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统计学特征

时间:2023-08-01 17:07:59

导语:在统计学特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统计学特征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

统计学作为经济类、管理类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教育和普通本科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科院校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主要以理论为主,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学有所用。

前者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后者针对的对象则是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意在分析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的一些特点以及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同学们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例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高职高专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论上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难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专业都建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就具体问题,模拟问卷调查,从得到的调查数据里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组织过学生就生活费的花费问题做过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考查学生都是用了哪些统计方法,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姚波。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模式[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2).

董芸。注重理论教育强调动手能力———浅谈高等职业教育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

第2篇

【关键词】 安全;事故,交通;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B 8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32-03

我国近年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持续保持在7%以上,机动车拥有量高速增长,道路交通事故(Road Traffic Accident, RTA,下称交通事故)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交通事故也日益成为影响中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已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3]。有研究报告,中小学生年交通伤害发生率高达1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4]。本研究以横断面研究方法描述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特征,为预防控制中学生交通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济南市区7所中学(4所初中,3所高中)在校学生8 920名为研究对象。共回收问卷8 861份,其中有效问卷8 524份,有效应答率为95.6%。男生4 128名,平均年龄(15.6±1.8)岁;女生4 396名,平均年龄(15.6±1.8)岁。

1.2 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员在班主任的陪同下进入班级,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发放交通安全知信行问卷。学生填写完毕(20~30 min)后,由调查员当场回收。

交通安全知信行问卷中有关知识部分由32个问题组成,分为一般安全知识、步行安全知识、骑车安全知识和乘车安全知识等4个方面。4个方面的得分为对应题目得分的总和,满分分别为20,11,12,11分,总分为54分。各项交通安全知识的合格率以平均得分减1个标准差(x-s)为合格。

1.3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应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交通安全知识 男、女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都在75%以上,除步行安全知识外,其他各项平均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4.60,7.52,4.97,P值均<0.01),见图1(由于各项安全知识的满分不一致,故图中所示得分为实际平均分转换为百分制后的得分)。除步行安全知识以外,女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31.67,64.00,33.33,P值均<0.01),见图2。

按性别分层后,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男=49.64,24.34,12.68,16.12,30.14,χ2女=49.18,30.94,13.32,26.27,34.46,P值均<0.05)。除骑车安全知识以及男生乘车安全知识以外,其他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均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经趋势χ2检验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男=8.28,13.25,4.49,χ2女=17.51,4.34,4.66,9.95,P值均<0.05)。

2.2 交通安全相关态度 90%的学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对预防交通事故非常重要,女生比例高于男生;70%的学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是减少交通违章最有效的措施,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认为交通事故的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对中学生责任事故原因认识上,更多的女生认为原因在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见表1。

按性别分层比较,不同年级男生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级越低,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越高,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20);不同年级女生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P 0.006),尽管年级越低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越高,但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 0.152)。随着年级升高,男、女生认为交通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的比例下降,而认为原因在于驾车或骑车的对方以及交通管理者及其他的比例上升,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2,14.20,P值均<0.05)。随着年级的升高,男、女生认为中学生责任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不懂交通规则的比例降低,而归因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比例增高,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25.35,P值均<0.05)。 br>

2.3 交通行为 10.8%的学生每周违反交通规则次数在5次以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3,P=0.000),见表2。

男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排在前3位的违章行为均为骑自行车带人、闯红灯、边骑车边听耳机。见表3。

按性别分层后,除“骑自行车双手离把”女生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交通违章行为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男、女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调查还发现,有28.2%的男生承认骑过摩托车,女生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24,P=0.000);11.3%的男生驾驶过机动车,女生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60,P=0.000)。

3 讨论

中学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在75%以上,说明总体上中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各方面有较好的了解。但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不同,女生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优于低年级学生。上述结果和李延红等[5]研究结果相似。儿童青少年随着年级/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提高,接触到的知识和信息更趋丰富,交通安全知识随年级/年龄增高的现象符合其认知发展规律。性别之间的差异可能为:女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较高,因而对交通安全教育更加重视,平时会更注意交通安全相关知识和信息;女孩家长在交通安全教育和监护方面更加重视和积极[6]。上述结果提示,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应对低年级中学生以及男生有所侧重。

对待交通安全态度上,多数学生的态度比较积极、正确,性别、年级分布特点表现为女生和低年级学生更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更倾向认为交通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认为责任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说明女生交通安全态度优于男生,低年级优于高年级学生。李延红等[5]曾报道,中小学生交通意外伤害信念女生优于男生,年龄分布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情况,即10~岁和12~岁年龄组较好,7~岁和15~岁年龄组较差,其中15~岁年龄组最差。

研究发现,10%~20%的中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7],女生交通行为表现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交通正确行为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且随着年龄组增高,交通错误行为呈上升趋势[5]。本研究中,约80%的学生每周违反交通规则的次数在2次以下,说明多数学生很少违反交通规则。男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女生,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男、女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关于年级和交通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也有研究认为,青少年各项骑车危险行为基本随年级升高而降低[8],可能与研究对象中的高年级学生为大学生,而和其他青少年相比,大学生的文化等素质更高,因而交通行为更规范有关。男、女生经常发生的前3位交通违章行为依次为骑自行车带人、闯红灯、边骑车边听耳机。

上述中学生交通安全知信行的研究结果揭示出一种矛盾的现象,即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的同时,交通行为以及交通安全相关态度却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得更差和更消极。上述知识、态度和行为随性别和年级变化特征,可能与男、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随年龄增高自我意识增强、性格更趋向叛逆有关。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儿童道路安全知识的提高不会必然引起行为的改善[9],教师和家长必须区分清楚儿童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懂得多的孩子就一定更安全。

此外,调查还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男生骑过摩托车,甚至有11.3%的男生驾驶过机动车。有数据表明,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和私人汽车保有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私人轿车数量增长率最高,已占全国汽车总量的20.20%[1]。这意味着汽车将大量涌入家庭,更多的中学生有机会尝试驾驶机动车,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中学生驾驶机动车引发的事故可能会快速增加。

(致谢:感谢济南市教育局及有关中学师生在研究中提供的无私帮助!)

4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尹志勇,肖凯.我国2002~2003年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641-644.

[2] 韩晓军,朱静,蒋庭魁,等.浙江省1995~1998年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分析.疾病监测,1999,14(11):428-429.

[3] 张佩斌,陈荣华,邓静云,等.江苏省1994~1995年0~14岁儿童意外死亡前瞻性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5):290-293.

[4] 王旭霞,何庚声,郝爱华, 等.甘肃省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疾病监测,2004,19(9):353-355.

[5] 李延红,卢伟,周顺福,等.上海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现况调查.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19(3):155-159.

[6] ZEEDYK MS, KELLY L. Behavioural observations of adult-child pairs at pedestrian crossings. Accid Anal Prev, 2003,35(5):771-776.

[7] 郭亚文,徐大麟,周祖华,等.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34-336.

[8] 陈天娇,季成叶,星一,等.中国青少年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4-25.

第3篇

关键词:流量特征;链接特征;速度特征;数据分布;大学网站;两广地区

描述和评价一个网站通常应使用流量特征指标、链接特征指标和速度特征指标等三大特征指标,其中流量特征指标包括访问量、点击率;链接特征指标包括总网页数、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外部网络影响因子和链接到网站的站点数;而速度特征指标则包括网站建设速度、网站利用效率和网站平均显示时间。通过特征指标的比较,可以判断不同网站品质的高低。本文将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两广地区(广东与广西)的大学网站三大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两地区大学网站的异同,以此为网站建设战略的选择、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指标

研究对象:本文将网站――中国精彩网址()所的广东地区的大学和广西地区的大学的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广东地区用1表示,广西地区用2表示。

研究指标:基于可行性的考虑,本文将访问量、点击率、总网页数、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外部网络影响因子、网站建设速度、网站利用效率作为研究指标,共8项。访问量:此值是测度网站受欢迎程度的有效指标;点击率:网站的信息内容及服务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大,此值愈大,总网页数值越大,说明网站的规模和信息量越大;总链接数:包括内部链接量和外部链接量,内部链接量反映网站的自组织能力,外部链接量则反映网站的影响力;外部链接数:此值反映的是网站利用程度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外部网络影响因子:是测度网站影响力的最佳指标之一;网站建设速度:反映网站的建设速度;网站利用效率:量度网站利用效率和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

二、指标数据获取工具和方法

访问量、点击率的数据是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发起,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搜提供技术支持的国家级互联网网站排名项目“中国网站排名网(.cn)”的“三月平均访问量”和“三月平均点击率”来获取。

总网页数、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的数据通过搜索引擎AltaVista获取,以中山大学为例,检索式分别为:

Host:

Link:

Link: -Host:

外部网络影响因子的数据由检索得到的外部链接数与总网页数相除得到。

网站建设速度、网站利用效率的数据则是通过使用“互联网档案馆() ”的“Way Back Machine(时光倒流机器) ”获取其相对年龄,然后用总网页数和总链接量分别与之相除得到。

各个特征指标的统计特征值通过统计分析工具SPSS16.0获取。

网络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为了减小由此带来的数据误差,我们争取在两天内完成了数据的搜集

三、研究思路

本研究依照下面思路进行:

⒈获取特征指标的数据(限于篇幅,文中不显示这些数据)。方法和工具如上所述。

⒉填充缺失值:使用SPSS的菜单“TransformReplace Missing Values……”进行。基于很多的原因,通常我们在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并不能完整,部分记录存在缺失数据的情况,即存在空白数据,为了方便进行统计分析,需要将这些缺失值填充替代,以便形成完整的数据序列。SPSS提供了很多种填充缺失值的方法,本研究选用Series mean法,即采用变量所有的非缺失值的均值对缺失值进行填充。

3.获取特征指标的统计特征值:使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的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进行。在统计学中,对数据分布的规律,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和测度: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即反映各数据集中在什么水平上;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即反映各数离开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即反应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测度集中趋势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常用的度量集中趋势的特征值有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中位数)。离散程度是指一组数据差异程度的情况,常用的度量离散程度的特征值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偏态和峰态是指一组数据分布的形状是否对称,偏斜的程度以及分布的扁平程度,常用的度量偏态和峰态的特征值有偏度和峰度。本文选取了算术平均数、最小值、中位数、最大值、全距、标准差、离散系数、峰度和偏度等9项统计特征值用于对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规律的描述,SPSS的输出结果见下表。

⒋绘制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的频率直方图:使用SPSS的菜单“GraphsHistogram……”进行。在统计学中,为了直观和形象地显示某个变量的数据分布规律性,通常会使用图形。统计学中使用的图形类型很多,本研究选择使用频率直方图 (限于篇幅,图略去),其中横轴表示所考察的特征指标,并标出各区间上、下限,纵轴表示频率,以每一组区间为底,以该区间上的频率为高画一个长方形。

5.绘制P-P概率图,确定特征指标的分布函数:使用SPSS的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P-P…[2] [3]”进行。在统计学里,通常会利用P-P概率图来确定一个变量的分布函数。所谓P-P概率图,是以变量的累计概率为横轴,以指定理论分布的理论累计概率为纵轴描出的散点图。如果待确定变量来自于指定理论分布总体,则所有的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本研究分别以13种的概率分布,即Beta(贝塔分布)、Chi-square(卡方分布)、Exponential(指数分布)、Gamma(伽玛分布)、Half-normal(半正态分布)、Laplace(拉普拉斯分布)、Logistic(逻辑斯谛分布)、Lognormal(对数分布)、Pareto(帕雷托分布)、Student t(t分布)、Weibull(威布尔分布)、Uniform(均匀分布)对两地区大学网站的各个特征指标进行拟合,确定其数据分布函数。(限于篇幅,图略去)

6.分析数据,对比研究。

7.得出结论。

四、数据分析及对比研究

⒈从表和频率直方图我们发现两地区的大学网站八个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都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无论是广东地区还是广西地区,其大学网站的八个特征指标的数据算术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峰度全大于0。除点击率外,所有特征指标的数据的分布偏度均大于1。

⒉从图P-P概率图发现,只有用对数正态分布对所有特征指标的数据进行拟合,P=P概率图上所有的点才呈现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

⒊流量特征指标的对比研究。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平均访问量为24.24人/百万人、平均点击率为4.89页/人,而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两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3.24/百万人和4.51页/人,根据两地区的大学网站的两项指标之间的差距,我们能很确切地指出,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和信息内容及服务对用户的吸引力要高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不过,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访问量的离散系数要远高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从这一点看,广东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差异要远大于广西地区的。

⒋链接特征指标的对比研究。①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总网页数的平均值为5353.53,离散系数为1.67,而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同样指标的平均值为5589.35,其离散系数是1.29,说明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平均规模和信息量相对要小一点,但是广东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的规模的差异较之广西地区的要大。②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外部网络影响因子平均值分别为3465.04、2478.20与3.35,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上述特征指标的平均值为2180.18、1352.78与0.63,在绝对量上,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6倍、1.8倍与2.2倍,两者具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表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在自组能力以及影响力方面较之广东地区的要逊色许多。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总链接数的离散系数要小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而另外两个指标的离散系数就要高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这样的差异说明广东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自组能力差异要小于广西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但就影响力而言,广东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的差异相对广西地区的要大,

⒌速度特征指标的对比研究。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网站建设速度、网站利用效率平均值分别是112.13与42.33,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同样的特征指标平均值为77.30与25.88,两者具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说明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建设速度较之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要快,利用效率相对也高。两指标的离散系数也都是广东地区的大,相对广西地区,广东地区不同的大学网站的建设速度和利用效率差异要大一些。

五、结论

通过对两广地区的大学网站三大特征(流量特征、链接特征和速度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规律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⒈两地区的大学网站各个特征指标的数据分布形状相似,全为右偏、尖峰分布,而且,除点击率外所有指标的数据分布都是高偏分布。

⒉两地区大学网站所有的特征指标的数据均大致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⒊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八个特征指标除总网页数外,其算术平均数均大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算术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总体来说,无论是建设的速度,受欢迎的程度,还是网站利用效率或者影响力都要高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

⒋广东地区的大学网站八个特征指标除总链接数外,其离散系数均高于广西地区的大学网站的,离散系数显示了一组数据差异程度的情况。因此,可以说,相对广西地区,广东地区大学网站的发展不是那么均衡,不同大学的网站建设速度、利用效率以及其影响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李长玲,王效岳,付鑫金.网站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权值分配[J].图书情报工作,2008(7).

[2]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析与SPSS应用[M].北京:民邮电出

版社,2003.

[3]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 12.0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茆诗松.统计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符启勋,方晶晶. 实用统计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2005.

第4篇

一、儿童哲学的内涵

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51年就提出了儿童有哲学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孩子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中,意外地发现人类在哲学方面所具有的内在察赋……”[1]但是儿童哲学作为概念是由美国哲学家李普曼在其1969年的著作《HarryStottlemeire’sDiscovery》中首次提出的。随后,美国哲学家马修斯把这个领域系统化,使之成为与科学哲学、艺术哲学等相并列的学科。由于两位先驱对儿童哲学研究的志趣不同,“儿童哲学”这一概念也有着两种不同的定义:第一种是马修斯所主张的“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ofchildren),他认为“运用哲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2],儿童的思考“有许多几乎是天真而又素朴的,也可能是最有哲理性的问题。”[2]因此,“儿童的哲学”可以界定为儿童关于世界(即常说的宇宙人生)的观念,既包括儿童的好奇、困惑、探究,也包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阐释[3];第二种是李普曼所主张的“给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forchildren),他认为“由于哲学最素朴的特质并非专有名词或术语,而是向生活不断地发问,因此哲学所要求的探究精神对于仅有极为有限的生活经验、对许多事物都感到新奇和困惑且不停地追问‘为什么’的儿童来说,恰恰是颇为适合的。”[4]“给儿童的哲学”又被称为“儿童哲学计划”,它通过引导儿童讨论哲学问题来提高其思维水准与推理能力。二者定义的区别在于,前者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儿童哲学的存在与意义,并使这一概念系统化、学科化;后者从实践的角度阐述如何开展儿童哲学的教育,教育儿童哲学地思考。

二、儿童哲学的产生及特点

(一)儿童哲学的产生

学者们普遍认为,儿童产生“自我”意识之时就有了哲学性的思考。雅斯贝尔斯认为:“儿童关注‘自我’而意识到‘存在’。他被他自己的那个‘我’所具有的神秘性弄迷糊了,而这种神秘性唯有通过‘自我’才能被领悟,于是,他面对这个‘终极实在’而茫然不知所措。”[5]在这样矛盾的状态中,儿童不断反思自身的存在与生活,从而产生了自己的哲学。俄罗斯哲学家尤林娜认为:“要使自发的惊奇转变为反思性的惊奇,他首先应当注意到自‘我’”[6]也就是说,自我意识的出现是儿童哲学产生的开端。同时,儿童的哲学又是不断发生的。[7]晓东认为“儿童的哲学发生实际上是主体的发生、成长,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演进,是世界观的发生发展。”[7]儿童的思想总是带着“唯心主义”的痕迹,皮亚杰的“自我中心”也可以说明这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愈受到环境的约束,愈能体会到存在于自身之外的物质的强大力量,于是慢慢对很多问题有了“唯物主义”的思考。

(二)儿童哲学的特点

1.纯朴

儿童的很多观点和想法只是一种浅显的表达,但是在这纯洁而又质朴的表达下,往往透露出哲学的光辉:我的钢琴课给幼儿留了作业,并要求家长在孩子积极主动完成当天的训练量时,画一颗小星星。这一天,冯迪(5岁女孩)还“还课”,练习曲以及相应的儿童作品弹奏得很规范。当我给她打了一个鲜红的100分后,她严肃地告诉我:“我天天认真弹琴,可是妈妈一颗星没给我画!”“那怎么办呢?”我问。“给妈妈扣分!”她严肃回答。“扣多少分呢?”我又问。她稍稍想了想回答说:“扣0分!”说完,侧脸看妈妈有什么反应……[8]“给妈妈扣0分”,是小女孩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的选择,在面对不给妈妈扣分有失原则和给妈妈扣分有失感情的两难情境下如是回答,体现了儿童朴素的处世哲学。

2.浪漫幻想

小孩的思考是散点式的,不会走规定的路径,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独来独往。[9]甚至有很多想法是哲学家们都在苦苦追寻却也得不到解答的:大卫(5岁)担心苹果究竟是不是活着的。他断定苹果在地上时是活的,但带进了室内便不是活的了。[10]成人习惯了接受知识,用已有的标准答案来解惑。儿童的知识经验不丰富,对于很多问题没有形成思维定势,而是源于对生活的好奇和探索。他们会对成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产生质疑,充满浪漫、大胆、出人意料的奇思怪想。

3.游戏概念

马修斯认为哲学不是严肃的学问,“事实上,哲学常常是游戏,概念的游戏。”[10]哲学很多时候是儿童对概念的追问:早餐时进行一场关于上学“早”和“迟”的问题的讨论,詹姆斯对他的母亲抱怨关于“大惊小怪的人们制定出关于早起等等东西。”丹尼斯(6岁)用他特有的慢调子,不过思想敏锐地说:“早和迟都不是东西,他们不像桌子、椅子和杯子一类——你能摸到的东西!”[10]对概念和语言的理解本身就是哲学的重要任务,儿童对概念的疑惑就是一种哲学发问。而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儿童也能从生活的经验中初步建构自己对概念的理解。

4.朴素逻辑性

儿童不仅能提出“深奥”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有逻辑地自己解答疑惑:蒂姆(大约6岁)忙于舔锅子时,问道:“爸爸,我们怎么能知道一切不是一场梦呢?”蒂姆的父亲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他不知道。同时问蒂姆他对这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想的?他又舔了几下锅子,回答说:“噢,我并不认为一切都是梦,因为人在梦里,不会追问这是不是梦的。”[10]上文关于“人生是不是一场梦”的疑问,与古代哲学家庄子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今中外有许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思考过这样的命题,如罗素曾说:“逻辑上讲,全部人生都是一场梦的推断并非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梦中自己创造了眼前的一切事物。”[11]。笛卡尔在他著名的《沉思》一书中也在思考真实与梦境的界限,最后他通过“我思故我在”的经典论述结束了他的迷惑。[12]

三、中国呼唤儿童哲学教育

第5篇

【关键词】碘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肿 流行病学 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15-03

A comparative epidemic study of thyroid diseases and goitre in areas with different iodine intake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thyroid diseases and goitre in the areas with different iodine intakes. Methods Thyroid B ultrasound, thyroid function examination an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were carried out in 30 236inhabitants from 2 communities of Mengzhuang ( iodine-excessive), Xinji( iodine-deficient).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thyroid disease were 33.53‰, 14.51‰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goiter were 23.19‰, 9.29‰ respectively. The rate was higher in female than in male( P < 0.05).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hyroid diseases and goiter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odine-excessive area.

【Key words】iodine thyroid diseases goitre epidemiology

缺碘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由于受到足够重视和推行普遍食盐碘化,这类疾病已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上世纪80年代学者们先后在我国河北、山东、新疆等地发现水源性高碘地区,发现这些地区甲状腺肿的发病率随碘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研究揭示高碘摄入与甲状腺疾病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于2006年03月至08月分别对徐州高碘和适碘地区人群进行了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肿(甲肿)的流行病学对比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地区和调查对象

选择徐州市沛县孟庄乡、邳州市新集为研究地区。研究已证实,沛县为水源性高碘区, 邳州市新集地区为适碘地区[1]。调查对象为在该地区居住超过5年、接受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采样调查人群。

1.2 问卷和采样调查

问卷调查: 内容主要包括摄碘情况、甲状腺疾病史及家族史, 体格检查。采样调查: 采取禁食12h以上的血液标本。

1.3 甲状腺超声及细胞病理学检查

应用日本HS-2000,7.5MHz/50mm探头B超诊断仪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测量甲状腺两侧叶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和峡部厚度, 甲状腺内部回声等。并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甲状腺抽吸少量甲状腺组织,涂片送病理科检查。

1.4 实验室检查

采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ICMA法, 试剂从美国DPC公司购入) 检测超敏促甲状腺激素( sTSH) 、游离甲状腺激素( fT4)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 其正常值范围分别是0.45~4.50 mIU/L、10.3~24.5 pmol/L、2.3~6.3 pmol/L[2]。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孟庄和新集户籍总人口分别为27006人和20756人,外出人数分别为8890人和7310人,应查人口为18116和13446人,实查人口17471人和12765人,实查率分别达到96.4%和94.9%。共调查16087名男性, 14149名女性, 男女性别比1 ∶1.14。地区间男女比例及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地区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比较

见表1。孟庄地区甲状腺患病率明显高于新集地区(P

表1 不同碘摄入量地区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肿的患病率

两地区甲肿患病率均为标化患病率。与新集地区相比,*P < 0. 05; **P < 0. 05。

2.3 不同年龄人群的甲状腺疾病和甲肿患病率比较

见表2,表3。孟庄高碘地区各年龄段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均明显增高(P

表2 两乡不同年龄组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

表3 两乡不同年龄组甲状腺肿的患病率

2.4 不同性别人群的甲状腺疾病和甲肿患病率分析

见表4,表5。无论碘摄入量多少,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比男性高。

表4 不同性别人群的甲状腺疾病患病率

表5 不同性别人群的甲肿患病率

2.5 部分甲状腺细胞病理学结果

对部分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其结果见图1,图2。

图1 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细胞病理学检查

图2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细胞病理学检查

3 讨论

长期以来,碘摄入量和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和碘摄入量的增加,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增高,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为此,我们特征性地选取沛县孟庄乡17471名普通人群,通过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测量甲状腺大小,以了解高碘地区人群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孟庄地区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适碘的新集地区。高碘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受到学者的重视,我国是首先发现水源性高碘地甲肿的国家。1997年赵金扣等[1]报告,徐州丰沛两县为水源性高碘地区,沛县的张家庄乡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11.15 %。在我们的研究中,高碘地区孟庄人群患病率为35.26‰,其中10岁至20岁之间的青少年人群患病率最高,已达67.70‰,主要以女性为主。人群高碘性甲状腺肿的患病率23.19‰,青少年已达56.54‰。这一结果与国内许多对水源性地区的高碘性甲状腺肿的发生率并不一致。有资料显示[3],福建省同安县为32.4%,河南省台前县为22.4%,北京大兴县南各庄乡的8个自然村学生中发病率则为11.9%。导致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目前仍不得而知。

碘致甲状腺损伤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太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碘致甲状腺损伤可能主要通过两种机制。

一是通过Wolff-Chaikoff 效应和“脱逸”现象的共同作用,造成胶质性甲状腺肿。本文中对部分高碘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显示,肿大甲状腺细微结构表现为细胞成份少,类胶样物质多。这一变化可能与以下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碘摄入量的增高,导致甲状腺内碘过多,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球蛋白增多而潴留在滤泡腔内,故滤泡胶质增多,滤泡上皮变得扁平[4]。高碘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可能通过抑制甲状腺上皮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或抑制cAMP的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的释放障碍,进一步加剧了胶质的潴留。同时,过量的碘可以导致碘的这种有机化过程突然受到抑制,即所谓的碘阻断效应(Wolff-Chaikoff 效应)。其机制可能是过量的碘与TPO的活性基结合,形成碘缩氨酸(iodopeptide),使其无法与酪氨酸结合而阻断碘的有机化过程,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5]。但这种阻断效应可由于机体对高碘的适应而“脱逸”。有研究表明,碘对谷胱甘肽酶也有抑制作用,加上机体可能存在的其它调节机制,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受阻。结果,机体一方面通过“脱逸”现象合成大量的甲状腺激素,另一方面使谷胱甘肽酶活性受到抑制,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受阻,从而使高碘导致的甲状腺肿呈现胶质性甲状腺肿的组织表现。

另一种损伤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导致甲状腺细胞过度死亡。部分病理证实甲状腺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表现符合桥本氏甲状腺炎。有研究显示[6], 高碘组人群血清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 阳性检出率、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缺碘组和正常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CD4 /CD8细胞数量和甲状腺自身抗体( TGAb、TPOAb)生成水平,参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7]。

高碘导致的甲状腺肿是甲状腺滤泡的肿大和腔内胶质物的积聚所致,这一过程并非甲状腺细胞的增殖。而与自身免疫反应以及大量自由基础释放造成细胞凋亡这两者并不矛盾。正是在这种共同作用下,导致甲状腺功能受损。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水源性高碘地区人群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中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相一致。但是对于这类疾病的转归如何目前仍没有系统的研究,故继续加强对水源性高碘地区甲状腺疾病的全面研究很有必要,以此制定更好的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1] 赵金扣,顾栋,杨学行,等.徐州市丰、沛两县高碘甲状腺肿线索调查.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7,16:312-313.

[2] Biondi B, Lombardi G, Palmieri EA. Screening and treatmentfor subclinical thyroid disease. JAMA, 2004, 291:1562- 1563.

[3] 于志恒,陈崇义,谭凤珠.中国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现历程和分布概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9,35:351-352.

[4] 陈祖培,刘德润,杨英奎.高碘地区与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8,11,17:385-387.

[5] Morand S, Chaaraoui M, Kaniewski J, et al. Effect of iodide on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activity and duox2 protein expression in isolated porcine thyroid follicles. Endocrinology, 2003, 144: 1241-1248.

第6篇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19-02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opathie pulmonary hemosoderosis,IPH)是一种病因未明,肺内间歇出血的一种较少见的疾病。部分患者胃液或痰液中查到含铁血黄素细胞,视为IPH的确诊依据[1]。临床表现初次发作起病多突然,典型表现为发热、咳嗽、咯血及贫血。咳嗽一般严重,少数有呼吸困难、发绀。黏液痰多见,内有粉红色血液,严重时可出现大量咯血。与此同时患儿出现贫血、乏力。查体肺部多无特异表现,可有呼吸音减弱或少量干音及细湿音。反复发作期:初次发作后患儿间断反复发作,可长达数年。发作时有上述表现[2]。间歇期也有咳嗽,痰中可见棕色小颗粒,颗粒多时整个呈棕色。贫血时轻时重。大部分患儿未留意痰中带血,小婴幼儿痰液多咽下,家长多以贫血咳嗽为主诉带患儿就诊,误诊率高。后遗症期:多年反复发作造成肺纤维化,影响呼吸功能,缺氧紫绀常见,并可导致肺原性心脏病。查体还可见肝脾肿大、杵状指趾。部分患者肺出血停止,但大多数患者仍有间断发作。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例重症儿童IPH的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7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0例儿童IPH。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5岁。临床表现除一般典型表现外,反复发作造成肺纤维化,影响呼吸功能5例,伴缺氧紫绀3例,查体见肝脾肿大、杵状指趾2例。

1.2 方法

1.2.1 纠正缺氧,保证正常呼吸功能 该疾病患儿反复发作易造成肺纤维化,影响其呼吸功能,应予半卧位或坐位,抬高床头30°~40°,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耗氧。必要时予吸氧。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口周情况,观察患儿呼吸节律,频率等。并指导家长避免患儿剧烈运动。

1.2.2 加强消毒隔离 将患儿安置于非感染病房,避免与感染患儿同病房,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外出活动或检查时佩带口罩等,预防交叉感染。尽量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窒温保持在18 ℃~22 ℃,相对湿度为55%~65%,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30 min/次。开窗通风2次/d,每次均为30 min以上,通风时避免空气对流,防止受凉。

1.2.3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该病病程及其预后多与肺出血的次数和程度有关,当肺部大量出血时则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精神状况,神志以及咳血量及次数,伴随症状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控制出血,并注意观察有无呼衰、心衰的表现,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因部分患儿有肝脾肿大,指导家长避免碰撞及摔倒,预防肝脾破裂。

1.2.4 临床用药观察及护理 (1)洋地黄类药治疗时的护理,使用该药物时此病大多数出现心衰,纠正心衰首选洋地黄类药,但此类药如使用不当,易产生毒性反应。因此,必须保证用药准确,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每次给药前要询问病情、测量脉搏或心率。并严格控制推注药物速度,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治疗反应。交接班时交清楚用药时间,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等。(2)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观察及护理。①防治感染: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感染,感染后可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②防止骨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易发生骨质疏松症,造成患儿骨折、骨坏死等,因此,应遵医嘱补充钙剂;指导家属尽量避免患儿碰撞及摔倒,预防骨折发生;③防止电解质紊乱,此类药可增加钠离子的再吸收和钾、钙、磷的排泄,应控制钠盐的摄入。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桔子、红枣、芹菜等,并定时检测血钾血钙。④指导家属坚持遵医嘱正规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切勿擅自加量或减量,停药等,坚持巩固治疗。

1.2.5 纠正贫血 该病一般不主张补铁来纠正贫血,因补铁后可加重肺的含铁量而导致病情加重。如血清铁低于正常值,可遵医嘱输血以纠正贫血。

1.2.6 饮食护理 如动物蛋白的摄入、吸入有毒物质可诱发该病发生,所以应增加患儿免疫功能,尽量避免其接触致敏原,如牛奶等异体蛋白不宜食用。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

1.2.7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2.8 指导改善肺功能的呼吸方法 (1)深呼吸。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吸气过程中,由于胸廓向上抬,横膈膜向下,腹部会慢慢鼓起。然后再继续吸气,这时肋骨部分就会上抬,胸腔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 s。最后屏住呼吸5 s。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可以将屏气时间增加为10 s,甚至更多。肺部吸足氧气后,再慢慢吐气,肋骨和胸腔渐渐回到原来位置。停顿1~2 s后,再从头开始,反复10 min。练习时间长了,能成为一种正常的呼吸方法。(2)静呼吸。将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慢慢地由左鼻孔深呼吸,有意识地想象空气是朝前额流去的。当肺部空气饱和时,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把左鼻孔按住,屏气10 s再呼出,然后按住左鼻孔重新开始,每边各做5次。(3)运动呼吸。在行走或是慢跑中主动加大呼吸量,慢吸快呼,慢吸时随着吸气将胸廓慢慢的拉大,呼出要快。每次锻炼不要少于20次,每天可若干次。

1.2.9 健康教育 宣传防病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室内卫生,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2 结果

以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本科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10例重症小儿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平均住院15 d,均临床治疗病情稳定好转后出院,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3 讨论

消毒隔离是儿童IPH患儿护理的基础工作。患儿应用大剂量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极易发生感染,感染后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因而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将患儿隔离,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清洁,温度适宜,并时刻加强消毒工作,防止继发感染,这对保证患儿及时康复出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过程的关键。当肺部大量出血时则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这方面的临床症状,定时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及测量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由于观察仔细,护理精心,10例重症小儿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病情稳定,平均住院15 d后均病情稳定好转出院,无发生任何并发症。对于此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医护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喻晓刚,黄萌,鲍继海,等.儿童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J].中国医学园地,2007,5(3):60-61.

[2]Clainche L,Bourgeis M,Fauroux,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idiop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 in children[J].Medicine,2000,79(5):318-326.

第7篇

【关键词】语气词“啊” 同化 特征几何分析法

一、前言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语音同化现象,有时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音发生了细微的改变,有时是声调发生了改变。但是,如果不细细体会,很少人会发现这种细微的变化。作者也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体会到了“啊”音的变化。那么可以这样说,从实践上讲,这种变化我们是可以体会出来的。从理论上讲,这种变化又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同化现象。同化意味着两个不同的音越来越接近。同化是语音变化最常见的表现形式(zsiga, 2013)。同化现象通常表现出的是结构描述和结构改变之间非任意的关系(Carlos Gussenhoven,2005)。同化是个过程, 是在周围语音的影响下, 一个音素替代另一个音素或两个相邻的音素转化成一个新的音素的过程。

对“啊”同化现象,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课本《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先生在该书中,在“助惊叹的情态――‘啊’(六种音变)”中对“啊”的同化现象有过讨论。该文指出,根据收音不同“啊”的发音显示为“呀”,“哇”,“哪”,“ng”和“啊”(黎锦熙,2007)。之后林焘、金有景、周一民三位先生在其著作中介绍的语气词“啊”音变规律。林焘(1963)将连读音变分为两种类型:不自由音变和自由音变。前者只要音变条件出现,音变现象就必然产生;后者音变条件虽然出现,但音变现象不一定必然产生,即变不变是两可的。“啊”的不自由音变有四种情况,其实归纳起来也只有两类:(一)、前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啊弧哪n弧@如,看啊看哪。(二)、前音节末尾音素是弧i、ü时,啊弧y谎健@如,你啊你呀、去啊去呀、打啊打呀。“啊”的自由音变有五种。金有景(1981)在著作中陈述:当“啊”上一字的韵母是o、e、ê时,“啊”变读为“呀”;是n 朗保“啊”变读为n(仍写作“啊”);是-i(后)、er或带尾r时,“啊”变读为r(仍写作“啊”);以上各种“当然也可不变”。当“啊”上一字的韵母是-i(前)时,“啊”读音不变。周一民先生在《现代北京话研究》中指出,前字收音-i(后)、-r 时,“啊”音变r换颞唬磺白质找-i(前)时,“啊”音变为[zA]或唬磺白质找舁弧o、e、ê时,“啊”音变成y换颞弧#ㄉ蛱危2009)

赵元任(1926)曾说“大概在诗词戏剧里头注重咬文嚼字的时候,这些 “呀”、“哇”、“哪”、“n”就都出来了,平常“哪”字要紧些,其余的不大听见。所谓不大听见,并不是不常听见,是听不很真的意思。”这段话曾被胡明扬先生全文引用,来说明“啊”的音变细则不是绝对的(沈涛,2009)。

胡明扬先生还记录了“啊”受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的最明显的例子――“u+a”往往不读“哇”的趋势,人们认为“哇”特别“土”,所以人们一般不说“哇”。例如“你明儿跟我们一块儿去?”这样的问句,答句是“好啊!”,不说“好哇!”只是在“你好哇!(你又骗了我 )”这样的句子才必得用“哇”。她们说“这时候‘口气重’。”(沈涛,2009)

换言之,“啊”的同化是确确实实存在,只是不咬文嚼字的话不易察觉。本文的研究就是在咬文嚼字之后,描述“啊”发生的同化过程。

其次,提到普通话的发音,我们不得不提的便是我们的拼读辅助工具――拼音。现代拼音是用拉丁字母标注的拼读音节的过程,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构成的。

下面以“先”(xian)为例,我们来看一下拼音的构成模式: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拼音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在后文中我们将讨论具体是哪一部分与“啊”产生了同化现象。

二、“啊”的呈现形式

对于“啊”的同化到底有哪几种发音,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还是略微存在分歧。在作者看来,原型只有一种形式的/a/,但在实际情况中却有/ja/,/wa/,/ηa/,/na/,/a/,/tsa/六种同化了的形式。

三、用特征几何分析法分析同化现象

(一)特征几何分析法介绍

作者将通过特征的相互影响来分析呈现形式的不同。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特征几何分析法。近年来,研究主要语言语音学的研究者们已经将自主音段音系学的发现有所扩大(Goldsmith. 1990)同时发展了一种研究方法叫做特征几何分析法,也就是说凭借比如比较宽泛的范围“发音部位”和更窄的范围比如“舌前音”这样的特征,将这些特征用分层的树状结构放在一个系统描述出来。这样,特征几何分析法便可将宽泛的范围“发音部位-声音-发音方式”系统和更加细小的可区分单元或系统组合在一起。

下图为Sagey (1986)的音系学特征几何模型:

在Sagey (1986)的模型中,最上面一层叫做“骨架层” (ske-letal tier)包含两种类型的节点(nodes), 第一种叫做辅音节点(Cs)代表无音节部分,第二种叫做元音节点(Vs)代表有音节部分。无论是辅音还是元音都是“根节点”(root nodes),他们是音素的结构性代表。每个根节点管辖两个二元价值特征节点:[continuant]和[consonantal],两个类型节点:[laryngeal]和[supralaryngeal].[laryngeal]节点管辖比如清音还是浊音的特征。 [supralaryngeal]管辖更细的两个节点:一个是[soft-palate],它的存在与否将将决定是鼻音还是不是鼻音,还有一个是[place] 节点,它管辖发音部位节点[labial],[coronal],[dorsal]和[rad]。最后,发音部位节点还管辖专门描述发音部位是如何运用的二元价值特征(Steven & Daniel,1991)。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个音素都可以拥有上述所有特征,所以在我们的分析当中只需要分析所拥有的特征即可。

(二)用特征几何分析法分析“啊”的不同呈现形式

在许多语言中都存在鼻音同化现象,普通话当然也不例外,第三组与第四组就是鼻化音同化的例子。

第三组:特征分析如下:

在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韵尾为“ng”。换句话说,最后的音素为辅音/η/。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辅音与一个元音组成。在这个例子中,“啊”的原型“a”之前的辅音是“ng” /η/。因此,“啊”很容易受此辅音的影响成为“nga” /ηa/.

第四组:特征分析如下:

在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韵尾为“n”。换句话说,最后的音素为辅音/n/。同样与第三组情况类似,/n/也是一个辅音。在这个例子中,“啊”的原型“a”之前的辅音是“n” /n/。因此,“啊”很容易受此辅音的影响成为“na” /na/.

第五组:特征分析如下:

在第五组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最后一个音素/i/对于同化现象似乎没有影响。反而,对于同化现象有影响的是卷舌声母“ch” “sh” “zh”。在汉语拼音中,我一种音节叫做“整体认读音节”,也就是说声母怎么发音,音节就怎么发音,韵母对于发音不产生影响。

在这些声母,我们也可称之为辅音之后,“啊”的呈现形式为“ra”(/a/),而不是其他的形式。

四、关于“啊”呈现形式的构想

根据上述分析,“啊”的音都随着不同的音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是,在第五组与第六组中,作者认为是辅音或者说是声母影响了“啊”的同化呈现方式。但这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

根据我们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啊”的同化放在一个公式中:C+“a”C代表对“啊”有影响的那个辅音。据此,我们可以将公式分为三类:

第一类:C(nasal)+ “a”。

也就是说音节的韵尾是位于“啊”之前的鼻化音。

第二类,V+C+ “a”。

也就是说韵母只有韵腹,也就是说一个元音,需要在“啊”之前加一个辅音,来使发音趋同。而这个辅音是可以和韵腹元音分享特征的辅音。

第三类,C+(V+) “a”。

也就是说当两个元音相邻而前面的那个元音不发音时,“啊”的同化将由位于不发音元音之前的辅音决定。

五、总结

对“啊”的同化现象研究由来已久,它是一个可感知可分析的同化现象。与此同时,特征几何分析法在语音学的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它在对音素的描写上,系统而完整。特征几何分析法的应用使同化现象中相关音素的共同特征一目了然。作者与前人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啊”的同化有六种表现形式,但是与前人稍有不同的是作者认为在整体认读音节中,同化是由辅音也就是声母决定的。经过对六种呈现形式的分析,我们将上述情况分为三类:分别是C(nasal)+ “a”,V+C+ “a”和C+(V+) “a”。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来观察汉语语音学中的现象。

参考文献:

[1]Carlos Guessenhoven and Haike Jacob(2005), Understanding Phon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New York)

[2]Goldsmith (1990) Autosegmental and Metrical Phonolog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3]金有景.普通话语音常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4]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为1924《文法》),2007.

第8篇

关键词:不同植被;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S153.6+1;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566-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09

Abstract: Soil carbon (C),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stoichiometry is a critical indicator of biogeochemical coupling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 Taking 3 vegetation types(cypress,tangerine trees and vegetable) soil in Dianjun Yichang command of Hube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oil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its ecological chemometrics were studied,and th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on soil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contents soil organic C(OC) and total nitrogen(TN) of cypress si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vegetable site and citrus tree site,which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total phosphorus(TP) followed the order:Vegetable site>citrus tree site> cypress site. Although soil C/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nce among three vegetation cover,C/P followed as cypress site>citrus tree site>vegetable site,the trend of N/P was similar to OC and TN. It was suggested that soil C and N remained coupled whereas C and P,N and P become decouple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C/P,N/P and OC was higher than those between soil C/P,N/P and TN,TP,indicating that C/P and N/P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soil organic carbon.

Key words: different vegetation; C/N; C/P; N/P; stoichiometry

土壤碳氮磷是地球化学养分循环的核心,驱动着土壤内其他养分元素的循环和转化,在元素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同时土壤碳氮磷又是目前全球变化中碳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热点[3]。有研究表明土壤碳氮磷相互之间紧密联系[4],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学能够反映土壤内部碳氮磷循环,因而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偶联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指示作用[5-7]。目前,虽然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了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区土壤[8]、桂西北不同森林类型土壤[9]、祁连山北坡亚高山草地退耕还林草混合植被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2]等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但是很少有研究报道三峡库区不同植被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三峡库区由于复杂的地形条件和自然地质条件,加之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水土侵蚀严重,导致土壤退化,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发生变化。而植被的存在能够截获和储藏水分[10],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营养物质,所以植被覆盖是决定水土流失和改善土壤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不同的植被覆盖对土壤质量影响不同。这是由于不同植被的凋落物的质和量、根的分泌物以及营养吸收不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碳氮磷的循环[11]。本研究选择三峡库区的3种植被类型(柏树地、橘树地和菜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全量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为三峡库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三峡库区宜昌市点军区退耕还林区内。采集点为同一座山,山顶为次生柏树林,山麓为橘树林,山下平地为菜地。该区位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年平均降水量992.1~1 404.1 mm。雨水充沛,雨季多发生在6~7月,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3.1~18.0 ℃。

1.2 方法

选择柏树地、橘树地和菜地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每个样地选取3个样方,柏树地和橘树地的样方为10 m×10 m,菜地的样方为1 m×1 m。在每个样地的样方内用土钻随机取0~10 cm土层的土样,按“S”形布设取样点5个,混合为一个样,捡去枯枝落叶,自然风干,用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测定。

土壤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稀释热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磷采用HClO4-H2SO4法测定。

试验数据的处理比较用Turkey’s-b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SPSS11.5软件进行Pearson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碳氮磷含量特征

不同植被覆盖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如图1所示。柏树地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橘树地和菜地,菜地与橘树地无显著差异。菜地的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其次是橘树地,柏树地最低。这是因为柏树地从无耕犁过,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大量的凋落物进入土壤中,而在菜地和橘树地,有机残体的减少如地上植物或者菜地的地下根系每年都被收获等,导致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相对较低[12]。柏树地位于坡顶,土壤中的磷随着雨水径流冲刷到坡地,且柏树地从未施用磷肥,所以全磷含量最低;橘树地虽然也施用磷肥,但是橘树地位于坡中,雨水的径流也会冲刷磷,降低其全磷含量;菜地在平地,农民为了提高其产量,长期以来施用磷肥,所以磷肥含量最高。全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菜地>橘树地>柏树地,磷成为柏树生长发育和重要生态过程的限制因子。

2.2 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比是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9]。Cleveland等[13]综述了全世界48篇文献的186个表土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间土壤碳氮磷比存在差异,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其相似性比差异性更显著,土壤碳氮磷比值有显著的稳定性,三者的比值为186∶13∶1。本研究中,土壤碳氮比(C/N)为6.45~7.18(图2),表明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的土壤碳氮比低于中国土壤碳氮比的平均值范围(10~12)[14],土壤矿化作用较强。虽然土壤碳氮含量在不同植被覆盖下有差异,但是土壤碳氮比却无显著差异,这意味着三峡库区土壤碳氮比存在相对的一致性,不受植被变化的影响。此研究结果与Tian等[5]、Cleveland等[13]和王维奇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碳氮比具有内稳态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碳氮元素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表1),而且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几乎是同步的[13]。同时由于碳氮是细胞的结构性成分,积累和消耗过程存在相对固定的比值[16]。

土壤氮磷比(N/P)为2.09~4.82(图2),小于Tian等[5]的氮磷比5和Cleveland等[13]的碳磷比13.1。这说明三峡库区土壤仍然受到氮素的限制。且本研究中,柏树地土壤氮磷比显著高于菜地和橘树地,橘树地与菜地无显著差异。此结果一方面说明橘树地和菜地比柏树地土壤更易受到氮的限制,另一方面说明土壤氮磷比的空间异质性,这与Tian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

土壤碳磷比(C/P)为13.49~33.19(图2),小于Tian等[5]的中国土壤碳磷比的平均值105和Cleveland等[13]全球的碳磷比186,表明三峡库区土壤微生物有机磷存在净矿化现象。本研究中柏树地土壤碳磷比(C/P)最高,其次是橘树地,菜地最低。碳氮磷比是土壤有机质或其他成分中碳氮磷总质量的比值,是衡量土壤有机质组成和营养平衡的重要指标[17]。本研究结果表明,C/P可能比C/N和N/P与不同植被覆盖具有更高的同步性。C/P比C/N和N/P对植被变化可能具有更优的生态指示功能。

2.3 土壤养分与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知,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全磷无显著的相关性,意味着全磷并未与有机碳及其全氮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碳磷比及其氮磷比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全磷含量与碳磷比及氮磷比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土壤碳磷比、氮磷比与有机碳的相关性大于全氮和全磷,表明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主要受到有机碳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柏树地由于受外界扰动少,凋落物归还量大于橘树地和菜地,导致其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大于橘树地和菜地,但全磷含量显著小于橘树地和菜地,这是由于柏树地从未施肥,又处于坡顶,雨水的径流冲刷降低了土壤全磷的含量。橘树地与菜地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菜地土壤全磷含量显著大于橘树地。3种植被的土壤碳氮比之间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意味着土壤碳氮比不受植被变化的影响,具有内稳态特征;氮磷比的变化趋势与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一致,而土壤碳磷比是柏树地>橘树地>菜地。碳磷比、氮磷比与有机碳的相关性大于全氮和全磷,表明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主要受碳的影响。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特征,应对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体育,并积极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然而由此引发的运动损伤也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1]。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与锻炼效果,而且给损伤的大学生心理上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挫伤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给体育教学以及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就广州市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原因和特征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前提下,提出如何有效应对大学生课内外运动损伤发生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州市重点高校2所、省属本科院校5所,大专院校3所中曾经有过运动损伤经历的大学生共计1500名学生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与调查访问法

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运动性损伤的文献与资料,亲自访问了解其中几所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为本研究获得了较为全面、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

设计《普通高校学生运动损伤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大学生在体育课内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原因、时段等多项因素。通过各院校学生会协助,针对曾经有过运动损伤经历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350份,男生870份,女生480份。其次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然后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10.0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常规统计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分类标准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运动损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参照马德森的论文观点对运动损伤严重程度进行划分:损伤后1周内恢复正常为轻微损伤;在2至3周内功能恢复正常为一般损伤;而功能明显受损,休息3周以上为严重损伤[2]。从本次调查数据发现,曾经发生过严重损伤的学生有203人,占总人数的15%;发生一般损伤的学生有608人,占总人数的45%;发生轻微损伤的学生有540人,占总人数的40%。

2.2普通高校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特征分析

2.2.1运动损伤类型特征

根据人体组织结构,可将运动损伤划分为关节韧带损伤、肌肉肌腱损伤、皮肤擦伤、骨折和脏器损伤等。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而发生运动损伤类型,以关节韧带损伤为最多,比例占39.33%,其次为肌肉肌腱损伤和皮肤擦伤,这三类损伤的学生比例就高达94.33%(见表1)。

表1 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类型比例分析表