土的利用价值有效提升[1]。

1.2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国土资源是和民众的生活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的,对于一些基层农村人员在进行土地分配的时候,对他们的生活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土地是资源的重要载体,其对群体的切身利益内容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人们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正确的认识和加以关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能够对基层农村人员的基本利益提供重要的保障,其能够对基层农村人员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而在另一层面中,这一方式也是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相符合的,能够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开展更加顺利。

2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问题

我国的人口相对比较多,并且资源相对于人口而言呈现出不足的状态,使得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在这一基本国情的情况下,就比较产生人与自然发展无法协调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国土资源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对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有效处理逐渐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土资源工作已经逐渐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果,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对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农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比较积极贡献。但在基层国土体制改革逐渐合并乡镇之后,其中新建设的乡镇主要是由原来的几个乡镇合并而成的,因此在进行国土资源管理的时候,管理区域增加,土地资源的管理就出现一定难度,其中土地利用违法的情况往往层出不穷,而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情况又相对比较复杂,农民在法律认识方面存在着不足,就会使得在土地资源管理的时候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使得农村土地资源的监管难以到位,使得违法建设情况增加[2]。

3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3.1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意识

国土资源是资源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国土资源管理的时候,需要对其中相关的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首先能够提高人们对国土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国土资源管理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在对国土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如果其管理工作不合理,就会对农村国土资源的利用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不断对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升,同时也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意识加以重视。政府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通过各项讲研活动,促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将这一理念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得社会在进行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应对的时候,能够形成比较良好的社会风气。

3.2对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体制改善

合理的管理体制在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只有对管理体制加以完善,才能够有效促使管理工作真正进行下去,并且不断对政府的管理力度加强,使得政府在进行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管理的时候能够尽到责任,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的相关体制内容改革和管理力度增强,使得基层农村国土资源利用率能够得到大幅上升。政府在对国土资源加以管理的时候,需要将其中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划实施,对没有明显效果原有的管理体制加以改革和完善,使得城镇与农村两者之间的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配合,并且对其中的政策加以积极改变,使得开展土地复垦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对其中的惩罚政策也加以完善,并且不断对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加强打击。政府在进行管理体制完善和惩罚以及监督体制加强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加以保障,还能够有效促使社会的发展更加稳定。

结束语

在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发展逐渐得到有效推进,需要基层农村人员和社会多数人的观念中,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的思想加强,能够认识到进行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能够更好的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基层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还并不完善,其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得以关注和重视,其关注的主要内容分别在保护耕地以及土地分配方面等方面作为其重要的突破口,不断使得国家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并且能够认识到国土资源的管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加强,使得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进行,并且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得以不断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审计;财务管理

1加强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1.1加强农村经济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农村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责任不明确、资金流向得不到控制等。此外,农村经济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在这特殊的转型时期,农村的财务管理中必然会有疏忽,影响农村的稳定。及时加强财务审计能够纠正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有效控制资金流向,将国家的财政支持制度落到实处。最后,由于我国农村的村干部主要负责财务管理,他们年龄普遍比较大,虽然得到村民的信任,但是财务管理经验比较落后,不熟悉最新的财务管理流程,同时,也缺乏年轻得力的助手,存在着比较守旧的老干部思想,缺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导致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提不上去,阻碍投资方向。

1.2加强农村经济审计能够促进资金合理使用

社会不断进步,农民对生活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农村生活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正是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农村经济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农村经济资金自己使用这块仍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村级的财务走向不明确,村民没有知情权,即使公开的财务内容,有时也会出现与账户资金规划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的不合理性,提出科学使用建议,让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2农村经济审计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

2.1没有完善的审计制度

我国虽然在规范经济审计方面颁发了《审计法》,但是审计法并没有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内容在农村不适用。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法》只是形式,具体的工作仍然缺乏依据。此外,在农村的审计工作中,缺乏制度监督,特别在农村旧账、坏账方面,出现取证困难的情况。虽然村干部在审计工作中担任监督者,但是当问题涉及到本人的时候,就会受到利益关系的限制而得不到妥善处理,小事化了的态度损害了监督者的权威性。

2.2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随着农村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凸显,相关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让人唏嘘。很多审计人员都是凭借经验上位,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不熟悉审计流程,尤其在人情世故面前容易动摇,使得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即使引入一部分专业审计人员,但是影响力太小,在科学审计结束之后,很少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审计结果不被认可。

2.3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在农村缺乏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同时,相关工作也缺乏经费的保障,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审计效率也不高,影响了农村整体的财务管理。

3强化农村经济审计规范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3.1首先是加强农村经济审计立法的步伐

农村审计乱象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无法可依,因此,立法部门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是关键。在审计立法中要明确责任,发挥农村审计的实际作用,通过相关法律的制定,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让农村的审计工作有原则,审计方法和流程更加具有规范性。此外,农村的审计工作要让涉及到的农民有知情权,秉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对于违法乱纪的负责人要严肃处理。

3.2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

农村审计工作涉及到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能任由审计人员凭借经验处理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安排专业的审计人员到村任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审计流程。乡镇政府可以定期对各个村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用最先进的审计知识武装他们,此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避免腐化,让他们经过培训,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具备专业资格,做好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坚强后盾。最后,需要专门设立农村设计监管部门,以提高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每笔账目的流向都有法可依,有迹可循。乡镇政府也要加大经费的投入,让审计人员能够踏实工作,无后顾之忧,提高农村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3加大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在农村工作的相关审计工作人员要提高审计工作重要性的意识,要定期和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加强对农村经济审计的宣传,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让基层的农民群众认识到审计工作的价值以及与自己的关系,维护个人的合法利益,让每个群众意识到审计工作和自己息息相关,进而支持农村审计工作。这样能够帮助审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让审计工作深入到基层。群众的意识增强了,就有利于落实审计结果,同时得到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有效监督,举报不明确的资金流向情况,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和腐败情况,让农村的经济发展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提高经济发展的健康性。

4结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财务相关问题,因此,农村的经济审计工作逐渐被提上议事议程,不断强化农村经济审计,可以帮助农村进行财政规范化,缓和群众的经济纠纷,维护农村的稳定。目前,农村审计中有很多问题,包括,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等,需要加强立法的落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大审计重要性的宣传,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玉亭.强化农村经济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8).

[2]朱爱霞.强化农村经济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